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讲评本)

一、关系型作文写作审题指导

1.首先要辨明关系

2.将关系转化为立意

3.围绕立意展开论证

4.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

5.话题间常见的几组关系

【并列关系】“相信自己与相信别人”既要……又要……

【是非选择关系】“讲空话与做实事”要……不要……

【非绝对关系】“关爱与幸福”能……,但……

【条件关系】“脚踏实地与振翅飞翔”只有……,才能……

【对立统一】“自由与纪律”没有…就没有…或……是为了更好的……

6.审题举例

“合唱与独唱”→并列关系或主次关系(独唱重要,合唱更重要)

“上场与下场”→并列关系(把握上场与下场的时机;上场要演好角色,下场要坦然面对)二、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既然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时就应当重点把握话题内部两个关系之间的关系,关涉两点,在两点之间寻找突破口。而考生在审题时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恰恰是割裂了两者的联系,在行文时大谈一点,却对另外一点置之不理,以致造成偏题、离题。如浙江省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人文素养与发展”,话题内部存在一种条件关系--人文素养的高或低,制约着发展空

间的大小。考生在审题时即要全面审视这种条件关系。但从考生作文来看,许多离题作文都没有能从两者关系入手,而是或空谈人文素养,或大侃发展,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最后造成严重失分。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有的考生在行文中泛论关系,最终使文章陷入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的泥潭。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004年高考全国卷话题作文“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在审题时考生当然应准确把握两个关系肢间的关系,如果考生在审题时能以“遭遇挫折”为侧重点,能够从如何对待挫折这个角度切入去行文,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于两者关系泛泛而谈,那么文章将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有力的拓展。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有些考生根本不了解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彻底抛开了话题,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广东卷要求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作文,有考生由引出话题的那则冯妇的寓言推出一个结论——应该了解实际情况后再采取行动,做事不能太轻率。以为这样就符合题意,其实是完全理解错了。另外,注意偷换概念。换词也应尽量避免。即使是同义词也应尽量用话题中的词,以免产生曲解。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各个要素

有些关系型话题比较复杂,从不同层面解读,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比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思考,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等等。可见,面对关系型话题时一定要审慎解读,充分而合理地运用发散思维。

四、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一种关系,精心构思以至成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解释附后。

五、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假如选写记叙类文章,必须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文章一定要注重以细节传情。假如选写议论性的文章,也要先将关系具体化,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文章应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并注意论据的典型和论证的层次,切忌平面化展开。

总之,面对关系型话题作文,不管你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一定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解读,决不能将关系绝对化,以致表述过头,失之严密。

六、关系型高考作文

2004年全国卷

话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化苦药为甘霖

湖南考生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市,而我嗷嗷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面对人生变故,丧妻之痛,庄子何其解脱.

伟大的骚客屈平,怀着对楚国无限的哀痛和热爱,自沉于汨罗江水.后人哀之敬之,推崇备至.我却不以为然,我热爱《楚辞》,每读到《涉江》《离骚》《九章》常感激涕零,感谢屈原将自己的苦痛花作艺术的瑰宝光耀千古.然而我常想,如果屈大夫不投身汨罗江,还会有怎样的华采篇章呢?我又设想当秦兵压境,楚国危难之际,屈大夫如果健在会否如田单般振臂一呼,击退强敌,保住云梦之地?然而这毕竟是我的空想,屈大夫在楚王昏庸,奸佞陷害下,不胜悲痛化为汨罗英魂,令我辈嗟叹.

同为伟大先贤,面对人生挫折,生命变故,庄字和屈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人生就是在与不断的挫折,遭遇为伴.爱情失意,爱侣早逝是挫折;亲人遭难是挫折;事业失败,商场亏空是挫折;考试名落孙山是挫折……遇到挫折,难受,痛苦是必然的.然而如何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往往决定你的人生走向。有的人会将挫折无限放大,如果挫折是一个小球,在他眼里会是整个地球,如果是一滴水,在他心里会化作大海.除了痛苦还是痛苦,于是沮丧,懊悔甚至绝望。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垓下一役,几乎全军覆没,他只身逃到乌江,后面汉军穷追不舍,此时唯一一个小舟,一个仰慕项羽的艄公就是他摆脱敌军的千栽难缝之机遇.可是霸王已经被懊悔痛苦压垮了,他眼里不是逃生的机遇,东山再起的契机,只有江东父老的白眼嘲讽,眼里只有黑色的宇宙,没有一点光亮,他用宝剑划破了吼管,只见那一刹那宝剑的闪光。

同样面对失败,勾践则是不同的选择,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于一雪前耻,光复故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面对挫折,失败甚至是常人无法忍受的侮辱,我们许多先人早就作出了明智的抉择。司马迁这样记载: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

《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而太史公遭遇男儿大丈夫的奇耻大辱,化痛苦为动力,留下光照后世的《史记》,这部无韵离骚,为后人对屈子的离去以莫大的安慰,太史公无愧于后人,他是真正的男儿大丈夫。

我们回忆古人,就像照镜。当你遭遇挫折,不幸的时候,请去古人哪里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那样的形容。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见到了太多太多承受不住挫折打击的悲剧人物.然而见到更多的是,头顶着乌云但坚信阳光就在乌云的背后的坚强不屈的人.当我们面对挫折时,此时我们的心灵的承受力是决定性的.没有承受力的人,如果说挫折痛苦是一粒苦药,他的心就像一小杯水,药化为水,处处是苦水,对于心灵坚强的人,如果挫折苦难是一粒苦药那他的心会是好大一壶水,药化为水,苦味没了,如果是一大把苦药,那他的心就是一片大海。对于智者来说,挫折痛苦的苦药在他那里会化作甘霖,浇灌他心灵的土壤,长出伟岸的灵魂之树,结出智慧成功之果。

话题作文《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优秀段落

【语段一】试想,如果没有伽利略与残酷教皇的多次斗争,怎会有“日心说”的确立和推广?如果没有凡尔纳15次遭遇退稿后“再试”一次的勇气,怎会有世界级科幻作家的出现?如果没有爱迪生成千上万次实验失败的孕育,怎会有世界发明大王的诞生?是遭遇挫折,看清痛苦中的“再试”的实践创下了他们特有的辉煌事业,书写出他们异彩的人生。笑对生活中的挫折,正视现实的痛苦,放飞理想的翅膀,再试一次何妨!“再试”就是面对挫折,就是化解痛苦,就是挑战命运;“再试”就是不甘失败,就是重新崛起,就是走向胜利。(石磊)(语言简洁,论证有力。)

