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陶行知(1891一1946),原名文溶,后改名为知行、行知,安徽歙县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创办晓庄师范、“工学团”,创建“小先生制”,提倡“教育救国”、“科学下嫁”等,他从中国国情出发,立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批判地继承了中外历史上先进的教育学说,提出了彻底改革中国旧传统教育的口号,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创立了崭新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强调“整个的生活需要整个的教育,明确了生活教育的具体任务是争取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争取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并积极主张生活教育以人民大众生活的一切需要为归依,参加到人民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生活教育理论”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近代中国对批判封建传统教育和“仪型他国”的“洋八股”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在今天对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生活教育的含义

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他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生活.。因此,现代化的人必须受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

二、生活教育的目标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在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1943年陶行知在给广东大埔百侯中学所作的校歌中写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强调说:“教育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善于改造社会和征服自然的人才。

三、生活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内容极为广泛,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几乎涉及了教育的一切领域。而其基本内容则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

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指出: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用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由此可见,“生活即教育”主张包涵了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本身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

二,是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变化而变化。“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三,是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教育必须围绕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发展的需要;

四是,“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这是要求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教育要为改造社会生活服务,教育者的任务是要指导青年一代为实现理想生活而奋斗,不断改进现实生活,使生活不断向前向上。“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五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的产生离不开生活的需要,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和方法都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决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决定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生活是大众惟一的教育”,是生活即是教育。是好生活即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即是坏教育;是有目的的生活,即是有目的的教育;无目的的生活即是无目的的教育”。反过来,“过的是少爷生活,虽然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着科学教育”。也就是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六是,生活需要教育,教育对生活具有促进作用,教育改造或改进人的生活。同时,教育通过经验、文化的传承,从而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陶行知认为,教育所追求的是高尚的生活,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连续不断的生活。陶行知把教育看成是人的生活,即生活过程是受教育的过程,人的一生应该在不断的教育中延续和发展。同时,教育又是人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建构人的完满高尚的生活,即实现人生的价值。也就是说,教育是生活原本应有的东西,是人生原有的,不是外加在生活之上的东西,教育与生活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

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只是消极地适应生活,它又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即“不断地通过行动实践去发展理论,以引导人民大众的整个生活向着更高的境界前进”,使人们在进步的生活中受到进步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个重要命题。

在陶行知先生看来,自有人类以来,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来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他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强调的是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对象和学习内容,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在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先生,人人可以做同学,人人可以做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村才算毕业。”“士大夫之所以不承认,是因为他们有特殊的学校给他们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而对大众来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所以,社会是大众惟一的学校,大众必须承认它,“并运用他来增加自己的智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陶行知还指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而在“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二十八宿为墙”的社会学校里,“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这是要求学校要与社会密切联系,扩大学校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主张把教育的范围推广到全部的社会生活中去,把整个社会当作学校,把实际生活当作教材,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这样,“社会即学校”的理论便把个人受教育的时限延展到个人的终身。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原理的方法论,是他“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哲学思想在教育中的发展,也是生活与教育关系的进一步说明,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论的实施原则。它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是对教学法的界定。概括地说,就是就“教人者先教已”,“己明者后明人”,只是无论在先“教己”后“明人”,还是“己明”再去“明人”,都必须通过“做”来实现。事如何做便如何教,如何学便如何做;教法根据学法、学法根据做法;凡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法、学法、做法是应当合一的”,“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先行先知者在做上教,后行后知者在做上学;共教、共学、共做才是真正的生活教育。

二是生活法的说明。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这种“生活法的说明”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由生活教育的特质所规定,生活中所有之事,只要一经“做”,那么“做”者本人就是学,而对他人而言,因为使他学会如何“做”,所以是教,于是有生活就有教育了。其二,就这种教育的师生即先生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而言,强调了“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那么,谁掌握了“做”,谁就是先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

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三是“真知识”的源泉。在陶行知看来,世间的知识有真、伪之分。所谓真知识,是从经验里发芽抽条开花结果的真知灼见,是由思想与行动结合而产生的知识,它的根是“要在经验里的”。所谓伪知识,往往是拿着“读书”两个字做护身符,“不是从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但是,陶

陶行知还认为, “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新。”儿童都有创新力和创造力,“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主张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创新”这一境界。

