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甘草配伍应用的药理_化学_物理变化

甘草配伍应用的药理_化学_物理变化

甘草配伍应用的药理_化学_物理变化
甘草配伍应用的药理_化学_物理变化

甘草配伍应用的药理、化学、物理变化

罗世江 广西北海市中医院(北海 536000)

收稿日期:1999208227

关键词 甘草 中药配伍 药理 中图分类号 R 282171017

甘草能和中缓急,润肺解毒;又能调和诸药,引药归经,为中药方剂的常见配伍成分。本文试就甘草配伍应用的药理、化学、物理变化作一简述。1 甘草配伍应用的药理变化111 协同增效,降低毒副作用

11111 抗菌、消炎作用 通过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

抑菌试验表明,当甘草、黄连、黄芩同时配伍时,黄连、甘草的抑菌作用不变或增强;当黄连、黄芩、甘草为1∶1∶1时,黄连、甘草的抑菌作用则成倍增强[1]。甘草与阿糖腺苷合用可明显提高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且以多疗程治疗为佳,认为与终止病毒增殖,降低炎症反应有关[2]。

11112 免疫调节作用 潘菊芬等[3]观察了甘草与

黄芩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2(I L 22)及形成抗体分泌细胞能力的调节作用,证明炙甘草与黄芩配伍有增强I L 22产生的作用,而对抗体分泌细胞的形成则无明显的影响。说明炙甘草与黄芩在抗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有选择地增强细胞免疫作用,对体液免疫作用则不明显。生甘草在上述两项体外免疫应答试验中均未见有明显作用。国外有报道甘草与可的松合用在应激反应抑制、抗体产生抑制方面有协同作用,其抗炎抗变态反应效果比分别单用时优越。

11113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轻症阿狄森氏病

人,每日肌注可的松1215m g ,从测定尿皮质酮的第3天起,连日并用甘草甜素160m g 肌注,结果尿中

游离型172羟皮质酮增加,而结合型172羟皮质酮降低,说明甘草甜素可通过抑制固醇类在体内的代谢而增强和延长可的松的作用。对切除两侧肾上腺的病人每日用40m g 氢化可的松肌注维持疗法时,若加用甘草次酸每日4g 皮下注射,则出现协同作用,电解质保持平衡,但若停用氢化可的松而仅给甘草

次酸则出现潴钠能力丧失,发生阿狄森氏危象[4,5]。11114 抑制肠管平滑肌运动作用 甘草水提剂(01165g )能加强阿托品对离体兔肠管平滑肌运动

的抑制作用,是单用阿托品的218倍[7]。甘草、白芍

水提合剂(0121g )对在体兔肠管平滑肌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合用较单用效果好,降频率作用较降幅度作用强[7]。郭世铎等[8]利用45Ca 示踪技术,研究了芍药、甘草及芍药甘草汤对离体大鼠结肠平滑肌45Ca 内流均有统计学意义的抑制性影响,而对实验性结肠梗阻组织45Ca 内流明显增加45Ca 内流的抑制作用,芍药或甘草远不及芍药甘草复方作用强。11115 镇咳祛痰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9],紫菀、甘

草和款冬花对抑制组织胺和乙酰胆碱引起的气管收缩有协同作用。麻杏石甘汤和减味麻杏石甘汤(减石膏、甘草)均可缓解气喘天竺鼠立即性反应期之呼吸道阻力,降低呼吸道炎症,但对呼吸道阻力及多形核白细胞浓度降低的效果前者比后者强,同时支气管中之炎细胞浸润程度亦有差异性[10]。11116 抗癌作用 甘草可提高环磷酰胺和长春新

碱的抗癌活性,使肝癌小鼠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瘤块重量减小,还能降低环磷酰胺的毒副反应,对其抑制小鼠造血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甘草能增强喜树碱的抗癌疗效,降低小鼠的白细胞下降、腹泻的副作用,提高对喜树碱的耐受用量,降低死亡率[11,12]。11117 解毒、降低毒副作用 甘草与松节油合用能

延长白喉毒素引起的小鸡死亡时间,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解毒作用强于单用A CTH 、甘草、松节油[13]。甘草与附子配伍,甘草中类黄酮与异甘草素对乌头碱致动物心律失常作用有明显拮抗效果[14]。甘草可降低马钱子致大脑皮层超限抑制、呼吸肌强直收缩引起窒息死亡的毒性作用,如用半数致死量时可完全解毒(甘草用量120g ),其解毒作用与甘草甜素分解后产生的葡萄醛酸有关[15]。林娜

?

67?第17卷 第1期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V o l 117 N o 11

2000年3月 J ou rna l of Guang x i T rad itiona l Ch inese m ed ica l U n iversity M ar 12000

等报道[16],较大或超大剂量黄连煎液灌胃会导致G6PD缺陷动物红细胞渗透性增加,呈显著的量效依赖关系;当黄连分别与黄芩、甘草配伍同煎后,黄连的上述量效依赖关系消失,红细胞渗透脆性部分低于同剂量单味黄连的效果;当三药共同配伍,红细胞渗透脆性全部低于同剂量单味黄连的效果,减少可能发生的黄连对G6PD缺陷者的溶血性黄疸。甘草能降低链霉素对第8对脑神经的毒害而不影响链霉素的抗菌活性,使因链霉素毒性作用而不能继续使用的患者有80%可继续使用[12,17]。

112 拮抗减效,增加毒副作用

11211 减低抑菌效力 以最小抑菌浓度相对值为指标,观察不同比例甘草与黄连配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无论黄连多于甘草或甘草多于黄连配伍后的抑菌作用均呈降低趋势[1]。11212 对抗镇咳作用 对6只家兔单用氨茶碱和合用甘草的药代动力学资料作对比研究发现:合并用药后,氨茶碱的t1 2 Β缩短(从3142±0163h降至2166±0133h,P<0105),曲线下面积减少(从107164±11192降至61163±7188Λg?h m l,P< 0101)。并使清除率从0114±0102增至0121±01031Λg kg?h(P<0101),表明甘草可影响氨茶碱的药动学,促进氨茶碱的消除速率,缩短消除半衰期[18]。

