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数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六年级第三单元

《比的意义》

单位:二七区尖岗小学

姓名:李志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运用具体情景,概括并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实例,理解并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掌握求比的方法,会求比值。

◆4、渗透类比及迁移的思想方法。

【评价设计】

1、结合具体情景,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表现性评价),表达比的意义(论述式

评价)。

2、借助具体实例,运用类比迁移法,

3、通过习题练习,检查是否掌握求比的方法。(纸笔评价)

【学生活动方案】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2003年10月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全中国人民感到自豪的日子,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请看大屏幕。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从此,中国人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出示图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师:这就是杨利伟同志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①:长比宽多多少厘米? 15—10=5(cm)

生②:15÷10=

师:表示什么?

生:长是宽的多少倍?

生③:10÷15=

师:表示什么?

生: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在日常生活,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如:长比宽多多少的相差关系;长是宽的几倍及宽是长的几分之几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倍数关系。它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那就是——比。引出本节课内容“比的意义”。(师板书课题:比)

师:②和③式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师:15÷10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长与宽的比是15比10;)谁会连起来说一说?谁听明白了?

师:10÷15表示什么?谁会说?(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小结: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学的不错,请看下一个环节。

(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300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生:42300÷90

师: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生:路程÷时间=速度

师:那也就是说42300÷90表示速度,也可以说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300比90,谁听懂了,能复述一次吗?继续看大屏幕。

继续出示:航天服3件的造价是0.9亿元,怎样表示每件航天服的造价?

生: 0.9÷3

师:0.9是什么?3是什么?0.9÷3表示什么,也可以说……

生:总价和数量的比是0.9比3

(3)归纳比的意义。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都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那比是怎样写的,它的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44页。

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自学提纲:

1、比的写法

2、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叫什么?

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15∶10= 15÷10 = =

C、怎样求比值?

生: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试一试:你会算出这些比的比值吗?10:15 42300:90 0.9:3

反馈:略

D、师:比值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

生:比值可以用分数、整数、小数来表示。

师:比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示?

生:分数。

师:比除了用这样的形式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但不能用整数和小数表示。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师:那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一下。

(1)独立思考(2)小组讨论,完成表格(3)汇报

小结:刚才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学会了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下面我来考考大家。

三、类比迁移

(1)小明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小明买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买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的练习本之比是():(),比值是();花的钱数之比是():(),比值是()。

(2)买4支钢笔12元,钢笔总价和数量的比是()

A、4:12

B、12:4

C、3:1

生1:B

生2:A

生3:B、C

问:B对不对?为什么?(总价比数量)

师:C对不对?

生:对,比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3)3∶4=0.75∶()=1.5∶3

(4) 3:()=24∶():8=0.5

师:相当于除法里求什么?

(5)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生:就像除数不能为0

(出示:比赛的比分进行辨别。)

四、知识拓展

1、比一比那面红旗的形状最漂亮,引出黄金比。

2、介绍:五角星、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米洛斯的维纳斯

3、介绍生活中的比。

师:比确实很神奇,比不仅仅应用于建筑艺术以及日常生活中,在我们人体中也同样充满着比。你知道为什么警察只根据罪犯的脚印就能初步推算出罪犯的身高吗?

出示:成年人的脚的长度与身高的比是1:7

师:想一想人的两臂伸开的长度与人的身高的比大约是几比几?生猜测

出示:人的两臂伸开的长度与人的身高的比大约是1:1。

师:人体中还有很多比,出示:

一个人血液与体重的比大约是(1) :(13)

12岁的儿童的头部长度与身高的比是(7):(50)

服装模特的上身长度与下身长度的比是(2):(3)

