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和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和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和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和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和护理

陈小芹

【期刊名称】《中外健康文摘》

【年(卷),期】2012(000)048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及护理体会,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15例,通过精心的护理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结果导管功能良好,血流量在180-280ml/min.结论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操作程序,正确封管是保证导管功能良好的关键.%Objective: to study the blood dialysis patients internal jugular vein indwelling catheter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experience,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Methods: choose me department (CRF)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with internal jugular vein indwelling catheter 15 cases, through the careful nursing and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order to assure the normal use of catheter.Results: catheter function is good, the blood flow in the 180-280 ml/min. Conclusion: strict aseptic oper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 correct sealing tube is the key to guarantee catheter function is good.

【总页数】1页(19-19)

【关键词】血液透析;颈内静脉置管;护理

【作者】陈小芹

【作者单位】泰州市人民医院 225300

血液透析病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

血液透析病人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 喻小清 摘要:对36例血液透析病人使用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给予严格的操作,正确使用导管,细心观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耐心指导病人的自我护理及配合。结果有4例发生导管感染,经抗感染、抗生素治疗加封管后,1例再发感染后拔管,3例发生导管栓塞,经尿激酶溶栓后正常使用。 关键词:双腔留置导管;颈内静脉;血液透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9.011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0B-2706-02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血液透析病人寿命逐渐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限延长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失效,对建立和维持良好血液透析的血管非常有限。长期双腔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为自身条件不佳而无法建立内瘘的病人解决了透析血管通路的问题。留置时间长给护理带来严峻考验。现将我院血液透析36例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带涤纶套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病人中,男24例,女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11例,多囊肾3例,肾病综合征2例,红斑狼疮性肾病3例;年龄21岁~81岁;留置导管时间36.12个月±11.15个月。 1.2 材料 采用美国鲲腾公司生产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型号:MAHURKARMAXID,长度36cm,动脉腔容量1.6mL,静脉腔容量1.7mL,有一涤纶环,与套管配套的隧道针、扩张导管套管。 1.3 置管方法 均选择右侧颈内静脉,在手术室C臂引导下病人取仰卧位,头略偏向左侧充分暴露右侧颈部三角区。穿刺点取右侧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夹角顶点作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后局部麻醉穿刺处及皮下隧道处,针头朝同侧乳头方向,成功进入静脉,回抽通畅后将导丝从穿刺针芯进入,固定导丝,在导丝出口处作1个1.5cm长的皮肤切口,然后在同侧锁骨下3cm~4cm处作长1.2cm的皮肤切口,用隧道针在切口间作一弧形皮下隧道,把双腔导管从锁骨下隧道口放入,从另一隧道口拉出,管壁涤纶套距出口2cm,扩张器从导丝处放入,扩张后把双腔导管套在导丝处置入颈内静脉,边送边撤去双腔导管硬质层,拔出导丝,抽吸通畅后注入与管腔容积相同的肝素钠原液,在C臂引导下确定导管无扭曲、打折及位置正确再缝合皮下隧道口,用无菌敷料覆盖,10d~14d拆除缝线。 