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伤寒考试重点(根据录音整理)+1(1)

伤寒考试重点(根据录音整理)+1(1)

伤寒考试重点(根据录音整理)+1(1)
伤寒考试重点(根据录音整理)+1(1)

1.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错简重订。

鉴别要点:小便利与不利,有无精神症状。

3.主要方剂的药物组成。

5.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中“小便利乃愈”的机理(太阳病类似证p106)

小便不利反映了机体气化不利,水饮内停的病机。水饮内停,凝结于心下,壅阻气机,故见心下满,微痛。水饮内停,阻遏太阳经气不利,营卫郁掲,故见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然而误汗误下后病症尤在,病机乃属水饮内停。故水饮为患,法当通利,水饮一利,里气和畅,则经脉自通,诸证悉除。

6.大陷胸汤煎服法p82

先煮大黄,去滓后,纳芒硝,最后入甘遂末。

甘遂用量2-3g。

中病即止。

7.苓桂甘枣汤煎服法p69(潦水、甘澜水、麻沸汤,欲作奔豚)

作甘澜水。(去其水性,不助肾邪)

甘澜水先煮茯苓,减二升,再入诸药,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8.茯苓甘草汤药物组成p48

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三两

病机:胃阳不足,水停中焦

9.伤寒辩证原则(治则治法)p10

a.治病求本,本于阴阳

b.驱邪扶正,分清主次

c.调和阴阳,以平为期

d.明确标本,分清缓急

e.正治反治,依证而行

治法:汗、吐、下、温、补、清、消、和

10.口渴的病机

邪气入里化热,伤耗津液。

11.附子泻心汤如何煎服p92

三黄以麻沸汤(开水)浸渍少顷取汁,附子一味另煎取汁,再将两药汁混合,分两次温服。

13.葛根汤的治疗的病症p34

1、项背拘紧2.下利

14.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头眩的机理。p70(无形之痰)

阳虚清气不升,水饮反而上蒙,故起头眩。

比较:三者病机均为热与血结于下焦,但有轻重缓急之别。就蓄血证热与瘀结的病机而言,桃核承气汤证为热重于瘀,血热初结,治疗宜先解表后攻里,泻热攻里,邪热逐瘀;抵当汤证,瘀重于热,病势较急,及时表里同病,也急当治里,破血逐瘀;抵当丸证,瘀热俱轻,病势较缓,故取攻逐瘀热,峻药缓图之法。P53

16.背诵阳明病219条:“三阳合病,服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17.栀子豉汤证

病机:热扰心膈

主症: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舌上苔(舌苔薄黄或黄白相兼)。治法:清宣郁热

18.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口中粘腻不清爽。

19.面垢:面部如蒙油垢。胃热熏蒸,循经上泛于面。

20.阳明清法三证: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猪苓汤证

21.麻子仁丸条文背诵p128

247条:“跗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数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2.不恶寒反恶热的条文p113

182条:“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23.阳明病初起出现“不发热而恶寒”的机理p113

阳明初感外邪,阳气内郁,而阳明经气又没能及时伸展,故可见恶寒。

(然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且阳明主燥,故邪入阳明,极易从阳化燥,而成里热证。)24.“背微恶寒”的机理p117

出自白虎加人参汤证。是由于阳明里热太盛,汗出肌疏,津气两伤,不胜风袭所致。

25.阳明三急下及其目的p125

a.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便难,身微热者,此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b.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c.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目的:阴精欲竭,正气已衰,迟则莫救,当用大承气汤急下阳明燥热,保存肝肾之阴液,急下存阴。

26.少阴三急下p190

a.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b.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c.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7.栀子豉汤--太阳病篇p59

胸中窒:窒,塞也。即胸中有阻塞不适之感。

心下结痛:心中如有物结聚而疼痛。

30.少阳病:纯阴结(148条)p152

纯阴结:因脾肾阳虚,阴寒凝结,温运无力所致的大便秘结,叫做“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叫做“纯阴结”。

31.小柴胡汤证p147-p151

往来寒热,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32.146条背,柴胡桂枝汤证p154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33.少阳误治导致谵语的原因p147

邪在少阳,胆火上炎,枢机不利,治宜和解,不宜发汗。恶汗则津液外泄,化燥伤津,胃中干燥,促使邪气内传阳明,邪热上扰心神则谵语。

34.息高气:呼吸表浅,为肾不纳气的表现。

35.寒格:指上寒与下热相格拒,以饮食入口即吐为特征。

36.干姜黄连人参汤证(厥阴寒热错杂证)p203

病机:胃热脾寒,寒热格拒

主症:食入口即吐,下利便溏

治法:苦寒泻降,辛温通阳

37.生甘草的方剂:甘草汤、桔梗汤

38.下利清谷,通脉四逆汤证,p177

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病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主症:下利清谷,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

治法: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39.附子汤的证治p182

病机:肾阳虚衰,寒湿内盛

主症:背恶寒,口中和,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脉沉

治法:温阳散寒、镇痛除湿

40.黄连汤主证p99

病机:上热下寒,升降失调

主症:腹中痛,欲呕吐

治法: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41.黄连阿胶汤证p185

病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

主症:心中烦,不得卧,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交通心肾

43.少阴寒化与少阴热化的鉴别,以及急则温之的意义。

鉴别p173: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的意义

“急温之”关键在于病入少阴,涉及人体根本,每每亡阳迅速,死证颇多,所以少阴之治贵在及早。脉沉显示了阳虚征兆,故即当急温,以防亡阳之变。若此时延误施治,导致病重治难,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治疗学思想。

