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尿多酸肽注射液I 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尿多酸肽注射液I 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尿多酸肽注射液I 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尿多酸肽注射液I 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见表1。

表1 围术期心肌酶谱的变化( x±s)

组 别时 间

CK

ΠU?L-1

CK2MB

ΠU?L-1

AST

ΠU?L-1

LDH

ΠU?L-1

α2HBDH

ΠU?L-1

治疗组术 前87±7511±1132±9195±103135±78 (n=20)术 后

 1h480±139130±4557±14248±84176±95

 1d1651±67291±3689±28423±182269±122

 3d590±266a58±3982±21375±174284±173

 7d241±93b21±18b59±30b278±117212±84

对照组术 前96±729±830±12184±97152±59 (n=22)术 后

 1h455±121116±5250±16256±108183±104

 1d1766±54298±2993±33476±175247±138

 3d674±27162±2487±34412±193296±159

 7d328±8929±1674±25297±86229±95

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

2 不良反应

本试验中未见发生与cAMP确切相关的不良反应。

讨论

心内直视术后,由于体外循环、缺血2再灌注损伤等,可致多脏器功能受损。心肌细胞则首当其冲,心肌酶逸出细胞外,导致血清心肌酶谱升高。其中较为特异的心肌酶C K和C K2MB则可以反映心肌的受损程度。本试验结果显示,2组患者包括C K, C K2MB,LDH,AST,α2HBDH的心肌酶谱在心脏术后都有一定程度升高,以后再缓慢降低,只不过不同的心肌酶升高的达峰时间及降低恢复速度并不尽相同,此结果与文献[1]报道相一致。多年来,减小心肌缺血2再灌注损伤,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及功能尽快恢复一直是心脏外科和缺血性心脏疾病研究的热点。

美心力是体内本身即存在的一种特殊介质———cAMP的注射制剂,理论上讲能够直接经过细胞膜进入心肌细胞内,提高胞内cAMP浓度,通过激活多种蛋白激酶而改善心肌舒缩功能。试验观察发现,它确实有减轻心脏负荷及营养心肌等作用,并且在各种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也正日益受到重视[2,3]。此外亦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心脏停跳液中加入cAMP,对心肌缺血2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4],可以减少心肌酶的逸出。本组资料显示,二尖瓣替换术后早期,2组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均增高,以后逐渐下降。总体看来,治疗组下降恢复的趋势似乎较对照组更快,术后7d时治疗组的C K,C K2MB, AST值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中的C K与C K2MB是能够较为特异地反映心肌受损程度的酶学指标,这一现象提示cAMP可能具有保护和稳定心肌细胞膜、促进心肌细胞功能恢复、增强心肌细胞活力的作用。

本观察结果表明,cAMP可以加速心脏术后心肌酶谱的恢复过程,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提示cAMP有助于心肌细胞存活,增强心肌抗损伤能力,因而可作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替换术患者围术期的辅助用药。

[作者简介] 蒋迎九(1969-),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肌保护,肺动脉高压。联系电话:(023)69012318, 69012519,E2mail:jiangyinjiu@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4477615.html,。

[参考文献]

[1] Adams SH,Abendschein DR,Jaffe AS.Biochemical markers of

myocardial injury[J].Ci rculation,1993,75(3)∶750-763.

[2] 李为民,李悦,王伟宇,等.环磷酸腺苷对左室功能和血流动力

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3)∶275-

276.

[3] 吴玉彬,刘玉灵.环磷酸腺苷与强化极化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

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2000,5(3)∶277. [4] Ishikura Y,Odagiri S,Shimazu A,et al.Evaluation of myocardial pro2

tection with DB cAMP in crystalloid cardioplegic s olutions[J].Rinsho

Kyobu Geka(Japanese),1989,9(6)∶559-563.

(收稿日期:2002-01-18 修回日期:2002-04-26)

尿多酸肽注射液I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李青,冯奉仪,董梅,罗扬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北京100021)

[摘要] 目的:观察人体对抗癌新药尿多酸肽注射液的耐受性、毒性反应及与剂量的关系,确定人体安全耐受

剂量。方法:采用改良的Fibonacci方法,从低剂量逐渐上升至高剂量,每剂量组至少3例受试者,初始剂量为尿多

酸肽注射液100mL?d-1,iv,连用5d,如无明显毒性反应则进入下一剂量组,直至达到最大耐受量(M TD)。根据爬

坡结果推荐Ⅱ期临床用药剂量,再选3例患者按其剂量,连用4周,进行疗程耐受性试验。结果:20例肿瘤患者进

入试验,分别进行了5个剂量组的研究。主要毒性反应为静脉炎,其次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M TD为500mL?d-1。3例接受疗程耐受性试验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给药,无静脉炎出现,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结论:尿多酸肽

注射液毒性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推荐Ⅱ期临床使用剂量及方法为:300mL?d-1,深静脉给药,连用4周。

1

6

5

[关键词] 尿多酸肽;I期临床试验;耐受性

[中图分类号]R97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734(2002)07-0561-03

Phase I clinical trial and tolerance study of uroacitides

L I Qing,FEN G Feng2yi,DON G Mei,L UO Yang

(Cancer Hospital,Chi nese A cadem 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 ng U 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 ng100021,Chi na)

[Abstract]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toxicity,maximally tolerated dose(M TD)of a new anti2 cancer drug uroacitides in human.Methods:Dose escalation was performed by modified Fibonacci se2 quence if a minimum three patients were fully evaluable for toxicity and if severe toxicity had not oc2 curred.Dose of uroacitides were escalated from100mL through intravenous infusion every day for five days to M TD.Another three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to the tolerance study for course of treatment.R e2 sults:Five dosage groups were studied in twenty patients.The major adverse reaction were phlebitis and mil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The MTD was500mL?d-1.The phlebitis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deeply intrave2 nous infusion.C onclusion:The toxicity of uroacitides is well tolerant.It is recommended that dose for PhaseⅡtrail should be300mL through deeply intravenous infusion every day for4weeks.

