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

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

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
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些与人口增长相关的图片,如大型招聘会现场、节假日街道、大商场等人流熙攘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后的感受。

观看视频《焦点访谈:世界70亿人口日》,思考:一个新婴儿的出生,为什么会引起联合国高官的关注?

【生】学生观看图片、视频,思考问题并积极回答。

什么会这样呢?

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

【问题探究一】

展示:我国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鼓励生育、计划生育、全面二孩)

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不同。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并结合左侧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①读图名②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

③判读图形变化特征④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读图思考: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生】学生认真按照步骤读图,并回答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人口在增加

【分组讨论①,代表发言】

【师】将学生分成三大组,讨论不同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特点及原因

1、2为第一大组:农业革命之前

3、4为第二大组:农业革命期间

5、6为第三大组:工业革命开始

六个小组共同问题:近100年以来

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小组讨论结果

【生】分小组读图1.2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分别讨论不同时间段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及原因并派代表发言。

【师生交流,总结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完善,PPT展示最终答案: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活

动人口数量和增

长情况

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期间

工业革命开始

近100年以来

【生】展示答案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完善表格表形成知识体系。【师】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使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3、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示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关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图片,第二组图是关于德国、

日本等国家鼓励生育的政策,让学生产生疑问,引出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不同。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图1.4)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2)2000年与1950比,人口增长数由多到少的排序?(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

(3)计算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

(4)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大洲?(亚非拉)(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发展中国家)

(6)欧、北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增长较缓慢)

【生】学生读图思考,根据教师的引导。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师】提问:人口增长慢的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提问:人多且增长快的国家又采取什么人口政策?让学生阅读课本P4《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并由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填写下表:

自然增长水平人口增

长特点

原因今后变

化趋势

典型国

人口政

发达

国家

发展中

国家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文字及图1.6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人口增长模式构成指标;

②人口增长模式的划分依据;

③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④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

教师总结】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划分依据: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类型: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过渡: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2、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问题探究二】

【分组讨论②,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下表。)

让学生结合课本第五页的图1.6,并结合书上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小组合作完成解决以下问题并填写表格。

(学生阅读课本P6图1.6。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

(1)图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2)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

(3)自然增长率如何读取呢?

(4)说明三种模式的成因。

1、2为第一大组:原始型

3、4为第二大组:传统型

5、6为第三大组:现代行

学生讨论完之后,派一名代表,总结小组讨论结果。

【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师生交流,总结规律】

教师对每一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总结,并PPT展示归纳出完整的答案。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在人类社会的什么阶段?形成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长

模式出生率死亡

自然增

长率

人口增长特

原因

原始型高高低增长缓慢

传统型高低高增长迅速

现代型低低低增长缓慢

提问:原始型和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转变是从死亡率还是出生率先下降开始的?(死亡率)

【生】学生认真记录总结,自主构建新知。

教师总结: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因人口老龄化出现,在现代型后期,人口死亡率出现略有上升趋势

3、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特征

【自主学习】

【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P7有关段落,分析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种?整个世界又是哪一种?

【生】学生自主学习P7页内容,总结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属于哪种增长模式。并完成下表

地区代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欧洲和北美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亚非拉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世界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提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的,在空间上也有差异的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口自然增长的相关知识,分析了人口自然增长的

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还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

增长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

通过学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化,空间上存在差异。

最后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

规律,要明白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相适应的

观念。要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同的,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可持续发展观

使学生大致回顾整节课的

知识点。并进行情感的升

华。

课后探究【学以致用,迁移新知】

课后探究:利用周末上网或到当地计生部门调查本地历次人口普查的

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的情况,绘制当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

然增长率曲线图,并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了家乡的人口增长。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案例出

发,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

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

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价

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及

其转变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农业革命之前

近100年以来

工业革命开始

农业革命期间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类型

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变化

现代型

传统型

原始型

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整个世界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______有规律性____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太阳辐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之间热量差异——大气不断运动,交换输送热量3.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_____热量差异___和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 _____ 。 (2)类型: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 (3)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原因: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b .规律( 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图 二、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 匀,气压带相对完整。 (2)北半球:

