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新媒体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新媒体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新媒体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新媒体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新媒体

林雅华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博士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这堂课的题目叫做“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网络新媒体”。关于这节课我想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第二个方面,以民心为支点的党政、媒体、公众关系的新格局;第三个方面,危机事件处置中的舆论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与执政新课题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部分的内容,网络时代的媒体的舆论环境和执政的新课题。首先我们要来关注的一个新现象是,从2011年开始,整个的社会网络舆论的热点事件是在不断地攀升当中。比如说2011年网络热点的事件有300多件,到了2012年就变成了400多件,而到了2013年就已经攀升为500多件,平均每天有1.45个热点事件爆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社会舆论的总体压力在逐年地上升。我们换个角度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危机常态化的社会。

这一系列的网络舆论的事件,它都有哪些特点?我用四个话和四个越来为大家总结,曝光的频率密集化、事件的性质恶劣化、涉事的政府两极化、网民的反应升级化。越是,网络舆情事件的燃点越来越低,爆点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而它的烈度越来越大,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为什么当下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危机常态化的事态。

我们就以2013年的热点事件的传播和快速反应作为一个例子来看,在2013年几乎有72%的事件在发生的当天就在网络上曝光。如果传统媒体里报道这种事件,它要把这样一个网络报道的事件晚深两天半的事件,事件从曝光到平息平均每一起的时间要接近用到30天的时间,一个事件在曝光之黑到达它迅速地平息,这个过程还是比较长的,有一个周期,对曝光首先作出反映的是企业财经类的事件,平息为1.7天,而反应最慢的是社会安全事件,平均是用到了16天。所以说,我们来讲,这样的一些网络热点事件的曝光其实在不断地振动着我们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基础,从根本的层面上振动着整个执政的基础。

(一)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什么

所以说,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小点,互联网的改变,互联网的兴起,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来看的第一点是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舆论大一统的改革,出现了官方与民间这两个

舆论场并存的状况,官方的舆论场是以宣传部门为代表的这种官方媒体的平台,它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统一口径的这么一种舆论的方式,而民间舆论场是以现在各种的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然后自下而上地兴起的这么一种舆论的通道,它在这里头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的意见方式。所以互联网的兴起使得官方和民间这两个舆论场处于一种并存的状况。

但是这两个并存的舆论场之间,他们是一个和平共处的状况吗?并非如此,这两个舆论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隔阂,隔阂之一,两个舆论场各说各话,关注的重点和话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比如说我们来看这样一个表格,这是近些年来传统媒体所关注的一些排行榜,比如世界杯、“两会”、世博、玉树地震等,这都是一些国家的政治层面的大的一些基础层面的关注点。而我们说,新媒体,网络媒体的使用者,他们大多关注的事件是,乐清的钱云会案,关注“李刚门”,关注智障人黑工厂等,这些网络媒体更多关注到的是危机社会安全、社会稳定、公众公平正义被剥夺感这一系列的事件。所以,这两个官方与民间的舆论场,他们关注的点首先是不同的。

第二个隔阂在于,多数的热点事件首先由民间舆论场所爆料,网络日益成为了独立的新闻来源,我们来看一下2013年网络舆论事件是写来先爆料的?我们说,主要的是主流的论坛、微博和都市报等三分天下,这里头看不到官方媒体的身影。

隔阂第三,即便是对于同一个事件的报道,官方与民间的舆论场,它切入的角度,话语的方式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当时发生的甬温的动车事件,当时的主流媒体,官方媒体,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依然是采取了过往的那种比较僵化的形式,比如说有一个网友总结到,CCTV的午间新闻用了20分钟来报道“7?23列车脱轨事件”,其中12分钟是在歌颂武警消防,歌颂医院,歌颂抢险救助的安排多么及时合理,集中7分钟是在描述中央多么重视,领导多么亲力亲为,观察安抚,而只有1分钟是实实在在地去讲述列车相撞与脱轨的情况,而去挖掘这个事件的原因和究其责任的0分钟,网友在这样一个总结当中其实也提出了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之间,即便在描述同一个事件,它的关注点也是极为不同的。

为什么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我们这里可以用人民网的总裁兼总编辑所说一句话,他说:“因为底层社会的上升通道被堵塞,中产阶级的被剥夺感,而富裕阶级的移民倾向,乃至于特殊利益集团的末世情结”,这样的一段话很好地揭示出了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真实的社会面貌、社会状况。当普通的民众不断地感受到这种不剥夺感和上升通道不断被堵塞的时候,他们就不断地质疑官方媒体所给出的那种光荣、正确和伟大幸福的日常生活的描述,而更多地将注意点集中到社会的阴暗面的爆料,

以及涉及到民生、民众权益的种种事件当中,这是这两个舆论场之间产生分歧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这是第一点。互联网兴起之后,首先改变了舆论的大一统的状况。

第二点,在互联网兴起之后,它改变了原本的那种媒介管理体制,意识形态建构以及政治的中枢神经传输的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链条式的结构,在原本的传统媒体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它呈现出的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通过分级、分类、内容、属地管理这四大法宝建构起了一条非常牢固的意识形态的链条,从而将这样一种意识形态链条传输到政治中枢的主神经当中,保证了我们国家的专政,我们国家的党组织系统的严密,保证了意识形态的建构,这样的一个我们党执政的三大支柱,三大法宝。但在网络媒体兴起之后,这样的一种垂直式的方式遭到了挑战,这种垂直化的执政方式无法来管理我们这个日益扁平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与组织机构之间的这种相互支撑的状况其实在网络时代变得异常地困难。

所以我们从这样的一个垂直式的意识形态的宣教、灌输以及构筑而成的整个社会管理的方式的变迁,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危机不止是互联网带来的危机,互联网的问题不止是舆论引导的问题,互联网的客体不仅是留给宣传部的课题,互联网的培训不止是培训如何删帖和灌水的问题,互联网的问题实实在在的是党的执政根基的问题。

(二)中国互联网政治生态的特点

所以,我们接下来就要来了解一下中国互联网现在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政治生态。我们首先看的第一点是,在当下中国互联网政治生态的第一个特点,它体现出了非常判然有别的中西网络文化的差别。我们来看接下来这一幅图,在互联网时代当中,西方的互联网传统媒体依旧是主要的新闻来源,网络是现有的政治形态的延伸,网民的心态是十分平常的,而在中国却截然不同。在中国网络已经日益地成为了主要的新闻来源,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这个状况了,而另一方面,网络影响了我们国家整个的政治生态,而网民在这种不断地爆料,不断地曝光当中获得了某种纵欲的快感。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互联网承载了这么大的显示民意的功能,这是中国的互联网所承载着与西方互联网完全不同的政治的意含与社会的意含。

第二个方面,中国当前网络舆论的特点和新动向有哪些?我们来说第一点,在中国,互联网成为了民众政治表达的首选和主要的渠道,比如我们来看下面的调查,如果现在让网民去选择用什么方式去采取对于贪官腐败行为的举报,其中网络曝光是网民们的首选,占到了35.8%,而像纪委举报或向上级机关部门举报的比例在不断地缩小。网络已经成为了民众政治表达的一个首选的渠道。

