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何尊铭文释读

何尊铭文释读

何尊铭文释读
何尊铭文释读

何尊铭文释读

(1)、隹,与“唯”、“惟”相通,音同。金文中为常见在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2)、读“Chu”,为“初”,意为“刚刚”。

(3)、为“丰”字的繁体字写法,其原意取“豆中盛放大量食物”,在此当做“礼”字讲。(4)、与“福”字金文相像,许多学者隶定为“福”,不过进行对比和辨析,我们可以发现“”的左边从“示”,意为“祭祀的平台”,而右边为“一个人双手托酒壶之意”。而且上边的口具有指向性,朝向祭祀台,因而应隶作“裸”,在此应与“灌”相通,“灌祭”是指将酒倾洒于地祭祀祖先鬼神的一种祭祀方式。

(5)、读“Zi”,即“自”,“裸自天”的意思是说,“裸礼”是出自于天意(天命)。(6)、为“才”,“才”在金文中与“在”相同,与“方()”等字写法极为相似。(7)、“”,即表示“四”,书写时应注意“横须等齐”。因为金文中“上、下”写法为“”,“上”为“”,“下”为“”。

(8)(9)、为“丙戊”,是天干地支相配的计时方法,这一句中“在四月丙戊”对历史断代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及在本铭的最后一句“隹王五祀”亦同,因此何尊可作为断代的标准器。

————字为“復秉”,即为“继承”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断出,开头的“王”为“武王之子成王姬诵”。

(10)、为“告”字,与“诰”相同,意为“训诰”。上对下训诫为“诰”。

(11)、为“宗”字,在“”的屋中设“示(祭祀台)”,意为祭拜祖先。祭祀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12)、“”为合体字,分写为“小子”,在这儿的“小子”即可注作成王对与“王之大宗”相对的“小宗”的训诰,也可注作成王对王室小辈(年轻人)的训诰。“小宗”是指在嫡长子继承制中,嫡长子一脉为“大宗”,其他庶子为“小宗”,每一级别相对于上一级别均为“小宗”,同祖曰“宗”。

(13)(14)、“”,为“京室”。《诗经*大雅*思齐》中“思媚周姜,京室之妇”。郑玄在

笺诌中认为“京,周地名”,今宝鸡市岐山县原有“京當(当)乡”。成王时建京宫。《诗经*大雅*下武》中有“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15)、“”为“昔”字,意为“曾经”。

(16)、为“尔”字,意为“你(们)的”,其繁体字为“爾”。

(17)、为“考”即“”,古文中常有“妣(父母)”,“考公氏”即“先祖”的意思。(18)、“”当为“氏”的简写体。

(19)、隶作“克”,意为“能够”。

(20)、为“”或释为“逨(来)”。张正良隶作“”,读弼(Bi);陈剑在《据郭店简释读西周金文一例》读“仇”,训为“匹”,引裘锡圭说“古人于臣对君的关系也用‘仇’、‘匹’‘妃’‘配’等语”。在2003年杨家村窖藏逨盘中隶定为“逨()Lai”。“克”之意为“能够尽心辅佐”之意。

(21)、“”,古籍中通作“肆(Si)”,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尚书*无逸》:“肆中宗之享国”。

(22)受,意为“接受”。

(23)、由于铭文残损,由残留部分补“大令(命)”,古金文中“令”通“命”。

(24)、以下“既克大邑商”即历史上的“牧野之战”,推翻商朝统治。

(25)、则,意思是“于是”。

(26)、延通“筵”,《离骚》中有“索——-————以筵————兮”。筵——是指折竹人,本句意为“武王向天下卜告”。

(27)、“余”,为王自称,如——————自称余一人。

(28)(29)“中或”意为“中国”,繁体字“國”。《说文》中说:“或,邦也。从戈从口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中或”即“中國”,指周王朝的中心区域,亦即成周洛邑(今洛阳)。成周居“天下之中”,故有“中国”之称。另有人认为中国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国家意义,而不单指“成周雒邑”。“”字如有旗子飘扬,是因当时井田制下田界中插以旗子。何尊铭文中出现的“中国”为迄今最早的完整的“中国”作为词组出现。

(30)、“”或作“”。典籍中通作“乂(Yi)”,《尔雅*释诂下》:“治也”。毛公鼎中有铭

“辟”,大克鼎中有铭“保周邦”。

(31)、民。

(32)、“”即“呜呼”,叹词。

(33)、爾(尔),意为“你”;“有”是“也许、或”之意。

(34)、“亡識”即“無識(无识)”意为“缺乏知识”。

(35)、视于公氏。视,《说文》作“”,此铭作“”,从目从示。《尔雅》:“视,效也。”

