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孱头 ( càn ) 国粹 (cuì ) 残羹冷炙(zhì)冠冕堂皇(miǎn)B.脑髓(suǐ)给与 ( yù ) 暴殄天物 (tiǎn) 暴戾恣睢 (suī)

C.自诩(xǔ)玄虚(xián)面面相觑 ( qù ) 揠苗助长 ( yà ) D.吝啬(sa)蹩进(piē)高屋建瓴 ( líng ) 分道扬镳 (biāo) 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古懂陷阱拭目以待积毁销骨

B.摩登譬如磕头贺喜人才备出

C.时髦包涵亟待解决祖上荫功

D.炫耀鱼鳍勃然大怒走投无路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残羹冷炙(炙,烤肉)

B.自诩是太阳(诩,夸耀)

C.冠冕堂皇(冕,古代帝王的帽子)

D.是为拿来主义(是,判断词,与“为”共同充当谓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B.你对我态度如此恶劣,却指望我对你怎样友好,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

复习质量的。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B.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若干。 C.《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租界”之半,“且介亭”即“租界里的亭子间”。

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建设“活力四川、魅力四川”,使四川人民纷纷行动起来了。 B.防止煤矿不出事故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安全工作。

C.虽然没有获得冠军,但是,他完全可以说尽力而为无怨无悔。

D.这场比赛是宜宾队和内江队争夺冠亚军,肯定十分精彩。

二.阅读欣赏

(一)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

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7.理解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

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义。

8.8.“我在这时也并不想……,是为‘拿来主义’”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9.第4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有什么主要区别? 10.“送去”“送来”与“拿来”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的不同的后果?11.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

(二)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们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j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3.这两段使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写出下列喻体的本体。

(1)大宅子(2)孱头(3)鱼翅(4)鸦片

14.对待包括外国文化在内的古代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是“占有,挑选”,文中“挑选”是如何体现的?

(三).试分析下列语言的形象性。

15.(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答:

(2)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青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答:

(3)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有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答:

(4)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答:

三、课外阅读并回答问题。

中国人怎么了?如今的消费越来越高档。餐厅、时装屋、卡拉OK厅等,都朝豪华奢侈大踏步前进。消费如同①发狂的牛,再也不听指挥了。社会尚属初级阶段,如此挥霍消费怎么得了?

有识之士站出来,首先劝告消费者:你有钱也没必要乱花呀,还不如用来修公园、修足球场、盖民房哩;转身又向商家忠告:算算帐,中国的

大款毕竟是少数,热闹一阵最终没人买东西,你就不怕蚀本吗?

道理正确,语言清楚,就是效果甚微。我们的有识之士,仿佛②拽着牛尾巴,正被消费狂牛拖着走呢。真是无可奈何牛奔去。引导消费,关键是③牵住牛鼻子。

牛鼻子在哪里?累进所得税法,正是引导消费的牛鼻子。

但是这牛鼻子也是不好牵的。政府职能不转变,体制不改革,税法也会成为一纸空文。牵牛鼻子又脏又累,还要冒着被牛角顶一家伙的危险,官员情愿吗?还是执牛耳更潇洒!

④执牛耳者,诸侯会盟时,割耳滴血入酒盅的领导也。当盟主,比作牧童气派多了,高贵多了,虽然指挥不了牛,但座次保持了。

牛尾只能炖汤,执牛耳只能显威风,牛鼻绳能牵牛,却要当社会的放牛娃。真难选择!

16.指出下面比喻修辞的本体。①发狂的牛②执牛耳者

17.指出下面论证了什么观点。①拽着牛尾巴②牵住牛鼻子

18.作者用比喻论证要证明什么?反对什么?

