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

浅析《红楼梦》含蓄艺术手法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语言艺术的典范,是个大宝藏。但在六十年代以前,对《红楼梦》语言的研究还不多,这是块未触动或只动过几下锄头的地方。就曹雪芹对修辞方式的运用来看,不论运用哪一种,都有含蓄之美,情趣之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关键词:红楼梦;含蓄蕴藉;成因;修辞

Simply analyze the implicit artistic tactics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bstract: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is the model of novel language art and a big treasure in our country. But in the 1960s, there was still not much study on language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his is the field where has not researched . Watching on Cao xueqin’s application of the rhetoric way, no matter which one is used, there is beautiful the implicit one, the beauty of the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which give everyone beautiful enjoyment.

Key word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Accumulate and make use of implicitly;Style cause; Rhetoric

目录

一、含蓄蕴藉 (1)

二、《红楼梦》含蓄风格形成的原因 (3)

三、含蓄手法的综合运用 (5)

(一) 谐音表义 (5)

(二) 借物寓意 (8)

(三)析字妙用 (9)

注释 (15)

参考文献 (16)

一、含蓄蕴藉

含蓄也作涵蓄,有三重意思:一是从思想内容说的,作品的含意深隐,意在言外。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二是从情节上说的,即情节暗示;三是从手法上说的,采用含蓄手法,指文艺创作不用语句直言,而寄托于形象。比如咱们中国人不太喜欢直来直去,说话办事都喜欢绕个弯儿。这不是我们不怕麻烦,而是含蓄。含蓄是修养,是美德,但也是虚伪,甚至是狡诈。它已溶入我们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各个角落,渗到中国人的骨子里。象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我们也不在乎画面本身,而重视画外之意,要的是藏在画面之下的意境。不象西方绘画那么直接,看第一眼就要觉得美。所以古西腊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的绘画,注重真实,符合逻辑和准确的细节。连人首和身体的比例也有一个黄金比率。所以难怪他们初学者又画静物,又画模特的忙好几年。而中国画要的是传神,而这“神”不在画面之上。故不需画面的美。画上的物体也不必成比例和符合逻辑。地位高的大人物,在真实生活中可能是矮子,可在画面上往往比其他人高大。孔子的身体可以画得不魁梧,相貌也不必漂亮,但脑袋要大,象征有智慧。而且画面极其简捷,宁愿在画面上留下大片空白也不多画一笔。能不用色彩的就不用,所以水墨画便大受欢迎,这与我们崇尚含蓄的思想有关,要得是给观众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我们的画与诗一样就象陈年的老酒。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不是坐在画室里画静物,画模特儿。所以画家要溶入自己对文化的修养和积淀,人生的沧桑和对自然的观察才有好画。品诗品画的人也要象品酒一样的慢饮细品才会咂出味道来。像八大山人的画,多为枯枝,败叶,顽石与倦鸟,且极其简练,画面上常留有大片空白,仅从画面上看,不能算美。但细品之下就会让人联想到什么是失意孤独与愤世嫉俗。宋徽宗时,绘画中的这种含蓄之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宋徽宗考官,绘画为一考试科目,评判的标准不是画技,而是要看是否有诗意。这里的“诗意”,实际就是含蓄。如有一年他出了一个深山藏古寺的题目,第一名的画,上面画满了层层山峦和茫茫树丛,就是不见寺庙。但画有一个和尚在溪边汲水。可见那寺必然隐在那山后或树丛林,要不哪来的和尚呢?细品之下寺庙跃然纸上。像绘画中的这种简练与含蓄,在其他艺术中还可以见到。如在我们的传统戏剧中,若出现门,则不需真的在布景中设一门,而要演员通过高

抬脚表示过门槛,或用手作推门动作来表示有一门在那里。骑马也不用真的牵一匹马来,演员只要手执马鞭来比划一下就行了。当然这一比一划也不是那么简单。关键是要看是否传神。这“神”就象那座古寺,要藏在这一比一划里,而不在比划本身。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师与跑龙套的区别。我们中国人讲究内在的东西,对浮在表面上的东西往往不屑一顾,所以也就不太重视。象京剧《三岔口》里的摸黑对打,道具除了演员手里的刀外,就是一张桌子。剩下的就是演员的功夫了。舞台上虽然灯光如昼,可演员通过动作让观众看出那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而西方的东西则比较直接。象绘画讲究色彩与布局,象歌剧不单要有漂亮的服装,优美的音乐,还要有真实而庞大的布景。第一眼就会给你以强烈而直接的印象。不需琢磨,就把想要告诉你的全都展示给你。象前些年红的发紫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正是用它真实庞大的布景,优美动听的音乐,再加上毫无诗意可言的爱情故事来取胜的。这正符合现代人日趋直接而高节奏的口味。

在我们的建筑方面,含蓄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西方人注意个人隐私,可庭院多不设围墙,即使有围墙也是矮矮的,让人一窥到底。我们则喜欢院子要有高高的围墙。在我国北方的小院,不论多么破落,刚进家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堵墙,不为别的,为的就是挡住初来者的视线,不让来人一眼看到院内,给人留下一点想象的余地。这种美学思想在我们的园林中处处可以看到。象苏州园林,不是曲径,就是曲廊,还有假山内的曲洞。开阔的水面太开阔太直接,那么就建一个亭子。要想知道亭里的风光,得先要经过九曲十八桥。为的是让人一曲一个景致,一折一个天地。让人想象,让人回味,这同我们诗画里的意境是异曲同工。

我们对含蓄的喜爱使得我们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和比喻。这给我们的文学增加了无穷的魅力。在描述一件事情时,用只有几个字的成语来描述,不但使文字得到简练,还可以令人回想起这个成语之后的悠远的故事,大大丰富了文字的内涵。象描述姑娘漂亮,用“倾国倾城”,或“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姑娘到底有多美?您只要想想连月亮和花儿都自惭形秽,那要有多美。这比又是眉毛又是鼻子又是腰身的大段文字更生动,更简洁,且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多种文体的过程,手法独特,挥洒自如,但并非毫无拘束,随意而作。在何时何处使用何种文体,都因人因事因境而定,体现了很强的灵活性。在抒发人物强烈感情时,多用长诗,如《葬花吟》、《芙蓉诔》等。其中《芙蓉诔》

尤为突出,以长诗形式激发出宝玉哀悼晴雯、痛恨黑暗现实交织而成的悲愤难抑的感情,又兼以擅长于表达波澜起伏感情的“骚体”,表达了宝玉对现实社会强烈的不满与抨击;‘在人物咏物抒怀时,一般采用短诗,如《对月有怀》、《咏柳絮》等;在预示人物命运或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时,则采用短诗或小巧且“辞欲隐而显”(刘勰《文心雕龙》·谐隐》)的谜语,如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贾政的“砚台”谜等。《红楼梦》运用多种文体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各种文体作为小说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已经完全熔铸于人物形象和故事之中,对于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隐含地表达思想倾向和艺术地营造意境氛围起到了非常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红楼梦》含蓄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种风格的形成,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阶级、时代、传统文化的哺育、作家个人时身世经历等,都是重要的因素。

首先,《红楼梦》风格的形成,与时代和作家的身世经历有着十分直接的联系。《红楼梦》明确强调以“我半世亲睹亲闻”的“一段陈迹故事”,为创作题材,开卷即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又云:“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因此,《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的作品。曹雪芹的先人曹空、曹寅、曹禺、曹颓祖孙三代,出身包衣,由于深得康熙皇帝宠信,历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年之久,曹寅父子三人还曾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等钦差。雍正即位后,因曹家与雍正的政敌有牵连而被革职抄家,从此衰败下来;当年“锦衣纨褥”的贵族公子曹雪芹,晚年顿落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贫困境地。《红楼梦》写作于清乾隆年间,正是大兴文字狱之时,“一字相牵,百口莫辩,一人获罪,九族株连”。因此,他以一个罪人之身写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性的作品《红楼梦》,只能运用含蓄手法才能尽量逃脱文字狱可能带来的危险。从乾嘉以后考据学之大盛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整个学术界的一种沉默,一些进步的政治、学术思想,也要借助别的形式来表现。如戴震通过《孟子字义疏证》