“视于公氏”意为“效法公氏”。

(36)、“”不见于字书,部分学者隶定为“劳”,即“劳动”之意。“有劳于天”即“有功劳于天”。

(37)、微命,即通达,通晓命令。

(38)、“”即“敬享哉”。“”为“哉”的省写体。

(39)、“”,语气助词,通“隹(唯)”。

(40)、龔,即龚,通“恭”,“恭敬”之意。

(41)、谷,读作“裕(Yu)”,《篇海》中说:“裕,祭也”。

(42)、顺,读作“训(Xun)”,教导之意,“顺”通“训”。

(43)、每,通“敏”,聪敏之意。

(44)、,即何。

(45)、赐。

(46)、“卅朋”,即“三十朋”。

(47)(48)(49)(50)、“隹王五祀”,“祀”是“年”此尊铭中是目前所见器中最早有纪年铭的一件器物。

魔灵召唤各类魔灵符文搭配最强攻略

魔灵召唤各类魔灵符文搭配最强攻略魔灵召唤各类魔灵符文搭配最强攻略,还不知道的玩家赶快跟随小编来一起看看今天攻略的精彩内容吧! 首先看魔灵是何种类型 魔灵目前按类型分为攻击型、辅助型、防御型、体力型。 我们进入游戏初始送的小仙女就是名辅助型英雄了,辅助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主力的安全,拿小仙女来说主要作用是回复,这里就可以选择“祝福”符文(+15%体力)加体力,更能战住脚源源不断的输出及回复; 攻击型的魔灵就是主力输出,这其中又分普通输出型、攻速型和爆发型,这边主要是选择猛攻符文(+30%攻击)和“迅速”符文(+25%攻速)、偏爆发的还可以选择“刀刃”符文(+12%暴击率)和“激怒”符文(+40暴击伤害); 防御型的魔灵主要作用是承担伤害以及限制敌人,一般选择符文是“守护”(防御力+15%)和“忍耐”(效果抵抗+20%),比较暴力的防御型魔灵还可以选择“迅速”符文(+25%攻速)和“绝望”符文(+20%眩晕概率)的搭配,骚扰能力非常强; 体力型的魔灵一般用在竞技场中拖时间,实战中也能发挥很大作用,这类魔灵消耗能力最强,一般选择“祝福”符文(+15%体力)和“吸血”符文(吸血+35%)。 看技能信息来搭配符文 搭配符文一定要灵活,并不是一看是名防御型英雄就一定非体力和防御型的符文不可,下面拿几位魔灵来说明一下: 拿体力型的暗上犬祭祀来说,大家可以看到她的两个技能效果一个以自身体力为比例造成伤害,一个以攻击力为比例恢复体力,所以符文可以选择3套“祝福”符文来加45%体力,也可以选择一套祝福加一套猛攻符文。 像亚马逊这类没有直接表明比例加成的魔灵怎么搭配呢,大家可以看到她3个技能都是主动输出技能,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增加其出手次数及增加伤害,这里我们首选一套“迅速”来加攻速,还

古代文学史之先秦散文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第一节 先秦散文的萌芽、源头 一、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1甲骨卜辞我国散文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甲骨卜辞中有些文句虽然简短,但是语意完整鲜明,特别是还能通过语法结构和使用某些虚词,表达出一定的语气,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记叙散文的萌芽。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

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己巳王卜贞:(今)风商受(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吉。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2商周铜器铭文(金文) 杰作:《散氏盘铭》《毛公鼎铭》 《虢季子白盘铭文》:“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作宝盘。丕显子白,壮武于戎工,经维四方。搏伐猃狁,于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走亘走亘子白,献馘于王。王孔嘉子白义,王格周庙宣榭,爰享。王曰:‘白父,孔扬有光。’王

赐乘马,是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钺,用征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3《易经》中的卦爻辞有许多产生于商周时期。比甲骨卜辞更趋完整,并且有某些生动形象的描写。有的还用简洁洗练的句子,表达某种生活经验和哲理。《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二、叙事散文的源头:《尚书》 1《尚书》的相关常识:最早的成篇散文汇集,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

总集。原称《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经过秦火,汉人搜集整理到二十九篇,因为是用当时隶书字体写成,故称今文尚书。后又在孔子故宅发现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后十六篇不久失传。后来晋人梅赜伪造古文尚书25篇,又从今文尚书析出四篇,连同原有的今文上书,共58篇。 2形成了中国古代散文洗练精审、言简意赅的传统特点和言、文不一的传统。其文字古奥典雅,语言技巧超过了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诸多文诰都

魔灵召唤符文搭配攻略

魔灵召唤符文搭配攻略 魔灵召唤符文魔灵召唤符文怎么搭配,想了解一下更多有关魔灵召唤符文魔灵召唤符文怎么搭配最新的攻略及资讯吗?下面就由小骨来为大家带来魔灵召唤符文魔灵召唤符文怎么搭配的推荐 魔灵召唤符文搭配和个人理解大神分享。玩这游戏也很久了,也有一些个人心得和理解。以前看别人的攻略排名什么的,学了不少东西。现在我想做点小小的贡献,希望对新人有一些帮助。我只发A评价及以上魔灵。至于符文搭配除了那些人人都一样的魔灵,其他我可能有些不同个人看法,或许不成熟。 新手前期速度祝福,2速46体,附属注重速度和体力。 后期暴走意志,2速46体,附属注重速度和抵抗。 基本上,火上的使用方法,就是先手套无敌。如果快不过对方火上,水精灵,风格,意志也可以保障即使插队补上无敌。够肉够快能暴走,能保证加血和无敌能循环连续开,恶心死对方。 火龙是一个神奇的宠,不局限于一种玩法。不管怎么堆都能发挥相当的效果。 前期新手可以堆猛攻刀刃,26攻,4暴伤。附属主要看暴击率和暴伤攻击。也可以26攻,4暴击率。保证每回合都暴击,附属堆暴伤和攻击,方便带狗粮。 后期基本堆法就是,激怒刀刃,26攻,4暴伤。附属要求很高,一个极品火龙符文附属基本都要带暴击率、攻击和暴伤。 肉毒龙。这种龙方便刷龙地下城和刷塔代替火精灵。其实肉毒龙才是上毒第一高手,只不过变态的输出和沉默技能让很多人忽略了。符文:暴走祝福,24体,6命中。附属主要看重速度体力和命中。 辅助龙。其实是很变态的存在,但是对符文要求过高。而且很多人不想放弃火龙强大dps的功能。符文:迅速命中,2速,4体,6命中。附属要求每个符文都有很高的速度。作用就是上来一口痰沉默对方全体,火龙三技能是百分百触发,就算低命中也有很高的成功率。更何况高命中。这种龙打复活队,火鸡队能打到对方欲哭无泪。 其实作为一个辅助魔灵,却有还不错的攻击面板和不俗的防御面板,让很多玩家堆火瓦想堆

甲骨文字解读

甲骨文与市场营销 一、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正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甲骨文不仅仅是以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目前,安阳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

