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

模式的初步评价

陈彦惠1,张世煌2,吴连成1,王铁固1,李明顺2,邓凌伟2,张明友3,白锦雯4

(1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21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 100081;31河南省郑州市农科所,河南郑州 450003;41焦作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焦作 454003)

摘要: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 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2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1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组合中,12个组合产量与单交种对照相当,特殊配合力较高,其中掖47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2129%~4182%。研究结果既说明了中国玉米群体改良取得的研究进展,又为这些改良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和杂优组合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关键词:玉米种质;群体改良;配合力;杂优模式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02)04-0030-07

种质资源狭窄是限制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缓解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的矛盾,拓宽和丰富我国育种的优良素材,玉米育种者作了大量研究〔1~3〕。轮回选择是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主要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通过选用不同来源的材

料,采用不同轮回选择方法,组建和创造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改良群体〔4~6〕

,为自交系选育和杂交种选配奠定了基础。但限制更广泛和有效利用这些改良群体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缺乏它们与中国主要种质杂优群之间遗传关系的分析评价资料。近年来,一些学者〔7~9〕利用系谱分析、数量遗传分析和SSR 等分子标记方法,将我国玉米自交系种质划分为不同的杂优类群,并构建了杂优模式。张世煌、李明顺等人〔10,11〕的研究表明,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可概括为3个杂优群和5个亚群,并筛选出了4~5个自交系作为测定我国玉米种质杂优群的标准测验种,应用产量特殊配合力划分杂种优势群的结果与依据分子标记、系谱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这些种质杂优群划分等研究仅局限在自交系上,尚缺乏我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的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和评价代表我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优群的4个测验种与来自全国多个育种单位组建改良的13个玉米群体之间配合力、杂种优势和杂优模式,为这些群体进一步改良和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1 供试材料

供试基础群体选自全国不同生态区多个育种单位的改良群体13个:WBM 2C4(华中农

收稿日期:2002-03-19

作者简介:陈彦惠(1958-),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玉米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华北农学报2002,17(4):30~36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 -Sinica

业大学,代号WBM )、豫综5号C4(河南农业大学,代号YZ )、黄综群、中综3号、中综4号(中国农科院,代号分别为HZQ ,ZZ3,ZZ4)、中群13、中群14(中国农科院,Q PM 玉米,代号分别为Z13,Z14)、辽旅综群(辽宁省农科院,代号LL Z )、吉综A (吉林省农科院,代号J ZA )、东农群C5(东北农业大学,代号DNQ )、陕综1号、陕综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代号分别为SZ1,SZ3)、金群(山西省农科院,代号J Q )。测验种选用4个自交系:黄早4(代号HZ4)、丹340(代号D340)、掖478(代号Y478)、Mo17,分别代表塘四平头、旅大红骨、改良Reid Yellow Dent 和Lancaster 杂优群种质。

2000年冬在海南三亚,以13个群体为父本,以4个自交系为母本,按照NC Ⅱ遗传交

配设计组配了4×13=52个杂交组合。配制杂交组合种子时,作父本的每个群体至少选100株花粉混合后,授在至少20株的母本自交系雌穗上,然后用20株等量种子混合。112 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

将52个杂交组合和4个对照单交种(农大108、掖单13、鲁单50、唐抗5号)共56个材料,2001年6月夏播于河南省郑州市农科所实验田,田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2行区,行长5m ,行距0165m ,株距0130m 。以小区为单位进行田间性状调查和室内考种。性状包括:株高、穗位、散粉期、吐丝期、全生育期、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脱粒率和小区产量等。

首先以小区为单位进行产量的基因型方差分析,进一步将其分剖为一般配合力方差(

δ2)和特殊配合力方差(δ2)。按照NC Ⅱ设计要求,估算出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 )和各

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SCA ),并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H ij (%)=100×(F 1-X )/X 估算产量的对照优势,F 1为某一组合产量值,X 为4个对照单交种的产量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1 杂交组合产量和对照优势分析

表1列出了产量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组合间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不同组合间存在显著遗传差异。表2列出了52个组合平均产量和对照优势。结果显示,52个组合产量平均值为599110kg/hm 2,范围为400015~775615kg/hm 2,对照产量最高的是农大108(907710kg/hm 2),52个组合产量均低于农大108。4个对照产量平均值为739111kg/hm 2。用该值计算出每个组合对照优势值(H ij )。52个组合中,掖478×黄综群(775615kg/hm 2)、黄早4×中群14(773515kg/hm 2)、丹340×黄综群(773215kg/hm 2)、黄早4×豫综5号(756910kg/hm 2)4个组合产量高于平均对照。

表1 产量方差分析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组合间 51

55.981

1.098

6.35633

测验种间 3 2.6210.874 5.05233群体间 1229.841 2.48714.37533测验种×群体3623.5180.653 3.77533

重复间 29.455 4.727机误

102

17.615

0.173

所有组合对照优势范围为-45194%~4182%,其中有12个组合的对照优势在-10%以

1

34期 陈彦惠等: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23华 北 农 学 报 17卷

上,4个组合对照优势为正值,8个为负值,经显著性检验,组合产量平均值与对照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这12个高产组合中,与掖478组配的群体有2个:黄综群(4182%)、辽旅综群(-4166%),与黄早4组配的群体有5个:中群14(4154%)、豫综5号(2129%)、WBM2C4(-4112%)、辽旅综群(-8103%)、陕综1号(-9163%)。与丹340组配的群体有4个:黄综群(4150%)、东农群C5(-5119%)、豫综5号(-5172%)、WBM2C4(-7116%),与Mo17组配的群体有1个:WBM2C4(-6137%)。由此可见,4个测验种遗传背景下均有优势较高的群体,也说明13个群体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

表2 52个杂交组合产量平均值(kg/hm2,表内上方)和杂种优势(%,表内下方)材料D340Y478Mo17HZ4X

J ZA6282.06400.56231.06640.56388.5

-15.10-13.50-15.79-10.26-13.66 LL Z5971.57054.56145.56805.56495.0

-19.30-4.66-16.95-8.03-12.22 HZQ7732.57756.56343.54051.56471.0

4.50 4.82-14.27-4

5.25-12.55

ZZ35743.56000.05220.06235.55800.5

-22.38-18.91-29.45-15.73-21.61 ZZ45584.55554.55302.56277.55680.5

-24.53-24.93-28.34-15.16-23.23 YZ56976.55661.06270.07569.06619.5

-5.72-23.49-15.26 2.29-10.54 J Q4000.54416.04323.04720.54365.0

-45.94-40.32-41.58-36.21-41.01 SZ15754.06286.54656.06687.05845.5

-22.24-15.04-37.08-9.63-21.00 SZ34770.05970.04662.05397.05200.5

-35.54-19.32-37.00-27.06-29.72 DNQ7015.54900.55299.55413.55658.0

-5.19-33.77-28.38-26.84-23.54 WBM6870.05877.06928.57095.06693.0

-7.16-20.58-6.37-4.12-9.55 ZQ136079.56295.56058.56018.06112.5

-17.84-14.92-18.12-18.67-17.39 ZQ146400.56022.56058.57735.56555.0

-13.50-18.61-18.12 4.54-11.41 X6091.56015.05653.56204.05991.0

-17.68-18.71-23.60-16.16-19.04

 注:LSD

=103516kg/hm2,ck平均产量=739111kg/hm2

0105

212 杂交组合产量配合力分析

由表1产量配合力方差分析可知,测验种间和群体间一般配合力方差、测验种与群体互作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一般配合力方差占基因型总方差的49172%,特殊配合力方差占50128%,说明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对产量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群体的评价,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两个指标同等重要。

