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的特点与趋向

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的特点与趋向

新课标历史高考命题的特点与趋向

袁兆桐郑志伟田家伟

新高考经历的五年中,共计命制了40余套试题,由于命制水准各异,题目水平也不一致。但纵观这些试题,都力图贯彻新课程理念,体现了高考大纲的要求,代表了新的命题方向。通过分析这五年的高考试题,可总结出下列特点与趋向。

1、构建体现文明史观的通史学科体系

新课标为克服以往初、高中教材的重复问题,而采取矫枉过正的方式,一改国内外通行的通史体例为模块专题体例,这一举措给教学尤其是高考命题带来了极大不便。正因如此,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从命题角度,在尊重课标基础上,依据文明史观对课标内容进行整合,按照知识的内在关系,打破模块界线,构建起了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通史学科体系。

考纲依据文明史观,按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的扩展时期,即古代、近代、现代顺序,对课标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建立起了适应高考命题实际和反映学术进展的学科体系。

对考纲所构建的新体系,应特别加以关注。因为对于高考来说:“学科知识体系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构建的,反映了对历史的总体认识,体现和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在考试测量中十分重要。只有把握住了学科知识体系,才能保证考试测量在历史观念方面的价值取向,保证考查的是主干知识……命题的立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学科知识体系。”“考试测量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的提升。”(1)五年新高考试题,充分验证了这一论断,很多题目突出对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的考查,注意多角度、综合地分析问题,考查了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把握。在试卷的编制顺序中,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体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在模块专题体系的基础上,依据考纲要求,建立起通达的体现文明史观的通史学科体系。

2、题型的固化和题型功能的开发

题型是指试题的形式。题型的创设、改造、运用和调整,反映了高考命题改革的思路与演变。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为了创设信度高、误差小、解答方式简明、考查功能齐全的题型,命题专家一直不懈地探索着。经过不断地锤炼、磨砺,最终确立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两种主体题型。

选择题是一种信度高,无评分误差的题型。经过改造和完善,选择题的考查功能不断得到发掘,特别是在新高考中,随着材料选择题一统局面的形成,已成为可以考查深层次学科能力的全功能题型。从考查目标和要求来看,除书写功能不能体现外,几乎所有的考查目标都能实现。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实际和扩大试题覆盖率,主体式选择题(一拖几)已经淡出,组合式选择题在全国卷中也已消失。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最佳题型,也是最具历史学科特点的题型。这种题型,通过近乎史学研究的方式,考查对材料的释读和运用,并能考查多种学科能力,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效果。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意识有重要作用;也符合新课程扩大课程资源的理念,能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此外,从命题角度,命题者可借用自身学术优势和学术素养,更方便命题,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自2010年,全国卷推出了小论文题,该年40题第三问要求以小论文形式作答;在做了试探后,2011年第41题完全一小论文形式呈现。这一变化,是对材料解析题的改造和发展,目前虽然多数分省命题中尚未出现,但将来肯定会摹效这一形式,我们理应关注这一变化。

目前的试题,基本由选择和材料解析题组成,个别省份的选做题部分,有的是材料型问答题,这是由材料解析题衍生出来的。

诚然,由于受命题经验和水平所限,一些省市的材料解析题的命制水平不高。材料仅起了提供答题背景的作用,材料的解读、材料的运用等功能未得到开发,还维持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这是亟须改进的。

3、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高考改革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拉动。高考命题对新课程的推行有着重要导向作用,因为“在现行考试制度下,考试测量目标以往是,今后也应该是教学目标和高考测量目标的结合……新课程规定的课程目标,也是今后考试测量的重要目标。”(2)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力图全面地落实了课程目标,并逐步探求到了考查三维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落实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新高考绝非弱化基础知识的考查,命题专家刘芃早就指出:“没有什么纯粹的单纯的知识考查,也没有什么独立的抽象的能力考查。”(3)知识、能力

和素养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杨宁一也强调“知识本身就是考查对象,同时,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基本知识的支撑,……必要的基本知识点在考试测量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4)但囿于一标多本的实际和现实高考的要求,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多是学科主干知识,即新课标中规定的重要内容,与高校学习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与现实密切联系的内容。如2011年全国卷第40题就围绕着秦朝和唐朝的“选官标准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这一主干知识进行了考查,而且对当今的人才选拔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课标中有明确要求和考纲规定的重要历史概念、重要历史线索和历史阶段特征,还有高中生所应掌握的文史常识。试题多是围绕主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准确记忆、全方位的理解和多角度的认识,并且考查考生发现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得出结论等基本能力,还考查了考生对知识的整合、迁移、概括、归纳等能力的运用。

第二,实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新课标明确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三维目标,新课标强调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此外,从现在使用的教科书来看,虽有一定开放性和探究性,但更多呈现的是历史结论,省却了还原结论的方法和过程,这也为考查过程与方法留有一定空间。而高考考查的考核目标,实则是着眼于学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的。基于此,探讨“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一直是困扰命题者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探讨和实践,这一难题已得到破解。

材料解析题在高考试题中主导地位的确立,适应了对“过程与方法”考核目标的需要。“过程与方法应该成为学习的行为目标,即先有材料和依据,再有事实,最后才有结论。”(5)材料解析题恰是按此思路设计的。历史学科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大多以历史研究方法或历史过程为考查重点的。材料解析题这种近似考查初步史学研究能力的方式,不仅要求能正确释读材料、获取信息,还要求运用正确观点和恰当的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出正确的解释,还能够培养学生从第一手资料出发,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历史方法。

此外,就新高考的大多数题目来说,多以文字、图表、漫画、楹联等入题,给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历史场景,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学科的能力和方法,对试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阐释,也落实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如2010年的全国卷第35题通过提供“中日双方对丰岛海战的不同记述”来考查考生对史料的认识;2011年安徽文综第19题则通过提供“德意志第二帝国漫画”来考查考生对德意志帝国资产阶级政体特点的认识。

