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衡水传统文化

衡水传统文化

衡水传统文化
衡水传统文化

家乡传统文化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家乡的传统文化

—衡水内画文化

内画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以玻璃、水晶料器、琥珀等为壶坯,用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瓶内反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各种题材,格调典雅,笔触精妙,色彩艳丽,可谓“方寸之间,别有天地”。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京派最早,起源于乾隆年间。“冀派”内画发源于衡水,由于衡水内画艺术独树一帜,被文化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冀派内画

衡水内画是指河北省衡水市的一种鼻烟壶内壁绘画技艺,主要分布在衡水市及其周边地区。其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认为不可思议。

内画在海内外被誉为“鬼斧神工”、“中国一绝”,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内画的创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艺。

“冀派内画”的风格可概括为: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从绘画工具到绘画技法及绘画形式有三项创新:金属杆钩毛笔、油彩内画、系列烟壶。

内画技巧

它区别于外画的是:首先作画顺序相反,内壁反着书画,外壁才能是正顺序;其次壶口小限制书画的操作,内壁绘画时不容易看到笔的位置。所以内画不但要有扎实的外画基础,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为内画创作的不易,故而当一件精品呈现出时,才俞显珍贵。当在晶莹剔透的水晶鼻烟壶里,看到一丁(聂磊)清雅流动,圆润古朴的书法作品,是那么的富有神韵,宛若新鲜的生命汁液在莹润的壶壁上流淌,感动之情便油然而生。审视愈久,愈感觉他的书法中有着“清风出袖”、“揽月入怀”的生命意蕴,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艺术竟出自一个儒雅书生之手,后生可畏,诚哉斯言!

内画风格

衡水内画在继承京派厚朴古雅的基础上,糅进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又将国画皴、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将内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后来又将油彩加入内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水彩

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壮举。

内画溯源

内画和鼻烟、鼻烟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鼻烟是将烟草精工泡制并混入香草、香料花露研制成赫黄色粉末有"消寒辟疫"之功效,在明朝万历年间有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以贡品传入中国。到清代,这种宫廷用品已传入民间,出现"人人相见递烟壶"的习俗,人们嗜好鼻烟,并且"争羡收藏器皿",这种习俗促使鼻烟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

1696年,极好鼻烟的康熙帝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鼻烟壶,赏赐给设工大臣和外国使臣。鼻烟壶成为八旗子弟夸耀地位、身份的象征之一。乾隆末年,内画鼻烟壶诞生。内画使鼻烟壶工艺达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使鼻烟壶工艺达到精美绝伦的水平,被世界成为"不可思议、鬼斧神工"的艺术。1968年,各国收藏家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专家们将中国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派。

京派最早起源于乾隆年间,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内画大师,如:晚清和民国初年擅长人物的马少宣、孙星五、叶仲三父子,擅画山水花鸟的周乐元、丁二仲、自怡子等不下十几位。京派现代的代表人物是刘守本。京派保持了"叶派"的传统技法和画风,用竹、柳钩笔作画,画风古朴、笔法刚劲清雅绚丽,着色饱满圆润。

光绪年间,山东老艺人毕容九将内画艺术带回博山,经过近百年发展,形成了"鲁派"。该派不但改进了内画染料,而且改革了内画工具,以竹、柳毛笔做画,形成了画面丰满,线条纤细、飘逸流畅的鲁派特色。

"粤派"内画又称"桃江内画",文革后期由吴松龄老艺人创建。粤派烟壶轻盈秀逸,壶身饰以描金图案,金碧辉煌,风格独特。

"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是京派老艺人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奉祺的第一位外姓弟子。五十年代末,王习三熟练掌握了"叶派"内画技法后,将猫引入鼻烟壶,他采用工笔"撕毛法"画出了水灵灵的猫眼儿和猫毛茸茸的质感,解决了国画写意技法画猫,形象呆板,缺乏真实感的难题。且自创了冀派内画的特殊工具金属杆勾毛笔,即"习三弯勾笔",笔杆直弯,可随意改变方向。外国专家鲍伯·史帝文斯说"他画的猫神态那样活泼似乎马上要从壶里跳出来"。王习三在阜城县杨庄村以副业形式构起内画,为创建"冀派"内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先后四批收徒,倾囊相授,培育了几十位内画新秀,使冀派内画发展成"现代最据实力"的

画派。目前,无论在艺术风格、工艺技法、花色品种、从艺人员、市场营销、社会影响等方面,冀派内画都暂居领先地位。

1968年,各国收藏家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专家们将中国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派。其中"冀派"内画发源于衡水,由于衡水内画艺术独树一帜,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工艺特色

冀派内画选题以人物肖像见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能反映冀派内画鼻烟壶的艺术特点。"冀派内画"的风格可概括为: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从绘画工具到绘画技法及绘画形式有三项创新:金属杆钩毛笔、油彩内画、系列烟壶。目前,无论在艺术风格、工艺技法、花色品种、从艺人员、市场营销、社会影响等方面,冀派内画都暂居领先地位。