来阐发,《聊斋志异》借助神仙鬼狐来抒发蒲松龄的胸中块垒。在此背景下,曹雪芹要公开表示自己的意见,要批判君权,要表达对封建社会制度的憎恨,就只能用委婉含蓄的手法。曹雪芹描写了石头神话、还泪神话、太虚幻境,为《红楼梦》抹上一层神话的和迷信的色彩。《红楼梦》以梦幻手法写出作家历尽悲欢离合的“一番梦幻般的经历”,含蓄地表达了伤时骂世之旨,从而使之不致夭折,并流传千古。

其次,《红楼梦》含蓄风格的形成,与曹雪芹深受传统文化的哺育是分不开的。含蓄,本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古人写作诗文就很注重含蓄,刘勰说过:“立之英蕤,有秀有隐。隐者,文外之重旨也。”[1]这“隐”字,就是含蓄之意,“文外之重旨”,就是意在言外。对此,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的说得更具体明白:“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2]钟嵘的《诗品》提倡“滋味”说,反对诗歌内容的“淡乎寡味”,司空图《诗品》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都是主张要含蓄。把思想感情深含于文辞之中,读者读到含蓄之处,像吃橄榄似的,越嚼越有回味,口中余味无穷。受传统文化哺育曹雪芹,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是个小说家,而且工于诗画。他熟练掌握了含蓄的手法,并将含蓄的手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采,使之别具特色。《红楼梦》作为小说,含蓄手法运用得如此成功,这正是曹雪芹的伟大艺术力量的表现。

再次,借题发挥伤时骂世的《红楼梦》当然不像它开头就宣称的那样是一部“毫不干涉时世……大旨谈情”的书,它只不过把伤时骂世之旨作了一番遮盖掩饰罢了。诗词曲赋中有时比较可以说些小说主体描述文字中所不便直接说的话,在借题发挥、微词讥贬上有时也容易些。比如薛宝钗所作的《螃蟹咏》,其中有一联说:“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写的虽然是横行一时、到头来不免被煮食的螃蟹,但是作为给那些心机险诈、善于搞阴谋诡计、不走正路、得意时不可一世的政客、野心家画像,也十分维肖,他们最后不都是机关算尽,却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小说中特意借众人之口说:“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可见,确是在借题发挥“骂世”。又比如《姽婳词》,看起来对立面是所谓“‘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颂扬的是当今皇帝有褒奖前代所遗落的可嘉人事的圣德,实质上则是指桑骂槐,揭露当朝统治

者的昏庸腐朽:“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如果不是借做诗为名,是不敢这样直接干涉时世,讥讽朝廷的。

三、含蓄手法的综合运用

罗宪敏的《〈红楼梦〉的含蓄美》认为,曹雪芹创造性地调用各种传统的艺术手法,在小说创作上第一次创作出精美含蓄的意境,形成全书含蓄美的艺术风格[3]。曹雪芹善于透过事物富于特征的外在形象而精确生动的描绘传达其内在的精神特质,通过曲折隐蔽的艺术构思,以反映现实的矛盾冲突和深刻的政治主题,使笔下的艺术形象更鲜明生动,这些都使《红楼梦》呈现出含蓄蕴藉的美感特征,同时曹雪芹还自觉地运用暗示、寓意、象征、反笔等具有含蓄特征的表现手段,以丰富增加作品的情趣意蕴。任何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有它独自的特色。《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库的瑰宝。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那么,在写法上与传统的方法不同时。《红楼梦》在读法上也应与传统的一般读法不一样。《红楼梦》:“出则”劈头的第一句话:“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出则”结束时,又“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一再强调,读此书,要“细按”,“认真玩味”,不能一览而过。为什么昵?就是因为《红楼梦》的艺术风格就是含蓄,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正因为含蓄,所以才有“味”;因为其“味”含蓄于中,所以才须要“细按”、“熟思”,才能获得。聂石樵说过“《红楼梦》语言最鲜明的特色是清新和自然,概括和含蓄。”[4]在《红楼梦》这部辉煌的现实主义巨著里,他以横绝千古的艺未腕力,调动各种传统的艺术手法,创造出精美含蓄的意境。形成了含蓄美的语言艺术风格,本文试就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运用的含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如下:

(一)谐音表义

曹雪芹继承和发展了《金瓶梅》给人物命名的方法之一,系统、全面、出色运用了谐音法,从而减轻了给人和物命名的负担。谐音具有双向性,如“荣禧堂”←→“荣熄堂”。箭头右指为正向谐音法,读者用此法以谐出作者的寓意;箭头

左指为逆向谐音法,作者用此法以谐出物和人的名称。贾雨村既然是个虚报的极为势利的人物,其籍贯便可胡诌,妻子也可侥幸取得,发迹前糊里糊涂打发他一个安身之地,令他靠人之情进京应试。于是逆向谐音为:贾雨村,男,湖州(胡诌)人氏,有妻娇杏(也可理懈为丫头侥幸嫁了知府大人),发迹前寄住在姑苏城闾门外的十里(势利)衡仁清(人情)巷的葫芦(糊涂)庙,这样的命名不但省时省力,且增加了作品的魅力。

1、人名的谐音

其一,一人一名谐音所指一义。袭人之父花自芳,谐名后与姓合用:花子坊。所以袭人卖身贾府为奴之前,其家以乞讨为生。一人二名合用谐音,所指一义。袭人又名珍珠,只谐后一个名,谐合二名合用:袭人争主。用打小报告的办法偷袭人,是袭人常用的损人、利已、固宠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人三名三个谐音,各有所指。贾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贾化即假话,喻其人之言多不可信;时飞,用名不用姓,而后谐音是非,喻其人为搬弄是非之徒;贾雨村,姓与名谐音并引申为假语村言,为作者行文谋篇之用。或贾化的谐音“假话”系指贾雨村其人其事为作者所虚拟,并非隐喻恶劣的品质。这样的理解,似不确切。“假语村言”虽意为“借用村粗之言”,但由“假语村言”用作贾化的姓与号:贾雨村。读者自会立即想到其人其事多为假人假事。那么贾化的谐音“假话”如果寓意故事虚拟,就显得语意重复了。

其二,二人二名联合谐音,所指一义。贾演、贾源,拆字为寅、原,再谐音为夤、缘,所以兄弟两并不是或不单是依靠为国为皇上立下了什么汗马功劳,靠的是向上巴结及拉拢关系发的迹,封为国公爷的。不错,尤氏曾感叹过“……只因他(焦大)从小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有水,得了半碗水,他自己喝马溺……”可见二公仗是打过的,不过靠人倚东西,才有吃、喝;靠人背才得活命,那么吃了大大的败仗砌是无疑的了。第三回回目,贾雨村“夤缘复旧职……”中的“夤缘”影射着“演”与“源”。贾雨村因“夤缘”的发迹之路极有可能影射着当日贾演、贾源的发迹之路。贾政、贾赦姓与二名共同谐音为假正经。初识贾政,给人以“端方正直”之感。几经接触,始知人们称他是道貌岸然的假正经。

其三,三人三名三个谐音,所指一义。贾赦(蛇),贾二舍这个名字很古怪,

意为二蛇即小蛇,大蛇即为贾赦,王熙凤即蜂是王即蜂王,这三个名字的谐音共同形象地刻画了贾赦一家吃人的本质属性。与贾政、贾母的住处不同,贾赦住处是花园隔断过来的,但文本中没有花的描写,只道“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实为蛇蝎栖息的环境。贾瑞、尤二蛆、鲍二家的、张金哥、李守备之子,都是王熙风夫妇手下的屈死冤鬼。贾赦都一大把年纪的人了,硬要讨未成年的娃娃为妾,欠下一命;为几把扇子逼死了石呆子,又欠一命;其亲生女贾迎春,则死在了五千两银子之上,这个贾赦,甚至连自己的生母都不放过。贾母因自己需要,不肯放走鸳鸯,他便借中秋讲故事之机,讥讽贾母偏心。有的读者提出,贾琏既是二爷为何没有胞兄,贾琏又名二舍,便是琏二爷称谓的去处,并非上有长兄才称二爷,贾琏确是贾赦的独生儿子。作者在这里有意把兄弟之间的长幼次序移到父子关系之上,即大蛇、二蛇或大小蛇首在嘲讽、调侃与揭露。