第三,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是新高考的重要标志之一。黄牧航教授认为,新课标历史学科的最突出特点“完全区别于传统历史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充分发挥历史学在塑造合格现代公民的功能”,从而进入“立足于公民价值观考查的阶段”。(6)命题专家针对世人“情感、态度价值观”无法考查的疑虑,明确提出了是可以进行考查的,可以借鉴以往考查爱国主义教育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试题立意,融入到试题当中”,使考试“成为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再教育的过程”,也可以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因素列入评价标准中,在答案中预设价值观的内容。(7)几年来的高考命题,完全实践了上述办法,并广辟渠道,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在理性爱国、民族团结、民主法治、和平发展、社会改革、制度创新、社会保障体制、普世价值等方面,发掘价值观方面的考查因素,成功实施了对价值观的考查。如2010年全国卷第20题就通过提供林肯在葛底斯堡战役中的一次演说词来考查考生应有的用生命维护国家统一、追求民主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011年全国卷所考查的40题历史上用人标准“德”与“才”的考查、第45题“西方崛起的评价”题、第48题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的考查,都呼应了当下人们所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有的题目还与当前一些诸如“金钱观”“利益至上”“腐败问题”等敏感问题相联系。

4、摆脱教材束缚,讲究情景的命题

针对一标多本的现实,高考命题不能拘泥于某种教材的具体表述,而采用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命题。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考查学科能力,落实考核目标和要求,只有借助于新的情景设计,因为“测量学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试题所牵涉的具体知识不必过多,但情景与任务必须要新,只有这样,考生才能把真正精力集中到解题策略与方法的应用上,从而突出实现对能力的考核。”(8)正因如此,新材料、新情景在新高考中具有突出地位。

高考试题的取材,已摆脱了对教材的依赖,远离教材,从更大范围内,选取思维含量高,与现实联系密切的材料,设置新的命题情景,提出新的问题。所谓新材料,是指一切教材、教参之外学生未接触到的材料;新情景是指针对所要回答的知识、问题而新创设的试题设计。高考命题的首要原则是原创性,

绝少照搬和改造成题,从而提出新问题,保证试题的新颖性。

根据任世江先生的研究,新高考运用新材料命题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运用新材料考查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的理解。如2008年全国卷一第14题,试题提供了体现官督商办性质的材料,暗含了“官督商办”这一概念,再据此概念判断与之对应的企业。二是扩充史实,即将教材中相对简略的史实,进行补充和扩展,形成新的命题情景。如2011年全国卷第25题,试题通过提供“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这一课本上没有的史实,来考查对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的理解和掌握。三是完全创设新情景,考查主题与教材无关,通过对材料的释读运用所学过的同类知识和已有的方法,对试题作答。近几年的选修模块的试题大多采用此方式。如2008年山东卷第33题,就是通过虚构的一个雅典青年克里埃尼图斯的经济实力的变化来考查对雅典民主的理解。2011年全国卷的选择题25、28、29、31、32、、33、34题,45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48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所涉及的内容课标和教材几乎没有直接联系,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材料。

历史试题均不拘泥于教材知识点的具体表述,而是超越和突破教材,从崭新的角度和视角重新整合知识,由“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既使卷面活泼生动,又突出了对考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的考查。近几年试题所选取的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试题材料来源广泛,既有文字资料,也有图片资料,具有很强的历史感;材料信息丰富符合题意,同时文字简洁,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量,更有利考生能力的发挥。如:

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试题形式一览表

需要说明的是,高考试题提倡新材料、新情景,不依赖教科书,这绝非意味着完全抛开教科书,实际上,不论是提供的新材料,创设的新情景,还是制定的答案,都离不开对教科书的依托。教科书是考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最重要资源,高考命题虽淡化对教材的依赖,但学生的知识、能力基本都来源于教科书,试题涉及的史实、观点与教科书也存有一定依存关系。通常情况下,高考试题都是“材料在教材外,答案在教材中”的,并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如2011年全国卷第32题就通过提供一幅教材没有的《世界:一部历史》的示意图,来考查教材中的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

5、继续强化对能力考查的力度

高考注重能力考查是永恒不变的原则。实施新高考后,围绕落实课程三维目标和考核的能力要求,命题者进一步作了探索,完善了新的四项十二条能力要求。在操作层面上也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不少省市的考试说明还进一步细化了能力要求。

历史高考能力考查,是在高考考场中通过全面考查考生已达到或可能潜在的能力而实现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学科能力是一定能力在历史学科中的具体化,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围绕着四项能力目标,高考试题进行了精心设计。从这几年的试题来看,直白、单纯考查历史识记性题目逐渐淡出,照搬教材的答案也基本绝迹,而更多的是考查对历史概念、结论、阶段特征的准确理解,运用正确的史观和逻辑分析方法,论证、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试题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

近年来的试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约占48%,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约占33%,描述和阐述事物能力的约占4.5%,论证和探询能力的约占14.5%。

如前所说,尽管现在已进入“素养立意”阶段,这绝不意味着能力要求的弱化,反而对能力要求更强了,正如考试中心吴四伍所说:“从历史测量目标角度来看,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始终是测量的重点目标。”(9)

这几年高考考查能力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方面的,就历史学科知识的考查来说,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试题,就考查了灵活运用、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现象的能力,也更进一步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

信息的能力。而大量综合性强的材料解析题,则考查了考生运用史学观点和史学方法,阐释历史现象的综合能力,进一步考查了各类历史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没有列入考纲和考试说明的新考点,如2010年全国卷中“唐代盐政改革题”、2011年的“蒙族盟旗题”,所考查的都是教材之外的知识,这些试题,都是着眼于学生能力的考查,考查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查了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并进一步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6、新史学观的指导作用增强

