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赵氏 天水堂

赵氏 天水堂

赵氏 天水堂

赵姓

堂号:天水堂

郡望:天水郡

堂联:一琴世泽

半部家声

赵氏是以封地命名的姓。伯益(禹时的重臣、嬴姓各族的祖先)的九世孙造父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驶车马的能手,辅佐周穆王(西周国王)平定徐偃王叛乱有功,穆王赐赵城(今山西洪洞县一带)于造父。自此,其子孙以赵为姓。

造父的20世孙赵恒于公元前408年建立赵国,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公元前222年被秦所灭。末代赵国君主受秦命主西戎,世居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县),在此发展成望族,因此以“天水”为郡望堂号。

北宋时期,赵氏中有两位杰出人物,一位是殿中御史赵抃,字阅道,号知非子。弹骇不避权贵,人称铁面御史,为官十分清廉,赴成都做官,只带一琴一鹤相随,被视为清官典范。一是太祖太宗两朝宰相赵普,每次朝罢回府,总是闭门读《论语》,为宋朝的建立和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曾对太宗皇帝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定太平。”

为纪念两位先贤,氏人以“一琴世泽,半部家声”为赵氏堂联。

姓氏略考 赵姓 家谱文献 2

姓氏略考赵姓家谱文献2 仙居赵王合谱,(清)赵文官等纂修,清朝光绪六年庚辰(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五卷、第八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卷、第十七~十九、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仙居赵王合谱,著者待考,民国五年丙辰(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白杨山下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 存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白杨山下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 存第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永康邑城上市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光绪九年癸未(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合肥北乡赵氏创修支谱四卷,(民国)赵文彬纂修,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勤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阴、常熟暨阳章卿赵氏宗谱三十卷,(清)赵毅含等纂修,清朝光绪九年 癸未(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阴石桥赵氏宗谱,(清)赵汝明、赵汝洪纂修,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公元1902年)诚有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十七~二十卷、卷首。现被收 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武进西盍赵氏族谱十二卷,(清)赵禄保等纂修,清朝咸丰八年戊午(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武进西盍赵氏族谱十二卷,(清)赵禄保等纂修,清朝咸丰八年戊午(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明代民居

明代民居砥洎城(山西) 2006年10月09日华夏经纬网 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砥洎(音季)城,位于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该城创始年代不详,但从明崇祯十一年(1638)“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

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20余米,上设城垛、炮台等,是用来防备外来之敌的,现已毁坏不存。正门额书“砥洎城”,为城内居民出人之通道;城北沿城墙设石梯,沿梯而下可通水门乘舟而行。城内道路规则,城周筑环城路,其余均为住宅巷道,各种设施齐备。古时一遇兵荒马乱,城门一关,自成一体,攻不可破。 砥洎城,虽系砖石木建结构,但从形体规格、建筑用料到实用价值等方面却十分讲究。民居共分十大街坊,摆布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别,巷道形成许多丁字街口,且巷深墙高,道路显得尤为狭窄。住宅之间每自巷顶架设过街楼相通,人行方便。民居大多为单进式二进院,每坊之中院与院连为一体,相互连接,四通八达。院中房屋多为双层,大部分设有楼道。正房亦有三层者,但屋身偏低,不设门和楼道,呈阁楼式。民居门额皆为“XX居”字样,很有点文雅之派头。明代一家商人在寨上建了一座紧四合院,门上即书“有恒居”,木石建筑工艺精细,四梁八柱,四门八窗,极具民俗特色。明南京吏部尚书、祖籍润城屯城人张慎言,于崇祯十三年(1640)曾对家乡民宅题诗云: 但索有窗皆映竹,须教无槛不临花。 日均空翠来湘箔,篆袅青烟出绛妙。 不难看出这里的民宅建筑不仅是当今保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之代表,且又具浓烈的江南水乡之特色。 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杨载简记。石碑高54厘米,长86厘米。图中详细标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巷道和设施。这种明代小城镇建筑规划图,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稀有的珍贵资料。 砥洎城所在地润城镇,是阳城工商业最发达的古旧镇之一。富商巨贾迭出,文风鼎盛,科举人仕人数冠于全县,是王国光、张慎言、张敦仁、延君寿等名人的故乡。该地文物古迹颇多,有建于隋代的望川开明寺及润城村的东岳庙,尤以海会寺“上党明塔之冠”而称著于三晋。这里又有创建于唐代的佛门圣地天坛山,曾一度成为大半个中国的经济文化民俗的交流中心。

【作文范文】 天水,我的家乡

天水,我的家乡 都说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却不知陇上也有好风光;渭河秋水秦岭春花,既有秀丽又见雄壮。大地湾里孕育文明,麦积石窟千年辉煌。 我的家乡,天水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关于古城天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相传汉武帝元鼎三年的一天,在如今天水市南面,突然地显红光,雷电交加,大地持续震动,地面裂开一道大缝,天河之水注入其间,遂成一湖。由于湖水水位稳定,水质纯凈,甘冽醇厚,当地居民称为天水井。后来,汉武帝下旨在上?湖边,筑起一座城池,起名“天水郡”。《水经注》上说:“上邦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这就是“天河注水”传说的来历。 天不还有一个秀丽的名子,“陇上小江南”。天水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又称“龙城”。秦属陇西郡,汉置天水郡,三国设秦州,汉武帝时定名“天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国务院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江南之秀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称为“陇上小江南”。秀丽的天水哟,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欢乐的童年,那金色的时光,伴着古城秀丽的风光,永永远远刻在我的心上。

