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考研知识的建构(一)

考研知识的建构(一)

知识的建构(一)

(总分:203.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78.00)

1.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

(分数:2.00)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D.以上都对

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

2.以下现象,不属于学习的迁移的是( )

(分数:2.00)

A.由于经常打篮球,小陈的跳高能力很不错

B.学会骑自行车后,学骑摩托车的速度特别快

C.由于画画得很好,小张在美术社表现很出色√

D.由于从小喜欢剪草,小王长大成了一名出色的理发师

解析:[解析]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C中这两种活动都属于学习,并且前者有对后者的影响。

3.知识的整合的含义是( )

(分数:2.00)

A.整合旧知识

B.既要整合新知识又要整合旧知识√

C.整合新知识

D.将知识深化

解析:[解析] 知识的整合的含义是既要整合新知识又要整合旧知识。

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分数:2.00)

A.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B.派生类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

5.把正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的是( )

(分数:2.00)

A.加涅√

B.麦克利兰

C.布卢姆

D.维纳

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

6.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 )

(分数:2.00)

A.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

B.近迁移和远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正迁移和负迁移

解析:[解析] 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两种。

7.( )把知识分为:具体的知识、方式方法的知识和普遍原理的知识

(分数:2.00)

A.加涅

B.阿尔金森

C.布卢姆√

D.布鲁纳

解析:[解析] 布卢姆的分类:具体的知识、方式方法的知识和普遍原理的知识。

8.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表明,在确定知识类型时要考虑( )

(分数:2.00)

A.学习所处的阶段

B.学科特点

C.测量的条件√

D.学习的内容

解析:[解析] 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表明,在确定知识类型时要考虑测量的条件。

9.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可以分为( )

(分数:2.00)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

B.具体知识、抽象知识

C.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D.方式方法知识、普遍原理知识

解析:[解析] 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10.根据布卢姆的分类,下面属于“普遍原理知识”的是( )

(分数:2.00)

A.日期

B.中学生守则

C.牛顿第一定律√

D.家庭地址

解析:[解析] 普遍原理知识,是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体系和模式的知识。符合题意的只有C。

1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分数:2.00)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伯尔

D.贾德√

解析:[解析] 理解性知识。

12.著名认知心理学家( )根据图式理论,提出知识学习的“三阶段论”

(分数:2.00)

A.伯克威茨

B.图尔文√

C.诺曼和鲁墨哈特

D.科斯格儒

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

13.课堂知识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属于( )

(分数:2.00)

A.近迁移

B.远迁移√

C.自迁移

D.顺向迁移

解析:[解析] 如果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用到与原来情境极不相似的情境中,即产生了远迁移(如课堂知识用到社会实践中)。

14.自我效能感对概念转变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对自己原有概念的自信可能会妨碍概念转变的发生

B.有利于概念转变

C.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原有的观点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解析:[解析] 以上三项都正确。

15.一种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分数:2.00)

A.强化

B.联结

C.反馈

D.迁移√

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

16.以下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

(分数:2.00)

A.关于袋鼠的定义

B.某明星的个人档案

C.名人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解析:[解析] 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原因,主要指是什么、怎么样,也称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践操作。17.引发了认知冲突,还不足以使概念发生改变,这取决于( )

(分数:2.00)

A.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B.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C.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D.材料的难度和水平

解析:[解析] 引发了认知冲突还不足以使概念发生改变,这取决于学习者解决认知冲突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18.“那个人长什么样我不记得了,但是在见面时我能认得出来”,这种能力属于( )

(分数:2.00)

A.回忆

B.再认√

C.想像

D.联想

解析:[解析]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一次出现时,还能再认识的过程。

19.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

(分数:2.00)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解析:[解析] 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其他是主观条件。

20.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不包括( )

(分数:2.00)

A.更一般的信念和观念

B.实例

C.具体水平上的概念

D.抽象逻辑√

解析:[解析] 记忆性知识,前三项都是包括在其中的。

21.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

(分数:2.00)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解析:[解析] 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原因,主要指是什么、怎么样,也称描述性知识。

22.在概念教学中采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挂图、电影、幻灯等手段是为了( )

(分数:2.00)

A.扩大关键特征√

B.丰富有关的经验和感性材料

C.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D.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解析:[解析] 在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扩大有关特征(定义的特征)的方法,促进概念的学习。

23.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旧知识由于新知识的加入发生一定的调整和改组,这叫做( )

(分数:2.00)

