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湘潭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姓名:蒋益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企业管理

指导教师:黄福华;傅太平

20080515

摘要

资金周转是生产、流通企业的生命线,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资金链一旦运转不灵,对企业就是致命威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与此同时,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正在成为业内关注的目标,现代物流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撑。在国外,物流金融服务早就己经开展,相关的体制和技术也相对成熟。而在国内,一方面,物流金融服务作为一种较新的金融及物流创新服务产品,目前其市场正处于加速上升状态,并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而另一方面,我国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主要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刚刚起步,物流服务水平整体层次不高,这就决定了目前我国物流金融发展水平低下的现状,这也使得物流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未来的物流企业谁能掌握金融服务,谁就能成为最终的执牛耳者。这就使得对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从物流金融的产生发展历程出发,分析了物流金融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迫切要求: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自身附加值,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是满足中小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银行开展创新业务的需要。

本文对国内外的供应链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服务创新理论等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相关的理论成果进行文献研究,从理论上总结和分析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基本概念、运作方式和发展环境,界定了研究工作的基本概念体系、构建了研究的基本框架。本文的创新点是:针对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运营资本管理模式,运用物流金融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基于资金管理、基于动产管理、基于风险管理的物流金融运作模式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物流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从而更清楚、深刻地揭示物流金融的实质及融资优势,并在对物流金融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物流金融的创新模式。最后,根据以上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动力因素的分析研究对从事物流金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创新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所启示。

关键词:物流金融服务;物流企业;服务创新

Abstract

Cash flow is the lifeblood of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enterprises, but due to all kinds of reasons, the enterprise is threatened once linked funds dysfunctional, there are so many such examples. At the same time, financial logistics as a new financing model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whole industry, and modern logistics couldn’t develop without the support of financial services. The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a long time overseas, relevant institutions and technology are relatively mature. In our country, on the one hand, the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as a relatively new financial and logistics innovation services products, market is in a state of accelerated rise and has vast room for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is the main promoter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just started,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logistics services is low, which determines the status quo that China's current low level of logistics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makes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ing by logistics enterprises is far from being able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the market. Future logistics enterprises who can operate financial services will become the ultimate winner, which makes the research of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innovation from logistics enterprises’ perspective very necessary.

This paper generated from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financial logistics, and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and significance of financial logistics services. It proposed that carrying out financial business is an urgent need for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and for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ir own value-added and competitiveness, also for SMEs to speed up cash flow and banks to develop innovative business.

This paper then studied on the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innovation related theoretical literatur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uch as supply chain theory, agency theory,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the service innovation theory etc, theoretical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basic concepts, operational modalities an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innovation, also defined the basic concept system and built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study. The innovative point of this paper is using the core concepts of logistics financial to construct logistics financial operation innovative model base on Funds management, movable property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model of SMEs in the supply chain, and creatively proposed the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model on such base, so as to reveal the real financial logistics and financing advantages more clearly and profoundly, then proposed a innovation model of the logistics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e of innovative analysis on the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Final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ove motivating factors analysis on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innovatio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nnovate in the 3PL enterprises supplying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with hopes to enlighten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s.

Key Words: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s; Logistics Enterprise; Service innovation

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第1章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全球范围内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当代经济的“服务化”已成不可阻挡的趋势。而物流金融服务更是这当中的一支独秀,其迅速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1 物流金融服务逐渐成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方向

近几年,国外的金融机构,诸如法国巴黎银行、荷兰万贝银行和美国的花旗银行等,纷纷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还有些金融机构成立了专门的质押银行,例如:1999年美国摩根斯坦利投资3.5亿美元给上市公司Redwood Trust,用于开发物流金融业务;而世界物流快递业的巨头UPS(美国联合包裹)更是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First International),成立了专门的UPS金融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金融服务,以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化。

最全面的物流金融规范体系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以及菲律宾等地。以美国为例,其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之一是面向农产品的仓单质押。仓单既可以作为向银行贷款的抵押,也可以在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进行流通。美国的物流金融体系是以政府为基础的。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US Warehousing Act of 1916),并以此建立起一整套有关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这一体系的诞生,不仅成为家庭式农场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农业营销系统的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

在国外,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更多是金融机构,而在我国物流金融服务的推动者则主要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实践中,随着企业对信贷金融服务需求的增加,物流运营中物流与资金流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物流运营中涉及的结算及中间业务环节,要求银行能够为其提供更加高效、快捷和安全的资金结算网络以及企业银行系统,以保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自1999年一个第三方物流公司——中国储运公司与银行合作,开始向客户提供简单的质押融资业务,发展到现在,中国储运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合作,2006年1—10月,完成的质押贷款额度达111亿元人民币。2001年,TCL应用融通仓思想开拓手机市场,通过向全国销售商提供大部分运营资金,成功地在短期内取得全国手机销量第一的业绩。2003年,UPS的金融物流集成服务成功地解决了WALMART和东南亚供应商之间的物流和付款拖欠太久的问题。2004年,NOKIA在广州使用类似TCL的融通仓模式抢占手机市场份额;DHL在上海为客户提供物流和关税融资服务;中国储运集团提

供仓单质押贷款业务,规模超过人民币 40亿元。自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和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签署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已有数百家企业分享到了物流金融平台的融资便利与物流增值。截止到 2006 年 9 月末,三家合作物流公司从中新增物流与货押监管货值累计将近 500 亿元。2006年5月,深发展银行在总结广州分行的“能源金融”1、佛山分行的“有色金融”,上海分行的“汽车金融”和大连分行的“粮食金融”经验后,正式提出了“供应链金融”的战略,意图将深发展打造成为从事贸易融资和物流金融业务的专业银行。可以说,近几年我国物流金融业务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展很快,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1.1.2 物流金融服务成为物流企业业务拓展的新领域

世界最大的快递物流公司UPS发布的年度《亚洲商业监察》报告显示,中国23%以上的中小企业正在遭遇现金流的困扰,但另一方面,2005年全国中小企业有近11万亿元的存货、应收账款。如果这些闲置的资源可以进行信贷担保,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可解贷款难的燃眉之急。

金融机构方面,我国实行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原则,这与我国监管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普遍缺乏信用的情况是相适应的。存贷利差成为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一方面是银行在传统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市场又是“想贷不敢贷,想借借不到”。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资金分散但总需求量大,发展贷款业务的市场和潜力大,这势必成为未来银行业务竞争的主要战场之一。

而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发挥其在仓储、运输、搬运、装卸、运输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运用以本求利的思想,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其获取利润的立足点。但是,高的服务水平往往伴随高的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盈利性质要求创新[1]。

当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条件,注重于供应链上企业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关系和相应担保,并为物流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的物流金融业务就具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1.1.3 物流金融服务是我国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

物流金融一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金融发展层次低,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信息化、技术装备、人力资源等方面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物流金融理论体系尚未健全,人们

1 能源金融是主要在能源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消费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

押贴现,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具有资金量大,周转期长,资金运动相对稳定和价值增值等特点。本文的有色金融、汽车金融、粮食金融与此相似。

在认识存在偏差,没有将服务置于企业运作的核心地位。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意识还比较淡薄。服务创新理论发展的时间很短,研究体系尚未成熟,实证研究更是缺乏,连最基本的一些行业数据都无从考证,没有为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提供可行的模式,这也增加了物流服务创新的难度。

当前物流金融服务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巨大,但服务水平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一矛盾,就使得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为主题,一方面,本文总结了关于物流金融与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了一定评述,另一方面,本文将这些研究成果与物流金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物流金融服务模式进行了创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模式,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论述。