冀派内画在继承叶派厚朴古雅又揉进了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

基础上,把国画的皱、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画衣纹用"皴"法,过度色用"擦"法,衣服本色用"染"法,画猫毛用"撕"法,运笔中快、慢、轻、重、提、按、转折、畅涩、方圆等技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将国画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80年代以前,中国内画鼻烟壶始终是国画统一天下。其追求"意境美",讲究"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以形写神"的风格与西方油画截然不同,尤其在绘制肖像方面。如何使鼻烟壶的内画更富有表现力,成为"冀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新课题。1981年,"冀派"试用油彩做肖像内画,以期达到油画给人的庄重深厚、形象逼真的效果。由于壶壁不吸油,一洇一片原有的内画笔也不适用油彩的皴染。经反复实验,设法用上固定剂,终于摸索并掌握了油彩内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地步,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创举。

传承意义

上世纪六十年代,师从北京老艺人叶晓峰、叶祺的王习三回到故乡衡水阜城,开始培养弟子,发展冀派内画。近年来,内画之乡艺术新秀辈出,新一代内画大师张汝财,书画兼优的付国顺、王春光,精绘肖像的贾建明、王宏民、李秀春等中青年艺师,将衡水内画这一民间艺术推向了世界舞台,获得了"华夏绝艺"、"国之瑰宝"的美誉。

衡水内画是现代中国内画的代表,行业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的一流画师就有十余人,其作品豪爽奔放,富有诗情画意,肖像着色清淡,层次分明,富有质感。

艺术保护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衡水市的王习三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6月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8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81处已获国务院批准,衡水内画被列入其中,名列七、民间美术314 Ⅶ-15项。

本着物以稀为贵,内画鼻烟壶这门传统手工艺精品至所以失传、频临灭绝所以才弥作珍贵,才可成为珍贵文物和文化遗产。国粹—冀派内画这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炎皇子孙义不容辞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诗经》中的燕飨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诗经》中的燕飨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一部主要反映周代礼教文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的著作。《诗经》中的宴飨诗主要收录在《小雅》中,它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宴飨诗的产生、写作目的以及其内容与外在形式等方面来探讨其与周代礼乐文化精神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诗经宴飨诗礼乐文化精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1],共有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2]。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3]。《诗经》中的作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可以说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气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具体来说,包括婚恋诗、农事诗、燕飨诗、战争徭役诗、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等。其中的宴飨诗鲜明的体现出先秦时期的礼乐文化精神。 周代社会以小农生产为生产方式的农业宗法社会,家族血缘关系至关重要。为适应这种农业宗法等级社会的政治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礼制。周代的礼制极为宽泛,既包括个人伦理道德修养,行为方式的准则规范,又包括国家政治的典章制度。据《周礼》记载,当时把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大类,统称为五礼。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 “燕”本为“宴”之假借,现仍沿用“燕”,是为了显现其反映燕礼的特定意义。根据燕飨诗反映的不同礼仪内容,又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产生于西周初期的燕飨诗,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其中《鹿鸣》、《伐木》、《鱼丽》、《南有嘉鱼》、《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弁》、《鱼藻》、《宾之初筵》、《瓠叶》,以及《大雅?行苇》等均属这一类。《伐木》篇记载,周文王曾身体力行地推行过德礼理性精神贯注于其中的宴饮乐舞。周文王把宴饮乐舞没有看成是自己追求享乐刺激的工具,而是看成是调节人际关系,使长幼尊卑各得其所、互敬互爱的手段。他从宴饮乐舞中获得的是“德”的愉悦,而不是个体情欲的享乐刺激,他要求宴饮乐舞显示出上下尊卑的礼,而不是男女杂糅、长幼不分的欲。在周公执政期间,也注意在宴饮之乐贯注德礼的理性精神。周公设宴款待亲戚,即席作了歌乐,为宴饮助兴。他要通过宴饮乐舞,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谐,突出德礼的理性精神,《周礼》规定,宴饮必须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并严格的遵循等级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宴之礼亲四方之宾客”。宴饮乐舞也必须体现出中和的仁德之情,严格的遵循利益规定:天子享诸侯,奏《肆夏》乐舞,两诸侯聚会,奏《文王》乐舞,君王宴请群臣,奏《鹿鸣》乐舞;诸侯犒劳使臣,奏《四牡》等乐舞;至于一般人宴饮,则歌舞《南有嘉鱼》、《南山有台》等。 这类诗歌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更多的反映了上层社会欢乐、和谐。如《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客之间。周代社会以小农生产为生产方式的农业宗法社会,宗族间的相亲相爱的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周之国君、诸侯、群臣大都是同姓子弟或姻亲,周朝统治者十分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利用这种宗法关系来加强统治。宴飨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有政治目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宴饮中的仪式,体现了礼的规则和人的内在道德风范。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而对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则是否定的。礼乐文化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在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燕飨诗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些侧面。不仅祭祀、宴飨等诗中直接反映了周代礼乐之盛,而且在其他诗作中,也洋溢着礼乐文化的精神。 赵沛霖在《诗经研究反思》:“实际上,宴饮诗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既有粉饰太平、肯定享乐的一面,又有好礼从善、向往良好风范的一面,这后一面体现礼乐文化精神,体现

