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十年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分析

近十年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分析

近十年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分析
近十年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分析

近十年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班级:市场营销1212 学号:1220404206 姓名:顾志鹏成绩:

【摘要】

近十年我国的经济市场由于各种原因发生了较为不稳定的变动,由于影响经济运行的各种基本因素发生了变化,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的特点和激励与80年代相比出现了显著的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和竞争的不充分性,因而治理通货膨胀应本着鉴定、逐步和稳定的方针,才去切实有力的措施。

【关键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现状治理

一、通货膨胀概述

1.通货膨胀的含义

含义,首先是物价的上升不是指一种或几种商品的物价上升,而是指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其次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而是指持续一定时期的物价上涨。按照经济学原理,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十几需求,也即显示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的货币的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一般来说,狭义的通货膨胀通常定义为在一定的时期内,社会总物价水平全方面的,持续的,公开的上涨。广义的通货膨胀除了包括狭义的通货膨胀外,还抱过隐蔽型的通货膨胀和压抑制型的通货膨胀。此外,经济学家大致将通货膨胀分为两类,一类观点认为通货膨胀是价格总水平额持续普遍上升的经济过程,而另一类观点则认为只有货币数量过度增长引起的物价上升才成为通货膨胀,即流通中的货币超过实际货币的需求量,引起的总水平持续普遍上升的经济现象。而本文阐述的是货币供给大于需求而产生的通货膨胀。

2.我国近十年通货膨胀特点

(1)我国现阶段经历的通货膨胀基本上是物价的普遍上涨,在人们日常消费的8大类商品中,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商品之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持续上涨的趋势;而家用设备用品及服务的和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

(2)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10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

总指数高出5.7个百分点。

(3)本轮通货膨胀是在资产价格飞涨之后发生的。与商品价格的上涨相比,资产价格在近几年的上涨更为引人注目。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的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上涨,其中仅2009年,从年初到年末,北京的房价几乎翻了一番,而政府的房价调控措施几乎毫无效果。玉石、文物、古董、字画、高级酒等可以储藏的商品价格也大幅度上升。

二、我国通货膨胀现状

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流动性过剩、物价高企、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增大,消费者指数(CPI)和生产物价指数(PPI)一路高企。本轮物价上涨表现出几个重要的特征:一是上行速度快,从2009年8月份至今上升5个百分比;二是上升强度大,突破广泛认可的的3%警戒线后仅停留了6个月就超过了5%;三十农场品价格上涨最快、最显著,且一直在持续上涨;四是价格上涨按顺序展开,具体表现为:农产品价格先涨,工产品和服务价格后涨;期货如大豆价格先涨,现价格后涨;农产品方面表现为,个别小品种如大蒜、土豆等先涨,中大型品种如玉米、棉花和大米等后涨。

在通货膨胀形势日益严重的情形下,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相继调整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施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有效应对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多次加息,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通货膨胀问题不仅是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也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现象,它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对于通货膨胀的起源有众多学说,在西方,有垄断说,货币制度说,政府行为说,需求拉动说,成本推进说以及混成说等。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分分钟钟面临的重大问题。

三、我国同伙膨胀的成因分析

(一)浅层原因

1、自然灾害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自然灾害首先导致的问题是粮食的减产,由此引发国内食品供应紧张,之后其他商品的物价也开始上涨,除此之外国家在2010年对水电,天然气进行了价格的调整,使水电,天然气的价格上涨,更加剧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增长,房地产行业所需要的原材料价格也得到上涨,这些原材料价格上涨后导致材料成本的增加,推动了各种物价的上涨,加剧了通货膨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城镇对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这使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成为长期趋势。地价,房租的上涨导致生活资料费用的提高,和产品成本的提高,工人工资的提高与商品成本的提高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3、全球化经济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发达国家将国内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大幅度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拉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发达国家将国内价格低廉的原材料运到发展中国家进行加工与组装,生产成成品后以高价卖给发展中国家,抬高了发展中国家商品的价格,中国自进入21世纪后大幅度引进国外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使国外企业的产品在国内高价出售,这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二)深层原因

1、国际游资的流动

2010年随着中国经济慢慢的复苏回暖,人民对经济的信心增加,中国在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海外最大的铁矿石购买国,世界铜消费最大的国家。随着中国建筑行业和制造业的大幅度兴起,国内出现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推动了通货膨胀的现象,美国2007年次贷金融危机爆发,美元出现贬值,推动了以美元为计价的商品价格上涨,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元,在大宗商品上需求旺盛,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上涨自然推动了国内商品价格的上涨。

