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一、海洋化学资源

1、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由96.5%的水和3.5%的溶解的盐组成。

①海水中主要有4种金属离子(Na+、Mg2+、Ca2+、K+)和2种酸根离子(Cl-、SO42-)。当把海水蒸干时,任一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都可以结合构成一种盐,故海水中主要的盐有:Na2SO4、NaCl、MgSO4、MgCl、CaSO4、CaCl、K2SO4、KCl。

②海水之最:

含量最多的金属离子:Na+,含量最多的非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C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Na

海水盐分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Cl。

(2)海水制镁

Ⅰ.流程:

Ⅱ.化学方程式:

①MaCl2+Ca(OH)2=Mg(OH)2↓+CaCl2

②Mg(OH)2+2HCl=2H2O+MgCl2

③MgCl2通电Mg+Cl2↑

注意:

①海水中原本就有氯化镁,为什么要先加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再加盐酸得到氯化镁呢?

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很低,要想得到它,首先要设法使之富集。提取镁时,如果直接以海水为原料,则将其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沉淀的过程就是为了使镁元素富集;如果以卤水为原料,则在海水晒盐阶段就经过了一次富集,转化为沉淀的目的即可使镁元素进一步富集,又可除去其中的氯化钠等杂质。

②从海水中提取镁时,选择石灰乳做沉淀剂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石灰乳价廉易得,大海中富含贝壳,它们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就地取材通过大海制得石灰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高温CaO+CO2↑、CaO+H2O=Ca(OH)2

2、海底矿物

(1)可燃冰

①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固体——极易燃烧

②形成:由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③优点: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或石油产生的热量多得多。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或废

注意:

①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呈白色,形似白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被点燃,被形象的称为“可燃冰”。

②人类开采可燃冰,面临着许多问题:

A.收集海水中的气体十分困难,可燃冰在海底大面积分,其分解出来的甲烷很难聚集在某一地区内收集,而且一离开海床便迅速分解,容易发生喷井意外。

B.甲烷的温室效应很强,若处理不当,分解出来可能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而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大规模海啸,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可燃冰也是一种存在安全隐患的能源。

(2)锰结核

①海底还蕴藏着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多金属结核,也称:锰结核(含锰最多)。

②锰结核含有锰、铁、镍、铜、钴和钛等20多种金属元素,多金属结核的全球总储量在30000亿吨以上。

3、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

①海洋资源:

化学资源(溶解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工业用冷却水源、食盐等各种盐类、淡水、溴)

矿产资源(滨海、大陆架及深海海底所蕴藏的矿产资源——滨海砂矿:富含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大陆架:石油、天然气、煤、硫、磷,金属矿产;海盆:深海锰结核。)

动力资源(海水波浪、潮汐及海流所产生的能量、贮存的热量——潮汐发电、波浪发电)

生物资源(海水中生存的生物——鱼、虾、贝、藻)

②海洋污染:陆源污染、海上污染。

③防止污染措施: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等。

注意: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要保护海洋过度索取会遭到海洋的报复。

4、海水淡化

(1)蒸馏法淡化海水

Ⅰ.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Ⅱ.实验现象:

加热后大试管中的海水沸腾,小试管中有少量无色液体;

向小试管的冷凝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无白色沉淀产生。

Ⅲ.注意事项:

①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才能使用;

②玻璃导管尽量长些(延长水蒸气在导管中的滞留时间,有利于热的水蒸气冷凝);

③为防止暴沸,可在大试管中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

④试管中的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采用蒸馏的方法可除去海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得到淡水。

Ⅴ.实验改进:

注意:

①蒸馏是通过加热蒸发而将液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方法,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过滤、结晶、蒸馏)

②NaCl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NaCl+AgNO3=AgCl↓+NaNO3

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看是否产生白色沉淀,是检验溶液中有无Cl-的常用方法。

(2)世界范围内海水淡化能做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主要方法:

①膜法——反渗透法(利用的是渗透压的原理)

②热法——低温多效蒸馏法、多级闪急蒸馏法

二、海水“晒盐”

1、粗盐提纯(实际问题):

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如Na2SO4、CaCl2、MgCl2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必须对其进行分离和提纯,才能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1)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

①方法:

将粗盐晶体溶解在水中,过滤除去不溶物,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比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②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2)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CaCl2、MgCl2。