1.2 国内外有关物流金融服务研究述评

1.2.1 国外物流金融理论研究述评

国外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历史比较长,对物流金融的研究也比较深入。分析有关文献发现,国外物流金融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1)融资约束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与大多数传统的生产和库存模型不同,在库存决策模型中引入企业的财务状况约束,分析融资约束对企业生产决策的影响[2]。

(2)业务模式的分析。针对现代物流面向金融服务的创新进行研究,提出了推动质押贷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以及供应链系统中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模型[3]。

(3)信贷合约的设计。信贷合约是任何信贷业务的重要环节,目前信贷合约方面的研究大多基于Stiglitz-Weiss模型[4],从信息不对称这一基本假设出发研究信贷市场的均衡和经济效率,有关信贷合约设计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别,一类是基于Spence 的信号模型[5],另一类是基于Rothchild-Stiglitz的筛选模型[6],后者在有关质押贷款市场的信贷合约设计中有很广泛的应用[7-8]。

(4)质押物的管理和控制,因为很难从理论上解释抵押贷款企业的再融资行为模式及其对质押物价值的影响,所以有关质押管理的理论模型较少,而且相关研究大都没有明确存货质押融资或应收账款融资等基于资产的融资形式。有关质押资产类别和质押物品种的选择是质押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9-10]。

(5)风险管理研究。传统的信贷模型忽略经济环境对质押物价值的影响[11]。质押贷款的短期风险主要来自于质押物的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有关研究从发展经济学角度讨论发展中国家及农村信贷市场面临商品价格波动时如何确保质押贷款业务顺利执行[12],而且有关价格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于期权与期货合约价格的预测[13- 14]。

1.2.2 国内物流金融理论研究述评

国内物流金融理论研究是沿着对仓单质押、物资“银行”等具体业务的总结开始的,其标志性成果就是融通仓(2001)、物流金融(2004)、物流银行(2004年)的提出。

(1)融通仓

作为融通仓的主要业务仓单质押业务的理论发现始于1997年张平祥等对粮棉油贷款仓单质押的研究。但是,只是就其基本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研究,对于质押物采用银行监管,未能引入物流的思想。此后,随着物流学的不断发展,仓单质押的研究走向成熟。基于各个层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业务模式的分析(曾文琦2005、姚建凤2006)②信息系统(郑金波2003、杨宇2007)③风险管理(徐雅丽2004、李嫒2006)。此外,通过对仓单质押的研究衍生出融通仓的另一个基本业务:保兑仓。“融通仓”作为物流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由朱道立(2000年)提出。朱道立、石代伦和陈祥锋(2004年)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融通仓”理论框架。并于2005年11月—2006年3月在《物流技术与应用》上发表其系列研究成果,分五个部分2作了具体的阐述[15]。

他们定义融通仓是以周边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涵盖中小企业信用整合与再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其核心思想是在各种流的整合与互补互动关系中寻找机会和时机;融通仓是物流、金融、中介和风险管理服务的集成[16]。其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用系统思想来研究和设计技术设计融通仓服务模式是保证其成功运营和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其包括基于动产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资金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三种[17]。他们还按系统的拓朴结构将融通仓分为四类:纵向融通仓、横向融通仓、星状融通仓和网状融通仓。这些结构的设想主要是来自对不同的外部环境与内部能力的企业给出的因对象而异的分析[18]。通过结合国外的一些外贸融资经验,进一步探讨了融通仓在开展外贸交易中的主要模式和一些具体操作问题,主要针对存货质押贷款提出了先融资后质押、先质押后融资、保兑仓等业务模式[19]。融通仓的思路是以“仓”为突破口,利用物流企业的优势,解决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不仅为银企间的合作构架新桥梁,也很好的融入企业供应链体系之中,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朱道立等人的理论研究强调物流对金融的融资功能的辅助,强调从银行的角度来探讨金融服务问题,给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大服务的讨论。物流金融是物流和金融相结合的复合业务概念,其衔接关系、可容性关系是共同研发核心,是物流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新的高利润服务项目的思路,其中虽然涉及了资金结算职能、风险管理职能,但是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内容

2 即融通仓的由来、概念和发展,融通仓的系统结构,融通仓的动作模式及融通仓在外贸交易中的应用,金融供

应链与融通仓服务。

加以讨论。

(2)从“物资银行”到“物流银行”

早在20世纪80年代,物资银行在实务和理论上就在探索了,1986年,唐保忠等就介绍了物资银行的经验做法,主要是从生产资料市场的宏观管理角度,发挥物资部门在物资流通中的“蓄水池”作用,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20]。此后陈淮(1987年)[21]、赵明慎(1993年)[22]等均有对物资银行进行过归纳和探讨。但是都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1998年,任文超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三角债问题[23],提出用“订单、信息、资本”去解决市场再创造和利润再发现的问题[24],是这一概念的一个突破。随着物流和金融业的紧密结合,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物流金融的迅速发展,相应的理论研究增多。较典型的有于洋、冯耕中的物资银行业务运作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2003年)、王治的融通仓与物流银行(2005年)等。上海国际金融研究所的任文超于2006年通过系统的研究,界定了物资银行概念,并将其提升到物流银行的高度[25]。

现代意义上的“物资银行”是上海市国际金融究所于1996年率先提出的概念,它是一种概念“银行”,无须柜台即可展开业务。从狭义角度讲,“物资银行”的运作模式是专门以从事物资经营者为对象,通过对供应链的集约式管理,提升价值链,推动经营物资的良性流转流通,从而实现资金的良性周转,获取经济效益。从广义角度讲,物资“银行”包容了资本服务、金融配套服务、综合商社等多重意义。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讲,物资“银行”是为供应链提供资本配套的精细化、智能化金融服务[26]。

“物流银行”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而且符合要求的物流产品抵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较强实力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资金流和企业物流有机结合后向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融资、估算等银行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它是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动产质押业务相比,此项业务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自2004年6月以来,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与广东发展银行联合推出了物流银行业务、企业财务顾问、网上银行、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动产质押、仓单质押、厂商银授信、买方付息票据贴现等20多项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新产品,而物流银行业务由于用足值、易变现的物流产品作质押,是目前除现金、国债质押外,风险最小的银行授信业务。时至今日,物流银行业务迅速在各行业中得到应用。

“物资银行”是从宏观、全面、综合、集约化的角度俯视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从而提出金融服务解决方案;而“物流银行”是商业银行通过专业化物流企业仓储监管,横向合作,从而解决商业银行在专业化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实现物流公司、银行、生产企业以及经销商的共赢。

物流金融的发展进程从最初的“动产质押”到“仓单质押”、“提单质押”、“厂商银”到目前比较成熟的“物流银行”,都是与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是在不断运行

过程中为了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创生的。物流银行创新的意义就在于首先便是融资担保模式的创新,其允许先融资后质押,放大了企业的经营能力。同时,物流银行对物流金融服务的创新,对于生产商而言,银行可以对其一个(或多个)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给予支持,改变了以往单个经销商达不到银行授信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支持的局面。它与“融通仓”在寻求对流通中的资产进行评估的思路上是保持一致,区别是它更多地站在银行扩张贷款的同时控制风险的角度给予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

(3)“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的概念由浙江大学邹小芃、唐元琦于2004年提出。其定义了它的内涵和外延,“物流金融”被正式确立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他们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27]。