[K ey w ords] uroacitides;phase I clinical trail;tolerance

尿多酸肽(uroacitides)注射液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提取、纯化的一组具有天然活性成分的细胞分化诱导剂。动物体外、体内实验证明,尿多酸肽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分化诱导作用,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且毒性明显低于传统细胞毒药物。为了考察人体对尿多酸肽的耐受性,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合理的用药剂量及方法,我院于2000年5~12月进行尿多酸肽注射液I期临床耐受性试验。

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1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必须是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种不限;一般情况较好,Karnofsky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2个月以上;年龄16~75岁;血象、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正常;疗前4周未接受过化疗。

1.2 病例资料 从2000年5~12月共入选2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为30~72岁(中位55岁)。Karnofsky评分70分4例,80分4例,90分9例,100分3例。体表面积1.5~

2.1m2(中位1.78m2)。病种为肺癌8例,乳腺癌5例,食管癌2例,大肠癌1例,胃癌1例,睾丸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及恶性黑色素瘤1例。既往曾行手术者12例,放疗者10例,化疗者11例。有肿瘤客观指标者6例,无观察指标者14例。

2 研究方法

2.1 药物来源 尿多酸肽注射液由安徽合肥永生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其规格为每瓶100mL(40mg?mL-1),批号:991108。

2.2 起始剂量及剂量递增 根据尿多酸肽注射液“急毒”、长毒“资料,小鼠静脉给药L D

50

为3794mg?kg-1,狗给予625mg?kg-1,连续6个月未产生任何毒性表现,故起始剂量定为100mL?d-1,连续给药5d。依据改良的Fibonacci爬坡法,从起始剂量开始,每剂量组试用3例,如无剂量限制性毒性(DL T)出现,则升至下一剂量组,但不得在同一受试者重复试验。如该剂量组有1例出现DL T,同一剂量再做3例,如不出现DL T,可升至下一剂量组,反之则停止升量。每组间剂量递增100mL?d-1。

2.3 最大耐受剂量(MT D) 在同一剂量组中,以50%受试者出现WHOⅡ级毒性,或<20%患者出现WHOⅢ级毒性剂量,视为MTD。超过600mL?d-1剂量仍未达MTD时,考虑输液量负荷,也不再递增。2.4 给药方法 尿多酸肽注射液以1∶1用林格氏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0.9%生理氯化钠溶液稀释,静脉滴注(速度为200mL?h-1,以稀释液计)。

2.5 疗程耐受性试验 根据爬坡结果推荐Ⅱ期临床用药剂量,再选3例患者按其剂量,连用4周,观察其不良反应。

3 观察项目

按WHO的毒性指标及分级标准,观察对人体

2

6

5

各系统的影响和毒性反应。疗前1周内记录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象、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及胸部X线。用药7,14d 复查,如有异常,每1~2周复查,直至正常。用药4周者,则于用药后7,14,21,28,35d复查。详细纪录各种不良反应,如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应24h内上报伦理委员会、研究负责人和制药公司,48h内上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结果

1 耐受剂量

从初始剂量开始,分别进行了100,200,300, 400及500mL?d-1给药5d共5个剂量组的试验。当剂量爬坡到500mL?d-1时,1例出现严重胸疼而被迫停药,在该剂量组继续增加病例时,又1例出现重度静脉炎,局部皮肤红肿伴水泡,相当于WHOⅢ度毒性反应,故停止升量,到达MTD的剂量为500mL?d-1。2 毒性反应

尿多酸肽注射液连用5d组17例,主要毒副反应为静脉炎,尤以输药后15~30min时明显,发生率94%(16Π17),其中轻度12例占71%、中度3例占18%、重度1例占6%。其次为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12%(2Π17),2例均为Ⅱ度,用止吐药物后可控制,未影响用药。此外,1例用药后出现胸痛,不伴呼吸困难,多次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胸部X片无异常,停药后疼痛有所缓解。2例出现镜下血尿,红细胞10~20个?h-1,1周后复查消失。2例诉用药后体内热感,但测体温不高。用药后感口腔有异味2例,轻度头晕及乏力各1例。尿多酸肽注射液连用28d组3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给药,无静脉炎发生,耐受性好,除2例诉用药后体内热感外,未观察到其他不良反应。各剂量组毒性反应见表1。

表1 尿多酸肽注射液各剂量组不良反应(n=3)

不良反应100mL?

d-1×5d

200mL?

d-1×5d

300mL?

d-1×5d

400mL?

d-1×5d

500mL?

d-1×5d

300mL?

d-1×28d

静脉炎

轻313230

中010110

重000010

恶心呕吐Ⅱ°001100

血尿I°001010

重度胸痛000010

口腔异味100100

体内热感000012

轻度头晕000100

轻度乏力100000

全组病例中未观察到骨髓、肝脏、肾脏、心脏及神经系统等毒性。

3 疗效初步观察

全组有肿瘤客观观察指标者6例,5d组4例, 28d组2例,5d组因用药时间短,不予评价疗效。28d组2例,分别为直肠癌和肺癌,疗效评价分别为稳定1例,进展1例(治疗中出现新病灶)。

讨论

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不断认识,肿瘤诱导分化治疗已日益受到重视。维A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干扰素治疗毛细胞白血病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1,2],是分化诱导剂成功治疗血液肿瘤的典范,但实体瘤的诱导分化治疗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尿多酸肽注射液为我国I类抗肿瘤新药,临床前研究证实对多种癌细胞有明显的分化诱导作用,可抑制甲基转移复合酶的活性,该酶在细胞分裂、分化和凋亡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3,4]。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Fibonacci方法[5],即从低剂量逐渐增至高剂量,共完成了5个剂量组,确定本组受试者对尿多酸肽注射液的M TD为500mL?d-1,推荐临床用量为300mL?d-1。此外,我们还对该药进行了疗程耐受性研究,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耐受性好。全组受试者中未观察到骨髓抑制,未观察到肝脏、肾脏、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毒性,明显优于传统的细胞毒抗肿瘤药物。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推荐临床Ⅱ期试用剂量及方法为:尿多酸肽注射液300mL?d-1(7g?m-2?d-1),连用4周,深静脉给药。

[作者简介] 李青(1961-),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内科临床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10)67781331-8119。

[参考文献]

[1] Huang ME,Y e YC,Chen SR,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4477615.html,e of all2trans2retinocic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J].Blood,

1988,72(3)∶567-572.

[2] Quesada J R,Liau MC,Liau LJ,et al.Alpha interferons for induc2

tion of remission in hairy cell leukemia[J].N Engl J Med,1984,

301∶15-19.

[3] G ai J,Chang CF,G iovanella BC,et al.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 genes influences the rate of growth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J].Cancer Res,1998,58

(5)∶1444-1449.

[4] 廖明微.抗癌新药CDA2Ⅱ(喜滴克癌细胞分化剂)[M].台北:

世茂出版社,2000.175-181.

[5] Ratain MJ,Mick R,Schilsky RL,et al.Statistical and ethical is2

sues in the design and conduct of phase I andⅡclinical trial of

new anticancer agents[J].J Natl Cancer Inst,1993,85(7)∶1637-

1643.

