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正文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正文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正文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正文

《统计基础知识》各章后复习思考题

答案或提示

第一章概论

1.答: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现象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对现象数量方面的研究,来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性。它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具体性三个特征。

2.答: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性质相同的许多个体单位所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单位。例如,我们要研究某市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状况,则该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便组成一个统计总体,而其中的每一个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总体单位,这些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们的组织机构等也是客观存在的。

3.答: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说明现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特征的,其具体表现一般不能用数量的多少来衡量;数量标志是反映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特征的,其具体表现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衡量。

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在一个特定总体中,某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上的具体表现都相同的,该标志便称为不变标志;某标志在总体各单位上的具体表现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该标志便称为可变标志。统计所要研究的是总体单位的可变标志。

4.答:变异是指总体各单位可变标志表现之间的差异;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或指标的名称;变量根据其取值是否连续不同,可分为连续变量与不连续变量。例如,在研究某市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情况时,其中有八家公司的股票符合法定上市条件成为上市公司。则对该市的每一个股份有限公司来讲,它们是否为上市公司、它们的经营方向、股本总额、股票价格、利润、职工人数等是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2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

这些均可称之为变异。股本总额、股票价格、利润、职工人数等又可称之为变量,其中,股本总额、股票价格、利润等为连续变量,因为它们可取任意值:整数、小数、零或负数(如公司出现亏损时利润为负数);职工人数等为不连续变量,因为它取小数无意义而只能取整数。

5.答:统计的职能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

6.答:实行统计法治有利于规范统计主体的统计行为,完善统计法律制度,使统计工作有法可依;实行统计法治有利于保障和促进统计事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实行统计法治有利于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好地发挥统计职能的作用,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实行统计法治有利于打击各种统计违法行为;实行统计法治有利于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法律责任。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调查

1.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方面和各环节进行的通盘考虑和全面安排。

统计设计的原则:

(1)目的明确,主次分明;

(2)设计要完善、协调,但不能阻碍再认识;

(3)防止主观片面性,兼顾全面系统性,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

(4)设计要有预见性,并兼顾需要与可能,可操作性强。

2.统计指标的分类:

(1)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2)指标按其数据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3)指标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4)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5)指标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和预警指标。

3.设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全局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

4.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经济性。

5.提示:

4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

续表

6.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的工作计划。其内容主要包括:

确定调查的目的和任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拟定调查内容和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和调查地点;确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拟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7.调查单位是调查对象中进行标志登记的各具体单位,也就是组成调查对象的各个具体单位。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机关提交统计资料即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来确定。例如,为做好春运工作,了解春运前的准备情况:若调查目的是为了掌握全国春运期间客运企业运输设备的情况,则全国所有的客运设备是调查对象,每台客运设备则是调查单位,而其报告单位却是各客运公司,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不一致;如果调查任务是为了了解全国客运公司的人力、物力等情况,则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都是每个客运公司,两者是一致的。

8.提示:

因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本企业工人的文化程度”,“向所属各车间发放调查表”,“要求填报2006年底的所有工人的……”,由此可知:

(1)按调查的组织方式分,属于“统计报表”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属于全面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属于一次性调查;按调查任务不同分,属于“部门调查”;按搜集统计数据的具体方法分,属于报告法。

(2)调查研究对象是本企业的所有工人、调查单位是每一个工人、填报单位是各车间。

9.答:

(1)同一问题对不同的被调查者来讲,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对该问题的敏感程度等是不一样的,因此,如何将问卷的内容拟成问题,如何表达意图是要讲究科学性的。一般来说,拟提出的问题要“适度”,不能走极端路线,更不能参杂调查者自身的意图和观点,不能暗示、诱导被调查者,以免干扰被调查者独立思考而隐瞒或歪曲自己的真实意图。

5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

(2)尽可能“列举”问题。因所提问题要求独立作答,不能相互混淆,以避免被调查者难于做出回答,因此,应将问题具体分解,能一一列举的尽可能列举之。

(3)可提可不提的问题不提;同一问题的备选答案必须具有互斥性,不能模糊不清,以免被调查者难于选择作答。

(4)注意选择适当的调查时间、地点。向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被调查者提出问题并要求其回答,须被调查者静心、认真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因此必须考虑被调查者配合的可能性,尽可能选择适当的调查时间、地点,最大可能地争取被调查者的合作。

第三章统计整理

1.答: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将统计调查所获取的大量原始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加工整理、综合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以得出反映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数字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整理可分为以下四步:对调查资料的审核订正;根据统计整理方案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组;对分组资料进行汇总计算和将汇总结果编制统计图表。

2.答:统计分组是根据被研究现象总体的内在特征和统计研究的目的,选择一定标志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质的组。

统计分组的方法是:第一,正确选择分组标志(或按品质标志分组,或按数量标志分组,并具体确定之);第二,正确划分各组的数量界限。

3.答:简单分组是对总体只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复合分组是对同一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的分组;

4.答:分组体系,就是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分组标志对同一总体进行多种不同形式的分组而形成的体系。

5.答:分配数列又叫次数分布,它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形成总体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

编制变量数列应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统计资料的情况来确定变量数列的形式。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范围不大,而且出现的次数又不多时,则宜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如果变量的变动范围比较大,且出现的次数又比较多,次数的分布不均匀时,则宜编制组距变量数列。

