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共聚物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I_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I_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I_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I_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在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

I.嵌段共聚物

张国颖*,吴 强,汪伟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合肥,230026)

摘要:随着高分子合金领域的研究发展,以共聚物作为增容剂对不相容的聚合物共混体系进行

改性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分为两篇,分别介绍利用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和无规共

聚物所做的增容改性研究。本篇着重讨论嵌段共聚物(包括两嵌段和三嵌段以及多嵌段共聚物)在

聚合物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和增容机理。

关键词:聚合物共混体系;增容;嵌段共聚物

近二三十年来,对于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得到科技界和工业界的重视,并且已经成为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大分子间的混合熵很小,而通常仅有色散力、诱导力存在的大分子间的混合热又大于零,因此实际上大多数聚合物共混体系是不相容的,是微观相分离的多相体系,相间存在有明显的界面,甚至会形成空隙,使体系成为宏观相分离的多相体系,而界面处也就成为共混材料的薄弱环节,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有时甚至比任一组分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还要差。为了改善相界面的状况,在实践中常选用向共混体系中加入少量共聚物作为增容剂的方法。选择适当的共聚物,使其分子内一些链段与共混体系中的组分A相容,主要处于A相;另外一些链段则与组分B相容而处于B相,这样两种链段的结点就只能处于两相界面附近,在A相和B相之间提供了一定的化学键连结。由于共聚物的存在,两相间的界面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界面能减小,界面张力下降,界面粘结力增强;共混分散程度提高,相区尺寸会比没有共聚物存在时有明显的、甚至数量级的减小。另外,共聚物的存在还对分散相微区起着稳定的作用,使它们不致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发生相的聚集。

在专利、文献及实际生产中,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下,以共聚物作为增容剂对高分子共混体系进行改性的方法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分成两部分,针对相关的以各种共聚物作为增容剂的改性研究进行介绍。

1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在高分子领域,嵌段共聚物的出现使人们能够设计出具有多种优良机械性能的高分子材料[1,2],尤其是当在由两种互不相容的均聚物所组成的共混体系中加入少量相应的嵌段共聚物后,嵌段共聚物能起到增容剂的作用,类似于传统意义上的表面活性剂。它们分散在两种互不相容的均聚物相界面上,降低界面张力,增强界面粘结力,使相区尺寸减小,使相结构变得更稳定,就象是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国颖(1971-),女,河南省宜阳县人,1998年9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技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分子合金,阻燃高分子;

3通讯联系人。

皂类物质处在水2油界面上一样。关于这方面较早的研究工作是Riese [3,4]和Inoue [5,8]等对聚苯乙烯

/聚异戊二烯(PS ΠPIP )共混体系用相应的嵌段共聚物所进行的增容改性。接着,C ohen 和Ram os

[7,8]研究了两嵌段共聚物对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P B/PIP )共混体系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Heikens

[9]和T eyssie [10]等也曾分别进行过用乙烯2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增容聚乙烯/聚苯乙烯(PE/PS )共混体系的研究。他们发现,只有在共混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嵌段共聚物,才能明显改善共混体系的形态和结构,从而提高其物理机械性能,使之成为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高分子合金材料。

在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增容研究中,界面张力是一个重要的、表征不相容相界面的参数。对界面张力所做的研究工作有许多是基于以两嵌段共聚物作为增容剂的共混体系,即均聚物A/均聚物B/A 2B 两嵌段共聚物体系,其中均聚物A 和B 是不相容的。当在A/B 共混体系中加入A 2B 两嵌段共聚物时,嵌段共聚物与均聚物之间的混合熵(entropy of mixing )倾向于使嵌段共聚物在体系中无规分布(random distribution )。然而,共混体系中A 类链段和B 类链段之间不利的相互作用(unfav orable interactions )却倾向于使共聚物分布在界面附近,A 嵌段和B 嵌段分别扩展至各自相应的均聚物相中。这样不仅能将共聚物和均聚物中不相似链段之间的接触减小到最低程度,而且使得两均聚物

远离相界面,从而降低两均聚物之间的混合热(enthalpy of mixing )。N oolandi 和H ong 等[11]借助于计

算机,首次利用自洽场理论(self consistent field theory ,SCF )描述了A/B/A 2B 共混体系中的均聚物2共聚物界面。他们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体系自由能和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热焓项的减小远远超过熵项的增加对自由能的共献。也就是说,嵌段共聚物是处于两均聚物相界面上的,A 、B 嵌段分别向各自相应的均聚物相中贯穿,从而减少了两相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引起的界面张力的下降与参数Z C χ

Δγ=γ-γ0=d

2

(1)式中d 为界面厚度;Z c 是两嵌段共聚物的聚合度;χ是均聚物A 、B 之间的Flory 2Huggins 相互作用参数;

共聚物的含量超过一临界值即临界胶束浓度ΦC MC (C MC ,criticalmicelle concentration )时,界面张力不再随共聚物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该理论不再适用。因为此时的共聚物倾向于在均聚物本体中集结形成胶束(micelles )而不是继续分散于相界面上。利用小角X 射线(S AXS )及中子散射(S ANS )的实

验直接证明了聚合物材料基体中共聚物胶束(copolymer micelle )的存在[13~15]。理论研究证明[16~18],

ΦC MC 随着共混体系中不相容程度的增加及共聚物和均聚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Anastadiadis 等[19]和Nam 等[20]

分别直接测定了由于相应的嵌段共聚物的加入所引起的聚苯乙烯Π1,2-聚丁二烯(PS/1,22P B )体系和PS/PIP 体系的界面张力的变化,得到了与N oolandi 和H ong 的理论相一致的结果。

由Leibler 在前人的基础上[21]建立的“刷子”理论(brush theory )[22~24]也能对A ΠB ΠA 2b 2B 共混体系

的界面性质进行详细和形象的描述。他将处于界面上的嵌段共聚物链当作“刷子(brushes )”,其中一个刷子,即A 嵌段,处于A 均聚物中;另一个刷子,即B 嵌段,处于B 均聚物中,而界面就象一堵“墙(a wall )”。理论中将“刷子”分为“干刷”和“湿刷”两种类型。当体系中均聚物的分子量相对较低时,就形成一种“湿刷(wryt brush )”的状态,均聚物分子链会与处于均聚物本体中的共聚物链相互贯穿、渗透(penetrate );界面张力的下降不仅依赖于共聚物中A 、B 嵌段的序列长度,而且还依赖于均聚物的分子量。相反,如果体系中均聚物的分子量很高,其长长的分子链与处于均聚物本体中的共聚物链就会互相排斥(expel ),两相之间就很难相互贯穿、渗透,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干刷(dry

brush )”。此时,界面张力的下降与均聚物的分子量无关。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界面张力降低的表达式如下:

