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韩流文化入侵现象分析

韩流文化入侵现象分析

韩流文化入侵现象分析
韩流文化入侵现象分析

关于“韩流”入侵中国的文化现象探析

——以“韩剧”为案例

一、韩剧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

(一)九十年代的探索阶段

1993年,也就是在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后的第二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第一部韩国电视剧《嫉妒》。虽然在当时没有引起强烈的风潮,而且播出的地域范围并不广泛,但是这正式开启了韩剧在中国的市场基础。早期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的观众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风俗的相通性,可能有更早地接触到韩剧。

1997年,央视再次引进以讲述保守家庭和开放家庭联姻故事的韩剧《爱情是什么》,并在中央电视台二套每周一集播出,虽然当时并没有做任何宣传,但是却受到了观众的极大反响,收视率高达4.2%。这算是韩剧在中国电视剧市场的第一次小高潮。

1998年、1999年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韩剧《真情》、《恋风恋歌》,此后韩剧在我国电视剧产业中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并开始影响中国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活。

(二)新世纪初的火热登场

进入21世纪,韩剧表现出题材多样性与丰富性,如历史题材《明成皇后》、《女人天下》,浪漫爱情剧《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家庭伦理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人鱼小姐》,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收视热潮,亚洲各地刮起了“韩流”旋风。

2005年韩剧仍是一路飙升,《浪漫满屋》、《黄手帕》、《加油金顺》等剧红极一时,《大长今》把韩剧热浪再一次掀向高峰,收视率一路攀升,我们不妨来看一些数据:根据央视索福瑞市场调查公司2005年11月提供的调查报告,其中的数据更清晰地反映了韩剧的来势汹涌:2002—2005年,几乎所有的省级电视台都播出过韩剧。我国电视台2004年播出的249部引进的电视剧,107部来自韩国,占总数的16.5%,央视八套有57%的引进剧来自韩国。下面的表1、表2,则更直观地显示出了韩剧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中的热门程度。

表1 中国观众爱看的外国电视剧

顺序名字/国家比例

1 《大长今》(韩国)70.67%

2 《名成皇后》(韩剧)28.44%

3 《良知》(意大利)0.29%

4 《罗马电影城》(意大利)0.15%

5 《浮华世界》(英国)0.14%

6 《完美爸爸》(意大利)0.12%

7 《查理曼大帝》(法国)0.06%

8 《爱之罪》(美国)0.05%

9 《安托尼亚》(德国)0.04%

10 《疑云》(意大利)0.03%

11 《厅长夫人》(西班牙)0.03%

(来源:2005年CCTV电视剧频道海外剧场收视率实相调查)

表2 中国观众偏爱的电视剧制作国

顺序国家比例

1 韩国83.87%

2 日本 6.05%

3 美国 5.00%

4 意大利 1.91%

5 其他亚洲国家 1.42%

6 其他欧洲国家 1.13%

7 英国0.62%

(来源:2005年CCTV电视剧频道海外剧场收视率实相调查)韩剧悄悄走进中国20多年了,流行的浪潮还是一浪高过一浪。韩剧,如同这个国家泡菜文化和清酒文化一样,以其平实的特质和独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韩剧了解韩国与韩国文化。韩剧在中国内地也从当初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走到今天“忽如一夜韩风来,荧屏处处韩花开”。

(三)网络媒介的推波助澜

随着我国信息高速化的建立,上网的普及程度日益加强,民众使用网络媒体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多,普通民众更多的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知识。这也就为“韩流”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更为方便的平台。

在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不难找出“韩流”、“韩国”、“韩式”的影子。各种网络电视平台也是为了迎合这种“韩流”的趋势,大量引进传统电视媒体没有引进的韩剧、韩国综艺节目等,并且这类节目通常有着超高的点击阅览量。

上网随手百度搜索“韩剧”,立刻出现相关搜索结果83,900,000个,搜索“韩流”立刻出现22,000,000个相关字条,字条涉及内容也相当广泛,服饰、资讯、美容、发式等各种资讯类、生活服务类信息都与“韩流相关”。大型网络电视网站PPS也专门开辟了日韩剧场,剧集数量达到26,616部,其中韩剧则是占到四分之三的份额以上,而且韩剧始终占据着高点击量,日剧则是被远远遗忘在点击量排列表的后端。

二、以《星你》为例探析韩剧热的原因

(一)《来自星星的你》究竟有多火?

(1)从收视率来看

来自“爱奇艺”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18日,《来自星星的你》在爱奇艺、PPS上线首周播放量破千万,前4 集内容在两周内拿下2300万的播放量,上线12集后播放量冲破4亿,更新15集后破5亿,更新17 集后破8亿,目前已经冲破10亿大关,成为横跨“1314”两个年度的最火爆韩剧。

(2)从“粉丝效应”来看

“得粉丝者得天下”,这是目前韩剧的力量。在韩流汹涌下,女神、男神纷至沓来,深深吸引住一大批粉丝,粉丝追星的狂热之举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之外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输出。

以目前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在《继承者们》里担任男一号的李敏镐为例,他不但受邀参加央视春晚,之后更引来了国内两家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竞相邀请代言。精明的商家看中的是其背后的“粉丝效应”。品牌专家李志起认为韩剧其实是很好的产品营销课,设计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再得益于这几年网络发达,迎合了观众心理,顺理成章地让粉丝买单。

(3)从引发的经济效应来看

《星你》这部号称“火得一塌糊涂”的韩剧,不仅仅引爆了收视率,而且引发了奢侈品服装、应用软件、旅游景点、楼盘、书籍、汽车、美发等多个行业的经济效应。

打开淘宝网,搜索“全智贤同款”,至少能出现7万个以上的商品,涵盖服装、配饰、鞋子等一系列产品。《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来自星星的你》每集女主角换装频率都在7个造型以上。以该剧第7集为例子,千颂伊(全智贤饰)不管是Chloé的短外套配纱裙,还是Balmain的耸肩夹克配皮裙,甚至Chanel 、Louis Vuitton 等大牌睡衣瘾。其中,任何一件单品的价格都在万元以上,全身上下的服饰加起来至少超过20 万人民币。虽然价格不菲,但供不应求,新光天地等地都出现卖断的现象,甚至她在剧中使用的一款口红,因为购买需求太旺,几个品牌挤破头都说是自己的产品,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出现缺货现象。

(二)《星你》等韩剧热播的原因浅析

传播学界把现在图像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叫做“读图时代”,把靠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开拓市场、获取经济效益的传媒经济叫做“眼球经济”。而韩剧之所以能在几年内成为一种潮流传遍中国大地,我们小组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韩剧本身的制作水平高

