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红山文化雕塑

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雕塑,是中国原始雕塑,大体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

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1982年,在辽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首先发现一批小型陶塑孕妇像;1983年,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发现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五官清晰,造型逼真,目光炯炯,嘴唇掀动,颇具神秘色彩。附近还有更大的女性塑像残块出土。研究者一致认为它们是丰收女神或地母神的形象。

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这条玉龙墨绿色完整无缺,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音列)。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

2、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良渚文化玉琮出土于该区域。

浙江余杭反山出土了一件大玉琮,宽博厚重为目前所知良渚玉器之首,有“琮王”之称。上面刻画的神徽图案,可能是多个氏族图腾符号组合、演变而成。

良渚文化玉器多用减低平雕加阴刻线的手法作器表装饰,工艺水平更高,其上的兽面纹饰与后来商代青铜器表面的饕餮纹可能有渊源。

3、龙山文化黑陶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潍坊姚官庄出土的蛋壳黑陶盘口花柄圈足杯,轮廓曲折多变,造型稳健俊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黑陶与彩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第二章

1、三星堆铜塑(13)

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7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标。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蜀国珍贵文物面世,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了世界。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等。

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该像身高181.2厘米,连底座高262厘米,头戴华冠,粗眉大眼;身着饰有云龙纹的左衽长袍,双臂上举,夸张的双手握成环圈状,足腕佩戴脚镯,赤足立于镂饰兽面纹覆斗形方座上,神态威武肃穆。关于铜像的身份,一种意见认为是正在主持祭奠的巫觋,另一种猜测他可能是政教合一的蜀王。

遗址中还出土了与真人头部等大的青铜头像或人面像数十件,内有一件特大神面像,作者运用浪漫手法夸张强调其视听器官的特异功能,作双目纵突,大耳宽嘴的奇特造型。

2、金沙石雕

金沙遗址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遗址之后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其中有一批雕刻精美、制作细腻的石雕艺术品。

金沙遗址的是石雕艺术品从题材上可分为人物和动物两大类。人物多为跪坐人像。动物类石雕有石虎、石蛇、石鳖等。

金沙石雕在造型上成熟而稳重,在形象上丰满而传神,在雕刻技艺上简练而娴熟。具体表现为:精心选材,依料施工;雕刻时均以对称法处理构图;充分利用色彩对比;突出重点,刻画细腻,手法简练。

雕塑者的写实技巧与形象塑造能力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3、楚漆木雕

4、商甲骨文(05)

1899年甲骨文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不但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对中国书法史研究也具有深远意义。

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时当商代后半期,在它之前一定已经有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商代文字是现代汉字的直系先祖,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开端。

甲骨文的内容是商王室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时刻写的“卜辞”,大部分是用尖利的工具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出来的,笔画以直线形居多,往往十分纤细,但殷商后期的笔画渐显丰腴,还出现弧形线条。晚商时期,政教合一,由商王亲自主持占卜仪式,甲骨文的艺术水平达到了顶峰。

值得注意的是商代的甲骨文都是先用毛笔书写的。总体上,甲骨文还处在汉字尚未定型的阶段,与后世规矩的文字相比颇具韵味。

5、西周金文

若商代的书法以甲骨文为代表,那么西周书法的代表无疑是金文。由于钟、鼎之类重要的礼器上有不少长篇巨制的铭文,金文也称“钟鼎文“。

金文是比甲骨文更成熟的文字,从西周早期到战国,越到后来,字形越趋向规整划一,结构也越趋向定型,距象形图画越远,而离抽象符号越近。周宣王时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是目前所知最长的青铜器铭文,从侧面反映了汉语文包括汉字的成熟。

西周金文的书法风格大致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代表作是“大盂鼎”铭文,字体庄严凝练,用笔方整,行款趋向整齐划一,气度恢弘。中期代表作有“史墙盘”铭文,字体雍容秀丽,笔画粗细划一,体势平整;另一代表作“大克鼎”铭文,字体工整均匀,舒展端庄。晚期延续了中期的书风并发展成熟,体现出多样的风格倾向,如“散氏盘”笔法草率,已开后世“草篆”之端倪,“毛公鼎”用笔圆劲雄健,“虢季子白盘”典雅灵秀。

毛公鼎和虢季子白盘铭文表现出来的新风貌,被认为可能是汉字六体之一的大篆,应是对以前使用的文字进行厘正、变革和规范了的新体,是西周时期文字规范化趋势的高峰,对以后秦的文字和书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汉代陶俑

汉代陶俑在西汉与东汉时期都十分有特色。

西汉陶俑长于刻画动态,艺术手法趋向简洁概括。

“汉承秦制”,西汉前期,从皇帝到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诸侯王或贵戚,也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生前的地位和权利。

西汉陶塑侍女俑,以陕西西安东郊姜村白鹿原出土者最为娴静俊美。舞女俑以西安白家口出土者最为出色,长袖飘拂,舞步轻盈,体态极为洒脱。山东济南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乐舞杂技陶俑盘则以塑造欢快热烈气氛而见称。

东汉陶塑题材广大,形象愈加生动传神。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和郫县出土的立式说唱俑,将民间说唱艺人兴高采烈、自我陶醉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令人过目难忘,堪称东汉陶塑之杰作。

2、摇钱树

3、贮贝器

4、汉画像石(09武梁祠)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享祠或石阙的建筑石材。根据现有资料,画像石萌发于西汉武帝时期,新莽时期有所发展。东汉时期,画像石分布地区扩大,形成四个中心区:一、山东、苏北、皖北区;二、豫南、鄂北区;三、陕北、晋西北区;四、四川地区。此外,北京、河北、浙江海宁等地也有零星发现。

西汉晚期的代表有河南南阳赵寨砖瓦厂画像石墓画像石。新莽时期的代表有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画像石,具有布局舒朗、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象质朴等特点。

东汉前期画像石代表有孝堂山石祠画像石。孝堂山石祠旧讹传为西汉孝子为其母所建之享堂。石祠为南向的单檐悬山顶两开间房屋。祠内石壁及三角楣上,布满精美画像,有神话传说、天文星象、历史故事(周公辅成王、泗水取鼎),也有封建贵族朝会、出行等生活场面,具有东汉早期精炼质朴的风格特点。

东汉后期的代表有武氏石祠。武氏石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山村西北,包括武梁、武荣、武班、武开明四个石室及两个石阙,计存画像四十余石,在汉代画像石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汉代画像石的典型代表,早在宋代即为金石学家所重视。

其中武梁祠为面北的单檐悬山顶单开间石结构房屋,由东西山墙、南墙及屋顶前后两坡等五块石材组成。西壁画像分五层,第一层为山墙锐顶部分,刻西王母和奇禽异兽,第二层为古代传说中的始祖及帝王图像,第三层为孝子故事,第四层为义士故事,第五层刻车骑人物。东壁画像也分五层,第一层刻东王公、仙人及奇禽异兽,第二层刻列女故事,第三层刻孝子故事,第四层刻义士、列女故事,第五层刻庖厨及县功曹迎处士场面。南壁因无锐顶部分,故而画像分四层:第一层为列女故事,第二层为孝子故事,第三层人物众多,故事不明,第四层,中央为通连第三层之楼宇下层,室内画四人,室外两侧各画一人,两侧为向左方行进的车骑人物。武梁祠屋顶前后坡皆刻祥瑞图案。

武氏祠前后室与左右室的石刻画像,其题材内容及艺术风格和武梁祠相仿,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泗水取鼎、孔子见老子、孔子门生等历史故事,并有仙人出行、雷神出行等繁复生动的构图,神话色彩更加浓郁。武氏石祠刻画像皆用减低平雕加阴线刻的技法雕成。作者擅长抓取历史故事矛盾冲突的高潮,并且善于运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环境,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出色。

汉碑即汉代碑刻。碑文字体以隶为主,碑额文字多用篆书。汉碑是东汉丧葬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所谓汉碑即指神道碑,这是汉碑与一般汉代刻石的重要区别。

与汉碑体制的高度成熟相适应,汉碑碑文也已成为典型化的文体。根据汉碑的书体特征和风格倾向,汉碑可概括分为以下三类:方拙朴茂,峻抒凌厉,例如《张迁碑》、《鲜于璜碑》;典雅凝整,法度森严,如《乙瑛碑》、《孔彪碑》;奇古浑朴,诡谲多变,如《夏承碑》。

汉碑由庶民化的——早期汉隶演变而来,因而,作为庙堂正体的汉碑虽然出于文化功用目的而不得不对其所自出的早期汉隶——简帛、孽崖书法进行图式修正,但它却无法从整体上消除掉早期汉隶所具有的强烈的生命感,整体性力量和气势,由此,简帛、摩崖书法基于审美自由的生命原初力在很大程度仍然支配、影响着汉碑的风格生成,这也是构成汉碑千姿百态,风格类型多样化的一个重要史因。

6、博山炉

博山炉是汉代贵族室内常用的一种实用性、装饰性兼具的青铜熏炉。河北满城刘胜与妻窦绾墓出土的博山炉是其中的代表作。刘胜墓出土的熏炉下为圈足,足上的炉柄镂雕成三条腾出波涛的龙,龙头护炉身。炉身上部和炉盖合成层层上叠的峰峦,点缀有树木,神兽、虎豹出没其间,还有肩负弓弩追逐野猪的猎手,以及一些体态灵活的猴子,或高踞峰顶,或戏骑兽背,为作品增添了生趣。全炉纹饰均错银,线条流畅劲健,粗细变化自如。窦绾墓出土的熏炉与之近似,只是把龙改为裸体力士,力托山阿。

7、汉代长城

汉代长城修筑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当时北方的匈奴势力强大,常侵犯河西一带,劫掠财粮牲畜,骚扰汉民农耕。为使边疆安宁,汉武帝多次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进行西征。打败匈奴后,他开始向河西迁徙汉族居民,然后进行农业开发,紧接着在这里驻扎军队,修筑长城,以阻止匈奴再次入侵。因此,汉代长城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次进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历史见证。这也为此后在新疆建立西域都护府、畅通丝绸之路奠定了重要的历史基础。

汉代长城较之秦长城更有所发展。并筑了外长城,它们的长度达到了两万里,是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一个朝代。汉朝花如此大力修筑长城,除了军事上的防御之外,汉长城的西部还起着开发西域屯田、保护通往中亚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的作用。西汉(主要是武帝时期)所筑河西长城、亭障、列城、烽燧,有力地阻止匈奴的进犯,对发展西域诸属国的农牧业生产,促进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对打通与西方国家的交通,发展同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

