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版本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单选题1

2017版本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单选题1

2017版本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单选题1
2017版本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单选题1

1.“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最早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D《中庸》

2.一名小学生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当他一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就给予表扬、鼓励,渐渐地他养成了勇于举手回答问题的行为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取了()

A示范法B行为塑造法C惩罚法D强化法

3.正常成年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

A2-3 B3-7 C5-7 D5-9

教育学

4.有关研究表明教育对当代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这说明教育具有()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科技功能D文化功能

5.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通过(),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A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B教育过程和教育对象C教育方法和教育问题D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6.人的身体发展遵循由“中心向周围发展”规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征。

A不平衡性B顺序性C阶段性D差异性

7.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需要决定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卢梭C涂尔干D洛克

8.根据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学习型社会B终身教育C毕生教育D继续教育

9.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寅学制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多层性B单一性C多样性D不确定性

11.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数外等课程属于()

A综合课程B潜在课程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

12.()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A义务教育B教育制度C教育目的D教育评价

13.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一观点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巩固性B启发性C循序渐进D系统性

14.《学记》提出“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体现了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C疏导原则D导向性原则

15.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观察法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6.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词见于()

A《论语》B《学记》C《孟子》D《说文解字》

17.下列关于教育要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均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

B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有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教育者

C学习者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D教育形态的多样化是由于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结合而造成的

18.下列不属于教育基本要素的是()

A教育者B学习者C教育管理系统D教育影响

19.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点是()

A培养人B传授直接经验C提高活动效率D传授间接经验

2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

21.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说明教育具有()

A继承性B历史性C永恒性D相对独立性

22.教育既有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也有扼杀创新能力的力量,此观点反映教育具有()

A显性功能与隐形功能B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C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D政治功能与经济功能

2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否认了教育的()

A社会性B目的性C文化性D政治性

24.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教育的神话起源说B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25.“儿童对年长成员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教育的发展”,此观点属于教育的()

A生物起源说B生活起源说C劳动起源说D心理起源说

26.从教育有史以来,除()以外,教育都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A原始教育B西周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

27.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具有()

A平等性B阶级性C生产性D民主性

2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应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的特点是()

A崇尚书本,呆读死记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C等级性D阶段性

29.我国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30.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中国教育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国学B私学C太学D乡学

31.古代西方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

A雅典教育B斯巴达教育C世俗教育D骑士教育

32.关于古代教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投标枪、掷铁饼

B印度“古儒”学校课程渗透着婆罗门教神学思想

C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

D古代埃及的文士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33.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是()

A胡适B陈独秀C孙敬修D陶行知

34.针对当时农民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种教育,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大方式的教育家是()

A雷沛鸿B晏阳初C陶行知D梁漱溟

35.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兴起了旨在改造传统学校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和时代要求的教育运动,这一运动史称()

A进步教育运动B新行为主义教育运动C新教育运动D全纳教育运动

36.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巴格莱、坎德尔、芬尼和布里格斯等人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流派,其理论主张与进步教育相对立。这一教育思想流派是()

A要素主义教育B改造主义教育C存在主义教育D永恒主义教育

37.“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人和社会

的连续要求。”这段话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A全民教育思想B终身教育思想C特殊教育思想D精英教育思想

38.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予以否定的现代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终身化D教育的全民化

39.“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A教育全民化B教育终身化C教育多元化D教育民主化

40.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4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

42.孔子的《论语》中提出的“有教无类”体现了()

A教育均衡思想B教育公平思想C启发式教学思想D以身立教思想

43.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不包括()

A创立、半血B创立儒学C建立学制D删订六经

44.人性论是确定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很多思想家和教育家都对人性问题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并提出来相应的教育理论,其中主张“性善论”的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45.最早提出“学习过程是学-思-行”过程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4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见于()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学记》

47.“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元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谓“三表法”。他的提出者是()

A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孔子

48.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

A《论语》B《劝学》C《师说》D《学记》

49.《学记》提倡启发式教学,其中主张的是要激励学生,不要压制学生,意思就是()

A博学于文B开而弗达C强而弗抑D道而弗牵

50.教育文献()最早概括提出了“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规律。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51.提出“灵魂说”“自由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52.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这一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斐斯泰洛齐

53.国外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昆体良的《轮演说家的教育》C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性》D柏拉图的《理想国》54.()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民主主义与教育》D《论演说家的培养》