2 护理 2.1 术前检查 术前按医嘱完善相关检查,如出凝血时间、血红蛋白,给病人测体温,拍片了解有无颈内静脉狭窄等。做好知识宣教,指导病人术前进行清洁手术部位皮肤,保持清洁卫生,避免污染或感染。 2.2 术中护理 由熟练操作的医生在手术室C臂引导下置管,确定导管位置,提高置管成功率,防止导管扭曲、打折,保证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2.3 术后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手术部位有无肿胀,隧道及周围有无渗血、渗液,缝线有无脱落,导管有无滑脱等。拆线前每天消毒隧道口及穿刺处,更换敷料及贴膜。2.4 每次血液透析前后使用涤纶套双腔留置导管的注意事项 只有经过培训的血液透析人员才能进行导管换药和透析治疗[1]。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并嘱病人也戴口罩,头转向另一侧,操作时护士和病人严禁谈话,周围禁止打扫,以减少各种引起感染的机会。透析前先取下覆盖隧道口的贴膜及包裹动静脉端的纱布,观察隧道口有无渗血、红肿,戴无菌手套,用2%碘伏方纱消毒出口处皮肤,由内向外消毒,消毒直径>10cm,并清除隧道口分泌物,用75%乙醇除去动静脉夹子表面血垢,并观察动静脉导管有无破损、裂缝。再用2%碘伏方纱包裹导管头端15min~30min,切忌反复涂擦,在隧道口覆盖无菌纱布或贴膜并妥善固定。 取无菌治疗巾铺于隧道口导管外露部,并置一块无菌方纱在治疗巾上,先取下动静脉端肝素帽,用无菌注射器抽出导管内封管肝素液及可能形成的血凝块,在操作时留置导管口要用无菌注射器套上并用无菌纱布包裹,尽量减少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特别是天气炎热及梅雨季节。透析结束后用20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分别在动静脉端快速注入,用力冲刷管壁,以防止残余血液滞留,再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封管液。 2.5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2.5.1 导管相关感染 导管相关感染可分为隧道口感染、隧道感染及导管相关菌血症。护士每天换药时要严密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潮红、破溃,透析中有无发热、寒战。皮肤瘙痒者可用2%碘伏消毒后在隧道口周围涂擦氟康唑软膏,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对贴膜过敏者改用无菌敷料覆盖,隧道口有红肿时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或口服抗生素,一般可治愈。若隧道皮下肿胀、出口处有脓性分泌物应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2周以上,无效时需拔管。导管相关菌血症用广谱抗生素全身用药,及时做外周及导管血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用药1周~2周并用抗生素在动静脉端导管滴入效果更佳,使用一次性肝素帽,肝素盐水加抗生素封管。 2.5.2 导管栓塞 导管栓塞是长期留置导管最常见的并发症,因导管较长且埋于皮下,使用时间长,可因病人高凝状态、颈部活动量大而皮下脂肪少发生扭曲、肝素用量不足等致血栓形成[1]。护士应了解病人凝血状态,监测出凝血时间,掌握封管液种类。在血液透析前应抽出导管内封管液,抽吸不畅时切忌强行向导管内推注液体。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用浓肝素、肝素加尿激酶定期封管,有时可在透析血液流量不足时将动静脉端反接几次,重新正接,较多导管可恢复理想的血流量,但尽可能减少反接次数[1]。一旦发现血栓形成,及早尿激酶干预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晚期导管腔内或在导管前端表面易形成纤维蛋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引管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引管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操作方法 实验组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在B超定位点常规消毒皮肤, 2%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胸膜,穿刺针沿穿刺点肋骨上缘垂直刺入,当阻力突然减轻,回抽注射器中有积液即证明进入胸膜腔;导丝沿穿刺针进入胸腔10~15 cm后拔出穿刺针,扩张器扩张局部皮肤,借助导丝将导管导入胸腔10~15 cm,固定导管,拔出导丝,空针回抽见胸腔积液抽出证实穿刺成功。引流管局部固定,拨出导丝并接三通管、艾贝尔引流管、引流袋,最后用 3 L手术粘贴巾敷贴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第一次抽液量不超过700 ml,以后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 000 ml。每周抽液2~3次。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胸穿次数比较 见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见表2。 3 护理体会 术前护理 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置管的好处为可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 术中配合及并发症的观察 协助摆好体位,常规消毒,铺孔巾、抽好局麻药。整个过程护士守候在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以及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昏等不适[3],一旦出现,应提醒医生停止操作,查明原因,就地抢救。