(收稿日期:2002-03-21)

3

6

5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系因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03-丢失过多所致是外科临床中酸碱平衡失调最常见的类型。 【病因】 1.代谢产酸增多是代谢性酸中毒最主要的原因。常见的有2种情况:①乳酸酸中毒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血缺氧或组织低灌注时,因无氧酵解增强而引起乳酸增加。常见于严重的损伤、感染、高热或休克等;②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或严重饥饿状态下,因脂肪分解代谢加速,形或过多的酮体而引起。 2、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胆瘘、肠瘘或胰瘘等导致大量碱性消化液丧失,造成HCO3-排出过多。 3.肾功能不全见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性酸中毒或应用肾毒性药物(如碳酸酐酶抑制剂)而影响H'的排出或HC03-的重吸收。 【病理生理】 代谢性酸中毒时体内HC03-减少,HC03-相对增加,机体通过下列代偿性调节,使之重新达到平衡。

1.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细胞外液中增多的H+可迅速被体内的HC03-,所缓冲,使HC03,不断被消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O2由肺排出。 2.肺的代偿调节 H+浓度升高可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表现为呼吸加快加深,加速CO2,排出,降低动脉血Pa co2,,维持HC03-,/H2CO3,的比值重新接近正常范围。呼吸的代偿反应非常迅速,一般酸中毒10分钟后就出现呼吸增强,30分钟后即达代偿,12~24小时达代偿高峰。 3.肾的代偿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和谷氨酰酶活性增加,促进H+的排出及NH4,的生成,二者形成NH4+后排出。此外,NaHC03,重吸收亦增加。肾的代偿作用较慢,通常3~5日才能达高峰。 4.细胞的代偿调节代谢性酸中毒时,细胞外液中过多的H+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缓冲物质结合。随着H+的移入,K+移出以维持细胞内外的电平衡,故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有高钾血症。 【临床表现】 轻者症状常被原发疾病掩盖,重者症状明显。 1.呼吸代偿表现典型的症状为代偿性呼吸加深加快,呼吸频率可高达40~50次/分酮症酸中毒时呼出的气体有酮

小孩酸中毒什么症状

小孩酸中毒什么症状 文章目录*一、小孩酸中毒什么症状1. 小孩酸中毒有什么症状2. 如何及早发现小孩酸中毒3. 小孩酸中毒有什么危害*二、小孩酸中毒如何治疗*三、小孩酸中毒如何护理 小孩酸中毒什么症状 1、小孩酸中毒有什么症状小儿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轻度酸中毒的症状不明显,常被原发病所掩盖。较重酸中毒表现呼吸深而有力,唇呈樱桃红色,精神萎靡,嗜睡、恶心、频繁呕吐、心率增快、烦躁不安,甚则出现昏睡、昏迷、惊厥等。 严重酸中毒,血浆PH值7.2时,心肌收缩无力,心率转慢,心输出量减少,周围血管阻力下降,致低血压,心力衰竭和室颤。半岁以内小婴儿呼吸代偿功能差,酸中毒时其呼吸改变可不典型,往往仅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 2、如何及早发现小孩酸中毒和我们成人一样,我们体内缺水时候会感觉到口渴,急切的想喝水。脱水患儿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会感到强烈口渴。小婴儿不会说,但可以用嘴四处找奶头,当嘴唇触到大人手指或其它物品时也会吸吮起来。如果得到奶瓶,会拚命吸吮。孩子哭时候没有眼泪,烦躁不安,尿量稍减,此时为轻度脱水。此时,孩子已经需要送往医院治疗。 如果患儿,尿量和次数都会明显减少,甚至发生无尿。这样的

孩子口唇干燥,面色苍白或发灰,口唇和指甲可能发紫,四肢明显发凉。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精神萎靡或烦躁,明显消瘦,眼窝下陷,捏一捏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会感到比平时松懈。这时候已经是重度脱水了,孩子的状况已经相当危险,需要马上送医院急诊。 酸中毒一般是在脱水的基础上发生的,这时患儿精神极度萎靡、昏睡或昏迷、口唇呈樱桃红色、呼吸深长,严重的会发生抽搐等症状。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必须通知医院,给我们的婴幼儿进行抢救。 3、小孩酸中毒有什么危害酮症酸中毒后,血糖明显升高,代谢紊乱加重,病情迅速恶化,需要注射大量胰岛素和其他综合治 疗才能纠正过来,并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况。其次会造成多脏器损害。 血糖升高及血酮体增多,都有利尿作用。体内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随尿排出时带走不少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极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使神经功能失调。重者昏迷、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甚至死亡。治疗中如果补液过多过快,又可导致心力衰竭。 在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或高血钾的基础上,常可导致 心律不齐,甚至心脏停搏。当血糖、血钠下降过快时,又可导致脑水肿、昏迷加深,病死率较高。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很常见。酮症