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又称为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市场营销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交易其创造的产品或价值,以获得所需之物,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过程。它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理解,指企业的具体活动或行为,这时称之为市场营销或市场经营;另一种是名词理解,指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为的学科,称之为市场营销学、营销学或市场学等。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认为市场营销是创造、沟通与传送价值给顾客,及经营顾客关系以便让组织与其利益关系人受益的一种组织功能与程序,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营销手段。菲利普·科特勒强调了营销的价值导向: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市场营销是指企业的这种职能:认识未满足的需要和欲望,估量和确定需求量大小,选择和决定企业能最好地为其服务的目标市场,并决定适当的产品、劳务和计划(或方案),以便为目标市场服务。 麦卡锡于1960年也对微观市场营销下了定义: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责,它将产品及劳务从生产者直接引向消费者或使用者

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判断题专项训练及答题技巧

专题五判断题 题型与技巧分析 判断题是教师招聘考试各科目中必考的题型,其答案只有对与错两种。判断题的命题通常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或有意义的概念、事实、原理或结论。判断题一般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元素之间关系的正确性。虽然判断题只有两种答案似乎很简单,但更多的判断题包含的内容似是而非,让人捉摸不定,一不留神便会出错。了解判断题的设错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答对判断的水平。判断题常见的设错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习惯性设错 该类判断题即按照学生的惯性思维特征设错,使考生在答题时出错。 【例1】雕塑是雕和塑两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雕塑”的概念,如果按照惯性思维来看,该题是正确的,但实际上雕塑包含雕、刻、塑三部分。 【例2】根据客观物象与人眼、画面的不同关系,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斜角透视两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透视的分类,如果按照习惯性思维,平行与斜角是两个相对应的 词,故很容易认为该题是正确的。实际上透视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斜角透视三种。 如果遇到该种判断题,则应该仔细审题,开放思维。 ★事实设错 题干中所描绘的内容,与美术课本描述的事实有出入,考生稍有不慎就会出错。 【例1】画像石与画像砖是一种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绘画艺术。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汉代,人们用画像石、模印烧制的画像砖建造墓室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画像石与画像砖盛行的年代。由于画像适合画像砖盛行于汉代,所以本题错误。 【例2】花鸟、禽兽到唐代已独立成科,艺术上已逐渐成熟,于是出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风格。(×) 【解析】本题的错误在于:“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艺术风格是五代的时候出现的。 遇到此类判断题最好先审题,然后再回忆于此相关的内容。 ★修饰设错 这类题目命题往往在题目中故意加一些修饰成分,引起考生思维错觉,导致答题时出错。 【例1】在中国原始时代,雕塑已经完全从实用艺术中分离出来。(×)

lol符文解读要点

目录 ?译者前言 ? ?最佳属性/普通属性,这到底有什么样的涵义? ? ?最佳属性的符文 ? ?一些比较有用的普通属性的符文 ? ?符文排行 ? ?理由 ? ?普适类符文 ? ?护甲穿透符文还是攻击力符文 ? ?符文模板 ? ?结语 译者前言: 各个国服资料站论坛和Q群中比较常见的话题就是符文的搭配,比如某某英雄该使用什么符文或者某某符文根本没用。作为国服一个彩笔玩

家,我对各个英雄也不是很熟悉,所以不参与讨论这个,但我到了30级之后,这是我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由于一整套符文相对来说比较昂贵,那么我该购买什么样的符文呢?于是我开始寻找比较详细或者深刻的符文指南,但我找来找去也只找到针对某个英雄或者某种职责英雄的符文推荐,反而没有论证符文本身的指南,反倒是N多求符文的疑问如同过江之鲫。而后我在Mobafire上阅读了由资深高玩Searz撰写的这个国外最高评价之一的符文指南,针对的是符文系统本身并且作出根据战场职责分类的拓展阐述而不是针对特定的某一位英雄,我觉得应该翻译过来给我国服的朋友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国服开服一月之际,相信在阅读了这篇系统的指南之后,作为一个普通玩家也可以自己来配置自己英雄的符文并且知道配置的好坏不足以及收益大小。 我已经联系过了作者Searz(原文),申请了并且取得了作者此文的翻译授权,在后面的部分我有加入自己的些微编辑、注释以及实例,不一一注明。(PS:虽然我个人仍然是彩笔,但我保证作者此文的有效性。)

最佳属性/普通属性,这到底有什么样的涵义? 当你在插槽插上任意一个符文的时候你可能有或者可能没有注意到右 上角的小字,上面标明了此符文在该插槽是最佳属性还是普通属性,那么这到底说明了什么呢?这是一种分类规格用以表示该符文的收益大 或小。最佳属性表示收益大,而普通属性的就当然表示收益较小了。 我们来举例说明下:以固定减CD的符文为例—— 【外部图片】高级专注雕纹(最佳属性) > 【外部图片】高级专注符印(普通属性)> 【外部图片】高级专注印记(普通属性) 它们所能给予你的固定减CD按次序分别为:-0.65%,-0.29%,-0.16%。就像你看到的那样,普通属性的符文给予你的收益甚至不及最佳属性符文的一半之多。 所以一个比较基本的原则就是尽量使用能给你带来更多收益的符文,比如说你准备给你英雄配置+固定AD和固定减CD的符文,那么你应该避免插上【外部图片】高级力量雕纹(+0.28攻击力)和【外部图片】高级专注印记(-0.16%冷却时间),而是应该替上【外部图片】高级力量印记(+0.95攻击力)【外部图片】高级专注雕纹(-0.65%冷却时间),