Δγγ0

=48??9,μkT ??(χN )-??dry brush (2)Δγγ0=2563125??μkT ??(N A P A -#.+N B P B -#.)-??χ-??wet brush (3)

式中,χ是A 类链段与B 类链段之间的Flory 2Huggins 相互作用参数;N 是嵌段共聚物总的聚合指数(the total polymerization index of copolymer );N A 、N B 则是A 、B 两嵌段的聚合指数;k 为Boltzmann 常数,P A 、P B 分别为均聚物A 、B 的分子链长(the hom opolymer chain length );γ0是在不含增容剂的情况下,A 、B 两不相容均聚物之间的界面张力[25]:γ0=kT

a 2χ6??(a 为统计链段长度,the statistical

segment length );

μ为界面中共聚物的化学位(chemical potential )。当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共聚物在界面中的化学位等于它在A 、B 两均聚物本体相中的化学位,即有:

μkT =ln

式中

另外,Leibler 还给出了共聚物在体系中的含量达到临界胶束浓度C MC 时的体积分数表达式:

其中,

μC MC

kT =3

2%.f %4(1.74f -13-1)?.(χN )?.(6)

f =N A ΠN ,A 指共聚物中序列长度较短的嵌段。

Leibler 的“刷子”理论在实验中也能得到很好的验证。Hu 和K oberstein [26]在用苯乙烯2二甲基硅烷两嵌段共聚物(PS 2b 2PDMS )增容聚苯乙烯/聚二甲基硅烷(PS/PDMS )共混体系的研究中,就用

Leibler 的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论证。Janert 和Schick [27,28]在利用自洽场理论(SCF )研究由A 、B 均

聚物和A 2b 2B 两嵌段共聚物组成的共混增容体系的相行为时发现,共混体系的相行为主要依赖于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相对链段长度(the relative chain lengths ),由此得到的大部分相图都可用“湿刷”或“干刷”理论来进行解释。

两嵌段共聚物分子链在两均聚物界面上的增容作用可以被形象地描述为“加强杆(the rein forc 2

ing rods )”作用[29],其A 、B 两嵌段分别“固定”在界面两侧的A 、B 均聚物相中[见图1中(a )]。当三

嵌段共聚物被作为增容剂加入到均聚物共混体系中时,其分子链两端的嵌段与中间的嵌段会分别处于界面两侧各自相应的均聚物相中,形成一种所谓“发夹(hairpins )”的增容作用[见图1中(b )][30]。理论研究发现[31],在组成和总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三嵌段共聚物的C MC 比两嵌段共聚物的高,也就是说,三嵌段共聚物不易形成胶束。从这个意义上讲,三嵌段共聚物的增容作用比两嵌段共聚物强。Havata 等[32]关于PS 2b 2P B 两嵌段和S BS 三嵌段共聚物对PS/PP 共混体系的增容研

究即证明了上述结论。G uegan 等[33]对比研究了A 2b 2B 型两嵌段共聚物和A 2b 2C 2b 2B 型三嵌段共聚

物在同一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在用透射电镜(TE M )观察共混体系的形态时发现,在PPO/PM MA (30/70,wt %)共混物中加入5%的PS 2b 2PM MA 共聚物,分散相的尺寸与原来不加增容剂的共混物体系大致相同;而加入相同含量的聚(苯乙烯2甲基丙烯酸叔丁酯2甲基

丙烯酸甲酯)(PS-b-PtBMA-b-PM MA)时,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尺寸明显减小。这是因为在含有PS2b2PM MA的共混体系中,共聚物倾向于在PM MA连续相中形成胶束,存在于PPO/PM MA界面处的共聚物很少。而与此相反,在含5%三嵌段共聚物的共混体系中,绝大多数共聚物分子聚集在PPO/PM MA的界面区,使分散相尺寸大大减小

图1 嵌段共聚物在聚合物共混

体系中的增容作用示意图

(a)两嵌段共聚物;(b)

三嵌段共聚物

图2 嵌段共聚物在均聚物

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

(a)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b)多嵌段共聚物,

d0和d分别为多嵌段共聚物加入前后的界面宽度

2 多嵌段共聚物

无论是两嵌段共聚物,还是三嵌段共聚物,分子链中的两种嵌段都须具有足够的长度以便于在共混体系中向其相应的均聚物相中贯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链段长度相对较短的多嵌段共聚物就不能作为增容剂以改善不相容的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界面状况和组分之间的相容性。N oolandi认为[34],如果具有合适的链段长度,多嵌段共聚物甚至能比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能更有效地增容均聚物共混体系。因为在共混体系的界面上,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分子链在两不相容的均聚物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哑铃(dumbbells)”型的构型[见图2中(a)],而多嵌段共聚物分子链则能在界面上多次扩展、穿越,形成一种“层饼(pancake)”状的结构[见图2中(b)],从而使界面变宽、变厚。而且,相比之下,由于化学组成和链段序列长度的多分散性,与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相比,多嵌段共聚物更不容易在均聚物相中形成“胶束”而失去其增容作用。Balazs等[35]和Leclerc等[36]在研究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链在两不相容溶剂所形成的液2液界面上的吸附行为时也发现,由于两种链段倾向于分别处于各自的选择性溶剂(selective s olvents)之中,多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链能够在液2液界面处来回折叠,形成“环圈(loops)”,“环圈”的大小与两种溶剂的选择性(selectivity)差别有关,当两种溶剂的选择性差别程度适中时,“环圈”较大,共聚物分子链将在液2液界面上形成“层饼”状的结构。关于多嵌段共聚物增容作用的实验研究多见于含液晶聚合物链段的多嵌段共聚物。H uβler等研究了含液晶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co2羟基苯甲酸酯),LCP]链段和聚砜(PS U)链段的多嵌段共聚物在PS UΠLCP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37],发现在共混体系中加入该多嵌段共聚物可以改善

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如果共聚物中链段长度较长,还可提高共混物材料的模量和断裂强度等物理机械性能。我国的张海良等[38]和杜新宇等[39]分别对多嵌段液晶聚合物在相应的热塑性聚合物/热致液晶聚合物(TP/T LCP)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即含液晶聚合物链段和热塑性聚合物链段的多嵌段热致液晶聚合物对相应的TP/T LCP体系具有显著的增容效果,具体表现为增容后共混体系中T LCP分散相的尺寸明显减小,材料的力学性能也有所提高。