6.答: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有:逐级汇总、集中汇总、综合汇总和会审汇编。

统计汇总的技术方法主要有: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其中,常用的手工汇总方法有: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和卡片法等。

7.提示:

(1)按性别可分为男、女两组;按文化程度可分为初中、高中、中专、专科、本科五组。

7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

(2)按要求的年龄编制的组距数列为:

8.解:组距数列如下表所示:

次数分布的条形图、折线图如下:

工资

第四章 综合指标

1.答: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按其反映现象时间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按其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2.答:时期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在某一标准时上所达到的规模或水平。

其特点可概括为:时期指标具有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可加性;时期指标的大小与时期长短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时期越长指标数值越大,而时点指标却不尽然。时期指标的数值一般是通过连续登记而取得的,而时点指标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连续性登记,一般只在需要时才加以统计。

3.答:相对指标可比性原则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对比指标的经济内容、计算范围、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及资料的所属时间等要保持一致。

4.答: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原则:

平均指标必须在同质总体中进行计算;要以组平均数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要以分配数列补充说明总平均数;要以标志变异指标补充说明总平均数。

5.07.1=H x (元/公斤)

6.%37.99=G x

7.99.14=x (件) D A ?=1.31(件)

=σ 1.67(件) 8.51.1689=甲x (元) =甲σ149.63(元) 甲V = 8.86%

乙x =692(元) 乙σ=120.98(元) 乙

V =7.15%

第五章动态数列

1.答: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循如下原则:

数列中各项指标时期长短应力求一致;数列中各项指标的性质和内容应可比;总体范围应可比;数列中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应一致。

2.答: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平均数的区别是:①序时平均数是将现象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而一般平均数是将现象总体在同一时间不同单位之间的数量差异抽象化;②序时平均数是根据动态数列来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来计算的;③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权数是指标的时期(或时间间隔)长度,而计算一般平均数的权数是变量值重复出现的次数或频率。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将所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了,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3.答:应用几何平均法与方程式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主要区别:①两者的适用条件不同,水平法适合单位时间的水平来描述现象,而累计法适合以若干单位时间的总量来描述现象;②水平法的基本要求是最后一期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水平相等,而累计法的基本要求是各期的理论水平之和与实际水平相等;③水平法的计算结果只受最初水平与最未水平的影响,而累计法的计算结果受数列中每一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4.答:季节变动是指某些现象由于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一年的时间内比较有规律的变动。测定季节变动最常的方法是计算季节比率。计算步骤是:

(1)将n年各月(或季)的资料排列成平行数列;

(2)计算不同年份相同月份(或季度)的合计数、平均数;

(3)计算n年的总月(或总季)平均数;

(4)将各同月(或季)平均数与总月(或总季)对比,计算季节比率;

(5)计算调整系数。

5.(1)32、28、34(亿元)(2)25.67(亿元)(3)29.67(亿元),2.6(次)

10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6.

第六章 统计指数

1.答:统计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统计指数是指一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动的相对数。狭义上的统计指数是指专门用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统计指数的作用是:

(1)用来说明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2)用来分析现象总体中受各种因素变动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并据以进行因素分析;

(3)研究现象在较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2.答:总指数是综合反映整个复杂现象(多种要素构成的现象)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它的计算形式有三种:综合指数、平均法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其中,综合指数是其最基的本形式。

3.答:同度量因素是综合指数公式中没有发生变化而起媒介作用的因素,即把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因素指标过度到另一个能够相加和对比的总量指标的因素指标。同度量因素有二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起同度量的作用,即作为一种媒介,使原来不能直接相加和对比的因素指标过度到能够直接相加和对比的现象总量;二是起权数的作用,即起着权衡各不同变量值在现象总体变动中的影响作用。

4.答:指数体系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本身具有联系的、数量上具有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形成的体系 。

指数体系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利用指数体系可以进行相关指数之间的相互推算;二是利用指数体系可以对现象的总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5.答:区别有三:平均法指数是对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而平均指标指数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指标的比;平均法指数与综合指数有变形关系,而平均指标指数则不然;平均法指数反映总量指标的变动,而平均指标指数是反映平均指标的变动。

6.(1)q k =119.74%, 110%, 130%; p k =114.29%, 100%, 120%.

(2)121.63%; 12825(元) (3)113.52%; 9370(元)

7.102.93%; 18(万元)

8.(1)111.11%, 80(万元) (2)114.17%; 102(万元)

(3)97.32%;-22(万元) (4)111.11%=114.17% 97.32%;80=102 +(-22)(万元)

第七章抽样技术

1.答:全及指标是根据全及总体各单位的有关标志计算的反映总体某种属性或特征的综合指标。抽样指标是根据抽样总体各单位的有关标志计算的反映抽样总体某种属性或特征的综合指标。

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是明确的。对于一个确定的总体而言,全及指标都是唯一存在的,是一个常量,但其数值实际上是未知的,需要用样本指标来估计它,且能够被估计。样本指标的计算方法是确定的,但其数值却随着样本的变化而变化。即在一次抽样中,样本指标的数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它不是一个唯一确定的量,而是一个随机变量。正因为样本指标是一个随机变量,所以才能借助它来推断总体的数值。

2.答: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的区别:

(1)总体中每个单位进入样本的可能性不同:在重复抽样条件下,被抽中的单位有可能再次被抽取;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每个单位最多只可能抽取一次。

(2)可能样本数目不同: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条件下的可能样本数目总是比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要多。

