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宋元明清之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

宋元明清之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

宋元明清之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
宋元明清之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

宋之后到清代之时代背景对文学的影响什么是文学呢?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文学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认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受两方面内容的影响:1、创作者内心的心理状态、情感情绪、创作才能;2、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并且受制于当时所处的文化氛围。主观方面的心理状态、情绪情感和创作才能人人有差异,无迹可循,但每个时期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研读一二,这篇文章就简单的研读了宋代、元、明、清的时代背景对文化产生的影响。

文学是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是来源于时代并反映时代的,一定的时代特必会反映于某些文学作品中。

一、宋代的时代背景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1、政治上,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历代皇帝对军事将领都深加忌防,并多用儒臣治军,把军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宋成为一个以成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王朝,这是过去的历史上所未曾有的。大批出身寒门的文人通过科举走入仕途,他们的生活环境也相当宽松,生活待遇颇为优渥舒适,长期以来“寒士”的社会理想可以说在宋代得到了实现。

受重文轻武的国策的影响,在文学上呈现出了“文以载道”的思

想,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且在诗文散文中议论的成分大大增加。大批文人借此机会进入国家机构,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高涨,以国家栋梁自居,意气风发的发表政见。这个特点使得一大部分思想在学术上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直到宋代才真正得到高度的重视,尤其是被视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始终是最重要的主题,描写民瘼、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因此,宋代文人比较重理智而轻感情;比较注重个人对国家、社会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而抑制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表露。上述历史背景对宋代文学的一个直接影响,是诗文中议论成分的加强,宋代文人喜欢议论可以堪称前无古人。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议论化风气无所不在。

2、经济上,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大城市和小镇市的兴旺发达,纸币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的盛况空前,都非常引人注目。大城市的繁华,小镇市的兴旺。宋时因城市人口的膨胀,在很多州县城门外,形成了新居民区,称做草市。有的草市,例如著名的鄂州南草市,其人口和规模甚至大大超过城区。

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使得在文学上呈现纵情享乐的特点,通俗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的高度发展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如说话、杂剧、演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发展,而词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士大夫词以诗文来表达他们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而用词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

幽约情愫。如欧阳修诗文、词就如同出自两人之手。正是宋人将词看作是用来娱情、宣泄个人隐秘情怀的载体,因此,词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约束,文人可以比较自由地抒写旖旎风情,词体也能保留自己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而民间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以各种渠道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社会对词的需求,刺激了词人作词的热情,也促进了词的繁荣与发展。《清明上河图》就是反映了宋朝经济的繁荣。

3、南宋时期外交上,出于强敌包围之中,对外关系软弱。宋代虽然经济相当发达,但对内的冗官冗兵费用和对外的巨额岁币,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忧心重重,朝廷以大量财物取得与辽、西夏战争的妥协南宋当时已失去半壁江山。

内外交困的南宋在文学上呈现出一个新特点:爱国主义文学繁荣的发展。南宋民族矛盾激化,在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的鼓舞下,涌现出一大批爱国主义词人,张元干、张孝祥、岳飞、陈与义、曾几、刘子翚等写出了一批爱国主义诗词。南宋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抗金、抗元战争中,产生了大量的表现出强烈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的作品,爱国主题成为整个文坛的主导倾向。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更是把爱国主题弘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为宋代文学注入了英雄主义和阳刚之气。

二、元时代背景及对元文学的影响

1、政治上:在政治上,元朝统治者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政府中军政大权,由蒙古人独揽,民族对立的情绪大,加上吏治腐败,阶

级压迫深重,因此,社会一直激烈动荡。

于此相适应,在文学上呈现出了表现社会压迫的作品。元杂剧有不少作品写了贪官污吏,权豪势要对人民的压迫,不少作品透露出愤激昂扬的情绪,这正是在火与血交并的时代人民反抗精神的反映。

2、经济上,元代商业经济在宋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城市人口集中。出现了一些专供市民娱乐的勾栏、瓦肆,给说书、杂耍等演员提供了演出场所。

在文学上呈现出戏曲艺术的繁荣。为了满足市民群众,特别是戏曲艺术,在勾栏瓦肆中迅速发展起来,演述故事的说话、说唱便得到进一步的繁荣。特别是戏曲艺术,它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的人物,更能吸引市民观赏。

3、外交上:民族融合。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忽必烈深知,要巩固元朝的统治,必须用汉法以治汉人。为此,他任用许衡、姚枢等儒生,以宽容和尊礼的态度对待佛教、道教。结果,统治得以稳定。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蒙古统治者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习气,提高了文化素质。

民族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有些人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还擅长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诸如贯云石(回纥人)萨都刺(回族人)擅长诗词散曲。杨景贤(蒙古人)、李直夫(蒙古人)等擅长戏曲创作,其中李直夫所著杂剧,有《虎头牌》等11种。

三、明朝的时代背景及对其文学的影响

1、首先,相权的废除,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中央集权的高度集

中的政治制度带来了我们深恶痛绝的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在文学上,文人们的思想深受八股取士的束缚.