电视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一部好看的电视剧不仅要有一个好故事(剧本),更要有把这个故事讲好的能力。韩剧的成功首先在于剧本选择的成功。韩剧往往是以情动人,一般通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来表现美好的爱情、温馨的亲情,引起观众的共鸣。《蓝色生死恋》中男女主人公生离死别的爱恋让无数观众泪流满面,《冬日恋歌》中裴勇俊和崔智友深情演绎的刻骨铭心的初恋,包括《星你》中“无脑傲娇女明星”与“英俊不死外星人”的恋爱桥段其实并不见得多新鲜,但是胜在清新,给了年轻观众造梦的空间和吸引力。

此外,韩剧画面的唯美、精致也是一大原因。对于视听艺术来说,观众除了需要情感上的共鸣外,还需要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而画面的唯美是韩剧的另一特色。在韩剧中,导演非常注重画面的视觉冲击,注重光线、色彩、造型、氛围等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画面干净、清透,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同样优美场景的精心设计,演员精致的服饰、美容化妆,男女主角帅气漂亮的外形等都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例如《来自星星的你》片中有多处特技镜头,其中像“时间转移”,空气物体在超能力下飘浮等都做得非常到位,让人看不出来瑕疵。再加上剧情上引入了穿越、科幻、悬疑、凶杀、搞笑、纯爱、俊男靓女和亮丽服饰造型等传统与非传统的韩剧要素,让它红遍了亚洲。

(2)文化情感上的认同

中韩两国的文化渊源可谓源远流长。由于战乱和灾荒等各种原因,从战国时代起,两国人民就互相往来,甚至互有迁移。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作为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对韩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乃至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无不打上儒学思想的烙印。”1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韩剧反映的就是韩国人的生活,体现的是韩国人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韩剧剧中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真诚、仁爱与情义,自尊自爱、谦和礼让、洁身自好等,正是我们现实社会中日益鲜见而又必须大力倡导的品德。而且,随着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韩国文化中的西方文化成分也越来越为中国人所熟悉,不再有很强的陌生感。同时,中国已经丢失的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韩国还保持得很好,也引起中国观众的羡慕和反思,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人。

另外,韩国人和中国人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东亚人,姓名的组成也几乎是一模一样。因此,比起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电视剧,中国观众看韩剧几乎不存在文化障碍,这也是韩剧能在中国热起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文化因素。

(3)经济上的心理慰藉和模式借鉴

1

人总是向往美满、富足的生活。被称作“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经济起步较早,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韩剧向中国观众呈现了韩国人民的生活,满足了中国观众的好奇心。同时,剧中较高的生活水平和理想化的剧情也为普通的中国观众所羡慕,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心理慰籍。

此外,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韩剧为中国人如何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中国观众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未来的生活。比如韩国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就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女人的赞同。“韩国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因为韩国人和我们一样都是亚洲人,都经历过多年的殖民、多年的战争,但他们比我们要进步得多。我们需要了解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补什么样的课,或者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把韩国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中国经济发达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三、韩剧热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韩剧热对中国文化影响的有利方面

(1)韩剧对传统礼教的传播促进国人心态的改善

韩剧对传统礼教的传播,正在悄悄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韩剧带给我们的是东方古典礼教,正统的人生观,时尚的生活观念,以及健康的饮食习惯。这些对于治疗中国人浮躁、浅薄、是非不分的心态,不能说不是一剂良方。

(2)通过韩剧热重新审视中国通俗文化走向和文化“走出去”问题

韩剧的热播,让国人更过地认识到韩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质,同时也给予我们重新审视中国通俗文化走向的诸多启迪。在全球化背景下,软实例的较量日渐凸显,在文化领域的角力,逼得是谁最优创意和活力,谁能把深厚的底蕴与现实更为有机地结合起来,谁最开放、包容,能将不同文化根源的人心打动。韩国人通过健康向前的大众文化,有利地粘合着民族精神,并将兼容并需的文化特色销往海外,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可与美国好莱坞相抗衡的国家之一。韩剧的涌入,固然对中国大众文化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但它同时也提示中国的文化界,在确定大众文化定位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还能促进我国文化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改变时下流行文化的浮躁、浅薄,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大众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生积极的作用。

(二)韩剧热的影响的不利方面

(1)“哈韩”族大量出现对中华文化产生冲击

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韩国人就在中国大陆培育和催生了“哈韩”族。韩剧所携带的生活方式、行为姿态、服装发型、饮食口味等都已经成为中国人竞相追求和模仿的时尚主流,甚至中国人经典的问候语“吃了吗”也被汉语“阿尼阿塞呦”所取代。学生对自己师兄师姐的称呼也变成了“学长”等韩国式的称谓。就连我们的口味也被韩化了,大麦茶、泡菜、烤肉等韩式食品成为餐桌上的时尚两点。大街小巷充溢着档次不等的商品和店铺名称,琳琅满目的韩国化妆品,优美动听的韩国歌曲……面对如此情形,我们才从这种快乐的体验中如梦方醒,我们已经被韩流文化包围了。

(2)“整容热”对生理和文化心理的冲击

国人的一味模仿,如“整容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我国传统文化崇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韩星的整容成功为国内的爱美女性提供了优秀的范例,掀起了“整容热”,导致了两种文化之间的冲突。此外,由于种种原因,也促成了某些可怜女性被毁容的可怕事实。

四、面对韩流的应对措施

韩流文化入侵现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我们更应该从中反思自我,找到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大趋势下,应对以韩流为代表的文化入侵应当采取的措施,而最为重要也最为根本的是发展壮大本国文化:

(1)营造适度宽松的创作环境和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中国文化市场内需巨大,但本土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电视剧作为一种文本信息,它的制作和产生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因此营造适度宽松的创作环境和政策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文化产品的创作者,更要以艺术为准绳,唯有“精耕细作”才能出精品。

(2)创新制作模式和制作思路

创新制作模式也是一种提高品质的法宝,例如英美剧制作方为了迎合观众,电视剧集一般都是边拍边播,面对挑剔的观众,制作方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各个方面都力争完美,对收视率不高的作品及时进行调整甚至舍弃。另外,带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风”的作品能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甄嬛传》的热播可以为国内文化产业提供借鉴。

(3)利用韩流文化热潮发展本国文化产业

在看到韩流文化大量占领中国文化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中国的文化产业也从中受益。近年来出现许多中韩合作的影视作品,以及本土影视剧邀请韩国演员参与,都能够有利于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甚至之前提到阿里巴巴邀请李敏镐代言,显然最终获益的仍然是阿里巴巴本身。

(4)积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不仅仅在于以开放的态度迎接外来文化,同时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也是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层面。我们不仅应当学习借鉴韩国文化产业的产生机制,也应当借鉴韩国将本国文化推向周边国家地区的方针策略,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帮助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浅谈“韩流”风靡中国现象

浅谈“韩流”风靡中国现象

浅谈“韩流”风靡中国现象 当你打开电视,几个频道同时在播放韩剧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当你在淘宝购买衣服,“韩版xx”已经成为时尚风标;当你外出聚餐时,韩国烤肉也成了选择之一;甚至在中国的跨年演唱会上,韩国明星凭借其超高人气,成为压轴出场等等。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不得不思考“韩流”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它究竟为何能从各方面深入我们的生活? 1.“韩流”的定义 “韩流”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登陆他地后产生的地区性影响。“韩流”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现了韩国的传统文化,它不仅是对韩国文化的宣扬,对政治、经济也起到了大力的推动作用。面对来势汹涌的“韩流”,中国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特别是音乐、电视剧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