在二元共混体系的增容改性方面,嵌段共聚物的加入对共混体系相分离的影响同样吸引着人们的研究兴趣。R oe等[40,41]和Hashim oto等[42,43]分别研究了苯乙烯2丁二烯两嵌段共聚物(PS2b2P B)和丁苯橡胶2丁二烯共聚物(S BR2b2P B)对P BΠPS和P B/S BR体系相分离的影响,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少量嵌段共聚物的加入能有效减慢分散相平均颗粒尺寸(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的增长速率,也就是说对体系的相分离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借助于计算机所做的M onte Carlo模拟(M onte Carlo simulation),Jo和K im研究发现[44,45],加入少量的C2D两嵌段共聚物也能对AΠB共混体系的相分离起到阻碍作用,这种阻碍作用强烈地依赖于共聚物的两种嵌段与各自对应的均聚物组分之间的相

互作用能(the interaction energy,ε

AC和ε

BD

)以及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链长。共聚物嵌段与各自相应均

聚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即ε

AC 和ε

BD

越负),共聚物对相分离的阻碍作用越明显;共聚物的

分子链长具有一个最佳值(an optimum chain length)以使其对相分离的阻碍作用最大。另外,嵌段共聚物的组成f=N

CΠN,对体系的相分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N是嵌段共聚物总的链长(the total chain length),N C为C嵌段的长度(the chain length of block C)。对于分子链长小于均聚物的共聚物,对称组成(f=0.5)能最有效地降低相分离速率;而对于分子链长大于均聚物的共聚物,与均聚物共混物组成(A/B=75/25)大致相等的组成(f=0.7)能最有效地阻碍相分离。

参考文献:

[1] N oshshay A,M cG rath J E.Block C opolymer,Overview and Critical Survey.Academ ic Press Inc,1977.

[2] M eier D J.Ed,Block C opolymers:Science and T echnology.Harw ood Academ ic Publishers:New Y ork1983.

[3] Riese G,K ohler J,T ournut C.M akrom ol Chem,1967,101:58.

[4] Riese G,Periard J,Bandert A.C ollidal and M orphological Behavior of Block and G raft C opolymers.M olau G E.Ed,Plenum Press:New

Y ork1971.

[5] Inoue T,S oen T,Hashim oto T,et al.J P olym Sci,Part A-2,1969,7:1283.

[6] Inoue T,S oen T,Hashim oto T,et al.M acrom olecules,1970,3:87.

[7] Ram os A R,C ohen R E.P olym Eng Sci,1977,17:639.

[8] C ohen R E,Ram os A R.M acrom olecules,1979,12:131.

[9] Heikens D,H oen N.J P olym Sci,P olym Sym p,1978,62:309.

[10] Fayt R,Jerome R,T eyssie D.J P olym Sci,P olym Phys Ed,1982,20:2209.

[11] N oolandi J,H ong K M.M acrom olecules,1984,17:1531.

[12] N oolandi J.P olym Eng Sci,1984,24:70.

[13] Selb J,M arie D,Rameau A,et al.P olym Bull,1983,10:449.

[14] Rigby D,R oe R J.M acrom olecules,1984,17:1778.

[15] Bucknall D G,Higgins J S,R ostam i S.P olymer,1992,33:4419.

[16] N oolandi J,H ong K M.M acrom olecules,1982,15:482.

[17] N oolandi J,H ong K M.M acrom olecules,1983,16:1778.

[18] Leibler L,Orland H,Wheeler J C.J Chem Phys,1983,79:3550.

[19] Anastadiadis S H,G ancarz I,K oberstein J T.M acrom olecules,1989,22:1449.

[20] Nam K H,Cho J C,Jo W H.P olym J,1995,27:904.

[21] de G ennes P-G.M acrom olecules,1980,13:1069.

[22] Leibler L.M acrom olecules,1982,15:1283.

[23] Leibler L.M acrom ol Chem,M acrom ol Sym p,1988,16:1.

[24] Leibler L.Physica A,1991,172:258.

[25] Helfand E,T agam i Y.P olym Lett,1971,9:741.

[26] Hu W,K oberstein J T.M acrom olecules,1995,28:5209.

[27] Janert P K,Schick M.M acrom olecules,1997,30:137.

[28] Janert P K,Schick M.M acrom olecules,1997,30:3916.

[29] Brown H R,Deline V R,G reen P F.Nature(London),1989,341:221.

[30] Russell T P,M ayes A M,Deline V R,et al.M acrom olecules,1992,25:5783.

[31] Dai K H,W ashiyama J,K ramer E J.M acrom olecules,1994,27:544.

[32] Havata D,Harak Z,F ort V.P olym Netw orks Blends,1996,6:15~191

[33] G uegan P,K handpur A K,M acosko C W.P olym Preprin,1995,36(1):188.

[34] N oolandi J.M akrom ol Chem,Theory S imul,1992,1:295.

[35] Y eung C,Balazs C,Jasnow D.M acrom olecules,1992,25:1357.

[36] Leclerc E,Daoud M.M acrom olecules,1997,30:293.

[37] H¨a uβler L,P ospiech D,Eckstein K,et al.J Appl P olym Sci,1997,66:2293.

[38] 张海良,张雪飞,王雪瑜1高分子学报,1998,(3):3641

[39] 杜新宇1李斌1刘德山,等,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4):1541

[40] R oe R J,K uo C M.M acrom olecules,1990,23:4635.

[41] Park D W,R oe R J.M acrom olecules,1991,24:5324.

[42] Hashim oto T,I zum itani T.M acrom olecules,1993,26:3631.

[43] I zum itani T,Hashim oto T,M acrom olecules,1994,27:1744.

[44] Jo W H,K im S H,M acrom olecules,1996,29:7204.

[45] Jo W H,K im S H,M acrom olecules,1996,29:6933.

Compatibilizing E ffect of Copolymers in Polymer B lends

I.B lock Copolymers

ZH ANG G uo2ying,W U Qiang,W ANG Wei2zhi

(U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 f China,He fei230026,China)

Abstract:In the field of“polymer alloys”,copolymers,including block,grafted and random copolymers, has been wildly used as com patibilizers to m odify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 o immiscible polymers.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es on the com patibilizing behaviors and com patibilizing mechanism of diblock,triblock and seg2 mented copolymers are summarized.