11213 对抗降糖作用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促进糖原异生,加速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使乳酸及成糖氨基酸在肝脏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并减少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分解,从而升高血糖,药理性对抗甲苯磺丁脲、降糖灵、胰岛素、优降糖等降血糖药的降血糖作用。

11214 诱导药物代射 甘草与海藻一定比例(3∶1和1∶3)的合煎剂能显著提高小鼠肝匀浆细胞色P2450含量,对肝药酶有诱导作用,从而影响方剂中药物的代谢,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19]。甘草能显著诱导小鼠安替比林的代谢,缩短其半衰期,降低安替比林的解热镇痛疗效[20]。

11215 增加毒副作用 甘草具有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保钠排钾,使血钾浓度降低,与洋地黄、狄戈辛等强心甙类药物联用可导致心脏对强心甙的敏感性增加而引起毒性,与噻嗪类利尿药长期联用有发生严重的水肿、低血钾症和瘫痪的危险。

2 甘草配伍应用的化学变化

211 与附子、乌头配伍 甘草中的甘草次酸能与附

子中的生物碱形成复盐,在体内逐渐分解而起作用,避免机体因短时间内吸收过量生物碱而引起的强烈反应,增加附子的临床用药安全范围。乌头碱和甘草酸(1∶1)混和液的紫外吸收曲线在吸收度值012~015范围内与纯甘草酸液(含量同混和液)在260~270m处相交,认为离子对形成反应存在,当混和液置沸水浴加热30m in,乌头碱的急性毒性大大降低[21]。

212 与麻黄碱、锌离子配伍 有学者认为,清热解毒剂麻杏石甘汤能形成甘草酸、麻黄碱的锌络合物,并借助于其脂溶性进入细胞内与核酸结合,阻碍核酸的正常生化功能而发挥抗微生物作用[22]。

213 与黄连、大黄配伍 研究芍药汤配伍的化学变化表明,甘草的酸性成分能与黄连、大黄中的生物碱产生化学变化,使黄连中小檗碱含量明显降低,大黄中大黄素含量也减少;黄连亦可明显降低甘草各酸性成分如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含量,导致各有效成分的损失,降低疗效[23]。甘草能与黄连素发生沉淀反应,沉淀物为二分子小檗碱和一分子甘草酸中2个葡萄糖醛酸的羟基以离子状态结合而成的盐,在人工胃液中难溶,影响小檗碱的吸收和药效的发挥[24]。

214 与鞣酸配伍 甘草与鞣酸发生沉淀反应,使甘草的甜味丧失,疗效也降低[25]。

215 与胃蛋白酶、胰酶配伍 甘草能与胃蛋白酶结合而降低酶活性,在人体或离体实验中,甘草对胃蛋白酶的抑制率达50%。根据甘草与胰酶联用后对胰酶淀粉消力、蛋白消化力和脂肪消化力的测定表明,淀粉消化力显著下降,说明其淀粉酶被破坏最甚[26]。

3 甘草配伍应用的物理变化

311 与附子配伍 将四逆汤附子、干姜用量固定,甘草用量取6个水平,探讨甘草不同剂量对乌头碱煎出量的影响,发现乌头碱的含量随甘草的增加而减少,二者呈高度负相关(r=-019945)[27]。另有人观察到[28],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再加入干姜之后含量又升高。有报道[29]附子与炙甘草同煎较附子单煎其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溶出率降低28168%,与生甘草同煎溶出率降低81118%。也有报道[30]乌头与甘草配伍后水煎液中乌头碱的溶出率降低22%,乌头中的其它生物碱也有所降低。张爱华等[31]则报告甘草与附子配伍后水煎液中甘草黄酮(解毒有效成分)含量明显高于甘

?

7

7

?

草单煎液,单煎液含量为1118%,煎出率为5219%,配伍液含量为1185%,煎出率为8310%。

312 与半夏、石灰配伍 在以甘草、石灰水炮制半夏过程中,甘草酸含量随浸泡时间增加上升到一定程度(5~6天达到最高,此时法半夏从外观性状观察与传统炮制结果一致),又有下降趋势,这一变化规律不受炮制温度及甘草用量的影响,提示三者配伍可影响甘草酸的溶出,进而影响法半厦的炮制质量[32]。

313 与生石膏配伍 甘草与生石膏配伍煎煮后生石膏中硫酸钙的煎出量虽有所下降,但煎液中钙盐总量仍略有升高。表明甘草与生石膏配伍不会产生钙盐含量降低的现象[33]。

314 与板兰根配伍 将从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甘草酸在不同浓度下加入板兰根冲剂中,测定含氮量及不同浓度甘草酸的表面张力和透光率,结果证明甘草对板兰根冲剂具有很好的增溶作用[34]。

综上所述,了解甘草的配伍变化,有助于加深对甘草配合应用的认识;同时,对今后在甘草临床应用中如何合理进行新配合,制订制剂新工艺,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严梅桢1黄连与黄芩、甘草配伍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生长抑制作用的观察1中国中药杂志11998,23(6):375 [2]张正华1阿糖腺苷合并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

床观察1中西医结合杂志11998,8(3):150

[3]潘菊芬1甘草与黄芩免疫调节作用的体外观察1天津

医药11991,19(8):468

[4]王浴生1中药药理与应用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1264

[5]朱建华1中西药物相互作用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1444

[6]卓 越1甘草水提剂与阿托品对离体兔肠管运动的影

响1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1991,14(1):12

[7]李怀荆1甘草、白芍及合用对在体兔肠管运动的影响1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1992,15(5):10

[8]郭世铎1芍药、甘草及芍药甘草汤对离体大鼠结肠平滑

肌45Ca内流的实验研究中成药11991,13(7):45 [9]刘令勉1紫菀散加甘草对离体豚鼠气管解痉作用的研

究1中国中药杂志11993,18(9):566

[10]叶宗仁1麻杏石甘汤及其减石膏、甘草对过敏原激发

气喘天竺鼠呼吸道阻力与炎细胞的影响1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1998,17(1):51