①方法:

加入过量的BaCl2可除去Na2SO4,加入过量的NaOH可除去MgCl2,加入过量的Na2CO3可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然后进行过滤把沉淀除去,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Na2CO3和NaOH。

②原理:

Na2SO4+BaCl2=BaSO4↓+2NaCl、MgCl2+2NaOH=Mg(OH)2↓+2NaCl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Na2CO3+2HC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

Ⅰ.所用试剂都是过量的:

每滴加一滴试剂,都要观察一次现象,看沉淀是否继续增加。

若有沉淀增加,则需继续滴加试剂;若不再有沉淀增加,则停止滴加试剂。

故最后一滴试剂不参加反应,所以所用试剂都是过量的。

Ⅱ.除杂质时所加试剂的顺序要求是:

①Na2CO3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目的:除去过量的Ba2+。

②过滤之后加HCl,目的:除去过量的CO32-和OH-。

③除以上两点要求外,其它试剂顺序可调整。

如:BaCl2、NaOH、Na2CO3、过滤、HCl;或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或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2、食盐的用途

①工业:制造烧碱、纯碱、氮气、盐酸、化学肥料、塑料、合成橡胶、染料等。

②生活:用作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

③医疗:生理盐水是使用氯化钠配制的。

④农业: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选种。

三、海水“制碱”

1、氨碱法质纯碱

Ⅰ.原料及产物:

原料产物

食盐、二氧化碳、氨气纯碱(主要产物)、氯化铵(次要产物)

Ⅱ.媒介:氨

Ⅲ.原理:

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的条件下向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由于碳酸氢钠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小,呈晶体析出,过滤得到NaHCO3固体,NaHCO3不稳定,受热后会分解成Na2CO3、H2O和CO2,因此给NaHCO3加热就可得到Na2CO3。

Ⅳ.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①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②2NaHCO3△ Na2CO3+H2O+CO2↑

NH4Cl的处理: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优点:①原料易得、便宜。②CO2和NH3可回收使用,能连续生产。

缺点:①食盐利用率不高。②回收NH3时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CaCl2。

2、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

优点:①食盐利用率高。②产生两种有用产物NH4Cl和Na2CO3,不产生污染环境的CaCl2。

3、纯碱的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与指示剂的作用——纯碱溶于水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注意:

A.碳酸钠属于盐而不属于碱,它的水溶液呈碱性,是因为它能与水反应生成很少量的氢氧化钠。

B.盐类物质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如NaCl,有的呈碱性如Na2CO3,有的呈酸性如CuSO4。

C.家庭中利用纯碱溶液显碱性的性质除去油污。

②与Ca(OH)2反应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2CO3+Ca(OH)2=2NaOH+CaCO3↓

注意:

A.工业制烧碱的方法就是利用上述反应。

B.制取碱类物质原理:

选取含有相应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的盐类物质的溶液与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反应。如氢氧化铜的制取可用:CuSO4+2NaOH=Cu(OH)2↓+Na2SO4

③与酸(HCl、H2SO4)反应

现象: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注意:

Na2CO3和NaHCO3都能与酸(HCl、H2SO4)反应产生CO2,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3-的方法为:

A.试剂: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待测样品。

B.操作方法:取待测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待测样品中含有CO32-或HCO3-。

④与某些盐(如BaCl2、CaCl2)反应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

Na2CO3+CaCl2=CaCO3↓+2NaCl

4、盐的性质

①盐+酸→新盐+新酸

条件:反应物——盐可溶或难溶,酸必须可溶;生成物——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

例如:

Na2CO3+2HCl=2NaCl+H2O+CO2↑、CaCO3+2HCl=CaCl2+H2O+CO2↑

AgNO3+HCl=AgCl↓+HNO3、BaCl2+H2SO4=BaSO4↓+2HCl

注意:氯化银(AgCl)和硫酸钡(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盐+碱→新盐+新碱

条件:反应物——盐与碱都必须溶于水;生成物——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

例如:

Na2CO3+Ca(OH)2=CaCO3↓+2NaOH、CuSO4+2NaOH=Na2SO4+Cu(OH)2↓

③盐+盐→新盐+新盐

条件:反应物——的两种盐必须都溶于水;生成物——必须有沉淀。

例如:

Na2SO4+Ba(NO3)2=2NaNO3+BaSO4↓、NaCl+AgNO3=AgCl↓+NaNO3、K2CO3+CaCl2=CaCO3↓+2KCl ④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例如:Fe+CuSO4=Cu+FeSO4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②条件:生成物中至少有沉淀、气体、水中的一种时,复分解反应才会发生。

(碱+盐和盐+盐的反应中,反应物都必须可溶)

③特点: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 1、发生物理变化时,本身没有变,往往只是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裂为,重新组合成新的。 注: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 质)。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Cl 2)。保持CO 2 化学性质的 最小粒子是;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物质由什么样的微粒组成就由什么微粒保持其化学性质。在氧化汞受热分解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带正电)、(不带电)、(带负电)。原子中,原子序数= = = (原子不显电性) 2、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原子质量≈ 3、核外电子的这种在不同的上围绕原子核做的现象叫做。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一层,最多的有七层,先排,后排。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个)。

4、记住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有密切关系。 6、叫离子。叫做阳离子,叫做阴离子。原子电子,带电荷,形成离子;原子电子,带电荷,形成离子。(“失正阳,得负阴”)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离子化合物,可 课题 3 元素 1、元素:,决定元素的种类是,(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或者不同);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元素种类。 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依次是。最多金属元素是,最多非金属元素是,最多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是 2、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化学《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知识点归纳——典例解析-教育文档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主要方法; 2、掌握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3、认识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预防措施。 【要点梳理】 要点一、海水的淡化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上缺水的地区越来越多,水荒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是制约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海水淡化已成为获得淡水资源重要的途径。 海水利用包括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以及海水农业等。 海水淡化是海水利用的重点。 要点诠释: 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 (1)蒸馏法:把海水烧到沸腾,水蒸发为蒸汽,盐留在锅底,蒸汽冷凝为蒸馏水,即是淡水。这种古老的海水淡化方法,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锅垢,很难大量生产淡水。现代多级闪急蒸馏淡化使古老的蒸馏法焕发了青春。水在常规气压下,加热到100℃才沸腾成为蒸汽。如果使适当加温的海水进入真空或接近真空的蒸馏室,便会在瞬间急速蒸发为蒸汽。利用这一原理,做成多级闪急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此种淡化装置可以造得比较大,真空蒸发室可以造得比较多,连接起来,成为大型海水淡化工厂。这种淡化工厂,可以与热电厂建在一起,利用热电厂的余热加热海水。水电联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现行大型海水淡化厂,大多采用此法。如果太阳能蒸发淡化法能够投入实用,古老的蒸馏淡化技术又会上一个节能的新台阶。 海水蒸馏原理示意图 (2)电渗析法:使用一种特别制造的薄膜来实现。在电力作用下,海水中盐类的阳离子穿过阳膜跑向阴极方向,不能穿过阴膜而留下来;阴离子穿过阴膜跑向阳极方向,不能穿过阳膜而留下来。这样,盐类离子被交换走的管道中的海水就成了淡水,而盐类离子留下来的管道里的海水就成了被浓缩了的卤水。 (3)反渗透法:使用的薄膜叫“半透膜”,半透膜的性能是只让淡水通过,不让盐分通过。如果不施加压力,用这种膜隔开咸水和淡水,淡水就自动地往咸水那边渗透。我们通过高压泵,对海水施加压力,海水中的淡水就透过膜到淡水那边去了,因此叫做反渗透。 (4)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这种方法具有难以克服的弊端,需要消耗许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却不佳,难以使用。 此外,离子交换法、太阳能法、压气蒸馏法、流通电容吸附法、露点蒸发法等也是正在发展中的海水淡化技术。 要点二、从海水中提取溴 在海水中,溴总是以溴化镁和溴化钠的形式存在。提取溴的方法常用空气吹出法,即首先浓缩海水,使溴盐富集;加酸使海水酸化(调节化学平衡,防止氯的各价酸生成),通入氯气,溴离子被氧化成单质溴;使溴蒸汽和SO2、水蒸汽反应产生HBr;再把HBr用氯气氧化得到Br2。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Cl2 + 2Br-=Br2 + 2Cl- Br2 + SO2 + 2H2O=2HBr + H2SO4 2HBr + Cl2=2HCl+ Br2 要点三、从海水中提取碘 直接从海水中提取碘,利用晒盐后的卤水也可制取碘,所采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淀粉吸附法、硝酸银或硫酸铜沉淀法、离子交换树脂法等。某些海藻具有吸附碘的能力,如干海带中碘的含量一般为0.3%~0.5%,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10万倍。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流程如下: 涉及到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 要点四、从海水中提取镁 镁在海水中的含量仅次于氯和钠,总储量约为1.8×1015吨,主要以氯化镁和硫酸镁的形式存在。从海水中提取镁并不复杂,先把石灰乳注入到盛有海水的容器中,使海水中的氯化镁变为氢氧化镁沉淀,从海水中滤出的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第九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知识点1】海水提镁 1、海水制镁的原理是将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再与盐酸反应生成,电解状态的该物质,就能制得金属镁。