其四,合家谐音,所指一义。或只谐姓,或只谐名,或姓、名同谐,谐后合用。刘(溜)姥姥,王成(望成),板(攀)儿,青(亲)儿。于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故事,就可联合谐音概括为“依靠岳母刘姥姥的溜须拍马,走狗攀亲戚,事成有望。”如果不是这样子的谐音,“青儿”就是一个不说一句话,不走一步路,不起一点点作用的小废人,而系多余之笔。王成的儿子狗儿与周瑞有过来往,曾是周瑞的一条走狗。

2、画名谐音

袭人判词的配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袭)——花袭人。

林、薛的配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一堆雪(薛)——薛宝钗。

玉带——带玉——黛玉——林黛玉。

元春判词的配画:一张弓(官),弓上挂着一个香橼(元)——元春入宫。

史湘云判词的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逝(史)水(湘)飞云(云)——史湘云。

判词中有:湘江水逝楚云飞。

3、物名谐音

文本中物名谐音很多,群芳翠(碎),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等等,不必一一列举,但大观园建筑群的谐音值得一提。潇湘(香消)馆、怡(遗)红院,蘅芜苑(恨无缘),梨香(相离)院,蓼红(红了)轩,稻香(香倒)村,缀(坠)绵楼。作者习

惯追求高覆盖率,即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是有限的,可数的,数量不太的,作者就力求穷举这个概念的外延。如文本中,诗歌的数量很大,作者就几乎穷举了当时诗歌所有的体裁。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死亡的形式就有,金钏的跳并,鸳鸯的上吊,尤二姐的吞金,李守备之子李衙内的投河,贾敬、夏金桂的中毒,赵姨娘的中邪,司棋的碰壁等等,唯独一个跳楼的,即是迎春。

4、人名、物名的综合谐音

“娇杏者,侥幸也。脂砚斋批语中所指出的许多人名、地名的谐音义是可信的,它确是隐寓着作者写某人、某事的意图,非后来一些红学家的牵强附会可比。”

[5]如果上面所举谐音的例子,没有大的差错,那么我们仅用谐音一法,就可粗线条地勾勒出对荣宁二府认识的一个大体上的轮廓。贾演、贾源两兄弟不是凭刀枪、战马而是靠向上巴结、拉拢关系,飞黄腾达封为国公爷的。延续到文字、玉字、革字辈时,已是“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已尽上来了……。如今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了。”宁国府已堕落成了荒淫无耻的禽兽之窝,荣国府的长房已蜕化成了致祸的蛇蝎之窟,二房也已沦为伪善、腐朽任人宰割的无能之辈。在禽兽们的蹂躏、蛇蝎们的摧残、伪善礼教的毒害之下,红颜凋零殆尽,宝玉出家为僧。内有寄生贾府的来(赖)升,赖尚(上)荣以及花贾府之钱,张罗贾府之财,寻找贾府之银,偷运贾府之粮的钱华、张才、蔡信、载良等高级奴才们的大挖狠挖墙脚,外有狠狠踢了一脚的贾雨村辈,偌大一个贾府,在内外交困,内外夹攻之下,便剩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二)借物寓意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记得薛宝钗害有先天热毒症,病发时就要服用海上奇方“冷香丸”。这先天热毒症和异香气的“冷香丸”,暗寓着丰厚的含义。作为一位少女,薛宝钗有美的青春、美的人性,有从天性中带来的一股“热毒”,但她更是“露砌魂”、“水作影”的“雪”姑娘。“冷美人”,藏愚守拙,安分随时,总是自觉的以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浇灭少女心中燃起的爱情火焰和压制萌发的人性美,其外在表现常是那么冰冷无情。作者借物见人,把薛宝钗整个丰富复杂的性格特征都离示出来了,真是旨深意远,内蕴无穷。

曹雪芹亦有很深的诗词造诣,曹雪芹描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爱情纠葛的那些场面,如“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等都写得含蓄隐蔽。正如脂批所说,“文则是虚敲傍动之文,笔则是反逆隐曲之笔”,呈现出“花看半开,酒饮微醉”的神情风采。《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将宝钗比作杨贵妃,宝钗不悦,适逢黛玉问宝钗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明知戏名,却说‘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不知是指自己,却纠正宝钗,说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负荆请非》!你们博古通今,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不知什么叫‘负荆请罪’”一句话未说完,宝玉黛玉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原来,宝玉和黛玉吵嘴之后,宝玉亲自去黛玉那里陪不是,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一片深情蜜意。宝钗就把这件事假托在“负荆请罪”这出戏上,言在此而意在彼,旁敲侧击,加以讪笑嘲弄。作者用这样隐微曲折的笔法来写,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得舒缓迁回,含蓄隽永。褒贬互易也是一种曲折隐蔽的表现手法,具有含蓄道藉的美感特征。它的特点是以正作反,似贬实衰,以反作正,似褒实贬。第十二回,有脂批提醒读者:“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第五回,在“那宝玉亦在孩提之何,况自天性所秉来的一片愚拙偏僻”一句的后面有脂批说:“四字是极不好,却是极妙,只不要被作者瞒过。”这说明,对宝玉下的“愚拙偏僻”这个贬词是反话,读者应该从反面进行理解,认识到贾宝玉颖慧、叛逆、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性格。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经一再褒扬主夫人“宽仁慈厚”,但是对照她逼死金钊、晴雯的言行,我们就知道曹雪芹用的是反笔,需要从反面去看她“宽仁慈厚”是假、冷酷暴虐是真。这是明褒暗贬,含着辛辣的嘲讽。

(三)析字妙用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采取这种手法。所谓“析字”,就是通过离合字的形体,构成一个表示特定含义的词或者句子,以表达一种不便明言或不厚明言的语意,造就一种含蓄、委婉的美感效应。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提出,字有形、音、义三方面;把所用的字析为形、音、义三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即推衍上去的,名叫析字辞。析字修辞格为汉语所特有,许多汉字都是字中有字,由若干个上下左右的零部件拼合而成,在会意字和形声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利用汉字的音、形、义特点达到析字的目的,是能增

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现象。[6]如:

1、化形析字

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拼形文字,它是由不同的偏旁、部首和部件组合起来的。化形析字就是变化字形,对文字形体加以离合、增损或只假借字形的一种修辞手法,以离合最为常见。它是利用汉字可以分析的特点,对字的结构(部位或笔划)进行增损离合,使原来的字形发生变化而产生另外的意思,达到修辞的效果。

其一、离合,离合是在字形结构上进行分解变化,重新组合后而得出新的字,构造出一种临时性新的意思的一种析字手法。

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红楼梦》第五回) 这里把“孙绍祖”的“孙”字析为“子”、“系”两字,再用“子”、“系”来代“孙”字。离合析字也可以与谐音等其他手法交互运用。如称“假”为“西贝”,就是先把“假”字谐音作“贾”,再把“贾”字析为“西”、“贝”而成的。

其二、增损,许多汉字是一些独体字,把这些独体字作为某个汉字的零部件进行重新组合而形成新的汉字,这种表现方式就是赠损析字法。在《红楼梦》中,这种修辞格最为常见。比如:“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次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这首诗,我们仔细推敲一下,就会发现其内涵的所在。“凡”、“鸟”相合为“凤”(隐指王熙凤),“二”、“令”相合为“冷”;“人”“木”相合为“休”。“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暗示贾琏对王熙凤的态度必由听从,到冷淡,到休弃,这里是析字修辞中的赠损法。凤姐被贾琏休弃哭回金陵的王姓娘家。这是封建社会中女子最悲惨的结局了,所以她的遭遇比其他女子更悲哀。究其原因,是她生在“末世”。而这正是《红楼梦》深刻的社会意义之所在。但是,高鹗的续书却愉梁换住,把“休”写成了“死”。“死”是人人都不可免的。无所谓“更哀”。很清楚,高鹗的续书抹去了“末世”这关键的一笔,风姐这一典型的社会意义被明显贬低,作品的社会价值因此受到极大的损害。又如:“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红楼梦》第五回),这首诗是写香菱的。“两地”即两个“土”,是“圭”。“孤木”是“木”。“两地生孤木”是“桂”