周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系

周秦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主根系(一) 文怀沙先生在《中华根与本——宝学概论》一书代序“宝学悬解”中讲:“宝鸡在文化、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显示出它是华夏文明根系中重大的一脉、源流中宏大的一支。”如果说,上古神农氏时代古陈仓的炎帝、姜炎文化还属“多元”发展的“华夏文明根系中重大的一脉”的话,那么,继姜炎文化之后而兴起于宝鸡的周秦文化则是中华文明的主根系。 文怀沙先生讲:“宝鸡文物之盛,奠定了周秦文化研究的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颇大解释空间。”本文通过介绍宝鸡出土青铜器的特点,阐述其在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以及眉县杨家村窖藏的突出贡献,旨在说明周秦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奠基作用。 宝鸡青铜器的特点 宝鸡是我国出土周秦时期青铜器重要地点之一。与长安、洛阳等到地相比较,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有显著的特点: 一是出土青铜器历史悠久。《汉书〃郊祀志》记:西汉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美阳得鼎献之”;《宋书〃符瑞志》载:“汉章帝建初七年十月,车驾西巡至槐里,右扶风禁上美阳得铜器于岐山,似酒尊”。这两件铜器在陕西乃至全国也是西周青铜器出土年代最早的器物。 二是出土青铜器的范围广。宝鸡地区以扶风、岐山两县北部的周原遗址为中心,以及眉县、凤翔、麟游、陇县、千阳、金台、渭滨、陈仓等县区,从古至今都有出土周秦青铜器的记载。在一个地区,有如此大范围,集中出土周秦时期青铜器,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极少见的。 三是出土青铜器的数量大。历史上,北宋吕大临《考古图》中,有出土地点可考者达90余器,半数以上出自陕西,其中有10器以上出自岐山、扶风。从1820年到1949年,100多年间宝鸡出土西周青铜器达数百件。 据统计,仅周原遗址,汉代以降,已出土西周青铜礼器千余件,是著名的丰镐遗址的3倍。约占全省西周青铜器数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解放后的37年间(1949~1985年),陕西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约3400余件,其中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达2500多件,约占73.5℅,这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三是青铜器窖藏多、一次性出土数量大。就西周青铜器出土的形式而言,以窖藏为主,墓葬次之。据不完全统计,宝鸡百年来共发现周秦时期青铜器窖藏150多个,仅周原遗址及其周边地区共发现青铜器窖藏130多个,这是其它省、市没有的。如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秋,扶风县任家村窖藏,出土青铜器120余件;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夏,扶

对《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解读

对《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解读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苏美尔(Sumer)一词是古代的地域名称,其苏美尔语形式是ki-en-gi。苏美尔文明则是指以苏美尔语文献为主要标志的文明,其历史时间大约是从乌鲁克IV 到伊辛—拉尔萨时期(公元前3200 年到公元前18 世纪)这千余年的两河流域文明(拱玉书2001 :2)。对苏美尔文明的研究是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亚述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世界上古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一书的出版适逢世界史学科升级成一级学科,而世界上古史领域恰恰又是我国世界史研究中的薄弱之处。有鉴于古代文字的艰难生涩,文献资料的匮乏等原因,古代近东文明研究(包含亚述学、埃及学、赫梯学等)更是我国世界上古史研究的软肋。因此,该书的出版确实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研究的诸多空白,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该书第一作者吴宇虹教授是目前国内楔形文字研究领域的权威,他能够熟练阅读楔形文字文献,掌

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脉络,同时也关注着当前国内外学术界的动态。因此该书应该是作者立足于对一手的楔形文献史料以及最新的国际学术研究动态的基础之上而完成的。该书作者试图做到集通俗趣味和学术知识于一体,将枯燥乏味的楔形文字以及历史文明的研究栩栩如生地展现给广大读者。因此它应该是一本既适合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又可以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的书籍。 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对最古老的苏美尔文明进行了全方位、详细的介绍和阐述。作者首先介绍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概况、自然物产资源、商贸路线等方面内容,并由此得出苏美尔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贸易和商业特点(吴宇虹等2013 :7)。这一结论是作者基于翔实的文献资料并分析而提出的,这是目前国内首次对苏美尔文明的特点进行的定性。此后作者简要地概述了古代两河流域的考古挖掘以及楔形文字破译的历史过程,其中有些地方也给读者提供了非常详尽的历史细节描写。但较为遗憾的是,该书并没有将近七十年以来的考古和学术研究状况进一步详细地介绍给读者,从而弥补目前国内学界对西亚考古研究的不足(拱玉书2002)。 本书的一个亮点在于从苏美尔语楔形文字本身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学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 1、红山文化雕塑 红山文化,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雕塑,是中国原始雕塑,大体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 红山文化陶塑与泥塑女神像的出土,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重要的美术考古新发现之一。1982年,在辽宁红山文化祭祀遗址中,首先发现一批小型陶塑孕妇像;1983年,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发现一件与真人等大的泥塑女神头像,五官清晰,造型逼真,目光炯炯,嘴唇掀动,颇具神秘色彩。附近还有更大的女性塑像残块出土。研究者一致认为它们是丰收女神或地母神的形象。 红山文化玉龙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尤以内蒙古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刻划的最为栩栩如生。这条玉龙墨绿色完整无缺,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音列)。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971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 2、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良渚文化玉琮出土于该区域。 浙江余杭反山出土了一件大玉琮,宽博厚重为目前所知良渚玉器之首,有“琮王”之称。上面刻画的神徽图案,可能是多个氏族图腾符号组合、演变而成。

良渚文化玉器多用减低平雕加阴刻线的手法作器表装饰,工艺水平更高,其上的兽面纹饰与后来商代青铜器表面的饕餮纹可能有渊源。 3、龙山文化黑陶 黑陶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 山东龙山文化以轮制技术制成的薄胎蛋壳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而著称。潍坊姚官庄出土的蛋壳黑陶盘口花柄圈足杯,轮廓曲折多变,造型稳健俊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黑陶与彩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在技术上、造型上都为青铜器的出现做了准备,也为以后陶瓷器的发展奠定的基础。 第二章 1、三星堆铜塑(13) 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是古代蜀国的都城之一,70多年来,那里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标。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蜀国珍贵文物面世,顿时轰动中国,震惊了世界。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铜器。其中,一号坑出土青铜器的种类有人头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等。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器有大型青铜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像等。 其中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铜立人像,该像身高181.2厘米,连底座高262厘米,头戴华冠,粗眉大眼;身着饰有云龙纹的左衽长袍,双臂上