四、生活教育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强调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达到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目的,它提倡全社会应成为一个大学校,在这个学校里,人人可以受教育,人人不断求上进,这就是他用毕生精力去从事和提倡的大众的、普及的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打破了传统教育只注重读书不注重德育、体育,不注重社会实践的陈规,力求使人的德、智、体、美、劳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培养和造就具有实践能力的,具有创造精神的,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这与我们现代教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因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现代价值。

1、对于我国全面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陶行知在1934年的《普及运动小史》中指出:“这几年来,我有时提倡平民教育,有时提倡乡村教育,有时提倡劳苦大众教育,不知道的人以为我见异思迁,喜欢翻新花样,其实我心中有一个中心问题,这问题便是如何使教育得到普及,如何使没有机会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需要的教育。”陶行知始终把普及教育与提高全民族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仍有占总人口15%的贫困地区尚未达到达个目标。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普及教育将面临许多困难,尤其在农村更是难点。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和方法可供人们借鉴。例如,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到缺少师资的农村与边远地区“支教”,鼓励“科学下嫁”、“教育下乡”等思想。陶行知认为青年教师下乡教书,一方面可以增强为人民、为大众的服务意识,支援乡村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又如,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以解决教育资金的短缺等问题。通过借鉴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我们认为一定要通过大力开展普及教育,努力开发我国的人才资源,以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2、对于教育理论研究的现实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我国教育实践的沃土中产生、形成的。同时,生活教育理论在指导生活教育实践的进程中也逐步得到充实、完善和发展。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习陶行知。首先,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去创造教育理论,发展教育理论,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树立为教育改革的实践服务的意识,投身实践,在实践中创造理论。其次,教育理论研究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要求教育理论工作者要以陶行知为榜样,切记我国国情,建立起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并且使这一理论能够推动我国的教育实践。再次,教育理论的研究应注意吸收国外的教育成果,继承我国历代优秀教育家的思想和经验,并创造性的把这些理论和经验融入教育实践中,指导实践。

3、为建立社会主义的大教育观提供了现实价值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精髓是开放的大教育,是富有现代“学习化社会”意味的大教育观,目前,人类历史已进入21世纪,整个世界将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进入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我国的改革开放也将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化趋势的加强,使得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学习社会化、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现代教育的标志。封闭、僵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一技之长”的专业化教育及“一劳永逸”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缺乏开拓精神和开放性思维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领会其“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的思想内涵,树立社会主义的大教育观,把学校里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延伸到大社会乃至大自然中去,使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以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建设人才。使教育更大、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改革、大开放呼唤大教育,因此,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封闭式的小课堂,走进大自然、大社会,积极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以社会为课堂,奉万物为宗师,使学校和社会打成一片,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实行全民全社会的大教育,认真探讨小课堂与大社会的关系,使小课堂更好地为大社会服务,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4、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关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三大主张包容着教育目标、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的革新理念,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教育目标上,首先是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和积极探索的精神,这正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的体现,其次是倡导实施终身教育,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懂得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进一步拓宽视野,拓宽学习领域,才能跟上时代节奏。二是,在教育途径上,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的思想为我国教育途径的多样化指明了方向,首先是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参加集体、

社会时间活动;其次是加强书本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再次是正确认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三是在教学方法上,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为当今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陶行知主张“活的教育”理念,目前进行的教育改革在课程编制中就很好的贯彻了这一理念,据了解新教材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克服了“知识中心”的片面倾向,各科新教材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共同新特点是强调探究式学习,可以说是这次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之一,也是课程改革最难的新探索。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新事物,大家都在探索之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很多,但愿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指引下,深入研究和逐步完善,从而少走弯路。

5、对于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陶行知是我国最早提出“创造教育”的人民教育家, 早在40年代,陶行知就发表了《创造宣言》,提出了“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这样的目标。不仅从理论上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而且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眼睛、时间和空间这样具体的方法,进行了创造教育的实践。他的创造教育就是主张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培养学生“独出心裁”的能力。因而陶行知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在陶行知一生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创造精神。早在1918年,陶行知在《世界教育新思潮》上发表的《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就提出,要造就“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第一流教育家。当前,我国正处在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的任务。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表明教育将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实施创造教育的意义日益重大,而要完成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历史任务,陶行知提出的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便是我们极为宝贵的财富。根据陶行知的思想,实行“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2)鼓励学生提问、质疑。(3)鼓励学生独出心裁。(4)开辟实验园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学会“手脑双挥”、“手脑联盟”,以达到创造教育的目的。