字。很巧妙的点出了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为妻,香菱的日子就不好过,最后被虐待而死。曹雪芹通过析字这种含蓄委婉的方法,暗示了《红楼梦》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未来命运。曹雪芹是说薛姗娶了夏金佳为妻,致使香菱被虐待而死。很清楚,曹霄芹通过香菱这一形象,抨击血淋淋的妻妾制度的残酷,从而揭示封建“末世”女子的悲惨命。但高的的续笔却写成夏金桂自食恶果,饮毒身亡,香菱则扶正为薛府大少奶,最后为薛家留下一个男孩,难产而死,香菱这一典型的社会意义也被大大地降低了。

其三、借形,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拼形文字。它是由不同的偏旁、部首和部件组合起来的。借形析字,正是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将汉字进行分解离合,从而产生出特殊的表达效果。如:贾政接来看时,上面写着:“西贝草斤年纪轻,水月庵里管尼僧。一个男人多少女,窝娼聚赌是陶情。不肖子弟来办事,荣国府内出新闻”。(《红楼梦》第九十三回)“西贝草斤”是典型的借形析字,“西贝”合为“贾”字,“草斤”合为“芹”字,这里所指的就是贾芹,由“草”字中隐含着对贾芹的嘲讽。

2、谐音析字

谐音析字主要指利用同音字和近音字来替代相关的汉字,一般分借音、切音和双反三种形式。

其一、单纯谐音也叫借音,主要指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如:“(门子)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也。”(《红楼梦》第四回)这里用“雪”借作同音的“薛”,揭露“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豪强显赫。又如:“此香乃尘世所无,尔如何能知!此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红一窟’。”……“此酒乃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酿成,因名为‘万艳同’。”(《红楼梦》第五回),这里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见闻,警幻仙子携宝玉入室,宝玉闻一

缕幽香,便问何物,答曰:“群芳髓”;又品一香茶,问何名,答曰:“千红一窟”;又喝一酒,问何名,答曰:“万艳同杯”。很显然,这里“群芳”、“千红”、“万艳”是指众女子,“髓”是“碎”的谐音,“窟”是“哭”的谐音,“杯”是“悲”的谐音。这里利用借音析字的修辞法,作者含蓄地揭示出封建社会女子痛苦悲惨的命运,同时也点处“绝代佳人绝代悲”的深刻主题。

又如:探春笑道:“我们起了个诗社,头一社就不齐全,众人脸软,所以就乱了。……凤姐笑道:“我又不会作什么‘湿’的‘干’的,要我吃东西去不成?”(《红楼梦》第十五回)“诗”“湿”同音,由“诗”转为“湿”,话语顿时显得活泼风趣。

其二、用两个字相拼的方法来注另一个字的音,叫切音。比如:红禀帖上写着:“门下庄头乌进孝叩请爷、奶奶万福金安,并公子小姐金安。新春大喜大福,荣贵平安,加官进禄,万事如意。”(《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据一些学者的考证,曹雪芹关外祖籍在铁岭,是铁岭之人,黑山村是铁岭之地,黑山村的庄头乌进孝是否铁岭之人呢?蒙汪韶彬先生据本家《汪氏同宗录》及地方史志,并通过实地调查,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乌进孝的原型是康熙年间铁岭地区皇庄汪荒地的庄头汪进孝,他还有个兄弟叫汪进忠,就是乌进孝说的为荣国府经营八九个庄子的“兄弟”。原型姓汪,小说人物姓乌,何以见得乌进孝即汪进孝?却原来这是雪芹以古代语音拉起的一道障眼帷幕。古代没有拼音字母,采用反切法给汉字注音,也叫切音,用“××切”表示。汪,古代韵书作“乌光切”,雍正四年问世的《音“汪”互为反切上字,从这种意义上说,“乌”即“汪”,“汪”即“乌”,岂非《乌进孝即韵阐微》一书作“乌荒切”,“汪”的反切上字都是“乌”。再看“乌”,古代韵书作“汪胡切”,“乌”的反切上字是“汪”。“乌”汪进孝乎?再进一步想:汪,乌荒切。乌荒者,汪荒也。雪芹分明在暗示读者,这个黑山村就是铁岭的汪荒地。

3、衍义析字

是指利用汉字意义上的多义性,或代换,或牵附,或演化,以达到析字的目的。在《红楼梦》诗句中常运用这种析字的修辞格,把所用的字析为形,音,义三方面,看别的字有一面同它相合相连,随即借来代替或随即推衍上去。析字能变换字义,产生趣味,增加语言表达能力。衍义析字以意义言,由于字义的相似或相反,可由联想而牵附。

其一、代换,换话达意,叫做代换。这常发现在引用的文中,是利用同义异词现象的一种措辞法。比如:贾母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念道: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这里的“站树梢”与“立枝”是同义,用“立枝”来代换“站树梢”就不难猜出贾母所出的谜语了。当然,这里还涉及到了析字法的另外一种方法,也就是谐音析字里的借音,“立枝”与“荔枝”谐音,这则谜底答案就为“荔枝”。同时谜底“荔枝”又可谐音为“离枝”,通过这种析字手法,贾母谜的寓意在于暗示将来所谓的“树倒猴狲散”,也有暗指贾母处于最高地位的家长,如果用这句俗语来比喻,她恰似一只站在树梢头的老猴狲。

其二、牵涉,随意牵涉的叫牵涉。如: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她们就好了。”黛玉道:“今儿得罪我事小;倘若明儿宝姑娘来,甚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宝姑娘”是宝钗,“贝姑娘”并无其人,只因“宝”“贝”两字意义相连,即便推衍上法,由“宝姑娘”牵附出“贝姑娘”来。黛玉嘲笑宝玉平日偏爱宝钗,把宝钗当作“宝贝”。

又比如: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黛玉不觉笑了,说:“那里来的渔翁!”……黛玉笑道:“我不要它,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度,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得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红楼梦》第四十五回)这里是利用“翁”与“婆”的对立承接关系,承上文“渔翁”,脱口仿造出“渔婆儿”,“渔翁”和“渔婆儿”恰巧成一对儿,暗含了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关系,微妙而含蓄的刻画了黛玉的心理活动,显得幽默、风趣。

其三、演化,在表达隐含的寓意时,弯弯曲曲,演化得似乎有关连又似乎没有关连,必须细细推究才能明白的,这种修辞格叫做演化析字法。如:“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红楼梦》第五回)“(通灵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红楼梦》第八回)“霁月”为雨停月出,演化出“晴”字,“彩云”为呈花纹的云彩,寓“雯”字,暗指“晴雯”的悲惨遭遇。在这里,“灿若明霞”也是点“晴”字,因为霞是天气由阴雨转晴的先兆;“莹润如酥”是射“雨”字,应从韩愈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来的;“五色花

纹”寓“文”字,因为五色花纹即可称为文。“雨”“文”合二为一即为“雯”字。这句话里暗含“晴雯缠护”四个字。

又如:“拿起一本册来打开看时,只见首页也是画,却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红楼梦》第五回)这首诗是写香菱的。“两地”即两个“土”,是“圭”。“孤木”是“木”。“两地生孤木”是“桂”字。作者在这里暗示,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为妻,香菱的日子就不好过,最后被虐待而死。作者通过析字这种含蓄委婉的手法,暗示了《红楼梦》中一些重要人物的未来命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析字用当其所,则每每能产生一定的修辞效果,使作品或多一份曲折,或多一份含蓄,或多一份幽默,或多一份情趣。运用析字的修辞手法,能变换字义,产生趣味,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显示着作者高度的语言艺术技巧,而此种技巧在《红楼梦》八十回以后几乎绝迹,这无疑也显示着曹雪芹和高鹦两位作者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下优劣。