物流金融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的历程短,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国外,甚至于其名称的中文认定都有多种,如前所讲的融通仓,银通仓,厂商银,物流银行等等,物流金融的理论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的统一思想。同时,适应物流金融的配套环境方面尚有欠缺,国外的理论不能直接引用。因此,宏观层面,外围的制度层面问题和物流金融理论体系的健全是努力的方向,而在中观层面要注意如何实现物流和金融业两者的结合,以及两者关系问题,尤其是金融工程在物流中的应用。微观层面,对于物流金融实务上的问题,如信用评估系统和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风险管理和控制,信贷合约设计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28]。

1.2.3 国内外服务创新理论研究述评

西方学术界对服务创新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只有很少的研究),国内研究尚不多见,蔺雷、吴贵生于2003年出版了《服务创新》一书,对国外有关研究进行了介绍。

早期服务创新研究主要针对企业微观层面,着重描述服务企业中的创新类型,服务创新概念和创新模式是当时的研究焦点。研究者发现了服务创新范畴的广泛性及创新形式的多样性,强调了“组织创新”、“独特创新”、“结构重组创新”等创新形式在服务业中的特殊地位。此后,学术界对具体服务企业的创新过程进行了描述,提出了相应的创新过程模型,同时对服务企业的创新动力、创新轨道、创新效果、创新障碍、创新战略和组织形式、人力资源、标准化等与制造业创新研究相似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基本掌握了服务创新规律,也发现了环境对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同时意识到服务创新在产业层次上的重要性[29]。为了系统研究这些因素,

学者们用系统的角度研究服务创新并提出了“服务创新系统”[30]的观点。近年来,学者们的研究不仅关注服务业中的创新,也开始关注创新中的服务,探讨服务对创新的影响。

从研究方法上看,20世纪80年代服务创新概念提出并得到广泛认可之后,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在制造业创新中发展起来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体系运用到服务创新研究中,研究结果发现制造业的创新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服务业的创新活动及其机理。此时的研究3以Barras [31-32]针对金融、保险等典型服务部门进行研究之后提出的“逆向产品周期”理论为典型代表。“专门创新模式”和“服务专业轨道”等理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最近,制造业和服务业边界的模糊和二者融合发展的趋势吸引学者们寻找一种能将产品和服务统一起来进行研究的“整合方法”,这种研究以Gallou j[33]等对创新的分类研究为代表,而Bilderbeek等提出的服务创新“4维度模型”更是这种研究的突出成就。这三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并解释了服务创新的规律,使服务创新研究方法体系逐渐成熟。

当前服务创新研究已深入到了各个行业,形成了从微观到宏观、从零散到系统、从属于制造业的研究到形成独立的方法体系,但是作为一种仅仅发展了20年的新领域,服务创新研究仍存在着很多不足:

(1)研究比较零散,需要进一步系统化;

(2)研究视角较窄,研究范围有待扩大,并包括更多服务部门;

(3)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生产与流动、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新服务产品的演化等领域尚未进行深入研究;

(4)缺乏普遍使用的基本创新理论;

(5)实证研究(特别是国内)较少,影响对服务创新的深入理解。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目前,服务创新模式的研究可以说尚未有公认的结论,而结合当前服务创新理论研究成果对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模式进行研究更为鲜见。本文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运营资本管理模式,运用物流金融的核心理念,系统的分析物流金融的相关理论并构建其服务创新模式,从而更清楚、深刻地揭示物流金融的实质及融资优势。并在对物流金融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物流金融的创新模式。

3 在发现运用制造业创新理论研究服务创新的缺陷之后,学者们开始从服务本身的特性为基础研究服务创新及相

关问题,这被称作“服务方法”研究。这种研究发现了大量服务业中的独特创新行为,揭示了很多服务业特有的创新性质和规律。

1.3.2 研究的方法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是经济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证经济是关于经济现象“是什么”的理论体系。本文研究中,试图从这两种方法联系入手,力图在将规范分析建立在真实、具体的实证分析基础之上,在回答“物流金融是什么”的基础上,提出“物流金融应该是什么”的创新模式。

(2)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方法

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是本文写作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本文在研究中,对物流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历史发展角度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并通过对中外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力图从中找出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缺陷,然后对其进行剖析,提出服务创新的动力。

1.4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的内容

在本文前面三节,我们指出了物流金融服务及其服务创新研究的重要性,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主要成果进行了述评。物流金融作为一种客观的产业结合现象,正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尽管企业管理专家、技术史专家、业界的实务操作人士,以技术融合、市场融合或产业结合为主题撰写了很多研究或评论文章,但总的看,物流金融的分析尚缺乏严谨、一致的理论框架,特别是经济、管理理论对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还处于某种缺位状态。鉴于此,本文将把重心放在对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分析和构创新模型的构建上。前三节和本节一起构成了本文的引言部分。

在引言之后,本文将分三章,较为集中地分析三个问题:即物流金融的相关基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进行分析最后进一步提出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动力与创新模型。

第二章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初步探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业务机理,运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物流金融业务降低交易风险和减少交易费用的原因,阐述了物流金融业务对供应链物流资源的整合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服务创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对第二章理论分析的延续和深化,第三章首先对物流金融服务的内容和职能进行界定,并结合物流金融服务实务,根据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和资金缺口需求特点,将物流金融分为三种模式:基于资金管理的物流金融模式,基于动产管理的物流金融模式,基于风险管理的物流金融模式。然后分别对物流金融三种运

作模式创新进行分析,最后对物流金融在理论层面上的服务模式创新进行了探索。

第四章则是物流金融服务创新的动力与创新的模型的研究。首先从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方面分析物流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结合物流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的趋势,构建了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整合模型,将物流金融服务创新放到系统的框架内,把服务概念创新、客户关系界面创新、服务传递系统创新、新技术应用、战略选择与协调五个要素放在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来考虑,最后,文章结合案例对整合模型进行了解释。

1.4.2 研究的框架

图1-1 研究的框架

第2章物流金融服务及其创新理论分析

2.1 物流金融服务的定义

2.1.1 物流金融的定义

物流金融是物流业和金融业因各自发展需要而相互融合的产物,从广义上讲它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34]。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过程,其核心是物流融资,即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合作创新,以企业所从事的担保品为信托,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依靠企业对处于银行监控下的商品和资金的贸易流转所产生的现金流实现对银行授信的偿还。

2.1.2 服务的定义

服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从银行、商业到公共教育、从产品服务到个人服务、从个人服务到公共服务等,而且,服务的涵义还在不断拓展。1960年,AMA(美国市场营销学会)最先提出服务的定义:用于出售或同产品连在一起进行出售的活动、利益或满足感。该定义表明,服务是可以从销售中直接购买的,或是伴随某一产品的销售而出现。而后,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服务进行了定义,每个定义都从独特的视角描述了服务。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服务部门包括了所有产出不是有形产品的经济活动,其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并为其购买者提供本质上无形的内容(如便利,娱乐或健康)。综合其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界定服务概念:

(1)服务是一种无形的过程和行为,而不表现为一个实物形态,或者说是一种运动形态的使用价值。在更广意义上,服务还是由过程和行为造成的结果。

(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或几乎同时进行的。

(3)服务在交易中所有权不发生变化,只有使用权发生变化。

(4)不同服务行业对服务概念的界定各有侧重。

2.1.3 物流金融服务的定义

从物流金融角度分析,服务是所有物流金融活动的产物,服务水平是衡量物流金融系统为顾客创造增值服务能力的尺度。因而物流金融管理的服务可以表述为“为保障客户能以一定速度和可靠程度得到所订购物流金融新产品服务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综上所述,物流金融服务是一种过程,物流金融是载体,服务是本质。物流金融的基本内涵是一种管理活动;是实际业务绩效水平;是整体经营理念。将服务看作一种管理活动,说明对顾客服务要有控制能力,例如货物监控等。将服务视为绩效水平,表明服务可以精确衡量,例如通过“融通仓”,企业的资金周转率可以提高2.5倍;将服务作为管理理念,则强化企业以客户为核心的重要性。

