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综述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综述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综述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综述

项目导入:建筑设计综述教学过程设计与建议

任务1 认识建筑与建筑设计

认识建筑与建筑设计工作页姓名:学号:班级:日期:

1.1 认识建筑

1.1.1建筑的涵义

什么是建筑?这对一般人来说,也许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建筑就是房子。但当我们进一步接触建筑,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的时候,你就会怀疑这个貌似确切的答案。房子是建筑物,但建筑物不仅仅是房子,它还包括房子以外的其他一些对象。如纪念碑,它是建筑物但不能住人,不能说是房子,传统建筑中的砖塔,也属于建筑物,但同样不能说成是房子。那么什么是建筑呢?关于这一问题仍然在学术界争论着,作为建筑设计原理的教材,笔者将有关建筑是什么的一些相关提法分别总结如下,当然这并不能就说已经涵盖了建筑的全部,因为建筑的内涵仍在发展之中,答案也会在每位建筑实践者心中慢慢建立起来。

(1)建筑的原始含义是庇护所

原始人构筑建筑物和动物营造巢穴的目的是一样的,是为了寻求或创造一个使人们免受风吹雨淋及敌兽侵袭的场所,从这个角度上讲建筑首先包含的是人类生活需要的成分,即功能成分。如我国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原始社会遗址,据考古分析,这些建筑就是

原始人利用自然材料,按照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而构筑的。由木柱支撑的斜坡屋顶既不会倒塌,又可以排泄自然雨水;在屋顶上部的侧面开口,既可以排除烟气,也可以采光,但雨水却进不来;室内地面下凹,有利于保温采暖;出入口做门,既利于使用,方便出入,又能防止敌兽侵袭。这种房子可以看作是建筑的起源形态,原始人凭借经验,口传身授,把这种建筑工程技术一代代传下来,并且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建筑物。

图1.1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原始社会方形住房

(原教材第1页图1.1)

(2)建筑的实质是空间

建筑是人类活动的载体,而人类活动是需要在一定的场所中展开,这种容纳人类活动的场所就是空间。近代国内外建筑家常常引用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其用意就在于强调建筑对人们来说,具有使用价值的不是围成空间实体的外壳,而是空间本身。诚然自然空间无边无际,只有运用各种物质材料,并按照一定的工程结构方法将人们所需要的空间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的才是建筑空间。只有“虚”“实”结合、“有”“无”相辅才能构成建筑。

(3)建筑是四维的存在

建筑是四维的,它包括空间上的三维(可以理解为“长,宽,高”)和时间上的一维。建筑的时间含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筑的存在具有时间性。任何建筑都会经历建设、使用、老化、废弃或被拆除重建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而言,世上就没有永生的建筑。但建筑由于建造材料、人们使用呵护的程度不同,其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某些石质的古代建筑,其耐久性可以达到上千年,所以建筑又能跨越时代,沉积出某个时代的艺术特色,因此有人把建筑又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历史教科书”。二是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具有时间性。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始终是在时间存在中进行的,正是这种体验建筑的时间性,我们建筑设计的空间序列理论才有理论依据。三是建筑的使用功能具有时间性。随历史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内容和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建筑的使用功能会继而发生变化,即使是同一个建筑物如: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最初是东正教的教堂,而后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现在为国家历史博物馆,其功能也能随历史的变迁就发生了多次变化。四是人们对建筑的审美具有时间性。当代有些建筑形式,初成时轰动一时,但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就不感兴趣了。而有些古代优秀建筑,跨越了漫漫历史长河,即使是到了今天,我们仍然为之赞叹不已。这就意味着建筑美感是有“时效性”的,经不起推敲的建筑形式往往会过早的夭折。

关于什么是建筑,具有不同实践体验的建筑师存有不同的提法,如:意大利建筑师奈维认为建筑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提出住宅是“住人的机器”,还有一些建筑史学家针对西方建筑提出“建筑是一部石头的史书”,当然我们针对中国的建筑也可以提出“建筑是一部木头的史书”,这些提法都从不同侧面诠释了建筑的不同特征。

1.1.2建筑的基本属性

如前所述,建筑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可以用他的诸多属性表现出来,建筑的基本属性,大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用性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需要而建立的,所以它首先是一个实用对象,它应该具有与其使用功能相适应的空间尺度、合理的室内空间布置、必要的家具设施,良好的物理环境条件等等。

(2)技术性

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它们不但推动社会的进步,而且直接推动建筑的进步。科学技术不但是形成现实建筑的保障,同时它也为建筑开辟新领域,包括新的建筑类型和形制的产生,提供新的物质基础,并为建筑提供不断向前发展的可能性。

(3)艺术性

建筑的艺术性多指建筑的形式或建筑造型问题,建筑虽然是一个实用对象,但它需要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建筑的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自己的一套规律和法则。

(4)时空性

从建筑作为客观的物质(空间)存在来说,建筑的时空特性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它的实体与空间的统一性,二是它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

(5)民族和地域性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形成的;不同地域也有着不同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气候、地貌、生态、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不同形成的。

(6)社会性

建筑是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它的产生与发展依赖于社会的生产力,同时它也是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物质表征,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社会创造出了它的建筑,反过来建筑也影响着社会。比较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跟各种社会制度的关系

建筑是人们从事各类社会活动的载体,其上必然会烙上社会制度的烙印,在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奴隶民主制度下产生的西方古典建筑,在中世纪基督教建筑兴盛时期(封建制度下)就受到压制,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与人本主义思想的提出,古典建筑又重新得到了肯定。这说明社会制度对建筑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2)建筑跟社会意识的关系

我国传统建筑中反映的封建等级观念、社会伦理观念、建筑易理与风水观念等,都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社会意识对建筑发展的积极或消极作用。

3)建筑与各种社会问题的关系

现代建筑的蓬勃发展影射出许多的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住宅问题、犯罪问题、社会老龄化问题、就业问题、青少年问题等等,许多社会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建筑的发展。

1.1.3建筑构成要素

建筑构成三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形象、建筑技术手段。详见图1.2

图1.2 建筑构成三要素

(原教材第19页图1.20)