术后护理 ①加强巡视,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导管脱落、扭曲、受压,以保证引流通畅。②指导患者适当更换体位、轻咳,鼓励其离床活动,以利液体引流,但注意引流储藏袋不可高于引流口;或活动时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导管脱落。③指导患者擦身时要保持置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果穿刺点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时,需每日用碘酒、酒精消毒并更换敷料。④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控制引流速度,以不超过50 ml/min的速度进行缓慢排液,一般每日引流量控制在2 000 ml以内,首次放液量不超过500 ml,每天引流3~4次,更换引流袋1次,记录24 h引流液,更换时注意夹闭管道,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引起医源性气胸。⑤引流不畅时,让患者变换体位,如发现堵管,可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或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0~20 ml注入导管, 30 min后引流物溶解后抽出,冲洗压力不可过大,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停止操作。⑥因结核病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上引流大量的胸液,蛋白质大量的丢失,患者易引起低蛋白血症,故应指导其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白蛋白、脂肪乳等高营养物质。⑦24 h引流液少于50 ml,B超检查胸腔积液基本放尽可拔管。拔管后压迫穿刺点5~10 min,消毒后贴敷贴。继续观察穿刺处有无渗液、渗血。拔管后继续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胸痛, 48 h内禁止淋浴。 4 讨论 由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胸穿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无胸膜粘连、损伤性气胸、胸膜反应等并发症,仅有4例引流管堵塞,经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或生理盐水加肝素钠10~20 ml注入导管, 30 min后引流物溶解抽出后通管,无需重新置管。与魏长春等[4]总结的100例胸腔引流管排液经验效果相近。 近年研究表明,引流管口径大小对引流效果没有影响[5],但临床上趋于用小口径导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原为血管内置管,管径细,管壁光滑,对肺和胸壁损伤小,能灵活控制引流量,不影响日常活动,携带方便,同时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常规胸腔穿刺引流每次抽液有限,不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放液较多,易导致纵隔移位,并且患者需经历多次穿刺的痛苦,往往产生惧怕疼痛、肺损伤等恐惧心理,而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并留置,操作迅速,穿刺针在胸腔内留置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在护理中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知道导管引流的必要性,防止患者过度精神紧张,以便于更好地配合治疗。积极做好导管引流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导管堵塞,严格无菌操作,预防胸腔内感染。合理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提高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术的成功率,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了导管堵塞、脱落、继发感染等现象的发生。本方法可以安全、充分地排尽胸腔内大量积液,减少胸穿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减少胸腔积液残留量,防止胸膜粘连、增厚和慢性脓胸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一、置管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置管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做好置管术前患者的健康教育. 2.穿刺前的准备:穿刺时,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颈背下垫一小枕,头转向对侧。 二、置管中的护理 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手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尽量提高穿刺成功率。 三、置管后导管的护理: 1.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脱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2.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置管期间每周换药2次:用碘伏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贴膜固定,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触痛、液体外渗及导管脱出,以便及时处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妥善固定导管,必要时缝合固定.加强观察和交接班,若患者意识不清,烦躁时应加强看护,必要时予约束带固定,以免患者自行拔除导管或移动脱出,避免用金属器械夹持留置管. 3.对于出血、凝血机制正常患者,输液完毕后用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配制液封管。 4.监测体温变化,体温高者行血培养.同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穿刺静脉有无疼痛,一旦发生及时做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5.导管的固定:导管固定要牢固,应每天检查导管的深度。为置管患者做其它操作时,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 6.预防发生空气栓塞,及时更换液体,避免滴空,不要关闭输液调节器。 四、拔管护理 拔管时,用无菌持物钳或镊子夹住导管末端,沿进针方向缓慢拔出.切勿用力过猛,防止导管断裂.同时用敷贴密闭穿刺点以免空气经皮肤隧道发生空气栓塞,拔管后局部按压5~10分后用无菌纱布固定。..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一、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特点: 长期导管相关性病原性感染,包括:1、导管腔内细菌定植,2、导管出口感染,3、皮下隧道感染,4、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败血症或脓毒血症,5、导管相关转移性脓肿,6、导管相关性心内膜炎。 导管腔内细菌定植大都是没有临床症状,只在导管血培养时发现细菌,但细菌菌落数不会特别多,今后可能发展为导管血行性感染,必须密切关注。导管出口感染比较常见,多数患者与局部卫生差有关,局部红肿和轻度疼痛,分泌物增多,严重患者可形成出口肉芽肿,多数患者局部处理可以控制。导管皮下隧道感染可以有出口感染延伸或者隧道表皮破损导致细菌侵入皮下隧道,初期不容易发现,到出现临床表现时常有隧道红肿隆起,挤压隧道可出现导管口溢脓或脓血,通常需要拔管,同时加强抗生素治疗。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导管相关性转移性脓肿以及导管相关性心内膜炎,都是严重并发症,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和死亡,必须积极正确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菌血症和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感染早期临床症状可能不严重,或者透析间歇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烟雾病情治疗。通常在透析开始不久即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发热可达40度,也可以表现延迟发热,血培养大多阳性,部分患者血培养阴性,血白细胞升高,G-杆菌严重感染,反而