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时,加入石灰乳的目的是。写出海水提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②、③。 2、海底新型的矿产资源是_____,主要成分是___,又被称为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海水淡化的方法有____(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利用不同分离混合物)。蒸馏法淡化海水,检验得到的是淡水的方法: ①物理方法:; ②化学方法:,依据的反应原理:。 4、海洋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海水“晒盐” 1、海水“晒盐”的方法:或, 2、流程:海水→蒸发池→→。捞出粗盐之后剩余的液体是,是食盐的(“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3】海水“制碱” 1、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有_____ ,媒介是____ ,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碳酸钠俗称___,又称______,其化学式是_____。碳酸氢钠俗称__________,其化学式是________。 3、碳酸钠是色___体,溶于水,碳酸氢钠是色体,溶于水。 4、碳酸钠的化学性质:①与指示剂反应:水溶液使酚酞变,说明其水溶液显性; ②与酸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③与氢氧化钙反应:; ④与氯化钡反应:。【知识点4】盐的有关知识 1、盐的化学性质:(略) 2、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略) 3、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电离出的_____相互结合,生成____、_____、或_____的过程。【知识点5】常用酸、碱、盐的用途 1、浓盐酸的用途:;。 2、浓硫酸的用途:;。 3、氢氧化钠的用途:。 4、氢氧化钙的用途:;;。 5、碳酸钙的用途:;;。 6、氧化钙的用途:。 7、碳酸钠的用途有:。 8、碳酸氢钠的用途:在灭火器里,它是产生___的原料之一,反应原理。在食品工业上,它是的主要成分。在医疗上,它是治疗的一种药剂,反应原理。 【实验突破】——粗盐提纯 一、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漏斗、量筒、药匙、胶头滴管、铁架台、滤纸、火柴 2、实验步骤: (1):称取一定量的粗盐,加水溶解并用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2):将烧杯中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若滤液仍然浑浊,应,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3):将滤液倒入,用酒精灯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点总结: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物质的构成 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举一反三)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③分子在不停运动。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5、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如:衣服晾晒、花香、热胀冷缩、溶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⒈原子的构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 层)。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1)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二节海水的淡化复习进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的淡 化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二)海水淡化 班级姓名 海水淡化的意义主要是提供了淡水资源的的不足问题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 2.了解膜法和热法淡化海水的原理。 二、重点:了解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 三、自学及练习 阅读课本P33页的内容并完成下面问题: 1.为什么要海水(咸水)淡化? 因为地球上的水97%以上是海洋里的咸水,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淡水资源的短缺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 常用方法:法 蒸馏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是靠达到“沸点”而蒸发出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变为液体,其过程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 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填空: (1)除去海水中的盐而得到淡水,最常用的方法是法。 (2)加热时,试管中的海水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给海 水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3)往得到的冷凝水中滴加AgN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冷凝水纯水(填“是”或“不是”)。 (4)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举一例)。 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并思考: (1)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 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进一步延长水蒸气在导管中的滞留时间(如适当延长) ②可以使用冷凝剂通过管壁进行热交换(如在导管外壁包) ③可将收集水的试管放入盛有的烧杯中 ④可使用冷凝管 (2)怎样检验小试管中得到的冷凝水是否是淡水? 向小试管里的冷凝水中滴加溶液,如果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是淡水。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规模化、产业化的方法: 阅读课本P33最后一段至P34的“多识一点”的介绍,完成以下题目 第一种方法:膜法。也称 如图,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填写“增加”、“不变”或“减少”) 第二种方法:热法 1. 较为常用的方法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大学普通化学复习知识点