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的用途和使用要求,是人们建造房屋的主要目的之一。具体的讲功能代表了人类各类生产、生活的各种需要,如:为了满足居住生活的需要,人们创造了住宅;为满足社会公共事务需要,人们创造了办公建筑(在古代表现为宫殿、衙署建筑);为了满足出行交通的需要,人们创造了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高铁站等交通建筑……。由于社会向建筑提出各种不同的功能要求,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建筑类型,又由于这种要求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所以建筑功能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新的建筑类型不断产生,旧的建筑类型逐渐消失就成为建筑发展中的基本现象。建筑功能是推动建筑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始终在建筑中占据主导地位。

建筑艺术形象包括建筑内部空间形象和建筑外在表现形象。如果说建筑功能反映了对建筑所围合的空间的利用情况,那么建筑艺术形象则反映了对围合空间的周边实体(空间的界面)的形象设计。由于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而具有思维和精神活动能力,因而供人居住和使用的建筑应考虑它对于人的精神感受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一般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设计既要考虑到人们对它提出的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同时还应兼顾人们的精神感受方面的要求,通过内部空间的大小、形状、比例、空间组合设计,外部体型、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以及光影变化等综合因素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建筑作品。

建筑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技术、建筑设备技术、建筑施工技术等用以完成建筑的各类工程技术手段。它对建筑的发展即表现出积极的推动作用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消极限制的一面。在古代,由于工程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能获得较大的室内空间,因而大大的限制了人们的室内活动空间,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人们力求用各种方法扩大室内空间。在西方,古罗马人发明了拱券结构和穹窿技术,在东方,古中国人创造了殿堂型、厅堂型等木构架技术,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室内空间,同时也推动了建筑外观形式的变化。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也突出的表明了工程结构技术的发展对建筑的推动作用,近代钢材、水泥、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推动了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同时促使建筑在室内空间跨度和建筑高度发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1.4建筑的分类

(1)建筑的分类

按照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三大类。

民用建筑是供人们居住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其中工业建筑是为工业生产所需的各类建筑,如厂房车间、仓储建筑等。农业建筑是为各类农业、牧业、渔业生产和加工所需的各类建筑,如种植暖房、农副产品仓库等。

(2)民用建筑分类

1)功能类型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详见表1.1。

表1.1 民用建筑按功能分类

注:本表摘自《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

2)高度类型

民用建筑按照建筑高度可以分为低、多层建筑、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详见表

1.2。

表1.2 民用建筑按建筑高度分类

民用建筑按照工程规模划分可以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建筑。详见表1.3。

表1.3 民用建筑按工程规模分类

注:本表摘自《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

4)设计使用年限类型

民用建筑按照设计使用年限划分为四类。详见表1.4。

表1.4 民用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分类

注:本表摘自《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

5)防火类型

民用建筑按照防火规范,高层建筑分为一类建筑和二类建筑,多层建筑不进行划分。详见表1.5

1.1.5建筑的分级

(1)防火分级

以《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0—2006)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按照房屋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不同,多层

建筑耐火等级划分为四级,详见表1.6,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划分为二级,详见表1.7.

表1.6 多层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定;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吊顶采用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

3.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确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 的不燃烧体;

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确有困难时,可采用0.75h 不燃烧体。

5.住宅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可按现行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的规定执行。

表1.7 高层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

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2)设计分级

按照建筑类型、工程规模和特征,民用建筑工程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详见表1.8

表1.8 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

1.2 认识建筑设计

1.2.1 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涵义

设计,英文翻译为“Design”,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广泛应用于人类的各项创造活动之中,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机械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网站设计、平面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

建筑设计,英文翻译为“Architecture Design”,其涵义比较复杂,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设计过程来理解,建筑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过程。

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创造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其“功能性与审美性”,一切围绕人的生产、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为核心展开。在设计之初,需要从整体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因素,主要包括:使用性质——即为什么样的功能需要设计建筑物,所在场所——建筑物所在的周围环境状况,设计标准——工程项目的经济投入标准和各项设计规范标准要求;在设计构思过程中,需要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即建造一座建筑物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主要涉及到建筑材料、结构、设备技术等;还需要遵循建筑美学原理,这是因为建筑设计的艺术性需要,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应考虑如“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主从与重点”等美学法则。

从学科角度来理解,建筑设计是一种边缘性与交叉性的学科,就设计的功能性与技术性而言,建筑设计涉及到的相关学科包括:人体工程学、材料学、物理学、生态学、应用数学、结构力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就设计的审美性而言,建筑设计还要对相关的艺术美学、构成学、心理学、民俗学、色彩学、伦理学及哲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1.2.2建筑设计方针、原则

1.2.2.1 建筑设计的方针、总原则

早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就明确指出,建筑应具备三个基本要求“适用、坚固、美观”,作为建筑设计基本指导原则,一直影响至今。

在195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设计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民用建筑设计中,必须全面掌握适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方针”。

在1986年,国家建设部制定的《中国建筑技术政策》中提出了全面贯彻“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建设方针,一至影响至今。

1.2.2.2民用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的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这是建筑设计的总原则;

2)建筑设计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必须保护人类“生态环境”,防止建筑污染和对环境的破坏,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

3)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尊重人的需求,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要求;

4)充分考虑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符合当地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法规和规划条件要求,并应满足消防、人防、市政、交通、环保、卫生、电信、邮政等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

6)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7)建筑设计应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及生活不便者的关怀,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

8)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关条例进行。

1.2.3建筑设计阶段划分

1.2.3.1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依顺序可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以及后评价(使用)阶段。

(1)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主要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两项工作。

1)项目建议书是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提出一个轮廓设想,是要求建设具体工程项目的建议性文件。其作用是推荐一个拟建项目。

2)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通过对项目有关的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条件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可能的建设方案和技术方案比较论证和预测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在经济上的盈利性和合理性。

可行性研究最终成果是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经过审批后方可进入项目建设的下一个阶段。

(2)设计阶段

根据项目建设的不同情况,一般的工程设计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详见1.2.3.2 建筑设计各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3)施工阶段

也称为建设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工作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施工,做好竣工前的生产准备工作以及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4)后评价阶段(项目运营阶段)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工程项目竣工投产,生产运营一段时间后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以及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系统综合评价的一项技术活动,也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综合性的技术评价,可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汲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今后的工作。

