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全新

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全新

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全新
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全新

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

为了继续推动我国癌痛的规范化护理工作,有效提高癌痛管理的质量,中华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2017 年版)》。

疼痛新定义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

癌痛评估的几个原则

1、疼痛评估的金标准是患者的主诉

以患者主诉为依据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原则。

2、常规原则

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情况。首次常规疼痛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应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进行连续评估和记录。轻度疼痛每日评估一次,中、重度疼痛每日评估2~3 次;

镇痛措施实施后需要常规评估,根据药物的达峰时间进行评估,以吗啡为例,口服给药后60分钟,皮下给药后30分钟,静脉给药后15分钟。

3、量化原则

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来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最近过去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大部分时间内感受的疼痛程度。

常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包括: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针对不同患者选择适合的评估工具;主观疼痛评估工具适用于具有交流能力的患者;客观疼痛评估工具用于无法交流的患者及急性疼痛评估,如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及表达能力缺失者。同一位患者应使用同一种评估工具,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除外。

4、全面原则

是指对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性质、部位、程度、时间、加重或减轻因素、治疗情况及效果、重要器官功能、心理精神状况、对正常活动的影响、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及既往史等情况。应当在患者入院24

小时内完成首次全面疼痛评估,如果出现病情变化,或新发生疼痛,以及根据治疗目的需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

5、动态原则

是指持续、动态评估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包括疼痛程度、性质变化、爆发性疼痛发作、疼痛减轻或加重,以及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动态评估时机:疼痛时、给药时、爆发痛处理后。

癌痛治疗

1、治疗原则

1982年WHO提出了癌痛“三阶梯镇痛,五项给药原则”治疗方案,即口服、按时、按阶梯、个体化、注意细节。2016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首次提出癌痛管理目标的“4A”原则:充分癌痛、最优生存、最小不良反应和避免异常用药。强调了癌痛不仅是药物单一的治疗,而是全面、全程的管理过程。

2、药物治疗

按照疼痛的程度和性质选择不同阶梯的镇痛药物。轻度疼痛者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度疼痛者可选用弱阿片类药物或强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

炎药;重度疼痛者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

3、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镇痛治疗可以协同药物镇痛,减轻疼痛症状。主要有物理治疗、中医治疗、介入治疗、认知-行为训练、社会心理支持治疗等方法。

用药护理

1、正确给药

慢性疼痛首选口服给药,出现持续不缓解的疼痛危象时可经皮下或静脉给药。按时给予控/缓释制剂控制患者的基础疼痛,按需给予即释制剂控制爆发痛。芬太尼透皮贴剂常选用的部位是躯干或上臂未受刺激及未受照射的平整皮肤表面,局部不能使用刺激皮肤或改变皮肤性状的用品,不能接触热源;透皮贴剂禁止刺破或剪切使用;每72小时更换一次,并更换粘贴部位。

2、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长期大剂量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障碍、心肝肾毒性的危险性。因此,需要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监测心肝肾功能。

密切观察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恶性呕吐症状以及镇静表现等,尤其应该注意神经系统变化,如意识障碍(嗜睡、过度镇静等)或呼吸抑制(呼吸频率每分钟小于8次,针尖样瞳孔,嗜睡样昏迷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必要时使用纳洛酮解救处理。

健康教育与随访

1、正确认识癌痛,掌握自评方法

告知患者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疼痛,鼓励主动表达疼痛感受;解释阿片类药物的特性,消除患者对用药成瘾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教会患者掌握疼痛自我评估的方法,每次使用的方法要保持一致。

2、指导正确用药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口服缓释药物整片吞服,不能掰开、碾碎服用;为避免胃肠道不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在饭后服用;正确掌握透皮贴剂的使用方法。

3、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1)便秘:最常见。鼓励患者足够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运动,保持每天排便习惯,预防性使用缓泻剂。

(2)恶心呕吐:服药后初期反应,一周左右症状逐渐消失,合理使用止吐药物,针灸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可以减轻症状。

(3)皮肤瘙痒:嘱咐患者不可抓挠以防皮肤损伤,局部可使用润肤剂;严重者可用止痒药物。

(4)神经系统:如出现嗜睡或过度镇静等表现,及时就医。

4、患者随访

通过随访对癌痛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出院一周内进行第一次随访,疼痛缓解可1~2周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出院至今疼痛控制总体情况,有无出现爆发痛,目前疼痛评分、疼痛部位与性质、服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

生活如意,事业高升。

前程似锦,美梦成真。

百事大吉,万事顺利。

事业有成,幸福快乐。

幸福快乐,与君同在。

以上文字可删

癌痛患者护理常规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成都市肿瘤医院 癌痛患者护理常规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高达60%—80%,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癌痛护理行为,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护理常规。 一、癌痛评估方法 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是有效治疗癌痛的关键,疼痛是患者的主观症状和感受,护理人员应该以患者的主诉为主要依据,以观察到的患者的行为及生命体征为辅助依据,结合临床目前使用的评估工具,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为医疗选择疼痛治疗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控制癌症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一)数字分级法(NRS):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见图1)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二)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