配浙大普通化学第五版复习,根据注册结构师考试摘选课本内容编辑。 .1物质的结构和物质状态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原子和离子的电子结构;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周期;族;元素性质及氧化物及其酸碱性。离子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特征和类型;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结构式;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分子间力与氢键;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类型与物质性质。 3.2溶液 溶液的浓度;非电解质稀溶液通性;渗透压;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分压定律;解离常数;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水的离子积及溶液的pH值;盐类的水解及溶液的酸碱性;溶度积常数;溶度积规则。 3.3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催化剂;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化学平衡的特征;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4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电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组成和符号;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标准电极电势;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及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 3.5;有机化学 有机物特点、分类及命名;官能团及分子构造式;同分异构;有机物的重要反应:加成、取代、消除、氧化、催化加氢、聚合反应、加聚与缩聚;基本有机物的结构、基本性质及用途:烷烃、烯烃、炔烃、;芳烃、卤代烃、醇、苯酚、醛和酮、羧酸、酯;合成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第1章 热化学与能源 系统环境 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可将系统分成三类: (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开放系统。 (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通常在密闭容器中的系统即为封闭系统。热力学中主要讨论封闭系统。 (3}隔离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孤立系统。绝热、密闭的恒容系统即为隔离系统。 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所谓均匀是指其分散度达到分子或离子大小的数量级。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超过此相界面,一定有某些宏观性质(如密度、折射率、组成等)要发生突变。 系统的状态是指用来描述系统的诸如压力P、体积V温度T、质量M和组成等各种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用来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 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 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4、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呈电中性的中子构成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又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结构模型图 2、不同原子,核电荷数不同、核内质子数不同。 3、构成原子有三种粒子:质子、中子、电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4、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钠原子核内11个质子,12个中子。 5、核外电子在核外分层运动,也叫分层排布,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将电子在核外排布形象地表示出来。 6、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12/112 原子的实际原子的实际质量 C (单位:1) 7、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8、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围绕着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增强水的导电性 D.+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 2O ,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 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O 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 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 2O + CO 2==H 2CO 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 .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 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 、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 、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 .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 4+5H 2O = CuSO 4·5H 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 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2H 2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H 2 +2O 氢气“早出晚归”

普通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普通化学复习资料 3.1物质的结构与物质的状态 3.1.1原子结构 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性 核外电子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的特征,不能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的描述 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的特性,所以在量子力学中用波函数Ψ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以代替经典力学中的原子轨道概念。 (1)波函数Ψ(原子轨道):用空间坐标来描写波的数学函数式,以表征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个确定的波函数Ψ,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2)概率密度(几率密度):Ψ2表示微观粒子在空间某位置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即概率密度。 (3)电子云:用黑点疏密的程度描述原子核外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Ψ2)分布规律的图形。黑点较密的地方,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较大,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较多。 (4)四个量子数:波函数Ψ由n.l.m三个量子数决定,三个量子数取值相互制约: 1)主量子数n的物理意义: n的取值:n=1,2,3,4……∞ ,

意义:表示核外的电子层数并确定电子到核的平均距离; 确定单电子原子的电子运动的能量。 n = 1,2,3,4, ……∞,对应于电子层K,L,M,N, ··· 具有相同n值的原子轨道称为处于同一电子层。 2)角量子数ι: ι的取值:受n的限制,ι= 0,1,2……n-1 (n个)。 意义:表示亚层,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对于多电子原 子,与n共同确定原子轨道的能量。… ι的取值: 1 , 2 , 3 , 4 电子亚层:s, p, d, f…… 轨道形状:球形纺锤形梅花形复杂 图3-1 3)磁量子数m: m的取值:受ι的限制, m=0 ,±1,±2……±ι(2ι+1个) 。 意义:确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ι=0, m=0, s轨道空间取向为1; ι=1, m=0 ,±1, p轨道空间取向为3; ι=2, m=0 ,±1,±2 , d轨道空间取向为5;

