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数学必修5导学案0

高一数学必修5导学案0

高一数学必修5导学案0
高一数学必修5导学案0

第一章数列

§1.1.1数列的概念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徐文波

学习目标1. 使学生理解数列的定义、能够区分项与项数这两个不同概念;

2.使学生掌握通项公式概念,能够用不完全归纳法写出一些数列的通项公式.

重点难点重点: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难点:应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35

P--P

的内容,填写下列知识:

② 一般的,按一定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叫做这个数

列的项.

②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

,

,

,

,

,

3

2

1n

a

a

a

a简记作.

③按项数,数列可以分为和两种类型.

④茶杯每个1.5元,则购n个茶杯所需钱数()n

n

f5.1

=,购1个,2个,3个,┈,100个茶杯所需钱数(元)排成一列数:.

问:如果改变前两个数的位置新成一列数和原有数列相同吗?

⑤数列通项公式的定义:

精讲互动:(自主完成)

知识点一:能由通项公式写出各项

例1 根据下面的通项公式,分别写出数列的前5项.

2

+

=

n

n

a

n

;⑵()

4

cos

1

πn

a n

n

-

=

知识点二:会由各项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通项公式

例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3,5,7,9,…(2)1,2,4,8,…

(3)9,99,999,9999,…

达标训练:

⑴ 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22

1

+=n n a n ,写出这个数列的前5项,并判断 220是不是这个数列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⑵ 在数列{}n a 中,5,221==a a ,且(

)*

++∈+=N n a a a n n n 21,则6

a

的值为( )

A 、-3

B 、-4

C 、-5

D 、2

(3) 若某数列{}n a 的前四项为2,0,2,0,则下列各式①()[]

n

n a 112

2-+=

②1(1)n n a =+-③2()0()n

n a n ??=???为偶为奇其中可作为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 ) A 、 ① B 、 ①② C 、 ②③ D 、 ①②③

⑷ 数列 112252,,

,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52 是这个数列的第 项.

作业 布置 ⑴ 填写在书上:课本第8页习题1-1A 组1,2,3

⑵ 作业本上:课本第9页习题1-1A 组第4题,B 组第1题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1.2数列的函数特征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徐文波

学习目标1.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2. 能判断数列的单调性.

重点难点重点:数列的图像表示及数列的单调性.

难点:如何利用数列与函数的关系灵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6页实例分析部分得到:

函数图像呈上升的是,函数图像呈下降的是,图1-7的图像显示此数列为 .

从而发现数列的图像是由一些构成的

①递增数列:

②递减数列:

③常数列:

精讲互动:

知识点: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可以由定义证明也可以画图观察

阅读课本第7页并填写下列内容:

例3 判断下列无穷数列的增减性.

(1)2,1,0,-1,...,3-n, (2)

2

1

,3

2

,4

3

, (1)

+

n

n

,…

⑴用定义证明⑵用定义证明

1

1

______

______

______

n

n

n n

a

a

a a

+

+

=

=

-=

1

1

______

______

______

n

n

n n

b

b

b b

+

+

=

=

-=

例4、画图观察

有的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的项小于它的前一项,我们把这个数列称作叫作

,从图像上观察发现数列的各点相对于横轴,它既不是,也不是 .

例5、带着下列问题理解:

①为何各站编号:能更清晰的观察到某站及其剩余邮件数

②各站剩余邮件数的计算

③各站剩余邮件数

n

a是其站号n的函数

达标训练:

⑴课本第8页练习题1

⑵课本第8页练习题2

单调性分析:

⑶课本第9页B组第2题

作业

布置

第9页A组5题

学习

小结/

教学

反思

X轴y轴

例1、例2图

§1.2.1等差数列(第一课时)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徐文波

学习目标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运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确定等差数列的公差.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应用其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难点:利用所给条件求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0页内容并填写下列问题:

①剧场20排座位,各排座位数有何规律:

②全国统一鞋号,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排列有何规律:

③如图1-10可知,3个图案中白色地面砖的块数依次为,那蓝色地面砖

的块数依次为,都有什么规律:

总结如下:

1、从第项起,每一项与的是(又

称),我们称这样的数列为等差数列.

⑴当公差0

=

d时,{}n a是什么数列?

⑵将有穷等差数列{}n a的所有项倒序排列,所成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公差是

什么?