2、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引起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由于贸易逆差的上升,人民币面临着巨大地升值压力,为了避免人民币升值速度过快,人民币的投放被迫迅速扩张,国内货币量发行太多,市场流动的货币过多,导致人民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中国资金持续的流动性过剩,推动了物价的上涨,也影响了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贬值。

3、资产的重估推动了金融信贷的扩张,继而放大了总需求。

在新形势下的经济危机中银行的金融信贷也是推动中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国内资产价格的重估使企业抵押融资风险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促进了银行金融信贷的扩张,另一方面银行金融信贷扩张又导致股票,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形成了资产价格上涨和银行金融信贷扩张相互推动的局面,使中国连续几年出现了泡沫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中国在近几年居民存款量巨大,使得银行流动资金巨大,流动资金增多加剧了银行对房地产行业和股票的信贷,国内出现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现象,投资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理性,使得房地产行业大幅度发展,推动了原材料的总需求。

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上游产品价格涨幅过快,高于下游产品增长速度,由于一定的原因,上游产品价格的增长速度对下游产品价格的增长影响不大,但是当上游产品价格增长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带动下游产品的增长,形成国内产品全方位的增长,出现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也是导致通胀的原因,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但是中国国民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达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受房地产和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影响和带动,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更多的问题,产能过剩是最大的特点,特别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不仅没有得到缓和,而且越来越严重,这些问题都成为了通货膨胀的动力。

三、我国目前通货膨胀该如何治理

1、优化国内货币市场结构。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外汇储备日益扩大,中央银行只能通过增加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来中和外汇储备,解决我国的通货膨胀,但是这种方法也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首先要控制货币的供应量,货币的供应量要符合经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增加投放基础货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另一方面要控制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来控制通胀,减少实际中流通的货币,稳定市场商品的价格,因此,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中央银行在2010年到2011年的两年内进行了12次对存款准备金的上调,在2011年6月的时候大型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越多,可冻结银行体系中的流动资金也越多,控制货币的供应量能够有效地控制市场的流动性,

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手段规范金金融市场,使经济的发展走向健康化的道路,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2、优化国内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在西方国家等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这种产业结构是最合理的,因此在我国的经济结构中首先要优先发展服务业,金融行业等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刺激国内的消费,以此来带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合理的发展,以人民的消费需要为中心进行生产,可以有效的避免产能过剩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因此要继续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增加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众多人口的就业问题,另外国家要加大对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国内产业进行自主创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的健康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3、控制投资的增长。近几年来投资过热是导致国内泡沫经经济出现的重要原因,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房地产行业发展过剩,商品房不能及时的销售出去,使银行资金不能及时的收回,影响了活动资金的使用,其次是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建筑建材的价格上涨,使生产成本过高,也拉动了国内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另外就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不合理的发展导致我国资源的严重浪费,产能严重过剩,因此首先要控制经经济的增长速度,控制增长的速度首先要抑制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性的增长,使经经济的发展平稳健康,在2011年的时候国家出台了商品房的限购令,每个居民限购两套商品房,以此来抑制房地产行业增长过快的现象,使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降低,资金能够顺利的融入到市场之中创造效益。

4、控制外汇和汇率政策,首先就是允许银行之间进行外汇交易,建立外汇储备基金,开展外汇资产交易,在政府发行的债券有限的情况下央行可以外汇回购实现外汇所有权转让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将这些外汇在外汇市场上交易,减轻央行的外汇储备,通过这一方法由央行和商业银行构建人民币汇率的完善机制,使人民币在合理的水平上保持稳定。

5、加快国内粮食的生产和供应,粮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保证的物资,不管工业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如何粮食永远是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第一道防线,保证粮食的供应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基本措施,因此首先要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和正常,其次要保证粮食供应的正常,在此,国家近几年来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证粮食的生产,国家要直接加强对农民的农业补贴,良种补贴,减免农业税等等,做好防洪抗旱和农作物病虫害的管理工作,对粮食生产所需要的农药化肥等等进行相关的补贴,减轻农民生产粮食的负担,保证粮价的稳定,开拓粮食收购渠道,保证粮食的组织和调运。