天水还是一个旅游名城。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有“东方雕塑馆”的美称。位于武山县的水帘洞,景色怡人;修造于北魏的甘谷大像山,巍峨壮观,山上宁静安祥的大佛被称为悬崖大象。此外,闻名海内外的“人祖”伏羲庙,以观内“清意在山尘不容”的“玉泉”著称的玉泉观,被诗人杜甫题咏为“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的南郭寺……这都是令我留连忘返的名胜古迹。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她的文化,爱她的名胜,爱她的物产。 校园的变化 挺拔俊俏的树木,奼紫嫣红的鲜花,拔地而起的高楼,引人注目的塑料跑道,彷佛让人置身于快乐的童话世界。这就是的学校——合肥市屯溪路小学。 可是,当时的学校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听爷爷说,校舍十分陈旧,学校只有几间低矮的小平房,全是青砖作地基,里面的环境更是简陋,教室里只有破旧的课桌椅,窗户都没有玻璃,到了冬天,呆的时间长了,浑身冰凉。到了夏天,低矮的教室内热得像个大蒸笼,让人根本没法学习,一节课下来,浑身上下全是汗水,使人很不自在。另外,整个校园没有宽阔的操场,也没有美丽的小花园和小水池,更

赵氏家谱

趙氏家谱 1

2 山 西 洪 洞 大 槐 树 处 图片说明:寻根祭祖广场?每年这里都要举办大典?祭拜祖先

图 片 说 明 : 洪 洞 县 是 很 多 中 国 人 的 “ 根 ” 3

4 图片说明:这是古槐树所在地?树已经在一次洪水中被冲走了 图片说明:这是仿造的古代大槐

5 赵 氏 家 谱 一、序言 国家不可无史?地方不可无志?家族不可无谱。史可知古今?志 可明衍变?谱则可辩枝系、昭亲睦、别长幼。凡家修谱?旨在弘扬家 风?继传家训?承先人优良之传统?励后代奋发之志气。吃水不忘源头?望木而思根本家有谱?犹如水之清源不断?木之根本不失也。 我祖自建庙以来经访问族人?从未见过文字性家谱记载。为了便 于族人了解我族过去历史?从中学习先祖教导?为使家族有谱、家谱 世代相传?启迪后人永不忘本?激励后代奋发向上。二零一零年初? 长门十三世孙金全、十五世孙文祥等人倡议?为我族制作家谱留给后 人。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先祖自明朝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从山西 洪洞迁移后?先漂泊与河南巩县口头村一带?后迁荥阳?在河阴西约十五里(耿家胡同)定居。分散与陈铺头、段铺头、秦铺头、戚顶(牛口峪)、仓头、陈沟、高村等村。(耿家胡同)后起名马寨村?也就是现在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马寨村。我先祖定居(耿家胡同)后?臵有田地一段?在官庄峪西边?大头嶺处。祖人开始了春种秋收?四季耕耘?发展生产?兴家立业?节日扫墓?每岁祭祀?年复一年的劳动人民艰苦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光绪拾年九月间(公元一八八五年九月)?本族内有不法之人?蔑视族人?暗地将大头嶺处土地卖掉?引起共怒?触犯众恶。全族捐资?齐心协力?将不法之徒诉与公堂?后官司胜诉?将土地赎回。光绪拾五年十月上旬(公元一八九零年十月上旬)?勒石立碑?警醒后人。

温州:那些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区

温州:那些古村落、古民居、古街区 温州古建筑文化历史悠久,民居建筑风格多样。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温州地处偏僻山区的浙南,过去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很多山区没有开发,造就了古村落民居的长期存在和得以保留,从年代上看保留下来的古民居一般为明清时期的遗存。 一、温州古民居建筑文化 在温州,散落乡间的古民居数量相当庞大,目前永嘉、泰顺发现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数量较多,文成、苍南也保存得还好,而瑞安、乐清、平阳等地的古民居大部分已消亡。 温州古村落居民大都是外地迁来,居民的来源有三种情况:一是当地居民或附近居民迁来。二是中原地区为躲避战乱或政治避难而来。三是福建浙江沿海居民为了躲避倭寇的骚扰迁居而来。村落居民在浙南这片热土落地生根以后,就开始繁衍生息,建造家园,通过不同的方式建造自己的住宅。根据建筑风格与特色、村落形态与功能,可以粗略地将浙南历史村落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军事防御型(如永嘉楠溪江的屿北村、乐清黄檀桐村)、耕读文化型(如永嘉芙蓉、苍坡村)、手工艺生产型(如苍南县碗窑村、瓯海泽雅水碓坑村)、商贸流通型(平阳坡南老街、顺溪老街)、官吏府第型(如乐清南阁村)、商贾豪绅型(如平阳顺溪陈家大屋、泰顺胡氏大屋)。 古民居是温州的历史文化遗存,一砖一瓦都在形象地展示着温州的发展脉络。温州古建筑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和天