⑶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n

n

a

a-

+1

与n无关的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需知道1

,a d

精讲互动:

阅读课本第12页例3完成下列问题:

利用通项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1)直接观察得到首项,公差代入通项公式,继而得到

(2)由通项公式得到首项、公差

求解通项公式关键把握好首相

1

a和公差d

(学生上黑板)课本第13页练习1:

1、

2、⑴ ⑵ ⑶

3、

达标训练:

⑴ 等差数列{}n a 中,153,334515==a a ,则217是这个数列的( )

A 、第60项

B 、第61项

C 、第62项

D 、 第63项

⑵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三项为32,1,1++-a a a ,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25n -

B 、23n -

C 、21n -

D 、 21n +

⑶ 在3与27之间插入7个数,使这9个数成等差数列,则插入这7个数中的第4个数值 为( )

A 、18

B 、9

C 、12

D 、 15

作业 布置 课本19页习题1-2 A 组第7、8、9题

(选做题)已知c b a 、、的倒数成等差数列,且c b a 、、互不相等,则

c

b b

a --为?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2.1等差数列(第二课时)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徐文波

学习目标1.使学生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够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等差数

列的问题

2. 使学生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和等差数列的性质,能够应用等差中项的定义和等差中项的

性质解决问题

重点

难点

重难点是等差数列性质的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13-14页内容,独立完成下列概念的填写)

⑴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变形可知项(

n

a)是关于序号(n)的一次函数,它的图像是点,从函数角度可知

d

d

d

>

?

?

<

?

?=

?时,数列{}

n

a的单调性分别为?

⑶等差数列中,若知道任意两项,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⑶如果在a与b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b

A

a,

,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作a与b的等差中项,容易看出,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⑷重要推广公式:若数列{}n a是等差数列,若m+n=p+q,则

精讲互动:

课本第13页例5完成下列问题:

⑴用到了什么公式:

(2) 图像是什么?

(3) 单调性是怎么得到的?

课本第14页例6完成下列问题:

本题是由上至下依次编号,若由下至上进行编号,结果如何?写出解题过程.

达标训练:

⑴ 先口答课本第14页练习2第1题,再做第4题于导学案上

⑵ 在等差数列{}n a 中,301=a ,

从第7项起开始出现负值,则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 [)[](]()

.6,5.6,5.6,5.6,5A B C D --------

⑶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45076543=++++a a a a a ,则82a a +的值等于( )

.45

.75.180

.300A B C D

作业 布置 课本第14页练习2第2、3题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徐文波

学习目标1.探索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能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思想.

难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

复习回顾: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其变形公式 .

2.等差数列重要推广公式 .

问题提出:

我们德国伟大的数学家高斯上小学四年级时,一次教师布置了一道数学习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那么高斯是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巧妙地计算出来的呢?你能从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悟出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方法吗?

新知探究:

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结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和 .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

1)特殊的等差数列求和

①1+2+3+......+n ②1+3+5+......+(2n-1) ③2+4+6+ (2)

2)直接代公式求和(前提在等差数列{}n a中)

①已知2

1

=

a,20

5

=

a,求

5

S;②已知5

1

-

=

a,2

=

d,求

20

S;

③ 已知3092=+a a ,求10S ; ④ 已知105=a ,168=a ,求9S .

精讲互动:

例1、在等差数列{}n a 中,

(1)已知015=a ,9045=a ,求10S ; (2)已知8412=S ,46020=S ,求10S ;

达标训练:

1.课本P17练习1

2.在等差数列{}n a 中,(1)已知0,31,3===n S n d ,求1a 及n a ; (2)已知18,16,2-===n n S a d ,求1a 及n ; (3)已知35,954==S a 求10a .

3.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的和为30,前2m 项的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的和为( )

.130

.170.210

.260A B C D (选做题)

作业

布置 1.课本20页习题1-2 A 组第13、14、15题; 2.金版新学案.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二课时)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徐文波

学习目标1. 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难点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如何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

⑴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其变形公式

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一次函数比较图像为

其变形公式

n

a关于n的一次函数形式为

⑶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和

⑷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化为二次函数一般式为,图像为

精讲互动:

例1、仔细阅读课本第17页例10、例11,注意文字题的解题步骤,先读题得到相应的数据,再对所得数据采取相应方法

(请同学上黑板做课本第18页练习2第1、第2、第3题)

1、解:

2、解:

3、解:

达标训练:

⑴ 填写课本第19页习题1-2 A 组第1、2、3、4、5、6、10题于课本上 ⑵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⑴n n S n -=2

2⑵12

++=n n S n ,求n a

(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n S n 32

+=,求证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作业 布置

已知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

⑴ 前四项和为21,末四项和为67,且各项和为286,求项数 (2) 38,202==n n S S ,求n S 3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3.1等比数列(第一课时)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徐文波

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并

确定等比数列的公比

2.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应用其解决等比数列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21页问题提出,得到数列①、②的共性:

⑴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都等于同一

个常数(又叫,通常用字母表示),那么这个数列叫作等比数列. 注:①等比数列中,能否有某一项为0?()公比可以为0吗?()

②等比数列中1

q时,数列有何特征?