2、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速发达,商业、私营工商业发展快速,新的商业城市兴起。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化和城市化。然而明朝推行“重农抑商”的原则以及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商业受到了一定的压制。

经济的高速发达带来通俗文学的极度发展。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与王学左派的兴起的现实,对文学的直接的影响就是以市民为主要欣赏群体的小说、戏曲为代表的俗文学的繁荣发展。创作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等四大奇书以及三言二拍等优秀白话短篇小说;戏曲领域,呈现出中国戏曲发展演变历史进程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诞生了《宝剑记》、《鸣凤记》、《浣纱记》以及汤显祖“四梦”、徐渭《四声猿》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另外,散曲、民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经济繁荣后便出现了一些有钱又识字的闲人,于是出版业便随之发达起来。书商们要赚钱,书生们要吃饭,有了闲钱的人们要惬意,通俗文学便出现并流行起来,流行得久了自然便流向了色情文学,因为“床笫文学”最能切中人性的欲望,最能成为畅销货。所以,色情文学一旦出现,很快就走上“畅销书”的排行榜,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这时候的小说的主人公换成了市井人物,这时宋元时期所不常见的。戏剧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牡丹亭》的出现足以和莎士比亚相媲美。

四、清代的时代背景及对文学的影响

1、政治上,专制加强。清朝前期,对汉民族进行残酷镇压,民族矛盾加剧,圈地运动给农业手工业造成严重的破坏。

与这一阶段时代背景相适应,诗文、小说、戏剧都具有严重的反对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内容。

2、经济上虽然一度出现繁荣的景象,但是颓废的社会已经初露端倪,尤其是道光嘉庆时期,经济已经出现衰退的迹象。

这种背景反映在学术上就是乾嘉学派的兴起,他们重视训诂、考据,反对空想和臆说。

综上所述,我认为,文学的创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和制约,在民族危机的状况下,很多作品的内容都反映了报酬雪恨,收复疆土,雄心壮志的内容;在经济发展很好,财富充裕的状况下,通俗文学往往可以得到很大的发展,比如说享乐文学、戏剧、话本、小说、元杂剧等等,受众群体多是市民;在某些国家政策下,管知识分子乐意与否,总要适应国家政策的变化,比如说清代的文字狱的出现。

不可否认,文学的发展还是有其自身的一些规律的,形式、艺术特色,是在继承原本的文学的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当然文学创作也离不开作者珠光能动性的发挥。

注:

图书馆和知网并没有相关资料的整理,所以仅凭网上的一点资料加上自己的一点理解整理而成,其中不乏错误指出与不符历史之处。敬请谅解。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①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②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建筑时间、用途、风格等),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 ___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法) 2、新课教学 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出现故宫建筑群及解说。) 师: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

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让学生发言)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它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审美现象,在创作过程中即已发生,最终凝结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属性,从而成为人们辨识不同作家的标记。它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文体成熟的标志。 文学风格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以及文学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乃至涉及传统和外来文学的影响和革新等诸多问题。因此,研究文学风格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一节风格的概念 一.风格的诸种理论 1.风格是独特的言语形式 (1)理论内涵: 着眼于从作品的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2)代表人物: A.在东方,14世纪印度的毗首那他认为,风格只是连缀词句的特殊形式(《文镜》)反对8世纪伐摩那的“风格是诗的灵魂”(《诗庄严经》)的说法。 B.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他在《修辞学》一书中,详细讨论了体现风格的语言表达问题,如妥贴恰当,节奏,隐喻等,在《诗学》中,他同样只从修辞学的意义上探讨悲剧的风格。 亚里士多德从外部形式和修辞学角度理解风格的观点在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展出了风格是“思想的外衣”的说法。 C.17世纪的英国学者,作家德莱顿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而风格如这外衣的独特款式。 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斯威夫特在《给某位后来任圣职的青年绅士的信》中说:风格就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 这种说法19世纪就遭到批评,人们认为语言和思想是无法分割的。 D.20世纪语言学家依然持有这种观点。 瑞士语言学家巴依认为,风格是“给予一个已决定的意义加添的选择的附加物”。这里所说的“附加物”也就是“思想的外衣”的特别款式。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结构不同造成风格不同,而传达的信息几乎相同。 美国学者阿伯拉姆在给风格下定义时指出:“风格是散文或诗歌的语言表达方式,即一个说话者或作家如何表达他要说的话。” (3)评价: 由于风格最终是以言语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因此从外部来研究风格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尽从外部研究又是不够的,把风格仅仅归结为形式更是片面的。文学风格的形成有着深刻复杂的内在根源,风格的呈现也是由内及外的。 2.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1)理论内涵: 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这在中外都有相似的理论而且十分丰富。 (2)代表人物 A.西汉司马迁根据“诗言志”的观点评价《离骚》的风格,认为它文约辞微,意旨深远,与作者屈原高洁的志向密切相关。