[11]李秀成1甘草甜素对抗癌药活性及毒性的影响1贵阳

医学院学报11996,21(3):183[12]陈思训1中西药配伍合理性的探讨1中西医结合杂志

11986,6(7):435

[13]高海谦1论中西药联合应用1中成药研究11998,(2):

44

[14]胡小鹰1甘草拮抗附子心律失常毒性的机理研究1南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1996,12(5):23

[15]许雅萍1中药配伍的药理作用浅析1中国中医药信息

杂志11998,5(7):7

[16]林 娜1黄连配伍黄芩、甘草对实验性G6PD缺陷大

鼠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影响1中国中药杂志11998,23

(10):630

[17]上海中医学院学耳聋研究组1中华医学杂志11974,54

(9):216

[18]王 晖1甘草对氨茶碱药代动力学的影响1广东医学

院学报11995,13(3):201

[19]许 立1甘草、海藻及其相伍用对小鼠肝药酶的影响1

辽宁中医杂志11998,33(2):91

[20]贺 平1甘草酸对小鼠氨替比林及醛氨酚代谢的影响

1中国药理学通报,1998;14(6):516

[21]苏孝礼1乌头碱和甘草酸相互作用的研究1中国中药

杂志11993,18(12):726

[22]袁久荣1中药配伍与化学关系论1中国中药信息杂志

11998,5(8):8

[23]何桂霞1芍药汤配伍的化学变化研究1中国中药杂志

11998,23(7):432

[24]梅全喜1甘草的配伍研究1中成药研究11988,(2):26

[25]高海谦1论中西药联合应用1中成药研究11988,(2):

44

[26]阎正华1甘草与西药配伍应用的利弊1陕西中医

11996,17(2):83

[27]裴妙荣1四逆汤中甘草对附子解毒作用的相关性分析

1中国中药杂志11996,21(1):50

[28]张 宇1四逆汤口服液中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有效成

分成分变化1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1996,19(1):27 [29]张 宇1附子与炙甘草和生甘草配伍其水煎中乌头类

生物碱溶出率比较1佳木斯医学院学报11996;19(2):

45

[30]王浴铭1乌头配伍甘草对其水煎液中乌头碱溶出率的

影响1中成药11993,15(3):17

[31]张爱华1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含量测定1

中成药11999,21(4):196

[32]杨 锡1法半夏炮制过程中甘草酸的动态分析及炮制

条件的选择1中药材11992,15(7):26

[33]魏其才1甘草对生石膏中钙盐煎出率的影响1中成药

11993,15(2):42

[34]杜 薇1甘草的溶解性研究1湖南中医药导报11996,

2(6):32

(编辑 梁天坚)

?

8

7

?

初三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带习题与复习资料

讲义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 学前准背 1.常见化学元素和符号 2.常见元素化合价 化合价用+1、+2、+3、-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口诀如下:“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一至五价都有氮,铜汞二价最常见” 二. 知识点梳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3类: ①物质状态的改变(气液固三态变化): 水的沸腾、水的凝结、衣柜里放的樟脑丸一段时间后不翼而飞、病人输氧时钢瓶中液氧气化。 ②物质外形的变化: 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砂石粉碎、小麦磨成面粉 ③电、磁、声: 电磁现象、电热现象、灯泡发光、振动发声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蚀、酒的酿造、牛奶变质、矿石冶炼成金属、钢铁生锈、食物腐败、照相底片曝光等等。(3)物理变化Vs化学变化:

A.铁锅生锈B.水的蒸发C.粮食酿酒D.酒精燃烧答案:B 例题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 冰雪融化 C. 灯泡发光 D. 石蜡熔化 答案:A 例题3.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炬成灰 B. 木已成舟 C. 铁杵成针 D. 滴水成冰 答案:A 例题4.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美酒飘香B.食物腐败C.切割玻璃D.水的沸腾答案:B 例题5.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金属导电 B. 煤气燃烧 C. 干冰升华 D. 酒精挥发 答案:B 例题6.春节中的活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包饺子 B、看春晚 C、放烟火 D、贴窗花 答案:C 例题7.净化天然水的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B.挥发 C.过滤D.消毒答案:D 例题8.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 B.蜡烛燃烧 C.黄金铸币 D.海水晒盐 答案:B 例题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有气体逸出B.有放热和发光现象产生

