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浅谈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发生了重要变化。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强调学生个性,以每一个学生发展为基本尺度,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意识,积极吸收新的教育观念,探寻课程建设的新思路,注重传达新理念。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领航人,平等学习的伙伴。艾利奥特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先转变思想,不断进行角色变换、角色适应、角色调整等等,从而才能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首先反映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

由命令式的语言转变为商量式的语言

社会上赋予语文教师的角色很完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甚至与“天地君亲”并驾齐名。我们按照自己的模式,演绎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高高居于统治者的位置上,来发布命令“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某某读第二自然段”。而现在的课堂上,教师则是说“我们坐上游览车,一起游金华好吗”“美美地读一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谁和他比一比,读得更美”。同样的意思,换了一种说法,教师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交流,给了学生一种亲近感,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没有了盲从的习惯,发展了思考能力。

由独断式的语言转变成建议式的语言

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就不同了。其实,很多语文阅读材料中的问题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我们就不能规定或认定一个死答案,并拿它作为判断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答案。如果我们经常对学生说“不对,是这样的”“答案是这个”,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会被抹杀,成为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人,甚至会使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只等着教师说答案,不再积极思考问题。

而如果教师说“你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新的见解”“我觉得再多读几遍,你一定会有新发现”这些话语,不仅能激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还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灌输式语言转变为引导式语言

以前我们只注重让学生获取知识,使得学生单一机械地掌握书本的内容。新课改后,我们不再使用灌输式的语言,而是采用引导式的语言,如用“你从文中发现了什么”“你最喜欢谁啊”“你想对小雨来说些什么呢”“你生活中遇见过这样的事吗”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样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慢慢地引导,可使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去探讨,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其次表现在促进和指导课堂教学上

新课改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联系生活以及其他学科进行学习探究,创立“促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的语文能力。如果说语文教学过程是一出话剧,那么,学生应当是话剧中的“演员”而不是观众。教师还应给学生创设自我教育的环境,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能力。

懂得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首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应懂得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能够“复制”知识,而是让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能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如阅读教学中,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例如,学习了《九色鹿》以后,我让学生谈谈对九色鹿的认识。有一个孩子说“她有白雪公主的美丽,有唐僧似的善良。”虽然和我们期许的答案有偏差,但多么有创造力呀。肯定学生的答案,承认学生的自身就是在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激发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

全面发展学生的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就要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三维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得到提升。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其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潜能。例如,刚接触阅读时,学生只是简单积累几个词,虽然和真正的积累相差甚远,但是精神可嘉。于是,我鼓励他们说“太意外了!这是你们自己找的吗?我太高兴了!字写得真好!积累的好词佳句,就能让大家说更漂亮的话了。”从此之后,学生更加主动地积累名词佳句。渐渐地,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开始运用这些积累的词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创造和发挥语文教师的特长

这表现为教师要创立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兴趣。其中,设置情境、示范朗读,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可使学生面对文本,和文本对话。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还能使他们不断升华,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另外,将班级新闻、实时动态、优秀作文等资源拿出来讨论、张贴展览,收集装订,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也是可行的方法。这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知道,学生可以信任老师,尊重知识,但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人云亦云。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动起来,这些都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从而可以提高课堂质量,使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教师由静态的知识占有者转变成为研究者

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摒弃“一桶水”的传统模式,转变成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式学习者,专业问题的探索者。教师应通过对自己教学的反思、研究和改进,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提高。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研究语文阅读和素质教育的融合问题,并对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做出解释,得出结论,构建行为策略。在研究的同时,教师应努力成为现代型教师,更新观念,充实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实践的能力,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反思探究总结,形成规律性认识。

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我们,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冲破传统教育规律的束缚。新的课堂教学呼唤着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即向现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重塑课程,激励发展之创新主体转换,转变自我的课堂语言,自己

