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前沿, 2014, 3, 112-119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5605032.html,/journal/as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5605032.html,/10.12677/ass.2014.34015

Analysis on the Hakka Spirit Based on

Peitian Ancient Village’s Couplets

Ziyong Zhang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Ganzhou

Email: hnzzy_20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5605032.html,

Received: Sep. 2nd, 2014; revised: Oct. 7th, 2014; accepted: Oct. 29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5605032.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Couplet is a type of cultural heritage. Its value is not only reflected on literary merits, such as rhythm, imagery, etc., more importantly, on its intrinsic cultural values, spiritual formation and social values.

The couplets of Peitian ancient village reflect the people’s psychology and awareness. They are not only the concentrated history of Peitian’s spirit and culture, but also the crystallization of collective wisdom about people’s survival and life. Most of them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xcellent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heritage, which also coincides with the idea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can provide a perfect template for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Keywords

Peitian, Couplets, Hakka Spirit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张自永

赣南师范学院,赣州

Email: hnzzy_20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5605032.html,

收稿日期:2014年9月2日;修回日期:2014年10月7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29日

摘要

楹联作为可以传承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不仅体现在韵律、意象等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文化价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值、精神形态和所反映的社会价值。培田古村落丰富多彩的楹联,集中反映了培田人的心理意识和人文形态,是浓缩版本的培田精神文化史,也是培田人生存和生活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的大部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这也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的范本。

关键词

培田,楹联,客家精神

1. 培田古村落的概述

培田村位于福建省连城县与长汀县交界之山区,行政规划属于连城县宣和乡,占地13.4平方公里,距连城县城35公里。该村为吴氏单姓村落,其始迁祖八四郎公约1326~1389年间人,自宁化来此开基,至今已600余年。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村现有365户,共1467人。村中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村落主要由妇女、儿童和老人据守。全村60岁以上老人232人,占全村人口的15.8%;妇女(18周岁以上女性)315人,占全村人口的21.5%;少年儿童(16周岁以下)105人,占全村人口的7.16%。

培田古村落的经济收入主要由农业、旅游和务工所得三部分构成。农业主要依靠脐橙、稻谷和烟叶,但整体收入微薄。培田旅游主要依靠门票收入的分红,由培田古村落旅游保护和开发理事会进行分配,主要用于宗族集体事务、文物保护和公共设施的改造。务工所得是该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农田收入和旅游收益较小,而财政补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因此,村民们虽然衣食无忧但并不显富。

培田的文化生态内涵丰富且结构完整。就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全村现存1条千米古街和2道跨街牌坊,30幢明清时期的高堂华屋,21座祠堂,6家书院,4处庵庙道观,还有大街小巷中各式各样的商铺48家,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另外现存古代《吴氏族谱》版本3个,即乾隆版、同治版和光绪版,共计14卷32册40余万字。培田村凭借着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成为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从而享有“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民间故宫”之美誉。

和谐生态的培田古村落,于2005年9月16日,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被中国百家地方媒体推荐、公众投票产生并荣获“中国十大最美的村镇”称号。2011年,培田客家古村落又赢得“中国特色文化村”的殊荣。

2. 楹联的分类及数量

楹联,也叫“楹贴”、“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字数多寡无定规,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歌形式的演变[1]。主要包括堂联、门联以及祠联等。据培田吴氏族谱记载以及本人实地考察统计核准,培田楹联题字共计109副。根据楹联内容所表达的蕴意可大致分为族源家声、文化教育、民间信仰、生活情趣等四类1。

2.1. 族源家声类

培田古村落的族源家声类楹联共计22副,见表1。该类楹联的主要载体在宗祠,以祠联居多,如全1其中,有些楹联是具有双重或者多重性质,本文仅就其主体性质而划定类别。如“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维读维耕”一副,虽然包含了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敬之意,但是该楹联主要是为了表现“勤俭”的文化恪守和“耕读”的文化坚持,因此,笔者将该副楹联归入到文化教育一类。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Table 1. Couplets of family origins class

表1. 族源家声类楹联

编号楹联编号楹联

1 敦睦一堂,须追孝让高风,永光国史

本支百世,宜效治平伟绩,复振家声

12 继祖德,永光大;述宗功,久宏扬

2 渤海名门,瓜瓞延绵绳祖武

吴山望族,桂兰芬郁绍箕裘

13 敬祖敦三礼;承先溯一支

3 八景壮雄图,欣看庙镇天波,堂朝云笔

四维昭古训,窃幸家传周礼,世诵清风

14 祖训书墙牗;家声继蕙兰

4 百世衣冠长济美;千年山水永朝宗1

5 述旧思,草庐大业;仪先拓,潜谷鸿文

5 出门思祖德;入户念宗功1

6 治平天下最;孝义古今稀

6 传家周礼承先德;让国高风裕后昆 1

7 西周孝让家声远;东汉循良世泽长

7 三让遗徽,挹三台而毓秀

六支衍脉,傍六世以承先

18

创业维艰,祖宗备尝辛苦

守成不易,子孙宜戒奢华

8 至德衍休声,不愧千秋禴祀

治平光令绪,应绵百代簪缨

19

世有凤毛,叠荷宸慈颁紫綍

身随豹尾,曾陪仙仗列黄麾

9 本源可溯;诚敬乃通20 凤阙书名,寿于金石鹰扬奏绩,铭诸鼎钟

10 宗风绵渤海;祖德衍培田21 恩颁闾阖,九天焚黄足光增绮里 诏锡綍纶,四字飞白更荣逾玉堂

11 飨亲钜典经遵礼;格祖清音雅叶诗22 世重博施,轻财仗义家承至德,睦族敦宗

族的郭隆公祠(衍庆堂)和文贵公祠,如在敬公房的十世祖乐庵公祠,十一世祖汝清公祠,十三世祖容庵公祠,十四世祖乾生公祠,十五世祖的锦江公祠等。

然而,纯粹祭祀意义的宗祠为数并不居多。我们现在所见的培田古村落,基本上是以村内的水圳和街道为界,界内的建筑群主要是祠堂,界外的建筑群主要是为“合祠、屋而为一者”。祠屋合一的建筑主要出现在乾隆二十七年后,彼时十九世吴震涛在《继述堂记》中对建祠成风的现象进行专题评论后,祠堂又与住宅融合,回到《朱子家礼》所设计的“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四世神主”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两套性质完全不同的系列空间:以祠堂为主体的,具有礼制建筑特征的序列空间;以住屋为主体的,具有居住建筑特征的序列空间[2]。因此,在宗祠之外的住宅中,也不乏族源家声类的楹联。如济美堂便有“飨亲钜典经遵礼,格祖清音雅叶诗”的楹联。

从表1可以发现,族源家声类的楹联大抵有三种功用,一是铭记追本溯源性质。如“渤海名门”、“吴山望族”。一是激励后代发扬祖德功业,如“继祖德,永光大;述宗功,久宏扬”、“敦睦一堂,须追孝让高风,永光国史;本支百世,宜效治平伟绩,复振家声”。

第三种功用体现在四副特殊的楹联之中,被铭刻于“恩荣牌坊”和“圣旨牌坊”之上,即表1中编号19~22。“恩荣牌坊”即“进士”牌坊,是为培田历史上级别最高的官员吴拔桢而特许获建的。“圣旨牌坊”又称“乐善好施”牌坊,是为培田历史上财富最多的商人吴昌同而获准自建的。这两座牌坊分落于村头村尾,被视为吴氏辉煌历史的象征。它们绝非单单是象征意义上的荣耀,而且对吴氏族人认同感和归属感有着特殊意义,对教育激励后人也产生着深远影响。这一功用是其他任何楹联都无法替代的。

2.2. 文化教育类

文化教育类的楹联最多,达44副。在这类楹联中,又可分为文化追求、崇文重教两大系列。文化追求系列的楹联偏重于道德教化和反映价值追求。这一系列楹联共33副,如表2。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由表2可知,文化追求系列的楹联以仁、义、崇、勉、勤、慎、谨、睦、敬、孝、和、美等为关键词,是吴氏《家法十条》与《家训十六则》在楹联中的反映。共同营造了培田的道德环境,也是价值塑造的重要途径。而崇文重教系列的楹联也与之相呼应,我们从表3中不难看出昔日文风之盛。

