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研究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研究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研究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研究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密级:公开

论文编号:

硕士学位论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研究

作者姓名谭跌

学科专业会计学;

指导教师张立民教授

培养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二零一二年六月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研究

Research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auditing actors

作者:谭呋

导师:张立民

北京交通大学

2012年6月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

授权北京交通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g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卩年t月> 日

签字曰期:;ioU年7月(曰

中图分类号:

UDC:

学校代码:1004

密级:公开

北京交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研究

Research on China's environmental auditing actors 作者姓名:谭跌

导师姓名:张立民

学位类别:管理学

学科专业:会计学

学号:10120797

职称:教授

学位级别:硕士

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方法

北京交通大学

2012年6月

致谢

光阴荏苒,转眼间两年的硕士学习生涯就要结束了。开学报道的那天仿佛仍

在昨日,而我即将结束长久的学生生涯,踏上新的人生路途。在交大的两年间,

我收获了新的知识,新的朋友,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转变,交大使我成熟成

长。导师、同学、家人,他们在这期间给予的帮助与力量,我将满怀感激铭记在

心。

.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立民教授。我的论文工作是在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

完成的。张老师治学上严谨,为人却十分随和,颇有大师风范。老师的言传身教

使我受益匪浅。老师事务繁忙,但百忙之中仍旧十分关心我们的学习进展,研究

生一年级时就敦促我们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和完成文献综述,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硏究生二年级,老师去往美国交换学习,在这期间仍十分关心我们的学

习和生活,经常通过邮件的形式教导我们。老师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偶尔的点拨让我茅塞顿开,而我在学术上得过且过的态度使我十分愧对

老师的教诲和心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其次,也要感谢经管学院会计系的高莹老师对本论文给予的宝贵意见和悉心

指导。在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因为我的导师身处国外,而答辩工作时间紧迫,

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效地沟通。高莹老师暂时担当了我的指导老师,百忙之间反复对审阅我的论文并提出中肯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十分感谢高莹老师的殷切指导。最后,要感谢我的同学谭胜男、唐梦华、张怡菲等在我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

予的帮助和意见。还有我的同门余玮、汤梦宇、范松霞,虽然相处不多,但同处

老师门下,使我们更为亲近。两年的同窗生涯中,她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了我

莫大的支持。能够在交大相遇,成为同窗,她们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财富。

另外,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我坚持心中的梦想最终踏入

了交大的大门。感谢他们二十多年来的辛苦养育,从今往后我也要用自己的努力

回报他们安乐的后半生。

-

要感谢的人太多,而篇幅所限不能对他们一一表达,只能汇成一句:谢谢!

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有许多欢笑,有许多回忆,有许多感动,也有许多遗憾。

带着这些宝贵的财富,我将踏上新的旅程。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环境审

计作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一直是审计界的研究热点。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差距。

受托经济责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当受托经济责任拓展到环境领

域,产生了公共受托环境责任和社会受托环境责任,促使环境审计诞生。我国的

环境审计实践要早于理论研究,通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的环境审计工作局面。审计署下设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和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而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参与环境审计的程度有限,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果,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包

括环境审计立法和环境审计标准的缺失,环境审计内容和范围的局限,环境审计

人员知识结构的不足等。这些问题既有国家审计制度的局限,也有环境审计人员自身的原因。本文分析说明了我国环境审计主体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

因,对环境审计主体的发展提出建议。应坚持政府环境审计的主导地位,发挥政

府审计的权威性优势,同时推动内部环境审计和民间环境审计的发展。并且,本

文以渤海湾溢油事件为例,简要说明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开展的不足,以及各环境

审计主体在实践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和地位。最后,本文提出以政府审计为主导的, 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多边参与的多元环境审计制度的构想。

关键词:环境审计;政府环境审计;多元环境审计制度;渤海湾溢油事件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ety,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attracted widespread concern.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auditing has been research hotspot of auditing in recent years.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s environmental audi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a certain gap.

Accountabity is the root cause of audit to emerge and develop. When accountabity extended to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 it aroused public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which promoted environmental auditing to born. China's environmental auditing practice is earlier than theoretical research.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governmental environment auditing has guided environmental auditing system, especially the National audit office. However, inner environmental auditing and non-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auditing are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participating in the limited degree.

China's environmental auditing has obtain some achievem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environmental auditing legislation and standards, the

limitations of environmental auditing content and scope, knowledge structure deficiencies of audit staff. These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by both the limitations of national audit system and audit staffs own reas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auditing, also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nd proposals some advices. Accordingly,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of oil leak in Bohai Bay for example, making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role and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auditing actors. Fin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otion of multiple environmental audit system led by

government with enterprises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ed.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uditing; governmental environment auditing; multiple

environmental auditing system; oil leak in Bohai Bay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續ii

中文摘要iii

ABSTRACT

iv

1 弓唁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现状及意义

2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

3

1.4 本文创新点

4

2 文献综述

6

2.1 环境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

6

2.1.1环境审计的本质

6

2.1.2环境审计的动因理论

8

2.2 环境审计主体的研究

9

2.2.1政府环境审计

9

2.2.2内部环境审计........□

10

2.2.3民间环境审计

11

2.3 本章小结

12

3 相关理论分析

13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3.1.1审计与环境审计..