《拿来主义》练习题

拿来主义 一、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倘使(ch?ng)针砭(bi?n)冠冕(guàn)自诩(x?) B、犀利(xi)脑髓(sui)残羹(geng)蹩进(bie) C、存膏(gao)玄虚(xian)国粹(cui)孱头(chan) D、掘起(jue)糟粕(po)吝啬(se)冷炙(zhi) 2、下列对词语及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诩:自夸,诩,夸耀 B、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炙,生肉 C、冠冕:“冠冕堂皇”的略语,意思是很体面、很气派。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D、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 3、下列句子中对课文的分析说法不准确一项是() A、本文旨在论述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对于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都做了明确而又深刻的阐述。 B、文章先破后立,有力地阐明了“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的观点 C、本文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举例、类比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证效果。 D、本文开宗明义,直接从“拿来主义”入手进行论述,很有说服力。 4、文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动机较坏 B、“抛来”和“抛给”都是不怀好意的。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但本质其实一样,都是“赠与”的意思。 5、《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样写的目的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A、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起到了对比烘托 的作用。 B、从历史的经验教训说起,增强文章说服力。 C、文章拓开,是文章产生波澜。 D、这两种主义都是当时的错误思潮,必须先驳倒。 6、下列句子对文中“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 B、中国人认为我们是泱泱大国,不必要和外国交流学习。 C、仇恨外国人,誓死不愿和西方人交往。 D、外国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必须防备他们。 二、阅读能力训练 (一)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2)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那么,主人 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4)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5)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对选文第二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 B 、(1)(2)\(3)(4)(5) C、(1)(2)(3)\(4)(5) D、(1)(2)(3)(4)\(5) 1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2)

《拿来主义》教案 班级:高一(15)班时间:2010年6月24日执教者: 教学目的: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对鲁迅语言含义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新课:我国著名作家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略作停顿说)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其中一位外国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冯先生说话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冯先生说话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冯先生运用比喻的妙处就在于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出深刻的道理,这就叫做作家!而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也是一位善用比喻的高手。今天,我们学习的《拿来主义》正是这样一篇课文。”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学生上黑板注音,解词,教师正音,评讲) 礼尚往来(shàng;崇尚,重视)。自诩(xǔ;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xuán)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蹩( bié) 进:躲躲闪闪在走进。孱(càn)头:懦弱无能的人。 三、简介杂文特点: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杂文:议论性、形象性(文艺性议论文)、现实性。 四、写作背景简介。 文为时而作,这篇文章写作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现实针对性,那么鲁迅先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四、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你认为‘主义’什么意思?”(1、理论主张2、思想作风3、一定的社会制度),课文中主义就是思想,就是主张。而“拿来”就是一个动作,口语化动词—文化遗产<历史>,‘主义’是一个

拿来主义学案答案

课题:《拿来主义》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的方法。 2、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的内蕴,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3、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文章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提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的。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思考。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二、了解文章的背景 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者,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三、整体感知课文,自主思考问题 全文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着重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着重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着重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同步练习苏教版必修三

苏教版必修三《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夯基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xǔ)脑髓.(suǐ)参与.(yù)残羹冷炙.(zhì)B.孱.头(càn)徘徊 ..(páihuái)恐吓.(xià)冠冕.堂皇(miǎn)C.蹩.进(bié)摩.登(mó)譬.如(bì)与.虎谋皮(yǔ) D.吝啬 ..(lìnɡsè)揣度.(duó)国粹.(cuì)故弄玄.虚(xuán) ★解析:B项中“吓”应读“hè”;C项中的“譬”应读“pì”;D项中“吝”应读“lìn”。答案:A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B.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C.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D.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解析:A项中“拿来!”的感叹号应在引号外;B项中的“一点”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C项中“新人”后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本人昨日下午不慎在哈双北路58路公交车上遗失一张图书提货单,有拾到并归还者,本人愿付酬金二百元,决不。 ②他的男高音,在同学中是出了名的,这次艺术节,大家一致推举他代表班级表演,但他身体不好,说什么也不肯出场。 ③看《品人录》可知,其实,就算在封建时代,有识之士官民关系也曾作具有进步意义的阐述,有的还曾付诸行动。 A.失言推托关于B.食言推脱对于 C.失言推脱关于D.食言推托对于 ★解析:“食言”是不履行诺言的意思。“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推托”,借故拒绝。“推脱”,推卸。“关于”“对于”都引进涉及的对象,但“关于”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对于”用于指出对象。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2008春晚”,蔡明在小品《梦幻家园》中的台词“为什么呢”逗得观众捧腹大笑,在这 笑声中,人们心中的所有烦恼都付诸东流 ....。 B.城市全景实景地图的功能十分神奇,你可以通过移动鼠标实现360度的旋转,任意选择 前后左右等不同方向,身临其境 ....作一番虚拟游览。 C.有些国家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戴上冠冕 .. 堂皇 ..的“帽子”,仍旧进行下去。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拿来主义》开篇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闭关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对这段话,(1)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讽刺意味吗?请指出关键词。(2)作者讽刺的对象是什么?(3)这段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来主义 公开课

拿来主义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上有所借鉴。 2.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以及比喻论证的方法。[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分析与引导提问相结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洋垃圾”视频,“洋垃圾”到底是该进还是禁呢?我们今天先来继续学习《拿来主义》,然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了文章思路,明白了什么是拿来主义。这节课我们来解决为什么拿来,怎样拿来。 二、探究文本,学习论证 (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的1至7自然段,回答问题:边读边勾画出相关的信息 1.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哪几个“主义”?它们的表现和危害是什么?

