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水土流失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分析 姓名石孟杰 学号2012213271 序号39 摘要:近几十年来, 洪涝不断, 旱灾无常,这些与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息息相关。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地矛盾突出, 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土地系统, 但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 中国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容易形成荒漠化现象,我国是遭受荒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不仅荒漠化类型多,而且分布面积广。荒漠化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农、林、牧业生产,威胁着城乡人民生活。可见,水土流失若不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及不妥善治理将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不仅仅阻碍国家经济建设, 而且也不利于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全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水土流失;荒漠化;现状;危害;解决措施 1. 引言 目前,全国约37%的国土面积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生产生活条件差,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活动更加频繁。由于各类生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未能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肆意开山炸石, 任意弃渣,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点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要充分认识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加快水土流失防治进程。 2. 水土流失的概述 水土流失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水力、重、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岩屑、松软岩层被破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在国外叫土壤侵蚀,美国土壤保持学会关于土壤侵蚀的解释是:“水、风、冰或重力等营力对陆地表面的磨损。或者造成土壤、岩屑的分散与移动。”英国学者对土壤侵蚀的定义是:“就其本质而言,土壤侵蚀是一种夷平过程,使土壤和岩石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运、滚动或流失。风和水是使颗粒变松和破坏的主要营力。”由此可见,国外水土流失的定义也包括了风蚀。而生态学认为,水土流失是指缺少有效保护的土壤不能有效地将水分保持在土壤中而造成水分流失的现象,同时伴随水的流失,产生对土壤的侵蚀和冲刷,也使土壤流失。

郑州市水土流失概况

郑州市水土流失概况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地区,属黄河中上游、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交接地带,郑州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阶梯状降低,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平原过渡,山地丘陵平原之间分界明显(山地水土流失模数在200~2000t/a.,丘陵水土流失模数2500-5000t/a.km2).全市现代地貌结构的基本轮廓是:西部多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2/3,东部平原占总面积的1/3,其中山地2377km2,占31.9%;丘陵2255km2,占30.3%;平原2815 km2,占37.8%。可见,郑州市从地质地貌分析是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 郑州市水土流失现状 郑州市总面积7446.2km2,原有水土流失面积3795km2,尽管已累计治理2655km2,实际保存2200 km2,仍有1500km2需要治理,而郑州市水土资源相对匮乏,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紧缺的形势比较严重,水力侵蚀面积1108 km2,风力侵蚀面积383km2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还有5~10km2的人为的水土流失在发展。 郑州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 矿产资源开发建设 郑州市现共有矿山企业1672个.其中煤矿830个(国有重点煤矿6个,地方国有煤矿33个,乡镇煤矿791个,全年生产原煤188.63Mr),有色矿山238个,建材矿山555个.化工矿山23个,其它矿山26个。就煤矿开采,郑州市目前大多为竖井。1.开采出的煤露天堆存,随风产生的煤尘造成空气污染;2.煤矸石堆存侵占耕地或依山坡堆放,易形成泥石流及滑坡灾害,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或矸石截流山谷,造成洪水灾害,并直接威胁地表水体及地下水体;3.井下开采破坏了岩体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使地表产生变形,变形波及和影响位于开采范围内的房屋,农田及流水冲沟,形成地表沉陷,并影响公路设施建设;4.植被减少使涵蓄水的功能下降,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洪水暴涨暴落,影响地下水和干旱地区季节性河流补给。郑州市因采矿、采石等,共破坏植被54.31Mm2,损坏地貌10.1Mm2,其中损坏梯田37.5Mm2,累计堆放排弃量40Mm3。开发建设项目集中的地区,土地生产力平均下降60%,部分土地甚至弃耕绝产。郑州新密市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陷,房屋裂缝倒塌,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有房子不能住,心惊胆颤防地震。尤其是1999年一场山洪造成百余人伤亡,数百间房屋被冲,农田淹没,损失上亿元。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详案

