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

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

第22卷第4期地球物理学进展V01.22No.41111兰!旦!里堡:!!塑=!!!!!!曼竺呈呈!塑些呈!呈!坚兰墼!!垒!垦!!!!

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

陈洁,温宁,李学杰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摘要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享有“第二十波斯湾”的戋誊.南海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其战略住王极为重要,是东亚度相郜各国必经之路.责源之争,使得周边各国使出浑身解数,发展海洋经济与技术,1981年至2002卑,越南就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了1亿吨石油,15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荻利250亿美元,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太支柱产业.近半世纪中国南海油气勘探工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发现了26十新生代盆地,取得了南海海域的基本石油地质成果,为南海的勘撂开发奠定了基础.南海具有巨太的勘探空问厦技术发展空阄,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会带来南海油气勘探的质的飞跃.

关键词南海,油气资潭,南海周边国家,勘探现状

中圈分类号P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03(2007)04—1285—10

Thestatusoftheresource

explorationofThepotentialandpetroleumSouthC!hinaSea

CHENJie,WENNing,LIXue-jie

(GuangzhouMarineGeologicalSurvey,Guangzhou510760,China)

AbstractDuetoitsabundantoiland

gasresourcepotential.theSouth

ChinaSeaisknownasthe”SeeondPersianGulf”,ThestrategicpositionofSouthChinaSeaisveryimportantbecauseofitsdiverselandforms.complicatedter-rainandtheveryspeciallocation,whichistheonlywayconnectingthecountriesinEastAsiaandSoutheastAsia.StruggletheresourcesresultsintheperipheralvariouscountriestodevotethemselvesOnthedevelopmentofs∞eoDn—onlyandthetechnology.From1981to

2002,Vietnamhasmined100milliontonsoilpetroleum,1.5billioncubicme—tresnaturalgasesfromintheNanshaseaareaoilfield。makingaprofitof25billiondollars.TheSouthChinaSeape—troleumhasbecomethefirstbigpillarIndus.ThenearlyhalfcenturyChinaSouthChinaSeaoilgasprospectingworkobtainsthehugeachievement{discovering26Cenozoicerabasins,yieldingbasicpetroleumgeologyresultandlayingthefoundationforSouthChinaSea'sexplorationdevelopment.TheSouthChinaSeahasthehugeexplorationspaceandthetechnologicaldevelopmentspace.EachtimetechnologyadvancementcanbringtheSouthChinaSeaoilandgasexplorationthequalitativelcap,

KeywordsTheSouthChinaSea,oiland

gasresource,perimeterstateofTheSouthChinaSea,explorationtheStatUS

qIJO

0南海概况

南海位于中国大陆南部,是~个半封闭的海,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图1),属我国传统海疆范围以内的海域面积约187万平方公里,四周是半岛和岛屿,通过巴士海峡、苏禄海和马六甲海峡等,与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连.北边是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区,东南边至菲律宾群岛,西南边至越南和马来半岛,最南边的曾母暗沙靠近加里曼丹岛.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

收稿日期200704—10}格回日期2007—06—20.

基金项目863计蜘海洋技术领域国家重大项目“2006AA09A101”资助.

作者简介陈洁.女,1964年生,广东掣定人.1984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土学位.曾在胜利油田长期从事陆地油气勘探的科研生产工作.现在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从事海洋油气勘探&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E-mailtc-jie@rip.163.corn)

1286地球物理学进展

图l南海位置用

Fig.1LocationmapoftheSouthChinaSea

海底近似长轴北东一南西向的菱形海盆,海底地势自边缘向中心呈阶梯状下降,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北部和南部大陆架较宽,岛屿、浅滩和沟谷较多,河口展布有广阔的三角洲,陆架上有水下阶地;东部和西部大陆架窄而陡,岛屿与礁滩较多,地形复杂.由于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东亚国家国际战略物资运输几乎都要经过南海.南海是中国大陆和近海岛屿通往外部世界的交通要冲,也是亚洲东北地区各港口,如海参崴、釜山、横滨等,经马六甲海峡通往南亚国家、非洲和欧洲的必经之路.日本运输石油的“海上生命线”要经过之,美国、新加坡等国的重要航线也多经此地.只有通过朝鲜海峡、琉球群岛诸水道、巴士海峡、马六甲海峡等才能进入日本海、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不但战略位置重要,还是一个巨大的石油宝库,与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齐名为世界四大海洋油气区.这一海域还拥有约2100万吨的砂矿和近10.5亿千瓦的海洋能.丰富的资源引起了周边周家的高度关注,它们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纷纷加强对这一海域的开发和利用,南海

开发浪潮步步升级.

4期陈洁,等: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1287

图2南海珠江I=l-I鼍拉望剖面结构图(据曾维军等,1991)

l_第四系一上中新统;2.中中新一下中新统l3中下新一上渐新统;4.第四系一上渐新统(南缘)f

5.始新占新统}6.混杂岩#7断层}8.陆洋分界线}9.洋壳基底110.陆壳基底

Fig.2TheZhujiangkou—PalawanCrossstructuresectionmapoftheSouthChinaSea

据前人研究o“],南海主要分为三个构造层,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性质.图2是北北西向穿过南海的剖面结构图,北部为珠江口盆地为代表的中新生代张性盆地,中部为以洋壳基底为主的中央海盆区,南部为以南沙海槽为代表的俯冲混杂堆积或加积楔基底,上部构造层作均衡补偿引起的地壳弹性下陷形成的盆地.每一个构造单元资源类型不同,分布方式不同,但油气资源均极富潜力.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北靠华南大陆,南至加里曼丹岛,东临台湾、菲律宾群岛,西界中南半岛.在大地构造上,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印度一澳大利亚板块与太平洋一菲律宾板块相互作用的构造部位,又是太平洋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的联结地带(图3),南海的形成演化与其周边板块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也就决定了南海的资源更为丰富,勘探难度也更大,更具有挑战性.