8、汉瓦当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西汉瓦当以“延年益寿”、“长生无极”等吉祥语作为装饰内容、动物纹样多采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信仰。在圆面范围内,尽量体现形体的伸展力度,神态性格明显,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装饰浮雕作品。

汉代瓦当是在秦代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秦瓦当相比,汉代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更加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的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总之,汉代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

1、高句丽壁画墓

被誉为“东北亚艺术宝库”的高句丽壁画墓,记载了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

高句丽古墓壁画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四神崇拜、伏羲与女娲图、神农图、道家羽衣仙人图等均体现了中原对高句丽文化的全面影响。同时高句丽的射猎、战争壁画也体现了其作为一个边疆民族所具有的尚武好战特点,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图画在构图等方面与中原魏晋以来的古墓壁画并无重大区别。高句丽壁画是反映高句丽在文化上属于中华文明体系的铁证。炎帝曾三次出现在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五号墓四号和五号壁画上,证明了高句丽也是炎黄后代。伏羲、女娲、神农氏、飞天、乘龙仙人、驾鹤、仙人、伎乐人、造车的奚仲、神力士和日月星辰也出现在壁画上。这一现象 , 正好说明 ,高句丽文化与炎黄文化一脉相承。

除此之外,高句丽早期壁画还绘有宫殿、亭阁、马厩、水井、卫兵、侍女、牛马鸡狗、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图案。

2、北魏漆画

北朝漆画承继战国以来的传统漆画工艺水平,在生活用品和墓葬用品的器表施以装饰特点的画面。由于漆料自身的特性,漆画一般用色明快,形象简洁,风格粗犷。

北朝漆画多描绘人物,常选取汉晋以来流行的孝子烈女、历史故事,画面并书写榜题和赞文,表现出漆画追摹绘画的倾向。北魏司马金龙墓漆画屏风和宁夏固原漆棺画是其中的代表作。

司马金龙墓漆画以朱漆为底,墨线描绘,榜题黄底黑字,题材内容以及一些画面的处理与《女史箴图》极为相似。其墓内屏风漆画带有南方画风,或与墓主人身世有关,这也从一个侧面提供了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所表现的时代风格。

3、顾恺之(15)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他是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他认为人物形体的美丑对绘画的意义不是最紧要的,而传神的关键是描绘眼睛。在描绘七贤的诗句中,他体会到“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在记载中可见他重视传神的肖像画的成就。在他的创作活动中,最为知名的则是在瓦官寺绘制的维摩诘壁画,他所表现出的过人才智轰动一时,传为画史佳话,张彦远曾借用《庄子》的“清嬴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来加以概括。这正是探究玄理,又在追求恬淡寂寞的胜流名士的真实写照。这种内心恬淡的心理刻画和修骨清像的类型是时代的特征,也是时代的产物。

关于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和技巧特点,前人的评价和论述不少,刻结合传世作品来理解。有三件流传下来的绘画被认为是顾恺之原作的摹本,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

《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依西晋张华的文学作品《女史箴》而画,共九段,内容是讲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画家通过对当时宫中贵族妇女的生活描写,展露出她们的神采。图卷中的一系列动人的形象,注重用线条来造型。线条以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线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风浮云、流水行地”一样。顾恺之已将自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界。

《列女传·仁智图》(宋摹本)沿用自汉代以来的传统题材,但在情节的表现上则注意到以人物的动态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洛神赋图》(宋摹本)是据诗人曹植《洛神赋》而画的。古代一些画家曾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流传下来的《洛神赋图》有几种摹本,其中以故宫藏的一件较为古朴。绘画以故

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思主要不是依靠面部表情来显露,而是依靠人物之间互相关系的巧妙处理展现出来。画中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情意,使人体会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

4、秀骨清像

秀骨清像是南朝画家陆探微擅用的一种绘画风格。一般多指所绘宗教人物画所表现出来的面目清秀,棱角分明的艺术特点。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中期的佛教流行一种“秀骨清像”的艺术风格。

这种造像特征来源于南朝画家陆探微的绘画风格,陆探微善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创造的清秀隽永的形象,是对崇尚玄学、重清淡的六朝人士形象的生动概括,人称“秀骨清像”。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称南朝画家陆探微说:“陆工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力,如刀锥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与其说是对陆探微画风的评语,事实上这已是美术史上对六朝美学风骨的整体概括。

5、张家样(03)(10)

张家样是中国古代人物画样式之一,主要用于寺庙壁画。创始人是南朝萧梁的画家张僧繇。由于梁武帝倡佛法,大量修建寺院,张僧繇受到了器重。“张家样”的风格不同于之前流行的陆探微的“秀骨清像”,而是人物形象比较丰腴,“面短而艳”,富于肌肉的肥胖感。在用线上创造了豪迈疏朗的“疏体”,这种风格被后来唐代的吴道子继承。张僧繇无传世作品,可以从传世的《北齐校书图》(宋摹本)和山西太原娄叡墓壁画详见“张家样”的大体风格。

6、曹衣出水

曹衣出水是北齐画家曹仲达擅用的一种绘画风格,人称“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的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这一风格特征吸取了印度笈多造像的特点,同时融入中原画风,是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的作品已不存,但从克孜尔早期壁画中可以感受“曹衣出水”的风采,反映出中外艺术在当时的交流与融合。

7、《画品》

《画品》是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所著的画论。《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文章。《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的理论文章,即“六法”,同时也对曹不兴以来的27位画家分别品第高下。

文中首先提出绘画的功能是:“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显然继承了曹植“存乎鉴戒者,图画也”的理论思想,十分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

“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指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及构图。而“传移模写”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画品》的出现受到时代的制约,品评体裁的出现受汉以来人物品藻风气的影响。《画品》的体裁为后世所继承和效仿,陈时姚最撰《续画品》接续谢赫《画品》,记录了南朝后期的画家。这种体例也曾为后代画史著作所采用。

8、南朝陵墓石雕(14)

在今江苏南京郊区和句容、丹阳县境内,分布着三十余座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帝王、贵族陵墓,墓前依一定制度竖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

陵墓前石兽一般通称辟邪,形如狮子而有翼,有角或无角,它们是根据传说臆造出来的,借神兽立于墓前取其驱邪或求仙的含义。根据文献资料,可将双角者称为辟邪,独角者称为天禄。这些石兽形体硕大,气度恢弘,形象虽源于狮子,但形体极尽夸张,整块石头雕凿的兽形一般身体颀长,腰部弯曲,头小颈长,昂首阔步,整个体态形成有力的曲线。它们身上虽雕出飞翼,但绝无轻灵欲飞之状,而是强调以体积感和重量感来突出轩昂威严的气势,以此来表现墓主人无上尊贵的身份。在这批石兽中南朝宋武帝陵前的石兽、齐武帝陵前的麒麟等具有代表性,雕刻设计的意向是十分成功的。

南朝石兽就其形式来说,是承袭汉代石兽雕刻的。尤可注意的是,它的渊源可上溯到古代波斯的雕刻。这种形式虽然后代不再有,但由于利用整体石材,以洗练的手法表现雄伟的气势,显然影响着唐代陵墓前的诗诗形式的创造。

9、青州龙兴寺造像

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多数形体较大,包括北魏至北宋延续 500 年的石、玉、陶、铁、木和泥造像 200 余尊,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有佛、菩萨、弟子、罗汉、飞天、供养人等多种题材。造像有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为山东地区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贵的断代标本。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发掘是近年来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代表了自北魏至宋元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为研究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及雕塑、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

10、《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

江苏南京、丹阳等地的南朝墓多见有拼镶于墓壁的模印砖画,最有特色的是《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有同样题材砖画的南朝墓发现有四五处之多,其中以南京西善桥墓砖画制作最精细,保存最完整。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他们不同程度地以消极形式反对司马氏政权,提倡玄学清议,隐逸山林结为竹林之游,荣启期则是战国时的隐士。七贤是当时士族乐于标榜的人物,也是美术作品中常见的题材,顾恺之、戴逵、史道硕及陆探微等都曾以此为题材进行过创作。

砖画作者力图用简洁的情节与动作来描绘不同人物的性情与特征,特别是在刻画人物外貌的同时力求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使这种画具有了肖像画的特征。画面描绘七贤最具性格特点的动作神态和以树作隔断的分截画面的长卷式构图与传为顾恺之的作品可相比较。这类题材的砖画反复出现在上层人物特别是帝王的陵墓中,其粉本当出自南朝的某位名家高手。

11、东晋书法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种书体均以出现,对书法风格的创造已成自觉追求,由于皇室、官府、士大夫直至民间文书、尺牍迅猛发展,又由于不少帝王、文士酷好书法并珍藏收集,而擅书的文人墨客及士大夫又渐将本为使用功能的书法自觉注入审美情趣,渐与官府民间纯实用价值的书法相分隔,实用和审美价值非一而又交相辉映,因而书法名家辈出,法书名作渐多。

东晋书法名家有“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羲之被后代奉为书圣,其行草书《兰亭序》为历代法书精品。王献之代表作有《鸭头丸帖》、《洛神赋》。

12、曹魏邺城

曹操于建安十三年开始营建邺城作为国都,根据考古清理的邺城城址,曹魏邺城平面呈东西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周围约24里,略如汉代郡治城的规模。贯穿东西城门的大道,将城北的宫城、衙署和城南方整的街市里坊划分开。

位于大朝西侧禁苑铜雀园,园西即著名的金虎、铜雀和冰井三台,三台上下,阁道相连,雕梁画栋,十分壮观。邺城北宫南市、东西干道贯通的新的城市规划布局,为北魏及唐代的都城所继承。

第五章

1、《步辇图》(02)

《步辇图》是唐时阎立本的代表作之一。《步辇图》描绘了贞观十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特征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雄才大略的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从这件作品可以了解阎立本的技巧特征,键劲的线描加以深沉的设色,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都反映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这博采众家之长的雄沉朴实的气质也突出地表现在李贤墓壁画《客使图》上。

2、吴带当风(00)(01)

“吴带当风”是形容当时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画圣”——吴道子的绘画风格。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形式成为“吴家样”,是继张僧繇的“张家样”之后一种更加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样式。吴家样脱离了“张家样”“曹家样”注重人体曲线和衣褶描绘的西域画风,他首先以书法用笔,创作出顿挫起伏的“兰叶描”,状若“莼菜条”,组成形象的线条富有运动感和强烈节奏感,且刻意描绘迎风飘举的宽衣博带,造成“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后人称之为“吴带当风”。吴道子无画迹存世,可从敦煌103窟《维摩经变》详见吴家样的风格。