技术铭文下的城市景观解读_韩凝玉

技术铭文下的城市景观解读 韩凝玉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摘要在媒体技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背景下,聚焦媒体在城市景观领域的渗透,分析媒体的互动技术和城市景观领域的 互动,认为技术强化了景观的民主性,网络给予人们更多权利,鼓励和刺激人们参与到城市景观之中去想象和革新。关键词数字化;城市景观;技术;民主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3)26-10714-03Interpret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under Glyph of Technology HAN Ning-yu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a technology changing people ’s life style and thinking mode ,focusing on penetration of media in urban landscape field ,the interactive technology of media and media interactive in urban landscape field were analyzed.It was thought that technology strengthen landscape ’ s democracy ,network gives more rights to people ,encourages and simulates people participating in innovation of urban landscape. Key words Digital ;Urban landscape ;Technology ;Democracy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 金项目(SK2013020);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No.804083)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韩凝玉(1977-),女,陕西西安人,讲师,博士,从事景观设 计与媒体传播研究 ,E-mail :hny@njan.edu.cn 。收稿日期2013-07-14技术是人们借助工具,为人类的目的而给自然赋予形式的活动,是一种追求效果的活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技术发明须臾不可分割 ,“通过把一种图像和信息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这些技术创造出其自身的经验类型,并以某种方式加以润饰。没有了它们的通讯服务,某些制度无法运行。字母的发明把书面语言交到商人和其他人手里,引导着一种活跃的生活。印刷使文字靠近大众, 培育了一种更为精确的思维方式,这对于现代学术和科学研究至关重要。著名的作家开始获得宗教崇拜那样的追随者。这种变化发生在电影制作、音乐录制以及无线电和电视传播中,这些技术使得表演者的个人形象进入大众眼帘, 从而把他们制造成‘明星’,名人被当作一种人的商品来包装和出售。随着计算机的出现,文化再次面临转变,被联系起来的和相互产生影响的个人经 验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公共价值观”[1] 。 1技术的变奏1.1 媒体技术 现今多数媒体都依赖技术存在,报纸、杂志 依赖印刷术得以普及,摄影支持电影事业,广播以无线电技术进行节目播出, 电视经历模拟-数字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互联网依靠电脑和网络科技被广泛应用。对此,詹姆逊曾十分精辟地说:“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精神经历,我们的文化语言, 今天都受到了空间范畴而非时间范畴的控制”[2] 。其显著特点是由于科技的介入把更多的文本、图像再现给受众, 现在的“文化表现抽离了历史和地理,变成主要由电子传播网络中介与观众以多样化的符码和价值互动,而最终汇集于数字化的视听超文本之中”[3]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明显感受到这种不同。1.2 城市景观领域的媒体渗透 在城市景观领域中,大众 媒体已然渗透其中形成新的交流符号语言和交流方式。在各种媒体中呈现的图片和流动的影像成为人们认知景观、探究景观作品最直接的工具。景观摄影图片呈现拟态景观图像(拟态景观图像就是景观图片通过各种媒体的不同传播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虚拟景观), 图解着现实的景观世界并重新建构景观世界的秩序。印刷媒体、互联网中的图片从其景观的物理位置到其媒体的传播全方位展示了景观。同时,电视、电影、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都以动态的方式呈现拟态景观影像。他们日益成为表现景观的日常动态媒体,是景观的重要影像媒介。2互动技术成就民主2.1 媒体的互动技术 麦克卢汉和应尼斯认为媒介并非单 纯是两个或者多个环境之间传递信息的渠道中介,而是在营造一种环境。媒体技术并不只是附带性的手段,而是各种社会关系形成必不可少的要素。媒介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电子媒介通过缩短人与地点之间发送信号的时间来实现,重新组织社会环境,消弱物质场所之间的关系。乔舒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 )的时空观根植于系统论和生态学中, 他在《空间感的失落:电子传播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No Sense of Place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 ,1985)中也认为,电子媒介进入社会环境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以特定方式重塑了社会环境,创造了新的社会背景, 构建了全新的接触模式,并作为感觉屏障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结构和行为。电子媒体时空的延展性正在淡化地域界限。媒体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在不同形式上重构了时间和空间的参数。 场所、事物以及彼此之间的交互关系,在空间中通过电子感应,在时间上通过电子和其他形式储存。正如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所认为的那样,这是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如果生活在文字出现以前的古老城市中,所有的互动都必须是面对面的、实时的或者在集市的场所中进行。但是,现在人们生活在网络的链接之中,处于网络结点之上,大部分的互动是通过运动的、异步的,从封闭到网络的不断转 责任编辑徐宁责任校对卢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3,41(26):10714-10716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金文:又称“钟鼎文”或“吉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内容记录了战争、争讼券书、祖先颂词、天子册命、结盟誓约等,多为西周和春秋时的铭文,是研究西周春秋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其代表有西周的大盂鼎上的铭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有,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郭沫若的《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2《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 3先秦史籍对后世的影响:第一、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第二、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史书编写体例;第三、开创了私人修史的先例(如孔子《春秋》);第四、“直笔与曲笔”的写作思想,为后世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尚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上起尧舜下到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期间14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与甲骨文金文相参而证,是研究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史料。其包含的体例有典、训、谟、诰、誓、命,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也开了编年体的先河,其中的《禹贡》关于九州的记载是后世大一统思想的根源。 5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顺序编写的一种史书体裁。其优点是便于比较、了解各史事之间的关系,使读者对史事发生经过的时间十分清晰;缺点是同一事件发生和延续的时间过长,对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志等史事,也无从详其原委。如起居注、实录体等。【我国第一部正规的编年体史书是孔子编修的《春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完善的编年体通史。】 6孔子编《春秋》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并运用“寓褒贬、别善恶、以定名”的春秋笔法。 7《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编年通史。其记事起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全书采用编年体形式,用翔实的史料完善了编年叙事法,还通过史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对礼乐、文学、地理也有较详记录,对经济文化等典制基本未涉及。其目的是从政治上总结历代统治经验教训,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一部教科书。后世多有仿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君实,宋陕州夏县人,谥号“文正”。司马光自幼好学,二十岁考中进士,他曾立志要编一部编年体史书,总结历代统治经验,于是博览众史书,删削冗长,举辑机要,到宋英宗时,司马光写成战国秦历史共八卷,宋英宗看后十分赞赏,并命他继续写下去。后来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司马光反对,受到排挤,遂退居洛阳潜心编史,前后共用19年,《资治通鉴》全书告成。司马光集前世史学之大成,无愧“文正”这一称号。 9纪传:即由纪、传(世家)、表、志(书)组成,已记录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创始于西汉司马迁著《史记》。其优点是有大量人物,言事结合,结构完整,典章制度记录全面。缺点是以人物为中心,记事不完整,不便了解人物在事件中起的作用。纪传体被后世历代政府定为正史的主体,二十四史包含了丰富的史料,由于官方编写,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纪传体的创立,对后世记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0《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包含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记述了上起黄帝、下讫汉武帝三千多年间的诸多方面的历史,其内容丰富,堪称为一部体大思精的百科全书。《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让历代学习。其记录的时间、范围广泛,事迹全面,人物丰富,涉及典籍面广,在史料搜集取舍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司马迁编写《史记》时,尊重史实,秉笔直书,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重视用社会经济生活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这些进步思想对史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人。司马迁出生于史学世