历史新课程针对传统课程教材严重滞后的状况,积极引进新的史学观点,体现了新课程开放性和时代性的原则。由高校学者组成的命题组,关注学术进展,注重史学观念的更新,他们利用新课程开放性提供的空间,积极展示自己学术素养和学术成果。“在高校和中学最紧密的结合点------高考命题这个环节上,……必定会把他们平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10)他们充分利用这一佳机,用新的史观审视和解读历史,用新史观来引领高考命题。以杨宁一为代表的命题专家积极倡行文明史观、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并与高考试题做了很好的结合。如2010年的山东卷第27题,除了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外,还通过对“发现美洲”和“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连”的认识,直接考查了对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山东卷第11题“对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认识”题,直接考查了对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认识和理解。其他省份的命题也普遍突出了新史学观念的指导,如安徽卷第19题“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作用”题、福建卷第38题“中国与西欧GDP发展对比”题、海南卷第25题“对世界历史的解释”题、江苏卷第22题“辛亥革命”题,第23题“苏联海报”题等。

此外,新高考试题还充分反映了史学的进展和成果。如在高考试题中积极渗透社会生活史、生态文明的内容,呼应了当下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热潮,同时,在关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同时,学术研究下移,关注民间和下层生活。如2010年海南卷第12题,就从一个女工的陈述------《一个女工的青春》考查了工业革命后对女工的社会偏见和束缚。命题专家还有意识地在高考试题中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补充新史料,以校正教材的滞后。如近几年有关抗战的试题,如2011年安徽卷第16题关于“滇缅公路”题,通过新史料,改变了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战的传统观点,反映了学术界观抗战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有的还引进新的研究成果对封建社会等陈旧观点进行纠偏。

突出新史观的指导作用,并不摒弃唯物史观的主导作用,历史唯物主义仍是阐释历史现象的主要理论。如2011年山东卷第27题第二问就要求用历史的、辩证的评价的方法这些唯物史观的评价标准来评价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

7、试题的开放性与评分标准的变化

新课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适应这一要求,近几年的历史高考试题,大大加强了试题设计的开放性。同时,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评价的目的由以甄别与选拔转向辅以激励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为宗旨,评价维度由单纯的知识与能力转向三维目标的综合评价。评价的方法由追求客观性和答案的唯一性转向重视个体和理解的多样性的相对评价。与之相应,设计了新的开放性试题评分的方法,即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阅卷方式,也就是SOLO分类评价法。

命题专家很早就开始了开放性试题的研究,早在1999年的“洋务运动评价题”,就设计了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两种答案,近年来,进一步加大了开放性试题的设计力度。答案制定不强调唯一性,只要合理或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如2010年全国文综卷40题第三问,“恩格斯对‘历史前提’的认识”题,就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分为三个层次。2011年试题的开放性进一步增强,如全国卷41题的西方崛起评论题,改变了往年局限于一小问的开放,开放性大大增强。要求考生就整个题目其中一种观点进行评论,答案更具开放性。预示着沉寂多年的小论文题又一次复出,如2010年山东卷第27题第三问“哥伦布远航中西方殖民扩张”题,2011年第33题第二问“关于俄国农奴获得解放的不同描述”题,都属于开放性试题。广东卷的开放试题设计方面步子迈得更大,开放性更强,如2011年广东卷第38题第三问“任选历史分期方法并说明史实依据”题,把史学争鸣引入,要求学生运用不同史观进行判断,思维含量更高。

开放性试题命制,现在尚处于试验阶段,除全国卷、广东卷和山东卷之外,其他省市尚未出现。但试题的开放性和评卷方式的变化,代表了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向。这一变化,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向。试题材料的多样性、设问的开放性,为学生多角度进行思维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辩证地分析认识问题。答案不再唯一性,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有利于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有助于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开放性试题的新的评价方法称为SOLO分类法(或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是由香港大学

比格斯教授(I?B?Bigs)首创的,2004年黄牧航教授将这一理论介绍到大陆。这种评分法旨在考查学生的思维层次,将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命题专家依据这一理论,将答案分为三几个层次,不同层次赋分不同,采取采意评分。

新的分层采意计分,代表了评分标准的变化的新趋势,其对高中历史教学和复习备考影响是深远的,以往的采点计分只要识记知识点并进行整合和准确表述即可应对,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而分层采意计分则需要对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进行知识迁移和升华,更突出了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此外,新高考还在多方面继承以往的命题经验,如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呼应重大社会问题;分省命题反映各省的地方命题因素,区域特色显明等;有的是对传统高考的继承,有的没有普遍性,因为限于篇幅,不再列举。

参考文献

「1」「2」「4」「7」穆易宁: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历史教学2005(4)

「3」刘芃:历史教育测量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北京

「5」曹心意等:从考核目标分析历史试题历史教学2008(12)

「6」黄牧航:知识、能力、价值观基础教育课程2009(3)

「8」潘书清:现代测量理论在考试中的应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9」吴四伍:深化历史学科高考内容考查的思考历史教学2011(4 )

「10」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3 )(本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2012年3期)