表3列出了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的效应值。4个测验种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相比,黄早4高于丹340、掖478和Mo17,但只有黄早4与Mo17的差异达到显著。WBM2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黄综群的一般配合力居13个群体的前5位,说明这些群体中优良加性基因的频率较高。

产量特殊配合力反映了双亲非加性基因效应。在52个杂交组合中,特殊配合力居前5位的组合分别是:掖478×黄综群(01806)、丹340×黄综群(01794)、黄早4×中群14(01668)、掖478×陕综3号(01471)和黄早4×豫综5号(01466),说明这些群体与相应测验种间遗传差异大,优良非加性基因频率高。特殊配合力最低的5个组合分别是:黄早4×黄综群(-11724)、掖478×豫综5号(-01650)、掖478×WBM 2C4(-01582)、Mo17×陕综1号(-01567)和丹340×辽旅综群(-01365),说明这些群体与相应测验种间遗传差异小,血缘相近。由于4个测验种代表了我国主要玉米种质的杂优群,因此,根据某一群体与4个测验种间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大小,可以推测群体所属的杂优群及其杂优组合模式。

从测验种角度分析,特殊配合力较高的组合有:掖478与黄综群、陕综3号、辽旅综、陕综1号;黄早4与中群14、豫综5号、陕综1号、中综4号;丹340与黄综群、中综13、豫综5号、东农群C5;Mo17与WBM 2C4、东农群C5。经过配合力显著性检验,以上组合中,同一个测验种与群体间的特殊配合力未达到显著,但他们与其他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差异多数达到显著。

从群体角度分析:①黄综群GCA 较高,它与掖478、丹340间SCA 分别居参试组合的第1和第2位,可与改良Reid 或旅大红骨种质构成杂优模式。它与黄早4的SCA 最低,掖478、丹340又显著高于黄早4,说明该群体明显具有塘四平头血缘。中群13GCA 中等,与黄早4的SCA 最低,说明该群体可能与塘四平头血缘相近。但它仅与丹340的SCA 表现高,说明群体内还有Reid 和Lancaster 遗传成分。

②豫综5号的GCA 居13个群体第2位,它与黄早4、丹340的SCA 均较高,可与塘四平头、旅大红骨种质构成杂优模式。它与掖478的SCA 最低,与Mo17也为负值,黄早4与掖478间差异达显著,反映该群体具有改良Reid 和Lancaster 血缘。中群14GCA 较高,在4个测验种中,它与黄早4的SCA 最高,可与塘四平头种质构成杂优模式,与掖478的SCA

最低,与其他2个测验种也不高,说明它含有以改良Reid 种质为主的其他成分。

③辽旅综群和陕综3号的4个测验种中,它们均与掖478的SCA 最高,可与改良Reid 种质构成杂优模式。它们与丹340的SCA 最低,而且掖478与丹340间差异达显著,与其他2个测验种也不高,说明两个群体明显具有旅大红骨血缘,同时还含有其他遗传成分。但辽旅综群GCA 明显高于陕综3号,说明前者利用价值明显优于后者。

④WBM 2C4和东农群C5的4个测验种中,它们均与Mo17的SCA 最高,与丹340的SCA 也较高,可与Lancaster 、旅大红骨种质构成优势模式,与掖478的SCA 最低,反映该群体明显具有改良Reid 血缘,但WBM 2C4比东农群C5利用价值高,因为WBM 2C4的GCA 居13个群体首位,而东农群较低。

⑤吉综A 的GCA 中等,虽然它与Mo17的SCA 较大,与丹340较小,但群体与4个测验种间SCA 差异不显著。吉综A 是由我国地方种质英粒子组成,这一结果也反映了该种质与我国4个杂优群种质间的遗传关系。

⑥陕综1号、中综3号、中综4号GCA 均较低,利用价值有限。3个群体均与黄早4的SCA 较高,陕综1号、中综3号均与Mo17的SCA 最低,反映群体明显具有Lancaster 血缘种质,中综4号与掖478的SCA 最低,反映群体具有Reid 血缘种质。金群GCA 居13个群

3

34期 陈彦惠等: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体末位,与4个测验种SCA也不高,利用价值不大。

表3 52个组合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材料D340478Mo17H4GCA

J ZA -0.096 -0.020 0.104 0.012 0.271

LL Z-0.3650.335-0.0200.0500.340

HZQ0.7940.8060.124-1.7240.324

ZZ3-0.0610.101-0.1710.131-0.111

ZZ4-0.092-0.113-0.0420.248-0.186

YZ50.206-0.650-0.0210.4660.421

J Q-0.2640.0050.1790.079-1.044

SZ1-0.0860.258-0.5670.394-0.081

SZ3-0.3030.471-0.144-0.024-0.501

DNQ0.054-0.2520.242-0.043-0.472 WBM0.159-0.5820.3360.0860.492

ZQ130.337-0.0680.043-0.3420.220

ZQ14-0.287-0.321-0.0630.6680.327

GCA0.0270.028-0.2070.152

 注:LSD(gi)=0113,LSD(gj)=0124。LSD(sij)=0147,LSD(gi-gj)p1=0119,LSD(gi-gj)p2=0133,LSD(sij-slk)=0167表4 13个群体所有测交组合和4个对照单交种性状平均值

材料株高

(cm)

穗位

(cm)

穗长

(cm)

穗粗

(cm)

穗行数

(个)

行粒数

(个)

百粒重

(g)

出子率

(%)

生育期

(d)

散粉期

(d)

吐丝期

(d)

J ZA293.8 104.719.6 4.3815.438.6 31.7 85.2105.256.658.0 LLZ270.993.217.7 4.5016.236.030.086.4107.457.360.5 HZQ271.394.117.4 4.5015.434.831.986.4102.255.258.4 ZZ3273.193.917.7 4.4316.435.129.086.3103.354.857.2 ZZ4273.894.918.0 4.4316.336.828.685.9104.455.758.3 YZ5278.391.618.3 4.4815.736.233.586.7103.853.956.0 JQ238.479.317.0 4.1215.533.126.486.7102.753.355.9 SZ1276.793.619.0 4.2515.137.630.086.0105.956.158.9 SZ3263.497.917.7 4.2015.535.428.885.8102.755.458.6 DNQ268.995.317.3 4.5018.433.828.986.6103.555.158.0 WBM298.4113.518.4 4.4914.937.433.085.9105.354.857.6

Z13279.7100.218.1 4.5617.036.429.085.0103.654.056.7

Z14276.298.617.8 4.4816.136.829.585.6108.257.460.3 ND108271.3119.720.0 4.6317.138.331.587.9107.057.760.7 TK5251.3108.717.3 4.4313.636.732.886.2104.755.759.0 LD50280.7103.018.1 4.4015.536.330.986.8104.755.759.3 YD13268.7105.018.9 4.6316.735.734.386.3106.055.358.3