髟绷南海龃固消亡消减带L型消减带

图3南海块体构造位置

Fig.3PlateTectonicsLocationmapoftheSouthChinaSea1南海周边国家勘探概况

南海周边国家与地区主要是越南、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新加坡,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语言描绘出来南海的“第二个波斯湾”前景,在为南海“招商”吸引了足够多的世界石油商到来的同时,也让处于南海海域周边的东盟国家对这块肥肉产生觊觎,并最终落实在行动上一一对原本属于中国领土的南沙数十个岛礁进行疯狂非法侵占,大肆进行油气资源开采.

到目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周边国家都在南海开采石油,他们已经在南沙海域钻井1000多口,傲了126万公里的地震测线,查明了油气资源量268亿吨,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年采石油量超过5000万吨,早已形成了事实上的“开发热”(中国国情咨询网www.s007s.corn).

以越南为例:

图4是越南于20世纪90年代初公布的海上油气合同区块图,沿着南海的西缘,划分出135个区块.据2004年9月21日出版的《PetroMin》报导,越南2004年的招标会提供14,000公里二维地震资料,见图5.在近30个区块中获取了油气产量分成,目前,还有更多的区块招标,确定勘探与钻探的目标.据petromin在线消息(January30,2007),越南现有探明原油储量为3l~33亿桶,主要产于60个近海油气层.1981年至2002年,越南更是从南沙海域的油田中开采了1亿吨石油、15亿多立方米的天然气,获利250亿美元,南海石油已成为越南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中国国情咨询网www.

s007s.corn).其中自虎油田的估计储量原是2000

1288地球物理学进展22卷

图4越南近海合同区块图(1990)

Fig.4OffshoreContractAreamap

ofVietNam(1990)

万桶,但1986年变成5000万桶至1亿桶,到1990年,其估计的开采量又上升到5亿桶.

1974年2月,越南军队侵占了南沙群岛的6个小岛,为1975年南北统一后越南政府一反过去承认西沙、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的立场,并把西沙、南沙群岛划人越南版图打下了基础.从那时起,越南开始了关于东海(即中国南海,下同)和海洋的宣传.80年代特别是1988年后,随着越南对南沙群岛海域的大规模蚕食,越南以所谓保卫东海为基础,充分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及海洋法为内容的宣传,也大规模、全方位、坚持不懈地展开.1994年6月,孙小迎在越访问期间,正值越南国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此前后,越南的报纸、广播、电视连续刊登和播放了关于东海和海洋宣传内容的文章和节目““.1990年以来,菲律宾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石油公司合作,在巴拉望盆地深水区(水深350~846米)进行勘探,共发现马拉巴亚、西林纳帕肯A、西林纳帕肯B、卡马哥、奥克顿、卡兰努特等6个油气田,获天然气可采储蜃1226亿立方米,石油可采储量6754万吨.

图5越南在南海的勘探测网(2004,petromin,p12)

Fig.5ExplorationSurveyNetwork

oftheSouthChinaSoainVietNam(2004,petromin,p12)

2我国南海勘探概况

2.1勘探史简述

1957年,南海莺歌海面那些燃烧的气苗,启动了中国海洋石油工、Ik的未来.

1958年,中国就开始了海洋综合普查性质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此后,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海洋地质调杳_亡作,其中包括大陆架及邻近海域勘查、沉积地貌调查、海洋地质综合调查等调查,以及综合科学考察等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与评价.

1975~1980年间,珠江口盆地获得工业油气流,揭开了南梅油气勘探的新一幕.

198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组建,标志着新一轮南海油气勘探开发的启动.1986年中海油在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平台才开始搭建.又过了3年,南海的第一个油田建成投产.从1996年至今,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以南海海域东经113。10’为界)的油产量已经连续10年突破1000万立方.在南海海域的勘探开发,中海油基本上集中在浅海的北部湾海域

和珠江口海域,先后与英荷壳牌公司、美国克里斯通

4期陈洁,等: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1289

能源公司、阿吉普、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哈斯基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台湾中油公司美国科麦奇、埃尼公司等公司合作进行上述海域不同区块的油气勘探开发.

2004年7月,国土资源部向中石油股份公司发放了南海海域勘探许可证,允许勘探和开采18个位于南海南部海域的深海区块,包括南沙群岛地区的区块.

2005年3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越南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正式签署《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根据协议三家石油公司将联手合作,在三年协议期内,收集南海协议区内定量二维和三维地震数据,并对区内现有的二维地震线进行处理.该协议合作区总面积超过14万平方公里.2005年12月初,中海油先后与美国丹文能源公司、科麦奇公司以及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签署了珠江口海域不同区块的深水油气开发协议.

2.2勘探现状及潜力

中国半个世纪的南海勘探历程,南海的勘探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

(1)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各大院所等部门做了大量的地球物理、地质调查等工作,包括多道地震、重力、磁力、水深测量、多波束、浅剖等,完成了南海的初步调查工作,为南海的勘探及维护国家的主权与权益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表1中国南海海区主要新生代盆地规模

ThMe1PrimarykainozoicmbAsinscale

oftheSouthChinaSea

盆地名称面积(10‘km2)新生界厚度(kin)沉积岩体积(103km3)

南海在我国传统海疆线内除中国沿海大陆架几个沉积盆地外,在陆坡区及印支大陆陆架区,还有曾母盆地、文莱一沙巴盆地、万安盆地、巴拉望盆地、南沙海槽盆地、礼乐滩盆地、北康盆地、南薇盆地、中建盆地、西沙海槽盆地、笔架盆地、安渡滩盆地等26个沉积盆地”1(图6).单个盆地面积介于1万~20万km2间,其中中新生代沉积层厚度可达6000~12000m,如表1所示.中国南海海区主要新生代盆地的规模,与陆地上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相当,沉积岩巨厚,盆地与盆地类型丰富,如此巨大的勘探空间,前景广阔.

南海第三纪沉积有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有三角洲、生物礁、古潜山等多种储油类型.越南到加里曼丹岛之间的最宽陆架区,其中生代和第三纪的沉积厚度很大,已探明石油储量为6.4亿吨,天然气储量9800亿m3,是世界海底石油的富集区.某些国外石油专家认为,仅南沙海域的石油资源量可达418亿吨”].