而第二个特点,网络舆论成为代表民意的重要的指标,我们来看下面的这幅图,在互联网时代当中,80后占到了61.6%,这是在2000年的时候的状况,在2010年我们会看到,80后的占比其实已经开始下降,90后上升,70后和70前的比例也在不断地上升。网络舆论已经不仅仅是青年一代的选择,网络舆论现在已经进展到了全民互联的时代,民意在网络当中获得不断地啸聚和表达,网络舆论成了一个民意的重要指标。

第三个方面,在这种不断爆发,不断升温的网络舆论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哪些?我们可以看一下,有“局长”、“警方”、“死亡”、“拆迁”、“争议”、“官员”、“最牛”、“死亡”、“言论”等,在一系列高频出现的词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舆情当中警与民的关系,官与民的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等,其实是撬动民众最为敏感神经的表现,网民最为关注的是民生问题,是公共安全问题。

第四个方面,在这一系列的民生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当中,老百姓更加关注的是自己身边的事,自己的事以及自己身边具体的事,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在2013年网络舆论的关注度的变化上,在过去我们总是对政治经济领域有所关注,对国际事件关注也比较大,对全国范围内的事件的关注也比较多,但现在有了一个悄然的改变,民众对于这些外在的国家层面的关度明显有了一个下降,而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对贫富的差距,对国内的事件,对大城市和小县城这两级事件的关注在日益地攀升。这是第四点。

第五点,中国网民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坏消息综合症”,负面的消息更能够引起民众的关注,我们来看一下,在过去的几年间,我们做了一个统计,正面事件的传播是非常少的,是中性的,也处于一个中间,而负面的,坏的消息,它传播的频率或民众的关注则是在逐年地上升。所以,刚才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网络舆论的一些特点进行了一个分析。

对当下中国网络舆论场当中,它的一种体制机制究竟是怎么运作的?我们来具体地看一看。

第一点,中国网络舆情的引爆机制是什么样的?我们首先来看,要有一个突发事件的出现,比如公共安全事件、丑闻事件的各种曝光,以及传统媒体说错话、做错事等突发事件出现之后,立刻引发了网民的巨大关注,由小变大,产生了一个蝴蝶效应,这是引爆的机制。还有另外一个引爆机制的重要点是历史上的各种积怨的事件,比如日本的事件、韩国的、越南的或者说历史上出现过的相似的违抗公平正义,有违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事件的问题,一旦出现,很快地与过去发生的一些勾连起来,迅速地引发网友的关注,这是第一点,引爆的机制。

第二点,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是什么样的?首先会有一个爆料,不论是论坛、微博、微

信,先有一个信息源爆料,然后引发了现场目击者以及各种微博目击者的同步直播事件,然后官方媒体会有一些简短的消息的出现,在直播过后网友迅速地围观,以意见领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转发加评论,使得这个事件开始传播升温,最后进入到了一个深度挖掘的状况。而在这个阶段当中,传统的媒体就以其深度的报道介入进去,网友进一步进行福尔摩斯式的质疑推理,使得事件持续升温。爆料、直播、围观、扩散到深度挖掘。

那么,从这样的一个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当中来看,网络制作出了一个搞笑版与之相对应,它说,网络热点事件出现一般都有接下来这一些规则,首先出事,然后微博讨论,官方尝试掩盖,微博疯狂讨论到传统媒体跟进到微博谣言四起,然后再到各个大V发文,然后总理来了,但来晚了,然后微博表示总理辛苦了,然后和谐,和谐,再和谐,但在这和谐过后不久迅速地又出现了下一次的公共事件或网络舆论的事件。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网络热点事件的形成,以及发酵升温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现在当下社会的网络舆情是呈现出了一个螺旋转的循环往复的现象,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出现。

而它的核心机制,这是前一阵子非常火热的微博以及我们这段时间以来的微信,这样的一些新的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现有各种互联网的应用逐渐地全部被勾连起来,形成一种生态的循环,任何一个信息的爆点,经过微博微信的发酵,人们的介入讨论,又循环到了下一个事件的出现。所以说,这就是我们在网络舆论当中看到的一些核心运作的机制。

而第四个方面,我们也要关注网络舆情事件出现的某种联动的机制。在这个网络事件出现之后,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地得以升温发酵,并且不断地扩散,这里头有几对力量值得我们关注。第一对力量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关系,第二个是专家意见领袖与普通网民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是网上和网下的关系,第四个是本地和异地的关系,这四对力量以微博、微信为平台,以意见领袖为助推器,让虚拟和现实线上线下进行互动,然后最后区域间的界限由此被打破,由此一来一个小小的事件能够迅速地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犹如蝴蝶振翅一般引起一个蝴蝶效应,这样的一个效果是网络时代的这种重要的联动的机制。

所以,从我们看到的这一系列分析我国网络政治的生态,以及我国网络舆论的产生、爆发、联动,这样一系列的机制分析之后,我们会得到很多方面的启示。第一个方面的启示,透明化、公开化、监督化,其实已经成为了我们当下执政的一个基本的环境和生态。在互联网时代,你想要进行执政,你就必须正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自己说不如别人说,媒体不说会有网民说,政府不说会有百姓说,国内不说会有境外说,别人说不如自己说,被动说不如自己说,一定时间说不如第一时间说,尽快说不如抢先说,外行说不如内行说,大家说不如专人说,分别说不如统一说,用技巧说不如用事实说,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想要尝试

掩盖,想要尝试推诿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你只有争取第一时间让自己尽快地得出一种权威的论断以平息网络上风起云涌的各种谣言,才是我们在网络时代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启示,当下民心、民众,民众的意见,民众的监督已经成为了我们政治运行当中的重要的支点,我们必须要正视民心民意的支点,才能够保证我们执政顺畅地进行。

二、以民心为支点的党政-媒体-公众关系新格局

(一)舆论引导

所以,我们这就进入第二部分的内容,以民心为支点的党政媒体公众关系的新格局。首先我们来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舆论引导。我们在网络时代依旧强调舆论引导这个问题,那这个舆论引导,我们究竟是要引导谁,我们究竟要引导什么?我们引导舆论的实质其实就是要引导公众,那么我们引导公众的实质是为了干什么,我们是为了引导公众来化解非常持续升温的这种公众的情绪,运用有效的方式来化解民众的情绪以推进问题的解决。

这就涉及到一个我们如何去引导公众情绪的这样一个问题,首先我们必须要关注的是公众的情绪,公众心理的走向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我们说,通过纵观种种的网络热点,舆情事件,我们会发现公众的心理其实经过三个阶段的内容,第一个,直接的情绪的宣泄,第二个,理性沉淀的思考,第三个,发掘制度的根源。所以我们如果能够牢牢地把握公众心理走向的这三个不同的环节,运用相应有效的方式,就能够很好地引导民众,化解危机。(二)公众心理的三重底线