Table 2. Couplets of cultural aspirations class

表2. 文化教育类文化追求系列楹联

编号楹联编号楹联

1 立修齐志;读圣贤书18 殷荐春秋凭敬信;增光爼豆在文章

2 后座天波,四面名山皆辅佐

前朝云霄,三枝秀笔启人文

19 祖德世传书一卷;圣恩日赐酒三瓶

3 云笔双峰胪甲乙;蒸尝奕世荐春秋20 观前无限,岂惟彝鼎图书,当思恪守顾后多端,即此竹头木屑,亦勿轻丢

4 养成正气参天地;摩练文章著春秋21 积德润身如积玉;遗书教子胜遗金

5 飨亲钜典经遵礼;格祖清音雅叶诗22 善居室,惟怀完美;好读书,立志修齐

6 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

悯济困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

23 天贶一条银活水;祖贻数仞雉墙垣

7 彤光祥霭连松栋;风范端凝重草庐24 欲高门第须行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8 笔峰秀自云霄耸;剑气光从渤海腾25 行仁义事;存忠孝心

9 草庐传正学;绮里著清声26 文章移造化;忠孝作良图

10 三台拱毓秀;一曲永含清27 非关避暑才修竹;岂为藏书始筑楼

11 圣贤书当学圣贤道义;天地气须全天地纲常28 玉光朗挹屏峰秀;剑气遥腾斗宿辉

12 希贤希圣希天,此等地位,岂肯让他人做去

立言立功立德,这般事业,还须自平日修来

29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圣人

13 继先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

教子孙两行正路,维读维耕

30 千古文章传性道;一堂孝友乐天伦

14 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定多安泰

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自获康宁

31 继前钦,徽承三让;志于道,慎守九思

15 南山秀毓书香绍;北斗光腾剑气明32 圣贤书,子孙可读;仁义事,永远当行

16 庭来竹友心胸阔;门对松岗眼界宽33 国家最重老成,缘其练达今古皆尊寿考,界以光荣

17 堂棣争辉,光腾玉宇;奂轮济美,彩焕灵台

Table 3. Couplets of emphasis on culture and education class

表3. 文化教育类崇文重教系列楹联

编号楹联编号楹联

1 抗颜敢诩为时望;便腹何妨尽日眠7 半亩砚田余菽粟;数椽瓦屋课桑麻

2 诗书老至方知味;风月闲来始觉佳8 虎视凤观世第;玉光剑气家风

3 无山苍翠不当户;有树槎芽为侯门9 距汀城廓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

4 士以器识为先,试看范公作秀才,抱负居何等

学惟经述最重,当思董子治春秋,工夫是怎生

10 门外有山堪架笔;庭中无处不堆书

5 十年前讲贯斯庭绿野当轩宝树兹培齐兢爽

百里外潜修此地青云得路玉堂清洁待相随

11 水如环带山如笔;家有藏书垅有田

6 平生所学为四字;道统攸归在一人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这些文化教育类楹联是培田人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的主要载体,充分展现了培田人的精神文化形态。

2.3. 民间信仰类

在培田有“求神不如拜祖”的说法。然而,培田古村落内却也存在着不同的神庙。他们对神灵同样充满敬畏之心,神灵崇拜的仪式甚至比祖先崇拜更为隆重而热烈。在培田人心目中,祖先与神灵虽然亲疏有别,但又各司其职,共同必有世俗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如果说,祖先崇拜出自本能的需要,那么,民间信仰却是有意的选择。因此,与崇先报本相对应的有一套丰富而完整的民间信仰体系,而这也在楹联中得到体现。详见表4。

从表4中可以发现,民间信仰类的楹联具有特殊的内涵,是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话语,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在培田人建立的神灵崇拜系统中,有来自儒、释、道三教,有来自国家祀典,有来自神话传说,他们在村民生活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如“男儿当答礼,妇女莫来参”的楹联说明当时酬恩寺是培田男性的仪式互动场所。每年四月十五日,全村男性都要到马头山进香。而如今,其信徒不仅涵盖了女性,还波及到周围村落,成为河源溪流域的公共神庙。

2.4. 生活情趣类

培田“距汀城郭百里”,又不归连城县管辖,很少受到官吏骚扰。加之地处深山,历代战乱也难以波及至此。吴氏族人通过数百年的积累,建立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合乎风水的宜居乡土。这些都反映在了表5的33副生活情趣类楹联之中。

该类楹联表达了吴氏族人对美好生活愿景的憧憬,也留露出对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优越感。同时,如此繁多的楹联本身就说明了培田人注重自身修养,懂得发现生活之美,秉持悠哉自然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培田人处于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状态,有着较为稳定的物质生活基础,从而建构了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3. 客家精神的归纳

3.1. 耕读传家的平民心态

“教子孙两行正路,维耕维读”、“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自获康宁”、“家有藏书垅有田”这一类的楹联在培田俯首即是。《礼记·中庸》云“故栽者,培之”,其中也蕴涵了培田人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意识。或许这就是“培田”这一古村落名称的由来。

自培田第七世吴祖宽创建石头丘草堂,聘请进士谢省为西席,教授子弟学习儒家经典,便开启了后Table 4. Couplets of folk beliefs class

表4. 民间信仰类楹联

编号楹联编号楹联

1 德牟天地,道冠古今 6 坤仪配地,后德参天

2 万世师表,百方范仪 7 工贾士农,尽是神州赤子津梁舟楫,威瞻海岛英灵

3 忠心昭日月,正气壮河山 8 湄水泽流渤水,莆田神降培田

4 一生不负桃园义,千古长存蜀汉忠9 男儿当答礼,妇女莫来参

5 文章垂千古,圣教衍万年10 无定相真空作体,极慈心实性为根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Table 5. Couplets of enrichment class

表5. 生活情趣类楹联

编号楹联编号楹联

1 天高地远开怀抱;水秀山明入画图18 安闲方享山林趣;定静何知世界忙

2 象耀奎垣,门闾喜肇文明瑞

燕安室处,堂构欣增美奂观

19 盛世凤麟频献瑞;中林兰蕙久含芳

3 明月清风,人无不有;抚琴作赋,自足以娱20 对面云山排玉荀;当门带水捲银涛

4 花露澹笼秋夜月;茶烟轻飏午晴风21 经蕴草庐新,书香发越风移荆园旧,文物声明

5 临门环水绿;排闼笔峰青 22 笔峰高写云霄月;凤字凭题绮里门

6 鱼跃鸢飞皆妙道;水流花放尽文章23 云锦天机织诗句;纶巾鹤氅试春风

7 屋润小康迎瑞气;万金广厦庇欢颜24 大哉居乎,虎踞龙蟠,福地多年留有待勃然兴也,蛟腾凤起,吉人奕成庆无疆

8 子舍风飘樨馥郁;午庭时报竹平安25 居仁由义,柎身挺千寻,长得风滋雨浥铸史镕经,砚田留一顷,永为子种孙耕

9 乐以忘忧,满眼风光饶乐趣

施于有政,一堂孝友验施为

26 华萼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

10 天上去霞随变态;阶前花月自怡颜27 鸠杖人如松柏茂;兕觥酒进菊花香

11 瑞日芝兰光旧岁;春风棠棣振家声28 润画栋云开气象;花碧窗日晓沧溟

12 奎娄高映文昌府;松竹长参至德门29 庭中兰蕙秀;户外市尘嚣

13 悦目时,风来花舞;会心处,鱼跃镜开30 龙腾渤海人文启;凤起吴山气象新

14 秉义飞声闽峤;教忠翼卫神京31 春云夏雨秋风月;唐诗晋字汉文章

15 松间明月当庭照;岗上清风入户来32 漈会休明,槐堂集瑞;昌辉掩映,兰砌增华

16 耸动座谈君子舍;翠浮门拱大夫松33 虎视凤观世第;玉光剑气家风

17 敢谓观瞻壮;由来风水关

世绵延不绝的文风,他也因此被成为“十三坊书香之祖”。明清两代培田有书院9个,家塾5处,童蒙、蒙馆9所,还设立专门用于教育族内女子的“容膝居”和职业教育的“锄经别墅”、“修竹楼”等。彼时全村有“十户一塾,一户十匾”之称,处处可闻琅琅书声。