§3.1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导入] 同学们先看一段新闻视频。(中国水土流失现状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我国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带来的巨大危害。正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而黄土高原又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本节课我们就以黄土高原为例一起探究学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学会分析水土 流失的成因。 2.通过探究实验感悟植被、降水强度及土壤疏密程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 高动手及观察能力。 3.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承转]早在初中同学们就已经学习过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本节我们再结合高中知识温故而知新。 [温故知新] 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位置有何特殊性? 2、黄土高原的成因,土质有何特征? 3、黄土高原主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降水有何特点? 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植被覆盖率如何? [承转]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千百年来,水土不断地流失到底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板书] 危害 水土流失 [生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现在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在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

材料二据统计山西省在1464年~1949年的486年中,共发生旱灾284次,平均不到2年一次。陕西省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平均约2.5年一次。此外水土从坡面流失后,洪水泥沙即进入河流干、支流,可引发洪涝灾害。 材料三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吨,其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道年均抬高约10厘米,久之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生思考回答] 根据材料一得知(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根据材料二得知(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根据材料三得知(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承转]“地上悬河”到底有多悬呢? 展示图片:“地上河”示意图和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 [承转]水土流失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危害,要想减轻危害,就要先探究它的成因。 [板书] 对当地 危害对下游 水土流失 成因 [承转]南宋诗人陆游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下面我们就一起做实验探究它的成因。 [温馨提示] 1.实验分工:第1大组—实验探究一 第2大组—实验探究二 第3大组—实验探究三 2.实验步骤: 先明确实验过程,然后按要求操作,操作时注意观察比较,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单。

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包括对当地水资源以及周遭环境以及施工安全性等几个角度。其次就是针对危害以及公路施工的特点提出了在公路施工中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的措施,主要按照施工区域的分类来进行的。 关键词: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的建设是线性的建设项目,其中水土流失现象主要是发生在建设时期,在分布的区域上主要包括了主体工程区以及职土场区,施工便道区域以及生产生活区域等。本文就是结合在公路建设中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现场布置和水土流失的危害等来对水土流失现象在公路建设中的发生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建议。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第一就是公路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会破坏当地的水土资源,造成土地生产能力的下降。在对料场等进行开挖以及建设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植被的破坏,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地表裸露等,这样地表的土壤就会失去保护,遭遇到暴雨等现象的时候就会造成土壤受到严重的侵蚀导致土层变薄。第二就是水土流失会危害到公路建设的安全。在对公路的道路以及

地基进行开挖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形成裸露的边坡,假如对此不采取措施来进行防护就很可能导致滑坡现象的出现。第三就是会加速公路所在地区的荒漠化。施工低于水土流失的增加会加剧冲刷以及侵蚀,尤其是取土场陡峭的边坡以及弃土场周围较为松散的堆积物等是非常容易出现崩塌的。最后就是很容易加剧沙尘暴以及扬尘天气的出现。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施工而形成的裸露的沙物质等直接暴露在地表之上,在出现起风天气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同时因为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公路维护成本以及周遭环境问题也是值得去注意的。 二、公路建设主体工程防止区域的措施 (一)对于路基以及边坡的临时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那些半填半挖的路段来说,其中因为坡面的土壤较为松散以及抗冲击能力较差所以当出现了较大的汇流沿坡面下泻的时候,就很容易因为对于坡面的土壤的严重冲击而形成冲沟。在此处进行路基的临时防护的话,建议使用路肩边缘设置的宽度为半米,高度为0.2米的挡水土埂来发挥防水下泄功能,并且沿着路线每隔50米就设置一个边坡排水沟来对排泄通道内的汇流进行排泄,注意的是这个排水沟的设置应该放在缓冲地带。如果必要的话,还应该在排水沟的下面设置沉沙地来组织坡面上冲蚀下来的土壤。对于临时性的边坡排水沟的修建,可以跟路基排水中对