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对中国建筑及历史城镇村落的影响根深蒂固,反映在选址、布局、定位、朝向、结构、装饰、体量、色彩、绿化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等方方面面,尤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合理利用自然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寄情山水,注重人伦和谐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归纳起来说:一是崇尚自然重生态,吸收山水之胜、风物之美,做到呈生态之象、开画图之境,物兼育而道并行。二是讲究耕读礼传家,儒道礼乐交融,天人合一气象,宗法规制自有。三是建筑科学重和谐,建筑类型丰富,规划严谨和谐,空间布局合理。四是装饰美观重寓意,儒气野气交融并存,古式遗风匠心巧运,远近高低各有不同。五是穿街走巷利方便,宅院花竹秀,街巷达四方,文房四宝柴米酱油,一应俱全。 二、温州古民居结构布局 温州山区古民居一般多为木结构,临街(路)木屋层层外挑。木构架用料硕大,工艺精湛,有的房屋结构全不用钉,而是用不同的榫卯将各部件连接得天衣无缝。墙体只起围护作用,采用地方材料大仑砖或四寸薄砖砌空斗墙,亦有用木板作墙或用篱笆泥墙的。屋面荷载由柱直接传至地面。大户人家多用抬梁式,一般民居两端山墙多用穿斗式。山区穿斗式木构架山面上部普遍用竹篱糊上蛎灰筑成,既减轻了梁柱负荷,又给人以灵巧的结构感。屋顶多为悬山顶,挑檐很深,木桁条直接架于梁上,一般为小式木作。檐廊的梁、枋、楣、罩、柱头、撑栱、藻井是重点雕刻之处,表面一般施蜡而不涂漆,显露出木材朴素的肌理之美。温州民居还擅长砖雕、石雕装饰,精湛的砖雕和石雕

天水近50年气候变化研究

题目天水50年来气候变化研究学院生化学院 姓名贾立强 专业07科学教育二班 学号272040208 指导教师尤晓妮 提交日期2010.7.1

天水50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Xxx (天水师范学院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近50年来,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显著变化,给社会、经济与环境带来重要影响。通过对不同时段气温、年降水量数据的比较及对日照时数、积温的计算,天水气候变化几乎和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相符,这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关键词:气候温度降水量年日照时数 气候变暖是近100多年来地球环境最突出的变化.我国气温近百年上升了0.4~ 0.5℃,西北地区更是全国气温升高的中心区域之一,1970年以来我国出现了19个全国范围的连续暖冬.1987--2003年的平均气温比1961--1986年升高了0.7℃。[1]。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地理位置独特,山峦迭嶂、河谷交错,地形地貌复杂。[2]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天水地区降水、气温等极端事件发生次数增多,早涝灾害频次和强度增加.目前关于极端气候事件是否会随着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而增多或加强,其所引发的旱涝灾害强度变化特征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天水地区的研究屈指可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1、资料与方法 根据天水市气候特点及地理位置分布状况,利用天水地区武山、秦州、麦积、清水四个代表点1971--2008年历年年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并分别计算了日平均气温≥0o C期间积温,以及日照时数,

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2、天水区温度变化特征 天水地区(武山、秦州、麦积、清水)的年平均气温20世纪60~80年代为冷期,进入90年代以后,呈现一暖期。[7]特别是进入2l世纪,气温变暖趋势非常明显。40年间各地平均气温距平上升了0.7℃~1.2o C,以清水增幅最多,其次是秦州地区。平均气温自60年代开始总体来说是逐年上升的,80年代出现回落,清水地区回落最大,距平值达到历史最低值。(如图一) 图一天水地区1971-2008年平均气温 通过对天水各地区不同时间段≥0O C年积温进行计算比较,1971-1980年和1981-1990年中积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清水县,年积温变化值-80.7。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秦州区,年积温变化值是26.8,说明在1971-1990年间,天水的温度降低。而1991-2008年间天水地区积温增加(见表一)。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大全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我谭氏始祖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系姓姬,皇帝子孙,颛顼zhuanxu之后,衍至谭国襄王、子爵,名尚诤。风氏,在山东莒县,生子:祁qi公,以谭为姓,为一世祖,传至39世书奇、卷达二房分衍。卷达次子建极生宫,字博仁。宫生可奕、可祥。可奕衍至45世进峰生9子,进鸿生4子,进颇生5子,共18子,称18宏世系。十一郎宏亮,即进峰公第五子故又称五郎世系。衍至63世朝祯、朝祥、朝贵等诸兄弟,于明朝洪武初年,由湖北麻城孝感起程入川后,又分房衍移至今,其流源世系如下: 居山东莒县 1世谭祁zhi 妣胡氏生子锦 2世谭锦妣陈氏生子春 3世谭春妣方氏生子梅 4世谭梅妣李氏生子奕yi 5世谭奕妣朱氏生四子:儒、会、积、标 6世谭儒 谭会妣谢氏生子珍 积 标 7世谭珍妣于[又俞]氏生二子:云、雪 8世谭云妣周氏生子照 雪 9世谭照妣徐氏生子轩 10世谭轩妣马氏生子伍 11世谭伍妣陈氏生子:秉、菁jing、辉、耀 12世谭秉 菁妣吕氏生子:与[兴]、文 辉 耀 13世谭与[兴] 妣黎氏生子裕 文 14世谭裕妣童氏生二子:简、端 15世谭简妣焦氏生子:时英