有机酸尿症的血液系统损害临床分析_彭晓音

有机酸尿症的血液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彭晓音1 刘 嵘2 王立文1 李尔珍1 师晓东2 朱彦丽1 陈 倩1 王 昕1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1. 神经科,2. 血液科 (北京 100020) 摘要: 目的 探讨有机酸尿症中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有机酸尿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血液系统异常情况。 结果 36例患儿中出现血液系统异常19例(52.8%),其中贫血(Hb<100 g/L )8例 (22.2%),血常规提示两系(贫血、中性粒细胞缺乏)减少8例(22.2%),三系减少2例(5.6%),单纯血小板减少1例(2.8%)。血液系统损害可先于、同时或晚于神经系统受累。36例患儿中甲基丙二酸尿症31例,其中19例为维生素B 12有效型,11例(61.1%)有血液系统异常;而12例维生素B 12无效型中仅1例(7.7%)有血液系统异常,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 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或治疗效果不好的血液系统疾病患儿要注意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及时完善尿有机酸分析,避免漏诊。 [临床儿科杂志,2013,31(5):421-424] 关键词: 有机酸尿症; 血液系统损害; 贫血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3606 (2013) 05-0421-04 Damage of blood system in patients with organic aciduria PENG Xiaoyin 1, LIU Rong 2, WANG Liwen 1, LI Erzhen 1, SHI Xiaodong 2, ZHU Yanli 1, CHEN Qian 1, WANG Xin 1 (1.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2.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Capital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aemat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organic aciduria. Methods The clinical fea-tures,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and hematological abnormalities from 36 children with organic aciduri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Nineteen (52.8%) of the 36 patients had haematological abnormalities. Eight (22.2%) of them were anemia (Hb<100 g/L); eight patients (22.2%) were observed with bicytopenia (anemia, neutropenia); while 2 (5.6%) with pancytope-nia; and 1 (2.8%) with thrombocytopenia. Haematological abnormalities may occur prior to, at the same time or later than the involvement of the nervous system. Thirty-one of 36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as methylmalonic aciduria (MMA). Nineteen of MMA patients showed vitamin 12 response, eleven (61.1%) of them were with hematological abnormalities. Twelve of MMA patients were not vitamin 12 responsive and only one (7.7%) of them showed hematological abnormalities. Significant differ -ence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P =0.003). Conclusions For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blood diseases or ineffec-tive treatment outcome, neurological signs need to be examined. Timely organic acid analysis in urine is also needed to avoid missed diagnosis. (J Clin Pediatr,2013,31(5):421-424) Key words : organic aciduria; haemat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emia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3.05.006 ·论 著· 通信作者:王立文 电子信箱:wangliwen2@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4477615.html, 有机酸是氨基酸、脂肪、糖中间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羧基酸,由于其中某些酶的缺乏导致相应羧基酸及其代谢产物蓄积,形成有机酸尿症,又称有机酸血症。自1996年报道首例异戊酸尿症以来,关于此类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通过尿液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我国高危儿中有机酸尿症检出率约为1.76%[1],是儿童遗传代谢病中较为常见的病种。此类疾病症状多样,可累及多个系统。临床常见为智力运动发育迟滞、继发性癫 等。而近年来血液系统异常开始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血液系统作为首发症状就诊易漏诊,未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也很难纠正血液系统异常。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的有机酸尿症合并血液系统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36例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

代谢性酸中毒

阴离子隙(AG) 阴离子隙(AG)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计算公式为:AG=(Na++K+)-(Cl--HCO3-),一般是利用血清中的电解质含量运算。血清K+浓度较低,且较恒定,对AG影响轻微,故上述公式可简化为AG=Na+ -(Cl-+HCO3-)。AG正常参考值为8~16mol /L,平均12mmol/L。临床上利用血清主要阴、阳离子的测定值即可算出AG值,它对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及类型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在疾病过程中,因代谢紊乱,酸性产物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症状最为多见。缺氧时乳酸产生过多;患者不能进食或糖尿病时等脂肪代谢紊乱,导致酮体增加;菌血症、烧伤等组织大量破坏,蛋白质分解,使得含硫产物增多等,这一系列酸性代谢产物在血液酸、碱缓冲过程中,消耗了血液中的HCO3-,并使乳酸根、乙酰乙酸根、硫酸根等阴离子增加。机体为保持阴、阳离子平衡,在Na+、K+变化不大而阴离子酸性产物增加的情况下造成细胞内Cl-的转移,使血浆中HCO3-和Cl-之和减少,AG比值升高。 AG比值异常可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两种情况,临床上以升高多见,并且临床意义较大。AG升高多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的全过程: 肾功能不全导致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时,引起磷酸盐和硫酸盐的储留医学教育网整理。 严重低氧血症、休克;组织缺氧等引起乳酸堆积。 饥饿、糖尿病患者脂肪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动用分解加强,酮体堆积。 从AG分析,可将代谢性酸中毒分为高AG代谢性酸中毒及AG正常代谢性酸中毒(如高血Cl-代谢性酸中毒)。根据AG水平高低,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并可作为治疗的参考。 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分类 临床上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乳酸、酮酸生成过多,肾衰竭,胃肠道大量丢失碳酸氢盐,以及肾小管酸中毒等。但H+产生过多、肾泌H+障碍和胃肠道HCO3大量丢失是代谢性酸中毒产生的基本要素。正常入每天通过代谢生成相当于50-mmol / LH+的固定酸,这些固定酸必须由肾脏排出。固定酸生成过多或肾排出障碍都可导致阴离子间隙(AC)值的增高,而肠道丢失碳酸氢盐、肾小管酸中毒等并非固定酸在体内的摊留,其AG值不增高,伴有高氯血症。因此临床根据AG的测定将代谢性酸中毒分为两大类(13-11-1),有利于病团的分析和判定。 表13—11 —1 常见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1.AG增高(正常血氯性酸中毒) 乳酸酸中毒:乳酸 酮症酸中毒:卜羟了酸 肾衰竭:硫酸、磷酸、尿酸、马尿酸 酸性物质(不含氯的或酸物质)摄入过多:如水杨酸。 甲醇或甲醛、乙二醇、三聚乙醛、甲苯、硫等。 大量横纹肌溶解 2.AG正常(高氯血症酸中毒) 消化道丢失HCO3如腹泻和瘦管 肾丢失 HCO3伏:如 II型(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甲基丙二酸血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4477615.html, 甲基丙二酸血症 作者:金丽文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是我国最常见的有机酸代谢障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治疗主要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218-01 随着串联质谱等技术的应用,有机酸代谢障碍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是我国最常见的有机酸代谢障碍,占总数的50%-60%。我国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总体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有多中心研究数据提示大约为1/3.7*104[1] 。现就甲基丙二酸血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阐述。 1 发病机制 甲基丙二酸是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胆固醇和奇数链脂肪酸分解代谢途径中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在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及维生素B12的作用下转化生成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MCM缺陷或维生素B12代谢障碍导致甲基丙二酸、丙酸、甲基枸橼酸、3-羟基丁酸等代谢物异常蓄积,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下降,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引起神经、肝脏、肾脏、骨髓等多脏器损伤[2]。由于甲基钴胺素还是同型半胱氨酸合 成蛋氨酸的辅酶,当甲基钴胺素合成缺陷(CblC、CblD、CblF )时,同型半胱氨酸不能在蛋氨酸合成酶作用下去甲基化成蛋氨酸,就会造成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根据酶缺陷类型的不同将 MMA 分7种类型,其中MCM 缺陷包括 MCM 完全缺乏( mut0)和部分缺乏(mut-) 2 种类型[3];钴胺素代谢障碍包括 CblA、CblB、CblC、CblD、CblF 5 种类型。mut0、mut-、CblA 和CblB 型表现为单纯型 MMA, CblC、CblD 和 CblF 型则表现为MMA 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简称合并型MMA)。合并型 MMA 是 MMA 中较常见的类型,其中 CblC 亚型是我国 MMA 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最常见的类型。 2 临床表现 甲基丙二酸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严重程度不一,可病情危重或死亡,也可仅有轻微甚至无任何症状。急性期可表现为喂养困难、呕吐、呼吸困难、肌张力低下、抽搐、昏迷甚至猝死。稳定期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如: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落后,运动障碍等。此外,还可合并生长发育落后、免疫功能低下、肝肾功能损害、 血液系统受累等。

