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平面镜成像》说课稿

唐县北罗中学刘云芳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个内容: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虚像的概念;3、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它在光的直线传播与光的反射定律之后,学习认识平面镜的成像,是前两节所学知识的应用;另外,学生将首次较完整的研究“像”这个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光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探究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有用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活动中领略平面镜成像现象中的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

3、重点和难点

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学习、体验科学方法,因此,“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虚像”比较抽象,“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虚像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经验,思维能力不强, 很难提出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探究活动中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平面镜,容易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根据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教师引导发现,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虽然对平面镜成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得出一些错误的结论,例如:他们会认为“物体远离平面镜像变小;把“像”与“影”混淆等,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对本节课的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这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则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验证、教师讲解等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要经历以下思维及操作活动: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怎样比较虚像与物体的大小→找替代物与像比较→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观察现象入手,在质疑、探究、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学到知识,同时,体验实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视频“见证奇迹的时刻”引入新课。通过视频学生将会看到一个神奇的现象——人克服了地球引力,变成了空中飞人。这样,极快的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去投入到下面的探究学习中。

2、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

第二个环节我将组织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按照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教学时间的限制,探究活动的重点放在设计探究方案及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以下猜想: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像是“近大远小”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1)提出猜想:

在板书课题之后,展示一幅平静的水面成像的图片。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平面镜的概念,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之美。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特点提出猜想,将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作为后面探究的课题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首先提出:“如何来探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呢?”以明确探究目的。如果学生感到困难,可以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我们怎样比较两个物体大小?”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之所以以小组为单位,一方面是由于该探究活动与以前接触到的探究活动相比,难度要大一些,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随时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获得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3)进行实验

提供实验器材时,将平面镜和玻璃板同时给出,让学生自主选择。直接选平面镜的学生在实验中会发现一个问题:无法同时看到物体的像与替代物,所以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学生就会陷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此时,可能会有学生受到“水中蜡烛”的实验启发,想到把平面镜改为玻璃板做实验。如果学生没有想到,可以提醒学生回想该演示实验。这样,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体会,产生认知冲突,再联系已有信息,解决冲突,体会更加深刻。这样就突破了探究过程中的难点。在得出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的关系后,近一步提出“怎样研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以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探究。由于学生在前一步的探究活动中已掌握了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进行探究。

(4)交流探究成果,及时矫正

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像物等大等距”的结论,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参与实验的态度和效果进行反馈,在这一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将完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3、针对性反馈练习

为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与记忆,消除学生在前概念上的错误,设计了如下练习:

(1)师生及生生互动游戏: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站立,教师伸左臂的同时学生要伸右臂,教师伸右臂的同时学生伸左臂;生生互摆镜像pose。此题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加强物像面对称的理解。

(2)当一个人逐渐走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_____(选填“远离”、“靠近”或“不变”) ,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题主要纠正“物体距平面镜越近,像越大”的错误观念。

(3)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此题加深对“距离”的理解)

4、形成虚象的概念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进行动态分析,使学生从理论上知道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并由非实际光线相交形成。接着再让学生小组实验:把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前,把白纸放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上。眼睛不透过玻璃直接看纸,会发现纸上并没有像,从而说明此像不是光会聚而成的,使学生从实际中感受什么是虚像。这样,通过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等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突破“虚像”这一难点。

5、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播放一段有关平面镜成像应用的影片,通过这段影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产、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有课件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它可以在黑板上长时间的保留,对学生的刺进更明显。按照突出重点,纲要信号化的原则设计板书我的板书分为两大块,左边为主板书写概念规律,副板书写猜想分析等。板书如下: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1)虚像

(2)像物大小相等;

(3)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4)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3、平面镜的应用