【语段二】潇洒看风雨,才能成就潇洒人生。风雨袭来,有人像祥林嫂那样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唠唠叨叨,喋喋不休,以泪洗面,或许可以博得一些廉价的同情,但对于战胜挫折无济于事;风雨袭来,有人看破红尘,冷眼看世界,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虚度光阴;风雨袭来,有人不能忍受痛苦的折磨,干脆来个一了百了,放弃对生命起码的尊重,给亲人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痛。这些行为都是放大了挫折带来的痛苦,那是弱者的行为,其结果只能是沦为挫折的奴隶,成为痛苦的阶下囚。遭遇挫折时,不妨先给自己一个大大的

微笑,潇洒一点,风雨再大又何妨?(李倩)

【语段三】“不羡白玉盏,不羡黄金罍;亦不羡朝入省,亦不羡幕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圣陆羽从小被弃于江边,容貌丑陋,又有口吃,如此的孤儿应是人生中最坏的出发点。面对身世的坎坷和成长的不幸,陆羽尽弃之于茶水的氤氲中。他淡看世上的悲苦,在无欲中稀释痛苦。也许正是这种毫无背负的超脱,才是他对美感和人生有了不一样的追求。一杯香茗,几片竹简,壶煮人生百味,细品个中甘苦。林清玄先生曾说:…“这个对于凡夫俗子所哀痛的最低层,成了他人生最好的出发点。”也许,遇到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学会淡然。后人之所以感念他,不只因为他使饮茶成为普及的人人都能体会的平民艺术,也因为他有遭遇挫折时化解痛苦的处世之道。(王琦)

(以上因果分析,可变成以下的假设分析:假若他没有遭遇挫折时化解痛苦的处世之道,又怎会使饮茶成为普及的人人都能体会的平民艺术从而受到人们的感念?)【语段四】遭遇挫折,一味的将痛苦放大,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带来的不只是信心的丧失,更有可能是生命的毁灭。所以,正视痛苦,以积极的心态接受它。李白,曾遭遇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挫折,也曾经“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但是,李白并没有沉湎于其中,而是怀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因此,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位患得患失的官员,多了一位惊天泣地的诗人。(孙丹璇)【语段五】放眼历史,面对挫折,能笑对痛苦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越王勾践面对吴王的驱使,他没有放大痛苦一蹶不振,而是卧薪尝胆,不断奋斗,最终换来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千古壮举。军事家孙膑被陷害受刑,他笑对痛苦没有放弃希望,而是耐心等待机会,终于在桂陵一战中将庞涓射于马下。太师公司马迁为心中正义真理不惜忤逆武帝,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他含笑承受宫刑,而后他清心著书,数十年心血终于完成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扬天下。这些先哲们成功的的共同点就是在挫折面前,不知不觉得缩小了痛苦。(赵琪)

(点评:这一段所选的例子并不新颖,但难能可贵的是把论点融入所举的事例当中。)【语段六】遭遇挫折之后,缩小痛苦是种明智的选择。“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古代的豪杰,哪个不是从挫折中走出来的?他们凭借坚强的意志,把痛苦缩小,化悲愤为力量,重操大业,成就了不凡的业绩,名扬天下,留名青史。“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如若不是将痛苦缩小,把满腔的失意寄托于山水风物,又怎能

有词坛巨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横空出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生于锦绣之家的纳兰容若,在每个夜色来临的晚上,一次次咀嚼痛失爱妻的人生挫折与失意,每一次咀嚼,都是将痛苦扩大,他也终将在咀嚼中英年陨落。人生的路上,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地是被挫折击昏了头脑,只要我们把痛苦缩小,终会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美好未来。(田文秀)

【语段七】正视痛苦可以使挫折在你面前低头。愚公,一个名垂千古的伟人完成了一项旷世壮举:移山。巍巍太行,雄伟壮观。但愚公却要把它移走。这看似不可能的事却在愚公的身上实现了。每天陪伴他的只有斧头和碎石。但他从不放弃。正是他的这种正视痛苦,蔑视挫折的精神使太行在他面前低了头。他是大智若愚的代表者。正视痛苦,直面挫折,世上没有跨不过的坎。(胡正鑫)

【语段八】害怕挫折,放大痛苦,你将一败涂地。东楚霸王项羽,当面对兵败垓下、四面楚歌这样的挫折时,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能力,不敢正视这一切,没有丝毫的勇气,只是悲观的认为“天要亡我,为之奈何”,将痛苦无限扩大,因而没有做出与他实力相符的战斗与努力,最终让刘邦钻了空子,落得个失美人、失颜面、又失江山的下场。最终带着对江东父老的愧疚,自刎在乌江江畔,真的败到一无所有了。(逯丁菲)

【语段九】“力拔山兮”豪气冲天的西楚霸王,面对四面楚歌兵败山倒,被敌人的烟雾弹迷惑了头脑,令世人不禁发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嗟叹之声。在贝尔发明电话之前,一位匆匆的历史过客,只因经过多次挫折之后,被失败的痛苦笼罩,终究错过了这项伟大的发明。然而,幸运的是,古往今来无数坚强之人挺过了挫折的摧残,让痛苦销匿于成功的光影之下。那是愈挫愈勇的坚强,他们是风雨彩虹之后的铿锵玫瑰!

历史不会忘记,纵然遭受百般屈辱,经历无数痛苦,司马迁仍然用那坚强的心挣开无形的枷锁,用意志谱写了一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生命乐章;历史终将铭记,双目失明耳朵失聪的海伦凯勒面对命运的不公,在悲苦的现状面前毫无怨言,以对生活的渴望之心毅然直面痛苦,学会了多国语言,谱写了一曲灿烂的生命壮歌!(贾海炜)

(点评:在一正一反中以挫折之矛攻心灵之城,以壮志之心谱写人间正气,愈挫愈勇,让痛苦在挫折中融化为生命的坚强!)

话题:忘记与铭记

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人们在河的左岸停留着,在这之外,同样又有在右岸快乐生活着的人们。

坐在池边亭下泪流满面的独酌的易安居士,用她的文字告诉我她永远铭记着这一生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那是她在“争渡”途中所做出的选择。海子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告诉我“从明天起”他将记住所有的人生之“水”,因为那是他用于“浇灌”他的“花儿”的“玉露”。三毛用她的文字永远地记住了撒哈拉的灵魂。凡?高用《向日葵》永远记住了他的“船”……

这些是生命之河两岸的人生,这是忘记与记忆的选择。风吹起花瓣如同阵阵破碎的童年,决荒的古乐诠释灵魂的落差,躲在梦与记忆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断所有记忆的来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航行于“生命之河”中,坐在自己独有的船上,知道——忘记在左,铭记在右,中间是无尽穿梭!