2019年高考数学总复习:四种命题的真假

2019年高考总复习:命题的真假 1.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 .?x ∈R ,log 2x =0 B .?x ∈R ,cosx =1 C .?x ∈R ,x 2>0 D .?x ∈R ,2x >0 答案 C 解析 因为log 21=0,cos0=1,所以A 、B 项均为真命题,02=0,C 项为假命题,2x >0,选项D 为真命题. 2.(2018·广东梅州联考)已知命题p :?x 1,x 2∈R ,[f(x 1)-f(x 2)](x 1-x 2)≥0,则非p 是( ) A .?x 1,x 2?R ,[f(x 1)-f(x 2)](x 1-x 2)<0 B .?x 1,x 2∈R ,[f(x 1)-f(x 2)](x 1-x 2)<0 C .?x 1,x 2?R ,[f(x 1)-f(x 2)](x 1-x 2)<0 D .?x 1,x 2∈R ,[f(x 1)-f(x 2)](x 1-x 2)<0 答案 B 解析 根据全称命题否定的规则“改量词,否结论”,可知选B. 3.已知命题p :若x>y ,则-x<-y ;命题q :若x>y ,则x 2>y 2.在命题①p ∧q ;②p ∨q ;③p ∧(非q);④(非p)∨q 中,真命题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 C 解析 若x>y ,则-x<-y 成立,即命题p 正确;若x>y ,则x 2>y 2不一定成立,即命题q 不正确;则非p 是假命题,非q 为真命题,故p ∨q 与p ∧(非q)是真命题,故选C. 4.(2018·浙江临安一中模拟)命题“?x 0∈R ,2x 0<12或x 02>x 0”的否定是( ) A .?x 0∈R ,2x 0≥1 2或x 02≤x 0 B .?x ∈R ,2x ≥1 2或x 2≤x C .?x ∈R ,2x ≥1 2且x 2≤x D .?x 0∈R ,2x 0≥1 2且x 02≤x 0 答案 C 解析 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注意“或”的否定为“且”,故选C. 5.已知集合A ={y|y =x 2+2},集合B ={x|y =lg x -3},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m ∈A ,m ?B ;②?m ∈B ,m ?A ;③?m ∈A ,m ∈B ;④?m ∈B ,m ∈A. A .4 B .3 C .2 D .1

2019-2020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趋势及试题预测

2019-2020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趋势及试题预测 [命题趋势预测] 今年的政治试题仍将以能力立意为主,试题将引导考生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 强调运用学科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能力和学科素养。 1.时代性:试题将充分关注现实,特别关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热点、焦点问题。 、清欠农民工工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如:科学发展观与绿色GDP、正确的政绩观、“三农” 济秩序、人民币汇率、修改宪法、青少年成长问题、朝核问题、台湾“公投制宪”、城市房屋拆迁,等。 2.基础性: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重点考查的基础知识有:市场经济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与规律的关系、辩证 法知识、国家职能与国家机关的活动原则、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国际关系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等。 3.能力性:试题引导考生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强调运用学科思想方法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能力和学科素养。 如:用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分析:(1)政府如何正确行使国家职能,如何进行科学的宏观 调控,整治市场经济秩序;(2)如何解决“三农”问题;(3)解决就业问题;(4)振兴东北问题;等。 用哲学的基本思想分析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等。 用政治常识的基本思想分析修宪等问题。 试题除了考查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外,还将考查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进行分析与归纳、 综合与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

4.稳中求变,充分体现考试说明的新.变化。 稳,表现在试题的题型、结构与材料呈现形式(以文字材料为主)与高考试题保持一致。 变,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将会有图表题出现。 第二,问法将会有变化。在保留了“是什么”、“表明了什么”、“体现了什么哲理”、“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启示”等问法,将会增加“如何做”、“如何认识”等新问法,新问法将加大能力考查力度。 第三,将会考查新考点“汇率”。 第四,将会渗透人文素养的考查,间接隐射马加爵事件,引导考生思考人生。 整张试卷的长度将会缩短,文综试卷的主观题将会由6题减为5题。 [考点、热点、试题类型预测] 预测一、“三农”问题 一、考题预测分析 “三农”问题主要有农民增收问题、粮食问题、耕地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 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农村城镇化问题等,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 因此,考虑“三农”问题要重点关注农民增收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用联系的观点,把 它与粮食问题、耕地问题、城镇化问题等联系起来。城镇化问题去年已经考过了,今年备考可 以不管它。 二、考点热点结合点的梳理 (一)什么是“三农”问题? 中国的“三农”问题,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困难;农业产业结构落后、效率低下、发 展缓慢;农村组织机构臃肿、税费负担沉重、市场体系滞后、人口大量过剩。 (二)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 的发展;没有农业社会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没有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就

2015年北京高考政治命题趋势

2015年北京高考政治命题趋势 分析高考改革政策,把握政治命题趋势 2015年是高考改革年,政策明确规定“强调立德树人、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12年基础教育,命题要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强调学科思维”。试题的难度值,北京卷政治科难度系数0.65左右,易、中、难,比例是2:6:2 。知识内容的难度下降,挖掘的深度跟以前比会浅一点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拿高分。因为今年考题的形式将会更加灵活,一些典型的题型、数据、图表、信息等形式,将会传递给考生更多的信息。 一、透过样题的变化能发现怎样的命题趋势? 1、注重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回归学科本质 《2015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 (1)新增2014年北京卷高考文综第24题,命题主旨在于考查学生对“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认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实性意义。 (2)新增2014年北京卷高考文综第25题,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考查优秀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试题情境的创设贴近教材,贴近社会现实,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深入思考 《2015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 (1)新增2014北京卷高考文综第30题,以“书籍”为背景,创设“制约和监督政府行政权力”的情境,考查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 (2)新增2014北京卷高考文综第38题,以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地铁”为话题,贴近生活,关注时代,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体现课程改革实践性、开放型、创新性的基本理念。 3、降低试题难度和知识考查深度,避免人为的繁难偏怪,增加“漫画、图形、曲线、古诗文等”多元化形式,强化学生阅读的宽度和广度,加强学生运用知识分析时政热点的能力 《2015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 2015年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保留了2014年考试说明中的“第21、22、23、24题”,全部为“漫画或者图形题”。新增加“第25题”,以“图”为背景。这类题型值得在高考备考中的特别关注。 从更换的样题可以看出考核难度降低了。考试的难易程度,都有一个比例系数的。比例系数越高,题目就会相对越简单。