所以,我们来看的第二点内容是,我们如何去认识公众心理的三重底线,第一重底线是安全感。公众只有掌握了准确而全面的信息才有安全感。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比如说,图片上是一个车模的广告,她原本穿得还是比较清楚,但如果我们采取某种遮蔽的方法,比如说在这个车模身上打上遮蔽的黑线或马赛克的话,顿时会引发公众的无限的遐想与猜疑,如果在一个事件爆发之后,不能够给民众以准确和全面的信息,造成信息人为的匮乏或虚假之后,就会引发公众安全感的缺失,乃至进一步引发公众心理的一种摇动。

所以我们来讲,在互联网时代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谣言,如果我们把谣言作为一个公式的话,R叫做谣言,后来的I是谣言对传播者重要的程度,而后面的A是谣言的模糊度,C是公众的批判能力,如果我们在这样一个公式当中,我们要让谣言止于智者,或让谣言止于网络的话,我们必须要做的是要在谣言的模糊度,即A这个选项,我们可以做得更多,我们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之后,就会使得这个谣言的烈度得以下降。所以说,谣言止于阳

光,我们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提供最为准确的信息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进而保障公众的安全感这一个心理的第一重防线。

心理的第二重底线是公众的参与感与群众的权利意识。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刷微博、刷微信?其实我们用一段话来总结,就是早晨起来看微博很容易就让人感觉一种皇帝批阅奏章,君临天下的幻觉,国家大事如潮水般地涌来,需要作出各种的判断,提出各种的意见,各种转发,各种忧国忧民,各种踌躇满志,万物皆备于我,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披星戴月上朝堂的皇帝,微博把人的这种情结给激发了,在网络时代当中,由于信息的便捷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为民众所掌握,民众在这样一个掌握和参与当中真正地融入到了国家,所以我们必须要满足它的参与感和权利的意识。

而另一个方面,我们也需要满足公众在这种参与感和权利意识当中不断产生的危机感和自助的意识。当动车脱轨事件发生之后越来越多的网友已经身临其境地感觉到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国家这样一个列车之上,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参与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参与中共同构筑出一个牢固的心理防线的话我们就能够为这个国家多做许多事情,所以网友们对于网络的参与,他的热情是非常高的,对于他们来说,转发就是援手,围观就是改变中国。所以,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深刻地了解到公众这种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危机意识与自助意识。这是心理的第二重底线。

公众心理的第三重底线是什么?这是对于公平、正义与公正的追求,我们来看图上的两幅对比图是2011年1月16日,在外交部的网络上有这么一则消息,叫做“中国政府向马其顿捐助小车”,这原本只是一幅非常普通的新闻和插图,为什么会引发网友巨量的关注?我们要看的是下来曝光的与之相比的图,也就是全国各地不断地发生着校车事件,中国自己的校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候,碰到危机的状况很快被撞为一摊废铜乱铁,但我们捐助给马其顿的校车却坚固无比,非常地华丽。所以在这样的一种对比当中,我们民众很容易地感觉到一种公平正义被践踏之后的屈辱感。所以我们必须要关注到网络时代,公众心理的这三重防线,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阻止或化解民意进一步的啸聚与升温。

(三)重构良性的党政-媒体-公众关系

因此,我们说的第三点是,在网络时代,我们必须要重新地构筑起良性的党政、媒体与公众关系的链条。政府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媒体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够保持一种良性沟通的状况?我们这里为大家总结出一条策略,那就是以党政为主导,相互依存,力量平衡,共生共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网络时代,媒体其实已经成为一条架连公众与政府之

间的重要的桥梁,如果媒体这一条桥梁走得通顺通畅,那自然就能够化解政府与公众之间的重重问题。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在杭州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事件,在杭州的旧城改造当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光复路上的148号有一个公厕改造分配的问题,分配到不同的民众,他们有可能得到一个拆迁旧房之后形成的一个新房,这三户人家各自有一个新房,但中间有一个公厕它究竟要跟哪家人相连,这立刻就引发了这三户人家意见争执不下。那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骑虎难下,不知道如何去协调这个问题,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时候,杭州政府就采取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做法,把这样的一个事件原原本本地放在他们的媒体上,供民众自己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很快地,当这样的一套难题被公之于众之后,杭州市民的参与度非常高,大家纷纷给这三户居民建言献策,最终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政府媒体和民众这三者之间,在良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当中,其实可以看到,以民主的形式促民生问题的解决,这样一种制度的尝试。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到,如果在这样一个网络新媒体的时代当中,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够进一步地转换思路,更多地去打造政府媒体与民众之间的这种良性的交往,也许能够不断地去克服我们在社会发展转型过程当中所遭遇的种种公平、正义民生问题等。

(四)微博问政与执政探索

第四个方面,微博的问政与执政的探索。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整个的政务微博的发展状况是比较好的,已经有接近三万多个政务微博,其中一些公安机关、政府部门的政务微博的运行情况是比较好的,但是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微博问政的执政探索当中,我们要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我们的政务微博要有一个明晰的角色的定位,要让群众路线真正地走进到微博当中,即我们在政府微博官方微博的整个的营运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注意降低我们的身段,打造清明的微博,并且尽快地甩除我们的官腔,运用网络的语言,拉近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我们的微博的问政,网络的问政落到实处,连接民心。

第二个方面,要注重政务微博的规划,使得我们的网络问政显得更加专业化,比如说我们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城市的交通部门的微博,我们同一个机构,比如地铁机构,我们要形成一个同样的微博的页面群来统一命名,比如上海地铁,上海地铁运营的第一客服部,上海地铁的第二运营部,上海地铁的第三运营部等,这样子的话形成一个专业化的页面群,使得民众信息的搜索显得更加地便捷。

第二个方面,政府要全方位地进行一个规划培训,具体来说,要制定政务微博的规划,

包括开通的时间,发布的内容,频率等。第二个方面,微博的维护人员要进行网络的语言,搜索的能力,部门沟通协调等全方位的培训,第三个方面,对官员普遍地进行微博使用的培训,鼓励官员先以匿名的微博进行体验和尝试。第四个方面,要拟出一个关注的名单,包括这个领域意见领袖和著名的草根微博等,让我们的关注散落到民间真正地能够落实到一些现实和具体的问题当中。

第三个方面,针对官员自己开通微博,我们要有哪些注意事项?第一个方面,要鼓励官员使用微博进行虚实结合,以匿名帐号来了解名义,以实名认证的帐号对网友的问题进行解答和反馈。第二个方面,在使用真实姓名的时候,最好用全称来申请帐号认证,并且获得系统的推荐,使得官员自己的微博就更具权威性,以吸引到更多的粉丝。第三个方面,要让官员利用话题的功能使得自己的发声容易被搜索到或进行系列活动的报道,使得网民更方便追踪。第四个方面,对于突发事件和影响比较大的事件,要密切地结合网民的意见,内容应该考虑民众的情绪,不应该执着地为自己辩护,与意见领袖之间也要取得及时的联系,以获得舆论的支持。这是我们对官员自己开办微博的注意事项有了一个具体的总结。