 注:ND108,TK5,LD50,Y D13分别代表对照农大108、唐抗5号、鲁单50和掖单13

213 杂交组合农艺性状分析

从表4的13个群体测交种性状平均值可以看出,同一性状不同群体测交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株高23814~29814cm,多数群体在270cm左右;穗位7913~11315cm,多数群体在95cm左右;穗长1710~1916cm;穗粗4112~4156cm;穗行数1419~1814;行粒数3311~3816;百粒重2614~3315g;脱粒率8510%~8617%;全生育期10212~10812d;散粉期5313~5714d;吐丝期5519~6015d。

不同群体表现不同的农艺性状特点,WBM2C4和吉综A的株高、穗位较高;吉综A和陕综1号果穗长、行粒数多,属长穗型;东农群C5和中群13穗粗行多,属粗穗型;豫综5号和WBM2C4百粒重高,属大粒型;豫综5号和东农群C5脱子率高;黄综群和陕综3号生43华 北 农 学 报 17卷

育期短,属早熟型;中群14和辽旅综生育期长,属晚熟型。

3 讨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群体改良一直被列为国家攻关专题之一,经过20多年的努力,

已培育出一批改良群体。本研究用代表我国主要种质杂优群的4个自交系作测验种,对有代表性的13个群体进行系统分类、鉴别和筛选研究,以期对这些群体作出客观评价。本研究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对产量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两个指标评价改良群体的研究表明,在参试的13个群体中,WBM 2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黄综群5个群体一般配合力较高。在52个群体与测验种的杂交组合中,有12个组合特殊配合力较高,产量与对照单交种差异不显著,尤其是掖47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特殊配合力高,比对照单交种增产,杂种优势为2129%~4182%。

群体改良和种质创新必须遵循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的原理。资料表明〔2〕

,CIM 2

M YT 的改良群体具有血缘清晰、杂优模式清晰的突出特点。而我国的改良群体是否也具有

这些特点?本研究根据改良群体与4个测验种之间产量特殊配合力的结果,系统分析和证明了我国主要改良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之间杂优群关系,为进一步改良、利用提供了依据。研究表明,13个群体中除了吉综A 、金群外,基本上是由我国4个杂优群的遗传种质所组成。但应当看到,多数群体是由2个或更多个杂优群的种质(或其他成分)所组成,也就是说,它们是复合群体,不能简单地归入国内的某一杂优群种质。但由于在多轮轮选过程中,根据杂优模式使用了不同的测验种,因此改良群体与我国一个或二个杂优群种质仍然表现清晰的杂优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13个群体中,由于黄综群由塘四平头一个杂优群体种质组成,血缘单一清晰、起点高,因此,它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高,形成了群体自己的特色,杂种优势模式清晰,杂种优势突出。而某些群体杂种优势不突出,其主要原因,一是一般配合力不高,起点低,二是种质血缘混杂,没有群体特色,不能形成清晰的杂优模式。

对上述优良群体,可根据杂优模式采用群体内改良方法继续改良,也可采用群体间相互轮回选择的方法,同时提高群体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根据本研究不同群体杂优群和杂优模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在这13个群体中,初步筛选黄综×WBM 、黄综×豫综、黄综×辽旅综、黄综×中群14、辽旅综×豫综、辽旅综×WBM 6个潜在杂优模式,作为相互轮回选择的配对群体进行改良。

本研究是在河南一个生态条件下对我国13个改良群体的初步评价,其结果有待于多年和多点试验的进一步验证。参考文献:

[1] 陈彦惠1玉米遗传育种学[M ]1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16-2211

[2] 彭泽斌,张世煌1玉米群体改良的问题与对策[J ]1中国农业科学,2000,33(增):27-331

[3] 陈彦惠,吴连成1玉米群体改良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 ]1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玉米遗传育种国际

5

34期 陈彦惠等: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63华 北 农 学 报 17卷

学术讨论会文集[C]1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59-631

[4] 刘纪麟,郑永链,张祖新,等1三峡地区玉米地方品种杂种优势群初探[J]1作物杂志,1998,(增):6-121

[5] 彭泽斌,刘新芝1S1后代轮回选择在玉米群体改良中应用的研究[J]1作物学报,1995,21(6):695-7011

[6] 刘兴贰,檀国庆,王玉贞,等1玉米复合种—吉林库1轮回选择效果分析[J]1中国农业科学,2000,33

(增):87-921

[7] 吴景锋1我国主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1中国农业科学,1983,16(2):1-81

[8] 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等1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J]1中国农业科学,1997,30

(4):16-241

[9] 赵久然,郭景伦,郭 强,等1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J]1华北

农学报,1999,14(1):32-371

[10] 张世煌,彭泽斌,袁力行,等1玉米杂种优势与我国的玉米种质扩增[A]1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

玉米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37-411

[11] 李明顺,张世煌,彭泽斌,等1玉米半外来种质的构建与利用[J]1中国农业科学,2000,33(增):15-191

A Prim ary E valu ation on H eterotic P atterns of M ain Improved

Populations of Corns in China

CHEN Y an2hui1,ZHAN G Shi2huang2,WU Lian2cheng1,W AN G Tie2gu1,

L I Ming2shun2,DEN G Ling2wei2,ZHAN G Ming2you3,BAI Jin2wen4

(1.Agronomy C ollege,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China;

2.Institute of Crop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CAAS,Beijing 100081,China;

3.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Zhengzhou,Zhengzhou 450003,China;

4.Jiaozuo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Jiaozuo 454003,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ombining ability,heterosis and heterotic patterns of yield for the cross2 es between4line2testers representing the main heterotic groups of Chinese corns and13elite populations improved from the research groups.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ed that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for grain yield among genotypes,G CA of populations and SCA between populations and testers.The SCA of populations of W BM2C4,Yuzong No.5,Liaoluzongqun,Zhongqun No.14and Huangzongqu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s tested.Among12crosses with higher SCA and grain yields near to that of the check averaged from four commercial crosses,com pared to52crosses,four cross combi2 nations of478×Huangzongqun,Huangzao4×Zhongqun No.14,Dan340×Huangzongqun and Huangzao 4×Yuzong No.5had the best s pecial combining ability and higher yields than checks with heterosis of 2129%~4182%.The results not only sho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population improvement of China,but als o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im prov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se populations,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heterotic patterns of chinese corns.