13

3.1.2 一般审计主体理论

13

3.1.3环境审计主体

14

3.2 受托经济责任与环境审计分析

15

3.2.1受托经济责任与政府环境审计

16

3.2.2受托经济责任与内部环境审计

17

3.2.3受托环境审计与民间环境审计

19

3.3 本章小结

19

4 我国环境审计现状分析

21

4.1 政府环境审计现状分析

21

4.1.1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过程

21'

V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4.1.2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现状描述

22

4.1.3政府环境审计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5

4.2 内部环境审计现状分析

26

4.2.1我国内部环境审计现状描述

26

4.2.2内部环境审计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

4.3 民间环境审计现状分析

30

4.3.1民间环境审计的现状描述

30

4.3.2民间环境审计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4.4 本章小结

32

5 不同审计主体下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

33

5.1 坚持政府环境审计的主导地位

33

5.2 推动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

35

5.3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38

6 渤海湾溢油事件启示

40

6.1 事件回顾

40

6.2 利益主体分析

41

6.3 事件启示

45

7 主要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47

参考文献49

作者简历51

独创性声明

52

学位论文数据集

53

VI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1引言

1.1硏究背景

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在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

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

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环境污染态势不断扩展,水污染不断加重,大气、土壤、

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问题亟待治理;生态破坏程度不断加深,治理能力远落后于破

坏速度,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降低、生态平衡被破坏。

2006年9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改制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中指出, 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3.05%。其中,

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862.8亿元,占损失的55.9%;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

失为2,198.0亿元,占损失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57.4亿元,占损失的1.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全国突发环境事件420起,其中水污染135起,大气污染157起,海洋污染3起,

固体废物污染35起,噪声污染1起,其他污染89起,共造成人员伤亡241人。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的环境问题相当严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影响我国战

略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提高

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又面临着生态环境

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当务之急是需要一种手段,通过对这种手段来达到

对环境进行监督的目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制止环境问题的进一歩恶化。而环境

审计就是环境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

'

环境审计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当时,一些西方

发达国家的企业为应对政府对资源环境的检査监督,降低资源和环境方面的风险,

在企业内部实施环境审计。而早期的政府资源环境审计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80 年代。那时,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源环境审计,帮助

企业节约资源能源,加强环境管理。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尤其是1992年世

界审计组织(INTOSAI)成立了环境审计委员会(WGEA),标志着资源环境问题

正式进入大多数国家最高审计机关的业务范畴。

1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我国自1983年恢复成立审计机关以来,就积极始了环境审计的探索。近三

十年来,我国环境审计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单一走向了多元

化,先后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已先后在环境保护资金、

生态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开展

了环境审计工作。

1.2研究现状及意义

环境审计作为一种新型审计工作和现代审计的重要内容,在国外已有近40年

的发展历史,许多国家已成功地制订了相关的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审计规范, 建立了相应的环境审计部门,培养了许多专职环境审计人员。相比国外环境审计

状况,我国的环境审计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并且许多研究都移植于国外的成果,

缺乏中国特色,实践工作也因缺乏理论指导而发展缓慢。

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才开始对

环境审计的理论探讨。1994年9月,我国政府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并在《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中,审计署提出了四个环境审计示范工程,以

此探讨我国环境审计的基本框架,研究环境审计的程序、技术和方法,总结环境

审计案例,编写环境审计手册。多年来,我国关于环境审计理论的研究日益丰富,

许多学者都对环境审计相关问题系统、深入地展开讨论,环境审计的文章也越来

越多。据研究显示,1997年至2008年间,共发布环境审计论文471篇,其中376

篇是基本理论与综合的研究,占总量的79.83%; 27篇是对国外环境审计的介绍,

占总量的5.73%; 28篇是关于环境审计实务的研究,占总量的5.95%; 19篇是环

境审计规范专论,占总量的4.03%; 12篇是环境审计方法专论,占总量的2.55%;

还有9篇是会议、报告综述文章。[2]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理论界对环境审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审计的基础理论方面,如环境审计的定义、本质、职能、

理论基础和动因理论等,对环境审计程序、方法、评价等实务方面的研究远远不足。

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更好的发展,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

环境审计实践的开展。而实践的开展必定需要一个执行主体,对环境审计来说,

就是环境审计主体。不同的环境审计主体在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效益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本文从审计主体的角度.出发,力图说明我国环境审计发展过程中,各环境审计主体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

将来的发展建议。一方面,通过对环境审计主体进行系统地比较和论述,提高人

们对环境审计实施主体的全面认识,为我国环境审计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有利'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于环境审计主体在实践中发展中有效发挥作用,促进不同环境审计类型之间的协调发展,建设健康、和谐的环境审计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实践的总结,探索环

境审计主体的发展规律,这无疑有力于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结构的完善和环境审计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

1.3研究思路与结构

本文首先就环境审计和环境审计主体等相关概念进行解释界定,并对环境审

计的理论基础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进行简要论述,阐述受托经济责任在环境领域的拓展,深入分析各个环境审计主体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与履行情况。随后,分别

从政府环境审计、内部环境审计和民间环境审计的角度对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分析我国环境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从环

境审计主体的视角突出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并以案例验证说明环境审计主体在实践中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本文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意义、研究思路

与结构以及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分两部分:环境审计基础理论研究综述,包括环境审

计的本质和动因理论;针对不同环境审计主体自身的研究综述。

第三部分是相关理论分析。这一部分首先简单界定了本文涉及的审计与环境

审计、审计主体理论和环境审计主体等相关概念,然后阐述了受托经济责任及其针对各个环境审计主体的拓展。

第四部分是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现状分析。这一部分从环境审计主体的角度描

述了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第五部分是不同审计主体下我国环境审计发展的建议。这一部分针对第四部

分的内容,针对各个环境审计主体提出了发展建议。

-

第六部分是渤海湾溢油事件启示。这一部分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环境主

体在实践中的审计内容和地位进行说明。

第七部分是主要研究结论和局限性。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1 ~~环境审计主体I

1

I

I

'文献综述

1

[环境审计基础理论]

^ i . 丁. I

I政府环境审计i内部环境审计I !民间环境审计I

j~'~~~ifBma―.————I

I 政府11 企业J i注册会计师I

激海湾溢油I \现状I_一_x Ig^L —一\发展i

I事件启示r\t4j I分析一""y

建议I

以政府为主导的

I多元环境审计体系

图1-1逻辑框架图

Fig. 1-1 Logical Framework

1.4本文创新点

本文在选题、方法、内容等方面体现如下特点和创新点:

第一,本文选取了审计主体的视角对环境审计进行研究。环境审计研究是一

个庞大而高深的课题,作为一篇硕士论文很难对其进行系统而完整地论述。而环境审计的实践必然落实到执行主体上,选取审计主体的角度进行研究能够见微知著,对环境审计的整体进行概述。

第二,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和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现有的环境审计研

究大多为规范研究,也有少数的案例研究。本文首次将二者结合,首先通过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然后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对研究结论进行