河北省衡水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

河北省衡水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6题;共50分) 1. (4分) (2017高一下·台州月考)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 甲、乙、丙、丁 B . 丁、丙、乙、甲 C . 甲、丙、乙、丁 D . 丁、乙、丙、甲 (2)

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 教育压力大 B . 人口老龄化 C . 劳动力不足 D . 死亡率高 2. (2分) (2016高三上·四川模拟) 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能源消费与GDP 的增长特点是() A . 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 . 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 . 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D . 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3. (2分)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 . 农村到城市 B . 城市到农村 C . 农村到农村 D . 城市到城市

4. (2分)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重大工程建设 B . 人口分布不均 C . 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 D . 户籍制度的改变 5. (2分)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城市化起步早 B . 城市化水平高 C .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 . 城市发展不合理 6. (4分) (2018高一上·吉林期末) 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A . 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 . 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 . 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 . 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衡水文化

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及对策 摘要:衡水文化产业独具特色,区位优势明显,已经形成乐器生产、文化旅游以及工艺美术等几大文化产业门类。但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所以,我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对症下药。一是树立现代文化产业观念,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二是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结合,坚持走市场化道路;三是积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大力拓展文化产业链;四是实施“文化产业进校园工程”,培养后备人才;五是实施大园区大基地工程,打造产业集群。 关键词: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策略产业经济 衡水地处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的结合部,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课衡水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几年来,衡水市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切实把文化产业当作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来培养,初步形成了乐器生产、文化旅游以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文化产业门类,并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武强木板年画和冀派内画被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衡水市文化产业现状 目前衡水市拥有文化经营单位1800余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2009年文化产业总产值超35亿元,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衡水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和增长点,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民间工艺美术行业成为领头羊。冀派内画、武强年画、阜城剪纸、硬木雕刻等是衡水市文化产业的支柱。衡水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内画艺术之乡,而武强县是中国四大木板年画生产基地之一,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民间艺术木板年画之乡”。阜城剪纸特别是陈集剪纸远销到北京、天津和美国、韩国、墨西哥等28个国家和地区。武邑县是北方著名的硬木雕刻加工基地。 (二)中西乐器制造行业异军突起。乐器制造是衡水的特色产业,已有30余年的历史。以武强、饶阳、武邑为主,形成了集乐器研发、成品加工、配件组装于一体的产业集群。衡水的乐器生产企业发展到70余家,从业人员7400余人,年产值5.5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衡水古玩业成为后起之秀。衡水古玩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固定的集散市场——衡水古玩城。现有经营门店70多家,摊位300多个,经营范围包括瓷器、玉器、古籍书本、字画、陶器、青铜器、木雕、内画、古钱币等,年交易额3800余万元,是冀东南最大的古玩市场,名扬华北,辐射全国。 (四)衡水三绝仍占一席之地。宫廷金鱼与内画鼻烟壶、侯店毛笔并称“衡水三绝”,由北京宫廷饲养世家第十代传人徐立才先生培育。近30年来,他先后培育出了一批品种,挽救了一批绝代品种:红头望天、虎头、水泡暖等。侯店毛笔始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被奉为御用,衡水因此有“毛笔圣地”、“北国笔乡”的美誉。侯店毛笔品种多达270余种,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等11个国家和地区。 (五)衡水湖是自然保护区地属衡水市,是衡水市一大重要景点。保护区规划面积268.3平方千米,由于目前保护区的主题大部分为湿地环境下的珍惜鸟类,这样也给保护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应该创新性地寻求保护区的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良好结合的产业体系和布局,既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又能使保护区得到有效地保护。 二、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礼乐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