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程序详见图1.3

图1.3 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1.2.3.2 建筑设计各阶段的任务与要求

(1)设计准备阶段

设计准备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有:

1)接受委托任务书,签订合同,或者根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明确设计期限并制定设计进度计划安排,考虑有关工种的配合与协调;

2)明确建筑设计任务和要求

包括建筑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艺术风格、设计规模、等级标准、总造价等要求。

3)收集资料与现场调研

资料收集包括各类现行规范、标准的收集,气象资料、地形图、现状图、规划文件、地质勘察资料的收集;现场调研包括现场踏勘以及对同类型建筑实例的参观等。

4)拟定任务书

接受委托的设计,必要时需要与协助业主拟定符合实际需求的任务书。

(2)方案设计阶段

本阶段包括了两种情形,一种情形为,设计不需要投标,建设方已直接委托设计;另一种为设计需要招标,又可分为投标方案设计和方案深化设计两个阶段。前者是在项目招投标阶段,以招标书为依据,通过投标、竞赛,为建设方提供最佳方案,以争得设计权。后者是在获得项目设计权后,通过对方案的调整与深化设计,以满足对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的正式规划申报要求。

方案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图纸、效果图或模型以及其他手段的设计效果展示等。

1)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是对设计方案的具体解说,包括设计项目概况、设计依据和设计要求、建筑构思说明、总平面设计说明、建筑设计说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其中建筑构思说明至关重要,它包括设计指导思想、地域特征与环境分析、设计构思的产生逻辑及演变过程、社会与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

2)设计图纸

主要包括总图系列的图纸和建筑设计图纸。

总图系列的图纸一般包括,场地的区域位置图、场地现状图、总平面图、各类场地分析图(总平面功能分区、交通分析、景观分析、日照分析等)。

建筑设计图纸一般包括各层平面图、代表性建筑立面图、主要剖面图等,另外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制作给各类分析图和详图,如:建筑功能分析图、平面交通分析、室内景观分析图、建筑声学分析图等。

方案设计图纸最好采用彩色表达,平面图宜按照功能分区填色,立面图宜进行渲染。

3)建筑效果图及模型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达到中标的目的,透视图、鸟瞰图、模型等已经成为常用的手段,三维动画也多有应用。

(3)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在已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的基础上,对各专业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初步设计文件除了满足建设方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要求外,还应满足编制设计概算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技术经济指标、设计图纸、计算书等。

1)初步设计说明

包括设计总说明、执行的设计规范与标准、总平面、建筑功能设计、建筑造型设计、建筑材料及设施、防水工程设计、无障碍设施、建筑使用人数、建筑面积统计表、防火设计、人防设计、节能设计、环境保护与生态设计等内容。其中设计总说明是对设计项目基本概况和设计依据的描述,由各专业合作完成,在以后的各专业说明中不应另行撰写。

2)初步设计图纸

包括总平面系列、平面系列、立面图、剖面图及详图系列。

总平面系列图纸包括:区域位置图与城市环境图、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交通分析图、绿化分析图、日照分析图等。

平面系列图纸包括:轴网定位图(大型、复杂建筑有)、组合平面图(大型、单元式居住建筑有)、平面图、平面详图、防火分区图。

详图系列图纸包括:平面详图、外墙详图、重点节点构造详图。

3)专业配合

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专业要向其他专业提供包括设计说明、图纸、建设标准、材料做法及门窗表等必要的基本资料。具体内容详见表1.9。

1.9 建筑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资料表

(4)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根据已经批准的初步设计,编制出完整的、准确和详细的用于指导施工的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建设单位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要求;应满足材料设备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及施工的需要;应满足编制施工图预算文件的需要,并可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技术经济指标、材料用表、图纸、计算书等。

1)施工图设计说明

包括设计项目概况、设计依据、设计范围与设计分工、设计坐标与高程系统、基本说明与要求、总平面设计、防空地下室设计、防火设计、节能设计、无障碍设计、各类工程做法说明、电梯(自动扶梯)选择及性能说明、卫生器具设置要求、噪声控制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做法说明、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施工注意事项、设计计算书等。

2)施工图设计图纸

包括总图系列、平面系列、立面图、剖面系列及详图系列的图纸。

总图系列图纸有: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土方图、绿化及建筑小品布置图、总平面详图等;

平面系列图纸有:轴网定位图、组合平面图、平面图、平面详图;

立面系列图纸有:立面图、立面详图;

剖面系列图纸有:剖面图、剖面详图;

详图系列的图纸有:外墙详图、楼梯详图、电梯、自动扶梯、自动步道详图、卫生间详图、厨房详图、门窗详图、幕墙详图、吊顶详图、其他详图(如:变形缝、游泳池、特殊屋面、内墙详图、室外设施等)。

3)设计计算书

计算书分为对外报审和供内部使用两种,可以在设计说明中分项列出,也可以以附件的形式与说明并列。内容包括建筑面积统计、使用人数、节能、土方、视线、座位、电梯、防火、安全疏散等。

4)专业配合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建筑专业应及时向内部其他专业提供基本资料,详见表

1.10。

表1.10 建筑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资料表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1_图文.