3、《韩熙载夜宴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画苑待诏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韩熙载是北方人,他长于文学,颇有抱负,投入南唐政权,历经三朝,由于内部倾轧,才华不得施展。后主时国势衰微,失败已成定局,此时李煜欲任韩熙载为相,韩熙载对南唐前途已完全悲观失望,故生活放荡,广蓄声伎,借以逃避

被任用。李煜为了了解他的生活状况,派顾闳中潜至其府第观察,目识心记,创作了这一画卷。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以致手的表情都处理得较为成功,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富有肖像画特点,衣冠穿着也反映了他的放纵。开卷的夜宴处理为聆听演奏琵琶的情节,席中所有人物都沉溺在乐声之中的表情及相互关系处理得自然和谐。观舞一段描绘舞伎王屋山表演六幺舞,身着便服的韩熙载亲自为之敲鼓伴奏,在场的人也随之拍掌击节,与舞蹈节奏相互吻合。情态动作刻画得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画中床、杯、器物及陈设的细节也都起着烘托主题的作用,屏风把各场景加以分割又联成一体。笔致细劲,明丽的色彩与床案及男性衣冠的沉着色彩相协调,取得很好的效果。《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4、徐黄异体(11)

徐黄异体是形容五代时期花鸟画家黄荃、徐熙的不同风格。五代时期的花鸟画有重要的发展和创造,特别是富庶安定的西蜀及南唐地区的成就更为突出,超越了唐代的花鸟画水平。其中尤以具有不同画风的黄荃、徐熙为代表。他们因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不同的笔墨技巧,形成了面貌迥异的风格。

黄荃为西蜀宫廷画家,继承了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条相融,几乎看不到勾勒的笔墨,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因此被称为“黄家富贵”,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

徐熙出身于南唐士大夫名族,终身不仕,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常游于田野园囿,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徐熙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添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画面清新雅致,野趣盎然,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

宋人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从而出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

5、《历代名画记》(11)

《历代名画记》为唐代张彦远所著,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识著作。全书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论述及理论认识;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画家传记及作品。

《历代名画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书中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又对谢赫“六法”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在阐释顾、陆、张、吴经典画家的笔法风格特点时,又指出了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

《历代名画记》全书七卷汇集了自古史传说以来至张彦远成书之时,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以及其作品著录,集中提供了绘画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有分寸地评价了画家的成就得失。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长期以来被人为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著作。

6、《笔法记》

《笔法记》为五代时期荆浩所著山水画理论著作。其中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出了“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六要”是《笔法记》的理论核心,是唐代山水画创作经验的总结。与谢赫的“六法”

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如一日气、二日韵来自“气韵生动”;三日思与“经营位置”近,并吸收了顾恺之“迁想妙得”的思想;四日景与“应物象形”约略相当;五日笔源于“骨法用笔”;六曰墨虽略当于“随类赋彩”,却因水墨画技巧发展而以墨代彩。他指出“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还力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神形兼备。

《笔法记》是作者从艺日久、人格与技巧双修已臻高境后的著作,是苦心钻研的结晶,对后世山水的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7、昭陵六骏(07)

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依九嵕山营建昭陵,开创了“因山为陵”的先例。其北阙外原立有外族君长十四人像,均已毁坏,但著名的六骏石刻浮雕则保存下来。六骏是太宗征战时先后骑过的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早年被盗往国外(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馆)。浮雕六骏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其中的飒露紫则选取战马受伤、丘行恭为其拔箭的瞬间,具有情节性。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六件石刻作品纯属地使用了“起位”这一典型浮雕创作技巧,因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体积感。千余年前的雕刻家能够如此明确地认识到浮雕创作的这一基本特征,是令人惊叹的。

8、莫高窟唐代彩塑

莫高窟彩塑到了唐代达到技巧表现的高峰。唐代以杨惠之为代表的优秀雕塑家的作品已荡然无存,但莫高窟却遗留下与他们时代相同的具有高度水平的彩塑,展现着唐代雕塑艺术所能达到的成就。石窟造像由于教义的限制,能够表现的类型是很少的,但是雕塑匠师们却善于把生活作为汲取创作的源泉,以现实中所见的人物形象来丰富神化了的人物的表现,作者以想象丰富了来自生活的原型,塑造出具有内心活动的真实外表,从而在一定方面表现了生活的现实。

初唐220窟内的迦叶是一个中年比丘,袖手而立,双眉紧锁,正处于冥想之中;而45窟迦叶,却表现出另一类的长者,高而突出的有皱纹的额头,紧锁的双眉和俯视的眼睛,表现出有着丰富经历的思维状态。阿难的样子却时常表现成具有一定学识而又谦逊好学的青年僧人。他们既是当时僧众们的典型面貌,同时又各具鲜明的个性。

菩萨像在唐代彩塑中占有突出的地位,由于社会的变迁,它和壁画中的形象一样更多地表现女性的温柔和沉思。这种表现往往不只通过头部的刻画来完成,而是将整个雕像作为一个整体,以各部细致的变化、不同的质感和色彩的对比来实现的。328窟初唐菩萨像体态修长,神态庄严。半跪的供养菩萨像姿态优美,比例匀称协调。196窟的菩萨,上身袒露,端坐莲台之上,一腿盘曲,一臂微举,动态虽十分简单,但体态的微妙变化和头部微倾相呼应,完美地表达出整体的精神状态,使人联想到娴雅、沉思的少女。松垂的华丽裙衣,更对比出皮肤的洁白莹润,有着高贵典雅的气质。

384窟侧的供养菩萨像,虽经后世重装,但体态神情基本保持原意,整个彩塑除了身上的装束外,很难找出菩萨的味道来,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高高发髻、眉长颐风的少女。下垂眼脸里凝视的眸子,隐约含笑的樱唇和叉手跪下时的娇柔,揭示出少女在祈祷时的虔诚内心。从这些具有生活意味的造像,我们可以理解到,当时佛教徒感叹“自唐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古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正反映了宗教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莫高窟彩塑突出特点是善于利用泥塑与色彩、壁画相结合而达到统一的效果。唐代洞窟多是在方室的正壁开一龛,在形如舞台的龛内,在参观者的视点以上塑出一组不同类型的形象,色彩明朗华丽。彩塑背后的壁画有机地与塑像结合在一起,形成空间的延续。迦叶、阿

难塑像背后是壁画八弟子;菩萨像的后面则是天龙八部画像,从而结合成生动的一幅说法图像。这种与壁画结合也有时采取另一种形式,如158窟涅槃经变故事画,则衬托出这一重大事件的气氛。

9、敦煌莫高窟隋唐时期壁画(00)

莫高窟至唐代开窟造像之风达到鼎盛期,现存隋唐窟三百余个。莫高窟隋唐壁画与前代最明显的区别是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独特的经变画样式。这时出现的经变画种类繁多,场面宏大,色彩瑰丽典雅。无论是人物造型、绘制技巧、画面场景的营造都达到空前的水平。唐代经变画的勃兴与净土信仰的倡行和佛寺俗讲方式在民间的推行直接相关。石窟寺院展示的壁画创作几乎以宣扬净土极乐场景的题材取代了早期佛本生和佛传故事画而跃居主体位置。《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中著录的经变画,多至数十种。其中尤以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法华经变、维摩变、涅槃变、华严经变等为多见。初唐220窟、盛唐217窟满窟绘饰阿弥陀经变、药师经变、净土世界的场景呈现出盛大画面,人物众多,宫苑楼榭绘制精巧,整个洞窟形成一个“净土世界”。盛唐以后的壁画、经变题材增多,新出现了如金光明经变、报父母恩重经变、劳度叉斗圣变等。人物如张议潮、曹义金出行图和供养人画像日渐占据窟内壁面的醒目位置,呈现出时代和地域的鲜明特色。

(盛唐103窟维摩变绘于前壁南北壁,分别为文殊问疾、维摩答辩的情节,文殊、维摩下方均有弟子及帝王群臣。绘画轻薄施彩而重视线的表现力,人物组织尚有一定情节性。突出之处是在沿用旧有构图的形势下,着意刻画人物动态和心理特征。维摩手持麈尾,微倾上身而坐,通过紧锁的双眉和炯炯有神的双眸透发出深沉的睿智。从这幅作品中可以想象出吴道子画风的影响。

中唐159窟主题是涅槃变。

晚唐196窟劳度叉斗圣变表现了巨大的人物冲突和心理刻画,并以宏大的场景和人物动作组成不同的情节,构成惊心动魄的画面。

晚唐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是一幅反映敦煌历史的画面。这一宏大场面的结构组织、情节动作以及细腻的描绘都显露出高超的绘画能力。联系带邓县彩色画像砖墓的出行图、娄叡墓出行和归来图、初盛唐李贤墓出行图及《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便可看出这类绘画发展的线索和不同的处理形式。)

10、龙门奉先寺造像

龙门石窟在唐代再次成为大规模宗教活动的中心,现存唐代开凿的洞窟数十处,而唐代小龛则遍布山崖,其中最重要的石刻造像是奉先寺造像。

奉先寺始建于咸亨三年,至上元二年十二月三十日功毕,费时三年又九个月。奉先寺造像是唐高宗时期最重要的造像,可能是唐高宗为唐太宗追福而修。巨大的规模和造像的完美均是石窟艺术中罕见的。

奉先寺南北约30米,东西深约35米,原高约40米。奉先寺本尊是卢舍那佛坐像,高约17米。奉先寺造像规模之大是空前的,其价值还在于形象的塑造,卢舍那大像,天王、力士以及脚下的地神等形象,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性格气质。艺术家在这一方面遵循佛像仪轨制度,一方面又融入对现实人物性格的观察和理解,创造了各种不同的理想化的典型性格。艺术家通过独具匠心的形象刻画,完美地营造出神情感人的整体气氛,成为唐代石窟艺术中的瑰宝。

11、唐代画像石

12、颠张狂素(10)

颠张狂素是指张旭和释怀素。他们是唐时著名的草书书法家。草书起源早,入唐以后变化极快。草书不重单体字,但解字重组,点画连带,并无程式。轻重、正侧、笔顺以及字之大小随意而行,融篆、隶、真、行于一体。其艺术性的追求高于功用,强调其作为欣赏品的美学价值。

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然后下笔,甚或以头溽墨而书,以为神助,世称张颠。书写全凭自身意气,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源流,无一点画不合规矩。唐文宗时称:李白诗歌、裴旻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代表作有《古诗四帖》等。