静簋铭文释读

《静簋》铭文释读 【摘要】静簋是西周中期穆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记载对研究当时历法、官制、书法发展等都具有较大研究价值。本文仅从断句、训诂以及其现存意义几个方面对《静簋》铭文做一个大概的释读。 【关键词】静簋铭文训诂 静簋,西周中期穆王时代青铜礼器。簋,是一种盛饭的礼器。此器高4.1、腹深4.1、口径7.3寸,重7.9375斤。侈口束颈,下腹向外倾垂,兽首双耳,下有方垂珥,圈足沿外侈。颈饰垂冠回首夔纹和浮雕牺首,腹饰垂冠回首大鸟纹,均以云雷纹填地。现存于美国纽约萨克勒。此器内刻有精美铭文,共八行九十字,重文两处。下面就依据《静簋》铭文内容,从断句、字词训诂、意义等几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释读。 一、铭文内容 依据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第384页,图九七拓片,内容如下: 隹六月初吉王在京丁卯王令静射学宫小子眔服眔小臣眔尸仆学射八月 初吉庚寅王以吴吕邦君射于大池静学无王赐静鞞静敢拜首对 扬天子丕显休用乍文母外姞子子孙孙其万年用 二、铭文断句 隹六月初吉,王在京。丁卯,,小子眔服、眔小臣、眔尸仆学射。八月初 吉庚寅,王以吴、吕邦君,射于大池。静学无,王赐静鞞。静 敢拜首,对扬天子丕显休,用乍文母外姞,子子孙孙其万年用。 此文断句尚有许多争议,争议多在第二句末,逗号还是句号的问题。王国维在《生霸死霸考》中曾经阐述过关于月相的两个概念,一个是月相作为公名用,即四分法,另一个是月相作为专名用,即四个月相词语特指每个时间段的开始的一天,是指某一天。此处的用法应该是第二种情况,省略干支,直接用月相作为专名来计时。另外,在先秦记事有一定的体例,通常是一个时间,一件事。所以,后面的“丁卯”应该是另一天,也就是“王在京”和“王令静射学宫”不是一天发生的事情,故中间应该用句号分隔。 三、铭文训诂 1、“隹六月初吉”。 文中“隹”,为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鸟形。《说文》:“鸟之短尾之总名也。”此处应为助词,放于句首,表发端,与现在“惟”作助词放于句首用意义相同。在金文中此种用法普遍,如《大盂鼎》开头:“隹九月,王在宗周”;《舀鼎》开头:“隹王元年,六月”;《虢季子白盘》开头:“隹十又二年,正月”等等都是此种用法。 文中“初吉”,是周代月相的一种。王国维在《生霸死霸考》中提出四分法,月相被分为初吉、既生霸、既望霸、既死霸四种。初吉是每月的一日到七八日,用现在计时来论,大概相当于每月的第一周。这样就弥补了古代干支计时的一些问题,干支计日只能反映序次,不能反映序数,比如一个月中可能会出现两三次“丁卯”,光记录“丁卯”就无法确认到底是具体哪天,用此法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相当于把每月又分了几个时间段,把计时更精确了。同时,如前文所述,王国维还在此文中阐述了月相的两个概念,月相作为公名和作为专名,此处即作