三、危机事件处置中的舆论策略

(一)态度决定一切:不回避、不拖延、不包庇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具体落实到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在危机事件处置之中,我们究竟要采取哪些有效的舆论策略?我们首先来看的第一点,当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我们要注意态度决定一切,不回避,不拖延,不包庇。我们在过去很多的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官员或政府的反应比较慢,处置比较拖沓,并且还出现了第一处置失当,司法界定不准确等问题。还有一些官员在处置上避重就轻,企图为自己开拓,而最后我们发现在网络时代,这样一系列的方式或姿态都不行,因此我们要在第一期待就亮明我们的态度,在第一处置,我们就要做到公平公正合理,而我们第一波情绪一定要注重化解。

具体来说,我们在面临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采取哪些准确的步骤来应对?我在这里为大家进行了一番总结。第一个方面,我们要获取这个事件的准确的信息,尽快而准确地把握到民众的利益诉求,来分析这个事件的潜在的危险。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启动紧急的预案,成立各事件的处置小组,同时向上级汇报。第三个方面,要让领导及时地赶赴现场,向群众表明政府认真处理的态度,以及对前期自己不当的行为作出真诚的道歉,同时表达未来的处置步骤来稳定民众的情绪。

那么,当我们的领导赶赴到了现场之后,他究竟应该做什么?我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了领

导现场处置的“六个不能”,第一个,不能摆架子,不见群众,有一些领导好不容易赶赴到了现场,但觉得现场的环境太差,干脆就在宾馆里躲起来,不见群众,这是非常忌讳的一条。第二点,不能和群众斗气,现在在官员的执政过程当中经常碰到突发事件或群体性事件,当我们的领导赶赴到现场的时候,一下子就被民众的怨气给拖入其中,因此这个官员的情绪一下子被激怒起来,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就出现了官员和民众斗气的情况,比如此前官员说:“究竟你是领导,还是我是领导?”出现了很多过激的话语,进一步恶化了这样的一个突发事件在群众当中的影响力。第三个分析,不能派无法答复和解决问题的人去应付群众,现在很多官员工作都非常盲目,所以发生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不能够派出有效有用的人去赶赴现场,如果派出不能够答复和解决群众问题的人,去了问题反而会造成更多的问题和麻烦。第四个方面,不能派没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去处置,因为没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到现场之后往往不能够有效地应对现场的突发情况,更加剧了问题的解决。第五个方面,不能够等到事件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才硬着头皮去见群众,所以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事件一旦发生,一定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网络时代,时间就是生命,一旦拖延,各种的谣言,各种的猜测,各种的不满就会浮出水面,而事件一旦闹得不可开交,往往是领导去了还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进一步地向上级寻求帮助。最后一个方面是,很多领导干部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非常地紧张,所以只能带着各种的民警或公安干警为自己壮胆去看群众,但群众一旦看到你全副武装的模样,立刻对你有了戒备的心理,不助于事件的解决。

既然有“六个不能”,我们还有为大家总结出了领导到了现场之后的“三个不要”。第一,导致群众情绪激化的话不要说,领导到现场一定要冷静、克制,不能随意表达意见,第二个方面,不符合政策,不符合法律的态不要表,有很多领导到了现场之后,急于跟民众取得沟通信任,往往会说一些不符合政策和法律的话,而这种话一旦说出来,在网络时代,你就会被不断地放大升温,导致问题的更难以解决。第三个,通过努力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不能开,特别要防止为了脱身息事宁人,而不负责任地乱表态,结果造成事件越来越大,这样一个不能也跟上面一样,我们不能为了当时脱身就随随便便说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因为在网络时代,这样的话随时随刻都会被曝光在网络之上。

既然“六个不能”、“三个不要”之后,领导到了现场究竟能做什么,该做什么?要记住的第一点是,领导到了现场之后主要不是说,而是倾听,领导到了现场之后,你的一个最大的任务就是耐心地倾听民众的诉求。

第二个点,要去政治化,对于正常的维权的活动,我们不要随便给民众扣上各种各样政治化的帽子,不要动不动就以社会的黑恶势力或外国势力的操纵为理由,对参与事件的民众

进行打压,我们要尽量地避免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这样的措辞来进行推波助澜的惯性词汇的使用。不能动不动就给民众扣上政治化的大帽子,而要耐心、仔细地倾听民众的诉求,事件的来龙去脉。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换位地思考,将自己换位成群众去理解群众的诉求,只有你真正地理解了群众的诉求,才能够真正地去想办法解决民众的诉求。

所以我们来看的一个例子就是,上海地铁发生追尾事故之后,上海地铁的官方就作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经典案例,我们来看,在上海地铁追尾事件发生之后,上海地铁的一个官方微博一再地作出道歉,并且在9月27号再次道歉当中,它说,今天是上海地铁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无论最终原因和责任怎样,给市民乘客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有感愧疚,全力抢救伤员,尽快恢复运营,接受和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追责,坚决整改,举一反三,再多的致歉,比起实际的损害也显苍白,但还要深深地道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地铁通过这样一个非常诚挚的一种歉意的表达,确实起到了平息民众的怒火,推进问题的解决,这样的一个效果。所以,当它在9月27号这条微博发布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地铁追尾事件的烈度在一点一点地向下消泯,最终趋于平息,这里面就体现出了非常高超的说话艺术,我们要第一时间地去倾听表达歉意,并且提出今后整改的一个方向。所以,不激怒民众,以倾听为主,了解民众的诉求,不随意给民众扣上政治化的帽子,这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当中必须要注意的一个细节。

(二)建立事件处置应急机制

第二点,建立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我们要实行双处置和双进入,所谓的双处置是指一方面要进行事件的处置,另一方面要进行舆论的处置,为什么舆论的处置非常关键?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你是捂不住,藏不住,也掩盖不住的,如果你不在事件发生处置的同时,进行舆论方面的一个处置的话,这样的一个事件就会在网络时代不断地升温,从而给事件真实的处置带来种种舆论的困境和舆论的难题,这是双处置。另一方面,我们叫做双进入,两个处置小组,事件处置小组以及舆论处置小组临时的新闻中心,必须要共同地进入到这个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当中去。以这两个处置和这两个进入来解决这样的一个突发事件。

这样的一个临时中心或临时舆论处置的中心,我们要采取哪些基本的分工架构和职能?它需要有几个组成部分,一个是后勤接待小组,新闻报道小组,现场警戒小组,维护现场的秩序。现场警戒小组的作用是要维护现场的秩序,新闻报道的小组是要主动地设置议题,每

天都有安排,密切地监控舆论舆情,然后后勤接待小组是安排好各路前来报道的记者,吃穿住用行,来安排专业的服务,使得采访更加地高效有序。这是我们在舆论处置中往往会忽视的一些细节,很多地方出现了舆论事件之后,设置种种路障,不让新闻记者进入采访,这使得新闻记者只能够跟外围的民众接触,从而接触的报道自然不能够符合事件的有效解决,是一种压制化的处置。而我们自己成立一个新闻报道小组,能够自己主动地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从而主动地设置我们的议题,从而对这个舆论进行一种监控把握,这样一来,这个事件就不至于不断地在舆论当中被扭曲化,被丑化,从而真正地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三)把各种新媒体纳入危机处置

