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感动中国人物素材+相关时评文章

2018感动中国人物素材+相关时评文章

201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及主要事迹

1、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钟扬——立心天地厚

【颁奖词】

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人物事迹】

钟扬,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他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凌晨,钟扬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3岁。

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青藏高原,拥有中国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也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但由于高寒缺氧,气候条件恶劣,这里的生物家底从来没有被盘点过。

2001年,钟扬第一次来到西藏科考后,就做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到西藏开展植物学研究,只为盘点青藏高原的生物资源家底。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钟扬带着学生从这里向上攀登,最终在海拔6100多米高的珠峰北坡成功采集到人类已知海拔最高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创造了植物学家在珠峰北坡野外采样的世界最高高度。

他们在雪域高原追踪十年,在海拔4150米处发现了“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的崭新生态型;他们采集的高原香柏种子里,已提取出抗癌成分;他们花了整整三年,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西藏巨柏逐一登记在册;他们揭示了红景天、独一味、藏波罗花、垫状点地梅、西藏沙棘、山岭麻黄、纳木错鱼腥藻等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对环境的分子适应机制……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填补了世界种质资源库的空白。

“一名党员,就是甘于成为先锋者,向更高的高度攀登;就是愿意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钟扬曾这样被定义。他把自己比作裸子植物,像松柏那样在悬崖峭壁间生长起来,虽然周期漫长却刚直虬劲、韧性十足。

先锋者,会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和甘于奉献的大情怀,会有勇往无前的意志和永不止步的奋斗精神。

钟扬始终与时间赛跑,与生命博弈,而今,53岁的他如同一颗种子回归大地。钟扬走后,妻子张晓艳和家人商量,决定把钟扬的车祸赔偿金全部捐出来,用于支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张晓艳说:“国家的教育事业是钟扬一生的牵挂。这是我们家人能为钟扬未竟的事业做的一点事,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钟扬语录】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

我们不能因为高原反应就怕了,科学研究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挑战。

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不是杰出者才做梦,而是善梦者才杰出。

海拔越高的地方,植物的生长越艰难,但是越艰难的地方,植物的生命力越顽强。我希望我的学生,就如这生长在世界屋脊的植物一样,坚持梦想,无畏艰险。我相信,终有一天,梦想之花会在他们的脚下开放。

【作文立意】

1、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作为院长,亲自采样)

2、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磨砺坚强意志,爱岗敬业、精益求精

3、为国家民族培育人才,致力科研,大师风范

4、志存高远(将个人命运和前途和祖国命运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适用话题】责任、奉献、坚持

2、排雷战士:杜富国——临危岂顾生

【颁奖词】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人物事迹】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他马上向分队长报告。

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后退了几步。正当他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一声巨响,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他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他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这一关。”一位医疗专家说,从伤员杜富国身上,他看到了一位新时代军人的钢铁意志。正在逐步恢复的杜富国,对未来有很多设想:做播音员、学盲文、写扫雷队每个人的故事……激励更多人。

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作文立意】

1、社会呼唤英雄(道德日下,让人们更加期盼英雄)

2、致敬英雄,爱戴拥护英雄(历史英雄、民族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

3、初心,军人的初心,就是责任,是军人,就得上。(没有人不爱惜生命,没有人不渴望光明,但要有人负重前行。)

【适用话题】人生价值、信念、爱国心、理想与现实选择

你退后,让我来(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2018年12月03日09 版

“雷区!禁止入内!”在中越边境云南段,这样醒目的标志随处可见,目的就是防止附近村民误入而被炸伤。这些“无人区”,被当地老百姓称作“死亡地带”。

这些“死亡地带”,是一群平均年龄23岁的扫雷官兵们的主战场。各种爆炸物繁多、密度大、性能不稳定,作业危险性非常大……扫雷装备达50公斤、山坡陡峭处近60度,“负重”的战士们时时刻刻面对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特殊的战场上,扫雷战士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西瓜你们先吃,我把这片雷区搜排完”,这是程俊辉烈士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时年22岁;“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勇士的果敢,27岁的他为了保护战友,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眼……面对最残酷最严峻的考验,他们身上流着最热的血。明明是最危险的战场,“让我去”“有我在”“看我的”“跟我上”成了官兵们的口头禅。这些年轻战士中,有很多都是主动请战而来,他们在生死一线之间,一个共同心愿就是把边境雷区清理干净,不再让村里的老乡们受到伤害。