2.2 供应链管理理论及其对物流金融的解释

2.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1)供应链的含义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马士华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35]。”(如图2—1)

(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产生的。2006年,我国对2001年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进行修订,新的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是: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物流费用、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物流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刺激消费需求等。总部设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全球供应链论坛将供应链管理定义成:为消费者带来有价值的产品、服务以及信息的、从源头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集成业务流程。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①强调核心竞争力,体现

“横向一体化”,为此要清楚地辨别本企业的核心业务,然后就狠抓核心资源,以提高核心竞争力;②资源外用(Outsourcing),非核心业务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给业务伙伴,与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③合作性竞争,过去的竞争对手相互结盟,共同开发新技术,成果共享;④将过去由本企业生产的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给供应商,双方合作共同参与竞争;⑤以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的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⑥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集成,强调这几个流必须集成起来,只有跨企业流程实现集成化,才能实现供应链企业协调运作的目标;⑦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这是信息流管理的先决条件;⑧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物流的作用特别重要,因为缩短物流周期比缩短制造周期更关键。

信息流

资金流

图2-1 供应链的网络结构模型

2.2.2 供应链管理理论对物流金融的解释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获取优势的决定性力量。核心竞争力有如下特征:

(1)能很好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

(2)具有独特性;

(3)具有良好的延展性[36]。

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各企业在某一领域或业务上形成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来说,物流不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领域,需要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便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

争力。对于第三方物流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能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具有在物流运作、物流规划、物流管理以及资产设备和人才上的优势。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具备物流服务创新能力也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就必须对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包括对物流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物流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物流金融业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银行与各客户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过程,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使流通过程中的凝固资金转化为流动资金,即物流转化为资金流;在需要的时候又可由资金流转化为物流,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社会物流系统中的良性循环,保证了供应链中的资金供给,加速资金周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供应链中的合作行为将会减少风险,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应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单个企业的业务表现。物流金融能够为供应链带来较低的生产成本和高效的供货速度,在提高了整个供应链流程管理有效性的同时,也为供应链资金流转和无缝连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运作机制和方法。

供应链中的各成员企业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形成利益的共同体。由于供应链本身的网链状结构特点,各成员企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较大,要求各成员企业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高度协调和统一。物流金融业务作为一种新的物流业务模式的延伸,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挖掘出新的盈利点,能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变;作为金融创新产品,能解决企业贷款难和银行放贷难的矛盾,可以提高社会整体的物流效率、商品交易效率。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可以促使银行、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开展密切有效的合作关系,保障供应链中的企业的资金供给,实现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安全、快速的流动,提高整体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还可以降低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传递、财务状况和物流配送等风险。随着中国物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物流金融业务将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也将日益完善。同时,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金融业务的认识将不断提高,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物流金融服务将成为未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重要利润增长点。

2.3 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对物流金融的解释

2.3.1 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其后,经济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不对称信息是一项重要内容。不对称信息指的是交易的一方参与

人拥有而另一方参与人不拥有的对交易行为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近年来,对交易中不对称信息的关注已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如同非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事实一样,不对称信息也是一种市场常态。因此,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交易的最佳契约安排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不对称信息是通过委托代理模型来实现的。信息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别于法律上的委托代理,它泛指任何一种涉及非对称信息的市场。其中,委托人———非知情者(Uninformed Player),处于信息劣势;代理人———知情者(Informed Player),处于信息优势。非知情者将不得不因为知情者的信息优势而付出更大的交易代价[37]。信息的非对称可以从两个角度划分,一是非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二是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从非对称信息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信息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前,也可能发生在签约后,分别称为事前非对称和事后非对称。研究事前非对称的博弈模型称为逆向选择模型,研究事后非对称信息的模型称为道德风险模型。从非对称信息的内容来看,非对称信息可能指某些参与人的行为,也可能指某些参与人的知识。研究不可观测行为的模型称为隐藏行为模型,研究不可观测知识的模型称为隐藏信息模型[38]。习惯上来讲,委托代理只是隐藏行为道德风险模型和逆向选择模型的别称。

2.3.2 委托代理理论对物流金融的解释

物流金融是金融工具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由物流企业和金融相关机构联合起来为需求方企业提供物流结算业务、物流融资业务、物流金融技术支持业务、物流金融客服业务、物流金融政策资源匹配等运作活动。物流金融实现了物流企业、资金需求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实现了融资与放贷的有效连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理流动的一体化整体。物流金融服务中涉及多个主体:资金需求企业、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间通过物流金融形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从物流金融业务开展的全过程来看,它是一系列委托与被委托、代理与被代理的关系[39]。原来的银行贷款模式是银行为委托人,客户企业为代理人,银行很难获得有关客户企业充分真实的信息,因此银行和客户企业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开展物流金融后,物流企业会出于自身利益与银行合作,为银行提供有关客户企业的信息,以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保障物流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由于物流企业会全程跟踪了解企业货物的详细情况并将这些信息与银行共享,在这种情况下向企业提供贷款部分克服了委托人信息不足的劣势。

2.4 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对物流金融的解释

2.4.1 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这一概念是由科斯提出的,他认为市场交易成本包括发现和通知交易者的费用、谈判费用、签订合同以及保证合同条件的履行而进行必要检查的费用等。但是,对交易成本的内涵,却存在较大的分歧,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一般认为,交易成本不仅包括搜寻、谈判和实施成本,还要包括代理成本以及交易的制度成本[40]。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一般对交易主体的行为做以下假定:①有限理性;②机会主义行为。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和不完全信息导致了有限理性,只能识破有限的备选方案而且也只能意识到这些备选方案的现有结果,而人的利己动机则引发了机会主义行为,对有限理性的约束和对机会主义行为的预防都增加了交易成本。在这两个假设前提下,交易成本理论认为治理结构与交易特征密切相关,当治理结构是交易成本最小且与交易特征匹配时,公司的绩效便会得到提高。威廉姆森认为反映交易成本特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①交易发生的频率;②交易的不确定性;③资产专用性。如果不确定程度很高,交易频繁而且资产专用性程度很高,纵向一体化是一种有效的治理结构;对于与交易相关的投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情况,市场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理结构。基本的交易经济战略就是以区别对待的方式(主要是交易成本最小化)将交易(特征不同)分配给治理结构(适应能力和相关的成本不同) [41]。

2.4.2 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对物流金融的解释

企业为了保护特定交易的投资和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一体化和准一体化的方式来降低交易成本。随着供应链的发展,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趋向于长期合作的关系,既不同于完全的市场关系,也不是一体化所形成的官僚结构,而是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彼此协调,以使整个供应链的绩效最大化[42]。商业银行以供应链的发展为基础,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有效地降低了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1)交易发生的频率

供应链是一个长期、稳定的产业生态群,因而商业银行与其建立的是一种长期、稳定和重复的交易关系。这种高频率的交易,一方面,必然促使交易各方主动沟通,加强信任,建立一种机制以降低单位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银行达到规模经济效益。