K ey w ords:P olymer blends;C om patibilization;Block copolymers

(完整版)EPS(胞外聚合物)性质综合分析

EPS 性质分析报告 【概述】胞外聚合物( EPS) 是指附着在细菌表面或围绕在细菌周围,用于自我保护和相互粘附,并在饥饿环境下为细菌提供碳源和能量的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细菌的分泌、细菌表面物质的脱落、细菌溶解以及 对周围环境物质的吸附。 PS(多糖)和PN (蛋白质)是EPS 的主要组成成分,两者占EPS 质量的70 %~80 %; 以多种纯净物为基质时, PS 是主要成分,而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PN 是主要组成物质,在EPS 中SEPS 和BEPS 的质量分数在0. 6 %~44. 0 %。 EPS可分为紧密粘附EPS ( Tightly bound EPS,TB)和松散附着EPS (Loosely bound EPS, LB ) 。TB位于内层,与细胞表面结合较紧,稳定地附着于细胞壁外,具有一定外形; LB位于TB外层,具有比较松散的结构,是可向周围环境扩展、无明显边缘的粘液层。

EPS 有着独特的空间结构和复杂的组成成分,其中BEPS (固着)和SEPS(溶解性)主要起到物质和能量交换、保护和维持作用以及改变混合液粘度等功能,而各种组成成分则能改变污泥的吸附絮凝性、正负电性以及亲疏水性等理化特性。 镧固定处理黄色粘球菌后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EPS围绕在细菌周围并呈高电子密度的纤维网格状结构。用电镜对非磷酸合成异养菌进行的观察证实生物膜中的EPS是各种微生物产生的空间结构多样化的基质,并且相互间有明显的分隔界限。顾笑梅等证实En terococcus du rans产胞外多糖EPS - I具五糖重复单元结构。 【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生物膜是由细胞生物量和EPS 组成的一种混合微生物群体, 其中EPS 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又是生物膜上微生物群体产生空间结构多样化的基质, 因EPS 而相互间存在明显的分隔界限。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生物膜的化学组成不同,所以EPS 的化学组成也存在一些差异。溶解态有机物生物膜EPS 中PS 的含量要高于胶体态有机物生物膜, PN含量的变化与胶体态有机物的水解过程相一致。研究表明,EPS 的存在有利于细菌粘附聚集到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尤其是对细菌粘附到载体表面的初粘阶段;若EPS 含量较少,细菌粘附到载体表面就 会受到静电作用力的抑制,若EPS 含量较多则会加强细菌的粘附和促进细菌间粘附,可见EPS 是生物膜形成所必须的。 【防止EPS的措施】一些研究者发现,粉末活性炭( PAC) 可以减少

环境管理体系机构认证有什么好处

企业申请第三方审核认证,首先要提出审核申请,并提交体系文件和有关资料,根据审核准备情况开始现场审核,然后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即可颁发证书。取得认证证书后,在第一年内进行两次,以后每年进行一次监督审核。ISO14001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三年后要对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重新审核以保持其认证资格。那么企业做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什么好处? 一.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认证的企业向顾客提供这样的信息:“一个能对环境负责的企业,它的产品和服务一定能对用户负责,让用户满意”;“企业的关注点,已不仅仅是质量,而是对人类的责任”。 实施ISO14000认证已成为代表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很多获证企业在广告宣传中以此表示本企业对环境的贡献,从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2、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实施ISO14000认证,除了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之外,污染预防,节约能源和资源是环境管理同样重要的两个方面。

3、减少环境责任事故 通过认证的大多数企业均已实现达标排放,因而免收了超标排污费,使企业直接从中获得了经济效益。例如新飞冰箱公司,原由于污水超标每月需交纳超标排污费4.28万元,实现环境管理体系后治理了污水超标问题,使每年节省51.3万元。 4、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也是企业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大大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ISO14000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体系,它运用P-D-C-A的管理模式,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企业通过实施ISO14000变粗放型管理为集约型管理,使自己的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全面优化各方面的管理,做到最小环境影响控制,最低物耗能耗的控制,最低成本的控制,以及最低环境风险的控制。 国际,国内所进行的ISO14000认证是指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企业取得的是ISO14001认证证书。 河南中标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是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设立、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合法、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权威的信用评级服务。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什么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指依据ISO14001标准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实施的合格评定活动。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一份标准,是ISO14000族标准中的一份标准,该标准于1996年进行首次发布,2004年分别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最新版本为ISO14001-2015。 ISO14001认证适用于任何组织,包括企业,事业及相关政府单位,通过认证后可证明该组织在环境管理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能够确保对企业各过程、产品及活动中的各类污染物控制达到相关要求,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国内实施ISO14001的认证机构比较多,由国家认监委确定,咨询机构由各工商局确定。认证流程见下图↓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环境管理体系围绕环境方针的要求展开环境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制定环境方针、实施并实现环境方针所要求的相关内容、对环境方针的实施情况与实现程度进行评审、并予以保持等。环境管理所涉及的管理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这些管理要素与企业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是类似,没有本质区别,ISO14001标准将它们系统化、结构化,提出环境管理模式。

企业如需进行认证,可咨询中鉴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中鉴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AAA企业信用等级证书3a、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诚信管理体系认证、售后服务体系认证、ISO/TS16949认证等认证咨询服务,ISO 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认证,中鉴公司成立15年来,经验丰富,企业认证通过率99% 欢迎咨询办理!

部分相容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流变学研究

部分相容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流变学研究聚合物共混材料的性能不仅与共混体系各组分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组成配比等有关,而且与其内部结构也密切相关,因此,掌握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工有目的地控制其内部结构是设计高性能材料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中,材料的流变性能一直倍受关注,这是因为它不仅能为加工成型提供必要的材料参数,而且还可提供材料内部结构方面的信息。 加工成型的精密化、自动化也迫切要求深入了解动态加工条件下聚合物共混体系的热力学特征和动力学行为。聚合物加工成型是一个远离平衡热力学的动态过程,这使得在平衡条件下得到的热力学理论不再有效,因此,研究流动条件下共混体系相结构形成和演变的规律,是实现有目的地加工成型的必要条件。 可以看出,对部分相容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以及流场影响相行为的研究不仅是多组分、多相聚合物共混体系的流变学、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中极具挑战性的课题,而且对聚合物材料的加工成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论文报告了应用小角激光散射仪(SALS)、旋转流变仪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具有低临界共容温度(LCST)相行为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体系的平衡热力学、粘弹性、相形态、相分离过程以及流场中的相行为进行的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应用小角激光散射技术测定了SMA/PMMA共混体系的热力学相图并应用Flory-Huggins模型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该共混体系相互作用参数对温度的关系表达式;应用Helfand等的方法计算得到了不同温度下SMA/PMMA相分离体系的界面张力,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界面张力增加,与不相容体系界面张力对温度的依赖性刚好相反;探索了该共混体系经由亚稳态分裂的相分离过程,并应用Cahn-Hilliard等的理论对相分离的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新编版)