1.1.1 居住建筑的功能类型 居住建筑是人类生存活动和社会生活必需的物质空间,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现代社会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宿舍、专用公寓和居住综合体等多种建筑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 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 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古老的建筑类型。它是为满足家庭长期定居生 活的需要而建造的居住空间设施,同时又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式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出现的新的居住建筑 类型。它是为满足城镇工业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新的社会群体对居住空间的共同需求,而采取集约化建造的居住设施。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建筑类型,它是现代城市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产业结构更替和城市功能结构更新的物质空间载体,反映了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和社会居住方式发展的新动向。 经历了十年文革的经验停滞,拨乱反正,百业待兴。城镇住宅建设重新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历史性的建设积欠,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从1979年开始,国家大量增加了住宅建设投资。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投资200-300亿元,平均每年建造城镇住宅1.0-1.2亿m2 ,人均居住面积以百分之六速度增长。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重点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卷首语 1、分析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共性问题,运用一般性原则,阐明公共建筑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 性的问题。 2、学习公共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构思方法和必要的组合技巧。 3、公共建筑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 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等。 4、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关系分析、建筑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 择等技术问题。 5、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题目、调查场地、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建筑成果表达。 6、` 7、建筑分类:按建筑风格、建筑组合方式、结构类型、使用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或高度划分。 8、建筑设计原则:经济、安全、适用、美观。 9、公共建筑:面向社会、具备公共参与性或开放性特征的建筑类型。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总体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建筑是什么 ! ——建筑是为了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按照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所形成的物质环境。 2)、创造室外空间环境时,应考虑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的问题。 内在: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的问题; 外在: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 3)、室外环境的空间与场所: a、开敞的空间场所(集散广场) 在共公建筑中,因为人流比较集中而要求空阔的场所,形成一定规模的集散广场,需要各种流线的通行能力和空间构图的需要来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形式。 因为这类广场对城市面貌影响较大,同时在艺术处理上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广场的空间尺度和立体构成等构图的问题,为人们观赏建筑景观,提供良好的位置与角度。 ;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路口。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路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b、活动场地 与室内空间的联系密切,应靠近主题建筑主要部位 c、停车场所 停车场位置,一般要设置在方便易找的地方,如主体建筑物的一侧或后侧,但不应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为原则。

(完整版)建筑设计原理试题与答案

建筑设计原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共20分) 1.方案阶段的建筑剖面,可包括以下内容() A.建筑的剖切与投影部分、设计绝对标高、环境和配景、电梯井剖面; B.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高度尺寸、室外地坪; C.设计标高、环境和配景、楼梯剖面、文字标注; D.绘图比例、高度尺寸、建筑轴线、建筑阴影。 2.在面积定额指标中.所谓户均使用面积是指() A.有效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B.建筑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C.居住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D.使用总面积与总户数之比 3.建筑艺术区别于其它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刻等)的重要标志在于 ( ) A、建筑艺术作品一般比较大 B、建筑有使用功能的要求 C、造价较高 D、有内部空间 4.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属于居住建筑。 A. 托儿所 B. 宾馆 C. 公 寓 D. 疗养院 5. 平面利用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100%,其中使用面积是指除结构面积之外的() A. 所有使用房间净面积之和 B. 所有使用房间与辅助房间净面积之和 C. 所有房间面积与交通面积之和 6.考虑建筑的防火及安全疏散,可采用的楼电梯类型有() A.双跑梯剪刀梯、螺旋楼梯、自动扶梯; B.悬臂梯、双跑梯、弧形楼梯、剪刀梯; C.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消防电梯、螺旋梯; D.剪刀梯、弧形楼梯、双跑梯、封闭楼梯。 7.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手法。 A.对比 B.均衡 C. 统一 D.韵律

8. 民用建筑的主要楼梯一般布置在() A、建筑物次要入口附近 B、主要入口附近位置明显的部位 C、一定要在房屋的中间部位 D、一定要在房屋的端部 9. 通常房间内最小净高不宜低于( ) A.2.0m B.2.2m C.2.4m D.2.6m 10.建筑施工平面图上,建筑物外部尺寸的标注一般是() A.一道 B.二道 C.三道 D.四道 11. 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建筑类型。 A.剧院、电影院、体育馆B.火车站、浴室 C.医院、中小学、办公楼 D.百货商店 12.以下门的类型组可用于建筑的安全疏散口。() A.旋转门、平开门、自动感应门、卷帘门; B.平开门、弹簧门、滑拉门、防火门; C.铝合金地弹门、平开门、防火门、隔音门; D. 铁拉门、防火门、平开门、弹簧门。 13. 建筑的构成三要素中()是建筑的目的,起着主导作用。 A. 建筑功能 B.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C. 建筑形象 D. 建筑的经济性 14.施工图的建筑立面包含以下内容() A.建筑轴线、设计标高、周边环境及绿化、风玫瑰; B.高度尺寸、建筑轴线、设计标高、门窗立面; C. 建筑阴影、门窗立面、室外踏步、高度尺寸; D.文字标注、设计标高、绘图比例、门前雕塑。 15.方案设计文件的内容应包括:() A.封面、设计说明、效果图、总平面图、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大样图。 B.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效果图、总平面图、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设计 概算。

最新最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研)包含课堂笔记上课讲义

公共建筑的设计原理 第一章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1>公共建筑的总体环境布局。 <2>公共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 <3>公共建筑的造型问题。 <4>公共建筑的技术经济问题分析。 <5>空间组合的综合分析。 公共建筑: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 公共建筑的类型:医疗建筑,文教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体育建筑,交通建筑,邮电建筑,展览建筑,演出建筑,纪念建筑。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惨途,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 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 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 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公共建筑总环境布局的基本组成: 1)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2)环境中的空间与场所. 3)环境中的空间与绿化。 环境布局的最中目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工作,学习方面的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环境中的空间与建筑: <1>通过设计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设计意图与艺术构思. <2>环境中应体现的主体建筑为中心,附属建筑的周围环境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设计思想。 <3>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物质要求以及精神方面的要求. 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 作用: 1)主要给人们进行活动,游戏,缓冲,休闲等作用 2)主要包括汽车,自行车,停车作用三种类型; 3)场所环境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该综合室内空间构图要求,安排一定的绿化,雕

建筑设计与原理小结

建筑设计与原理小结 建筑设计与原理小结 干建筑设计已经六年了,偶也有一些设计心得,主要是快速设计和对规范的理解,现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勉: 下面以一住宅楼为例。 1.首先注意层高问题,不要给自己找麻烦。(有一个16米的限制) 贮藏室+五层住宅 2.2+4x3+室内外高差 16米 贮藏室+六层住宅 全地上贮藏室2+5x2.75+0.25(室内外高差) 16米 半地上贮藏室1(地下)1.2(地上)+5x2.8+0.45(室内外高差) 16米。 以上几种情况都不违反规范,大家选择一下。 另有一种情况,就是顶层为跃层,在上面的基础上可以在增加一层,大多数情况下是上人阁楼。 2.画图 这里就有个顺序问题了,大家也可能有自己的习惯,不过我认为自己的比较好,一般户型确定下来,也就是一天的功夫就可以拿下。 下面就以天正5.5+auto cad XX为例,(贮藏室+五层住宅,2.2+4x3+室内外高差 16米)说明一下。