【点评】漂亮,作者用“生命是一条河”作比兴,将“忘记”与“铭记”分隔在河的两岸,再用理智的目光审视历史,关照现实,巧解话题,成功地打造出一篇令人喝彩的考场佳作。作者开篇引席慕容关于“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的比喻,巧妙领起,在热情真挚地诠释解说后,机智地将镜头一摇,用一句“在生命之河的航行过程之中,我们学会了忘记该忘记的悲欢之事,学会了铭记该铭记的点点滴滴”,架起过渡的桥梁,直奔文章的主题。作者用目光锁定古今中外的名人,从他们的事迹中概括出一条生命铁的规律——忘记该忘记的不快和琐碎,来铭记该铭记的深刻与永恒!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成就了事业,辉煌了人生,让历史感动,让世人铭记。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无限真情,无限深情。在娓娓叙事中显出雍容典雅;在婉约抒情中透出热情豪放;文章写得纵横捭阖、恣意汪洋;不但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展示出令人佩服的文学才情。

话题:忘记与铭记

记与忘之间

有时候,记像烈火熔炉,让生铁变成精钢;有时候,忘像暴风骤雨,让繁花成为落英。重生与毁灭,往往就在记与忘之间。

(一)

他站在田里,举起锄头,奋力耕耘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流过他俊美的脸庞,滴落在田地里。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夫,他是勾践。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还要亲自做夫差的马前卒。回到会稽他就亲自耕种,做到非其亲种则不食,非其妻所织则不穿。吃着粗陋的饭

食,还要舔尝苦胆;躺在柴草铺上休息时,还在思考着招揽八方的人才。他一刻也不懈怠。

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

铭记耻辱,铭记失败,让勾践重新站立起来,终于成就了一代伟业!

(二)

他坐在那里开心地笑着。耳边响着美妙的音乐,嘴里品着美味佳肴,怀里抱着美女佳丽。

丝竹琴韵里,听不到大臣们讨论争执的吵闹;酒香芬芳里,嗅不到战火烧过城池的刺鼻的呛味;美女的流波眼光里,感受不到剑阁栈道凄凉的冷月。他已经忘却了他是刘备的儿子,蜀汉的国君!

他真的觉得这样很好,没有政务缠身,却有荣华享乐。父辈暴霜露,斩荆棘,才有尺寸之地。子龙在乱军中拼死冲杀的目的,父皇在追兵前不弃百姓的良苦用心,孔明在《出师表》中的耿耿忠心,他刘禅全忘了!如此富庶的天府之地,他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实在令人寒心。

忘记使命,忘记责任,让刘禅落下不肖子孙这一千古骂名!

(三)

记与忘,或许只是一种态度,但记与忘之间,却决定着兴衰成败。

【点评】这篇文章的切入点很好,选择了两个亡国之君进行对比——“铭记耻辱,铭记失败,让勾践重新站立起来,终于成就了一代伟业”,而“忘记使命,忘记责任,让刘禅落下不肖子孙这一千古骂名”,两相比照,顺理成章地推出了“记与忘之间,却决定着兴衰成败”的

观点。文章立意深刻,用例典型,行文晓畅,结构安排上具有一种“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清新之美。

树木?森林?气候

——谈个人、社会、社会风气

河南考生

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一棵棵树生长在一起构成森林,森林离开一棵棵树就不成其为森林。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但如果离开了每一棵树齐心合力的作用,森林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从何说起呢?

由此我想到,个人、社会、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不也是这样吗?

一个人似一棵树,社会似森林,社会风气似气候。个人、社会、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就像树木、森林、气候之间的关系一样。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许多人一起共同构成社会。一个人不能影响社会风气,只有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思想品德好了,整个社会风气才会好。但离开了一个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好转,也就谈不上社会风气的好转。

树木生长是要一定的条件的,只有气温、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树木才会迅速成长,森林才会茂密。

一个人形成好的思想品质也是要有条件的,如社会制度、国家政策、父母的教育、老师的教导、同学的帮助等。只有在好的环境里,我们的思想才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进而整个社会风气才会好转。

森林调节气候,使气候条件变好,好的气候条件又会促使树木更好地生长。同样,整个社会风气变好了,会使我们更快地成长,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步子迈得更快、更有力。

由此可见,要形成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从我做起”,我们青年人更应该走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前列。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抱定“从我做起”的思想,自觉地学习马列主义,改造我们的世界观,用共产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

人,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变得更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迅猛有力。

七、范文与变通

【题目】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铁棒和钥匙都具有象征意义。请以“钥匙和铁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析】

这是个关系型的话题。首先来分析材料。钥匙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打开锁,因为它最了解锁的心;而铁棒却做不到这一点,它只会蛮干,采取粗暴的手段,去砸,去撬。“锁”在此象征事物的关键、问题的症结、思想的实质;“铁棒”象征不抓关键或症结,不讲科学、不讲技巧的工作手段或工作方法;“钥匙”象征着巧妙的计策、科学的方法。

立意有以下角度可供参考:①要解决问题,必须要看实质,抓关键,理规律;②人只有主动去发现、顺应规律,才能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违背规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③做思想工作,科学的方法才是打开对方心灵之锁的钥匙……

【例文】

钥匙和铁棒的故事

片断一:铁棒见钥匙轻而易举地打开了那把坚实的锁,很是嫉妒,但他还是狂妄自大地说:“小小钥匙,你的三脚猫功夫不过如此,现在我就让你见识见识我的看家本领——空中霹雳。”话音刚落,铁棒便向坚锁发起了猛攻,三百六十个回合过去了,也不见那坚锁有半点要开的意思。

感悟:坚锁好比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而钥匙和铁棒便是生活中对待困难的两种人。钥匙很是聪明,它将自己遇到的困难分析得一清二楚,并对症下药,解决了困难,而铁棒在困难面前过于急躁,少智寡谋,虽勇猛过人,却如暴虎冯河,终究一无所成,陷入窘迫的局面。可见,困难面前我们要三思而后行。

片断二:铁棒经过上次的教训,好像懂了些什么。它来到了铁匠铺,请一位铁匠工人将自己打成了钥匙模样。这不,它哼着小曲,怀着必胜的信心再一次来到坚锁面前,像钥匙一样将自己插进了锁孔。可还是打不开锁,自己的腰却差点被扭断了。

感悟:在困难面前,有的人便似改造后的铁棒,他们虽对遇到的困难作了一定的分析,但只满足于表面现象,看问题不够深入,缺少对问题深层次的把握。因此,不难想象改造得再怎么像“钥匙”的“铁棒”,对坚锁般的困难,也还是束手无策。困难面前,我们要注重探索问题的本质,寻求出解决的办法。