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论文

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论文 文学艺术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劳动。劳动推动人的思维和语言发展,导致手的完善,使文学艺术的产生成为可能。原始人在协同劳动中伴随劳动的节奏发出的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音乐和诗歌。旧石器时代晚期洞壁描绘狂奔的野猪、猛犸象和鹿群,中石器时代的岩画表现手持弓箭追猎山羊的人群。都说明原始艺术是直接生产劳动,是这些活动在艺术上再现。以下是今天 ___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相关: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文学艺术是时代的花朵。每个时代都会培育出自己时代所独有的绚丽多姿的奇葩。文学艺术又是时代的镜像。莎士比亚在他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中就借主人公之口说过:“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嬗变发展的模型。”[1](p68)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映显出时代,以其独特的神韵和风采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1](p58)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高的发展,电子的发明和运用,多媒体网络的逐渐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一个拥有60亿人口的世界逐渐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信息化、数字化的高度发展,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重

要标志。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学艺术都已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化、数字化使整个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家马丁·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现代,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2](p81)“现代的基本进程乃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2](p90)信息图像进入我们的储存、检索、阅读、欣赏、传送的工作平台并显示在的屏幕上,它的快速、清晰、变化多样,给接受者带来了无穷的愉悦和享受。 数与美有着久远的关系。早在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就把数与美联系起来,将数看作是美的本源,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一切艺术都产生于数,甚至整个天空都是一个音乐的音阶和一个数[3](p113-114)。我们今天所说的数字化是建立在0-1的二进制的数的关系的基础之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美的创造、美的欣赏和审美教育,对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了古人无法想像的有利条件。它使歌德、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和论述的“世界文学”的预言变成了生活的现实。人类在几千年创造的文学艺术珍品,真正成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财富。这给作家、艺术家、美学家相互学习、相互对话交流、相互吸取融合,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信息数码图像的创造、掌握与普及,大大有益于读者大众的审美素质和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 传统与现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很深刻的联系。传统与现代在某些方面来说是不融合的,但是我们所有称之为现代的东西全部来自于以往经验的积累,也就是传统文化,所以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我认为传统中的精华在任何时代都是闪闪发光的宝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我们应该拿来珍惜,拿来应用,给它穿上现代的新衣,从新打扮,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从现在往前所有的文明成果都称为传统文化。说抛弃传统文化不太可能,因为它已经潜移默化的在我们的思想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设计。其实,人类在创造过程中,早已把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摒弃、淘汰,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都是其中的精华。 现在的设计,大体都是从西方工业革命后发展而来的。在历史的进程中,设计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符合人类的需求,而这种发展积累虾类的种种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现代人们对包豪斯的眷恋就不难看出,其实我们还是欣赏传统的设计的,它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也是挥之不去的,冥冥中它也在影响和指导着当代设计的进程,影响着当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我认为我们现在,特别是中国设计需要走的道路就是以传统文化为背景,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中国设计,东方风格。只有创造出了自己的风格才有可能去影响别人,在设计的世界里占有一定得地位。当然,中国一些当代的设计师也正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行走着。越来越多充满中国风格的设计出现,并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中国风愈刮愈浓。如靳埭强的水墨风格,他设计的海报大量运用中国水墨,使人联想到中国山水的意蕴,其中恰当的留白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给人以遐想思考的空间。还有各种包装设计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也是使产品与众不同,成为时代的潮流

浅谈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间的关系

浅谈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间的关系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教程中的一个重要研讨问题。千百年来,许多文学家、文学理论家,如扬雄、曹丕之辈,似老舍、钱钟书之属,都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针对该问题,学生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理解。 当我们谈到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时,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两个基础性的知识概念——什么是创作个性?什么是文学作品风格? 那么,什么是创作个性呢?创造个性明显区别于个性,它是指作家的兴趣爱好、秉性天赋、气质特征、艺术修养、审美趣味等个性心理特征融进作家的创作,并在作品中作为一种鲜明的特色呈现出来的综合表现,是以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个体性的东西。歌德称之为“内心生活的标志”①。创作个性的形成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作家的个性,二是创作实践。谈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谈作家的个性及创作实践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那么,什么又是文学作品风格呢?在中国古代,风格最早是用来品评人的形貌、德行的,如说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 ②。用风格一词评论文学,始见于“古人之文,宏才逸气,体度、风格去今实远”③。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