在户型确定的前提下,根据总平面看看这栋楼有几个单元,因为我们根据楼长的大小确定伸缩缝的设置。 先画半个单元,并且先画标准层(户型一样)。 轴线,用单线按户型图画出墙线,单线变墙(240宽),删除不需要的墙;设置门窗洞口,一般设置: m-1 入户门 1000x2100 m-2 内门(卧室书房)900x2100 m-3 厨房门 800x2100 m-4 卫生间门 800x2100 m-5 阳台门(推拉门) 2100x2600 c-1 主卧室窗 1800x1700,窗台900 c-2 次卧室书房窗 1500x1700 c-3 厨房窗 1500x1600 窗台高1000 c-4 卫生间窗 900x800 窗台1800 c-5 1200x1600 楼梯间窗户,窗台高1000 c-5 阳台窗户阳台外围长度x1550,窗台高度1050 布置厨房摆设和卫生间摆设,注意厨房操作面板宽度为500,洗面盆面板宽度为550,长度因户型而异;布置洗衣机电冰箱和主要房间空调的位置,因为给排水电气专业需要定位;设置燃气罩和油烟机的位置,设置洗菜池和拖布池的位置,设置大便器和淋浴头的位置,设置毛巾架,肥皂盒卫生纸盒位置;设置壁橱和鞋柜的位置,设置地漏的位置和排水坡度,设置阳台厨房卫生间的高差。 布置各种管线洞口的位置,北方需要供暖,因此需要暖气分户计量。

建筑设计原理要点整理

精心整理 公共建筑设计第一讲 ?建筑的本体逻辑是对建造的关注: –支撑、维护、分隔; –尺度、材料、色彩; 空间序列 建筑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基地与建筑的关系 ?人与空间的关系 ? ? ? ? ? ? ? ? ? ? ? ? 2012 二、公共建筑的特征性质 建筑具有艺术审美特性 (与其它艺术品异同: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建筑能跨越时代,沉淀出某个时代的艺术特色,因此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历史教科书”。 1.真实的:现实存在的,历时性,局限性。 2.形象(图象)的:同时性,完整性(信息量大、多、 自身形态、局部与整体、周围环境等) 3.意向的:语言、文字 三者+使用者的理想、公共的态度和价值综合规则、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各种有意义的事件=较为完整意义的建筑来源。

小结与问题: 建筑是什么? (一)各种观点: 经济、适用、美观 工程技术十人文艺术 工程技术十真善美(罗小末) 足迹、空间、雕塑(菲力普·约翰逊) 功能、结构、象征(丹下健三) (二)、以人的需求为主线 空间为主角(生活、源泉) 形式为语言 ? ? ? ? ? ? ? ? ? ? ? ? ?以 ? ? ? ? ? ?功能的高度概括化化、哲理化 ?四、功能要素: ?基本间、辅助部分、交通部分 ?(一)合适的大小和形状;(二)良好朝向 ?(三)利用率高;(四)开间、进深和层高 ?第三节空间的涵义 ?1.?“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均质空间/非均质空间 ?物理空间(均质空间) ???????特点:尺寸、形状、体积、材质、颜色…… ?心理空间(非均质空间)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试卷A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A) 1、考试试卷共 7 页 2、考试形式:开卷 3、考试时间: 120 分钟 4、适用专业:建筑学 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共 5 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户型:根据住户家庭人口构成(如人口规模、代际数和家庭结构)的 不同而划分的住户类型。 2.户人口规模:指住户家庭人口的数量。 3.动静分区:通常把住宅中使用时间主要在白天和部分晚上活动频繁的 区域划分为动区。如会客室、起居室、餐厅、厨房等。把使用时间集 中在晚上或要求安静不受干扰的区域划分为静区。如卧室、书房等。 4.跃层住宅:指一户人家占用两层或部分两层的空间,并通过专用楼梯 联系。这种住宅可节约部分公共交通面积,室内空间丰富。在坡顶住 宅中,可充分利用坡顶空间。 5.支撑体住宅:指将住宅的骨架作为支撑体,并预留洞口。其间容纳面 宽和面积各不相同的套型单元,将可拆装的轻质隔墙、设备、装修、 按模数设计的通用构件和部件作为填充体(可分体)。从而具有更多灵 活可变性的住宅类型。 6.住宅单元:为了适应住宅建筑的大规模建设,简化和加快设计工作、 统一结构、构造和方便施工,常将一栋住宅分为几个标准段,一般就 将这种标准段叫做单元 7.安全疏散间距:指从户门到安全出入口之间的最大距离。 8.防火分区:为防止火灾广泛蔓延,将建筑分隔成若干一定面积的区域, 每个区域均设有两个安全疏散口,这种区域划分称作防火分区 9.塔式住宅:指平面上两个方向的尺寸比较接近,而高度又远远超过平 面尺寸,以一组垂直交通枢纽为中心,各户围绕布置,不与其他单元