礼乐文化与儒学艺术精神 源远流长的礼乐教化 (一)先王之乐追述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归纳了摩尔根关于 古代社会的三个分期,并且进一步指出这种分期的主要标志。他说: “蒙昧时代是以采集天然物为主的时期,人类的创造品主要是用作这种 采集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 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 然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①按照以 上的说法,远古的中国社会从野蛮时代跨入文明时代正是在传说中的三 皇五帝时代。对于三皇五帝的发明创造,中国的古典文献中有很多记载: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伏羲氏结绳织网,教民驯养鸟兽;神农氏尝 百草,教民稼穑;黄帝、尧、舜制作乐器,创作律吕,实施乐教……总之, 劳动工具、生产技术、生活用品以及文化艺术的发明创造都产生在三 皇五帝时期。而在这类记载中很多都涉及到“先王之乐”。战国时代 史官所写的《世本》一书说:“伏羲作琴,伏羲作瑟。神农作琴,神农 作瑟。女娲作笙、簧。随作笙,随作竽。颛顼命飞龙氏铸洪钟,声振而远……夷作鼓,伶伦作磬……尧修黄帝乐为《咸池》,无句作磬……舜 作箫,夔作乐。”这当然是根据历史传说追记下来的,它曲折地反映了 某种历史真实。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秦汉时期仍然流传着,司马迁为 写《五帝本纪》而走访诸老就是证明。《乐记乐施》载:“昔者舜作 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 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而知其德,闻其谥 而知其行也。”关于“先王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从朱襄氏、葛 天氏、阴康氏、黄帝以下一直写到周成王,传说与历史混合在一起。春 秋战国时代,人们仍然能聆听到五帝之乐,尤其是舜乐和三王(夏商周) 之乐。三皇五帝实施乐教多是传说,搁置不论。夏商周三代实施乐教则 是信史,当无疑问。先王之乐,其性能和实质就是礼。乐的感性形式就

衡水地域文化在衡水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公选课《衡水地域文化讲座》作业 题目:衡水地域文化在衡水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姓名:宋恩辉 班级:2班 专业:10级广告学 学号:XXX 联系方式:XXX 开课学期: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题目:衡水地域文化在衡水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2010年我带着无限的憧憬和希望来到了河北衡水,一个未知的陌生城市。但据我的初步了解衡水发展起步较晚,到1996年才成为地级市,是河北省最年轻的城市,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城市之一。衡水市所辖冀州市为我国古代九州之首,历史悠久,河北省的简称“冀”就来源于此。 文化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活力和灵魂,城市文化建设决定着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城市的品牌和特色,直接体现为整个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地域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情况、民俗风情习惯,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而塑造了各种各样的特色经济。下面针对衡水的地域文化与其特色经济加以论述。 一、衡水地域文化及特征 文化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和地域的差异性。地域文化对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地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长期性、相互渗透性和包容性。 特色经济以分工理论和优势理论为基础,以区域为空间载体,通常包含了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技术和特色经济区域之内容。衡水作为一座中国北方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新兴城市,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 1.地理位置方面,地处燕南赵北,既有胡服骑射那种骠悍豪放的性格,又有古赵宽袍大袖的儒雅之风,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了衡水人勤劳、善良、诚信、笃行的淳朴民风。 2.历史人文资源方面,衡水辖区内历史名人比比皆是,思想大家、文史巨匠、科技学者、治国名臣数不胜数。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开后世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之先声;信都昌亭刘焯首创的《皇极历》,首次考虑太阳视差运动的不均匀性;大唐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主持修纂了《五经正义》,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全国统一教材讲义。 3.历史文物资源方面,自古衡水境内,古墓、古城、古建筑等遗址甚多,几乎遍布城乡各个角落。著名的如西汉冀州土城遗址,北齐皇室墓地――高氏墓群,南北朝时期蓨县望族封氏家族墓地――封氏墓群,极具艺术价值的安平东汉

《诗经》如何体现了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

《诗经》与礼乐文化精神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被列为儒家“五经”之首,产生于周代礼乐文明之下,从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了周人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审美观、信仰等,反映了周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和以周礼为核心的华夏文明的特质,是对华夏文化的颂扬。《诗经》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份,《风》是周各诸侯国与地方的歌谣;《雅》多为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颂》是专门用于祭祀宗庙、祈祷赞颂神明的乐歌。 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古人认为“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人的外在的言行举止,要通过“礼”来加以规范,其基本特征是恭敬;而人内在的德性及心性,则要通过“乐”来提升,其基本特征是和。 周代是礼乐文化辉煌灿烂的时期,礼乐文化在《诗经》中得到了全面的审美展示。《诗经》包括天文地理、宗庙祭祀、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各方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观以及温柔敦厚的人文品格。其基本句式是四言,兼有杂言,在语言上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既有声韵上的美感,又描绘出生动的形象,有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透过诗的自然朴实、言简意赅的言语,人们可以体悟到把《诗经》思想统摄起来的主导与核心话题是道德。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進行探讨: 一、《诗经》对礼乐文化的宣扬,首先反映在对祭祀典仪的歌颂 《礼记》云:“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事神的节仪和规范是礼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诗经》中的《周颂》与《大雅》多为祈祷赞颂神明的乐歌,主要用于祭祀礼仪或重大典礼中,彰显出一种正大之气,《诗序》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周代祭礼首先表现在祭天之礼。《诗经》中明确表明中国古人对“上天”“上帝”的敬畏和信仰是上帝赐给人们的最大福祉和盼望。周人以敬天为本,《大雅·烝民》中说:“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天意是不可抗拒的,上天造就万物并赋予其美好的德性,为其制定了法则,民之秉性攸好德行。《周颂》中有许多关于对上天的赞美、感恩、祈福之祷,周人相信敬虔的祈祷必蒙上帝垂听,如赞颂上天的光辉普照,永恒无限:“明明上天,照临下土”;赞颂天道的永远美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二、对“以德配天”的君子人格的推崇 礼乐文化倡导“以德配天”的君子风范。“以德配天”是周人德治思想的宗旨,正所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传统文化将各种美德都赋予了君子。君子人格对后来的中国士大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人一生的道德追求。《诗经》中有大量篇幅称赞君子人格,提出“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要象文王等圣君那样修明德行,又常常自省,使其所作所为都合乎天道,就能获福。如周成王效法文王、武王之道,与后来即位的康王开创了继“文武之治”后“成康之治”的盛世局面,他弘扬善德,受人愛戴,得到上天保佑且一再赐福:“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大雅·假乐》)