2004年,应用“十五”863计划研究成果长排列大容量地震勘探技术在南海深水海域首次发现巨厚中生代地层,沉积地层厚度超过万米,为进一步开展深水领域油气资源调查指明了勘探方向,成为当年我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按全围二轮评价结果,我国陆地油气资源量为994.03亿吨油当量,而我国管辖海域近300万kmz面积上的资源量为陆E资源量的39.84%~45.97%,即396.02亿~456.26亿吨油当量,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亿~300亿吨之间,号称全球“第二个波斯湾”.其中我国大陆近海5个盆地,即渤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总资源量为190.73亿~212.50亿吨油当量,而南海南部万安、曾母、北康、南薇西等六个盆地总资源量则为105.30亿~126.45亿吨油当量.

(2)在500米水深线以浅,南海油气勘探开发成果显著,逐渐成为了中国油气的重要支柱,勘探技术与水平较高.取得大量的南海石油地质认识,为南海的勘探提供依据.

南海海域烃源岩层钻探证实的主要有四套“…:侏罗白垩系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台西南盆地、潮汕坳陷;始新一渐新统烃源岩,以湖相暗色泥岩、页岩为主,主要分布于近海陆架上断坳盆地、陆缘裂陷盆地,部分南沙裂离陆块盆地中,上渐新一下中新统烃源岩,以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泥岩、页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南海周边和台湾海峡两处的沉积盆地中;中中

1290地球物理学进展22卷

图6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图(刘光鼎,1992)

Fig.6KainozoicerabasindistributemapoftheSouthChinaSea

新上新统烃源岩,岩性为一套浅海至半深海相沉积的泥岩,夹有少量灰岩或煤层,主要分布于南海西部和台湾海峡地区.

南海北部陆坡沉积了巨厚的新第三系、下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湖相、海陆过渡相及海相地层.该区发育多套、多类型良好烃源岩,多以下第三系湖相、浅海相泥岩为主,有机质丰度中等,干酪根主要类型为Ⅱ型和Ⅲ型。潮汕坳陷烃源岩为中生界海相泥岩,TOC为0.6%~2.45%,最大可达4.26%.从邻近浅水钻探结果和地震资料分析看出,深水区发育三角洲、滨浅海相砂岩及低位扇砂体与海相泥岩、台地灰岩与海相泥岩等多套储盖组合,圈闭条件优越,存在多种类型构造和地层岩性圈闭[4”.近年来又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和白云凹陷北部200~300m的外浅海多个构造获得天然气发现或油气显示,这说明该区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是海洋油气重要的勘探方向“….白云凹陷烃源岩最优质烃源岩的分布与半深湖一深湖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古近系陆相地层沉积的垂向剖面中,有机质含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凝缩段的沉积速率最低,有机质含量最高,由密集段向上或向下,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始新统和渐新统是丰度较高,成熟度台适的裂陷期优质湖相烃源岩和高产气率的煤系烃源岩,面积超过10000km2,最大厚度达6500in,烃源岩体积是发现大量烃类的惠州凹陷的lO倍以上,2001~2002年在白云凹陷北坡浅水海域,根据烃类检测和振幅异常体指示,勘探获得天然气的商业性突破,经过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证实白云凹陷深水区具有巨大的烃源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

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基本上没有钻井揭示,

4期陈洁,等: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1291

北部浅水区崖13—1气田规模巨大,在靠近深水区

的邻区钻井中,6%为油气流井,43%为油气层井,

13%为显示井,38%为完全干井,说明该区油气显示

相当丰富,干井主要是浅层钻井,原因是缺乏运移通

道,已钻井直接或间接地证实了始新统和渐新统较

高丰度,成熟度合适的裂陷期优质湖相烃源岩和高

产气率的煤系烃源岩的存在,且成熟程度更高,资源

量达66×108t油当量.琼东南盆地构造圈闭类型

有:背斜、断背斜、断鼻、断块和潜山等,其中以背斜、

断鼻占层圈闭总数的73.1%;37.9%的层圈闭面积

大于50km2,除存在构造圈闭外,还存在大量的地

层岩性圈闭,且构造成群成带发育,构造与储层匹

配,运移通道发育,可以形成以中新统滨浅海砂岩和

(或)碳酸盐岩(包括礁灰岩)为储层的大型低幅背斜

油气藏、以早期块断构造晚期大型披覆背斜为主的

厚层状砂岩或复合储层油气藏、以中新统发育的低

位储集体和南部隆起区发育的生物礁为主体的深水

区大型岩性或地层圈闭油气藏等,通过烃类检测振

幅异常体的搜索和运聚单元等的综合分析,证实该

区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

图7南海荔湾3-1—1井位置示意圈

Fig.7LW3—1-1welllocationconstructed

mapoftheSouthChinaSea

2006年,我国南海荔湾3-1—1井探井位于中国南海珠江口盆地(图7),香港以南约250km处,,作业水深1480m,是中国第一口水深超千米的深水钻井.该发现可能有1132×108—1700×1081T13的天然气潜在可采资源‘”““.

南沙海域沉积盆地发育,其中厚度大干2000m的有12个,总面积为178×104km2,在我国传统疆界内的面积为61×104km2(金庆焕,2001).南沙海域具有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经历了先张后压再热沉降拗陷三期造盆,沉积厚度大,半封闭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较强的热作用利于有机质向烃类转化,储盖组合发育,油气运聚和圈闭形成时间相宜,周边国家的勘探已发现大量大、中型油气田,证实该区油气富集““.