公路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保持措施

公路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保持措施 发表时间:2018-01-31T14:10:10.6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作者:黄绮玲 [导读] 从防治的目标、主要研究的对象、解决方案的组成、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设计水土保持的具体方案。 珠海奥思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在公路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线路长、面积广,对沿路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在考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对生态的保护。阐述了公路工程项目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概况,并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分析。并将理论知识和广东某高速实际的情况结合,从防治的目标、主要研究的对象、解决方案的组成、保障措施等多个方面设计水土保持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公路工程;水土流失;成因危害;措施 1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1.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质、土壤、气候、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成为水土流失客观的物质基础。公路工程建设受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有:一是气候因素。所有的气候因素都对水土流失有相应的影响,其中降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风、温度、湿度、光照等。二是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对公路工程水土流失的影响最大,不仅包括表层地质因素,如表层岩石裂隙、地面组成物质岩性等,而且包括深层地质因素如矿床地质因素、水文地质因素等造成的水土流失。三是地形地貌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地形地貌因素主要有地貌类型、坡度、坡长、坡型以及其他地形因素(包括海拔高度、坡向等)。四是土壤和植被。土壤和植被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对水土流失产生影响。 1.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受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造成乱砍滥伐森林,植被遭受破坏;陡坡开荒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开矿修路,乱采乱挖,乱弃废土,使表土大面积裸露,产生触目惊心的水土流失现象。因此,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加剧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息息相关。公路工程建设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主要有: (1)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路基施工开挖的大量岩石、土体等固体废弃物将为水土流失提供丰富的物源。在建设施工期,由于占用土地、开挖坡面、整修便道、机械碾压等原因,破坏了沿线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扰乱地表和地下径流系统,破坏土壤表层结构,使土壤的抗蚀、抗冲能力迅速下降,山坡失稳,土壤侵蚀加剧,在水力冲刷、风力、重力的作用下,必然导致水土流失。 (2)取土场的土方开采,破坏了原有的地表结构,取土后开挖的坡面及对裸露面的削坡,在外力作用下,将产生坍塌、滑坡等危害,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3)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弃渣,如不及时防护,经水流冲刷也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4)施工区内的临时施工便道以及土石砂料的堆放,如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一遇暴雨或大风,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 2 强化水土保持管理 水土保持工作是关系到公路本身质量和沿线自然环境的重要工作,必须在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中加以重视。 2.1强化水土保持观念 以前在公路建设中,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公路建设过程中,原有地形地貌切割严重,不仅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且水土流失造成的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公路自身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应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家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以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贯彻执行。 2.2依法规范建设行为落实“三同时制度” 生产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标准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将水土保持工作作为路线方案比选的重要条件,并做到水土保持设施的设计与公路工程设计同时进行。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项目建设资金较为充足,在水土保持工作的资金上基本可以得到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应该做得更加完善。在山区低等级公路中,由于所处地形地貌复杂,资金往往较为紧张等因素,制约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公路建设对水土平衡的破坏,而失衡后的水土流失对公路本身安全又带来了威胁。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预防和治理生产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2.3用水土保持的观念指导设计 加大路线方案的比选工作,进行多方案论证,避免过分追求公路线形及标准的高指标,减少大填大挖现象,对公路的大开挖与隧道、高填方与桥涵,加大地质勘察工作力度,注意避开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区域,避免公路填挖施工扰动山体、水流,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并且设计中注意保持路线土石方总体填挖平衡,减少线外取土、弃土数量,以利于水土保持。桥梁建设确保少压缩河流断面,公路项目施工涉及到水利设施的及时与水利部门取得联系,征求意见,尽量避免破坏。在一些山区公路的修建中采用对水土保持影响很小的隧道方案取代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深挖路基方案。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公路工程是线性建设项目,其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项目建设期,分布区域主要包括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便道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拆迁安置区等。本文结合公路工程建设特点、施工布置以及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程度,按照不同的防治分区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建议。 3.1 主体工程防治区 (1)路基、边坡临时防护。对于半填半挖路段填方一侧边坡来说,由于坡面土壤松散,抗冲性差,当坡顶有大的汇流沿坡面下泄时,易对坡面表层土壤造成严重的冲蚀或形成冲沟。此处建议路基施工过程中在路肩边缘设置宽 0.5 m、高 0.2 m 的防水下泄的挡水土埂,并且沿路线纵向每隔 50 m 在路基边坡上设置一临时性边坡排水沟,用以排泄路面上的集中汇流,边坡排水沟在坡脚处需设缓冲带。必要时边坡排水沟下方应修建沉砂池,以阻留坡面上冲蚀下来的土壤。临时性边坡排水沟可以与路基排水工程中边坡排水沟结合修建。(2)桥梁、隧道工程防护。在桥梁施工期间不可避免地对水体产生暂时影响,增加水体泥沙含量,增加河床淤积。因此在施工中要