除了这些专用的教育硬件设施外,培田人在软件建设方面也多措并举。他们聘请外地名儒硕士,设立专门用于文教和科举事业的族产,专门在福州设立“试馆”,成立诸如“孔圣会”、“朱子惜字社”等社团和集会组织。在培田吴氏的《家训》、《家法》中,也专门设立了勉励和督促子弟读书的条文,使崇文重教成为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崇文重教的传统与客家人出官求仕情怀是相统一的,崇文重教,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出官求仕,光宗耀祖,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理想[3]。因此,从明中叶至明末,培田吴氏共有十一人考取科举功名;从清初至清末,共有五十九人考取科举功名。

耕读传家的理念的延续,以及在教育上软硬件的结合,使得培田真正实现了“距汀城郭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的人文风景。作为客家人的精神特质,崇文重教也成为了培田吴氏世代相传的“祖训”。

3.2. 忠孝仁义的博爱思想

忠孝仁义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思想,至今仍保留着朱熹手笔的楹联“行仁义事,存忠孝心”。但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是培田族人并不是教授子弟迂腐效忠,而是侧重于博爱的仁孝之义。如“欲高门第须行善”、“积德润身如积玉”、“文章移教化,忠孝作良图”、“居仁由义,柎身挺千寻,长得风滋雨浥”,从而要达到“治平天下最,孝义古今希”、“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圣人”的至高境界。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培田人设义仓,建义冢,还广立茶亭。据民国版《长汀县志》记载的73个茶亭中[4],培田吴氏族人独建5个2,占全县总数的6.85%。按照“长汀旧编为十二里,四十六图,十三坊,五百一十村”[5]的编制来计算,每村建茶亭的平均值仅为0.196%。培田吴氏所建茶亭数量是全县平均值的35倍,其博爱之心于此可见一斑。

这一人文风气思想的教育结果的另一典型案例就是拯婴社。培田《吴氏族谱》收录了一篇族人吴泰均于1872年所撰的《拯婴社表》,记载了培田古村针对重男轻女、盛行溺杀女婴的封建社会现象进行言辞激烈的批判,所述义理超脱旧时代禁锢。其根本的思想基础就是仁爱,正如《拯婴社表》开题所写的:“天下有不欲身而子、子而孙之人哉?顾身所从来者母,无母则无身。子所从来者妻,无妻则无子。孙所从来者媳,无媳则无孙。夫母也,妻也,媳也,皆人未溺之女也。女可溺乎哉?”就是这么朴实的仁爱思想,使得拯婴社从自发的个体,到社会的群动,最后形成有组织、有章程、有固定田产收入的结社,创造出“拯活颇多,不惟贫妇肯留,即富室亦不溺矣。”[6]的惊天动地的保护女权的壮举。

3.3. 崇先报本的家国情怀

在培田流传着“求神不如拜祖”的谚语。他们崇拜先祖筚路蓝缕开创基业以及富有深刻文化意蕴的思想,并将对祖先的崇拜转化为强大的内动力,奋发图强,立业报本。在培田的古建筑中,祠堂占了近一半,建造公祠本身就是崇先报本的孝道美德的集中体现。另外的便“合祠、屋而为一”,即在每一座住宅中,在大厅设立历代祖先的排位。这种二位一体建筑的整体空间,既有家族生活起居气息,也有祭祖耀宗功能[7]。

同时,崇先报本也被写入《家训十六则》和《族规十条》。《家训十六则》前两则分别是“敬祖宗”、“孝父母”。而《族规十条》第一条便是“祖堂”。这较为直白地体现了培田人对崇先报本的重视态度。

这种崇先报本意识的升华就是客家人的爱国爱家乡的精神,因为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家”

的放大就是“国”[8]。正如培田敦本堂楹联所言“治平天下最,孝义古今稀”。培田人将“孝悌治家”

和“治国平天下”相提并论,试图实现着家而国,国而家的和谐局面。

3.4. 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

兼容并蓄的包容精神是培田文化中的特质,也是封建社会内其他村落社区所难以达到的高度。这集中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行业平等:在培田万安桥头的天后宫有着这样的楹联:“工贾士农,尽是神州赤子。”乾隆年间制定的吴氏《家训》,也明确要求:“农工商贾,勤勉乃事。”这也许并非培田吴氏的独特见解3,但也足以说明吴氏族人的生活态度。正是由于“工贾士农”的有机结合,才使历代培田人走出闽西山区,为家族的繁衍与发展不断开辟新的财源。

尊男重女:客家妇女在学界和社会上的地位较高。但是在培田古村落,男女这一问题得到了更深层次的演绎。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培田人却设立“容膝居”,以“可谈风月”的理念创办了传统乡村女子教育学校,也创办了前文提及的声势浩大的拯婴社。他们这样做的基础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基础,但是客观情况上却有益于对女性权益的保障。

2分别是出云亭、三汇亭、作云亭、式好亭、望耕亭。

3罗香林就曾指出:“客家家庭,很奇怪的就是同一家内往往兼营农工商学兵种种不同的业务。他们过的是大家庭生活,一家中普通总有多少土地,耕植的工作大体由妇女或一二居家干练的男子任之;农隙无事,则在家从事普通的工作,或织布制扇,或其他手艺。农和工简直分析不开。二三比较精利的男子,则往往于所居县邑,或国内各地,或南洋群岛,经营工商各业。”

从培田古村落的楹联浅析客家精神

崇文尚武:在培田村口有一座双层的文武庙,即文昌阁,上奉孔子,下祀关羽,这种同时奉祀文武二圣的庙宇建筑,在全国仅有三例。这是培田崇文尚武的仪式系统确立的象征标志。此外,在吴氏历代考上科举功名的族人中,武生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第十九代文武生员共是十人,其中武生员有五人;第二十代文武生员共十一人,其中武生员也有五人。这种文武兼备的人才结构,集中反映了既崇文也尚武的家族传统。在培田文教与武学并行而不悖,反映了文风昌盛,习武不息的兼容思想。

儒释道融合:清咸丰年间,为帮助族人戒鸦片之毒,培田吴氏族人建起“汀州府大和山道堂”。这一道堂信奉“真空教”,主张三教合一,“以佛治心、以儒治世、以道治身”,颇有奇效,福州、泉州、厦门、漳州、汀州等地的瘾君子都曾慕名而来,使“大和山道堂”成为名副其实的戒毒所。这种包容朴实的宗教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此外,在吴氏族谱中载有吴泰均的《三教异同说》,通过对儒释道的详细对比分析,认为“其实仙亦佛,佛亦仙,圣亦仙佛也。”并最终得出“三教以儒为冠,宜哉!”的结论。或许培田人正是因为这般兼容并蓄的宗教包容思想,并坚定以儒为冠的教育理念才造就了培田昔日的辉煌。

4. 结语

楹联作为可以传承的文化遗产,其价值不仅体现韵律、意象等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精神形态和所反映的社会价值。培田古村落丰富多彩的楹联,集中反映了培田人的心理意识和人文形态,是浓缩版本的培田精神文化史,也是培田人生存和生活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的大部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这也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不谋而合,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的范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夏征农, 主编(2000)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 1595.

[2]吴庆洲(2008) 中国客家建筑文化(上). 湖北教育出版社, 武汉, 27.

[3]李晓方(2006) 客家文化特质研究的几点思考. In: 罗勇, 林晓平, 钟俊昆, Eds., 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哈尔滨, 102-103.

[4]民国《长汀县志》卷20《惠政志·茶亭》, 长汀县印刷厂印, 1983年重刊本, 第三册, 第6页.

[5]民国《长汀县志》卷5《城市志》, 长汀县印刷厂印, 1983年重刊, 第一册, 第41页.

[6]吴泰均(2004-2007) 拯婴社表. In: 培田吴氏族谱, 续修本, 493-494.

[7]余英, 陆元鼎, 主编(2003) 中国民居建筑.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广州, 549.