(2)交易的不确定性

供应链内的中小企业由于相互协作,慢慢建立了一种“共生”机制。链内的企业

2020年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分析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分析 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下是搜集的一篇关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应用分析的论文范文,欢迎前来阅读参考。 自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服务创新收到了全球各大商业银行的追捧,并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商业银行在面临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同时,还需要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才应对金融全球化的风险。因此,分析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性,并找到金融服务创新的具体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其一,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是扩大市场和增加利润的内在需要。就目前的情况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不仅要应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还必须通过创新银行的金融服务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其二,金融服务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的需要。社会投资渠道的变化将直接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大大缩小。利率水平的降低使银行的利差空间进一步缩小。如果商业银行只靠利差发展的话,会很难长期、稳定生存与发展。 其三,金融服务创新是顺应客户变化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客户获取的金融知识越来越多,对金融服务的鉴别能力也越来越强。如果银行缺乏持久的创新服务,将很难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品种单一 现阶段,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金融品种比较单一,还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在消费信贷、网上银行或者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方面还不成熟。另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相关的业务规模还比较小,在银行的整体业务规模中占有的比重非常低。从整体情况来看,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相关业务整体规模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二)服务创新能力弱、方式单一 目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力弱,服务方式单一,不能满足客户金融服务的需求。办事效率低,办理业务等待的时间长,造成客户普遍的抱怨。同时,商业银行的服务产品比较单一,不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不能适应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另外,科技开展的动力不足也直接制约了优质服务的开展。 (三)业务创新不均衡 资产业务主要是指运用货币资本来不断获取利润业务,主要是由现金资产、证券投资或者放款等部分组成。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得角度分析,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主要是经济市场竞争激烈,出现了很多负效益的金融创新。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中间业务主要是汇兑、结算等业务。近年来,中间业务是一个发展比较快的业务,其业务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大大的传统业务,导致业务创新部均衡的问题一直存在。 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对策

中国共享物流十大创新模式

中国共享物流十大创新模式 物流是共享经济的重要领域,共享物流是指:通过共享物流资源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提高物流系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系统变革的物流模式。物流资源主要是:物流信息资源、技术与产品资源、搬运设备资源、仓储设施资源、货物运输资源、终端配送资源、物流人力资源以及跨界的相关资源等。 从资源属性上看,既包括个人物流资源,也包括企业物流资源和机构物流资源。其中企业物流资源包括物流企业、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等物流资源。 物流业天然具有共享因子,物流资源共享现象也早已存在。目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变革激活了共享物流创新,是共享物流发展的重点。安得智联认为目前共享物流主要有以下10种经典创新模式: 1、云仓资源共享模式 云仓资源共享模式指通过建立云仓系统实现仓库设施网络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面向用户开放云仓资源,实现仓储资源共享的模式。 云仓系统是基于实体的仓库设施网络系统打造的在线互联网平台,通过互联网联通全国各地仓库的管理系统,实现仓库数据与云仓平台互联互通,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整合、运筹和管理实体仓库系统,实现优化仓库资源配置和实时进行全国仓库系统的网络化运营与共享的管理。 2、单元器具(托盘、周转箱等)循环共用 从产品出厂开始,使用标准单元器具(托盘、周转箱等)包装产品,在物流公司、批发商、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物流作业中,保持货物与单元器具不分离,上下游企业循环共用单元器具,实现了单元器具的共享,减少了装卸、倒货、搬运,避免了物流作业中货物的磕碰、挤压,大幅度减少了货损,提升了物流作业效率。单元化器具循环共用系统按照系统架构可以分为开放式循环共用和封闭式循环共用,下面安得智联以托盘循环共用为例进行分析。 封闭式系统:封闭式的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指的是由托盘租赁企业在全国设立租赁运营网点,购买托盘建立托盘池。用户从托盘租赁企业租赁托盘,装载货物后不更换托盘,托盘在不同用户循环共用,分别支付相应的分时租赁费用,一直送达最终客户后,由当地托盘租赁企业的运营网点回收托盘,再出租给其他企业。具体如下图所示: 封闭式的托盘循环共用系统的托盘所有权全部归属于托盘租赁企业,用户中的制造企业、物流公司、流通企业和收货企业都不需要拥有托盘,托盘的质量控制、维护修理都由托盘租赁服务公司负责,免去了使用企业管理和维修的麻烦。但是,组建托盘租赁公司,建立庞大的租赁网络需要较大的投资,需要有大量的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战略选择研究

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战略选择研究Research on Strategic Choice for Logistics Service Innovation

摘要 我国物流企业长期以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要改变这种低层次竞争状况,必须要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实现创新,从提供物流服务到进行物流合作,以取得双赢的效果。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主要在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服务,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首先,要认清一体化物流与功能性物流在服务性质、服务目标和客户关系上的本质区别,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其次,要在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性服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实现由物流基本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由实物流服务向信息流、资金流服务延伸,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物流服务;同时,要根据客户需求,结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与客户共同寻求最佳服务方式,实现从短期交易服务到长期合同服务,从完成客户指令到实行协同运作,从提供物流服务到进行物流合作。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企业能否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是否拥有结成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客户。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主要在提供运输、仓储等功能性物流服务,通过比拼功能服务价格进行市场竞争。要改变这种状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超越传统物流服务模式,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 为了在竞争中立十不败之地,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不断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开发新的服务,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差异;第二方物流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与成长,也使得TPL进行物流服务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物流服务创新过程中,企业通常面临着如何将创新方向与企业竞争优势能力合理地结合,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获取的效益最多,从而确定企业最佳创新战略方向及路径的决策。本文为了研究物流企业进行服务创新战略与其自身优势能力匹配问题以及求解最优战略路径问题,首先讨论了服务创新的一般性特征,并结合波特竞争战略理论,得出了分析物流企业服务创新战略的一般性框架。 关键词:物流服务创新;战略选择;第三方物流

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试点的模式创新

论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试点的模式创新 随着社会供给与物流服务的不断进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简单结构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为复合型、快捷型、多样化的消费观念,这给冷链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分支,其运营的专业化与规范化要求也随之日益增强,标准化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据此,从冷链物流的基本内涵入手,在分析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进行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试点工作的模式创新。 标签:冷链;物流;标准化;模式创新 doi:10.193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4977805.html,ki.1672-3198.2017.16.007 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关注其运作过程中对于低温环境的保持,随着制冷装备、制冷相关技术与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受到经济环境与技术发展进程的制约。随着专业市场的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冷链物流的需求细化程度不断加深,冷链运营操作的规范性日益加强,其标准化体系构建水平的提升就显得日益重要。 1 冷链物流运营的基本情况 1.1 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念 冷链物流是指在物流运营过程中,对于需要冷藏、冷冻储存运输环境的货物品类在储存、运输、配送、运营信息管理、再加工以及终端销售的全过程均应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外观、质量与基本性能的系统工程。其中,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供应链体系,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为其基本理论基础与技术依托。 适合冷链物流运输的物品一般情况下分为三类:一类是普通农产品,例如蔬菜、肉、蛋、水产品等;第二类是需要冷链运输的普通食品,如包装熟食,速冻食品、乳制品、奶制品等;第三类是特殊类别的商品,如药品、特殊化工品或技术裝备等。 1.2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运营发展现状及问题 冷链物流业市场前景较好但运输结构并不平衡。以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每年约为8000至9000多万吨。其中,蔬菜类普通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约占52%以上,肉类和水果冷链运输需求及水产品冷链运输分列第二、第三位。但是,其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和23%,冷藏运输率则分别为15%、30%和4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发展但仍存在差距。冷藏冷冻物品的预冷、加工、