位。韩国政府在察觉“韩流”这一契机后,更是大力支持推广,要将“韩流”建成亚洲的代表文化。 2. 韩国的国情 2.1 文化背景 首先,韩国与中国在地理、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从一些古装韩剧,我们会发现,儒家文化是韩国生活文化形成之基础,因此在生活习性、道德礼仪、价值取向等方面,中韩两国有很大的共通性。韩剧能够击败美剧,受到中国家庭主妇的喜爱,文化的共鸣必不可少。其次,韩国很擅长吸收欧美国家的长处,它对于歌曲、电影都积极向国外学习,同时又保留自身的文化特色,让你在欣赏过程中,既具有东方特色,又不会觉得庸俗狗血。再加上近几年大陆剧的制作粗糙,把一半的经费都用于演员的演出费用上,致使画面、剧情都赶不上韩

剧。[1] 2.2文化特征 阅读韩国的小说与观看韩国的电视剧、电影,会发现韩国人优于将作品生活化,它着重刻画现代家庭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加油,金顺!》、《人鱼小姐》。仿佛就是发生在我们周边的事,而且韩剧是边拍边播,剧情走向不定,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最重要的是韩剧始终围绕“真、善、美”,不仅为观众提供叙述的乐趣,也与观众内心需求产生了共鸣。[2] 2012年一首《江南style》作为神曲红遍了全球,各种骑马舞网络疯传。当歌词听不懂时,强劲的节奏感更利于吸引人的耳朵。在周杰伦、王力宏等音乐人老去,又无新人接班时,中国的音乐出现了枯燥期。这时k-pop的流行打入了中国。K-pop是在韩乐的基础上大

论韩流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力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系别:文学与新闻传媒系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班级:2012级广电班 学号:122001041014 学生姓名:李玉欣 指导教师:熊燕妮 完成时间: 2014年6月

韩国影视文化对中国的“新轰炸” 摘要:1997年,“韩流”正式进入中国大陆,“韩流”——韩国音乐、电影、电视、游戏及其他与韩国有关的文化产品,在其后的十多年间,受到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以及青少年们的欢迎喜爱,这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通过研究以“韩流”核心构成韩国影视文化为重点阐述对象,以韩国文化产业为切入点,简要分析当今韩国影视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关键词:韩流影视文化 “韩流”一词源于围棋,后用以指代韩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广义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等;狭义的韩流则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韩流现象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亦逐渐发展。 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韩国传统制造业遭受重创,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成为继日本后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发展文化产业的国家,并且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短短十多年间,韩国文化产业逐步占领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市场,从流行音乐、电影到网游、电视剧,“韩流”一度

席卷亚洲。韩国政府充分利用“韩流”扩散效应,以韩剧、韩国电影、动漫、游戏为“开路先锋”,有力带动了服装、餐饮、美容、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并且不断开发衍生产品,促进了国内经济增长。 在这些产业中,不得不提的是韩国的影视产业。影视产业被作为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韩国政府不仅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国产电影在上映档期上的配额,给予专门发行国产电影的发行公司和专映国产电影的影院以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并规定每家影院一年内播放国产电影不得少于126天。在政府有计划的支持下,韩国影视产业硕果累累,为韩国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以下通过对韩国影视文化的起源,以及其为何风靡亚洲做简要的概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改革春风吹拂,许多异国文化悄然进入。比如大和抚子、黑泽明为代表的日本文化,迈克杰克逊、滚石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同时,剧情凄美的韩国电视剧也进入全国观众的屏幕上。 《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对不起,我爱你》、《大长今》等剧集的热播,让当时中国的大街小巷每个人都在讨论剧中人物,幻想着自己的韩国世界,而后的H.O.T、东方神起、少女时代、SuperJunior、BIGBANG的乐队也相继被中国青少年所熟知并疯狂迷恋上。 还记得那个每天哼着Gangnam Style,网络疯狂模仿骑马舞鸟叔的日子吗?毫无疑问,韩国文化已经被大多数人群所接受。然而,韩国国内对这一现象并不感到乐观,表示“韩流”现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青少年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经济能力很有限。此外,他们还担心中国政府会对韩国大众文化过多地进入采取限制措

“韩流”兴起原因解析

“韩流”兴起原因解析 [摘要]“韩流”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从东亚传播至全世界,其极大地推动了韩国娱乐产业的发展和韩国经济的发展。本篇文章研究发现,“韩流”兴起的原因包括全球化、社交媒体的发展、文化的融合、韩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及韩国娱乐产业公司市场化的战略等都为“韩流”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韩流;娱乐产业;全球化;融合;政府支持;市场化 1 背景介绍 最近韩国的电视连续剧《来自星星的你》红遍了整个大江南北,剧中主人公金秀贤和全智贤等人更是炙手可热,一夜之间在中国的荧屏上,其代言的广告更是铺天盖地。而去年“鸟叔”的一曲“江南Style”更是红遍了全球,据统计,其在YouTube上的点击次数更是达到了近6亿人次,创造了亚洲歌手的世界纪录。“韩流”一词最初由中国的媒体在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用以描述韩国的娱乐产业在中国的传播和热度,该词的意义目前已经拓展至与韩国有关的任何事物包括韩国饮食和语言等。[1] 大众通常所称的“韩流”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从亚洲吹向了全世界。早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已经从儒家文化圈传播至东南亚,然后又传播至中东、欧洲、南美、非洲和东北美国家。[2]同时,韩流还促进了韩国的旅游产业,提升了韩国的国家形象,推动了其经济的发展;韩国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转变成亚洲文化产品产出的中心。[3]本篇文章将就韩流发展的原因及韩流模式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启示。 2 促进韩流产业兴起的因素分析 2.1 全球化的兴起 “韩流”应该被视为文化国际化的结果,文化在国际化过程中进行双向流动,而不是从高处向低处流。[4]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就逐步向国际市场开放了娱乐产业,允许国外的电影、音乐产品进入韩国市场;通过这一政策,促进了韩国本土娱乐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其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提升了其国际竞争力。[5] 2.2 迅速发展的社交媒体 全世界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尤其是随着因特网大规模的普及,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网站、博客、脸书,YouTube等社交媒体进行快速传播。科技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韩流文化产品传播的成本,并使其无处不在,随时随地。 很多西方国家的观众发现,在网络中有成千上万的用英语介绍和推广“韩流”