[8]罗勇, 陈志平(2006) 客家文化是移民文化吗——关于客家文化特性的探讨. In: 罗勇, 林晓平, 钟俊昆, Eds.,

客家文化特质与客家精神研究,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哈尔滨, 114.

浅谈岭南舞蹈中的客家文化内涵

星海音乐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岭南舞蹈中的客家文化内涵 毕业生姓名 系别舞蹈系 专业(方向)舞蹈表演与理论 学号200911057 入学年份2009 毕业年份2013 论文指导教师 星海音乐学院教务处印制

星海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报告

星海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评语及评分

浅谈岭南舞蹈中的客家文化内涵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文化的开发与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广东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主要包含了“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等等在内的文化组成部分,岭南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发展方向在一定层面上受文化的影响。因此,了解一个地域的文化背景,把握一个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对于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岭南文化中客家文化的简要阐述,以及对相关客家舞蹈剧目的举例分析,来进一步探讨岭南舞蹈中的客家文化内涵。 【关键词】岭南;舞蹈;客家文化;内涵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发展史的文明古国,其优秀文化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岭南舞蹈这一以肢体语言为载体,创造于广大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在舞蹈艺术中逐渐闪耀出与众不同的光芒。岭南舞蹈文化底蕴浓厚,表现内容丰富纯朴,它作为最贴近劳动人民生活真实,最能反映百姓精神活动的舞蹈形式,是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作为岭南文化体系中的支流,在岭南舞蹈艺术的开发中存在巨大的潜在价值,通过对客家舞蹈的发掘研究,对于岭南舞蹈艺术的丰富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福建篇)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福建篇)第一批(48个) 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闽安村 福州市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村 三明市清流县赖坊乡赖安村 三明市大田县济阳乡济阳村 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 三明市将乐县万全乡良地村 三明市明溪县胡坊镇肖家山村 三明市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 三明市尤溪县台溪乡盖竹村 三明市尤溪县台溪乡书京村 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 三明市尤溪县新阳镇双鲤村 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三明市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 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 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 漳州市平和县大溪镇庄上村 漳州市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 漳州市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南平市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 南平市顺昌县大干镇上湖村 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 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 龙岩市连城县莒溪镇壁洲村 龙岩市连城县四堡乡务阁村 龙岩市长汀县馆前镇坪埔村 龙岩市长汀县三洲镇三洲村 龙岩市长汀县红山乡苏竹村 龙岩市上杭县太拔乡院田村 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 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 龙岩市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 宁德市福安市溪潭镇廉村 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仙蒲村 宁德市福鼎市店下镇巽城村 宁德市福鼎市管阳镇西昆村 宁德市福鼎市太姥山镇潋城村宁德市古田县吉巷乡长洋村 宁德市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 宁德市古田县杉洋镇杉洋村

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镇柏源村 宁德市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 宁德市屏南县双溪镇双溪社区宁德市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 宁德市屏南县棠口乡漈头村 宁德市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 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第二批(25个) 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乡翠竹洋村三明市永安市燕西街道吉山村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 三明市永安市青水乡沧海畲族村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 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铺上村 泉州市永春县岵山镇铺下村 泉州市南安市官桥镇漳州寮村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洪坑村 漳州市漳浦县旧镇镇石牛尾村漳州市平和县芦溪镇芦丰村 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峡阳村 南平市顺昌县元坑镇槎溪村 南平市浦城县水北街镇观前村

培田古民居调查报告

培田古民居调査报告 “民间故宫”福建培田古民居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 调查地点:福建培田古民居 调查方法:实地参观考察 人:调查 学院: 学号: 【摘要】 在福建省闽西山区,有一个至今保存完好的连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这就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连城县培田明清古民居。培田古民居建筑群山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一些建筑专家和国外友人前来考察后认为,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关键词】装饰雕刻;寓意;造型,引言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河源溪上游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Ll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培田古民居始建于宋末,大部分建筑成于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的乾隆和光绪年间。它由50多座建筑联在一起,总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建筑占了一半以上,有15座建筑的面积超过IOOO平方米,其中官厅、继述堂、务本堂的建筑面积都约有7000平方米,如此宏大之规模,在古代闽西以至于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地区都是鲜见的。 整个村落大体由两牌坊、两庙、三庵、两座书院、六座学堂等传统 文化宗教建筑和二十一座古祠、三十余栋民居以及一条古街、五条巷道、两条贯穿

村落的水圳组成。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整体布局尊卑有序,考量周到,配置得 体,可与福建永定土楼、广东梅州围拢屋相媲美。,800年前的自来水工程 南方的山城离不开山和水,培田的建筑更 能体现山水的韵味。在培田,你会发现每家每 户房边均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水圳相伴,穿街过 巷,直通各户。村里的老人介绍,水圳可谓古 时“自来水工程”,想想早在800年前培田就是 户户通"自来水”,村民常常在自家门前洗菜淘 米。其实每家每户的院里均有天井,每当雨季, 雨水顺着天井蜿蜒而下,顺沟而出,流入石砌的水池中,这样的房屋布局也应了风水学中的“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布局。有的居民其至在特制的陶1 制暗水管内放养了乌龟,乌龟来回爬动可以保持排水沟的畅通。,培田古民居建筑—、官厅 村中间一座高堂大屋为“九厅十八井”建筑??官厅,乂称侍卫府。九厅十八井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对称布 局,厅与庭院结合构造的大型民居建筑。村东南角是一座比官厅更大的九厅十 八井建筑??大夫笫,乂称继述堂。而像这样规模的建筑,乂不是孤零零的儿幢, 数白年间,培田共建起30幢类似的建筑。看它的布局:尽管厅多井多房多,却井然

对联的基础知识(四)联意相谐及其意境的营造.doc

对联的基础知识(四)联意相谐及其意境的营造 上下联要贯穿,形成一件有机联系的、呼应的、浑然一体的作品。在把同类的概念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时,不要疏忽了整体感。一个好的对句,通过表象能够有更深层的内涵,也就是你要向读者表达你心中的什么理念,而不只是简单的陈述某种事物。 怎么样才能做到联意相谐,现在一般对联方法有两种:一是成联,即上下联都是自己一个人所作,表达一种意象或意境。这一般是你达到了一定的对联水平,可以自由地驾驭文字抒情达意时才为;二是对句, 即根据出句来对句。这是目前网络上比较通行的方法,对联群中临屏 PK和论坛对联大赛都少不了对句。对初学者来说,以第二种方法为 宜。而且对句不仅可以练习,还能欣赏出句的韵味,是一举两得的对联,如果仅仅做到格律相对、结构相同,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联, 因为那只是形式上的对仗。最重要的是意趣相联。 当然对句也有难度,难就难在与对句如何浑然一体。毕竟是不同人的 思维,要做到意境的如出一辙,这是对自己的欣赏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的考验。 但其中不是没有规律可循。本文想从三方面来叙述联意相谐的问题。 一、把握上下联的六种逻辑关系根据山翁师父的总结,一般对联上下联在逻辑内容上可以分为以下六种关系: 并连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假设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选择关系。 下面就各种不同关系举例说明: 1、并连关系:指上下联就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层面或同一活动的两个不 同时间来叙述。 如:出句:把酒临风歌盛世

对句:吟诗对月颂宏图说的都是盛世宏图,可是从两个不同层面来说,就强化了联意。 2、递进关系:指上联叙说某一事物某时某刻的状态或人物动作,下 联则进一步说同一事物更深层次的状态或人物更进一步的动作。 如:出句:梅亭解墨杯中酒对句:庭院抒怀座上宾 出句和对句都是同一事物和人,但对句从酒到宾,喝酒为什么?因为来了座上宾,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就敷衍了联意,使得联意递进。 又如: 出句:酒满芳樽谁共醉 对句:诗逢挚友我同痴上句是问,对句是答,联意递进。 3、条件假设关系: 这种联往往上联给出条件,下联对出结果;或上联假设某种状态的存 在,下联说出该状态的后果。常用“若便”句式。 如:出句:若知飞雁能捎信 对句:即便寒秋也释怀 上联是假定条件,下联是这一条件下的结果。 这联意即梧桐夜雨秋萧瑟,秋天最容易起离愁,但如果知道飞雁能传家书,家书抵万金,可排思乡愁。那即使独立寒秋,也能释怀。从这副假设关系的对联,来表达出一种离愁的心切。 4、转折关系:指上联说人或事的某种特性或状态,下联说其相反的 特性或状态。 如:出句:更无柳絮因风起 对句:惟有葵花向日倾上联说园内景致的一种不良状态,下联转说一种存在的美好状态。