衡水市”水利工程基本情况“各县(市、区)情况

Q201—水库工程 1.复核各县(市、区)是否有规模以下(总库容小于10万m3)的水库工程,请核实、修 改,并填写详细; Q202—水电站工程 Q203—水闸工程 各县(市、区)共同问题: 1.复核各县(市、区)规模以下(过闸流量1~5m3/s)的水闸工程是否有漏填漏报情况; 2.复核普查对象,按教材要求进行普查,本次普查不包括依附在主体构建物上,为主体构 建物功能服务的“工作闸”,并且本专题不应包括涵洞、倒虹吸,请核实、修改,并填写详细; 3.复核各县(市、区)水闸名称是否有“由水闸和其他水利工程联合组成的工程”,并按 要求填写水闸名称且填写详细; 各县(市、区)除以上具体问题: 安平县: 1.所在灌区(引调水)名称填写不妥按普查教材要求填写,请核实、修改,并填写详细; 2.工程归口管理部门名称填写不妥按普查教材要求填写(如:水利部门),请核实、修 改,并填写详细; 阜城县: 1.管理单位单位名称每个水闸都有闸管所?请核实、修改,并填写详细; 2.碱场店西闸、复立村闸请填写工程位置(村); 3.有1座倒虹吸,复核普查对象是否在本专题,请核实、修改,并填写详细; 冀州市: 1.有4座穿堤洞,复核普查对象是否在本专题,请核实、修改,并填写详细; 2.东洼王口进水闸请填写工程位置(村); 景县: 1.有3座涵洞,复核普查对象是否在本专题,请核实、修改,并填写详细; 饶阳县: 1.工程归口管理部门名称填写不妥按普查教材要求填写(如:水利部门),请核实、修 改,并填写详细; 深州市: 1.有市级未审核的情况,请核实、修改; 2.所在灌区(引调水)名称石津灌区上的闸请按要求填写: 所在灌区(引调水)名称, 请核实、修改,并填写详细; 桃城区: 1.有3座穿堤洞,复核普查对象是否在本专题,请核实、修改,并填写详细; 2.有7处工程位置(村)未填写,请核实、修改,并填写详细; 3.康洼橡胶坝将“橡胶坝坝长(米)”250m填到了“过闸流量(立方米/秒)”中,请核 实、修改,并填写详细; 4.工程归口管理部门名称填写不妥按普查教材要求填写(如:水利部门),请核实、修 改,并填写详细; 武强县: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 五”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衡政办字[2017]56号 【发布部门】衡水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06.13 【实施日期】2017.06.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衡政办字〔2017〕5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工业新区、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6月13日 衡水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推动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根据《河北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衡水市委办公室、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衡办发〔2016〕30号),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包括公共文化服务、文艺创作演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市场监管、对外文化交流等内容。 一、总体目标 推动全市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围绕打造“文化衡水”的战略构想,着力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使文化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文化艺术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文化市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文艺精品工程实施不断深化,创作演出管理机制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作一批体现本土文化特色的在全省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原创精品力作。 --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不断完善。进一步充实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其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推进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初步形成全市文化遗产资源的战略性培育和整体性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更加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加强。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方式,提升文化市场管理能力,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开放、竞争有

西周封建和礼乐文化

封邦建国和礼乐文化 [教学目标] 1.识记西周建立的年代、建立者及都城,了解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简单了解西周的井田制经济制度;识记周公“制礼作乐”,了解西周的礼乐文化; 2.通过分析分邦建国体制和礼乐文化的内容、作用,辨识西周分封形势图,初步掌握读通相关历史文献的能力,体验利用课本内外的史籍、图片、音乐等资料探寻史实的过程。 3、肯定周初分封的积极意义,理解分封制的发展趋势。认识周公创立的礼乐制度既顺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的需要,又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解礼乐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 难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说明: 1.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分封制从西周初年开始到春秋战国,一直待续了800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才结束,即从公元前1046年至前221年。通过分封,西周的疆域、统治地区大大扩大了。从历史作用上说,西周初年推行的分封制,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又通过对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布局,建立了从西方伸向东、北、南三方的统治基地,深入到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有助于广大地区进一步开发。 2. 西周确立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使中国历史由“方国联盟”走向“天下共主”,走向血缘集权统治时期;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了西周政局的稳定。但就一般学生而言,这段历史比较遥远,与现实联系相对较少,学生对现代音乐很感兴趣,但古代连音乐也有制度,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文大量的实例、具体图片、相关活动等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来理解制度的产生与作用。 [教学设计] 1. 课前活动。