55.()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56.下列关于教育家及其著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B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步教育学著作

D美国教育家杜伟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57.夸美纽斯在()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论》D《教学与发展》

58.传统教育学认为教育学有两个基础:一是心理学,二是()

A哲学B伦理学C人类学D社会学

59.“现代教育学之父”是()

A洛克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

60.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的是以“白板说”著称的教育家()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马卡连柯

61.()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A洛克B斐斯泰洛齐C卢梭D亚里士多德

62.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反映了()

A传统教育思想B现代教育思想C古代教育思想D近代教育思想

6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的教学过程阶段是()

A“模仿、理论、联系”B“明了、联想、系统、方法”C“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D“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

64.提倡“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凯洛夫

65.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马克思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赫尔巴特教育学

66.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凯洛夫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67.在西方教育史上,创立“实验教育学”的人是()

A福禄贝尔B斯宾塞C裴斯泰洛齐D拉伊和梅伊曼

68.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

A绅士教育B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提高教师素质C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D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69.提出教学的“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B裴斯泰洛齐C布鲁纳D夸美纽斯

70.被称为“活的教育学”的著作是()

A《给教师的建议》B《把整个心灵给孩子》C《教学与发展》D《大教学论》

7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传授知识B传承文化C培养人才D服务社会

72.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是()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7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提出者是()

A蔡元培B黄元培C陶行知D杨贤江

74.我国唐朝中央官学的“六学二馆”鲜明地体现了封建社会教育的()

A阶段性B等级性C传统性D垄断性

75.西周六艺教育以()为中心。

A礼、乐B射、御C书、数D礼、书

76.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

A三科四学B四书五经C佛教D基督教

77.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权控制在婆罗门教和()手中。

A印度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

7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

79.1912年发表《对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美感教育的是()

A梁漱溟B黄炎培C蔡元培D陶行知

80.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是()

A《理想国》B《学记》C《大教学论》D《论演说家的教育》

8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这一观点出自()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学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82.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的教育学家是()

A裴斯塔洛奇B康德C杜威D夸美纽斯

答案

1-5 BDDBD 2-10 BCBAC 11-15 DCBAD 16-20 CBCAB

21-25 CBACD 26-30 ABBBB 31-35 ADDBC 36-40 ABADD

41-45 ABCBA 46-50 CBDCA 51-55 CCBBB 56-60 DBBBC

61-65 BABACD 66-70 ADCAA 71-75 CCCBA 76-82 BCDCDBA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求同存异 【解析】B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A。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法国文学家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时间给他的小学老师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延续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解析】B。教师劳动的延续性是指教师的教学不只局限在学生的上学时期,还会影响到学生毕业以后。 4.在小学生品德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学校 B.少年宫 C.同学 D.社会 【解析】A。学校教育在小学生品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下列属于学校教育制度内容的是()。 A.修业年限 B.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 D.课程设罝 【解析】A。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小学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师的门夹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给学生( )。 A.揉搓受伤手指 B.吃止痛消炎药 C.冷敷受伤手指 D.热敷受伤手指 【解析】C。手指受伤应先冷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受伤组织细胞受热膨胀挤压周围的细胞,也会加速血液流动渗出。24小时之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7.教育研究主体通过对有意义的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经验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叙事研究法