鲁教版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重点: 1、海水制镁的过程及原理,相应的方程式。 2、海水淡化的方法,了解蒸馏的原理,工业常用多级闪急蒸馏法。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 溶液的概念、组成特点及相互转化的条件。知道结晶的概念。 3、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4、粗盐提纯(除去食盐中可溶性杂质及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和应用及相应的方程式。食盐 的精制 5、“溶解度”的概念(定量),溶解度曲线图的运用;选择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等方法进行 物质的提纯。 6、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和过程(方程式),侯氏制碱法。 7、碳酸钠、碳酸氢钠等物质的俗名和性质 8、常见酸根离子的检验。 9、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一、海水中的物质:(1)物质种类:水(96.5%)和可溶性盐(3.5%) (2)离子种类:Cl-、Na+、SO42 -、Mg2+、Ca2+、K+ 二、海底矿物: 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甲烷燃烧的方程式:CH4+2O2=点燃==CO2+2H2O 3、多种金属矿物:多金属结核(锰结核:猛、铁、铜、钴、钛等20多种金属元素) 三、海洋资源: (1)分类: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 (2)保护措施:海洋环境立法、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提高消除污染的技术水平。 第二节、海洋工业 一、海水制镁:

1、原理: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 2、生产流程: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氯化镁晶体→熔融氯化镁→镁 3、化学方程式: MgCl 2+Ca(OH)2=Mg (OH)2↓+CaCl 2 Mg (OH)2+2HCl =MgCl 2+2H 2O 注意:从海水中提取MgCl 2时,经历了“MgCl 2→Mg (OH)2→MgCl 2”,的转化过程,这 样做的目的是: 将MgCl 2富集起来,获得比较纯净的MgCl 2. 二、海水淡化: 从海水中获取淡水,解决日益加剧的淡水危机 1、淡化的方法有(1)热法(2)膜法(反渗透法)。(都是物理方法),热法中常见的有低温多效蒸馏法和多级闪急蒸馏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多级闪急蒸馏法。 2、海水与淡水的鉴别:分别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的是海水,没有沉淀(或沉淀很少)的是淡水。 三、海水晒盐: 从海水中获取食盐,解决生产(工业)、生活中需求的大量食盐 1、原理:蒸发海水使其中的无机盐(主要是食盐)结晶。 2、生产流程:海水→蒸发池→结晶池→粗盐和母液(又称苦卤)。 原料也可采用海水淡化后的残液晒盐,更经济快捷。 四、粗盐提纯: 1、粗盐成分:主要成分:氯化钠 杂质:不溶性杂质(泥沙) 可溶性杂质(Na 2SO 4、MgCl 2、CaCl 2) (1)、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泥沙): 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反复几次可提高其纯度(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2)、可溶性杂质(Na 2SO 4、MgCl 2、CaCl 2)→转化为沉淀→过滤 A 、 药品选择:①Na 2SO 4→过量BaCl 2 ②MgCl 2→过量NaOH ③CaCl 2、多余BaCl 2→过量Na 2CO 3 ④多余的NaOH 、Na 2CO 3→适量盐酸 通电 MgCl 2 Mg +Cl 2↑

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

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1月5号) 一、海水淡化→海水淡化的方法(课本P63实验探究蒸馏法淡化海水) 1、海水淡化的方法有、、膜法。膜法淡化海水在淡化后海水溶液的溶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用蒸馏法淡化海水后,如何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取少量样品逐滴滴入溶液,如果没有沉淀产生则证明是蒸馏水。 (2)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置做怎样的改进:加装冷凝管 或 3、海底物质 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等常规化石燃料,还有一种新型矿产资源 叫,它是由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霞形成的冰状固体,因其极易燃烧,所以被称为“”。海底还蕴藏着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多金属结核,也称。 4、海水制镁 以海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生产流程可表示为: 信息: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来生产金属镁 (1)在空格处填上产物的化学式,在()填上试剂名称,在[ ]填上操作名称。 (2)写出五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③④ ⑤ 思考:1.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而使用石灰乳? 2.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要经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方法盘点:分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等 1、原理:海水→→__________→与。 2、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____里,不能再溶解某种______ ___的溶 液,就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问题思考:怎样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 4、结晶 (1)定义: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___溶液中以________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方法:__________结晶,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结晶, 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性杂质(如等)和性杂质(如:)。 2、要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步中都用到的仪器是,作用分别是、、 3、要除去食盐中含有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应向溶液中依次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将其转化为沉淀,过滤而除去,再加适量的_____________将溶液的PH调为7,除去多余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得到精盐水,再蒸发结晶即得精盐。 涉及的方程式: ①② ③④ ⑤⑥ ,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碳酸钠是以为原料,以为媒介, 采用法制得的。 2、默写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⑴ ⑵ 3、工业上采用氨碱法制取纯碱,是先向___________中通入___________,制成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并不断通入___________的条件下使___________()不断结晶析出,_________后,将__________加热分解得_____________ 4、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 5、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结晶析出,理由是 6、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俗称___________,又称为_____________通常为_________色晶体,_____溶于水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教材)

