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书笔记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这是一本朱永新教育讲演录,它共有十二个讲演组成,每一个部分都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怎样“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国教育缺什么”,“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教育者怎样与孩子们“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等等。

一、做一个理想的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梦想,有了梦想才会有激情和动力。有了梦想还需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付诸于行动,持之以恒。朱教授在这一章节中讲到理想教师应具备8条: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的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要有激情。可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为什么没有激情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甚至贬低了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潜力,都可以成为他自己,都可以成功,都可以创造奇

迹。可能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还没有找到成功的道路。

夏丐尊先生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也就是说教育需要爱,教师需要有爱心和耐心。

我们老师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工作情况要有满足感,比如学生的成绩和习惯,我们要坦然的接受它们的差异,但我们不能安于现状,不要觉得学生的差异是应该的,随他去。我们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健全健康的人格,并最大程度让学生获得满意的成绩。因为我们的工作就是去教育和培养它们的,学生都很好的话,要我们做什么。

作为教师要有激情,要有活力,带动学生,不断地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认为自己的学校学习生活是快乐的、有意义的。每天都要有冲动感,每天都能有新的火花产生。

教师要自信、自强,但仅有自信和自强还是不够的,教师更需要有一颗不断挑战自我的心。一些老师当他们得到了他们所期待的职称和荣誉后,往往会减缓自己的步伐,或者上了一定的年纪后便等着退休,对于人生便不再有所追求了,安于的现状,不再去挑战自我了。其实挑战自我,不仅是自我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与时俱进的需要,如果我们用一种固有的思维去应对如今的学生,必定会面临着失败。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学习上挑战自我,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行动研究的能力。多读些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业书籍,从源头上去了解

教育现状发生变化的原因。如果我们对发生的事情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便会陷入一种无序而忙乱的状态。做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人生追求。

二、新教育实验

谈到新教育实验起源时,朱永新读《管理大师德鲁克》:当年,处于弥留之际的著名管理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曾对德鲁克父子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籍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我的努力没有任何重大意义。”一句话,引来了朱永新对自己多年来所做一切的拷问。他说:“我的心灵被震撼,我写那么多书究竟是为什么?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学问?作为一个学者,仅仅靠著作显然是不够的。”他决意让理论走出书斋,走出那看似精致而事实上挡人视野、缚人胸襟的象牙塔!他一改过去的行走方式,为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化为现实,他又开始了自己的“新教育之梦”的旅程,这个梦的名字叫“新教育实验”。这里有两个契机,其一是教育在线网站开通!建网站,完全是他个人掏的腰包,用的是积攒多年的书稿费、演讲费。因为教育是他“至爱”。他是抓教育的政府官员,可他建网站走的却完全是平民路线,草根行径。他不仅为自己开启了一扇“方便之门”,当政、在野,台上、台下,正好在转换角色间换位思考;同时也为千千万万的懂教育、爱教育、或是关注教育的人们,搭建了一个不分高低贵贱、人人平等,可以众说纷纭、畅所欲言、展示自我的平台。即便他当市长或国家政协副主席,在线亦是平头百姓一个。这是他心灵的一个窗口,展示着他内在

的执着与追求。

第二个契机是昆山玉峰实验学校的加盟。这个实验主要做六件事: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三是聆听窗外声音。四是培养卓越口才。五是构筑理想课堂。六是创建数码社区。这六件事亦称之为“六大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他是深思熟虑后的“行动”,所以底气十足。他相信每个人都有潜力,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自己,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奇迹!

“我相信,行动可以改变我们的教育现状。如果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能这样去做,从自己的班级、从自己的学校做起,那么,中国教育必然会有另一番新天地,展现另一番新景色。”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32个实验区、1148所学校参与了新教育实验。此项实验曾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他倡导人文精神、主张育心、注重人格的教育理念与理论将在更加广阔的领域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纳、领会和传扬。有媒体称新教育实验为“新的希望工程”,是“一项有了书桌后塑造一个什么样人的工程”。新教育横空出世,犹如沉闷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阴霾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沉寂的天空响起一声惊雷!清风拂面的新教育,不仅让沉重不堪的教师醍醐灌顶,灵光乍现;而且准确点中了现实教育的死穴,让乌烟瘴气的应试教育狼狈不堪!“让教育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让教育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让教育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让教育成为新教育共同体的精神家园和共同成长的理想村落。”如果说,希望工程的理想是不让一个学生辍学,那么,新希望工程的

理想就是不让一个孩子的心灵荒芜!

新教育告诉我们:教育是为了点化生命,荡涤思想,丰富人生,使学生精神生活充实起来,生命丰盈起来,人生的价值光彩起来。教育应该是幸福的,快乐的,充盈的,感性的,灵性的,有温度和湿度的,而不应该是干巴巴的教条和冷冰冰的制度。教育应该追求新的文化理念、新的价值期待、新的社会理想。应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痛苦时代的痛苦,一个挣扎时代的挣扎,一个希望时代的希望!

三、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新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行走,教师行走,带动学生行走,推动学校行走,鼓励家长行走,发动社区行走!新教育最终的理想就是要构建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朱教授告诉我们,教育需要梦想家和诗人来经营,需要信徒和殉道者来朝圣,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和精神生命的支撑。中国的未来靠教育,教育的未来靠学生,学生的未来靠教师!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以理想碰撞理想,以智慧开发智慧,以激情澎湃激情,以精神锻造精神。

为了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让他们做研究性的老师,反思性的老师,朱永新先生身体力行,在教育在线上开设教育随笔专栏,大家写“小作”,并且与其他老师互动写作!朱永新甚至设定了“成功保险公司”,如果老师坚持十年反思写作,还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朱永新先生愿意以一赔百。朱先生以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新教育的信心。正是通过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教师的职业倦怠消除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了,一大批教师找到了人生的快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很多一线教师有了详细的读书计划,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他们读书、思考、实践、反思。枯燥的东西变得鲜活,遥远的东西变得亲切,理想被擦拭得熠熠升辉,梦想变得触手可及!过去,我们总是强调要加强学生的成功体验,因为成功的体验总是能够鼓舞人,高峰体验更是能够激励人,并进而改变人的心态和人生。可是,我们很少关注老师自己,老师也需要成功体验,也需要心灵关注。朱永新先生认为“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人生就是处于正陀螺和负陀螺两种状态之中,成功的体验是进入正陀螺状态的重要途径,也是改变教师状态的有力武器。通过写随笔,教师必须学习,必须反思,必须内化。天天反思就会天天进步。反思来的东西又会在实践中成为新的经验,重新指导实验,老师在实验后继续反思,继续进步,这是一个老师专业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老师的行走方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然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师生共同读书、写日记、写随笔,老师和学生交往、交流、交心,这样的老师普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老师理解了学生,学生懂得了老师,在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下,还有什么教育弄不好呢?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师生同乐,在这里成为了真正的现实。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从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缺点,到拿着“显微镜”寻找学生优点,那么,新教育则是拿着“望远镜”来指引学生未来!