居山西太原16世谭时英妣晋氏,自莒迁太原,生子典书 谭杰升字端子,妣齐氏,升二子:佾yì、任 17世谭典书妣郝hao氏[又曰郭氏]生子:济、淡[又曰:谟] 谭佾妣夏氏生子姜孟 谭任 18世谭济妣夏氏生子青杨 谭淡[谟] 谭姜孟妣颜氏生二子:恭宗、敬宗 19世谭青杨妣姒si氏生三子:太定、太德、太常。[“太”:川东谱记为“大”]。 谭恭宗 谭敬宗妣曹氏生: 叔胜,由南海[今广州市]徙始兴衍大庾yǔ 20世谭太定 太德 太常妣郭氏生二子:玉成、玉润 叔胜 居河南弘 21世谭玉成讳顷,居金陵[江苏南京清凉山,即南京别称],西汉时吕后末[公元前179年],佐齐王起兵诛诸吕有功,封元侯[老谱称顷元侯是也],为弘农郡主[今河南灵宝县北],遂开弘农谭氏,又曰弘农氏,居弘农, 妣杨氏生三子:章宪、章斐fei、章文 谭玉润讳珠,妣李氏生子质 22世谭章宪妣姜氏生子:祥昭、祥瑞 谭章斐 谭章文 谭章质字文彬,妣王氏生子善信 23世谭祥昭西汉景帝时[公元前156至前141年间],任江西西昌巡司。妣沈氏生子:晋康,维康、经康、纶康 祥瑞 24世谭晋康 谭维康 谭经康 谭纶康妣秦氏生三子:运明、暄太[泰]、永益 25世谭运明 谭暄太 谭永益讳京, 汉昭帝元风时[公元前80至75年间],任朝奉大夫。妣有氏生子:芳明26世谭芳明妣蒋氏生二子:湘灵、湘湖 27世谭湘灵妣唐氏生子:崇道、崇德、崇仁 谭湘湖 居浙江绍兴 28世谭崇道 谭崇德由弘农迁会稽[江苏苏州市]。妣程、陈氏生子:荣宝

续修家谱前言

一、续修家谱前言 (一)引子 公元2002年秋,我约诸弟妹各家共十人,齐聚西安贤侄玉虎家,为退休在广州的三弟美洲(字斌)祝贺他七十华诞。期间大家建议续修家谱并要我主笔。当时手头只一本20页的《赵氏族谱》,这本小册子是由热心族人用解放前留存下来的残缺不全的手抄本重印的。里面错误、缺失太多,难以读懂。一晃五年,也没动笔。 去年秋,我回乡探亲,又看到有热心族人新修订的赵氏家谱。据了解是由华蓥市双河镇一些热心族人做的,我借了一本新修订的家谱,同时又在族人中搜集了几种家谱手抄本或复印本。我仔细阅读了这些家谱后,感觉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家谱中的序言难以读懂,原因是辗转传抄、错字、缺字较多所致,至今还有若干地方存疑。这里顺便指出那本新修订的家谱,对刘大瑄的《赠岳池赵氏谱序》的译文,由于译者未看懂原文,轻率臆断导致错误百出,我等后之修谱者当引以为鉴戒。 家谱前面的序言,一般人都不重视,也很少去读。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主要是概述家族的发展史。对后代传承祖先的美德、优良传统、家风很有好处。所以,我以为续修家谱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修订现存的家谱,使之尽可能详实,一时难查清的,则存疑留待后人去稽考。二是各支派根据自己直系脉络从家谱的某一代起,增补世代记载,成为自己的房谱。这是族人自己应做的事。但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凡对国家、社会有贡献、事业有成就的族人应记录在案(包括简历、著作、立功受奖等等),待若干代之后,合修家谱时由其后人查证核实后录入家谱中。 (二)续修家谱事 关于续修家谱事,我在读了搜集到的多种版本后,感到应该重修,而且应该尽早重修。一是自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由德醇公主持修谱后,至今近二百年未重修过,导致不少族人只知其父,不知其祖。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子孙繁衍遍布国内外,更难以联系。家谱有助于相互联系和寻根祭祖。兄弟子侄让我主笔,我年已八十有二,文字功夫欠佳,实难担此重任。几经嘱托,也几经考虑,只好勉为其难。在大家的帮助下几易其稿,今天终于定稿。 这次续修家谱的要点是: (1)保留原谱内容 续修家谱是在保持原谱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其中一些内容及文字上的错误、缺失,分别予以订正、增补并做必要的说明或注释,弄不清楚的,指出疑点并予以保留。 目前我广岳地区族人保存的残缺不全的赵氏家谱,均是以德醇公主持修订的赵氏家谱为母本重印或传抄的,德醇公在序言中有一段话:“……余时谨按先子之编次旧稿者,反复而详阅之。偏者,补之;略者,详焉;疑者,阙之;信者,传焉。俾先人之源流不紊……”说明在他之前是有我赵氏家谱资料的,遗憾的是这些资料至今已荡然无存,德醇公也没有在序言中指明哪些文字是先子留下的。哪些是他自己撰写的,致使原谱留下一些疑点。(2)新增内容 此次修谱增加的内容很多。其中,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源流史中,经过调查研究,我们把赵抃和赵植的关系搞清楚了,即抃是植的十世从孙,是植的长兄元宴的十世嫡孙。同时,我们把原谱中从赵抃开始世系记载往上推进了十一代。即续修谱的世系记载是从赵淑开始的,赵抃是赵淑的十二世嫡孙。赵淑是赵元宴的祖父。此乃是本次修谱的一重大收获。