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提到的第三点是,要把各种各样的新媒体纳入到危机处置当中,我们前面说到了,在领导进入现场的时候,有领导的各种行为准则,在事件发生之后,双处置和双进入的选择,针对在突发事件当中如何使用新媒体,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进行。第一个,在事件突发的初期,我们必须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官方微博或官方的网站尽快地发布简短的事实,尽快地打破早期的沉默,因为如果我们自己的官方媒体不说,自然会有别的媒体去说,那它至于说得是不是符合事实,这一点我们肯定要打个问号。所以别人说不如自己说,晚说不如早说,这一点原则我们必须要把握。

第二点,我们要密切地联系重要的媒体,通过与传统媒体进行联系的方式不断地发布一些事实性的信息,让政府的声音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在很多事件发生之后,我们往往会看到很多现象,政府的网络,政府的声音往往是滞后的,而这种滞后自然就给了各种谣言以更多的空间,所以我们必须要让自己官方的声音尽快地在网络媒体当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尽快地联系和沟通各个方面的网络的意见领袖来咨询各种建议,来增强理解。

第四个方面,在事件处置的过程当中,组织和转发意见领袖的评论,以观点影响再一次地转发评论,从而对网民进行更大的一种传播和影响。

最后一个方面,必须要自始自终地,有条不紊地将整个事件处置的过程,整改的措施及时地公布,做到有言有行有始有终,而这就是我们将媒体纳入到危机处置当中所必备的几个环节。

最后,我们要来看一看,其实在网络时代当中,网络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么政府与网络媒体之间,与媒体记者之间,它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媒体既不是敌人,不要对媒体动粗,不要激怒媒体,也不是我们的朋友,不要企图去收买媒体,

对记者说悄悄话,一定要公正公开透明。第二个方面,政府也不是媒体的上级,不要让媒体来为我们汇报工作,不要讨好记者,另一方面,也不要将媒体视为我们的下级,不要去训斥记者,也别指望记者一定要按照你说的办。第三个方面,媒体要的只是新闻,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平等地去面对媒体。只有将媒体视为一种公正的、客观的这么一种面貌,我们才能够将整个的突发事件以一种公正公平客观的方式交待给世人,呈现在新闻当中,对民众对整个事件拥有知情权,由此一来才能够平息民众当中各种的猜忌以及各种出现的不应当有的愤怒的情绪。

具体来说,我们政府怎么跟媒体打交道?要采取的第一个注重点是第一时间原则,第一时间是要我们尽快地与媒体打交道,一方面,可以阻遏不良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可以给民众最快、最新、最为真实的信息来源和真实的情况。

第二个方面,我们不能封堵新闻的来源或保持沉默,因为我们一旦封堵了新闻来源,保持沉默,就会导致政府声音在关键时刻缺失或滞后,从而给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带来巨大的空间。第三个方面,舆论传播有先入为主的规律。

我们一定要采取公开透明的原则,越是公开透明,我们的公众获取的信息就越多,社会上的谣言就越少,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就越高,所以说,与其我们被动,不如我们主动去说,与其我们晚说,不如我们早说,与其别人说,不如我们自己说,与其外行说,不如我们内行说。这是我讲的第二个原则,跟媒体打交道,第一原则,要注重第一时间原则,第二个原则,要注重公开透明原则。

第三个原则,要注重口径一致的原则。我们的政府部门在跟媒体和公众打交道的时候,切忌各个部门之间各说各话,相互矛盾,因为各个部门表态一旦无序,一旦混乱之后,往往会造成公众的困惑、猜疑,并且引发新的问题。

所以说,在事件发生之后,应该由新闻发言人或由指定的人员统一口径对外表态,做到用同一个声音说话,以确保对外形成有效的沟通,而其他无关人员就尽量地回避在媒体面前表态,但在表态之间,我们一定要做好认真的准备,要力求科学和严谨。如果主要领导需要表态的话,也需要按照这样一个统一口径进行。这是我们前面讲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四)建立专业网评员队伍

第四个方面,我们要建立起一个专业的网评员的队伍。网评员的队伍是党所需要抓住的笔杆子的问题,在互联网的时代当中,我们要有自己的笔杆子,我们要做到要我公开到我要公开这样的一个转变。通过这样的一个专业的网评员的队伍,我们可以实现对网络舆论进行

一种软引导,一方面提供事实,一方面解析真相,一方面提供专业的辨析,从而最终能够引领我们的思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专业网评员的队伍,我们就能够建立起一套透明化的信息沟通的机制,从而规范我们传媒信息的发布。

要我们善于地逆转危机变害为利,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当年在会理县出现的PS 事件,一开始遭到网友的恶搞,但这个会理县的宣传部门的人员很好地利用了这么一个机会转换了政府的思路,并且对网友的各种评论进行积极的回应,最终不但有效地化解了这个问题,还为这个会理县带来了社会旅游、文化旅游这么一个推荐的商机,所以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把握前面我所讲的各种内容,使得我们的危机事件最终都能够得到一个良好的解决。

再回顾一下,一方面,要进行第一态度的正确处置,不回避,不拖延,不包庇;第二个方面,要建立起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第三个方面,将各种的媒体纳入到危机的处置;第四个方面,建立起专业的网评员的队伍;第五个方面,善于逆转危机,变害为利。

从总的方面来说,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在进行执政的时候,一定要有清晰的头脑,一定要尊重民意、民心,并且将自己的第一态度亮明,以满足民众的第一期待,以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回应民众的诉求,并且在处理危机事件、紧急事件、突发事件的时候真正地降低身段,落实到民众中去,倾听民意,以更好的方式或借助互联网络新媒体的方式来解决各种危机问题,来打消各种谣言,从而树立起自身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当下种种的社会问题,新闻舆论媒体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打造出良好的富有效率的执政能力,并且真正地化解我们转型时代的各种危机。