可导致白细胞下降。临床上,使用长期导管患者血液透析过程发热,需要高度怀疑导管感染,立即检查血常规,做双份血液病原学检查,开始静脉或导管内使用抗生素,禁止使用激素退热。 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关于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诊断标准:1、至少1份静脉血培养和导管末端培养为同种微生物,2、或者2份(1份经导管接口,1份经外周静脉)血培养结果满足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定量标准或阳性时间差诊断标准,3、或者2份导管血液标本定量培养,1份菌落计数是另1份的3倍以上。定量血液培养是指导管血液培养菌落是静脉血培养结果的3倍或以上。阳性时间差是指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结果比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结果至少早2小时。 为了有效治疗导管腔内感染,开始经验用药,采用广谱抗菌素,同时等待血培养结果调整药物。总体原则如下:对于长期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且没有出现出口部位或隧道感染的体征,而又想保留导管的患者,抗生素封管治疗是其适应症。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抗生素封管治疗不应单独使用,而应当和全身性抗生素联合治疗7-14天。抗生素封管溶液的更换一般不应超过48小时,而非卧床患者的股部置管应该每24小时进行更换。然而,正在经历血液透析的患者抗生素封管溶液可以在每次透析结束后更换。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应用

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5-03T16:42:46.5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2期作者:徐燕 [导读] (江苏省苏州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215200)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经验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 徐燕 (江苏省苏州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 215200) 【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经验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血栓率、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血流量为250~300ml/min,本组病例中8例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2.22%,血栓经溶栓后完全治愈;有5例发生导管感染,发生率为13.89%,治疗有效率为100%,导管感染多发生在长期导管留置1年后。结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选择,正确使用和维护留置导管,可降低血栓形成、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维持性血透;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74-0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维持生命体体征的有效血管通路。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造成的慢性肾病发病率逐年提高。采用内瘘有时难以维持,而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对肢体血管条件差、多次行内瘘造成肢体血管耗竭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着独特的优势[1]。由此,我院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长期留置颈内静脉导管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9~82岁,平均(61.2±3.4)岁;原发病: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肾病17例,慢性肾炎12例,梗阻性肾病3例。血液透析年龄1~82mo,平均(5.61±1.24)mo。置管原因:高龄、预期生命有限的尿毒症患者29例,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瘘管7例。 1.2 方法 选择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的CUFF(Permcath带涤纶套)长期双腔导管,应用体表标记透视位置,采用Seldinger技术,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于右颈内静脉置入导管,将留置导管按需要调整距离并插入皮下隧道。用体位标记长期留置导管出口位置,使导管的涤纶套距离出口1~2cm,并使导管的尖端位置位于右心房入口处。每次透析结束时,首先使用20~25ml生理盐水快速进行冲管,随后使用5000U/ml纯肝素封管,并更换肝素帽(血液穿刺针的封盖)[2]。本组病例均为每周进行2次血液透析或每周3次血透。 2.结果 2.1 血栓发生情况 本组病例均一次性置管成功,血流量为250~300ml/min。血液透析前发现有血凝块形成,即可诊断为导管血栓形成,本组有8例患者发生36例次,发生率为22.22%,经发现后均应用10000U/ml尿激酶封管溶栓,直至引血通畅。有2例患者在2年带管期间因血栓形成而多次进行溶栓,3次更换导管,现如今仍继续使用导管透析,其余病例留置导管通畅。 2.2 导管感染发生情况 本组病例中有5例发生导管出口感染、隧道感染、导管腔内感染16例次,发生率为13.89%,其中4例均在透析2~4h后出现发热、畏寒等菌血症症状,在非透析日体温均正常,局部未发现有脓性分泌物、红肿等感染症状,而另外1例先后发生导管感染3次,均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血培养,分离出细菌12株,其中溶血葡萄球菌1株,占8.33%,表皮葡萄球菌6株,占50.00%,人葡萄球菌2株,占16.67%,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25.00%。使用生理盐水和肝素混合液封管、万古霉素导管内静滴控制感染,继续采用导管通路透析,之后未再出现菌血症,导管相关性感染多发生在长期导管留置1年后。 3.讨论 本研究根据1997年NKF-DOQI,考虑到右颈内静脉较两侧锁骨下静脉、左侧颈内静脉血栓形成、血流量不足、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少,主张选择右颈内静脉。与内瘘相比,两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透析充分性,但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可提供一个安全有效、能相对长期应用的无痛性血管通路。而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栓形成是导管留置的常见并发症,故正确使用和维护导管,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在导管使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预防血栓形成。指导患者保持正确头位,避免发生导管弯曲,血流不畅;在临床治疗中,导管应专管专用,避免输血、输液及采血;若治疗过程中出现抽吸不畅,应充分考虑到导管内血栓的形成,根据KDOQI指南提出:于静脉端注入浓度为10000U/ml尿激酶1.6ml,于动脉端注入1.5ml,浸泡半小时后抽出血凝块,该方法可重复进行,尽量轻轻推注,避免血栓脱落[3]。②预防感染,本研究结果表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3.89%,且多发生在导管放置1年后。为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笔者认为,首先应注重强调导管的规范性操作因此,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液体渗出、红肿现象,消毒导管及周围皮肤并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一旦发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考虑到长期留置导管,在不拔除导管的情况,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并根据血培养结果合理调整用药,可达到一定的效果[4]。 总的来说,维持性血液透析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目前临床上推荐采取长期静脉留置导管的方法,其是安全有效的。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栓、感染等并发症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均可延长长期导管的使用寿命。近年来,随着血管条件差患者的增加,必将有更多的患者会得益于皮下隧道留置带涤纶套长期导管。 【参考文献】 [1] 田梅,刘永.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应用及观察[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3):241-242. [2] 周雪飞.持续质量改进减少维持性血透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04(2):121-122. [3] 郑玉成.颈内静脉长期留置血透导管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8(7):1600-1601. [4] 李永生,张霭玲,朱兴华等.中心静脉长期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4):2016-2018.

静脉导管的维护

静脉留置导管的维护 1.每天更换敷料,观察局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 ①置管后第一个24小时必须更换敷料一次,每次更换敷料时,消毒穿刺口范围8×8 cm,待消毒液干了方可贴敷料。 ②如穿刺口出血、敷料潮湿、松脱、应及时更换。 ③如穿刺口发红时予以无菌小纱块碘伏湿敷。 ④如穿刺口出现脓点应及时拔除导管,并将导管送做细菌培养。 2.每周更换肝素帽2次。(各科室自行制定) 3.每天静脉输液结束后,以10ml封管液脉冲式正压封管,Q8h封管。 封管液的种类: ①等渗盐水:常用于套管针封管,停止输液后每隔8小时封管一次。 ②稀释的肝素液:可持续抗凝12小时以上。配制方法:每毫升等渗盐水含10—100u肝素,相当于一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等渗盐水中。 脉冲式封管:推一下、停一下。 正压封管:将针头斜面留在肝素帽内少许,推注封管液剩下0.5—1mL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确保导 管内充满封管液,而不是血液和药液。 4.导管堵塞时,切忌挤压滴管或强行推注,应是缓慢回抽至有回血为止;若导管仍无法通畅则需要拔除。拔除导管后需按压穿刺部位10—15分钟,防止穿刺部位形成血肿。