四、应对新形势下通货膨胀的具体措施

1、要加大农产品的供给,短缺商品是引起物价上涨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加大短缺商品的供给是治理通货膨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要做到加大农产品的供给首先要提高农业的生产力,转变落后的经济模式,改变以往小户型的农业生产方式,鼓励现代农业和集体农业的生产,其次要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要让农林牧副渔业共同发展,提高对农村的管理。

2、在短期内提高银行储蓄利率,减少流动资金,通过对流动资金的控制,可以使现实生活中可使用的资金减少,可以有效避免商品因供给量减少导致的物价哄抬的现象,稳定商品的价格,但是提高储蓄的利率只能在短期内实行,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使企业投资环境恶化,影响经经济的发展。

3、改变财财政的支出结构,由于近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国内很多人出现了浮躁的心理,虚荣心过度放大,政府的决策过程中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兴建形象工程,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待遇也高出正常的规格,每年的三公费用数目惊人,财政方面的费用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政府部门要改变财政的支出结构,减少三公消费的投入,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支出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4、调整出口的结构,在传统的商品出口中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初级产品和农业产品以及矿业资源为主,这种商品的附加值过少,没有创造出相应的利润,不能更大程度的为中国经济创造效益,甚至造成资源的外流和浪费,因此在稳定出口规模的同时要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增加加工密集型商品的比重,对于一些消耗过大的商品要实施宏观调控的政策,加大税收力度,减少以资源浪费为代价的商品

的生产,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5、加强对金融市场和经济部门的监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经济很容易受到别国的影响,不稳定的因素很多,因此在经济自由化的前提下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取消不合理的金融交易,加强对经济部门的监管,减少不稳定的经济因素。

参考文献

【1】许善达:《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和应对之策》,《经济界》

【2】郑华钧:《浅析通胀预期、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

【3】王辰.:《切勿推倒通货膨胀的多米诺——基于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实证研》

【4】刘霖,靳云汇:《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增长》

【5】李津燕:《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及治理》

【6】陆前进:《全球通货膨胀成因、影响和对策》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 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 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而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它套不上哪一种通货膨胀的类型,其本质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时,必定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中国的通货膨胀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

2011年10月 财经视点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文/路美弄 中图分类号:F8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141-01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的货币量超过商品流通实际所需货币量而引起物价水平持续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货币发行的太多,超过了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而引起的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涨。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自然灾害频发,引发农产品价格飞速上涨 自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一直到今年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而且随着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农用物资等成本也不断上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由于饲料涨价,并且养猪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出现猪肉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近一年来,肉蛋、粮油、蒜、绿豆等为首的疯涨之势。 2、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2010年,我国对水、电、天然气价格都做了调整,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供给的太多将导致通货膨胀,过多的货币量将会引起流动性(M1占M2的比重)过剩甚至泛滥,流动性过剩将会产生投资过热以致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错综复杂,本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 1、农产品或能源类供给和需求因素 完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石油价格的上涨,开始利用玉米和大豆生产工业燃料,从而引发了国际性的粮食需求大增,导致价格上涨。在国内,农产品也供给不足,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加之我国农业科技不发达,农民收入低,因此农民种粮积极性低,同时,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占用大量耕地面积,致使农产品供给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投资需求持续增长,对原材料、能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同时,美元的贬值,让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导致资源类价格的提高,势必造成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的提高,必将导致工业产品价格的上升。 2、信贷原因 2008年,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开始实施财政货币“双积极”的政策,我国实施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这形成了大量的投资需求,较低的利率助长了巨量的投资信贷,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在短短26个月的时间里,银行信贷增长达18.75万亿元。而2003年至2007年四年时间银行信贷增长仅是14.7万亿元,信贷的增加无疑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再有,很多实业投资转向房地产、股市等,形成了资产泡沫。2010年9月份广义货币(M2)余额为69.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6%,比2009年底增加了14.9%以上;到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2.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7%。以这上些势必将引起通货膨胀。 3、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造成外汇储备持续增加 我国连续贸易顺差并有较高的增长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导致大量热钱涌入我国,我国又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并以稳定汇率为目标,这样造成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大量收购外汇,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这就大大增加了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再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效应,货币供应量将成倍放大。所以,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也是本轮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4、通货膨胀预期将助长通胀的发生 美元不断贬值,黄金不断创新高,油价一直在飞,将引发全球通货膨胀预期,人们已估计将要发生通用,势必提前做媒好迎接通货膨胀的准备,国内近期出现的购房热、买车热,炒金热等与通货膨胀有直接关系。 四、当前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1、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与应用,培养高素质农民等,以扩大农业生产,投入力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缩小农业与非农业收入的差距。打通农业物流通道,降低过路、过桥费用,使中间环节费用降低,以通过降低生产、运输方面的成本,实现农产品的物价稳定。 2、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可以对国内货币起到收缩作用,但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已经经到达理论的最高限,上升空间已经很有限,但是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对信贷有急剧收缩作用。提高利率的政策对银根的收缩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因为利率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成倍收缩。所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都将对货币的供给产生较大影响。效果较为明显。 3、汇率政策 我国应逐步扩大汇率浮动幅度,适度放松对汇率的管制。以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应该在“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制定适当的政策。2007年5月21日起,国家规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动区间浮动从上下0.3%扩大到上下0.5%,但这并没产生抑制流动性的效果。2008年,汇率的波幅可以逐渐放宽到上下0.8%到1%的范围。通过对人民币波动范围的控制,使投机动力逐步减少。 4、政府妥善引导通货膨胀的预期 一方面应建立健全价格监督机制,通过不断地公开政策信号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完善国际热钱流动控制机制,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防止热钱流入。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参考文献: [1]李长密.通货膨胀风险预期分析及宏观经济调整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04). [2]方平.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调控策略研究[J].西部金融,2010(07). [3]苏 芳.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时变特征及其来源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2011.10 141