③如何判断一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⑵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定义

通项公式

通项公式的变形公式

中项的定义以及

重要的推广公式

类别

名称

精讲互动:

阅读课本22页例1回答:

只是等比数列的有 ,不是等比数列的有 ,既是等比又是等差数列的有 阅读课本23页例2回答:

1221160

a q q a q a q =?+-=?

+=?

q =

1a =

阅读课本23页练习1在课本上 达标训练:

⑴ 某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 )

A 、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

B 、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C 、常数列 1.1.1…

D 、以上都不是 ⑵ 设{}n a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2=q ,且

30

123302a a a a ???????=,那么

36930a a a a ???????的值是( )

10

2016

152222A B C D

⑶ 在等比数列中,252,0645342=++>a a a a a a a n 那么53a a +的值是( )

5

1015

20A B C D

作业 布置 课本25页练习2的1、2、3题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3.1等比数列(第二课时)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徐文波

学习目标1.使学生回顾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以及推广公式

2.熟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性质的对比

重点难点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

难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学生回顾上节内容并独立完成下列概念的填写)

⑴等比数列的定义

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⑶等比中项的概念

精讲互动:

阅读课本第23页例3,回答下列问题:

①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②此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认真阅读课本第23页例4,体会等比数列在文字题中的应用

完成课本第25页练习2的1、2题,习题1-3A组1、2、3、4题

达标训练:

⑴ 互不相等的四个正数d c b a ,,,成等比数列,则bc 与

2d

a +的大小关系是( ) 2

2

2a d a d a d

A bc

B bc

C bc

D +++?>

?<

?=?

无法确定

⑵ 设122,62,32===c

b a ,则

c b a ,,数列( )

A 、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B 、是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C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D 、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

⑶ 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

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作业 布置 在各项均为正值的等比数列中,若569

a a ?=,则

31012

3333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等于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3.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徐文波

学习目标1. 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 能够应用其公式解决等比数列的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思想

难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

⑴等比数列的判断方法:

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变形公式:

阅读课本第26页小林和小明的“贷款”游戏,按30天算,回答下列问题:

小林每天收到(万元):

则30天后小林共收到的钱数(万元)

小林每天支出(分):

则30天后小林共支出的钱数(万元)

(理解并牢记小林共支出的钱数的计算方法)

⑴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

(1)

n

q

S

q

=

?

=?

?

(公式中涉及到哪几个基本量,这几个基本量中知道其中几个可以求出另外几个 )

精讲互动:(师生互动)

阅读并理解课本第27-28页例5、例6、例7、例8

(黑板做)课本第28页练习1的1、2题

1、

2、

达标训练:

⑴ 一个等比数列前n 项和为48,前n 2项和为60,则前n 3项的和为( )

83

10875

63A B C D

⑵ 等比数列中,如果12323418,18

a a a a a a ++=++=,则

345a a a ++=

( )

作业 布置 课本第29页练习2的第1、2题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1.3数列的复习课--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关系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课型新授课主备课人徐文波

学习目标1. 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与前n项和公式

n

S的关系2. 能通过前n项和公式n S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通过

n

S求出

n

a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

什么是数列的通项公式?什么是数列的前n项和?

那么

n

a与前n项和公式

n

S有什么关系?

精讲互动:(师生互动)

例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n

n

S

n

+

=2,求:⑴

4

3

2

1

,

,

,a

a

a

a⑵通项公式

n

a 例2、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2

2+

+

=n

n

S

n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n

a

例3、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n S,求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①2

2

2+

-

=n

n

S

n

②1

2+

+

=n

n

S

n

③n

n

n n S 223-=

达标训练:

⑴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

()

12

log 1

n S n +=+,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⑵ 在数列{}n a 中,2110,2()

n n a a S n n n N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作业 布置 课本习题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学案