(三)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 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以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二、癌痛患者筛查 (一)新入院患者: 1.每一位新入院的患者都要在2小时内完成评估。 2.癌痛评分≥4分(中度)和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处理的病员应建立《癌痛评估观察护理记录单》。 3. 《癌痛评估观察护理记录单》和《癌痛护理记录单(首页)》填写必须详细、客观。应相信病员的主诉,患者感觉有多痛就有多痛,不宜主观臆断。《癌痛护理记录单(首页)》填写完成后,请各楼层的疼痛护士审核、签名,并请病员或家属确认并签名。护理人员所评的NRS评分必须和医生所评的NRS评分保持一致。 (二)住院患者每日常规进行两次疼痛评分(固定在每日6:00、14:00),癌痛评分≥4分(中度)的建立记录《癌痛评估观察护理记录单》。 三、癌痛患者观察 (一)肿瘤住院患者每日将疼痛评分作为第五生命体征,固定时间(6:00、14:00)评估,并书写在体温单上。NRS评分应记录在电子病历体温单的相应栏内(若手绘体温单则用蓝笔记录在脉搏30~40次/分一栏对应的时间下面)。若病员发生暴发痛只需记录在《癌痛评估观察护理记录单》上,并根据使用的止痛药物或处理措施按时观察并记录。 (二)对患者疼痛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评估疼痛及对患者情绪、睡眠、活动能力、食欲、日常生活、行走能力、与他人交往等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当重视和鼓励患者描述对止痛治疗的需求及顾虑,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

癌痛的护理

癌痛的护理 癌性疼痛是疼痛部位需要修复或调节的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后引起的感觉,别名,癌痛,晚期癌痛,是造成癌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在疼痛患者中,因各种原因使50%~80%的疼痛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1.疼痛的分类 (1)根据疼痛持续时间分类:1)急性疼痛,短期存在,少于2个月多起源于新进的躯体损伤,是损伤的直接作用如手术、创伤后疼痛等.2)慢性疼痛,持续3个月或以上,多数与以往的损伤有关,但不仅是损伤本身的影响,还受许多其他的因素影响(心理,社会,经济等)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疾病 (2)依发生部位分类:1)内脏性疼痛,包括钝性、绞榨性疼痛,定位不准确2)躯体性疼痛,定位准确,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常见骨髓和软组织疼痛3)神经病理性疼痛,自发的、烧灼样、触电样疼痛。 2.癌痛的原因 3.癌痛的临床评估 相信病人的疼痛主诉,收集疼痛主诉的详细病史,了解疼痛的强度,性质,时间,减轻或加重因素,评估影响疼痛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初次评价后止痛方法因人而异,疼痛处理后需再次评估。 4.癌痛的评估方法 (1)文字描述评分量表(VDS):把一条直线分为5分,每个点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0=无痛,1=微痛,2=中度疼痛,3=重度疼痛,4=剧痛),VDS表醒目,便于理解,但难以运用于不能识别文字者。 (2)数字评分量表(NRS):由0~10共11个数字组成,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NRS 精确,简明,但难以应用于没有数字概念的婴儿。 (3)视觉模拟评分表(V AS):让患者将日间数次疼痛程度记录在一条长10cm的线上,最左端表示无痛最右端表示疼痛难忍。让患者根据自我的感觉在横线上画一记号,表示疼痛程度,此法简便易行。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

癌痛患者的护理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应答,是躯体和心理的共同体验。 一、患者入院接待护士及时询问有无疼痛情况及服用镇痛药物史,督促经管医生及时开出癌痛护理医嘱。 二、责任护士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全面疼痛评估,建立疼痛评估表,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在科室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标识。 三、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神志、年龄、理解 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估工具,对儿童和有智障的患者选用脸部表情量表。 四、入院评分小于等于3分疼痛者,每日8-10时当日责任护士评分1次、15时 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连续3天均小于3分时,每日8-10时评分一次;3分以上者每日责任护士在8-10时、15时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直至连续3日评分在3分以下改每日一次,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 五、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出现了疼痛加重的情况,及评分在3分以上时,立 即通知医生处理,处理后1小时观察疗效,并将爆发痛的评分和处理1小时后的评分记录在护理单和体温单上,评分次数由原先的1次改为3次;对于评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如果连续3日分值在3分或3分以下时,则改每日3次为1次;对于连续7日为0分的患者则停止评估疼痛;患者出现爆发痛评分。 癌痛评估原则 最重要的:1、病人的主诉(要接受、不怀疑、有反应、评估原因,不可说叫医生。) 2、病人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主要照顾者 3、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哭泣(不建议,因对刺激反 应不同。)