五、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数量关系----比。回顾一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下课后,你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查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通过课堂中的合作与学习,学生已获取与构建新的知识,教师科学、巧妙的设计习题,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习、理解比的意义,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英语基于课标的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英语“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part B Let’s learn Let’s do)第四课时 主题:look at me 课时:共六课时,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 英语学习的目的重在更好地运用语言于实际的交流之中,单调的重复课文内容或机械地操练吸引不了我们的学生。针对学生形象思维强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为达到交流的目的,我在课堂上尽量创设情景,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包括利用多媒体演示,启发学生表达与具体情景相适应的思想,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而且小学英语教学的编排特点是活泼有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运用游戏、小组活动、表演比赛等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兴趣。以及采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做到图文并茂,化繁为简,学生学起来通俗易懂。在 Let’s learn 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制定学习数字的内容。在小组初步学习数字的基础上,教师展开综合性的练习,反馈学生自学效果,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最后利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进行Let‘s do 部分的指令语。 三、设计思路 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与课本所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卡通动画、故事等素材,创设真实的情景,拓展课文内容,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的视觉及听觉产生全新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四、学习目标 ⑴课标陈述 新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针对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根据要求写出两个数量的比,会求比值;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比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到了一些“比”,但并不了解数学的比和生活中的“比”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探究发现,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题中出现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它们都表示饮料的杯数,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 生:果汁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2÷3= 师: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几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 生:3÷2=2 3(板书列式) 师:我们班的孩子不简单,不仅提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2÷3这个算式,它表示的是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我们可以用果汁的杯数除以牛奶的杯数。其实,表示两个数相除,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形式比来表示。2÷3我们可以用2:3来表示(板书2:3),同学们注意,中间的这两个小圆点,我们把它称为比号,它写在我们的两个数中间。那牛奶杯数除以果汁杯数3÷2,我们可以用什么比来表示,大家拿出你们的本子写写。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写写。 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怎么读?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自学比的各部分名称。 师:那比的各部分名称你们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2 :3中,2是前项,“:”是比号,3是后项。(板书:前项、比号和后项) 师:那3:2中比的前项是?后项是? 师:看来同学们阅读的很仔细,我们一起回顾下这两个比?我们是根据那个算式说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的? 生:2÷3 师:那3÷2又可以说出那个比? 生:3:2 师:谁与谁的比 生: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 师:那老师有一个疑问,都是表示两个数的比,为什么会有2:3、3:2呢?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位置不同 生:意义不同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

《荷叶圆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 单元主题:夏天 课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郑州市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愿望。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阅读 学习默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轻松活泼的小散文诗,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对荷叶的感悟,体现了荷叶的美,从而突出了夏天的特点,使读者从美中感受这个季节。课文语言活泼清晰,充满童真童趣,特别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一年级学生已经能借助拼音初步认识生字,运用加一加、减一减等识字方法进行识字,并能与同学交流,学生在生字和词语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在写字方面,学生初步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但部分学生不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不能正确笔顺书写。 (2)基于阅读 一年年级学生大体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过有时还会出现多字、漏字的情况。一年级学生对于童话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这篇课文简单易懂,一年级学生能够有初步的感受,但有部分学生不能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3)基于口语交际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大多数学生还缺乏表达的自信。 教学目标 1.认识“珠、摇”等14个生字和“身字旁”,会写“亮、台、机、”三个生字。 2.能根据多种方式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知道“躺、眨”等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当作什么,并找出句子中表示动作的字词。 评价任务 1.通过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观察、交流、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 2.通过默读、指名读、师生对话、齐读等方式理解文本,引导学生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课堂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注重目标导向

《课堂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注重目标导向》 摘自《上海教育》2015年第二期 《课堂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注重目标导向》一文很有针对性,对于厘清教学流利与教学目标等关系具有指导意义,现摘录部分,与大家一起分享,也算上假期中的精神食粮吧。 课程实施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在推进课程教材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聚焦课堂,关注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研究,遵照教育规律来实施教学。 教学是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需要对整个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对师生双方的活动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细致的设计。旧的教学观偏重于传承知识,注重于教学生“学会”,对于教学准备工作的要求,通常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等进行备课和撰写 教案;现代的教学观倡导在关注知识传承的同时,更加注重创新,注重于教学生“会学”,学校教育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是由教学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功能的有效发挥取决于整体教学系统的协调运行。可见,原有的经验型备课不能适应当今学校教育的要求,应向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科学型教学设计转变。 一、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关于教学设计,可以概述为“运用现代学习和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进行分析,进而设计和试行解决问题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通常就是对课程实施中某一单元或一节课进行设计。如果是单元设计, 1