K ey w ords:C orn germplasm;Population improvement;C ombining ability;Heterotic pattern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养猪生产中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也是以种猪的培育和商品猪的生产为目的而采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作为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增加优良公猪的利用效率。其主要的优点好处总结如下: ①、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促进品种改良和提高商品猪质量及其整齐度。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公猪一年负担25~3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600~800头;而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一头公猪可负担300~500头母猪的配种任务,繁殖仔猪一万头以上。对于优良的公猪,可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将它们的优质基因迅速推广,促进种猪的品种品系改良和商品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同时,可将差的公猪淘汰,留优汰劣,减少公猪的饲养量,从而减少养猪成本,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②、克服体格大小的差别,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一头大的公猪很难与一头小的母猪配种,反之亦然,根据猪的喜好性,相互不喜欢的公母猪也很难进行配种,这样,对于优秀公猪的保种和种猪品质的改良,都将造成一定的困难,对于商品场来说,利用杂种优势,培育肥育性能好、瘦肉率高、体型优秀的商品猪,特别是出口猪,也将会造成一定的困难。而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只要母猪发情稳定,就可以克服上述困难,根据需要进行适时配种,这样有利于优质种猪的保种和作用的杂种优势充分发挥。 ③、减少疾病的传播。进行人工授精的公母猪,一般都是经过检查为健康猪,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配种,减少采精和精液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就可以减少部分疾病特别是生殖道疾病的传播,从而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但部分通过精液传播的疾病,如感染口蹄疫、非洲猪瘟、猪水疱病等,均可对采精的种公猪的防疫检查,从根源上避免这些疾病的传播。 ④、克服时间和区域的差异,适时配种。自然交配时,由于母猪发情但没有公猪可利用,或需进行品种改良但引进公猪又较困难的现象时时困扰着养猪界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李云霞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育种主要是利用其杂种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随后着重讲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并以玉米与其近缘种和远缘种杂交的利用为例,阐述了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其在生产上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使读者更多的了解玉米杂种优势的有关知识.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1. 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它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1) 营养体优势.多数杂种F代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块根,块茎增大增重.(2)生殖优势. 一些主要农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杂交种F1的产品多数较高,一般此推广的普通良种增产20%`~40%.(3) 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优势.杂种F1代生长势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和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往往优于亲本.(4)品质优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可以大大地提高产量,也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配遗传基础差异大的亲本.2.尽量提高亲本的纯合度 3. 便于杂交,并能获得大量杂交种子 玉米在我国及至全世界被大面积种植,其育种目标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但大部分是共同性的.现概括地将饲用玉米育种的目标性状分述如下:(1)高产性状.通常认为,产量性状优势的.子粒玉米杂交同样应用较多的饲用产量.(2)稳产性状.该性状主要包括生态适应性和各种抗逆性两方面(3)营养价值 (4)早熟性(5)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性状,如适宜的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 玉米是最重要的饲用作物之一,适合于许多地方种植,但因为各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不同,又需要育种家们培育出许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杂种优势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玉米与其近缘种,远缘种的杂交. 2. 玉米与其近缘种的杂交 2.1杂交试验 目前,栽培种与其近缘物种直接杂交仍是将近缘物种基因转移到栽培种的主要手段。而杂交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栽培种与近缘物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如果不亲和或亲和力低,即杂交不结实或结实率低,杂交不易成功[7~10]。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是物种间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殖隔离。不亲和性表现为受精前(杂交受精不能完成)、受精过程中(胚败育)和受精后(杂种衰败和杂种不育)3种情况。为了提高可杂交性,克服远缘杂交不育障碍和在育种中有效导入、利用近缘种的有利基因,开展杂交亲和性研究是必要的。我们知道,在玉蜀黍族中,与玉米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玉蜀黍属中的各个种,该属中除栽培玉米亚种以外其余各分类单位均可称为大刍草(teosinte)。大刍草具有许多优良特征特性,如抗逆性、抗病虫害和优质等,因此把大刍草资源的有益基因导入玉米创建新的基因库,将对玉米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玉米与其近缘种墨西哥玉米、小颖玉米、二倍体多年生玉米和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交结实的试验发现:结实率和杂种种子形态有较大差别。其中,玉米与墨西哥玉米和小颖玉米较易杂交,结实率达50%以上,杂交F1籽粒与一般普通玉米籽粒无异;玉米与二倍体多年生玉米种杂交结实率次之,约20%,F1籽粒与普通玉米籽粒形态相似,但体积小;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种杂交结实率较低,约5%~8%,F1籽粒主要位于果穗顶部,形态细小、粒硬,胚细

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

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 教学内容:杂种优势利用 教学目标: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了解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 掌握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熟悉利用杂种优 势的途径;三系制种原理及方法。 教学重点:杂种优势表现的普遍性、复杂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杂种亲本选配的基本原则;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途径;质核 互作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的遗传;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杂种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教学难点:配合力的测定。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杂种优势 (heterosis) :指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 , 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1 利用简史: 简述杂种优势现象的发现,列举古今中外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研究,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 2 利用现状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化学杀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核雄性不育的利用与核质互作杂种优势利用。 二杂种优势表现特征 1 杂种优势的普遍性 (1)生长势和营养体 (2)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 (3)品质方面 (4)生理功能方面 (5)生化表现方面 (6)抗逆性和适应性 2 杂种优势表现的复杂多样性 (1) 从基因型看:自交系强于自由授粉品种 (2) 作物种类:二倍体大于多倍体 (3) 亲本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远的强于近的 (4) 杂交组合:亲本之间性状互补,杂种优势强 3 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的衰退 原因:发生遗传分离,出现个体差异,后代不整齐一致。 杂种优势衰退速度的影响因素: (1) F1基因型的杂合位点数:杂合位点越多,衰退越慢 (2) 作物授粉方式:异花授粉比自花授粉作物下降慢

遗传学(刘庆昌第二版)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答案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主编)部分习题解答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杨先泉 第九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p203) 3. 假设有3对独立遗传的异质基因,自交5代后群体中3对基因杂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3对基因中2对基因杂合、1对基因纯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3对基因均纯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 [提示] 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1对基因杂合体自交r 代,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12r ??? ????,杂合的比例为1 2r ?????? ;n 对独立遗传基因杂合体自交后代中,各种基因型类型及比例符合二项分布:1112 2n r r ???????+???????????? 。 [答案] 1对基因自交5代,纯合体的比例为3132,杂合体的比例为132; 由于3对(n=3)基因独立遗传,因此自交5代,x 对基因纯合(3-x 对基因杂合)的比 例为:()33!311!3!3232x x x x ?????××????×?????。 3对基因杂合(x=0)的比例为:3.05×10-5 1对基因纯合,2对基因杂合(x =1)的比例为:2.84×10-3 3对基因纯合(x =3)的比例为:0.909 9. A 、B 、C 、D 是4个高粱自交系,其中A 和D 是姊妹自交系,B 和C 是姊妹自交系。四个自交系可配成6个单交种,为了使双杂种的杂种优势最强,你将选哪两个单交种进行杂交,为什么? [答案] 影响杂种优势最主要的因素是双亲间基因型差异,双亲间基因型差异越大,杂种的杂合程度 越高,杂种优势越强;同时,亲本的纯合度越高,杂种群体的整齐度越高,杂种优势最明显。 单交种A ×D 与单交种B ×C 均由姊妹自交系产生,具有较高的纯合度;同时两个单交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因此双交种(A ×D)×(B ×C)的杂种优势最强。

2017年玉米深加工与饲料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玉米深加工与饲料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 一、玉米淀粉的生产流程 (5) 1、农业供给侧改革是调结构,不同于工业去产能 (5) 2、种植效益平均化将是大趋势 (6) 3、产业转移成为可能 (8) 4、农业刺激政策有望加码 (9) 第二节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10) 一、玉米库存压力大、需要深加工行业消化 (10) 二、玉米深加工行业所处政策环境改善 (15) 三、政策性库存消化将影响玉米价格走向 (17) 四、玉米淀粉和燃料乙醇 (19) 第三节饲料行业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26) 一、盈利期扩展、补栏动力积蓄 (26) 二、“南猪北养”趋势明显 (30) 三、政策支持偏重于规模企业 (32) 第四节服务商体系 (35) 第五节投资建议 (36) 一、玉米产业链 (36) 二、饲料 (36) 三、农业服务商 (36)