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考试资料

1.广义建筑学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1)基本概念 所谓广义建筑学,即与传统意义或狭义相对照,其研究领域和内涵有所扩大,其研究方法从注重个体或微观发展到更注重宏观和整体,把相关的学科融入其中(城市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强调“整体观”和“辩证统一观”。 (2)基本内涵 其内涵为: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把城市与建筑、建筑与地景、建筑与生态融为一体。 2. 建筑的双重功能性 一是使用功能,二是精神满足,二者缺一则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建筑。 3. 建筑有两种主要的需求:一是具有使用者的要求,二是社会、城市的要求。 4. 建筑的基本特征:空间性、实用性、物质性、审美性 5.建筑的空间性问题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是建筑的生命。建筑物内部或周围的所有区域都是具有空间定义的容量。建筑空间有两种类型:一是内部空间——由建筑物本身所形成。 二是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是由建筑物和他周围的环境所构成。建筑空间有六种构成方式:(会理解和判断某种建筑用了那些空间构成方式) (1)围合 ①形成:用墙体(实墙、花墙)、栏杆、列柜、篱笆及其它的物质形式围合成的一定的空间,被围部分与其外部就有了区分。 ②特点: 这种空间的区分随隔围物体的形式可以产生各种不同围的方式或强化或弱化或随意或是有一种隔而不断的感觉。 ③应用: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各种半室外空间等. (2)覆盖 ①形成:在空间的上部设置一个面积性的物体,那么其下部便形成一个空间。这种空间垂直方向的限定性很强,水平方向的限定性很弱。如亭子、雨伞、凉棚等。 ②特点:是行为的自由,并有某种关怀、保护、庇护等作用(因为人们往往对来自上方的袭击是很担心的)。覆盖物的大小和高度是覆盖强度的两个要素。 ③应用:如雨棚、亭子、阳台、室外走廊等 (3)凹凸 ①形成 凸起一个平台也是一种空间的限定方式。这种限定会随着凸起物的增高而增强,同理,“凹入”地面也是一种空间的限定方式。 ②特点: 凸起的性质是“显露”的,显示地位或权势的高大,可增强或烘托建筑的气势。 凹入则与凸起刚好相反,它是“隐藏性”的有安全感,两者刚好是一露一藏。 ③应用: 凸起多用于纪念性建筑当中,如纪念碑前的台子……和大型公共建筑前的平台; 凹入多用于地下通道、城市人防工程、下沉式广场等。 (4)设立 ①形成:这种空间形式是意象性的,而且空间的边界是不确定的,设立和围着好是相反的情形,如果一种叫做正空间(positive),则另一种叫负空间(negative)。 ②特点:与围对应,围是物体包围或限定空间,而设立则是空间包围着限定物,而且空间的边界模糊,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公共建筑与总体环境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延伸,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建筑师环境观: 1.给人们创造美好的环境, 2.注意优美的环境,应该反映出国家,城市,乡镇最突出和鲜明的标志, 3.公共建筑与环境艺术是指“生活环境“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 室外环境空间的组成部分: 1.群体建筑 2.广场道路 3.绿化设施 4.雕塑壁画 5.建筑小品 6.灯光造型与夜间的光明艺术效果. 场所:1)活动场所2)停车场所3)集散场所活动,游戏,缓冲,休闲室外空间与建筑:与主体建筑相配合,围合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室外空间根据使用性质不同,一般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①开敞场地②活动场地③停车场地④服务性的院落 服务性的院落:大多数公共建筑还需要设置服务性的院落,如锅炉房,厨房等。一般为了出入方便,常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停车场地:停车场的位置,一般要求尽量设在方便易找的部位,如主体建筑物 的一侧或后侧,以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 有些公共建筑,因为城市规划的要求,安排在道路的交叉口处,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避免主体建筑出入口与转角处人流的干扰,常将建筑后退,形成一段比较 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有利于干道转角处车辆拐弯处的视线要求,同时也有利 于道路交叉口处的空间处理。 公共建筑前面常常后退红线一段距离,形成开敞的室外场地,主要原因是:形 成一段比较开阔的场所,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用来疏散人流。为了充分利用场 地,常被用作停车;人们活动之用;供人们观赏建筑之用。 公共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包括:1)利用环境.2)改造环境.3)创造环境.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俗则摒之,嘉则收之 室外空间环境的组合问题上,概括出三个基本经验和看法: 1:从建筑的实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功能关系,并加以合理的分区,运用道路,广场,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空间环境的布局联系方便,紧凑合理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细答案)资料

课堂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建筑的基本属性的是( A ) A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B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C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 D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2、古代拉丁美洲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D ) A 木构架体系建筑 B 伊斯兰教建筑 C 陵墓建筑 D 高台建筑 3、古代印度建筑主要是以什么建筑类型为主( A ) A 佛教建筑 B 筑陵墓建筑 C 伊斯兰教建 D 木构架体系建筑 4、下列不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建筑、礼制建筑(宗庙、 明堂、辟雍)、居住建筑(宅第、坞壁)、园林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等 B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已出现,斗拱在建 筑上开始广泛使用,建筑组群日趋庞大,群体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 C 多层楼阁兴起和盛行,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被独立 的、大型多层的木楼阁 所取代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5、下列不是清代建筑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园林建筑进入极盛期;藏传佛教建筑兴盛,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B 单体建筑在明代定性化基础上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筑高度程式化 C 建筑结构与建筑装饰分离,单体的建筑装饰精细、华丽,甚至由 于装饰过分而产生繁缛和堆砌感 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 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6、希腊建筑长期的推敲改进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相互组合上,这套做法固定后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柱式:( A ) A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 B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 C 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柱式 D 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复合柱式 7、自然环境构思法主要是指( C ) A 通过建筑形态、语言、符号等表达其内在的某种哲学或思想内涵, 从而使观者产生联想、共鸣或启示 B 建筑通过形象(含总平面、平面、立面及内外装饰)表达或蕴涵某 一主题思想,从而增加建筑文化含量 C 新建筑根据所处环境原有的道路、景观及建筑布局、形态、形式、 风格、材料、色彩以及特点、个性等进行构思,从而达到新旧环境与建筑的谐调平衡。 D 运用象征或隐喻的方法来表达经构思而确定 8、基本构思法的设计操作过程包括( A ) A 方案设计依据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形态设计方案设计深化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总述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筑设计日益受到重视,建筑设计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了建筑设计类型及各类建筑的特征。掌握建筑设计的基础工作:基础资料的收集;城市建筑的调查;城市建筑的综合分析。学会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规划成果的审批和审批程序。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代码3836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先修课程制图 总学时数32 周学时数 2 开课院系艺术学院设计系任课教师卢 编写人卢编写时间2009.9.10 使用教材朱昌廉等著.住宅建筑设计原理,重庆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杨窥丽.城市原来绿地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华夏意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程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为环境艺术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以理论分析与规划设计为特点,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下述能力: (1)培养正确的建筑观。 (2)培养分析、理解城市空间的认识能力。 (3)认识不同城市、地理方位的建筑不同特点 (4)使学生对我国建筑发展的概貌及重要的专业术语有所了解,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审批的基本程序。 课程教学要求了解建筑的分类及各类建筑的特征。 2、认知建筑:从理论与历史的阅读中再来认识城市绿地的规划原则,形成对于功能、空间、形式、秩序、文脉和建构等建筑语汇的深层认识,也形成关于城市作为文化现象的深层理解。 3、掌握建筑规划的基础工作:基础资料的收集;建筑现状的调查;建筑的综合分析。 4、掌握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规划成果的审批和审批程序。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 点 本课程重点和难点在于:掌握建筑设计文件的编制,规划成果的审批和审批程序 课程考试课程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doc 8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doc 8页)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实例 ——贝律铭作品分析 摘要:本文试通过分析贝律铭的图书馆建筑,依据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探讨新时期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去综合地解决建筑面临的种种矛盾。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贝律铭,美术馆 在我们的设计中,往往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摸索、去解决,有时往往回到最基本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上来。从最基本的点出发,抓住最主要的矛盾,然后再丰富发展,力求做到完善。贝律铭的作品往往一开始面临很大的挑战,从开始到完成体现了一个基本的思路,他不是从形式到功能,也不单单是现代主义的形式追随功能,而是综合环境、城市脉络、轴线、功能、空间、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体验等等各方面因素。 一、大师简介 贝律铭是最富盛名的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博采众长,受柯布西耶影响,建筑中表现雕塑性,同时受密斯风格的影响,展现结构之间的直接相接的构筑美,他自己也摸索适合自己的建筑材料,其中最擅长的便是混凝土的应用。在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中,贝氏加入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元素,为现代建筑增添了精彩的一笔。同时他表示中国的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他援引自然的观念,试图为中国的现代建筑寻找新的方向。相对于中国其他探索中国式建筑的建筑师们任意拼贴中国式的建筑元素,贝律铭的方法显然高明的多,是从中国建筑的本质出发进行的探索。 二、作品分析 (一)、伊弗森美术馆 该作品是贝律铭的第一件美术馆作品,任务面临两项挑战:(1)该馆需要经常进行特展和巡展,所以空间要适应多变的类型不同的展厅。(2)该馆是地方性的小美术馆,且位于市中心更新区,想要成为吸引人的场所,势必要有与众不同之处。第一个挑战是对建筑功能的要求,第二个挑战是对建筑造型的要求。贝律铭从造型着手,做了高低错落、大小不同十余个展示厅,既满足了不同类型展馆的需求,也形成了丰富的体型。 主体的展室厅是外挑的四个大小高低不同的方盒子,深深的外挑展现了结构美,同时高低错落,榫卯相接,很有层次,也表现出几何形体的雕塑感。从总平面图可以看出,主体建筑是四个展馆围绕中心的内廷雕塑厅,形成一个风车的形状。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总结