以上是我对《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第3节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课前回顾 1、当光从一种物质射向另一种物质的表面时,被返射回原来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 __ ,在这种现象中光路是的。 2、光的反射分反射和反射两种,人眼能看见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是因 为。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定律。 3、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表面都具有平面镜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岸边的树木和房屋等在水中的像都是倒立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倒影”,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 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用到的镜子表面都是平的,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做平面镜,在镜子里的物体叫做像。照镜子时,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你的像在平面镜的哪一面?。 (2)在平面镜中,你的像大小跟你的大小一样吗?。 (3)当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你的像的大小改变吗?你的像到镜面距离怎样改变? 学习目标 1、了解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过程。 2、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原理。 3、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或光的反射规律作图 学习过程 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你有什么想法? 1、像的脸和你的脸大小相同吗? 2、眨眨你的左眼,镜中的像会眨哪只眼呢? 【假设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和进行实验】认真阅读、完成探究: 器材:坐标纸、___________、支架()、两个一样大的物体()、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将坐标纸平铺在桌面上,把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用支架竖立在纸上,并以其中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玻璃板标有“M”面为镜面,并与直线MM重合 ②把其中一个物体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有贴纸一面朝向镜面 ③拿另一个物体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物体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物体的像的位置;观察像和物体大小是否相同; 从玻璃板正前方观察 ④以物体底部某一点()在纸上做好标记,同时在像对应的位置做标 记; 在纸上留下记号 ⑤移动物体,重做2次实验,并做好标记。 ⑥用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不经过玻璃板,直接看纸上是否有像; ⑦用虚线把每次实验中物体和它的像在纸上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 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物距和像距),将数据记录于下表。 观察连线与镜面是否垂 直?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右图,由于光的反射,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 以后,射入眼睛引起视觉,我们感觉好像是_____(S或S’)发出的光 射入我们眼睛的,我们就说_____(S或S’)是_____(S或S’)在平面镜 中的虚像。由此可见,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的。说明:像这样,不是实际光斑形成的像,叫___________。 【评估、交流合作】分析数据,交流讨论,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像; ②像与物体的___________相等;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④像和物关于平面镜___________。 想一想:为什么使用半透明的玻璃板,并且要与所在平面垂直? 跟踪练习 选做题1如图所示为一只小熊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 中的哪一个?() 必做题 2、小明身高1.65m,站在平面镜前3m处,这时镜中小明的像高______m,像到镜的距离_____m。 3、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两岸秀美的山峰在平静的水面清晰地映出“倒影”,它是() A.山的影子B.山的实像C.山倒立的虚像D.山正立的虚像 探究二、平面镜成像作图应用: 1、利用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关系作图:(如右图) ①过S 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②在延长线上截取一点使其到 A.B.C.D. 实验次数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 2 3 --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4.3平面镜成像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学习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观察在家里照镜子的情形,猜想: 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一块、两根相同的、、。 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下的问题: (1)平面镜如何放置? (2)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怎样测定像的位置? (4)移开后面的蜡烛,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 白纸,纸上能否出现蜡烛的像?做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实验步骤: (1)如上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 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6)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实验,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选填“实”或“虚”)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思考: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是因为: 3、刻度尺的作用是: 4、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5、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6、实验中如果有两块玻璃,分别是3mm和5mm的,你会选择哪个? 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一)成像原理: 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 ..用光屏接收,都是正立 ..的。(正立、等大、虚像)

机械基础铰链四杆机构说课稿

平面铰链四杆机构 我说课的题目是:平面铰链四杆机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它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平面铰链四杆是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理论,所以在授课中要准确地把握它在各学科中承上启下的纽带作。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现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首先来看教学分析,它共有4个部分: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所讲的内容属于第四版《机械基础》中第七章的第3节。 整个第七章讲的是平面连杆机构,它作为常用机构中应用最广的一类为学习其他机构提供了分析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改造各类机械的理论基础。 而该章的第3节“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一共阐述了三大问题: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和曲柄存在的条件。本次说课中只对急回特性和死点位置两个问题进行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含概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是前两节内容的深化和提升,又是后面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演化的基础和铺垫,并对生产实践起着重要指导意义。所以这部分内容是第七章乃至整本书的重点。 2、学情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组成,以及曲柄或摇杆为主动件的运动关系,而且也有一定的力学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又正处于叛逆心理较重的青春期。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几组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试题:4.2 平面镜成像(沪科版)[含答案]

精品资源教育学院 2021年同步课堂帮帮帮 姓名: 学号: 班级:学号:

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目标梳理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 在实验探究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3. 会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镜面反射及生活相关现象。 4. 理解等效替代法的含义。 1.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及其应用。2.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 知识梳理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有何异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 (1)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像比物大,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不相等。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实验器材:两支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一把刻度尺、量角器及火柴。 (2)实验装置: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纸平铺在水平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等关系。 (4)在玻璃板下所铺的白纸上描绘出蜡烛、玻璃板和蜡烛像的位置,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量出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 (5)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4)。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的正倒关系 /cm 11010等大正立 21515等大正立 32020等大正立 5.分析与论证 分析和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可知: (1)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①。 (2)像与物体的大小②。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③。 (4)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④。