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如何创新

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如何创新 据中国物流协会调查,北京的蔬菜从新发地批发市场到社区零售店的这“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约为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新发地费用的4倍;尤其是近年来网购的蓬勃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加凸显。所以抓住城市共同配送“最后一公里”,积极推广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模式,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物流设备利用率,减少物流环节,防止乱收费,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此外,实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是扩大内需、满足多样化消费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方面对物流配送的时效性和精细化服务要求更高,迫切呼唤构建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增强城市的物流功能。 实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还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城市共同配送有利于商品流通的合理调节与平衡,提高消费的便利性、安全性和商品质量;有利于提高配货装载率,降低流通成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商务部、财政部的指导下,各地以城市共同配送试点为契机,加大商贸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推动物流配送经营模式创新、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健全,规划布局日趋合理,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如:上海市建立三级配送体系,依托连锁门站和社区门店网点优势,开展“网订店取”、“包裹代取”等增值服务,使电子商务“天网落地”,既扩大快递共同配送覆盖范围,也解决了上门投递诸多问题。成都市与德国邮政合作,科学

规划城市共同配送,划分集中配送、共同配送两个阶段,设立示范区,选取试点行业、试点车辆,建设监管平台。湖北省中百集团江夏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为省内外100多个县级以上城市实现年配送商品800余万件,促使其生鲜销售比例提高至23%。 构建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是建设大市场、大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各部门、各地加强系统设计、整体部署,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城市共同配送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共同配送网络节点;完善相关支持政策,为开展城市共同配送提供制度保障。 二要研究制订标准。试点城市应对城市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各要素、各环节进行规范,落实好国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对缺少的标准,可先行探索制订地区标准。 三要创建良好环境。城市政府应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分管市领导负责,商务、财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城市共同配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协调机制,形成合力;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相关规划,研究出台支持试点的本地化、差别化政策,享受水、电、税、地等方面的物流优惠政策。 物流网

冷链物流配送中的三种主要模式

冷链物流配送中的三种主要模式 现有的冷链低温配送过程采用的基本上是冷藏车制冷机组或者干冰的制冷模式,其能耗之大,对于小批量的低温配送也非常不经济。据统计,冷藏车制冷机组每百公里油耗2~4升,汽车的尾气排放增加30%以上;而如果采用干冰制冷的方式,其经济性、安全性又成了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爆炸的安全隐患以及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都尤为突出。采用新型的相变蓄冷材料作为冷源的制冷模式已经成为国外物流行业的主要方式,其经济性、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决定了其必将成为冷链配送领域的最佳选择。 按照能源供给方式,目前,国内外低温物流制模式可以分为电力驱动型(冷藏车)与无源蓄能型。而无源蓄能型按照载冷剂的不同又分为干冰载冷型和相变蓄冷材料载冷型两种。这三种模式的冷链配送方式都存在一定优缺点、成为目前冷链物流配送中的三种主要模式,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三种冷链配送模式予以分析。 一、冷藏车制冷低温配送 有源型低温物流制冷方式就是自带制冷单元的冷藏箱,常见的是自带压缩机组的冷藏车。冷藏车制冷的优点是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温,这种低温物流制冷方式主要应用于大批量低温货物的长途配送。 冷藏车的制冷原理,是利用压缩机的工作提供冷源,这种供冷模式决定了采用冷藏车进行低温配送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燃油),其每百公里油耗能够达到2~4升。另外,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采用冷藏车制冷的模式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据分析,带制冷机组的冷藏车比普通货车尾气排放增加30%以上。在油价不断上涨的今天,这种配送模式无疑是既不经济也不环保的,这也导致了国内很多冷藏配送公司对冷链配送的期待成为一种泡影,大量冷藏车限制的情况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较为普遍的怪现象。 此外,冷藏车车厢容积多为1500升以上。这对于疫苗、样品与低温食品等多次少量配送的货物配送存在很大的制约性。对于这些小剂量物品的配送来说,昂贵的物流成本自不必说,经常遭遇物流公司的闭门羹也常常成为这些生物制剂、医药保健公司面临的一大困惑。 二、以干冰作为冷源的低温配送模式 干冰曾经被广泛应用于保存温度在0度以下的生物制品、食品、水产品等的配送与保存,其出色的制冷效果让干冰一度成为冷链配送的宠儿。但是,最近干冰也难逃在冷链配送中被扼杀的命运,各大航空公司基于安全的角度出发已经明令禁止使用干冰作为制冷剂。 干冰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800倍于自己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引起爆炸。另外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会造成较大的污染,致使温室效应的不断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发展经济学理论证明: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资金是经济的血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核心作用。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失灵和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失衡。新农村需要新金融,创新的根本路径在于打破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体制密码,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核心“DNA”,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再造”。 “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因此也叫自我更新的机制。 完善机构体系 组织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载体,有效的组织设计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效的重要机构保障。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其它金融组织的作用,形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相得益彰的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和约 束机制。有效率的产权应该是竞争性的,政府应因势利导地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在金融创新的方式上需要从过去政府供给主导型方式逐步过渡到需求诱发型方式,即鼓励农民群众和农村金融组织自发进行制度创新,以求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重新定位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功能。政策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要适应新形势,转换经营机制,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支持农产品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生产,并延伸到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与进出口业务;商业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银行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重点支持优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型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农村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合作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服务产品。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面对农村金融供需的巨大缺口,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应该是弥补缺口的途径之一。因此,组织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新定位政府角 色与市场力量,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协同共振的效应。 腹有诗书气自华

【金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创新思路

摘要:实现“中部崛起”,使地方有所作为,加强服务创新增强金融支持经济的能力是一个关键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在经济相对落后、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优化的中西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实施金融服务创新战略应该有明确的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约束,有明确的服务创新方向为指引,有地方政府的配套措施给予支持,这样金融服务创新才可能不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地方经济发展 实现“中部崛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既定的重大战略。在新形势下,如何结合实际开展服务创新活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中部崛起”的实现作出贡献,是金融部门应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近些年来周口市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典型案例人手,提出在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的金融服务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 一、金融服务创新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周口市国有商业银行在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执行金融法规和行业政策,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审时度势,积极开展服务创新,在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增长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受到了政府和的好评。 (一)工行运用开放式思维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周口市县属国有

企业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区域经济处于低谷,有些地方借机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信用环境一度恶化,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权限普遍上收,银行与地方发展双双受阻。面对严峻形势,工行审时度势,积极探索服务创新,从塑造新型的银政关系人手,采取严格科学的措施,促进银政双赢。工行以郸城县为突破口,经过努力与郸城县政府于1998年9月18日签订了《工行周口分行与郸城县政府友好互惠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政府认真维护银行债权,为银行经营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工行在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基础上优先支持郸城县符合信贷进入条件的企业。自“协议”签订以来,郸城县政府严格履行承诺,积极打造诚信政府,构建诚信体系,在维护银行债权、转化银行不良资产方面动真格、做实事;工行也认真履行承诺,1999~2000年先后投入1300万元支持金丹乳酸实业有限公司“康复工程”取得成功。郸城县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也引来了农、中、建行信贷支持,2000年以来,四家银行向郸城信贷投入的额度一直位于全市8县的前列,尤其是近两年在信贷门槛提高的情况下,工行、建行加大了向郸城的信贷投入力度,信贷增加额度位于除川汇区外9县市的第一位。银行的大力支持,大大促进了郸城经济的发展,使郸城县由一个小县发展成为工业强县,县工业产值增幅连续7年居全市前列,成为周口经济发展中的一颗新星。 (二)坚定不移地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方城市化加快发展 2001年周口撤地改市,政府提出了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城市化