正如朱永新所说,只要方向是对的,理论可以有缺陷,可以在实践中丰富;而没有实践,任何理论都是灰色的,都是一纸空文。最重要的还是实践,需要行走,需要创新,需要用脚踩出一条路。正如鲁迅所

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四、新教育是心的教育

理想无疑是新教育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在《新教育之梦》中,朱永新先生这样阐释理想:“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为新教育奔走呼号的也大都是一些理想主义者,然而,尤为可贵的是这些理想主义者,绝大多数又是实干主义者,甚至可以说,他们自身的成长史就是新教育的发展史,他们用自身的成功昭示着新教育的光明未来。

但既然是理想,当然也就可能是空想,甚至有可能堕落为妄想!关键在于是新教育究竟有没有触动心灵?新教育到底能不能带来改变?新教育与以往教育实验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追求从“心”开始!以往的很多教育实验,取得的经验固然不少,但它们往往注重技术层面,从微观入手,注重一招一式,以提高教学成绩为旨归,很少关注学生心灵,很少以影响学生的精神生命为价值标杆。一切不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当年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因为先生觉得“要改变一个人,首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精神。”教育是心灵的濡染和熏陶,没有心灵参与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就是短视和短命的教育。新教育的六大主张几乎都指向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阅读经典、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以弘扬学生的人文教育为己任,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对学生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倡导学生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追求卓越的品质,天人合一的情怀,自强不息的意志,敢为人先的魄力,诚信公正的操守,浪漫时尚

的气质,白璧无瑕的品格。正如陶行知所说,力争“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之学生。”所有这些,对塑造学生的精神风貌和健康人格,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新教育实验带来的具体改变是什么呢?新教育首先高屋建瓴地明确了三个问题。第一、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第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第三、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正是因为明确了这三个问题,新教育才有的放矢地更新、改变、创造。

先看学生,学生的内功提高了。经典阅读的大大增加,打好了学生人文的底子,这就是内力,就是内功,人到一定层面上比的就是这个东西。另外,学生的负担减轻了。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类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成成人,把孩子看成孩子。”让孩子享受读书的快乐,是上帝赋予的权力,而剥夺孩子的自由,是魔鬼也不屑的勾当啊!新教育让孩子感到了轻松快乐,脸上有了笑容,心里有了梦想,这种和谐健康的心态,对教育教学是何等重要!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确立,使学生在校赢得的是微笑,是赞赏,收获的是信心,是动力。这里教给学生的是终生有用的东西,它们不是死的显形知识,而是活的隐性智慧,而这些智慧的获得,一定会让学生在将来的人生发展中,如虎添翼。

再看老师,老师不再是陈腐的师道尊严,不再是肤浅的一桶水,不再是毁人不倦的园丁,不再是飞蛾投火的蜡烛;教师是朋友,是战友,他们从独裁走向民主,从独白走向对话,从单一走向整体,从接受走向建构,从外在走入心灵,从现实走向未来。教师是日日更新的大河,

奔腾不息,教师是潇潇洒洒的春雨,润物无声。教师重视引导,重视经历,重视唤醒,重视感染,重视熏陶,并以此来强化学生重视感受,重视体验,重视创造,从而引领学生加强‘内化’,自我提升,自我塑造。教师积极营造一种“同行、同心、同乐”的民主氛围,在集体之内,力争做到人人心胸开阔,个个阳光灿烂,让生命获得一种安全感,让微笑从心底流淌出来,让每个个体都赢得统一的尊重,得到同样的重视,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个个体都有成功感,都有灵魂的依靠,都感到做人的幸福和快乐。

五、教师要读书学习思考

“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发育。”朱永新认为,人的精神发育最重要的载体就是阅读。因为人的智慧、思想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通过基因来拷贝、遗传。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外在的相貌和基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朱永新认为,人类能够超越其他动物的地方,就是因为人类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个精神的世界是离不开阅读的。只有和老子、孔子、孟子这些最伟大的思想家对话,才能达到先秦时代文化思想的高峰;只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获得西方文明的一些最重要的平台。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取决于它的精神力量,而民族的精神力量不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人

口数量,而是取决于它阅读的力量。”朱永新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建设离不开阅读。“如果没有共同的神话和历史,没有共同的英雄和传说,没有共同的精灵与天使,没有共同的图画和音乐,没有共同的诗歌和小说,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对于未来的共同愿景,也就没有所谓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想基础,我们的社会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是训练。”朱永新认为,人的精神饥饿感,是在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所以,真正的阅读要从儿童开始,这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素质教育突破口的最重要的选择和路径。“美国著名的阅读生理学家玛丽安沃尔夫认为,小孩子在5岁以前,父母是否经常讲故事给他们听,决定他们以后的阅读技巧,童年少年得到的故事、读物,对于建设属于他的未来的世界会有决定性的影响。”朱永新认为,新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儿童阅读;不但要鼓励学生、教师、家长阅读,还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这样,教师、家长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与孩子更好地交流。朱永新还呼吁孩子们远离电视和网络,坚持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生活方式。

阅读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更能改变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我们给学生要多的时间去读书,让学生多读书,广泛的去阅读适合他们成长的书籍,让他们去思考、去实践,健康成长。阅读能影响一个小小的

家庭,更能影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父母经常陪伴孩子在一起读书,和孩子共同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我们的教育工作每天都面对不一样的情景:学生在一天天的成长,教材内容在不断的更新。我们不能始终用一成不变的态度和教育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要学会思考,改变方法。思考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才能使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思考如何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思考怎样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快乐、学得更有效率!