总之,《红楼梦》语言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产生了突出的艺术效果,达到了“文约而意丰”的境地。笔者认为《红楼梦》语言中有着大量含蜜的花朵,需要我们去认识和采集,并把它酿出最优质的蜜献给读者。它取平常而不满足一般造词造句所求的准确;求生动而不靠辞格的特殊形式装点光辉;取常义却能画龙点睛,进入出神入化的境界。能收到“言近而旨远,辞浅而意深的特殊表达效果。《红楼梦》综合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小说的主体文字是白话,但又吸纳了文言文及其它多种文体表现之所长。有时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态的描摹,也从诗词境界中泛出,给人以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和美感。小说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辞赋、歌谣、联额、灯谜、酒令……做到了真正的“文备众体”,且又都让它们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拟写小说人物所吟咏的诗词作品,能“按头制帽”(茅盾语),做到诗如其人,一一适合不同人物各自的个性、修养、特点,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各有自己的风格,互不相犯,这一点尤为难得。还有些就诗歌本身看写得或平庸、或幼稚、或笨拙、或粗俗,但从模拟对象来说却又是维妙维肖、极其传神的作品,又可看出作者在小说创作上坚持“追踪蹑迹”地忠实模写生活的美学理想。

《红楼梦》写到的东西太多了。诸如建筑、园林、服饰、器用、饮食、医药、礼仪典制、岁时习俗、哲理宗教、音乐美术、戏曲游艺……,无不头头是道,都有极其精彩的描述。这需要作者有多么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修养!在这方面,曹雪芹的多才多艺是无与伦比的,也只有他这样的伟大天才,才能写出《红楼梦》这样一部涉及领域极广的百科全书式的奇书。

注释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45.

[2]沈祥龙.中国历文论选[C].上海:上海出版社,1980(4):17.

[3]罗宪敏.红楼梦的含蓄美[J].红楼梦学刊,1984(2):4.

[4]聂石樵.论红楼梦的语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3(3):14.

[5]蔡盛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M].北京:北京出舨社,1994:18.

[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4.

参考文献

[1]钟敬文.近代进步思想与红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3(4).

[2]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3]沈祥龙.论词随笔.中国历文论选[C].上海:上海出版社,1980(4).

[4]罗宪敏.红楼梦的含蓄美[J].红楼梦学刊,1984.

[5]聂石樵.论红楼梦的语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3(3).

[6]蔡盛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M].北京北京出舨社,1994.

[7]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8]刘心武.红楼解梦[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6.

[9]刘心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周汝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8.

[11]周书文.红楼梦的独创艺术[M].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9).

[12]刘心武.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J].红楼梦学刊,1992(2).

[13]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庚辰本43回夹批[M].济南:岳麓书社出版社,1982.

[14]曾扬华.红楼梦引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15]俞平伯.读红楼梦随笔[Z].上海:上海棠棣出版社,1953.

[16]俞平伯.俞平伯说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7]俞平伯.从开宗明义来看红楼梦的二元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8]曹雪芹.红楼梦[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6.

[19]杨兴让.红楼梦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

[20]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1]王兆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武汉:武汉出版社, 2004.

[22]陆贵山.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3]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彻底衰落时期。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关于《红楼梦》结构的其他说法还有:近代的“四时气象说”(二知道人)、“二十一大段说”(王希廉)、张新之的“三大支说(张新之)以及当代的“波纹结构说”(无名氏)、“立体式建筑说”(周汝昌)、“复叠框架结构说”(曹涛)等。 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因为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据何绵阶、邢颂恩所著《百二十回<红楼梦>人名索引》统计,在《红楼梦》里,有名姓的人物共七百多人,上至皇妃亲王、公侯太监、夫人小姐、公子士人、世族权豪;下至贫民百姓、丫环村妪、僧侣尼姑、相士医家、市井无赖、艺人门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一应具全。在这些人物中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有上百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妙玉、史湘云、李纨、香菱、袭人、晴雯、紫鹃、鸳鸯、芳官、尤三姐、王夫人以及贾雨村、贾琏、贾蓉、夏金桂等。正是这些人物形象的生活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一步一步地揭示了全书的主题。限于篇幅原因,人物评析未能展开,只好留待今后更新主页时再做了。这里请读者一定阅读原著进行全面赏析。 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红楼梦》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在描写人物性格上,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表现人物性格的成熟过程。这个创造典型的民族特点,就具体作品不同的内容而表现不一样。《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写人物采取浪漫主义方法,加以夸张、理想化,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场景下,显示英雄性格,从描写现实生活的深度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高。到《金瓶梅》而变,完全通过生活细节,通过人物一般的日常生活,来刻划人物性格。但《金瓶梅》所写的生细节,欠选择提炼,对描写人物性格不都有意义的,更严重的是,人物性格前后分裂,矛盾不统一,这又大大落在《水浒传》后边。曹雪芹吸取了《金瓶梅》以来失败的教训,从中找到一些经验,又继承了前代小说的传统写法,再加上他对诗、词、戏曲、绘画及各种杂艺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描写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方法。如“闲取乐偶攒金庆寿”,本是贾母想法子学“小家子气”凑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中国古典小说所具有的普遍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写作方法、叙事风格、艺术语言;《红楼梦》是其中最杰出的典型代表;《红楼梦》的内容简要分析;《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对人生和社会悲剧的深刻揭示;《红楼梦》蕴涵的丰富寓意;《红楼梦》的神话色彩;《红楼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集大成者。 中国古典小就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写作方法上是积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表现方式的有机融合,力求更充分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用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来引导读者认识生活。我们对古典小说所叙写的人物和事件很难指实,尤其是对那些历史现实和英雄传奇作品,由于讲说形式的深远影响,古典小说在刻划环境和人物时,很小用静态描写的笔法,而往往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状物写景,刻划人物性格。在叙事观点上,古典小说很难用第一或第三的叙事人称来限定,使用的是一种模糊叙事的手法,不同于现当代西方小说,而这能够多角度、多侧面地传达艺术含量和思想内涵,讲求情节的奇险和完整,在风口浪尖上塑造人物,达到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也是古典小说的艺术追求,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语言、准确、通俗、生动、丰富,具有感觉色彩和艺术情韵,有很强的表现力。《红楼梦》—即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杰出的代表。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化史上能够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且具有人类文化普通价值的少有杰作之一。《红楼梦》能够而且已经起到引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作用。 《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多少年来一直被后人传阅、研究,那么它究竟有哪些特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它的艺术特色、个性何在?这就必须从我们中华文化的传统上来看曹雪芹这位伟大作家的文学创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红楼梦》的内容简要以及写作主线。 一、《红楼梦》内容简析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蕴涵,值得我们永远探求。 《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说的,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很显然,《红楼梦》的主题内容是蕴涵着深意的,决非简单可解。 鲁迅先生曾说过:《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种种;经济学家看《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悱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社会上还有所谓“一百个人眼中,就有一百个贾宝玉”的说法,自《红楼梦》出世至今,人们对其主题的认识一直是众说纷纭,有“爱情说”、“爱情婚姻悲剧说”、“四大家族心衰说”、“政治历史说”等等。但总的概括分析,《红楼梦》的主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通灵宝玉与叛逆主题—贾宝玉的形象。 二、木石金玉与爱情主题—贾宝玉的爱情婚姻悲剧。 三、四大家族与政治主题—贾府衰败的历史命运。 四、色空观念与人生主题—“分骨肉”、“世难容”、“聪明累”、“虚花语”。 了解了《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后,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写作主线: 曹雪芹笔下写人写物、写事、写境,都有它的个性,我们也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够真正理解《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如果你用一般的你常听到的词语如“形象鲜明、性格突出、刻画细致、言语生动”,你是得到了一些文学享受,但是你没有把握住《红楼梦》真正的精华。

红楼梦简单赏析

《红楼梦》赏析 摘要:《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表现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堕落,塑造了一系列贵族、平民以及奴隶出身的女子的悲剧形象,展示了极其广阔的封建社会的典型生活环境,曲折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关键字: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封建社会,爱情,衰败 正文: 《红楼梦》的线索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以宝、黛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人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的凄凉孤苦。《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