最不重要的:1、测量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等变化。(只有出现合并症才会变化) 如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 1、告知尺的含义: –1—3级表示轻度疼痛; –4-6级表示中度疼痛; –7—9级表示重度疼痛; –0级表示不痛; –10级表示剧痛; 2、确认患者是否理解,让其复述; 3、疼痛强度要有变化要告知医生; 4、告诉学会用此尺的重要性,是医生调剂量、用药的依据。 六、及时观察患者发生爆发疼情况及疼痛减轻或加重相关因素,当患者出现 爆发痛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并将爆发痛的分值与镇痛处理后1小时的分值记录在评估表上的相对应的时间段上。护士能够采用热敷、转移注意力、更换体位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评价疼痛缓解情况: 1、用药后、治疗后及时评价并记录疼痛缓解情况,及时反馈医生,以帮助医生合理调整用药 2、连续评价当前的疼痛及新发生的疼痛 七、协助医生达到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的原则,按根据医嘱做到口服给药、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将服药剂量与总量记录在疼痛体温单和护理疼痛护理记录单上。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 WHO基本原则: 1. 按阶梯给药 2. 尽量口服 3. 按时给药 4. 个体化 5. 注意具体细节

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

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 为了继续推动我国癌痛的规范化护理工作,有效提高癌痛管理的质量,中华护理学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癌痛患者护理指引专家共识(2017 年版)》。 疼痛新定义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体验。 癌痛评估的几个原则 1、疼痛评估的金标准是患者的主诉 以患者主诉为依据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的原则。 2、常规原则 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情况。首次常规疼痛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应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进行连续评估和记录。轻度疼痛每日评估一次,中、重度疼痛每日评估2~3 次;

镇痛措施实施后需要常规评估,根据药物的达峰时间进行评估,以吗啡为例,口服给药后60分钟,皮下给药后30分钟,静脉给药后15分钟。 3、量化原则 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来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最近过去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大部分时间内感受的疼痛程度。 常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包括:疼痛数字分级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针对不同患者选择适合的评估工具;主观疼痛评估工具适用于具有交流能力的患者;客观疼痛评估工具用于无法交流的患者及急性疼痛评估,如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及表达能力缺失者。同一位患者应使用同一种评估工具,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除外。 4、全面原则 是指对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性质、部位、程度、时间、加重或减轻因素、治疗情况及效果、重要器官功能、心理精神状况、对正常活动的影响、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及既往史等情况。应当在患者入院24

癌痛患者的疼痛护理

癌痛患者的疼痛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对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人,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升级的疼痛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总结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与发生频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干预,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效提高了癌症患者的舒适度,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痛;疼痛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24-02 一直以来,癌症患者饱受疼痛的困扰,它主要是癌症本身或抗癌治疗时所引起的,中晚期癌症患者中,有70%左右的患者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

着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如何缓解或解除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一直是当今医学上的重要话题。为了减轻癌痛患者的痛苦,我院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癌症患者进行探究,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癌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人。其中,男117例,女63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59.2±4.1)岁;肺癌患者39例,肝癌患者36例,胃癌患者27例,乳腺癌患者33例,食道癌患者6例,膀胱癌患者9例,鼻咽癌患者11例,宫颈癌患者13例,6例结合影像学检查及临床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升级的疼痛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先对患者疼痛进行动态评估,患者在入院8小时内,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及时交谈,观察、临时检查等了解患者癌痛程度,根据患者的年龄、认知水平及病情等可以相应的选择文字描述评分法、数字评分法、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或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精选文档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癌痛患者的护理 ?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 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 应答,是躯体和心理的共同体验。 一、患者入院接待护士及时询问有无疼痛情况及服用镇痛药物史,督促经管医生及时开出癌痛护理医嘱。 二、责任护士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全面疼痛评估,建立疼痛评估表,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在科室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标识。 癌痛患者管理流程图 入 院 建立疼痛档 评价疗效 出院 出院指导 随访 疼痛评估 评估 记录 体温单 护理单 护理措施 记录 遵医嘱用 健 康 教 育

三、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神志、年龄、理解 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估工具,对儿童和有智障的患者选用脸部表情量表。 四、入院评分小于等于3分疼痛者,每日8-10时当日责任护士评分1次、15时 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连续3天均小于3分时,每日8-10时评分一次;3分以上者每日责任护士在8-10时、15时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直至连续3日评分在3分以下改每日一次,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 五、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出现了疼痛加重的情况,及评分在3分以上时,立 即通知医生处理,处理后1小时观察疗效,并将爆发痛的评分和处理1小时后的评分记录在护理单和体温单上,评分次数由原先的1次改为3次;对于评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如果连续3日分值在3分或3分以下时,则改每日3次为1次;对于连续7日为0分的患者则停止评估疼痛;患者出现爆发痛评分。 癌痛评估原则 最重要的:1、病人的主诉(要接受、不怀疑、有反应、评估原因,不可说叫医生。) 2、病人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主要照顾者 3、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哭泣(不建议,因对刺激 反应不同。) 最不重要的:1、测量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等变化。(只有出现合并症才会变化)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