审美等的内在特性。文学理论上所说的文学作品风格是指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它既涉及作家的个性特色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是文学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 通过对上述理论的理解,我们很容易发现或是总结出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某种联系。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家的创作个性始终是与作品的风格紧密相连的。创作个性是每个作家独有的,它是内在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情感的体现,同时也决定了作家创作的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决定了作品的风格。 针对创作个性与文学作品风格之间的联系,西汉扬雄曾提出“心画心声”说④:“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这是说作家的独特人格与情性可以从文章和作品中见出。汉末也曹丕曾提出以“气”论文说⑤:“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气”看作作家的创作个性,将“体”看作文学作品风格。在此处,扬雄所说的“情”,曹丕所说的“气”,都强调作家的人格品性或个性气质对文学作品风格的决定作用。作品的风格都特点只是作家内在情性的表现。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作家的个性气质和思想感情决定了语言的格调,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家作品的风格。这也造就了不同作家的作品风格存在

多媒体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多媒体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1 姓名黄举文学号201005042013004 一.摘要: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它 是两个媒体;声音和图像,或者用现在的术语:音响和电视。在 下面主要论述:多媒体的发展历史及四个方向视频会议系统,虚 拟现实,超文本和家庭视听。多媒体的图形图像,音频及视频(动 画)处理,并了解性概括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标准及多媒体计算 机教学软件系统。最后通过自己对多媒体的了解及别人的独到见 解及看法来论述多媒体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 A. Abstract: multimedia is the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and video technology, it is actually the two media; sound and image, or in today's terms: sound and television. In the following paper: multimedia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 four direction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virtual reality, hypertext and home video. Multimedia image, audio and video animatronics processing,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data compression and coding standards and multimedia computer teaching software system. Finally, through their own multimedia understanding and others of insights and views to describe multimedia development trend. 二.目录: 一.摘要 (2) 二.目录 (3)

《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但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纯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精英文学”,作为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网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 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它们将故事的戏剧性和曲折性扩大了,主角处在各种矛盾与困境中,一步步地成长,不用隐喻,不跳跃,不用读者猜谜,将所有的场景、对话,所有的故事过程,如实道来,一点点地展示给读者,把读者带到快乐阅读的体验之中。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网络小说对接了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包含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正能量价值观。但网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网络小说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网络小说讲述的多是奋斗者的故事,也都是有尊严者的故事,设定世界以人物为中心存在。 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这些套路是通俗小说模式的有效运用,是符合读者阅读心理的。这是网络小说面临的困境之处。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网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读阅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2017年12月《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与纸媒文学相对的文学样式,它也属于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学。 B.网络小说承载了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但又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价值理念。 C.网络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是因为网络小说受商业化的驱动,需要快速更新,只好 借用套路。 D.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和不足,只要能与传统文学融合,就能提升内在 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它结构简单,更注重娱乐性,风格轻松、明朗,给读者带来了快乐的阅读体验。 B.网络小说设定世界以人物为中心存在,将主角置于各种矛盾与困境中,让他一步步成长,并直白地把所有的场景、对话、故事过程展示给读者。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知识点总结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知识点总结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内容,《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这一课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欢迎大家阅读。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必考知识点1.北京紫禁城 (1)修建: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2)组成:北京城分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后来又在京城南面加筑了外城,位于外城的天坛很有特色。 (3)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城中心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4)地位: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 (1)修建:万里长城自秦朝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 (2)起止: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 (3)特点:明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经济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3.《本草纲目》 (1)创作过程: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正式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广泛采集药物标本,搜集民间药方,并亲自进行药物性能试验。经过27年的不懈地努力,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2)内容特点:这部书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地位称号:当时这部书虽然未受到朝廷的重视,但刊行之后却广为流传,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 (1)创作过程: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 (2)内容特点:书中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3)地位称号: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