的角色和行为,探索教育的新模式,创新教育新思想,走进学生广阔的四维空间,使学生民主、平等地走进课堂。

(责编张晶晶)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教师。新型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关键词】新课程互动课堂氛围 随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的颁布与实施,我国中小学涌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当改革的浪潮迎面撞来时,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已深切地感到,传统的教师也骤然转型——教师已由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主动构建者,由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已由裁定学生成绩的“法官”转变为评价学生发展的阐释者。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试验逐渐推广和深化,广大教师的观念已开始更新。作为新型教师不再是“百科全书式学者”、“学富五车”式的知识型教师,也不再是知识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下面我针对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个合作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传授者。课堂上,常常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学会的,更不用说会学了。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复制老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不教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总之,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基于上述原因,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再只是单向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的课堂上,交往意味着师生之间是合作交系。这就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不仅是身体走下来,更重要的是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融入到学生中间,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说教师要

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的角色转变 闵孝中学龙彬 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变化,至少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转变:一是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二是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三是由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四是由教案的执行者转变为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一、由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 从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来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会面临形形色色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许多老师是没有现成的答案的,甚至是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的,这就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新课程的舞台上。长期以来,教师较多地将自己定位在实践者的角色上,常常以“教书匠”自居。“教书匠”很能反映教师原有的定位,所谓“匠”就是工匠,就是按照他人的设计和谋划按部就班地去进行操作,所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操作达到熟练化的程度,并不需要动用自己的多少智慧。所以面对新的课改教书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动态生成的观念、互动对话的观念、反思探究的观念,要把课堂上出现的与教学设计不一致的情况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随时准备根据课堂场景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做实践者,也要做设计者和研究者。 我的理解:教师作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求教师像专业的研究人员那样去研究某个课题,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去著书立说,而是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具体地说,就是要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过程和方法,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如何优化课堂模式,达成高效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民主的课堂、和谐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和具有活力的课堂。同时教师的研究还应注重通过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二、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 新课程把教学看成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主张的是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并倡导一系列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对话的民主关系,而不是对学生行使单一的管理者的职能,而是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在课堂上教师要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不应仅仅把知识用独白式的语言告诉学生,而应对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将知识转化为与学生交往、对话的素材,转化为学生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教师与学生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间共享智慧、彼此对话的过程。我认为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首先要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走近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同时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善于倾听学生;其次就是要将自己融入学生之中,多与学生交往,多创设空间和平台和他们沟通,这样才可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引导者的角色成为可能;第三就是要善于体验学生的生存方式,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把握学生的生活感受,贴近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当然引导是门艺术,需要教师潜心钻研,细心揣摩,大胆尝试。 三、由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教师仅仅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对课程基本上没有二次开发的义务和意识。而新课程将教材作为“文本”,也就是一种教学的资源,而不是象大纲教材一样作为“蓝本”来看待,从而使得课程成为教师和学生解读和加工的对象,这就给教师的课程开发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由课程转向教学还必须经过教师的设计、筹划、加工。这与单一实施者的角色有着很大的不同,郑教授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他说以往教师承担的是类似餐桌服务员的角色,把别人配好的甚至是炒好的菜直接端给学生,让他们去享用就可以了;而今天,

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相反,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课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那么,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又应当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采取哪些措施加以应对?本文就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1.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比如,在讲“信用卡”内容时,问学生都使用过哪些信用卡?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利用学生的答案,结合教材知识共同探讨、学习,总结出信用卡的特点。 2.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培养自信心。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如何合作、师生之间如何合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成功的范例。比如,在讲“民主决策”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模拟关于教育收费的听证会。各小组派出代表上讲台发言,并接受同学与老师的提问,共同探讨,共同总结。 3.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自我探究 数学学科与社会实际、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 二、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做好角色的转变 1.要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持久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产实际中所起的作用和价值,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更新知识结构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的早已老化,有些观点早已过时。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通过报纸、杂志、信息技术等来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自己的实践活动。选修课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不仅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经历了从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科学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当今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中,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将历史的和现代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

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 具体来说,教师的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做专家型、学术型的专业化教师转变。 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或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教师的师生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师生是交往互动、教学相长的协作关 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升学考试负责,转变为“为学生的一生做规划”° 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功能观: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由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所决定的。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知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本次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得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3、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