数列 1.1数列的概念 预习课本P3~6,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数列?数列的项指什么? (2)数列的一般表示形式是什么? (3)按项数的多少,数列可分为哪两类? (4)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关系? [新知初探] 1.数列的概念 (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作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作这个数列的项. (3)数列的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 n…,简记为数列{a n}.数列的第1项a1,也称首项;a n是数列的第n项,也叫数列的通项. [点睛] (1)数列的定义中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定次序”与“一列数”.也就是说构成数列的元素是“数”,并且这些数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即确定的数在确定的位置. (2)项a n与序号n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这个数列中的一个确定的数,而序号是指项在数列中的位次. (3){a n}与a n是不同概念:{a n}表示数列a1,a2,a3,…,a n,…;而a n表示数列{a n}中的第n 项. 2.数列的分类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作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作无穷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a n =f (n ),那么这个式子叫作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点睛] (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为定义域的函数解析式. (2)同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4.数列的表示方法 数列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一数列的任意两项均不可能相同.( ) (2)数列-1,0,1与数列1,0,-1是同一个数列.( ) (3)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与它的序号有关.( ) 答案:(1)× (2)× (3)√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1)n +1 2,则该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 ) A .1,0,1,0 B .0,1,0,1 C.12,0,1 2 ,0 D .2,0,2,0 解析:选B 把n =1,2,3,4分别代入a n =1-(-1)n + 12中,依次得到0,1,0,1. 3.已知数列{a n }中,a n =2n +1,那么a 2n =( ) A .2n +1 B .4n -1 C .4n +1 D .4n 解析:选C ∵a n =2n +1,∴a 2n =2(2n )+1=4n +1. 4.数列1,3,6,10,x,21,…中,x 的值是( ) A .12 B .13 C .15 D .16 解析:选C ∵3-1=2,6-3=3,10-6=4, ∴? ???? x -10=5,21-x =6,∴x =15. [典例] (1){0,1,2,3,4};(2)0,1,2,3;(3)0,1,2,3,4,…; (4)1,-1,1,-1,1,-1,…;(5)6,6,6,6,6. [解] (1)是集合,不是数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导学案

纠错归纳 及反思 谈中国诗 钱钟书 【使用说明】 1、课前,通读教材,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点内容,写上提示语。独立完成预习案 部分,规范书写。 2、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备课上小组探究、突破。 3、课堂上,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合作,互相探讨交流,共同解决探究案部分的 问题,高效展示点评,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通过抓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 2、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识,激发自己的求学欲望。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助读资料 《谈中国诗》出自钱钟书的作品《钱钟书散文》,属于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本文根据 钱钟书自己的一篇演讲稿节译而成。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和内容等方面 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1.学贯中西。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是中国现 代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家。钱先生博学多才,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 面均取得了卓越成绩。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善用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 幽入微,提要钩玄,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 2.著作等身。钱钟书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 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 西班牙语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管锥编》对经、史、子等古籍进 行了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进行了阐发和辨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妄自尊大;而一些西方人由于无知而 以欧美文化为中心,为此,钱钟书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作了一次演讲。演讲中,他既深 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当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钱钟书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 科上成绩极差。钱先生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英文更是获 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在此之后,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 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他当学生时,就被人们视为老师的“顾问”,他读书之多,中英文功底之雄厚,远远超出 同龄人,因而最终成为文化大家。 预习指导 结合《助读资料》认识作者,了解背景。带着老师提供的问题阅读课文,借助课下 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问题,标注容易误读和误解的字词。明确问题答案,对于把握 不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理清思路,全面把握文章结构和主题。 1.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基本理清文章思路。 2.钱钟书在这篇演讲稿中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 3.文中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梵.文( ) 轻鸢.( ) 颦蹙 ..( ) 精髓.( ) 桴.鼓( ) 槛.栏( ) 命运多舛.( ) 数.见不鲜( ) 遥思远怅.( ) 一蹴.而就( ) 5.查字典,积累下列词语。 (1)回肠荡气: (2)凌风出尘: (3)吞言咽理: (4)拔木转石: (5)穷边涯际: 我的疑问与收获: 【探究案】---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理清文章思路,探究文章主旨 指导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并查找相关资料,熟知课文内容。提供讨论问 题如下: 1.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是什么? 2.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是什么? 3.中国诗的具体特点是什么? 纠错归纳 及反思

新人教A版必修5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复习课导学案

第三章 不等式复习课新人教A 版必修5 【课时目标】 1.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解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2.掌握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3.能用基本不等式进行证明或求函数最值. 不等式— ? ?? ????? ?? ? ?? —不等关系—??? ? —不等式的性质 —实数比较大小 —一元二次不等式— ??? —一元二次不 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 等式的应用—简单线性规划— ?? ??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与平面区域 —简单线性规划—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基本不等式—??? ?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一、选择题 1.设a >b >0,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a -b <0 B .0a +b 答案 C