2019年高考试题:集合

2019年高考文科数学新课标Ⅰ卷第2题:已知集合}7,6,5,4,3,2,1{=U ,}5,4,3,2{=A ,}7,6,3,2{=B ,则=?A C B U ( ) A 、}6,1{ B 、}7,1{ C 、}7,6{ D 、}7,6,1{ 本题解答:{=U 1,2,3,4,5,6,7},{=A 2,3,4,5}{=?A C U 1,6,7} {=B 2,3,6,7},{=A C U 1,6,7}}7,6{=??A C B U 。 2019年高考理科数学新课标Ⅱ卷第1题:设集合}065|{2>+-=x x x A ,}01|{<-=x x B ,则=?B A ( ) A 、)1,(-∞ B 、)1,2(- C 、)1,3(-- D 、),3(+∞ 本题解答:集合A :解不等式0652>+-x x 。 判别式012425614)5(2>=-=??--=?,二次函数652+-=x x y 开口向上。 解方程:0652=+-x x 1 2- 2121== x 1 3- 31 32== x 如下图所示: 不等式0652>+-x x 代表红色部分的图像,红色部分图像对应的x 的范围:),3()2,(+∞?-∞∈x 。 所以:集合),3()2,(+∞?-∞=A 。 集合B :解不等式101

所以:)1,(-∞=?B A 。 2019年高考文科数学新课标Ⅱ卷第1题:已知集合}1|{->=x x A ,}2|{<=x x B ,则=?B A ( ) A 、),1(+∞- B 、)2,(-∞ C 、)2,1(- D 、? 本题解答:如下图所示: 所以:)2,1(-=?B A 。 2019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Ⅲ卷理科第1题文科第1题:已知集合}2,1,0,1{-=A ,}1|{2≤=x x B ,则= ?B A ( ) A.{}1,0,1- B.{}0,1 C.{}1,1- D.{}0,1,2 本题解答:集合B :解不等式01122≤-?≤x x 。 判别式04)1(1402>=-??-=?。二次函数12-=x y 开口向上。 解方程:1112=?=x x ,12-=x 。 如下图所示: 不等式12≤x 代表红色部分的图像,红色部分的图像对应的x 的范围]1,1[-∈x 。 所以:集合]1,1[-=B 。 集合}2,1,0,1{-=A ,其中]1,1[1-∈-,]1,1[0-∈,]1,1[1-∈,]1,1[2-? 所以:}1,0,1{-=?B A 。

北京2020高考政治命题趋势

xx2020高考政治命题趋势 xx2015高考政治命题趋势 分析高考改革政策,把握政治命题趋势 2015年是高考改革年,政策明确规定“强调立德树人、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12年基础教育,命题要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强调学科思维”。试题的难度值,北京卷政治科难度系数0.65左右,易、中、难,比例是2:6:2。知识内容的难度下降,挖掘的深度跟以前比会浅一点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拿高分。因为今年考题的形式将会更加灵活,一些典型的题型、数据、图表、信息等形式,将会传递给考生更多的信息。 一、透过样题的变化能发现怎样的命题趋势? 1、注重立德树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回归学科本质 《2015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 (1)新增2014年北京卷高考文综第24题,命题主旨在于考查学生对“仁爱宽厚、孝悌友善”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认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实性意义。 (2)新增2014年北京卷高考文综第25题,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考查优秀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试题情境的创设贴近教材,贴近社会现实,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深入思考 《2015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参考样题: (1)新增2014北京卷高考文综第30题,以“书籍”为背景,创设“制约和监督政府行政权力”的情境,考查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2)新增2014北京卷高考文综第38题,以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地铁”为话题,贴近生活,关注时代,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体现课程改革实践性、开放型、创新性的基本理念。

备战高考作文写作: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暨备考策略

备战高考作文写作: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暨备考策略 2019年高考,全国各省份8套语文试卷共命制9道作文题(北京卷是二选一),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其他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总体来看,作文试题仍然以材料作文(漫画作文也属于材料作文的范畴)为主,积极回应了时代重大主题,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特点。作文命题注重能力立意,引导考生传承爱国精神,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很好地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度解读:2019年高考作文题四大主题,今后备考四个意识 一、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更多地体现关注时代社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更强调对社会问题和自我人生的思考。可以说,关注国家、社会及现实生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仍将是2020年乃至接下来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不变的追求。 1.注重关注社会,引导考生走出书斋关注伟大的时代 将时事与个体感受有机融合,彰显宏大时代与贴近考生实际相结合,仍将是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这样安排,目的是充分发挥高考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青年一代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努力奋斗。 习总书记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这是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殷切期望。青年是有梦想的群体,乐于追梦、勤于圆梦,将民族梦想和个人梦想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个人梦想,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遵循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中国梦激扬我们的青春梦,将我们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担当。 作为新时代高中生,我们一定要走出书斋,走出“象牙塔”,去走向社会,走向实践,去关注时事,关注我们的新时代,真正从实践中、从现实中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如果到现在还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无法适应新时代对高中生的要求,就会落伍于这个时代。 高考作文命题体现高考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的考查,从而较好地实现高考语文的教育功能。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时代的关口,青年学子没有理由不将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浪潮,立志肩负起国家发展的使命,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2.注重感悟生活,强化作文与做人的有机结合 2020年高考作文命题仍然会重视写作的源头,在实际生活里培养情感,畅谈人生体验。作文命题将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让作文伴随着学生的生活。 可以说,高考作文命题还将会以抒写“我”的真实情感为中心。在这一中心的统帅下,侧重写“我”的所思、所想与所感。我们必须把现实生活作为写作的触发点,将自己的思考行于作文,从而达到不吐不为快的境地。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是高考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有些高中生的作文中则看不到感悟生活的痕迹,相反却存在着伪情感化的现象。我们应当意识到,有了真情实感,文章才会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文章不是无情物,要坚决做到说真实话语,叙真人真事,抒真挚情感的写作思路,反对伪情感、瞎做作、装幼稚的不良文风,努力让真实生活,真挚情感,真切思想的写作观念在心中安营扎寨。 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善待他人,感受人世间的美好。文中真情人见人爱,文中有我天地宽广;抒真情实感,写自己切身体肤的经历。用心感悟,真情写作,作文先要做人,力求达到作文人格与真实人格的完美统一,那么写文章将