静脉留置导管封管技术的操作流程核对 医嘱、封管药物、病人床号、姓名。 评估 1.病人的病情、治疗、对封管的认识度。 2.输注药物的特性。 3.留置导管的类型、使用情况。 告知 1.封管的目的、重要性、间隔时间。 2.封管所使用的药物及其作用。 3.留置静脉导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准备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按病情正确选用并配制封管液。 2.环境:符合无菌操作。 3.物品:注释器、肝素帽、封管液、消毒用物。 4.病人:取舒适体位。 实施 1.再次查对病人。 2.常规消毒肝素帽。 3.正确手法封管。 4.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置用物。 观察与记录 1.观察导管回血情况、导管是否通畅、是否脱出。 2.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情况。 3.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50例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两组:颈内静脉组31例,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股静脉组19例,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Kt/V值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组导管使用寿命为(387±101)天,而股静脉组为(210±88)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血管通路大致分为永久性及临时性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指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内瘘,后者主要指直接动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插管。由于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病、肥胖及其他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使血管通路的建立尤其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越来越困难。20世纪70年代后期出现了带Cuff的中心静脉导管,并随着其制造工艺与设计的不断改进,起到了很好的部分替代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作用。但感染与血栓形成仍是明显影响其使用寿命的并发症。本研究利用前瞻性实验设计方法,观察了颈内静脉与股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在透析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其置管方法比较简单,严重并发症少见,导管使用寿命相对较长,透析充分性较好。 从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上看,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明显长于股静脉导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后者感染与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前者。由于股静脉插管处不易保持清洁,不便于观察与护理,容易发生导管出口感染及全身感染。因此,在无禁忌证及熟练掌握插管技术的前提下,应首选颈内静脉途径留置半永久性导管。另外,股静脉插管的导管堵塞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下肢活动使导管经常处于弯曲与伸直的交替运动中,导管尖端的肝素或肝素盐水被反复挤出,同时血液反复进入导管所致。而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的隧道向外下方、锁骨上引出,日常活动时导管位移相对较小,使血栓形成的机率降低。据此推测,若将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的隧道作向外上方,从而减少由于下肢运动引起的导管位移,可能会降低血栓形成发生率,此设想需进一步研究。 尽管股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的使用寿命短于颈内静脉导管,感染与堵塞发生率也相对较多,但二者在血液透析中的血流量并无明显差异,其透析充分性也得到了基本相同的结果,与Chow等[4]的报道一致。而且股静脉置管更简单安全,特别适合于操作欠熟练的透析单位及卧床患者。 综上所述,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是难以建立动静脉内瘘血透患者的较好的血管通路。若无禁忌,颈内静脉应为首选的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插管途径。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 管感染的防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防治 一、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类和临床表现特点: 长期导管相关性病原性感染,包括:1、导管腔内细菌定植,2、导管出口感染,3、皮下隧道感染,4、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败血症或脓毒血症,5、导管相关转移性脓肿,6、导管相关性心内膜炎。 导管腔内细菌定植大都是没有临床症状,只在导管血培养时发现细菌,但细菌菌落数不会特别多,今后可能发展为导管血行性感染,必须密切关注。导管出口感染比较常见,多数患者与局部卫生差有关,局部红肿和轻度疼痛,分泌物增多,严重患者可形成出口肉芽肿,多数患者局部处理可以控制。导管皮下隧道感染可以有出口感染延伸或者隧道表皮破损导致细菌侵入皮下隧道,初期不容易发现,到出现临床表现时常有隧道红肿隆起,挤压隧道可出现导管口溢脓或脓血,通常需要拔管,同时加强抗生素治疗。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和导管相关性转移性脓肿以及导管相关性心内膜炎,都是严重并发症,严重患者可导致休克和死亡,必须积极正确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菌血症和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感染早期临床症状可能不严重,或者透析间歇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容易烟雾病情治疗。通常在透析开始不久即畏寒、寒战、发热不适,发热可达40度,也可以表现延迟发热,血培养大多阳性,部分患者血培养阴性,血白细胞升高,G-杆菌严重感染,反而可导致白细胞下降。临床上,使用长期导管患者血液透析过程发热,需要高度怀疑导管感染,立即检查血常规,做双份血液病原学检查,开始静脉或导管内使用抗生素,禁止使用激素退热。 二、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3-03-04T11:41:21.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8期供稿作者:耿志英[导读] 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解除患者的抑郁、焦虑、自感前途渺茫等精神症状,积极配合治疗。 耿志英 (苏州大学江苏常州 21300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251-02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长期性颈内静脉导管患者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8例血透患者1298例次长期深静脉置管护理分析,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导管,处理常见并发症。结果早期血流不畅2例,血栓形成2例,导管口出血2例,导管脱落1例,外院带入耐药金葡菌感染1例。结论认为由长期性深静脉留置导管建立的长期血液透析通路,在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是防止皮肤感染和导管血栓,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和防治并发症的必要条件之一。