一、海盐文化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斗争、生活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地处黄海之滨的盐阜平原,也有着历史悠久的上古文明,她是祖国远古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古时期的古盐阜平原地处淮水下游,东临黄海,西含射陡(古射阳湖),数百万年来,经长江、射阳河、淮河及古黄河下泄泥沙的堆积,逐步形成为濒海平原,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的独特文化。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早在战国时期,傍海而居的先民们即利用含盐丰富的海水和遍地的柴草“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在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清朝,又引入先进的滩晒技术,把“煮盐、煎盐”变革为“晒盐”,产量进一步提高。如今,盐城仍然盛产海盐,出产的“淮”牌系列海盐产品行销大江南北。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新团、北团等。“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六灶、沈灶等。“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凉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依次为序。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知识点一: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 地球:水占地球表面积的3/4(以海水为主),地层内部也都有水存在。 (2) 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含有少量的水蒸气 (3) 生物体: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2/3;鱼体内含水量要高于人体;某些植物体内含水量甚至超过90%。 知识点二:水的应用 (1) 农业: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以上 (2) 工业:用于溶解、洗涤、冷却和用做化工原料等 (3) 生命活动: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成人每人平均需要补充2.5L左右的水 知识点三:水的组成 (1) 实验名称:电解水实验 (2) 实验装置 (3) 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较多,体积比约为1: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出该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是氧气。由此可见,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既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知识点四:水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熔、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是0℃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g/cm,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 重要性质: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 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五:氢气简介 (1)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化学性质: 具有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知识点六: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及联系 单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铜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化铝、二氧化硫、高锰酸钾、双氧水等 两种联系:均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 知识点七:分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1) 分子的基本性质:

2019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语文

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富集在海水中 的元素——氯 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编准备了化学高一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氯元素 1.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NaCl的形式存在。 2.原子结构 性质:最外层有7e-,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性质很活泼,表现为典型的非金属性。强氧化性自然界中有没有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二、氯气(Cl2) (一)物理性质: 1.颜色:黄绿色。 2. 闻气味:刺激性气味,(有毒,请注意闻气体气味的方法)。 3.密度比空气大。 (二)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与钠反应:2Na + Cl2 == 2NaCl 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

与铁反应:2Fe + 3 Cl2 == 2FeCl3 Fe作还原剂Cl2作氧化剂 现象:红热的铜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但不页1 第 会产生火焰),溶于水为蓝色溶液。与铜反应:Cu + Cl2 == CuCl2 现象: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产生红棕色烟(而不产生火焰),溶于水为黄色溶液。 结论:氯气具有强氧化性,①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②把变价金属从0价氧化为最高价。如:CuCl2、FeCl3 注意:例如:干燥的氯气在常温下不与铁反应所以可用钢瓶储存氯气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1)氯气与氢气的反应:H2 + Cl2 === 2HCl a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呈白雾状 白雾生成的HCl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氢氯酸)小液滴。 b现象:H2、Cl2混合光照: 发生爆炸,产生白雾。(2)与磷反应:氧气不足:2P + 3 Cl2 ==2PCl3(白雾) 液态氧气充足:2P + 5 Cl2 ==2PCl5(白烟) 固态