万安盆地位于南海西南陆架及陆坡上,是南海重要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之一.盆地位于越东一万安断裂西侧,盆地内构造、沉积格局均具有典型的走滑拉张盆地特点,并控制着油气的成藏与分布,是我国边缘海中较为典型的走滑拉张盆地“7’18].万安盆地经历了4个构造演化阶段,即:(1)早第三纪早期人陆裂解阶段,出露有厚约800ril的始新统砾岩.(2)晚始新世一早中新世走滑拉张断拗沉降阶段,万安断裂发生右旋运动,盆地发生整体断拗沉降,这一时期的沉积对万安盆地的油气生成具有关键作用,是盆地主要的生烃层段.(3)中新世断拗一挤压阶段,晚中新世时万安断裂开始左旋运动,盆地在普遍接受滨浅海沉积的同时,发生走滑挤压,形成一系列的断块、背斜局部构造,对油气的聚集起着关键作用.(4)上新世一第四纪区域沉降阶段,盆地内断裂体系的活动减弱以至停止,盆地整体发生区域沉降,大规模接受浅海一半深海相沉积,对油气的保存具有关键作用“….万安盆地的油气勘探始于1974年,当年8月PectenCitiesServices石油公司在盆地西南侧完钻的Hong-1井见油气显示.1975年ONGC和BP石油公司对完钻的Dua-1井进行测试获得日产原油305t和天然气49.8×104m3,从而揭开了万安盆地油气勘探的序幕.至少已发现2个油田(大熊、蓝龙油田),4个气田(红兰花、西兰花、MT,HT),27口探井见到油气,其中,14口探井发现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气,它们的单井测试产量介于232‘~2800t油当量之间,表明万安盆地具有广阔的油气远景““.

南薇西盆地是叠置在南沙地块的一个新生代陆缘张裂沉积盆地,其基底主要由前新生代变质岩及中酸性一基性火成岩组成,经历了初始裂陷期、主裂解扩张期、裂后热沉降期等3个发展阶段.呈现由河流相砂、砾岩一河湖相砂、泥岩一滨浅海砂、泥岩一半深海相砂泥岩互层、泥岩的岩性变化序列.古新世一中始新世,为南薇西盆地的成盆初期,此时贫地主

体处于南海北部被动人陆边缘的陆相环境下,发育

1292地球物理学进展22卷

冲积相、河泛平原沼泽相、扇三角洲及湖相碎屑岩系

列;晚始新世一早渐新世为盆地主裂解扩张断陷的发育阶段,以海陆过渡相、泻湖相和滨海一浅海碎屑岩组合为主,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序列;晚渐新世一中中新世,为盆地主裂解扩张断拗的发育阶段,岩性逐渐变细,以海相砂泥岩互层占优势;盆地在晚中新世转入裂后拗陷发育阶段,至上新世以后整体进入区域热沉降期,以浅海一半深海砂质泥岩、泥岩为主,东部发育浊积岩“”.

曾母盆地位于南海南部海域,其西界以万安一卢帕尔断裂与万安盆地相隔,东北侧以廷贾断裂为界与

沙巴一文莱、北康盆地隔开,东南缘被穆卢断裂所限.全盆地面积16.8万耐,位于我国传统疆界线内的面积占12.7万耐.盆地内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为11.5km,主体水深小于500n曾母盆地属南海较典型的周缘前陆盆地类型,整个盆地形状近似于一个三角形.曾母盆地自1969年以来相继发现了气田33个,其中31个气田的可采储量累计达到22591亿m3;油田17个;含气构造11个;含油构造6个.曾母盆地作为南海南部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投资者的兴趣”“…(1997,刘宝明).

南海地区历史上有过2次重要的海相沉积时期”“,第1次是从三叠纪开始到早白垩世结束的特提斯海,尤其是南特堤斯海主要发育于本区;第2次是新生代的2次(42~35MaBP、32~17MaBP)海底扩张.这2次海相沉积时期均为生物礁发育有利的时期,也是礁油气藏形成的最有利时期.南海生物礁主要发育于中新世以及第四纪,巴拉望盆地较特殊,发育于渐新世.南海生物礁不仅数量多,第四纪生物礁有118个,第四纪以前的生物礁约有百余个f而且类型多而全,有些是大型礁体,面积达几百平方公里.南海己发现的生物礁油气藏也很多,成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o“.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油气产量中,产自礁油气藏的份额占有重要的比例,如加拿人占60%;墨西哥占70%.围绕南海的各产油国家,礁油气藏油气储量和产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万安盆地的万安滩7、万安西18、兰龙、吕葵花北一礁油气藏;曾母盆地南康盆地的F6、I。、F23等18个大中型气田;西部斜坡的L礁大型油田;巴拉望盆地的尼多礁油田、盖洛克油田、马丁洛克油田、达拉油田、Octon气田、LinapacanB气田、Malampaya气田、Camago气田;珠江口盆地的流花11—1油田、流花4—1油田、陆丰15—1油田.南海海区生物礁勘探前景巨大,是直接获得储量与产能的首选目标.

南海资源潜力极大,还有巨大的勘探空问与新的勘探领域.我国由于勘探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主要勘探层位集中在新生代,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也具有良好油气前景[”。7’3“,有望在新生代盆地之下出现油气资源的重大突破.

3结语

(1)海洋也是国土,维护我国的海洋国土的权利与权益,让海洋国土的资源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明确建立海洋强国的战略.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依托于海洋,只有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海洋油气资源.

早在Z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海域划界是主权之争,主权的背后是资源『HJ题.经略海域,维护并拓展海洋权益.

南海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与中东、欧洲和非洲等地区交往的必经之地.确保这一海域的安全和海上航线的畅通对中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南海从北到南分布着中国的东沙群岛、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岛屿和岛礁,它们一方面构成了华南地区重要的海防前哨,扩大了这一地区的海上战略纵深,对这一地区有重要的屏护作用;另一方面它们深入东南亚地区纵深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扼控东南亚国家相互往来的海上通道和瞰制沟通两洋重要航线的交通要冲.其中南沙群岛更是中国西出马六甲海峡、跃进印度洋的重要前进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控制这些岛屿和岛礁,掌握南中国海的制海权,不但可确保华南地区的安全,而且还可提高中国在东南亚乃至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地位,增强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2)南海的资源潜力巨大,2001年的第二轮资源评价资料与技术成果更新很快,利用新的技术和成果摸清家底工作十分必要.