论文化——浅谈客家祠堂文化

论文化——浅谈客家祠堂文化 中国古代六次南迁造就了今天的客家人,客家人因迁徙而产生,也因迁徙产生了客家人坚忍不拔的品性,因此朴实勤劳的客家人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人作为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后来搬迁到江南,所以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客家人分住在赣、粤、闽、湘、台、琼等各省,并逐渐括散到国外,漫布全球。而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数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因此现在称呼的“客家人”指的是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 在多彩的客家文化中,客家祠堂文化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之一,占据着重要分量。祠堂是每个客家宗族大事的见证地与聚居地。客家祠堂的一般结构主要有为迁始祖而立的总祠、各“房”所建的分祠和支“房”和小“房”所建的支祠。 客家祠堂的建立最初可以一直追溯到宋元时期。在中国的古代,祭祀祖先虽然是天经地义的事,但设立宗庙祭祖只能是君王贵族的特权,一般的庶民是没有资格建宗庙的。到了宋朝,因为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和势利的扩大,再加上张载、陈颐和朱熹等理学家大力提倡祭祖敬宗收族、重建宗族制度等封建家族的建设,所以祭祖的宗庙——祠堂开始在民间出现,而到了元朝,祠堂在民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宋元时期又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客家人口大量增加,搬迁到客家地区的宗族开始建立早期的祠堂,但这一时期的祠堂数量比较少。到了明朝,统治者对祭祖礼制有所放松,同时客家民系无论从数量、规模和财力都有了较大的增长,因此客家人修建祠堂的积极性更高,客家祠堂进入到了大发展时期。而在清朝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几乎“族必有祠”。 在民国时期,因为受战乱的影响,有一些客家祠堂被战火烧毁,也有少量祠堂在新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客家祠堂被毁了不少,部分祠堂因为作为生产队、学校和民居被保存下来,进入到八十年代,许多客家地区的祠堂被修复、重建,尤其是在闽粤赣地区,有不少保存比较完整的祠堂存在。 作为迁徙的民系,客家人更重视传统、崇尚祖制观念,尤其是对先祖中显赫的人感到骄傲,同时其成为家族传承发展的精神支柱,生活条件的艰难更需要祖制观念来团结族人来克服困难,从客家祠堂的神牌、对联和祭祀祖先的活动,都能集中体现客家人的崇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客家祠堂文化也是崇祖文化。 客家祠堂不仅是安放祖先牌位的地方,也是客家人的教育场所,客家人重视本族子弟的教育,希望通过提高后代的文化素质,培养出光宗耀祖的人才,来提高本族的声望和地位, 因此客家祠堂尤其是总祠大都高大、宽敞、采光好、肃静,并且门厅和柱子上镌刻着许多文采飞扬的对联,这些对联大都是颂扬祖先功德、追溯家世渊源、叙述本家杰出人物的事迹或者是劝诫后代子孙的箴言,形成激励上进的文化氛围。 客家祠堂也是举行客家民俗的重要场所,客家人无论是举办婚礼、丧事、年节的娱乐等都是在祠堂举办,并且摆上贡品,祭祀敬告祖先,这些活动在祠堂有特定的民俗规定,客家祠堂作为一个家族的标志,与客家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中,客家祠堂是不仅体现客家人对宗族的重视,从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客家文化,更是我们了解客家观念和客家精神的重要途径。

建筑电子书经典收藏

建築电子书經典收藏 1、《营造法式》.jpg陶本 2、《营造法式》.pdg全四册1933年初版 3、《营造法式註释》.pdg—梁思成 4、《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pdf—陈明达【有原书】 5、《营造法式解读》.pdf—潘谷西(部分)【有原书】 6、《营造法式》研究札记.pdf(续一)—陈明达【有原书】 7、《营造法式》图样.jpg 8、《营造法原》.pdf—姚承祖【有原书】 9、《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pdf【有原书】 10、《梁思成全集》.pdf(缺第十卷)【有原书】 11、《清式营造则例》.pdf—梁思成【有原书】 12、《中国古建筑图典》.pdf—林洙 13、《枓栱》—潘德华(部分).jpg【有原书】 14、《工程做法注释》.jpg—王璞子(部分)【有原书】 15、《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pdf【有原书】 16、《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pdf—陈明达 17、《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pdg—马炳坚【有原书】 18、《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pdf—刘大可【有原书】 19、《中国古代建筑史》.pdf—刘敦桢【有原书】 20、《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二卷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築【有原书】 21、《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三卷宋、遼、金、西夏建築【有原书】 22、《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四卷:元明建筑【有原书】 23、《中國古代建築史》.pdf第五卷清代建築【有原书】 24、《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李允鉌.pdf【有原书】 25、《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jpg【有原书】 26、《山东广饶关帝庙正殿》—颜华 27、《应县木塔》.pdf—陈明达【有原书】 28、《园冶》【有原书】 29、《中国城墙》.pdf—罗哲文 30、《中国传统建筑的十三个特征》.pdf 3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pdf—付熹年【有原书】 3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pdg—彭一刚【有原书】 33、《中国古建筑构件图典》.pdf 34、《中国古建筑装饰彩绘工程技术》.jpg—速算速询卡【有原书】 35、《中国建筑设计参考资料图说》.pdf—冯建逵 36、《中国建筑史(光盘)参考图》—潘谷西主编 37、《中国建筑史》东南大学电子教案 38、《中国塔》.ebook—张驭寰 39、《中國古建築二十講》.pdf 40、《中国建筑艺术二十讲》.pdf—梁思成 41、《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pdf【有原书】 4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pdf 精装十一册【有原书】

浅谈楹联中的意象营造

浅谈楹联中的意象营造 浅谈楹联中的意象营造 胡静怡 何谓意象?原义为主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积学以储室,融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训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行;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自明、清以后,意象一词则专指借助外物,用比兴手法所表达的情思。人们常说“艺术形象”艺术形象是什么呢?它是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虚构所创造出来的负载着一定思想感情内容的,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由此观之,所谓意象,说白了就是艺术形象。所谓营造意象,既是塑造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营造意象的思维过程即是通过具休的艺术形象,以充分表达意念与情怀的思维过程,所以也称为形象思维过程。 意象的营造乃文学创造的生命线,缺乏意象的文学作品,因其不具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无法让读者从感性认识上领略到美的魅力,因而是苍白无力的,枯燥无味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毫无生命力可言。故刘勰强调其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当代诗词、楹联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罗列口号、空洞说数的东西,其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没有认识,没有重视艺术形象在文艺创作中的地位,没有在自己的诗词、楹联创作中去刻意营造意象,去创造情境美与形象美。为此,笔者拟从学习古今名联,结合个人写作体会谈一谈楹联创作中意象营造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情境的刻画,绘景生情,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生活画图,令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1969年,我以“牛鬼蛇神”的身份被文革造反派们押送往当地一林场进行劳动改造。头戴高帽,胸挂黑牌,身着彩衣,臂缚毛绳,“革命群众”前呼后拥,一路浩浩荡荡,口号喧天,好不气派!初到林场,举目四望,居处千疮百孔,山坡一片荒凉。胸间不禁涌动一股创作激流,苏东坡与陆龟蒙的两句诗几乎脱口而出: 数我荒田留我住; 满身花影请人扶。 这副集句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当时的情境,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其间的自我嘲意味,唯亲身经历者方可领会。 沅江家民楹联家李曲江先生题冰雪天新婚联: 柳丝垂玉,梅萼含珠,桃李尽银装,松竹着装迎上客; 天女散花,封姨弄絮,嫦娥倾粉匣,琼瑶铺路接佳人。 联文无一字明点冰雪,却无一句不言冰雪。极尽铺陈描写之能事,将一幅冰清玉洁之场景呈现于读者眼前,尤为难能可贵者,景内寓情:天地尚如此冰清玉洁,何况人乎? 曾国藩,赠妓(马掌)联: 马上琵琶千载恨; 掌中歌舞一身轻。 马掌其名,俗不堪耐。然经高手营构,颜色顿生。以“马上琵琶”、“掌中歌舞”两个意象之营造,把出塞之昭君与汉宫之飞燕这两位古代美人的形象刻画出来,令全联顿活。 二、巧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从中领略到无穷的美感。 笔者应湖北省楹联家学会与今古传奇文化发展公司《回顾颂》联合征联时,曾为“一国两制”主题颇费踌躇,数易其稿。先后用“一国繁荣两制兴”、“两制昌荣众望归”诸语,皆因无意象,口号化十足而废止。最后,才定稿为:

浅谈中国客家文化

浅谈中国客家文化 说起客家人,我们都不陌生,他们是汉民族中一个系统分明而又很有特点的支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祖先原本是生活在黄河、淮河一带的中原汉族,由于古代战争频繁,客家先民先后经历了6次南迁,伴随着辗转迁徙的脚步,客家先民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文化、独特的风情风貌源远流长,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支相对独立的"客家文化"。 客家因迁徙而产生,迁徙给了客家人坚韧的品性。尽管所处环境位于偏僻的山区,但是勤劳的客家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下面我将从三个领域浅谈一下中国客家的文化。 一、客家话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也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客家话也被称为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中有不少唐宋时期的书面用语,并保留了大量唐宋时期的古汉语音韵。由于客家人的先祖是中原士族,他们携带着语言优势和先进的中原文化进入赣闽粤交界山区,对当地语言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说到客家话,不得不提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脱胎于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这个母体,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是客家人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集体创造的民间文艺奇葩。客家人爱山歌,皆因山歌可以解乏、抒情、言志。客家山歌中最大量最精彩的便是客家情歌,它集中了客家山歌的全部艺术成就,代表了客家山歌中最强烈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客家青年男女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和忠贞不渝的优良品德。 二、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在岭南山区客家人聚居的村子里,人们随处可看到许多风格独具、古朴典雅的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土楼、五凤楼、锁头屋、走马楼、四角楼等,最著名的是围龙屋,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最具中国民居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围龙屋,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

培田古民居调查报告

培田古民居调查报告 “民间故宫”福建培田古民居 调查时间:2010年11月 调查地点:福建培田古民居 调查方法:实地参观考察 人: 调查 学院: 学号: 【摘要】 在福建省闽西山区,有一个至今保存完好的连片成群的客家古老村落,这就是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连城县培田明清古民居。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一些建筑专家和国外友人前来考察后认为,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关键词】装饰雕刻;寓意;造型 , 引言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河源溪上游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培田古民居始建于宋末,大部分建筑成于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的乾隆和光绪年间。它由50多座建筑联在一起,总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面积超过600平方米的建筑占了一半以上,有15座建筑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其中官厅、继述堂、务本堂的建筑面积都约有7000平方米,如此宏大之规模,在古代闽西以至于闽粤赣边“客家大本营”地区都是鲜见的。整个村落大体由两牌坊、两庙、三庵、两座书院、六座学堂等传统

文化宗教建筑和二十一座古祠、三十余栋民居以及一条古街、五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组成。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整体布局尊卑有序,考量周到,配置得体,可与福建永定土楼、广东梅州围拢屋相媲美。 , 800年前的自来水工程 南方的山城离不开山和水,培田的建筑更 能体现山水的韵味。在培田,你会发现每家每 户房边均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水圳相伴,穿街过 巷,直通各户。村里的老人介绍,水圳可谓古 时“自来水工程”,想想早在800年前培田就是 户户通“自来水”,村民常常在自家门前洗菜淘 米。其实每家每户的院里均有天井,每当雨季, 雨水顺着天井蜿蜒而下,顺沟而出,流入石砌的水池中,这样的房屋布局也应了风水学中的“四水归堂,财源攘滚而来”的聚财布局。有的居民甚至在特制的陶 1 制暗水管内放养了乌龟,乌龟来回爬动可以保持排水沟的畅通。 , 培田古民居建筑 一、官厅 村中间一座高堂大屋为“九厅十八井”建筑??官厅,又称侍卫府。九厅十八井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构造的大型民居建筑。村东南角是一座比官厅更大的九厅十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知觉意象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知觉意象 造园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典园林是视觉、知觉、听觉、嗅觉艺术的综合体,运用借景、对景、框景等诸多视觉手法向人们展现着如诗如画般的意境,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和心与境的互动。本文扼要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概况,并对古典园林中的色彩、声音、气味、尺度等意境作了简单的评析。 标签中国古典园林;色彩;声音;气味;气味;尺度 前言 园林是一种占时间空间,有形有色,以至有声有色的立体空间塑造。园林建造并非通常工匠的手艺可为,而是一种风雅的举动,意者立意,匠者技巧,除了物质的景观建筑外,园林的建造还包括精神层面的营建,譬如诗文、楹联、匾额、绘画等。中国古典园林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素以自然山水或写意山水著称,这一特征,早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就已有了雏形。但若以地域划分,南北又有差异,北方视野开阔,故多筑高台以眺望;南方水泽密布,故常建轩阁以观景。 1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述 据有关典籍记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既已有造园活动。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采樵,游憩的目的尚在其次。 中国经过几千年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孕育出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其发展过程主要可分为: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这一时期的主流是皇家园林,还不完全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园林的功能已由早期的狩猎、通神、生产为主,转向后期的观赏为主。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这一时期思想文化艺术十分活跃,老庄哲学的“无为而治,崇尚自然”,玄学的返璞归真,佛、道的出世思想等,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寄情山水,游山玩水一时成为风尚,促进了风景式园林的发展,由再现自然到表现自然,由简单模仿到适当的概括提炼,完成从源于自然到高于自然的转变。该时期主要代表作有铜雀园,华林园,仙都苑等。

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艺术-最新资料

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艺术 培田是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一行政村,村中居住着清一色的吴姓同宗,故又称“吴家坊”。据《培田吴氏族谱》记载:培田吴氏一世祖八四郎公因战乱求觅平安之地,于元永泰年间自宁化迁居此地,繁衍生息。吴姓先祖耕读为本,勤勉立业,为后人留下了“中国客家建筑奇葩”――培田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是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群,各个单体建筑保存完整,街容巷貌亦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模样,有“民间的故宫”、“中国客家建筑奇葩”、“中国最美十大乡村之一”、“最辉煌的客家文化庄园”等美誉,在2006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平面布局科学合理:村中有一条千米古街、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处书院、四座庵庙道观和两座跨街牌坊;周围绿树葱茏,山环水绕。其建筑设计绝妙,式样独特:在中原庭院式建筑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造了以“九厅十八井”格局为代表的独具风格的客家大院形式。其建筑装饰精巧,雕梁画栋, 丰富多彩,有木雕、石雕、砖雕、彩绘等。尤以木雕最多,最为 精美,它是培田古民居建筑群中的雕饰精髓所在。本文拟从培田古建中选择一些颇具代表性的清代隔扇木雕装饰作品谈谈其工艺、构图、内涵等特点,从中领略培田清代民居隔扇木雕装饰的艺术特征。 、锦纹