(3)各样本单位抽取时所依据的总体规模不同:在重复抽样条件下,每次抽样时全及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而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第一个样本是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的,此后则随着抽样次数的增加,总体容量依次递减。

(4)样本容量不同: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样本容量比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样本容量要多。

(5)抽样误差不同: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误差总比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误差要大。

3.答:样本容量就是样本单位数,是指为满足抽样推断的要求,从全及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那部分单位的个数,即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的个数。样本可能数目,是指从全及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的个数。

样本不是唯一确定的,从全及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时存在着多种组合形式,样本容量则可以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出来。从总体中能抽取多少个样本,与样本容量的大小及抽样方式、方法等因素有关。

13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 4.答:抽样的组织方式包括纯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5.答: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影响使样本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结构而引起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样本容量的多少;总体被研究标志差异程度的大小;抽样调查的方式与方法等。

6.答:确定必要的样本容量,是抽样调查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样本容量过多,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还会影响抽样调查的及时性;样本容量过少,难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因而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影响推断结果的正确性。因此,有必要确定一个适度的样本容量。

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的大小;允许极限误差的大小;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的大小;抽样调查的方式方法等。

7.93.8%≤P ≤100%; 4692≤1N ≤50000(辆)

8.(1)13.14≤X ≤14.18(年) (2)72.36%≤P ≤84.64%

9.290.06≤X ≤309.94(公斤) 2900600≤X N ≤3099400(公斤)

10.(1))(t F =99.73% (2) n 225(个)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1.答:函数关系是指现象间存在着的严格的且具有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相关关系是指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在数量上表现为非确定性的数量依存关系。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函数关系是变量之间的一种完全确定性关系,但相关关系一般不是完全确定的,对自变量的一个取值,与之对应的因变量的值不是唯一确定的;第二,函数关系可以用数学公式确切地表示出来,而相关关系一般不能用数学公式准确地表示出来。

2.答:应用相关与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有:

(1)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这是正确应用相关分析的必要条件;

(2)应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估计或预测时,要注意现象质的界限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3)将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结合起来运用。

3.答:相关系数r 的变动范围始终-1至+1之间。相关系数为r 正值,说明两变量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 为负值,说明两变量之间为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密切;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说明两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越不密切。r <0.3,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微弱相关关系;0.3≤r <0.5,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低度相关关系;0.5≤r <0.8,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0.8≤r <1.0,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4.答:回归系数b ,数学上称为直线的斜率,表示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

量平均增加或减少的数量。回归系数b 值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 的符号是一致的。

b >0,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同向变动,y 随x 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平均增加的值,亦表示变量x 与y 呈正相关关系;b <0,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异向变动,y 随x 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平均减少的值,亦表示变量x 与y 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系数b 与相关系数r 的这种关系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为:

y

x b r σσ?= 5.答:估计标准误差是指根据回归方程测定的各个观察点的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离差。确定回归方程后,必须对它作出评价,以进一步确定它是否适

15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 合于描述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考察它能否有效地用于预测。当估计标准误差较小时,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大;当估计标准误差较大时,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小。

6.答: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条件是: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现象之间存在着直线相关关系;具有一定数量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观察值。

7.=r 0.987; 正相关,且为高度正相关。

8.(1)=r -0.91;x y c 82.136.77-=;

(2)64.6(元/件); (3)4.04(千件)

《统计基础知识练习与实训》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答:大量观察法就是对现象总体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单位进行观察与研究,以消除个体单位的偶然性差异,使现象的数量表现显示出必然状态和本质特来。

2.答: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某种综合数量特征的范畴,它表明现象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综合数量表现。

3.答:标志表现就是标志在总体单位上的具体体现。

4.答:离散变量是指变量值只能取整数的变量,相邻两个整数之间不可能有小数连接。

5.答:统计机构是指从事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加工整理、统计分析预测、统计信息咨询和协调管理等活动的组织。

二、填空题

1.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资料统计学

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数量性

4.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服务

5.试验观察法大量观察法统计描述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

6.客观存在的性质相同的;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7.品质标志数量标志;可变标志不变标志

8.连续变量离散变量

17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

9.统计调查统计数据加工整理统计分析预测统计信息咨询;政府统计机构部门统计机构企事业单位统计

10.1983 1996;1987 2000

三、单项选择题

1.④2.③3.②4.①5.②6.③

7.⑤8.④9.③10.③11.②12.①

四、多项选择题

1.①③2.①②④3.①③④4.①②④

5.①④6.①③④7.①②⑤⑥8.①②⑤⑥

9.①③10.①②③④11.①②③④12.①②③

五、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

六、简答题

1.答:因为统计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现象总体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性。而这种趋势和规律性只能在大量事物的普遍联系中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大量的偶然性才能表现出必然性来。如果总体各单位间没有差异,就无须进行统计研究了;如果总体各单位间的差异是按事先已知的条件确定了的,也就用不着研究统计方法了。正因为总体各单位间存在着差异性,且又具有不确定性,才会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进行统计研究时,如果只研究其中的几个或少数,其结论必然具有偶然性或特殊性。只有对现象足够多的单位进行研究,才能消除个别单位的偶然因素或特殊因素的不正常影响,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结论。