南海蕴藏的丰富的油气资源无疑使其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油气来源地,这对减轻中国石抽进口压力、提高经济安全系数有极为重要意义.

南海具有巨大的勘探空间,知已知彼,才能使得我国在南海资源勘探开发的竞争中取得主动.(3)南海勘探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但与国家的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比较,南海的勘探程度还是较低的,亟待发展深水油气勘探技术.

相比而言,中国南海勘探程度还较低,勘探层位

4期陈洁,等: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1293

主要集中在近海的新生代盆地,主要的勘探成果也集中于500米水深线以浅的大陆架上.而对南海主体的深水区。还仅仅进行了路线概查和局部地区的地球物理普查.

由于技术装备落后,目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仍主要集中在200米水深以下的近海海域,尚不具备超过500米深水作业的能力,深海油气的规模开发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南海具有巨大的技术发展空间,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会带来南海油气勘探的质的飞跃.

与陆地资源开发相比,海洋资源开发需要更加密集的高新技术群,因此海洋科技强国战略便成为整个海洋战略的先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光鼎,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图集F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及矿产资濠评价.“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太陆架勘察”专项HYl26—03项目综台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3]杜德莉,曾维军.吴能友.南海及邻域中、新生代盆地类型与油气资源关系探讨[J].地质评论。1998t44(6);580~589.[4]金庆焕.南海地质与油气资源【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5]盘庆焕.李唐根.南沙海域区域地质构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t20(1):1~8.

E6]张羽中,吴世敏.丘学林.南海南部海区前I击盆地形成与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997.27(1):61~71.

[7]吴世敏.周蒂.刘海龄.南沙地块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1):23~28.

[8]夏戳源南沙群岛盈其邻近海区地质地球物理与油气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杜,1996.

[9]商抒,李家彪,中国边缘海的形成演化[A].中目边缘海形成演化系列研究[c].北京:悔洋出版社.2002.

[10]米立军.刘震,张功成等.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颈测[J].沉积学报,2007,25(1),139~147.

[11]张功成,米立军,吴时国等,辣永区南拇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J].石油学报,2007,28(2);15~23.

[12]段铁军,张抗.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与领域[J].当代石抽石化,2006,14(8){23~25.

[13]戴智红,刘自明.中国第一口超千米深水钻井演技术[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24(1):z8~29.

[14]刘杰鸣,王世圣,冯玮,喻西崇,芦文生.捧水讷气开发工程模式及其在我国南海的适应性探讨[J].中国海上油气,2006.18

(6),4134419.

Ds]张功成,术立军,吴时国,陶维祥,何仕斌,吕建军,深水K--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J].石油学报,3007,28

(2):15~23.

[163话继平,金之钧.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J].石油学报,2004,25(2)t1--6.[17]

[18]

[19]

[zo]

[21]

[23]

[24]

[25]

[26]

[283

[29]

[303

[31]

[32]

[33]

杨术壮,王明君,粱金强,抄志彬南海万安盆地构造沉降厦

其_;由气成藏控制作用[刀.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23

(2):85~89.

刘宝明金庆焕南抄西南海域万安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其油

气分布特征[13.世界地质,1996.15(4),35~41.

徐行,执永坚.王立非.南海南部海域南蔽西盆地新生代沉积

特征口].中国海J:油气(地质).2003,17(3):170~175.

刘宝明,盒庆焕.南海曾母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分布特征

口].热带海洋,1997,16(4):18425.

金庆焕等.南海地质与油气资源[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9.

胨国威.南海生物礁厦礁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征[J].海洋地

质动态,2003,19(7):32~37.

刘光鼎.中国油气资源企盼二敬创业[刀.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16(4)z1~3.

刘光鼎,陈洁.中国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难点分析及对

策[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2),273~275.

LiuGD?ChenJ.Analysisofdifficultiesingas-petroleum

prospectinginChinesepre-eenozoicrelicbasinandtheeorre—

spondingsolutions[J].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nese),

2005,20(2):273~275

刘光鼎.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

16(Z):1~5.

剂光鼎,陈洁.中目海域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分析[J].地球

物理学进展.2005,20(4)r881~888.

LiuGD,ChengJ.PotentialanalysisofpetroleumexpLorta—

tioninresidualbasinsoftheChinasea[J].ProgressinGeo—

physics(inChinese),2005,20(4):881~888.

刘光鼎,宋海斌,张福勤.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韧探

口].地球物理学进展t1999,14(3)?1~7.

张健,束海斌.李家彪.南海西南诲盏构造演化的热模拟研

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6):1357~1365.

丘学林,曾钢平,胥颐,郝天瑰,李志雄.KeithPriestLey.

DanMeKenzie.南海西沙石岛地震台下的地壳结构研究口].

地球物理学报.2006,49(6);1720~1729.

徐行,陆敬安,罗贤虎t等.南海北部海底热流测量及分析[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2):562~595.

刘光鼎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地主要问题及对策

D].地球物理学进展t2005,20(1):1~3.

LiuGnMainproblemsandcounterllleasuresexistedinex,

ploringoilandgasresourcesinChina[盯.ProgressinGeo—

physics(inChinese)-2005,20(1):1~3.

鲍李峰,陆拌,王勇,许厚泽利用多年卫星测高资料研究

南海上层环流季节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5,48(3):

543~550.

BaoLF,LuY,WangY,HSuHZ.seasona]variationsof

upperoceatlcircuLationOVertheSouthChinaSeafromsate]一

litealtimetrydataofmanyyears[J].ChineseJ.Geophys.

(inChinese)。2005。48(3)I543~550

高星,王卫民,姚振兴.中国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J].地球

物理学报,2005,48(3)t5e1~601.

GaoX.WangWM.YaoZX.Crustalstguctureof

China”

1294地球物理学进展22卷

inlandanditsadjacentregions[J].ChineseJ.Geophys.(in

Chinese).2005,48(3)t591~601

[34]张国民。马宏生,壬辉,王新岭.中国大砧活动地块边界带

与强震活动[J]地球物理学报.Z005,48(3)。602~610.