古民居散文诗

古民居散文诗 【篇一:古民居散文诗】 日子与日子叠加,时空穿越时空。 寂静的是那些粗壮的郎柱。默然挺立,从开始到现今。它似乎见证 了一切,但一切仿佛与它无关。 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所有布局无不透露出汗水和智慧。汗水早已 消失在时间的脚步里,而智慧一直存在,并不断散发其特有的气息,呈现其魅力和持续性。 在众多古民居中,天井具有普遍性和固定形式。站在天井的中央, 仰望那一方规规矩矩的天空,屏声静气,方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天 地人”思想的精髓。而天井的普遍性和固定形式在今天看来,是多么 的合适与惬意。 闲庭信步,必可看见一方或大或小的池塘。不管当时还是现今,水 肯定都是一如既往的透明、清澈。当然,应该有鱼,而且必定是红 鲤鱼。一尾或者数尾,款款地摆动,吉祥地游弋。鱼已不是当初的鱼,而水或许还是过去的水,历经磨难轮回之水。 庭院深深,明烛画楼,奢靡的脂粉气已随风飘散,只剩下古老、拙朴、凝重、苍劲。在古民居看来,以前的主人和现在的游客几乎没 有任何区别。留下什么,带走什么,都在岁月过往的呼吸里。 风知道,雨知道,太阳和月亮知道:景象只是为活着而固守。 【篇二:古民居散文诗】 【 - 散文】皖南民居,即徽派民居,那些极具徽风徽韵的古民居,看看下面的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吧! 描写皖南古民居的散文【1】皖南民居,也叫皖南徽派民居,它是中 国南方民居的代表,它大多数分布在安徽省的南部,所以称其为皖 南民居。 皖南民居中以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最多。宏村现存的清古民居为140幢。由于宏村背山西湖,所以,皖南民居的层里的层楼结构与楼外 的唯美的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所有烦恼忘得一干二净。拥有这 样的唯美景色的宏村,被人誉为“中国画里乡村。”而西递则保留了 明清古民124幢,祠堂3间。在这里,代表皖有民居的“三绝”和“三雕”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天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02015)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1.1城市发展外部环境 1.1.1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提出 国家“十一五”西部大开发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该地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2009年6月正式批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1)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定位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规划提出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 天水市作为该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天水麦积山被列为西部跨区域重点旅游区—丝绸之路旅游区。这将为天水打造经济区西端新的增长极,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2009年11月天水市进一步编制了《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两年起好步,5年大发展,10年新跨越。努力达到六新目标:基础设施有新突破、创新能力有新提升、城镇化水平有新提高、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力争到2020年前,努力把天水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特色鲜明的经济文化大市,成为经济区西端重要的增长极。 1.1.2甘肃省城镇化格局 甘肃省“十一五”规划把天水纳入“一肩挑两头”、“一带促两翼”的重点区域,加快推动天水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开发步伐。

赵氏家谱字辈

赵氏家谱字辈 禹州市鸠山乡赵沟天水赵氏辈谱为:光维有成,绍自之恒......遇如延增. 半部堂赵姓辈分:伍,银,在,如,永;公,兴,正,大,子;士,德,明,万,昌;延,治,景,从,懋………… 临西家谱字辈是:福殿长书章英仲军 湖北枣阳新市赵氏字辈中有: 姬、柱、清、现 安徽利辛汝集镇赵氏村辈分为:魁、金、玉、殿、丙、新、兰、洪、和、学、电、新 温州平阳赵氏字辈是:洪,沛,有,汉,义,锡 江苏南京“涿郡堂”辈分是“连、文、礼、登,似、子、明、德 江西,进贤赵氏字辈是:孟、尚、曰、立、志、以、明、道、希、文、自、期、待、贤、良 山东新泰市赵氏辈份有:书、光、文、洪、作、善、永、远、庆、长、英、齐、发、现 江西九江赵氏辈份:春华通万相大宋传加宝 河南商丘赵氏:自修米敬平志粱行 湖北荆门赵氏:克、作、延、维、大、仁、永、昌

湖北天门: 邠歧诞异才,麟凤新振开。诗礼光上国,文武映云台。家声长佑启,世泽远滋培。忠厚千祥集,和平万福来。 河南博爱: 夏汝思继国元九廷光复永世振守大绍先业 惟存敬克承祖德允在 山东东营: 广饶金云光 山东永平府乐亭县安乐十三甲赵家庄:廷顺仲殿汉、文华志尚贤、同福临东江、轩辕书继昌、宁河安光者、堂贵显云章。 (地区不详):元有天印云万世思文明开国鸿轩绪乾坤 定朝廷 (地区不详):绍尔世德,在於为善,既承且启,序可长建,鸿恩以锡,泰运必昌,开名立业,广道经邦,海岳志远,兴国崇尚,清正贤俊,汉宇显扬 (地区不详):文章报国书礼传家 (地区不详):恒聚雍和幅自生绪 (地区不详):广登连京吉治仁恩瑞善香 (地区不详):天仕昌国应运新生立福久远 山东登州府: 成守洪云 天水: 敬恕孚家邦 湖南衡山县: 贤聚英和福自生 山东赵县: 永臣成