韩流产生的原因

20101344032 黄芳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软工<1>班 韩流的成因 流行风潮一定不是凭空制造的,流行的背后蕴含着文化的浸入,因此韩版的风行背后是韩国文化在中国的不遗余力的推广。 “韩流”最初从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播放涌现的。中国消费者从喜欢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劲歌,“追星”,进而发展到追求韩国的商品,如韩国图书、韩国的化妆品、结婚礼服、韩国比萨饼屋、韩国服装,韩国电影、韩国电器以至韩国的二手车、幼儿英语教材和教育玩具等。而《大长今》让韩国文化的推广走向了高潮,韩国饮食迅速的渗透进中国消费者的生活,韩式烤肉、韩国泡菜等渐渐走进中国餐桌,甚至很多中国的年轻人还专程到韩国旅游,体验“韩流”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和情趣,拜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韩流”的浸入揭示了对于企业营销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文化的依托,任何一个产品要想深入消费者的生活,必须有文化的支撑,因为产品的功能影响的只是消费者的表面消费,而文化是可以在无形中与消费者头脑中的意识想融合的,就好像很多消费者并不一定能说出自己为什么选择韩国服装的理由,但是她们在潜意识中已经深深被韩流所改变。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政府重视,战略明确,全社会形成共识;二是设立专门产业促进机构;三是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产业集聚发展;五是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出口,有关政策对影视、网络游戏等文化产品的输出提供了大量的支持。 不难看出,在中国刮起的这股巨大的“韩流”,都是以文化作为推手的,韩剧的成功最主要来自于准确的文化定位,及其中反映出的鲜明的本民族文化特色,即观众可以通过剧作品深入到普通韩国家庭的真实生活,感觉到爱情、亲情、友情和信义等韩式传统儒家文化、家庭观念和协作意识。韩国的影视剧,依靠媒介作为载体,通过影视剧潜移默化的将韩国的流行文化推向中国消费者,在无形中制造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韩国似乎不管是自己原创的文化,还是拿来的文化都可以打上“韩国文化”的商标,其目的还是在于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打开市场,文化发展成熟后会带动其他产业都走向市场,做成一个产业链条,其中电影、电视剧成为其最快的进入消费者市场的法宝;而韩国政府一向重视发展本国的民族文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的输出,韩流文化的兴起之后,在韩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开设了韩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专业,用于发展输出韩国文化,甚至,韩国政府最近表示,要借“韩流”现象更多更广泛地进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使“韩流”成为促进出口的桥梁。挖掘大众文化,利用各种载体传播文化,引导消费者追随流行文化,这才是营销的最高境界,就这点而言,中国的企业目前还缺少文化推广的意识,也缺少相应的营销手段,值得向韩国学习:青少年一直是引导时尚和流行文化的主流群体,因为年轻和时尚是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的,但是在中国,青少年由于受到上一代人的观念上的影响和束缚,真正属于青少年的文化较少,对于文化触角异常敏锐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求新求异的特点得不到主流文化足够的重视,对文化关注的重点自然地就转移到外来文化之上,因此,中国的青少年文化基本都是海外文化的传递,比如美国的可乐文化和汉堡文化,日本的卡通文化等等。 而韩国则是巧妙的依靠深情浪漫的影视剧文化,撬动了年轻人对于韩国文化的情感认同,同时造就了社会流行符号和风潮。比如“韩剧”中的人物拥有耀眼的时代感,他们的服饰、发型、化妆总能彰显个性,牵引时尚,《蓝色生死恋》使格子裙和黑西装白衬衫刮起流行风;而《冬日恋歌》播出后,从裴勇俊飘逸的金发到崔智友“无助”的短发,再到剧中李民亨时尚的围巾,PAUI SMITH的眼镜,POLO的毛衣、羊绒长外套,甚至包括民亨藏在雪球中送给唯珍的北极星项链,无一不成为新新人类津津乐道的流行话题。而在青少年的带动下,很多白领人群逐步加入流行的狂潮中,逐步扩散到社会的整体人群。 对于营销而言,抓住时尚的链条的开端,就锁定了时尚扩散的核心,因此年轻人的力量

网络用语文化现象分析

网络用语的文化现象分析 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及时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群体的文化特点。那么它表现出了我们当今社会什么样的文化心理或是社会心理。这种表现是否与我们当代的生力军———青年一代有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和伯明翰受众理论的基础上对网络语言的文化进行剖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社会现象大众文化 一、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一)语言与社会。德国的洪堡特认为,实际上,语言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房德里耶斯在《语言———历史的语言学引论》中明确提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结合社会的最强有力的纽带,它的发展依赖于社会集团的存在。”拉法各耶曾经指出:“一种语言不能跟他的社会环境隔离,正如一种植物不能离开它的气象环境。”而网络语言也是在社会的环境中生存的。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使用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网络语言是以因特网为媒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的变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网络语言中,它不仅将口语和书面语融合,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融合,而且还将各种无法以汉字表示的情态,以一定的形式在电脑屏幕上表达出来,形成了网络语言特有的形式和风格,这些都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与传统的语言形式都有较大差异。从根源来说,文化坐落于社会大系统中,无时无刻不受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从社会系统的环境因素看,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具有情境化特征,它是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印证了网络用语文化现象并非无风起浪,而是产生在无处不在的社会环境之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如果说社会实践是文化研究的活水源头,而社会实践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那么文化研究就应该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更新,用贴近于生活和民众的文化理念正视并解答新的社会问题。 网络中词义的变化与网络自身的特点及当代生活息息相关。 网络就是一个巨大的信息集散地,全世界的信息都以极快的速度在网上传播,新信息、新资讯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因而网络用语也以日新月异之貌,呈现于大众的面前,不仅如此,在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冲击的环境下,网络语言无疑也受到了影响,就那其语言本身来说就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中外融合性。尤其是英语和日语对中国网络语言的影响更大一些。比如:“……ing”这个词语,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这是表示“正在进行”的时态,因此网民就将其运用于网络语言中,例如:吃饭ing、睡觉ing……这都说明一个问题,在刚开始只是文化接触的基础上,各国语言相互之间也将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早表现在外来词的使用中,还没有涉及到语法和语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语音和语法之间会不会有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不得而知了。但在网络中它已初步表现出了一定的融合性———尽管它还并不规范。按照帕森斯的社会结构理论,自然、文化、政治、经济在社会大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处于不变变动的过程,结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从社会系统的结构看,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也是开放性的文化,表现在呈现方式上以学科交叉为其特征,发展趋势上以文化变迁为其特征。 二、网络语言是当代潮流文化的镜象折射