2.答:统计工作一般要经过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服务等阶段。其中,统计设计属于定性认识,它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等定量认识作了必要准备,也是进一步进行定量认识的先决条件。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起点,是认识社会的泉源,也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整理是由定量认识上升到定性认识的必经的中间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统计分析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它是统计认识活动的决定性环节。统计服务主要是指统计统计信息的提供、管理与开发。

18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

3.答: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互为条件的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就不可能有总体的存在;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也就无法确定。在一定条件下,随着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的变化,统计总体有可能转化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也有可能转化为统计总体。

4.答:目前,有的统计数据有些水分,并不是统计自身的问题。因为公民的统计意识不强、有些单位弄虚作假、少数党政干部好大喜功。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统计监督,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就会受到威胁。失真、过时的统计数据,既不能如实地描述社会经济运行的状态,也将直接影响着国家计划、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效果。统计部门作为国家的重要监督部门之一,应切实有效地对社会经济运行情况实施全面的检查、监督和预警,以促使社会经济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可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地发展。

5.统计总体:某集团公司;总体单位:某集团公司所属的每一个公司;

统计指标:利润总额5亿元;标志:利润等;变量:利润总额及利润等;

变异:各公司的利润等不完全相同。

第二章统计设计与调查

一、名词解释

1.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方面和各环节进行的通盘考虑和全面安排。

2.指标体系是若干个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整体,用以说明现象总体各方面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普查是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4.典型调查是根据统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5.调查对象就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

二、填空题

1.整体设计专项设计;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期设计。

2.实体指标行为指标;客观指标主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科学技术指标体系;宏观指标体系微观指标体系;基本指标体系专题指标体系3.基础;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4.统计报表专门调查;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连续性调查一次性调查;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

5.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问卷法卫星遥感法

6.调查目的调查任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拟定调查内容调查表;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地点;调查方式、方法;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7.调查资料所属时间搜集调查资料所需工作时间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时间

8.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20 统计基础知识(第2版)练习与实训

9.各单位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

10.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农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

11.随机性推断性误差性;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能

12.“解剖麻雀”式划类选点式;开调查会个别访问发放调查表

13.问卷说明问卷主体填表说明

14.按问题的类型排列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排列按问题的时间顺序排列按问题的空间顺序排列

15.定类类型定序类型定距类型等

16.邮局邮寄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系统传递调查人员登门送收

三、单项选择题

1.②2.④3.②4.④5.①

6.④7.②8.②9.②10.④

11.④12.②13.②14.④15.①

16.①

四、多项选择题

1.①③2.③④⑤⑥3.②④4.①②⑤5.③④⑤6.①②③⑥7.①③⑤8.②③⑤9.①③10.②③⑥11.③④⑤12.③④⑤13.②③④⑤14.①②15.①⑤

五、判断题

1.√2.×3.×4.×5.×

6.×7.×8.√9.√10.×

11.×12.√13.×14.√15.√

16.√

六、简答题

1.答:统计调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一是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二是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三是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四是按调查的任务不同,可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

2.答: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具体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有关国情国力的基

统计法基础知识第四章 统计从业资格证 章节习题

·《2010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学习指导》统计法基础知识: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第二部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 A.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B.保守国家秘密统计资料 C.为领导决策服务 D.进行统计调查时出示工作证件 【答案】A 2.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不受侵犯。 A.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B.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报告 C.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监督 D.统计调查、统计咨询、统计监督 【答案】A 3.统计人员有权()。 A.对违反统计法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罚款 B.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改正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c.公布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任何资料 D.对不真实的统计资料自行修改 【答案】B 4.下列各项正确的一项是()。 A.统计人员只要自己不弄虚作假,对下级报来的统计资料原原本本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统计资料报送上级,就可以不对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B.统计人员对领导人强令或者授意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不能拒绝、抵制,但应当向上级统计部门报告 C.统计人员对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D.统计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在其他统计调查中可以不出示工作证件 【答案】C 5.下列各项属于统计专业职务的是()。 A.总统计师 B.统计局长 C.统计调研员 D.统计员 【答案】D 6.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机关是()。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地市级统计局 D.县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B 7.关于部门统计工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 C.政府有关部门在统计业务上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的,应当指定统计负责人 【答案】A 8.统计调查对象中,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是 ()。 A.法定代表人 B.统计负责人 C.会计人员 D.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 【答案】D

2018年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章节试题及答案之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基础知识章节试题及答案之第一章总论含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 C )。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 2.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D )。 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3.要了解某工业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则总体单位是( B )。 A.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B.该工业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C.该工业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 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D )。 A.身高 B.工资 C.年龄

D.文化程度 5.统计工作的基础是( B )。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6.统计的认识过程是( D )。 A.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 B.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 C.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再到定量认识 D.定性认识到定量认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性认识相结合

7.一个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8.某职工月工资为1800 元,“工资”是( B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9.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是( A )。

A.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 B.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 C.内容与本质 D.时间先后 10.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人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D )。 A.每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有( ABCDE )。

统计基础知识大纲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统计基础知识 学时:开设一学期,周课时5个课时,共计80课时 (其中:讲课学时:56学时,实践学时:17学时) 建议教材: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娄庆松、曹少华主编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和财会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概述(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理解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掌握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教学内容 1.1统计的含义和特点 1.2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 1、统计和统计学 2、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难点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15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统计数据来源的两个方面;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