释怀素,晚年精于翰墨,草书别创一格,自称草书受夏季云气涌动、变化万端的自然气象的启发。其书势若惊蛇走龙,骤雨狂风,时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狂素”。代表作有《自叙帖》、《食鱼帖》、《苦荀帖》等。

13、唐三彩

唐代工艺美术品中成就最为卓著的首推唐三彩。唐三彩俑的出现将陶塑艺术的发展推向顶峰。

三彩陶器烧胎后以黄绿、褐、蓝、白等釉烧制而成,据说唐三彩釉中呈蓝色的钴料是从波斯进口的,故有“三彩贵蓝”的说法。由于掌握了大量金属釉的特点,使其成为绚丽夺目、鲜艳多彩的艺术品。种类有俑和生活器具等,殉葬的俑和驼、马动物是三彩中的精品。唐三彩出土品集中发现于长安和洛阳的两京地区,西安中堡寸出土的侍女俑,体态丰满,釉色端丽庄重,有如周昉创造的形象再现;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乐舞驼俑则以丰富的想象和高超的塑造技巧,创造了唐人欢迎的西域胡人越玩越。

三彩的塑造以其丰富多彩的变化、生动感人的形象成为唐代雕塑艺术及工艺美术中重要的一个类别。

14、唐代金银器

唐代的金银器品类繁多,如碗、盒、杯、壶等,广泛用于宫廷和勋贵的生活中。其造型和制作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初期器物还保留了萨珊式器形和图案,盛唐以后出现翼兽、宝相花以及羽鸟、折枝花卉等装饰图案。制作工艺的成熟表现在多种技巧的应用上,如镀金、浇铸、焊接、刻划及锤鍱等。艺术创造与高度发展的工艺技巧相结合,使其臻于完美的境地。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兽首玛瑙杯等精美高贵的工艺品是唐代工匠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身艺术创造活力的实物见证。

15、唐长安城(09)

隋唐两代继承了前朝的两京制度,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城建筑艺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壮丽恢弘的特色。

隋代开国,在汉长城东南的龙首原上规划营建新的都城,名为大兴城。唐代在隋大兴的基础上加以扩建,改名长安。长安城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区布局严谨,方整对称,功能区划明确,是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象征,对封建社会都城建筑有深远的影响。规模宏伟的宫殿,附有园林特色的宅邸和遍布全城的寺院塔庙,行成了城市建筑的独特艺术风貌。

16、佛光寺东大殿

17、安济桥(12)(赵州桥)

第六章

1、三远法(00)(01)(08)

2、《林泉高致》(02)(13)

3、小景山水

4、金碧山水(06)(08)(15)

5、米氏云山

6、白描

7、《清明上河图》

8、翰林图画院(05)

9、瘦金体

10、南宋四家

11、简笔人物画(02)(15)

12、马一角,夏半边

13、元四家

14、元大都(11)

15、永乐宫(12)

16、佛官寺释迦塔

17、宋定窑

18、元青花

元青花改变唐宋陶瓷主要以印花、刻花、划花为装饰的方法而用绘画表现,自由挥洒,白地蓝花,清新素雅,颇有水墨画的意趣。常见的装饰纹饰有松、竹、梅、牡丹、菊花、荷花、缠枝莲、芭蕉、湖石及龙、凤、鹤、鹿、鸳鸯、鸟雀、鱼类等,也有装饰历史戏曲故事者。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青花松竹梅纹炉》,器物高大,造型庄重优美,图饰丰满,绘画技巧娴熟,是元青花中的精品。

19、釉里红

釉里红是将一定的含铜物质作为着色剂调入釉中,用之绘瓷,烧成后出现浓艳的红色花纹,白地红花,热烈艳丽。釉里红烧制需要很高的技巧,元代尚处于初创阶段,烧出的器物往往色泽不够纯正,到明初时期才开始成熟,但元代的创造功不可没。

20、缂丝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汉族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这是一种经彩纬显现花纹,形成花纹边界,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且富双面立体感的丝织工艺品。

宋代缂丝技巧已非常高超,以定州所产最为著名。北宋缂丝主要用于佛像幡帐及贵族服饰,如传世的北宋《紫鸾鹊谱》缂丝,禽鸟成对布局,间以莲、梅、牡丹等花卉图案,对称中追求变化,色彩作平涂构成,典雅而无明暗变化,适合在服装上饰用。南宋缂丝一部分脱离实用装饰而向独立的欣赏艺术方向发展,致力于模仿名家书画,不少缂丝织造唐宋书画名迹,达到惟妙惟肖的程度,形成书画织物化或织物书画化的倾向,并涌现出一批缂丝能手,其中以朱克柔和沈子蕃最为杰出。

21、燕家景致(00)

燕家景致是北宋初期画家燕文贵的一种绘画风格。燕文贵是北宋太宗时画苑待诏,画风受李成影响,描绘精巧,善于把山水与界画结合为一,布置精工严谨,带有江南山水余韵的同时又融合进了北方山水的表现技巧。现存的《江山楼观图卷》可以体现“燕家景致”本色。第七章

1、浙派

浙派是明代前期以戴进为代表的绘画流派。因开创人戴进为浙江钱塘人,所以后人把这一画派称为浙派。其主要成员还有吴伟、蒋嵩、汪肇等人。

戴进取法南宋马夏为主,上溯北宋,并及元人。他画山石用斧劈皴,善于在山水实景中安排略有情节的人物活动,粗看有气势,“卧游”细看又多生活情趣。这种山水画,实质是以山水为主的山水人物画。比如代表作《春游晚归图》即描写了现实生活风情。作品还有《三顾茅庐图》等。

吴伟虽“源于戴进”,而“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吴伟用笔横涂直抹,似若随意。他的不少山水画有较大的人物。画中人物大多气宇昂扬潇洒,飘然物外,典型作品有《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灞桥风雪图》等。

到了中期以后浙派画家由于一味追求恣肆、狂放,流于草率,逐渐失去画坛主流地位,而被新兴的吴门画派所取代。

2、吴门画派

吴门画派是明中期以后以苏州为中心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以有“吴门四家”之称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画家,苏州史称吴门,故称吴门画派。这一派兴于沈周,成于文征明,属于吴门画派的画家大多是文征明的子侄与学生,著名的有文彭、文嘉、文伯仁、陆师道等,他们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

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

唐寅和仇英则代表了吴门画家中另一种类型。他俩均出身低微,以画为业,兼善多能,技术比较全面,艺术风格雅俗共赏。

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书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沈周以粗笔为主,文征明以细笔作品较多。该派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代文人画传统,致力于平和典雅、蕴蓄风流的艺术风格,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3、松江派(05)

松江派是明末山水画流派之一。松江派又名“华亭派”,以顾正谊为创始,以董其昌为代表。董其昌深谙古法,所画啊用笔洗练,墨色清淡,风格古雅秀润,代表了“华亭派”的风格,与“吴门画派”精工具体形体对照。董其昌以自己的绘画实践作理论的基础,“开堂说法”,提出了引起后世争论的“南北宗”学说。董其昌提倡文人画的书卷气,强调南宗绘画的正统地位,从而表明崇南贬北的个人爱好。虽然董其昌“南北宗”论为一己之说,但是它能形成巨大的社会反响,应该说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华亭派”中的其他画家还有宋旭、陈继儒、赵左、沈士充等。

4、南北宗论(09)

南北宗论由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董其昌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

王维是南派的祖师,荆、关、董、巨、米家父子至元四家为南宗;李思训为北派的祖师,赵伯驹、赵伯骕和李、刘、马、夏为北宗。

在理论上董其昌更加推崇南宗山水,他进一步提纯了“南宗”山水画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

画像的手段,不再仅仅作为营造画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和重目的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虽然他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来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成了明末以后有些画家一味摹古和追求笔墨而脱离生活的不良影响。南北宗论在将文人水墨画推向高峰的同时,也限制了中国绘画的多样性发展和创造。

5、南陈北崔(01)

晚明时代的画家陈洪绶和崔子忠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南陈北崔”,两人不仅均以画、尤其是人物画名世,为人、处世、遭际、性情乃至画风也各有想通之处,画史经常将两人相提并论。

崔子忠,少年时为诸生,属于文人画家。所画人物,描绘精细,气息古朴,尤擅白描人物,颇有新意。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伏生授经图》等。

陈洪绶,早年师法蓝瑛,取法李公麟,并上溯晋唐,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出神入化,设色水石并用,以艳衬雅,尤擅“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代表作有《归去来兮图》、《杨慎簪画图》等。

在人物画创作中,南陈北崔能糅合晋唐五代传统与民间艺术传统,在浙派与吴派之外别树一帜,开辟出一条“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道路,反映了明末清初书画艺术共同追求的一般时代风尚。他们的人物画题材多取材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换,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称得上是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

6、波臣派(02)

明末清初的肖像画流派,创始人曾鲸,字波臣,故称“波臣派”。

曾鲸在人物肖像画中重视墨骨的画法,还吸收了西方明暗法之长,以淡墨勾定轮廓五官,施墨略染后,再赋色彩,烘染数十层,使人物面部结构更具立体感,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不光注重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精神气质,因此“写照如灯取影,妙得神情”。其肖像画或有背景,或不着一笔,皆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而定。

曾鲸的代表作为《王时敏像》,此画绘清初著名山水画家王时敏二十五岁时肖像。

7、清初六大家

清初六大家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四王信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精研宋元南宗名迹,致力摹古和在摹古中求变,重“元四家”。注重笔墨,表现平静安闲的情感状态,体现“士气”“书卷气”,在以临古的实践中总结古人笔墨布局,发展干笔渴墨,层层积染技法的艺术表现力,使审美趣味的表达趋于精致。

王时敏王原祁相对更注重笔墨,尤醉心黄公望。王时敏晚年画风成熟,是苍润古澹,松灵秀雅的风貌,如《云山图》。王原祁,画面更强烈,笔墨气味更醇厚“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的效果,参有倪瓒、董巨之法,在含浑蓊郁的气象中传达大气磅礴的精神气韵,笔墨更苍劲变幻,尤生拙浑穆淳朴的趣味,如《山中早春图》。

王鉴山水取法董巨和王蒙,兼水墨,浅绛及青绿山水,成笔法遒美,墨韵润泽,气格清苍,沉雄古逸的体貌,如《夏山图》。王翚“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注重观察自然,将笔墨的精能和丘壑的真实生动融合,如《溪山红树图》。

吴历与王翚同乡,同师于王时敏与王鉴,一生布衣,卖画为生。他的艺术也宗元人,对吴镇、王蒙用力尤深,并且上追北宋,兼法唐寅,也注重师法自然。其作品丘壑生动多姿,笔墨苍浑凝练,用笔沉着谨严,善用重墨、积墨,风格醇厚深秀。代表作有《横山晴霭图》、