韩流对于中国娱乐产业的冲击及应对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4062522.html, 韩流对于中国娱乐产业的冲击及应对措施 作者:姜方迪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5期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5-0240-01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由于韩国娱乐产业的兴起,加之中国粉丝的热情,让韩国较大的娱乐公司相继盯上中国的市场。由于中国娱乐这方面创意缺失,使得中国开始大量引进韩国娱乐,而最近因萨德问题而产生的矛盾使广电总局实施禁韩令,即控制韩国艺人在华的演艺活动,这也对韩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这一方面我进行了一些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掌握韩国文化产业渗透中国的始末,并提出中国在娱乐产业这一方面应做出哪些改进措施。 三、研究问题 1、韩国文化产业进军中国的先例; 2、近几年韩星在内地捞金严重的现象; 3、广电总局新提出的禁韩令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四、研究过程 首先先说明以上几个研究问题,分别通过韩国娱乐产业简称韩流来中国发展的起源、韩国艺人在国内影视、演艺活动的频繁现象、新提出的禁韩令会对韩国经济有何影响及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展开。 (一)韩流进入中国发展 韩流的背后是有整个韩国政府的支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求助于专业的 公关公司,想要用“韩流”这个概念来包装整个国家。这也就造成了韩流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2009年super junior凭借sorry sorry、2012年psy凭借江南style使得中国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韩国的艺人们,并且在《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等电视剧的播出也让中国越来越认可韩国的娱乐产业。在一系列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尝试后,让很多大的娱乐公司例如SM、YG、JYP等感受到了一丝商机,于是他们把很大心血花在了如何进入中国市场上。SM公司首先是

文化侵略1

题目 “流感”来袭,中国将如何自处 所属学院:理学院 学生姓名:资料查找与整理: 陈燕、杨茜、王鹏、丛佳 论文排版:宋文方、黄玉姣 PPT制作:杨茜、陈燕、梁文心 演讲人:梁文心

“流感”来袭,中国将如何自处 近年来,中国文化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受着严重的冲击。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正有计划有步骤的在文化上对中国的年轻一代进行洗脑。这正是我们所谓的“文化侵略”。文化侵略,或者叫文化扩张,、文化渗透, 是与经济、政治侵略相平行的一种侵略方式, 是强势国家(或者民族)为了达到同化控制它国(或者民族)的目的, 而采取的对它国(或者民族)文化的排斥和挤压。它以否定原有文化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观念、鼓吹自身文化的先进优秀作为主要手段, 并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一系列方式来伪装侵略的本质。 文化入侵意味着是一种狭隘的现实观, 一种固定不变的世界观和把某种世界观强加于另一种文化之上的野蛮行径。它意味着侵略者的优势和被侵略者的劣势,以及前者占有后者又担心失掉他们而强行灌输自己的观念准则。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存在也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形式,中华文明自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历经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时代的酝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发达受到了当时当地的情况制约,可能现在看来很多文明的成分都已不足取,但至少这些文明历经岁月的洗刷和磨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外族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战争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是大炮加飞机,在和平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则是文化。 一、美国的冷暴力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进行的文化侵略有愈演愈烈之势, 且主要以影视作品作为载体向中国广大青少年输出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观念。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应高度重视这一事实, 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发掘优秀的文化因子, 全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教育, 并注意将有不良引导倾向的影视作品拒之于国门之外。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 由于越战的失利, 自身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等等原因, 美国将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方式由显性的军事入侵逐步转向更具有隐蔽性的文化侵略。这种转变也跟美国中央情报局提出的《对华的十条诫令》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浪子野心昭然若揭。它企图通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对我国民的思想进行控制,进而使美国的价值观成为我国所追随的价值观。 文化侵略其实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意图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可见, 美国文化扩张战略可谓一箭双雕, 首先保证了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美式价值消费等观念的输出, 逐渐向全球美国化的目标靠近,与此同时, 相关的产业又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进而实现了经济上的掠夺。 对于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过程当中的中国来说, 具有隐匿性质的这种文化扩张

韩流成功的原因

1.韩流的定义 韩流,是指韩国音乐、电视剧大举登陆中国后人们的一种形象说法,它最早出现于围棋界,原意为韩国流,简称韩流是谐音于“寒流”,是因为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前五年,围棋韩国流盛行一时,在国际大赛上频频夺冠,因此被当时的围棋界称“韩流”。之后又被引用到足球和音乐娱乐领域,暗指中国的音乐和电视剧处于被动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韩流”这两个汉字频频出现在韩国的媒体上。一些报刊甚至刊登连载文章,介绍“韩流”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的流行情况,并且认为“韩国经济的出路就在韩流之中”。“韩流”现象已经引起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韩国政府最近表示,要借“韩流”现象更多更广泛地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使“韩流”成为促进出口的桥梁。 2.韩流文化在中国流行的几个特点: (1)来势猛而且持续时间相对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50多年里,先后有多种境外文化在中国内地流行过。20世纪50、60年代是苏联文化,当时苏联的歌曲和电影对中国观众和读者确实影响巨大,但那是以官方的意识形态工具强行推进的,随着6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交恶,苏联文化对中国的影响随之式微。

70年代末开始了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先是日本影视对中国的影响,接着是港台影视对中国的影响,日本影视和港台影视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地位到90年代中期被韩流影视所取代。欧美影视文化当然也对中国观众产生过很大影响,而且是相对持久的,但都没像韩国文化产品这样来势汹涌,在中国形成所谓“潮”和“流”。 据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调查,在接受调查的网民中,有83.12%的人喜欢“韩剧”。在问到你最喜欢哪个国家或地区的影视时,有54.55%的人选择了“韩剧”。从90年代中期到目前,“韩流”在中国持续升温,热了十几年时间,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有这种影响力是比较稀奇的。(2)“韩流”几乎得到中国内地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喜爱。 客观地说,对“韩流”文化最着迷的是中国大城市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的青年人,其中多半是高中生和低年级的大学生。他们穿韩国青年爱穿的流行服装,听韩国歌曲,看韩国最新的电影,像韩国青年那样化妆、做发型。他们喜爱的“韩剧”是青春偶像爱情剧。 家庭主妇尤其是中老年妇女比较喜欢集数较长的系列韩国电视剧。这种韩剧突出家庭伦理。从风行于中国内地多个电视频道的“韩剧”中,这些女观众会在泪水涟涟的同时,发现老祖宗的儒教伦理穿越了时空隧道在东邻继承和保存尚好,在文化上认同的刹那,产生了心灵的震撼与反省。男