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论文

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论文 浅谈数字化时代与文学艺术: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全文如下: 【内容提要】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时代为文学 艺术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审美思维、 文学创作、语言形象、文学批评等一系列文学课题在新的社会语境 中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本组笔谈从不同侧面为数字化时代文学艺术 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 讨论。 【摘要题】数字化时代与文学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文学/审美思维/仿真 我们正在走进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数字化一方面使世界图像化了,另一方面,又使文学艺术这面时代的镜子,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审美特征。 1.各种艺术的交融性和审美的共通感。这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艺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 2.作家和读者互为主体,相互之间具有一种互动性。 作家是创造的主体,读者既是接受的主体,又是参予创造的主体,他可以直接参加到文本的创造过程之中。读者与作家之间形成一种 全新的自由、平等、民主的对话、交流关系。多媒体互联网打破了 传统的独语局面,它给世界带来了一个真正称得起是复调的、多声 部的丰富多彩、万紫千红的局面。互动性是数字化时代在网上创作、批评、交流、对话的根本特性。正如保罗·莱文森所说,“网上的 文本使我们有能力进行迅疾的互动。”[4](p166)互动既有同一时间 的互动交流,又有不同时间、地点的互动。“非同步的互动在网上 的节奏是几分钟、几小时、几天,而不是几天几个月”,这种非同 步性的互动,可以在网络上强化混合媒介的冲击力[4](p167)。

3.文学镜像呈现出多维性与立体化的特点。 4.超越时空的开放性和自由性。 5.数码图像的复制性与仿真性。 数字图像高速、清晰、直接、仿真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复制功能与印刷术、照相术相比,也进入了一个全息、多维、具有创造性的 新阶段。在发达国家正在建立的数字图书馆中,我们看到,它不仅 能复制、储存古今中外海量的文化珍品,而且可以制成光盘、VCD、 轻便地携带,长久地保存。在复制过程中,适应受众的需要,还可 以配上音、光、色、电、图画、语言,生动地表达出艺术作品的高 远深邃的意境。如经数码图像复制显示出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贝多芬的《英雄》、《命运》、《田园》 的交响乐章等世界文学艺术珍品,比我们仅仅从诗集、散文集和听 音乐会得到的审美感觉,丰富得多。数码图像的复制者的具有创新 性的制作,自然会在情感上引起受众对作品的共鸣。 数与美绘制的时代镜像是丰富多样而又迷人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忘记,数字化本身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我们仅仅看到它给世界带来 的福音的一面,而忽视它的负面效应,那就会陷入一种新的陷阱。 为此,《技术帝国》一书的作者特意发出了一个警告,他说:“我 们所面临的21世纪将越来越受制于世界的数字化。”[7](p103)就 文学艺术的发展来讲,有几个问题应特别引起我们的重视。 1.复制性、标准化与独创性的矛盾。 文学艺术作品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它的独创性。艺术最忌雷同化、标准化、模式化、理性化。爱德华·杨格在《试论独创性作品》中 指出:“独创性作品是最最美丽的花朵。模仿之作成长迅速而花色 暗淡。……有些作品比别的更有独创性;而且,我认为,它们越有独 创性越好。独创性作家是、而且应当是人们极大的宠儿,因为他们 是极大的恩人,他们开拓了文学的疆土,为它的领域添上一个新省区。”[8](p82)杨格认为,模仿的、机械工艺复制的作品,永远无 法超越蓝本,因为原作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它们个个“都是独 特无二的:没有两张面孔、两个头脑是一模一样的,一切都带有自

论流行文化中的民族与传统

论流行文化中的民族与传 统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何谓“流行文化”?这并不容易被定义,但你不能否认,在当今世界,流行文化已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是我们身边的文化事实,它正在模铸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的生活也可能成为新的流行文化产生的契机。 《非诚勿扰2》中有这么一句话:伪艺术,也是艺术。同样,流行文化我们也不能把它剔除出文化的范畴。流行文化看重的只是“现在”,这种对于当下的强调在现代性社会就往往被商家染指,由此形成一套文化上的生产-消费关系。流行文化的产品有其精神上的内涵,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它才可能流行,但是它的精神不是提升人的内心世界的动力,而是满足欲望的一种消费品。当文化与这个世界一样满是浮躁、虚华,它就不可能长久。正因为这样,流行文化才会只能风靡两三年就为后来人让出位置。 文化与经济,政治密不可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在这个利益至上的社会,流行文化也不可避免的与金钱挂钩。在这种格局之下,有人对传统文化抱有否定,敌视的态度,认为其早已不符合当今的时代潮流,早该踢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去。但真的是这样吗?不,我认为艺术的发展在于创新,而传承是发展的基础。若是没有前面的传统的积淀,你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创造出一种文化。所以说传统是文化的惯性,而流行则含有创新的成分。 流行文化中有一个词大家不会陌生,那就是“复古”,特别是这两年来,复古风愈演愈烈。以引领流行潮流的时装而言,无论是在纽约时装周上还是巴黎时装周上,“复古”大行其道,再以时尚前沿来说,如H&M、爱丽丝 + 奥利维亚 (Alice + Olivia) 、芬迪 (Fendi)的新一季服饰,Anthropologie与香氛品牌Le Labo联合推出的复古香水香氛膏系列,2011春夏彩妆仍以“复古”“裸妆”为主流,这些无一不向人们展示了传统的魅力。世界是在轮回着向前发展,流行文化也不例外。现在所流行的难道不是几十年前就存在的? 可以说流行文化与传统是不可分割的,流行文化不可能离开传统而单独存在,如果那样它将会失去其发展的空间与后续的潜动力。用个不怎么适合的比喻,流行文化好比是韭菜,割了一茬过不了多久又会长出一茬,但若是失去土壤呢?必死无疑,而传统正是滋养流行文化的土壤。流行歌曲可以说是最能反应这一点的,周杰伦的歌大家都很熟悉,其中有多少是很文言的?你能否认这些传统气息