4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验证与支持。

第三,本文提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和现阶

段环境审计发展状况,提出以政府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多边参与的

环境审计体系构想。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2文献综述

2.1环境审计基础理论的硏究

环境审计的基础理论研究是环境审计理论各要素研究的前提,基础理论的研

究内容主要包括环境审计的定义、环境审计的本质与职能、环境审计的理论基础和环境审计的动因理论等。其中,环境审计的定义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对环境审

计开展研究,建立环境审计体系的前提。

2.1.1环境审计的本质

要对环境审计进行相关研究,建立环境审计体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

么是环境审计?虽然环境审计在国内外发展的时间都较短,但有关环境审计定义

的研究却众说纷纭,没有达成一致的结论。

(1)国外有关研究

根据国际商会[3] (1995)的观点,"环境审计是环境管理的工具,是对与环境

有关的组织、管理和设备等业绩进行系统地、有说服力地、客观地估价,并通过

有助于环境管理和控制、有助于对公司有关环境规范方面的政策鉴证等手段,来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标"。格兰特,莱杰伍德[4]在其著作《环境审计与企业战略》一书中指出:"环境审计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技术改造、

产品创新能力,而且涉及到企业的生产、储存、营销等各个方面"。最高审计机关

国际组织[5] (1995)第十五届大会在《开罗宣言》中指定了一个框架,认为:①环

境审计与各国最髙审计机关执行的其他审计无根本区别;②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财务审计、合规性审计和绩效审计;③在环境审计定义中,"可持续发展"不

应处于独立地位,只有当"可持续发展"作为被审事项目标的一个明显部分时,

许多成员国才愿意将它作为标准加以使用。美国学者Rep.Weldon提出了环境审];十三阶段论的定义。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 1992年发布了一份题为"环

境审计与会计职业界的作用"的研究报告,将与环境问题有关的服务内容划分为

四大类,除了场所的评价(Site Assessments).经营符合性评价(Operational Compliance System Assessments)、环境管理系统的评价之外,将环境咨询服务(Environmental Consulting Services)作为环境审计的重要内容划分到定义中。

6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2)国内有关研究

我国学者陈思维[39] (1998)认为,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

注册会计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使之积极、有效、得到控制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审计活动。高方露和吴俊峰[6] (2000)认为,环境审计包括财务审计、合法性审计和绩效

审计,它是通过检查责任主体的环境报告和环境经营管理活动,监督责任主体受

托环境责任的履行,并对责任主体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评价和鉴证,同

时对责任主体提出的有关环境管理问题提供咨询,从而实现对责任主体受托环境

责任履行过程控制的一种控制活动。林兢[7] (2005)认为,"环境审计分广义和狭

义之分。广义的环境审计概念与英国工业联盟的概念相同,狭义的环境审计指注

册会计师对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独立的审计鉴证,看起是否遵守真实公允原

贝lj,该公司是否确立环保目标,环保目标实现情况如何,本年度有多少目标已经

达到,有多少尚未达到,公司遵守环保法规情况,公司提取的环保负债情况,以

及公司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情况等"。

对环境审计本质的认识是对环境审计定义的认识深化的结果,目前对于环境

审计本质的认识主要有四种观点:

(1) 检查论。该观点认为,环境审计是对适用于环境要求的有关经济业务及

活动所进行的系统的、有证据的、定期的、客观的检査。

(2) 评价、鉴证论。该观点认为环境审计是对企业环境管理责任和环境管理

业绩进行评价或鉴证,着重对环境审计"评价、鉴证职能"的强调。(王学龙,1997[8]; 陈思维,1998[39];包强,1999[91;李雪,2004[iG])

(3) 经济监督论。该观点认为,环境审计是由审计人员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

环境管理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型进行审査,评价其环境管

理责任,揭示违法行为,加强环境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有独立性的监

督活动。(张已宽,1996;陈正兴,2001[4G])

(4) 经济控制论。高方露、吴俊峰(2000)从"审计本质的控制论"角度提

出"环境审计是通过检査企业的环境报告,监督企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并对

企业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进行评价和鉴证,同时对企业提出的有关环境管理问题

提供咨询,从而实现对企业受托环境责任履行过程的控制"。

王学龙(1997)认为,审计的本质是证实和评价受托经济责任。对环境管理

责任者有关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环境管理制度的合规性、合法性,以及

环境管理绩效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便是环境审计的三大职能,并指出,经济鉴证职能是环.境审计的基本职能。姜彦秋(1999)认为,

对大循环成本进行估算、监督与评价是环境审计的重要职能。王讳、王阳和雷东?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风(2000) 认为,监督、鉴证、评价和防护是环境审计的主要职能。

2.1.2环境审计的动因理论

从检索的资料看,国外关于环境审计的动因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社会动因

论、法规约束论和商业反映论,我国国内学者对于环境审计动因的主要观点就是受托责任理论(蔡春,2001;李雪、杨智慧,2004)。

(1) 社会动因论(Social Incentive Theory)

社会动因论认为环境审计主要是由于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对由

环境污染引起的越来越突出的环境负面效应的强烈不满,而要求政府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加强环境保护而产生和兴起的。

(2) 法规约束论(Law Confinement Theory)

法规约束论认为,环保法规和措施的增加,使各国企业普遍面临环境诉讼的

风险,为了归避风险,企业纷纷进行经营检查和合规性审计,以评价企业对环境

法规的遵守情况,从而产生了环境审计。

(3) 商业反映论(Commercial Response Theory)

商业反映论认为环境审计不是起源于政府部门,而是起源于企业国家环境保

护要求的商业反映。它包括两个主要的观点:第一,环境审计首先产生于企业,

它是法规要求污染企业对污染承担责任,而企业为了解脱责任,主动实施环境审计以表现其在环境方面的诚实、清白的结果。第二,环境审计是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存在主动要求环境审计的动机。

(4) 受托经济责任论(Accountability Theory)