片断三:这次,铁棒终于清醒了。它真诚地请钥匙兄弟教给它“真经”。在铁匠铺里,铁棒彻底地粉身碎骨了一把,不仅形体上与钥匙兄弟一样,而且也像钥匙一样身怀绝技,它简直就是钥匙兄弟的克隆品。当铁棒重新插入锁孔时,不废吹灰之力地就打开了锁……

总结: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绝不能像铁棒一样有勇无谋,而应冷静分析,找出那把能打开困难之锁的钥匙。当我们成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钥匙时,我们便克服了困难,成了生活的主宰。

【简评】作者的立意非常巧妙,沿着话题的思路顺势拓展:先写铁棒不服气去砸锁,说明暴虎冯河只能一事无成,在困难面前要三思后行;再写铁棒吸取教训,进行变通,但学的只是皮毛,以此说明看问题要抓本质抓关键;最后写铁棒真诚请教学得“真经”,这才

是正确的做法。采用片段加“感悟”的形式来结构全文,边叙边议。叙,简洁明了;议,入骨透彻。

守住心灵的底线

(议论文)

江河之水汹涌澎湃,滚滚向前,因为江河要奔赴自己心中的目标——大海。但是,它再怎么汹涌,也难以超出两边的河岸。对它来说,河岸就是它流动的底线。

自然万物如此,人亦如此。每个人都要在心中为自己划上一条底线,当我们向着目标奋进时,这条底线就将时刻约束着我们。

商人的底线是要讲究诚信。作为商人,总是唯利是图。利润,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于是,众多商人信奉着“无商不奸”的至理名言,抛弃了做人最起码的准则——诚信。由此,类似于“假奶粉”的事件层出不穷,但他们的下场呢?

商人超过了诚信这一底线,得到的只能是事业的失败,甚至坠入罪恶的深渊。

为官者的底线是要对百姓负责。作为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他们的责任是要为百姓谋福利。可惜的是,像蔡朝东先生那样值得百姓十里相送的好官并不多见,倒是一大群“蛀虫”屡屡现身。也许,他们曾怀着一腔热血,一颗赤诚之心,信誓旦旦地许诺要为百姓、为民族奋斗终生。但是,在“糖衣炮弹”面前,他们未能守住心中的底线,以自己的私利作为最高目标,向国家和人民伸出了他们罪恶的双手。

为官者若越过了为人民负责这一底线后,只能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普通百姓的底线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家境贫穷的女孩凭自己的努力在高考中获得状元。在她急需一笔学费时,一家保健品厂找上门,许诺只要她声称自己坚持服用该厂产品,就可获得一笔报酬。而这个女孩却当场拒绝。或许少了这笔钱,她很难实现自己多年的目标——进入大学深造。但她守住了心中的底线,她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普通百姓超越心中这一底线,得到的或许是一辈子的内疚。

每个人都应守住心中的底线,否则必将遭受惩罚。就好像黄河之水动不动就泛滥——即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旦超越了自己的底线,也只能带给人民苦难,遭受人民的咒骂。(香港商报2007.11.25)

八、《追寻与坚守》中心论点分论点鉴赏

六班

★李卉58

中心论点:追寻让我们的双脚忙碌起来,让我们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坚守则让我们的追寻得到了完美的升华。

分论点:①追寻充实生活,坚守成就事业;②追寻让理想之花绚烂,坚守让成功之花芬芳;

③追寻让生活浸满汗水,坚守让生活发生转变。

★庞稀桐57

中心论点: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追寻,可是在追寻过程中是否有我们需要坚守的呢?

分论点:①我们在追寻,可我们要坚守诚信(李嘉诚);②我们在追寻,可我们更要坚守尊严(朱自清);③我们在追寻,可我们一定要坚守良知(刘德华)。

七班

★李秋岑60

中心论点:仅仅只是追寻远远不够,只有坚守你的追寻才能创造永恒的价值。

分论点:①追寻科学,坚守爱国情操(钱学森);②追寻美丽,坚守生命的价值(邰丽华“千手观音”);③追寻自由,坚守情感的高洁(曹雪芹)。

★吴雨阳56

中心论点:我们盲目追寻,却忘记了坚守一处的风景。(中心论点要用肯定句,不能用否定句。可以修改为:人生之路既要不断追寻,又要不变地坚守)

分论点:①一生寻觅,一生坚守的屈原。坚守是一首行在江边的长歌(屈原);②一生寻觅千年文化,坚守故园乡情的余光中;坚守,是一团化散不开乡愁;(余光中)。

全文文采好,情感丰富,书写漂亮。

★庄宇衡55

中心点点:在追寻中我们需要坚守。

分论点:①因为坚守,我们才有追寻的方向;②因为坚守,我们在追寻的路上才能不忘为他人付出;③因为坚守,我们在追寻的路上才能永不言弃。

★蔡若晗52

中心论点:历史上那些在坚守中不断追寻的伟人给探索中彷徨的人们做出了表帅。(原文观点不甚明确)

分论点:①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他是坚守“三民主义”而又一刻不停在追寻着救国真理的孙中山;②他是伟大的作家,他是以笔为匕首投枪坚守阵地,向黑暗时代勇敢地发起冲锋直到生命最后时刻的鲁迅;③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功勋人物,他是坚守富国强民的理论带领全国人民大踏步走进新时代的春天的邓小平。

★丘学良55

中心论点:坚守理想不断追寻人生目标。(原文观点不甚明确)

分论点:①追寻成功,坚守平凡(居里夫人);②追寻梦想,坚守和平(爱因斯坦);③追寻生命,坚守情操(张骞)。

★钱宇清53

中心论点:追寻需要坚守心中的理想。

分论点:①追寻需要坚守心中的顽强;②追寻需要坚守心中的恬静;③追寻需要坚守心中的豁达。(顽强恬静豁达三者如何统摄于中心论点?启发:中心论点分论点意思要协调一致,不能前后矛盾,相互拆台。)

★梁贤达50:

中心论点:坚守是追寻的根本基调。

分论点:①坚守自己的志向,追寻毕业的梦想;②坚守军人的职责,光荣完成祖国给予的任务;③坚守自己的做人原则,我很牛。

★陈俊文50

中心论点:在追寻中要学会坚持。(原文观点不甚明确)

分论点:①追寻中不忘坚守,为了成就自己;②追寻中不忘坚守,为了帮助他人;③追寻岂能放弃坚守!