( 管理体系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新编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保证认证质量,促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保护环境,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关的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关的活动,是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咨询、认可、培训、注册等工作。 第四条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遵循自愿原则,任何组织都可提出申请。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五条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

会)是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部际协调机构,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指导委员会下设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和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ISO14000系列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环认委)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的认可及认可后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环境管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环注委)负责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的注册及对培训机构的认可。 第八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依据有关管理规定,负责对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的备案管理。 第三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要求 第九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须经环认委认可;从事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或咨询工作的人员及相关

聚合物共混改性-作业题答案

1.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物性(谋求新的功能提高性能):功能化、高性能化、耐久性 成型加工性:流动性、收缩性、离型性、尺寸稳定性、结晶性、结晶速度、热熔融强度等 经济性:增量、代用、省资源、循环利用等 2. 聚合物共混改性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物理共混: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掺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的新材料的过程。 化学共混:聚合物的化学共混改性是通过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改变大分子链上的原子或原子团的种类及其结合方式的一类共混改性方法。 物理/化学共混:是在物理共混的过程中发生某些化学反应 3. 简述混合的基本方式及其特点。 基本方式:分配混合(分布混合、层流混合)、分散混合 特点:在混合中仅增加粒子在混合物中分布均匀性而不减小粒子初始尺寸的过程,称为分配混合。 分布混合:只改变分散相的空间分布状况,增加分散相分布的随机性。分散相物料主要通过对流作用来实现;层流混合:是分布混合的一种特定形式,其理论基于一种假设,即在层流混合的过程中,层与层之间不发生扩散。分散混合:在混合过程中发生粒子尺寸减小到极限值,同时增加相界面和提高混合物组分均匀性的混合过程。 4. 试述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及特点。 海-岛结构:是一种两相体系,一相为连续相,另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亦即单相连续体系。 海-海结构:也是一种二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亦即两相连续体系。 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也是一种二相体系,这种结构中没有一相形成贯穿整个试样的连续相,而且两相相互交错形成层状排列,难以区分连续相和分散相。 梯度结构:为二相体系,特殊的共连续体系(两相连续体系)其组成在空间上互为增减。 阶跃结构:为二相体系,特殊的共连续体系(两相连续体系),在极小过渡区域内,其组成在空间上互为增减。 单相连续体系:海-岛结构、两相互锁或交错结构 共连续体系:海-海结构、梯度结构、阶跃结构 5. 影响熔融共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聚合物两相体系的熔体黏度(比值)及熔体弹性。(2)聚合物两相体系的界面张力。(3)聚合物两相体系的组分含量以及物料的初始状态。(4)流动场形式和强度。(5)共混时间。 1. 试述聚合物共混的概念。 聚合物共混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材料、无机材料以及助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机械掺混,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均匀,而且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及其他性能得到改善的新材料的过程,这种混合过程称为聚合物的共混改性,所得到的新的共混产物称为聚合物共混物,简称共混物。 2. 共混物的形态学要素有哪些? 分散相和连续相、分散相的分散状况、两相体系的形貌、相界面 3. 简述分散相颗粒分散过程的两种主要机理。 液滴分裂机理:分散相的大粒子,分裂成两个较小的粒子,然后,较小的粒子在进一步分裂,这一过程不断重复,直至平衡。细流线破裂机理:分散相的大粒子,在拉伸应力下变形为细流线,细流线再在瞬间破裂成细小的粒子。 4. 依据“液滴模型”,讨论影响分散相变形的因素。 Weber数:We很小时,σ占据主导作用,形成稳定的液滴。“液滴模型”认为,对于特定的体系和在一定条件下,We可以有特定的Wecrit,当We < Wecrit,液滴稳定;We>Wecrit,液滴会变得不稳定,进而破裂。 γ γ :↑→We ↑→D ↑。

胞外聚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胞外聚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侯文俊1胡明蒋海军王良刘晓东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介绍了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不同底物对生物膜细胞外聚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影响、金属离子对胞外聚合物的影响、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沉降和絮凝性能的影响及胞外聚合物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的影响。 关键词生物膜胞外聚合物活性污泥 Study progres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Hou Wenjun,Hu Ming,Jiang Haijun,Wang Liang,Liu Xiaodong. (Qingdao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Qingdao shangdong 266071) Abstract: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in extraction method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the effects of substrate conditions on compositions of EPS in biofilms, the effects of metal ions on the components change of EPS,the effects of EPS on bio-flocculation and settlement of activated sludge and conduction of membrane bioreactor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Biofilm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Activated sludge 胞外聚合物(EPS)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分泌于体外的一些高 分子聚合物。主要成分与微生物的胞内成分相似,是一些高分子物质,如多糖、蛋白质和 核酸等聚合物[1]。EPS普遍存在于活性污泥絮体内部及表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将 环境中的营养成分富集,通过胞外酶降解成小分子后吸收到细胞内,还可以抵御杀菌剂和 有毒物质对细胞的危害。 1 胞外聚合物的提取方法 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尝试,人们已研究出十多种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见表1)。 这些方法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方法,另一类是化学试剂法。 胞外聚合物的物理提取法:主要是利用各种外力,如超声波提供的冲击力,离心提供 的重力场力来增强胞外聚合物中各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化学提取过程:首先是试剂的 离子或分子从溶液中进人生物膜与胞外聚合物相接触,即生物膜的内传质过程,然后是EPS 的大分子在试剂离子或分子的作用下成为水溶性成分,从而被提取出来。国内对以上几种 提取EPS的方法作了大量的研究:康春莉等[10]用EDTA提取时发现当萃取剂质量分数达到 2%时,糖类和蛋白质的含量已无明显的改变,但DNA的含量仍在增加;当离心转速达到6 880 r/min,蛋白质和糖类的含量基本不再变化,DNA含量的变化也不大。董德明等[11]在用磷酸氢二钾法分离自然水体中的生物膜胞外聚合物时发现随着萃取剂浓度、萃取时间和离心力的增大,萃取液中蛋白质、糖类和DNA的含量不断增加。当萃取剂摩尔浓度增加到0.06 mol/L、萃取时间为2.5 h、离心力达到10 000 g时,萃取液中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增大 1第一作者:侯文俊,男,1981年生,本科,助工,主要从事市政工程设计。