2.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 热力性质的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 年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受__________控制,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 __________控制,温和多雨。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图: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图3-2-4 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2019)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了解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会分析人口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通过学习,认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常见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地理实践力:了解自己家乡人口迁移的情况,并分析迁移的原因和所带来的影响。重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过程: 师:(播放“人口普查”视频)“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近期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正如视频中所说,每位公民都有责任与义务积极参与全国人口普查。视频中也提到了人口普查的内容,即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人口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而于11月1日正式开始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能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能为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今天,深圳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人员来到了经纬家,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信息登记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经纬一家的‘人口迁移之旅’。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对‘人口迁移’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齐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思维,开始。” (学生齐读) 师:“接下来让我们听一听经纬讲述的家族故事。” (展示PPT,请学生朗读) 师:“看完后请同学们思考,材料中展示的人口流动活动中,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师:“要想做出正确判断,必须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经过课前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在课本中划出来了。” (PPT展示,请学生朗读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含义及属性) 师:“明确概念后相信大家一定能轻易去分开这两个概念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随堂检测,请同学来判断一下。” (请学生做题,并解析,老师给予评价) 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出判断,经纬家的到贵州工作、结婚到贵州、出国留学、在深圳工作都属于人口迁移行为。但又是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不断进行人口迁移、改变定居地呢?” 生:“经济、政策、婚姻......” 师:“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让我们一起通过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学习,进一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答案。” (PPT展示人口推拉理论) 师:“加好代表拉力,减号代表推力,哪位同学能起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点名,请学生回答,并点评,展示定义)师:“2分钟时间大家小

地理必修一第一二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 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万有引力) 3.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其他恒星 地月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 二太阳系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 (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2.地球为什么存在生命 内因: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 原因 外因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光照稳定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3.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太阳辐射波长分为: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太阳辐射能主要 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50%.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复习提纲【精】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1、地壳物质的组成矿产【有用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 元素【氧硅铝鉄】→矿物岩石【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地壳 Ps矿物是具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位。【Ex most石英】(通过莫氏硬度计测定矿物硬度判别矿物。) 气态:天然气 矿物液态:石油、天然汞 固态: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等 金属矿: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稀有金属等 矿物(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 非金属矿:能源类矿物、宝石物等 2、岩石 岩浆岩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岩石】(花岗岩) (火成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页岩、砂岩、石灰岩【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钟乳石岩石(层理构造、化石) (成因)石灰岩→大理石 变质岩花岗岩→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 页岩→板岩 Ps·沉积岩不一定有化石,有化石不一定是沉积岩。 ·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 环的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 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二、地球表面形态 ?导致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力作用,二是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和 盆地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 成岩石 1、板块 ①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表层的岩石圈 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亚、太、美、印、非、南]; B.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 C.板 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 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②板块的生长边界:张裂; 板块的消亡边界:挤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 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1.大气的保温效应: 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2.气温的垂直分布: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 3.气温的水平分布: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 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7.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8.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 max)-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 max)-大气保温。 9.气温年较差: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0.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 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 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完整word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

《人口的变化》读图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①B.②C.③D.④ 2、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 A.埃及B.中国C.德国D.印度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据图2、图3回答3-4题。 3、图2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4、图3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读甲、乙、丙、丁四个国家2008年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5~6题。 5、未来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 6、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甲B.最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丙C.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较重的是乙D.社会经济和生态压力最小的是丁 ①②③④ 时间 自然增长率%

读2001~2007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第7题。 7、2004~2006年,江苏省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其主 要原因是() A.外省区流入人口较多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政策松动D.育龄妇女比例持续上升 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8~9题。 8.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 9.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 的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 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10~11题。 10. 该市迁入的人口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 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③增加了该市被抚养人口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C.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D.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13.根据图中曲线走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人口最多的年份出现在2015-2020年间 B. 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主要是环境

最全面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太阳系 银河系 (课本P3 图 1.2)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 图1.4) 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 图1.5) 分类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海王星特点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P6)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 外部条件自身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 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光球 色球 日冕 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太阳风 P11) P11 活动);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0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 考纲解读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知识清单 1. 2. 参考答案 1.出生率 死亡率 增长 时间 空间 2.原始 传统 现代 原始 传统 现代 发达 发展中 传统 现代 现代 要点精析 要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 2.人口“三率”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拓展:人口增长的方式除人口的自然增长外,还有人口的机械增长(后面将专门讲述)。 【典型例题】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下面(1)~(2)题。 决定因素:______和______ 趋势:不断______ ______差异 ______差异 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期间 工业革命以来 发达国家和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差异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______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______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______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类型及特征 历史转变:______型→______型→______型 ______国家:现代型 ______国家:传统型 全世界:由______型向______型过渡 中国:已经属于______型 空间差异 人口增 长模式 及其转 变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高三地理必修关于二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点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 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 小共同影响。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 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 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 人口模式特点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无偏转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A.死亡率较低 B.迁出人口多 C.出生率较高 D.迁入人口多 2.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增加 C.1990年-2000年0~14岁人口数量减少 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3.日本以不足2%的世界人口和0.25%的世界面积,创造了17%的世界财富。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高于我国,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回答下列各题。