癌痛患者的护理 ?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 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主观感觉,并非简单的生理 应答,是躯体和心理的共同体验。 一、患者入院接待护士及时询问有无疼痛情况及服用镇痛药物史,督促经管医生及时开出癌痛护理医嘱。 二、责任护士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全面疼痛评估,建立疼痛评估表,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在科室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标识。 癌痛患者管理流程图 三、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神志、年龄、理解 能力不同,选择不同的评估工具,对儿童和有智障的患者选用脸部表情量表。 四、入院评分小于等于3分疼痛者,每日8-10时当日责任护士评分1次、15时 入 院 建立疼痛档 评价疗效 出院 出院指导 随访 疼痛评估 评估 记录 体温单 护理单 护理措施 记录 遵医嘱用 健 康 教 育

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连续3天均小于3分时,每日8-10时评分一次;3分以上者每日责任护士在8-10时、15时分别评分1次,夜班在21点评估,直至连续3日评分在3分以下改每日一次,并将评分结果及时记录。 五、评分在3分以下的患者出现了疼痛加重的情况,及评分在3分以上时,立 即通知医生处理,处理后1小时观察疗效,并将爆发痛的评分和处理1小时后的评分记录在护理单和体温单上,评分次数由原先的1次改为3次;对于评分在3分以上的患者如果连续3日分值在3分或3分以下时,则改每日3次为1次;对于连续7日为0分的患者则停止评估疼痛;患者出现爆发痛评分。 癌痛评估原则 最重要的:1、病人的主诉(要接受、不怀疑、有反应、评估原因,不可说叫医生。) 2、病人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主要照顾者 3、行为表现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哭泣(不建议,因对刺激反 应不同。) 最不重要的:1、测量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等变化。(只有出现合并症才会变化) 如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疼痛评估量表? 1、告知尺的含义: –1—3级表示轻度疼痛; –4-6级表示中度疼痛; –7—9级表示重度疼痛; –0级表示不痛; –10级表示剧痛; 2、确认患者是否理解,让其复述; 3、疼痛强度要有变化要告知医生; 4、告诉学会用此尺的重要性,是医生调剂量、用药的依据。 六、及时观察患者发生爆发疼情况及疼痛减轻或加重相关因素,当患者出现

肿瘤科疾病护理常规

肿瘤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病人护理常规。 2、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的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护理。 3、维持病人最佳营养状态:表现为摄入足够的热量,出入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4、肿瘤轻症患者应鼓励参加适当体力活动,晚期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5、输液时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处理。 6、化疗病人按护理常规护理。 7、癌痛患者按癌痛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疾病护理常规 (一)肿瘤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病人,护送至病床旁,需抢救应安置抢救室内,配合医生立即进行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紧急情况下,医生未到场,护士应采取必要的抢救护理措施,并立即报告医生。 2、如病情许可应向病人介绍病室环境,规章制度等。

3、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侧量生命体征,病情稳定后4小时侧T、P、R一次,连续测至病危停止。特殊情况应严格遵照医嘱执行,并作好记录。 4、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随时了解重要脏器的功能及治疗反应与效果,及时正确得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1)眼睛护理:如皮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可涂眼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至溃疡、结膜炎。 (2)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口臭等。 (3)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檫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 6、注意病人的精神、思想动态,作好心理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7、保持各类导管通畅,如:氧气管、尿管、引流管等,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导管护理。 8、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合理使用保护具。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刺激而引起抽搐。 9、昏迷病人定时翻身,以预防压疮,预防肺部并发症,同时应保证营养及水分摄入,必要时可采用鼻饲法喂食。 10、根据病情需使用冰袋或热水袋时,严防冻伤或烫伤。 11、按危重病人护理记录要求作好抢救记录。记录时间到分钟。

术后病人使用自控镇痛(PCA)泵护理指引(2014)