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数据的审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统计数据的汇总;理解组距、组数、组限、频数、频率等概念的涵义;掌握统计分组的意义、作用,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变量分布数列的概念,掌握统计表的结构 (一)教学内容 2.1统计调查 2.2统计整理 (二)重点 1、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使用条件 2、统计分组和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 3、变量分布数列图示法中直方图、折线图的绘制 4、手工汇总方法的划记法、过录法 (三)难点 统计分组和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 第三章统计综合指标(1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总量指标及总体单位总量、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掌握相对指标及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掌握平均指标及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掌握标志变异指标及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理解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一)教学内容 3.1总量指标 3.2相对指标 3.3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 (二)重点 1、总量指标的概念。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2、熟练掌握六种相对指标的概念、表现形式、特点和计算方法 3、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统计基础知识第四章综合指标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综合指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总量指标可分为( B )(2012年1月) A.时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B.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C.时期指标和时间指标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2012年1月) 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 3.某企业今年计划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10%,而实际却提高了5%,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D )(2011年10月) A.5% B.50% C.-5% D.95.45% 4.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5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D ) (2011年1月) A.10% B.90.9% C.100% D.110% 5.强度相对指标表现出的两种形式是指( B ) (2011年1月) A.复名数和无名数 B.有名数和无名数 C.复名数和单名数 D.重名数和单名数 6.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5%,第二批不合格率为2%,第三批不合格率为4%,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40%,第二批占2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 (2011年1月)A.1.5% B.2.6% C.4.5% D.5.1% 7.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是( C ) (2010年10) A.意义有本质的不同 B.适用条件不同 C.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D.反映了变异程度的不同 8.某企业计划2008年产值达到5500万元,但实际产值完成了5000万元,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为( B )(2010年1) A.10% B.90.9% C.100% D.110% 9.第一批产品不合格率为1%,第二批不合格率为1.5%,第三批不合格率为2%,第一批产品占总数的35%,第二批占40%,则这三批产品的平均不合格率为( B )(2010年1) A.1.5% B.1.45% C.4.5% D.5.1% 10.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 (2010年1) A.不变 B.扩大到5倍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2018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章节预习试题:第三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乡、镇统计站 C.独立的统计机构 D.乡镇统计网络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来承担。 A.国家统计机构 B.部门统计机构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D.民间调查机构 【答案】B 【解析】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部门统计机构来承担,及时为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完成好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

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人员。 A.行政领导 B.行政管理 C.统计责任 D.专业技术 【答案】B 【解析】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一般应由具备统计专业职务条件的人担任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由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指定,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多年统计实践经验,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章知识小结

附加知识: 排列组合知识小结: 一、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分类计数。 2.乘法原理:分步计数。 二、排列组合 1.排列数(与顺序有关): )(),1()2)(1(n m m n n n n A m n ≤+---=Λ !n A n n =,n A A n n ==10,1 如:25203456757=????=A ,12012345!5=????= 2.组合数(与顺序无关): !m A C m n m n =,m n n m n C C -= 如:3512344567!447 4 7 =??????==A C ,211 2672757757=??===-C C C 3.例题:(1)从1,2,3,4,5这五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组成一个没有重复的3位数,共有___6034535=??=A ____种取法。 (2)从0,1,2,3,4这五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组成一个没 有重复的3位数,共有___483442 414 =??=A A ____种取法。 (3)有5名同学照毕业照,共有__1201234555=????=A _种排法。 (4)有5名同学照毕业照,其中有两人要排在一起,那么共有 _48)1234()12(4422=?????=A A ___种排法。 (5)袋子里有8个球,从中任意取出3个,共有___38C ____种取法。 (6)袋子里有8个球,5个白球,3个红球。从中任意取出3个, 取到2个白球1个红球的方法有___1 325C C ____种。

38876 56321 C ??= =?? 第一章、基础知识小结 一、随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1.事件的包含 设A ,B 为两个事件,若A 发生必然导致B 发生,则称事件B 包含于A ,记作B A ?。 2.和事件 事件“A,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为事件A 与B 的和事件,记作B A Y 或B A +。 性质:(1)B A B B A A Y Y ?? , ; (2)若B A ?,则B B A =Y 3.积事件:事件A,B 同时发生,为事件A 与事件B 的积事件,记作B A I 或AB 。 性质:(1),AB A AB B ??; (2)若B A ?,则A AB = 4.差事件:事件A 发生而B 不发生为事件A 与B 事件的差事件,记作()A B AB -。 性质:(1)A B A ?-; (2)若B A ?,则φ=-B A 5.互不相容事件:若事件A 与事件B 不能同时发生,即AB Φ=,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是互不相容的两个事件,简称A 与B 互不相容(或互斥)。 6.对立事件:称事件A 不发生为事件A 的对立事件,记作A 。 性质:(1)A A =; (2)Ω==Ωφφ,; (3)AB A B A B A -==- 设事件A,B ,若AB=Φ,A+B=?,则称A 与B 相互对立.记作 。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 1 .10 2 21 1 () 210110(,,)i i x f x x e μσ=--∑=K ;2 2()12*10 1(),1x f x e x μσ-- -∞<<+∞=。 2.t 分布;9. 3.11,, 2.20100 4.解: 0 (0,1)0.3 i X N -~Q 10 1 22 ( )(10)0.3 i i X χ=∴~∑ {} {}1010222 2 11 1.441.44()(10)160.10.3 0.3i i i i X P X P P χ==??∴>=>=>=∑∑???? 5.解:4 (12,)5 X N : 可参考书中67P 页 (1){ } 121210.7372P X -<=Φ-=; (2){}125max(,,,)15P X X X