很多教师之所以会成功,不是偶然的,他们无一不是博览群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读书与教师的生命成长有着一种内在的维系。读和教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层次的阅读,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品位,丰富自己的文化理论知识,才能成为文化的传播者,才能被学生认可。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钻研教科书,而不吸收其他的知识,是无法满足教与学的需要的。

书中说到:“生活毁灭一个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一个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生活在于每一天,在于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感。但生活更多的是在于习惯!唯有善于学习,才能促使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2006年6月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的新教

育实验第六届研讨会上,他正式宣讲的最新理念。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在过去的教育中,教师把教育单纯地认为是传授知识,甚至于在现在的教育中,某些教师重视高分,认为只要学生掌握深奥的知识,成为渊博的学者就是学生奋斗的目标、教育的目的。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正是这一错误的教育思想使如今的学生走上社会犹如刚出生的婴儿一切得从头学起,面对生活的挫折他们无所适从,灰心丧气。教育来源于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必须服务于生活。我们的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中,要适应社会的潮流,他们必须掌握各种生存的本领,这其中不止学习知识,也有各种生活的技巧,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生活,取材于生活,拓展于生活,让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感受生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艰辛,感受生活的成功。

朱永新教授又说:“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幸福是什么?马卡连柯曾说过,“我确信我们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能最有效地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受教育的人一定变成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以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不过,当今教育目的真的是为了学生的幸福吗?答案是否定的。更多的是以教材为目的;以教育方法为目的;以分数为目的;以作业为目的;以管理为目的。在这样的教育目的下使得学生的学业负担沉重,以致严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中人际关系的疏远。教育中有那么多的“目的”,以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忙得没有时间交往,学生在课堂

里面是没有多少机会与同学进行对话交流的,他们各自忙于记笔记,背课文,做试卷。

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书中说到: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教育不仅应该给人幸福,它本身就是充满了乐趣的。只有在愉悦快乐的情景中,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而完整的。当下的教育中,我们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是畸形的,是片面的,是唯分数的教育,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悲哀。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附:中国教育缺什么?

中国的教育缺的东西太多。谈到这个话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缺钱,缺公平,缺优秀的教育理念。我想着重从另外4个方面谈谈中国的教育缺什么。

一、缺服务意识

目前,中国的教育从上到下缺乏服务的意识。老师在课堂上教书的时候会想过自己在服务吗?想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满意,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吗?事实常常相反,在我们的很多课堂上,不是教师在为学生服务,而是学生在为教师服务。特别是我们的不少公开课,就是典型的全体学生为老师服务的过程,全体学生在为老师做“表演秀”的过程。不仅如此,学生成绩优秀,也是服务老师,是为了证明老师的能力,

于是成绩好的学生就自然成了老师的宠儿。当然,缺乏服务意识并不是由哪一个人来承担责任,因为服务意识来自对市场的挑战及资源配置的挑战。优质资源的紧缺时代是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服务意识的。服务意识只有在供求平衡,甚至供大于求时才会产生的。现在的商场经营能没有服务意识?没有服务意识,那就只能关门。

我们的学校应当形成一种服务意识,要从每一个老师到他的课堂,每一个校长到他的教师,每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到它的学校,彼此都要强化教育服务,这样大家才能真正感受到温暖,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教育受欢迎。我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实际上,我们做到了多少?只有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这样的意识,老师才会真心真意地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实际上,服务意识和爱从两个侧面来规范教育形象。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是教育良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毫无疑问的。服务就不同,它是行业性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的就是服务意识,并从服务走向爱。

二、缺人文关怀

现代很多人在讲人文精神,讲科学精神,讲得很玄乎。其实究竟什么是人文?我认为所谓“人文”就是关乎人与关乎文。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他人)、关心人类文明(关心文化),这加起来就是人文。

什么是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将人类的文明传递下去,让下一代比上一代的人更有教养、更加文明。人文跟科学是人的两翼,缺一不可。一旦失衡,社会就会失衡,人类就会失衡。

在课堂上,有多少老师真正用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是不是让孩子沉住气去读一部经典,去滋润他的心田?很少。《巴黎圣母院》有多少中学生看过?它可以帮人们区别美丑、把握善恶。《安徒生童话》有多少小学生看过?它会告诉你什么是同情、什么是善良。孔老夫子的书有多少人读过?那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教师有没有去读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没有这样的文化的滋润,你很难把人文传递下去。我们每一个老师在课堂里不仅仅是把知识、概念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文明的理念传授给孩子。另外,经典能承受人类文明之重,让文明能延续,让文明能发展。人文教育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待生命,包括一草一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应该崇尚什么、应该追寻什么,都是很值得研究的。怎样把人类文明、文化厚度传给我们的孩子,要从教材改革做起。对于这样的问题的思考,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有责任。

三、缺个性特色

我们现在是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干着全面不发展的事。上帝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彼此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面貌、个性、特长使这个世界变得色彩斑斓。但教育似乎却要和上帝对着干,把每个应该不一样的,培养成一样。我们用标准大纲、标准教材、标准评价、标准考试规范学生,不允许不一样,不鼓励不一样。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的缺陷。事实上一个人要取得成就,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一所学校要有影响,就必须有特色;一个地区要发展,也只有特色鲜明,才能真正有立足之地。历史常常也是不承认苦劳,只承认功劳,

只承认特色。

一个教育学者最大的幸福是他的观点有人理解,有人分享,有人愿意尝试。当科学性的建议不能被广大教师接受的时候,不能转化成生产力的时候,不能转化成活生生的教育事实的时候,我们真的痛苦,发自内心的痛苦。当然,我很高兴自己的一些想法,特别是关于特色教育的想法,有不少学校在努力试着去做。苏州有一所学校,那儿所有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写日记。孩子写了6年以后,差不多有2000多篇日记,在毕业时大家结集成册,由“学校出版社”出版,作者本人做封面设计、弄插图,然后本人保存一份,学校保存一份。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啊!特色教育对薄弱学校特别有效。有一所中学,本来是苏州比较差的一所中学,校长在学校就任的时候,跑去跟我讨论怎么办学。我跟他说,拼高考升学率你是肯定没有用,你要根据学校的情况搞出特色!经过调研,他们学校将艺术作为特色,并将能请到的音乐、文学大师,包括大学教授,都请去给中学生上课、讲座。现在这所学校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当然,对优质学校来说特色也同样重要。当然,我们不要为特色而特色,不要把特色流于形式,不要强迫所有的学生都围绕你的特色。如果学校所有的人是同一个特色,那便不是特色。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那这个学校一定是充满活力,一定能不断成长与发展。四、缺理想追求