2.已知不等式ax 2-bx -1≥0的解是[-12,-1 3 ],则不等式x 2 -bx -a <0的解是( ) A .(2,3) B .(-∞,2)∪(3,+∞) C .(13,12) D .(-∞,13)∪(1 2,+∞)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a <0,b a =-56,-1a =1 6 , ∴a =-6,b =5. ∴x 2-5x +6<0的解是(2,3). 3.若变量x ,y 满足????? 2x +y ≤40, x +2y ≤50, x ≥0, y ≥0, 则z =3x +2y 的最大 值是( ) A .90 B .80 C .70 D .40 答案 C 解析 作出可行域如图所示 . 由于2x +y =40、x +2y =50的斜率分别为-2、-1 2 ,而3x +2y =0的斜率为-3 2 ,故线性目标函数的倾斜角大于2x +y =40的倾斜 角而小于x +2y =50的倾斜角,由图知,3x +2y =z 经过点A (10,20)时,z 有最大值,z 的最大值为70. 4.不等式x -1 x ≥2的解为( ) A .[-1,0) B .[-1,+∞) C .(-∞,-1] D .(-∞,-1]∪(0,+∞) 答案 A

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 解三角形答案

必修五解三角形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9.______________14/5___________ 10._2___ 11. __________2_ 12._______ 90_______ 13. ___________ 120 14.__不用做___)),(),((321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15.解:(1)在ABC ?中,由 cos A =,可得sin A =,又由s i n s i n a c A C =及 2a =,c =可得sin C = 由2 2 2 2 2cos 20a b c bc A b b =+-?+-=,因为0b >,故解得1b =. 所以sin 1C b = = (2)由cos 4A =- sin 4 A =, 得2 3cos 22cos 14A A =-=- ,sin 2sin cos A A A == 所以3cos(2)cos 2cos sin 2sin 3 3 3 8 A A A π π π -+ =-= 16.解:(I)由已知得: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B A C A C A C +=, sin sin()sin sin B A C A C +=,则2sin sin sin B A C =,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2b ac =,所以,,a b c 成等比数列.

(II)若1,2a c ==,则2 2b ac ==,∴2223 cos 24 a c b B a c +-==, sin C == , ∴△ABC 的面积11sin 1222S ac B = =??=. 17. 【解析】(Ⅰ),,(0,)sin()sin 0A C B A B A C B ππ+=-∈?+=> 2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sin B A A C A C A C B =+=+= 1cos 23 A A π?= ?= (II)2 2 2 2 2 2 2cos 2 a b c bc A a b a c B π =+-?==+?= 在Rt ABD ?中,AD = == 18. 【解析】 解:(1)证明:由 sin( )sin()44 b C c B a π π +-+=及正弦定理得: sin sin()sin sin()sin 44 B C C B A ππ +-+=, 即sin )sin )B C C C B B -+= 整理得:sin cos cos sin 1B C B C -=,所以sin()1B C -=,又30,4 B C π << 所以2 B C π -= (2) 由(1)及34B C π+=可得5,88B C ππ= =,又,4 A a π ==所以sin 5sin 2sin ,2sin sin 8sin 8 a B a C b c A A ππ = ===, 所以三角形ABC 的面积 151 sin sin cos 2888842 bc A πππππ===== 19.考点分析:本题考察三角恒等变化,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解析:(Ⅰ)因为22()sin cos cos f x x x x x ωωωωλ=-+?+ cos22x x ωωλ=-+π 2sin(2)6 x ωλ=-+.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1.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自学目标] 1.认识并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了解属于关系和集合相等的意义,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3.初步掌握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并能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知识要点] 1. 集合和元素 (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 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Venn 图. 4.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5.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 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预习自测] 例1.下列的研究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它. (1)小于5的自然数; (2)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同学; (3)不等式217x +>的整数解; (4)所有大于0的负数;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三象限的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分析:判断某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主要是根据集合的含义,检查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 例2.已知集合{},,M a b c =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长,那么此三角形 一定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例3.设()()() {} 2 2 ,,2,,5,a N b N a b A x y x a y a b ∈∈+== -+-=若()3,2A ∈,求,a b 的值. 分析: 某元素属于集合A,必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反过来,只要元素具有集合A 中元素的性质p ,就一定属于集合A. 例4.已知{}2,,M a b =,{} 22,2,N a b =,且M N =,求实数,a b 的值.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著名的作家可以形成一个集合 (B )0与 {}0的意义相同 (C )集合? ?????∈= =+N n n x x A ,1 是有限集 (D )方程0122=++x x 的解集只有一个元素 2.下列四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A .}33|{=+x x B },,|),{(2 2R y x x y y x ∈-= C .}0|{2 ≤x x D .}01|{2 =+-x x x 3.方程组2 0{ =+=-y x y x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A .)}1,1{( B .}1,1{ C .(1,1) D .}1{. 4.已知}1,0,1,2{--=A ,}|{A x x y y B ∈==,则B = 5.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 [归纳反思]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例:x 2 -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小结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应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且写在大括号内,元素和元素之间要用“,”隔开.花括号“{ }”表示“所有”、“整体”的含义,如实数集R 可以写为{实数},但如果写成{实数集}、{全体实数}、{R}都是不确切的.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中语文必修五导学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的时代背景。 2、学习夸张、讽刺的手法。 3、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预习案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见《导学教程》第7页。 【自学检测】 1、完成《导学教程》“知识建构”。 2、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5段):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6—37段):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 第三部分(38—40段):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别里科夫”。 探究案 1、别里科夫是一个学校的古代语言教师,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什么都要有一个“套子”。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别里科夫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明确: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①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耳朵眼。②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等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总要支起车篷;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的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2、世界文学长廊中,别里科夫是一个经典的套中人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别里科夫的?请找出给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并加以分析。 明确:①人物形象漫画化(夸张、变形)。如文章描写别里科夫摔下楼梯的那一段“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安然无恙……”,这一描写,极具想象与夸张,写出了别里科夫的 ②反差鲜明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迂腐可笑与华连卡姐弟的青春可爱,别里科夫言论荒谬却一本正经的 口吻。 ③精妙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语等细节的描绘 3.“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前文却说“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因为别里科夫之死大快人心,表明人们对他的厌恶、憎恨,表明人们对完全自由的无比向往。但像他这样的爱打小报告的沙皇政府的鹰犬还大有人在,所以,“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人们惧怕的不是别里科夫本人,而是别里科夫深受其毒害而又为之效忠尽力的沙皇专制统治。虽然,别里科夫一笑即死的脆弱,预示着专制统治的一触即溃,但只要反动政府没有被推翻,它就会作垂死挣扎,甚至于变本加厉地镇压革命,残酷地杀害有进步思想的民众。小说的结尾,使人触目惊心,发人深思,启迪人们起来和反动势力做斗争。