简析民族、时代、地域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简析时代、民族、地域和文学风格的关系 摘要: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它是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特定融合,是一个作家创作趋于成熟、其作品达到较高艺术造诣的标志。作家作品风格是文学风格的核心和基础,但也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流派风格等内涵。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文学现象。文学风格主要指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既是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力稳定的标志,又是其语言和文体成熟的体现,通常被誉为作家的徽记或指纹。文学风格既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言语形式,也与时代、民族、地域文化有关系。 关键词:文学风格时代地域民族 影响文学风格的三大要素 第一、时代文化与文学风格关系 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和在作家作品中的体现。简单来说,就是只属于这个特定的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 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不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建安七子面对着礼制崩坏、世风日下的显示,既能面对现实,有怀有拯救苍生的宏愿。尽管他们的风格各不相同,但是在大背景相同的情况下,他们的诗歌都继承了汉乐府的特点,“梗概以任气”、“志深而笔长”,这也是古今盛赞的建安风骨。唐代中后期,文人们逐渐发现骈文的陈腐,于是要求摒弃六朝以来的骈俪旧习,提倡古文,兴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言之有物,具有批判锋芒,一度压倒骈文,开创了一代新文风。 风格的时代性差异也能体现在一个个体身上。这些人往往经历了一些跨时代、跨世纪事情,因此特点尤为明显。由于社会动荡、改朝换代,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变化。比如杜甫,早期作品多以歌颂盛唐光景和人生理想为主,如《望岳》;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多以描写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和期盼国家统一的愿望为主,如《春望》。再如李清照,前期作品多写其少女时代和初为人妻的悠闲生活,描绘爱情生活、自然景物,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韵调优美。好景不长,宋室南渡以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后期凄凉悲苦生活,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二、民族文化与文学风格的关系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的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因此,在作品中,总能从这样那样的细节当中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特点,从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正如普希金所说:“气候、政体、信仰,赋予每一个民族以特别的面貌,这面貌多多少少反映在诗歌的镜子里。……这儿有着思想和感情的方式,有着只属于某一民族所有的无数风俗、迷信和习惯。”如在巴黎圣母院中关于敲钟人的描写:“敲钟人,即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即使翻译成了中文,我们也能很清晰的明白,这不是一本中国人写的书籍,在名字上,对外貌的描写上,用词上,都和中国式的描写大相径庭。又比如说