江河百折不改其东,走向雷场的战士们义无反顾。扫雷是一场特殊的战斗,这群年轻的战士们用生命与青春和危险较量,靠的是九死不悔的刚强意志,靠的是誓死捍卫人民安全的赤子心愿,靠的是守卫和平、守护家国的坚贞信念。3年来,云南扫雷大队扫除雷区90块,搜排地雷及各类爆炸物近20万枚。当他们手牵手“横扫”雷场时,留给当地的不只是一片新生土地,更是一声承诺、一份安全、一种护佑。

扫雷官兵们踩的是“鬼门关”,走的是“阴阳道”,跳的是“刀尖舞”,使的是“绣花针”,而留下的是“吉祥地”,打开的是“发展路”。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会如之前被清除过的雷区一样,种上茶树,成为牛羊徜徉之地,偏僻的边境村寨也将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平与安宁,终将成为这群战士们最耀眼的勋章。

3、退伍老兵:吕保民——见义勇必为

【颁奖词】

生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经军旅,岂容凶残闹事横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断暴徒的路,聚拢起民间的正气。侠隐于市,见义而勇,勇不在于强悍,而在于无所畏惧。

【人物事迹】

吕保民,石家庄市无极县东中铺村村民,一位普通的卖鸡蛋的摊主,一位退伍29年的老兵。

2018年9月8日,吕保民发现一男子持刀抢劫,面对持刀歹徒,他挺身而出,虽身中5刀仍紧追不舍,终在热心群众协助下将歹徒制服。当时吕保民滴血勇追歹徒,心里就一个念头,“不能让他跑掉”。

“不能让他跑掉”是见义勇为精神的精彩绽放,这股子仗义劲儿,就是吕保民在部队锻炼出来的。他曾服役于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先后两次受到部队嘉奖。退役后,他永葆军人本色,特别是在这次见义勇为中,面对穷凶恶极的歹徒,毅然不顾生命危险挺身而出,用热血捍卫人间正义,用担当维护群众利益,让见义勇为的“英雄赞歌”在燕赵大地上再次响起。

面对各方赞誉,吕保民说得最多的却是:“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以后遇到这种事我还会挺身而出。为人民服务,啥时候也不能忘!”部队经历,培养了品质,磨炼了意志,更让吕保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作文立意】

1、不因弱小而胆怯,反因正义而勇敢

2、该出手时勇出手,勇斗暴徒,侠肝义胆聚拢民间正义

3、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显军人担当

4、伟大孕育在平凡之中

【适用话题】英雄、善良、担当

【新青年说】市井之中保民之心

2019-02-25 09:56:00 中国青年网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落幕,观看完节目,内心满是感动和震撼,我们国家今天的和谐繁荣离不开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坚守与付出,植物学家、乡村教师、基层干部、大国工匠、英雄机长、邮路信使、排雷军人等等,他们代表了千千万万坚守岗位、甘于付出的同事和战友。

一场颁奖盛典下来,最触动我的还是“市井小人物”吕保民的事迹。他告诉我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他还说明英雄不一定有什么身份地位,他可能就是生活中的“小人物”。

吕保民是个退伍军人,退役后搞过维修、开过出租车,还做过小买卖,近十来年一直在无极县东中铺从事鸡蛋批发生意,身在市井,与群众打成一片,吕保民向来是热心肠、活雷锋,好人好事数不清。这次制服歹徒,他几乎是出于本能,完全不顾个人安危,自己身中数刀浑然不知,一心只怕歹徒再去伤人,保民之心,人如其名。