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

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 摘要:072物流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行业,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涉及面相当广。随着21世纪挖掘继劳动力资源以后的“第三利润源”的呼声越来越高涨,现代物流挑起了新经济的大梁。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无疑暴露了我国物流系统的滞后,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加速我国在物流模式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企业物流物流自营物流外包创新电子商务 0 引言自从有了生产活动,仓储就出现了,它是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物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仓储越来越受到厂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仓储理论的研究,使其逐步发展完善,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物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厂商研究和规划的重点。高效合理的仓储可以帮助厂商加快物资流动的速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 1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1.1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 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破解石材企业资金“瓶颈”难题 中国人民银行蛟河市支行姜玉芝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幅员面积6,429平方公里,辖内以丘陵居多,“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蛟河市地理资源的真实写照,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矿产资源35种,也被誉为“立体宝库”的美称。位于蛟河市天岗镇的石材产业园区的花岗岩已探明储量达100亿立方米,园区成立时,只有6家石材加工企业,经过10年来的发展,目前,园区石材加工企业近300家,矿山开采企业45户,石材加工设备1,200台套,年产荒料50万立方米,年加工石板材400多万平方米,生产石雕、异型材1,000万件(套),规格石300多万根,石雕作品1,000多件。销售收入达18.5亿元。已开发出“吉林白”、“吉林红”、“芝麻白”、“海浪花”、“玉兰花”、“黑珍珠”六个品种,生产出石板材、异型材、规格石、石雕四个系列、上百个品种。依托自身资源优势,蛟河已迅速成为中国四大花岗岩产地之一,东北亚最大的石材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关东石材第一乡”的美誉。 一、求发展遇难题

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研究

湖北文理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物流金融服务发展研究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 1111 学生张鹏 指导教师葛云飞 2015年5月10日

摘要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的物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物流金融业务逐渐兴起。它利用金融手段促进物流业增值,在许多省份和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物流金融是一种新产品,它由物流和金融两大块组成,这种新产品迎合了市场发展的需求,增加了物流业的经营利润,同时也抬高了物流业的服务水平,而且可以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增强资本的使用效率。在我国物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发展瓶颈和各种制约的时候,物流金融业务则会对物流业进行一次大改革,对我国物流业发展起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推动作用。 本文以物流金融的概念为起点,研究了中国物流金融的发展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物流金融运作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模式,从模式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具体情况研究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风险和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和防范物流金融风险的具体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物流企业;金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风险控制

Abstract "Twelf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logistic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gradually. It uses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 promote value-added logistics industry, in many provinces and cities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Logistics Finance is a new product, which consists of two blocks of logistics and financ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profi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but also raise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can help enterprises expand financing channels, to reduce financing costs and enhanc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capital. In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emergence of bottlenecks and constraints of time, logistics finance business will be to carry out a major reform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plays an unprecedented, and no to the rol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logistics finance as a starting point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various problems of logistics finance, logistics and financial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rocess at this stage of the primary use of the mode, from the mode and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other specific conditions of the current study risks and problems, and proposed to solve and prevent financial risks of logistics specific proposals and measures. Key words:Logistics; Financial; Logistics and financial business model;Countermeasure

基于物流管理计划创新的企业的现代化物流模式分析

基于物流管理创新的企业现代化物流模式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需求更加多样化、国内外市场加速培育发展,这些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物流,认识到建立高效的企业物流模式是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方法;同时也使企业现代化物流开始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两个重大转折:一是初步工业化之后的纵向深化发展,一是工业化向信息化的逐步转变;因此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和作为拓展企业国内外市场支持系统一体化的物流模式都将会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正是由于它们的巨大功能和作用必定会促使企业的领导者下定决心改善和整合自己企业的物流系统。企业物流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企业的物流现代化以及竞争优势的取得可以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等多种方式。现代物流正在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家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飞速发展的物流技术与装备、网络信息资源都使企业物流的现代化成为可能,但是对现代物流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如何把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融入我国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物流及企业物流管理的形成 任何一件商品交换必然包括了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是从人类最初的简单的以物易物到今天纷繁复杂的商业活动所共同遵循的。[1]而物流活动也是古已有之,物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它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2]当时物流的范围仅仅限于物料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过程中的运输、仓储等行为。现代物流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对原有概念的重复,而是在传统物流概念的基础上加入了包括信息技术、统筹观念等现代理念和高新技术等在内的新内容。现代物流包括生产领域里

快递业末端环节创新运营模式研究

快递业末端环节创新运营模式研究 何立兵1 【摘要】随着快递业的快速发展,快递末端的“短板效应”愈发明显。本文基于客户满意度与资源整合概念,建立“三级快递配送模式”。并以“快递末端服务中心”为主要切入点介绍了快递末端服务创新运营模式。服务中心的运营系统包含业务系统、业务流程系统与业务支撑系统。通过完善三大系统,建立业务多元化、丰富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型快递末端运营模式。 【关键字】快递业,商业模式,末端运营系统 快递是一项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与快节奏的新业务。自1990年开始,中国快递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从1990年的343.3万件迅速增长到2013年的91.9亿件,年均增长率达到38.9%。尤其是2006年年底,中国邮政体制改革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自此,中国快递企业坚持市场化运作道路,使得中国快递市场进行高速发展期。快递末端是指快递“最后一公里”,是快递配送的最后一个环节。快递末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快递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几年,快递业依旧会在量上高速发展,而快递业末端的整合才刚刚开始。如何造就末端服务能力“质”的变化,就需要对其利益相关者提升对末端配送重视程度。商品经济模式下,高效益、规模化的快递末端运营模式才能有效支撑快递业的发展。 1. 快递末端运营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快递业末端多采用网点服务或临时服务点模式,快递员可按照用户的的需求提供上门服务,末端网点具有投资小、经营灵活的特点。但是,这些网点一般都在市区,且联系不畅;上门服务的时间性差;快递员服务态度差,而临时服务点管理混乱也存在管理混乱,快件随意摆放,无法提高用户满意度[1]。因此,需要全新的末端运营模式——以资源整合、多业务经营为理念,以改善快递末端服务质量为切入点,通过与上游快递企业的合作,建立快递末端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以绿色回收为主营业务、独创“二次打包”模式,实行集约化“派件”和“收件”[2]。在政策方面,行业内要建立统一的快递包装标准及快递行业服务标准,加强对过度包装的约束及快递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同时,明确业务流程环节的责任归属,完善赔偿制度,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末端快递服务[3]。 搭建快递末端服务体系时,以先进物流技术为基础的单元快件终端设备必不可少。自动化单元快件终端设备以物联网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基础,实现末端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及模块化,确保对快递末端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和自动控制。最后,快递末端设备的功能与位置绝了快递末端配送网络体系结构,而在实际的布局过程中需要以快件的库存位置、运输距离、运输费用、顾客满意度为参考因素实施科学化布局[4]。 2. 快递末端创新运营模式 2.1 三级快递配送模式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速度加快,渠道扁平化与分工专业化“倒逼”快递配送模式的创新。为此,本文设计了物流园区与快递末端服务中心相结合“三级快递配送模式”。第一级:通过城际干线运输方式实现快件城市物流园区之间流动;第二级:通过城内区间车实现快件在物流园区与快递末端服务中心之间的流动;第三级:“快递末端服务中心”向用户提供快递及相关服务。“三级”配送模式的物质载体主要是物流园区、快递末端服务中心。三级配送体系要求最大限度地整合、吸收已有快递配送资源,实现快递配送的规模化效应。在政府与社会机构的指导下,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服务和管理规范,确保行业规范操作。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能减少快件流通环节、降低损耗、降低社会资源浪费并优化 1作者简介:何立兵(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金融业务分析及案例研究