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2008年至今中国通货膨胀深层次原因简析 宋亦明 (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12班)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开始了新的一轮通货膨胀。此次通货膨胀历时较长、影响巨大,对处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有深远影响。研究此次通货膨胀对于吸取宏观调控经验,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局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笔者查阅大量资料,搜集诸多文献数据,从较为主流的视角,对2008年以后的通货膨胀情况做简要梳理、对造成此次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做简要分析。 一、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变化情况的简单梳理 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就保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表明中央已经认识到自2007年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但2008年初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更是联创新高,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投放的力度迅速加强。但直到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保持在高位。 [附图1:2008年1月到2012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走势图][1]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扩展成为拐点并带来了短暂的通货紧缩,紧缩之后伴随而来的是政府4万亿的扩张性投资和中国人民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些政策短期

之内很好地应对了金融危机,拉动了内需。但是政策还在保持影响力,在物价结构性增长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且持续了相当的时间。2011年初到2012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后用CPI表示)长期保持在高位,在政府长期宏观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在2012年之后CPI才保持在5%一下,通货膨胀才得到初步遏制。 二、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所体现的特点 [1]此轮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影响巨大。此轮通货膨胀始于2007年,但是在2008年初达到第一个高峰,虽然中间穿插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受政策等因素影响在2010年年末重归高位。长期的高通货膨胀导致民众购买力持续相对下降、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国民经济总体上呈过热的态势。 [2]此轮通货膨胀受全球化经济的影响明显。此次通货膨胀中间穿插了经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但是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速发展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世界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之下,“使国家间的通货膨胀有了水平互动,既有输入型通货膨胀,也有输出型通货膨胀”[2]。当前世界各国的通货水平普遍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并非可以独善其身。受全球经济整体高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应的中国经济的通货膨胀也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3]此轮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结构性。[3]一方面通过比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统计数据,可以明显地看出食品类价格的增幅要高于非食品类价格的增幅。另一方面通过对比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后用PPI表示)的变化情况和趋势,可以明显看出CPI和PPI基本上保持相同变化趋势,但是PPI的变化幅度要大于CPI(对比附图1和附图2)。PPI的变化对对于CPI的预测有预见性作用。 [附图2:2006年1月到2012年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走势图] 三、2008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导致此次通货膨胀的的作用因子有很多方面,综合分析来看,其主要诱因为以下3个方面: [1]政府财政支出过大导致经济过热。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政府为了有效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出口下滑和贸易顺差的大幅缩减,出台用4万亿人民币投资的财政扩张计划以刺激经济复苏和拉动内需。2009年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发行了7500亿和2000亿的债权[4],政府进一步集资进行经济建设。初步估计,将近5万亿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的5年内实现数次的“完全流动”,这就意味着5万亿的资金的直接注入会在接下来衍生出数十万亿的现金流。虽然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相关治理对策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 主要观点是以需求过度解释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引起价格水平持续上升。这种通货膨胀表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对价格水平产生拉上作用的过度需求有两个方面: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 实际因素包括过度的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等,其中主要是过度投资。 货币因素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导致总需求过剩。 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对社会商品和劳务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成本提高的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工资增长率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二是一些垄断企业为了获得垄断利润,经常大幅度地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 三、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 inflation ) 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和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这种结构型通货膨胀可分为三种情况: 1. 需求转移型 2. 部门差异型 3. 外部输入型 1.需求转移型。 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某个部门的一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及其他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时需求增加的部门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就会上涨,而需求减少的部门的产品价格却未必相应下降,结果导致价格总水平上升。 2.部门差异型。 英国经济学家萨尔沃用部门间的差异来解释结构型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服务业部门,但两大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速度却大体相同,而且这种增长速度是由产业部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决定的,结果造成服务业部门货币工资的增长速度超过其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种部门间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差异和货币工资的一致增长,形成服务业部门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从而成为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 3.外部输入型 其依据是将结构型通货膨胀同开放经济结合起来分析的“小国开放模型”。该模型将一国经济分为开放经济部门和非开放经济部门。由于“小国”在世界市场上是价格的接受者,当世界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时,开放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紧接着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相应上涨。一旦开放经济部门的工资上涨后,非开放经济部门也必然向开放经济部门看齐而提高工资,结果非开放经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其产品价格也必然随之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小国”全面的通货膨胀。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解决方法 一、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特点及类型。 (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状况。 (二)特点: 1.纸币因发行过多而急剧贬值。 2.物价因纸币贬值而全面上涨。 (三)类型: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了现有价格水平下的商品总供给,引起了物价普遍上涨。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于成本上升所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1]。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成因分析: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2]。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从国内市场来看,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