浴血擒贼场面被监控记录,其过程之危险艰难不必赘述,让人欣慰的是后来和吕保民熟识的战友以及热心市民一起冲上去制服歹徒。这次闹市擒凶,展现了吕保民从心底散发出的无惧与无畏,这种精神境界支配出的果敢行动带动了周围市民,让观望者、犹豫者下定决心出手相助,这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正如他的那句颁奖词,“于人群中挺立,喝断暴徒的路!聚拢起民间的正气!”我们的社会正是需要这种凝聚力。

路遇歹徒,许多人在“见义勇为”和“袖手旁观”之间徘徊,他们犹豫的原因或是担心自身安危、或是担心惹事上身,这时候正义的崛起也许就差一个像吕保民一样的排头兵打头阵,“一人出头,万人响应”,这种正义之声形成的凝聚力,往往能喝断暴徒的路,避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所以,要弘扬社会的正气,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我们太需要吕保民这样的人,这样敢于第一个冲上去的人,这样浑身充满凛然正气的人,这样虽身在市井却常怀保民之心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说不清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情形,我们要坚信,“小人物”也有大能量,不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者,要做“勇敢无惧,凝聚人心”的参与者。身在市井,常怀保民之心、爱民之心、护民之心,吕保民做到了,我们也应该努力做到。

4、军中的“居里夫人”:马旭——涓滴见沧海

【颁奖词】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人物事迹】

85岁高龄的军队师职离休干部、中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将她与同样是师职离休干部的老伴一生的积蓄1000万元,捐献给她的家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专门用于教育、公益事业建设。

抗美援朝期间,马旭被授予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三等功勋章。20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不仅是中国第一位跳伞女兵,还是我国跳伞次数最多、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她和丈夫颜学庸研制出“充气护踝”,可使伞兵跳伞着陆时的冲击力减半,扭伤情况接近零。此后,他们又经过多次高原跳伞训练和水上跳伞训练,研制出“单兵高原供氧背心”。她通晓英、日、俄三国语言,还和丈夫撰写了多部空降兵教材,填补了相关空白,被称为中国军中的“居里夫人”。

战功卓著的马旭,退伍后的生活却依旧朴素,他们把全部精力与心血都用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那些节俭日子里省下来的积蓄,加上搞科研获得的报酬,他们要全部捐给远方的家乡。

谈起捐款,马旭老人说:“习主席提出了精准扶贫,我应该带头响应,带头去做,而且应该尽量地实实在在地放在心眼里边把它做好。”她还说“我翻身不忘本,我不能忘我家乡父老兄弟姊妹们”。

从战争年代走来的马旭常说,和自己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能活着就是无比的幸福。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为祖国做贡献是无限的,只要生命不息,就得奋斗不止。”

“要老有所为,老了也做贡献,总是要想着国家,想着人民。”

【作文立意】

1、淡泊名利,追求真知

2、奉献(年过八旬依然考研献身国防,为家乡捐献千万财产,爱国爱民)

3、朴素的生活,高贵的灵魂(单纯率真,一直追逐梦想)

4、安贫乐道,摒弃浮华,做纯粹的人

【适用话题】:奉献、人生价值、“穷”与“富”

将奉献精神传递下去

2018-11-13 10:52:23 来源: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近日,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又拿出180万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在2013年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中,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

该助学金自设立以来,崔崑院士夫妇已经捐资600万元。而崔崑夫妇生活上非常节俭,崔崑教授一件衬衣穿了30年,还住在学校的院士楼里,没买房子,没请保姆,家具陈旧,电视甚至都不是液晶的。对受助学生,崔崑教授有一条要求——学习勤奋努力。