A.知识的顺应√

B.知识的改组

C.知识的同化

D.知识的变革

解析:[解析] 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

24.对负迁移的理解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

B.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C.与横向迁移相对而言的√

D.其效果通常是消极的

解析:[解析] 不是与横向迁移相对的,而是与正迁移相对的。

25.掌握知识的三个阶段是( )

(分数:2.00)

A.应用—练习—巩固

B.学习—分析—应用

C.领会—巩固—应用√

D.习得—巩固—运用

解析:[解析] 掌握知识的领会、巩固、应用三阶段。

26.先前学习中习得的原理和态度影响后面的学习。这是一种( )

(分数:2.00)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

解析:[解析] 先前学习中习得的原理和态度影响后面的学习。这是一种普遍迁移。

27.同化和顺应的关系是( )

(分数:2.00)

A.对立统一√

B.相互独立

C.二者没有区别

D.截然对立

解析:[解析]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28.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 )

(分数:2.00)

A.对立性

B.改造性

C.累积性√

D.矛盾性

解析:[解析] 同上。

29.陈述性知识的运用是指知识能够被学习者提取出来,解决( )的问题

(分数:2.00)

A.“是什么”√

B.“为什么”

C.“怎么样”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解析:[解析] 陈述性知识的运用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30.以下几项属于概念转变的是( )

(分数:2.00)

A.对某种知识的举一反三

B.原来认为“天圆地方”,经学习知道“地球是圆的”√

C.从知道“苹果是水果”到知道“苹果是富含维生素的水果”

D.“鲸长得很像鱼”到“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解析:[解析] 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这里的“概念”是指某种观念,指个体关于某一对象的观点、看法,比如,“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就是一个概念(观念)。

31.下列不是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的是( )

(分数:2.00)

A.社会情境(课堂情境)

B.动机因素

C.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

D.学习者的空间推理能力√

解析:[解析] 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的是:社会情境(课堂情境),动机因素,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

32.下列不是方式方法知识的子类别的是( )

(分数:2.00)

A.条件√

B.准则、方法论

C.分类与类别

D.趋势和顺序的知识

解析:[解析] 其五个子类别:惯例、趋势和顺序的知识、分类与类别、准则、方法论。

33.卓别林每天从事拧螺丝的工作,时间久了后,他学习别的操作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是因( )的作用导致的

(分数:2.00)

A.横向迁移

B.纵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解析:[解析]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34.知识的基本单位是( )

(分数:2.00)

A.概念

B.表象

C.概念和表象

D.符号√

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

35.下列哪一项不是对程序性知识的描述?( )

(分数:2.00)

A.主要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B.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C.主要用于实践操作

D.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原因√

解析:[解析] D所描述的是陈述性知识。

36.“对抗偏见”是一种专门用来改变学生在特定的领域内的原有认识的以对话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它是由( )提出的

(分数:2.00)

A.科斯格儒√

B.罗尔

C.查朴尼

D.斯太威

解析:[解析] 识记性知识。

37.儿童在知道“苹果”“梨”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的概念,新学习的概念就具有了意义,这种学习叫做( )

(分数:2.00)

A.并列结合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派生归属学习

解析:[解析] 上位学习指的是在了解个别事物的概念后再来学习类事物的概念。

38.以下有关迁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分数:2.00)

A.迁移就是因为一种学习而使另一种学习更顺利

B.必须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习发生时,才能产生迁移√

C.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D.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景的任务操作,这属于近迁移

解析:[解析] 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景比较相似的情境中(如不同学科间的迁移)。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39.“原理转变”或“信念转变”又指( )

(分数:2.00)

A.概念“丰富”

B.概念“修订”√

C.概念“分析”

D.概念“重整”

解析:[解析] “修订”即个体在面临与原有经验不一致的信息时,对原有理解、解释作出的调整、改造,而不是针对细枝末节的变化,所以有人又称之为“原理转变”或“信念转变”。

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

40.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是根据表述形式不同对知识进行的分类,二者的差异如下:

(1)陈述性知识关心“是什么”的问题,它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例如:昨天下雨了;程序性知识主要关心的是“怎么样”、“如何去做”,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

(2)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他只是对事件的一种描述性;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例如如何驾驶一辆汽车就包含着许多的过程。

(3)陈述性知识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也很容易遗忘;程序性知识比较复杂,获得的过程比较难,但是一旦获得,巩固性比较好,不容易遗忘。