ZhengGM,MaHStWangH,WangXL.Boundariesbe

tweenactlve-tectonicblocksandstrongealThquakesinthe

Chinamainland[J].ChineseJ.Geophys.(inChinese),

2005.48(3):602~610.

E35]郏勇,傅容珊,熊熊.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代岩石圈演化

动力学模拟口].地球物理学报,2006.49(2):415~427.

gheogY,FuRS.XinngxDynamicsimulationoflithos

pheficevoinfionfromthemodernChinamainlandanditssur—

roundingareasD].ChineseJ.Geophys.(inChinese).2006,

49(2):415~427.

[36]李延兴,张静华,何建坤,李智.郭良迁,张中伏,张俊青.

菲律宾海板块的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与板内形变应变场

EJ].地球物理学报,2006,49(5):1339~1346,

L【YX,ZhangJH,HeJK,Liz。GunLQ.ZhengZF,

ZhangJQIntegral-rotationlinearstrainmodelandintra—

platedeformation-strainfieldofthePhilippineSeaPlate[J].

ChineseJ.Geophys.(inChinese),2006,49(5)I1339~

1346.

[37]刘建华.胥颐,郝天珧,等.中国边缘悔及邻区地壳和上地幔速

度结构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3):594~599.

LiuJH,XuY,HaoTY,群at.Threedimensionalvelocitv

Btz-ultllrefeatureinthecrustanduppermantlebeneath(:h1

nesemarginal㈣andadjacentregions[J].ProgressinGeo_

physics(inChinese)-2005,20(3):594~599

[38]李官保,裴彦良,如保华.海底热流探测技术综述[J].地球物

理学进展,2005,20(3):611~“9.

“GB,PelYL,LiuBH.Reviewofmeasuremerlttech—

niquesofseafloorheatnow[J]ProgressinGeophysics(in

Chinese),2005。20(3):511~619.

[39]王京,赵珍梅,曹代勇.浅谈海外数字油田与勘探开发~体化

集成系统建设E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1):225~231.

WangJ,ZhanzM.CanDLPHmldveinvestigationforthe

overselldigitaloilfield

todevelopwithexpinratinnthecon—

structionthatintegralwholetumintegrationsystem[J].

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nese),2006.2i(1):225~23I[40]彭艳菊,黄忠贤,苏伟.郏月军.中国大陆及邻区海域地壳上地艇各向异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50f3);751~

759.

PangYJ,HuangZX,SuW.ZhengYJAnisotropyineTust

anduppermantlebeneathChinacontinentanditsadjacent

seas[J].ChineseJ.Geophys(inChinese),2007,50(3):

752~759.

[d1]陈洁潮汕坳粥地球物理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1);147~155.

ChenJ.G∞physicalcharacteristicsoftheChaoshandepres

sionanditshydrocarbonexplorationpotentlal[J].Progressin

Geophysics(inChinese),2007.22(I):147~155.

[42]马宗晋.高祥林,朱正范.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圈的

判读和构造解释口].地球物理学报.2006,49(1);106~

i14.

MaZJ,GaoXL,SongZF.Anatysisandtectonicinterpre—

rationtothehorizontal--gradientmapcalculatedfromBoogu—

ergravitydataintheChinamainland咂J].ChineseJ.Geo—

phys.(inChinese),2006.49(1)l106~114.

[43]袁玉橙,马永生,胡圣标,郭彤楼.付孝悦.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刀.地球物理学报.2006,49(4):1118~1126.

YuanYS.MaYS,HuSB,GunTL,FuXVPresent—

daygeothermalcharacteristicsinSouthChina[J].ChineseJ.

Geophys.(inChinese).2006,49/4):1118~1126

[44]江为为.郝天珧,胥颐.刘振峰,朱东英,涂广红中国中南地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50(1)t

171~183.

JiaogWW,HaoTY。XuY,LiuZF,ZhuDY.TuGH,

Comprehensivegeologicalandgeophysicalstudyinmiddle

southernregionofChina[J].ChineseJ.Geophys.(inChi-

nese)+2007.50(I)l171~183.

[45]李延兴,张静华.何建坤.李金岭.李智,郭赶迁+张中伏,杜雪松.由空间大地测量得到的太平洋板块现争构造运动与扳内

形变应变场[J].地球物理学报,2007,50(2):437~447.

LiYx,ZhangJH,HeJK,LiJL,Liz,GunLQ,ZhangZ

F,DuXS.Current--daytectonicmotionandintraptatede—

formation--strainfieldobtainedfrom

spacegeodesyin

thePacificPlate[J].ChineseJ.Geophys.(inChinese),2007,

50(2);437~447.

[46]傅容栅,冷伟,常筱华地幔对流与探部物质运穆研究的新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1),170~179.

FnRS?LengW?ChangXH.Advancementsinthestudyof

mantleconvectionandthematerialgglOPc'Fllent¥inthedeep

Earthinterior[J].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nese),

2005.20(1),170~179.

[47]周龙泉.刘福田,刘劲橙等.利用rp渡场厦演法确定东沙群岛的地壳速度模型口].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20(2):503~

500.

ZhouLQ,LinFT,Lit,JS,““.ncterminationofthe

crustalvelocitymodelofDoogshaislandsusingtheinversion

ofrpⅧefield[J].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nese),

2009.20/2):503~506

[48]、谢赛克,周宇章,张开毕等华南前寒武系基底变质杂岩高温高压下的波速特缸E厦地壳结构[J].地球物坤学进展,2006,21

(1):107~117.

XieDKtZhouYH.ZhangKB.eta1.Thewavecharacter-

isticofPrecamhrianbasemetacomplexinhigh—temperature

andhigh—pressureandthe

CrUStstructureofSouthChina[J],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nese),2006,21(1):107

~117.

E49]刘光鼎t陈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拇[J]_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22(3):661~666.

LiuGD,ChenJ.ConstructChinaseasadheringtoideaof

scientificdevelopment[J].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

nese),2007,22(2)166l~666.