水土流失预测

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 7.1预测的目的原则 7.1.1预测目的 根据项目建设施工特点,在调查和计算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扰动地表植被面积,弃土、弃渣的来源、数量、堆放方式、地点及占地面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测方法,对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进行调查评价,为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及各单项防治措施设计,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提供依据,也有助于保障项目将来的安全运营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7.1.2预测原则 根据本工程建设所产生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预测的原则如下。 (1)本工程已经开工建设,且已近完工,应对施工期水土流失量进行调查,自然恢复期进行预测,每个预测(调查)单元的时段按最不利的情况进行考虑,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年计算,不超过雨季长度的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 (2)本方案所有的预测(调查)方法、预测(调查)内容和预测(调查)结果等,均是以“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工程条件下可能产生的土壤流失量与危害”为前提进行的预测分析。 (3)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预测(调查)将根据项目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本方案将主要对因项目建设而扰动破坏原地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结合土壤侵蚀原理进行定量分析。 7.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由于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填筑、堆放等,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破坏原有植被,造成土体结构疏松,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

丧失,加剧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该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其主要特点如下: (1)土方开挖及搬运量大 本项目产生废弃土石方22935m3,废弃土石方堆放在渠道两侧边坡,土体松散,且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在降雨天气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2)地表扰动范围呈线状分布 本工程所扰动地表面积较其它项目相对较分散,主要分区钦北区及灵东区,扰动区域线状分布。 (3)扰动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按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标准,项目区属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允许值为500t/km2.a,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 (4)水土流失时段集中 工程施工期为旱季,时间较短(4个月),因此工程沿线堆放土石方未发现重大水土流失现象。 7.3水土流失预测(调查)范围 由于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不涉及到地表的扰动问题。因此本方案将对施工期间和自然恢复期间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土流失量、弃渣量等进行实地调查。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水土流失调查范围包括灵东北干渠、灵东南干渠、吉隆西干渠、吉隆总干渠、九百垌干渠、京塘总干渠及各渠段施工便道和施工场地。 7.4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钦灵灌区2010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第一批)施工建设期已近尾声,本方案将调查项目施工期间、自然恢复期间的水土流失情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建设区的特点,本项目调查时段分为施工期、自然

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与成因

我国水土流失地区与成因 移动信息工程学院1319 陆明珠13354238 【摘要】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且多暴雨,又由于各种人为因素,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6,本文就我国水土流失地区和成因进行探讨,并就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给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水土流失分布地区成因解决途径 【正文】水土流失是指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水分。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内去的现象。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一)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中国国土面积960万km2,地势西 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2/3,在总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4%,林地占16.5%,天然草地占29%,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 冰川、石山和高寒荒漠等占35%。2004年,全国11条河流土壤侵蚀总量16.22亿t,其中长江、黄河流域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9.32亿t 和4.91亿t。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 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全球屈指可数。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其中:水蚀面