基于ATRP技术的多嵌段共聚物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34010)和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04005); 作者简介:唐新德(1968-),男,山东荣成人,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功能高分子与功能树状大分子; *通讯联系人。 基于ATRP 技术的多嵌段共聚物研究进展 唐新德a ,b ,范星河a *,陈小芳a ,周其凤a * (a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育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b 山东交通学院新材料研究所,济南 250023) 摘要: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技术是合成结构规整性聚合物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近十年 来采用ATRP 技术合成多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从引发剂、共聚单体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讨论了 ABA 型、ABC 型和ABCBA 型等类型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性质与潜在应用。对原子转移自由基聚 合技术在合成功能性多嵌段共聚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多嵌段共聚物;ABA 型三嵌段共聚物;AB C 型三嵌段 共聚物;ABCB A 型五嵌段共聚物 引言 现代合成高分子化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制备具有可控分子量和结构规整的聚合物,即不仅实现分子量、聚合链的多分散度可控,而且可实现组成、结构和端基官能团可控[1]。通过活性聚合技术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极窄的聚合物,还可以得到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和接枝共聚物。依引发机理不同,活性聚合可分为阳离子活性聚合、阴离子活性聚合、配位活性聚合和自由基活性聚合等。阴离子聚合是开发最早、发展最为完善的活性可控聚合技术,采用该法成功获得了单分散聚合物、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但阴离子聚合反应条件苛刻,可聚合的单体少,故应用受到限制[2]。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兼具自由基聚合与活性聚合的特点,适用单体范围广,可控性佳,可合成多种结构新颖的分子[3,4]。其它活性聚合技术,尤其是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如可逆加成-断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 )[5]与 氮氧自由基聚合(TEMPO )[6]等也成功地应用于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分子结构与组成可设计的嵌段共聚物的研究是高分子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意义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结构明确的嵌段共聚物会表现出一系列优异的性质,不但在高分子溶液理论方面[7] 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很大意义。近年来,具有复杂结构的多嵌段共聚物以其独特的结构与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多嵌段共聚物的设计与合成及其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已成为高分子化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作为合成具有精确结构多嵌段共聚物的理想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简介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并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一种活性聚合技术。它源于有机化学中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即Kharasch 加成,典型的ATRP 引发体系由引发剂(如烷基卤代物RX )、催化剂(如过渡金属卤化物CuBr 、CuCl 、NiCl 等)和络合配位体(如联吡啶)所组成。ATRP 集自由基聚合和活性聚合的优点,与其它活性聚合相比,具有适用单体范围广、聚合条件温和并易于实现工业化等显著优点。其产品在高性能黏合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合金增容剂和加工助剂、热塑性弹性体、·36·高 分 子 通 报2006年6月 DOI :10.14028/j .cn ki .1003-3726.2006.06.005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环境保护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846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环境保护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环境保护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 ISO14001、ISO14004等5个标准,同年,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原国家环境保护局适时组织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试点认证工作,建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 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一套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先进的管理标准,同时也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实施该标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它与贸易的紧密联系,吸引和引导企业自愿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最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 ISO14000标准对我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10年来ISO14000标准的推行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实践证明,它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有较大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3个方面。

在生物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聚集体中的胞外聚合物

综述:在生物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聚集体中的胞外聚合物(EPS) 盛国平a 俞汉青a 李晓燕b a中国科技大学化学学院,230016,中国合肥 b香港大学土木工程部,薄扶林道,香港 摘要:在本文中给出了关于生物废水处理反应器中微生物聚集体中的胞外聚合物的定义、提取、特点、产量及功能方面的内容。EPS是微生物分泌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混合物,是由细胞溶解或从废水中吸收有机物产生的。他们是微生物聚集体中维持其聚集在三维矩阵的一个重要部件。研究发现EPS中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腐殖质物质、核酸)的特点(例如:吸附能力、生物降解能力、亲水性及疏水性)和含量对微生物聚集体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物质转移、表面特征、吸附能力、稳定性、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等。然而,由于EPS是非常复杂的,已知关于EPS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足的,仍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充分了解他们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的确切作用。 关键词:胞外聚合物提取微生物聚集体污泥稳定性表面特性废水处理 目录 1. 引言 1.1 EPS的定义 1.2 EPS的组成 1.3 EPS的空间分析 2. EPS的提取 2.1 EPS提取方法的评估 2.2 合理提取方法的选择 3.分析方法 3.1 传统化学比色法分析 3.2 创新方法 4.EPS的特点 4.1 EPS的吸附特性

4.2 EPS的生物降解性能 4.3 EPS的亲水性/疏水性 5. 影响EPS产量的因素 5.1 底物类型 5.2 营养成分含量 5.3 生长阶段 5.4 外部条件 6. EPS与微生物聚集体功能之间的关系 6.1 微生物聚集体的物质转移 6.2 微生物聚集体的表面电荷 6.3 微生物聚集体的絮凝性能 6.4 微生物聚集体的沉降性能 6.5 微生物聚集体的脱水性能 6.6 微生物聚集体的稳定性能 6.7 微生物聚集体的粘附性能 6.8 微生物聚集体的形成 7. 未来的工作需要 致谢 参考文献 1.引言 在生物废水处理系统中,大多数微生物以微生物聚集体的形式存在,例如:污泥絮体、生物膜及颗粒。在纯培养条件下EPS(一种聚合物混合的高分子量的复合体)存在时,活性污泥、颗粒状污泥、生物膜能在各种各样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并确认。EPS对微生物聚集体的物化特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包括结构、表面电荷、絮凝性能、沉降性能、脱水性能及吸附性能。EPS与细胞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结合形成广阔的网状结构,与大量的水共同保护细胞免受脱水作用及有毒物质的伤害。部分EPS在营养不足时可以充当碳源或能源。他们也聚集在一