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3.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4.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5.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26.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27.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28.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1.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中文):建筑设计原理(英 文):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层次:专升本 总学时: 64学时(理论教学时数:32学时) 总学分: 4学分 先修课程:建筑构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力求体现建筑设计的特点,优化理论系统,紧密结合专业,突出与设计课程的配套,拉近理论和实践的距离,以通俗的语言和直观的插图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内容、依据、要求和特点,空间与结构造型,建筑构图法则,建筑设计方法论,建筑外部环境及群体组合设计,建筑平面、剖面、体型和立面设计,建筑技术经济等内容,并把建筑策划和建筑节能的内容纳入进来。 2.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围绕建筑设计方向的特点,舍弃繁琐的理论,优化理论系统,内容力求简洁实用。同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介绍,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内容安排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为建筑设计课提供相关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设计构图以及设计规范,适合学时较少的实际情况。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建筑概述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的概念与含义; ·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理解建筑的分类和建筑的发展; 重点与难点: ·建筑基本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的耐火等级。 第二章建筑设计的依据、要求和程序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 ·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的深度;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设计的依据。 第三章空间与结构造型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结构的种类; ·理解建筑空间与结构的有机结合等内容; 重点与难点: ·掌握建筑结构形式的分类及特点; ·掌握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第四章建筑构图法则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建筑美学中的构图问题; ·理解形式构图与形式美、构图法则; ·理解建筑设计中合理运用尺度; 第五章建筑设计方法论及设计手法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建筑设计手法; 重点与难点: ·认真学习并掌握建筑设计手法。 第六章建筑外部环境及群体组合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建筑场地设计、竖向设计、停车场设计; ·理解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重点与难点: ·外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及处理手法; ·停车场设计。 第七章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理解与掌握平面防火设计基本方法; ·理解与掌握走道、楼梯设计要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组合种类; 重点与难点: ·房间的平面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平面组合设计。 第八章建筑剖面设计 教学内容与要求: ·了解房间的剖面形状、建筑层数和总高度的确定; ·理解建筑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了解并掌握建筑剖面组合形式; ·了解并掌握建筑空间的利用。 重点与难点: ·掌握一些常用的剖面设计手法,以达到对建筑空间全面理解和把握的目的。

建筑设计原理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 的新概念 4.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 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 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3.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4.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5.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26.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27.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28.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1.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32.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33.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论文.

建筑设计原理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通过最近大量的阅读书籍,对教科书第3章公共建筑的造型艺术问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 在我看来,建筑的造型艺术离不开生活,因为我认为任何的建筑都离不开人,建筑给人欣赏,给人居住,给人休憩等,所以它就要满足人们物质要求的同时,需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正如书上所说“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要求,是创造建筑形式美的主要依据。”所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要求,也就满足了人们的生活。 我主要讨论的是建筑的形态与构成。 首先,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组成关系,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有形必然有态,态依附于形,两者不可分离。构成是一个近代造型概念,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在书上说,建筑形态构成是在研究形态与空间的艺术性,追求纯粹形体和空间的创造。我对此比较感兴趣,所以才选择这一块。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以计数、千姿百态的形态。我对辽阳比较熟,在平常的生活中现如今想想,建筑的造型艺术无处不在,比如广场,辽阳的广佑寺广场,从广场的每一处都可以看出建筑的造型和艺术,首先,因为广场紧挨着广佑寺,是座寺庙,所以广场的卫生间也维和着寺庙的造型,和耸立的白塔不相冲突,还有周围的球形大理石,球形的喷泉,无疑不体现了建筑的造型,以及颜色的搭配,主要以冷灰调为主,身边的建筑许多许多,无论在哪儿,都离不开建筑,可见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 点、线、面、体被称为形态的要素。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如:点材沿一定的方向连续下去,就会变成线;线材横向排列,就会变成面;面材堆积起来,就形成体。我们可以把建筑的形态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像自然风化和水的冲刷形成的卵石等就是自然形态,尽管它没有生命,但它给人的感觉是有生命力的,具有强烈的扩张感。像人工形态可以细分为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两类,我们生活周边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很多,比如天然的石头和公园里的石头雕刻和一些抽象的造型。 在空间构成中点是相较小而集中的立体形态,是具有空间视觉位置的。点的主要特征在于它可以吸引人的视线从而导致人的心理张力,产生空间感。我个人比较喜欢点,因为点在建筑的整体形态中为了美化、点缀主题而设计,起画龙点睛的修饰作用。而且点具有运动感、空间感和力度感,点群无规律的运动变化呈现一种活跃、跳动的视觉感受;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渐变排列的电,产生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运动感同时产生空间深远感,起到扩大空间的效果;点之间距离最近,越容易产生密集、硬朗的效果,点之间距离最远,越容易产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复习资料