外来文化入侵

我国目前面临的外来文化入侵现象 在当今中国,每个人都沉浸在一个美好绚丽的中国梦中。在这个梦里,中国在振兴,中国在雄起。然而,不知不觉中,外国文化以驾着“铁马”疾驰而来,侵入我们的梦境。当熊猫也开始满口英文,当孩子们最爱看的已变成日本动漫,当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文化“被入侵”了。 美国文化,现在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饮食、影视、服饰、价值观和婚姻等。例如街头,随处可见身穿欧美、日韩嘻哈风格服饰,耳朵上戴着超大式的耳塞,边走边哼;或顶着爆炸头,戴满金属饰品的年青人;肯德基、麦当劳、尊宝批萨等食品吸引了大量的顾客;音像店里,摇滚、嘻哈等流行音乐被放在最显眼的架子上,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被遗忘在了不起眼的地方;电影院里好莱坞大片风头最劲,其惊险的镜头和特技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票房一路飙升;如今的节日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的隆重程度已经赶上了春节。 举例加图片说明文化入侵 1、“故宫里的星巴克”的争论,其实早就出现过。南京夫子庙里的麦当劳、北海公园里的肯德基,都曾经一石激起千层浪。 2、会讲英文的功夫熊猫。好莱坞挖掘的虽然是中国的历史题材,但着意的却是未来的市场和文化传播,我们称之为好莱坞文化入侵。 3、中国人的洋节情节 4、中韩“申遗”问题。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把饺子、元宵、面条、粽子等传统食物作为系列,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 5、哈韩哈日 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下,一些人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生目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错位,国家观念、国民意识淡薄,崇洋媚外、奴化思想回潮,否定历史、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抬头。这将导致中华民族的文化混乱,民族精神被消解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淡化。 文化入侵(概念以及历史上的两次文化入侵) 文化入侵与文化交流 文化入侵:分消极入侵和积极入侵两种方式。当另外一个群体文化处于没落和消沉阶段而导致的该群体的成员对外部文化的一种倾羡、认同和引入,那么这种文化入侵是一种消极的入侵。而外部文化群体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目的以文化先行,在精神上摧毁受侵入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再既之以政治、经济和军事入侵,那么这种文化入侵就是典型的积极侵入方式。 文化交流:当两个文化群体以平等的方式,而且没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目的或者说传播者有意识地主动消除其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因素,纯粹是为了更多的群体认同自己的文化,而且交流是双向的,或者即便是单向的也不会对接受群体的文化认同产生根本动摇时,这便可认为是文化交流和传播。比如在古代,儒家文明传播到日本等国家就不是入侵。 历史上的两次文化入侵 第一次:汉唐时期的佛学入侵 虽然期间也经历过冲突和斗争,中华文化采取以我为主、积极兼容的策略。

关于我国被文化入侵

文化入侵我们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它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达到的征服行为。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存在也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形式,中华文明自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历经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时代的酝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发达受到了当时当地的情况制约,可能现在看来很多文明的成分都已不足取,但至少这些文明历经岁月的洗刷和磨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你可以去想像一下,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口中说的不再是中文,而是其他国家的语言,手上写的,书上看的,都不再是我们的方块字。那是一种多么悲哀的一件事。 我们的文化历史将会渐渐的消失在异族文字中。我们的历史底蕴将在被翻译的过程中扭曲,篡改,直到被我们遗忘。 四大文明古国一般是指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等四个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由此可见我国的历史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几个国家之一。可是现在呢?哈韩,亲日,崇美……难道170多年就让人们遗忘了当初的屈辱了吗? 中国的历史近5000年,美国呢?300年不到。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记得圣诞节,忘记了元旦节。记得住情人节,忘记了七夕。连愚人节都记得,却不知道端午,重阳,清明是多久。这也是一种悲哀。也许十多年之后,我国的元旦,重阳,清明等全成了韩国的了;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人也成了韩国人了。 现在找工作,特别是大公司先来就是“你的英语是几级,过六级没?”“你学了什么外语没有?”想起就是一种悲凉,在中国—中文生根发芽结果的地方,还要讲英文。 我听过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有两个摆摊的,卖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也都是从同一个地方进的货。而且甲还卖得贵一些。乙卖的便宜一些。可是乙一天下来客人没几个,甲是忙都忙不过来。乙就十分奇怪,有一天乙没有出摊,他就去看甲怎么卖的,只看见甲在每一个商品上都贴了一串英文,然后拿出了一块牌子上书“进口XXX”。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有英文的就是好的,国产的就要坏些。殊不知很多东西的原产地就在中国,不过是贴了一张纸,然后就是身价百倍。 这一切的一切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入侵。当你习惯了英文,当你学会了英文,特别是当你身边的人都在用英文的时候。我们的后代就只会英文了,几年,几十年之后。我们的教科书,历史都将会用英文来书写了。 可悲的是我们有些国人还以说英文,写英文为荣。结果汉字都写不了几个。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韩流发展背景

背景 “韩流”一词源于围棋,后用以指代韩国文化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广义的韩流包括韩国服饰、饮食等等;狭义的韩流则通常指韩国电视剧、电影、音乐等娱乐事物的地区性影响。“韩流”一词最早由中国媒体提出,后被韩国媒体及学术界广泛使用,用以指代本国文化产业的输出。韩流现象在亚洲许多国家普遍存在,在亚洲以外的地区亦逐渐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韩流进入中国。1993年韩国电视剧《嫉妒》在中央电视台在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内地荧屏;1997年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央视的热播带动了韩国娱乐文化涌入中国并以此为契机逐渐形成韩流。 国百变天后李贞贤是把韩流引入中国第一人,并引起轰动,其次是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播放。随着韩国歌手在中国舞台的出现,“HOT”、“NRG”等韩国流行组合歌手的名字在中国传播开来,引起了一些青少年对韩国影视明星和歌手的兴趣和关注,形成了一股韩国流行歌曲、电视剧以及韩国影视明星的“热潮”。中国一些报刊把这一现象称为“韩流”,韩国媒介则把这一叫法接了过去。目前,这股“韩流”似乎越涌越急,并向越南、蒙古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扩散。“韩流”滚滚,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日趋多样,一些青少年从喜欢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劲歌,“追星”,进而发展到追求韩国的商品,如韩国的化妆品、结婚礼服、韩国比萨饼屋、韩剧服装,以至韩国的二手车、幼儿英语教材和教育玩具等。与此同时,一部《大长今》也将韩国饮食带到我们身边,韩式烤肉,韩国泡菜等渐渐走进我们的餐桌.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星”,甚至专程到韩国旅游,体验“韩流”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和情趣,拜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 分析韩国文化“韩流”为何会在中国发展,究其原因有以下内容: 1、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很多历史上的相同之处,两国都在东亚文化圈内,有着儒家的文化传统,这也是韩国文化相比欧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的原因。但是因为韩国文化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也限制住韩流文化的繁荣局限于东亚圈范围之内。 2、韩国政府的文化发展政策的高度支持。韩国政府一向重视发展本国的民族文化,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本土文化的输出,韩流文化的兴起之后,在韩国的许多名牌大学开设了韩流文化研究的研究生专业,用于发展输出韩国文化。 3、韩国的经济发展,韩剧中的情景,使我们看到人均年收入2万美元的人们的生活,这是我们一些年轻人所向往的追求。 4、韩国的歌曲中,和大陆,港台的歌曲中许多单一的情感表白不同,有许多强调青年人个性发展,以及对未来向往的有益内容。 中韩两国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两个国家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礼仪观念、民俗习惯,韩国都深受中国传承文化的影响。韩国文化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一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二是日本对韩国的影响;三是美国对韩国的影响。韩国和中国一样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因此韩国人在感情表达、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与中国人都很相近。中韩