有人说,崔崑教授是“国之脊梁”。何谓?青年时立志报国,中年时践行不渝,耄耋之年依旧持续奉献、照亮人心,所谓鞠躬尽瘁、师者风范正是像崔崑教授这样。

给儿女,而是用来托举西部山区孩子们的未来,一位把一生献给共和国跳伞事业的“军中传奇”,801000万元都捐给了家乡,支持教育事业,她就是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马旭。对于他们,人生之精彩不只是体现在奋斗的前半程,也闪耀在奉献的后半段。

有人或许会说,他们劳苦功高,一生奉献,完全可以让晚年更舒适惬意,而不必过得如此清苦。然而,正因为他们有着超越常人的境界与格局,视烛照他人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所以在人生的晚年也不遗余力去做。这正是一种赤子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竭尽一生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对我们而言,将这样的精神接力棒传递下去,才能让他们的奉献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诗人说,“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然后才能获得生命”。以奉献书写人生年华、绽放生命芳华,才

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盈,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大写的人。

5、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胆气亦英雄

【颁奖词】

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里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人物事迹】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机长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在仪器多数失灵的情况下,刘传建凭借过硬技术和心理素质,靠毅力掌握方向杆,完成返航迫降,堪称“世界级”备降。在整个特情处置过程中,驾驶舱前风挡玻璃脱落,驾驶舱的气温是零下几十度,风流又大,由于风挡脱落时对客舱设备造成了损坏,很多设备显示不工作,机长还要正确操纵飞机紧急备降去成都,整个过程相当惊险,对飞行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是严峻考验。从无线电录音中听上去,

1、惊人毅力,镇定处理突发事件

2、坚守岗位需要过硬本领,工匠精神成就专业素质

【适用话题】英雄精神、工匠精神、专注于专业

川航机长首次发文:我不是英雄

我不是英雄。从万米高空的生死劫难,到化险为夷的平稳着陆,我不是为了鲜花、掌声和赞誉,我只是为了乘客平安、欢笑和活着,还有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我不是英雄。我所做的一切,完全是职责与本能使然。风挡玻璃爆裂的那一刻,我什么都来不及想,什么都不允许我去想,几秒钟的时间稍纵即逝,我必须迅速戴上氧气面罩,打开氧气开关,拼命按流程去操控飞机。否则,整个飞机就会完蛋!

我不是英雄。我没有你们说的那样高大上,“萨利机长”,分明是艺术的造化。我就是川航的普通员工刘传健。“地面苦练,空中精飞”,就是我永远的使命!

我不是英雄。英雄属于我的机组,还有100余名乘客。感谢机组临危不惧的配合疏导,感谢乘客听从指挥的理解支持。身为机长,我为乘客受到惊吓而自责。如果生活可以选择,我们不要恐惧不要绝望不要悲恸,我们只要无畏只要希望只要喜悦。祝愿这份生死磨砺的友谊地久天长,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我不是英雄。英雄属于为飞行保驾护航的人们。有指挥、机务、后勤等多部门的默默奉献,也有妻子亲人在任务前的叮嘱期盼,更有社会关注的力量!

我不是英雄。英雄属于伟大的飞行事业。飞行是勇敢者的“游戏”,飞行员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飞行注定是高风险职业,没有人能够预见,上一秒还是风驰电掣的飞机,下一秒会遇到怎样的险情。遥远的天空,永恒的追求。我深爱我的事业,无怨无悔!

我不是英雄。英雄属于这个伟大的时代。任何工作都没有高贵低贱之分,只是社会需要分工不同而已。我看见你挥舞镰刀、我看见你打扫马路、我看见你职场加班、我看见你站岗放哨,我看见你……在我心中,所有为梦想打拼的奋斗者,都是时代的英雄!