★曾旖靖53

中心论点:追寻之路漫长遥远,只有携带着坚守,才能有无穷的动力,才能使这一次次的人生之旅铺上金色的光辉。

分论点:①坚守自立自强,追寻人生的目标;②坚守团队精神,追寻胜利巅峰;③坚守中华民族精神,追寻国家的未来。

议论文指导:议论文写作指导(一)

议论文指导:议论文写作指导(一) 议论文指导:议论文写作指导(一) 议论文开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开头,对于作文的成败举足轻重,考场作文,更是如此。对应试者而言,时间紧,压力大,构思要快,下笔要快,有的因为找不到恰当的切入点,打不开文思的泉眼,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而耽误宝贵的时间,影响作文水平的发挥;对阅卷者而言,最先跃入他视野的是一篇作文的题目和开头部分,第一印象足以左右他对整篇文章的评判。所以我们如何给文章起一个好头,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给他以强烈的理性冲击和情感震撼,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了;在酷热的夏日里,在十分疲倦的工作状态下,在十分短暂的阅卷时间里,如果他把看你的文章当作清风拂面,当作赏心乐事,他的目光肯在你的作文里多驻足哪怕那么几秒钟,——那么,你至少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了。 一、好的议论文开头特点 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 短----简洁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快——迅捷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

靓——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二、议论文开头的八种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这是采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即在文章的一开头就与全文的中心论点保持一致方向,不是亮出观点,就是导出观点。 例一:育民小学举办游泳训练班,用科学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游泳训练,取得显著成绩。这,又一次极好地证明了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这个真理。 例二:60年前的今天,鼓舞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起反击日寇入侵的,不是别的,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60年后的今天,鼓舞我们在“四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凭实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由此,我大声疾呼: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例三:中学六年的学习生活,给了我许多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其中之一是:失败后要不怕失败,正视失败,不懈努力,才可反败为胜。 这种开头的好处是既简洁平实,便于掌握,又开宗明义,一语破的。 例四:社会的发展(人的情感需求)呼唤我们拆除心墙。 例五:拆除心墙要有(讲究、寻求)正确的方法。

初中议论文写作指导(一、二、三)

议论文写作指导(一) 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1、明确的目的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是议论文。 议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阐述正确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明辨是非,议论的生命就在于此。如果对生活中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没有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就没有写议论文的必要。写了没有针对性的议论文,就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好的议论文,不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还应该积极倡导正确的看法、主张和观点。 2、正确的观点 观点就是我们的看法和主张。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主要的看法和主张,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有分论点。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解出来的,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中心论点。 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个错误的观点哪怕能够自圆其说,也是无法得到大家认可的。观点的正确与否,要看它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道德标准。 议论文要能写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必须有深刻而有创意的观点。这里的深刻而有创意,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还指观点是从司空见惯的事情、现象或问题中总结出来的。 3、充实的内容 写议论文,应该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要内容充实,最要注重论据和论证。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用事实、道理、定律、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作为论据的事实、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此外,论据要充分,也要真实可信。 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往往搭了一个架子,看起来论点、论据、论证完整,可是只有一副架子而已,好比恐龙的骨架,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好的议论文,应该有具体的内容,而且是精心搭配,严密组织的。 4、清晰的逻辑 不管什么文体的文章,都要讲究逻辑的严密清晰,议论文尤其讲究。一段毫无逻辑的话,只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逻辑的严密体现在论证上。论证要严密,无懈可击,清晰地表现在行文上,让人读了一目了然。 议论文不得胡乱说话,所以语言要求准确;同时又不必板起面孔说话,所以语言尽可能活泼一些。 议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一种:总分式(最常见的全文结构,也称“总分总式”) 论说文的全文总体结构一般都是这种结构模式。在论说文的写作中,往往围

【高考作文】关系型话题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高考作文】关系型话题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作文辅导 1114 08:05 :: 关系型话题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热点妙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同学小明与别的同学发生了摩擦,小明的几个好友就此事该如何处理发表了意见。好友甲说:“应该强硬一点,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刚硬才能显出男子汉阳刚之气。”好友乙说:“软一点也没啥,咱可以先给他道个歉。柔也是一种很好的处世策略嘛。”为人处世中的“刚”与“柔”,你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以“刚与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关系型话题作文是议论文写作中一种重要的命题形式。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审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否则容易走入作文的误区。因此,这类作文的写作难度超过以往单向型的话题作文。 关系型议论文的题目形式主要有三种:从材料中归纳出论题,例如“重理岂能轻文”、“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等;给出议论范围,例如“论完美与缺憾”、“论偏才与全才”等;直接点明中心论点,例如“‘理解’应该是双向的”、“在追寻中我们需要坚守”等。 写作关系型话题作文时,要注意一般议论文的共同特征要求,即论点明确,论证深刻,论据充分;更要把握关系型作文的自身特点。 一、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内涵及构成 关系型话题作文要在把握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找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如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如:“自由与纪律”)、是非取舍关系(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如“偏见与关爱”)、并列关系(指构成话

关系型话题(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讲评

关系型话题(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坚守与放弃》作文讲评 一、《坚守与放弃》作文讲评 (一)比较分析:《坚守与放弃》和下面两组作文题在内容要求上有怎样的异同? 1.《坚守》《坚守不弃》《永不言弃》 2.《放弃》《勇于放弃》《学会放弃》 第1组作文强调“坚守”意义,第2组作文强调“放弃”的价值,谈的内容都涉及到的是《坚守与放弃》的一个方面。 (二)讨论分析:《坚守与放弃》是否可以简单的将以上两组作文的内容相加组接? 《坚守与放弃》要求谈“坚守”与“放弃”之间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而要求说清楚对它们的权衡取舍态度。 (三)归纳结论: 这是一道关系型作文题,此类作文必须首先明辨两个概念的内在关系。

“坚守”与“放弃”是一对权衡选择的关系概念,不能并存于同一事物或一事的同一方面、同一时期。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坚守甲事物,放弃相对或相关的已事物,如坚守内心的纯净,放弃物质的奢华,坚守目标的追求,放弃外界的诱惑等; 二是坚守一个大的目标原则,放弃某一具体的方法途径; 三是对一事物由一段时期的坚守到最终的放弃,或长期、一生的坚守中有暂时的放弃等。 写作上要求文章在以上的分析中确立观点,谈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情况,具体回答“坚守什么,放弃什么”或“什么情况下坚守,什么情况下放弃”,不能笼统地说“既要坚守,又要放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不能只谈“坚守”或“放弃”一个方面 (五)自我反思:自己的文章是否阐述清楚了二者的关系?能具体回答“坚守什么,放弃什么”或“什么情况下坚守,什么情况下放弃”吗?如何重构?