好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自我评价求职简历自我鉴定 个人简历

姓名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 XX大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20XX届XX方向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 期望从事职业:出版/发行、媒介经理/主管、媒介策划/管理、电子商务(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喜欢编辑工作,拥有灵活地工作时间安排和方便的办公条件;对计算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熟练使用FrontPage和DreamWeaver、PhoteShop等网页制作工具。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 20xx.9~20xx.7xx大学xx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xx学士 学分绩点(GPA) x.x (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xxxx大学“优秀毕业生” 20xx年获得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 20xx年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x 月—20xx年x月xx报社旅游板块软文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媒体购买流程和广告客户服务,报纸广告购买流程和客户管理;搜索全国各个旅游景点信息进行整合,关注国家颁发旅游文件。了解到了我国的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多样的旅游主题,各个群体所喜欢的景点。适时地编辑各个景点信息 20xx年x 月—20xx年x月xx传媒公司网站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专题策划、稿件采写、栏目组稿、网站后台管理等工作,主要是对数据的更新。在前台,主要负责学生的登录,注册和修改,以及部分页面设计。深刻体会到相信团队合作才可能把项目做到最好 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快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撰写英文文件,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 国家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熟练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熟练使用office相关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 普通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一级甲读写能力精通优秀的听说能力 本专业证书 记者证 (备注:该简历模板为智联招聘按照不同专业一般特征进行编写,仅供参考,使用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智联招聘不对因使用此模板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简历模板,点击进入简历模板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专业代码) 文学(050306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能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开展信息采集、策划、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网络与新媒体机构从事媒介内容创意与制作、媒介项目策划与运营、媒介用户研究、媒体推广与策略优化等工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系统的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进行内容制作和营销传播的基本技能,了解网络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概况,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技能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网络新媒体专业基本理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健康的人格修养和心理品质以及扎实的职业技能。 2.具备牢固的专业思想,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新媒体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 3.既懂得传播规律,也懂得市场规律;具备对当今互联网业和数字传媒业运营的整体性、综合性把握的能力;具备将知识转化为创意、策划和执行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在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与整合能力;具有在IT、传媒领域和相关的文化传播行业策划、推广、运营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国防基本知识,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合格要求。 5.除完成专业教学活动的各项规定外,非专业素质学分不低于20学分,具体要求按照《宁德师范学院大学生非专业素质学分认证办法(试行)》(宁师院〔2013〕58号)文件执行。 四、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为四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六年。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第一章 1.1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 印刷术国家>公民 电报 互联网 变化: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1.2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 人人是记者;监督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1.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去中心化: ①原因: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②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再中心化: ①原因: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1.4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精英“冷眼旁观”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新消费主义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理论: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 意义:安全(信息,一时形态) 政策推行 措施:可操作的“解释框架” 1.5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全球化”与“个人化” 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 后现代性特征:碎片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 即:吉登斯“意向性” 问题:中国媒体面对现状怎么办? 即:媒体转型措施。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2.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类比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2.2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2.3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1.硬件设备终端划分 ①计算机 ②手机与便携式电子设备 ③数字电视机 *户外LED 2.软件属性分 ①web1.0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学科门类:文学 专业类别:新闻传播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xx级 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裘新江 方案制订人:裘新江、卢晓辉、王国杰方案审核人:孔刘辉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宽口径、融合性、应用型”为导向,以“一专多通、以通结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当代社会各行业数字信息化、移动互联融媒化与产业化发展需要,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与网络与新媒体基本应用技能,通晓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政策与法规,具备全媒体融合信息化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策划与传播、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新闻及新数字媒体、广告策划公司、门户网站、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网络相关的编辑、记者、网管、产品经理、广告策划、宣传助理、文产创意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网络与新数字媒体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网络编辑记者、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助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2.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网络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具有网络传播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宣传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技能。 3.了解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新媒体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掌握一门外语。 4.具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就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5.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实现矩阵如表1所示。 三、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 四、课程体系 (一)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学、新闻学概论、网络新闻实务、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出版概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网站运营与管理。

广告学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差异

广告学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差异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码相机的快速普及,让全民摄影的时代到来,让人人皆为记者成为可能。同时,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瓜分着传统媒体的市场。而在传统媒体市场,摄影记者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他是信息的重要传播者,在社会舆论监督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那么,在新媒体时代的形势下,摄影记者该如何调整自身的定位,以寻求更大的发展呢? 新媒体时代的图片传播现状 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传播优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记者。信息发布者遍布世界各地,其数量远非传统媒体可以企及。在上世纪末,各省市都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强调视觉成为报纸激烈竞争的主要手段。各大都市报相继推出《视觉周刊》、《影像》、《镜像》等摄影报道栏目。然而好景不长,进入新世纪后,数码技术的普及速度令人瞠目,短短几年,人手一机已不是神话。首先,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往往由于专职摄影记者的缺席,拍到现场第一张照片的是使用小型相机或手机的市民,紧接着专门的拍客应运而生。例如《都市快报》开辟了“快拍快拍”摄影专栏,专门刊发读者来稿;《新快报》视觉新闻形成了“城市快镜”与“手机部落”并存的局面。特别是“手机部落”栏目的设立,追求“人人做记者,拍摄身边事儿”,结合编辑思

路、虚假图片控制、话费奖励政策等综合手段,让百姓参与新闻监督、行使话语权,体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民主,实现了新闻图片的时效与报网互动。在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在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广泛性方面的优势已越来越少。对于预先计划好的活动事件,摄影记者固然可大显身手,但对于突发事件则显得力不从心从事件的发生到媒体做出安排,再到摄影记者赶往现场,其间必定耗费一定时间,而事件现场却可能拥有几乎无处不在的信息发布者、目击者,他们在事故现场用相机、拍照手机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如xx年7月的伦敦地铁爆炸案,事后在电视上播出的爆炸场面多为事故现场目击者手机拍摄的视频。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在信息的清晰度及质量等方面也许还难以与专职摄影记者匹敌,但单从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效性而言已经完超摄影记者,这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颇有魅力。 但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中,并不意味着摄影记者将被淘汰。以新闻的时效性为例,从报纸到广播电视再到网络新媒体,时效性的渐进印证了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对新媒体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相对的,‘新’相对‘旧’而言……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既然电视、广播以及网络都未曾取代报纸,那么依附于新媒体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完全取代不了摄影记者。 摄影记者的不可替代性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能在新闻媒体网站、商业网站、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新闻采编和网络产品运营工作或新媒体传播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为适应新媒体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熟悉新媒体的内容策划和制作,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全媒体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专题制作技能; 3、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产品策划和推广技能; 4、具备全媒体素养和整合沟通能力; 5、具备适用的外语及计算机能力。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专业类:新闻传播学类 四、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文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核心知识领域)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评论、新媒体广告、新媒体策划与创意、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网络调查与统计分析、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

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 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2)集中周次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校内实践(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军训等)1周计1学分、16学时;校外实践(含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等)1周计1学分、不计学时;毕业实习计4学分、毕业设计(论文)计6学分。 2、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 志愿者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其学分由教务部、学工部组织认定。 3、新闻学专业实行“三学期制”,即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之外,增加一个“第

网络与新媒体复习资料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 1.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2.印刷术发明 3.电报发明 4.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1.信息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2.“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3.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一)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 (二)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2.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全球化”“个人化” 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 后现代性特征:个人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六、计算机诞生的标志 计算机诞生的标志是-阿帕网,1983年TCP/IP协议成为美国互联网的标准通信协议,整个世界开始普遍采用这一系统结构,这标志着全球互联网的正式诞生 七、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1.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2.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3.超时空(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1994年,世界上第一个门户网站Yahoo!,我国的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均在1998年前后相继成立。 web2.0时期的网络应用是“一对多”与“多对多”并立,出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形式,互动性加强,内容生产包括信息交互与行为记录。 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 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 3.0 3.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5G)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学科门类:文学 专业类别:新闻传播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xx级 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裘新江 方案制订人:裘新江、卢晓辉、王国杰方案审核人:孔刘辉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宽口径、融合性、应用型”为导向,以“一专多通、以通结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校企合作3+1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当代社会各行业数字信息化、移动互联融媒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和网络与新媒体基本应用技能,通晓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政策和法规,具备全媒体融合信息化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策划与传播、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新闻及新数字媒体、广告策划公司、门户网站、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网络相关的编辑、记者、网管、产品经理、广告策划、宣传助理、文产创意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网络与新数字媒体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网络编辑记者、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助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网络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具有网络传播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宣传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技能。 3.了解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新媒体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掌握一门外语。 4.具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5.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印刷术 电报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变化: 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第二节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一、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人人是记者;监督 二、“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三、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第三节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1、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倾向。 原因: 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2、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原因: 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3、“去中心化——再中心化”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打破主流媒体的单一话语空间,重塑一个新的依托于网络的“公共舆论”中心。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第四节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 →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传统媒体舆论和网络舆论 精英“冷眼旁观” 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 新左派, 民粹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 新消费主义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理论: 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实习生求职意向 自我评价实践报告模板