《湖天春色图》等。

恽寿平,与王翚为好友,二人经常切磋画艺。早年创作主要是山水画,师法元人,并上溯董巨,作品空灵清旷。中年以后专攻花卉,创没骨画法。同时,讲究以写生为基础,极力摹写,得其活色天香而后已。在创作中,恽寿平追求以宋法运元格,以极似求不似,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淡冶秀美,于灿烂中求平淡天真,表现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极好地体现出董其昌所极力推崇的文人画旨趣。

8、正统画派(00)(14)(四王04)

9、常州派

恽寿平是清初六家之一,创没骨画法,在清初画坛上“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从学者甚多,形成了“常州派”,被清人视为花鸟画的“写生正派”,与四王的“山水正宗”相比肩。

“没骨”写生花卉画法,作为中国花鸟传统画法之一,湮没了几百年,恽寿平大胆进行挖掘,“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宗,一洗时习,独开生面”,创造性地恢复和发扬了“没骨”写生花卉的传统,他的这种画法不采用笔墨勾勒然后敷色的传统方法,而是色彩直接渲染,粉笔带脂,点染并用。同时,讲究以写生为基础,极力摹写。在创作中,以极似求不似,重在“摄情”,画风清新雅丽、淡冶秀美,于绚烂中求平淡天真,表现了“天仙化人”般理想化的美的境界,极好地体现出董其昌所极力推崇的文人画旨趣。代表作有《锦石秋花图》、《花卉册》、《灵岩山图》等。

10、清初四僧

清初四僧之弘仁、髡残、石涛、八大山人。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明亡后出家为僧,以示不服清廷。绘画带有深挚的感情色彩,借绘画抒发情感,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受到徐渭抒发个性影响,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丰富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有法则的突破旧程式,发挥诗歌书法入画,发展笔墨技巧。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八怪,以及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有较大影响。

八大山人,有更强烈的感情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以山水寄恨。“因心造境”意境苍凉凄楚,笔墨沉郁含蓄,如《秋林亭子图》,花鸟的写意画风,以极具个性的奇简冷逸风格抒发遗民之情,诗书画一体,大水墨大写意,拟人化的鱼鸟,险怪空灵的构图,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如《荷鸭图》、《孔雀牡丹图》,诗画结合,有讽刺意味。

石涛,变古法为我法,想象力丰富,景色郁勃新奇,构图新颖自然,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奕奕,水墨遣情效能的《泼墨山水卷》,笔墨情趣和效果的《山水清音图》,继承徐渭的大写意花鸟,讲究诗情画意的结合,纵横肆意,在无法中有法,直抒空灵如《牡丹竹石图》、《墨竹》。在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一画”的命题把山水画理论提高到哲学的高度,主张“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借古开今”。

弘仁,受倪瓒影响,将山水实境升华为理想化的境界,表现远离现世的“世外山”之感,遗民意识,山水笔墨简洁洗练,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意境静穆幽寂,空灵松秀,如《黄海松石图》,有装饰意趣,格调空逸冷静。

髡残,受董其昌和王蒙黄公望影响,以强烈的主观情感抒写山川,表现“吾之天游”,洋溢蓬勃生机,山水布景繁密,层次深远,笔墨苍率厚重,善用秃笔渴墨,以浓点短线及致密又松动的用笔,风格雄奇磊落,如《苍翠凌天图》。秃笔焦墨皴擦与湿笔淡墨勾勒晕染结合,施以浅绛设色,明快又浑厚的气象。

11、《苦瓜和尚画语录》

《苦瓜和尚画语录》又名《石涛画语录》,全书共分十八章,前四章围绕“一画论”就画法原理发挥见解,高屋建瓴,多有精义。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就山水形象、意境、笔墨、格调、书法关系等,展开讨论。第十八章则明确提出了革新创造的绘画思想。统观全书,先讲道理,次述运腕,最终引申出理论主张,构成了完整有机的山水画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石涛把对画里画法的认识提高到宇宙观的高度,穷其原委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具有充分的逻辑力量。

《苦瓜和尚画语录》的理论核心是“一画”,“一画”被视为是世界万物包括绘画的根本原理和法则,把山水画理论提高到哲理的高度,主张“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和“借古开今”。这本书以反对拟古,重视发挥画家个性并提倡自由创作的强烈主张,对18世纪以来的山水画乃至整个中国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12、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他们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的逸气,画论上提倡画家的人品和气节因素,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在十七世纪的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因为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所以时人称他们为“新安画派”。

新安绘画源元流长。“新安画派”的奠基者是明代休宁人丁瓒、丁云鹏父子及歙人李流芳等。明末休宁画家程嘉遂、李永昌等崇尚倪瓒,枯笔皴擦,简而深厚,开始形成“新安画派”之风格。但真正形成“新安画派”并在中国画坛独放异彩,则是以明末清初“海阳四家”(江韬、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的出现为标志。这些出生于黄山脚下处于改朝换代之际的遗民画家,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体现出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新安画派”的领袖是江韬(法名弘仁,别号渐江、梅花古衲)。自明万历至清乾隆间,“新安画派”画家有70余人。现代后继者中名声最大的首推黄宾虹大师。

明末清初的弘仁,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一起被称为“新安派四家”,这一画派在当时画坛颇具影响。他们四人都是歙县、休宁两地人,两县于晋唐时属新安郡治,故名“新安画派”。画派成员大多宗法元代倪瓒、黄公望两大家,笔墨简淡清逸,线条遒劲,爱写生黄山,画云海松石之经。其中弘仁(生平与艺术成就前文已有)与查士标影响最大。

13、海阳四家

即新安派四家

14、金陵八家(07)

金陵八家是清朝时期活动于南京的八位画家,分别为: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和谢荪,他们多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山水师承北宋和吴门派的传统,每用枯笔短皴画南京实景。其中以龚贤成就最高,为八家之首。

龚贤,明亡后,隐居不仕,以卖画课徒为生。他反对“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得法于董源、居然,而主张“我师造物”。所画山水,布景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作品主要有两种面貌,一为“白龚”,一为“黑龚”。“白龚”强调用笔,极少皴擦,代表作品有《自藏山水轴》等,“黑龚”笔丰墨健,层层积染,墨气蓊郁,尤擅黑白对比,造成光影明灭、空气流动之感,代表作有《夏山过雨图》、《千岩万壑图》等。

15、姑熟画派

姑孰画派,明末清初居于芜湖的大画家萧云从(字尺木),杰作浩瀚。其《离骚图》、《太平山水图》等,是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代表作,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及于日本。学其画者居多,后形成“姑孰画派”,尊萧为始祖。清嘉庆年间,长居当涂的翰林学士黄钺位居太子少保,与画结缘,深得萧云从遗韵,著有《画又录》、《画品》行世。民国年间,县内喜作国画得者不乏其人,虽不见经传,亦颇有佳作,如张翰如得花卉,杨伯勋得雁,张叶斋得竹,均受赏识。

16、郎世宁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7月19日—1766年7月16日)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17、扬州八怪(06)(扬州画派00)

“扬州八怪”即”扬州画派,扬州八怪并不专指八个人,是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些职业画家。由于人数众多,故有“扬州画派”之称。

该画派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鱓、李方膺。他们虽然学优登仕,但官卑职小,因宦途失意,不得施展抱负,才来扬州“换米糊口”。这些人接触过民间疾苦,体验到现实的种种不平,一种关心人生、忠于皇帝又胸存块垒的思想感情盘郁胸中,擅画四君子题材。其中,郑燮影响最大。郑燮,“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勤政爱民,后得罪上级,罢官后扬州卖画为生。郑燮尤擅墨竹,多得知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理念。代表作有《竹石图》、《兰竹图》等。

第二类是一生布衣的文人画家,如金农、高翔和汪士慎。他们出身贫寒,或因看破官场腐败,洁身不仕;或因功名不就,甘为布衣,一律靠卖字画为生。金农《自画像》第三类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如黄慎、罗聘和华喦。他们出身贫苦,不满现实,卖画为生,适应民间欣赏习惯,因扬州风气,吸取文人画家之长。黄慎《雪景山水》《花卉册》等。罗聘《鬼趣图》。华喦《天山雪积图》。

18、西泠八家(15)

19、法海寺壁画

20、徽州版画(09)

21、《芥子园画传》(14)

22、杨柳青年画

23、台阁体

24、紫禁城

25、颐和园

26、十三陵

27、四合院

28、五彩瓷

29、粉彩瓷

30、景泰蓝

31、明式家具(04)

32、布达拉宫(10)

33、湖州竹派(10)

第八章

1、赵之谦

2、海上三任

3、吴昌硕

4、岭南画派(03)

5、二高一陈

6、陈师曾(12)

7、齐白石

8、中国画学研究会

9、三吴一冯

10、南张北溥

11、黄宾虹

12、徐悲鸿(11)

13、外销画

14、土山湾画馆

15、决澜社

16、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

17、《点石斋画报》

18、月份牌(03)

19、新兴版画运动

20、一八艺社

21、中山陵

22、上海外滩建筑

23、朱启钤(14)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总结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库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一、填空题 1、劳动创造了人,艺术起源于人类劳动。 2、人类最初的劳动是从制作石器工具开始的。 3、原始时器的时期,它不仅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测量器,也是人类造型能力的指示物。 4、北京猿人大约生存于四、五十万年以前。 5、丁村人大约生存与二十多万年以前。 6、丁村人制作的尖状器上有对称和均衡的感觉。 7、距今2、3万年前的美术遗物是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8、半坡彩陶遗址在西安半坡村。 9、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说明了人类劳动时间中形成了美的观念。 10、半山类型彩陶一直在甘肃省和政县。 11、原始时期的绘画和雕塑是附属于制陶工艺的。 12、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的创造。 13、庙底沟彩陶距今五千年左右。 14、庙底沟类型彩陶遗址是河南陕县庙底沟。 15、半坡彩陶距今六千年左右。 16、马家窑彩陶出土于甘肃临洮马家窑。 17、马家窑彩陶距今四千五百年。 18、出土于甘肃的彩陶有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彩陶。 19、北京猿人的石器类型有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 20、半坡类型彩陶装饰纹样有人面纹、鱼纹、蛙纹、鹿纹。 21、人面鱼纹盆的装饰纹样有人面、鱼纹。 22、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目的增加自身美感,引起人们的好感,有助于民族之间的感情关系,加强征服自然的威力。 23、河姆渡出土于的陶猪,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猪形鬲,显然都是久已驯化了的家猪模样。 24、山东宁阳和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淘规狗的形象生动有趣。 25、陕西扶风姜西村出土的在陶盆口沿下堆塑的人面像,是男性形象。 26、甘肃泰安县出土的人头形器陶瓶,是一青年女性形象。 27、甘肃天水蔡家坪出土的人面陶塑,可能是陶器上的立体装饰。 28、甘肃临洮出土的人头形盖状物,是目前雕塑史上雕绘相结合最早的作品。 归纳 1、半坡类型彩陶:西安半坡村,距今6000年左右,鱼纹、鹿纹、蛙纹,以鱼纹为主,圆底或平底盆,朴实厚重。《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 2、庙底沟类型彩陶:河南陕县庙底沟距今5000年左右,二方连续,挺秀饱满,新颖稳重。《大口小底曲腹盆》 3、马家窑类型彩陶:甘肃临洮马家窑,距今4500年左右,波纹、漩涡纹,千回百转往复无穷。《旋纹尖底瓶》《漩涡纹蓊》 4、半山类型彩陶:甘肃和政县半山类型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线纹锯齿纹,装饰精致富丽,《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 5、马厂类型彩陶:青海民和县马厂遗址,距今4000年左右,直线,粗犷质朴。