建筑 居住建筑设计原理 ·居住建筑功能类型 1.住宅建筑是居住建筑中最为很古老的建筑类型 2.公共宿舍和专用公寓建筑是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的新的居住建筑类型 3.居住综合体建筑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城市综合性功能的 居住建筑类型,也可称为综合性居住建筑 ·居住面积标准 1.国民居住发展目标定位 国际上对国民居住目标按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低标准为一人一床;文明型标 准为每户一套房;舒适性标准为每人各有一室。 我国小康住宅居住目标的基本定位应属国际上的文明型标准,即在21世纪初,我国居民应达到每户拥有一套设施完备的住房的居住目标,人均居住面积将超过8㎡。 2.社会居住模式预测 住户成员构成的特征通常称为户型,住房空间构成和形式的特征通常称为套型。住宅 设计研究的重点是常规住户——“家庭户”的户型特征及空间需求;其他非住宅类型 居住建筑设计研究的对象时准常规住户——“集体户”的组成特征及空间需求。户型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人口结构类型两方面。 ·室内光环境质量 1.光环境质量要求和意义:居住空间的光环境由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两部分组 成,包括日照,采光和照明三方面的要求。 a.增进人体和视力的健康,并在心里上增进居住空间的舒适感。 以提高劳作b.为居住空间中展开各种日常生活行为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和环境氛围, 效率,增进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感。 c.正确处理天然采光设计和人工照明设计的关系,有利于从建筑整体上节约能源。 2.确保光环境质量的设计措施和控制标准:为创造居住建筑室内良好的光环境,建筑 设计上应争取良好的朝向,确保足够的建筑日照间距,立面窗户的开设应确保足够的采光面积。建筑电气设计上,应提供合理照明水平。 a.关于日照标准的确定。 b.关于天然采光标准。 c.关于人工照明标准。 ·室内声环境质量 A.要求和意义:声环境是指居住建筑内、外各种噪声源,在住户室内形成的对居住者 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良影响的声音环境。 B.标准和措施 标准:符合人们健康的生活需要;符合国家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允许。 措施:城市总体规划应尽量是居住区远离各种工业或城市交通措施的强音噪声源;设置声屏障或利用道路绿化大幅度降低城市交通噪声对居住建筑环境的影响;居住建筑中需要安静的房间,应设计布置在远离道路较安静的一侧。安静房间的上下层位置设 计也宜安排安静的用房,以减少户间撞击噪声的影响;提高建筑物构建的隔声能力, 特别是分户墙、楼板和外墙门窗的隔声性能,降低室内建筑与家用电器设备的噪声级。·一套住宅的各功能房间可归纳划分为居住空间、厨卫空间和辅助空间三类。 居住空间:起居室、餐厅、主卧室、书房、次卧室 厨卫空间:厨房、卫生间

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新模式实践

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新模式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师成为紧缺人才。作者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了党中央国务院2007“2号文件”及校党政领导最新指示精神,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用了三年时间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与用人单位和兄弟院校进行建筑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逐步摸索出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并有针对性的挑选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班级进行改革试点,试点班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教学理论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更加规范了对建筑设计教学现状动态评价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存在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确立了定期与用人单位互相反馈信息的机制,及时了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调整教学体系和内容。 (二)建立了新的建筑设计教学目标、原则和方法 1.教学目标的细分化 根据目前建筑设计市场对设计分工的要求更细,细分教学目标。根据市场的要求,确立了总平面设计、建筑方案、施工图、表现几个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总图、方案设计、施工图、效果图等方面的能力。 2.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教学原则

a.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 b.培养学生建筑师的基本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3.建筑设计教学新模式的基本教学方法 a.重视方法论的应用; b.运用互动式的教学组织方法,强调多向反馈的过程教学; c.重视过程教学; d.建立新的考核模式。 (三)确定建筑设计教学———“三横、四纵”的层次教学体系 建筑设计教学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五年,依据培养目标,确立了分年级分层次教学体系。一年级以建筑鉴赏和空间类型教学、形态构成训练为主。通过对形态设计“形”的抽象分析,使学生掌握一套处理建筑造型的方法。二年级学习设计原理,掌握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学生尝试设计小型的建筑,实现与建筑初步知识的衔接,培养建筑设计观念。三年级注重设计构思,培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性建筑的设计,要求考虑城市和文化因素。四年级学生重视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五年级注重和实践的联系,学生参与到教师和企业的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真题真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及早与市场接轨。 1.“三横”的内容 “三横”是建筑设计教学总的质量控制体系,包含课程体制化、知识系统化和设计方法形成化三个方面。(1)课程体制化。在传统建筑教学模式基础上,根据市场的要求和专业发展趋势,补充建筑设计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内容。建立相对稳定(成熟的理论)和不稳定部分(专业新动向)相互补充的弹性教学体制。低年级层次(一、二年级),以无约束限定条件的题目为主,以空间的构成、功能以及人的行为心理为基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建筑空间感。教学以“放”为主。中年级层次(三、四年级),设计题目给出各种限定条件,让

建筑设计原理小结

建筑设计原理小结 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 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 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 6.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7.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8. 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9. 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 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 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 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 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 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 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 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

关系 17. 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 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 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20. 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1. ‘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2. 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3. 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4. 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5. 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26. 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27. 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 28. 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29. 公共建筑对称的门厅,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 30. 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31. 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32. 中国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