受托经济责任论认为,"两权"分离所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

发展的根本前提,审计基于促进和保证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的客观需要

而产生,并随着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当受托经济责任的内容拓展到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时,就产生了环境审计。受托环境责任是指受托人按照特定的要求或原则经管受托经济资源而产生的环境管理和报告其管理状况的义务。社会动因论从政治角度解释了政府审计产生的原因,具有片面性,并且没能

阐述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产生的原因;法规约束论从规避风险的角度说明了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部分原因,不能解释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的产生;商业反映论主

要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解释了环境审计的产生,缺点在于不能说明政府环境

审计产生的动因(吴俊峰,2000);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认为环境审计是受托经济责

任扩展到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结果,该观点在分析环境审计产生的逻辑上是严密的(吴俊峰,2000)。[121

8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2.2环境审计主体的研究

除了对环境审计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有针对不同环境审计主体的目标、职能、

范围等领域的研究。相对而言,我国的环境审计主体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环境审计角度,关于内部环境审计和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的研究稍显不足。

2.2.1政府环境审计

(1) 国外有关研究

加拿大审计长Felieity N. Edwards (1992)在《环境审计——九十年代的挑战》

一文中认为环境问题将成为政府审计项目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审计公署来说,以后所做的每项审计中都会有环境的成分在内。环境审计的职责应该由各政府部门和机构来承担,环境审计可能成为一个单独的职能并由内部审计师来审计,

我国审计环境分析

我国审计环境分析 我国审计环境分析 一、审计环境及其主要内容 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内外部因素的总和。审计环境的本质是现实社会经济的一种客观反映,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审计环境既是国家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审计理论体系的起点。审计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可以分为: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环境;内部环境可以分为:审计主体环境、审计客体环境、审计运行环境以及会计因素。 (一)审计的外部环境 1、政治环境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审计的发展,国家高度的重视以及审计职能的不可或缺性更加使得审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2、法律环境 我国的法律日趋完善,我国的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具有强制性,我国的审计在执法环节的问题日益显现,加强执法环节的法律力度、提高执法环节的法律完善度已成为审计的法律环境方面的重要问题。 3、经济环境 审计伴随着经济而产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趋完善,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中国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消费物价温和上涨,

中国经济仍然是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4、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不仅包括社会传统文化、公民道德素质,还包括民众对审计职业的认识、对审计结果质量的看法等。公民对审计的重视也日益增强,更有利于促进审计的发展进步。 5、信息技术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审计单位以及被审计单位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信息水平。互联网高科技广泛的应用到审计领域中,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才能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 (二)审计的内部环境 1、主体环境 审计的主体是构成审计行为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审计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审计单位提供给审计人员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及审计人员自身具备良好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工作环境又分为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审计人员素质是指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等,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依照准则和规范约束自己。 2、客体环境 审计的客体环境是指被审单位所处的环境,审计的质量受审计客体环境的影响,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状况和制度特征,以及与被审计单位密切相关的其他单位及行业的特征,

环境审计研究

环境审计研究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核心是发展,要求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与世界上极大多数国家一样,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在坚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由于这些沉痛的教训,各国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尤其是近10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中,重视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的参与,尤其是国家审计职能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许多国家已成功地制订了相关的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审计规范,建立了相应的环境审计部门,培养了许多专职环境审计人员,环境审计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共同关注并全力予以实施的一项崭新的工作。 1995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召开以环境审计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大会,大会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指出:“鉴于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问题和重要性,国际审计组织鼓励各最高审计机关在行使审计职责时,对环境问题进行考虑”。作为一个最高国际审计机关组织,它所倡导和鼓励的审计方向必然是世界各国审计机关关注的重要领域,必然对各国的审计工作起着有效的指导作用。 我国的环境审计才刚刚起步,涉及的领域还基本局限在对环保资金的审计评价上,而这与当今国际环境审计的发展状况相比是远远落后了;我国的环境法规还不够完善,环境审计的规范几乎是一片空白;开展环境审计赖以存在的人们的环境意识还比较薄弱。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践经验,对我国的环境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一些前瞻性的初步探索,借以推动我国环境审计的立法、制定环境审计的规范、丰富我国环境审计实践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环境审计的定义、意义和目标 l.环境审计的定义。对环境审计的认识,由于认知的背景和角度不同而不同,到目前为止主要有三种观点。 (l)“环境管理责任论”对环境审计的定义。“环境管理责任论”的观点是把环境管理责

环境审计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docx

环境审计发展问题与解决对策 要想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审计是非常必要的。针对XXX环境审计工作来说,主要结合当地环境的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得当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保持较高的平衡性。本文主要探讨转型期XXX 环境审计发展问题与有效解决对策。 I.转型期XXX环境审计发展问题分析 在转型期,XXX环境审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四方而的问题: 第一,站在环境审计主体的角度上来说,过于围绕政F审计这个主体,没有明确其他多样化的环境审计主体,导致审计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出现。如今,针对转型期XXX环境审计来说,还是以传统式的国家审计机关专项审计模式为主,针对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机构来说,也同样担负着环境审计的责任,但这两大机构却并没有真正重视环境审计这项工作[2]。针对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来说,也并没有在实际的环境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第二,结合转型期XXX环境审计实际内容来说的话,针对当前的XXX 环境审计,还存在审计对象不够广泛的问题。针对如今的XXX环境审计工作来说,往往以土地岀让、水污染治理等工作为主,需要相应的审计资金。但对于那些矿产资源、农业资源以及生态保护等方而的审计来说,开展力度很小,资金也很少。这说明XXX环境审计工作开展的并不普通,盲点是比较多的。 第三,针对转型期XXX环境审计工作来说,还存在审计方式不够多