图表1: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攀升(千公顷) (5) 图表2:玉米产量迅速攀升(万吨) (6) 图表3:玉米种植效益(元/每亩) (7) 图表4:大豆种植效益(元/每亩) (7) 图表5:东北地区玉米价格(黑龙江佳木斯) (8) 图表6:华北地区玉米价格(河北邯郸) (8) 图表7:稻谷库存消费比(%) (10) 图表8:小麦库存消费比(%) (10) 图表9:玉米库存消费比(%) (11) 图表10:棉花库存消费比(%) (11) 图表11:稻谷产量/消费量(%) (12) 图表12:小麦产量/消费量(%) (13) 图表13:玉米产量/消费量(%) (13) 图表14:棉花产量/消费量(%) (14) 图表15:淀粉行业开工率(%) (18) 图表16:玉米淀粉产量(万吨) (19) 图表17:加工玉米产品品类和占比 (20) 图表18:我国各种淀粉占比 (20) 图表19: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21) 图表20: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链 (21) 图表21:我国玉米淀粉需求系数 (22) 图表22:我国玉米淀粉消费量(万吨) (22) 图表23:我国燃料乙醇产量 (24) 图表24:我国燃料乙醇推广率有待提高 (24) 图表25:能繁母猪存栏数 (26) 图表26:生猪存栏数 (26) 图表27:生猪价格变化 (27) 图表28:自繁自育养殖盈利 (27) 图表29:仔猪价格 (28) 图表30:规模屠宰 (28) 图表31:金新农饲料板块毛利率 (33) 图表32:唐人神饲料板块毛利率 (33)

猪的品种资源与利用

猪的品种资源与利用 第一节猪的品种与利用 一、我国地方良种猪 我国养猪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猪种的优良性能早就驰名海内外,对各国的猪种改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著名的优良品种巴克夏猪、约克夏猪、波中猪等都含有中国猪的血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地方品种68个,培育品种12个,从国外引进经过我国长期驯化的猪种6个,共计86个,可谓世界猪种之冠, 1、我国六大类地方品种。根据自然地理、气候分布和品种培育形成的条件而言,我国猪种可分为华北型、化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等。 2、我国地方良种猪及其特性 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猪有太湖猪、东北民猪、荣昌猪、金华猪、内江猪、两广小花猪、中国小型猪等。它们共有的优质特性有: (1)繁殖力强。我国地方良种猪以高繁殖力著称於世。排卵数与产仔数高,与国外母猪品种相比平均窝产仔要高4头以上,在排卵数方面,中国地方母猪发 情卵数为25枚左右,国外母猪一般在20枚左右。 公猪也表现为性早熟。分析60—70日龄不同品种公猪血液中的睾丸酮浓度,发现公猪早熟比国外相同日龄的公猪高出8倍左右。 (2)适应性与抗逆性强。通过长久的饲养结果表明,中国猪从适应性、耐粗饲、消化率、抗寒与抗热、抗饥饿、应激反应、抗病等几个方面都大大优于国外 猪种。 (3)肉香、肉质优良,品质鲜美适合于多种加工用途。 我国地方良种猪为全世界的品种选育和畜牧业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至今国内外的许多配

套系猪品种中都有这些优良种猪的血源。我国的地方猪种是宝贵的基因库,不可多得的遗传资源,应做好保种与开发工作,防止品种资源灭绝。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这些优良品种将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配套系猪。 二、国外优良猪种 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猪种有:(1)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全身被毛白色。(2)大约克夏,又称大白猪,原产于英国,全身被毛白色。(3)、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全身被毛黑色或棕红色。(4)、汉普夏猪,又称银带猪,原产于美国,全身被毛黑色,前肢白色,后肢黑色,在颈部与肩部结合处有一条由白毛形成一灰色带。(5)、皮特兰,原产于比利时,被毛为灰色而夹有黑色班点,有的还杂有部分红色。 引进猪种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日增重大,在800克以上,饲料报酬高,耗料指数在2.3-2.5。繁殖力好,经产母猪产子数在10--11头左右,眮体品质好,瘦肉率在65%左右,背膘在1.53--2.01厘米。缺点是肉质较差,主要表现在肌纤维较粗,肌间脂肪含量较低,一些品种PSE肉(苍白、柔软、系水力差的劣质肉)的出现率较高。 引进品种主要用于与本地猪的经济杂交父本和外种猪之间的杂交,生产出口肉猪或作为育种素材。 三、培育猪种 培育猪种有:荣昌猪瘦肉型品系,新太湖猪,三江白猪,湖北白猪、川白白猪、翼合白猪、湘白猪等。这些猪种以我国地方良种猪为母本,适当导入外血培育而成,它们的特点是形体好,在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方面优于我国地方猪种,在繁殖力上继承了我国地方猪种高产子数的特点。适应强,产子数多,生产速度快。瘦肉率高, 培育猪种主要用作生产杂交肉猪的母本,用它生产的二元杂交肉猪能达到三元杂交肉猪的生产水平,可减少一个培育二元杂交母本的过程,缩短世代间隔,节省饲养成本和时间,加快