6、对现代社区教育的现实价值

社区教育可以认为是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教育,他在“生活即教育”中指出“与生活即教育有联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他认为“社会即学校”就是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沟通起来,联系起来,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从空间上看,包括了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从时间上看,包括了学前教育、少年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其任务也就在于沟通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使教育社会化,按照生活教育理论来理解社区教育的使命在于用文明生活指导、改造落后的生活,积极的教育取代消极的教育,而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可见,

社区教育与生活教育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社区教育应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在我国,社区教育一般被理解为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这样,在社区教育的实践中就应逐级放权,各地区应根据不同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应本地区的教学计划和具体的培养目标,从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各社区则应该给社区学校的管理者在人、财、物的管理上的更大的自主权,给学校一定的教材选择等方面的自主权,让更多的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民族特点的科学理论。它是我国教育遗产中的一块瑰宝,不仅在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目前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珍惜和汲取。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教育理论,推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的启示 (2011-04-10 09:51:43) 分类:教育教学论文 标签: 杂谈 【摘要】 陶行知被列为世界八大教育家之一,是当之无愧的。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是我的行动指南,为中国教育开辟了崭新的道路。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从他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受到了熏陶,得到了启示。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为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综合能力的学习操练;实施“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操作要求。 【关键词】 爱的教育生活教育尊重学生六大解放 一、实施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爱的教育是对学生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父爱、母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着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是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种思想的认识下,我在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把爱放在了首位。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和“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应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学困生”“留守学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起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平时,我在教育活动中不说粗话俗话,使用爱心用语,保护学生心灵不受到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他们。对“留守学生”多和他们交谈,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就产生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区做好少年”,“我为班集体增光彩”,“勤学苦练,回报父母”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尊师敬长、爱他人的情感。同时,开展“祖国需要我、真情回报祖国”,“学雷锋,做好事”,“家乡巨变”,“爱心捐款”,“当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我为环保献计献策”等活动,使学生感受时代的脉搏,培育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操。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陶行知论生活教育 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依我看来,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于学的法子。第三,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生卖不尽的。 《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1 页 教学做合一这个理论包括三方面:一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二是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三是教育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无论那方面,“做”成了学的中心,即成了教的中心。要想教的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要想做得好,就须“在劳力上劳心。”以收手脑相长之效。 《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 557页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教学合一》《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126页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在这个定义下,先生与学生失去了通常的严格的区别,在做上相教相学倒成了人生普遍的现象。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0页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0页

中国教育的一个普通的误解是以为:用嘴讲便是教,用耳听便是学,用手干便是做。这样不但是误解了做,也误解了学与教了。我们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方面:对事说是做;对自己之进步说是学,对别人的影响说是教。 《答朱端琰之问》《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19页 我们可以说: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在假教育、假学校、假书本里自骗骗人的人,是假人——先生是假先生,学生是假学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2页 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晓得了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然后才晓得如何去训练那教他的先生。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91页 “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2页 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建设,是生产,是破坏,是奋斗,是探寻出路。 《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651页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谈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428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9-06-25 14:05:24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1] 1934年,陶行知还发表过《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的文章,指出了二者的区别。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1)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只需听教师讲,不许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这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2)教学生吃别人。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传统教育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人、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农人、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人、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民工人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1)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2)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别人。生活教育不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机器的主人,做人中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2] “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内容是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个人生活共始终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5010996.html,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作者:张淑贤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7年第06期 陶行知原名陶文浚,又名知行,安徽歙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师从杜威、孟禄等教育家,先后推行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普及教育,提倡国难教育运动,创办了南京晓庄乡村师范学校、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生活教育论是陶行知的教育基本理论,它的理论体系奠定于晓庄学校的办学实践中,并在后来的普及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民主教育等一系列试验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他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涵盖的创造教育、生活教育、育人目标,对于推动当代的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造教育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重视创造教育,不仅撰写了《创造宣言》《创造的儿童教育》和《创造的社会教育论纲》等创造教育专论,而且在其大多数教育论著中都论及了创造教育问题,尤其是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主动地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陶行知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启发我们现代的教育工作者,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真诚地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无限潜能,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以创造性的教学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二、生活教育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所谓生活教育,按照陶行知的解释,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实质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其中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体论。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当今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可以采用陶行知所说的:“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领域论。陶行知指出:“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以“做”为教与学的中心,强调“重知必先重行”。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我的启示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 论给我的启示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我的启示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他重要的教育理论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启发我们无限的思考,其中,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后世教育的发展,影响无疑是重要的。 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他方面的影响,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一)生活即教育 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包含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和生活完全融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并且他所指的“教育”,实际上是“满足社会所需要”的教育。因此,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从这一方面来看,不难看出我们现阶段的教育仍然存在的问题。一些学生被外界的压力强迫着去学习一些所谓的以后都用得着的东西,然而当他们把这些有用的知识都背得滚瓜烂熟之后,却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完全用不到这些东西。相反,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加以灵活的运用,反而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无疑是同陶行知先生以适应生活的需要有目的的加以教育这一思想相一致。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2009-06-25 14:05:24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1] 1934年,陶行知还发表过《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的文章,指出了二者的区别。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吃人的教育。(1)教学生自己吃自己。传统教育教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它消灭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它不教学生动手、用脑。在课堂里,只需听教师讲,不许问;好一点的,在课堂里允许提问了,但不许学生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去活动。从小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一受下来,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以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这就是教学生自己吃自己。(2)教学生吃别人。传统教育教人劳心而不劳力,它不教劳力者劳心。传统教育更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更明白一点,就是教人升官发财,发谁的财呢?就是发农人、工人的财。因为只有农人、工人才是最大多数的生产者,他们吃农人、工人的血汗。生产品使农民工人不够吃,就叫做吃人的教育。而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完全相反。(1)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生活教育教学生做人,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2)生活教育也不教学生吃别人。生活教育不教人升官发财。生活教育只教中国的民众起来做主