(本文系一位军转干部代刘传健战友而发)

6、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其美多吉——飞雪带春风

【颁奖词】

三十忠诚风和雪,万里邮路云和月。雪山可以崩塌,真正的汉子不能倒下,雀儿山上流动的绿,生命禁区前行的旗,蜿蜒的邮路是雪山的旋律,坚强的多吉,你唱出高原上最深沉的歌。

【人物事迹】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条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通过这条邮路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29年来,他驾驶的邮车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只要有邮件,邮车就得走;只要有人在,邮件就会抵达。”30年来,他一直抱着这样的信念。

【作文立意】

1、坚定的信念

2、坚守岗位(行驶在路上风餐露宿,无法过节,无怨无悔)

3、坚持(30年,140多万公里,邮件37万件)

【适用话题】诚信与敬业、坚持、信念

是信使,更是亲人(《人民日报》快评)

茫茫雪域高原,一辆绿邮车,其美多吉一开就是30年。“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悬于绝壁的云中路,其美多吉每个月都要翻越20多次。岁月催人老,却让其美多吉老骥伏枥;险途令人胆寒,其美多吉却勇往直前……是什么让其美多吉坚守在这雪域高原上,30年不改其心志?

雪线邮路上,每次遇到险情,都是他的邮车率先通过。只有邮车通过了,其他社会车辆才小心翼翼地跟着车辙开过去。遇到社会车辆抛锚、驾乘人员发生高原反应等情况,他二话不说,跳下车就展开施救。他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我们从中读出了其美多吉乐于助人、团结友善的高尚情操。

“我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高兴。”简单质朴的话语,映照出这个金刚般的康巴汉子内心的光亮;道班工人的赞叹,道出了老百姓对他的信任和依赖。在这里,我们听到了其美多吉不畏艰险、为民奉献的价值追求。

身中17刀,肋骨被打断4根,头盖骨被掀掉一块,左脚左手静脉被砍断,也要维护邮件邮车安全;伤好后的第二年,就不顾同事和家人的劝阻,再次踏上险途……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其美多吉忠诚履职、舍身忘我的使命担当。

其美多吉不是没有其他选择,他可以因病提前“退休”,也有人拉他一起转行做生意赚大钱,但他仍然选择了在这充满艰险的雪线邮路上往返奔波。他说:“雪线邮路,我一生的路。”因为他心里觉知,世上再好的工作,也抵不上他这个“雪线邮路上的幸福使者”。

的确,“他是信使,更是亲人”——为大家传递喜悦的信使,给大家带来幸福的亲人。

真正的英雄主义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执着地热爱它。其美多吉,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英雄的路,孤独又丰盈。29年来,其美多吉穿行在只有山鹰相伴的雪线邮路上,车窗外是一成不变的单调景象,“邮车必须得走”的念头牢牢支撑着他,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停地敦促着他,于是他用鸣笛赶走荒凉,用灯光照亮远方,用自己的漫长孤寂换来藏民百姓的精神滋养,让这条荒凉凶险的邮路变得澎湃丰盈起来。

英雄的勇,刚强又温热。上苍对其美多吉实在说不上眷顾,他路遇持刀凶徒、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经历同事命丧、长子早逝的钻心痛楚,但他以刚强的姿态坦然接受了生活的所有苦楚,重新回到雪线邮路,回到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那一刻,我想他的心是温热的,邮路是他的信仰,也是他历尽劫难却从未放弃的力量源泉。

英雄的义,平凡又高尚。英雄有大义,最平凡的大义,莫过于凭良心做事。其美多吉铭记着单位

和同事给予他的帮助和关怀,用半辈子的不懈坚守回报企业的信任和嘱托,用行动诠释了“人民邮政为人民”的真谛。(《中国邮政报》)

7、守岛32年: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孤云心浩然

【颁奖词】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

【人物事迹】

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在营房前,有棵苦楝树,这是王继才夫妇上岛后栽活的第一棵树,如今已长成了岛上的“树王”。 苦楝树象征着永不屈服,是夫妻俩的精神之树。王继才说:“苦楝树都能在岩石缝里顽强成长,我们又有什么过不去的。”

【作文立意】

1、信守承诺(克服艰险和孤独寂寞,只因答应了领导)