二、关系型话题(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关系类话题作文,是指在作文话题中出现两个以上的概念,而这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此类作文富有思辨性,难度较大,限制性强。 (一)关系型作文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1、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 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两者对立统一。或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 2、权衡取舍关系; 即指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之间是是非利弊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 写作佳苑 2012-12-02 1615 关系型作文题写作指导及相关拓展 源自高考作文 一、认识关系型作文题 (一)要明确关系型作文题及其命制特点。 所谓关系型作文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感情的亲与疏”。 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题目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就可从不同

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就关系型作文题的命制而言,其形式主要有两种:①直接亮出话题,如以“冷与热”为话题。②由具体材料抽象出关系型题目。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作文题,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题目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关系型作文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题目的诸要素之间为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题目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作文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作文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

传统议论文写作指导

传统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亮出你的思想,摆出你的理由 2、如何分解中心论点、怎样概括事例、怎样议例 3、掌握拓展议论思路的方法,学会多种说理方法 4、掌握单则材料、多则材料议论文的不同写法 5、写好层进式议论文 6、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7、议论文中事例论据的使用方法 8、议论文的布局 ①并列法。即对中心论点进行条分缕析,分解出几个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全面性。 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分解为这三个分论点: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 ②层进法。即对事理作纵深剖析,以显示思维的深刻性。 如《在困难面前》可以分解成这样的几个分论点: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地战胜困难,这三个分论点就呈递进关系。 ③对照法。即将事理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 如《学贵多问》可以分解成这两个分论点:①多问可以相互参照,便于释疑; ②孤陋寡闻导致学业荒废。 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启感式。其中启感式的写法是考场作文的常用结构方式。"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感想类可以先叙材料后发感想,也可以边读边感,如文

学评论。这种写法一般由"引""议""联""结"四步构成。当然也可以采取"联""引""议""结"或"引""联""议""结"的步骤。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 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 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在议论文写作中,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就同学们的写作实践看,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写议论文还要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而不能"以摆代论"。 在具体处理论据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做到: 1.善于引述论据。 论据的作用是证明论点,因此,引述论据时要贴切。所谓贴切,就是论据和论点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论据时,必须依据论点的需要酌情变通,或“缩简”,或“改造”,其高度必须和论点相一致,否则会造成论据游离,减轻说服力量。引用论据还要简明概括,引用论据的目的在于说理,这决定了论据的目的

关系型作文范文

关系型作文范文 .关系型话题(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坚守与放弃》作文讲评 一、《坚守与放弃》作文讲评 (一)比较分析:《坚守与放弃》和下面两组作文题在内容要求上有怎样的异同? 1.《坚守》《坚守不弃》《永不言弃》 2.《放弃》《勇于放弃》《学会放弃》 第1组作文强调“坚守”意义,第2组作文强调“放弃”的价值,谈的内容都涉及到的是《坚守与放弃》的一个方面。 (二)讨论分析:《坚守与放弃》是否可以简单的将以上两组作文的内容相加组接? 《坚守与放弃》要求谈“坚守”与“放弃”之间关系,不是简单的相加,而要求说清楚对它们的权衡取舍态度。 (三)归纳结论: 这是一道关系型作文题,此类作文必须首先明辨两个概念的内在关系。 “坚守”与“放弃”是一对权衡选择的关系概念,不能并存于同一事物或一事的同一方面、同一时期。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是坚守甲事物,放弃相对或相关的已事物,如坚守内心的纯净,放弃物质的奢华,坚守目标的追求,放弃外界的诱惑等; 二是坚守一个大的目标原则,放弃某一具体的方法途径;

三是对一事物由一段时期的坚守到最终的放弃,或长期、一生的坚守中有暂时的放弃等。 写作上要求文章在以上的分析中确立观点,谈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情况,具体回答“坚守什么,放弃什么”或“什么情况下坚守,什么情况下放弃”,不能笼统地说“既要坚守,又要放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不能只谈“坚守”或“放弃”一个方面(四)自我反思:自己的文章是否阐述清楚了二者的关系?能具体回答“坚守什么,放弃什么”或“什么情况下坚守,什么情况下放弃”吗?如何重构? 二、关系型话题(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关系类话题作文,是指在作文话题中出现两个以上的概念,而这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此类作文富有思辨性,难度较大,限制性强,曾是xx-xx年高考命题的主要形式。 (一)关系型作文题要素之间的关系: 1、对立统一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 没有“自由”,也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两者对立统一。或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的约束。 2、权衡取舍关系;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其间关系。如:“失去与获得”。 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①直接亮出话题,如以“冷与热”为话题。 ②由具体材料抽象出话题。 写作指导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一、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 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 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话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是非取舍关系:即指关系型话题的诸要素之间是一是一非、一对一错的关系,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我们只能理解为“要消除偏见,勇于关爱”,若作其他理解则是不科学的。 而对“自信·自满·自负”,我们应理解为“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对“向前看与向钱看”则要理解为“我们要一切向前看,决不能一切向钱看”。 3、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 如“痛苦与成功”这个话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 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4、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 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 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 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辨清关系至关重要。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审题立意的任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构思成文的速度也就大大地加快了。当然,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上四种关系是常见的,但远不是关系的全部。审题时须根据具体题目作具体分析,从而做到既快捷,又准确。 二、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有些话题的构成要素较为简单,一目了然。如“文凭与水平”谈的是学历与能力;“名师与高徒”谈的是条件与结果;“痛苦与成功”谈的是过程和结果;“我与地坛”谈的是人与空间;“平凡与伟大”往往指具体的言行与抽象的精神品质。 而有的话题则比较复杂,即使是同一个话题,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 如“冷与热”,若从待人态度冷漠与热情的角度,其关系就是典型的“是非取舍关系”;若从处事的冷静与待人待事的热情上看,其关系就成了“相容并存关系”;若从一般意义的天气温度或对人爱憎感情的角度理解,其关系则又成了“对立统一关系”。 另外,针对这个话题要素的本义和比喻义,其关系又可衍生出肉体的冷(热)与心理的热(冷)、过程忍辱负重甘受清贫的冷与结果成就斐然声名鹊起的热……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 三、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虽然同一话题关系不定,多种多样,但考生在一篇考场作文中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同时关照话题要素间的几种关系。否则,极可能弄巧成拙,出力不讨好。因此,考生作文时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关系,进行精心构思、成文。 四、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要求“文体自选”,这是对文体的一种淡化,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要文体。事实上,每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各省都毫不留情地将文体不符的“四不像”作文视为“严打”的对象。因此,考生的考场作文更应彰显文体特点。 假如你要写记叙类文章,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文章一定要注重以细节传情。 假如你要写议论文,你也要先将关系具体化,再把具体化了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文章一定要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并注意论证的层次,切忌平面化展开。 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 五、关系型话题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立意 人们一般把话题作文分为四部分:一是材料语,二是提示语,三是话题语,四是要求语。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语”不必兼备,但“话题”和“注意”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注意”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 (一)审材料语 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不大,就可以脱离材料去立意。如果材料与立意关系密切,就绝对不能脱离材料。这就要,审题时就仔细推敲材料。读材料时不能匆匆“扫描”,应该一个字一个词的在心中默读清楚,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