浅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特点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特点 建堂小学陶春海摘要:陶行知先生在吸收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有益成果和抨击中国传统教育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思想的三大基石生活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当代的中国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主题词:改革生活创新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于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这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笔者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特点作一肤浅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 1、要敢当一流的教育家 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这种教育家一要敢于探索未发明的真理,不怕辛苦,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的新理一个一个地发现出来;二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我们未尽到责任。 2、要改革教学方法

1919年,陶行知大胆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我以为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于七十多年前的上述论述,与当今新课程强调的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是多么的一致啊! 3、要改革考试制度 陶行知是改革旧考试制度的倡导者。他说:学生是学会考, 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教,甚而言之不必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都不教了,所要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拼命赶考,还有多少时间去接受大自然和大社会的宝贵知识呢?……赶考首先赶走了脸上的血色,赶走了健康,赶走了父母之关怀,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因此,他大声疾呼: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这是六十多年前陶行知的呼喊,真好像是针对我们今天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而说的。 4、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 陶行知较早地提出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早在1935年,他指出普及教育之要义有三:甲、整个民族现代化,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乙、整个生活现代化,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丙、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1891.10 – 1946.7)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人,是近代中国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爱国主义战士。他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一生,是为人民教育事业献身和创造的一生。 1927年1月,陶行知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指出了当时中国乡村教育的错误,猛喝:“前面是万丈悬崖,同志们务须把马勒住,另找生路!”他以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为“生活教育”的实验基地,明确指出“学校应适应当时中国农村特点,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造就具有‘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精神’为目标的乡村教师为宗旨。”在实践中逐步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等生活教育理论,并不断总结、发展、完善,创造了独具一格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反对传统教育和洋化教育,主张教育要从劳动人民实际需要出发,为改善劳苦大众生活服务。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