【导学案】4.2《平面镜成像》01

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版本上海科技版 课程标题第四章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一、考点突破: 知识点要求学习目标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像与虚像理解理解平面镜成虚像; 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平面镜成像应用理解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1. 对虚像的理解;2. 平面镜作图。 知识梳理: 一、知识脉络图 二、知识点拨 (一)平面镜成像 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思考1:人眼是怎样确定物体的? 分析:有光射入人眼,人眼沿光线的逆方向确定物体的存在及位置。 思考2: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中的像的? 分析:如图所示,我们取烛焰上的一点 S来研究,S点会发出很多光线,其中有一部分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因为人眼总是感觉光沿直线传播,所以人逆着反射光线看过去,感到光线是由'S点发出的,'S就是S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烛焰上的其他点与S点一样,在镜后也有一个像点,无数的像点便组成了烛焰的像。

注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谓虚像,即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 聚而成,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2. 实验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站在镜子前面时,总能看到自己的像,平面镜成像时, 像的位置、大小跟物 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物体越近,成像越近;物体越远,成像越远;像与物 体大小相等,离镜面的距离相等…… 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直立一块薄玻璃板,作为平面 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 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竖立 着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 烛关于平面镜形成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 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②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③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④把一个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从侧面观察在光屏上会不会出现一个像。 序号像与物体的 大小关系 物体到平面 镜的距离 (单位:cm) 像到平面镜的 距离 (单位:cm) 像和物体的连 线与平面镜的 关系 正立 还是倒立 实像 还是虚像 1 相等10 10 垂直正立虚像 2 相等20 20 垂直正立虚像 3 相等25 25 垂直正立虚像 体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说明:(l)实验中要使用半透明的薄玻璃板,一是容易确定像的位置,二是可以排除玻璃板前、后两个反射面形成重像的干扰。 (2)玻璃板要与桌面垂直,便于测量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应在光线较暗的室内进行实验,可以较清楚地看到镜中的像。 注意:平面镜成像的大小总是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而与镜面的大小或物体离镜面的距离无关。 思考:为什么离镜子越远,会感觉到所成的像越小?是不是像比物体小? 分析:这是人的视觉造成的,同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远,我们的眼睛对物体的边缘所张的视角就越小,也就感觉物体越小。我们离平面镜越远,感觉到所成的像越小,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完整版

汽车用材料概述 一、概述 汽车是由上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而这些零部件又是由几百个品种、上千个规格的材料加工制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汽车的基础。 用于生产汽车的材料种类很多:有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玻璃、陶瓷等,据统计, 近几年生产的一辆普通轿车,其主要材料的重量构成比大致为:钢铁65%~70%、有色金属10%~15%、非金属材料20%左右。 各种新型材料,如轻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技术合成材料等越来越多的用于现代汽车 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性能 黑色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材料 三、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四、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 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和抵抗各种化学介质侵蚀的能力 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 导热性:传导热量的能力 导电性: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膨胀性:受热时体积增大的能力 熔点:由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 磁性:金属材料能导磁的性能称为磁性 抗腐蚀性:金属在常温下抵御同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而遭破坏的能力 抗氧化性:金属在高温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五、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载荷(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抵抗能力 机械性能指标: 强度 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 常用强度指标是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塑性 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被破坏的最大能力 常用塑性值的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 金属材料在抵抗比它更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冲击韧性 金属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 金属材料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并导致断裂称为疲劳断裂 在无数次(钢铁约为106~107)重复交变载荷作用下不产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疲劳强度值通过疲劳试验测定 当金属材料的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7次时,零件仍不断裂,此时的最大应力可作为疲劳强度。某些高强度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108次时的最大应力作为它们的疲劳强度 六、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铸造性能:铸造性能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冷却凝固过程中收缩偏析的大小(金属凝固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均匀性),以及对气体的排除和吸收等性能 压力加工性能:压力加工性能是指金属在冷、热状态下,进行压力加工时,产生变形而不发生破坏的能力 塑性越大,变形抗力越小,压力加工性能越好 焊接性能:焊接性能是指两块金属材料在局部加热到熔融状态下,能够牢固地焊合在一起的性能 焊接性好,易于用一般方法和工艺施焊,焊时不易形成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处强度能与原材料相近 切削加工性能:切削加工性能是指金属材料被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热处理性能:热处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适应各种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第2节《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新版)沪科版及答案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考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5分) 1.(5分)《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名作,荷塘中月球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月球到水面距离相比() A.相等 B.较小 C.较大D.无法比较 2.(5分)你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向平面镜走去时() A.镜中像的位置是不变的 B.镜中像是越来越大的 C.镜中像是大小不变的虚像 D.镜中像与人是等大正立的实像 3.(5分)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A.1m B.1.5m C.2m D.2.5m 4.(5分)“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5.(5分)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A. B. C. D. 6.(5分)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 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7.(5分)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8.(5分)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三《平面镜成像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熟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分居___________________ 、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样的像是虚像。和小孔成像比较,看两者的像是不是一样?有什么区别?虚像实际上是____________,而实像是_________,如果把一光屏放置在镜子后面或小孔的后面,哪一个能在光屏上得到像?答:_________________。 3、能够应用平面镜成像解释一些现象,同时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初步知道凸面镜和凹面镜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利用平面镜解决问题。 三、导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光在传播过程中是__________传播的。在传播过程中______介质。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______________。 3、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两侧;等于。 4、做图。 (二)新知识学习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按照表格要求写出所用的器材、实验过程、测得的数据及得出的结论。 结果在全班中交流。 做出反射光线 线竖直照到画出平面镜的位