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收稿日期:2006-12-13;修订日期:2007-04-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41)资助。 作者简介:王 红(1968-),女,安徽灵壁县人,博士研究生,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循环经济、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E -m ai:l wang -hong6080@126.co m 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王 红,汤 洁,王 筠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玉米深加工具有典型的替代能源及循环经济特征。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制约。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结合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及环境治理现状,对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进行了探索。通过对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园上下游原料产业链的延伸、各环节废物的资源化分析、能源与水资源回收利用的设计和生态产业园区外围企业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延长产业链,构建闭合循环的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链条,可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节约和副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具有相应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同时可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式对吉林省及同类地区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关 键 词: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模式中图分类号:X 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7)05-0661-05 玉米不仅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更是大宗谷物中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的品种。中国的玉米年总产量约1.2亿,t 占世界总产量的22%,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50%左右用作饲料,10%左 右用作食用,只有40%左右用作工业原料[1] ;而与之相比,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深加工国的美国,其90%以上的玉米均经不同程度的加工 和深加工开发,用作工业原料和饲料[2] 。在世界范围内,玉米深加工业已经受到普遍重视,并形成了一个日益庞大的产业。而中国的玉米深加工起步至今不到20年,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期。随着中国农业结构从/平面式0的适应性调整向/立体式0的战略性调整转变,关联农业和工业的玉米加工业其地位作用日趋凸现,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3] 。 国内外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显示:玉米加工业产业空间大,产业链条长,是具有联动效应、集聚相应和增值效应的/黄金产业0。作为整个玉米产业体系的中间环节,其发展不仅对玉米产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对实现玉米多层次开发、多品种加工、多方面综合利用,实现玉米增值,合理利用资 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随着当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及能源短缺状况的日益加剧,玉米因其丰富的产出、广泛的用途和可再生资源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以玉米进行精深加工,生产化工原料,具 有典型替代能源的概念,已经成为目前的一种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玉米深加工技术的发展,终端产品深加工转化的生产过程越来越复杂,在其产品附加值随转化的次数增多而大幅跃升的同时,其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在中国,由于玉米的深加工利用的关键工艺、主要设备和整体技术较发达国家相比仍十分落后。整个行业小型分散加工企业占据主要地位,规模化企业所占比例低。从而导致目前国内玉米深加工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初级加工产品多,产业链较短;技术经济指标落后,清洁生产程度较低,资源利用率低,资源依赖严重(高能耗、水耗),副产品回收及综合利用途径有限;环境治理费用较高,综合经济效益较差。通过对吉林省几家玉米深加工企业统计估算,以淀粉生产计算吨产品耗新鲜水约6.0m 3 /t 产品、耗蒸汽4.0t/t 产品、耗煤0.8t/t 产品、排水4.0m 3 /t 产品,热能回收效率低,同时,随着高温干燥尾气 第27卷第5期2007年10月 地 理 科 学SCIENT IA GEOGRA P H IC A S I N ICA V o l .27 N o .5 O ct .,2007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论文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摘要: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育种主要是利用其杂种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随后着重讲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并以玉米与其近缘种和远缘种杂交的利用为例,阐述了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其在生产上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使读者更多的了解玉米杂种优势的有关知识.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1. 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它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1)营养体优势.多数杂种F代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块根,块茎增大增重.(2)生殖优势.一些主要农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杂交种F1的产品多数较高,一般此推广的普通良种增产20%`~40%.(3)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优势.杂种F1代生长势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和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往往优于亲本.(4)品质优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可以大大地提高产量,也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配遗传基础差异大的亲本.2.尽量提高亲本的纯合度.3.便于杂交,并能获得大量杂交种子.。 玉米在我国及至全世界被大面积种植,其育种目标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但大部分是共同性的.现概括地将饲用玉米育种的目标性状分述如下:(1)高产性状.通常认为,产量性状优势的.子粒玉米杂交同样应用较多的饲用产量.(2)稳产性状.该性状主要包括生态适应性和各种抗逆性两方面(3)营养价值(4)早熟性(5)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性状,如适宜的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玉米是最重要的饲用作物之一,适合于许多地方种植,但因为各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不同,又需要育种家们培育出许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杂种优势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玉米与其近缘种,远缘种的杂交。 2. 玉米与其近缘种的杂交 2.1杂交试验 目前,栽培种与其近缘物种直接杂交仍是将近缘物种基因转移到栽培种的主要手段。而杂交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栽培种与近缘物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如果不亲和或亲和力低,即杂交不结实或结实率低,杂交不易成功[7~10]。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是物种间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殖隔离。不亲和性表现为受精前(杂交受精不能完成)、受精过程中(胚败育)和受精后(杂种衰败和杂种不育)3种情况。为了提高可杂交性,克服远缘杂交不育障碍和在育种中有效导入、利用近缘种的有利基因,开展杂交亲和性研究是必要的。我们知道,在玉蜀黍族中,与玉米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玉蜀黍属中的各个种,该属中除栽培玉米亚种以外其余各分类单位均可称为大刍草(teosinte)。大刍草具有许多优良特征特性,如抗逆性、抗病虫害和优质等,因此把大刍草资源的有益基因导入玉米创建新的基因库,将对玉米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玉米与其近缘种墨西哥玉米、小颖玉米、二倍体多年生玉米和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交结实的试验发现:结实率和杂种种子形态有较大差别。其中,玉米

西王集团打造西王特色玉米深加工产业

西王集团打造西王特色玉米深加工产业 西王集团始建于1986年,是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生产为主业,兼项投资运动营养食品、物流、金融、国际贸易等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拥有西王食品(深圳000639)、西王特钢(香港01266)、西王置业(香港02088)三家上市公司。位居2016中国企业500强第404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99位,总资产500亿元,职工16000余人。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340亿元,利税14.6亿元,上交税金7.3亿元。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玉米加工全?a业链生产模式 西王集团立足当地玉米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了玉米从种植到收储、到初加工、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由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覆盖。一粒玉米进入车间,经过了上百道工序,以食用葡萄糖、药用葡萄糖、果糖、玉米油、果葡糖浆等健康产品推向市场,改善人民健康生活。通过对玉米产品梯次开发,原料循环利用,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西王实现了玉米精深加工再到高附加值加工的再增值,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工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转变。 玉米精深加工过程中通过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实施了

水、能源、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特别在能源热量、水资源方面,实现了与特钢产业板块的互补利用,特钢板块的余热经过回收,用于玉米深加工板块的蒸发、烘干,玉米深加工板块的中水用于特钢生产的冷却水,构建了大的循环体系,实现了轻、重工业的综合发展、协调发展。 二、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驱动,引领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集团广泛吸纳100余名中外博士、硕士,分职于研发中心、实验室、智能控制、规划设计、企业管理、财会运营等关键岗位,发挥着智慧开发、前沿引导、领军攻关、科学管理、趋势研判、质量控制、产品升级、资金运转等关键作用,有效保障了西王集团科技领先、管理领先、产品领先、质量领先、市场领先、效率领先,强力推动西王产业持续平稳向好发展。企业技术中心,配备了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拥有国内淀粉糖、食用油行业领先的科研开发能力及分析检测能力。 三、实施创新发展,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通过运作玉米期货、加强资本运作、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全球战略,不断转变盈利模式,增强发展新优势。建立了全省最大的30万吨玉米交割库,运作玉米期货,实施套期保值,促进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结合。加大资本运营,西王食品2011年在深圳A股主板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

近亲繁殖杂种优势

第一节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内容: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三、回交的遗传效应 序:人们很早就认识近亲交配有害,远亲交配能表现杂种优势。特别是远亲交配,如马和驴的杂交繁育骡子,远在1400多年前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文字记载。对于植物的自花受精和异花受精对后代的作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达尔文最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提出“异花受精一般对后代是有益的,而自花授精常有害”的结论,把杂交有益性归结为“亲本性因素某种程度的分化”。为杂种优势的理论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以后,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成为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成为近代育种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定义 近亲繁殖,也称近亲交配,或简称近交,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也就是指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 根据亲缘远近的程度一般可分为:全同胞、半同胞和表兄妹植物自花授粉的交配,称为自交。由于其雌雄来源于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因而它是近亲繁殖中最极端的近亲繁殖。 ●表示方法 近亲系数(F):一个合子中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某一基因的概率,即每一个体中某一位点上两个基因共同来源的概率。

●植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天然杂交率的高低,可将植物分为三大类: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cl plant)。异交率0.5%, 如水稻、小麦、大豆和烟草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pollinatecl plant)。异交率5-20%,如棉花和高梁等。 ○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l plant)。异交率20-50%,如玉米、黑麦和白菜型油菜等。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主要有3个: 1、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将使后代群体中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 例一:以一对基因为例,即AA×aa 100%都是杂合体 F 1 有1/2杂合体和1/2纯合体(根据分离比例而得) F 2 有1/4杂合体和3/4纯合体 F 3 F 有(1/2)r杂合体, 1-(1/2) r纯合体。详见表6-1 r 表6-1 一对杂合基因(Aa)连续自交的后代基因型比例的变化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提纲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提纲 一、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现状 (一)国内玉米消费结构的总体情况 1、玉米生产情况。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产量约占全球的20%,仅次于美国。(最近年份的生产情况) 2、玉米消费结构变化情况。2000年之后,随着国内玉米深加工业的逐步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消费量快速增加,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不断扩大,虽然饲料消费数量总体增长,但所占比例出现下降。 3、国内深加工玉米消费量的变化情况。进入21世纪,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从增长阶段来看,2006年以前是增加最快的时期,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限制与引导,开始相对稳定,增幅出现明显下降。 4、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延伸情况。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已达到200余种,是我国粮食作物加工中加工链条最长、产品最多的品种。总体来看,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和酒精类产品仍是玉米深加工业的主要产品。 (二)我国玉米深加工业主要产品 从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加工状况看,主要是对玉米淀粉的再加工过程,我国生产的玉米淀粉占国内淀粉生产总量的85%左右。