推荐-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精品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 名称甘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年级 20XX 学院中药材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学号 07107107 姓名林俊旭 任课教师张永刚 完成时间 20XX-5-11 成绩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并简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甘的提取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做出贡献。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提取 正文: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一、化学成分 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 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方面作用显著。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策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乌拉尔甘草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在一个生长季中,叶中总黄酮量最高,而地下部分的t相对较低;在5—10月,叶中的总黄酮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盆具有上升趋势。各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药理作用综述 甘草(Radix Glycyrrhiza),是一味补益中药,根、根茎是其药用部位,根呈圆柱形,直径0.6~3.5cm,长25~100cm,属于蝶形花亚科,呈灰棕色或者红棕色。本品味甘性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还能润肺祛痰而止咳喘。 甘草分布甘草资源分布要是产自俄罗斯、土耳其、希腊、伊朗、中国、印度、巴基斯 坦、阿富汗、叙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野生和半野生的甘草。中国甘草资源丰富,分布广而且多,目前己知有8种,包括:1 乌拉尔甘草,分布很广,中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均有分布(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河北、山西、山东、辽宁、黑龙江)。 2 光果甘草,仅产于新疆。 3 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向东可到达甘肃西北部及疏勒河沿岸。 4 刺果甘草(Glycrrhizapallidiflora Maxim.),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陕西。 5 粗毛甘草(Glycrrhiza aspera Pall.),仅分布在新疆的东部和北部。 6 黄甘草,主要分布于甘肃。7云南甘草(Glycrrhiza yunnanensis Chengf. etL. K. Tai)[1]。近年来,随着甘草的药用价值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学者也对甘草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甘草具有抗炎、抗病毒、抗癌、抗菌、抗肿、抗氧化、抗肝损伤、减毒作用等药理作用。 一抗炎 含甘草酸的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治疗过敏性皮炎如湿疹、瘙痒症和皮肤囊肿。Abe 等用甘草酸治疗感染了伴刀豆球蛋白诱导的肝炎时小鼠三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甘草酸可以促进抗原肝树枝状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从而减轻炎症。此外,甘草中分离到的甘草黄烷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转移酶活性抑制的IC50 值为7.7 μmol/L,具有抗炎活性,有望作为天然抗炎药物[1 ]。原皓等[15-16]报道了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IL-8 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2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 皮下肉芽肿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抗组织胺, 或与肾上腺有关, 也有人认为它影响 了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降低了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性, 从而产生了抗炎作用[3 ]。 二抗病毒 甘草酸在临床上已被用于治疗慢性肝炎。甘草酸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IV阳性病人血单核细胞中HIV复制,减少感染了致死剂量流感病毒的小鼠的发病率和死亡。Cinatl 等比较了三唑核苷、菌酚酸、吡唑呋喃菌素和甘草酸对两种SARS 冠状病毒FFM-1 和FFM-2的抑制,发现甘草酸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最强[1]。梁再赋等报道了甘草酸单铵具有抗单纯I 型疱疹病毒的作用,当其ρ>25 mg/mL 时,对RK13 细胞有毒性作用;当ρ<12.5 mg/mL 时,则无影响;当ρ>4 mg/mL 时,不但有灭活细胞作用外,且有灭活细胞内的I 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 而低质量浓度的甘草酸单铵具有减轻细胞损伤的作用,且对I 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ED50 的ρ=1 mg/Ml[4]。 Epstein-Barr病毒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胃癌、Hodgkin’s 淋巴瘤等许多疾病的病因有关。使用甘草酸进行体外抗Epstein-Barr病毒实验,发现甘草酸干扰病毒的早期复制,但不影响病毒的吸附,也不会使病毒质粒失活;体外实验还表明,甘草酸具有抗虫媒病毒的作用[5]。甘草不仅对单纯性疱疹病素、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有预防作用。张剑锋等的研究显示甘草酸对疱疹病毒群的VZV 感染的人胎儿成纤维细胞病灶数有明显的抑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1.火柴燃烧 2.氢氧化钠变质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氧化镁 4.植物光合作用 5.盐酸除锈 6.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7.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8.食物发霉 9.久置(因二氧化碳)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硫酸腐蚀铁块 1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12.镁条的燃烧 13.鞭炮爆炸 14.比赛时发令枪 15.葡萄酿成酒 16.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17.白磷自燃 18.水的电解 19.氢氧化铜高温分解 20.氢气燃烧21.纸燃烧; 22.木材燃烧; 23.食物被胃酸消化 24.抽香烟 25.打火机打出火焰 26.过年放烟花 27.点煤油灯 28.石油液化气打火点燃 29.手上有油渍,用洗洁精洗手 30.用洗涤剂洗污垢 31.氯酸钾受热分解 32.生米煮成熟饭 33.粮食酿酒 34.蜡烛燃烧 35.铜生锈生成铜绿 36.硫在空气中燃烧 3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8.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9.钢铁的冶炼 4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42.煤炭的燃烧 44、指甲断了; 45、山体滑坡 46、水蒸发; 47、汽油挥发; 48、矿石粉碎; 49、研碎胆矾; 50、衣服晾干; 51、碗摔碎; 52、粉笔折断; 53、冰糖敲碎; 54、菠萝榨汁; 55、蔗糖溶解; 56、冰雪消融; 57、电灯发光; 58、石墨制铅笔芯; 59、铁水铸成锅; 60、蜡烛受热融化; 61、水制冰块; 62、切菜; 63、划破皮肤;

64、水的三态变化; 65、胆矾的研磨变成粉末; 67、铁水铸成铁锅; 68、木棒折断; 69、盐溶于水变成盐水。 70、水化为冰。 71、玻璃打碎。 72、花瓶打碎。 73、米磨成粉。 74、水结冰。 75、水到达100摄氏度会变成水蒸汽76、汽油久置不密封会变少; 77、矿石有一整块变成小石块; 78、胆矾被磨成细小的粉末; 79、衣服晾在阳台被太阳晒干。 80水蒸发和凝固 81糖块融化 82二氧化碳凝华为干冰 83碘单质在加热是升华为紫色蒸气 84放久的面粉结块 85玻璃软化 86镜子摔裂 87砍倒大树 88绘画的颜料变干 89纸巾揉成一团 90把灰尘扫到一起 91揉橡皮泥 92把木棍折断 93吃饭时把米嚼细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 论文名称甘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年级 2010 学院中药材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学号 07107107 姓名林俊旭 任课教师张永刚 完成时间 2013-5-11 成绩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并简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甘的提取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做出贡献。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提取 正文: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一、化学成分 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 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方面作用显著。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策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乌拉尔甘草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在一个生长季中,叶中总黄酮量最高,而地下部分的t相对较低;在5—10月,叶中的总黄酮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盆具有上升趋势。各

物理化学知识点(全)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容摘要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 U Q W ?=+ d U Q W δδ=+ 适用条件:封闭系统的任何热力学过程 说明:1、amb W p dV W '=-+? 2、U 是状态函数,是广度量 W 、Q 是途径函数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简单变化中的应用----常用公式及基础公式 2、基础公式 热容 C p .m =a+bT+cT 2 (附录八) ● 液固系统----Cp.m=Cv.m ● 理想气体----Cp.m-Cv.m=R ● 单原子: Cp.m=5R/2 ● 双原子: Cp.m=7R/2 ● Cp.m / Cv.m=γ 理想气体 ? 状态方程 pV=nRT