从整个中国的教育现状来看,我觉得教师们往往缺少一点诗人的气质,缺少一点生命的追求,缺少一点青春的活力,缺少一点创造的冲动,

而这一切都是与理想有关。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理想的事业。作为一个教师,他应该有自己的追求。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和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其生活的方式是相差非常之大的。

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只会把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有理想的教师,他会把教师作为一个事业。职业是谋生的手段,是为了养家糊口,把教师作为职业,虽然有标准、有规范,按照规范或是规定去做,很难有奇迹。一个教师教书教了一年,然后很可能重复了29年,他按照那些少得可怜的经验,拿着教育的旧船票,不断地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走到教育的彼岸?事业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充满热情、不断创造、不断创新的人才可能成功。这样的老师,哪怕只教了5年,很可能他对教育的理解及他的成就会超过教了30年的老教师。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年轻的教师比年长的教师有成就,这就是理想的问题。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1、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是由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提出的,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教育改革。新教育核心理念是: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认为,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因为在素质教育成为越来越多人共识的同时,学生的童年和青春却是充满失败、没有美好梦想的,许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失去了淳朴的情怀和感恩之心…… 2、实施新教育我们采取的措施: (1)营造书香校园 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2)师生共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3)构筑理想课堂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3、新教育下儿童的生活方式 “晨诵、午读、暮省”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的生活方式。 在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中,童年却充满了危机: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等童年的杀手,潜伏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随时准备着吞噬孩子们的闲暇、良知和身心健康。在设法把电视文化、网络游戏、应试教育从童年生活中清除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健全的心智,让他们能够从容地应对一切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平安地度过危机重重的童年。 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晨诵、午读、暮省”。 晨诵:在生命的黎明,你让儿童吟诵什么?前几十年儿童晨间机械地背诵课文的晨读,引发了大多数人的反对,新教育实验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质的阅读。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 新教育实验自2006年起,开发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不同年龄的儿童,他们能够读懂的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我们要从大量的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毛虫与蝴蝶项目认为: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新教育实验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

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

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 什么是一种幸福呢?可想而知,答案很多。有人说,给予是一种幸福,它给人温馨与喜悦。有人说收获是一种幸福,它让你领悟到收获后的喜悦与激动。而我却说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它是最真挚的心灵体验,将永远温暖着你的心。 记得在一个寒冷的下午,北风呼呼地吹着。虽然我已经穿成了一个“小熊”,但终未能抵御严寒。北风仍然无情地吹着,透过我层层外衣,直逼我那单薄的身体。时不时的还有几片干枯的叶子轻轻飘落。走在大路上的我,已经冻得直打寒颤了,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只有我踩在雪地上的吱吱声。 “唉!瞧这破天儿,冻死人了。说冷就冷。”只听一个小姑娘抱怨道。“唉呀!糟了!今天下这么大的雪,张爷爷一个人,怎么扫?反正我也没什么事,帮忙去!” 也不知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持着我,使我一口气儿就跑到了学校。一进门,就看见张爷爷在那拿着把似乎已经很破旧的扫把,在扫雪…… 张爷爷,张爷爷!我急忙跑过去。“怎么了?小姑娘?有什么事儿吗?”他很关切地问道。“噢,没什么,我想帮您扫雪!”我注视着他说。“谢谢你了!不过真的不用了,你看天多冷啊!”他笑了笑。 我还是执意要扫。我找来一把扫把,一把似乎比我还大的。接着,我便开始了艰难的扫雪工程。我干的很卖力。但效果却不是很好,不一会儿,我就出了一身汗。眼看着张爷爷已经从这边扫到了那边,而我却原地不动。心里也自然不是滋味。这一切,张爷爷也都看到了,但他却仍然很感激我…… 夕阳已经落下,晚霞也渐渐退去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将和我们告别了。他对我说。“孩子,快回家吧!别让家人等等急了!”我冲他笑了笑,走了。 走在路上忽然觉得特别暖和,风停了……总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幸福。 帮助 我帮助我许多人,许多人也帮助过我,有些事我的记忆模糊了,可有些事却像烙印一样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 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吃过早饭以后,我就把数学作业拿出来作,翻开作业本以后,我才发现,上面几乎都是作图题,但我的作图工具没有带,即使带了我也我也不一定会画,这时我心急如焚,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姐姐看见了焦急的我,边走上来问我:“你这是怎么了?”我说:“没什么。”“真的吗?”姐姐又问。于是我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姐姐。“原来是这样啊,你早说不就行了。”姐姐边说边拿出作图工具给我。这时我又说:“俗话说帮人帮到底,你教我画这几个图吧!”姐姐说:“行啊。”这时我高兴极了。姐姐耐心的教我怎么画图,还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画。如果我画错了,她就教我改正,并告诉我错在哪,如果画对了,她就鼓励我,让我继续加油,她是这样一步步教我画图的,在她的脸上,随时流露出慈祥的笑容。 在她的帮助下,我很快就完成了作业,我心里由衷地感谢。姐姐帮助我的这件事一直印在我的心里,直到现在也令我难忘。

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中国教{育文摘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4334296.html, 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以前我们重视的是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要运用到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特别是幼儿对学习的这些知识感不感兴趣也是忽略考虑的。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言行的脱节,在课上讲得滚瓜烂熟,实际生活中却不会。如,农村的孩子看见商场里的电梯却不知是什么也不会上。虽然老师已经在教育中讲授过了“帮你上楼的电梯”,这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教师传授的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握内化。以下是我在工作中开展生活化科学活动的几点做法,供大家研究和探讨。 一、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理解和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现在我们提出教育内容生活化是为了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到教育目标和内容对于他们当前的意义,把它作为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与条件。只有当幼儿真正感到所要学的内容是他当前想要知道的东西或想要解决的问题,他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关系。如中班科学活动“电动玩具”,电动玩具是幼儿生活中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为了让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在活动中我们可以把电动玩具里的电池都取出来,让幼儿想办法让玩具动起来、转起来、飞起来。当幼儿提出要放电池,但如何放呢?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操作,在操作中,有的幼儿把电池装反了,有的电池太小,型号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语言。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幼儿园的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手段,以一日生活为途径,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和机会,灵活、随机地引导幼儿的语言活动,使他们乐意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帮助他们积累运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听说能力以及交往技能,进而使幼儿在品德和思维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入园时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幼儿每天入园时,教师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及话语主动迎接幼儿,使幼儿和老师之间没有陌生感,会主动和老师互打招呼。这时老师要抓住时机,发展孩子们的说话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因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不同,所以老师要摸清每一个孩子的水平状况,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个别教育,尽可能给孩子创造最合适的语言发展空间。 二、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餐前、午睡前及幼儿离园前均有一段幼儿可自由掌控的时间,教师可利用这段时间有意识的让孩子到区域活动。在图书角,有的幼儿在轻声的朗读,有的结成小组在讲故事,还有的幼儿在进行续编或创编故事。记得有一天,我们班的周玉豪小朋友就与杜峰小朋友发生