样化的问题,仍旧单纯加强财务方而的环境审计以及合规性方面的财务审计,并没有真正实施好环境绩效方面的审计工作。从审计方式上看,以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为主,环境绩效审计开展不足。针对如今的XXX 环境审计工作来说,还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当作主要的理论依据,着重检验资金来源以及使用的科学合理性,是否存在违法侵吞资金以及挪用资金的现象,保证环境审计方面的资金使用合法性[2]。对于该环境审计方法来说,是过于传统化的,往往只着重解决那些突出问题,主要采取事后审计的方法,没有加强事前预防审计以及事中全面审计,无法从很本上提升XXX社会经济的运行质量。 第四,结合转型期XXX环境审计模式来说,还单纯采取之前的账项基础审计模式,这样就会导致审计智能化和信息化不够高的问题出现。因为当前的环境审计主要采取财务审计以及合规性审计的方法, 所以审计工作者往往掌握较多的财务会计方而的知识,往往应用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无法从根木上发挥环境审计工作的技术性和智能性优势,没有加强对计算机智能化环境审计模式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2.转型期XXX环境审计发展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2.1完善多样化的环境审计主体体系 针对转型期XXX环境审计来说,必须在加强政F审计的基础上, 加强政F环境审计监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以及社会审计部门在实际的环境审计过程中发挥的有效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XXX省环境审计主体体系。不仅要促进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有效融合,还要促进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的有效融合,团结协作,落实好环境审计工作。针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来说,对组织运动情况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可能会发现比较全而的和潜在的环境审计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审计建议。要针对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情况,加强科学合理的评估性审计,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优化环境监管体系。针对社会环境审计来说,对应

内部审计的一些文献

参考文献 [1]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3]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4] 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 [5] 杨霞. 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Z2) . [6] 汪海鸿.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 供电企业管理, 2006, (03) . [7] 王大友.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6) . [8] 王红,李继志. 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8, (05) . [9] 王清华. 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 消费导刊, 2008, (08) . [10] 马明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 广西电业, 2009, (01) . [11] 黄文武.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05) . [12] 王荣,于露. 对于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审计效力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07,(01) . [13] 施岩.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09) . [14] 余超挺.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27) . [15] 黄劲,蒋健华.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 2008,(16) . [16] 刘军.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J]科技风, 2009,(09) . [17] 张娇,田坤. 关于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J]山西建筑, 2008,(30) . [18] 卢轶乔晏晨晖.公司治理模式影响下的审计模式[J].当代财经,2007.8 [19] 王光远.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强化政府施政效率和效果[J].中国内部审计.2007.4 [20] 戚振东段兴民吴清华. 国外人力资源审计发展现状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 [21] 陈美华.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 [22] 吴秋生.论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企审计职责的重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7 [23] 马玉申姚清云高厚礼.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7 [24] 李海东莫鸿芳.基于风险控制的公司内部审计监控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07.8 [25] 余玉苗田娟朱业明.审计合谋的一个博弈均衡分析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7.8 [26 ]傅黎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9 [27] 王炳华.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 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 [1]吴文娟,高俊杰,赵珂.内部控制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6,(2):239-240 [2]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70-74 [3]万全,隋玉明,姜春碧.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N],2008, (3):33-35 [4]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150 [5]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J].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1:45-50 [6]刘继红.浅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N],2007,(29):170 [7]张小英.先带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中国总会计师,2005,3:32-37 [8]汤谷良,刘晓嫱,任晨煜.《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构建与运行的启示,对外经贸财会[J],2005,5:9-10 [9]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2005,3:72-75 [10]杨士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J],2005,1:60-62 [11]白丹.油田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探究[N],经济师,2009,(3):180

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探讨

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探讨 发表时间:2019-05-15T11:57:08.6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作者:黄晓迪涂媛媛杜娟 [导读] 如何构建良好、高效的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首先,从自身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而完善的工作方法,确保运作模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六安市城郊供电公司安徽省六安市 237005 摘要:为了实现电力企业财务的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有必要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财务审计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企业的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实力。操作方式不一定是平稳的。如何构建良好、高效的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首先,从自身出发,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而完善的工作方法,确保运作模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构建;运作模式 引言:电力企业了实现对财务的控制和对管理的有效性,必然要开展财务审计工作,而财务审计的重要性表现在通过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提升企业自身的财务控制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整体竞争实力的增强。模式运作之路必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构建一个良好、高效率的内部环境财务审计模式,首先要从自身出发,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对工作方法进行适度和完善,保证运作模式的合理性、可靠性。 1. 当下我国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经过相关资料调查研究得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与发展。但以往审计工作方法在不断发展中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中已不适用,部分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大都忽视了财务审计工作对电力企业的重要作用,致使多数工作人员仍被传统工作方法所束缚,进一步导致财务审计工作的作用发挥被大大制约。部分电力企业在开展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之时,过多借鉴相关企业的工作方法致使审计工作成为辅助未能发挥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有效将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建立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转模式对确保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发挥有积极意义。 1.2 存在问题 (1)内审机构对企业有较强的依附性。内审机构在企业里是由单位负责人管理决定的一个职能部门,领导人决定着审计人员的工作开展、配置等。内审部门欠缺独立性这一点对于工作展开有着阻碍,且内审工作人员的监督等职能也受到限制。 (2)事前控制缺位。现阶段内审部门的全过程工作体系并不完善,事前控制跟不上节奏会导致事前分析预测不够,从而影响企业经营者得到信息的全面性,在防止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失算、杜绝违纪事件上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很多企业只注重事中、事后的纠察,轻视了事前分析可以避免由于最初的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的作用。 (3)内部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内部环境审计是一项严谨而专业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着极强的专业性。那么想要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主要在于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尽可能组建一个高水准、精专业技能的内审团队。企业也应加强对本公司财务内审人员的培训,不仅培训财务方面知识也要培养工作人员多方面技能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 怎样建立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转模式 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对电力企业发展情况展开有效分析调查,将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进行确认,致使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转模式的建立与企业发展现状相符合。同时应调整电力企业审计工作,致使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转模式的发展具有多元化、质量高余领域宽的特色。 2.1关注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 审计对象中的内部环境财务经济责任与内部环境财务经济信息,能有效反映出电力企业经济活动、收支情况、环境经济责任会计资料等。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内容涵盖资金财务审计、环境会计资料审计、环保内部控制审核等内容,因此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模式的建立离不开对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的关注。 3. 建立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运作模式的方式 3.1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中的各种制度 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多种职能的提升,离不开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精准定位,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有效方式对电力企业审计工作绩效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可将传统审计优秀方法与现下审计方法进行联合,将传统审计方法中可用的精髓加以保存,再利用特定方法中的环境费用效果分析与环境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促进电力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同时电力企业应激发财务审计工作人的创新能力对财务审计模式进展开创新,分析电力企业调控工作合理性,完善电力企业财务审计工作中的多种制度,能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做的不足进行有效解决。 3.2强化电力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作用与职能 某些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开展有多个部门进行共同管理,还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有效建立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内部审计运作模式的过程中,应强化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审计中的监督调控功能,对促进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经营现代化、完善内部审计管理、提升经济效率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还应对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工作进行优化,完善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综合能力,落实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中的多种职能结合具体调控方法对促进电力企业共同作用的有效发挥意义极大。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运作方式中的合理测评方法、预防财务审计风险对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各部门各司其职发挥共同力量、增强员工凝聚力、转变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单一角色有积极推动。 3.3注重电力企业财务人员在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的作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应依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对电力企业内部环境财务审计人员进行重视,对加强企业内部环境审计