关系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学生版

辨清关系,凸显重点 ——关系型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认识关系型作文 (一)何谓关系型作文? 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组合成某种关系从而形成的一种作文形式。 (二)关系型作文的表现形式 现在的关系型作文更准确的叫作关系型新材料作文,它的特点就是不会明确给出话题(如“出与入”),而是从所给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关系式的论题。 如: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如下:“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材料简约,大家读完材料就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就是“坚硬”与“柔软”,因此就能意识到这是一篇论述“坚硬”与“柔软”关系的写作练习。 (三)关系型作文的话题要素的主要关系 1.并列共存关系:即各要素之间可以同时共存。如“学与问”、“成人与成才” 2.对立统一关系:即各要素表面上看是对立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如“平凡与伟大”、“自由与纪律”。 3.条件促成关系:即指诸要素之间一方可以促成另一方的存在。如“一步与一生”、“痛苦与成功” 4、是非取舍关系:即指诸要素之间一对一错,只能有所取舍的选择。如“偏见与关爱”、“卑鄙与高尚” 当然,有的话题要素的关系,不管从何种层面去解读都较为简单,一目了然。而有的话题要素的关系则比较复杂,若从不同层面去解读,那么其关系类型也就会随之变化。 如:“坚硬与柔软”可以理解为取舍关系,亦可理解为对立统一关系,还可以理解为相容并存关系。 因此要发散思维,从不同层面解读话题的关系。 二、关系型写作重点指导 1.立足材料,辨明关系,正确立意。 关系型新材料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梳理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关系辨明了,思维就有了方向。但一定不能忽略写作的起源——材料。因为有些话题的关系虽然有多种,但最终要以材料为依据,确定关系类型是否合乎写作范围,从而选择最佳立意角度。 如:“坚硬与柔软”的关系有三种,但根据材料的表述,并存关系“既要坚硬又要柔软”是最符合材料的写作要求的。 2、表述得当,凸显重点 既然是关系型作文,行文的重点是将关系阐述清楚、明白,应该注重两个环节的阐述:(一)中心观点要阐述清楚明白,不能含糊其辞。 关系型作文就是考查你的思辨能力。那么首先在文章的开篇部分,就要以简练的语言、醒目的方式亮出观点,述清关系,不要藏藏掖掖,闪烁其词。因为对自己而言,及早亮出观点,

关系型作文话题指导

关系型作文话题指导(2) 一、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下面就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几种类型略作分析,以期对学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为了行文方便,我把关系型话题中的两方,一个称作A,一个称作B。 1、A影响、制约B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四川卷作文 以“一步与一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分析】 从词的构成来看,“一步与一生”属于联合词组,表面上看“一步”与“一生”的位置可以互相置换,实则并非如此。从审题层面来看,这个表面并列的词组之间还暗含了一个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一步”是条件,而“一生”是结果。选择怎样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就直接决定了你将收获不同的“一生”。在立意上可以顺向立意。其一、迈出正确的人生起步,收获人生的黄金。其二、迈出错误的人生起步,饱尝人生的酸楚。当然,亦可反向立意,其一、迈出了人生正确的一步,并不一定能创造人生的辉煌。其二、人生第一步迈错了,并不注定人生一辈子的天空都阴霾,人生充满变数,还可以在后天弥补。 2、A、B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典型例题】逆境与顺境 【话题分析】 人生在世,总是与坎坷相伴而行,在前行路上没有沟壑时,暂且偷乐,继而乐极生悲,一个筋斗让你四脚朝天也在所难免。在跌倒与稳行中,哪一种更能使人促进呢?这个回答是不能绝对化的,这要看处在这两种情境中人的行为如何。船进退全是由他们自己掌舵的。 顺境,逆境,哪种境能出人才?二者皆可。不过,顺境比逆境多一点优势就是占有“资本”,而逆境比顺境多一点的优势是拥有“动力”。因而逆境是完全不影响成才的,但要看人的行为如何。处在顺境中享受,处在逆境中消沉,同样会夭折成才的信心。因此可见,不论我们处于何种境,都必须正视现实,自己的人生轨迹图由自己作,只有如此,方能成功。 3、A比B重要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大学校长说过:“今后的学生是走入森林的猎人。我们应该教会他们使用猎枪,而不能只让他们带着干粮。” 请以“干粮和猎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话题分析】 哲人说“要授人以渔勿授人以鱼”,因为给你鱼再多也有吃完的时候,而教会了你打鱼的方法,你可以有吃不完的鱼。学习也一样高明的老师教学生学习方法,普通的教师只传授知识。不管写什么问题,都要表现学习方法或能力的重要性。 4、要平衡A与B 【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重庆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引起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的种种感受、联想和思考。请以“走与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分析】

关系类作文如何写作(作文教案)5

如何写好高考关系类作文 一、认识关系型作文 (一)关系式作文。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文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和层进等,而这些关系中,都包含辩证的、矛盾的关系。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命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命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命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关系型作文命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命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由”无所谓“纪律”,没有“纪律”也就没有“自由”,二者对立统一。当然,根据这种关系可变通理解为:没有纪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人要有自由,但自由要受纪律约束。再如“平凡与伟大”,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个命题可理解为: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还可理解为: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2.并非绝对关系:即指构成命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称之为有此未必有彼式。如“痛苦与成功”这个命题,我们可理解为“成功来自痛苦的磨砺”。但痛苦之后不全是成功,成功也并非全部源自痛苦。再如“名师与高徒”,可理解为“名师出高徒”,也可理解为“名师未必出高徒”或“高徒未必出自名师”。 3.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命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谦虚与表现”,对此就可诠释为“既要谦虚待人,又要善于表现自己”;对“成人与成才”也要理解为“要成人,更要成才”或“先要成人,后要成才”。再如“和而不同”,则须理解为“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意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组成并列短语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1)并存关系,二者同时存在。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忘记和铭记”。前者是对于同一件事而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后者是对于不同事情而言,有的需要忘记,而有的则需要铭记。 (2)依存关系,互相依赖而存在。如“学与问”、“人与自然”。学与问是互相依赖而存在的,“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而自然又需要人类的保护。 (3)主次关系,如“生养与教育”。高尔基说得好:“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意即爱的情感并非导致爱的效果充分条件。克鲁普斯卡娅更明确指出问题要害:“光爱还是不够,必须善于爱”,意即在爱的情感的基础上有善爱的方法,才能有爱预期效果,可