2、爱国:32年无言驻守,三代人默默付出,家国一体

3、无名英雄,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适用话题】爱岗敬业、爱国奉献、责任、使命、担当

地评线|爱国不是抽象的,奉献是其耀眼“底色”

2018-09-14 16:17:09 来源:齐鲁网

倾一腔爱国热血,守一颗赤子之心。开山岛,这座“馒头大的岛”,缺食少淡水,石多泥土少,飞鸟不做窝,台风时常扰。“弹丸之地”,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不难想象。然而,32年来,王继才在台风的巨大冲击力中坚守,在孤独寂寞的黑夜中坚守,在夏日高温高湿、冬日寒风刺骨中坚守,上报了许多重要的海防信息,出色完成了战备值勤任务。

“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正是秉持这种朴素深沉的家国情怀,王继才舍小家、顾大家,与孤岛相依、与海浪为伴,32年无怨无悔,让“孤岛夫妻哨”屹立于东海海防第一线,展现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守住的是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爱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用信仰铸就。“开山岛虽小,但它却是我们祖国的一个东门,我必须天天早上让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扎根海岛,王继才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他矢志不渝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坚守32年,他仅有5个春节离开孤岛与家人团聚;坚守32年,亲人去世时,他错失相见最后一面的机会;坚守32年,他甘于清贫度日,义正辞严地拒绝投机分子巨额诱惑;坚守32年,他用坏了10多盏煤油灯,记满了40多本海防日志;坚守32年,他们夫妻俩自己掏钱买了300多面国旗,实现了“岛虽小,但国旗必须每天升起”……这种以国家为重、以小家为轻,以使命为重、以利益为轻的爱国主义情怀,彰显的是滚烫的赤子之情。

爱国从来都不是抽象的,奉献是其耀眼的底色。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海水为邻、和孤独为伴,在没有淡水、没有电、面积不足20亩的小岛上默默坚守,把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海防事业,为“爱国奉献”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注入了最耀眼的底色。

爱国奉献,是民族的脊梁。“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继才用实际

荒岛30

52

62

梁。

“一寸赤心惟报国”。王继才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跌宕曲折的传奇。他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

守岛;一辈子只干了一件大事,为国守岛。一生的坚守,铸就了他“烈士”的荣光,无愧于他“时代楷

模”的称号。新时代是奉献者的时代,英雄的精神在我们心中,英雄走过的路就在我们脚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增光添彩。

8、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张渠伟——天下期为公

【颁奖词】

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病情迫在眉睫,却一拖再拖。扎下帐篷,扎下了根,签上名字,就立下了军令状。没有硝烟的战场,你负了伤,泥泞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实熟了,人们的心热了。

【人物事迹】

张渠伟,自2014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他一心扑在脱贫攻坚第一线,1600多个日日夜夜,没有周末和节假日;长年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耳石症”“青光眼”,重度眩晕,几致失明;大山之中道路难行,他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4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着“扶贫路上、绝不落下一户一人”的铮铮誓言,总结出“九比九看”“铁军扶贫”“扶贫车间”“六个一社会扶贫”等扶贫模式,推动全县57个贫困村摘帽,12.3万人脱贫,易地扶贫搬迁35295人,全县贫困发生率从12.1%降至1.72%。

“走上扶贫这条路,便没有退路,只有责任。”

“只要14万贫困群众能脱贫,就算是失了明,我也甘之如饴、无怨无悔!” 【作文立意】

1、深入基层,爱岗敬业

2、人民父母官,一心为民

3、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 【适用话题】爱岗敬业、压力和责任、奉献

微评|以实干担当为荣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奋进在新时代,我们之所以能不断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靠的就是一大批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实干家。

他们身上都有着一种“等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一股“敢于想、善于思、勇于干”的精气神。正是这样的担当意识、实干精神,感染了无数人,带动了无数人,引领了担当作为的风气,推动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抵达新境界。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干家赢得未来,清谈客难得人心。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从敢担当、有韧劲、善作为的典型人物身上不断汲取正能量,以担当作为诠释奋斗,我们才能创造成绩,赢得未来。