天亡簋铭文汇释及簋名浅释

摘要:天亡簋作为西周时期一件重要的青铜礼器,其断代、铭文隶定历来争议不断。故此将各家对铭文之解释汇集在一起,着重于有争议的文字隶定与断代考释,藉以希望通过汇总,能为研究此器者提供资料,方便其研究。 关键词:天亡簋;集释;断代 道光末年与毛公鼎同时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礼村的天亡簋,原藏陈介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多数学者认为天亡簋是西周时器,有学者甚至认为此簋可能成为比利簋更早的西周最早之青铜器。该器通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方座边长18.5厘米。侈口鼓腹,兽首形四耳,下有长方形珥,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腹和方座均饰张口露齿头大卷体兽纹,颈饰夔龙纹。张克忠称其“雄健有力,别具风格”。 关于天亡簋制作年代,学者虽多承认在西周早期,但历来争议不断。其中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一为武王时期器,一为其他时期器;而认定在武王时期的学者又分为两派:武王克殷前制作和武王克殷后制作。 就笔者收集到的资料看来,主流观点认为应为武王时器。代表学者有陈介祺、孙诒让、徐同柏、郭沫若、陈梦家、唐兰、于省吾、孙稚雏等人,其中以孙作云、孙常叙、张亚初、高木森四位为代表认为天亡簋是武王灭商之前所作;刘晓东及蔡运章则在此基础上认为此器作于武王东土度邑定宅之后。而认为天亡簋应是作于其他时期的则有几种说法:周锡及日本学者白川静认为该器在康王时期铸造;殷涤非认为该器当作于昭王时期。 关于天亡簋的记载,最早出现是在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徐氏将此器命名为周祀刊,命名缘由难以知晓。天亡簋除了周祀刊,另有朕簋、大丰簋、毛公聃季簋等别名。而簋名的确定又跟铭文的隶定与解读息息相关。现将天亡簋铭争议之处悉数列开,于观各家隶释之时解簋名之惑。 天亡簋铭全文如下: 乙亥王又大?n(礼),王凡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王,衣祀?(于)王不?@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o才(在)上,不(丕)?@王乍眚(省),不(丕)?(肆)王乍?(赓),不(丕)克乞衣王祀,丁丑王?l(飨)大?(宜),王降亡?爵退囊,隹(唯)?(朕)又蔑每?⑼跣??(于)?(?)?n(?)。 乙亥王又大?n 乙亥,原铭乙字缺失,徐同柏、孙诒让等人通过下文“丁丑”推之,认为残泐之字应为“乙”字,即“以纣亡于甲子推之,则是后七十一日也”。 ?n,字形据拓本为,旧释有?n、丰两种说法,现摘录各家意见分述如下: 刘心源认为该字可释“?n”读“礼”,原因是古刻丰、?n篆形无别。孙诒让释为礼。吴大澄认为是丰,乃地名也。柯昌济言“‘大礼’谓宗庙郊祀之事。或为古代礼制中之专名词,未敢定”。郭沫若通过与邢侯尊铭文的比较,认为大丰乃田役搜狩之类,或?s操习水战;又以封丰本同声字,认为大丰当即大封。吴?]生、于省吾赞同这一观点,认为丰?n古通。杨树达据铭文考释,认为大丰乃游娱之事,不关典礼也。李平心将此字释为丰,认为大丰为祭礼名,是天子举行大祭礼。天子首先献祭于大王、王季、文王的庙。岑仲勉则认为大丰一词,周金只两见,在天亡簋及麦尊。认为或许“大封”之一义为封建诸侯,大丰实后世封禅之一体。又自白川静《金文通释》中得另一种说法:大丰是本祭中举行的奠醴或?鬯之仪礼。劳干认为大丰,是丰年。“乙亥,王有大丰”,是指这一天做丰年的祀典。 与众不同的当属裘锡圭的解释。他从乐器角度考虑,认为大丰似是一种乐名或礼仪之名,怀疑簋器得名也与作为乐器的“丰”有关。林?肪痛诵垂?《?n丰辨》进行辨析。他在文中讲到:“天亡簋之‘王有大’究竟从(珏)还是(?裕?今之鼓字)不甚肯定,但据麦尊之‘为大’中的字形,可判定是?n,故旧称‘大丰簋’是不妥的”。蔡运章认为“大礼”即《礼记?乐记》

高中文学常识之文学体裁讲解(解析版)

(4)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点剖析 考点:高考中对文学体裁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生需要了解基本文学体裁的分类及重要的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 重点:了解基本文学体裁的分类及重要的作品对应的文学体裁。 难点:正确分类及记忆相关的作品。 选择题 例题 例题1、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原野》——话剧——曹禺——中国——现代 《玩偶之家》——小说——易卜生——挪威——19世纪 B.《碗豆上的公主》——童话——安徒生——丹麦——文艺复兴时期 《沉沦》——小说——郁达夫——中国——现代 C.《伪君子》——话剧——莫里哀——英国——17世纪 《伤逝》——小说——鲁迅——中国——现代 D.《罗密欧与朱丽叶》——戏剧——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 《倪焕之》——小说——叶圣陶——中国——现代 随练 随练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最著名的杂剧作品。 B.“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欧阳修的《秋声赋》。现代散文的“赋”是“赞”、“颂”之意,如峻青的《秋色赋》。 C.《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合称“爱情三部曲”,其中《家》的成就最高。 D.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1921年发表抒情诗集《吉檀迦利》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另有诗集《飞鸟集》。 随练2、我国古代诗歌按产生的时代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乐府——楚辞——曲——词 B.诗经——楚辞——乐府——词——曲 C.诗经——楚辞——乐府——曲——词 D.诗经——乐府——楚辞——词——曲 随练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小说起源于上古神话,发端于南北朝志怪小说,成熟于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体小说是它的进一步发展。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古希腊最发达的文学形式是神话和史诗,宙斯是希腊神话中地位最高的天神,是人和神的主宰,雅典娜是智慧女神,普罗米修斯是造福人类的神,而潘多拉则是灾祸的来源。 D.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王之涣、孟浩然、王维等。

文言文文本解读范文

文言文文本解读范文 由于各种历史文化原因,当前不少与文言文教学相关的老师、等处于研而不创或教而不创的状态。诗词写作目前虽有改观,但并不乐观,问题很多。当前 ___门等均已发现此类问题,逐渐在纠偏、矫枉。如新近 ___在高校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时,分别在上海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立项“中华古诗文吟诵与创作基地”,其中就含有文言文吟诵与文言文创作的内容。然而,关于文言文写作的当代传承问题,还需要我们专门探讨。按语言句式来分,文言文可分为文言韵文与文言散文两类。文言韵文如诗、词、曲、赋、对联、铭文、祭文、传统戏曲唱词等;文言散文如书牍、序跋、笔记、字说、碑志、传状、谢启、贺启等应用文,评论、批评等学术文章,文言游记、文言小说等记叙类文章。骈文也属于广义的散文范畴。目前,人们对诗词、对联等文言韵文写作的传承已有足够的重视。对后者,还处于不自觉状态。当前对文言文写作的传承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时涉及文言语法或作法。此点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有不少内容,而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言文献的阅读与教学也多有涉及古人文言文写作法。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文言文写作教学中,仅涉及当代如何进行文言韵文写作,对文言散文的当代写作问题却缺乏深入探讨,对传统文言教化在当代的传承问题也缺乏认知与研究。