2018年历史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北京

2018年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D.不纳租税 解析:本题考点是中古代商业,考查学生对商人地位的认识。在古代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一切不得农业发展的因素都被统治阶级排斥,而商人仅靠商品流通增加财富,商业活动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所以受到压制。 答案:A。 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 解析:本题增长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图片中的机构有御史台、中书省、枢密院等,这三个机构同时具备的只有元大都,而唐三省六部、宋两府三司、明内阁在图中都未能反映出来,可以排除。 答案:C。 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解析:本题以“同一世纪”这一时间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外若干文化成就的掌握,涉及的考点较多,考的内容也很细。但由B、C、D三项中涉及的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差距较大,容易排除。 答案:A。 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解析:本题考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国家已经取得“最惠国待遇”,没有必要通过战争获得更多权益,A项错;修约与题干中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和言论相符,B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中总理衙门设立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2018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全面解析,获取命题趋势_毙考题

2018考研政治:马原真题全面解析,获取命题趋势 从大家最害怕的马原试题的难度来看,难度稍较去年有所降低。考题分布基本涵盖主要模块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对于2017年考研的同学来说,收拾好心情准备接下来的学科考试,不要太关注正确答案。而对于2018年考研复习备考的同学来说,最该从本次考试中获取来年考研政治命题的趋势和复习策略。 一、马原分值及学科分布 首先,从试卷的分值来看,马原分值24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考了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再加上一套材料分析题,共16分。政治经济学部分考查了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6分。科学社会主义考了一道多选题,2分。从题量和难度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都是当之无愧的重点。政治经济学在复习时,同学们会觉得有一定难度,但分值不高。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最简单,分值也最少。由此,2018年考研的同学们在来年即将开始基础阶段复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复习的重点,同时兼顾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即可,重点把握重要概念和核心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考查情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考了两道单选题和两道多选题,再加上一套材料分析题。从模块知识分布来看,唯物论部分考了2道单选。马原单选第1题人努力与天帮忙直接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考查唯物论中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第2题从反面来考查唯物论中意识的能动作用。题干给出的是对鬼神观念的错误看法,问错在何处。辩证法考了半道分析题,材料分析题34题第二问考查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矛盾分析方法。从认识论来看,考了1道多选和半道分析题。多选题第17题考查认识论中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统一体的认识。材料分析题34题第一问考查认识论真理与价值原理。从唯物史观来看,考了1道多选和半道分析题。第18题考查唯物史观中对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材料分析题34题第二问考查科学技术的双刃剑作用与人的关系。基本上涵盖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那么2018年考研政治同学们依然要重点复习辩证法和认识论。 对于2018年考研复习备考的同学们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快难啃的骨头。但不用担心,只要认真理解,注意结合实例来培养自己运用哲学原理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能拿下马哲的。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具体考查情况 在单选题中,政治经济学部分考了2道题。第3题考查的是一道政治经济学的计算题。根据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力价值,平均利润率来计算生产价格。对于计算题,同学们不要有今年考了明年就不会再考的想法。因为政治经济学中的计算题实际上是考查概念的理解。2018年也可以再考这种形式。大家不必纠结于考题的形式,而要关注问题的实质,实质是考查概念,那么,2018年备考的各位同学还是要重点关注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一定要理解好概念之间的关系问题。 单选中的第4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新变化。这道题对很多同学来说,背过了就一定能答上,没有背诵过,那就会很悲催了。对于政治经济学中垄断资本主义部分的知识,各位同学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背记,它只是在自由资本主义中的政治经济学知识的延伸,要学会知识贯通理解。 多选中第19题考查对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的了解。这道题应该是所有马原中最没有难度的一道题。看似简单的知识点大家也要做到了解。第20题考查对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理解。这道题提醒我们要注意政治经济学中重要概念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建立起联系思维。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具体考查情况 2017年考研政治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只考查了1道2分的多选题。第21题考查对列宁对苏

2020年全国高考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2020年全国高考命题趋势变化中看山东高考 以山东新高考模拟考试政治试卷试题变化为例参加2020年高考的考生将经历一场意义非凡的考试:既是传统意义上选拔性的考试,又是抗击疫情这一特殊时期的社会人生大考。 一是从2019年末开始,教育部考试中心接连发布-系列重磅文件:研制并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这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 二是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推迟春季学期开学。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对“停课不停学”工作提出明确意见。 根据以往的高考备考节点,春季学期开学本该进入二轮复习阶段了,而今年的高考备考,因为上述两大背景,显得尤为特殊。 一、关于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的预测 <一>、2020年高考命题的整体要求 关于高考命题工作,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要求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做好高考命题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确保各项改革协调推进;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研究高考各学科内容改革和命题工作方案;处理好高考内容改革与高中课程标准的关系,高考内容改革要与高中新课程改革、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既要坚持统一性,也要正视差异性,做到齐头并进、教考相长、以考促学。 <二>、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预测: 1、以纲为纲,以本文本。先说“以纲为纲”。这里说的第一个“纲”是指《考试大纲》或《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大纲(《课程标准》)。2020年高考命题的变化之处如下所述:一是实施新高改的省市,取消了考试大纲,命题“依据高中课程标准,参考高考评价体系”。 二是老高考的省市,考试中心不再修订新的考试大纲,将沿用2019版《考试大纲》。实施新考改的省市要重点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标中的“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部分,以及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学业质量标准,理清学业质量水平和考试评价的关系。 再谈“以本为本”。第一个“本”是指近3年的高考试题和教材。近两年来,高考命题注重回归教材。与以往相比,2019年全国卷多道试题以或显或隐的方式指涉高中教材和课堂教学内容。 第二个“本”指的是以学生为本,命题贴近考生实际。