术后病人使用自控镇痛(PCA)泵护理指引 一、病人自控镇痛的概念(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 指由病人自己根据疼痛情况,自行决定并通过微量泵向体内注射镇痛药,按需给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的一种方法。 二、PCA的种类(给药途径) 1、静脉PCA(PCIA):是通过静脉系统给药,这种给药途径操作简单,目前应用最广,可方便地使用外周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置管,适用药物较多,具有镇痛作用的麻醉药如氯胺酮等均可使用。PCIA起效快,效果可靠,适应症广泛,如癌痛、术后痛、创伤痛、烧伤后疼痛、炎症疼痛等,但PCIA针对性差,对全身影响较大。 2、硬膜外PCA(PCEA):通过硬膜外腔给药,适用于胸背以下区域性疼痛的治疗。PCEA用药量小,止痛效果可靠,持续时间长久,且作用范围局限,对全身影响相对较小,可用于分娩痛、胸腹部、下肢等术后或此类部位的癌痛治疗,但其操作相对复杂,无菌要求高。阿片类药物尤其吗啡用于硬膜外腔注射可发生延迟性呼吸抑制,因而PCEA的应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我院常选用此种方法进行术后镇痛。 3、皮下PCA(PCSA):皮下置管,病人自控皮下注入镇痛药,可分别采用吗啡、丁丙诺啡等药。管理较PCIA途径简单,并发症也较之少,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PCIA给药的80%。使用PCSA应注意定期更换皮下针放置位置,以免吸收不良造成镇痛不足。 4、外周神经阻滞PCA(PCNA):在给予外周神经阻滞后留管,病人自控局麻药进行外周神经阻滞。 三、PCA常用药物及工作原理 镇痛药物的选择根据病情和给药途径决定。常用药物有:(1)阿片类药物:吗啡、杜冷丁、芬太尼、阿芬太尼、曲马多等;(2)局部麻醉药物: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3)神经安定药:氟哌利多、咪唑安定等。PCEA给药多选择吗啡复合低浓度的局麻药;PCIA给药多选择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 我院硬膜外镇痛(PCEA)配方:局麻药+阿片类受体药+止吐药。具体为0.75%罗哌卡因或0.75%左布比卡因40ml+舒芬太尼50ug或地佐辛10mg(或酒石酸布托啡诺5mg)+欣贝(盐酸托烷司琼)5mg+0.9%生理盐水配制成160ml,加入镇痛泵。 镇痛泵持续输注为2.5~3.5ml/h ,单次追加(PCA)为2.5~3.5ml ,锁时为45分钟。(开启镇痛泵后,每小时固定2.5~3.5ml的麻醉药输入,如患者觉得疼痛可按单次追加按键,

肿瘤科疾病护理常规

肿瘤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病人护理常规。 2、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帮助建立积极得情绪,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护理、 3、维持病人最佳营养状态:表现为摄入足够得热量,出入量平衡,皮肤弹性好。 4、肿瘤轻症患者应鼓励参加适当体力活动,晚期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防止摔伤。 5、输液时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加强巡视,严防药液外渗,如有外渗应立即处理。 6、化疗病人按护理常规护理。 7、癌痛患者按癌痛病人护理常规护理。 疾病护理常规 (一)肿瘤科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病人,护送至病床旁,需抢救应安置抢救室内,配合医生立即进行抢救。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建立静脉通道,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紧急情况下,医生未到场,护士应采取必要得抢救护理措施,并立即报告医生。 2、如病情许可应向病人介绍病室环境,规章制度等。 3、密切观察意识、瞳孔、侧量生命体征,病情稳定后4小时侧T、P、R一次,连续测至病危停止、特殊情况应严格遵照医嘱执行,并作好记录、

4、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随时了解重要脏器得功能及治疗反应与效果,及时正确得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1)眼睛护理:如皮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可涂眼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至溃疡、结膜炎。 (2)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口臭等。 (3)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檫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 6、注意病人得精神、思想动态,作好心理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7、保持各类导管通畅,如:氧气管、尿管、引流管等,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与导管护理。 8、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与意识障碍得病人,合理使用保护具。牙关紧闭、抽搐得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刺激而引起抽搐。 9、昏迷病人定时翻身,以预防压疮,预防肺部并发症,同时应保证营养及水分摄入,必要时可采用鼻饲法喂食。 10、根据病情需使用冰袋或热水袋时,严防冻伤或烫伤。 11、按危重病人护理记录要求作好抢救记录。记录时间到分钟。 12、作好交接班工作,保证抢救与护理措施得落实。 (二)肿瘤化学治疗病人护理常规 1、初次用药者应耐心解释,以消除病人得恐惧心理、