成本增高。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超过同期GDP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结构性通货膨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三、通货膨胀的抑制措施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2、收入政策。收入政策主要是采取工资物价管理政策,以阻止工会和垄断企业这两大团体互相抬价所引起的工资、物价轮番上涨的趋势。其目的在于力图控制通货膨胀而又不致引起失业增加。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因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其中特别是工资的提高,因而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此,必须采取抑制性的收入政策,其形式有如下几种:确定工资-物

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去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货币超发严重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 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3.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2010年以来,蔬菜与猪肉价格连连上涨,虽然最近蔬菜批发价格有所下跌,甚至出现了有农民自杀的惨状,但由于仓储物流的成本居高不下,人民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实惠。而农产品是基础产品,农产品的价格高企也将带来下游产品成本与售价的提高。而且由于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价格的上涨更容易强化人们对于通胀的预期。 4. 能源成本推动型的价格上涨 进入2011年,煤荒,电荒接踵而至,煤价已经连连高升,各地工业用电也有小幅度的调涨,日本大地震也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环境中对能源需求的恐慌,各种能源价格的提高必然会助推CPI提高 5.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虽然通货膨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通货膨胀的持续发展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所导致的。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各种经济体制约束机制不健全,再加上各种经济活动的过热,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没有一个充分的预期。通货膨胀

【文献综述】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文献综述 金融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二十世纪中期,通货膨胀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当时通货膨胀以比较温和的速度缓慢上升,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时出现了持久的“滞胀”现象,发展中国家也在八十年代爆发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到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开始以迅猛的势头扩散,成为制约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转轨过程中受到通货膨胀的多次冲击,社会经济大幅波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正是由于通货膨胀对全球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都成为各国共同的“敌人”,国内外政府和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对通货膨胀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有关通货膨胀的理论。 1 国内研究现状 1.1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研究 我国近些年出现通货膨胀以后,国内学者对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张明文(2010)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对策及研究》一文中认为“造成CPI持续走高的原因主要包括流动性过剩,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上的因素,其中制度因素是影响其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应做到: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汇率的弹性,调整对利率和要素价格的扭曲以及改善官员的考核制度等[1]。”刘海燕、寇雪梅(2008)在《目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思考》一文中分析我国近年的通货膨胀成因时得出三点结论:“(1)货币供给量过剩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2)资源稀缺导致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3)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外汇储备增加、国际贸易顺差,这些都导致了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发生[2]。”陈彦斌(2008)在《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2003—2007年》中通过对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点研究指出,新一轮通货膨胀具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特征[3]。 祖栋梁(2008)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分别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内经济社会体制方面来剖析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根源。“认为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暴露出的各种体制以及经济结构问题造成了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膨胀加剧的现象[4]。”宋超英、夏芸(2008)在《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中认为“我国当前出现的通货膨胀不能简单归为传统通货膨胀成因理论中的任意一种类型,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既有需求扩大导致供不应