文学传播的媒介的历史

从远古时代到今天,文学媒介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单就中国文学发展的特殊历程而言,文学媒介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从极粗略的意义上讲,这大致分别对应于五个时代的文学: 口语媒介——原始文学 文字媒介——先秦至唐代文学 印刷媒介——宋代至清代文学 大众媒介(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清末至20 世纪90 年代文学 网络媒介——90 年代以来文学 口语媒介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口语就是口头语言,是语言的一种最初形态。口语媒介是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以口头语言形式实现人际传播的语言媒介。据推测,距今 4 万年到9 万年前,人类逐渐获得了说话的能力。作为家族或部落内部的人际沟通的手段,口语也出现在这个进化过程的相当早期阶段。大约到新石器时代(约 1.4 万年至 1.6 万年前),口语进展到能表达抽象事物和具有了简单的语法结构。而口语媒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简便快捷,二是与身体语言和原始礼仪相伴随,三是真切生动,四是不易保存。问:与口语媒介相对应,中国原始文学具有的特点:第一,文学文本规模较小;第二,文学往往以歌谣形式存在;第三,文学文本具有不稳定性和流动性;第四,文学文本的作者具有集体性质;第五,文学文本传播空间范围有限;第六,文学文本不易保存。 文字媒介是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以书面符号系统承担人际传播任务的语言媒介在距今约7000 年前的埃及,出现了象形文字。而中国也是最早发明和运用象形文字的国家之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文字可以说是人类在原初口语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身语言能力的产物。文字媒介与口语媒介主要不同在于文字媒介先诉诸人的视觉然后唤起其听觉记忆。文字媒介的发明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革命性事件,它使人获得了一种最基本而有效的书面语言传播媒介。文字这种书面语言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口语媒介的时空限制,使语言超越时空,传播久远。在中国,尽管汉字的历史相当久远,但现存可识的汉字的历史还只能上溯到3000 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国人先后应用和发明了这些汉字媒介:石头、青铜器、兽骨、竹简、木牍、缣帛和纸张等。文字媒介的发明使中国文学继口语媒介之后获得了一种新型媒介。从先秦到唐代的中国文学,可以说是文字传播媒介占主导的时代。正是运用汉字媒介及相应的手工书写方式,中国人创造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这些文学的主要文类是诗歌、散文、史传文学。而诗歌是其中的中心文类。借助汉字媒介,中国古典汉诗经历了四言、五言、七言等多种形态的发展与演化历程,并且在唐代达到了以诗歌为标志的高峰境界。与文字媒介相对应,中国先秦至唐代文学具有的特点:第一,文学创造的方式可由原来的口传转为书面笔传;第二,在书面传播时,可不要求发送者和接收者同时在场;第三,文学作者由原来的集体作者中出现了个人作者;第四,文学的书面文本可以继续其文献生命,传之久远;第五,文学的书面文本还可以同最初语境分离开来而独立存在;第六,文字媒介还可以消除汉语各方言区之间的口语传播障碍。 印刷媒介是把文字和图画等做成版、涂上油墨、复制在纸张上的媒介技术,它通常包括手工印刷媒介和机械印刷媒介两种形态。这里谈的印刷媒介主要是指手工印刷媒介,而机械印刷媒介则纳入大众媒介部分去谈。从中国文学史看,手工印刷媒介在宋、元、明、清时代文学中起到了主导媒介的作用,对这时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手工印刷术,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手工印刷的办法是:用棕刷子蘸墨刷在印版上,然后放上纸,再用干净的棕刷子用力擦过,所以称“印刷”。我国南北朝时就出现了雕版印刷。大约在北宋庆历(1041-1048)以后,以雕版印刷为主体的民间刻书业才更普遍,各种刻本书籍才逐渐地流行起来。而正是在仁宗庆历年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设计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②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磅礴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

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的看待历史问题。 ③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④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之于行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故宫、长城 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 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时把握好难度。

周志雄《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 周志雄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但它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中国网络文学与好莱坞的电影、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并称为当今四大文化奇观,道出了这样一个事实,网络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以来的新文学谱系是不同的。网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主要吸收了古今中外通俗文学及影视、游戏、动漫等大众文化的经验。 中国网络文学道路已经显示出其独创性。中国现代文学主张文学要为现实、为人生,表现自我。受外来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小说也常见浓墨重彩的心理描写,运用多线并进的结构形式,艺术含量和思想密度大,小说风格滞重、沉郁、苍凉。鲁迅、巴金等人的小说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创作了现代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所处的国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 欧美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经济现代化社会程度越高,通俗大众文学越繁盛,大众文化产业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就越高。网络文学在中国繁荣兴盛,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土壤。当下,中国社会经济蒸蒸日上,杜会现代化的程度愈来愈高,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以颇具时代性的轻松故事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 网络文学的时代性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学在精神内质上与当下读者的心意相通。网络小说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从表面上看,那些数百万字的网络小说故事多是想象性的,但从小说内在的气韵来看,作者在和读者互动中更新作品,与读者的情感是同声相应的;并且网络小说也有贴近现实的类型:那些婚恋小说,写尽现实中一地鸡毛的故事,把历史转型期人们的情感困惑等展示给读者。 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同质化倾向严重。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深入生活、把握时代,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有刪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能成为当下文化奇观,主要得益于它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 B.受外来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主张文学要为现实、为人生,表现自我。 C.网络文学的繁荣兴盛与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社会现代化的程度密不可分。