姓名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19xx.xx.xx 民族:xx 政治面貌:xxxx XX大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20XX届XX方向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xxxxxx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4024430.html, 求职意向及自我评价 期望从事职业:出版/发行、媒介经理/主管、媒介策划/管理、电子商务(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喜欢编辑工作,拥有灵活地工作时间安排和方便的办公条件;对计算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熟练使用FrontPage和DreamWeaver、PhoteShop等网页制作工具。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 教育经历 20xx.9~20xx.7xx大学xx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xx学士 学分绩点(GPA) x.x (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xxxx大学“优秀毕业生” 20xx年获得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 项目/科研经历 20xx年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实践/工作经历 20xx年x 月—20xx年x月xx报社旅游板块软文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媒体购买流程和广告客户服务,报纸广告购买流程和客户管理;搜索全国各个旅游景点信息进行整合,关注国家颁发旅游文件。了解到了我国的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多样的旅游主题,各个群体所喜欢的景点。适时地编辑各个景点信息 20xx年x 月—20xx年x月xx传媒公司网站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专题策划、稿件采写、栏目组稿、网站后台管理等工作,主要是对数据的更新。在前台,主要负责学生的登录,注册和修改,以及部分页面设计。深刻体会到相信团队合作才可能把项目做到最好 个人技能 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快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撰写英文文件,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 国家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熟练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熟练使用office相关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 普通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一级甲读写能力精通优秀的听说能力 本专业证书 记者证 (备注:该简历模板为智联招聘按照不同专业一般特征进行编写,仅供参考,使用时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智联招聘不对因使用此模板而造成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更多简历模板,点击进入简历模板 更多简历写作技巧,点击进入简历技巧 想了解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及路径,更多应届生工作/实习机会,点击进入智联CDC-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 随时随地找工作,免费下载智联招聘手机客户端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实习生求职意向自我评价实践报告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实习生求职意向自我评 价实践报告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姓名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 XX大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 20XX届 XX方向 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 期望从事职业:、、、(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喜欢编辑工作,拥有灵活地工作时间安排和方便的办公条件;对计算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熟练使用FrontPage和DreamWeaver、PhoteShop等网页制作工具。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 ~ xx大学 xx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xx学士 学分绩点(GPA)(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xxxx大学“优秀毕业生” 20xx年获得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报社旅游板块软文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媒体购买流程和广告客户服务,报纸广告购买流程和客户管理;搜索全国各个旅游景点信息进行整合,关注国家颁发旅游文件。了解到了我国的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多样的旅游主题,各个群体所喜欢的景点。适时地编辑各个景点信息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传媒公司网站编辑实习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1、人类社会的四次革命:(多选)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的发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2、四传播革命的意义:(必背) (1)文字的发明和使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人类由“野蛮时代”迈向“文明时 代” (2)印刷术的发明:扩大了传播范围 (3)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长距离即时点对点的传播; (4)互联网的发明:实现了数字、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方式的 统一数字化处理 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简答)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2)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4、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5、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一、按硬件设备终端来分:(1)以计算机为终端; (2)以手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终端; (3)以数字电视机为终端 二、按应用(软件)属性来分: (1)Web1.0时代:技术手段,表现形式是门户网站,使用者叫受众 (2)Web2.0时代:互动增多,表现形式是社交媒体,使用者叫用户

(3)Web3.0时代:大数据、智能化、语义网 三、按经营性质来分: (1)营利性新媒体;(2)非营利性新媒体 四、按应用功能来分 6、新技术的发展趋势:(问答) (1)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解释 (2)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解释 (3)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解释 7、互联网的功能与应用:(必背) 一、信息传播的通道:(1)电子公告板系统(2)超级链接(3)搜索引擎 二、知识生产的平台:(1)信息聚合(RSS)(2)网络百科(Wiki) (3)社会化书签(Tag) 三、人际交往的平台:(1)电子邮件(2)即时通信(3)IP电话 (4)社交网络 四、娱乐新天地:(1)对等网络下载(2)交互式网络电视(3)视频分享 (4)图片分享 五、商务活动的平台 六、意见自由市场:(1)博客(2)微博(3)微信 8、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1)平面媒体发行量大跌 (2)电视、广播也不同程度面临衰退 (3)传统媒体广告收入下滑 (4)传统媒体的衰退是世界性的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文学代码:05 类别:新闻传播代码:0503 专业名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代码:050306T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熟悉新闻法规与政策,具有扎实语言与文化功底和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具备新闻与传播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网络与传播技术、数字媒体与素材加工等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类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媒体策划与宣传、新闻信息采编、数字媒体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站维护与开发、平面设计与制作、办公自动化。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学习新闻传播、汉语言文学和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新媒体传播在内容和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具备新闻采写和编辑、评论的基本业务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编辑与发布,能够操作大型数据库及信息发布系统,能够熟练制作网页,能够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及工具设计、开发网络信息发布系统。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一)知识结构 1.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及INTERNET应用技能; 4.掌握网络信息搜索、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5.掌握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及web应用开发技术; 6.掌握平面设计基础知识和网络编辑基本技能; 7.熟悉知识产权法规和新闻法规; 8.学习并掌握一门外语; (二)能力结构 1.具有新闻采写编评等实际业务能力;

2.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良好的人文素养与艺术修养; 3.具有操作大型数据库,使用数据库进行信息发布的能力; 4.具备应用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软件制作网页的能力与技巧; 5、具有使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及web开发技术进行网络信息发布系统开发、使用的能力; 6.了解传媒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 7.具备阅读浅易外文资料的能力; 8.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 四、核心课程: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新闻学、网络编辑学、基础写作、语法与修辞、中国文学名著选讲、外国文学名著选讲、网络基础与应用、数据库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视听语言艺术、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Web应用开发。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数据库基础实验、网络数据库技术实验、web应用开发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流媒体采编实验、摄影技术实验、网页设计实验等。 六、学制与学分 (一)修业年限:基本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原则上为3-6年。 (二)毕业学分说明:修完本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符合学院有关毕业规定即可申请毕业。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80。 (三)学分结构 1.理论课周学时为1,原则上行课满1个学期计为1学分,即18学时计为1学分; 2.实践性教学环节2周计为1学分,每周约按26学时计算;实验课程18-27学时计为1学分; 3.创新教育活动学分按照学院相关规定认定。 (四)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修读说明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doc