【关键词】血液透析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护理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健康水平、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及糖尿病尿毒症患者不断增加,尿毒症透析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这些患者血管条件差或A-V脉内瘘多次堵塞,不适宜或无法实施A-V脉内瘘术,经皮下隧道穿刺中心静脉留置带涤纶套导管在这部分患者中已作为长期性通路使用。而预防和及时处理导管并发症,延长使用时间,仍是透析学界努力研究的课题。近4年来,我院应用带涤纶套的双腔留置导管建立长期透析通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9年1月~2012年8月,共行双腔静脉长期导管留置术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46~82岁;原发病包括多囊肾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性肾损害3例。这些患者大部分进行过多次内瘘术后失败,因各种原因无法再建立内瘘术或行临时留置双腔静脉导管出现并发症而改用长期性留置双腔静脉导管。导管使用时间最长的已4年半,平均留置时间为20.5个月。 1.2 材料和方法采用美国Tyco公司提供的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管长36cm,动脉腔容积为1.6ml,静脉腔容积为1.7ml),在局麻下应用 Seldinger 技术及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经右颈内静脉置入双腔导管,皮下隧道8-10cm以上,涤纶套距离出口至少2cm,隧道内导管保持良好的弧度,以免导管打折,导管出口处用透明贴膜覆盖并固定,导管腔内用肝素封管备用。 1.3 结果本组18例留置导管1~43个月。其中并发早期血流不畅2例,血栓形成2例,外院带入耐药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1例,导管口出血2例,导管脱落1例。 2 护理体会 2.1 透析导管的护理 2.1.1 置管护理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置管的必要性、方法、注意事项等,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置管时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无菌单覆盖全身;实施标准预防,遵循手卫生原则,协助医生置管操作;置管后确认管腔已冲净,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注入相应导管容量的肝素;管夹夹闭,盖上无菌肝素帽;无菌纱布包裹,妥善固定;置管后常规做胸部X线检查,以检查留置导管位置,排除有无气胸等并发症。 2.1.2 导管使用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操作流程。操作前备好无菌物品,医护人员洗手、戴口罩、帽子,要求患者头偏向对侧,带一次性口罩,操作时避免与患者交谈。取下导管处的敷料,检查导管是否固定,缝线有无脱落及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戴无菌手套,导管处铺无菌巾,将导管放于无菌巾上,以导管为中心用复合碘由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直径约15×15cm,彻底清除局部分泌物,擦净胶布痕迹,覆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敷料上注明换药时间,视伤口情况每隔24-48小时换药一次。拆除导管上包裹纱布,消毒导管及导管夹,将导管放于无菌巾内,先检查导管夹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取下肝素帽,再用复合碘棉签消毒导管口及接头螺纹处,分别打开导管动—静脉夹子,抽出导管内封管肝素及部分残余血液约3ml弃去,推在取下的敷料上,查看是否有凝血块,如发现有血块或栓子,则应多抽取5-10ml血液并弃去。如导管回抽血流不畅时,要认真查找原因,严禁用力用注射器推注。确认无凝血块血流通畅后,用生理盐水5ml将每根导管内的血液推入导管内,根据医嘱从导管静脉端推注肝素首剂、设定肝素持续量和各项参数,连接体外循环管路,连接处用无菌敷料包裹,妥善固定,开始透析治疗,观察管路有无扭曲、打折、受压,嘱咐患者不宜过度活动,以免影响透析血流量。双人核对签字,准确记录。透析结束,消毒导管与管路的连接口,卸下透析管路,用复合碘棉签消毒导管口及接头螺纹处,分别用生理盐水10ml将每根导管内的血液推入导管内,再注入相应导管容量的肝素(肝素浓度视患者的凝血功能而定),在注入肝素的同时立即夹闭管道,再次消毒导管口,分别盖上无菌肝素帽,导管用无菌纱布包裹并妥善固定。 2.1.3 导管流量的监测上机前回抽导管,去除导管内的封管肝素,确认是否通畅,检查血流量是否满足治疗要求:使用20ml无菌注射器连接导管动脉腔,回抽血液,在6秒内被冲满,相当于血流量200ml/min。 2.2 并发症的处理 2.2.1 血流不畅或导管内血栓形成血流不畅直接降低血液透析的充分性,是影响血透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深静脉留置导管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并发症[1]。早期导致双腔导管血流不畅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导管尖端位置不良、导管侧孔贴壁、导管弯曲或扭曲过度,本组有两例患者血流量不足,胸片示导管尖端位置不良,在涤纶套与皮下组织未完全融合前(1周内)经微调导管尖端位置后血流量充足;如因导管侧孔贴壁或导管弯曲,可通过调整体位,嘱患者反复高举双手、作深呼吸或咳嗽后导管通畅。如经上述处理仍抽吸不畅或无法抽出血液,则考虑导管内血栓形成,血液透析不能顺利进行,则行溶栓治疗。方案如下:1.评估有无溶栓禁忌症,签署知情同意书。2.评估导管栓塞的程度:①血透前导管内无法抽出血液或抽吸困难;②血透前可抽出血液,但存在负压,血液透析中血流量小于200mL/min。 3. 溶栓方法:尽可能用注射器分别抽出导管腔内封管肝素液,25万U尿激酶溶于5 mL生理盐水中,溶解混匀后按导管容量注入:不完全堵塞,则慢慢推注尿激酶;如完全堵塞,用注射器后抽形成负压,再打开导管夹,使尿激酶吸入管腔内,保留30min,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弃掉即可进行血透,如还不顺畅可重复上述溶栓治疗2-3次。 4.若上述治疗失败,则从导管处全身静脉滴注尿激酶:NS 100ml+尿激酶10万-25万U输液泵泵入,6h泵完。透析结束后,用NS 3ml+肝素2ml+尿激酶25万U,溶解混匀后按管腔容量封管。以后每月用尿激酶封管一次,该两例患者未再出现血栓。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 常规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评估要点】 1.应保证导管避免打折、扭转,以保证管腔通畅。 2.防止导管感染、血栓及狭窄的发生。 【护理要点】 1.股静脉插管患者时床头角度小于40度,患者可短距离行走,但是止坐轮椅,以防导管打折扭曲。 2.应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以防导管脱落。 3.若发现导管有部分脱出,应原位缝合固定好,或更换新导管,不要重新送回血管内。若确有必要送回导管至血管内,应严格消毒并进行无菌操作。 4.每次透析时都要观察导管出口有无红肿、渗出等,若上述情况存在,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5.避免重复使用肝素帽,建议使用一次性肝素帽。 6.血透操作人员常规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如果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有呼吸道疾病,为相互保护,建议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7.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碘伏消毒后干纱布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密闭的塑料薄膜,局部禁止涂抹其它换药。 8.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时要注意规范,严格遵守三步封管法。 9.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覆盖与管路连接处,以便于观察。