当前人们对待文言大多采取只阅读不写作的态度,只有少数爱好者写作,文言文章写作呈现的是“古董复制”状态。如古代文史研究者写作文言者为少数;广大诗词写作爱好者也多写文言韵文,不写文言散文,特殊的散文——骈文,写作者就更少。若按职业分布看,从事古代文史教学与科研、出版者较多,一些书法、国画等文艺工作者也写文言文章。若从年龄分布来看,文言文章写作者年龄呈降序。这些写作者大多与从上世纪前半叶出生的文人共时,有共事或共同的学习环境。新近由于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有一批青年学子突起,形成新的“文言文写作特像”。如曾有学子以“赤兔之死”得满分作文,当时引起激烈争议,后来被破格录取上大学。又如这几年一出新闻人物就在网上热传的史记体某某传,或仿陋室铭等古文写成滑稽文等。若从当前人们写作的文体分布来看,除了诗词写作涉及文言小序情形外,楹联的写作最多。楹联,可以说是最短小的文言文。铭文文体在当代被运用得也较频繁,这与铭体的歌颂、铭记功能有关。记体也被使用得较多,当前物质文化丰富,大量亭台楼阁、园林场馆等的出现,就需要典雅精练的文言来记述其过程与意义以移风易俗。祭文以其庄重典雅在当代也常用。这与当前祭祖文化的盛行有关,是慎终追远的体现。另外,序跋,与古代文史相关的论著者也多用文言书写。笔记体也是如此。仿写前代名作,也是当代文言写作突出的现象。需注意的是,一些古装影视戏剧也多用到文言。当前的网络语言也多有用文言语汇来增加趣味或节省时间。

盘为承水器

盘为承水器。商周时期贵族宴会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盥礼,沃盥时往往盘、匜配合使用,即用匜浇水于手上,用盘接洗手后的废水。如《礼记·内则》谓:“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请沃盥。”东汉经学家郑玄注:“槃,承盥水者。”西周中期前段流行盘盉相配,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多为盘匜相配。战国以后,沃盥之礼逐渐废弃不用,盘也被“洗”代替。 青铜盘出现于殷商早期,但为数不多,至商代晚期才流行起来。商代盘的形制多为敞口、圈足、无耳。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史墙盘以及2003年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的逨盘是著名的青铜盘。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后期青铜器。高圈足,有二附耳。盘内有铭文375字,记述夨划田给贵族散氏,利用山、川、路、树等自然标志标定田界,并列举见证人,宣誓信守契约。散氏盘是研究西周后期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虢季子白盘是西周中期青铜器。长方形,四面各有二兽首,衔环,四足为矩形。装饰有环带纹,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曾为私人所占有。铭文111字,记录了虢季子白受周王之命征伐西北少数民族猃狁,因有功受到周王赏赐的事情。虢季子白盘铭文为研究西周政治、军事提供了重要史料。墙盘又称史墙盘,西周中期恭王时器。1976年陕西扶凤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与其出土的青铜礼器有一百多件,均属微氏家族器具。圆腹双附耳,圈足。腹饰垂冠分尾长鸟纹,圈足饰窃曲纹。腹内底有铭文284宇,宇体秀美规整。墙盘铭文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做器者是担任吏宫的微氏家族中名墙的人,故名墙盘,或吏墙盘。铭文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历数周代文武、成康、昭穆各王,并叙当世天子的文功武德,这在铜器铭文中是不多见的。其中记述的昭王南伐荆楚之事,可以印证和补充历史文献。铭文接着叙述自己祖先的功德,讲述了微史家族的发展史,从高祖甲微、烈祖、乙祖、亚祖祖辛、文考乙公到史墙。铭文颂扬祖先功德,祈求先祖庇佑,是典型的追孝式铭文。人们从微氏家族的发展史中,可看出周王朝对殷商遗民采取的政策。盘铭对研究西周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逨盘是2003年1月29日在陕西眉县出土的27件青铜器之一,盘铭文达372字,比著名的《史墙盘》青铜器铭文还要长,是建国以来出土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铭文中记录的周王有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等12代王(时王为宣王),几乎是完整的西周诸王世系表。这个世系和《史记·周本纪》的记载一致,因此,以前学者提出的存在“周公纪年”的观点,就得不到金文材料的支持,有关“共懿孝夷”王序的争论也由此迎刃而解。对研究西周史中的重要问题有重要价值。铭文主要记述单氏在西周八代世系,并记载逨及其父亲因伐戌和治理林泽有功,受周王室册封奖励之事。 陕西眉县杨家村出土的27件青铜器是2003年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21世纪的重大发现。这批27件青铜器,出土于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的一个窖藏里,是当地村民取土时发现的。这批珍贵的青铜文物不仅成套,而且件数多。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大规模出土的铭文青铜器。它们主要有鼎、盘、壶、盂、鬲、盉等,其中包括四十二年逨鼎两件,四十三年逨鼎十件,单叔鬲9件,逨盘、逨盉一对,叔五父匜一件,单五父壶两件,(天字型金文)盂一件,铭文共8套。鼎最大者直径约有六七十厘米,部分以大套小地叠放着。这批青铜器造型精美,保存完好,铭文遒劲古朴,且件件都有述事铭文,铭文总数目前统计已达4000余字。这批青铜器属于西周单氏家族的逨、叔五父、单五父、单叔。西周青铜器出土过许多次,但这次出土的青铜器价值是空前的。许多学者都对铭文及反映的历史进行了研究。李零《读杨家村出土的虞逑诸器》《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3期探讨了作器者的名字、身份、世系,认为其中(天字型金文)盂年代比较早,不是同一家族的铜器,其它都属于一个职官为虞,私名为逨的人所作。作者以“逑”为氏,在铭文中有匹配之意,行辈为“叔”,字“五父”,可能是另一种名、字互训(“五”读为“伍”,伍亦有匹配之意),是单氏家族的一个分支,是“灵伯”和“懿仲”的后代。他还认为,逑的七世祖考,其中的(上彖下皿)是重要人物,其祖父是成王前后的王室大臣益公,可见益氏家族也是从单氏分出。另外,从(上彖下皿)器讲养马的铭文以及文献记载虞的职官来看,马政也由虞官负责。王辉《(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