中国文化现象

先树立一个出发点吧,其实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都逃不过“儒释道”三个字。儒家,主讲“仁”、“中庸”;释家,主讲“苦”、“为善”;道家,主讲“悟”、“淡泊”。再通俗一点:儒家玩的就是矫情,释家玩的就是受苦,道家玩的就是缥缈! 下面具体来说。 1.东西方文化传承问题 这个很有特点,不得不提一下,也算是个纲领性质的了。 中国的文化传承明显地起点高,而且门派极多。古时候就有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多分支,各家自说各家话,俗称“百家争鸣”。这样导致后人上手很难,更别提超越前人了。这个很容易验证:你见过有哪几个人的学问超过孔子、老子之类的圣贤了?这个就是基础不统一造成的问题,而且由于光一门的入门就比较难,要说掌握就更难了,那么超越前人,就简直快成做梦了。当然,相当牛的人除外。 但是西方的文化就不一样了。他们注重基础,而且讲得很简单,入门极其容易。而且分门别类也不像中国这么复杂:就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的。刚开始都是原子、元素、细胞,基础很统一,也很扎实。这样,学生超过老师就比较容易,学问本身的发展也就更简单了。 此消彼长,西方文化的强盛而且东方文化的没落差不多就这个原因了。 2.东西方文化重心的问题 这个算是上面的补充,但是有必要单独提出来讲讲。 东方文化,更确切地说,东方科学,以五行阴阳而入,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且不去追究最深层次最基本的东西。其实大家一直对东方科学存在误解,觉得他迷信。那是因为我们在以西方的科学思维分析东方的问题。中国看似玄乎的形象,诸如阴阳五行,其实是一个二次抽象的概念。即首先对各个事物进行一次抽象,总结出共性。然后对共性再次抽象,曰阴阳五行、青龙白虎之类。 而西方科学则是以最基本的东西为重心,从原子分子出发,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也导致了科技的迅猛发展。 但是问题在于,表面上西方文化很好,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但是这是以牺牲环境、牺牲资源为代价的。科技发展得越迅速,付出的代价就越大!仔细想想,我们研究到那么深层次真的有那个必要吗?人们其实只要吃饱饭就差不多了。不过,这个确实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要国家还在、阶级还在、斗争还在。 下面再把重点拉回到对中国人的描述上来。 1.很多人不理解甚至痛恨中国人的形式主义,但是我们还是要比较客观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形式,最早来自儒家的礼,当时的国家以礼治天下,也就有了很多形式。我说了,儒家玩的就是矫情,在儒家思想统治了这么多年后,中国人的形式主义也就起来了。坏处我不多说,大家都深有体会,但是好处也是要提的:由礼演化而来的形式,起码从形式上来说是好的,这个配合上中国人的死要面子,有时候就是能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2.刚才已经说到了中国人死要面子,这个是毋需质疑的。这个来自哪呢?应该也是来自

由文化入侵浅析文化强国战略

由文化入侵浅析文化强国战略 【摘要】文化强国的道路就是增强国家的软实力的道路,一个国家没有软实力就不可能在国际舞台上争得话语权,更不可能有国家安全可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交融与文化的侵略几乎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当一种强势文化的入侵,以文化交融的方式进入时,我们常常会缺少警惕,文化防范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让你的文化软实力强大到别人无法入侵,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所以当今中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入侵,文化强国战略,文化软实力 【引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文化强国”战略和国家整体战略是相互依存的。“文化强国”战略包含在国家整体战略之中,没有“文化强国”战略不可能有完整的、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的整体战略。因为,有了钱只能称作“富”,只有在有钱的基础上又有了发达、丰富、先进的文化,才能说是“强”了。现在,我们只是达到了初步的富,还没有达到强,建设富强国家这篇“大文章”只做了一半,因此,需要制定和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来完成“大文章”的另一半。 【正文】 一、对文化入侵现象的认识 日本的动漫、音乐、美食、时装、广告等为代表的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国日渐风行,并以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城市流行文化的热点;美国的好莱坞大片、迪斯尼、肯德鸡、麦当劳、流行乐等也在中国迅速的流行;韩国的韩剧,小吃,等也让这个不大的国家在中国也火热了一回。西方国家诸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节日也几乎代替中国的传统节日让中国人为之疯狂。这些现象不禁让我们思考它们带给中国文化的冲击,这就是“文化侵略”。 “侵略”,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它国或另一民族的征服行为。因此,文化入侵,我们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它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达到的征服行为。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存在也就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形式,中华文明自传说中的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历经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时代的酝酿,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发达受到了当时当地的情况制约,可能现在看来很多文明的成分都已不足取,但至少这些文明历经岁月的洗刷和磨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外族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战争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是大炮加飞机,在和平年代,他们的侵略工具则是文化。战争时期,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语言文字,是文化入侵;和平时期,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其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这也是文化入侵。 二战之前及二战时期,日本在其中国占领区推行的文化殖民政策便属于典型的“文化入侵”,因为日本要求中国被占领地区接受的日本文化教育并不是当时的中国人所自愿接受的,而是建立在武力压制之下被迫接受的文化;同理,日本自甲午战争之后一直到二战结束之时在朝鲜半岛和台湾等地区实施的长达五十年的殖民文化灌输也是典型的“文化入侵”。 经常说,要完全侵略一个民族不仅仅是让它的公民臣服,最重要的是文化入侵,让这些人完全的认同自己的文化和思想,其实有思想的投降并不可怕,真正让人心寒的是麻木而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那些中国人。 文化入侵的目的是为谋取政治利益,推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入侵者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文化载体,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机会,大肆推行它的价值观、政治理念、文化理念,这是一种“隐性”的文化侵略。而文化侵略比政治侵略、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对一个国家的伤害更为深远。