了争执,经过了解情况我知道了他们在续编《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周玉豪认为狐狸是聪明的,他还会再次的编谎话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可是杜峰却认为小乌鸦上了一回当后,一定会变得很聪明,不论狐狸说什么他都不会再上当的。于是他们发生了争执,我让他们把各自当成是小狐狸和小乌鸦把他们要说的话对对方说一说,看对方会怎么办?不就知道了吗?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幼儿不知不觉得就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他们也越来越对阅读感兴趣,从而使幼儿从依赖逐渐的过渡到自主阅读。 在娃娃家中,我时常扮演客人的角色参与其中,当我来到“娃娃家”我会主动和“爸爸、妈妈”打招呼,有时候当孩子忘记招待客人或与客人未打招呼时,我会故意说:“今天我有点不高兴了”,孩子就会问:“怎么了?”或“发生什么事了?”我就说:“因为我来到你们家没有人理我呀”。这时,孩子们就会意识到:哦,客人来了要招呼,要陪伴她。这时就主动的与我交流:请坐,请喝茶。这时,我会故意找些话题来说,比如我会问:“今天做了什么菜”“你的娃娃在哪上学呀?”“这个星期天准备怎么过呀?”等等,让孩子学会考虑问题、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语言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和提升。 在表演区内让孩子们自由结伴进行故事表演,这样调动了幼儿语言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语言表达也越来越好了。 三、在教育活动中训练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高兰平第一份精神早餐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有资料显示,现在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疾病、工作焦虑、职业倦怠等指数都居各行业前列。曾有人做过调查发现:54%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近70%的教师感到心累、精神疲惫,48%的教师有焦躁、失眠等症状,36%的教师感到有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普遍的职业倦怠、普遍的亚健康状态,这是老师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倦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很多,今天我们暂时先不去探讨,不过我真诚地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一位老师都能消除身心的倦怠,都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实验是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教育实验,它源于美国的杜威教育思想和上世纪初陶行知等人的教育改革。新教育实验就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点,以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培养卓越口才”、“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的实验。对于新教育实验,我是情有独钟。因为学校取得的一些成绩都得益于新教育实验。对于新教育,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到教育在线(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4334296.html,/bbs_index.html)去了解。 目前,深处教育围城内的大多数老师都深深的体会到我们的教育生活,无论是我们这些为师者,还是我们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都是毫无幸福可言的,在很多时候甚至是极其痛苦的。其实这已经远远违背了教育的本来面目。其实教育应该是幸福的,《论语》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孟子有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他说过:“我们,尊敬的教育者们,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那么,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一、教育就是生活。这句话是针对过去比较传统的教育目的,认为教育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备,即教育是为了未来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教育当然应该面向未来,但是教育同时更应该面对当下。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是行动的方式。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 第二、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是一种生活,这是杜威早已经说过的话。他同时还说学校就是社会。在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划了等号。这似乎也有问题。我们说教育就是生活,但更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教育必须确保受教育的个体生命获得充分的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阅读及答案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瀚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听,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走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的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 “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3分) 2.船长为什么会得到黑奴小孩如此深刻的信任呢?(3分)

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

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 关集幼儿园靳颖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孩子们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 一、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1、正确对待幼儿的发问。 当幼儿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应耐心倾听,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解答问题,而且有意表扬爱提问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以幼儿而言,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兴趣、期望常影响到孩子们从事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常参与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一同寻找,一同探索。 二、创设科学环境、提供充分的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1、自然角 在班上自然角,为幼儿提供小动物,让幼儿亲自饲养,并在饲养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指导幼儿随季节变化,动手栽种多种植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季节特征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水、空气、土壤、阳光等。 2、科学壁画 为幼儿提供图片,与幼儿一起布置壁画,如表现神奇大海的《海底世界》,反映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美丽的春天》,《夏天的公园》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的熏陶。 3、科学小实验 为幼儿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如在认识溶解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水、盐、糖,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糖和盐放进水里会溶解,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精神。 4、在日常生活中 生活周围有许多事物,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操场上玩滑滑梯,可以了解速度和惯性的关系;吹气球、玩风车,可以了解空气无处不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5、在学习活动中 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知识。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更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常关心、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不同场合下产生的偶发性科学活动,并及时给予支持、鼓励和指导,保护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常识活动是最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是其它教育无法代替的。如黑暗中脱毛衣时,会看见“小闪光”,告诉幼儿这就是“摩擦生电”现象等。 6、在游戏活动中

健康教育如何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

健康教育如何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

健康教育如何渗透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何重要性姓名:庄舜吉学号:E1305J33521 专业:13教育学5班健康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渗透理念下的幼儿园健康教育,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而且健康教育理念和实施更需要适时的渗透到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在各层次上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改善幼儿的健康态度,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生活卫生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2、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身体锻炼: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进行身体锻炼,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见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高 度重视幼儿健康教育活动。 一、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的活动,它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带的是中班,一般生活活动都在晨间谈话中进行,也可渗透于一日活动。例如关于入园礼貌的:故事《有礼貌的多多》、进餐的:《漏嘴巴的小熊》、盥洗:《洗手五部曲》、睡眠:《小猪睡的香》。有时是故事讲述、有时是情景表演、有时是儿歌、有时是竞赛。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于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健康教育以幼儿养成健康行为为出发点和归宿,即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朱永新演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演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 活 编者按:XX年12月18日下午3点半,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莅临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桂子山教育家论坛并作了题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演讲。下面是朱永新演讲全文: 主题:首届桂子山教育家论坛 时间:XX年12月18日下午 地点:逸夫国际会议中心 非常高兴有机会到湖北来跟大家交流,我不知道这个题目在座的有没有人听过,听过这个题目我少讲一点,多留一点时间跟大家交流和分享,直接回应大家的问题,讨论起来效果会更好一些。 刚刚李校长讲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其实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的确是很多,而且多得像一团乱麻,我们已经很难弄清楚中国的基础教育到底怎么改。刚才讲要有良医、良方、良师,我看这个方子不好开,我们不能说中国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但是的确已经有点积重难返。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改?如果大家能够关注我最近的一些文章,可以看到我