锦纹是利用具体与抽象艺术手法相结合, 经过艺术再创造的 一)单独纹样构图 1.?d 字锦(图 1) 饰于大居敬正厅左侧隔扇束腰处,透雕。“ ?d 字锦”也称 为“万字流水”。 是一旋转的形态, 古人认为这种螺旋运动是生 命的动 力。 ?e 纹无头无尾,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螺旋图形 无始无终意义相同,是生命永无休止的象征。 ?e 字纹四端伸出, 连续反复的图案,意为万事吉祥、万寿无疆、富贵不断。 2. 步步锦(图 2) 饰于大夫第左侧横屋隔扇格心处, 透雕。 这是一幅规则而又 寻求变化的几何图案。 图案主要由直棂和横棂独立纵横, 各自端 头连接对方的中部或边部形成丁字形状, 直、横棂由外长而内短 相接形成一步步变化的图案。 然构图者却匠心独运地利用部分横 棂形成的方形图案有规则地排列, 构成延续的菱形锦纹, 可谓锦 上添花,颇具创意。其内涵寓意步步高升,事业有成。 二)两种纹样组合构图 1. 水波太阳花纹(图 3) 饰于大居敬正厅左侧隔扇格心处。 图中太阳花与水波纹相间 铺满整个画面,太阳花纹为主,水波纹为辅。连绵起伏的水波纹 组成的椭圆衬托怒放的太阳花, 纵横规整又灵动; 透雕技法既增 强了作品的立体感, 又突出了作品的实用性――利于室内空气的 流通。太阳普照大地,太阳花有吉祥之意,水波纹绵延不断,体 现先民追求幸福、吉祥的意愿。 2. 太阳花云纹(图 4) 饰于工房门楼正厅左侧隔扇束腰处。 云纹图案回环转折, 极 富变化, 是一种悦目的图案符号, 使装饰之物更加美丽而富有动 感。云朵高高飘在空中,云纹也寓意着人的步步高升。迂回的云 纹种以线型为主的图案装饰,其中 抽象”的成分占主要部分。 号,

楹联大赛心得体会

楹联大赛心得体会 篇一:楹联大赛 318宿舍 横批芳馨庑门 上联朝饮木兰之坠露 下联夕餐秋菊之落英 319 断金三尺剑,折木五车书。横批:书剑两成 320 横批扶摇直上 上联成风华可行事 下联及年岁未晏兮 介绍:夲联采用了楚辞的体裁,用六言来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堪称字字掷地有声。趁青春正好,何不勇敢前行? 321宿舍 横批有关部门 上联杨纲陈逸胡续烨下联为晨雨龙郭伟达 篇二:写对联总结 “弘扬传统文化春联大赛” 十八里河镇八郎寨小学六中队

春联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在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里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殿堂里也放射着奇异的光彩。春联是由“桃符”演化而来,时至今日,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仍然焕发艺术的青春,受到人们的喜爱,对联之所以历千年而不衰,主要原因是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 为陶冶学生传统文化情操,我们六中队寒假前布置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春联大赛”。假期期间队员们仿写对联,收集对联。二月八日上午开学的第二天我们中队进行了展示评比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在于宏扬传统文化,学生对春联有了一定的了解,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篇三:第四届七彩语文小语教师素养大赛心得体会 七彩语文精彩教师 陶湖中心校葛晓虎 3月26日—3月29日,第四届“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观摩活动在六朝古都南京举行。这是一次小语界隆重而热烈的聚会,这是一场激情与智慧碰撞的饕餮盛宴!我有幸与七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语人一起,置身于火热的比赛现场中,徜徉在美轮美奂的语文世界里??“七彩语文”杯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是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市教育局承办,大赛每年一次,今年已是第四届。本届大赛,一共有来自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名选手参赛。比赛分两组进行,设有金陵河西及南京林业大学两个会场。我们(合肥代表团,合肥市教研室刘学山老师,六

浅谈楹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楹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楹联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楹联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借助楹联可以学古诗,可以研课文,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可以锻炼思维能力。积极开展楹联教育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楹联语文教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楹联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开展楹联教学,对学生增强语言文字素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大有裨益。在课堂教学中,以楹联为抓手,借联学文,效果甚好。正所谓:好风凭借力,联雨润新苗。 1 借联识诗增底蕴 楹联是典型的“微文学”,这种精致化是长期孕育的结果,一如花果山上的那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知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在这个过程中,骈文和诗歌为楹联的孕育提供了温润丰厚的土壤,格律诗的出现和成熟无疑使楹联走向了“规范化”。因此,楹联和诗歌尤其是格律诗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抓住这一特点,在诗歌教学中常常引导学生以联识诗,可以做到“借力打力”。 1.1借助平仄知缓急 正确把握缓急,是诗歌诵读不可缺少的环节。“诗与骈文是有平仄的,平声缓,仄声急”。[1]讲究平仄是楹联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楹联学习中,学生对平仄已经是了然于心。利用这一点,几经引导和示范,学生对诗歌诵读缓急规律便有了很好的体验和把握。 1.2借助对仗识律诗 楹联,又称对子,从修辞的角度讲楹联必须使用对仗(对偶)的修辞方法。楹联对仗的使用是有讲究的,如要求“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平仄对立”等。这些要求和律诗有很多相同之处,或者说这些特点和要求本源自诗歌。律诗是八句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2]在教学律诗时,利用学生在楹联中学得的对仗知识来引导学生认识和解读相关内容,可以另辟蹊径。 1.3同根比对寻规律 楹联和古典诗词本是同根,楹联惯有的语法特点通常也是诗词的“天性”。如“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孙星衍书斋联),是不完全句;“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联),是语序变换句。这样的情况在诗词中更是常见,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不完全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

连城县生态旅游规划调研大纲

连城县生态旅游规划调研大纲 1.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1.1总体资源评价 一、地理区位 连城县是福建省龙岩市下辖山区县,位于闽西山区武夷山脉南段,北倚清流,南接龙岩、上杭,东邻永安,西连长汀,是闽、粤、赣三省的结合腹地,辖区总面积约为2596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6°32′14″-117°09′54″,北纬25°13′35″-25°56′之间。 二、交通条件 连城县对外交通可达性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拥有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方面:县城至龙岩129公里,至赣州164公里,至京福高速三明北互通接口136公里,至梅州226公里,至福州424公里,至厦门322公里。205 国道、319国道、204省道贯穿县境百余公里,实现了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公路贯通。厦门—龙岩、龙岩—长汀、三明—武平高速公路穿过县境,3小时内可达厦门、漳州、泉州、赣州、梅州、泰宁等城市。铁路方面:赣龙铁路贯穿全县,有冠豸山火车客运及货运站。 航空方面:连城县冠豸山机场于2004年建成民用航站通航,4c级标准。与福州、北京、上海的通航加大了连城县与大中城市的联系。 三、旅游区位 连城县是福建省五大旅游区中闽西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门户。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铁公机”的交通优势,对于发展闽西旅游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连城县的冠豸山风景名胜区作为世界遗产申报提名地和国家自然遗产,与北边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泰宁以及南边的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共同