(1) ()1 c c c E X x c x dx c x dx θθθθθθθθ+∞ +∞ -+-=== -? ? 令 1c X θθ=-,得θ的估计量为$X X c θ =-,θ的估计值为$1 1 11n i i n i i x n x c n θ===-∑∑ (2)极大似然估计 (1)(1)(1)11()()()n n n L c x c x c x x θθθθθθθθθθ-+-+-+==L L 1 ln ()ln()(1)ln n i i L n c x θ θθθ==-+∑ 令1 ln ln ln 0n i i L n n c x θθ=?=+-=?∑ 得θ的估计值为$1 ln ln n i i n x n c θ ==-∑,θ的估计量为$1 ln ln n i i n X n c θ ==-∑ 3.(1) 矩估计 1214 33 X ++= = 22()122(1)3(1)32E X θθθθθ=?+?-+?-=- 令()E X X = 得θ的估计值为$5 6 θ = 极大似然估计 2256112233()()()()2(1)22L P X x P X x P X x θθθθθθθ=====?-?=- 令 ln 5101L θθθ?=-=?-,得θ的估计值为$56 θ= (2)矩估计量 1 1n i i X X n λ===∑ 极大似然估计 1 111211()()()...()... ! ! !...! i n x x x n n n n n e e L P X x P X x P X x e x x x x λ λ λλλλλ---∑ ===== = 令 ln ()0i x L n λθλ ?=-+=?∑,得λ的似然估计值为$i x n λ=∑,

(笔记整理)2011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第四章 生产活动统计

(笔记整理)2011年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第四章生产活动统计 第一节概述 一、生产活动统计对生产活动全过程(投入到产出的过程)各个方面的测量和计算 (判)生产活动统计既要反映价值 ..形态。 ..形态,也要反映实物 二、生产活动统计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其他服务业)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的 生产活动统计 三、生产活动统计单位和对象 ●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的生产活动统计单位: p147 对象:从事生产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 第二节生产活动价值量统计 一、增加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增加值是扣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价值量指标) 增加值:也称追加价值。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之和,即追加到中间投入上的价值。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计算。 (一)生产法增加值是从生产角度计算的增加值。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总产出(总产值):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生产单位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它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包括转移价值和新增价值之和。总产出一般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总产出=∑(货物×单价(含税))+∑(服务×单价) ●中间投入(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 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投入=∑(投入的货物×单价(含税))+∑(投入的服务×单价) 中间投入的计算一般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范围一致的原则。2、实际消耗掉和外单位提供的原则 ●中间投入一般是外单位的劳动成果 (二)收入法(分配法)增加值是从生产要素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增加值。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定时期内为补偿生产过程中所损耗的固定资产而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价值。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 ●生产税净额:是各生产单位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生产单位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营业盈余:企事业单位从生产经营总收入中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剩余。 二、各行业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农林牧副渔总产出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产量(生产活动的总成果) ---用(产品法)计算。总产出=产量×单价 ●工业总产出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包括:成品生产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初末差额价值 --用(工厂法)计算,总产出=产量×单价+工业劳务收入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工业总产出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现行价格指报告期内销售产品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包括应交增值税中的销项税额。 ●建筑业总产出-------包括三部分:建筑工程产出+安装工程产出+其他产出 :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不包括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其他产出:建筑业总产出中除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以外的产出。包括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出、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出、总包企业建筑业总产出计算方法:按(结算价格)计算。按照一定时期实际完成的(实务工程量×单价)+间接费率+一定比率的计划利润率和税率●运输业总产出------运输业总产出=营运收入+服务收入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第一章 概率统计基础知识(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二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随机变量 表示随机现象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等表示,它们的取值用相应的小写字母x, y, z 等表示。 假如一个随机变量仅取数轴上有限个点或可列的个数点 (见图1.2-1) ,则称此随机变量为离散随机变量,或离散型随机变量。 假如一个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充满数轴上一个区间 (a,b)( 见图1.2-2) ,则称此随机变量为连续随机变量,或连续型随机变量,其中a可以是,b 可以是+ 。 [例1.2-1] [例1.2-1] 产品的质量特性是表征产品性能的指标,产品的性能一般都具有随机性,所以每个质量特性就是一个随机变量。例如: (1) 设x是一只铸件上的瑕疵数,则x是一个离散随机变量,它可以取 0,1,2,…等值。 为了方便,人们常用随机变量x的取值来表示事件,如“x=0”表示事件“铸件上无瑕疵”;“x=2”表示事件“铸件上有两个瑕疵”;"x>2"表示事件“铸件上的瑕疵超过两个"等等。这些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因为x取0,1,2 …等值是随机的。类似地,一平方米玻璃上的气泡数、一匹布上的疵点数、一台车床在一天内发生的故障数都是取非负整数 {0,1,2,3,…}的离散随机变量。 (2) 一台电视机的寿命x(单位:小时)是在[0,∞)上取值的连续随机变量。"x=0" 表示事件"一台电视机在开箱时就发生故障";"x 10000" 表示事件:"电视机寿命不超过10000 小时";"x>40000" 表示事件"电视机寿命超过40000小时"。 (3) 检验一个产品,结果可能是合格品,也可能是不合格品。设x表示检验一个产品的不合格品数,则x是只能取0或1两个值的随机变量。"x=0"表示产品是合格品,"x=1" 表示产品是不合格品。类似地,若检验10个产品,其中不