2019年高考作文的类型与命题趋势

2019年高考作文的类型与命题趋势 一、材料作文的类型 虽说近几年来新材料作文代替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和方向,但新材料作文的类型却纷繁复杂、百花齐放,各省市的高考材料作文争奇斗艳、各显风采。无论是一线老师,还是命题专家对新材料作文的类型都没有一个统一、清晰、准确的说法,导致在具体研究时,对新材料作文类型的表述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各自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主观的表述,没有统一的认识,没有官方标准的解释。 王森然先生八十多年前批评当时的语文教学时曾指出:“一国之内,省自为政;一省之内,校自为风;一校之内,人自为主;而一人之先后,又各异其主张,朝秦暮楚,彼此矛盾,昨标一理,今树一说,日新月异,各趋所便,以致中学国文教学,无一稳定之基础,无一贯彻之主张,震荡摇撼,迄无重心。于是教者彷徨瞻顾,学者莫适所从。”用在此处,用在现在人们对于新材料作文类型的理解上,也再恰当不过。

即使是同一个人,前后的表述也不尽一致。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近几年每年高考后都会对新材料作文题目进行评价、分析,2012年他把材料作文分为事实型、故事寓言型、语录型、艺术型;在另一篇文章中又分为阐释能力型、发现问题能力型和解决问题能力型;2014年又分为社会时事型(新闻与校园生活)、文学作品型(文人作品)、理论观点型(名言寓言);2015年分为事件型、事理型、任务驱动型。 另外,民间对材料作文类型的划分更主观、更随意,比如有人把材料作文分为:生活哲理型、道德情感型、名人典故型、寓言童话型、历史传说型、佛语禅意型、文学艺术型、综合材料型等。还有分为:寓言类、故事类、社会现象类、哲理类、漫画类、多则材料组合类等。 之所以会如此多的表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材料作文缺乏顶层设计,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命题专家没有从宏观上、全局上对材料作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表述,此外就是每个人的分类标准是有差异的,有的是从材料的来源上,有的是从材料的内容上,有的是从材料的形式上,还有是从材料的考查目标上来区分等等。而且很多分类都不甚科学,各种类型之间彼此包含、互有交叉。

2018高考北京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北京历史 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3.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全)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第一节 集合分类汇编 1.[2019?全国Ⅰ,1]已知集合{} }2 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 A. }{43x x -<< B. }{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 42,23M x x N x x =-<<=-<<,则 {}22M N x x ?=-<<.故选C . 【点睛】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2.[2019?全国Ⅱ,1]设集合A ={x |x 2-5x +6>0},B ={ x |x -1<0},则A ∩B = A. (-∞,1) B. (-2,1) C. (-3,-1) D. (3,+∞)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 2,3,1A x x x B x x ==<或,则{} 1A B x x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点为集合的运算,为基础题目,难度偏易.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3.[2019?全国Ⅲ,1]已知集合{}{} 2 1,0,1,21A B x x ,=-=≤,则A B ?=( ) A. {}1,0,1- B. {}0,1 C. {}1,1- D. {}0,1,2 【答案】A 【解析】【分析】 先求出集合B 再求出交集. 【详解】由题意得,{} 11B x x =-≤≤,则{}1,0,1A B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交集的求法,是基础题. 4.[2019?江苏,1]已知集合{1,0,1,6}A =-,{} 0,B x x x R =∈,则A B ?=_____. 【答案】{1,6}.

高考政治命题特点及难点要点总结

高考政治命题特点及难点要点总结一.计算类选择题 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二.图示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 图示类政治选择题是指利用坐标系建立函数曲线展示变化过程和趋势,或绘制柱状图展示数量对比或变化,或以扇面图、饼状图表明比重关系的一类重要题型。此类题型以图示为信息载体,表现出事物的发展趋势(增减性、变化率),用直观的方式把信息呈现给学生,具有文字少、信息量大的特点,是综合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类题。 从示意图在题中的位置看,有的示意图是作为题干内容出现的,有的是作为备选选项出现的;从示意图的数量看,有的只有一幅示意图,有的有多幅;从示意图的形式看,有的是曲线图(包括直线、折线,分一条或两条及以上),有的是柱状图,有的是饼状图,以坐标系曲线图居多。三.原因类选择题 【题型特点】 原因类选择题属于高考传统题型,但常考常新。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是认识事物的使命。原因类选择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其特点如下: 四.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 图表类主观题是高考论述题中的常见题型,所限定的知识要求一般都是经济生活的内容,一般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背景选取:反映当年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核心素养下政治试题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精编版

核心素养下政治试题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精编 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核心素养下政治试题命题趋势及2017复习建议 2016新课标Ⅱ卷政治试题遵循《考试大纲》要求,持续深化了对“一点四面”的考查,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点,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考查考生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积极引导。 一、2016全国新课标Ⅱ政治试题总体评价。 1、体现国家意志,重视价值导向,落实育人功能。 试题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凸显国家意志,充分发挥和彰显人文学科的德育功能,高考的教学引导和价值导向作用明显提升。 例如:第14题,以法院裁定某公司和五家出版社合谋操纵电子书价格,违反《反垄断法》为考察背景,让考生充分体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每个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应该懂法、守法和用法,从而自觉认同依法治国的重要性;12题背景中的“洛阳纸贵”典故,19题中的“中国杂技”,20题中的《皇舆全览图》,23题中的“老马识途”,无不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在领略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7题以“中国足球改革”为背景,19题考察了中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等效果而蜚声海内外,21题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为例,凸显了创新的重要性;38题通过考察民主党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让考生进一步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理解基于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民主、平等的政治体制的优越性,增强政治认同;39题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点,展现了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决心。 2、凸显“平安高考”理念,试题从情境,立意到设问保持相对稳定性,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2016年部分省市命题转化为国家统一问题,特别是广西、四川、重庆、陕西等西部地区加入全国卷行列,试题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有新、稳中有变、平稳过渡的风格。2016年新课标Ⅱ卷沿袭了以往试题基本风格特点,难度总体适中,没有偏、难、怪试题,其中第12题考察与2013年新课标Ⅱ卷当中选择题基本一样,考察的是一道均衡价格试题,考查图像与材料的相匹配问题。