(2)参照书43页图2.3-2绘制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2、探究虚像和实像 (1)回忆小孔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蜡烛的火焰的像 (填“能或不能”)出现在光屏上。这说明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2)如果在平面镜后放置一光屏,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 )出现物体的像,这和小孔成像所成的像 (填“一样或不一样”),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这样的像叫虚像。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刻钟的实际读数是( ) A 、8点20分 B 、4点20分 C 、3点40分 D 、3点20分 (2)爱好足球的小亮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他实际看到的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 。 (3)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镜之间有一烛焰,则烛焰在两个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有几个?(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穷多个 (4)在两个平行放置的平面镜之间有一发光点,则发光点在两个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有几个?(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穷多个 (5)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 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 ,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A .1m B .2m C .3m D .4m 4、阅读书44页科学世界: (1)凹面镜和凸面镜统称___________。 (2)凹面镜对光有 作用,凸面镜对光有 作用。 四、综合练习 1、雨后晴朗的夜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背着月光走,上暗处是水; B 、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 、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 、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2、决定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________ A 、平面镜的大小; B 、平面镜的放置; C 、物体的大小; D 、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 3、有一个过路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长度变化是________ A 、先变长后变短; B 、先变短后变长; C 、逐渐变长; D 、逐渐变短。 4、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光线的方向保持不变,镜面转过θ°,则反射光线的方向 将 转过________ A 、θ°/2; B 、2θ°; C 、θ°; D 、无法确定。 5、池中水的深度是2米,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105千米,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 A 、2米; B 、4米; C 、7.6×105米; D 、3.8×105千米。 6、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反射面夹角为60°,一束光线AO 射到平面镜NP 上,光线经两块平面镜反射后与AO 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 与平面镜的夹角是:_______ 在此画图

平面镜成像实验专题

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实验练习 1、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 (1).小明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 像的位置;实验中应选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 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 不能重合。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 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 (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14).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 (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 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规律。 (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若用棋子做实验,不足是什么?棋子不是光源,看不到棋子的像如何改进?用手电筒照亮棋子。

机械基础说课稿

“轴系零部件”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轴的结构分析”,这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机械基础》这门课是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各学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它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了基础理论,对生产实践也有着指导作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这门课程的重点之一,学生掌握好了这节内容,将对利于他们的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的技术创新。为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准备了相关教具、挂图及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等,把枯燥的授课内容以形式活泼、互动性好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对这节课分别进行阐述。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教材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钟丽萍老师主编的《机械基础》一书。第九章讲的是应用最广的一类零部件——轴系零部件,该章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零部件的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使用各类机械及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轴的结构分析””是《机械基础》这门课中的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主要阐述了三方面内容:轴上零件的固定、轴的结构及轴的结构工艺性。 2、教材内容的处理 所用教材的内容优点是知识覆盖面广,但系统及重点内容深度相对较浅。不利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本节教材中,虽然把各种轴上零件的固定方式都分别进行了介绍,但对轴的实际应用结构介绍的过少。因此,在授课中增加了介绍减速器的结构和轴的装配结构练习。 ◆教学对象分析 要想讲好一堂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只有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该课授课对象是机械专业高级工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构件的受力分析、机械工程材料基础、齿轮传动、联接等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本节内容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首先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授课内容多给出实例,把理论性较强的课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把各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轴的结构; 理解:轴的结构工艺性要求; 掌握:轴的结构安排和轴上零件的轴向与周向固定。 1