2017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附答案)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 请按照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应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 3. 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校长 4.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体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 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A.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进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果 7. 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做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 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9.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 观点属于()。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0. 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 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1.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话和老师的话就是好 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12. 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13. 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4. 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 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5. 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写“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 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国家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 1.小学教育特点4:对象特殊的义务全面基础教育 教育对象特殊性(生理、感知水平低、形象记忆、道德感模糊、); 基础性(社会、个体发展的基础,课程内容); 义务性(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学校教育);全面性(各方面充分发展,保证其德智体美劳方面最大程度和谐发展) 2.小学教师劳动特点6 遵守系统、给学生做示范的复杂长期工作,(还需要离开学校、加班、备课) 复杂性(教育目的全面、任务多样、对象差异) 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上不断更新、教育机制)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利用课余时间备课、批改作业;校内外、家访等) 系统性(由教育的系统性以及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决定) 3.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以及学周安排。 4.教育目的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5.教育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三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6.学校管理三要素:管理者、对象、手段;工作核心是教学管理;领导体制是校长负责制 7. 8. 教育观察法(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 教育调查法(搜集、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揭示事物本质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系统抽样(根据预定规则、每部分抽取1个样本) 分层抽样(按某一属性分类,按比例进行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编号后分成个数相同的组) 整群抽样(随机分组,抽取群体) 多级抽样(抽取若干群,在群中随机抽取样本) 教育实验法(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前实验(缺乏假设、控制措施、无对照组) 真实验(完全控制、效度高) 准实验(在现成的教学班级内进行、无随机分派,不能控制误差)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考点梳理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 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做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是教育者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的属性: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测试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它有以下四方面特点: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3)教育具有独立性 教育的独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具有继承性 第二,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的影响。 第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1、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2 3、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这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1、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第三,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3、学校文化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的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 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30×1’=30分、辨析题:4 ×5’=20分、简答题:5 ×6’=30分、材料分析题:2×10’=20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课程体系 第一章:教育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我国小学教育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小学学校管理、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 2、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小学智育 、小学德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心理辅导、小学生的安全指导 第三章: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和班集体 、班级管理 、班级活动 、少先队活动 、课外活动 、班主任 第四章:学科知识 、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 第五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案 、小学综合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 1 第六章:教学实施 、教学概述 、教学过程 、小学教学原则 、小学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第七章: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 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 亚里斯多德:《政治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中国的教育萌芽 孔子:《论语》 孟子:《孟子》 无名氏:《中庸》 无名氏:《大学》 (二)教育学的创立时期(独立阶段) 创立条件: 、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近代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使然;3、著名学者的个人努力。 创立的标志: 、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 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出现专门教育研究机构。 主要教育学家: 、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 2 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 贡献:《大教学论》,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康德:德国哲学家 贡献:《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洛克:英国哲学家 贡献:《教育漫话》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法国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贡献:《爱弥儿》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科学阶段) 、实验教育学 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 主要观点:

2017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文学艺术活动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A.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完整版)2019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5522494.html,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 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 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 A. 个人天赋 B. 社会分工 C. 国家性质 D. 教育水平 3. 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 A. 学生 B. 家长 C. 教师 D. 文学艺术活动 4. 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 游戏活动 B. 学科活动 C. 科技活动 D. 文学艺术活动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5522494.html, 5“.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 A. 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 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 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 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 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 A. 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 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 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 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7. 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 立即包扎伤口 B. 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 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 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 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 A. 广阔性 B. 流畅性 C. 变通性 D. 独创性 9. 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重点分析

了解分析总体考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科目二也就是《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总体考情。整个考试总分150分;时间为120分钟;题量为26道题:其中20道单选每道2分,3道简答每个10分,2道材料分析每道20分,1道教学设计题40分。总体来说,题量并不大,对于120分钟而言,时间是非常充足的。 展开章节重点复习 第一章教育基础(这一章在历年考试中,150分中占到45分左右,占到了30%的比重所以要全题型备考,所谓全题型也就是单选简答材料各种题型。) 第一节历年没考过,所以大家只需要做到答题了解即可;第二节历年只考过一道,2014年下考过校长负责制。因此这一节以选择题备考就可以;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考过单选和材料,但是今年再出材料题的概率不大,因此还是以单选题备考;第四节教育研究方法:主要以单选题备考。主要放在具体的方法上。比较方法的不同,这里大家只需抓住每个方法的关键词,考试时能根据关键词选择出来就可以; 第五节教育学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多,考试喜欢考,做单选题和简答题备考,还有些高频的考点,教育学的发展中有些主要的人物,历年考过的人物可以放在次重点的地位进行复习。(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还没考过需要大家重点关注);教育与社会部分中教育与文化已经考过,这些可以简单看一下,了解即可。第六节心理学:历年顶多两道单选,考过一次简答题,所以以单选题备考。其中注意、感知觉比较重要,需要大家重点关注,能理解即可。第七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要,考过单选、简答、材料分析,所以这一节还是要以全题型备考。其中课程类型是重点,课程流派历年还没考过,但是还是要重点讲解。关于新课改理念、目标都是考单选题,所以简单看看。而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经常会结合材料来考,或出简答题,所以这些就需要大家重点去看。 第二章学生指导主要以单选、简答备考。这一章在考试中平均占19分,占12%的比例。 第一节主要以单选题备考,重点是要掌握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能题解每个规律的意思及带给教学的启示。第二节以单选简答备考:重点是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单选题,皮亚杰虽然考过,但是他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人物,还是要重点掌握。第三节:历年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考点一:教育研究基本方法【出题类型:单选题】 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 实验室观察是在对观察对象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加以控制或改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有严密的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 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 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的群体和活动中去,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人员以“旁观者”身份观察,非参与性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难于获得深层次的材料。 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观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非结构式观察则是没有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其方法比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多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就是用来调查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全面情况,如对某一地区学龄儿童的普查,对某一学校全面情况的调查;重点调查是选择一部分能反映研究对象特征的单位进行调查,如