独领风骚,熠熠发光,而且对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说:“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行”是行动,是生活实践;“知”是来自行动的思想认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指行先于知,先有行动,后有思想。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根据王阳明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理论改造而来的。他举了小孩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诸如此类的许多例子,摆正了知与行的位置,强调了行的意义,反映了知、行的关系的根本规律:“行—知—行”。陶行知认为,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是亲身实践。他指出《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几乎完全被拒之门外,“说知”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来自: Feli?a(愛,是永恆的信念。) 2009-01-10 13:14:16 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一)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 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 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 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何谓“生活教育”?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 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教育改革家。他的生活 教育理论体系包含三个方面:一、生活即教育;二、社会即学校;三、教学做合一。这些是他教育理念的精髓,也是现代教育中的经 典理论。实际的教学工作者亦是反复拜读,又会有新的理解。本文 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浅析其对零零后中学科学教学的 几点启示。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曾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 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 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生活和教育本 就是相同的,两者相互结合,生活促进教育,教育又提高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一个人所过的生 活是怎样的,那么这个人所受的教育就是怎样的,所以教育来源于 生活。如果教育与生活不能很好地结合,那么教育也难以切实落实。初中科学知识包罗万象,既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结合他们的生活,势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教学效果。 2社会即学校关于这点,陶行知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 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他不但反对教 育阶级性的不平等,提倡教育的大众化,还意在拆除学校与社会之 间的高墙,让学生从社会中学,从自然中学。 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曾经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浙 教版的科学教材删去了许多理论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学生活 动和实验,教师在教学时要落实相关活动,让学生从做中学,真正 掌握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换汤不换药,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法, 学生脱离了做,就不能算真正的学。教师要真正理解教学做合一不 但是生活法,还是教育法。 二、对零零后科学教学的启示 零零后进入中学学习,约有两三年,这批孩子生活在社会条件 逐渐优越的时代,有良好的教育条件,但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家长 的娇惯,他们对实际生活接触较少,本人教过的孩子有的不知道米 来自谷子,直接经验比较欠缺。但他们与网络接触较多,思想比较 开放,间接经验比较丰富。科学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学生作为学 习的主体。教师们要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注重科学与社会和环境 的联系进行教学,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记忆和接受。结合实际教学,本人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参与生活,体验生活鉴于零零后学生比较缺乏生活经验,有 学者认为在科学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上要特别注重对生活的体验。比 如在“认识蜗牛”这节课时,不再单纯地让学生通过图片学习。而 是让学生提前去校园里寻找蜗牛,在课堂上观察蜗牛的生理结构, 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检验蜗牛是否有听觉、味觉、嗅觉等。让学 生在体验童年捉小动物的乐趣中,学有所成。 2课堂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零零后的孩子思维比较活跃,胆量 也比较大,乐于表现,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索的条件。所以教 师们在科学教学中,也会更加容易处理好“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关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中国人民教育家 ,民主革命家。他原名文濬,大学期间推崇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名“知行”。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提倡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投身抗日民主教育。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同年7月25日病逝于上海。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针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帝国主 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教育理论。它的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同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能为广大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和民族解放斗争服务,以实现他“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宏愿。为了实践这个理论,他于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创办了晓庄师范学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这些教育主张都是他在晓庄学校每天的寅会作演讲时逐步加以阐明的。 陶行知认为,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凡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教育的中心问题,而“这个中心问题就是政治经济问题”。教育应责无旁贷地负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的使命,“生活教育是教人做工求知管政治”。生活教育“所负的使命:一是教民造富;二是教民均富;三是教民用富;四是教民知富;五是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他还屡屡强调说:“第一要教育与农业携手”;“第二要教人生利”;“第三要教农民在农业上安根,在工商业上出 头”;“第四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成五谷”。为此,他要求教育 要“教人发明工具、制作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需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有了这个新工具,才能更好地向自然界开战。陶行知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们是现代化的人,要过现代化的生活,就要受现代化的教育”。他还认为,现代化的生活是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和改造社会的教育。

简述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简述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一)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 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

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 __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 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转化学困生的启示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转化学困生的启示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习方面相形见绌的“学困生”。他们在课堂上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呆滞;听不进教师的讲课,回答不出提问,更不会大胆问、动脑想。以至于成绩每况愈下,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种自卑感,严重缺乏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克服纠正他们自卑、封闭、脆弱、冷漠等心理,给教育摆出了新的问题,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都亟待我们寻求促使“学困生”全面发展的新思路。而陶行知教育思想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转化“学困生”的光明之路。 1.陶行知教育思想管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陶先生在吸取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 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石,分别诠释了生活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他的师德风范为全体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又重温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如同重温了一遍经典,不仅在精神上获得了一次愉悦而快慰的旅行,而且陶先生的“爱”的教育思想,赏识教育思想,习惯养成教育思想都从实践的层面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1)“爱”的教育