2.为什么要拿来?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哪几个“主义”?它们的表现和后果是什么? 明确:闭关主义 表现: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实质:惧外、排外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碰了一串钉子(割地赔款)导致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 表现:只是送出去,送古董,送古画新画,送梅兰芳 实质:媚外、卖国 后果:祸延子孙(子孙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 表现: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毒害、侵略) 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2.为什么要拿来? 韩愈《原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破不立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第一课时)教案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总体把握文意,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和因果论证等方法,领会文章的逻辑美,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3.体会幽默犀利、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 4.领会探讨“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总体把握文意,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和因果论证等方式,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教学方法 点拨解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重在知人论世和理清文脉,从整体上梳理文章的内容与结构,领会论证方法和论证方式,品味逻辑美。第二课时重在品味语言美和思想之美。 教学环节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联系写作背景解题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半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却存在着多种思潮。封建遗老遗少妄自尊大,“尊孔读经”,排斥外国文化,掀起复古主义思潮,一些“清醒的青年们”被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盲目排外;资产阶级买办文人妄自菲薄,崇洋媚外,否定传统文化,鼓吹“全盘西化”;左翼文艺队伍中,对外国文化和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也比较混乱,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一些人反对吸收外国文化。更恐怖的是:蒋介石讨好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奉行投降主义,一味“送去”,出卖民族文化遗产;帝国主义除了掠夺我国资源外,还不断“送来”西方文化,腐蚀民众,中国面临“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鲁迅先生针对这种错误思潮泛滥的状况写了《拿来主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系列杂文。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今天我们学习最能代表他风骨的又一杂文《拿来主义》。 鲁迅的杂文:短小精悍;针砭时弊,旗帜鲜明,富有斗争性和论争性;议论说理形象;语言上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尖刻犀利。杂文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评论离不开对象,有很强的针对性,对象是什么?结合课下注释和刚才介绍的写作背景说说。 明确:对“外国文化”“文化遗产”要“拿来”,倡导要实行“拿来”。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破立结合的逻辑思路 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主义圈点勾画,师生交流后) 明确: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和拿来主义,这些主义都是对待外国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态度、表现和做法。鲁迅先生认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都是错误的;他倡导提出要实行“拿来主义”。 三、细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进一步理清文章逻辑思路和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的论证方法:引证法、例证法、喻证法、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

(完整版)《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

《拿来主义》练习测试题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大度(dù)鱼翅(chì)国粹(cuì)故弄(lòng)玄虚掘墓(jué) B 摩(mó)登吝(lìn)啬给(jǐ)予残羹冷炙(zhì) 存膏(gāo) C 古董(dǒng)孱(càn)头脑髓(suí)礼上(shàng)往来譬如(pì) D 奖赏(shǎng)自诩(xǔ)蹩(biē)进鱼鳍(qí) 茅厕(cè) 2.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残羹冷灸(ɡēnɡ)冠冕(miǎn)脑髓(suǐ)吝啬(lìnɡ) B.礼上往来(shànɡ)自栩(xǔ)蹩进(bié)鱼翅(chì) C.发扬国光(yánɡ)国粹(cuì)玄虚(xuán)磕头(kē) D.佳节大典(jiā)孱头(chàn)摩登(mó)针灸(jiǔ)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古董摩登恬不知耻礼上往来 B.羡慕脑髓残羹冷炙栩栩如声 C.嘉节唐皇浑蛋废物积重难返 D.剔除给予装腔作势勃然大怒 4.下面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A.运拿挂B.运揣走 C.送捧挂 D.送拿走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 ....,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 ....,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 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 ....,各奔东西。 二、句意理解。 1.《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 A.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 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 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 D.文章拓开,使文章产生波澜。 2.“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 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 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 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 3.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要具备聪明的头脑、敏锐的观察力,才能拿来自己需要的好东西。 B 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才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拿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C.要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要心明眼亮,要自己去拿,而不要别人送来。 D.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脑筋”,放出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才能具有实行“拿来主义”的胆识。

【新教材】6.12拿来主义同步练习-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解析版)