概率统计简明教程 第六章 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 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讨论另一主题:数理统计.数理统计是研究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的数学学科,它以概率论为基础,研究如何合理地获取数据资料,并根据试验和观察得到的数据,对随机现象的客观规律性作出合理的推断. 本章介绍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总体与样本、经验分布函数、统 计量与抽样分布,并着重介绍三种常用的统计分布:2 分布、t分布和F 分布. §1 总体与样本 1.1 总体 在数理统计中,我们把所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总体中的每个元素称为个体.例如,研究某班学生的身高时,该班全体学生构成总体,其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又如,考察某兵工厂生产炮弹的射程,该厂生产的所有炮弹构成总体,其中每个炮弹就是一个个体. 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关心的往往是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指标(例如学生的身高),它是一个随机变量,因此,总体又是指刻画研究对象某一数量指标的随机变量X.当研究的指标不止一个时,可将其分成几个总体来研究.今后,凡是提到总体就是指一个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以及分布律(离散型)或概率密度(连续型)也称为总体的分布函数以及分布律或概率密度,并统称为总体的分布. 总体中所包含的个体总数叫做总体容量.如果总体的容量是有限的,则称为有限总体;否则称为无限总体.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把容量很大的有限总体当做是无限总体来研究. 1.2随机样本 在数理统计中,总体X的分布通常是未知的,或者在形式上是已知 182

183 的但含有未知参数.那么为了获得总体的分布信息,从理论上讲,需要对总体X 中的所有个体进行观察测试,但这往往是做不到的.例如,由于测试炮弹的射程试验具有破坏性,一旦我们获得每个炮弹的射程数据,这批炮弹也就全部报废了.所以,我们不可能对所有个体逐一加以观察测试,而是从总体X 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个体进行观察测试.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的过程叫做抽样,抽取的若干个个体称为样本,样本中所含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 抽取样本是为了研究总体的性质,为了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在总体中具有代表性,抽样方法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随机性 每次抽取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均等. (2)独立性 每次抽取是相互独立的,即每次抽取的结果既不影响其它各次抽取的结果,也不受其它各次抽取结果的影响. 这种随机的、独立的抽样方法称为简单随机抽样,由此得到的样本称为简单随机样本. 对于有限总体而言,有放回抽样可以得到简单随机样本,但有放回抽样使用起来不方便.在实际应用中,当总体容量N 很大而样本容量n 较小时(一般当10N n ≥时),可将不放回抽样近似当作有放回抽样来处理. 对于无限总体而言,抽取一个个体不会影响它的分布,因此,通常采取不放回抽样得到简单随机样本.以后我们所涉及到的抽样和样本都是指简单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样本. 从总体X 中抽取一个个体,就是对总体X 进行一次随机试验.重复做n 次试验后,得到了总体的一组数据12(,,,)n x x x ,称为一个样本观测值.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和独立性,每个(1,2,,)i x i n = 可以看作是某个随机变量(1,2,,)i X i n = 的观测值,而(1,2,,)i X i n = 相互独立且与总体 X 具有相同的分布.习惯上称n 维随机变量12(,,,)n X X X 为来自总体X 的简单随机样本. 定义1.1 设总体X 的分布函数为()F x ,若随机变量12,,,n X X X 相互独立,且都与总体X 具有相同的分布函数,则称12,,,n X X X 是来自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知识汇总)

- 1 - 第三章 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1、 统一统计原则 6、公共统计原则 2、 独立统计原则 7、诚信统计原则 3、 科学统计原则 8、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4、 规范统计原则 9、统计违法必惩原则 5、 如实统计原则 第一节 统一统计原则 ①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②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等等 第二节 独立统计原则 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第三节 科学统计原则 ①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 ②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③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统计调查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审查。 第四节 规范统计原则 ①统计法将规范性作为立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②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作出了规定。 统计法的9个基本原则

③严格按照统计法律规定制定统计调查制度并按照制度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确保了统计调查过程和行为的规范性,为提高统计调查的可靠性、可信性建立了扎实的法制保障。 第五节如实统计原则 ①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准确,首先是基础资料要真实准确。 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 ③统计机关、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④统计法律制度对不如实提供、搜集、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提出了严厉的惩戒措施。 第六节公共统计原则 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公布。 第七节诚信统计原则 ①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八节国际统计优先原则 ①统计法律制度制定中始终坚持国家统计优先原则。 ②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相互衔接,不得重复, ③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 2 -