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探究

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及其文化内涵探究 发表时间:2019-06-12T13:18:23.8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4期作者:成友文 [导读] 然后结合当前实际,对现代中式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天水建筑设计院 摘要:在全球化与城市化的不断冲击和影响下,传统建筑风格逐渐淡化,相应的传统建筑文化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对此,必须要呼吁人们保护传统建筑,传承其文化内涵。本文首先从平面、立面、细节和外部角度出发,阐述了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风格。然后结合当前实际,对现代中式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中式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传承 如今,各国之间的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并显得日趋剧烈,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可因为现代建筑的发展而使之淹没于历史长河。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及文化内涵展开深入探究,把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融合到现代中式建筑中,以此实现对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一、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风格 (一)平面布局风格 传统中式建筑经常会运用外廊来完成对各个空间的连接,以房屋外墙围合出三合院或是四合院。但现代社会人口越来越多,再继续采用这样的平面布局已然行不通了。所以,现代中式建筑大多会把三到四栋楼房拼接起来,构成一个半围合形态的院落,并在小区规划中建立一个个组团,使之成为景观节点,同时确保使用者享有半私密性的空间。而在进行平面户型的布局设计时,又会使用现代建筑中的贯通模式,给人们提供更多便利。房间依旧以坐北朝南为主,以免寒流侵袭,并且在夏季也可以使凉风灌入。天水市胡氏民居的形制就基本是按中国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构建,但与北京四合院又有所不同,其带有独特的西北地区特色。除了正房和倒座采用了马鞍架结构之外,厢房使用的都是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迄今仍维持着四百年前的样貌。 立面设计风格 现代中式建筑设计需要突出实用性功能,形式的设计也需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之上。故而,现代中式建筑不能如传统建筑一般追求立面上的中轴完美对称,而是可以提炼出一些片段或符号,以此赋予建筑传统文化的韵味。比如窗棂、栏杆和坡屋顶的式样等,都可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我国古代是没有窗帘的,因此会用木条把窗户分隔开来,即便开窗的面积较大,也容易导致采光效果不好,视野亦不够宽广。对此,现代中式建筑多会将木格条的面积缩减,并移动到窗户的上方,联系室内空间功能对其展开合理的重构,把古典与现代的风格妥善结合起来。现代中式建筑的整体风格是简单大方的,不会出现太多转角。如果开窗凹陷而影响到立面效果,就可齐墙安设一道镂空窗格,能在不阻碍通风的前提下强化艺术美感。 (二)细节装饰风格 在进行细节装饰时,现代中式建筑也多会借鉴传统建筑的设计元素,比如屋顶的脊兽,屋檐下的斗拱,门边的抱鼓石,迎客的垂花门等,都显得独具一番韵味,同时也能彰显出中式建筑的精髓。现代中式建筑也时常会加入一些细节装饰,目的在于体现深切的寓意及征兆,在打造园林氛围的同时还可增强文化底蕴。而将这些细节装饰运用到单体建筑中,也能让建筑变得鲜活灵动起来,成为现代中式建筑的一种文化符号,向观者展示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内涵。 (三)外部景观风格 我国园林建筑在整个建筑领域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现代中式建筑也多采用了园林建筑的设计方法,对外部景观进行妥善安排,讲求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现代中式的建筑外部规划,并非是把山、水、树等元素简单地结合起来,而是要分清主次关系,把藏和露、虚和实、疏和密等部分精心设计好,再把整个景观整合串联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观者从内心深处产生认可与共鸣,从而表达出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 二、现代中式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色彩中的内涵 建筑的色彩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建筑的主题,渲染出独有的内涵。比如成都的远洋太古里,就是把大慈寺的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凭借传统中式建筑的陶土色、灰瓦色两种色彩,展示出源远流长的宗教背景,营造出幽静的氛围。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太古里的多数建筑都是用临街的玻璃橱窗围合而成的,在晚上可以反射出绚烂多姿的颜色,在体现出店家创意的同时还能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和谐统一。再比如苏州博物馆,也是在色彩处理方面有很大突破。其运用了苏州传统建筑中常见的黑、白、灰三色,并将色块放在不同位置上,借助面积和明暗的对比,打造出层次丰富、色彩典雅的设计效果。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在进行色彩运用时则是沿袭了传统的样式,融入我国水墨画中的技法表达,烘托出黑白相衬的意境,达到了艺术呈现及文化传承的主要目的。 (二)空间意境的内涵 现代中式建筑还有一项令人击节赞叹的地方,那就是凭借浓郁的文化底蕴,于既定空间结构内打造出独特意境,传递出深刻的文化思想。例如成都远洋太古里中的街巷,便是遵循了传统的布局方式,采用多个小型广场,与开放性的走廊结合起来,围合出宽敞的公共区间,并且还保存了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大小巷子及院落。与此同时,新修砌的建筑也使用了传统建筑中的坡屋顶与深出檐,令人仿佛置身于大慈寺的真实历史情境中,在一瞬间便拉近了人和环境之间的距离。再如胡氏故居中的南宅子,其大门建于坐南朝北院落组群的东北角,以独立形式呈现,这在天水古民居中也是独树一帜的。走进大门后,一个小天井映入眼帘,南边是照壁,东西各有一垂花门,将空间意境烘托得淋漓尽致。 (三)抽象符号的内涵 对于现代化都市而言,要彻底对传统建筑进行复刻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现代中式建筑应当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概念化与抽象化的重现,在保存传统文化资产的前提下满足现代城市人们的时尚审美需要。再以成都远洋太古里设计为例,其主要就是保留了川西建筑的显