多媒体时代的阅读

多媒体时代的阅读 一、多媒体时代的多层次多元化阅读 1、人分多少族群,就会有多少吸纳知识与文化的方式 (物质文明发展:从工业1.0到4.0,蒸汽机、电灯电话、电脑互联网、智能化……千百年来竹简帛书、横排竖排的各种纸上书,一时间变成了一机在手,地球村几乎所有的馆藏图书都在我掌中……)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多种方式、在多种场合阅读各种各样的书(图片、视频、音频,各种公众号、五花八门的直播,随时随地翻阅。前些天一个农家子直播农事和农村生活,赚的钱比种地多好几倍。有人直播货品拆装过程,也发了大财。)手机已经成了移动书库,不久的将来,手掌、墙壁、触手可及的平面甚至所有物品,都可以成为载体,把你所需要的知识、讯息,包括经典和娱乐资讯随时随呈现在眼前……) 这是一个无序阅读的时代,这是一个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也是一个阅读快餐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实体图书馆如何集纳梳理海量信息,为读者提供独特的不可取代的服务? 2、科技正呈指数级、迭代发展,倒逼着人们不停地刷新自己的大脑。(百分之十的神一样存的人负责创新、管理,余下的大多数被养起来,娱乐至死……)面对推山断崖式的梦幻般不停更新的现实,星

空不仅在天上,星空就在脚下,跳下去还是飞起来?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可以逃避的命题。 (一个人终生不变的身份是“学生”,若要青枝绿叶有滋有味地活着,阅读是终身制……) 3、现实社会风云变幻,打个盹就会掉队,决定了一个人终生学习不敢懈怠,这就是新人类的宿命。要想青枝绿叶有滋有味地活在当下,不但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更需要足够的思想能力、智慧结晶、人文情怀—— 人非生而知之,再大再红的苹果,都得有一个苹果把儿连接凹下去“肚脐眼儿”。徐玉诺的诗在五四时期是星月一样的存在,他,师从的是泰戈尔……萧红、张爱玲、鲁迅、矛盾,也不是天生的。《有情如画时》受益于《小银和我》,那些高山仰止的大人物,没有一个不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个人的生活积累再厚实,也得去历史的馆库里寻找让灯笼亮起来的火种…… 书的样貌可以改变,人类的阅读习性不会改变。 二、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是一种互补关系 1、人们需要纸质图书。A青少年学子读书,是汲取拔节抽枝的营养;B中年人一卷在手,在提高创造力和职场竞争力的同时,丰富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成一条长长的历史河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学总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及浩大的智慧。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不得不说,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儒、释、道三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变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一方面从思维角度束缚了国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在行为举措上规范了国人的动向。这不仅是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到我国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便不得不将其与西方的文学、文化进行比较,必须承认的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逐渐开始西式化转变。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后必然的一个现象,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华文化在许多地方有着极大的局限性,或者说中华文化注重的是底蕴,在实现性上没有西方文化那般快速迅捷,在世界性战争的爆发与民族压迫之下,中华文化的转型是一个不可阻遏的趋势,但中国传统的文化仍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从如今西方科学文化达到饱和后开始研究中华文化便可看出。我以为中华文化去伪从简,便是一个“境”与“韵”,如同道德经中所云,“道可道,非常道。”中华文化所教授给人们的便是这样一种说不出来的意韵,是一种心境,这其中的智慧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数据化、理论透彻化的思维,是精神领域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中华文化产生于整个中华民族,然而其中真正的精髓神韵只是流淌在一部分人之中,如同一些思想,有着许多人信奉,但真正的核心却只是一小部分人开创。然而这一部分精华在历史长河之中不断更新完善,却控制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动向,道德体系,人文观念。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思维动向,道德体系,人文观念,都是在“儒释道”三家学说的牵引下变化发展。 从另外一些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也是在依靠文学来进行。《论语·为政》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边是儒家思想之中的“以德为政”,孔子借助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为当政者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成“仁”。同样,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是在用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诸多大家在借助文学来传承传播自己的思维见解,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无数年传承,便成了一种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是无数先辈智慧的结晶,无论文体如何,无论产生于怎样的社会背景,它们都要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于一个时代的鉴定,更是一种人文领域的探索,一次真实的人类变迁记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过程与方法: 讨论: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 讨论: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特点。北京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物,不仅表现为气势宏伟的三大殿和风格绮丽的角楼等,还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课前准备: 图片《北京明代皇极门》、《北京天坛》、《北京八达岭长城》、 《嘉峪关长城》。 地图《秦长城》、《明长城》 表格《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部分: 由秦始皇、匈奴、孟姜女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生答:长城。 宇航员到达月球上,只能看见地球上的哪两个生答:长城 建筑物?和金字塔。 (二)讲授部分: 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 1.北京城 展示图片《北京明代皇极门》、《北京天坛》等。 讨论: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学生分组讨 论,选几位 代表发言。 答案要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