乳酸酸中毒

一例乳酸酸中毒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5年8月26日13:00-14:30 地点:内分泌科大厅会议室 参加人员:护士长:郭光霞,主管护师:张国珍,孙占良护师:岳晓云,周晓雪,王丹,曹叶新,张琪,谭小雪护士:马羚周琳琳 岳晓云(查房者):“大家好,今天我们来针对26床病人王运印的病例进行一次护理查房,进一步加强对乳酸酸中毒疾病更深刻的认识,更好的对病人进行护理,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配合。现在我们由责任护士(马羚)来介绍 目的 ●了解乳酸酸中毒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掌握乳酸酸中毒的护理要点 定义 ●乳酸由丙酮酸还原而成,是糖中间代谢产物,当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氧化时即还原为乳酸。 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 病因 ● 1.缺氧 ●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会造成乳酸的生成明显增加。心、肺功能障碍或者血管阻塞均可 造成氧气供应不足,此外多种休克(心源性、内毒素性、低血容量性)、贫血、心衰、窒息、CO中毒等也是造成机体缺氧的原因。 ● 2.药物应用 ●双胍类、山梨醇、木糖醇、甲醇、乙醇等醇类药物、扑热息痛以及水杨酸盐的应用均 可引起体内乳酸堆积。其中双胍类药物尤其是降糖灵能增强无氧酵解,抑制肝脏及肌肉对乳酸的摄取,抑制糖异生作用,故有致乳酸性酸中毒的作用。 ● 3.系统性疾病 ●见于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肝病(急性病毒性或药物中毒性肝炎伴功能衰 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尿毒症、惊厥、胰腺炎及胃肠病等。系统性疾病常引起机体肝肾功能障碍,导致体内多余的乳酸无法代谢排出体外,引起乳酸堆积。 ● 4.先天性代谢异常 有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第1型糖原累积病)、丙酮酸脱氢酶及羧化酶缺陷、果糖1、6二磷酸酶缺陷、氧化磷酸化缺陷者可引起体内乳酸代谢异常,导致酸中毒。 临床表现 ●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视病因不同而异。 ●症状轻者可仅有恶心、腹痛、食欲下降、头昏、嗜睡、呼吸稍深快。病情较重或严重患 者可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昏、全身酸软、口唇发绀、低血压、体温低、脉弱、心率快、脱水、呼吸深大、意识障碍、四肢反射减弱、瞳孔扩大、深度昏迷或休克。

医学遗传学习题第10章 生化遗传学

第九章生化遗传学 一般情况下,像血红蛋白病、膜转运蛋白病和受体病等非酶蛋白的遗传缺陷均被称为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像溶酶体沉积病、内分泌代谢缺陷等酶蛋白引起的遗传缺陷均为先天性代谢缺陷(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一)选择题(A 型选择题) 1.α珠蛋白位于号染色体上。 A.6 B.14 C.11 D.22 E.16 2.β珠蛋白位于号染色体上 A.22 B.11 C.16 D.14 E.6 3.不能表达珠蛋白的基因是。 A.α B.ψα C.δ D.γ E.β 4.在胚胎发育阶段人体血红蛋白Gower I的分子组成为。 A.α 2Gγ 2 B.ζ 2 Aγ 2 、 C.ζ 2 ε 2 D.α 2δ 2 E.α 2 β 2 5.在胚胎发育阶段人体血红蛋白Portland的分子组成为。 A.ζ 2 Aγ 2 、ζ 2 Gγ 2 B.ζ 2 Aγ 2 、 C.ζ 2 ε 2 D.α 2δ 2 E.α 2 β 2 6.成人期正常人体血红蛋白的分子组成为。 A.ζ 2Aγ 2 、ζ 2 Gγ 2 B.ζ 2 Aγ 2 、 C.ζ 2 ε 2 D.α 2δ 2 、α 2 β 2 E.α 2 Aγ 2 、α 2 Gγ 2 7.胎儿期血红蛋白HbF的分子组成为。 A.ζ 2Aγ 2 、ζ 2 Gγ 2 B.ζ 2 Aγ 2 、 C.ζ 2 ε 2 D.α 2δ 2 、α 2 β 2 E.α 2 Aγ 2 、α 2 Gγ 2 8.镰状细胞贫血的突变方式是。 A.GAG→GGG B.GAG→GTG C.GAG→GCG D.GAG→GAT E.GAG→TAG 9.导致镰状细胞贫血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是。

