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版 毛概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教案

2018版 毛概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教案

授课内容: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像纵横全图的经纬线,勾勒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美景象。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如何把握实现路径和发展思路?如何领会重大方针政策?本章将予以全方位展示。

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必不可缺。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发展理念立足于当前我国的新发展环境、新发展条件,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重大抉择,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我们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难以做到的。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就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也面临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坚持共享发展,就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又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适应新需求变化,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增强制造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一体化网络效应,强化基础体系的支撑作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第二,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质升级存量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在各行各业开展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第三,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素质的企业家、工匠和劳模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塑造良好社会文化生态,营造鼓励创新、终生学习和勇于冒险的社会氛围,厚植企业家精神土壤;厘清政府、市场边界,拓展企业家精神生长空间,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第四,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继续推动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完善房地产调控措施,因地因城去库存,优化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加快建立健全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稳妥去杠杆,重点控制宏观杠杆率,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效控制国有企业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扎实有效补短板。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就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

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必须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大重要领域改革力度,推动实现经济发展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强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保护产权政策,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协调发展理念,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同时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构建市场经济有效、微观主体由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