知识点1通货膨胀的类型与成因

讲义: (知识点1) 一、通货膨胀的类型 经济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出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 1.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 按市场机制的作用程度,可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 (1)公开型通货膨胀,又称开放式的通货膨胀,其前提是市场功能完全发挥,价格对供求反应灵敏,过度需求通过价格的变动得以消除,价格总水平明显地、直接地上涨。 (2)隐蔽型通货膨胀,又称压制型通货膨胀,是表面上货币工资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未提高,但居民实际消费水准却下降的现象。 2.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可划分为:需求拉上型(Demand-pull Inflation)、成本推进型(Cost-push Inflation)和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3.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 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通货膨胀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爬行式通货膨胀指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年率不超过2%—3%,并且在经济生活中没有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温和式通货膨胀时,价格总水平上涨比爬行式高,但又不是很快,具体百分比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奔腾式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在两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恶性通货膨胀或称超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此时货币已完全丧失了价格储藏功能,部分地丧失了交易媒体功能,成为“烫手山芋”,持有者争先恐后将其抛出,货币制度面临崩溃的危险。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 从理论规范的要求出发,对于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归纳为: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和供求混合推进说。 1.需求拉上(Demand-pull Inflation) “需求拉上”说是产生最早,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通货膨胀理论。它指社会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方面的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用图 10.1 加以说明。横轴 Y 代表总产出,纵轴 P 代表物价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一直以来,通货膨胀问题都是困扰各国经济发展的顽石,尤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加剧,主要原因为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需求紧缩,共计扩张”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水平;需求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lailder)和泊金(parkin)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 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升高,前三季度,居

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10月份我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4.4%。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呈现三个特点:首先,物价普遍上涨。2010年1-10月,在8大类消费品中,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两大类商品之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有所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上涨的趋势;而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第二,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2010年10月份食品类价格涨幅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高出5.7个百分点。而在食品类价格中,蔬菜类价格的涨幅又远远高于其他食品价格的涨幅,10月份鲜菜价格同比上涨31%,鲜果价格上涨达17.7%。总之,2010年中国物价上涨70%以上,涨幅主要源于食品涨价。第三,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高速飞涨。2010年12月17日,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 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指出,2009年,中国房价涨幅为25%左右。所以,目前我国面临着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上涨双重压力,两者都关系到国计民生,如何遏制其上涨,已成为中国政府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 二、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从全局来看,目前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需求和成本两方面。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一、通货膨胀的概论 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和泊金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国CPI和PPI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09年出现负增长,7月,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分别降到-1.8%和-8.2%。然而,从2009年底开始,CPI和PPI由负转正,并且一路走高。2011年7月CPI 同比增长6.5%,创37个月新高,PPI同比增长7.5%,创34个月新高。2011年8月至今,CPI、PPI当月同比增幅均呈下降且趋于平缓的趋势(如图1、图2)。由此可见,我国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一直处于波动状态。 图1 2008-2012年CPI当月同比增幅

图22008-2012年PPI当月同比增幅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三、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影响。因此,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国内因素,还要考虑到当前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 (一)货币超经济发行 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现象,它是由于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产量增加的速度造成的。因此,控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实践中一般采用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来衡量货币供应量是否超过实际需求量,这一比值越大,表明经济的货币超发越严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的比值在1以下,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则相对较高,货币供应量一般为GDP的1-1.5倍,超过两倍的很少。本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M2数据和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GDP数据,计算了2001年以来逾十年的M2与GDP的比值,见表1。 表12001-2012年M2、GDP相关数据表单位:万亿元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应对方法