尽管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例如:虽然两者在人们长时记忆中的表征特征方面完全不同,但它们都对贮存在人脑中的知识和经验做了同样的表征。并且,这种知识在有限的工作记忆的容量中能够被灵活地使用。例如:在陈述性知识当中,当以命题的形式保留了客观世界在意义上的联系后,有可能使人在工作记忆中以当时想到的为数有限的命题(观念)为线索,不时地从自己的长时记忆网络中提取出与此相关的命题或观念,因此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当归之

于这种观念网络化的形成。同样,对于程序性知识而言,它通过自身的目的流来流畅地控制人的一连串举动,以减轻人的工作记忆的负担。)

解析:

41.知识的获得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

(分数: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这个观点有不妥之处。

(1)知识来源于经验,但并非是经验的积累。因为经验是不可靠的,是带有很大主观性的,需要不断检测的。

(2)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首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加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旧观念融洽相处时,新观念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的知识,当新旧观念对立时,学习者需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原有的观念会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同化意味着学习者联系、利用原有知识来获取新概念,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顺应则意味着新旧知识之间的磨合、协调,体现了知识发展的对立性和改造性。同化新知识是原有知识发生顺应的基础,真正的同化离不开顺应的发生,只有转变原有错误观念,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才能真正一体化。)

解析:

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45.00)

42.根据概念转变的特点,你对概念教学的策略有什么见解?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概念的变化有两种可能:一种可称为“丰富”,即新知识的纳入充实了现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使这些知识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基本是一致的、相容的。另一种情况可以称为“修订”,这是指新获得的信息与原有信念、假定或理解之间存在冲突,因而要对彼此对立的理解作出调整。概念转变针对的是后一种情况,即个体在面临与原有经验不一致的信息时,对原有理解、解释作出的调整、改造,而不是针对细枝末节的变化,所以有人又称之为“原理转变”或“信念转变”。

(2)概念的转变存在一个新概念代替旧概念的过程;是新旧知识由产生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如果说知识的建构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方面,那么概念转变研究从原有概念的转变来考察学习过程,它更关注学习中的顺应的一面,将学习看做是学习者原有概念及方法论发生转变的过程。学习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且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

(3)概念教学不仅是通过熟悉的词语,清楚地把学科的内容呈现出来,不仅是呈现科学家对某现象的完好的解释,也不仅是用仪器来简单演示某内容,教学还意味着探明学生对某现象的前科学概念,并采用一定的策略促进概念转变,而不只是告诉学生“你的想法错了”。概念转变研究充分说明,科学教学不只是要把现成的、外在的科学知识装进学生的记忆库中,而是要充分切入学生真实的经验世界,促进知识的“生长”,促进深层理解的生成。为概念转变而进行的教学将更需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更需要有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这对科学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

43.简要介绍迁移的几种类型。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把迁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正迁移与负迁移:

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迁移的发生并非总是积极的影响,它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通常被称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被称为负迁移。

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活动所需的时间或练习的次数减少,或使另一种学习的深度增加或单位时间内的学习量增加,或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等情况。

负迁移一般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多指一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等,对另一种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潘菽,1980),或一种学习使另一种学习所需的学习时间或所需的练习次数增加或阻碍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正确掌握等。

(2)水平(横向)迁移与纵向(坚向)迁移:

加涅把正迁移又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两种。横向迁移,是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在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而竖向的迁移,是不同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种是已有的较容易的学习对难度较高的学习的影响,往往是对已有的学习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形成更一般性的方法或原理的结果。另一种是较高层次的学习原则对较低层次的学习的影响,原则的迁移就是由较高层次的学习产生的原则对该原则适合的具体学习情境的迁移。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迁移既可以是顺向的,即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也可以是逆向的,即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

(4)自迁移、近迁移与远迁移:

根据迁移的范围不同所进行的划分。如果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景中的任务操作,则属于自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景比较相似的情境中(如不同学科间的迁移),如果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用到与原来情境极不相似的情境中,即产生了远迁移(如课堂知识用到社会实践中)。)

解析:

44.简要介绍概念转变的过程。

(分数:1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概念的转变:随着实践的要求,科学水平的提高,新物质的发现,以及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变化,使概念的内涵得到充实,外延不断扩大。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这里的“概念”是指某种观念,指个体关于某一对象的观点、看法。

概念的变化有两种可能:一种可称为“丰富”,即新知识的纳入充实了现有知识,通过积累的方式使这些知识发生变化。另一种情况可以称为“修订”,这是指新获得的信息与原有信念、假定或理解之间存在冲突,因而要对彼此对立的理解作出调整。