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探析

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18-11-26T16:57:46.02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作者:赵水婷欧阳倚奇[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重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与环境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资源环境审计也应运而生。(湖南大学,湖南长沙 41000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重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与环境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资源环境审计也应运而生。虽然这一工作的作用不断凸显,但目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整体来看还不是很完善。本文在论述资源环境审计必要性的基础上,剖析了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问题;策略 一、资源环境审计概述 资源环境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有关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管理及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或鉴证工作(王淡浓,2011)。我国资源环境审计起步得较晚,起初只是财政审计的一部分,2008年审计署出台了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明确地将资源环境审计列为六大审计类型之一,至此资源环境审计逐步从财政审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二、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有利于维护资源环境安全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备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刘家义,2012)。资源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保障资源环境安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基础。资源环境审计能够揭示生态环境风险、公共健康风险,甚至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文化风险,保障资源环境安全。 2、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充分表明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资源环境审计的开展促进了资源环保政策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有效执行,增强了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有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3、有助于促进政府生态责任履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环境审计,国家可根据各级政府编制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准确把控各地自然资源变动情况,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提醒和事后评价”,同时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有助于督促政府履行生态责任。 三、当前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1、资源环境审计主体单一 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是由政府主导的,审计主体是政府审计机关,而内部审计部门与社会中介审计组织很少参与,降低了资源环境审计的覆盖面、效率和影响力。此外,资源环境审计常被认为是审计机关一个部门的工作,尚未与国土资源、农林水利、海洋渔业等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信息尚未实现真正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环境审计的有效开展。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资源环境审计主体已经逐步向多元化结构转变,例如,美国的资源环境审计主要依靠美国审计总署和环境保护总局,体现为国家审计机关和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门共同作为审计主体(白恩泽,2017);日本资源环境审计由政府审计部门、社会审计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共同参与,且均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要促进资源环境审计的深入开展,也必须摆脱单一审计主体的局限。 2、资源环境审计内容不全面 我国对于资源环境的审计内容仍以资源环境专项资金为主,这使得资源环境审计受到一定的思想、范围的限制(徐晓艳,2017)。据笔者统计,自国家审计署2003年12月发布第1号审计公告起,截至2017年12月,与资源环境审计事项有关的公告仅有37份,且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内容以财务审计为主,缺乏对资源环境合规问题、绩效问题、责任问题的审计。而美国、荷兰等国家已经普遍推行了环境绩效审计,评估环境资金的投入和产出是否遵循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原则。说明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深度不够。此外,我国资源环境审计范围也有死角,一些重要的领域如海洋资源审计、核安全与辐射审计、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生物多样性审计等尚未涉足。 3、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不完善 一套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非常重要。尽管近年来我国颁布了《水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缺少具体明确认可和规范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法规,我国的《审计法》中,也没有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和详细实施办法,使资源环境审计的开展缺少法律支持,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遭到质疑。另一方面,我国尚未构建统一的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审计机关在进行资源环境审计的过程中,只能参照审计署或者其他省市审计机关的同类审计项目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成果,或者被动的借用被审计单位行业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很难客观、公正的提出评价意见,进行审计问题定性,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4、资源环境审计结果的运用不足 审计成果的运用无疑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而我国对资源环境审计结果的运用却明显不足。审计署在过去2003-2017年间共公布396份审计结果公告,与资源环境审计事项相关的有37份,仅占审计公告总数的9.34%,年均发布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2.5份,但有的年份(如2005年和2008年)缺少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且许多资源环境审计结果是包含在当年其他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中,单独公告列示的比较少,说明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的数量严重不足,资源环境审计实践明显落后于生态文明战略部署。此外,资源环境审计结果的公开缺乏反馈机制,往往将出具审计报告和整改建议作为工作的结束,而后续的问责和整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跟踪落实,揭露出的问题出现屡查屡犯的态势。

环境审计论文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环境审计论文 我 们 与 环 境 审 计 姓名:李梦昀 班级:审计131班 学号:139124132 指导老师:郑军