? 过程方程 恒温:1122p V p V = ? 恒压: 1122//V T V T = ? 恒容: 1122/ / p T p T = ? 绝热可逆: 1122 p V p V γγ= 111122 T p T p γγγγ--= 1111 22 TV T V γγ--=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相变化中的应用----可逆相变化与不可逆相变化过程 1、 可逆相变化 Q p =n Δ 相变 H m W = -p ΔV 无气体存在: W = 0 有气体相,只需考虑气体,且视为理想气体 ΔU = n Δ 相变 H m - p ΔV 2、相变焓基础数据及相互关系 Δ 冷凝H m (T) = -Δ蒸发H m (T) Δ凝固H m (T) = -Δ熔化H m (T) Δ 凝华 H m (T) = -Δ 升华 H m (T) (有关手册提供的通常为可逆相变焓) 3、不可逆相变化 Δ 相变 H m (T 2) = Δ 相变 H m (T 1) +∫Σ(νB C p.m )dT 解题要点: 1.判断过程是否可逆; 2.过程设计,必须包含能获得摩尔相变焓的可逆相变化步骤; 3.除可逆相变化,其余步骤均为简单变化计算. 4.逐步计算后加和。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1、基础数据 标准摩尔生成焓 Δf H θm,B (T) (附录九) 标准摩尔燃烧焓 Δc H θ m.B (T)(附录十) 2、基本公式 ?反应进度 ξ=△ξ= △n B /νB = (n B -n B.0) /νB ?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m.B (T)= ΣνB Δf H θ m.B (T) ?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标准摩尔反应焓 Δr H θ m.B (T)=-Σ νB Δc H θ m.B (T) (摩尔焓---- ξ=1时的相应焓值) ?恒容反应热与恒压反应热的关系 Q p =Δr H Q v =Δr U Δr H =Δr U + RT ΣνB (g) ?Kirchhoff 公式 微分式 d Δr H θ m (T) / dT=Δr C p.m 积分式 Δr H θm (T 2) = Δr H θ m (T 1)+∫Σ(νB C p.m )dT 本章课后作业: 教材p.91-96(3、4、10、11、16、17、38、20、23、24、28、30、33、34)

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解析

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解析 摘要:《本草纲目》记载:甘草甘、平、无毒,主治二十二种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人们对甘草有效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也更加深入,现已发现其在治疗炎症、过敏、肝病,提高人体免疫缺陷以及肿瘤、癌症等治疗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甘草;药理活性;有效成分 甘草实为中性药材,别名蜜草、甜草等。属豆科,英文Leguminosae,其根及根状茎部最有价值。甘草分多种,有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洋甘草 (G1ycyrrhizaglabra L)和欧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医药界中甘草用途极广,主要作为复方药予以配合,味偏甘甜,能中和药物苦味,性既不寒亦不燥,能滋补脾胃、补充气血,亦可解燥热、减痰量,清疼痛。现在为止,由甘草提取的黄酮混合物总数已有300种之多,皂苷元化合物种类高达20余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能护肝、抗炎消毒、抵抗病菌,亦可防咳嗽,抵抗癌症,增强免疫力。 1.甘草有效成份 甘草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多糖类、三萜类等。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皂苷类化合物、甘草黄铜与其他酚类化合物等方面。其中,皂苷类化合物又以甘草酸(glycyrrhizic)和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为主,甘草黄酮与其他酚类化合物则以甘草素( liquiritigenin)、光甘草定(glabridin)、甘草查耳酮( licochalcone)、其他黄酮类成分等为主。 2.甘草黄酮提取方法 2.1水提取 甘草黄酮提取方式中最古老的是水提取,即将甘草粉和水以既定的比例调和,温度达80至95摄氏度,进行甘草粉提取。因甘草、黄酮能溶于水,所以借助其溶水特性进行分离提取。这种方法提取的甘草、黄酮通常杂质较多,耗时较长,虽然所需设备较简单,但回收率极低,因此已很少被使用。 2.2有机溶剂提取 有机溶剂提取是当下提取黄酮时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黄酮化合物能溶于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操作过程包括冷水浸入和加热抽离。甘草的总黄酮提取步骤为先把甘草根茎置于干燥环境,放置时间60Day,后用浓度95%的乙醇浸泡48Hour,同时对过滤后的液体提取,并将提取完成的滤液放于温度为70℃的水中浓缩,直至溶液浓度ph值达到5-6之后进行萃取。对乙酸乙酯提取液进行萃取,采取5%Na2CO3为萃取液。Na2CO3的PH值可以采用浓盐酸进行调整控制。最佳提取方式应该遵循一定比例,一般按照20:1的比例调配甘草粉和酸液含量,提取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对总黄酮提取率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处理,则提取得率为2.56%。 2.3超声波提取 超声波提取依靠超声波的震荡过程来完成有效物质的提取过程,使组织细胞在短时间内空化,加速了细胞破裂速度,缩短了有机溶剂进入细胞的过程与时间,加快黄酮化合物溶解的速率。超声波方式可确保提取物质的纯度,减少了耗时,节省了成本,而且无需耗费过多的有机溶剂。但在采用超声波提取时,需注意时间的把握,最佳时长一般为80min。此时物质所含黄酮比例为1.312%,回收比率可达99.2%。 2.4微波提取 微波提取的原理是基于物质的不同性质,尤其是提取物中的分子结构不同,在微波提取的过程中,微波和分子之间可相互作用,微波的能量致使分子分子剧烈运动,导致了提取体系的升温,依靠所产生的热效果来实现黄酮的提取,由于热效应使介质直达细胞壁并破坏组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质都具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能对于化学初学者来说区分两种性质比较难,化学姐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方法来区分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在通常状态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3.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等。 化学性质: 1.概念: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化学性质只能通过化 学变化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物 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是决定物质 用途的主要因素,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 区别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特有属性,不同的物质其属性不同,是变化的内因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有序的,动态的,性质的 具体体现 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发生的变化,而变化又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判断是“性质”还是“变化” 判断某种叙述是指物质的“性质”还是“变化”时,首先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若叙述中有“能”,“难”,“易”,“会”,“就”等词语,往往指性质,若叙述中有“已经”,“了”,“在”等词语,往往指物质的变化。 有关描述物质的词语 1.物理性质: (1)熔点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3)压强 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密度 物质在单位体积上的质量叫密度,符号为ρ。 (5)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称为这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溶剂的性质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6)潮解 物质在空气中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的现象。如固体、NaOH,精盐在空气中易潮解。 (7)挥发性 物质由固态或液态变为气体或蒸气的过程二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物理化学第三章 习题解答