6.12.1《拿来主义》 同步练习 基础夯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诩.(xǔ)肖.像(xiāo) 虔.诚(qián)残羹冷炙.(zhì) B.玄.虚(xuán)孱.头(càn) 冠冕.(miǎn)弦.外之音(xuán) C.羡.慕(xiàn)连累.(lěi) 脑髓.(suí)礼尚.往来(shàng) D.出售.(shòu)给.与(jǐ) 剔.除(tī)潜.移默化(qián) 【解析】A项,“肖”应读“xiào ”;C项,“累”应读“lei”,“髓”应读“suǐ”。 ”;B项,“弦”应读“xián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妨碍无尚光荣国粹并行不背 B.摩登发扬国光观摩明察秋毫 C.辩白急风劲草辨识磕头贺喜 D.追溯勃然大怒腥红概莫能外 【解析】A项,“尚”应为“上”,“背”应为“悖”;C项,“急”应为“疾”;D项,“腥”应为“猩”。【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但是不管可是因而 B.可是纵使然而因此 C.因为不管然而当然 D.然而虽然但是所以 【解析】根据文意及句间关系来确定。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城管人员白天执法,晚上练摊,折射民生之困,同时也佐证:一个城市要“面子”,更要要“里子”。诚 如是,这位城管员也可以冠冕堂皇 ....地利用业余时间练摊了。 B.针对此事件,作为盟友的英国人认为,你监视我,却指望我无动于衷,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 ...来.,人之常情。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 ....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 ....,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解析】A项,“冠冕堂皇”,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此处应为“光明正大”。B项,“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也用来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此处用的是后一个意义,正确。C项,“残羹冷炙”,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讲义陈旧与此两义都无关。D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 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不能用于第三方,在本句中没注意使用对象的限制。 【答案】B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上册拿来主义第二课时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的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 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 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引导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思考 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二、初步体会文章主旨 1.阅读第7段,思考,“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 (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2)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三种人想法行动实质共同点

孱头怕给污染徘徊不敢走进拒绝继承(逃避主义)不 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加 废物羡慕欣欣然蹩进全盘接受(投降主义)挑 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占有,挑选”(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3.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 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 鱼翅吃掉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完全吸收 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批判地吸收 烟展览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 姨太太请他们各自走散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坚决抛弃 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4.小结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5.请学生再读第八、第九两段,想想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第8、9两段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拿来主义》教案 班级:对口专业二班时间:2016年10月27日执教者:田然 教学目的: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新课:大家对鲁迅先生应该并不陌生吧。最早的的有《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你们学完了有谁在桌子上刻了早字?这可是破坏公物哦,当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提醒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从这里也可见到,鲁迅先生不仅影响了当时社会文化,还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之后呢?我们还学过《社戏》、《藤野先生》、《孔乙己》,这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也还历历在目,性格鲜明的生活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 二、作者简介:鲁迅(l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参任《新青年》编辑,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终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一生著译近千万字,现有《鲁迅译文集》10 卷、《鲁迅全集》16卷。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 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影响广泛。 三、写作背景简介。 文为时而作。 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四、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生字词 礼尚往来(shàng;崇尚,重视。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拿来主义活动单答案

拿来主义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如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阅读方法应当与其它议论文大体相同。 3.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对于多数同学来讲。这些概念并不陌生,但还是比较抽象,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 4.《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杂文,对文章主旨、结构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教学过程固然必须使学生读懂课文,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3.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 4.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

2013学年高二语文:3.8《拿来主义》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doc

《拿来主义》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诩xǔ脑髓suǐ勃然bó B.孱头chàn 羡慕xiàn 冠冕guān C.徘徊huí国粹cuì摩登mó D.吝啬sa蹩进bi?给与ge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女婿展览传道残羹冷灸 B.勇猛奖赏养料礼上往来 C.污染鼓吹烟具故弄玄虚 D.辩别仪节毛厕磕头贺喜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___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②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____。 ③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____。 A.毕竟恐怖危险B.究竟恐怖危机 C.究竟恐慌危险D.毕竟恐慌危机 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B.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C.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D.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5、下面几句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表示郑重,几张画却郑重地挂过去显得寒伧可怜) B.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用“催进”讽刺“送去主义”的卖力媚态) C.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可理解为展品下落不明) D.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实为“堕落”之意)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B.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C.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D.自从给枪炮打破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比的鲜明和反衬的强烈,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开头大谈“闭关主义”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鲁迅 阅读理解(一)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 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1.“叫作…发扬国光?”“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里运用了何种修辞?这种修辞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见到,请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举出一例。 答: 2.“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其中能否将“捧”“挂”分别改为“拿着”“展览”?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3.选文第三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者写这一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 4.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4分) 5.简要分析“抛来”与“抛给”的不同。 答: 参考答案: 1.反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2.不能。“拿着”“展览”属于中性词,而“捧”“挂”则带有一定的奚落意味,从而能够刻画出“送去主义”者的丑恶嘴脸。3.类比论证。旨在告诫“送去主义”的危害。4.一是先不谈“拿来主义”,却大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表面上绕了个弯子,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答案:“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5.“抛给”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等阴谋罪行,“给” 字表示是怀有企图,非接受不可的。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同步练习:8 拿来主义-课内