聚合物共混知识点总结

1.聚合物共混:共混改性包括物理共混、化学共混和物理/化学共混三大类型。其中,物理共混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混合”。如果把聚合物共混的涵义限定在物理共混的范畴之内,则聚合物共混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聚合物经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物质的过程。 2.分布混合,又称分配混合。是混合体系在应变作用下置换流动单元位置而实现的。 3.分散混合是指既增加分散相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少分散相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的工程。 分布混合和分散混合在实际的共混工程中是共生共存的,分布混合和分散混合的驱动力都是外界施加的作用力。 4.总体均匀性是指分散相颗粒在连续相中分布的均匀性,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 5.分散度则是指分散相颗粒的破碎程度。对于总体均匀性,则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表征。分散度则以分散相平均粒径来表征。 6.分散相的平衡粒径:在分散混合中,由于分散相大粒子更容易破碎,所以共混过程是分散相粒径自动均化的过程,这一自动均化的过程的结果,是使分散相例子达到一个最终的粒径。即“平衡粒径”。 7.高分子合金:(塑料合金)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常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作工程塑料。 8.熔融共混:将聚合物组分加热到熔融状态后进行共混(应用广泛)。采用的设备-----密炼机、开炼机、挤出机等。本方法最具有工业价值。 9.溶液共混:将聚合物组分溶于溶剂后,进行共混。本方法主要用于基础研究领域 10.乳液共混:将不同聚合物乳液共混方法。本法可用于橡胶共混改性中;以乳液应用的产品可乳液共混改性等。 11.分散度:反映分散相物料的破碎程度; (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和分布表征) 12.均一性:反映分散相分散的均匀程度 (分散相浓度起伏大小,用统计法) 13.相界面:连续相与分散相之间的交界面。 (界面结合好坏对共混物性能有重大影响) 14. 所谓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Miscibility),从热力学角度而言,是指在任何比例混合时,都能形成分子分散的、热力学稳定的均相体系,即在平衡态下聚合物大分子达到分子水平或链段水平的均匀分散。 15. 直接观测 16. 间接观测 17.界面自由能:两相体系中两组分之间具有界面自由能,直接影响共混过程. 18.界面张力 19. 简答 1.简述影响热力学相容性的因素。 答:1.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相对分子质量 3.共混组分的配比 4.温度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最全)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0标准介绍 ISO14000标准产生背景 ISO14000系列标准特点 ISO14000认证目标 ISO14000标准认证对组织的意义 ISO14000标准认证的社会意义 ISO14000标准认证模式 ISO14000标准和ISO9000标准关系 ISO14000标准与ISO9000标准异同 ISO14000认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ISO14000认证在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地位 ISO14000基本要求 ISO14000系列标准分类 ISO14000标准认证需提交资料 ISO14001标准认证流程 ISO14001标准认证申请条件 ISO14001标准认证审核过程

ISO14001标准内容 ISO14000标准介绍 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汇集全球环境管理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在总结全世界环境管理科学经验基础上制定并正式发布的一套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涉及到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该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标准号分配表 ISO14000系列标准是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目前正式颁布的有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ISO14040等5个标准,其中ISO14001是系列标准的核心标准,也是唯一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标准。该标准已经在全球获得了普遍的认同,ISO14000系列标准突出了"全面管理、预防污染、持续改进"的思想,作为ISO14000系列标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项标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站在政府、社会、采购方的角度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制度)提出了共同的要求,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污染并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ISO14001是组织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开展认证的依据。

第二章共混改性基本原理解析

第二章共混改性基本原理 2.0本章介绍 概述 共混组分的相容性(重点) 掌握聚合物之间相容性的基本概念、改进相容性的方法,了解相容性理论、相容性的表征方法。 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重点、难点) 掌握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相界面结构、相容性和混合加工方法对形态结构的影响以及形态结构的主要测定方法。了解控制聚合物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能控制的基本途径。 共混物的性能(重点) 共混物制备方法(重点)、原理(重点)与设备(自学) 2.1概述 2.1.1相关概念 聚合物共混 聚合物共混(Polymer blend):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均聚物或共聚物混合制成宏观均匀物质的过程。共混产物称为聚合物共混物。 高分子合金是指含多种组分的聚合物均相或多相体系,包括聚合物共混物、嵌段和接枝共聚物,而且一般言,高分子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其形态结构为微观非均相或均相。 高分子合金不能简单等同于聚合物共混物。 相容性 相容性(Miscibility):是指共混无各组分彼此相互容纳,形成宏观均匀材料的能力。 互溶性 互溶性(solubility):指可以达到分子级混合的共混物。因聚合物材料结构特征限制,要达到完全分子级的混合难以实现,因此其应用不多。 混溶性 混溶性(compatibility):以是否能获得比较均匀和稳定的形态结构的共混体系为判据,而不论共混体系是否热力学相互溶解。 反应性共混体系 反应性共混体系:是指在不相容或相容性较差的共混体系中加入(或就地形成)反应性聚合物,在混合过程中(例如挤出过程)与共混聚合物的官能团之间在相界面上发生反应,使体系相容性得到改善,起到增容剂的作用的体系。 2.1.2共混的特点与意义 许多天然和合成的聚合物是经改性才能达到工业应用性能的. 综合、均衡各聚合物组分的性能、提高使用档次,如ABS兼有PS的光泽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管理规定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管理规定CACEB:EA—220 第一条为规范认证机构及获证组织正确使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下简称“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加强对认证证书及认证标志的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认证证书是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对通过认证的组织颁发的证书。 认证标志是用于表明获得某认证机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图形标识。 第三条认证机构应在其认可业务范围内颁发认证证书。 第四条认证证书的基本内容包括: 1.认证证书名称:ISO14001认证证书; 2.认证机构标志和“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标志; 3.认证证书编号; 4.获准认证的组织名称、地址和邮政编码; 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所覆盖的范围; 6.认证所依据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其他引用文件的编号与版次; 7.认证的生效期和截止期; 8.认证机构的名称; 9.认证机构盖章及其代表签字。 第五条认证证书由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环认委”)秘书处统一制式。认证标志由机构自行设计,报环认委备案。 第六条认证证书的证书编号由环认委统一管理。认证机构将通过认证评定的组织名称、认证范围上报环认委秘书处,环认委秘书处进行统一编号并备案。 认证证书编号格式规定如下:

第七条认证机构向获准认证的组织发放证书的同时,应将审核报告、认证证书副本报环认委秘书处备案。 第八条认证机构应制定认证证书的控制程序并报环认委秘书处备案,以保证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获证组织对认证证书的错误使用。 第九条认证证书的有效期限为3年。期满后愿意继续认证的组织可在认证证书有效日期终止前3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经复查审核后颁发新证。有效期满后,未重新认证的组织不得继续使用认证证书。 第十条认证证书的使用: 1. 证书持有者应按认证机构的要求控制其证书的使用,认证机构应按要求对证书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2. 证书持有者只能使用由认证机构书面允许的特定标志和宣传用语; 3.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仅能用于与组织环境管理有关的宣传与证明,不可用作解释其产品的属性。 第十一条认证证书的维持及撤销: 1. 组织应将其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关变更及时通知认证机构,由认证机构决定是否进行重新认证: 2. 认证机构在接到组织相关方的投诉后,应及时对组织进行监督或复评; 3. 在对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监督及复评中,如发现严重不符合或体系运行无效,由认证机构决定撤销认证,收回证书,并报环认委备案; 4. 如发现组织滥用认证证书或认证标志,认证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责令其予以纠正。 第十二条本规定由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水土环境中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对污染物迁移和归宿影响的研究进展