第三章 习题解答 1. 在298 K 和标准压力下,含甲醇(B)的摩尔分数x B 为0.458的水溶液的密度为 0.89463kg dm -?,甲醇的偏摩尔体积3 1 3(C H O H )39.80 cm m ol V -=?,试求该水溶液中水的偏摩尔体积2(H O )V 。 解:3322(CH OH)(CH OH )(H O )(H O)V n V n V =+ 33 3 0.45832(10.458)18 ( )dm 0.02729 dm 0.894610 m V ρ ?+-?= ==? 3 31 31 20.027290.45839.8010 (H O )( ) cm m ol 16.72 cm m ol 10.458 V ----??=?=?- 2. 298 K 和标准压力下,有一甲醇物质的量分数为0.4的甲醇-水混合物。如果往大量的此混合物中加入1 mol 水,混合物的体积增加17.35 cm 3;如果往大量的此混合物中加1 mol 甲醇,混合物的体积增加39.01 cm 3。试计算将0.4 mol 的甲醇和0.6 mol 的水混合时,此混合物的体积为若干?此混合过程中体积的变化为若干?已知298 K 和标准压力下甲醇的密度为0.79113g cm -?,水的密度为0.99713g cm -?。 解:3 1 2(H O )17.35cm m ol V -=? 3 1 3(C H O H )39.01 cm m ol V -=? 3 3322(C H O H )(C H O H )(H O )(H O )26.01 cm V n V n V =+= 混合前的体积为: 33 [(18/0.9971)0.6(32/0.7911)0.4] cm 27.01 cm ?+?= 3 1.00 cm V ?= 3. 298 K 时,K 2SO 4在水溶液中的偏摩尔体积V B 与其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式为: 1/2 B 32.28018.220.222V m m =++,巳知纯水的摩尔体积V A , m = 17.96 cm 3·mol -1,试求在该 溶液中水的偏摩体积与K 2SO 4浓度m 的关系式。 解: m m m V V n P T 022.022.18280.322 1 ,,21++=? ?? ????= 12 d (32.28018.220.0222)d V m m m =++ 进行不定积分: C m m m V +++=2 2 3 0111.014.1228.32

甘草综述

甘草综述 甘草作为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1],应用历史悠久,中医界素有“十方九草”之说,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挛急疼痛、痈疽疮毒,并能够缓解药物毒性,调和诸药,故又有别名为“国老”。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A )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调节免疫反应,还有抑制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解毒、降脂、保肝、镇咳、祛痰、抗利尿、解痉、镇痛等作用[2],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3],如甘草酸二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甘草也是我国的常用工业原料,在制药、食品、化工和印染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同时甘草制品还作为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在世界范围广泛使用[4],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都很大,我国对甘草的年需求量就为6万多吨,位列诸药之首。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逐年减少,甘草的市场行情逐年上涨,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由于甘草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不断攀升,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我国出现了采挖甘草的狂潮,同时由于对西北环境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甘草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小,使我国野生的甘草资源遭到极大的破坏。 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的资源现状及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1 甘草资源的现状分析 1.1 甘草的分布及资源状况 甘草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域的温带荒漠区域和温带草原区域,北纬37°~50°、东经75°~123°的范围内,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包括新疆、内蒙古全境,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北部、辽宁、吉林、

甘草的功效与禁忌

甘草的功效与禁忌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 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 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 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 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 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 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 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7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 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8.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 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9.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 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10.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 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甘草的禁忌 甘草不要多服、久服或当甜味剂嚼食尤其是儿童,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脂激素样的副 作用,使血钠升高,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压、低血钾症,出现浮肿、软瘫等临床表现。 久服甘草,还会引起低血钙,出现钙性抽搐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肾上腺皮质小球带萎缩, 导致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但是,只要辨证准确,适当配伍利尿、理气药可防患于未然。如若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用甘草。

甘草甜素药理作用

甘草甜素的主要药理作用 李晨 (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 随着人们对甘草化学成分研究的深入,甘草的功效越来越得到重视,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综合利用技术也随之得到了发展。本文中概述了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的提取方法、主要药理作用及目前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甘草甜素;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甘草甜素是从药用植物甘草根、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高甜度、低热值混合物质的通称。,包括甘草酸及其盐类。甘草是传统中药材,具有解毒、增强抗体、促进药效、愈合伤口、润肺健脾、活血健胃等功效,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加工中。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一300倍。甘草甜素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所以人们又常常把甘草酸称为甘草甜素,甘草酸约占甘草根茎的3一14%,分子式为C42H62016,分子量822.92,熔点212℃一217℃,其结构式为五环三菇皂贰,结构图如图1所示。 1.甘草甜素的生产 1.1 工艺流程 1.2 工艺要点 (1) 浸提:将含10%水分甘草切碎过20目筛,加6倍水,在85℃一100℃热水中提取3次,过滤,合并滤液。 (2)蒸发:将提取液蒸发浓缩至原提取液体积约20%。 (3) 萃取:浓缩液冷却至室温后加95%食用乙醇,使浓缩液含乙醇65%,静置24小时后过滤。 (4) 酸析:滤去沉淀的植物蛋白和多糖,将所得滤液加硫酸调至pH3,使甘草酸完全沉淀,可得甘草酸粗品,进一步萃取可得甘草酸精品。 1.3 提纯方法 1.3.1 化学处理法 将粗甘草甜素粉末用95%乙醇溶解,搅拌、静置、过滤。收集滤液,向其中通入氨气使pH值达到7一7.5,过滤得甘草酸钱。用冰醋酸处理得粗甘草酸单钱盐。用85%工业乙醇溶解,用活性炭除去有色杂质,趁热过滤,经冷却、静置、过滤得结晶的甘草酸单钱盐。若再用95%乙醇重复处理一次,即可得到白色的甘草酸单钱盐结晶,纯度约95%。 1.3.2 物理吸附法 将上述粗甘草酸单钱盐溶于水中。使浓度达到10%,将pH值调节为中性,将溶液通过装填有大孔吸附树脂的柱子,产物则完全被吸附在树脂上。用蒸馏水洗脱收集洗脱液,经浓缩、干燥得淡黄色的甘草酸单钱盐,纯度约91%。若再经一次树脂吸附处理,纯度可达98%以上。 1.3.3 离子交换树脂法 将上述粗甘草单钱盐的水溶液通过装填有离子交换树脂的柱子,可得到甘草酸单钱盐的纯品,纯度可达99%。甘草甜素的收率,日本的工业生产中一般可达75%以上。 2. 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 2.1 抗溃疡作用 甘草甜素可有效地防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尽管甘草甜素并不直接减少胃酸的分泌,但能抑制乙酞胆碱等物质所致的胃液分泌,所以该品是抗溃疡的有效成分。 2.2 抗炎症、抗菌作用 甘草次酸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甲醛性浮肿、皮下肉芽肿性炎症等均有抑制作用,也可有