通货膨胀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西方经济学认为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性通胀。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胀压力加大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所引起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混合型通货膨胀。 (一)货币供应量 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认为在货币数量与物价及货币价值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通货膨胀的最终原因必然是货币供应超过了社会的货币需求。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国货币政策由原先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造成市面上的资金流量过大,流动性过剩明显。经过一个时期后,宽松货币政策对于物价指数的拉动作用就开始慢慢出现。伴随着庞大的货币投放数量,我国的物价指数也出现了大幅的上升,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大为增加。 另外,由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外汇储备逐年增多,导致我国的外汇占款越来越多,从2009年10月的218454亿元增至2011年5月的243907亿元,增长率为11.65%。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央行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使得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更为突出,影响偏紧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外汇储备的高额积累也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使我国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 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第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广泛实行,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进一步收购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于0-0.25% 的区间不变,欧洲央行、英央行、日本央行紧跟其后,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实施。此举诱发了国际资金不断涌入中国经济市场的冲动,大量的国外资金进入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只要国外银行还在蓄意的打压资金的利率,我国将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套利资金,这就加大了通货膨胀可能。 (二)公众预期 预期是宏观经济学的范畴之一,指经济活动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对当前决策有关的经济变量(如价格、利率等)在未来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经行的预测。通货膨胀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在于导致长期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如果现时的通货膨胀导致了长期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那将具有更大风险。在通胀的产生初期,物价上升,如果进入了通胀预期的循环,无疑会加大人们的心里对通胀的预期,形成“预期通胀”。通胀预期一旦形成,就会促使大众提前盲目的消费或增加金融投资的比例,这类行为又会进一步加剧物价上涨。目前在货币存量已过量累积的背景下,社会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增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和控制通货膨胀的难度,任何外生因素对物价的冲击,都会产生较大的联动效应。当前人们对于物价上涨的预期将增加人们的当期需求,从而成为不断推动物价水平攀升的内在动力。通胀预期加强还会增加居民对保值商品和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需求,提高此类商品和资产的价格,社会调查资料显示,当前社会公众对未来发生通胀的预期相当明显,不断上涨的房价和金价正是这一预期的明确反映。 (三)结构性原因 经济学家希克斯认为:结构性通货膨胀是在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下,因部门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保持一致的矛盾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部门发展结构的不协调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经济实质,而部门间物价涨落幅度的差异程度则是结构性

中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与美国对比

中国2010年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与美国对比 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对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研究,并给出政策建议具有积极意义。我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成因复杂,在物价上涨的表象下面,隐藏着经济制度的缺陷和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失衡,受制度本身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面临困境。不但如此,美国次贷危机后引起的股市低迷使游资的流动及粮油价格上涨引起的全球性通货膨胀也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现状及特点,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我国应该在借鉴国外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和方向,加强物价管理和调控,并制定合适的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种类。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的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或水平的持续上升。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因此, 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不同, 人们把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四种: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根据凯恩斯理论,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3)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社会结构性而产生的各部门发展不平衡,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尽管有很多诱发因素, 如需求拉动、成本推动、部门结构失调带动, 但产生通货膨胀最终原因只有一个, 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货币与商品的供给比例发生了变化。 二、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特点当前的这次通货膨胀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热点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这次通货膨胀的特点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本文认为有三个区别于过去的特点:第一,这次通货膨胀是成本推动型的,不是需求拉动型的。跟1988年、1993年不同。虽然人民币由于双顺差发行过多,但在央行采取了对冲措施之后,市场中实际流通的货币量并不足以形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第二,本轮通货膨胀不仅仅是农产品、食品的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而是全面的通货膨胀。所以,虽然今年前一两个月或两三个月指标上表现出来的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确实主要是食品价格,确实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但是我们面对的压力,我们准备应对的通胀包括了潜在的全面通胀的压力。第三,这次通货膨胀是输入性通胀和内生性通胀共同叠加推动的。这次通货膨胀和1993年、1988年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很大。在1993年和1988年的那两次通胀中,输入性的通货膨胀占的比重很小,主要是内生性因素引起的。输入性通胀是我们控制不了的。美元在贬值,以美元计价的进口成本的提高是中国不能控制的。所以这次通货膨胀中有我们不可控制的输入性通胀因素是第三个特点。三、本轮通货膨胀成因分析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来,加之近年中央银行有发行过多的货币导致货币增长过快,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理论是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其观点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我国现在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形成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通货膨胀。温和性通货膨胀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种原因。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属于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通货膨胀影响成因对策中国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与特征 衡量通货膨胀的重要指标是通货膨胀率,在实践中主要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GDP 缩减指数加以表示。其中最为常用的是CPI,我国把CPI连续同比涨幅超过3%作为通货膨胀警戒线。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1、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判断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用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和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的指标,并且通常被最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当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期内出现CPI大于3%的涨幅时,我们可以认定该经济体出现了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时,该经济体有可能出现了严重通货膨胀。参照下列图表数据,虽然在2008-2009年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出现了较小的下跌,但2007-2010年间总体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4.8%、5.9%、-0.7%和3.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2 2008—2011年月度CPI趋势图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率都维持在 3.0%以上,并且时至今年四月份都在不断上涨,虽然个别月份增幅有下降,但仍然维持在很高的水平上,从2010年11月开始都维持在4%以上,今年5月达到了5.5%。有专家分析6月份将达到6%以上,实质上,由于统计数据的滞后性,实际上CPI涨幅应该比所公布的数据还要高。 2、生产者价格指数来判断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PPI)是从生产者方面考虑的物价指数。PPI具体是测量在初级市场上所出售的货物价格变动的一种价格指数。这里所说的货物是指在非零售市场上首次购买的某种商品,如钢铁,木材,电力及石油等等。PPI主要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它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我国在经历了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以后,迎来了物价缓和性和波动起伏性上涨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周期。2003-2006年,我国的CPI指数上升幅度较小,分别为1.2%,3.9%,1.8%和1.5%。而进入2007年后,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接着在2010年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年份GDP增长率通胀率存款利率外汇(10亿 美元)2002 9.1 -0.8 1.98 286.407 2003 10 1.98 403.251 1.2 2004 10.1 3.9 2.25 609.932 2005 11.3 1.8 2.25 818.872 2006 12.7 1.5 2.25 9545 2007 14.2 4.8 3.6 15282.49 2008 9.6 5.9 3.6 19460.3 2009 9.2 4.3 23991.52 2010 10.3 4.4 28473.38 中国2002-2010年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存款利率及外汇 1