八年级物理全册 4.2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

学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阅读教材P58~P59,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1)__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__叫做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__光的反射__。 问题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器材:__玻璃板、支架、两支相同的蜡烛、光屏、火柴、方格纸、刻度尺等__。 (2)猜想与假设:利用桌面上的平面镜,观察镜中蜡烛的像,改变蜡烛与平面镜的距离,你认为像的大小和位置怎样变化?说出你的观点:__像的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思考讨论:①把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观察镜中的像,你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吗?__不能__。 ②再借助一支相同的蜡烛,能把它放在镜后和像比较大小吗?__不能__。 ③换用玻璃板,你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如何测量?__能比较像和物的大小。记下像和物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进行比较__。 ④将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出像吗?__不能__。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①比较第2、3列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__; ②比较第2、4列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像和物的大小相等,且与物距无关__。 ③用一张白纸能承接到玻璃板所成的像吗?____不能__。 (6)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虚__像,像与物的大小__相同__,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相等__,像与物对于平面镜是对称的。 学点2 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阅读教材P59~P60,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平面镜的应用:__成像__、__改变光路__。 问题2:使用平面镜的危害:__城市里许多大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这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__。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教案.doc

4.3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探究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学习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观察在家里照镜子的情形,猜想: 1、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二)、设计并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一块、两根相同的、、。 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如下的问题: (1)平面镜如何放置? (2)怎样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怎样测定像的位置? (4)移开后面的蜡烛,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 白纸,纸上能否出现蜡烛的像?做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2、实验步骤: (1)如上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镜前,观察它在平面镜后面所成的像。 (3)将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大小的蜡烛B竖立在平面镜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蜡烛B此时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注意观察蜡烛B的大小和蜡烛A 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出现。

(5)移开玻璃板,将把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6)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几次实验,并将相应实验现象或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像和物体的大小;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成的像是正立的像;(选填“实”或“虚”) 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思考: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要求玻璃板和桌面垂直是因为: 3、刻度尺的作用是: 4、选取两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 5、为什么要多次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6、实验中如果有两块玻璃,分别是3mm和5mm的,你会选择哪个? 知识点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一)成像原理: 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 ..用光屏接收,都是正立 ..的。(正立、等大、虚像)

最新机械专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年×月我从××××大学硕士毕业,所学专业为×××。毕业后至今,我在××××××任教,任教学科为《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接下来我开始说课。 我说课的题目是:《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下面我从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机械检修的一般工艺过程》是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矿山机械维修与安装》专业课教材中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该节系统讲解了机械设备从接受检修开始到检修任务完成的具体步骤及一系列详细的作业。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零件的修理方法》,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接下来学生还要学习轴类零件、轴承等的修理与装配知识。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目标,结合本课题,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机械设备检修工艺所包含的主要步骤,以及每一步骤中所需做的详细作业;难点:如何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演示法、讲授法和集体讨论法,充分体现了多种方法相结合。 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检修过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运用讲授法对机械检修工艺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抓住关键点用点拨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采用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象,了解虚象是怎样形成的。 3、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平面镜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7实验内容,思考问题) (1)此实验是研究的与的关系。 (2)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是:。 (3)实验中使用玻璃板而不使用带水银的平面镜,为什么? (4)实验中要求玻璃板如何放置?,为什么要这样放置? (5)图2.3-1中的两只蜡烛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使用这样的蜡烛? 。 【合作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组实验,记录现象) (1)观察两只蜡烛到平面镜的位置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器材测量可以知道这个关系? (2)用直线把图中的物点与像点连接起来看一看这条线与平面镜所在的直线有什么关系? 归纳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78内容,思考问题) (1)眼睛的位置与S还是S1在一条直线上? (2)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我们感觉好像是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但是,实际上是发出的光。准确来说,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以后,射入眼睛的。 (3)况且,由图可知,S是 S1是光线的延长线,物理中把象S1这样的像叫虚像 归纳结论:平面镜所成的是像。 【思维拓展】(阅读课本P79内容) (1)凸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2)凹面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举例: 【检测达标】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__ (“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 物的大小____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_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 离. 2.某人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像到镜面的距离 M,人与像的距离为 M. 3.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4、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

平面镜成像练习题 (含答案)