44.苦酒汤

苦酒:米醋;主治:少阴咽喉痛。

45.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及白通加猪胆汁汤组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逆汤: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少阴虚寒,回阳救逆。

通脉四逆汤:炙甘草二两、干姜三量、生附子大者一枚,少阴阴盛格阳,回阳通脉,重用附子干姜回阳。

白通汤: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少阴阳陷下利,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方用葱白宣通。

白通加猪胆汁汤:葱白四茎、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阳脱阴竭、寒热格拒,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兼咸苦反佐,人尿、猪胆汁引阴入阳。

46.发黄的病症

湿热发黄:茵陈蒿汤证、栀子柏皮汤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寒湿发黄: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茵陈理中汤(中阳不足,寒湿内生、肝胆失疏)

被火发黄:阳明病误治

47.伤寒论的治法(判断对错)

Eg:

48.桂枝汤的适应证

a桂枝汤的第一个适应证,太阳中风证。

b桂枝汤的第二个适应证就是指,凡是太阳病,不管是已经治疗过,还是没有治疗过,凡是是见到了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等邪气在表的情况,就可用桂枝汤。

c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 条没有说太阳病,更没有说伤寒、中风,它笼统的说病,它的临床表现就是一个“常自汗出”。

d.太阴病,素体脾阳虚伴风邪袭表欲从外解散,宜桂枝汤解肌散邪。

49.治疗“心悸”的方剂:p65

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小建中汤、真武汤、炙甘草汤

50.治疗“喘证”的方剂:

麻黄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葛根芩连汤

51.“但头汗出”的方剂:

栀子豉汤证类、大陷胸汤证、湿热发黄证类、柴胡桂枝干姜汤、热入血室类、小柴胡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

52.治疗“下利”的方剂:

实证: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小青龙汤、桂枝人参汤、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猪苓汤、白头翁汤、十枣汤

虚证:四逆辈、白通汤、乌梅丸、桃花汤、四逆汤、赤石脂禹余粮汤、猪肤汤、四逆散、真武汤、麻黄升麻汤

53.发热的热型

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重,恶风。

但寒不热:恶寒,畏寒。

但热不寒:壮热,潮热(日晡潮热、阴虚潮热、湿温潮热),微热(气虚、阴虚、气郁)。寒热往来:发有定时(疟疾),发无定时(邪入少阳)。

54.临床各科的指导意义,结合伤寒

Eg. 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是什么?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试举例说明

使用原则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但这一“证”必须是能反映出其病理是少火被郁,或邪结胁下,方可运用小柴胡汤,否则便不可用之。可见这一证并非毫无准则,如“往来寒热,胸胁若满,呕而发热,伤寒脉弦细”等都是。期临床意义①辨证论治②抓主语

55.蛔厥:蛔虫内扰,气机逆乱而致的四肢厥冷。

56.厥阴病的病机,病症特点

病机:肝失条达,木火上炎,脾虚不运

病症特点:上寒下热

57.吴茱萸汤证

一为阳明病篇“食谷欲呕”,主要论述阳明中寒饮邪上逆证,以揭示阳明非但热实,亦有寒之变证,突出了双向辩证思维,其病机为阳明中寒,胃寒生浊,治上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二为少阴病篇“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主要从少阴病疑似证的角度,揭示少阴寒化危证鉴别诊断的辩证意义,其病机是中焦虚衰,寒浊阻塞,当温为降浊。

三为厥阴病篇“干呕吐涎沫,头痛”主要论述厥阴寒证,并与厥阴热证相类比,揭示厥阴肝病寒有上逆、热有下注的逆向病机与证型。病机为肝胃虚衰,浊阴上逆,当以温肝降浊。三条所述,位置不同,但病在肝胃,阴寒内盛,浊阴上逆的病机却是一致的,而吴茱萸汤主渭肝胃,又善降浊。所以异病同治(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58.桂枝新加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p28

病机:营卫不和,气营不足,经脉失养

主症:身疼痛,汗后身痛不减,甚或加重,脉沉迟,可伴有恶风寒,发热,汗出。

治法:调和营卫,益气和营

59.理中丸证p228

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病机:中焦阳虚,寒湿内阻,清气不升,浊气上逆

主症:吐利频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缓弱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60.当归四逆汤证p205

病机:血虚寒凝,血行不畅

主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见四肢关节疼痛,身痛腰痛,或见月经衍期,量少色暗,痛经。

治法:养血通脉,温经散寒。

61.乌梅丸证p201

病机:上热下寒,蛔虫内扰

主症:时静时烦,腹痛及胃脘疼痛时作时止,痛剧时手足逆冷,有呕吐蛔虫史,发作与进食有关。

治法:清上温下,安蛔止痛

6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p207

病机:血虚寒凝,兼肝胃沉寒

主症: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兼有脘腹冷痛、呕吐涎沫、寒疝囊缩等肝胃沉寒痼疾。

治法:养血温经,暖肝温胃。

63.虚羸:虚弱消瘦。

64.霍乱:是以突发呕吐下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65.题型:名解20,填空10,是非判断10,单选10,简答题20,问答题20,病案分析1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