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现状

作者:陈洁, 温宁, 李学杰, CHEN Jie, WEN Ning, LI Xue-jie

作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刊名:

地球物理学进展

英文刊名:PROGRESS IN GEOPHYSICS

年,卷(期):2007,22(4)

被引用次数:7次

参考文献(49条)

1.刘光鼎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图集 1993

2.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及矿产资源评价-"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察"专项HY126-03项目综合报告 2004

3.杜德莉.曾维军.吴能友南海及邻域中、新生代盆地类型与油气资源关系探讨[期刊论文]-地质论评 1998(06)

4.金庆焕南海地质与油气资源 1989

5.金庆焕.李唐根南沙海域区域地质构造[期刊论文]-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01)

6.张羽中.吴世敏.丘学林南海南部海区前陆盆地形成与演化[期刊论文]-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01)

7.吴世敏.周蒂.刘海龄南沙地块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特征[期刊论文]-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01)

8.夏戳源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地质地球物理与油气资源 1996

9.高抒.李家彪中国边缘海的形成演化 2002

10.米立军.刘震.张功成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预测[期刊论文]-沉积学报 2007(01)

11.张功成.米立军.吴时国.陶维祥.何仕斌.吕建军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期刊论文]-石油学报 2007(02)

12.段铁军.张抗中国海域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与领域[期刊论文]-当代石油石化 2006(08)

13.戴智红.刘自明中国第一口超千米深水钻井液技术[期刊论文]-钻井液与完井液 2007(01)

14.刘杰鸣.王世圣.冯玮.喻西崇.芦文生深水油气开发工程模式及其在我国南海的适应性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海上油气 2006(06)

15.张功成.米立军.吴时国.陶维祥.何仕斌.吕建军深水区-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期刊论文]-石油学报 2007(02)

16.潘继平.金之钧中国油气资源潜力及勘探战略[期刊论文]-石油学报 2004(02)

17.杨木壮.王明君.梁金强.沙志彬南海万安盆地构造沉降及其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期刊论文]-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02)

18.刘宝明.金庆焕南沙西南海域万安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其油气分布特征[期刊论文]-世界地质 1996(04)

19.徐行.姚永坚.王立非南海南部海域南薇西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期刊论文]-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03)

20.刘宝明.金庆焕南海曾母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分布特征 1997(04)

21.金庆焕南海地质与油气资源 1989

22.陈国威南海生物礁及礁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征[期刊论文]-海洋地质动态 2003(07)

23.刘光鼎中国油气资源企盼二次创业[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04)

24.刘光鼎.陈洁中国前新生代残留盆地油气勘探难点分析及对策[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2)

25.刘光鼎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02)

26.刘光鼎.陈洁中国海域残留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分析[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4)

27.刘光鼎.宋海斌.张福勤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残留盆地初探 1999(03)

28.张健.宋海斌.李家彪南海西南海盆构造演化的热模拟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5(06)

29.丘学林.曾钢平.胥颐.郝天珧 李志雄 Keith Priestley Dan McKenzie南海西沙石岛地震台下的地壳结构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6(06)

30.徐行.陆敬安.罗贤虎南海北部海底热流测量及分析[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2)

31.刘光鼎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地主要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1)

32.鲍李峰.陆洋.王勇.许厚泽利用多年卫星测高资料研究南海上层环流季节特征[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5(03)

33.高星.王卫民.姚振兴中国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5(03)

34.张国民.马宏生.王辉.王新岭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与强震活动[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5(03)

35.郑勇.傅容珊.熊熊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现代岩石圈演化动力学模拟[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6(02)

36.李延兴.张静华.何建坤.李智.郭良迁.张中伏.张俊青菲律宾海板块的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与板内形变-应变场[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6(05)

37.刘建华.胥颐.郝天珧中国边缘海及邻区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3)

38.李官保.裴彦良.刘保华海底热流探测技术综述[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3)

39.王京.赵珍梅.曹代勇浅谈海外数字油田与勘探开发一体化集成系统建设[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01)

40.彭艳菊.黄忠贤.苏伟.郑月军中国大陆及邻区海域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7(03)

41.陈洁潮汕坳陷地球物理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1)

42.马宗晋.高祥林.宋正范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图的判读和构造解释[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6(01)

43.袁玉松.马永生.胡圣标.郭彤楼.付孝悦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6(04)

44.江为为.郝天珧.胥颐.刘振峰.朱东英.涂广红中国中南地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2007(01)

45.李延兴.张静华.何建坤.李金岭.李智.郭良迁.张中伏.杜雪松由空间大地测量得到的太平洋板块现今构造运动与板内形变应变场[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 2007(02)

46.傅容栅.冷伟.常筱华地幔对流与深部物质运移研究的新进展[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1)

47.周龙泉.刘福田.刘劲松利用τ-p波场反演法确定东沙群岛的地壳速度模型[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02)

48.谢窦克.周宇章.张开毕华南前寒武系基底变质杂岩高温高压下的波速特征及地壳结构[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01)

49.刘光鼎.陈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海[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03)

相似文献(10条)

1.会议论文刘宝明.夏斌.祝有海.刘振湖.陈邦彦.吴必豪.张海启我国南海南部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兼论"九五

"期间南海新的勘查动态2002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含油气系统、层序地层学和盆地分析等先进方法的研究,分析了截止"九五"期间南海南部海域各沉积盆地的分布、类型、地层—沉积特征,系统总结了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指出有利的生、储层位及岩石类型,认为重点盆地具有多相烃源、多套储层的有利成烃—成藏地质条件,形成了众多类型的油气富集区.以油气评价为线索,选用盆地模拟等多种先进方法,对该海域诸盆地进行了油气资源预测,采用由面到点(即从全海域—重点盆地区—含油气区带)的评价思路对该区进行了油气远景评价,明确指出今后进一步勘探目标区和新领域,对南海油气勘探决策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2.会议论文李金明南海争议区油气资源共同开发的实行前景2005