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站在结构性变革的门槛上》。也就是说整个的教育从技术的层面去变革教育,从教学模式的层面去变革教育,必须要从结构性的层面,所以我提出要改造学校的概念,这可能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是,同时 不管你怎么变,教育无论你怎么变化,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我们新教育一直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因为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衡量一个教育是不是真正的卓越,是不是真正的符合人性,是不是真的符合教育发展的这样一种本性的重要标准。所以刚刚湖北电视台采访我,说你认为好的教育怎么样?我说很简单,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实衡量一个好的教育首先就是你能不能带给人幸福,因为人在很大使命上他一生的追寻就是为了幸福,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幸福,我们的父母不幸福,我们的老师不幸福,那这个教育好像就有问题,因为教育本来是应该帮助人们找到走向幸福道路这样一个路径,所以我们新教育实验一直在思考幸福到底从哪里来?所以我们专门研发了一门课程叫新生命教育,我们把人的生命分为三个维度: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 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三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人和人的社会世界,一个是精神的世界,这三个世界差不多对应的就是人的生命的三重维度。教育很重要的使命就是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育讲演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朱永新老师献给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老师和孩子们的书。书中一段段亲切的文字,有些话语娓娓道来,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心田;有些话语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朱教授所做的一切,都缘于他对教育的热爱,缘于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正如他说的:“你不爱教师这个职业,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快乐。” 朱教授又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说试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撞击了我静如止水的心灵,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则为我点燃了前行的道路。也许未来的教学道路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淡,也许未来的教学道路还是默默无闻的期待。但是,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未来不是别人赐予我们的,而是我们自己创造的。”面对十年如一日的重复,如果我们能有一颗灵动的心,我们就能发现其实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如果我们能在情绪的转角处向左不向右,对无奈说拜拜,我们就多了一份教育的诗意。平凡是福,失败亦是福,行走教育路,无论坎坷,我们都要像朱教授一样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充满阳光,因为我们的行囊中也会准备着:智慧、激情、诗意、恒心和活力。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后感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育讲演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朱永新老师献给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老师和孩子们的书。书中一段段亲切的文字,有些话语娓娓道来,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心田;有些话语铿锵有力,振奋人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朱教授所做的一切,都缘于他对教育的热爱,缘于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正如他说的:“你不爱教师这个职业,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快乐。” 朱教授又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说试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撞击了我

从一件小事浅谈谈幼儿园科学教育在一日生活中的渗透

从一件小事浅谈谈幼儿园科学教育在一日生活中的 渗透 宿迁市宿城区机关幼儿园张威 【摘要】 从农耕火种到机械化生产,从工业革命到电气时代,可以说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科学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所以科学教育也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如何让幼儿养成讲科学爱探索的科学精神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一个案例来浅析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科学教育,让科学教育更有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 一、【案例】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在户外活动时间,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进行户外活动。一开始孩子们都高高兴兴的玩着户外器械,进行着体育游戏,忽然,我发现孩子变少了,我环顾四周,发现很多孩子都趴在了花园旁边在那挖着什么?我很好奇的走了过去,发现好几个孩子拿着树枝在挖着花坛里的泥土,一群人还在一起议论着什么。我过去问他们:“你们都在挖什么呢?”孩子们说:“土里有虫子,我刚刚就挖到了,还有好多小草都发芽了。”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教育契机,我就和他们说:“那现在老师教给小朋友一个小任务,请小朋友仔细寻找一下,土里到底有什么,等会回到班里以后我来请小朋友告诉我,但是你们如果挖土的时候如果挖出了坑等会结束了要记得把它们填上能做到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可以。”然后一群小朋友就围着花坛开始了工作。 回到教室以后,小朋友争先恐后的向我说出他们的发现。有的小朋友发现了小草抽出了嫩芽,小小的,摸起来很软;有的在土里挖出了虫子;有的看到了七星瓢虫在叶子上;还有的发现了不知名的种子掉落在花坛里......我很惊奇的发现原来孩子们发现了这么多东西,很多的我自己都没想到,接下来我让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画在了纸上,然后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回家上网搜集一下为什么春天土里会有这么多虫子,小草生出嫩芽?第二天我们又在一起讨论,得出结果原来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虫子和小草都躲到地底下睡觉了,等到春天天气变暖了以后又都钻出泥土,小草小花也抽出了嫩芽。

如何将语言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如何将语言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我认为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应该以交流为主,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沟通、交流。在当今时代,人与人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交际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幼儿园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体验语言的美好及与人交流的乐趣。”因此,结合幼儿园一日课程的实施,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日常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可以利用幼儿每天吃饭、睡觉、散步、玩耍、洗浴等机会进行交谈,可以更好的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现状,为下一步确立有针对性的语言教育提供依据。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如动植物。交通工具、超市购物等,向儿童介绍各种事物,让儿童掌握很多词汇,促进儿童语言发展。教师在一日生活各环节,运用语言来组织教学,与儿童进行协商,如要求儿童收拾好玩具,吸收,安静的做到餐桌前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开展语言教育。 2、在我们的一日生活活动中,为了避免等待现象,我们进行了尝试,在加餐、吃饭前洗完手的孩子回到座位上可以和同伴说说话,讲讲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收获或者自己的疑问等等,利用这个简单的回顾,教师有针对性的和孩子进行一些谈话互动,鼓励幼儿在常规秩序井然的情况下,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进一步锻炼每个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1、可以组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谈话活动,设定口语交往的情景,促进儿童口语表达能力,讲述活动,可以讲述图片、实物或情景,现在生活等,听说游戏活动,文学活动,欣赏文学活动,学习作品语言,早起阅读活动,阅读图书、画册,理解书面语言等形式来开展语言教育。 三、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设置一定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好的活动区应该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即具有教学价值又保持游戏性质。因此活动区活动也是我们一日活动的重点。 1、给幼儿大胆讲话的机会。 以前我们在玩区角活动的时候,规则都是老师说小朋友听,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幼儿觉得规则不合理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于是现在我们每新增一个活动区或投放新的活动区材料的时候,先请全班幼儿一起讨论:如何玩这个活动区,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规则,遵守什么样的秩序,全班幼儿集思广益,然后分组说出自己的意见,全班讨论后决定哪个最合理就采纳哪一个建议,这样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 2、教师多一些启发式的提问。 在活动区游戏中,教师提问至关重要,简单的一句话就有了活动的目标,如对积木区的幼儿说:“你想去积木区玩什么?想想你搭建的高楼是什么样子的?你准备和谁一起用什么样的积木来拼插?”这样孩子在玩的时候就会按照自己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常常有一些无法言语的感动。譬如看见果实坠地,从一棵树的手腕上,一枚青涩的苹果或一只熟透的蜜桃,冷不丁的跳到地上,在尘土中灼下一道轻痕,打下一个水印,或者连一点儿蛛丝马迹也不曾留下,可就在这一瞬间,它已经深深的感动了我。譬如看见一只小鸟,在我的窗台上跳跃盼顾,抖动漂亮的羽毛冲我叫了一声,而后又匆匆飞走。譬如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草叶上的露珠被风摔碎之前的最后一次闪亮,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所表现出的那种小心谨慎与肃穆庄重。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语了生命幻想的声音;有时是一种颜色,一种沉重地负载了诸多情感信息的颜色;有时是一种状态,一种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话语的状态。更有时候,感动我的仿佛什么也不是,即使是,也仅仅只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不知道为什么而感动?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于不痛不痒中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上连一朵花一棵草一湖水一条狗,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