摘要: 环境审计是一个审计新领域,也是目前审计学界探讨的热点。虽然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已初显成效,但从理论研究到审计实践的各个方面尚存在大量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和解决。当前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资源环境审计越来越受到关注。个人作为国家的组成部分,在发展环境审计事业中具有着独特做,因此我们需要审视自身所负有的在环境审计发展中的责任。本文通过阐述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分析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根据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环境审计分析。 关键词: 环境审计,我们与环境,责任与义务 正文: 1.环境审计概述 1.1环境审计定义 1.1.1定义内容 1.1.1.1广义 广义来说,环境审计是一个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检查,检验和核实的过程。国际商会在专题报告中对环境审计的概念作了陈述,这一陈述得到了的普遍认同: “环境审计”是一种管理工具,它是对于环境组织、环境管理和仪器设备是否发挥作用进行系统的、文化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 1.1.1.2狭义 环境审计既有其广义的一面,也有其侠义的一面。 从狭义来看,环境审计是指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审计机关依据环境法规和政策,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环境会计披露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等信息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日益受到各方的重视,资源环境审计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1.1.1.3地位 (1)环境审计既是环境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又具有监控和评价环境管理系统的职能。因此环境审计与资源环境相联系相作用。 (2)环境审计类似于内部审计,其本身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反过来又具有评价内部控制的职能。环境审计包含于审计,但又是内部审计的扩展。 1.2环境审计背景 1.2.1产生背景 人类不断带来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前所未有的丰富与繁荣,然而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危及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最近三十年中召开多次关于全球环境保护会议,并组织许多国家签定共同协议,对整治环境危害取得重要成效。 出于监督环保有效实施并实现预期目标的需要,环境审计继而产生,它体现了审计应有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并取得若干成果。尽管如此环境审计也只是初步实施,若干重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1.2.2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2.2.1理论 当今人们已经深深地认识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正在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但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审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其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以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以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而环境管理是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具体承担的,它们履行环境管理责任的情况如何,需要审计部门来鉴证。可见,作为社会控制机构之一的审计,是在更高一个层次上承担着环境管理工作,是对环境法规的遵循和环境管理系统运行的充分有效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最终目标是促进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1.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潍坊261035;2.潍坊盐业公司,山东潍坊261035) 目的是通过介绍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审计模式的概念,分析二者关系、我国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现存的几种内部审计模式,并分析各种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优缺点,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最佳模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 标签: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模式 1 概念和定义 (1)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 狭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源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合理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的制度框架。 广义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源于契约理论,不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它是通过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和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从而维护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的目标由股东价值最大化向利益相关价值最大化的演变,使得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之一的内部审计的功能拓展了,它更为强调其保证与咨询服务功能,强调与审计对象的信任与合作关系,不是以单纯的监督者的面目,而更多的是以为各管理层服务的姿态,与审计对象一起,共同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改进管理,提高效率。正如IIA指南工作小组所认为的:“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促进单位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提高单位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完成其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师建立的执业机构,促进专业技能,并发挥其优势。” 由此可见,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已经突破了传统企业模式下对内部审计认识的误区,内部审计目标已经从传统的“查错纠弊” 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不谋而合。 (2)内部审计模式的内涵。 内部审计模式一般由审计定位与指导思想、审计基本方式、审计保证措施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内部审计定位决定了内部审计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又决定着审计工作的基本方式,审计保证措施促进审计指导思想、审计基本方式的贯彻执行,从而进一步体现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方案-我国绩效审计环境分析和政策选择初探

我国绩效审计环境分析和政策选择初探 '所谓审计环境,是指与审计有关的外部因素的综合。审计环境制约着审计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审计对其所处的环境也具有反作用,当审计能够适应其环境需要时,就可以促进 发展和 进步;反之,则可能起到阻碍作用,并失去自身存在的条件。因此,研究我国绩效审计不能仅仅抽象地孤立地对绩效审计本身加以研究,而是要运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将绩效审计放在其所处的特定审计环境中进行研究,才能揭示绩效审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对我国绩效审计的发展和政策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1].构成审计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但对审计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及法律环境等,本文将侧重对中外绩效审计所处的不同政治、经济及法律环境差异加以剖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政治环境 目前,绩效审计开展比较好的国家多数是立法型审计模式,该审计模式产生于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依据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对政府行政部门实行有效的监督,以英美等国家为典型代表。绩效审计已成为英美等国立法机关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有效途径[2]. 我国审计机关隶属于国家行政部门,是典型的行政型审计模式,这是由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的。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行政型审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绩效审计向纵深层次发展。从受托责任关系来看,绩效审计的委托者、审计者以及被审计者拥有同一隶属关系和共同的利益,审计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审计机关对本级政府层次的公共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难以进行评价和监督,发现了问题也难以对外披露。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但是,由于当前我国人大监督不到位、效果不明显,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力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法律规定的如质询、罢免和撤职等刚性手段很少运用,人大对政府预算的监督基本流于形式。因此,人大对我国绩效审计的推动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二)经济环境 当前,英美等多数国家实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减少政府干预,力图创建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国家审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干预也较少。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西方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趋于成熟和完善,财务信息相对真实和规范,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问题也日趋减少,传统合规性财务审计相应较少。因此,他们的国家审计更主要集中在关注创建高效廉洁的责任政府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3]. 我国国家审计诞生于 经济时代末期,当时,审计目标突出合法性,强调以行政处理处罚为手段,为维护国家 经济秩序服务,尚不具备开展绩效审计的条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市场经济 体制逐步建立,政企职能逐渐分开,这就为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国家审计的职能也将相应转变,客观上要求国家审计更多地关注政府部门管理和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开展绩效审计的条件和时机逐渐成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体制尚未健全,财务会计信息真实性不高,经济活动中还存在很多违法违规问题。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绩效审计还难以快速成为国家

资源环境审计

暨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浅析 ——以中石化企业为例 学院:管理学院 学系:会计学 专业:审计 课程名称:高级审计与实务 学生姓名:陈书品 学号:1230244012 指导教师:石水平 2013 年 5 月29 日

摘要 近年来,环境污染的问题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事项之一。环境的破坏不仅威胁着我们的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阻碍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带来的环境问题:另一类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这两类问题,我国均存在。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废水、废渣不经处理就排向河流、湖泊;很多城市道路建设跟不上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堵车排放的废气加重了空气污染;还有在我国农村城市化道路上,盲目占用耕地、林地及草地,这些都使环境问题更加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有助于监督各企业履行资源环境责任的情况,进而促进国家的整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环境污染现状对策