第四讲 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

公共选修课: 《衡水地域文化讲座》 教案 第四讲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 授课班级: 20 -20 学年第学期 授课教师:王长征

第四讲衡水的文化古迹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衡水历史的文化资源,通过对衡水历史的文化古迹的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文化背景,汲取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计划学时:2学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衡水三塔,难点是对圣姑孝道文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和讨论法 参考资料: 课后作业:1.简述衡水三塔的历史 2.宣传圣姑孝道文化对我们今天的意义 说起佛塔的起源,在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弟子们因为缅怀、纪念佛陀的缘故,便建塔以供养佛舍利。 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造塔的原因也变得很多,并不一定是为了收纳敬奉舍利。造塔是为了使人不忘佛陀教诲的另一层意义。而在佛塔中,通常会安奉着圣者舍利、经书及各种吉祥物品,让绕塔及顶礼者皆能积集功德。 在象征意义方面,佛塔则是代表了佛陀的圣意、法身,而且佛塔的每个部份都揭示了成佛之道。除了表佛身及五大外,佛塔下层基台则代表十善业、三阶代表三宝、狮座代表法住于世、莲座代表六度、基座四角代表四无量心;整个佛塔则代表包括三十七道品在内的六十名数。 佛塔是代表着佛陀的圣意──法身。而造塔则是为了净除恶业、障碍以及广积福德资粮的极具威力的法门。 一、衡水三塔 1、宝云塔 宝云寺位于衡水市区西南部。碑石记载始建于隋,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此处已有寺庙。相传,在其鼎盛之时,"寺域广占三十亩,殿堂多有近百座,樵楼钟声惊千里,成年累月拥香客"。 宝云塔,高36.5米,塔体为八面棱锥体砖木结构,自四层以上四面有门,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成鸳鸯斗拱,或成梅花斗拱,雄浑古朴,气势磅礴。若登塔顶,需有一定的勇气,因为每登一层都要绕塔沿半圈,找到另一侧的入口。 来寺内一游,摸一摸"千年不死草",感受一下历史的沧桑,也是一种享受。"千年不死草"属兰科,又叫马蔺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寺内这株是由唐朝大诗人王之涣所栽。唐

中国的礼乐制度

中国的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作为统治者的利用工具的确在诞生时为统治阶级得到一定政治成效,随着历史的发展,礼乐制度并不能如统治阶级所愿成为长久有效的治理手段并且一直延续下去,但它却控制了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音乐格局。 起源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周王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了“封诸侯,建同姓”的政策,把周王室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西周的属国。周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武王的弟弟姬旦即周公辅政。周公旦是位德才兼备并且忠心耿耿的臣子,曹操曾于《短歌行》中曾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来赞扬他的忠诚与认真。周公在“分邦建国”的基础上“制礼作乐”,总结、继承、完善,从而系统地建立了一整套有关“礼”“乐”的完善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

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它所培养的对象是王和诸侯的长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从民间选拔的优秀青年。主要教授学员们学习六代乐舞与小舞。大司乐教育贵族子弟学习音乐并非是让他们真去正的表演,而是让他们懂得“礼乐”是一种有效的治国方式。 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在举行祭祀、宴享、朝聘、婚冠、丧葬等宗教和政治活动时,均使用礼乐器。礼乐器是表明器主身份、权位的标志物。正如《左传·成公二年》所云:“器以藏礼,礼以行义。”又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丧葬礼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死者入葬时所享受的待遇,依生前的品级而有所不同。古代墓葬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随葬品和有关遗迹,因而为研究古代的礼乐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已有学者提出礼乐制度形成于龙山时代的新见解。 目的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反对“淫乐”,

论语礼乐文化章节选段

论语 ———礼乐文化 引入: 孔子作为儒学创始人的意义,在于他所规定的儒学的人文精神之方向,一方面,要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另一方面,落实此道在于道德人格--“仁”的自我完成。这就是儒学人文精神的内在本质,后世儒者就是在此精神方向的指引下前行。用张载的话说,此人文精神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而乐是礼的一种体现,礼乐是仁外在表现形式。仁与礼乐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从而构建了仁内礼乐外,仁本礼乐用的关系。先天的仁制定了礼乐,后天的仁依靠礼乐来完善。 学而篇第一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解:(1)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

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2)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注解:(1)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2)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3)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4)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5)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6)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个人观点:这里的“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表明了孔子对于仁内涵的概括,即在家尽孝,出外尽忠,这是仁的起点。这也是礼的表现形式:在家尽孝,出外尽忠,就必须付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对人有礼,懂得礼让、谦让和恭敬。对事