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双脚呢?想一想,一朵花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棵草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为什么而清波荡漾?许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不可抗拒的被一些极小的事物感动着,被极小的感动润泽着。只时,我好像从来没有留心将每一次感动的具体根由进行仔细探究,一条一条地罗列起来,为诱导下一次的感动而埋好伏笔。我想,谁如果那么愚蠢地对待感动的话,那他就不可能拥有更多的感动了。感动是不可能提前准备的,如同做梦一样,因此也没有必要在事后对它做一番精彩的归纳、总结或者赏析。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我或许是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而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亲人,也同样爱着、留意着、钟情着我。我们永远保持着那种和谐友谊、亲密真挚的联系,保持着深层的感情交流、碰撞与沟通。彼此之间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许、关怀和给予。每一次小小的感动都会洗净我灵魂中某个斑点和污渍,每一次深深的感动都有可能截断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动使我的内心变得清澈、明亮、丰富而又宽敞,使我面对每一轮崭新的日出都能赢得一个全新的自我。

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教育.docx

教学资料范本 幼儿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摘要: 孩子的任何探究活动都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 . 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 . 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 . 有益于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 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 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发现分析。虽然幼儿的生活是极其琐碎 . 但只要教师加强对幼儿一日生活的观察 . 认真记录、整理幼儿的言行 . 就能发现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所在 . 就能把握幼儿生活和科学的切入点 . 开展出生活化的科学活动。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 . 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 即提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教育要求。的确 . 对于幼儿而言 . 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 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才是幼儿自己当前想要了解的东西和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才会产生强烈的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 和求知欲;才能真正激发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去操作 . 才能用心的感受周围世界的神奇 . 从而体验和领悟到科学的无所不在。以下是我对开展生活化科学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内容生活化 科学内容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对象。孩子们的科学探究 . 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 . 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 . 发现其中的奥 妙. 使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 . 科学就在身边。要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 教育 . 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 为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作准备。例如:清明节前后 . 漫山遍野的茶树在春雨的滋润下. 绽 放出勃勃生机 . 茶农们也忙着上山采茶。在我们常熟 . 包括虞山绿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是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从教生涯也就四五年,在学校学习如何教育时,心里对未来总是切切的,在学校对自己的能力蛮自信的,但面对的是一群活蹦乱跳,天真可爱的孩子,到时会不会束手无策,带着担心与期望我回到了家乡走进了课堂,课堂与自己想象的比较远,站在台上看到一双双充满着期待的眼睛,正是这种期望在影响着我,让我快速成长起来,专业化发展,因为这样让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不易以及繁忙,但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编织自己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呢,听了李吉林老师的成长案例后,感触很深。 我的教育生涯就是我的生活,怎样让生活精彩起来呢,那得用心治学,这跟生活一样,会经营,首先要有策略,李老师四字治学方略是:“思、学、行、著”即:教师应该是思想者,要善于反思,并且这种“思”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就边反思边学习、求教,不是照搬、硬套,而是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注意吸纳、借鉴。实践取得了成绩,就思考成功的原因,归纳出经验和规律,及时地写下自己思想的轨迹,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思考”、“实践”、“学习”、“著述”相交融,使自己一步步向前,实现一个个新的跨越。我在教学启发是,在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读书,我认为一个爱读书,爱思考的老师一定能吸引学生。 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

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未有不越第一境第二境而能邃跻第三境者。”教师越能加强教学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一个好老师。“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反思是一个过程,永无终点。这几年通过教学反思,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激发自己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首先,在观念上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在作为促进美好生活,在作为一种手段的同时,它本身就应该是目的,应该让所有的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只有把教育当成生活来打理后,幸福感就会提升。如在教育生活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就是幸福的。 其次,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既然是努力的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它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处于渴求知识,理想阶段的孩子们,特别是我一年级的孩子们,要把一个个懵懵懂懂的学龄前儿童慢慢引领上知识的海洋,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目标,坚定必胜的信念,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个引领的过程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耐心、爱心、细心、仁心,也正是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教师因学生的出色表现而体味到幸福的含义。如:当孩子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拼出了一个个音节的时候,当他们诵读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时,当他们唱出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时,当他们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时,当他们解出了一道道难题而舒展了皱了许久的眉头时,当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时,此时的老师是幸福的!