乳腺癌化疗护理常规

乳腺癌化疗护理常规 一、心理护理: 1、消除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坦诚地回答病人的疑问,耐心地给病人讲解癌症的有关知识,告诉病人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的发展,有许多癌症可以治愈,有的甚至可以根治,恢复正常生活;根据病人的理解及承受能力适当解释病情,告诉病人不良情绪对疾病及愈后的影响,给病人讲述以前成功的病例,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另外还应适当对病人进行死亡教育,以减轻病人对死亡的恐惧。 2 、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术前化疗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告诉患者手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让患者明白医护人员的心情和患者心情是一样的,医生会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尽力将其治愈,使其愉快接受治疗。 3 、消除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恐惧根据病人的理解及承受能力给病人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讲究谈话艺术性,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听取患者倾述,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告诉患者,应用化疗药物会有些不舒服,但应用化疗药前,会应用预防性药物及措施,如果仍有不适,医护人员会想办法给予处理,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有必要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二、化疗护理: 1、医学资料准备化疗前,应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准备好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材料,充分了解各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2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保护小静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无痛的注射技巧可减轻病人对化疗的恐惧。护理人员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及丰富的业务知识,有计划地选用患侧肢体表浅静脉。因乳腺癌术后应避免患侧上肢静脉输液,故术后输液只能在健侧进行,为保护健侧静脉,化疗前辅助用药应选择健侧上肢浅静脉。 3 、如果患者已安置有PICC,在输入液体前抽回血,观察管路是否通畅,并再次告知PICC注意事项。 3 、如果患者输入紫杉醇,在化疗前夜22:00 和化疗当日4:00 遵医嘱服用地塞米松,如果漏服,及时告知医生,更改化疗时间,化疗过程中使用心电监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 3 、注意口腔卫生及饮食自化疗开始,每日 2 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进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及富含钾离子的鲜果汁,协助病人制定合理食谱。 三、化疗患者的不良反映及处理: 1 、胃肠道反应是患者自述的最严重且最忧虑的化疗副作用,可导致营养不良而影响治疗效果,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消除房间异味,指导

肺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浙医二院护理人员读书笔记书写记录 题目:肺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内容:一、病因 1.吸烟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中含有各种致癌物质,其中苯并芘为致癌的主要物质,国内调查显示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女性约19.3%-40%与吸烟有关。 2.职业已被确认的职业致癌因子有石棉,二氯甲醚,煤烟,焦油,烟草的加热产物等。 3.空气污染如室内被动吸烟,烧煤取暖产生的物质,城市中汽车的废气,工业废气,城市发病率大于农村。 4.电离辐射肺是对放射线敏感的器官之一,大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 5.饮食与营养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低或血清维生素A低,得肺癌的危险性高。 6.其他肺部慢性炎症、结核瘢痕、遗传因素等对肺癌的发生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病理分类 (一)按解剖学分类 1.中央型肺癌(指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癌) 2.周围型肺癌(指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 (二)按组织病理学分类: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两大类。 1.非小细胞癌包括:1).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特点:最常见的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最密切。鳞癌细胞生长缓慢,转移较晚,手术切除机会相对较多。对化疗、放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2)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特点:恶性度较高,但转移较小细胞癌晚,手术切除机会相对较大。3).腺癌:女性多见。特点:出现症状相对较晚。恶性度介于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对化疗、放疗敏感性较差。 2.小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特点:肺癌中恶性度最高的一种。小细胞癌对化疗、放疗较其他类型敏感。 三、临床表现 一. 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常以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首发症状。 (2)咯血:多为持续性痰中带血,当癌肿侵犯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3)胸痛:病变累及胸膜或胸壁时,患者出现持续、固定、剧烈的胸痛。(4)呼吸困难:因肿瘤压迫大气道引起呼吸困难。 (5)声音嘶哑:因肿瘤直接压迫或转移致纵膈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 (6)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肿瘤压迫上腔静脉,使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头晕。 2.全身症状 (1)发热:多由继发感染引起,肿瘤坏死也可引起癌性发热,抗生素治疗效果差。 (2)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消瘦、明显乏力。 3.癌肿压迫与转移 (1)中枢神经系统的转移:表现为颅内高压的征状,如头痛,呕吐,眩晕,复视,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偏瘫。 (2)骨转移:转移至肋骨,脊椎,骨盆时可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肝转移:表现为厌食,肝区疼痛,肝大,疼痛和腹水。 (4)淋巴转移:锁骨上淋巴结是肺癌转移的常见部位,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多无痛感,淋巴结的大小不一定反应病程的早晚。 四、有关检查 (一)X线检查:是发现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肺癌的普查和诊断中占重要位置。