衡水金卷2018届全国高三大联考地理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大联考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E。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卜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所有试题都要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4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4分) 下图中洋流为中低纬大洋环流的一部分,XY为锋线,N位于陆地,完成1-3题。 l.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A. M B. N C. O D. P 2. P地的天气状况是 A.晴朗天气 B.阴雨绵绵 C.电闪雷鸣 D.寒风刺骨 3. N地的气候特征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温和多雨 C.终年寒冷干燥 D.终年炎热干燥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有上千个通向地下水道的石灰岩天然井,独具特色,天然井里储存的雨水曾是古代玛雅人唯一的淡水来源。.该地区年平均气温20~29℃,年平均降雨量1500mm。下图为天然井形成过程不同阶段的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尤卡坦半岛天然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岩层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 C.岩石风化 D.风力侵蚀

5.部分尤卡坦半岛天然井可能变成旱井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 B.纬度低,蒸发强烈 C.井水易下渗 D.人口增长迅速 6.推测尤卡坦半岛最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可能是 A.攀岩运动 B.跳水运动 C.洞穴潜水 D.登山运动 1565年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兴起。一般3月从墨西哥(见图)出发,7月可到马尼拉,历时4个月左右:回程却需6个月?马尼拉海湾大部分地区水深这10~ 40米,潮差变化小?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天然的污水净化厂”,而1968年到1988年菲律宾红树林面积竟然损失了60%。据此完成7~9题。 7.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15~18世纪)马尼拉港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A.港阔水深 B.优良的避风港 C.经济腹地广 D.商业贸易频繁 8.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返航时间比从阿卡普尔科m发至马尼拉长的原因是 A.逆风逆水 B.沿途一路大雾 C.路程较长 D.冬季冰层较厚 9.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菲律宾红树林大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 B.海洋污染严重 C.改建为池塘 D.风暴潮加剧 下图为43°N附近我国某山地降水随高度变化图,据此 完成10-11题。 10.导致该山地南北坡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11.该山地山麓的H然植被属于 A.带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一荒漠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地区。 据此完成12~14题。 12.下列四地中,动物迁徙范围最小的是

衡水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三调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中每小题1分,共50分。) 1.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 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 ”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 2. 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 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宫,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强大C.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D.个体商人及私人讲学出现 3.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 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B.唐代政 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C.唐代的 皇权得以强化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 沿袭魏晋时期 4. 元代科举只考一科,但分成左右榜,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 统称)应考;左榜供汉人(原金朝统治下的汉族、女真等民族)、南人(淮河以南的原南宋境内的人民)应考,乡试、会试考中名单都按民族分配。这表明元朝 A.科举制度得到最终确立B.以科 举作为协调蒙汉关系的手段C.统一 后重视全面推行汉化政策D.选拔人 才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区别 5. 司马光《资治通鉴》:“初, (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 ,智果曰:‘不如宵(人名)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及)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 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 材料表明 A.战国争霸冲击宗法制B.智果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C.智宣子主张立君以仁D.统治者极力维护分封制 6.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7.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右图空白a、d 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 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 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 8. 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 郁,以迄今日。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该观点 A.批判了洋务运动 B.倡导了爱国、进步思想C.宣泄了对革命党人 起义的不满D.体现了抵御外侮愿望与“天朝上国” 观念的结合

衡水市环境质量

衡水市环境质量 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 袁艳芬 (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河北衡水市 053000) 摘要 本论文以衡水市近年来的环境质量报告为基础,通过图表及近年数据,对全市的大气颗粒物、地表水、噪声环 境的近年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颗粒物和降尘的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滏阳河衡水段各断面长年处于劣V类 水质,属重度污染,个别时段尤为严重,在最近几年略有好转处于中度污染;而躁声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 加重趋势。根据环境管理现状进行了未来环境质量发展演变趋势研究,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市区大气污染 物治理力度,促进滏阳河、衡水湖还清达标,改善声环境等一系列的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环境质量现状分析趋势研究对策 正文:(S14) 衡水市环境质量总体趋势趋向好转,但形式依然不容乐观,仍然有多项污染物指标超标。 1、近年环境质量状况 1.1、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近年来衡水市大气环境质量本良好,无酸雨现象发生。具体情况如图

1、图2所示。总的来说衡 水市空气污染属煤烟和二次扬尘混合型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降尘。冬季取暖期二氧化硫污 染较为严重,二氧化硫、颗粒物和降尘总的变化趋势呈现下降态势,颗粒物和降尘虽处于下降趋势 中,但下降趋势速率不够大。另外各项污染物均呈现季节变化明显这一特点。 图1 衡水市近年大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变化图 图2 衡水市近年大气降尘变化图 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由于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冬季取暖期大量燃煤造成煤烟污染。形成衡水市二氧化硫季节性变化 较为明显。 由于衡水市属暖温带干旱气候区,春季干旱少雨,空气得不到及时洗涤、净化,且受我国西北 和蒙古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春季北方沙尘暴现象有增无减,导致颗粒物和降尘的季 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往往在第一或第二季度达到年最高点,在第三季度达到年最低点;并受近年来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建筑工地逐年增多,在疏于管理的情况下,二次扬尘问题较为严重; 近年来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尾气污染与道路扬尘同时加重。所以