积165万km2,风蚀面积191万km2,在水蚀、风蚀面中水蚀风蚀交错区水土流失面积26万km2。调查表明,全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二)形式多样且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石质山区以水力侵蚀为主,伴随有大量的重力侵蚀;青藏高原以冻融侵蚀为主;西部干旱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风蚀非常严重;西北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则是风蚀水蚀共同作用区。 (三)土壤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最直接的表现是土壤的被侵蚀流失。据统计,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 5.0× 109t。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 2.4× 109t,其中上游地区达 1.56× 109t,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 1.6× 109t。 (四)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植被破坏,造成水源涵养能力减弱, 土壤大量“石化”、“沙化”,沙尘暴加剧。同时,由于土层变薄,地力下降,群众贫困程度加深。中国 9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公路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初稿)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2003年05月1 总则 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统一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要求,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 1.1本标准编制采用的主在技术依据有 《防洪标池》(GB50201-199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1996)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Q7)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公路环境保护设汁规范》(JTJ/T 006-1998) 1.2本标准适用于需编制报告书的新建或改扩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其他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可参照执行。 条文说明: 1.2根据水利部、交通部联合发文《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的通知》(水保[2002]12号),对于路线处于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简称“三区”)二级以上的公路建设项目,应编制独立成册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在“三区”外的二级以上公路建设项目只需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列水土保持专章专节进行评述。 1.3一般规定 1.3.1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应符合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的要求,并做为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组成部分。 条文说明: 1.3.1根据《水土保持法》第十几条规定,“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和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上保持方案”及《水上保持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水土保持方案,必须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1.3.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贯彻以下原则: 1结合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2点线结合,以沿河、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路段为重点地段,以高填深挖路基、长大隧道、特大及大桥、集中弃渣场、大型取土场为重点工程单元;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预防措施

我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 失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生产建设项目,同时,由于人为原因引起的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了解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可靠地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合理使用水土资源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措施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大面积的原状地貌遭到了扰动、大量林地遭到破坏。同时,在建设项目中产生了大量的弃土弃渣,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率,并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是人类在从事各种资源生产和生产建设过程中,扰动土壤表层或地下岩层、排放固体弃渣等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和损失。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一般的水土流失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有很大的联系。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 生产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有两方面的原因:1.通过开挖、占压土地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功能的丧失。2.通过改变项目取得自然条件加速水土流失。

1.1直接造成土壤的位移和损失 生产建设项目通常将富含有机质的表土层甚至整个土壤层剥离,造成了原始地表土壤的位移和土地生产离得下降,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几乎所有的生产建设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上述现象,尤以采矿中的露天采矿最为严重。露天采矿必须首先剥离矿体上覆盖的土壤及岩层,暴露出岩层,再实施采矿,因而矿体上覆盖的表土与岩层的分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剥离的表土及岩石的堆积也可能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策源地,造成弃渣的水土流失。 1.2 毁坏水土保持设施,削减区域水土保持能力 生产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永久性或临时性征占土地,损坏大量水土保持设施,并且损坏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湿地、水域等,削弱了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带的水土保持功能,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3 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抗蚀力 地表植被可以显著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护土壤免受雨滴的溅蚀作用。同时植被冠层可以截留一部分降雨,延长径流形成的时间,保护土壤,此外,植被可以减缓径流流速,减少沟间侵蚀。植物根系具有固持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的抗冲性和抗蚀力。生产建设项目清除了地表被覆,降低植被覆盖度,造成土地裸露,为水土流失创造了条件。土壤失去植被的保护将直接遭受雨水的击打、剥蚀、搬离。同时植被盖度的下降,容易诱发严重的风力侵蚀。生产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改变了土壤成分,影响土壤的透水性、抗蚀力、抗冲性等,减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_刘宝元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刘宝元1,阎百兴2,沈波3,王志强1,魏欣1 (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北京;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30012,3.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130021:长春) 摘要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 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0个野外调查点资料,推算研究区农地面积为1727.40万hm 2。通过径流小区和137Cs 监测资料,估算该地区农地水土流失强度。东北黑土区农地土壤流失量与坡度的关系为A =0.7379θ。利用美国SRTM 90m ×90m 地面高程资料,得出研究区总体地形平缓,坡度1°以下面积占72.25%,1°~5°面积占27.05%,5°以上面积仅占0.70%;但由于坡面较长,观测与计算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339.45万h m 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64.40%,占研究区农地面积的77.5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已经十分严重,开展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监测与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关键词 黑土;黑钙土;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监测;东北黑土区 收稿日期:20071109 修回日期:20071224 项目名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2007CB407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维持 可持续土地生产力的定量标准:容许土壤流失量”(4067111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专题“东北黑土区考察”(2005SB KK01) 第一作者简介:刘宝元(195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侵蚀。E -mail :baoyuan @bn u .edu .cn Current statu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ies of soil erosion for cultivated land in the Northeastern black soil area of China Liu Baoyuan 1,Yan Baixing 2,Shen Bo 3,Wang Zhiqiang 1,Wei Xin 1 (1.Beijing Normal Univers 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 ource Ec ology ,School of Geography ,100875, Beijing ;2.Northeast Ins 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 ology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 ,130012,Changchun ; 3.Songliao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 on ,Minis try of Water Res ources ,130021,Changchun :China ) Abstract Northeastern black soil area is one of important regions for crop production and commodity grains in China ,which takes the key role in stabilizing national grain markets and keep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The long ter m cultivation with less soil conservation has caused serious soil erosion and threatened food pr oduction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black soil region in Songhuajiang -Nenjiang plain ,which is about 20.8million hm 2,and estimated soil loss from the cultivated land by using 950point survey data and soil loss data measured from plots and 137 Cs .The cultivated land is about 17.274million hm 2in the study area .The soil loss pr ediction equation for cr op land is A =0.7379θ.The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has rolling hill topography by using SRTM elevation data with resolution of 90m ×90m .The percentage is 72.25%of the total area for slope steepness less than 1°,27.05%for slop ranges of 1°-5°,and only 0.70%for slope steeper than 5°.But the large slope length caused serious soil erosion for the crop land .Soil loss calculated fr om both plot and 137Cs measured data sho wed that the area of soil er osion is about 13.3949million hm 2,which is 64.40%of the study area and 77.54%of the crop land in the study region .It is urgent to take practices for soil conservation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 the soil loss rate for the northeastern China ,   2008年2月6(1):18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 .6 No .1Feb .2008