“韩流”退潮现象原因解析“韩流

“韩流”退潮现象原因解析 摘要被称作“韩流”的韩剧曾在中国掀起过收视狂潮,近年来却呈现明显 降温的态势。韩剧在我国转而遭受冷遇的原因主要有二:创作模式化,冗长拖沓以及歪曲历史、知识性错误频繁等是其内部原因;观众接受心理的微妙变化,国产电视剧的逐渐崛起以及我国限制韩剧进口转而引进多国电视剧等是其外部原因。韩流退潮现象给我国电视剧创作和传播以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韩剧模式化接受心理 自1993年第一部被引进的韩剧《嫉妒》登陆中国以来,韩剧日渐风靡中国,终至形成“韩流”红遍大江南北。然而,自2006年开始,火热的韩剧却在中国呈现明显降温的态势,国内引进韩剧的剧集大为减少,收视率也显著下降,昔日的辉煌已然不在。是什么原因使强大的“韩流”日渐退潮?本文试从韩剧的内外层面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以促进我国电视剧创作和传播的良性运作和持续发展。 一、内部原因 (一)模式化 唯美的画面,煽情的音乐,缓慢的剧情节奏,靓丽的人物,富有的男主角,令人怜惜的女主角,纠结的三角恋爱等是大部分韩剧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诚然,这些内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观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甚至当前依然还在吸引部分观众。但是,随着这些情节的不断重复和模式化,观众的审美疲劳也在与日俱增。 其一,命运模式化。韩剧常常让温柔善良的女主角身患绝症或者英俊专一的男主角遭遇不幸来赚取观众的眼泪,赢得高收视率。如恩熙(《蓝色生死恋》)、燕珠(《泡沫爱情》)、金宝拉(《雪之女王》)等都身患绝症;赵远均(《天桥风云》)、姜俊尚(《冬日恋歌》)、金佑振(《夏娃的诱惑》)等则遭遇车祸。一方凄惨的不幸和另一方对爱情的坚贞执着成为大多数韩剧悲情结尾的模式。死亡(毁灭)固然能延续爱情的永恒,令人刻骨铭心,但如果大批作品都充斥着雷同的情节,恐怕非但难以感动观众,反而会使有判断力的观众心生疑惑并产生抵触心理。 其二,情感模式化。一部韩剧的成功往往会带来一批同类情节的克隆作品的涌现,其中尤为典型的是言情剧中的灰姑娘故事。这一模式的主体是地位悬殊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灰姑娘”的性格、相貌、生活背景因人而异, 结局大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如《浪漫满屋》中,女主角智恩从小失去父母,却坚强独立,男主角英宰是帅气的电影演员,两人邂逅于飞机上,智恩因为吃得过多晕机吐了英宰一身。《我的名字叫金三顺》中,女主角金三顺年近三十

论文化侵略与文化融合

论文化侵略与文化融合 摘要:中华文化作为古代世界四大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若从黄帝时代算起,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其发展历程一直就是中华民族原有的本民族文化,与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碰撞与交汇的过程。本文将着重论述中华民族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所面临的文化侵略与文化融合问题。 关键字:文化侵略融合民族 在中国,文化侵略现象的开端可被非官方的确定为韩剧《爱情xxx》的热播。随后一股“韩流”吹遍全国,各地韩剧和日本动漫的广泛传播,使国内哈韩哈日族相继出现,这些人喜欢模仿韩日式的生活、语言方式。之后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外来文化随着商品大潮涌入中国,外来服装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于是所谓针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侵略成为热点议题,下面我将以饮食文化为例,具体论述一下文化侵略与反侵略的问题。1 中华饮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一直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象征。“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于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①根据张岂之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中国饮食文化有科学性。着重于通过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以保障身体健康;第二,中华饮食文化既有符号们刻意追求的奢侈、豪华,又有适合于平民百姓的朴素、丰富,即食物的多样性;第三,中华饮食文化与其他艺术相通,各种菜系特点、烹饪技术使其成为给人以强烈美感和文化享受的艺术佳品。2中华饮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洋快餐、西餐业和其他外来饮食文化进入中国市场,中式餐饮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全国普遍出现了洋餐馆遍地横行的局面,尤其是快餐业。相比于营养丰富、口味多样的中式餐馆,洋餐口味单一、热量高、营养价值小,那么为什么中式餐饮业会在竞争中落入下风呢?主要是由于洋餐的以下几点优势:首先,相比于中式饮食以厨师为主的烹饪过程,洋餐以其统一规格的流程式生产,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食品口味的一致;其次,洋餐以其简单规范的生产流程,大大地加快了供应速度,最大限度的节省了用餐者的等待时间;最后,洋餐以工业化的生产模式, ①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1919年

《韩流在中国》

韩流在在中国 近年来,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再度掀起了“韩流”之高潮,以中国为例,几大主要媒体频道韩剧轮番上映,收视率居高不下,大有俘虏全民之心的态势。此外,在服装、家电、美容化妆、图书出版等行业,韩国风也是愈刮愈烈。人们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来自韩流的强大渗透和巨大撞击。所有这些,都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起这股异域流行风尚。 韩流,即亚洲地区继日本之后又一大规模的流行文化势力。21世纪以来韩国产品和文化在世界,尤其是在Y世代中流行的代名词。韩流现象在亚洲各国普遍存在,其中以中国、日本、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较为明显,并达印度、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等。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韩国的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向中国席卷而来,中国媒体形象的称之为“韩流”,它谐音于“寒流”,暗指中国的音乐和电视剧处于被动地位。在韩语中,也有与汉语“韩流”两字对应的音译字汇,上一届韩国京畿道国际观光博览会上,在中心的位置上设有专门的韩流展馆,展馆的醒目处有中韩两国文字的“韩流”。表达力极强的中国文字所创造的“韩流”一词,成了韩国人用来宣传本国文化的一个概念。自然,韩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与经济、政治等密切相关。譬如韩流作为文化现象来说,扩大了韩国文化的影响力,但作为文化产业来说,更是给韩国创造了大量的经济价值。影视作品出口,韩国品牌服饰、化妆品的走俏等,都给韩国带来滚滚财源。而韩流对韩国旅游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浅析韩流在中国发展及其各方面影响。 一、韩流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 韩国百变天后李贞贤是把韩流引入中国第一人,并引起轰动,其次是韩国电视连续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播放。随着韩国歌手在中国舞台的出现,“HOT”、“NRG”等韩国流行组合歌手的名字在中国传播开来,引起了一些青少年对韩国影视明星和歌手的兴趣和关注,形成了一股韩国流行歌曲、电视剧以及韩国影视明星的“热潮”。中国一些报刊把这一现象称为“韩流”,韩国媒介则把这一叫法接了过去。目前,这股“韩流”似乎越涌越急,并向越南、蒙古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扩散。“韩流”滚滚,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日趋多样,一些青少年从喜欢看韩国电视剧,听韩国劲歌,“追星”,进而发展到追求韩国的商品,如韩国的化妆品、结婚礼服、韩国比萨饼屋、韩剧服装,以至韩国的二手车、幼儿英语教材和教育玩具等。与此同时,一部《大长今》也将韩国饮食带到我们身边,韩式烤肉,韩国泡菜等渐渐走进我们的餐桌.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星”,甚至专程到韩国旅游,体验“韩流”发源地的文化氛围和情趣,拜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不过,韩国文化界和经济界的一些人士对“韩流”能持续多久表示怀疑。他们认为,“韩流”现象只是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现象,而青少年没有收入来源,他们的经济能力很有限。此外,他们还担心中国政府会对韩国大众文化过多地进入采取限制措施,并忧虑韩国文化界拿不出更多的吸引力的精品而使“韩流”失去后劲,最终导致昙花一现 二、韩流在中国兴起的特点 1.来势迅疾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新中国成立至今,先后流行过多种外来文化。20世纪50、60年代是苏联盛行,苏联歌曲和电影对中国百姓影响委实很大,但那是以官方的意识形态工具强行推进的,随着6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交恶,苏联文化在中国的影响随之甚微。 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先是日本影视对中国的影响,接着是港台影视对中国的影响,日本影视和港台影视对中国观众的影响地位到90年代中期被韩流影视所取代。欧美影视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