北师大版广东省阳江第一中学高中数学 《解三角形》小结与复习导学案 必修5

高中数学 广东省阳江第一中学高中数学 《解三角形》小结与复习导学案 必 修5 【问题导学】阅读课本P 23后回答下列问题: 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ABC 5、在△ABC 中,0 45,30,2===C A a ,则△ABC 的面积S=__________。 【课内探究】 例1、在△ABC 中,若B c a C b cos )2(cos -=:(1) 求B 的大小; (2) 若4,7=+=c a b ,求△ABC 的面积S 。 例2、在△ABC 中,若)cos(2cos ,2C B A a +==,2=?,求角A 及b 、c 的大小。

高中数学 例3:如右图所示,在坡度一定的坡上的一点A 顶端C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 15,向山顶前进100米后到达B 顶端C 对于山坡的斜度为 45 ,已知建筑物高CD=50水平面倾斜角θ的余弦值。 【总结提升】 【课后作业】 1、△ABC 中,C c B b sin sin =,且C B A 222sin sin sin +=,则它是( ) 三角形 A 、 等腰 B 、直角 C 、等腰直角 D 、等腰或者直角 2、△ABC 中,6c =,0 120,30==B A ,则△ABC 的面积S=( ) A 、9 B 、18 C 、39 D 、318 3、△ABC 中,8,5a b ==,ABC ?的面积S=12,则=C 2cos ________。 4、锐角△ABC 中,A c a sin 23=:(1) 求角C 的大小; (2) 若7= c ,△ABC 的面积为,求b a +的值。 5、如图,某观测站C 在港口A 的南偏西20°方向上,在港口A 南偏东40°方向上的B 处有一艘船正向港口A 驶去,行驶了20 km 后,到达D 处,在观察站C 测得C ,B 间的距离为31 km ,C ,D 间的距离为21 km :(1)求观察站C 与港口A 之间的距离;(2)这艘船到达港口A 还需行驶多少km? A C D 200 400