平面镜成像 1.下列因素中能影响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是()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B.物体的大小 C.像到平面镜距离D.镜面的大小 2.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8-1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A.1m B.2m C.3m D.4m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变小 B.物体远离平面镜,像也远离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的位置不变,像的大小不变 D.物体靠近平面镜,像靠近平面镜,像变大 4.“猴子捞月”中,猴子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实像 B.光的直线传播而成的虚像 C.光的反射而成的实像 D.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5.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8-2所示,这时的时刻应是()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6.图8-3中关于平面镜前AB所成的像正确的是() 7.墙面上贴着一块穿衣镜,水平地面上一个人以速度v匀速直线朝平面镜走去,相对于人,像的速度是() A.v B.2 v C.v /2 D.0 8.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照相机拍摄

B.要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已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高度应不小于人的高度 C.像到镜面的距离跟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不一定垂直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入射角是00,反射角也是00 B.入射角增加150,反射角也增加150 C.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反射角为900 10.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在平面镜正前方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内成像 B.很大的物体不能在很小的平面镜内成像 C.物体静止不动,若把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向下平移时,镜中像也向下平移 D.物体在平面镜内总成等大的虚像 11.如图8-4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_______而得到的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12.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____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 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13.多媒体教室里的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穿衣镜是用平滑的玻璃做的,光在它的表面发生的反射是______,它所成的像是______像;物体通过小孔成像成的是______像,前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后者的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4.将一墨水瓶放在镜前6cm处,墨水瓶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_____cm,像与墨水瓶间距离为________cm.若使墨水瓶向镜面靠近,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若使墨水瓶远离镜面,则墨水瓶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15.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在镜中像到镜面的是_______m,当他向镜前进0.5m,则人与像间的距离是_______m. 16.简易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它的镜筒内有两块互相______放置的平面镜.17.下文是摘自某刊物的文章,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污染,来自舰丽的玻璃幕墙》 最近张小姐十分苦恼,因为她的房子正对着一座新大厦的玻璃幕墙,有时站在她家的窗前,看到

机械基础带传动说课稿

曲靖工商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 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初赛 说课稿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 参赛章节:项目八课题一 参赛课题:《带传动》 授课班级:2015春汽车美容班 参赛教师:郝维 送选单位:机电专业部 教研组:机械教研组 我说课的内容是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汽车机械基础》项目八课题一的内容“带传动”。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说明这堂课的设计。 教学理念 职业教育是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岗位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建立了多样性、灵活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遵循这样的一个指导思想,在讲带传动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会把理论知识和生活中带传动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带传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体现了职业教育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提供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 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内容是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汽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项目八课题一的内容。全书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能力应用为核心,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紧密联系生产、教学实际适应汽车运输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而在前面一堂课中,已经学习了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让学生对机械传动机构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为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带传动的内容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而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填补了学生在远距离传动机构知识方面的空白,也为后面学习链传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讲好一堂课,除了要熟悉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的指导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外,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目标。而结合我们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得出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可能相对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有所欠缺,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能强,好奇心也强,喜欢尝试和探索。其次,学生最关注的应该是以后的就业问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倾向于学习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能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对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最右,在学习本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对机械传动机构有了个基础性的认识,具备了学习带传动的能力。基于上述所说的学生的特点,我会在本堂课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多给出几组实例,多给学生思考、练习的机会,使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会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主要探究的是像与物的哪两方面内容? 2、日常生活照镜子的经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在平面镜的 ________ (选填“上方”、“下方”、“前面”或“后面”),你是怎样找到像在平面镜里的具体位置的?(点拨: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4、说一说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第二部分(课内探究) 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一: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当物体离平面镜越来越远(越来越近)时,物体的像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 2、大胆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行实验、收集数据: (1)把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的中间画一条直线,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竖立在这条直线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并记录下此蜡烛的位置。 (3)找到蜡烛的像的具体位置,并记录下蜡烛的像的位置。 (4)比较蜡烛与蜡烛的像的大小关系,将其填入位置1的相对应表格中。 (5)将蜡烛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2次(或是靠近平面镜的方向移动2次),然后重复2、3、4步的实验过程,并将其结果填入位置2、3的相对应表格中。 4、分析与验证: 由以上表格所记录的内容,你能够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与合作: (1)实验中,我们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做实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我们用_______方法找到像的具体位置,从而更有利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学以致用: 一个1.6米高的同学,站在距平面镜2米远的地方,像高。当他向平面镜靠近1米,这位同学的像高变为________。 探究二:物与像的位置关系 1、大胆猜想: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像与物的连线跟平面镜什么关系? 2、实行实验、收集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