物理化学第三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环境作功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 。 解: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根据定义 3.2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从高温热源吸热时,系统对环境作的功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解:(1) 由卡诺循环的热机效率得出 (2) 3.3 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低温热源放热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热及对环境所作的功。 解:(1)

(2) 3.4 试说明:在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间工作的不可逆热机与卡诺机联合操作时,若令卡诺 热机得到的功r W 等于不可逆热机作出的功-W 。假设不可逆热机的热机效率大于卡诺热机效率,其结果必然是有热量从低温热源流向高温热源,而违反势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 斯说法。 证: (反证法) 设 r ir ηη> 不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向低温热源 放热 ,对环境作功 则 逆向卡诺热机从环境得功 从低温热源 吸热 向高温热源 放热 则 若使逆向卡诺热机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 不可逆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 相等,即 总的结果是:得自单一低温热源的热 ,变成了环境作功 ,违背了热 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说法,同样也就违背了克劳修斯说法。

3.5 高温热源温度,低温热源温度,今有120KJ的热直接从高温热源传给 低温热源,求此过程。 解:将热源看作无限大,因此,传热过程对热源来说是可逆过程 3.6 不同的热机中作于的高温热源及的低温热源之间。求下列三种 情况下,当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时,两热源的总熵变。 (1)可逆热机效率。 (2)不可逆热机效率。 (3)不可逆热机效率。 解:设热机向低温热源放热,根据热机效率的定义 因此,上面三种过程的总熵变分别为。 3.7 已知水的比定压热容。今有1 kg,10℃的水经下列三种不同过程加 热成100 ℃的水,求过程的。 (1)系统与100℃的热源接触。 (2)系统先与55℃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的热源接触。 (3)系统先与40℃,70℃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的热源接触。 解:熵为状态函数,在三种情况下系统的熵变相同 在过程中系统所得到的热为热源所放出的热,因此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建立、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机械记忆的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和说明。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与具体物质的学习比较,本节内容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整节课内容单一,但又要达到理解运用的要求,所以对教师有一定挑战性。所以教师要注重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即生活,生活是化学方面的教学,生活与化学教学统一起来。不单纯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化学对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记忆理解。 三、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重点是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注意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难点是真正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准确判断每个变化的种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学用品】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玻璃片、坩埚钳、石棉网、研钵、烧杯、水、块状胆矾、镁条、碱式碳酸铜、火柴、蜡烛、白糖。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了物质,知道了物质和物体的关系,知道一种物质可以制成不同的物体,铁可制成铁钉、铁锅、铁锒头……我们还学了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态变化,如水可变成水蒸气,也可以结成冰。 活动一:观察物质变化的实验,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编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甘草化学成份

甘草化学成份 1、三萜类化合物:甘草根和根茎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要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得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一分子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betinic acid)。近报导根尚还分解得24-羟基甘草次酸,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0-酸(3-β-Hydroxyolean-11,13(18)-dien30-oic acid)、3β- 羟基齐墩果叶烷-9(11),12(13)-二烯-30-酸。光果甘草 (G. glabra)的根和根茎除分离得甘草酸、甘草次酸之外,尚分得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去氧甘草次酸I(Deo-xyglycyrrhetic acid I),去氧甘草次酸Ⅱ(Deoxyglycyrrhetic acidⅡ),18-α-羟基甘草次酸(18-α-Hydroxyglycyrrhetic acid),异甘草次酸(Liqui-ritic acid),甘草萜醇(Glycyrrhetol),甘草内酯(Gabrolide)等。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甘草属不同种的植物进行较广泛的研究,迄今为止,已知的三萜类成分达20余种。 为了进一步扩大中药甘草和提取甘草次酸的原料资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对国产的几种甘草进行了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见下表。 六种甘草中甘草次酸与甘草甜素的含量种类拉丁名产地次酸含量%甜素含量%甘草 G.uralensis内蒙古4.25.2甘草G.uralensis新疆7.1211.1甘草G.uralensis甘肃 3.488.6光果甘草G.glabra新疆 3.40 4.02胀果甘草G.inflata甘肃 3.724.6黄甘草 G.korshinskyi甘肃4.166.8云南甘草G.yunnanensis云南2.52未作粗毛甘草G.aspera 新疆0.72未作以上表中几种甘草用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了甜素和次酸的含量,测定结果,甜素的含量均高于次酸的含量,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注] 分析方法:(1)定性方法:取定量用的氯仿提取液一份,浓缩至10m1,用毛细管点于硅胶石膏薄层板上,于板上同时点上甘草次酸标准品的氯仿溶液作对照。(2)定量分析方法:精密称取甘草粉末0.1g,加20ml12N硫酸,在水浴上回流1小时后,加入70m1水,50m1氯仿,回流15分钟,洽却,将此液移至250m1的分液漏斗中,振摇数分钟,将氯仿层分至另一分液漏斗中,硫酸液再用氯仿两次每次25m1振摇,合并氯仿液,用100ml2%碳酸氢钠液振摇,分去碳酸氢钠液,再将氯仿层通过装有25g无水硫酸钠柱子,收集氯仿液100m1。吸取氯仿提取液2.5m1至带塞的10m1刻度试管中,在水浴上蒸发至干,加入5ml80%硫酸,置沸水中5分钟,后在冰中冷却,再加95%乙醇5ml,1%香草醛水溶液0.5ml,冷却后,将试管塞上摇匀,放至室温,用72型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5nm测定其光密度。然后由回归方程式Ye =0.3404×-0.004977计算出甘草次酸的含量(mg)。式中Ye为甘草次酸在5ml比色杯中的mg 数,x为光密度(比色杯长为1公分)。再换算出100g甘草样品中的百分含量。样品中甘草次酸的%含量=光密度×(0.3404—0.004977)×100/样品重。 2、黄酮类化合物:镇痉作用是甘草的药效之一,已经注意到它依存于甘草中的黄酮类。其中首先发现了黄酮甙之一的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甘草甘元(Iso-liquit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dl-liquiritigenin-7-β-D-glucopyranoside),新异甘草甙(Neoisoliqui-titin,trans-isoliquiritigenin-4-β-D-glucopyranoside),异甘草呋喃糖甙(Licu-razid,trans-isoliquiritigenin-4-β-D-glucopyranosyl-2-β-D-apiodic-orifur-anoside),鼠李糖异甘草甙(Rhamnoisoliquiritin)等。从光果甘草(G.blabra)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出以上黄酮化合物之外,尚分离出光果甘草甙(Liguirito-side),光果甘草甙元(Liquiritogenine),异光果甘草甙(Isoliquiritoside),异光果甘草甙元(Isoli-quiritogenin),甘草黄酮A(Licoflavone A),甘草查耳酮(Licochal-cone)A及B等。