中国美术史(填空题)

1西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几何纹云雷纹)等。 2推动棉纺业发展的元代女工艺家是(黄道婆) 3四神纹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4我国原始陶器的成型法有(用手捏塑法泥条盘筑法轮制法) 5康熙时彩瓷最重要的品种是(五彩),雍正时彩瓷最有成就的品种是(粉彩)。 6(玉璧玉圭玉琮玉璋)、玉璜、玉琥被古人称为“六器”。 7明代的工艺美术体系,明显地形成了(实用的民间工艺美术观赏的宫廷士大夫工艺美术)两大体系。 8唐三彩主要采用(黄白绿 )三种色釉,此外也有涂(黑)色釉的。 9汉代铜灯的形式可分为(豆形灯、雁足灯、人形灯、兽首形) 10清代五大名绣(苏(顾)绣湘绣粤绣蜀绣瓯绣) 11写出以马为题材的两件工艺美术作品(马踏飞燕舞马衔杯银壶) 12仰韶文化中以(人面鱼纹盆鹳鸟鱼石斧)为主要代表。 13元代的丝织品中织金最为著名,称为(纳石失) 14宋代五大名窑是(汝官哥钧定) 15宋代民间瓷窑有(磁州窑吉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3. 《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___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麟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___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____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2. 《捣练图》的作者是___张萱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 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4. 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佛本生故事作品有__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_____ 25. 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全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出国学习美术的留学生是关作霖。 2、留法画家林风眠赞成东西融合论,经常使用中国传统笔墨创作仕女画,表达形式美和意境。 3、中国画《流民图》的作者是兆和。 4、在解放区新兴木刻运动中,《怒吼吧,中国》是桦创作的版画作品。 5、《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家乐平的作品,“三毛”形象家喻户晓,人人喜爱,深受儿童的欢迎。 6、前海派的第一位重要的画家兼书法家、篆刻家是之谦,他的书画艺术开海派风气之先。 7、近代书法家康有为极力提倡北碑,行书用笔凝重稚拙,圆浑苍厚,结体舒展开,气势非凡,笔力苍劲,一扫帖学中靡弱之风。 8、在近代建筑发展中,外滩经过数十年的经营,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9、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和外界的大规模接触只有两次:一次是晋以来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 10、南北宗论中,画论家以禅喻画,其中北宗主渐修,以神秀为代表,南宗主“顿悟”,以慧能为代表。 11、清代绘画中,《渔翁渔妇图》是黄慎的作品,该绘画以狂草入画,信笔挥写,用笔流畅,线条大胆泼辣,画面视觉效果格外生动精神。 12、近代绘画中,“海上三任”指的是任熊、任薰和任伯年,他具有极强的写生本领和创造精神。 13、近代画坛中,由于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供不应求,艺术家请人代劳,即出现了代笔现象。 14、海上画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吴昌硕,他的篆刻上溯汉,笔力古厚;绘画上学习青藤、白阳、八大和画派,气势奔腾,设色古艳,别具一格。 15、在留日学习美术的画家中,叔同在美术、戏剧、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

就,中年出家名弘一法师。 16、徐悲鸿创造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想联系的创作理论,其代表作为《泰戈尔像》、《奔马》等。 17、著名国画家齐白石,其画风具有一种诙谐幽默、通俗村野的特点,而且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象征手法。 18、建国以后,联美术学院教学体系中的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对我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创作于1980年的油画《父亲》是罗中立创作的作品。 20、《百骏图》的作者是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他采用了明暗和透视的画法。 21、在社会主义写实风格雕塑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院集体创作的收租院和鹤创作的艰苦岁月。 22、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借鉴传统“六法”的基础上提出“新七法”,“新七法”的容主要是指位置得当、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姿态天然以及轻重和谐、性格必现、传神阿堵等容。 23、天寿的绘画观念可概括为一味霸悍,他在构图、设色、形式感等方面具有明显突破。 24、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得文人治印的风气达到全盛,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徽派两派风格。 二、名词解释: 25、觉澜社 答:觉澜社是由倪贻德、王济远等于1932年10月在发起的美术社团,其主是引进西方现代主义和现代设计艺术,向西方现代绘画流派学习,试图探索现代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作接近巴黎画坛的画风。代表艺术家有:秋人、阳太阳、弦等。 26、现代艺术运动 答:20世纪初,学习西方艺术的“洋画”逐渐普及,形成了所谓的“洋画运动”。很多留学过来的青年美术家通过创办学校,投身教育,传播西方文明,“洋画运动”也属于现代化过程之一,在这里统称为现代艺术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周湘、海粟等。 30、清代宫廷绘画 答:这里主要指的是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此时的宫廷绘画正值顶峰,其特点是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终极版

重点 一、东晋顾恺之: 他提出的传神理论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美学原则。人称他身怀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画绝:1.表现在描绘人物时,往往善于用人物的形象特征和适合人物个性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顾恺之在画裴楷的肖像时,为了表达他英俊而有学识的面貌,在他的面颊上加了三根毫毛,是其格外有神。顾恺之还故意将名流谢鲲画在岩石、丘壑中间。谢鲲时寄情山水、闲适淡泊的隐士,顾恺之选择了与其相适应的典型环境来烘托人物性格。 2.还表现在善于抓住人物神态进行?传神写照?。?当众点睛?行为。 3.他在自己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绘画的艺术价值在?传神?而非?写形?的绘画理论主张,继而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绘画方法。?传神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绘画的觉醒时代到来,他成为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人。 4.《女史箴图》、 画法精湛、勾勒周详、作风细腻、神形兼备,与汉画的粗犷奔放有很大不同。 《洛神赋图》 此画时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与文学完美结合的早期典范。 二、北宋、南宋山水画(势壮雄强,旷远悠深) 1.北宋:中原画派与院体山水画 宋初山水画以李成、范宽、关仝为代表 北宋山水常采用全景式构图,笔墨繁而凝重。这种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描绘自然,使北宋山水画富有身后的内容感,给予人们的审美感受宽泛,丰形成来独特的造型语言——蟹爪枝、卷云 。蟹爪枝是用粗细变化自如的墨线,概括性地表现出冬季的杂树枯枝。这种语言,有利于表现冬季的萧条肃杀,于是,他创造出了?寒林?的景象,人称李寒林。 李成的山水里有更多的主观写照,是作者的主观审美情趣与大自然相铸成 的产物。最喜欢表现平远小景。《读碑窠石图》在水墨山水画的文人抒情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对后世影响深远。《晴峦萧寺图》 范宽(雄杰):崇山雄厚、巨石突兀、气势逼人。《溪山行旅图》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优秀典范,被誉为?宋画第一?。此画墨气浓重、但用墨不多。范宽十分注重具体景物深入细致的刻画。 关仝:与荆浩共同奠定了北方山水画派。喜欢以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隐士等为题材,自成一家,时称?关家山水?。他的画笔墨简练、形象鲜明动人。 《关山行旅图》《秋山晚翠图》 院体山水画: 代表:郭熙《早春图》、《 石平远图》、理论著作《林泉高致》,其中谈到他的山水画经验,他认为山水也有形象,画家要注意大自然给予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联想。郭熙阐明了山水画构图的三种形式:高远、深远、平远。这是研究山水画透视原理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主张绘画要与生活相联系。其总结出的山水画创作规律对后代山水画的创作有指导意义。 南宋:院体山水画 代表南宋主流的是讲究意境的创作、以抒情为主要目的的所谓?边角之景?。画家在取景上多以局部特写的方法来加强描写的力度,以细节的真实构成清新的意境。 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他们放弃北宋以来高山急流式的构图,常以对角线构图,留下大量空白。使得意境更加丰富,以少胜多。 北宋山水是崇高的,那么南宋则是优美的,北宋充实,南宋空灵;北宋宽厚,南宋玲珑。两美并峙,回味无穷。 三、宋代文人画特点:由外在真实,转向内在真实。作品大多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抒情寄兴、状物言志,完全不拘泥于形式的描摹,力求平淡素雅的风格,多好水墨写意,爱画梅竹以表现高洁品格。诗画结合、神似高于形似。 代表人物苏轼(《枯木竹石图》)、文同(《墨竹图》)、扬无咎(《四梅花图》)、赵孟坚(《岁寒三友图》)。米芾:米点山水《潇湘奇观图》 李公麟:白描《五马图》、《西园雅集图》 四、唐代佛教人物造型特点 实现了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宗教艺术的世俗化。 菩萨:造型往往有丰腴艳丽的肉体表现,色彩鲜明,单线勾出肉体富有弹性的柔软和圆浑的感觉,具有平静安详的内心精神状态,并以多种多样的姿势变化表现各种轻巧细致的动作,全身动作有一致性。 伎乐、飞天:表现了急剧迅速的运动。 五、明代浙派与吴门画派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画风不同,格调不同。 浙派代表人物是戴进(《三顾茅庐图》)、吴伟(《柳下读书图》)。浙派代表人物都曾进入宫廷任职,其画风极大地左右了院内外职业画家的艺术追求,山水画风主要源于南宋院体。明清以来,浙派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独特笔墨形态。浙派画家在继承的同时,更注意个人笔墨技法与画风的变化。他们的笔墨更为粗简放纵、洒脱爽劲、酣畅淋漓,富有较强的节奏感。所绘物象,结构严谨,描绘准确。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是沈周(《夜坐图》),文征明(《江南春图》)、唐寅(《江南农事图》)、仇英(《秋原猎骑图》)。吴门画派崇尚北宋和元代,融合了院体与文人画风,作品大多表现江南文人优雅的生活情趣,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多有建树。他们大多体 会到仕途险恶、吏治腐败,于是淡于仕进,悠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的画风尚意趣、精笔墨,致力于表现宁静典雅、蕴藉风流的艺术风格。 五、清代扬州画派特点-----(郑板桥《丛竹图》、金农、黄慎、高翔、边寿民) 其画派特点是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他们大多都出身于知识阶层,都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故多借画抒发不平之气;注重艺术个性,讲求创新,强调写神,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画面主观感情色彩强烈,并以书法笔意入画,注意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因感情个性的驱使,使画风或青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范,在艺术创作上具有,师造化,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的特点。 2. 秦汉时期兵马俑特点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写实手法瞩目。 数量众多、气势磅礴的崇高美;生动传神,技法精湛的写实美。兵马俑以其鲜明的时代和艺术特色宣告了中国古代美术在艺术风格发展上一个新的开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考试用)上课讲义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 一、史前-秦汉美术史 1、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许家窑人的石球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规律。 2、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工艺的成就最突出。 3、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鲜明的装饰纹样。 4、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流行的装饰纹样。 5、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附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代表作。 6、1982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 7、良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琮。 8、山东龙山文化中黑陶工艺成就最为突出。 9、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10、兽面纹(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11、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12、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典范作品。 13、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14、青铜器铸造中的失蜡法出现于春秋中期。 15、湖南长沙楚墓曾出土两幅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 16、散氏盘铭、毛公鼎铭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书法史价值。 17、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位于陕西临潼,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大、真、多。 18、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19、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当属东汉晚期。 20、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1、河南永城汉梁王墓是西汉前期的一座壁画墓。 22、位于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是西汉后期一座代表性壁画墓。 23、东汉后期代表性壁画墓有河北望都1号汉墓、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汉墓、内蒙古和林格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一原始美术 彩陶: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格调的 彩陶 黑陶:龙山文化,有“蛋壳陶”之称。 岩画: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岩画 二先秦美术 1.“青铜时代”/夏商周 青铜发端于黄河流域,有陶范翻铸法和蜡模法(失蜡法),大体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及车马器。 2.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想象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 3.青铜代表作品: 《四羊方尊》:湖南,现存商代青铜方尊最大的一件。 《司母戊方鼎》:商代,河南安阳,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淳化大鼎》:西周 《三星堆铜面具》:四川广汉 《鹤莲方壶》:春秋,河南 《牛虎青铜案》:战国,云南江川李家山墓群 4.甲骨文:又称卜辞,出现于殷商时期,巫史文化是甲骨文所体现出的最重要的社会文化特征。 5.帛画:在素绢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新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其精神实质是引魂升天,代表作《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6.《人物龙凤图》:这是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属战国时期。此画表现楚国贵族妇女祈祷飞腾的龙凤引导她的灵魂登天升仙。主要采用黑线勾描的表现手法,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用色单纯,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的结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盎然,以此可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中国线描人物的传统风格并达到了较高水平。