1、玉米淀粉。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基础。 2、玉米乙醇。目前我国是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 3、变性淀粉。用途较广,发展前景广阔。 4、淀粉糖。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属于玉米深加工业潜力较大的产品,预计未来产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5、氨基酸。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国,其中,柠檬酸依然产能过大。 6、化工醇。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三)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地域分布情况 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主要省份介绍)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实际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所占比例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 山东省是我国玉米深加工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山东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转化能力已超过1500万t,实际转化玉米1000万t左右。山东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山东是我国玉米酒精、玉米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玉米味精、

第四章 猪的杂种优势利用

发展商品猪生产,必须充分利用猪的杂种优势。本章主要介绍获得杂种优势的规律和经济杂交的经验。其中包括经济杂交方式及其评价,我国猪的经济杂交的效果分析,以及影响经济杂交效果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杂种优势的途径。以便在生产实践中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商品猪生产的效率。 第一节杂种优势的概念和估算方式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 不同种群(品种、品系或其他种用类群)的家畜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速度的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这就是人们早已观察到所谓“杂种优势”现象。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利用驴、马杂交产生骡,这种种间杂种具有比驴、马都更优异的耐力的役用性能,因而即使它有不能繁殖严重缺点,人们还是非常喜欢饲养。 近代育种学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更有巨大的发展。最近20年进展非常显著,一些畜牧业先进的国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商品猪产自杂种猪。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工厂化养猪的一个不可短缺的环节,在方法上也日趋精确和高效,已由一般的种间或品种间杂交,发展成一套“配方化”系间杂交的现代化体系。所谓“配方化”,即一定的杂交组合,在一定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一定能够生产出合乎一定规格的产品。杂种优势的利用也称猪的经济杂交,但经济杂交的涵义似乎太窄一些。要更好地利用杂种优势,不仅是一个杂交问题,更重要是杂交亲本的选优提纯和杂交组合的选择问题。

在我国,五十年代后期由国外引入的猪种逐渐增多,特别是苏联的猪种,如苏联大白猪和克米洛夫猪;六十年代引入巴克夏猪,大约克夏猪和长白猪,继而开展南、北猪种之间的杂交,七十年代趋向高潮。从七十年代末又引进杜洛克和汉普夏猪并大量引入长白猪和大白猪,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公猪外来良种化,母猪本地化,商品猪杂交化的三化养猪”。大大提高了商品猪的质量。结合推广科学养猪,使猪的肥育期由过去一年左右降低到7-8个月。全国生猪出栏率也由1978年的55.2%提高到1994年的107.2%出栏活重也在90公斤以上。广东省近年来先后从国外引进了7个瘦肉型猪品种,建有原种猪场一个,外来品种猪场31个,全省现有二元杂交母猪10万头,年上市商品瘦型猪250万头,出栏率从70年代末的71.6%提高到1990年的90.24%,商品猪的瘦肉率从过去35%左右提高到50%多,可见,引进外国良种开展经济杂交效果是巨大的。图4-1 猪的杂种优势示意图图4-2 杂交后代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图解 二、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 些人对“杂种优势”有误解,以为只要是“杂种”,就必定有“优势”。其实不然,杂种是否有优势,有多大优势,再那些性状方面表现优势,杂种群中每个个体是否都能表现程度相同的优势,所有这些问题,主要取决于杂交用的亲本群体的遗传性能及其相互配合情况和饲养管理条件。如果亲本群体缺乏优良基因,或亲本群体纯度很差,或两亲本群体在主要经济性状上基因频率无多大差异,或基因的显性与上位效应都很小,或杂种缺乏充分发挥杂种优势的饲养条件,这样都不能表现理想的杂种优势。由此可见,杂种优势的利用,乃是以培育亲本种

2018-2019年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及市场走向研究报告

2018-2019年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及市场走向研究报告 【报告名称】: 2018-2019年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及市场走向研究报告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或EMS特快专递 【报告页数】:约150页 【交付时间】: 2018年12月底 导读: 在国家临储政策退市,调整为市场化+补贴的背景下,2016年玉米价格是大幅跳水,在玉米市场化的背景下,下游企业从中寻得希望,开始扭亏为盈,深加工企业信心得到提振,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深加工企业产能及开工率快速增长,2017年及2018年全年大部分时间淀粉企业开工率基本维持在70%以上,甚至有的时候达到80%以上。 随着原料玉米托市政策结束后,玉米市场化收购,改善了企业利润,再加上,为了消耗庞大的国储玉米库存,国家政策对深加工市场的大力扶持(政策主要针对东北市场) 。因此,2017年开始,深加工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东北市场新建,复产,扩产的企业层出不穷。直至2018年9月底,复产、扩产或新建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全国深加工企业(包括酒精、淀粉、添加剂)产增增至9990万吨,相对比,2017年9月份产能为7941万吨,据本网调查,未来一年的,还将有近3000万吨的玉米深加工产能投入市场。 近两年国家大力度削减临储玉米库存,截止2018年10月底,临储玉米剩余量近7900万吨左右,玉米供应市场或将轻装上阵,2018年新玉米产量仅平年略增。而下游深加工企业却迎来黄金期,据Cofeed统计,目前玉米深加工产能已非常接近1亿吨,再加上未来1-2年的新增产能,很快将突破1.3亿吨大关,饲用需求量也处于增长态势,预计2018/19年度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未来玉米价格震荡上行的大趋势不变,亦给下游深加工产品价格带来利好,或紧随玉米价格而行。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玉米将首当其冲。玉米的行业供给侧改革主要通过去产能和去库存两条途径。在去库存方面,国家积极鼓励深加工以及玉米出口来消化,其中,对东北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政策。另外,自2016年9月1日起,将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恢复至13%,因此近几年玉米淀粉企业整体出口也是出现大幅增长,预计2018年全年整体淀粉出口量或将创历史高峰。 2019年新的一年,玉米市场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未来玉米深加工产业链该如何发展?玉米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行的基础上,玉米供需逐步趋紧,而玉米深加工企业产能还在逐步扩大,玉米深加工企业副产品价格走势如何?市场预测2018/19年年度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取消,

玉米深加工产业园项目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玉米深加工产业园项目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行业调研及投资分析

玉米深加工产业园项目行业调研分析报告目录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章区域内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重点企业调研分析 第四章重点投资项目分析 第五章总结及展望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产业背景分析 工业玉米消费属于玉米产业中的朝阳行业,是玉米总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玉米加工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很多应用,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需求前景看好。随着中国玉米加工业程度不断深化,产品链不断拓展和延伸,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 中国玉米加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从 20 世纪 80 年代几十万吨消费量到90 年代以每年 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今开发了上百个产品,2005 年工业消费达 1100 万吨,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亦从 0.5%增长到了 13.4%。虽然玉米深加工产品众多,但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关领域。 随着中国淀粉工业的发展,对淀粉的需求正在增长,而淀粉加工业中玉米淀粉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行业高层人士估计未来五年内,中国玉米淀粉产量料平均年增 5-10%,因食品添加剂需求增加。 淀粉糖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人们日常消费食糖的有益补充。进入 2000 年以来,淀粉糖发展形势看好,攀升很快。1999 年蔗糖产量 880 万吨,而淀粉糖仅 60 多万吨。市场放开后,蔗糖连年亏损局面越来越重,全国糖业连续 4 年亏损累计人民币 100 亿元。