高考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高考关系型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所谓“关系”型材料作文,就是题目材料中有一组或多组概念,这些概念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例如2014年上海卷“穿越沙漠”这道考题中,有“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必须穿越这片沙漠”,以及“自由”“不自由”两组关系;浙江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门与路”,辽宁卷作文题的关系是“霓虹灯与繁星”,福建卷作文题的关系是“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此外,2013年全国课标乙卷的“切割钻石”、上海卷的“重要的事情与更重要的事”、辽宁卷的“沙子变珍珠”、湖北卷的“上善若水任方圆”,2012年江西卷的“‘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与‘要想到你没有什么’”、浙江卷的“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以及2011年上海卷的“‘一切都会过去’与‘一切都不会过去’”等,其“关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都比较明显。 审读此类文题的题意时,我们必须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把相关概念置于一定的关系之中,才能整体把握材料的核心内涵,精准地确定立意点,确保过好审题、立意关。 一、从梳理关系入手,有效把握供料内涵 近年来,多省市高考材料作文的命题中,大都做了这样的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样就对材料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做了明确的规定: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多角度审题一定要在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无论哪个角度,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要从某个角度出发,统筹整个材料的内容或引发的思考。换言之,多角度审题不能理解为断章取义或瞎子摸象。对于“关系”型材料作文题而言,审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明确材料中包含着哪组(哪些)关系,进而洞悉考题隐含的方向与命制意图。 【试题解析1】 (南通市2014届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爱默生)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舒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要】 本则材料由三句名言组成,每句话都有“关系”包蕴在其间: 第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关系是:普通人-尧舜那样的伟人。意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像尧舜那样伟大的人(普通人有成为伟人的可能性)。 第二句话“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关系是:并不伟大的人一伟大事业的缔造者。意为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也是平常人、普通人,暗指他们通过特定的努力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第三句话“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关系是:心的平凡一事业的不平

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方法 议论文写作 一、总分式 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说“思”: 、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二、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说“思”: 、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三、递进式

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说“思”: 、“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勤思”的重要(为什么) 、还要“善思”(怎么样) 四、正反式 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有些论点可侧重从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可侧重反面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说“思”: 、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 、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 、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 五、对比式 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高一 关系型议论文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高一关系型议论文写作指导 作文辅导 1108 08:52 :: 一、关系型议论文考题展台: ⑴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关系式话题题面形式基本有三种: Ⅰ、考题明确给出话题,并且这个话题是一个并列式短语。如2005年全国高考卷二作文题“位置与价值”,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凤头、猪肚、豹尾”等。2007年海南高考话题作文“论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2007年四川高考话题作文“一步与一生”。 Ⅱ、明确给出话题,但话题不是用并列短语,而是用表关系式的词语组成。如2005年辽宁高考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双赢的智慧”等。 Ⅲ、没有明确给出话题,但从所给的材料中仍然可以归纳出关系式的话题。如从福建省高考作文题所提供的两个图形及其提示文字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星形和圆形”的话题。从湖北省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出与入”的话题。从2007宁夏高考作文所给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创造是需要一定的机遇和执著”的话题。 话题作文是自2003年至2007年各省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2004年全国各地共有15份高考卷,其中有10份试卷的作文话题是关系式的。2005年全国各地共有17份高考卷,其中有9份试卷的作文是关系式话题。 ⑵从材料作文或者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关系式论题的。例如从2015届高考模拟全国2卷新材料作文《海龟和老鹰》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动机与结果”的论题。 ⑶用并列短语作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题目的,或者用表示关系的词语组成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性文章题目的。 用并列短语作命题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题目的也有很多,如“天才与勤奋”、“理想与现实”等,用并列短语来作半命题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的题目也有很多,如“平凡 与”(填空线上可以填上“伟大”“平庸”“不平凡”)、“与创新”(填空线上可以填上“求实”“继承”“改革”)。 运用表示关系的词语组成命题或半命题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题目的也有很多,例如“事实胜于雄辩”、“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读书乐读书”(要求在填空线上填上适合的动词。如可以填上“不如”、“就能够”)。 此类话题或者文题的写作难度较大,所以我们专题介绍此类话题或文题的编写方法。 二、辨明关系型议论文要素间的关系。 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和层进等,而这些关系中,都包含辨证的、矛盾的关系。 1.对立统一关系:如“自由与纪律” 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可称之为无此无彼式。如“自由与纪律”这个话题,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没有“自

高中议论文指导_议论文写作指导

高中议论文指导_议论文写作指导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1。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2。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3。对照法

议论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就事说理 学习目标: 了解并学会恰当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就事说理证明观点。 一、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内容充实——就是论据充足,说理充分。 议论深刻——就是论据充分,议论透彻。 二、指出下列各段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1、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论点: 论证方法: 2、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燕国寿陵的少年觉得赵人走路好看,便远行到赵国的邯郸来学步。但他盲目模仿,落得最后忘记了自己的步伐只得爬回燕国的下场。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倘使燕国的寿陵少年能在学步之时,融进自己的步伐特点,在借鉴的同时取长补短走出自己的一步,形成独特的步伐,可能他就不至于爬回燕国了,说不定还会走出被他人推崇的步伐;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就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论点: 论证方法: 3、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论点: 论证方法: 4、让人三分不为低。古语说“让半句风销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是颇有道理的。广为传诵的“廉蔺交欢”的故事就是一例。面对廉颇“素贱人”的轻视和扬言见则“必辱之”的挑衅,蔺相如处处忍让,“不欲与廉颇争列”,相遇也“引车避匿”。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成刎颈之交。传为千年佳话。正因为蔺相如的忍让,才没有让矛盾激化,才以自己“先国家之急”的心胸赢得了廉颇的理解和尊重。这实在是忍让的功劳。假如蔺相如和廉颇一样争匹夫之勇,或者听信门客的怂恿一决雌雄,“两虎相斗,必不俱生”是免不了的了,赵国离倾覆应该也不远了吧。蔺相如“忍”出了博大的胸怀和耿耿忠心,“让”出了赵国的安定强大。由此看来,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让为高”实属至理名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