2017年招生专业介绍 1、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 本专业主要以网络与新媒体领域所需要的专业的职业化的媒体创意人为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适宜到相关媒体的创意、研发、策划等部门工作,也可以从事信息采编及设计制作等工作。 主干课程: 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创新思维训练、媒体创意导论、图形创意、视听语言、视觉传播、媒介融合、多媒体信息设计、在线新闻编辑、新媒体创意实务、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等。 2、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媒体网络经营方向) 当今已进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不仅是传媒转型的趋势,而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互联网+”和新旧媒体融合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网络与新媒体是新闻传播学科的新兴专业,我校是全国最早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本专业的学校之一,于2010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旨在培养立足新媒体、面向新经济、具备信息传播能力和经营管理潜力的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就业范围广泛,可以进入传媒、互联网机构的内容、产品、市场、运营等各条业务线,也可进入政府、企业从事与新媒体有关的工作,并逐渐成长为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一、培养特色: 1、专业突出,本专业围绕网络与新媒体的新业务、新规律,沿着新媒体内容和产品运营、新媒体互动营销、新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三个核心的专业方向,创新性的开设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并且不断打造完善; 2、全能培养,本专业依托我院的多学科基础,注重创意、设计、商业、技术、数据多种观念与能力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全能型人才; 3、强化实践,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媒介》杂志、手机电视台、大数据实验室、新媒体终端实验室、互动营销案例库、产品设计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和科研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自我评价求职简历自我鉴定个人简历p

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自我评价求职简历自我鉴定个人简历p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姓名 性别:男/女出生年月: XX大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专业 20XX届 XX方向 XX学士 联系方式:139-xxxx-xxxx 电子邮件: 期望从事职业:、、、(点击来智联招聘搜索想要的工作) 自我评价:喜欢编辑工作,拥有灵活地工作时间安排和方便的办公条件;对计算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熟练使用FrontPage和DreamWeaver、PhoteShop 等网页制作工具。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 20xx.9~20xx.7 xx大学 xx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xx学士 学分绩点(GPA) x.x (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xxxx大学“优秀毕业生” 20xx年获得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 20xx年 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报社旅游板块软文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媒体购买流程和广告客户服务,报纸广告购买流程和客户管理;搜索全国各个旅游景点信息进行整合,关注国家颁发旅游文件。了解到了我国的旅游景点丰富多彩,多样的旅游主题,各个群体所喜欢的景点。适时地编辑各个景点信息 20xx年 x 月—20xx年 x月 xx传媒公司网站编辑实习 主要工作:负责专题策划、稿件采写、栏目组稿、网站后台管理等工作,主要是对数据的更新。在前台,主要负责学生的登录,注册和修改,以及部分页面设计。深刻体会到相信团队合作才可能把项目做到最好 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快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撰写英文文件,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 国家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熟练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熟练使用office相关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 普通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一级甲读写能力精通优秀的听说能力 本专业证书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名词解释,4个*5分 简答,4个*5分 论述2个*15分 分析应用,材料做题,2个*15分 ●第一章 1.新传播革命的本质(p2) 答:第四次传播革命将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通过“自我赋权”落到实处。互联网赋予公民以传播权力,实现传播的权利向传播权力的转移,这是新传播革命的本质内涵。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2.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p4) 答:“去中心化——再中心化”,是第四次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去中心化”,是指互联网技术本质上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传播技术,具有天然的反中心取向。“再中心化”是指网络信息离散后又重聚的特征。 ①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②社会关系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③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3.新传播革命带来的挑战(p7) 答:①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由报纸、广播、电视引领百年的传媒业态正在经历重大转型。 ②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就传播媒介构建的舆论场来看,中国正从曾经的传统媒体一元空间、固定渠道的单向传播,走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双重话语空间并存、复杂多向的传播格局。 ③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多元思潮的泛滥使得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造成当前“噪声四起”的局面,也使得政府的执政环境复杂化。 ④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带来执政环境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政府处在了全民全时空的“全景化围观”中。 ●第二章 1.新媒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p17) 答:概念:新媒体,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 基本特征:①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②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 ③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 2.新技术的发展趋势(p27) 答:①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是互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新媒体的显著技术特征。 ②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具有更多空间、更强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将不断满足人类对互联网的各方面需求。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描述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描述 课程编码:458107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新闻传播基础理论/Basic the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学分/学时:4/64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先修课程:无 内容简介:《新闻传播基础理论》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在本课程包括对新闻学和传播学的产生、发展以及新闻与传播的历史的教学,以及新闻传播的要素,新闻传播的真实性等要求的理论讲解。更通过对传播效果的时事现象分析,适时采纳鲜活的传播动态和媒介资讯,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社会新闻传播动态和行业的最新资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原理来考察社会现象,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应用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又可以培养学生定性、思辨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编码:453314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网络新闻写作/Network News Writing 学分/学时:3/48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先修课程:《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础课程,旨在教会学生关于网络采访、写作的专业知识,让初涉网络新闻的学生,了解网络媒体新闻写作的独特个性与发展需求。内容包括,网络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网络新闻体裁,组成要素、网络新闻角度、语言结构。重点掌握网络新闻标题、导语、正文、背景、超级链接的制作。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网络新闻采写的基本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编码:458102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网络与新媒体概论/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and New Media 学分/学时:2/32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先修课程:《新闻传播基础理论》 内容简介:《网络新媒体概论》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习者了解各种新媒体的基本概念,把握各种新媒体、数字媒体的传播现状、效果和发展趋势,掌握各种新媒体的技术特征、信息发布流程以及盈利模式。 同时本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本课程除了进行理论课的教学之外,还将利用课程中心平台提供的论坛、测验、资源、问卷调查、作业等丰富的课程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在线自主学习、在线作业、在线答疑、在线自测/考试、在线实时交流等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方面的学习和实践,能较好地掌握现代新媒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理论以及新媒体行业的变化。掌握运用新媒体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灵活分析新近发生的新媒体事件。引导学生使用新媒体手段,如弹幕、短视频、手机游戏、网络直播、VR新闻等掌握新媒体的变化规律。 课程编码:458208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网页设计与制作/Web Design and Production 学分/学时:4/64 适用专业:网络与新媒体 先修课程:《互联网产品原型设计》等。 内容简介: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了HTML5语言的语法规则及文字、链接、列表、表格、表单、图像、多媒体、框架元素标记及属性、CSS3样式语言等相关知识,全面介绍WEB站点设计的基本操作技术和使用技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静态网页的制作方法、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学科门类:文学 专业类别:新闻传播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标准学制:年适用年级:级 所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负责人:裘新江 方案制订人:裘新江、卢晓辉、王国杰方案审核人:孔刘辉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宽口径、融合性、应用型”为导向,以“一专多通、以通结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当代社会各行业数字信息化、移动互联融媒化和产业化发展需要,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和网络与新媒体基本应用技能,通晓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政策和法规,具备全媒体融合信息化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能够从事新媒体信息采编、策划与传播、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新闻及新数字媒体、广告策划公司、门户网站、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网络相关的编辑、记者、网管、产品经理、广告策划、宣传助理、文产创意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网络与新数字媒体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网络编辑记者、网络管理、网络产品助理等相关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能力,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并富有创新精神。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网络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具有网络传播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宣传策划与管理等专业技能。 .了解我国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新媒体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实现矩阵如表所示。 三、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语言文学 四、课程体系 (一)专业核心课程: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学、新闻学概论、网络新闻实务、新媒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