第三单元随感哲思 8拿来主义 课内自我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大度.(dù) 给.予(jǐ) 自诩.(xǔ)残羹.冷炙(gēng) B.剔.除(tī)脑髓.(suí) 孱.头(càn) 冠冕.堂皇(miǎn) C.玄.虚(xuán) 崩溃.(kuì) 徘徊.(h..uí) 懦.弱无能(nuò) D.吝啬.(sè) 蹩.进(biě) 摩.登(mó) 磕.头贺喜(kē) 解析:B项,髓—suǐ;C项,徊—huái;D项,蹩—bié。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是闭关自守政策) B.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鲁迅先生充分肯定了“送出去”) 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先生十分形象地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D.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只要坚持和实行了“拿来主义”,文艺就会成为新文艺) 解析:B项,句子含有反讽意味,并非“充分肯定”;C项,强调的是方法而不是主张;D项,“只要……就会……”的表述过于绝对,改为“只有……才能……”才合乎逻辑。

★★答案★★:A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作为一个有完整系统的民族,它对外来的东西①持犹豫或拒绝的态度,②各个民族最不拒绝吸收其他民族优长的乃在于食物,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自明朝以后,中国逐渐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③就在这个时期,大量产于南洋、西洋的食品却传入我国。它们④西方人用坚船利炮送来的,⑤我们自己主动从外面“拿来”的,⑥有些食品在引进过程中还曾经历过危险,例如番薯是明万历年间吴川名医林怀兰冒着违反交趾国法令的危险携带到中国的。 解析: 这段话主要表述的是一个有完整系统的民族对待外来的东西的态度。①处,根据句意,应填写表“通常”意思的词语,选项给出的三个词语均可,不填亦可。②处,由前文的“持犹豫或拒绝的态度”以及后文的“最不拒绝”可知,其所在的语句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填“然而”“不过”“但”均可,可排除B项。③处,根据前文“中国逐渐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和后文的“却”可知,此处填“于是”不合适,可排除A项。根据句意,④⑤两处填“不是……而是”更合适,据此可排除C项,选D。 ★★答案★★: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拿来主义》名师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 教学目的: 一、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二、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一、以本文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材,重点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拿来主义”; 二、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不在个别实例和语句上纠缠; 三、重要段落加强朗读背诵,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四、多用启发性的提问,注意培养学生思考、分析的能力。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显现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 1.由课外阅读引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很浓,阅读范围比较广泛。半学期以来,据初步统计,全班看的杂志多达六十七种。书也读得不少,科技作品不说,中外文学作品也有二百七十多本,有唐宋诗词、《三国演义》、《水浒传》、明清笔记小说选译,还有外国作品,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雨果的《悲惨世界》等。 古代和外国的这一些文化遗传,我们在接触的时候,采取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从中可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2.解题。 请同学们看课文注释,回答《拿来主义》一文选自何书。 针对学生回答,指出: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哟“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恶,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师生共读:且介亭杂文。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什么叫“拿来主义”呢为什么对文化遗产必须采取“拿来”的态度呢这就是学习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问题。 3.讲解课文前半部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理解“拿来主义”的本质与内涵。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 3.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运用反证、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思路,抓住本文的论点。 2.品味语言,学习论证方法。 3.拓展延伸,理解“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拿来主义”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2.把握本文论证方法和语言表达上的特色。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2.“拿来主义”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初高中我们学过哪些鲁迅的文章?(学生回答,教师可以补充一些。) 有多少同学是发自内心地喜欢鲁迅的文章?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的回答,喜欢的理由和不喜欢的理由。) (多媒体展示北大三位教授的话,强调鲁迅的重要性。) 鲁迅是不会被历史忘却的。 ——王富仁(汕头大学文学院终身教授,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鲁迅是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 ——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 鲁迅不仅是中国的,更是全亚洲的,是整个东方灵魂的脊梁。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一起来学习《拿来主义》,看看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是否能解决掉。(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 【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此处让同学们齐读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