2017年最新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及章节检测含答案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必修五 全册导学案及章节检测 目 录 1.1.1 正弦定理(一) ............................................................................................................. 1 1.1.1 正弦定理(二) ................................................................................................................ 5 1.1.2 余弦定理(一) ............................................................................................................. 9 1.1.2 余弦定理(二) ........................................................................................................... 13 1.2 应用举例(一) ................................................................................................................. 18 1.2 应用举例(二) ................................................................................................................. 24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复习课 ............................................................................................... 30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检测(A ) ........................................................................................ 35 第一章 解三角形章末检测(B ) ........................................................................................ 42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 ................................................................................... 50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 ................................................................................... 54 2.2 等差数列(一) ............................................................................................................... 59 2.2 等差数列(二) ............................................................................................................... 63 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一) ........................................................................................... 67 2.4 等比数列(一) ............................................................................................................... 76 2.4 等比数列(二) ............................................................................................................... 80 2.5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二) ........................................................................................... 88 数列复习课检测试题 ............................................................................................................. 93 数列习题课(1)检测试题 ................................................................................................... 98 数列习题课(2)新人教A 版必修5 .................................................................................. 102 数列章末检测(A )新人教A 版必修5 .............................................................................. 106 数列章末检测(B )新人教A 版必修5 .............................................................................. 112 第二章 数 列 章末检测(B) 答案 ............................................................................. 115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 120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 ................................................................................... 125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 ................................................................................... 130 3.3.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 134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 . (140)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二) (146) 3.4 ≤a +b 2(二) (157) 第三章 不等式复习课 ......................................................................................................... 161 第三章 不等式章末检测(A ) .......................................................................................... 167 第三章 不等式章末检测(B ) (174)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必修1导学案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学生版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二) 学习目标 1.掌握对数型复合函数单调区间的求法及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2.掌握对数型复合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3.会解简单的对数不等式. 4.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它们的图象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一般地,形如函数f (x )=log a g (x )的单调区间的求法:①先求g (x )>0的解集(也就是函数的定义域);②当底数a 大于1时,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增区间是f (x )的单调增区间,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减区间是f (x )的单调减区间;③当底数a 大于0且小于1时,g (x )>0限制之下g (x )的单调区间与f (x )的单调区间正好相反. 2.一般地,对数不等式的常见类型: 当a >1时, log a f (x )>log a g (x )?????? f x >0可省略,g x >0,f x >g x ; 当0<a <1时, log a f (x )>log a g (x )?????? f x >0,g x >0可省略,f x <g x . 3.一般地,对于底数a >1的对数函数,在(1,+∞)区间内,底数越大越靠近x 轴;对于底数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导学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了解作者笔下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理解中国诗歌特 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钱氏的比喻笔法,引导学生咀嚼鉴赏含义隽永的句子。 3、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了解作者笔下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熟知中国诗歌特 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钱氏的比喻笔法,引导学生咀嚼鉴赏含义隽永的句子。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知识链接】 (一)关于钱钟书 1、也谈钱钟书 钱钟书(1910.11—1998.12.19),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中国著名学者、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他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是个天才。 ①“照相机式”的记忆力。在进入小学读书识字之前,钱钟书已读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以及《七侠五义》、《说唐》等古代小说。钱钟书读书过目不忘,任人从书中随便抽出一段来考他,他都能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连书中好汉所使兵器的斤两都背得出来。 ②钱钟书精通英、法、意、德、拉丁、西班牙等多种语言。钱钟书在美国讲学,一位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工作多年的美国学者说,他在美国长这么大,生平从未听过像这样漂亮的英语,算来算去只有哈佛大学的一位语言教授可以媲美。 ③学贯中西古今。从先秦到近代,经史子集靡不贯通,尤以集部为最精。1979年煌煌巨著《管锥篇》问世,极大地震憾了中外文坛,人们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奔走相告,中外媒体连篇累牍、广而传之。一位外国记者言道:“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他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2、钱钟书作品: 散文集 : 《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 : 《人·兽·鬼》 学术著作 :《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3、钱钟书精彩语句枚举: ①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②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游戏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③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④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 (二)比较文学 产生于19世纪的比较文学,是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