物流金融业务分析及案例研究

物流金融业务分析及案例研究 一、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背景 在供应链中,相比于商品的生产制造,物流占据了更多的时间和费用,提高物流运营的效率将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水平。而要提高物流效率,就需要资金的有效支持,没有资金流和物流的匹配,供应链上就会产生大量的资金缺口, 并进而导致供应链条的链接不畅甚至断裂。这样在“供应链竞争”的时代,注重于供应链上企业所从事的商品交易关系和相应担保、并为物流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的物流金融业务就具有了发展的紧迫和必要性。 而物流金融业务迅速发展的必然性则与业务“多方共赢”的特性相关。 首先, 对融资对象来说,物流金融能够有效地解决供应链上的资金薄弱环节, 即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因为在供应链上, 作为“链主”的核心企业会通过欠款、要求预付款和要求批量采购等方式将资金风险转嫁给上下游的中小企业, 而这些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既没有足够的信用评级, 也没有足够的抵押资产和第三方保证, 按照传统的信贷方式它们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但在物流金融中, 金融机构则可以充分考虑这些企业上下游关系产生的存货、应收帐款和订单等来提供相应的融资产品, 因而解决了供应链上的资金瓶颈, 保证了供应链条的畅通。 其次,对融资主体来说, 物流金融能够提供丰厚的利润并降低贷款的风险: 在物流金融中, 参与业务的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业务的参与获得更多的仓储客户, 可以通过协助金融机构控制业务获得相应的监管和信息咨询收益, 甚至还可以直接参与借贷获得一部分利差; 而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 不仅可以扩展新的融资业务, 获得丰厚的利差, 更重要的是, 它们还可以通过供应链上交易关系提供的担保以及物流企业的评估和监控有效地降低贷款风险。 正因为这些优点, 近几年, 国外的金融机构, 例如法国巴黎银行、荷兰万贝银行和美国的花旗银行等等, 纷纷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 开展物流金融业务;还有些金融机构成立了专门的质押银行, 例如1999年美国摩根斯坦利投资3.5亿美元给上市公司Redwood Trust, 用于开发物流金融业务;而世界物流快递业的巨头UPS更是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成立了专门的UPS金融公司,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金融服务, 以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化。 物流与金融的业务整合, 也成为我国物流业与金融业共同关注的新兴领域, 得到社会各界充分的重视。例如, 自1999年中国储运与银行联手开发第一笔存货质押模式的物流金融业务后, 发展到现在, 中国储运已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十几家金融机构合作, 2006年1—10月, 完成的质押贷款额度达111亿元。2004年8月, 国家发改委和广东发展银行在广州举行“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产品推介会”, 会议宣布将在广州和杭州等全国10城市试点推广“物流银行”来开展物流金融业务。2005年11月,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与世界

2019年度中国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

2019年度“中国金融创新奖”颁奖典礼 2019年度“中国金融创新奖”于5月29日在北京福朋喜来登大酒店举行颁奖典礼,共决出“最佳金融企业形象奖”、“最佳金融服务创新奖”、“十佳金融产品营销奖”、“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对公业务)”以及“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零售业务)”等五大类共72个奖项。 本届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活动由《银行家》杂志社、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财富管理研究中心、银行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携手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第一财经电视;金融时报、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华夏时报;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和讯网以及分众传媒等媒体机构联合发布,并得到了中国银行业协会的友情支持以及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此外,还将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做更为专业和深度的配套宣传,以期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进而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创新活动跃上更高水平。 当前我国金融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无疑是成功实现转型的关键所在,客户中心导向、实体经济服务导向、中小企业支持导向等已经成为各类银行普遍奉行的理念。为有效提升服务水平,真正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各家银行在产品服务方面均是创新迭出,方兴未艾。 中国金融创新奖充分融合理论与实证的评价标准,兼顾业内专家评审与消费者对产品的切实感受,构建了一套集专业性、权威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评价体系,并成为包括国内金融专家、新闻媒体、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消费者广泛参与的年度盛会。本期共有600余份案例参与评选,参选案例全面涵盖金融产品、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主题,堪称我国金融创新的年度群英博览会。 其中:“最佳金融企业形象奖”获得者分别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中有包商银行、晋城银行、齐商银行。 “十佳金融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分别是:天云大数据、京东数科、兴业数金、腾讯理财通、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科技部。

企业物流业务运作模式的创新

正文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 1 第二节选题的意义 1 第三节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第二章企业物流业务运作模式理论综述 3 第一节企业物流运作部门 3 一、企业物流工作的含义 3 二、企业物流部门的职能界定 3 三、企业物流体制主要模式 4 第二节物流运作流程 7 一、物流运作流程的概念 7 二、物流运作流程的基本构造 7 第三节物流运作管理 8 一、现代企业物流运作管理的发展 8 二、现代企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 9 第四节 IT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理论 10 一、IT 企业物流运作特点 10 二、IT 企业物流运作存在的问题 11 三、IT 企业的主要物流运作模式 12 第三章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分析 17 第一节公司现状分析 17

一、公司的发展现状 17 二、公司的组织结构 17 第二节公司物流运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17 一、杭州锦云科技有限公司的运作模式介绍 17 二、企业物流运作现状 18 第四章杭州锦云科技公司运作模式设计 23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 23 第二节优化设计后的物流运作体系 27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32 【参考文献】 33 致谢 34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的背景 随着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于生产经营活动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及对于客户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愈加迫切。在这种情况下,物流带来的在服务、利润等各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中物流工作的好坏,不仅是企业的内部管理业绩高低的客观反映,而且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关系到客户对企业的最终评价,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收益状况。所以,企业对于物流工作愈来愈重视,物流的运作、管理等问题也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关注。很多企业逐步建立了专业的物流部门,形成了各种物流管理的方法理论,各种先进的物流系统也被开发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物流运作模式,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是企业物流战略中非常重要的问

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创新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方式创新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已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已由最初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转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的“第三利润源”。但是,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的不足,并且局限于运输、配送、仓管等领域,造成物流企业同质竞争,规模效益不佳。在当前情况下,只有改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方式,才能改变中国第三方物流散、乱、差的现状,发展状大中国物流业。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研究第三方物流服务物流服务方式创新一体化物流 引言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现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方式主要包括: ( 1) 运输与配送服务, 即运用海空陆的交通系统, 及时准确地将货物送到指定的商家和地点; ( 2) 仓储服务, 即为制造型企业提供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 包括仓库选址、仓库布局设计、货架设计、货物搬运和装卸等, 并提供存货、补货策略; ( 3)包装加工服务, 即根据货物的特点和客户的要求进行包装和初加工; ( 4) 配套服务, 包括海关的报关、中介代理、广告参展等; ( 5) 追踪服务, 即通过电子技术来实现对货品的查询和跟踪服务。进入21 世纪以后, 随着全球物流产业的竞争状况日益激烈, 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发现仅仅提供以上服务是不够的, 并逐渐意识到在服务内容方面进行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身处网络经济的大潮之中, 创新意识薄弱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随时都有被抛弃的危险。相反, 那些善于创新、敏于实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下文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的研究做详细分析 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1.1我国第三方物流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在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 。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 。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2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的问题 1.2.1 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要求,提供综合物流业务;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还缺乏有关实施Out—sourcing策略的业务素质。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管理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管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