天水气候

一、主要气候特点 天水市地处副热带北缘和青藏高原东部边坡地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过渡带。气候类型属半干旱半湿润农林复合气候过渡带,年平均气温11℃左右,年平均降雨量450—70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山区及关山山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武山、甘谷及秦安大部不及500毫米。降水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818.6毫米,最小年降水242.7毫米。无霜期 137-215天,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1900—2300小时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66%~70%,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四季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干冷,但寒冷适中;春季冷暖多变;夏季温湿,但无酷暑,秋季降温迅速,秋温低于春温,降水变率大,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 二、2014年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2014年气温正常略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时间分布不均。气温2月、12月为正常偏低,其余各月均偏高。降水量时间分布差异较大,1月、3月、5~8月为特少,10、12月偏少,2、4、9、11月特多。日照时数7月特少,其余各月均呈正常状态。由于3月及5~8月降水持续特少,气温偏高,蒸散加大,出现了春旱、春末夏初旱及伏旱,部分地方旱情发展、蔓延之势迅猛,对夏、秋粮及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初秋降水特多,土壤水分得到补偿,为秋播提供较为优越的水分条件。 综合分析,2014年气候条件对国民经济影响利弊兼有,春末至伏期属偏差气候年景,秋季至年底属正常偏好年景。总体气候条件比较有利于工农业生产。 (一)低温 2月上旬各地平均气温为-3.4~-0.3℃,比历年同期偏低0.3~1.1℃,其中2月1~2日各地最高温度达到14.0~17.3℃,6日气温明显下降,日平均气温较3日下降6.4℃(清水)~10.3℃(秦州);降温幅度大,寒冷持续时间较长,对人们的健康有一定影响。

石氏家谱及字辈

石氏家谱及字辈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元和姓纂》及《春秋公子谱》等记载,春秋时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有大功于卫国,世为卫大夫。 春秋初期的周平王姬宜臼三十八年(卫桓公姬完二年,公元前733年),石碏的弟弟州吁骄奢被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满怀怨恨的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当时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因此被州吁拜为大夫。 后来,石碏把州吁和石厚二人引诱到陈国,又暗中给陈桓公妫鲍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即被陈桓公抓了起来。后来,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国,然后迎立卫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是为卫宣公。 战国史学家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石碏在此次变故中表现的大智大勇、大义灭亲,为后世君子们所称道。 石厚的儿子、石碏之孙骀仲,后来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的公子段,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公子段,字子石,是宋平公子成的二儿子,他的后代都以先祖之字为姓氏,称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商丘石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子丰又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春秋公子谱》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后裔有公子丰,是郑穆公姬子蘭之子,字石癸,在郑釐公姬恽(姬髡顽)执政时期(公元前570~前566年)出任大夫,曾多子出使卫国、齐国。 在公子丰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石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大河石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石作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石作氏,是秦国早期的贵族世家复姓,原居秦邑(今甘肃天水故秦城)。 到了春秋末期,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名叫石作蜀,在史籍《孔子家语》中称为石子蜀。 石作蜀,字子明,号卓子,冀人(今甘肃天水甘谷十里铺乡)。 按史书记载推算,石作蜀当生卒于周敬王元~四十一年(公元前519~前479年)。他自幼胸怀远志,聪颖敏学,仰慕孔子。石作蜀成年后,不远万里徒步东鲁,投身孔门,得圣人教育和熏陶,身通六艺,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石作蜀学成返乡后,在民众中大力宣扬儒家学说,传播西周文化,淳教化,移风俗,为古代三陇一带的文教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者称其为“石子”,世人尊称他为“石夫子”。 可惜的是,石作蜀由于操劳过度,很早即弃世而去,终年只有四十岁,而且他的生平和著述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湮没无存。在历史文献《伏羌志》中记载:“石子唐封石邑伯,宋封成纪侯,明去封号,称先贤。从祀孔庙。”在宋朝封其为成纪侯时,皇帝曾亲自敕撰赞:“宣

陇上古民居 天水南宅子

陇上古民居天水南宅子 2014-11-21 09:40:2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作者:责任编辑:宋丹(实习)点击图片浏览 下一页 原标题:陇上古民居天水南宅子 门额榜书“副宪第”。 南宅子全景图。 北宅子平面图。

槐荫院西厢房。 明代直棂格扇、木栏板、梁头、雀替雕饰等成为南宅子建筑的精华。

北宅子局部木雕图案。 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南侧,两株六百余年的参天古槐巍然屹立。绿叶掩映之下,一座威严、古朴的建筑呈现于世人面前,这就是有着“陇上第一民居”之美誉的天水胡氏古民居——南宅子。 胡氏古民居是明代万历年间,时任山西按察司副使胡来缙和其次子——太常寺少卿胡忻告老还乡后所建的宅第,由南宅子和北宅子组成。南宅子为胡来缙的私宅,始建于明神宗万历17年(公元1589年),距今已有420余年的历史。明、清及民国期间,曾经过数次维修,现占地面积4422平方米,建筑面积2701平方米。有大、小12个院落、78座单体古建筑。各院由甬道相连,高低错落,排列有序,是一组典型的明代古民居建筑群。其建筑规整,保存完好,被誉为“西北第一民居”。2001年6月25日,胡氏古民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宅子的黑漆大门面开三间,悬山顶式。“副宪第”三个大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跨过大门来到天井。天井在古代建筑学上有“通天设计”之义,它向上通天,迎风纳气,向下接地,除污散秽。天井使庭院气流循环,气韵贯通,流畅和谐,强化了对天地阴阳之气的沟通功能。居民以天井之地吐故纳新,仿佛借气井之喉生存延诞,成为农业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