【精品】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2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得到迅速地 发展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在不断地融入到这一时代背景之中,进而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 方法、教学模式等课堂教学各个因素的适应性转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在面临教育领域内的这一重大变化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准备来迎接挑战 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育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做一简要探 讨: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应然;教师应对角色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地发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从而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信息化时代给教育领域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教师不得不审时度势,一方面要继续肩负教书育人的传统使命;另一方面,应及时把握教育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方向,有效地应对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各个环节的冲击,从而在信息化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下使教育更好地发挥出其 育人的价值。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然性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的网络世界里,教师与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上课、做作业、上辅导班也不再是学生巩固学业、提升自己的唯一方式。学生可以 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如计算机、手机、远程视频等获取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慕课的大规模来袭,使得学生仅用一台电脑就能修习自己感兴趣的课 程。这些颠覆传统教育观念的学习方式更加提高了学生对自身知识增长、智力发展的自主性,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建构主义学生观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在信息化时代尤其如此,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在课下通过信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的反思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模样的孩子,往木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曾有人将这种“千人一面、削足适履”的教育方式称之为传统教育。一时间,传统教育的痼疾逐一彰显出来了,传统教育也因此被打入了冷宫。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而生,人们为之振臂高呼,教师悦纳了与之相随的新课程理念,都沉浸在诸如“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等新理念中,教师的心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碰撞和震撼;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新理念的应用,教师中虽然不乏游刃有余者,但更多的教师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了。 困惑一:某年轻教师在公开课中看到评课者手捏跑表,专注地为自已“卡时”量化,便思忖着告诫自已:“教师讲解不能超过20分钟,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绝不能被圈入‘满堂灌’、‘一言堂’”。就这样,教师在一节课中几乎不讲解,学生自学、自读、自练成了课堂主线。课后,评课者意见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说,现在的课就是要这样上,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有人说,这样的课,学生能学到知识?不可思议。上课者彷徨了,听课者也迷茫了。 困惑二:“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成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学生主体被凸显出来。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实现,保护天性,弘扬个性,课堂上,面对学生随意讲话,不认真听课,教师只能听之任之,否则,随时都会被冠以“变相体罚”之名。都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学生一张张幼稚的脸庞,这些未曾雕琢的“天然璞玉”,教师只能将她们小心翼翼地包裹好,精心地呵护着,生怕稍一疏忽又把她们刻划成“千人一面”。 困惑三: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转变,教师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角色转变意味着冒险,然而,现实中偏爱“顺从”的“领导文化”弱化了教师的冒险精神。教师偶有突发奇想,也不敢付诸于行动,忌讳让领导看不惯,旁人说“出风头”。 困惑四:教师是实现学生主体价值的使者,是学生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者,然而,教师的情感态度却被忽视了。现实中,教师工作的生态环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教师角色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首先,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韩愈的《师说》曾对教师角色是这样阐述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意义下教师的角色,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我想应该要一系列地转变。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溶化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止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作为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的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如下变化:1、教师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当前,学生的学习正在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下向探究式、研究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播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变化的一个飞跃和突破。2.从独白到对话。由于教学过程将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教师需要从过去的单

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师吧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角色说话,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扮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映和参与;体现了独断和专制,忘却了民主和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几乎垄断了课堂里所有的话语权,从而吧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与此相反,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课堂变成是语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3.由权威转化为民主平等的关系。我国解放以后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情境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创制者和教学成果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来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将学生不很规范,但很有见地的,甚至是创造性的想法,按自己的要求进行“模式化”。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说这种传统的师生观必须得到改善。 其次,从教师的自身角度看教师角色转变。1、终身学习者。“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变革孕育出了教师的学习者的角色。当今社会,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