物理化学课后答案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3.1卡诺热机在的高温热源和的低温热源间工作。求 (1)热机效率; (2)当向环境作功时,系统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及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 解:卡诺热机的效率为 根据定义 3.5高温热源温度,低温热源。今有120 kJ的热直接从高温热源传给低温热源,龟此过程的。 解:将热源看作无限大,因此,传热过程对热源来说是可逆过程 3.6不同的热机中作于的高温热源及的低温热源之间。求下列三种情况下,当热机从高温热源吸热时,两热源的总熵变。 (1)可逆热机效率。

(2)不可逆热机效率。 (3)不可逆热机效率。 解:设热机向低温热源放热,根据热机效率的定义 因此,上面三种过程的总熵变分别为。 3.7已知水的比定压热容。今有1 kg,10 ?C的水经下列三种不同过程加热成100 ?C的水,求过程的。 (1)系统与100 ?C的热源接触。 (2)系统先与55 ?C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 ?C的热源接触。 (3)系统先与40 ?C,70 ?C的热源接触至热平衡,再与100 ?C的热源接触。解:熵为状态函数,在三种情况下系统的熵变相同 在过程中系统所得到的热为热源所放出的热,因此

3.8已知氮(N2, g)的摩尔定压热容与温度的函数关系为 将始态为300 K,100 kPa下1 mol的N2(g)臵于1000 K的热源中,求下 列过程(1)经恒压过程;(2)经恒容过程达到平衡态时的。 解:在恒压的情况下

在恒容情况下,将氮(N2, g)看作理想气 体 将代替上面各式中的,即可求得所需各量 3.9始态为,的某双原子理想气体1 mol,经下列不同途径变化到,的末态。求各步骤及途径的。(1)恒温可逆膨胀; (2)先恒容冷却至使压力降至100 kPa,再恒压加热至; (3)先绝热可逆膨胀到使压力降至100 kPa,再恒压加热至。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甘草酸药理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摘要:甘草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具有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多种活性。现代药研究表明,甘草酸是甘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于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上的应用表明了确实的疗效。本文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甘草酸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lensis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为我国著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原料,国内、国际需求量都很大,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通经脉,利血气,清热解毒,止血祛痰润肺的功效,广泛地被用丁保肝、降血脂、抗癌、抗干扰素诱生剂及增强细胞免疫调节等方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100多种有效化学成分,其中以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苷元和甘草多糖为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GA)是一个最重要的甘草甜素类化合物,有显著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用丁人体抗衰老、抗炎、降压、增强肌体免疫力、提高生理机能、抑制癌细胞生长等,它以18-H的两种差向异构体存在(α体和β体),两者均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如甘草酸_铵(甘利欣)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而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甘草酸在临床上的应用表明了其确实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对甘草酸丰富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1 抗肿瘤作用 体内外抗肿瘤药理模型的研究中,GA对不同肿瘤细胞株均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作用,通过致细胞变异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细胞毒作用。利用细胞胞质溶胶混悬培养液以及完整的结肠细胞培养物两种模型体系研究后发现,GA通过抑制人体结肠肿瘤细胞中N-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DNA-2氨基芴的内敛可产生抗该肿瘤株增值的药理作用,显著降低乙酰转移酶类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清除系统的Km和Vmax的有效值[1],在亚细胞毒性浓度时,显著性抑制芳香胺N-乙基酰转移酶在人体结肠肿瘤细胞瘤株(colo205)的活性,且这一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同时,DNA-2-氨基芴内敛结构也受到了有效的抑制。该研究首次阐明GA通过抑制乙酰转移酶活性和DNA加合物生成来抑制肿瘤的恶化,为临床上GA的应用提供厂新的思路。另外,GA可通过刺激黑色素瘤细胞B16所含的黑色素生成,加速肿瘤细胞的“老化”。GA可剂量依赖性增加酪氨酸酶的表达信使RNA(mRNA)在细胞间质中的水平,进而提高蛋白质、酶活性、黑色素含量。研究过程中还发现,GA能增加络氨酸酶依赖性蛋白质-2(tyrosinasc-rclatcd protcin-2,TRP-2)的mRNA的表达,对TRP-1却无显著影响,说明GA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无细胞毒性,因此在无毒性浓度内等量使用GA对正常黑色素生成无影响,以上结论表明GA通过转录激活机制进而诱导刺激黑素产生,发挥抗黑色素瘤的作用[2]。 GA的抗肿瘤药理作用是多样的,CHUNG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后,得出的构效关系结论为进一步以GA前体结构开发新药物提供丁思路:①GA能减灭细胞癌变刺激物(如乙醇、丙酮、醋氨酚、CCl4等)活化:酶学测定,通过抑制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lA,)活性减少前致癌物的活化,GA具有化学性防癌的作用,可对抗四氯化碳、半乳糖胺及丙烯基甲酸盐等化学物质所致肝细胞癌变性损伤。α构型既抑制“增毒”的细胞素P450同工酶活性,减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