2018高考满分作文: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

2018高考满分作文: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 都说“给永远比拿快乐”,自愿的“被需要”,不仅让人在忙碌中感到快乐,看到对方接受了自己的帮助,更是一种爱的满足,更是一种幸福。 人最大的需要,不一定是金钱,也不一定是地位,而是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体现在,被社会需要,被工作需要,被家人需要,甚至被陌生人需要。 他人有需求,自己正好能助一臂之力,这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胜过一切。有人说幸福是相濡以沫,幸福是腰缠万贯,幸福是身强力健,幸福是儿孙满堂......能相濡以沫,是因为你需要我,我需要你,彼此成了依靠。能腰缠万贯,是因为社会需要你发挥聪明才智去建设,金钱是你创造价值过后的回报。能身强力健,是因为你知道还有很多事需要你去完成,还有很多人需要你去爱。能儿孙满堂,是因为有了你,才能维系一个家的纽带,是你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家人需要你这根主心骨。 人只有在无助的时候,才会懂得,自己是多么需要一个肯出手相助的人。而那个被需要的人,或许帮不上什么忙,但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倾诉,这个世界就不会太孤单。于是,也就懂得了,能在关键时刻成为被需要的那个人,是多么重要。而作为被需要的那个人,或许能帮上忙,或许又只是陪伴,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真正聪明的人,宁愿人们需要他,而不是感谢他。我觉得这不仅仅是聪明,更是高尚,回报和付出,他更在意的是付出,而付出在自己看来是实现价值,而从外界分析这是大爱。大爱中实现自我价值,很聪明地诠释了“高尚”二字。 但是,有些人利用自己的能力,使别人不得不需要他,臣服于他,从而敛财甚至伤天害理,这是要遭天谴的。这样的人,他们痴迷于被人需要,已经扭曲了人生观,从而心生邪念,所以上天不会因为他扭曲的“及时行乐”而眷顾。 爱,与狭隘,出发点往往是一样的,但就在某一个节点出现了念头上的偏差。就有可能会造成天堂与地狱的差别。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是用来灌溉自己,而不是用来放纵自己。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章第1课《生活中的能量》教案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章第1课《生活中的能量》教案 授课教师:张育朝 授课题目:生活中的能量 教学年级:小学六年级 授课时间:一课时 授课时间:2013年10月9日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哪种形式的能量。 3.能将自己经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记录下来。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5.能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与能量相关的问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 2.乐于从小养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2.能举出实例说明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3.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植物。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出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是怎样利用各种能量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难点:找出身边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橡皮筋动力飞机模型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察单元页,引导学生了解能量的作用。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生物的生长繁殖都离不开一种我们既看不到也摸不着的东西,他的名字就叫做“能量”。能量可以使火车行驶,电灯发光;能量可以使小草变绿,小牛长大;能量还可以使我们更加强壮有力…… 各种生物在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时形成了有趣的联系。能量在不断地转化和传递……关于能量,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那些?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进入能量的世界。) 2.板书课题:生活中的能量 (二)新课讲授;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读朱永新《新教育》有感 榆林子初中徐红梅 记得在读大学的时候,在学校图书馆不只一次的看到过朱永新教授这个名字,也断断续续的看到过他的几篇文章。说来惭愧,尽管我大学毕业才两年的时间,因为当时没有好好的、用心的去读,所以至今印象已经有些模糊了。幸好今年暑假学校专门为我们学校老师买来一批教育书籍,更幸运的是我选的是朱永新教授著的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这是一本朱永新教授到全国各地进行教育会谈时所摘录的一些教育讲演,它共有十二个讲演组成,记载了朱教授精辟的教育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生活实例,反映了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所面临的不同改革和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每一个部分都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触动很大它。它让我知道了一些我以前不理解甚至不知道的事。特别是那篇“做一个理想的教师”,让我重新回到了两年前,重拾回了信心;重现了刚毕业那时的“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那个我;让我懂得了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理想的教师,如何“做一个理想的教师”;也让我知道了作为教师要有梦,有追求,有理想,要学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的为人的终生发展而努力,多教给孩子些一生有用的东西,帮孩子树立理想,追求理想。书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怎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中国教育缺什么”“新教育实验的理论与实践”教育者怎样与孩子们“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等等。总之,读完这本书感悟很多,也摘抄了一些经典语句,写写我的感悟。以下是几点读书后的想法,与大家共勉。 1.所谓“理想”从心灵出发,源于自身的塑造 仔细读完这本书的第一个章节——做一个理想的教师,我被深深地折服着、感动着,感动着朱教授对教育的热爱、执着和追求,感动着朱教授对待教育那颗激情澎湃的心,同时也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梦想,有了梦想才会有激情和动力。有了梦想还需要我们坚守自己的信念,付诸于行动,持之以恒。而这些都是源于自身的塑造。 朱教授在这一章节中讲到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具备8条:

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 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

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幸福 人生需要用一颗感善的心灵去欣赏,而不要只用一双忙碌的眼睛去观看,因为人生如果缺少欣赏,就会缺少很多乐趣。 欣赏别人的作品,从而宽阔自己的视野和胸怀。从这一角度来说:欣赏是一种互补,是一种冶炼,是自身修养不断提升的捷径。 欣赏别人,更是一种气度,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个善于欣赏别人的人,必定是一个丰富的人;一个被别人欣赏的人,必定是一个出色的人。如果我们不能做一个出色的人,那就做一个丰富的人好了。 欣赏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生活中,有的人激情似火,有的人深沉如海,有的人沧桑而质朴,有的人浅薄而浮华,生活就是这样多姿多彩,我们又何必为了寻求自身价值而抵触别人合理的存在?要知道,生活自有它的逻辑,丑恶的终将让位于美好的,虚幻的终将被真实所代替,短暂的终归短暂,永恒的绝对永恒。因此,欣赏别人就是对别人的尊重。聪明的人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提高自己;愚蠢的人只能看到别人的不足之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投入都是一种无可言喻的伤害。而朋友则不同,你可以在拥有朋友的同时,体味到人性的纯美、真情的可贵。友情同样是一种爱,一种更高尚、更至纯的爱。我们周围并非人人出色,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因此,在生活中,不要忘记欣赏别人。欣赏别人,赞美别人是有益的。我们会由此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会在赞美别人中净化自己,提高自己。

当真正走进一个人的心灵去欣赏别人时,这是欣赏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大的幸福和收益。所以学会欣赏别人是走进别人的心灵去欣赏,这需要才智加勇气加真诚,心诚则灵,总是可以走进去的,一但走进了别人的心灵你欣赏到的就是真实。 欣赏一个人,首先是解读,走进去了就得会读,把别人读懂,读不懂你怎么去欣赏,有些人越处越处不下去,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可能没读懂对方,读不懂怎么能言而由衷,言而有悦呢?怎么能志相同道相合呢? 欣赏不是让你去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而是欣赏别人的个性,欣赏别人的情感,欣赏别人的才华,欣赏别人的富有等等。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升华,不断提高欣赏的层次与深度,在欣赏中享受快乐与动力,以至在欣赏中思考自己,寻找自己,正视自己,修正自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