浅谈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条件下教师角色与促使教师角色转变的有效策略 华亭县西华初中数学课题组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由重“教”传递向重“学”发展转变,由统一标准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构形式向重过程探究转变,由单项信息传输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民主和谐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教学中,教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文作者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一、影响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的。先前,教师被认为是长者、有学问的人;随着工业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又被认为是“知识的传递者”;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有人认为教师应当为学生的启发教师或鼓励者,因为教师在获取信息方面和学生是平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不仅要考虑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兼顾学生教室外的经历,包括来自家庭的和社会的影响。教师的角色也许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编导或学生的朋友,换句话说,教师也需要学习、合作、创新或做学生的朋友,在这里教学相长。 (二)教学理论的发展。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有创造潜力和追求发展的本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美国教育家埃立克詹森认为:影响学习者的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即学习者的适应心理情况,策略代表教师的授课风格和方式。多种教学媒体的使用,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了愉快互动的学习氛围,这使以往的一些教学理论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三)课程改革的发展。 在新课程中改革中,教师的角色与传统的完全不同。首先,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满堂灌”;其次,学生应全面发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再次,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的内容也更灵活,所学的东西来源于生活实际并应用于生活实践。换言之,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一个成功的老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研究。总之,新课程并不是要教师完成某种任务,而是要教师本身明白如何成为一个高瞻远瞩的决策者、对孩子未来发展具有帮助作用的引路人;同时从具体意义上说,要求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语言学习环境,从孩子本身出发,精心设计,敢于创新,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重视文化的情感熏陶,重视行为的自我评价,以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重点就是要改变

浅谈新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比较单纯,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被认为是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文化权威的化身。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从教育目标到教育方法等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这一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却不能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传授学生经验,而是通过更加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的职能,因此,教师的角色相应地也向多重性演变。具体说来,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 。 而是应该激疑善问,提倡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批判,教师要承认自己有所不知,以自己的开放、诚实激励学生敢于思考,提出自己的答案,通过自己对问题的回答和阐述鼓励学生自己做进一步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从单枪匹马转向群体的协作者 协作学习是现代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基础。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整个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新时代网络环境支持不同地域的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公平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因而对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协作关系。教师作为群体协作者的作用体现在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组织、监督生生交互作用和进行师生交互作用,以及师师交互作用,即教师之间在网络环境中超越时空和地域界限的协作,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可协作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合作开发教学软件等。打破以往封闭自锁或传统教学中的很小范围内、很少有学生参与的教师之间的协作。 4.从授业者转向学习者和研究者。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师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论述题: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问:新课改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答案: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因此,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即发生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是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的地位被动摇了。 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 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处理各种的方法。 总之,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1.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从过去的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为己任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初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 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呢?概括起来为: 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 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转变

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转变 大足县实验幼儿园刘凤 [摘要]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是开展幼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规范。贯彻新《纲要》、践行新《纲要》关键在教师,因此,《纲要》对幼儿教育的高质量要求,最终也将转化为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为适应新的要求,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与教”中的角色与地位,需转变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笔者以新《纲要》为指针,突出“以人为本”的幼教理念,重点从教师与幼儿关系角度,论述幼儿教师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参与人。 [关键词]新纲要以人为本角色转变 沐浴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和煦阳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新《纲要》对幼儿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将其定位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成长的期望。正如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所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为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教师就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全程参与者和研究者,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必须深入学习新《纲要》,深刻领会新《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参与人。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问题谈几点初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 所谓“角色”,可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地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作为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角色确定了教师的特殊身份和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正是千百年来一直左右我们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真实概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的“填鸭式说教、格式化答题、成人化应试”教育理念,把教师的角色简单地定位为“知识的权威”、“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完全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需要得不到重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关系”是不平等的,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幼儿不是一种简单的容器,要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迫切需要转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就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新《纲要》“以人为本”的精髓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幼教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幼教研究专家和幼教工作者所了解、熟悉和接受,在新课程环境下,幼儿教师需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新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发展,确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把知己看成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个体发展的权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变“给儿童做”为“针对儿童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教学观念的转变,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变化。教学模式、课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讲练。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正襟危坐。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虽然也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师生互动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达不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通常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高,教师以为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讲得声情并茂,讲到口干舌燥,课堂的教学效果以讲者的自我感觉作为评判的标准。课堂上也设置了问题情境,也进行了启发诱导,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按道理学生应该能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如果学生还不会,教师不乐意,可能会说学生“基础不好”,或者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甚至斥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然后就是一遍又一遍讲概念,讲方法,讲步骤,一直到学生听懂为止。被动学习模式下,教师讲得累,学生学的累。恨铁不成钢会演变成语言暴力,变相体罚这些事例曾经在我身上真实地发生过,由此带来的懊悔内疚,曾经让我的内心产生过迷茫和挣扎。新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潜能,新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具备特别的爱心和耐心,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学生渴望的眼神和柔弱的心灵。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理念呈现教学活动,实实在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说到底是服务者,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问难质疑,教师着重点拨,学生分层练习,重视反馈检测,巩固学习效果。新型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给于学生更多的信任,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相信学生能养成独立钻研的能力。 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自由,通过自主探究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概念,理清知识脉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模型,在教师点拨下强化重点解决难点,化难为易,逐步学会归纳演绎推理,合理进行抽象概括总结。这样的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也偏重于启发、鼓励、赏识。宽容积极的学习氛围,特别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高效实用的课堂形成过程,体现了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促进优化课堂教学,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此,教育部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课程改革的实验。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课程改革的理念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新、教师的角色新。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中学习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在新课程中教学的教师了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一、课程的理念新。 1、课改的指导思想发生新变化。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哪怕是再难解决的问题,他也能想方设法去克服,那是一种积极的内驱动力。兴趣不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个性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也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教材传授基础知识不是只注重知识的结果,而是注重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如: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

