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说散文答题技巧

小说散文答题技巧

小说
一 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1分析形象特征型(《消失的壁画》20)
(1)总体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3)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
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什么性格、品质特征。
2分析描写方法型。(1同上 2《等待散场》22)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作用: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
作用:烘托突出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③答案表述:指出描写手法(一定找全),简析其作用。
3 分析人物作用型(《跟着杂志去打工》21)
一般考察线索人物的作用,可从三方面思考:
人物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人物对主人公的衬托作用
人物对主题表达的作用
二、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古玉》20)
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侧面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处于不同的位置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将会是不同的。然后再概括所描写的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散文
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作用
1用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
2作用:引出下文什么内容;承接上文什么内容,引起下文什么内容,承上启下;总结全文。
注意: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①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的题型:
【作用】A、点题,B、为下文要写的内容做铺垫,引出所写的对象,(C、设置悬念D、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
②文章中间内容“……有什么作用”的题型:
【作用】A、过渡、B、为下文铺垫、C、照应前文。
③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的题型:
【作用】A、照应题目、开头,首尾呼应B、总结全文,点明主旨,D、深化主题,E、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
描写景物的方法:同诗歌描写手法。
答题思路:用什么手法,写出景物什么特征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描写景物的角度
1方位:上下 远近 高低;
2各种感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
3动静的角度;
4历史现实的角度;
5虚实的角度。
句子的含义 (《窗外的大树》20)
1含有特殊意义的词语的句子。
2变形象描写含蓄表意为直白说理,亦即语句的表面义挖掘其深蕴意。
【题例一】2007年广东卷《泥泞(节选)》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
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目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紙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
[试题]18.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原试题参考答案:因为泥泞是浑然天成的,无法人为制造;而且泥泞象征着苦难与屈辱,没必要在未来的路上人为地设置逆境和挫折。但是泥泞可以使人警醒,给人力量,可以促使人们重温历史,所以当我们在顺境中茫然和麻木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再跋涉一回。
[简析]从前文(即使只有最后一段)也可以知道,这里的“泥泞“道路”已经是借喻。“泥泞”借喻苦难与屈辱,“道路”当然指历史前进的道路,而不是具体的道路。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分点组织答案:
(1)泥泞比喻(象征)苦难与屈辱。
(2)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必要自己人为地创造苦难(泥泞)。
(3)但是,苦难能给人磨砺和锻炼,所以,当在前进道路上陷入麻木(缺乏激情)时,我们会渴望在“泥泞”中锻炼跋涉一次。
【题例二】2008年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十几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第一次发现了时间的痕迹。我在梳

头时发现了一根白发,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霄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只不过它这一次露出了痕迹而已。我还看见。时间在母亲的口腔里行走,她的牙齿脱落得越来越多。我明白时间让花朵绽放的时候。也会让人的眼角绽放出花朵一一鱼尾纹。时间让一棵青春的小树越来越枝繁叶茂,让车轮的辐条越来越沾染上锈迹,让一座老屋逐渐驼了背。时间好似变戏法的魔术师,突然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瞬间消失在他们辛勤劳作过的土地上,我的祖父、外祖父和父亲.就让时间给无声地接走了,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脚印,又能在清冷的梦中见到他们依稀的身影。他们不在了,可时间还在,它总是持之以恒、激情澎湃地行走着一一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在我们不经意走过的地方,在日月星辰中,在梦中。
我终于明白挂钟上的时间和手表里的时间只是时间的一个表象而已,它存在于更丰富的日常生活申。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们和时间如同一对伴侣,相依相偎着,不朽的它会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引领着我们一直走到地老天荒。
[试题一]14.怎样理解“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丽的雪线一样刺痛了我的眼睛”在文中的含意? (4分)
原答案:14.一根银白的头发让“我”发现了生命的衰老,惊叹时间和岁月的流逝。
[简析]这是一句典型的考场含蓄句子。这句话前面有“我”“发现了时间的痕迹”,后面有“我知道时间其实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头发里行走”,可以知道,这句话是对时间流逝的委婉说法。所以,只要把这种委婉表述变成平实浅显的说法即可。因此,也可以如下面组织答案:
(1)借写头发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先观点)
(2)头发由黑变白,也就是时间在流逝。因时光流逝,因而白发“刺痛了我的眼睛”。(后分析)
筛选并整合信息(1《唐德刚》20 2《窗外的大树》22 3《惊心动魄》22)
1分清文章结构层次
2找出关键语句(一般是议论抒情句子)
3整理归纳
注意:1隐性信息2分条作答
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 题目的内涵即含义
2 题目与主旨的关系
3 题目本身所用的手法(比喻义 双关义 反语 象征义 句式结构 引用古诗文 化抽象为形象 )
六 语言特点
1 朴实无华
2生动形象
3诙谐幽默
4富含哲理
5引用名言
6运用各种修辞
7句式 :排比句 反问句 整散句结合
修辞的作用都是使语句生动。不过各类修辞侧重点稍有不同。下面是其中的作用概括:比喻:使深奥变为浅显,增强形象性。
比拟(拟人/拟物):使语句生动形象。增强亲切感。
借代:使语句生动形象

、生动,语句变化多姿。
对偶:增强意蕴.增强音韵,使语句有节奏。
设问:引起思考,加深印象。
反问:增强语气,引起思考。
排比:增强气势,使论述或叙述更深刻全面。
夸张:强化印象。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是从抽象到具体,即通过具体的形象说明深奥的道理。
象征是从具体到抽象,即通过具体的事物反映抽象的道理或规律。如松树象征坚强不屈或友谊长青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