此时安排的课时数通常不止1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一座桥梁,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构思,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 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是:基于课程标准,注重目标导向。 “基于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体现在于其设计思想符合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关注的重点就是切实有效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注重目标导向”,是强调尊重教学实际,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学设计注重于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重视为展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二、课堂教学设计环节 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要求,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的 达成,切实解决以下三大任务:“教什么”、“怎么教”、“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 1.目标任务分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所阐述的是 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以及其情感方面的发展。进行课程目标分解要深入分析内容标准,明确内容标准中所表达的核心观念以及需要在教学中解决的基本教学问题等,然后从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课时目标,可把“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有机地自然地整合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要求中。然后再提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了“目标任务分析”的关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深入研讨,可以比较完整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对于本课教学所预期的学习结 果,即预期学生“学会什么”。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 2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的意义》教学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eaching Cas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Bi"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比的意义》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46页—47页。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求比值。 2、在引导学生知识的发现和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背景陈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创设的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注重“学生收集、整理素材”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我这里的是

一节随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案例描述】教学过程: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师;生活中经常有同学说谁比谁高点,谁比谁矮点。也就是说我们要经常比较数量。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长、宽各大约是多少米?生:长大约是4米,宽大约是3米。师:你们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的面积是多少? 生2:黑板的周长是多少? 生3:长是宽的几倍?板书:4÷1 生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1÷4 师: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除法对黑板的长和宽进行比较,今天,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板书:比)[评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导入新课时,教师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教室里的各种素材引入课题,不仅是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亲切自然,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 二、充分感知,建构意义1、整理生活素材 师:如长是宽的几倍,除了用4÷1来比较,还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4比1。(板书:4÷1=4:1)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除了用1÷4来比较,还可以说成什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DOC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 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 谈话: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滨,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要么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 提问: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 过渡:是的,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 二、自主活动,认识比 1.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讲解:像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长和宽的比是2比1,记作2 ∶ 1,“∶”是比号。宽是长的1/2也可以表示为:宽和长的比是1 ∶ 2。你能说一说怎样用比表示第二幅画、第三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 学生分别用比表示另外两幅画的长和宽的关系。 (2)出示一瓶××牌洗洁液,用实物投影放大洗洁液的使用说明。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指说明中1∶4的图,提问:这里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 ∶ 4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 ∶ 4,就是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的意思,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再问:那么水和洗洁液的比是几比几?表示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讨论1 ∶ 8和1 ∶ 1的含义。 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习惯”这一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4篇课文。4 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本单元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故事情节充满童趣,语言明白易懂,文中丰富的插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是在延续一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二单元“找出课文中的信息” 要求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进一步深化。本单元的另一个学习重点是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本单元还要关注长课文的教学。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9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27 个生字。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掌握“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方法。朗读积累关于学习的名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重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平平安安、后悔”等词语的意思;运用组词的方法继续积累词语;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难点) 4.借助插图、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难点) 5.能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借助文本情节,了解告知一件事情时,需要说清楚时间、地点等要素;能根据问题提取、整合信息,推断事情的原因、结果。 6.在活动情境中明白游戏规则,在交际互动中初步学习条理表达。 7.学习分辨形近字;展开想象,能选择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8.和大人一起读《孙悟空打妖怪》,读出韵文的节奏,感受共读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 1.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学习的层次性。《一分钟》的学习,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运用“要是??就??”的句式进行推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2.在《动物王国开大会》中,要让学生在分清角色的基础上,体会角色心理,读出祈使句带有号召、命令的语气,读出疑问句思考的语气。 3.教学时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梳理、读懂课文,再引导学生体验角色,读好对话,读懂长课文。 四、课时安排:10 课时

比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比,会求比值。 2、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与区别。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把两个量进行比较。 2、教师举例说明: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两面旗长都是15㎝,宽10㎝。 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长是宽的几倍?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二、教学实施