CIESC Journal, 2018, 69(8): 3303-3317 ·3303· 化工学报 2018年第69卷第8期|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3828374.html, DOI:10.11949/j.issn.0438-1157.20180182水土环境中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对污染物迁移和归宿影响的研究进展 武宇辉1,杨悦锁1,2,赵传起2,张茜1,陈煜1,徐斌1 (1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 130021;2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44) 摘要:在土壤和水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附着在其表面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在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等的迁移和转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保护水土环境、提升污染水土修复效率的科学和工程问题为目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对EPS的组成和结构、影响微生物EPS分泌的因素、EPS的提取方法以及其生物降解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系统分析了EPS参与土壤和水环境中金属及有毒有机物质生物降解和去除的微观机制,进而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EPS在土壤和水环境中的进一步研究空间,特别是如何提高理解EPS的生物和化学修复工程意义提出展望。 关键词:胞外聚合物;土壤;水环境;吸附;还原;絮凝 中图分类号:X 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38—1157(2018)08—3303—15 A review on effects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on contaminants fate & transport in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WU Yuhui1, YANG Yuesuo1,2, ZHAO Chuanqi2, ZHANG Xi1, CHEN Yu1, XU Bin1 (1Key Laboratory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Jilin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angchun 130021, Jilin, China;2Key Laboratory of Eco-restoration of Regional Contaminated Environ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enyang 110044,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attached on their surfa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 contaminants. This paper aims at protecting the water and soil environment,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roblem-solving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remediation efficiency of contaminated water and soil. Various studies conducted so far about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EPS, factors affecting the EPS secretion of microorganism, the EPS extraction methods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EPS were reviewed. The microscopic mechanism of EPS in biodegradation and removal of metals and toxic organic substances in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w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further perspectives of EPS research in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are proposed in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issues in the related studies, and particularly in supporting bio-chemical remediation engineering of contaminants using the EPS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Key words: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 soil; water environment; adsorption; reduction; coagulation 2018-02-08收到初稿,2018-05-09收到修改稿。 联系人:杨悦锁。第一作者:武宇辉(1993—),女,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37,41703120);辽宁省创新团队项目(LT2015017);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双百工程”(Z17-5-079)。 Received date: 2018-02-08.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Yuesuo, YangYuesuo@https://www.wendangku.net/doc/dc3828374.html, Foundation item: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472237, 41703120). 万方数据

嵌段共聚物

嵌段共聚物 要了解什么是嵌段共聚物,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聚合物 要了解什么是嵌段共聚物,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聚合物。我们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接触到聚合物,例如吃饭时用到的塑料饭盒和塑料水杯、汽车上的轮胎、各种化纤衣物,都属于聚合物。聚合物(polymer)或者说高分子(macromolecule)通常是许多相同的小分子互相反应得到的分子量非常大的物质。例如聚苯乙烯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聚合物,许多塑料器具都是由它组成。从它的名字大家应该可以猜到,聚苯乙烯与苯乙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苯乙烯并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家伙,因为它的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如果我们把另一个“不安定分子”——仲丁基锂和苯乙烯放到一起,这两个家伙非常的情投意合,很快就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一个新的分子(图1)。 图1 由苯乙烯合成聚苯乙烯

但是这个新的分子同样不安分,它把目光投向了身边的苯乙烯分子,于是两个苯乙烯分子就这样连到了一起。可是这样形成的分子依然不安分,它又把第三个苯乙烯分子拉了进来,接下来是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苯乙烯分子。很快,少则几十、多则数百、几千甚至上万个苯乙烯分子就通过化学反应互相连接起来,得到了聚苯乙烯。和聚苯乙烯类似,其他许多聚合物也是由数目众多的相同的小分子互相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得到,这样的小分子被称之为单体(monomer). 在单体形成聚合物的过程中,随着数目增加而来的是质的变化:苯乙烯不过是一种非常容易流动的液体,看上去和水、汽油等其它液体没有什么区别。两三个苯乙烯分子互相反应连在一起之后,得到的也依然是液体。但是当成百上千个苯乙烯分子发生反应形成聚苯乙烯之后,我们得到的却是白色的固体。我们可以把这些白色的固体加工成各种器具,而这些器具又能承受相当大的机械强度而不会断裂,这清晰地体现了聚合物与小分子之间的一大显著区别。 也许各位读者对复杂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还是不好理解。没有关系,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现在有100个中间带孔的红色塑料小球和一根绳子,请大家用绳子把小球串起来,有几种串法呢?大家肯定会说,还有几种串法,就是用绳子把小球一个一个连起来就好了。如果把小球看作单体,那么用绳子连起来的这一串小球对应的就是由这种单体反应得到的聚合物。这里100个小球都是同一颜色,对应的聚合物也是只由一种单体构成的,我们把这样的聚合物称为均聚物(homopolymer). 我们刚才提到的聚苯乙烯就是一种典型的均聚物。 现在让我们把游戏变得复杂一些:如果100个小球中的50个由红色球变成蓝色球,如何用绳子把它们一一串起来呢?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不管什么红球蓝球,反正都是塑料球嘛,把它们混在一起,一个一个用绳子穿起来就好。这样当100个小球全部被串到绳子上之后,我们如果从头开始统计球的颜色,我们可能会看到先是三个红色球,然后是两个蓝色球,然后是四个红色球,然后又是五个蓝色球。总之两种颜色球的分布没有没有任何规律,但我们如果从头数到尾的话,会发现红色球和蓝色球都是50个(图2)。这样形成的聚合物,我们称之为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共聚物”表明构成聚合物的单体不再只有一种,而“无规”表明这几种单体的分布没有任何规律。 图2 均聚物、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的对比 也有的朋友说了,既然红色球和蓝色球的数量相同,那么我可以先串一个红色球,再串一个蓝色球,接下来再串一个红色球,然后再串一个蓝色球。这样下来,绳子上的球永远是一红一蓝交替出现。这样形成的聚合物,我们称之为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这里的“交替”二字表明两种单体不再是随机出现,而是严格的一一交替。 那么如果先把全部50个红色小球串到绳子上去,再串剩下的50个蓝色小球呢?这样得到的聚合物,就是我们要介绍的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之所以叫“嵌段”,是因为这样的一串小球,实际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