关于对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中国水土流失现状

关于对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_中 国水土流失现状 xx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属于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强度大,地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作为石羊河流域的重点治理区,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全区生态环境,确保生态安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入户走访当地群众,对全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xx区水土流失的现状:xx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属石羊河流域中上游,全年日照时数为2967.8小时,日照百分比为67%;太阳辐射量为138.45千卡/平方厘米;气温以7月最高,为29℃,1月最低,为零下14.9℃。多年平均降水量160毫米,年蒸发量2020毫米。国土总面积xx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xx亩,人均耕地xx亩,(区内土地包括:农用地xx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xx,其中: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xx、xx 、 xx 、xx 和xx;建设用地为3.415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7%;未利用地为24.6873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0.65%)。流经区内的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是全区的主要地表水源,多年来平均地表径流量为6.80亿立方米/年(1993年~20xx 年)。区内地下水取水量为5.25亿立方米/年,其中90%为河渠

入渗量、基岩裂隙水入渗量,近十年来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为2.816亿立方米。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总的可利用量多年平均为9.616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已达69.32万亩(天然林6.37万亩,人工林62.95万亩),按林种分:农防林29.86万亩,水保林8.16万亩,防风固沙林18.1万亩,经济林1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1%。经调查统计,xx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地表水量、地下水量的限制,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土流失总面积达xxkm2,占土总面积的xx其中:风蚀面积xxkm2,占流失面积的xx%,水蚀面积xxkm2,占流失面积的xx%。根据xx区的地形地貌调查分析,水土流失主要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山区主要以水力侵蚀为主,东部和北部沙漠沿线主要以风蚀为主。水蚀主要分布于沿山地带,经过长期流失冲刷和其它外营力的作用,发育成丘陵起伏,支离破碎的缓坡地段,原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容易随地表径流流失,“跑水、跑肥、跑土”现象严重存在,造成地力衰退。风蚀区主要分布在区境内沙漠和与沙漠毗邻的乡镇,年降水量少,但土壤透水性较好,抵御风力作用较低,容易形成扬失、跃移现象,主要以扬失为主。二、xx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形成水土流失的成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由于全区降水较少且年内分布不均匀,降雨强度与水土流失危害成正比,在发生强降雨和持续降雨的情况下,南部山区山坡陡峭,地势起伏、沟壑密集,植被稀疏。径流极易形成洪水、使切沟、冲沟发育强烈,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和财产损失,冬春降水较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第1课时微课教学设计