由诗经看礼乐在周代的社会作用

由《诗经》浅析周代礼乐文化的社会作用 姓名:马静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风俗习惯、道德教化等都在《诗经》中都有真实生动的体现。礼乐文化是周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赋予了丰富的礼乐功能。周代礼乐文化背景下诗歌的礼乐功能主要表现为"礼别异,乐合同"①、"诗言志"②、乐教与诗教三方面,所以说《诗经》很大程度上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1]。本文通过赏析《诗经》中的宴饮诗和爱情诗的代表作品,浅要分析周代礼乐文化两个方面的内涵及社会作用:礼乐文化的社会政治作用和礼文化的道德规范作用。 礼的本意是指祭神的器物和仪式,在周代已经产生了规范、礼治的意义。在宗教政治时代,作为祭祖、祭天的礼具有国家政治制度的意义,是维护宗法之义和等级制度的。因此,礼的社会作用首先是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规范[2]。礼的渊源为祭祀,而乐是伴随着礼的.礼字的初文是“禮”,,曲字即为双玉,豆字为鼓,战国以后加上了"示"旁,后来简化为今天的"礼"。所以最初的含义是在鼓乐声中"行礼以玉",礼乐是一体的。礼乐制度是礼和乐的有机统一体。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因此后世常把“礼”和“乐”统一称为礼乐制度和文化,有时也单强调礼制和礼文化。总之,“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立后嗣着也。”③对于整个周代乃至后世都承担着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落,社会动荡、小国林立,礼乐文化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反复,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在这个时期,礼仍旧收到儒家的极度推崇,孔子以“克己复礼”为旗帜,认为周礼统治下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到了汉朝,礼乐文化臻于完善,汉儒对礼的定义做了更明晰的规范“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④。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夏商周时期,我国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人伦和谐。中国的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礼乐文明的产生 中国古代的“礼”和“乐”起源于远古的原始崇拜。《礼记·礼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其贡献的礼品、击土鼓而作乐,便是最早的礼乐仪式。到了传说中的五帝时期,虽然帝王的领袖地位和递相禅让产生了“礼”的意识,但是礼的制度还未产生。只有到了夏朝,由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于是“大人世及以为礼”,“礼义以为纪”,礼仪制度才逐渐建立起来。夏礼因文字记载和考古材料的缺乏,已难知其详。商礼由于殷墟考古的大量发现,以及《史记·殷本纪》有较多的记载,则已彰彰可考。到了周代,礼制集前代之大成,逐渐完备和成熟起来。“乐”在周之前也已有不少歌舞产生,《庄子·天下》说:“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到了周代,“乐”的内容不断丰富,形成了相应的制度,当时除了代表性的《大武》之外,按《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的记载,周乐有数十种之多。周代还设有专门的机构“春官”规范和管理乐舞,并在春官下设大司乐授“乐”,教国子“乐德”、“乐语”和“乐舞”(《周礼·春官》)。

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是在周代形成和完备起来的,因为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周代形成的冠、婚、丧、祭、朝、聘、乡、射以及职官制度等礼仪、礼制和礼义,主要保存于流传至今的儒家经典《仪礼》、《周礼》、《礼记》等三礼之中。周代盛行的“六代之乐”及乐德、乐语、乐舞等内容本记于《乐经》,然《乐经》“失于秦火”;好在“礼乐相须以为用”,不少乐制的内容可以在“三礼”中的礼仪制度中看到,而专述乐义的《乐记》也保存在《礼记》之中。另外,古代的“乐”是歌乐舞三位一体的,按照杨向奎先生的考证,周乐的歌词部分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如《周颂》。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左传》文公十八年记:“先君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在礼乐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周公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制礼作乐,不仅将远古至殷商的礼乐加以改造和发展,形成系统化的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而且注入“德”的因素,使其具有道德伦理的深刻内涵。孔子是发展中国古代礼乐文明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贡献一是继承、推广和宣扬礼乐文明,整理、传播了记载古代礼乐文明的儒家经典“六经”。二是他以礼乐为解说对象,着力彰显礼乐文明的精义,强调礼乐文明的人伦教化和治世功能。 礼乐文明的要义 礼乐的表达需要有一定的形式,玉帛荐献、进退揖让;黄钟大吕、干戚羽旄是礼乐之美,但是欣赏盛美的仪式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耳目之欢,更重要的是要体会礼乐文明引领人向善的本义。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礼记·乐记》说:“是故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