统计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概述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l、统计学是一门( ) 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B、方法论的自然科学 C、实质性科学 D、方法论的工具性科学 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 A、2000名学生 B、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名学生 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 3、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4、变量是( ) A、可变的质量指标 B、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 C、可变的品质标志 D、可变的数量标志 5、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标志 B、总体单位 c、指标 D、总体 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 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B、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 C、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D、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 7、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等级 8、标志是说明( ) A、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B、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 D、总体特征的名称 9、在职工生活状况的研究中,“职工的收入”是( )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随机变量值 D、连续变量值lO、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中等学校数 B、国营企业数 C、国民生产总值 D、学生人数 ll、下列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 A、全国的人口总数 B、水塘中所养的鱼 C、城市流动人口数 D、工业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 12、某人月工资500元,则“工资”是( )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13、某单位有500名工人,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 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 14、要了解全国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个省的人口 B、每一户 C、每个人 D、全国总人口 1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 ) A、指标 B、变量 c、品质标志 D、数量标志 16、某地区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万元和100万元,这里的“工 业总产值”是( ) A、变量 B、变量值 C、数量标志 D、品质标志 17、有四名工人的月工资额分别为125元、140元、165元、200元,这四个数字是( ) A、数量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品质标志 18、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 ) A、标志 B、变量 c、指标 D、标志值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 20、对某地区某日的气温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使用的计量方式是( ) , A、测量值数据 B、计数值数据 c、排序数据 D、分类数据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l、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 ) A、确定性变量 B、随机变量 C、连续变量 D、离散变量 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数量标志有( ) A、所有制 B、职工人数 C、月平均工资 D、产品合格率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 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 A、工人人数 B、性别 C、文化程度 D、企业经济类型 5、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A、人数 B、身高 C、工厂数 D、机器台数 6、要调查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标志 7、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是25万元、22万元、40万元、33万元 和65万元,则( ) A、“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 C、“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D、25、22、40、33、65是变量值 8、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相互关系表现为( ) 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因此离不开总体而存在 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数量标志 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E、指标和标志是只能用数值表现的 9、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 ) A、民族 B、职业 C、职称 D、文化程度 E、工作年限 10、要调查1000户养鸡专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选用的数量标志有( ) A、养鸡专业户的户数 B、每一养鸡户的养鸡数 C、1000户养鸡户的养鸡数 D、每一养鸡户的收入 E、1000户养鸡户的总收入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l、统计在研究客观事物现象时,是以客观事物现象的定量认识为基础的( ) 2、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 3、统计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 4、工资是离散变量( ) 5、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现象,着眼于个别的数量特征而不是总体的数量特征( ) 6、某生产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60件、6l件、62件、63件、64件,因此说有5个变量( ) 7、用文字表示的指标叫质量指标,用数字表示的指标叫数量指标( ) 8、品质数据用文字回答,但有时也用数值回答( ) 9、标志和指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的联系( ) lO、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者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构成的整体( )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计9分)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第一章) 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 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 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如:人的 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 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 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 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 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可以 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 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 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 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 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 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 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由上述例子,频率为42%。 20.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 21.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成 为主词,另一部分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概述(娄庆松杨静主编)教案

第一章概述 学习目标 知识点 理解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和统计活动、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能力点 能结合现实中所遇到的具体事例说明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指标体系、变量;能识别统计数据的类型 本章结构图 一、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二、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统计学和统计活动 教学目标;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4.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难点: 1. 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3. 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知识讲解法、学生自学和引导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新课: 一、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统计数据。例如,教学班级每天都要统计出勤人数,同学们考试后要统计总成绩、平均成绩、及格率、优良率等;企业管理人员要统计供、产、销、利、税等数字;许多媒体要报道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证券股票指数等。这些数字就是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室人们通过实际统计活动获得的。统计就是一门研究数据的技术。。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也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学习统计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地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理论与方法。人们要认识客观事物,就必须通过试验或调查来采集有关数据,并加以整理、归纳和分析,以便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数量表现做出统计上的解释。例如,统计需要哪一类数据,怎样去采集和加工这些数据,怎样从复杂纷繁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并解释这个结论,没有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是无法进行的。所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二)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 本书阐述统计学中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所涉及的统计工作指社会经济统计工作。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统计学从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认识活动,是一门研究方法论的社会科学。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三、统计工作过程和统计的职能 (一)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章节知识点及题型整理

统计章节知识点及题型整理 知识梳理: 1、简单随机抽样 设一个总体的个数为N ,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实现简单随机抽样,常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1) 抽签法 制签: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号码可以从1到N ),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以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 抽签:抽签时,每次从中抽出1个号签,连续抽取n 次; 成样:对应号签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 抽签法简便易行,当总体的个体数不多时,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2) 随机数表法 编号:对总体进行编号,保证位数一致; 数数:当随机地选定开始读数的数后,读数的方向可以向右,也可以向左,向上,向下等等。在读数过程中,得到一串数字号码,在去掉其中不合要求和与前面重复的号码后,其中依次出现的号码可以看成是依次从总体中抽取的各个个体的号码。 成样:对应号签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 结论:①用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 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时,每次抽取一个个体时任一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为 ; ②基于此,简单随机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 ③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它是不放回抽样;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它是一种等概率抽样。 2、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的个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叫做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的步骤可概括为: (1) 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 (2) 将整个的编号进行分段。为将整个的编号进行分段,要确定分段的间隔k ,当 n N 是整数时,n k N = ;当n N 不是整数时,通过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使剩下的个体数N '能被n 整除,这时n k N ='; (3) 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l ; (4) 抽取样本。按照先确定的规则(常将l 加上间隔k )抽取样本:(),,2,,1l l k l k l n k +++-L 。 3、分层抽样 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常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 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做层。 结论: (1) 分层抽样是等概率抽样,它也是公平的。用分层抽样从个体数为N 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 为n 的样本时,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都等于 ; (2) 分层抽样是建立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基础上的,由于它充分利用了已知信息,因 此利用它获取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在实践的应用更为广泛。 4、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和茎叶图 样本中所有数据(或数据组)的频数和样本容量的比,就是该数据的频率。所有数据(或数据组)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