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寄生腐朽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 《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家庭。其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情趣相投而出身、地位寒微的人物。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族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及家族的利益。他和林黛玉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和深厚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推动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叛逆的思想性格。但他的思想并未达到否定君权、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红楼梦艺术成就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歌颂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预见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上至皇妃国公,下至贩夫走卒,都得到了生动的描画。它对贵族家庭的饮食起居各方面的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真切细致的描写,园林建筑、家具器皿、服饰摆设、车轿排场等等描写,都具有很强的可信性。它还表现了作者对烹调、医药、诗词、小说、绘画、建筑、戏曲等等各种文化艺术的丰富知识和精到见解。《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罕见的。 《红楼梦》对中国文化艺术集大成的丰姿,绝不限于文体和文学本身,各种姐妹艺术,包括戏剧、曲艺、绘画、书法、音乐、游戏,以及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服饰艺术、陈设艺术、编织艺术、风筝等手工艺术,至于茶文化、酒文化、果品、点心、菜肴、烹调等综合而成的饮食文化等,无不在书中有精妙卓绝的反映。举凡在当时社会生活中与物质文明相伴而上升为某种文化形态、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事物,几乎都被博学多识、才艺绝伦的作家收入笔底、活现纸上,令后人赞叹不已。今天,“红楼文化”已伸展、渗入到各个文化艺术和生活领域,《红楼梦》就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技巧和文化的结晶。 《红楼梦》在文坛上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艺术的成熟。在艺术上,她不仅可与我国源远流长的诗词曲赋中最辉煌的作品相媲美,而且可与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小说名著并列而无愧。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同时代人早已发出了“传神文笔足千秋”的赞叹;脂砚斋等对这部小说艺术上的创新之点和独到之处不乏有价值的评点;戚蓼生在为之作序时以“一声两歌,一手两牍”,“注彼写此,目送手挥”等评论,很有见地地道出了小说神妙的艺术手腕。鲁迅在概括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时更说过,“自从《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给予高度的评价。《红楼梦》的确是一座艺术的宝殿,气象万千,蔚为大观,无论是她的整体还是细部,都能引人入胜,开人心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探讨这部杰作的艺术经验、概括其艺术成就,成为红学研究中长盛不衰的热点,大致涉及到下述诸方面。一、从总体上看,《红楼梦》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她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浑然天成《红楼梦》是一部以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为基础写成的小说,但并非作家的自传实录。从生活到艺术,期间经过了极大的提炼、改造、增删、虚构,所谓“十年辛苦不寻常”。小说虽则是为“闺阁昭传”、写儿女真情,却展开了极其广阔繁富的生活画面。从贵族世家、宫闱内廷、官衙寺庙,到市井闲人以至村野细民,一幅幅生活图景联缀交织、剪接生发,要耗费作家多少心血!历来对于《红楼梦》的“百科全书”之誉,不过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是赞叹描摹生活的丰富精微;实际上艺术创作更有其特殊艰辛之处,一切都要经过作家感情的熔铸、心灵的孕育,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小说所呈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人文景观,无不灌注着作家的血泪辛酸、人生体验。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血泪凝成、苦心经营的书,读起来却如行云流水、

四大名著艺术特色

九年级优生培训(四) (四大名著专题) 班级姓名 一、四大名著艺术特色 一、《西游记》明代白话长篇小说。吴承恩作。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西游记》,真可谓述变幻恍惚之事,寓玩世不恭之意,使人陶醉。 二、《红楼梦》又称《石头记》,长篇小说。曹雪芹作。 《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创作的巅峰之作。它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红楼梦》语言最特殊、最成功的地方首推人物语言这方面,作者运用对话、独白、诗词曲赋等多样化的艺术手段,把每个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特征描绘得分寸适宜。作者语言艺术的高度运用,使人物具有更为丰富的生命和内容。《红楼梦》是一部充满想象的书、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它高妙的艺术价值在于它浸透并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一部永垂不朽的巨作! 三、《水浒传》中国明代长篇小说。施耐庵作。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水浒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的“官逼民反”的现象和只手遮天的社会状况,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本质,有力地冲击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壮士形象。 四、《三国演义》明代长篇历史小说。罗贯中作。 《三国演义》反映了公元三世纪前后黄巾起义与被镇压的过程,广泛而具体的描写了魏蜀吴等封建政治集团内部斗争,反映了当时某些历史情况。《三国演义》并不是简单的复述三国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而是一部经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加工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智慧先知的诸葛亮;奸诈雄霸的曹操;忠贞勇毅的关羽;胸怀大志的刘备……这些英雄人物形象都融汇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看法,认清这些艺术形象反映的实质,才能将《三国演义》理解得更透彻。而《三国演义》就是这样,将英雄本色诠释地淋漓尽致。 二、四大名著常见题目及答案 ⒈《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三顾茅庐”欲请出诸葛亮,它最初由徐庶推荐的。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徐庶,同时他也是进曹营一言不发的人。 ⒉《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是中了周瑜的计。

浅谈《红楼梦》的艺术创新

浅谈《红楼梦》艺术手法的创新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欧洲。为什么《红楼梦》会有如此高的评价?《中国小说史略》如此说来着:“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这说明创新是红楼梦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就《红楼梦》中的心理描写、将诗词赋予作品中、以及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等来阐述该作品艺术手法的创新。 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最突出的是“白描”。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是大量描写战场厮杀的场面,却极少运用到心理描写。曹公就在这方面大大的突破了传统的写法,在作品中大量运用心理描写。请看宝玉、黛玉的一次口角之后——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解烦恼,反来拿这个话堵噎我。可见我心里时时刻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了。”宝玉是这个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人的呢?我就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无毫发私心了。怎么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呢?可知你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的念头,我一提,你怕我多心,故意儿着急,安心哄我。”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就因你立刻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

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了。”这一段心里对白将封建贵族公子、小姐的性格特征刻画的细腻,生动,栩栩如生。 《红楼梦》所写不同于《水浒传》,粗人多,细人少,说话做事粗言村语、直来直去者多;《红楼梦》中是贵族之家,在主子中,识文认字的多,不识字的是极少数。因此,说话、做事拐弯抹角的,逗心计的,心里想的多,自然心理活动就多。尤其是宝玉和黛玉这两个男女主人公,恋爱的途程上,障碍多,曲折多,风波也多,宝钗和宝玉的“金玉”,就是制造摩擦的最突出的一个“尤物”。曹雪芹设计得很巧妙,“宝玉”、“金锁”不是在宝玉和黛玉手中,而是在宝玉和宝钗手中,于是,“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就不断发生冲突,一提…金玉?,黛玉就像刀戳心窝子一样不痛快。其实,宝玉和黛玉始终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但中国封建社会的男女受封建意识和观念的影响,心里话是不可能随便说出口的,因此就引起了多层次的猜忌和误会,上面所引这段话,就是彼此猜忌所引起的。二人心里所想是一样的,面对面反而不能捅破这层窗户纸。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人们心理上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人物性格上的一个特点。 又如《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段心理描写“素日虽闻探春的名,他想众人没眼色,没胆量罢了,哪里一个姑娘就这样厉害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着?自己仗着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待,何况别人?”曹公寥寥数语,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 《红楼梦》就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与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与体现。“字字瞧来皆就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与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就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就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就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与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第二部分(第6~55回):就是贾府的全盛时期。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就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就是彻底衰落时期。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就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关于《红楼梦》结构的其她说法还有:近代的“四时气象说”(二知道人)、“二十一大段说”(王希廉)、张新之的“三大支说(张新之)以及当代的“波纹结构说”(无名氏)、“立体式建筑说”(周汝昌)、“复叠框架结构说”(曹涛)等。 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最主要的原因就就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因为人物就是小说的灵魂。据何绵阶、邢颂恩所著《百二十回<红楼梦>人名索引》统计,在《红楼梦》里,有名姓的人物共七百多人,上至皇妃亲王、公侯太监、夫人小姐、公子士人、世族权豪;下至贫民百姓、丫环村妪、僧侣尼姑、相士医家、市井无赖、艺人门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一应具全。在这些人物中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有上百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妙玉、史湘云、李纨、香菱、袭人、晴雯、紫鹃、鸳鸯、芳官、尤三姐、王夫人以及贾雨村、贾琏、贾蓉、夏金桂等。正就是这些人物形象的生活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一步一步地揭示了全书的主题。限于篇幅原因,人物评析未能展开,只好留待今后更新主页时再做了。这里请读者一定阅读原著进行全面赏析。 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就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红楼梦》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就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与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在描写人物性格上,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就是:通过人物的行动与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表现人物性格的成熟过程。这个创造典型的民族特点,就具体作品不同的内容而表现不一样。《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写人物采取浪漫主义方法,加以夸张、理想化,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场景下,显示英雄性格,从描写现实生活的深度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高。到《金瓶梅》而变,完全通过生活细节,通过人物一般的日常生活,来刻划人物性格。但《金