9、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张玉滚——风雪担书梦

【颁奖词】

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人物事迹】

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他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大山深处,只为做好一件事:改变山里娃的命运,托起大山的希望。 问及将来的打算,张玉滚的回答诗意而简单:“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大山里的孩子,而我更愿意做一轮明月,守望这片希望之花,照亮山村孩子走出大山的路。”

【作文立意】

1、扎根基层教育,将爱挥洒在最需要的地方

2、平凡的价值(平凡普通的乡村一教师,成就了几代孩子的梦想)

3、良心的责任(自觉自愿的奉献,人性的伟大)

4、坚守淳朴与清贫、无私奉献(用爱浇灌山村教育之花)

【适用话题】担当、价值、选择、坚守和奉献

10、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大业光寰宇

【颁奖词】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联。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人物事迹】

程开甲,101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八一勋章”获得者,2018年11月17日病逝。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

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他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他曾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祖国需要,这便是程开甲一生的信念。前不久,在回忆起那段边流亡边读大学的苦难岁月,程开甲清楚记得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当时说过的那句话:“一国的强弱盛衰,并非偶然而致,现在世界是技术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今后应精研科学,充实国力。”而此后一生,程开甲一直以此为箴言去奋斗。

“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是程开甲院士曾经写下的几句话,这也正是院士程开甲百岁科学人生的自画像。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从精研科学,到学成归来,再到矢志报国,程老一生,见证百年中国荣辱。这一生,波澜壮阔,风骨灼灼。把个体追求融入国家命运,人生更具重量。让民族脊梁挺得更直,让亿万国人扬眉吐气,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致敬程老!

【作文立意】

1、为国而生,不问名利

2、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3、大写的人,人格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伟大的英雄

【适用话题】信念、名利、奉献、人格

马上评|让“感动中国”化为“行动中国”

2019年02月19日 17:34 来源:澎湃新闻

2月18日,《感动中国》如约而至。钟扬、杜富国、程开甲等人十一人获颁“年度人物”。

这是一群以血肉之躯书写不朽伟业的人。超越海拔六千米,跋涉高原十六年,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钟扬教授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采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弥补了国家种质库的空白;面对爆炸的地雷,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英勇负伤,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退伍军人吕保民见义而勇,不惜身受重伤,制服持刀行凶的歹徒;退休老人马旭与丈夫毕生节俭清贫,将全部积蓄捐给贫困的家乡;“英雄机长”刘长健临危不乱,在万米高空挽救了119名乘客的生命;王继才夫妇,守护海岛32年;张玉滚支教17年,用窄窄的扁担挑起山村孩子的未来……

这些平凡又伟大的普通人,无愧于殊荣。他们用善意、勇敢、毅力、使命,升华了自身,也标注了新时代的价值坐标,又汇聚成温情的海洋,让人动容,催人奋进。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里,从国家到个体都引以为傲的精神丰碑。

从他们身上,有人读出了文明的传承。一个文明的民族,不仅要有经济的进步发展,也要有精神的高度和厚度,我们要做的不只是给文明以岁月,还要还岁月以文明。如此,便离不开对一个个心动瞬间的记录,对生活中温暖与感动的铭记与传承,在漫长的历史中始终回应着时代的价值渴求与信念坚守。学会铭记才有文明,有文明才有希望,精神的力量翻滚升腾,环抱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便会传递着心灵的方向感与归属感。

从他们身上,有人读出了感动的力量。他们中,有青春洋溢的90后,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菜市场里卖鸡蛋的大叔,也有学富五车、为人师表的院士。他们生于不同的时代,来自不同的行业,怀揣不同的梦想,如一道道色彩不同的光芒,在爱与奉献的精神世界里相映生辉。为了心中那份信念,他们付出了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的生命,这种澎湃的力量,怎能不让人湿了眼眶、暖了心肠?