7.我国传统的民族形式的木结构建筑基本形制确立于西周,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三秦汉美术 1.最早墓室壁画:西汉,洛阳卜千秋墓。 2.为什么汉代的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壁画表现的主义题材是什么? 这个时期的墓室艺术兴盛,出来经济发达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和当时社会上盛行的厚葬风气有关。表现的主要题材有:原始深化,神仙世界;历史故事,古圣先贤;俗世和自然环境的描绘。 3.秦代雕塑:严谨写实;汉代雕塑:变形夸张。 4.秦兵马俑艺术特点:位于陕西西安临潼秦皇陵东垣外,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宏的气势是秦王朝国力和武力强盛的象征,是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高超的写实水平和对人物精气神的成功塑造,充分体现了那一时代雕塑艺术的飞跃发展和进步。风格写实,形象纯朴,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气势磅礴,是我国陶塑代表作品。 5.简述《马踏匈奴》艺术特点: 西汉霍去病群雕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第一组大型纪念碑性质的雕像群,《马踏匈奴》采用整石雕成,形式语言简练夸张,在形体大的转折处进行大胆而简洁的削凿,并在细节表现上采用了浮雕与线刻的手法,使整个雕塑更加雄浑大气,充满生命力。在对马下的匈奴人的特征处理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整个人物形象造型简练,艺术家以立马的彪悍和马下匈奴人的狼狈来暗示马上将军驱敌胜利的威武姿态,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6.画像石:东汉晚期在石板上以刻凿的方法制成的雕塑作品。 代表作品:《河伯出行图》《荆轲刺秦王》 画像砖:东汉晚期在方砖上以模压的方法焙制而成的雕塑作品。代表作品:《弋射收获图》(四川大邑) 7.汉代青铜器代表:《马踏飞燕》《长信宫灯》(河北满城县)《滇族铜雕》 8.隶书:汉代代表书体,“蚕头燕尾”四大汉碑:礼器,曹全,张迁,史晨 9.古代阴阳五行说以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四种动物象征神。 10.我国最早的寺院是东汉洛阳白马寺。 四魏晋南北朝美术 1.六朝三杰: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 2.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兴起,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人物画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专业画家在画史上开始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山水逐渐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体系的雏形,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 3.简述顾恺之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六朝三杰之一,“如春蚕吐丝”的“高古游丝描”。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著作《摹拓妙法》强调“以形写神”。

中国美术史试题整理

中国美术史试题整理 填空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51. 在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家是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____” __杨惠之_____ ___陶器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52. 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___郭文化家是___李成____ 熙____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5 3. “大痴道人”是元代画家黄公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望的别号。 3. 《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____ 5 4. 元代山水画《太白山图》的作者是___宗李世民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王蒙_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林泉高致集》一书。5 5.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30. 宋代李唐在《采薇图》中描绘殷贵族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记》_____ 不食周粟,靠采薇而生,最后饿死的故事。5 6. “笔墨当随时代”的绘画主张者是清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楚著名画家___石涛____ 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5 7. 《太白行吟图》的作者是___梁楷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5 8. 《图画见闻志》的作者是___郭若虚夜宴图》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___ 8. 白描画卷《五马图》的作者是__李公青铜器_____ 59. 《重屏会旗图》描 写的是南唐皇帝___麟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周文矩____的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

简答题 1.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内涵:P92 ①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 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 ②“六法是”一个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气韵生动”是品画的最高美 学准则,谢赫把它视为“六法”之本。谢赫的“六法”和顾恺之的“传神论”呈一脉相承的,他们的理论奠定了中国绘画基本的美学原则和独特的表现法则。 ③他的《古画品录》是一部品评体的绘画史籍。 2.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什么样的“百科全书”?P120 ①《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善于绘画艺术的通史,这部著作 既总结了前人的绘画美学思想,又系统的提出了自己的绘画美学见解,因此它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绘画百科全书。 ②全书共分10卷,内容大致可分为4大部分:关于绘画历史发展的评 述;关于画家传略及画迹史料;关于绘画技法与理论;关于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 ③《历代名画记》所论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对绘画的起源、功能、承继 关系、评论标准、艺术表现以及时代和地方的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有新的见解。 3. 何为佛教的犍陀罗风格? 犍陀罗作为古地名,指的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和白沙瓦谷地,阿富汗东部一带,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犍陀罗艺术兼有希腊和印度的风格。据

说贵霜地区的希腊人皈依佛教后,感到佛陀与希腊的救世主阿波罗相似,于是按阿波罗的形象塑造出了佛陀:阿波罗的头,脸上的笑容静谧而安详,披着希腊长衫模样的袈裟。后来,佛陀以健美体魄为特征的雕像,加入了印度苦行的宗教观念在里面,从而使佛陀变得眼窝深陷形容枯槁,丑陋不堪。但他通过肉体的瘦、丑反衬了精神的力和美,可以说,成熟的犍陀罗艺术是用希腊的艺术手法诠释印度宗教思想。 4.何为“文人画”,它的表现特点是什么?P143 ①文人画是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画,北宋苏轼首次提出“士人画” 的概念,是没有功名的文人的画。 ②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人文思想的绘画,并以书法 如法,画中流露着浓烈的文人思想。 ③文人画以诗为魂,有浓重的表情达意的抒情性特征。以诗的表现性、 抒情性、写意性为最高的美学追求原则。它不拘格套,任性而发。 ④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取材于山水,花 鸟,梅兰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的意趣,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风格样式,注重笔墨情趣,体现文人趣味。 5.郭熙为什么要在文人画中表达林泉高致的情怀?P145 ①郭熙的《林泉致集》奠定了他在山水画史上的不朽地位。它是在山水 画高度成熟后产生的,一定程度上是对北宋后期之前山水画创作总结。 ②《林泉高致》正处于北宋时期儒道禅思想全面发展的时期,儒道思想 在郭熙绘画理论中得到充分体现,他身处官场,却醉心山水。

中国美术史各章节重点(整理后完整版)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美术 1. 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混沌性特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各门类浑然一体,相互依存 2. 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石器制造看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现象的趋势,也为后世美术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了技术的和精神的基础。 3. 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所谓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的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4. 怎么认识彩陶的艺术成就 优美的造型和形式多样的装饰图案纹样的结合成为原始文化最发达最杰出和最光彩的成就。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彩陶的造型简洁凝重、气魄浑厚,体现出朴素、单纯、健康、饱满的艺术。

5. 《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韵味让人心醉。 6. 简述原始时代雕塑的主要内容和代表性作品的艺术特点 原始时代的雕塑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内容,除了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外,就是人们所崇敬或喜爱的氏族成员形象,体现着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形体、面貌、力量的初步认识和艺术的再现能力。 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半坡遗址稚拙粗放 陕西华县柳枝镇稚气娇媚、甘肃秦安大地湾 7.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原始岩画,其表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始岩画被称为古代先民们记录在石头上形象的史书。主要的原始岩画:内蒙阴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沧源岩画、四川珙县岩画、新疆天山岩画等。在这些古拙、简朴的画面上,记录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留下了作者按照自己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创作的独特的图像,其中不乏原始审美观念和奇异的想象力。 第二章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学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红山文化雕塑 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雕塑,是中国原始雕塑,大体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 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1982年,在辽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首先发现一批小型陶塑孕妇像;1983年,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发现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五官清晰,造型逼真,目光炯炯,嘴唇掀动,颇具神秘色彩。附近还有更大的女性塑像残块出土。研究者一致认为它们是丰收女神或地母神的形象。 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这条玉龙墨绿色完整无缺,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音列)。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 2、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良渚文化玉琮出土于该区域。 浙江余杭反山出土了一件大玉琮,宽博厚重为目前所知良渚玉器之首,有“琮王”之称。上面刻画的神徽图案,可能是多个氏族图腾符号组合、演变而成。