(完整版)浅析《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浅析《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一部作品的生命。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极为深广的,然而,它却不是不以惊心动魄的传奇情节和宏大场面引人,不以情节的曲折紧张取胜,而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深刻见长。而是通过出色的细节描写,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再现了典型的社会环境,表现了重大的主题思想,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红楼梦》描写的大都是日常生活细节。这些生活细节,组成了一幅春华秋月、结社吟诗、饱食起居、儿女痴情、婚嫁丧葬、家政经营等生活图景,是那样逼真,未见藻饰,妙若天成,充满着诗情画意,使其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细节描写的典范。 一、通过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 细节描写可以单独分支,但一旦与人物描写相结合,就能最大限度地表现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有力地揭示作品的主题。可以由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形象。 (一)、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 在众人眼里,刘姥姥是个“女清客”,是给贾母说笑解闷的对象。殊不知外表村朴粗俗的刘姥姥其实深谙人情世故,能说会道,且别说此中人所不熟悉的乡野风味,她往往能有用极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大家的兴趣转移到自己身上来。果然她的每次言谈都哄得贾府里老少主子开怀大笑,舒畅之至。她的故事大概是小说中场面最热闹、气氛最轻松的地方。不过,从小说艺术的角度看这几回,其作用绝不只是制造欢乐场面,而是要从一些细节的地方,刻画贾府,例如从食物、食具上写出贾府的奢侈无度——“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经过繁复精巧工艺制作的“茄鲞”,以及“雕镂奇绝”的黄杨木套杯,“四楞象牙镶金”和“乌木镶银”筷子,无不显示出贾府在“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际的气象,同时也下正是这种气象,预示了贾府日后的命运——以如此奢侈方式生活,不但在经济上是巨大负担,更必然造成家人子弟的不通事世务、一味享乐,与社会以、世人的完全隔膜。可以说,贾府主子们在尽情享受人间锦衣美食的同时,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了荣华富贵的牺牲品,贾府的衰落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这种种富贵荣华促成的。 在细节描写中,有时候单是一个词的运用,就能收到奇妙的艺术效果。如第四十回,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由许多人陪同,先在潇湘馆黛玉的卧房里坐了一会儿,后来贾母说:“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刘姥姥接着贾母“这屋里窄”的话茬,说:“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威武”一词极普通,人人都熟悉,人人都会用的,可极少有人用来形容房子和家具,但刘姥姥用在这里却是用得再好不过,不但准确,而且传神,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刘姥姥的这番话,特别是用上“威武”这个词,是从贾母的一个“窄”字引出来的。刘姥姥作为一个从偏远农村来的贫苦人家的老妇人,她对贾府里房屋家具的感受当然同贾母完全不一样,可以说是两种身份,两种眼光,两种感受。“威武”一词用在这里,至少包含两方面的深刻含义:其一,刘姥姥是一个从农村来的没见过大世面的妇女,从来没有见过像贾府这样气派的房子和家具,因此在这些大家面前,自然地产生一种威压感。“威武”这个词,就最真实、最生动地表达了刘姥姥在此情景之下的独特

浅析《红楼梦》中的文学意蕴

痴言并非荒唐语 ——浅析《红楼梦》中的文学意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但凡接触过《红楼》的读者,都知道这首诗是作者曹雪芹对于整部《红楼梦》作品的创作心力的大致描述。在他看来,《红楼》中所记载的,是他自己内心底处的心酸血泪,《红楼》所传达给读者的,是作者人生浮沉的另一种折射和表象。 因而,对于这样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大家族幸酸荣辱的巨著,是很值得我们运用文学理论眼光来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的。 但凡学过文学意蕴层面的人都知道,其主要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而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首先,从审美意蕴层次出发来分析《红楼梦》。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其实由多种因素所组成,而不同的文学作品也是由不同的文学因素所契合的。如意向、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动作、神态……这些常常可以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被寻觅得到。它们是构成文本的最直接的要素。 而对于文本来说,最先呈现给读者的便是审美意蕴层面。它不仅是最直观的,也是最先于历史内容层和哲学意味层来剖析一部作品的先入层面。就拿曹雪芹《红楼梦》来讲,其主要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和大观园中的

生活点滴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向我们讲述了一部封建家族的衰亡史。、 究其而论,从审美意蕴层次上来说,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窥探得到的很多东西。《红楼》中大观园的绮丽奢华的美景,包括亭台楼阁、榭居径巷、花鸟山水等等,无不透露着别致的审美情趣和“仙境别红尘”的旷景;再是《红楼》中的美食、服饰、屋宇的装潢摆设和宅院布置,也给人一种高贵典雅、奢靡的感觉。 当然,以上两点皆是从“死物”出发,撇开这些,我们还能看到很多东西。 像比如说《红楼》中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书香之气,高雅的情操格调:题海棠诗,巧结海棠社;贾元春省亲,题赋作诗;枕霞阁作菊花诗,讽螃蟹咏等等。这些似在作者笔下拼凑成了一幅书音画卷,给人以精神上的美的享受。 另此,关于审美意蕴方面,《红楼》所展现的还远不止这些。 大家都知道,与其把此书的名字定曰《红楼梦》,还不如既定为《群芳谱》。书中,分别刻画了性格不一的各色女子,尤以“金陵十二钗”为著,有孤标傲世、才华横溢的“潇湘妃子”林黛玉,有德才兼备、圆滑处世的“蘅芜君”薛宝钗,有泼辣狠毒、精明能干的“脂粉英雄”王熙凤,还有温柔风流、性格平和的“淫妇”秦可卿……作者对于这些才貌出众、性格鲜明的女子形象的塑造,无疑是将小说那种灵动的美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显现给人一种百花争放的状景。 不仅如此,审美意蕴的体现不仅仅只局限在了这些预设的人物和场景上面,更在于了作品所传达出的那种精神上。在小说中,我们最能够感觉到的便是贾宝

(完整版)《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主要人物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下面是一个从《红楼梦》欣赏者的角度来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评说。一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淫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

红楼梦艺术手法赏析

浅谈《红楼梦》艺术手法 《红楼梦》就是一部寄托深意、“字字瞧来皆就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绝世佳作。它就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高峰。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与很高的美学价值。它就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的缩影,以小说的形式、以家庭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清朝社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红楼梦》不仅在小说背景方面有特殊的构思,在小说艺术手法上面更就是独具一格,达到了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高峰,具有了相当的美学价值。下面,我就我个人对《红楼梦》的阅读经历,对其艺术表现手法浅谈一二。 一、《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完美地做到了在同一阶级中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之多,且不说人物本身千差万别的,单就是本身思想性格及身份地位类似却又处处不同的形象就有很多为众人所熟知。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有的就是官僚贵族的当权者,有的就是锦衣玉食的公子王孙,有的就是年轻貌美的大家姊妹,有的就是经受豪宅欺凌的丫头仆役,这些人,同一类人大都有着相似的出身经历或者身份地位,但曹雪芹却同中求异,采用了一些很特殊的对比手法,使得那些易被人混淆的形象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从而使读者毫无类同之感。 比如,《红楼梦》中著名的两位名门千金小姐,薛宝钗与林黛玉。她俩的出身与学识教养基本类似,都有沉鱼落雁之貌,都有出口成章之才。这样的两个人物形象,按理说很难区分。然而在《红楼梦》中,显然她俩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形象。曹雪芹通过对她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风格的刻画,表现了这两个形象内在的迥异。这种迥异在宝钗与黛玉对宝玉的爱情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黛玉对于宝玉,就是一片纯真的爱情,她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爱情,含蓄而明心。而宝钗,却就是因宝玉就是贾府的宠儿而爱上宝玉,这种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未来的地位,她的爱谨慎而谋世。再者,在处世为人方面,黛玉高洁,自尊,从不轻易迎合世俗,无论就是对至高无上的贾母,还就是对管家少妇王熙凤。而宝钗,她拥有大家闺秀的气质与背后厚实的家庭财富,凭借她的乖巧伶俐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一个天真敏锐,一个沽名钓誉,这就就是钗黛之别。 作者通一系列相同事件中钗黛的不同言行,塑造了她俩迥异的性格特点,使得小说中的这两个人物特点鲜明突出。这样的例子还有一大批,如迎春与探春,尤氏姊妹等。小说中,作者以特殊复杂的对比手法,同中求异,重复中求不重复,塑造了一大批外部相似却实质迥异的人物形象,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另外,在人物塑造中,曹雪芹没有采用中国古典小说惯用的人物主导性格的手法,她对于人物形象的表现,并不就是从个人好恶出发,随意将某个人写成好人,