进入南宅子东院。横披楷书“桂馥”二字,上款题“康熙己酉仲春”(公元1669年2月),下款题“柏严”。“桂馥”指桂花浓郁的香味。桂花枝叶四季常青,花香四溢,历来被视为家庭团圆、官运亨通、文思长进的象征。“桂馥”两字用在这里寓意胡氏家族德泽流芳,历久不衰。 秦州胡氏第一代为胡国用,祖籍安徽省凤阳府五河县人,明初追随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公元1369年胡国用随徐达的部队攻克秦州之后,随部队驻防而落户天水,今麦积区马跑泉镇胡王村的胡姓人就多为胡氏后裔。营建南宅子的主人叫胡来缙,为秦州胡氏第六代传人,字仲章,号东泉,明嘉靖戊午(公元1558年)科举人,中举后被破格任命为大兴县县令,在任职期间,为官清正,不畏权贵,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后加官正四品至雁门兵备道,兼任山西省按察副使。按察使为一省的司法和监察长官,相当于监察部副部长,副省级干部。因而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明王朝,才有可能修建这样规模的宅院。 北宅子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三年(即公元1615年),位于秦州区民主东路,为明代太常寺少卿胡忻的私宅,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明清时期天水民居古建的典型代表和标志性建筑,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明清古建的重要实例。北宅子建筑规模比南宅子宏大,原为三进七院,但由于1920年的地震、1947年的大火及1960年的房屋拆除等自然和人为的破坏,现仅存东院过厅、中院主厅楼和后院后厅房。占地面积15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5平方米。虽然历经四百年风雨,仅保留下来的部分院落却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明代建筑的雄浑典雅。 北宅子现存建筑为一进三院,由大门、倒座、过厅、主厅楼、东西厢房、后厅等部分组成。主厅楼一楼为书房,是胡忻研读经史、以琴会友的地方。二楼为祭祀和供奉先祖的祠堂。主厅楼形制独特、气势恢宏,是北宅子整体建筑的核心,充分体现了明代精湛的建筑技艺、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天水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天水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1-07T14:58:10.9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作者:李娜 [导读] 利用天水市2011—2015年土地利用和第二次全国林地落界数据为基础,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天水市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院 摘要:利用天水市2011—2015年土地利用和第二次全国林地落界数据为基础,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并在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基础上,对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进行修正,计算出天水市不同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并计算天水市 2011年到2015年天水市及各县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研究发现,2015年天水市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达到155.6002亿元,比2011年增加3.976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62%。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 1.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辖两区五县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与陕西省宝鸡市毗邻,南与甘肃省陇南市、西与定西市、北与平凉市接壤,是甘肃的东大门、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全市东西长197km,南北宽 122km,总面积1.43万km2,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为渭河流域;南部地区为嘉陵江流域。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1℃。年平均降水量491.7mm。 2.研究材料与方法 2.1研究材料 研究材料主要来源于2011—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第二次全国林地落界数据。 2.2评价单元 天水市生态服务价值以秦州区和麦积区2个区及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5个县为基本评价单元。 2.3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以土地利用年度变化为基础,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正,测算天水市各土地利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服务功能价值,进而计算出2011年到2015年天水市和各县区生态服务系统总价值及变化趋势。 2.3.1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的确定 199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Constanza通过研究,估算出全球生物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谢高地,陈仲新在Constanza的基础上,总结了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分调节、土壤形成、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持、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和娱乐文化等在内的9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对我国200为生态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 本文结合天水市的地形地貌等,增加园地生态系统,园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应取林地生态系统与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的平均值。森林对应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结合天水市实际情况,对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2.3.2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确定 本文采用该当量因子表,但针对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对单位面积农田每年自然粮食产量(选取小麦、玉米和洋芋)的经济价值作了如下修改:2011—2015年平均粮食产量3277.39kg/hm2,粮食单价按2.02元/kg计算,根据在没有人力投入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经济价值是现有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的食物生产服务经济价值的1/7,得出天水市单位面积农田每年自然粮食产量的经济价值为945.76元/hm2a。 规划区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食物生产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Ea)(又称生态价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Ea= 式中,Ea为单位面积农田提供食物生产功能的经济价值(元/hm2.a);i为作物种类;p为i种作物全国平均价格(元/t);q为i种粮食作物单产(t/hm2);m为i种粮食作物面积(hm2);M为n种粮食作物总面积(hm2);1/7指无人力投入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价值是现有单位面积农田提供的食物生产功能经济价值的1/7。 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和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生产的经济价值,计算区域其他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的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Eij=eijEa(i=1…..n,j=1….m) 式中Eij为j种生态系统i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单元(元/ hm2a);eij为j种生态系统i种服务功能相对于农田生态系统食物生产服务单价的当量因子。 2.3.3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计算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计算,根据各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E和各类生态系统的面积,计算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