1资源环境审计概述 1.1资源环境审计的概念 资源环境审计是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审计机关依据环境法规和政策,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所开展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等信息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是结合资源环境状况和资源环境责任履行情况鉴证的特殊目的审计,是环境科学与审计实务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审计工作实际应用学科。资源环境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效益问题,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大力出尽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 1.2资源环境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近三十年来,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983至1997年):尚未明确提出“资源环境审计”的概念,但审计机关从成立的初期开始,就开始了对资源环境审计的试点,这一时期的资源环境审计主要围绕各类环境保护资金和项目展开。(2)探索阶段(1998年至2002年):审计署在1998年设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负责组织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各地方审计机关也都陆续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在这一阶段,审计署主要从促进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组织开展了多项环境审计。(3)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2003年,审计署成立了环境审计协调领导机构,组织各专业审计从资源环境视角开展相关行业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逐渐成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在这一阶段,审计署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实践,审计的领域从生态环境审计,逐步拓展到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环境、大气污染、工程建设环保审计。 1.3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关系着每个国家生态和经济的发展,关乎着每个国家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是每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环境审计作为环境管理的现代方法之一,是就环境问题的严峻程度提出的。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对于合理配置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另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意识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需相互协调进行。只重发展直到环境无法承受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时,任何弥补措施都是力不从心的,往往付出的代价会远大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或者只重视环境保护而不努力发展经济也是不科学合理的,不值得被肯定。国家领导人一再强调科学发展观就是希望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最终实现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进行资源环境审计是对环境状况的信息披露和资源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一个真实合理的而反应,这有助于将快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内部审计外包模式,以此保障内部审计组织独立性和权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民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需求,解决我国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才缺乏、审计机构不独立、审计意识和审计技术落后的根本问题。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审计模式外包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而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营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的因素,但更为直接、根本的原因在于企业内部。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其空白的企业文化、不健全的市场等因素,决定了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主动要求。因此内部审计在中小民营企业中发挥作用,必须适应中小民营企业的特征,具体来说,内部审计要在民营企业中发挥风险评估、管理职能,就必须在审计模式、方法技术和服务意识等方面适应中国民营企业的特征和要求。民营企业需要的内部审计模式应是既能够解决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有的问题,又能够提供权威的、低成本的咨询服务。 中小民营企业需要风险导向性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特点是内向性,是服务者和参与者,内部审计更多的为管理层服务,主要以事前和事中审计为主,以管理和效益审计为重点。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从

风险分析入手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程序,以财务会计和经营管理流程为审计路径,以监督和评价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为审计核心内容,以监督和评价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能力为审计成果,以管理信息化和计算机审计为技术支撑的审计工作模式。风险审计就是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审计主体通过对组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等工作的审计,侧重对风险管理进行鉴证。内部审计的本质是控制,体现审计的关口是“风险控制”,审计对象是影响制约经营活动的控制能力、审计的内容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引入风险审计,加大对各种影响企业未来风险因素的认识和区分,完善整个审计系统,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坚持只有选择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模式,才能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的指导思想。 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模式的选择 民营企业通过内部审计外包是目前比较理性的选择,适合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则,内部审计外包模式是我国大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理想选择。 内部审计的组织设置是其开展工作的基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等确定。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可以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而对于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可以

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环境审计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有机结合,它始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最初是以内部审计的方式进行的,旨在防范企业可能遭到环境诉讼和可能由此带来的巨大财务风险。1995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埃及开罗召开的第五届大会上,把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列为主要议题,并发布了开罗宣言。开罗会议确定了环境审计的定义和内容。环境保护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如果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枯竭这些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去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那么人类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最终必然会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把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审计作为一项综合的经济监督行为,必须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现实中看到,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对环保资金收支不能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没有健全的环境审计准则和评价标准体系,导致环保资金大量流失,使亟待解决的一些环保问题难以处理等现象。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环境审计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研究和探索我国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规范环境审计的内容,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环境审计是由有关审计组织依据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遵循审计准则,系统地.定期地对被审单位的环境活动.环境财务信息

和环境管理系统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将审计结果报告委托方。环境审计要审查各级政府制定的环境政策和措施是否符合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审查企业是否建立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付诸于实践;审查环保资金筹集和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性等,纠正错误.查出弊端,以促使被审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监督被审单位切实履行其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开展环境审计可以为环境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是环境经济管理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因此,笔者结合我国国情和环境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完善和规范我国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建立.健全环境审计的技术标准和环境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审计机构进行环境审计,需要建立.健全应遵循的技术标准。主要是指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准则,并使其具备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因为它是衡量环境审计质量的标准。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的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提出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框架性的理论基础,指导审计机关如何充分考虑审计的类型.审计标准的目的和来源,建立技术标准。环境审计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广,我国环境审计起步又较晚,缺乏环境审计规范.环境审计方法和环境审计实务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建立健全和完善的环境审计准则目前尚有难度,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确定环

国外环境审计研究述评

国外环境审计研究述评 2011-11-22 8:51未知【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1990年以来,随着环境保护观念的不断深入,环境审计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较快发展,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也大量涌现。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审计的基本理论与主体,公司环境审计政策选择与成本效益,规则与立法,程序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我国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和相关实务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审计;环境治理;法律监管;内部审计 一、引言 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这导致人类的生活和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并导致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缺乏、水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极端性气候变化频发等不利后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多次出现环境公害事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能否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有效的环境管理系统是减少环境不利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环境审计作为环境管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受到世界各国(地区)、有关国际组织以及各类企业、非营利组织的关注。许多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及相关的国家和地区都已发布了环境审计指南。从实践来看,在西方国家,环境审计在政府部门、私营组织当中均得到了较快发展。例如,1992年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政府环境审计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各类私营组织中,内部环境审计更是发展迅猛。1991年一项对75家加拿大私营公司的调查表明,有57家制定了环境审计计划[1]。1992年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对236家制造业、公用事业、天然产业公司进行的调查表明,有许多公司实施了内部环境审计,其中对环境事项的会计处理进行审计的公司达到33%,对环境法规的遵循性及相关的报告要求进行审计的公司达到40%,对内部环境政策与程序的遵循性进行审计的公司达到58%[2]。 1983年以来,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不断探索政府环境审计工作,并且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的日益加大,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实务也有较大的发展和创新。但是,客观地说,我国目前的环境审计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无论是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目标,还是审计方法,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人们对于环境审计的含义、内容、目标等问题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以及“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以及“低碳经济”观念的不断深入,我国有必要进一步推进环境审计工作,尤其是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工作,以促进环境管理系统的提升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理论界进一步加强环境审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由于国外环境审计发展相对成熟,有关理论研究也较为深入,本文将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总结,以期对我国相关理论和实务研究有所帮助。 二、国外环境审计理论研究回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