爱得真诚、深沉、博大是陶行知先生师爱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一生奉行的格言是“爱满天下”。真正做到了为教育、为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陶行知正是以博大的爱心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愿望——“知识化成甘霖,使大地处处受到润泽;知识化成太阳,使所有民众都得到照耀。” 在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指引下,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教师的爱应是宽容的、理解的、真心的爱,是没有任何回报的爱。只有教师付出真爱,学生才会走近你。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陶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当学生对教师的真心心领神会的时候,自然就亲其师、信其道了。 (2)赏识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 (3)习惯养成教育 陶行知先生在《全民教育》中强调“终生教育”,指出:“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在他看来,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我的启示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给我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思想家。他重要的教育理论影响了中国的教育,启发我们无限的思考,其中,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后世教育的发展,影响无疑是重要的。 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他方面的影响,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一)生活即教育 它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包含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和生活完全融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并且他所指的“教育”,实际上是“满足社会所需要”的教育。因此,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从这一方面来看,不难看出我们现阶段的教育仍然存在的问题。一些学生被外界的压力强迫着去学习一些所谓的以后都用得着的东西,然而当他们把这些有用的知识都背得滚瓜烂熟之后,却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完全用不到这些东西。相反,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加以灵活的运用,反而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无疑是同陶行知先生以适应生活的需要有目的的加以教育这一思想相一致。我们不应该一天到晚捧着书本过书里的生活,而应该从适应生活的角度,去探索去选择书本里的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它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它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就是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其目的就在于扩大教育的对象,学习的内容,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如果我们仍旧按传统的方法,将学生禁锢在学校里进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那么教育必然是会失败的。唯有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之间构架起联系的桥梁,才能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更好更快的适应并融入社会。 (三)教学做合一 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就是“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先生的这一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他强调以“行”求知,强调“行”的重要性,然而这个“行”又不仅仅局限于现在个人狭隘琐碎的实践活动。 由此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出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学习自己面对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并且通过“做”巩固发展自己的能力。 总之,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有着许多有益的主张和有价值的见解,在他后期教育思想变化之后,“生活教育”论也随之发展而变化。只有在汲取这些重要的教育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才能行之有效的的实施教育手段和政策,收获好的教育成果。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已做)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常青常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一生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和社会大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成果在今天仍有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是消极的适应生活,教育对于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育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强调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教育、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适应近代我国的国情,而且与当前的教育息息相通。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的借鉴作用。陶行知

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几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着应试教育的束缚,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为了考出好成绩,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德、体、美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淡化了个人成绩、强调团体精神、全面推行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促使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其次,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眼睛、时间和空间这样具体的方法。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所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又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就要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要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要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填鸭式学习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变偏重智力教育为能力与知识并重,就必须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育改革的影响

江苏省陶研会第十二届“行知杯”参评论文封面 市编号:省编号:(本行由评审单位填写)

浅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要 陶行知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教育家,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给我们遗留的精神财富是非常珍贵的。他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等思想至今对我们的教育和教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浅谈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鼓励质疑、创造教育、潜心育人的思想精髓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潜心育人;启示 一、生活教育、开放教学 陶行知一生坚决批判和反对旧传统中封闭式的、僵化的教育;倡导开放型的、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新型教育,这具体表现在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上。“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包含在生活之中,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和生活完全融于一炉,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应当满足社会所需求。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现代教育绝对不能脱离生活,不能离开生活实践。 从这一方面来看,不难看出我们现阶段的教育仍然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压迫下非常被动地学习,然而当他们把这些知识背得很熟练时,却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完全派不上用场。相反,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反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无疑是同陶行知先生以适应生活的需要有目的的加以教育这一思想相一致,我从中得出启示:应该从适应生活的角度,去探索去选择书本里的知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新课程倡导综合性活动,这其实就是让生活走进课堂,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运用。以课堂为基点,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可以设计一些当促销员、导游、服装设计师等综合性活动,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等,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提高能力,全方位把学生的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真正地学以致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生活,将头脑中储存的相似模块调动、激活诠释新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鼓励质疑,尝试探究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的现实意义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任何教育理论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检验和发展才能常青常新。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他一生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和社会大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这一理论成果在今天仍有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包括了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其基本内容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的,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陶行知又指出,教育并不是消极的适应生活,教育对于生活是有反作用的。教育反作用于生活、选择和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是强调扩大学校的教育范围,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教育、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适应近代我国的国情,而且与当前的教育息息相通。认真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生活教育理论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的借鉴作用。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几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受着应试教育的束缚,重知识传授而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为了考出好成绩,片面地强调对学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德、体、美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教育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所以应加强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淡化了个人成绩、强调团体精神、全面推行我国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促使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其次,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陶行知曾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创造的儿童教育”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深刻地阐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和嘴,解放儿童的眼睛、时间和空间这样具体的方法。今天,创新已经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1999年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关于解放儿童创造力的思想又为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其涵义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事怎样学就怎样教,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无论是“学”还是“教”都不能离开“做”这一核心。目前我国正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