构成福建省“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廊道”,连城县位于此廊道的中部,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 四、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连城县全境多为低山丘陵,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东部和东南部地势高,渐次向中西部长廊盆地倾斜。东部以玳瑁山脉的梅花山中山区为主体,西陲为武夷山支脉的松毛岭次中山区。主要地貌类型有:中山:主要有玳瑁山脉和武夷山支脉两条山脉。位于莒溪乡境内的石门山,海拔1811米,是全县的最高峰。中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姑田、赖溪、曲溪、李屋、塘前东北、四堡东、罗坊西北、莒溪东和庙前北。低山:分布于四堡、北团、罗坊、塘前、文川、文亨、宣和、朋口、莒溪、新泉、庙前等乡镇的部分地区,海拔400-500米,占全县总面积30%。丘陵:主要在中部长廊盆地周围,占全县总面积的20%。 盆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四堡、北团、城关(文川、文亨)、宣和、朋口、新泉、庙前等乡镇,占全县总面积10%左右。 (二)气候 1、区域特征境内为两大气候区域:中部长廊丘陵盆地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东、西部低中山区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 2、气温境内气候温和、光照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13.8-19.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随海拔高度递增,光热资源递减,无霜期缩短。 3、降水境内雨量充沛,全县的年平均总雨量在1600-2200毫米;全县年降雨量大多集中在梅雨期,其次为春季;从地域分,东南多于西北。 (三)植被资源 连城县林业资源丰富,属我国南方36个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2.8%,是海西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海西生态功能效应的保障源。县域植被属南岭东部常绿楮类林区,具有中亚热带植被分布的特点。松、杉、竹为全县主要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十字联 一晌销凝帘外晓莺残月;无限清丽雨余芳草残阳。(梁启超集宋词句)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 天下无易境天下无难境;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曾国藩) 无多事无费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 无私蓄无私器同惜公物;或劳心或劳力勿作游民。(陈垣) 月满西楼独鹤还自空碧;日烘晴昼流莺唤起春酲。(梁启超集宋词句)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空江月堕梦魂欲渡苍茫。(梁启超集宋词句) 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释弘一) 汲水浇花亦思于物有济;扫窗设几要在予心以安。(汪退谷) 克已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忽相思更添了几声啼鴂;屡回头最可惜一泛江山。(梁启超集宋词句) 和马牛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陶行知) 春水满塘生鸿鶒还相趁;蝴蝶上阶飞风帘自在垂。(梁启超集宋词句) 春水满塘生鸿鶒还相趁;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梁启超集宋词句) 信古不迁也是昔贤知己;流阴若寄无为今世贤人。(集兰亭序字) 独上西楼天淡银河垂地;高斟北斗酒酣鼻息如雷。(梁启超集宋词句) 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 宿鹭圆沙又是一般闲暇;乱鸭斜日古今无此荒寒。(梁启超集宋词句) 笑索红梅香乱石桥南北;醉眠芳草梦随蝴蝶西东。(梁启超集宋词句) 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鸾境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梁启超集宋词句) 满地横斜梅花正自不恶;一春憔悴杜鹃欲劝谁归。(梁启超集宋词句) 精义测神奥清机发妙理;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集文选句) 磨古墨石碑初榻新牛橛;临野渡竹室小如老鹤巢。 十一字联 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梁启超集词曲句)千里归艎山映斜阳天接水;一声长笛雁横南浦月当楼。(梁启超集宋词句)小楼吹彻玉笙寒自怜幽独;水殿风来暗香满无限思量。(梁启超集宋词句)小院春寒燕子飞来窥画栋;空江岁晚柳花无数送舟归。(梁启超集宋词句)云锁奇峰倚石好观沧海日;山登绝顶披襟堪挹洞庭风。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梁章钜) 日暮更移舟望江国渺何处;明朝又寒食见梅枝忽相思。(梁启超集宋词句)今夕是何年霜娥相伴孤照;轻阴便成雨海棠不分春寒。(梁启超集宋词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柏白梅兰。 玉宇无尘时见疏星度河汉;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梁启超集宋词句)丘壑怡神烟外青峦添画意;江山入韵天边白鸟助诗情。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抱将月向水边吞。八大山人 半岭斜阳冉冉隔离杨柳岸;一湖碧水悠悠荡尽古今愁。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 老屋将倾只管淹流何日去;新居未卜不妨小住几时来。(释小颠) 有约不来空怅望兰舟客舆;劝春且住几回凭双燕叮咛。(梁启超集宋词句)

简析对联意境

简析对联意境 宋徽宗赵佶喜欢绘画,他本身也是一个善于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用。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命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的内容体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个个都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过了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了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的画家画了许许多多的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时疾速归来;有的画家运思独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 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是在全面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的落日近黄昏的时刻,一个游玩了一天的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 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张不满意,放在一边;又看了一张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了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这一幅时,他脸上立时现出了喜悦的微笑。他连声称 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 因为只有这一幅画真正表现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含义。在这句诗题里,“踏花”、“归去”、“马蹄”都是比较具体的事物,容易体现出来;而“香”字则是一个抽象的事物,用鼻子闻得到可用眼睛却看不见,而绘画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难于表现。没有选中的那些幅画,恰恰都没有体现出这个“香”字来:而被选中的这一幅,蝴蝶追逐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那是因为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缘故,所以是成功的。 和这个故事相似的还有一则:“竹锁桥边卖酒家” 说的也是一次考试画家,主考官也是出了一句诗为画题。这句诗 是“竹锁桥边卖酒家”。结果入选的却是一位没有画出酒馆的画家。他画的是小桥流水、竹林茂密,在绿叶掩映的林梢远处露出古时候的一个常用酒帘子,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这幅画儿,画面上不见酒店,却使你似乎看到了竹林后面却有酒店,重点是用形象体现出一个“锁”字来。 《深山藏古寺》《深山藏古寺》,构思更是令人叫绝。画面上只见祟山峻岭,山路蜿蜒,一小僧在山下河边汲水……古寺“虚”掉了,但并不等于没有,不然小僧担水又去何处?自然是自古寺而来,再回古寺

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

《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调研报告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 学生:许可

浅析客家土楼的文化特征 摘要 客家土楼,一般也叫福建土楼,也称客家土围楼、圆形围屋。是客家民系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民居中一朵罕见的奇葩。它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市,漳州、广东饶平县。其中以永定县和南靖县内的客家土楼最具规模,造型也最为壮观,而广东饶平县则拥有建于明末清初,有着400多年的历史,迄今被发现的我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 作为中国民居中少有的单体建筑,客家土楼以其独特的审美文化特征屹立于中国民居建筑之林。 关键词:客家围屋、围楼、土楼、福建土楼、饶平县道韵楼。

引言,,,,,,,,,,,,,,,, 3 1.客家民系文化特点,,,,,,,,,,,, 4 1.1客家文化及其历史,,,,,,,,,, 4 1.2客家文化与其他文化交融,,,,,,, 4 2.客家民系建筑特色,,,,,,,,,,,,,,, 5 2.1客家围屋审美文化特征及特点,,,,, 5 2.2客家土楼介绍,,,,,,,,,, 7 2.2.1饶平县道韵楼,,,,,, 9 总结,,,,,,,,,,,,,,,,,,,,,,,,,,,,,,,,,, 13

本篇以客家文化及客家民系建筑所处地理位置及条件入手,开展对客家围屋特别是处在福建及广东饶平地区的客家土楼文化审美特性的分析。在将近30个课时的《建筑美学与岭南文化》的学习中,自己对岭南地区建筑确实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自己家乡饶平县便有中国最大的客家土楼道韵楼,所以选取了这一课题作为结课论文,希望能够展示自己在这一门课上的收获。

清代书法对联赏析

清代书法对联赏析 程恩泽龙门对长联图 清代是我国书法艺术集大成阶段。在“以书取士”之风下,经清代科举之路选拔的两万名进士,几乎人人写一手好书法。他们的别字楹联,多隐藏着书家特殊的期望与祝福。 即将收展的首届海南民间收藏精品展上,一组清代对联书法依旧引人注目,他们之中大多是当时的进士或“三甲”:程恩泽、汪洵、谭延闿、张岳崧、喻长霖、林世熹…… 与其他朝代不同,清代盛行“以书取士”,尤以乾隆时代更甚。当时,文人若想考取功名,首先要练就一手好书法,因而清中晚期的进士几乎人人写得一手好书法。省收藏家协会理事、字画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有骨介绍,清代可谓中国书法最繁荣的时期,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当时流派纷涌、个性奔放,丝毫不逊于唐代的楷书、宋代的行书、明代的草书。 起自五代的对联书法,则是将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结合得最好的一个品种。李有骨说,此次海南民间收藏精品展展出的清代对联书法,代表了中国古代极高的对联书法水准,他们的别字楹联,多隐藏着书家特殊的期望与祝福。 程恩泽:龙门对长联图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之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

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襄阳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于山窗”。 清代嘉庆进士程恩泽的这幅龙门对长联图,洋洋洒洒共74字。上联摄景,集合了神州古国的九处胜景奇观———泰山极顶观东海日出、赤城栖霞、峨眉山雪景、巫山十二峰、洞庭月色、鄱阳湖奇观、潇湘夜雨、扬州曲江潮、庐山瀑布,可谓五彩纷呈;下联取文,提及我国古代九位名人及其绝艺:杜甫的诗、王维的画、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司马迁的《史记》、薛涛的小笺诗、王羲之的书法、庄子的道家经典著作《南华经》、司马相如的汉赋、屈原的《离骚》,可谓绮章叠秀。 李有骨介绍,所谓龙门对,是指上联从右边读起,下联从左边读起,上下联的落款刚好能对在一起。此联上下气脉连贯,一气呵成,内容之丰富、气势之恢宏、写作方法之独绝,令人击节赞叹。 其实据史料考证,这对龙门对的原创者乃明代诗人李东阳:“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这副《题书斋联》历来被誉为是奇联绝对,联中绝唱,在中国楹联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而后,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对《题书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