对于那些高凝状态,易堵管的患者,定期(每2----3)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可能会有效防止管腔内血栓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10.尽量避免使用留置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11.导管动静脉夹子夹闭前调整好位置。一旦夹闭,勿轻易打开。 12.对需要留置时间较长的导管或半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动脉压曲线,以早期发现导管血栓形成或打折扭曲等并发症。 13.透析时泵前动脉压应大于—200---—250mmhg,,否则说明实际血流量与设定泵控流量不相符,导管动脉端流量不足。 14.及时治疗鼻腔或其它部位的致病菌感染。 【指导要点】 注意个人卫生,指导患者擦浴及淋浴的正确方法。目前在没有专用导管淋浴敷贴的情况下,可用肛袋代替,将导管装入肛袋内,出口周围粘贴固定,小心淋浴。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 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 王 琴 摘要:[目的]总结30例带cuff血液透析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探讨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以我院30例颈内静脉留置带cuff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导管的使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导管相关性感染3例,导管内血栓形成13例,导管扭曲1例,导管脱出1例,除2例重新置管外,其余病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恢复。[结论]通过正确使用长期留置导管,早期发现和处理并发症,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从而延长长期导管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7.022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9C-2525-02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必须建立一个永久性血管通路,NKF-K/DOQI临床实践指南将自身动-静脉内瘘作为最合适的通路[1]。但是许多病人因为血管条件或健康状况不能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因此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成为透析病人重要的血管通路之一[2]。我院从2010年起,新增长期导管病人30例。现将长期导管的使用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为2009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血透中心应用带cuff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男14例,女16例;年龄36岁~88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5例,梗阻性肾病1例,肿瘤性肾病1例。 1.2 方法 选用美国Tyco公司生产的Permcath带cuff双腔导管,导管长36cm,置管术均在手术室局部麻醉下进行,置管的途径为颈内静脉。应用Selding技术,并采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皮下隧道的长度根据病人体型建立,约15cm,cuff环距导管皮肤出口2cm~3cm。 2 结果 本组30例病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28例,左侧颈内静脉置管2例。导管内血栓形成13例,导管扭曲1例,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3例,包括出口感染1例,导管腔内感染2例。导管脱出1例。重新置管2例。25例病人仍在使用长期留置导管,导管最长使用37个月,最短1个月,导管连续使用≥24个月12例,≥12个月23例,≥6个月27例。 3 导管的一般护理 血液透析前铺无菌治疗巾,戴无菌手套,去除肝素帽,用安尔碘消毒导管口两遍。用5mL注射器分别抽出动脉、静脉管腔的封管肝素和血液2mL,观察抽出液中是否有血栓,确定管腔通畅后,正确连接血路管进行透析。透析结束后,再用安尔碘消毒导管口两遍,用生理盐水20mL分别冲洗动、静脉管腔,根据导管标记的容量用肝素封管,更换肝素帽。用安尔碘消毒导管皮肤出口处,消毒直径超过5cm,待消毒液干后,覆盖无菌纱布,用3M透明敷贴封贴。消毒导管体外部分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后固定在胸壁。 4 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通过对本组病例观察,隧道式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功能不良,导管脱落等并发症。根据其特点,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4.1 导管相关性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导管内微生物定植、出口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3]。引起导管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血液透析操作不当、病人免疫力低下、导管血栓形成等。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导管开口直接污染,空气中细菌或真菌孢子飘入导管内[4]。 4.1.1 预防感染的护理 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尽量避免导管接口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去除肝素帽后,导管口立即覆盖无菌纱布或连接无菌注射器。非紧急情况避免经导管 采