从2019全国卷看2020年高考命题趋势及备考建议

听力

阅读理解 一、2015至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区)阅读理解·文章体裁分布: 以历史、社会与文化为主题的说明文在英语高考中出现次数最多,占比18.2%,也就是说每一张高考英语卷都会出现一道该类型的阅读题;而以科技与技术为主题的说明文排第二,占比14.5%,也就是说每三年高考都会出现两次该类型题目;而排在第三位的则是以文学、艺术与体育为主题的应用文,紧接着又是以历史、社会与文化为主题的应用文。 因此,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阅读理解的难点就在于对专有词汇的认识与了解。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就不能把目光只放在课本上,要多阅读报刊杂志等,多了解时事热点、传统文化,扩宽知识面。这样,即使在面对很多专有词汇、陌生词汇时,同学们也能依据日常所了解的知识猜测上下文的意思,从而较好地完成阅读理解。 二、考点分布 近5年来,考试大纲对阅读理解的考点要求保持不变,主要包括6项考点: 1. 理解主旨要义; 2. 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3. 根据上下文推断单词和短语的含义; 4. 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 5. 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6. 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近两年最常考的3个考点分别是: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所读内容作出判断和推理,以及理解主旨要义。 在3套全国卷中,高考英语全国I卷一直都是命题的风向标,堪称模板。而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依然延续了其高质量的命题水平。 这5年来,全国卷I的考点数量变化体现在:

对“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考查减少;而对“理解主旨要义”的考查增多;最多考查的考点一直是“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增加学生的深度思考训练。 总的来说,针对英语阅读理解,备考过程需要多关注: 1. 多元话题:注意将语言能力和生活实际结合; 2. 语篇分析:突出语言分析能力,加大语篇层面的考查;同学们做题时,如果只能看懂单词是不够的,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行文逻辑,理清答题要点; 3. 文本解读与深层思考:如主旨大意、推理判断、态度观点等。这些类型的题目在不同体裁的文章都有考查。 三、高考命题趋势 2019新课标1卷:总体来说,这套题目设置相比往年难度略减,而最核心的变化是词汇难度有所提升。在做题时,不仅需要同学们快速定位关键词、理解语篇的逻辑,还需要细心地绕开题目依照文章内容设置的干扰语句。 四、揭秘阅读套路 那么,如何在35分钟内读完长达2000-2200词的五篇文章,并且正确回答所有问题,得到满意的分数? 这是一个关键却也较难的问题。 对此,我们总结出了以下高分答题套路: 从定位选项词,到排出干扰项; 从长难句分析,到读题出诀窍; 从逻辑论述,到词汇点睛...

2018年(全国I卷)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文科综合试题第1页(共6页)

文科综合试题第2页(共6页)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 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 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图6 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 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 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 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 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 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 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 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 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 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

(最新)2019年高考化学命题热点提分攻略 专题10 平衡原理的应用最新试题

专题10 平衡原理的应用 1.图(I)和图(II)分别为二元酸H2A和乙二胺(H2NCH2CH2NH2)溶液中各微粒的百分含量δ(即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3NCH2CH2NH3]A溶液显碱性 B.乙二胺(H2NCH2CH2NH2)的K b2=10-7.15 C. [H3NCH2CH2NH2][HA]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H3NCH2CH2NH2]+>c(HA-)>c(H2NCH2CH2NH2)>c(A2-)>c(OH-)>c(H+) D.向[H3NCH2CH2NH2][HA]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则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答案】B 上得到,[H3NCH2CH2NH3]2+离子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A2-离子的水解平衡常数,即[H3NCH2CH2NH3]2+离子的电离应该占主导地位,所以[H3NCH2CH2NH3]A的溶液应该显酸性,选项A错误。乙二胺的两步为:H2NCH2CH2NH2 + H2O[H3NCH2CH2NH2]++ OH-;[H3NCH2CH2NH2]++ H2O[H3NCH2CH2NH3]2++ OH-,所以 ,由图(Ⅱ)得到:当pH=6.85时,c([H3NCH2CH2NH2]+)= c([H3NCH2CH2NH3]2+),所以K b2=c(OH-)=10-(14-6.85)=10-7.15,选项B正确。[H3NCH2CH2NH2][HA]溶液中主要存在[H3NCH2CH2NH2]+和HA-,根据图(Ⅰ)得到:HA-的溶液应该显酸性,即HA-的电离占主导地位,其电离平衡常

数为,当pH=6.20时c(HA-)=c(A2-),所以K=c(H+)=10-6.2;根据图(Ⅱ)得到:[H3NCH2CH2NH2]+的溶液应该显碱性,即[H3NCH2CH2NH2]+ + H2O[H3NCH2CH2NH3]2+ + OH-占主导地位,其平衡常数上面已经计算出为K b2=10-7.15,因为K>K b2所以[H3NCH2CH2NH2][HA]溶液中应该以HA-的电离为主导,溶液应该显酸性,即c(OH-)<c(H+),选项C错误。选项D中的式子为: 其中,为H2NCH2CH2NH2 + H2O[H3NCH2CH2NH2]+ + OH- 的平衡常数K b1,为H2A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Ka1,所以 ,该式子的数值只与温度有关,所以通入一定量的HCl气体时,数值应该不改变,选项D错误。 2.【2019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室温下,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HC1 溶液,分别滴定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 的三种碱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滴定前,三种碱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c(H+)大小关系: DOH>BOH>AOH B. pH= 7 时,c(A+)=c(B+)=c(D+) C.滴定至 P 点时,溶液中:c(Cl-)>c(B+)>c(BOH)>c(OH-)>c(H+) D.当中和百分数达 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AOH)+c(BOH)+c(DOH)=c(H+)-c(OH-) 【答案】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