(2)概念转变的过程:概念转变是学习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学习者首先要意识到新经验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一种“冲突感”,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对新、旧经验及其有关的事实、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直至对新、旧知识经验作出某种调整,以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

(3)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指人的原有图式与新感受到的事件或客体之间的对立性矛盾。分类:①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与间接经验中的认知冲突;②现实概念的冲突与潜在概念的冲突;③针锋相对的认知冲突与可兼容的认知冲突。

(4)认知冲突的解决与概念转变。主要有这几种:①径直地或经过认真分析之后拒绝新概念;②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纳入新概念:第一,机械记忆;第二,概念更换:以新概念代替旧概念,并与其他概念相协调;第三,概念获取。总体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比较精确;从较多的概念形式发展到更多的概念同化;从未意识到这些概念的心理过程发展到自觉的受意识控制。)

解析:

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60.00)

45.什么是学习迁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如何实现促进学习迁移?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学习的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学习的影响,既有先前的知识对后续知识学习的影响,也有后续学习的知识对先前知识的影响。

教育系统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接受和掌握经验,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与品德。而迁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目标的可靠标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掌握和应用学习迁移的规律,以提高教学成效。

(1)加强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目的就是要在各种新条件下加以应用,做到单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通过广泛的迁移去发展智力和才能。基本概念和原理概括化程度较高,又是一门学科各部分知识的“共同要素”,因此,教师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原理、法则和规律的教学上。

(2)合理安排教材和教学内容。同样的学习内容,如果编排得好,迁移的作用就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教学也能省时省力;如果编排不好,迁移的效果就小,而教师的努力也往往事倍功半。

(3)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是学习评价的依据。有了科学合理的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每个新的单元教学之前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迁移的作用,还要求合理处理教学程序。教学程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宏观方面,即整体安排,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学习的先后程序要确定。二是微观方面,即每个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难点、重点,结合本班学生的智力特点、知识程序,来把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放在首位。把那些概括性高、派生性强的主干内容突出出来,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能顺利地进行迁移。

(5)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要素是产生学习迁移,的重要客观条件,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顺利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学习的迁移,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应尽量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要尽量突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

(6)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在教材的选择和组织上,应把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并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教材重点内容之间的逻辑。基本概念的掌握与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7)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在教学上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地分析不同学习材料的异同。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精细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积极迁移,防止消极迁移。

(8)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变式是通过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形成的表现形式。变更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9)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教学。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为了促进学习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突出出来。)

解析:

46.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自然的四季变化是上帝的作用,而不是地球自身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造成的。设计教学来转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谈谈你的基本思路。

(分数:3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1)儿童并不是带着空白的头脑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以及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的个体经验,其中有些经验可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固定点,但其中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这就是儿童头脑中的错误概念,或者说另类概念。错误概念往往并非简单由于理解偏差或遗忘而造成,它常常与儿童的日常直觉经验联系在一起,植根于一个与科学理论不相容的认知体系。

(2)概念转变是学习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新经验对已有经验的改造。概念转变过程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学习者首先要意识到新经验与原有观念之间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一种“冲

突感”,在此基础上,学习者要对新、旧经验及其有关的事实、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思考各自的合理性、正确性,直至对新、旧知识经验作出某种调整,以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

(3)为了促进错误观念的转变,教学要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引发认知冲突来让学习者意识到与原有观念相对的事实或观点。呈现对立性事实的基本方法是实验和观察。在学习“四季变换”这个常识的原因时,为了转变学生的有神论观念,在教学中可以用一个实验来检验这种想法,通过模拟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实际运行轨道,地球自身的自转规律、公转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这一现象。另外,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而理解这个现象的原因。

(4)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

概念转变过程会受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①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为克服错误概念,学习者需要理解新的科学概念,能意识到证明新概念有效性的证据,看到事实材料是如何支持科学概念而违背原有的错误概念的。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学生的形式推理能力。

②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概念生态圈”表示影响概念转变的原有观念系统,它说明了学习者原有观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包括具体水平上的概念、实例,也包括更一般的信念和观念,这都是儿童经验世界的重要内容。

③动机因素。概念转变有四种主要的动机性因素,其中的目标取向,既是外在的、表现型的学业目标,也是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业目标。内在的、掌握型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习者对信息的深层加工,所以更有利于概念转变的发生。

因此,在引导学生转变错误观念的时候要注意影响其转变的因素。)

解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