有关南海争议区油气资源的开发问题,中国提议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案是切实可行,也是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洋法公约第122条给"闭海或半闭海"下的定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所环绕并由一个狭窄的出口连接到另一个海或洋,或全部或主要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沿海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构成的海湾、海盆或海域。"按照这个定义,南海可以被看成是"闭海或半闭海"。因此,中国提议的共同开发正符合海洋法公约第123条的规定:"闭海或半闭海沿岸国在行使和履行本公约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时,应互相合作。"然而,共同开发如何实行?实行的前景如何?这是本文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文中阐述了共同开发在争议海域的实践,共同开发在南海争议区的实行前景,介绍了中菲越石油公司在南海签署的合作协议。

3.期刊论文姚伯初.万玲.刘振湖南海海域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特征及其油气资源-地球科学-中国

地质大学学报2004,29(5)

通过对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特征、盆地生储盖层发育等方面对比研究,讨论南海南北部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特征,为在南海进行油气勘查指明方向.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究其原因,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如北部陆架上的珠江口盆地的热流值在53~87mW/m2之间,平均67mW/m2,而南海南部大曾母盆地平均热流值达97mW/m2,最大值达130mW/m2,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因此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同时,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大型油气田较少,中小型油气田较多.这就是为什么南海南部边缘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的地质原因.

4.期刊论文朱伟林.张功成.钟锴.刘宝明.Zhu Weilin.Zhang Gongcheng.Zhong Kai.Liu Baoming中国南海油气资

源前景-中国工程科学2010,12(5)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在其北部、西部和中南部形成了数目众多、类型各异的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南海北部陆架区已经成为中国近海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陆坡深水区的勘探也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我国传统疆域内的油气资源正在不断受到南海周边国家的蚕食,因此,应该加快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5.期刊论文陈泽浦.霍军海峡两岸南海资源合作开发机制探析——以南海油气资源为例-中国渔业经济

2009,27(6)

随着两岸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两岸合作开发南海资源势在必行.鉴于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海峡两岸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努力探寻南海资源合作开发机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对两岸南海资源合作开发的现状做了简要叙述,然后在分析两岸南海资源合作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两岸南海资源开发合作机制进行了探究.

6.期刊论文姚伯初.万玲.刘振湖.吴能友.曾维军.李唐根.方念乔南海南部海域新生代万安运动的构造意义及其油

气资源效应-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24(1)

南海南部海域在中中新世末发生了一次区域构造运动,被命名为万安构造运动.这次构造运动在新生代沉积中的表现是断裂、块断、挤压背斜和向斜,部分地区发育逆冲构造等.根据南海区域构造分析,产生这次构造运动的起因可能与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于13 MaBP在民都洛岛处发生碰撞,以及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板块在苏拉威西岛处发生碰撞(10 MaBP)有关.这两次碰撞事件均对南海南部海域产生挤压,尤其是第一次碰撞挤压(向西方向)很强烈,是这次构造事件的主导因素.万安构造运动在南海南部海域沉积盆地中产生了许多挤压构造;而该海域沉积盆地中生烃的关键时刻是6 MaBP,构造形成时间在生烃关键时间之前,因此,该海域形成了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

7.期刊论文孔艳杰.隋舵海峡两岸合作开发东海、南海油气资源探析-学术交流2008,""(11)

为共同维护东海南海主权,维护油气资源开发、有效抑制外国勘探活动,为两岸各自获取油气田资源、保障油气供给,海峡两岸合作开发东海,南海油气资源十分必要.当前,海峡两岸合作开发已取得共识,合作开发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并且有两岸油气领域其他方面的成功合作基础.合作开发应遵循搁置争议,一致对外、投资分摊、风险共享;在中国传统海疆线内进行合作勘探开发;积极开拓新层系、新领域.海峡两岸合作开发东海、南海油气资源要掌握好一定的要点.

8.会议论文魏乐军.郭坚峰.卢振权.蔡慧卫星遥感信息在海南及南海海域地震、海啸、火山灾害预警及油气资源

调查中的应用前景2006

海南本岛地处我国华南沿海规模最大的断陷区和最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区,是近、现代构造地貌、断裂与断块、地震、火山、热水活动的主要场所。南海海域在东南沿海中受海啸影响最大、灾害威胁程度最高。卫星探测地面温度具有诸多非传统优点,把热红外遥感信息技术运用于该区的地震、海啸、火山的灾害预警研究,是海南提高科技防灾减灾能力的突破口。同时,卫星信息遥感技术还为南海石油、天然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调查开拓了新的手段。在甄别该海域非震兆的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后,可将其作为寻找海底油气资源的一种重要找矿标志。

9.期刊论文杜德莉.王树民.陈弘.陈泓君.万玲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1,21(3)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10.会议论文杜德莉.吴能友.朱本铎南海南部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与油气资源2004

在地球物理调查工作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盆地是岩石圈构造作用的产物,其形成发展主要受板块构造及地球动力学作用控制的理论,结合深部构造特征,分析动力系统内所产生的伸展、压缩及走滑构造体系及其相互关系,提出盆地地球动力学分类的方案,强调盆地与动力学的关系.探讨盆地浅、中、深层的地质条件及发育演化史,对盆地类型进行原型结构分析,研究其油气地质条件,反映深部构造与油气资源的关系.

引证文献(5条)

1.胡卫剑.江为为.朱东英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对南海西北部-印支半岛地区中生界分布的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2)

2.吕川川.郝天珧.徐亚海洋重力勘探中的完全布格校正[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2)

3.陈洁.温宁.罗文造.关晓春.王立明.王功祥海试引发深水油气综合地球物理采集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地球物

4.张洁.尹宏伟.孟令森.徐士进主动底辟盐构造的二维离散元模拟[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6)

5.赵焕庭.WU Tian-qi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岛进一步开发的设想[期刊论文]-热带地理 20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44096763.html,/Periodical_dqwlxjz200704039.aspx

授权使用:长江大学(cjdx),授权号:11771e81-d888-4018-8d99-9e4f00e61cf4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7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