良渚文化玉器多用减低平雕加阴刻线的手法作器表装饰,工艺水平更高,其上的兽面纹饰与后来商代青铜器表面的饕餮纹可能有渊源。 3、龙山文化黑陶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潍坊姚官庄出土的蛋壳黑陶盘口花柄圈足杯,轮廓曲折多变,造型稳健俊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黑陶与彩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第二章 1、三星堆铜塑(13) 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7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标。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蜀国珍贵文物面世,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了世界。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等。 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该像身高181.2厘米,连底座高262厘米,头戴华冠,粗眉大眼;身着饰有云龙纹的左衽长袍,双臂上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

名词 翰林图画院:宋代宫廷绘画机构。宋初建立,专为宫廷及皇室贵族服务,设有待诏、画学正,艺学、画学生等职位。宋徽宗时又增设画学以培养宫廷绘画人才,画院制度以此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兴盛。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出自画院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其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赋色浓艳,华贵富丽;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院体画多做宣传教化、粉饰太平之用,有一定的政教功能。宋代时院体画发展的高峰期,宋代院体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绘画以深远的影响 南宋四家:指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靖康之变后,随着宋室南渡,绘画中心转向南方,画风由此改变,以此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以清奇峻拔的形象和简括的笔墨章法塑造了空灵秀雅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其特征在于:以清奇峻拔的形象、简括的笔墨章法、截景式构图,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天地。 郭熙与《林泉高致》:郭熙是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郭熙的山水画能真实而微妙的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图远近深浅、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不同,创造出极其优美动人的意境。他的技法特征表现为:线条浑柔,皴笔多变、用墨淋漓、湿勾淡染,其山石被称为“乱云皴”、“鬼脸皴”,画树轮廓线条灵活多变。 《林泉高致》是郭熙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进入成熟阶段。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其认为山水画是君子游心游目之消遣,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强调对真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体验,并提出了一系列山水画传统的观察和创作的方法。主张凡画山水,须远近深浅,风雨明晦、四时朝暮有所不同,要注意不同角度、季节、气候等条件所形成的变化,对山水远观近觑,四时之景、朝暮之变可使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士夫画:特指业余爱好绘画的士大夫绘制的作品,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已抒发个人的意兴为重点,体现画家的主观性情。苏轼最先提出这个概念,后来发展为文人画的概念,成为重新划分艺术史的特别类型。 禅画:由禅僧绘制的作品,兴起于宋代,主要表现禅的境界,具有启悟心智的功能。禅画没有固定的题材,但通常借助南宋院体中水墨一路的画法,以疏简为尚。禅画的参悟功能使它区别于士夫画,所以并没有在画坛上形成很大的影响。 元四家:指元代中晚期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生活在元末社会动乱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如意,艺术上受到赵孟頫的影响,善于山水画,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情趣。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书法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意气、自娱,而不趋附于社会审美爱好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薄和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黄公望专工山水,以水墨或者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吴镇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色,喜作渔父图,抒发其安于贫乐,自鸣高雅的情怀。倪瓒绝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意境清幽而荒凉萧索,带有孤寂感。王蒙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悠然深秀,并能画人物。元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的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他们强调以画自娱,注重主观性情的抒发,诗书画的结合达到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使得画面效果更复合文人画的理想,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新阶段,是后世文人画的典范。 赵孟頫 宋朝皇室后裔,进元入仕,不得志。但是赵是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其绘画功力深厚,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无所不能,水墨﹑青绿﹑工笔﹑写意诸体兼备。他在艺术主张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器艺术 1、器及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器代表新石器彩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大汶口、龙山]) 仰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安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塑。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美术 (一)先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中国美术史填空整理doc资料

14、版画制作步骤:制版、拓印_。 5、陶艺制作的步骤_ 揉土造型着色造型____。 4、“抽象的艺术不仅能被眼睛感知,而且可以被心灵感知。”这句话是俄国画家康定斯基说的。(√)7、《城阳散的女人》是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 徐悲鸿-- 前进蒙德里安(荷兰)-- 灰色的树 拉蒙(西班牙) ---松林 德加(法国)-- 白桦树 列维坦(俄罗斯)-- 舞台上的明星 4 《水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马远) 5 埃舍尔是(视错觉)画家 24、纸版画的制作步骤:设计、分部剪、顺序粘贴、拓印完成。 12、列维坦的绘画风格抒情而包含深刻社会主题,表达画家对多灾多难的俄罗斯的同情和忧虑。其代表作为《清风·伏尔加河》。 27、希什金在俄罗斯家喻户晓,他一生描绘森林景色,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森林歌手”。《森林的早晨》。《冬》、《造船木森林》 30、藏书票属于微型版画。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的蝴蝶。 29.河南南阳西峡盆地是世界上发现_A最多的地方。A恐龙蛋 32.战国秦汉的壁画可分殿廷宫室壁画和墓室壁画两大类。 11.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陶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13.秦汉时期的美术,从历史纪年来划分,应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220年。 45.卫协绘画的主要特点是“巧密与精思”(顾恺之语)。 15.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 18在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一座辽墓中出土了两件绢本画轴_〈〈竹雀双兔图〉〉〈〈深山会棋图〉〉_。 8战国秦汉时期,特别是秦汉两代雕塑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被用来作(丧葬)和(宗教祭祀)。????? 8.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修长城是把各国长城连起来,在明朝又对长城作了大规模修缮,使长城更长并留存至今。 11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有浙江良渚文化、湖北屈家岭文化和湖北河姆渡文化。 10六朝绘画以(秀骨清像)为美学标准,唐代(丰腴华贵)为审美理想。 6、拓印时要在底版背面摩,使印出的头像清晰。集体拓印时应做到(互相配合)、(有序)地进行。 .原始时代的美术类别大致有石器、陶器、雕塑、绘画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 8.如果说彩陶是以其造型和纹饰的有机结合而光彩夺目的话,那黑陶则是以质地精美和丰富的造型取胜。 9.黑、光、薄、棱、鼻是黑陶的基本特征,它给人以庄重、肃穆的审美感受。 11.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器是辽宁省阜新查海七八千年前原始村落遗址中的一批玉器。 17.青铜的造型具有端庄凝重、纹饰富丽而怪异的特色。 18.三代青铜器的纹样装饰,常常采用三层重叠的组织原则。 20.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21.我国传统的民族形式的木构建筑基本形制确立于西周。 23.集战国建筑艺术之大成而毁于秦末兵乱的骊山阿房宫是宣扬秦统一之威力的艺术佳作。 1.彩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2、夏商周三代青铜器最具特色的装饰纹样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 1.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石器类型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手斧、球状器 2.目前仅知的最早的原始刻纹艺术品是分别发现于山西峙峪遗址的刻纹兽骨和河北兴隆洼遗址的鹿角。

中国美术史学习笔记整理(完整版)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原始美术 名词解释: 彩陶:繁荣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多为以矿物颜料绘画的泥质红陶,装饰绘画于烧造之前,题材以各种几何形为主。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发达,其著名彩陶类型有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 黑陶:黑陶工艺是我国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代表成就之一,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透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

作品: 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是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典型代表。其中最代表的是人面鱼纹彩陶。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人面鱼纹彩陶盆上的人与鱼题材,可能与古代半坡人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这种鱼纹装饰正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也象征着人们期盼富足的美好愿望。人头上奇特的装饰,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时的化妆形象。而稍作变形的鱼纹很可能代表了"鱼神"的形象,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的崇拜主题。 C型玉龙 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属于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沟,;龙首作猪嘴形。长吻修目。是目前发现体型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为逼真,年代也最为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舞蹈彩陶盆 中国原始美术马家窑文化彩陶文化的杰作。 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 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复习全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鹳鱼石斧彩陶盆 ①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②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 ③器高47厘米,口径厘米,陶瓷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 图像组合明显具有一种主题意念。构图均衡、饱满,形象简洁醒目,为史前独立性绘画中的珍品。 2.黑陶 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 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 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 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着称于世。 3.彩陶 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 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 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 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人面鱼纹彩陶盆 ①西安半坡 ②仰韶文化 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 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 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C形玉雕龙 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 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 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 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 象 6.泥塑女神像 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 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 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 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

中国美术史填空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填空题及答案(100个)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_彩陶__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最多见的是人面鱼纹,代表作:人面鱼纹彩陶盆、鹤鱼石斧彩陶缸、花瓣纹彩陶盆)【解析】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它既是原始人类的日常生活用具,又是新石器时代杰出的美术创造,是我们研究史前绘画的重要依据。 【拓展】仰韶文化的彩陶,我国较早的成熟的彩陶文化当推分布在今天陕西、山西、河南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左右),首先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其中以陕西西安半坡类型、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最为杰出。 彩陶的器形有平底钵、直口尖底瓶、卷沿线腹圈底(或小平底)盆等。纹样一般分布在口沿、内壁或外壁的上半部,图案多动物形象,最多见的是人面鱼纹、写实鱼纹、鹿纹、人面纹和由鱼纹发展而来的三角纹、棱形纹、波折纹等。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彩陶缸、花瓣纹彩陶盆等。 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西安半坡类型的代表,在半坡遗址出土了不止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总体上人面鱼纹通常和大鱼纹或者网纹搭配,人面造型奇特,头顶尖状饰物,或口衔双鱼或耳饰双鱼,充满神秘意味。半坡类型彩陶的纹饰通常绘制在器物的内壁。 花瓣纹彩陶盆石仰韶文化河南陕县庙底沟类型的代表。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器型的最大特点是曲腹形较多,绘制的部位多数集中在口沿和腹外壁。除了鸟纹、蛙纹等动物纹以外,豆荚、花瓣、花蕾等植物纹以及由之演化而来的圆点、弧边三角、涡纹都是这是的流行的花纹,而且多采用二方连续的方式。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楚墓陈家山_____ 【解析】 【拓展】 (其一《人物龙凤帛画》其二《人物御龙帛画》帛画的上端系以丝绳,其用途无疑是丧葬中的旌幡。画中的男女都是墓的主人。) 3. 《步辇图》中所画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 【解析】 【拓展】 (阎立本所画,提拔是用篆书所写。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是古典绘画中重要作品之一,描绘了13位古代帝王的形象。)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天王送子图)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