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 3.与生活联系更为密切。 教材所选择的素材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的现象和问题。例如:对学校周围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对本地资源与环境的调查,对自已所喜爱的体育比赛的研究、讨论歌手大赛中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讨论有奖销售等问题。这样的素材能引导学生更多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 二、学习的方式新。 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要通过新教材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三、教师的角色新。

教师角色的转换

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无疑,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决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网络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网络时代教育的特征 人类的教育型式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知识型从诞生之日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则持续到70年代),其特征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推一和至高的目的。虽然知识型教育为人类文明进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它那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价值取向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人。智能型教育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来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教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进入了加速更替的开放时代,凭借人类已有的文明之总和,再也无法从容应对未来之冲击,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网络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变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网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议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发表时间:2020-03-02T14:55:41.1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0期作者:阙兴兰[导读]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不断改进其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湖北省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红庙小学445000 摘要:新课程倡导教师与学生教育教学交往时应扮演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等角色。教师除了向这几种角色转变外,还应当关注教师向学习者、研究者等角色的转变。这些角色的转变直接关系教师和学生教育教学交往所扮演角色的成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观念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时转换教师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部分,必须从课堂的主导者转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要不断改进其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一、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他们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令人始料不及,有些甚至是搞笑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时如果教师变得急躁,试图按照自己设计的模式与程序让学生就范,循规蹈矩,整齐划一,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学生思维活跃了,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了,教师的“威”没了,“面子”没了,我们该怎么办?新课标要求我们放下架子,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更要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的对话。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要及时反馈与鼓励。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责任心关爱他们稚嫩的心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鼓励是根魔棒,它会激发学生的自信,驱逐自卑的阴影,营造阳光的心态,点燃学习的热情。 二、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是否形成了新的课程观念,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和学生体验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中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等等。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师的观念要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 新课标认为,课程是由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它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共同参与开发的结果。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建设和开发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问题情境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懂得驾驭和取舍教材以外的例如学生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各种材料,选一些文质兼美又有时代气息的文章,以求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课程标准增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旨在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已经具备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去学会获取信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科学方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创新”人格和较强的教育创新能力。如果教师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经验的理论和知识,是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只有广泛涉猎,勤于思考,深入钻研,获得前瞻性的理论素养,才能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动活泼、感情丰富、思想活跃、身心不断发展的青少年学生。教育就是成长,创新教育就是要让青少年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各方面都得到有机的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畸形的、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而不是死极教条和思想僵化的新人。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独立探索的机会越多,创造性情感越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才越有可能得以培养。 如在教学《麻雀》一课时,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设计教案时,笔者结合“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提出两个问题:老麻雀、小麻雀、猎狗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什么?让学生合作探究,采取“读、找、画、议、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说理由。 总之,语文教师要真正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做新课程的研究者,研究如何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研究什么样的知识对学生来讲是有价值的,在怎样的氛围、方式和途径下能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