为了了解农村中学学生的流动情况,可选择学生流动较多的农村中学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总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中随机抽出一部分个体作为调查的对象,借以推断、说明总体的一种调查,如要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数学成绩;个案调查是对一个单位、一个事件或一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如果这种研究是长期的调查研究,又叫跟踪调查。 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室内借助于各种专门仪器设备进行教育心理实验的方法。现场实验是在自然情境下,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以引起学生某些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历史法的第一步是史料的搜集,史料分为文字和非文字两种。历史法第二步是对史料的鉴别。第三步是对史料进行分类。 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考查和反思。 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现象、事件或某个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个案研究是指个案研究应用于教育情境解决教育问题或建立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叙事研究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叙事研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教师自传型叙事,即通过教师个人叙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促进自身经验的积累和生长。 考点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出题类型:单选、简答】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整理笔记 真题: 材料解析: 1、对“教学即对话”的理解,教师在对话中的角色定位。 2、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四、课堂教学评价 1、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 2、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五、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怎样教育学生。 4、学习方式的有关理念。 5、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6、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两个设计。 7、对于课堂吵闹现象老师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十、如何创建优良的班集体?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 3、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4、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教材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 一、小学教育的特殊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基础性 3、义务性 4、全面性 二、小学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5、长期性 6、系统性 第二章学生指导 三、感觉的特性: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5、联觉。 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2、理解性;3、整体性;4、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分为: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 意志品质:1、自觉性;2、果断性;3、坚持性;4、自制性。 四、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及能力知识点

30题: 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二)疏导原则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严要有度; ②严要有方; ③严要有恒; ④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充分信任学生; ⑤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⑥不能迁就学生。 (四)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①“一分为二”看待学生; ②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客服缺点; ③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觉进行自我修养。 (五)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①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六)因材施教原则 ①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世界; ②有的放矢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七)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与活力。 德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1.语言说服 ①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 ②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③做好引导总结。 2.事实说服 ①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②做好充分准备; ③加强指导; ④做好总结工作。 (二)榜样示法 ①选好示的榜样(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②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 ③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倾慕之情; ④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调动行为,提高境界。 (三)情感冶法 ①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③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四)指导实践法 ①坚持严格要求; 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五)品德评价法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②发扬,获得学生支持; ③注重宣传与教育; ④奖励为主,抑中带扬。 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种类:实物直观、言语直观、模像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归纳教育基础知识

第二节教育基础知识 一、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

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4.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本质及功能 1.教育的本质

2017上小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2017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文学艺术活动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 具有()。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颗,学生学会“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有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知识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01教育基础 一、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小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小学教育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古代的小学教育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近现代的小学教育 1、1878年,张焕纶所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我国近代小学的开端。(南洋公学外院是中国近代意义上最早正式成立的公立小学堂) 2、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设立初等小学堂,学制五年,人学对象为7岁儿童,同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义务教育的开始。 3、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改小学堂为小学校。 当代小学教育 1、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标志着我国的义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1992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小学开始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改革 3、2001年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的现状 1.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 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 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小学教育的特点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的发展可能性;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1)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①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②小学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2)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 (3)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小学教育的义务性(义务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 小学教育的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小学的组织与运行 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总务工作管理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科学规范性原则、系统整体性原则、责任制原则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法规管理方法、经济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 校长负责制成为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的管理体制。包括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三个组成部分。 学校主要职能部门: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室、年级组 四、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 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 苏格拉底:产婆术(讥讽-助产术-归纳) 柏拉图:《理想国》,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出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代表作《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能力Word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学派。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认知 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A.学习800一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约700一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D.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5.如果没有(),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无法启动。 A.教师备课 B.教师学习 C.教师说课 D.教师上课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8.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A.同质性差异性 B.一致性差异性 C.一致性独立性 D.同质性独立性

2017小学《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2017小学《综合素质考试大纲》、《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综合素质》(小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1.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