《海水中的化学》知识总结

1 / 3 ????????????????????? ????? ? ??????????????????? ? ?? ? ? ???? ??????????+↓=++↓=+↑++=+????????????+↓=+↑++=+???? ????????↑++=+↓=+++?? ?????????? ?????? ??????? ?? ? ???????????????42243232224242323232222322232343223)(22)(CO O H SO Na :2)()(CO O H 2NaCl 2HCl 7PH CO O H 2NaHCO Cl NH NaHCO NaCl CO O H NH NaCl SO Na OH Cu NaOH CuSO NaOH CaCO OH Ca CO Na SO H CO Na NaOH CaCO OH Ca CO Na OH Ca CO Na CO Na 与碱反应:与酸反应性质溶解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定义:由金属离子与酸盐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反应:与与酸反应:>与指示剂作用:化学性质纯碱原理、石灰石、氨等原料:碱海水制碱:氨碱法制纯生物资源 动力资源矿产资源结晶法蒸馏法海水淡化多金属结核(锰结核))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油、天然气常见化石燃料:煤、石海底矿物水盐分--“海水提镁”海水中物质化学资源海洋资源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总结:一、知识网络归纳: 海 水 中 的 化 学 二、专题综合讲解: 1、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

2、过滤与结晶 3、离子的检验 CO32-、Cl-、SO42-的检验,所用试剂及现象 1 / 3

2018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微粒构成物质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氧气由 氧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金刚石、石墨由碳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3.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原子中子:不带电 电子:分层排布,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2)核电荷数= 质子数 = 电子数 = 原子序数 (3)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4.结构示意图 项目特点原因例(填序号) 原子结构不带电核电荷数=电子数 A 离子结构阳带正电核电荷数>电子数 B 阴带负电核电荷数<电子数 C 5.水加热时产生水蒸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理由是水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理由是水分子变成氢分子、氧分子。 6.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7.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来决定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元素,前四位是氧、硅、铝、铁。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2. 分子原子离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一种 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微粒 带电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9. 物 质 分类 (混合物) 金属 单质:Mg 、Zn 、Fe 、Cu (单质 ) 非金属 单质:O 2、N 2、S 、P 、H 2 稀有气体 单质:He 、Ne 、Ar 氧化物 酸 (纯净物) (化合物 ) 碱 盐 依据物质 种类不同 依据元素的种类不同 10“ ”“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是 B 、C ,表示化合物的是D ,表示单质的是 A 。 11.符号和数字表示含义 H 氢元素 、一个氢原子、 Fe 铁元素 、 一个铁原子 、铁单质。 2H 两个氢原子 、 2H + 两个氢离子 Mg 2+ 一个镁离子 、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12.下表中的信息有: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最高、最低化合价。 原子序数与原子的质子数 在数值上相等。请帮助他再找出两条规律: ①同一横行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②同一纵行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③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在数值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 ④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 ; A B C D

普通化学考研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第一部分 热力学 1. 体系的分类 2. 状态函数的特征?热力学函数哪些属于状态函数? 3. S m ? , Δf H m ?,Δf G m ?,Δr H m ?,Δr S m ?,Δr G m ? 等热力学函 数的规定 4. 热与功正负的规定?热力学第一定律 5. 物质的标准态的规定 6. 如何通过盖斯定律计算未知反应的反应热、熵变、焓变、 吉布斯自由能变、平衡常数? 7. 判断自发反应的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8. 标态下Δr G m ?的计算(吉布斯-赫姆霍兹公式)---(会判断 和计算),熵变的大致判断(定性),转化温度的计算? 9. 非标态下Δr G m 的计算(化学等温方程式) 10. 热力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如何计算?(公式) 11. 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会计算) 12. 浓度、温度、压力对平衡常数及反应方向的影响? 第二部分 动力学 1. 质量作用定律与反应速率表达式的关系 2. 基元反应与复杂反应,速率决定步骤 3. 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与反应级数

4.利用活化分子理论与过渡态理论解释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反应速率常数及活化能 第二章水基分散系 1.稀溶液有哪些依数性?如何定性判断?如何定量计算?2.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 例:减压蒸馏、汽车水箱防冻、撒盐除雪、腌菜蜜饯、输液、(低渗、高渗溶液)、海水淡化、测定物质分子质量 3.分散体系分类、分散剂、分散质 4、相似相溶原理(结合第四章分子间作用力) 5、质量摩尔浓度的计算 6.胶粒的吸附作用、结构及所带电荷 7、溶胶的聚沉方法及应用 8、填空(布朗运动、丁铎尔效应、电泳、电渗、触变作用、絮凝作用、保护作用等)----关注黑体字部分 第三章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1.一元弱酸、弱碱的pH值的计算及同离子效应的计算 2.酸碱质子理论判断共轭酸碱以及酸碱反应的方向 3.常见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范围?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