1、揭示课题 3倍,我们又可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是宽的 2 2,我们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是长的 3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2、练习 (1)苹果有4个,梨有5个。 苹果和梨的个数关系可以怎么说? (2)舞蹈队有女生9人,男生4人。 3、教师讲述 刚才我们比较了两个同类的量,不仅两个同类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类的两个量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出示: 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来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即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80比3。 5、观察、比较、思考、讨论。 在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表示? 比实际是两个数相除关系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指名学生说说比的含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比2 3 ︰ 2 2比3 还可以写成 2 ︰ 3 180比3 180︰ 3 6、学生自学 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一些什么? 自学P49的内容 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3 15 ︰ 10 = 15 ÷ 10 = 2 ···· ····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两个数的比也可写成分数形式,如180︰3可以写180,仍读作“180比3”。 成 3 比、分数、除法三者的关系和区别。 ①关系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习惯(3) 【课题名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培养良好的习惯3》 【标准相关陈述】 1、基于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对养成人的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务必使学生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写字”以及“既要把字写对,更要把字写好”的习惯。 2.基于学生实际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些好习惯,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还需不断培养,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图画内容。 2.正确、全面地理解习惯的要求,并从中受益。 3.鼓励学生按要求去做,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教学重点: 激发兴趣仔细看图,明确图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见面了.一个暑假没见,不知大家是不是变聪明了?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看看谁是最棒的。 2.出示图片,(第一页的上幅图)瞧,这就是我要大家看的,请看仔细了,看谁说得最准确。 (看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评价指导) 这位学生在读书——在朗读(朗读是出声的读书,一般早上才这样读书。)相机板书(朗读) 3、要求自己看书的下面一幅插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图上的内容,把图上的内容说具体说完整。(要求通过说话指导,让学生明白朗读的要求——坐姿、精力等方面的注意点) 4、明确作用:预习课文、复习旧知、积累词语、形成能力。 二、交代学法,自主学习。 1、要求学生按照这样的学法,看第二页的图,自主学习。 (自由看图——各自练说——小组讨论——班内交流——达成共识) 这页图的内容是:背诵(相机板书)上面一幅图是老师带着同学们在看图背诵。下面几幅图是学生在课内外以各种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第1课时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培养迁移、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普遍联系。 3、激情投入,阳光战示,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重点: 分数、除法、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 理解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先由学生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分数、除法和比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求比值和比的未知项的方法。并独立完成导学案,带★的题可选做。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48-P49页,独立完成下面的练习。 1、比的定义: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 2、10比15写作()或()。

3、35:21读作()。 4、自学后标出比的各部分名称。 15 :10 =15 ÷10 =3 2 ︱︱︱︱ ()()()() 5、在两个数的比中,()叫做比的前项。()叫做比的后项。 6、()叫做比值。 二、合作探究: 例1、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0:5 0.8 :4 0.3:0.5 小结:1)、求两个数比的比值的方法就是: 2)、比值可以用()、()或()表示。 例2、讨论比和比值的区别和联系。(请举出具体的实例说明) 例3、讨论: 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②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 例4、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在组织内说一说解决此题的依据是什么,再总结方法)

():8=2 15:()= 1 3 小结:求比中未知项的方法 三、学以致用,过关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5:3 读作:35比36写作: 2、想一想,填一填。 1)、7比4记作(),7是比的(),4是比的(),写成分数形式是()。 2)、比和分数相比,()相当于分数的分子,()相当于分数的分母,()相当于分数值。 3)、0.3= = ():() 4)、甲是乙的5倍,甲和乙的比值是(),乙和甲的比值是()。 5)、爸爸今年36岁,小红7岁,今年爸爸与小红年龄的比是():(), 比值是();今年小红与爸爸年龄的比是():()比值是()。 6)、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猎豹的速度是每小时96千米,猎豹与汽车速度的比是():(),比值是()。 7)、修一条公路,甲队18天修了1620米,乙队10天修了1000米,甲队与乙队所修路程的比是():(),比值是();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培训 一、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知识点的罗列,误以为知识点的罗 列可以代替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教学目标不全面,只有知识技能目标,缺少过程方法目标。3.抄袭教参目标,与学生实际脱节、与教学内容脱节、与自主的 教学实际脱节。 4.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全面、不恰当,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5.教学活动没有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师自身的目标意识不强。 主要原因有三:责任心不强;观念陈旧,不懂得教学目标的重 要性;没有时间深入研究 二、议课就是议学习效果 (一)、一堂好课的标准 示准一(从课堂教学整体评价): 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益的课,是充实的课,有内容、有实效性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的课,是丰实的课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是平实的课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是有缺憾的课