变性淀粉是在淀粉具有的固有特性基础上,为改善其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而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酶法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增加其性能或引进新的特性而制备的淀粉衍生物。 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 3000 多个品种,而中国只开发出 50 多个品种。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很好。 近几年,国家重点组织了多项玉米变性淀粉技术产业化开发,实现了关键设备国产化,逐步解决中国变性淀粉品种少、系列化程度低,部分产品还需进口的状况。部分产品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2004 年,中国变性淀粉实际产量在 50 万吨左右。中国各业变性淀粉需求量年平均递增速度达到27%,远远高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玉米变性淀粉加工产业化示范项目使玉米生产变性淀粉产品的附加值显著提高,是玉米原值的几十倍,发展变性淀粉产业潜力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创新,变性淀粉是淀粉深加工的必然趋势。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在中国,汽车喝“酒”——玉米替代石油的时代已来临。 由于机动车增多造成的碳氧化合物污染严重,乙醇汽油担负环保之责。所谓乙醇汽油,是用 90%的普通汽油与 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的一种新燃

玉米杂种优势

玉米的杂种优势 陈亮 1241410003 (130024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 摘要: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作产量和改良农作物品质,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玉米是异花授粉的植物,其育种主要是利用杂种优势。本文通过介绍杂种优势的概念、遗传学基础,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以及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来介绍玉米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遗传学基础研究进展 Abstract: Heterosis is an universal phenomena in biology. 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produ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rops, had a great economic value.Corn is cross-pollinated plants, the main use of heterosis breed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heterosis, genetic basis of heterosis, maize heterosis utilization and progresses in the Heterosis of maize heterosis to introduce. Key word: Corn, Heterosis, Genetic basis, Research progress of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它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玉米是杂种优势利用最早,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推广取得最有成效的作物。自1908年G.H.shull和E1M.East研究了玉米自交导致衰退,杂交产生优势的遗传现象后,揭示了杂种优势的奥秘,从而奠定了近代玉米杂交育种方法的基础。现在杂种优势在玉米上的利用与研究也是越来越多,也越有进展了。但是现在对杂种优势的看法各有不同。 1 杂种优势的概念、变现及原则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1]。其变现是多方面的:(1)营养体优势。多数杂种F代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块根、块茎增大增重。(2)生殖优势。一些主要农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杂交F1代的产量比较高。(3)抗逆性和适应性。抗逆性和适应性都比亲本及其他非杂交品种强。(4)品质优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可以大大地提高产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三系杂交水稻也是利用了作物的杂种优势。虽然杂交品种存在以上优势,但是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选配遗传基础

养猪学答案

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以下为答案要点) 1、说明地方品种、引入品种、培育品种三者各有哪些特点? 答:1)地方品种特点地方品种猪母性强、发情明显、繁殖力高、肉质好、适应本地条件、抗逆性强、能利用大量青粗饲料等优点; 2)引入品种特点品种外形整齐、体躯结构理想、生长发育、腹围小增重速度快和饲料报酬高。 3)培育品种特点个体高大皮肤薄,体质较细致紧凑,采食量大,并能适应当地饲养管理系件;繁殖力高,抗逆性强,肉质鲜嫩。培育猪种能耐受青粗饲料。肌纤维较细,肌肉纹理好,系水力强,pH值高,肌间脂肪含量高,无应激综合症和PSE猪肉。 2、说明为什么要利用品种(或品系)间杂交而不是利用纯种(系)繁殖生产商品猪。 答:因为品种猪和品系间基因很有差距性,但是利用纯种品种杂交不一定出现繁殖生产商品猪,生产商品猪的基因良好性达不到商品猪的基因良好数。 3、为什么说母猪妊娠期的营养(能量)水平过高不利于提高母猪繁殖力? 答:妊娠期采用高营养水平饲喂措施将降低胚胎成活率. 在妊娠期首20-30天限制饲喂似乎能够改善胚胎的成活率和窝仔数.这是因为饲料采食量增加能够增加肝脏血流量和增加孕激素的代谢清除率, 从而降低胚胎成活和生长。 4、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说明吃好初乳、保温、补料等饲养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答:1)仔猪出生几小时内能吸收初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 正常情况下免疫球蛋白在消化道中被酶分解。此时未被分解的直接从肠壁中吸收。仔猪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是由于吃初乳出生8-12小时达到最高峰, 然后逐渐减少。同时, 仔猪体内自身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增加代替初乳中获得的免疫作用。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是因为其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含量高,对仔猪来说吃初乳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可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分娩时g球蛋白含量占初乳中蛋白质含量的一半,第一天急剧下降逐渐变成富乳。免疫球蛋白是通过仔猪的肠壁直接吸收,但经24小时后吸收的量非常少,最好能在初生后3小时内吃到初乳。抗体主要是

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

1、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 美国是世界上玉米产量和深加工大国,玉米是美国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淀粉深加工上,主要以玉米为原料,其产品伴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由过去单纯的淀粉产品发展到淀粉糖、各种发酵产品、变性淀粉、玉米油和蛋白饲料等多门类的产品体系。2003年深加工消耗玉米总量为5143万吨。美国玉米深加工的产品,由19世纪的淀粉、葡萄糖、饲料、玉米油,到20世纪的变性淀粉、淀粉糖和燃料酒精,尤其是目前作为玉米深加工的两大主导产品淀粉糖和燃料酒精,成为推动美国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美国,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有6家,从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趋势看,其规模将继续扩大,技术更加先进,产品更加多样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促成新的玉米深加工领域。呈现出稳步增长,竞争激烈,生产趋于集中,逐步形成大企业集团化经营的趋势。 2、我国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 我国是世界玉米第二生产大国,近年来,玉米产量已在1.2亿吨以上,占世界玉米产量的20%左右。这1亿多吨的玉米大体消费领域是:饲料约9000万吨;口粮约1500万吨;种子约120万吨;工业消耗约1100万吨;储运消耗约500万吨。目前,淀粉的产量已经超过600万吨。以淀粉为原料进一步深加工的产品主要有味精和酶制剂等。燃料乙醇都是国家投资兴建的项目,目前,全国有黑龙江华润、吉林燃料乙醇、安徽丰原、河南天冠四个工厂,年转化玉米332万吨。目前全国已经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和河南五个省在推广乙醇汽油,未来几年,北京、河北、山东等省有可能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对玉米的需求量将继续扩大。 一、玉米深加工的发展 1、淀粉应用多样,导致国内玉米深加工业发展 近年,国内玉米淀粉业发展较快,主要归功于淀粉应用的多样性。利用淀粉可以生产淀粉糖甜味剂、柠檬酸、味精、肌苷酸、葡萄糖、VC、VE及其他药物使用的青霉素和抗菌素等。2005年我国玉米淀粉产量为900万吨,消耗玉米14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淀粉只有7.2公斤,仅仅是美国人均消费淀粉的8%,欧盟的32%。预计2006年我国年产玉米淀粉量大约1050万吨,消耗玉米1600万吨,增幅在16%以上。其中变性淀粉及淀粉糖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淀粉深加工产业,主要体现在我国淀粉糖产量由2000年67万吨,已经发展到2005年的450万吨以上,增长6.7倍。据农业部预计.2006年淀粉糖产量将超过520万吨,同比涨幅高达15.5%。 因此,国内玉米淀粉加工业仍将保持较高增长趋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