深静脉置管护理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一、置管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 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前关知识的介绍,说明置管的目的,告知置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讲解配合要领及留置时间等,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评估患者对该项治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准备程度,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积极配合置管并签署置管同意书。操作时一般不应由家属陪同患者。 2、患者的准备: 做好个人卫生处置,于置管前1日沐浴、更换病员服,修剪指甲剃胡须。协助作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胸透、出凝血时间等。 3、治疗室的准备:所有患者的置管操作最好在一专门治疗室内完成。穿刺前室内行紫外线空气消毒1次,30min/次。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技术准入制度。 二、置管后的护理 1、安置患者: 置管后应将患者护送回病室,取仰卧位。观察穿刺局部出血情况,如发现患者局部渗血较多,可用冰袋加压冷敷3~5min,一般多可止血。 2、肝素帽使用: 每次输液前严格消毒肝素帽,再将头皮静脉针刺入,并用胶布将针柄与肝素帽固定。 何时更换:每7天一次;肝素帽可能发生损坏时;每次经肝素帽取过血时;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 操作步骤:使用无菌技术打开肝素帽的包装,用生理盐水预冲肝素帽;把原来的肝素帽去掉,消毒路厄氏接头的外面;连接新的肝素帽,牢固固定肝素帽和连接处。 3、局部皮肤的护理:每天观察局部皮肤及其他异常情况。敷料贴膜定时更换,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置管处用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里向外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要宽于敷料,直径大于7cm,再贴3M敷料贴膜。置管第二天更换3M敷料贴膜,以后为qod更换,做好更换记录。 有血液或渗液、敷贴脱落时及时更换。 4、拔管的护理: 导管的留置时间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决定,导管拔出时应从穿刺点部位;轻轻缓慢地拔出,用力要均匀,切忌暴力,防止损伤血管壁,拔管后立即压迫止血,用创口贴或无菌敷贴覆盖24h即可。 5、填写护理记录单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 规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评估要点】 1.应保证导管避免打折、扭转,以保证管腔通畅。 2.防止导管感染、血栓及狭窄的发生。 【护理要点】 1.股静脉插管患者时床头角度小于40度,患者可短距离行走,但是止坐轮椅,以防导管打折扭曲。 2.应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以防导管脱落。 3.若发现导管有部分脱出,应原位缝合固定好,或更换新导管,不要重新送回血管内。若确有必要送回导管至血管内,应严格消毒并进行无菌操作。 4.每次透析时都要观察导管出口有无红肿、渗出等,若上述情况存在,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5.避免重复使用肝素帽,建议使用一次性肝素帽。 6.血透操作人员常规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如果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有呼吸道疾病,为相互保护,建议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7.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碘伏消毒后干纱布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密闭的塑料薄膜,局部禁止涂抹其它换药。 8.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时要注意规范,严格遵守三步封管法。 9.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覆盖与管路连接处,以便于观察。

对于那些高凝状态,易堵管的患者,定期(每2----3)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可能会有效防止管腔内血栓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10.尽量避免使用留置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11.导管动静脉夹子夹闭前调整好位置。一旦夹闭,勿轻易打开。 12.对需要留置时间较长的导管或半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动脉压曲线,以早期发现导管血栓形成或打折扭曲等并发症。 13.透析时泵前动脉压应大于—200---—250mmhg,,否则说明实际血流量与设定泵控流量不相符,导管动脉端流量不足。 14.及时治疗鼻腔或其它部位的致病菌感染。 【指导要点】 注意个人卫生,指导患者擦浴及淋浴的正确方法。目前在没有专用导管淋浴敷贴的情况下,可用肛袋代替,将导管装入肛袋内,出口周围粘贴固定,小心淋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