红楼梦艺术特色范文

红楼梦艺术特色范文 一、真实的艺术 《红楼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红楼梦》的世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那些除了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外,大大小小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姿容和性格的几百个人物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所发生的依存和矛 盾的关系;围绕着宝、黛的爱情辐辏式展开的众多事件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勾连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都像是浑然天成,一点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读来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曹雪芹对人物的塑造完全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传统写法,他笔下的人物都植根在社会生活环境和各自具体境遇之中,都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其性格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包含着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但是这种性格的多样性又有机地统一在主导方面;这样与环境交融的性格不会是凝固的,它在主导方面的支配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着。而且所有的人物,包括中心人物、主要人物和陪衬人物,作者都是总览全局,按照主题的需要和生活的逻辑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得每一个安排都尽量地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显示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意义,而彼此又处处照应,紧紧围绕中心集结成为一体。

这样,《红楼梦》就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式结构,它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线索贯串始终。但作者不是用通常的单线结构方式,把与中心情节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弃置不顾,专一去描写中l心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中心的人物和事件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线索齐头并进,并且揭示出中心情节和其他各种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红楼梦》展现的情节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 二、对比鲜明的世界 《红楼梦》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巧妙安排了鲜明对照的两个世界: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者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 大观园以贾宝玉、林黛玉和一群处在被压迫地位的丫鬟为主,包括年轻的小姐们在内,是一个自由天真、充满了青春的欢声笑语的女儿国;而与之对立的男子世界,则在权威和礼教的外衣下,处处都是贪婪、腐败和丑恶。这男子世界以男性统治者为中心,还包括掌权的贵族妇人贾母、王夫人、王熙凤以及执行统治者使命的老妈子等人。 在大观园女儿国中,又存在着鲜明的对比。以各个人物的主观思想形成的两股对峙势力:贾宝玉、林黛玉追求个性自由,背离封建礼教;薛宝钗、袭人自觉地维护封建礼教。这两种势力的斗争反映了社会上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社会的矛盾。但是,薛宝钗、贾探春、袭人等又不同于一般统治者,尽管她们在主观上站到了封建势力

《红楼梦》艺术手法

《红楼梦》艺术手法 《红楼梦》是一部寄托深意、“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绝世佳作。它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高峰。它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很高的美学价值。它是一个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从发展到衰亡的过程的缩影,以小说的形式、以家庭为背景,向我们展现了清朝社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 《红楼梦》不仅在小说背景方面有特殊的构思,在小说艺术手法上面更是独具一格,达到了古代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高峰,具有了相当的美学价值。下面,我就我个人对《红楼梦》的阅读经历,对其艺术表现手法浅谈一二。 一、《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完美地做到了在同一阶级中塑造众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非常之多,且不说人物本身千差万别的,单是本身思想性格及身份地位类似却又处处不同的形象就有很多为众人所熟知。在这众多的人物中。有的是官僚贵族的当权者,有的是锦衣玉食的公子王孙,有的是年轻貌美的大家姊妹,有的是经受豪宅欺凌的丫头仆役,这些人,同一类人大都有着相似的出身经历或者身份地位,但曹雪芹却同中求异,采用了一些很特殊的对比手法,使得那些易被人混淆的形象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从而使读者毫无类同之感。 比如,《红楼梦》中著名的两位名门千金小姐,薛宝钗和林黛玉。她俩的出身和学识教养基本类似,都有沉鱼落雁之貌,都有出口成章之才。这样的两个人物形象,按理说很难区分。然而在《红楼梦》中,显然她俩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形象。曹雪芹通过对她们的言谈举止、行为动作、思想风格的刻画,表现了这两个形象内在的迥异。这种迥异在宝钗和黛玉对宝玉的爱情上体现的尤为明显。黛玉对于宝玉,是一片纯真的爱情,她通过“题帕诗”向宝玉倾吐爱情,含蓄而明心。而宝钗,却是因宝玉是贾府的宠儿而爱上宝玉,这种爱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为了未来的地位,她的爱谨慎而谋世。再者,在处世为人方面,黛玉高洁,自尊,从不轻易迎合世俗,无论是对至高无上的贾母,还是对管家少妇王熙凤。而宝钗,她拥有大家闺秀的气质和背后厚实的家庭财富,凭借她的乖巧伶俐讨得了贾母的欢心。一个天真敏锐,一个沽名钓誉,这就是钗黛之别。 作者通一系列相同事件中钗黛的不同言行,塑造了她俩迥异的性格特点,使

红楼梦艺术特点赏析

《红楼梦》艺术特点赏析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蕴涵,值得我们永远探求。是作者曹雪芹以毕生的血泪写说的,脂砚斋说“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也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很显然,《红楼梦》的主题内容是蕴涵着深意的,其艺术含量和思想内涵也决非简单可解的。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

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浅谈《红楼梦》人物命名艺术人物研究论文

浅谈《红楼梦》人物命名艺术人物研究论文《红楼梦》是古典文学中的杰出长篇小说,作者上至朝庭,下至平民百姓,写了900多个人物(据红学家徐恭时先生统计,《红楼梦》大大小小写了975个人物),称得上典型人物的就有几十个;对于人物形象,人们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于人物的命名艺术,虽早有脂砚斋,后也有不少同志进行研究,但终究是一鳞半爪,全面考察《红楼梦》人物的命名,从多方面进行研究,挖掘其和人物性格、命运的关系,尚显不足。本文试图对《红楼梦》中大部分人物的命名进行全面的考察,结合人物的性格、命运、结局,探索作者所以这样命名的用意,以便更好地领会《红楼梦》更深邃的意义。 一 命名是一门艺术。《红楼梦》中人物的命名大有深义,真是匠心独运,鬼斧神工。这一点,脂砚斋早已在批文中点出。如第一回:“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甲戌本脂批云:“真。后之甄宝王亦借此音。废。托言将真事隐去也。风,因风俗来。(甄士隐岳丈封肃,甲戌批,风俗,故这里批因风俗来。)”“膝下

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甲戌本脂批云:“设云应怜也。”“寄居一穷儒姓贾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者。”甲戌本脂批云:“假话,妙。实非,妙。雨村者,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 第二回:“方才在门前过去,因看见姣杏那丫头买线。”甲戌本脂批云:“侥幸也。记言当日丫头回顾,故有今日,亦不过偶然侥幸耳,非真得尘中英杰也。非今日小说中满纸红拂紫烟之比。” 不用再赘引,尝一脔可知一鼎之调,《红楼梦》中人物的命名个个均有深义,且个个命名得体,连脂砚斋也拍案称其新奇、文雅、有趣。请看:第五回:“只留下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环为伴。”其下脂批云:“一个再见;二新出,三新出,名妙而文,四新出,尤妙。”(甲戌本)第四回:“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耍,取名李纨,字宫裁。”甲戌本脂批曰:“一洗小说窠臼俱尽,且命名字,亦不见红香翠玉恶俗。”第六回:“狗儿遂将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甲戌本脂批:“音老,出《谐声字笺》称呼毕肖。” 第九回一个叫香怜,一个叫玉爱,虽都有窍慕之心,将不利于孺子之意。有正本脂批云:“诙谐得妙,又似李笠翁书中之趣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