示准二(从学生的角度评价): 1.学生的情趣应该是健康的 2.学生的学习参与应该是主动的 3.学生的学习动机应该是端正的 4.学生的活动时间应该是充足的 5.学生的认知状况应该是高水平的 6.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元的 7.学生的学习效率应该是高效的 标准三(从教师的角度评价) 1.教师的课前准备应该是充分的 2.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科学合理的 3.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帮助指导服务的 4.教师的专业功底应该是厚实的 (二)、什么样的课是有效益的 准则一: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得到激发。 准则二:教师讲解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准则三:教师深刻把握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质。 观课(自我反思)准则 语言是有激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问答自信、有独特的见解;师生、生生对话有效。 关注全体学生;学生能主动、自动地学习;课堂环境民主、平等、和谐、合作。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案

基于标准的《岳阳楼记》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00页——204页。 【课程标准】 《岳阳楼记》属于“阅读”领域中的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古文的能力。《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复习方法。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针对本文,强化内容理解,并培养学习文言文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复习方法。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通过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师生交流情况和生生对话交流情况检测学习目标1的达成;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过程、讨论表现、学生问题汇报情况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选择性反应评价:通过课堂上提问,课后拓展练习检测的掌握情况,检测学习目标3的达成。 【评价题目】 详见学习过程“达标测评”。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背诵课文(能熟练背诵) 2、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写到下面并解释: 3、整理并掌握这些词语。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通政通人和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北通巫峡 极南极潇湘去去国怀乡 感极而悲者矣西蜀之去南海 和至若春和景明空浊浪排空 政通人和而或长烟一空 或而或长烟一空一一碧万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教学比的意义。 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

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 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数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2-74页 【课程标准】: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 1、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法。 2、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决是在2——6乘法口决的基础上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与6的乘法口诀类似,包括例题、想一想和想想做做。在例题中编出乘法口诀,在想一想中用乘法口诀算乘法。由于学生在学习1——6乘法口诀时已有编制口诀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教材在这里创设了活动情境,预留了需要学生思考和填写的“空白”,安排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情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对与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一),学习表内乘法(二)中“7的乘法口诀”已经不算困难,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索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动手操作,学生将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经历体验中产生需求,探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中,会说出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 2、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会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探索7的乘法口诀和记忆7的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七巧板 【评价设计】 1、采用课堂观察、课中操作、参与小组活动,交流讨论结果等方式检测目标1。 2、通过课堂练习、评价样题等方式检测目标2、3。 本节课属于计算课教学,我结合教研室提供的计算课教学模式进行灵活运用。安排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探索尝试,编制口诀;发现规律,记忆口诀;运用口诀;总结回顾,回归生活;达标检测,验证收获。 【评价样题】:1、多种形式背诵口诀,记忆口诀 2、口算3×7 4×7 5×7 7×6 7×7 3、二年级的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有7人,一共有多少人?【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大约3分钟) 1、集体背诵1-6的乘法口诀 2、课件出示,直接说得数,说说用哪一句口诀 6×2 3×2 3×3 4×6 5×4 5×2 4×2 6×6 4×4 3×6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的表内乘法(一),为学习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做铺垫,架起知识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创设情景课件出示72页教材上的内容:

高考语文《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用)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比的意义》教案.

2017-第一学期 ---《比的意义》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一)同类量的比 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师: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后项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二)不同类量的比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 km 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 km。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独立解答,说清解题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时间”表示。) 3.尝试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记作42252:90。) (三)比较分析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2)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教学过程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通常怎么比较?(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关系用减法,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 导入:今天我们借助于除法来学习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一)准备题 (事先板书)口头列式解答。 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板书:100÷2=50(千米) 师:观察上面的两道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用除法) (二)讲授新课:比的意义 1.观察练习1。 问:3÷2表示什么?(3是2的几倍。) 谁和谁比?(长和宽比。) 2÷3表示什么?(2是3的几分之几。) 谁和谁比?(宽和长比。) 师:无论是长除以宽,还是宽除以长,比较结果都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这时也可以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是两个数量的比。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 也就是说,3÷2可以说成3比2,2÷3也可以说成2比3。 提问:3分米、2分米都表示什么?(长度) 师小结:3分米、2分米都表示长度,它们是同一种量,我们就说这两个数量的比是同类量的比。 2.观察练习2。 提问:求的是什么?(速度)谁和谁进行比较?(路程和时间)谁除以谁? 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讨论)路程除以时间可以说成什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即100∶2可以说成100比2。) 路程和时间是同一类量吗?(不是)不同类量比的结果是什么?(产生一个新的量:速度。) 3.归纳总结。 师: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用红笔画线,标上除法。)当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关系时,我们又可以说成什么?(用红笔画线,标上“比”。)什么叫做比?(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并板书。)