高中数学第二章数列数列复习2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必修Word版

必修5 数列复习小结 第2课时 第 20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 (2)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二、例题探究 例1(2009浙江文)设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n S kn n =+,*n N ∈,其中k 是常数. I ) 求1a 及n a ; II )若对于任意的* m N ∈,m a ,2m a ,4m a 成等比数列,求k 的值. 解(Ⅰ)当1,111+===k S a n , 12)]1()1([,2221+-=-+--+=-=≥-k kn n n k n kn S S a n n n n (*) 经验,,1=n (*)式成立, 12+-=∴k kn a n (Ⅱ)m m m a a a 42,, 成等比数列,m m m a a a 422.=∴, 即)18)(12()14(2+-+-=+-k km k km k km ,整理得:0)1(=-k mk , 对任意的*∈N m 成立, 10==∴k k 或 例 2 (2009山东卷文)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已知对任意的n N +∈,点(,)n n S ,均在函数(0x y b r b =+>且1,,b b 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求r 的值; (11)当b=2时,记 1()4n n n b n N a ++= ∈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解:因为对任意的n N +∈,点(,)n n S ,均在函数(0x y b r b =+>且1,,b b r ≠均为常数)的图像上.所以得n n S b r =+, 当1n =时,11a S b r ==+, 当2n ≥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ab≤a+b 2(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比较代数式的大小(重点、难点).3.熟练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重要不等式 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 思考:如果a>0,b>0,用a,b分别代替不等式a2+b2≥2ab中的a,b,可得到怎样的不等式? [提示]a+b≥2ab. 2.基本不等式:ab≤a+b 2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b均为正实数;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思考:不等式a2+b2≥2ab与ab≤a+b 2成立的条件相同吗?如果不同各是 什么? [提示]不同,a2+b2≥2ab成立的条件是a,b∈R;ab≤a+b 2成立的条件 是a,b均为正实数. 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1)设a>0,b>0,则a,b的算术平均数为a+b 2,几何平均数为 (2)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思考:a+b 2≥ab与? ? ? ? ? a+b 2 2 ≥ab是等价的吗? [提示]不等价,前者条件是a>0,b>0,后者是a,b∈R. 4.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结论 (1)设x,y为正实数,若x+y=s(和s为定值),则当x=y=s 2时,积xy有最

小值为2xy . (2)设x ,y 为正实数,若xy =p (积p 为定值),则当x =y =p 时,和x +y 有最大值为(x +y )2 4. 5.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 (1)x ,y 必须是正数. (2)求积xy 的最大值时,应看和x +y 是否为定值;求和x +y 的最小值时,应看积xy 是否为定值. (3)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满足. 思考: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哪几个条件?若求和(积)的最值时,一般要确定哪个量为定值? [提示] 三个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求和的最小值,要确定积为定值;求积的最大值,要确定和为定值.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 (1)对任意a ,b ∈R ,a 2+b 2≥2ab ,a +b ≥2ab 均成立.( ) (2)对任意的a ,b ∈R ,若a 与b 的和为定值,则ab 有最大值.( ) (3)若xy =4,则x +y 的最小值为4.( ) (4)函数f (x )=x 2 +2 x 2+1 的最小值为22-1.( ) [答案] (1)× (2)√ (3)× (4)√ 2.设x ,y 满足x +y =40,且x ,y 都是正数,则x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400 [因为x ,y 都是正数, 且x +y =40,所以xy ≤? ???? x +y 22 =400,当且仅当x =y =20时取等号.] 3.把总长为16 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则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是________ m 2. 16 [设一边长为x m ,则另一边长可表示为(8-x )m ,则面积S =x (8-x )≤? ???? x +8-x 22 =16,当且仅当x =4时取等号,故当矩形的长与宽相等,都为4 m 时面积取到最大值16 m 2.]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5导学案57658

§1.1.1 正弦定理 1 2 3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4 5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6 7 8 学习过程 9 一、课前准备 10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11 12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13 14 15 16 17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18 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19 20 21 22 二、新课导学 23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24 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 ?ABC 中,设BC =a ,AC =b ,AB =c , 25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26 有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27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28 29 ( 30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31 32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33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4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35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36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37 38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39 40 41 42 43

高中数学必修1导学案

班级: 组别: 组号:___________ 姓名: 2.2.1对数(1) 【学习目标】 1. 理解对数的概念; 2. 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3.会根据对数的概念求一些特殊的对数式的值。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62页至63页例2,探究并思考: 1.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 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多少年后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 请问:(1)问题具有怎样的共性? (2)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 怎样求呢?例如:由1.01x m =,求x . 2.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 x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logarithm ). 记作 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试试:将问题1中的指数式化为对数式. 3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并把常用对数10log N 简记为lg N 在科学技 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 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自然对数log e N 简记作ln N 试试:分别说说lg5 、lg3.5、ln10、ln3的意义. 4.思考: (1)指数与对数间的关系? 0,1a a >≠时,x a N =? . (2)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为什么? (3)log 1a = , log a a = . (4) log ____;n a a = log _____a N a = 5. 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 (1)4 216=; (2)3 1 3 27 -= ; (3)520a =; (4)10.452b ??= ??? . 2)将下列对数式写成指数式: (1)5log 1253=; (2) log 32=-; (3)lg 0.012=-; (4) 2.303=. 小结:注意对数符号的书写,与真数才能构成整体. 【合作探究】 1.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2log 64; ⑵2 1 log 16 ; (3)lg100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