小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病的诊断和治疗

小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病的诊断和治疗 遗传代谢病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酶、受体、载体及膜泵生物合成发生遗传缺陷,即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疾病。又称遗传代谢异常或先天代谢缺陷。遗传代谢病就是有代谢功能缺陷的一类遗传病,多为单基因遗传病,包括代谢大分子类疾病:包括溶酶体贮积症(三十几种病)、线粒体病等等,代谢小分子类疾病: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遗传代谢病一部分病因由基因遗传导致,还有一部分是后天基因突变造成,发病期不仅仅是新生儿,覆盖全年龄阶段。1病因遗传代谢病致病原因定位在13q14.3,其发病机制迄今未名,现认为其基本代谢缺陷是肝脏不能正常合成血浆铜蓝蛋白,铜与铜蓝蛋白的结合力下降以致自胆汁中排出铜量减少。人铜蓝蛋白基因位于3q23—25,其基因突变与本病相关,目前发现6种移码突变导致编码蛋白功能障碍铜蓝蛋白无法与铜结合。铜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新陈代谢所需的许多重要的酶,如过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酪氨基酶、赖氨酸氧化酶和铜蓝蛋白等,都需铜离子的参与合成。但机体内铜含量过多、高浓度的铜会使细胞受损和坏死,导致脏器功能损伤。其细胞毒性可能铜与蛋白质、核酸过多结合,或使各种膜的脂质氧化,或是产生了过多的氧自由基,破坏细胞的线粒体、溶酶体等。2临床表现神经系统异常、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严重呕吐、肝脏肿大或肝功能不全、特殊气味、容貌怪异、皮肤和毛发异常、眼部异常、耳聋等,多数遗传代谢病伴有神经系统异常,在新生儿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急性脑病,造成痴呆、脑瘫、甚至昏迷、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尿液异常气味、酮体屡次阳性等提示有代谢缺陷病的可能性;尿液中的α-酮酸可用2,4-二硝基苯肼法(DNPH)测试,判断有无有机酸尿的可能。2.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可以是由摄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所诱发,也可能是因为内在代谢缺陷而不能保持血糖水平,或者由于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当新生儿低血糖发生于进食以后、补给葡萄糖的效果不显;或伴有明显的重症酮中毒和其他代谢紊乱;或经常发作时,均提示遗传性代谢缺陷的可能性,应考虑以下情况:(1)内分泌缺乏如胰高糖素缺乏、多种垂体激素缺乏(垂体发育不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或髓质功能减低等,内分泌过多如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胰岛细胞增多症;(2)遗传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缺陷如I型糖原累积病、果糖不耐症、半乳糖血症、糖原合成酶缺乏、果糖l,6-二磷酸酶缺乏;(3)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如枫糖尿症、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酪氨酸血症等。低血糖发生急骤者,临床呈现高音调哭闹、发绀、肌张力减低、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呕吐、惊厥、昏迷等症状;起病隐匿者则以反应差、嗜睡、拒食等为主。 3.高氨血症除新生儿败血症和肝炎等所引致的肝功能衰竭以外,新生儿期的高氨血症常常是遗传代谢病所造成,且起病大都急骤。患儿出生时正常而在喂食奶类数日后逐渐出现嗜睡、拒食、呕吐、肌力减退、呻吟呼吸、惊厥和昏迷,甚至死亡。有时可见到交替性肢体强直和不正常动作等。许多代谢缺陷可导致高氨血症,由尿素循环酶缺陷引起者常伴有轻度酸中毒;而由于支链氨基酸代谢紊乱引起的则伴中、重度代谢性酸中毒。3检查1.遗传代谢病的种类种类繁多,涉及到各种生化物质在体内的合成、代谢、转运和储存等方面的先天缺陷根据累及的生化物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分子类①溶酶体贮积症主要包括:戈谢病、法布里病(Fabry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GM2黑蒙性痴呆(T ay-Sachs病)、Sanhoff病、尼曼-匹克病、糖原贮积症II 型(pompe)、岩藻糖苷贮积症、甘露糖苷贮积症、β-甘露糖苷增多症、天冬氨酰氨基葡糖尿症、MPSⅠ、MPSⅡ、MPSⅢA、MPSⅢB、MPSⅢC、MPSⅢD、MPSⅣA、MPSⅣB、MPSⅥ、MPSⅦ、MPSIX、MLⅡ及Ⅲ、NCL婴儿型、NCL晚期婴儿型、Farber病、唾液酸贮积症、Wolman病等等。②线粒体病主要包括:母系遗传Leigh综合征,线粒体肌病,多系统疾病:心肌病、进行性眼外肌麻痹、Leer遗传性视神经病、线粒体肌病、肌病、糖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代谢性酸中毒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 代谢性酸中毒 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当今医疗面对的 症状越来越多,为便于大家了解 掌握,本文收集整理了临床症状 代谢性酸中毒的相关资料 以供大家参阅。 由于部分内容人类尚未掌握 或其他原因暂缺,敬请谅解。

代谢性酸中毒 简介:代谢性酸中毒是以血浆HCO3浓度降低,PCO2代偿性降低,血液PH降低为主要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血浆HCO3浓度降低并非代谢性酸中毒所特有,在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通过肾脏的代偿,大量排出HCO3,亦可致血浆HCO3浓度的降纸,因此必须以上三项同时存在方可谓代谢性酸中毒。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的众多病因,首先引起的是血浆HCO3浓度减少,即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致使SB、AB。BB降低,BE负值加大,通过呼吸的代偿使PCO2降低,失代偿时pH下降。此外,呼吸性碱中毒时,肾脏排出HCO3的代偿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血浆HCO3浓度下降至 10 mmol / L或更低时,往往提示为代谢性酸中毒。 部位:全身 科室:营养科 中西医结合科 小儿科 妇科 血液科 检查: 缓冲液 尿乙酰乙酸 实际碳酸氢盐(AB 标准碳酸氢盐(SB) 二氧化碳总量(TCO 一、病史 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众多。糖尿病和肾衰竭等疾病合并代谢胜酸中毒,标志疾病已发展到严重阶段;严重腹泻或肠

瘦导致大量消化液科显而易见;摄入酸或成酸物质过多,无氧酵解过程增强,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等因素亦应予以注意。 代谢胜酸中毒即酸血症的症状表现初期很不明显,往往被其原发病所掩盖。一般也没有特异性症征,呼吸活动加强及面部潮红往往易被忽略,其次可表现雕、恶心、无力和倦怠等。酸血症严重时可发生心血管功能的改变,如室性心律失常、心室功能降低、血压降低甚至休克,以及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嗜睡或昏迷。 二、体格检查 呼吸活动增强是酸血症时机体的代偿性反应,检查可发现呼吸深而快,每分钟通气量可增加4-8倍,甚至患者感到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 酸血症时外周血管扩张,故颜面部皮肤潮红。由于心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感受性降低,心室功能降低,可使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休克。如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脉搏及心电图检查会有反应。一般入认为酸血症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除酸血症作用外,还与高血钾有关。 酸血症时,厌食、恶心可致体重减轻,神经系统轻症为无力、倦怠,严重者可出现嗜睡和昏迷。 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的酸血症,可以引起各种骨病。在儿童可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甚至发生纤维骨炎和佝楼病,成年入则发生骨软化或骨质疏松。 享德松试验(Henderson’s test):对呼吸表现深、快、怀疑代谢胜酸中毒的患者,令其深吸气后停止呼吸作“屏气”动作,如屏气时间不超过20秒,即为享德松试验阳性。此阳性一般说明患者处于重度或严重的代谢胜酸中毒状态,因为由于HCO3-减少,PH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呼吸活动加强,使 H2CO3代偿性排出增多。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气分析 通过血气分析可以获得血PH、PCO2、SB、AB、BB、BE

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酮症酸中毒的症状 1.早期症状 (1)小便频繁; (2)口渴、口干; (3)视力模糊; (4)疲劳。 2.中期症状 (1)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2)烦渴、多尿加重; (3)极度乏力、恶心、呕吐、腰腿酸痛; (4)呼吸深快、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道; (5)胃痛; (6)尿中出现酮体。 3.严重症状 特别严重者表现为意识丧失、脱水、心跳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易发生于Ⅰ型糖尿病或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突然中断或减量,以及遇有急性应激情况时(例如各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手术、麻醉、妊娠与分娩等),体内糖代谢紊乱加重,脂肪分解加速,使酮体生成超过了利用,以致酮体在血液内堆积,表现为血酮体增加,尿酮体阳性,称为糖尿病酮症。如酮体进一步积聚,蛋白质分解,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血