肺癌患者的护理常规

肺癌患者的护理常规 一、病因 1、吸烟吸烟就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中含有各种致癌物质,其中苯并芘为致癌的主要 物质,国内调查显示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女性约19、3%-40%与吸烟有关。 2、职业已被确认的职业致癌因子有石棉,二氯甲醚,煤烟,焦油,烟草的加热产物等。 3、空气污染如室内被动吸烟,烧煤取暖产生的物质,城市中汽车的废气,工业废气,城市发病率大于农村。 4、电离辐射肺就是对放射线敏感的器官之一,大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 5、饮食与营养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低或血清维生素A低,得肺癌的危险性高。 6、其她肺部慢性炎症、结核瘢痕、遗传因素等对肺癌的发生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病理分类 (一)按解剖学分类 1、中央型肺癌(指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癌) 2、周围型肺癌(指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 (二)按组织病理学分类:分为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两大类。 1、非小细胞癌包括:1)、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 特点:最常见的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最 密切。鳞癌细胞生长缓慢,转移较晚,手术切除机会相对较多。对化疗、放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2)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 特点:恶性度较高,但转移较小细胞癌晚,手术切除机会相对较大。3)、腺癌:女性多见。特点:出现症状相对较晚。恶性度介于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对化疗、放疗敏感性较差。 2、小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特点:肺癌中恶性度最高的一种。小细胞癌对化疗、放疗较其她类型敏感。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常以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首发症状。 (2)咯血:多为持续性痰中带血,当癌肿侵犯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 (3)胸痛:病变累及胸膜或胸壁时,患者出现持续、固定、剧烈的胸痛。 (4)呼吸困难:因肿瘤压迫大气道引起呼吸困难。 (5)声音嘶哑:因肿瘤直接压迫或转移致纵膈淋巴结压迫喉返神经。

肺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浙医二院护理人员读书笔记书写记录 令狐采学 题目:肺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内容:一、病因 1.吸烟吸烟是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中含有各种致癌物质,其中苯并芘为致癌的主要物质,国内调查显示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女性约19.3%-40%与吸烟有关。 2.职业已被确认的职业致癌因子有石棉,二氯甲醚,煤烟,焦油,烟草的加热产物等。 3.空气污染如室内被动吸烟,烧煤取暖产生的物质,城市中汽车的废气,工业废气,城市发病率大于农村。 4.电离辐射肺是对放射线敏感的器官之一,大量电离辐射可引起肺癌。 5.饮食与营养食物中维生素A含量低或血清维生素A低,得肺癌的危险性高。 6.其他肺部慢性炎症、结核瘢痕、遗传因素等对肺癌的发生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病理分类 (一)按解剖学分类 1.中央型肺癌(指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癌) 2.周围型肺癌(指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 (二)按组织病理学分类: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两大类。 1.非小细胞癌包括:1).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特点:最常见的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最密切。鳞癌细胞生长缓慢,转移较晚,手术切除机会相对较多。对化疗、放疗不如小细胞未分化癌敏感。2)大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癌)特点:恶性度较高,但转移较小细胞癌晚,手术切除机会相对较大。3).腺癌:女性多见。特点:出现症状相对较晚。恶性度介于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对化疗、放疗敏感性较差。 2.小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特点:肺癌中恶性度最高的一种。小细胞癌对化疗、放疗较其他类型敏感。 三、临床表现 一. 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常以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首发症状。

癌痛患者的护理

癌痛患者的护理 摘要】癌症是目前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一、二位。癌痛是造成晚期癌症患者痛苦 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癌症患者自杀的首要原因。癌痛加重了癌症本身带给患者 的精神心理负担,癌痛还影响机体的各个系统功能,使病情恶化。因此良好的癌 痛护理管理,对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癌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292-02 1.癌痛评估 癌痛的准确评估疼痛作为第5生命体征,对癌痛的正确评估是有效治疗癌痛 的第一步,让病人理解正确评估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提高评估准确性。 1.1 癌痛的评估原则 ①相信病人的主诉②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及分析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以便 做出相应的支持治疗③选择简单易行、适当的评估工具动态地进行疼痛评估④ 疼痛程度评估应贯穿整个治疗期。 1.2 疼痛的评估方法 主要分为三类、自我评估、行为评估、生理变化测试法。通常对于癌痛病人 的疼痛评估需要几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癌痛程度 1.2.1自我评估①数字分级法(NRS)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表示0表 示无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②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类。轻度疼痛:轻微疼痛痛,睡眠无干扰。中度疼痛:疼痛明显睡眠受干扰。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③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依据《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通过对患者疼痛时的表情状态进行评估,本方法尤其 适用于语言口述困难或表述不清者。④视觉模拟评分(VAS)画一长线(一般长 为10cm),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的最能反应自己疼 痛程度之处画一交叉线。 1.2.2行为评估法行为评估法是通过评估疼痛过程相伴的客观行为,以此判 断病人的疼痛程度。 1.2.3生理变化测试法通过癌痛病人出现生理指标的变化,病人生命体征、 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紧张度、间接了解病人的疼痛程度;且指标客观,但是干扰 因素较多。 2.癌痛的治疗控制 2.1 基础护理 无痛示范病房是一个能让患者感到舒适、温馨、清洁的环境。每个病床的床 头都挂有疼痛评分表,患者入院后行疼痛筛查积极进行癌痛相关宣教,向患者灌 输无需忍痛的观念,让患者主动告知疼痛并能自我评估癌痛程度,并动态全面记 录癌痛情况。指导患者适当合理饮食,保证患者的安全预防跌倒坠床压疮的发生,给予心理疏导。 2.2 止痛药物护理 给予癌痛患者规范化治疗管理。根据评估结果遵医嘱按二级止痛原则给予镇 痛药,并注意观察止痛效果和药物副作用。给药时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原则:①按时给药:按时给药可持续控制疼痛的发生,防止加重。②个体化:注意具体病人