读黄土高原位置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设计意图:研究区域首先要对区域进行定位,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为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做铺垫。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黄土高原地区开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有“一碗水,半碗沙”之称,每年经陕县的下泄泥沙约90%来自黄土高原,随着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3000余万吨。泥沙在黄河下游地区流速下降,大量沉积,形成“地上悬河”,历史上造成无数次洪涝灾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图为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水带走了什么?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 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3. 水土流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补充完整框架图。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框架图来展示该第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三)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阅读下列实验过程,总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实验1: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少? (1)地面坡度,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2:同样坡度的两个区域,A是和风细雨,B是暴雨倾盆,那么哪一个区域水土流失严重?

(2)降水强度,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3:同样的坡度、同样是暴雨倾盆,区域A是松散的泥沙,区域B是粘性较好的粘土,哪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呢?规律是什么? (3)土质越,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4:坡度一样,地表土质都比较松散,都是暴雨倾盆,但是A表面植被繁茂,B表面植被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幸运的是还保留了一部分植被,C 表面的植被已经被破坏殆尽。哪一个水土流失最严重? (4)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越严重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四)水土流失的成因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

道路建设中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道路建设中边坡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摘要:道路建设造成的边坡水土流失不仅恶化了生态环境、严重危害人民生产生活,而且对其自身安全也有一定的威胁,它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本文系统研究了道路建设中变边坡水土流失的发生机制、流失形式、危害程度、时空分布及防治对策,目的是为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 关键词:边坡水土流失防治 前言:道路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如果不能得到防护和治理,对土地资源、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相当巨大的,因此为了在发展道路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尽可能少的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和危害,我们必须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对道路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控制,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在以后建设中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1.道路建设水土流失的危害 道路建设中边坡水土流失将导致路基结构失稳,增加养护成本,降低公路行驶安全。公路长时间受到侵蚀后,路堑边坡容易出现岩土体剥落、坍塌,淤积边沟,防碍排水;路堤边坡也易造成局部冲沟,甚至路面边缘底部也出现悬空的现象,其结果不但会给日后的养护带来一定的麻烦,而且对公路的行驶安全也造成威胁。 损害农水设施,破坏水土资源。公路建设战线长,穿越区内农田水利水保设施多,在建设过程中如不注意水土保持,农水设施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据观测研究,每流失一吨土壤中含氮1.5kg,含磷0.8kg,含钾20kg,这将严重影响到农业的发展。 恶化生态环境,加剧洪涝灾害。以往公路建设不但扰动地表,破坏植被,丧失地面原有水土保持功能,而且废土废渣乱倾乱倒,侵占农田,污染了周围环境;淤塞河道,防碍行洪,减少库容,增加洪水泛滥的可能性;使下游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威胁。 影响投资环境,制约可持续发展。公路建设破坏大量地貌植被,乱倾乱倒大量废土废渣,己经造成或潜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均遭到破坏,旅游资源的开发、动植物的生存条件均受到影响,直接抑制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防治技术及措施 2.1 路堤边坡防护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

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 摘要: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遍布各地,不但发生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也存在。经过多年水土流失治理,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客观确定了发展目标及主要治理任务,科学提出了战略布局,可从宏观上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战略指导。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根据遥感调查,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1%。水土流失不仅广泛发生在农村,而且发生在城镇和工矿区,几乎每个流域、每个省份都有。80年代开始,水利部先后在黄河中游、长江上游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重点治理工程。98年以来,国家又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

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效果十分明显。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05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2.12亿亩,建成淤地坝、塘坝、蓄水池、谷坊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40多万座(处),营造水土保持林7.55亿亩。经过治理的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近1.5亿人从中直接受益,2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 在多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理清了发展思路,客观确定了发展目标及主要治理任务,科学提出了战略布局,从宏观上可为今后的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整治提供战略指导。 1水土保持发展总体思路 以保持水土、整治国土为基础,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通过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大面积植被恢复,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大江大河泥沙。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2 水土保持发展发展目标 在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江河泥沙的同时,加强对化肥、农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