PH值下降,则产生酸中毒,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紧急治疗。当糖尿病患者有以上诱因而使糖尿病症状加重,或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均应立即去医院就诊查血糖、血酮和尿酮体。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也就是说,这些病人是因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使糖尿病得到确诊。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亦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因大多数病人无昏迷而仅表现为较轻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故目前称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状态。其基本特点是糖尿病伴严重高血糖,血糖可高达33.33-133.44mmol/L(600-2400mg/dL),高渗透压状态(有效渗透压≥320mOsm/L,正常为280-300 mosm/L)及脱水,而无明显的酮血症。多见于糖尿病病情很轻或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发病年龄多为老年及中年人,患者多有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诱发因素有:感染、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烧伤、手术、饮用大量含糖饮料及输注葡萄糖等。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的死亡率高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一旦发生,应积极治疗。 「诱因」 1型糖尿病病人有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诱因作用下也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的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有时可无明显诱因。 「临床表现」 多数病人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数天有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随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球下陷,脉细速,血压下降。至晚期时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嗜睡以至昏迷。感染

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症状 文章目录*一、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症状*二、代谢性酸中毒病因及发生机理*三、代谢性酸中毒治疗护理 重度代谢性酸中毒症状1、心血管系统酸中毒 本身对心率的影响呈双向性。严重酸中毒可以伴随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有人认为是酸中毒本身所造成,但大多数人认 为是酸中毒时合并的电解质紊乱导致。酸中毒对小动脉及静脉均有影响,但以静脉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静脉收缩。对小动脉,一方面因为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其收缩,另一方面H本身则 造成小动脉舒张,严重酸中毒时,后一种作用超过前一种。 2、酸中毒对胃肠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可以出现轻微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纳下降等。其原因部分与引起酸中毒的基本病因以及合并的其他水电解质酸碱 失衡等有关;另外,酸中毒本身造成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对乙酰胆碱刺激反应的改变等)常也是直接原因。 3、酸中毒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代谢性酸中毒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抑制,严重者可发生嗜睡或昏迷。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酸中毒时脑组织中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故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该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酸中毒时生物氧化酶类的活性减弱,氧化磷酸化过程也因而减弱,ATP生成也就减少,因而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

代谢性酸中毒病因及发生机理1、代谢性H加产生过多见于乳酸性酸中毒:因机体缺氧,糖酵解增强,乳酸生成过多超过了肝处理利用能力而发生乳酸性酸中毒。常见于休克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病人。心搏骤停时全身立即缺氧,3分钟内可使pH降至7.0以下。酮症酸中毒:体内脂肪大量分解,酮体生成过多,超过外周组织的代偿氧化能力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主要见于糖尿病和饥饿。 2、代谢性H加排出障碍 主要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当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正常水平的20%,便会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以上代谢性H加产生过多或排出障碍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均为储酸性酸中毒。 3、HCO3丢失过多 生理情况下血浆HCO3不断与酸性物质缓冲而消耗,同时不断由肠管碱性肠液吸收和由肾小管原尿液重吸收来补充,从而保持血浆HCO3的正常浓度。在病理情况下,若HCO3 从肠管或尿液排出过多,使血浆(HCO3)明显减少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治疗护理1、积极防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液灌流状况,改善肾功能等。

甲基丙二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血症诊治研究进展 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研究室,上海200092) 摘要:甲基丙二酸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呕吐、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诊断依靠串联质谱检测血中的酰基肉碱和气相质谱检测尿甲基丙二酸。对伴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治疗以维生素B12、甜菜碱和左旋肉碱为主;对不伴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儿以限制天然蛋白质摄入,给予去除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特殊奶粉及左旋肉碱治疗为主。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型预后较好,维生素B12治疗无效型预后较差。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诊断;治疗Progress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in MethylmalonicAcidemia WANG Fei , HAN Lian-shu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Endocrinology and Genetic Metabolism, Shanghai Institute for Pediatric Research, Xinhua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al,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Methylmalonicacidemia is an autosomal recessive organic acidemia, which is charactered by various presentations, especially the neurological symptoms such as vomiting, lethargy and so on. The diagnosis of this disease depends on the measurement of acylcarnitine in the blood by gas-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the detection of methylmalonic acid in the urine b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The patients with methylmalonicacidemia and homocystinuria should be mainly treated with vitamin B12, betaine and L-carnitine, while the patients with isolated methymalonicacidemia should be treated with protein restriction, the special milk formula without isoleucine, valine, methionine, and threonine, and be given L-carnitine. Compared with the vitamin B12-nonresponsive patients, the vitamin B12-responsive ones have better outcome. Key words:methylmalonicacidemia;diagnosis;treatment 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acidemia, MMA)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是由于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methylmalonyl-CoA mutase, MCM)或其辅酶钴胺素代谢缺陷所致。1967年,Oberholzer和Stokke分别报道了首例MMA患者。其患病率美国为1:48,000;意大利患病率为1:115,000;德国为1:169,000[1];日本为1:50,000。国内患病率尚不清楚,但对临床疑似患儿进行串联质谱检测发现,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并不少见[2,3],为此对MMA近几年诊治研究进展进行探讨,以助于提高儿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使更多的患儿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1 甲基丙二酸血症病因及分型甲基丙二酸是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胆固醇和奇数链脂肪酸分解代谢途径中甲基丙二酰辅酶A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在MCM 及AdoCbl的作用下转化生成琥珀酸,参与三羧酸循环。MCM缺陷或AdoCbl代谢障碍导致甲基丙二酸、丙酸、甲基枸橼酸等代谢物异常蓄积,引起神经、肝脏、肾脏、骨髓等多脏器损伤[4]。根据酶缺陷的类型分为MCM缺陷及其辅酶钴胺素(VitB12)代谢障碍两大类。MCM 又分为无活性者为mut0型,有残余活性者为mut-型。辅酶钴胺素代谢障碍包括:腺苷钴胺素合成缺陷,即线粒体钴胺素还原酶缺乏(cblA)和钴胺素腺苷转移酶缺乏(cblB);以及3种由于胞浆和溶酶体钴胺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腺苷钴胺素(adenosylcobalamin, AdoCbl)和甲基钴胺素(methylcobalamine, MeCbl)合成缺陷(cblC、cblD和cblF),这3种类型患者除有甲基丙二酸血症外,还伴有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中国甲基丙二酸血症常见类型[5]。 2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诊断 2.1 临床诊断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各异,往往易于误诊,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是