5.有关图中各地级市的人口说法正确的是( ) A.衢州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出 B.舟山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 C.丽水地区青壮年人口为净迁入 D.温州地区的老年人口数最少 6.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22年9月在杭州举行,为建设运动场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进入杭州。影响这一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A.经济B.宗教C.环境D.气候 下图为“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②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D.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8.在①②③④中,能代表我国近年来人口增长状况的是 A.① B.③ C.④ D.② 9.缓解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 B.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 C.实行计划生育 D.加大教育投入 10.研究人口分布一般以()和()作为衡量指标。 A.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 B.人口密度、人口数量 C.人口密度、人均面积 D.人口数量、人口分布格局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 -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 2 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 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 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①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是曲线垂直于切线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人教版)(Word版)

高三地理必修二人口的变化知识点(人教 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记忆]3、一个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增长速度常见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缓慢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重鼓励生育和移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快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困难,环境压力大计划生育中国、印度、巴基斯坦5、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模式特点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8、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和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1.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比较及制约因素制

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5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含解析)

考点规范练15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2015浙江温州十校联考)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图1)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图2),完成第1~2题。 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如果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数量比③时期多 B.④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小值 C.②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期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2015福建福州一模)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人口总抚养比指总体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某国总和生育率和人口总抚养比变化。据此完成第3~5题。 3.2010年前后人口总抚养比有明显变化,主要原因分别可能是( ) A.儿童减少劳动人口增加 B.老人减少儿童增加 C.劳动人口减少老人增加 D.儿童减少老人增加 4.影响该国目前总和生育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教育程度提高②生活节奏减缓③生活成本上升④人的寿命延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5.未来该国人口总量变化最有可能是( ) A.很快减少 B.缓慢增加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2015山东潍坊一模)“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含预测),完成第6~7题。 6.在人口红利期( ) A.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总量减少 B.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文档资料

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题组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2019北京朝阳期末)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2.(2019北京朝阳期末)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3.(2019北京朝阳期末)该国最有可能是( ) A.芬兰 B.中国 C.印度 D.尼日利亚 4.(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下列地区与制约其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资源对应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5.(2019北京丰台一模)人口危机已成为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俄罗斯政府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读下表,回答下题。 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简述俄罗斯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4分) 提升题组 下图是某国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四个时期的情况。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6.(2019北京东城期末)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7.(2019北京东城期末)丙时期,该国人口增长( )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B.经历了快—慢—快的过程 C.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 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 8.(2019北京东城期末)为了确定该国人口的合理容量,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地区开放程度 B.自然资源 C.生活和消费水平 D.科技发展水平 下图为2019年到2019年上海市人口数据。读图回答下题。 9.(2019北京海淀期末)上海市( ) A.适度引导人口迁出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B.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C.提高地域开放程度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D.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约为166万平方千米。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读下表,回答下面两题。 10.(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A.2019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B.2019年人口密度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9年比2019年大为减少 11.(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范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www.5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312485863.html,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3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 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

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 7分析地区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 (1)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热量,降水影响其水分(2)地形(3)经济,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一般不提及文化消费水平)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低的原因:(1)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地形,耕底面积小(2)深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3)经济和科技水平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人口容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练习试题

第一章人口练习题 一、单选题 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 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 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 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 2.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开发历史的长短 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现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B.3550-3650m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C.距河8~10 km分布人口最多D.高程4500m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4.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C.藏南谷地D.北美大草原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5.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 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 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 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 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 6.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②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

C.③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 D.④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下表为四个国家某一年的人口变动数据,回答问题。 7.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四个国家中,最可能是发达国家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 A.环境状况的差异B.就业机会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差异D.偷袭政策的差异 11.“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地理必修一_第二章_地球上的大气_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过程: 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 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

2.2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P37) 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 气压带风带 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2、气压中心(北半球): 3、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总体趋势:不断增长 决定因素: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2019/10/12);中国13亿人口(2019/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①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②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 ③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 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10、大多数发达国家(以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三、知识扩展 1、人口的数量变化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并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可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基本类型。 2、人口的数量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它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两种差异形式。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多处于现代型增长模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多处于传统型增长模式;全世界的增长模式总趋势是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3、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差异性是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各国、各地区人口的数量增长幅度不同,且各自具有不同特点。 四、本节考点分析 较多涉及的内容有: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类型的特征;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在学习过程中一是要重视对人口概念的学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