感动中国是一扇窗口。十七年来,上百位年度人物用伟岸的身姿,奠定了精神丰碑最坚实的底座。更多的人则从感动中汲取力量,用精神之光点亮自己前行的路。公交车上让座的年轻人,为清洁工免费提供热水的热心店长,春晚小品中那个春节不回家,在车站为大家排忧解难的铁路警察……他们也许永远登不上“感动中国”的舞台,却在“行动中国”的大舞台上,用热心,用担当,用奉献,温暖了每一个平凡的瞬间。

宋儒程颢曾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其实,无论是一个个“感动中国”人物,还是身边传递着善意的普通人,他们都是价值观的鲜活体现,都是正能量的有形注脚,都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启迪、行为的引导。当我们与他们相遇,不要让感动只成为一瞬间的花火;由感动而心动进而行动,才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价值和力量。而当更多人能够跳出小我的方寸之地,寻求更加饱满的人生意义,我们就能让感动常在,让温暖常存,让整个社会汇聚起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朵朵浪花汇成了时代的巨浪。获奖者终究有限,但精神的奖杯在所有观众手中传递。十三亿中国人,人人心里都燃着一团烈火,这团烈火越烧越旺,化做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是咱们的靠山,这是咱们永远幸福的保证!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2019年01月18日08:11 来源:光明日报

“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2019年1月16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院士去世,享年93岁。

先生的离去,早已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视作舆论声量重要参照指标的两微(微博和微信)数据即是明证。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16日首发的于敏院士去世消息,阅读量已经超过10万;光明日报法人微博该消息的阅读量约2300万,点赞量近10万。

每一次点击,都是一份关注、一份致敬和缅怀。人们在怀念和致敬中,回顾先生惊人的事业和沉默的人生,重温那段艰辛的岁月和不屈的探索,脑补他在黄沙大漠中大声吟诵“不破楼兰终不还”和《后出师表》的场景。有网友留言说:“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追于敏院士这样的星,当然是出于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和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似乎又不止于此。他在时代的漩涡中如何张弛,在功名和真理之间如何选择,又在时间的巨大馈赠面前如何淡然处之,都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着迷不已。

风骨坚韧、不失本真,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也不乏“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人生气魄,这几乎就是于敏院士所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共同特质。他们将个人命运和民族兴亡紧紧相连,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成就人生,在实现自我中造福大众。梁思礼、华罗庚、朱光亚、钱学森、师昌绪、郭永怀、南仁东、黄大年、程开甲……如果列下去,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得更长。

如果科学家也有所谓“人设”的话,大抵也就是上文描摹出的样子吧。而且选择“追这样的星”的人,似乎也不必担心可能出现的“人设崩塌”。回望历史风云,他们的价值坐标不曾迁移,他们的信仰始终在场。也许有人觉得谈“责任”“使命”“信仰”这样的大词有点空洞和矫情,但面对社会的喧嚣浮躁,恰是于敏们的故事,让我们得以暂时停下来,重新审视精神上的困惑和价值观上的迷茫。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于敏们的离世何以引发多个行业各个代际的集体悼念。于个体而言,这些人类星空的璀璨之星似一座座灯塔,照亮了通往“意义”的道路,而在更宏观的层面上,他们维护并构筑了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照亮了通往“梦想”的前路。

一直以来,“对明星演员的关注多过科学家”的声音总会不时出现,而且每一次出现都能成功挑动大众的敏感神经。暂且对这种论调按下不表,现在,事情已不同以往。一个例子是,在中央的关怀下,光明日报成立了专门的知识分子关怀机构;2019年,光明日报法人微博新开设“光明追思”栏目,第一时间刊发了多位大家追思稿件,目前阅读量已超6000万。功勋卓著,青史不泯。即使在社

交媒体时代,这些别样的“偶像”也是最大的流量,最有含金量的流量。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5年前,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于敏的颁奖词。如今,他换了种方式,和国人一起奔跑在时代前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