甲基丙二酸血症

维生素B12无效型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报告并220例文献复习 郝磊吴秋珍王怀立赵明刚吴恒 作者单位:467400 河南省宝丰县人民医院儿科 (郝磊吴秋珍赵明刚吴恒);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 (王怀立) 作者简介:郝磊(1 9 7 0 – 10 - 29),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E-mail:pdshaolei@https://www.wendangku.net/doc/d14477615.html,.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B12无效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方法报道本院诊断的维生素B12无效型甲基丙二酸血症1例,总结分析国内外报道220例的临床特点,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自诊患儿存在明显体重增长缓慢、生长发育落后,腹泻,肢体抖动、肌张力异常,大理石样皮肤。维生素B121mg/d静注,连用5天,复查血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尿气相色谱-质谱法证实无效。(2)国内文献报道160例中单独型甲基丙二酸血症29例(18.1%),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31例(81.9%)。148例(92.5%)于1个月~8岁5个月(平均为1岁1个月获得确诊)。[1](3)国内文献报道14例中男4例,女10例,发病年龄自出生~9岁,生后1个月内发病者7例(50%),1岁以内发病者共10例(71%)。3例在确诊前死亡,11例确诊患儿中10例接受维生素B12(VitB12)治疗,辅以低蛋白饮食及左旋肉碱治疗.对治疗的7例进行3个月~1年6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1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4例明显好转,2例死于严重代谢性酸中毒。[2](4)国内文献报道总结国内外4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情况,分析其诊治及转归情况、结果,对有不明原因酸中毒,意识障碍,惊厥,肌张力低下以及体格及智力发育落后甚至倒退的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血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可确诊该病,该病的治疗可分为维生素B12(VB12)有效型及无效型两类,维生素B12有效型可采用VB12注射及限制饮食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维生素B12无效型患者采取饮食限制的方法加以干预,晚期肾功能衰竭行肝肾移植可改善此类患儿预后,但不确定是否能改善远期预后。[3] 结论:维生素B12(VB12)无效型,以低蛋白饮食治疗为主,VB12有效型以VB12为主,辅以低蛋白饮食.经治疗后,血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及尿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本症有确诊意义,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可有效地改善预后。[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血症; 维生素B12 ; 综述文献(主题) Vitamin B12 invalid type methyl propylene acidemia 1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219 cases HAO lei WU Qiu Zhen WANG Huai Li ZHAO Ming Gang WU Heng。The author

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及临床应用 讲课人:郑朝文 时间:二零一五年四月XX日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研究历史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简称Hcy),1931年由Vicent du Vigneaud 首次从膀胱结石中分离到,它是一种含硫的氨基酸。du Vigneaud主要进行有机硫化合物,包括含硫氨基酸的代谢研究,195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二、同型半胱氨酸(HCY)生物化学原理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本身不参与蛋白质合成,也没有特异的三个DNA碱基对其进行编码,它是蛋氨酸代谢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Hcy 的巯基是具有反应性的基团,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和引起氧化应激。食物中不含有同型半胱氨酸,其代谢由几种主要的B族维生素控制:叶酸、B12、B6和B2 。 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分两种形式存在:(1)氧化型同型半胱氨酸和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2)还原型同型半胱氨酸中游离的巯基具有高度活性,其容易氧化,从而形成二硫化物的形式, 氧化型是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浆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以二硫化物形式或是与蛋白质共价结合的形式存在。 三、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病理生理学 1、内皮毒性作用:Hcy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尤其合并高血压时更易受损,并且破坏血管壁弹力层和胶原纤维。 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Hcy可直接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3、致血栓作用:Hcy可促进血栓调节因子的表达,激活蛋白C和凝血因子Ⅻ、Ⅴ,血小板内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从而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4、脂肪、糖、蛋白代谢紊乱:Hcy可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还可改变动脉壁糖蛋白分子纤维化结构,促进斑块钙化。 5、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高氧化剂,它能防止很多细胞成分的氧化互相作用,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Hcy干扰谷胱甘肽的合成,从而对机体造成危害。

代谢性酸中毒的识别与处理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体内因为酸性产物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hco-3丢失到体外过多而造成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为血hco-3下降致动脉血ph<7.35,paco2下降。 分类 根据阴离子间隙(ag)分为高ag和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两大类。 ag正常的代酸碳酸氢盐。肾丢失或碳酸氢盐生成障碍、酸性物质吸收过多(摄入过多的氯化铵、精氨酸)以及肠道碳酸氢盐丢失增多(严重腹泻、肠瘘、胃肠减压及引流等)。 ag升高的代酸由于摄入乙醇等外源性有机酸过多或急慢性肾衰时肾排泄无机酸减少以及内源性有机酸生成过多(酮症酸中毒及乳酸性酸中毒)。 表现 除原发病表现外,代偿阶段无症状;失代偿后可有疲乏、呼吸加深加快(kussmaul呼吸),随病情加重可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严重者嗜睡、昏迷等。诊断需依赖实验室检查。 处理 治疗原发病,纠酸以及对危及生命的状况紧急处理(如对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及严重心率失常的处理)。 纠酸药物碳酸氢钠最常用;乳酸钠一般不作为一线用药,主要用于伴有高钾血症心跳骤停及药物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计算方法所需补碱量(mmol)=目标co2cp――实测co2cp(mmol)×0.3体重(kg)。说明:目标cao2cp定为20mmol/l。所需补碱量(mm01)=碱丢失(mmol/l)×0.3体重(kg)。说明:1.5%碳酸氢盐含hco3-178 mmol/l折成1.5%碳酸氢盐量(ml)=所需补碱量÷178×1000。估算:欲提高血浆co2cp mmol/l可给5%碳酸氢盐约0.5 m1/kg。 严重代酸应尽快纠正过低的血ph,使其达到7.2,以恢复心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减少心率失常发生机会,然后再减慢纠酸速度。 注意事项 ①若为急性心衰所致,重点在治疗原发病,纠正休克、缺氧,可以补碳酸氢钠,不用乳酸钠;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是补液和使用胰岛素降低血糖,仅在治疗后仍存在严重高钾血症或酸中毒加重者才静脉补充少量碳酸氢钠,于30~40min内使血ph提高接近7.2;⑧苯乙双胍所致应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④饥饿或酒精性酸中毒主要是补充生理盐水和葡萄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