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引起物价的普遍上升。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的时期。期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2006年为14500亿元,2007年为14700亿元,2008年高达18600亿元,2009年更高达27500亿元。2002-2009年,央行资产从5万亿元涨到24万亿元,广义货币从18万亿元涨到68万亿元(超过美国的8.8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 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银行资产从23亿元涨到88万亿元,而同期名义GDP只涨了1.83倍。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一旦人们意识到经济正处于通胀时,就会要求工资上涨,以求得和以前同等的购买力。这样,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便会进一步提高商品价格,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形成恶性循环。通胀会使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棉花、糖、石油等等,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预期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预期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中山大学10保险黎兆倡 [摘要] 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在经济生活中,人们预计将要发生通货膨胀,为避免经济损失,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众所周知,通胀会给债权人、百姓生活、社会稳定等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政府很有必要采取灵活的货币、财政政策、贸易政策来应对预期型通胀,努力消除民众对通货膨胀的恐惧心理和通胀的预期,以有效防止通胀的到来,保证经济的良好稳定发展。 [关键词]预期型通货膨胀原因分析对策 [正文]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对我国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有高度的关注。但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还没有一个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综合大多数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可归纳为:第一,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在实体经济中的根源是总供给对总需求的偏离,或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是经济增长在价格上的一种反映。它通常与经济过热相伴随,表现为过度的需求,与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密切关系;第三,通货膨胀的特征表现在于物价总水平的持续并普遍地上涨,这个物价水平一般是通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CPI)来描述。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通货膨胀率界定在3%,在3%以下就是“温和通胀”,当CPl超过5%就是一个宏观经济过热的信号,它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一旦超过这限度并迅速上涨就值得担忧:一般5%是我国温和通货膨胀上限,居民消费物价控制在5%以内是可以承受的,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持续超过5%,属于中度通货膨胀;若达到两位数,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趋势不可逆转,就可界 1 定为典型的通货膨胀。 而预期型通货膨胀则与上述的通货膨胀的定义有所区别。 预期型通货膨胀是指当消费者根据以往经验或者对未来作出一定的预测以后,预计到通货膨胀的到来,基于一种消费者理性的经济人的心理预期,预先打算做好准备要避免通胀对自己造成经济上的伤害,于是在各种交易、合同投资中将未来的通货膨胀预先计算进去,这使得物价上升,从而加快真正的通胀的到来。 消费者的预期心理加快通货膨胀到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会加快。当消费者产生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之后,由于通胀时货币会贬值,而实物资产的价值却不会像现金那样快速贬值,所以消费者倾向于把手上持有的现金拿去购置实物资产。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自然会加快,产生的效应相当于增加了货币的流通数量,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二是名义利率会提高。当储户对通货膨胀有了预期以后,为了防止存在银行里面的现金价值贬值太多,名义利率一般会相应提高,提高的幅度一般跟预期通货膨胀的幅度相近。而由于利率的提高,生产者或者企业经营者从银行贷款时应付利息也增加。生产者往往会将这种成本的提高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上,以填补由于利率上升给他们带来的损失和维持原有的利润水平,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概念,摘自谢红——《目前我国出现通货膨胀压力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0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