英语基于课标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英语Unit3 Look at me“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3 (part B Let’s learn Let’s do)第四课时 单元主题:look at me 课时:共六课时,第四课时 授课对象:中牟县刘集镇朱塘池小学三年级一班学生 设计者:李琴琴/ 中牟县刘集镇朱塘池小学 设计意图 英语学习的目的重在更好地运用语言于实际的交流之中,单调的重复课文内容或机械地操练吸引不了我们的学生。 针对学生形象思维强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为达到交流的目的,我在课堂上尽量创设情景,创造语言交流的环境,包括利用多媒体演示,启发学生表达与具体情景相适应的思想,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而且小学英语教学的编排特点是活泼有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运用游戏、小组活动、表演比赛等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的兴趣。以及采用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做到图文并茂,化繁为简,学生学起来通俗易懂。 在 Let’s learn 的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制定学习数字的内容。在小组初步学习数字的基础上,教师展开综合性的练习,反馈学生自学效果,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最后利用全身动作反应法进行Let‘s do 部分的指令语。 设计思路 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与课本所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卡通动画、故事等素材,创设真实的情景,拓展课文内容,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的视觉及听觉产生全新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新课标教学设计与案例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设计 新课标实施后,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剖 析3个课堂教学实例,解读其中的关键部分。 第一,学习任务在真实情境中生成。 《向先烈致敬》是***市***中学教师***设计和执教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单元教学最后一课,单元总任务是:百年校庆即将到来,请学生结合对孙中山先生及其战友和对***市***中学的认识,策划并运营“我们前进在先烈路上”微信公众号,向校庆献礼。 ***说,这是“四无”的新课——无教材、无课型、无资源、无 案例,一切只能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设计。单元教学结束后,他 总结了五点:一是教师的解放。以前困于教材,现在是利用教材。教 师要懂教材、用好教材。二是教材的重组。年级与学科的跨越、课内 与课外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连通、文本与活动的共融都使语文课堂充满艺术性。三是任务驱动。任务唤醒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 合作则让学生知能生成。四是资源的采集。教师根据任务群教学需要选择阅读内容,不仅是书籍,还有社科文献、展览馆及其他跨媒介阅 读内容,针对性强、指向性明,学生收获也更多。五是素养的培养。 教学中时时处处都有语言建构、审美养成与思维训练,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知不觉渗透其中。 整个任务群,从任务布置到公众号设计成形,体现了“生成”

二字——由任务开始,设计学习情境;情境有了,在任务驱动下师生 共研共读,生成教材、学法,生成知识与能力的小体系,而语文学科 核心素养也在活动中生成。 第二,文化参与在调查研究中深入。 《书信类节目为何这样“红”》由***市协和中学教师王殿宇设计并执教。教学中,王殿宇引导学生关注传统书信式微背景下书信节 目走红的现象,激发学生深入研究的意愿,教师再指导学生调研和分析。学习中,学生需要阅读5万多字的学习资源并开展网络、社区调 研活动,最后完成调研报告。 王殿宇认为,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打通了日常语文学习与作为 课程的语文学习的关系,体现了新课标的“实践性”理念。该任务群 明确提出围绕“调查”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关注、剖析、传播”等 环节呈现“参与”,其开放式学习特征明显。基于此,设计学习任务、分配课时既要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又不能将学习活动限定在课堂、学校。学习任务要带动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教师也要结合任务群需要选择多样化阅读策略和学习方式。 王殿宇的设计将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学习目标落实在“关注”“剖析”与“传播”3个关键词,通过任务群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关注”“剖析”与“传播”先进文化的方法,更唤醒、培养学生“关注”“剖析”与“传播”先进文化的意识。 第三,媒介素养在语言构建中实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