癌痛的护理

癌症患者疼痛控制的护理 1994年,国际疼痛研习学会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和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癌性疼痛实际应为恶性肿瘤所致的疼痛更为确切。 癌症疼痛的特征 1、癌症疼痛多为逐渐加剧,是多种机制共存的疼痛,且持续时间长。 2、癌症疼痛患者精神恐惧和焦虑。 3、50%—90%的癌症患者直至死亡伴有疼痛,其中半数以上是剧烈疼痛。 4、依病理过程,会发生不同机制的疼痛和类吗啡药物控制难以奏效的疼痛。 癌症疼痛的分类 1.依病因分类。(1)癌组织所致的疼痛。癌组织向周围组织浸润使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压 迫或破坏神经,使神经传导阻滞。(2)机体发生生理、病理变化所致的疼痛。包括肌肉、关节发生的机能障碍及凝血功能亢进所致引起的疼痛。(3)与治疗癌症相伴的疼痛。包括术后创伤部位的疼痛,化疗后的末梢神经炎、变性、粘膜障碍所致的疼痛,因免疫力低下引起的感染及放疗后组织烧伤、炎性反应、变性所致的疼痛。(4)因生活方式、全身状态所致的疼痛,如便秘、失眠。(5)因合并症所致的疼痛,如带状疱疹、神经炎、口腔炎。 2.病理学分类。因癌症疼痛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不同可分为侵害感受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 及心理性疼痛。(1)侵害感受性疼痛。侵害感受性疼痛占癌症疼痛的绝大部分,是因癌损害机体在引起的疼痛:1)神经纤维承受超量压力时产生疼痛电脉冲所引起的疼痛。2)被破坏的细胞、组织释放出疼痛物质。3)组织被破坏后若干酶被活化。产生强力疼痛物质缓激肽。4)细胞破坏后,构成细胞膜的花生四烯酸游离,经环氧酶作用产生前列腺素,增强了缓激肽的作用。侵害感受性疼痛的主要特征是,由组织损伤引起,治疗组织损伤就可减轻疼痛,应用非类固醇性抗感染性镇静剂和中枢性镇痛制剂有效。(2)神经源性疼痛。因神经组织受伤所致的疼痛。其特征为无组织损伤,表现为持续性烧灼、触电样或麻木样疼痛。应用非 类固醇性抗感染性镇痛剂和类吗啡制剂难以奏效。(3)心理性疼痛。除上述2种致痛因素以外,由社会、家庭和自身所致的疼痛。 癌症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1.对呼吸的影响。剧烈疼痛可导致呼吸浅而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直至呼吸暂停。同

疼痛护理指导手册4.6

癌痛管理护士教育手册 第一章疼痛护理概述 (2) 第一节疼痛的概念 (2) 第二节疼痛的分类与评估 (3) 第三节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 (7) 第二章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8) 第一节疼痛的规范化处理 (8) 第二节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 (9) 第三节疼痛治疗的其他方法 (16) 第三章癌性疼痛护理 (20) 第一节概述 (20) 第二节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 (21) 第三节癌性疼痛的非药物治疗 (24) 第四节癌痛综合症 (30) 编者:赵继军、周玲君、李玉香

第一章 疼痛护理概述 第一节 疼痛的概念 一、 什么是疼痛?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定义“疼痛(pain )为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包含两重意思:痛觉和痛反应。痛觉是一种意识现象,属于个人的主观知觉体验,会受到人的心理、性格、经验、情绪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痛反应是指机体对疼痛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2002年第十届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 二、什么是全方位疼痛? 桑得斯(Cicely Saunders )在60年代早期第一次使用了“total pain ”(全方位疼痛)的概念。它强调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包括:躯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因素,是一种复杂性疼痛(见图1-1)。此概念的提出有助医护人员认识到:疼痛患者除了对镇痛剂的需求以外,患者还需要人性化的关怀和社会的帮助。 图1-1 全方位疼痛的4因素 全方位疼痛 (Total Pain ) 生理性:其它症状,治疗的不良反应,失眠和慢性疲劳等 社会性:担忧家庭和经济,失去职业特权和收入,失去社会地位,失去家庭中的作用等 心理性:愤怒,恐惧,因形象破坏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对死亡的担心,抑郁,无助,孤独等 精神性:对生命意义的困惑,对不幸发生的抱怨和不理解,对往事恩怨的释放,对生命新的希望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