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当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及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高荣樑古伟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在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未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评价机制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确保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留守儿童管理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克服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不利条件,发展壮大了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认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教育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校长办学理念难于融入办学实际

学校教育解决的是学校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在此下,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校长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校长办学信念的集中体现,是需要一位校长花很多年甚至要靠一所学校几代校长来共同实现。

然而受当前社会浮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落后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使我们的学校校长根本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真如何培养人、思考学校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更没有精力思考学校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也是现在中小学校长不能成长为“教育家”,而只能成为“教书匠”的原因。于是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差,个性特长受压抑,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更无学农爱农做农的思想意识。

同时,校长的责任和权力不明确,工作信心不足,也造成在办学

中没有自主性。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可结果并不如人意,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课改,虚的多、实的少;绩效工资的分配根本没有达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目的,反而打击了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长期处于被动管理的地位,教师、家长只要上访,不管他有理无理、对与不对,都是校长不对,因为你没有做好稳定工作,导致个别教师、家长形成一种观念,管他有理无理、管他对与不对,上访就有理、上访就对。导致学校校长基本不能也不敢按自己的教育理念实施有效的管理,校长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角色。这种不仅严重抑制了校长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造成了惰性心理。

(二)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经费投入与政策倾斜发展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是我国均衡教育发展在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目前农村经济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对农村各项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投入的缺口仍然很大。

1、公用经费的分配方式不合理,公用经费拨付不及时

这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普遍苦衷,从2006年春期开始,国家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三级财政拨付经费到校。县财政、县教委单纯按学生人数核拨学校办公经费,形成学生人数多的学校一年办公经费上百万,根本用不完,学校就想法给教师搞福利;而人数较少的农村学校一年的办公经费只有四、五万元,学校保证正常运转都困难。现实状况是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接受优质教育,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区、县级都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投放到少数的城区学校及重点打造的迎接检查、参观的乡镇学校,导致学校之间硬件设施差距加大;再加上城区学校集中了全县绝大多数优秀教师,农村乡镇学校的优秀教师培养一个走一个,农村学校成了为城区学校培养优秀师资的基地。于是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家长都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就读。城区学校学生人满为患,出现大班、超大班额,因为学生多拨付的办公经费多,容易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就越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而农村学小学生较少,拨付的经费也少,学校想改善办学条件、改善

教师办公条件相当困难,结果好的生源留不住,好的师资留不住,农村学校教师终生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意识淡薄,安于现状,个别教师甚至消极怠工。

近年来,由于学生生源减少,对学校校点布局的调整,导致农村中小学学生上学路途远,大多学校都开设寄宿制,这样造成学校诸如水电费、维修费、设备购置等办学成本加大,在没有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前,学校可以收取每生每期25元住宿费,虽然远远不够但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的经费压力,而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农村学校受现行办公业务费核拨标准的影响,原本保证学校正常运转都比较困难的办公业务费,就更加显得入不敷出。

2、改善办学条件困难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后,学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小型的还可自己解决,但遇自然灾害后的危房改造等大型的、经费多的,得必须依靠上级支持,这需要校长使出浑身解数去筹集、争取。

现在要求学校要有特色,要增加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但创特色也好、开展活动也好,经费保障是根本,师资保障是前提。现实情况是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好的学校特色鲜明、活动丰富,差的学校除正常教学,什么活动也开展不了。活动开展越多、特色越鲜明,需要的经费越多,工作压力、安全压力越大。同样的经费拔付政策,为什么不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与政策倾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得越多风险越大,为什么要多干?这是农村学校干部、教师较普遍的观点。

(三)如何完善师生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推行发展性评价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评价机制的改革成为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面临的重大课题。那么如何完善师生评价机制? 如何评价学校办学效益?怎么客观评价考核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将以上评价考核结果与学校经费拨付相结合?如何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与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相结合?从而真正意义上调动教师工

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和谐发展,这是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应该思考、解决的问题。

(四)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赢弱,严重影响并制约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近十多年来,农村地区的许多素质相对较好的农民纷纷离开乡土外出务工。许多夫妻将子女托养给双方父母或亲朋好友,他们的子女却留在农村家里成了“留守儿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个人素质极差,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处于最低级、原始的“喂养”阶段,根本谈不上“抚养”、“培养”。隔代教育由于教育管理的观念上有偏差,更谈不上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由于代理监护人的责任心和素质多数不如学生的父母,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或严厉有余,或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品质、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等发生偏离。“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受挫能力差、青春期教育缺失、性格缺陷、心里障碍等问题。例如:今年4月,市内一区县某中学高二年级一女生,其父母在外务工,孩子在学校学习期间因生病到医院就医(据老师说该生在班上学习成绩还不错),花了二百来元药费,孩子回家后奶奶只给她50元,孩子一气之下从家里跳楼身亡。留守儿童中的自残、自杀、暴力等事件时有发生。

一些学生、家长陷入了“读书无用”的误区,认为自己的子女只要有人“代养”,有学校接收寄宿,孩子的学业成绩是次要的,读完小学或初中就让他们进入“打工族”。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更给未来社会埋下了隐患。

二、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

白羊镇地处铜梁县西北部,离县城17公里,全镇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有7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总人口约17000人,属典型的农业乡镇。

我校现有中心小学一所,学校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7092平方米,整个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现有12个教

学班,学生434名,其中留守儿童376名,住校生239名。有教职员工43人,师生编比为1:10。教师文化结构:本科学历10名,大专文化23名,中师文化10名。专业技术结构:中级28名,初级15名。年龄结构:50岁以上10名,50岁至30岁31名,30岁以下2名。在职专业教师43人。学校现有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足,2010年学校千方百计为每个班配置了52寸液晶电视,完成了“班班通”前期工程,因缺计算机“班班通”设备还不能用于辅助教学。学校教学实验室的设备设施连教师演示实验都无法满足。

(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情况

我校从2002年秋期开始实施寄宿制。

2010年10月我们接受了重庆市教委——中国·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推广试验项目,即4+1项目工作。

1、我校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情况。

健全组织、完善制度,确保让每个留守儿童心有人爱、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保障了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得放心、吃得舒心、过得开心、学得顺心,在愉快的集体生活中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习惯和自理能力。

2、积极探索“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建立档案,各班动态管理。建立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家庭的基本信息(包括留守儿童父母的姓名、务工地点、联系电话、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

3、完善设施、美化环境、为留守儿童建设温馨的家

我校434名学生中,留守儿童376名,住校生239名。学校将硬件设施的改善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先后拆除了2千余平米的危旧房,新修了教学楼、实施了班班通工程、美化了教室宿舍、硬化了操场、绿化了校园;购买了热水器、浴霸,保证留守儿童在学校能洗上热水澡;在教学楼、宿舍楼安装饮水机,保证留守儿童不论是白天或者夜间都有开水喝;较大的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关爱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自筹资

金安装了校园广播系统,建设好雏鹰之声广播站;组织学生每月办一期黑板报或者小报;加强教学楼走廊文化建设,温馨标语的提示,师生风采的展示,在每层楼设立两个开放的图书柜,鼓励留守儿童把自己的课外书放在里面相互借阅;在教学楼楼梯间设置开放的体育用品柜,摆放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体育活动器材,方便留守儿童课外参加体育锻炼,让留守儿童找到了“家”的感觉。

4、落实常规、丰富活动、实践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我们从学生的思想政治、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养成、营养与健康五个方面加以落实。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分班级组织学生开展唱红色革命歌曲、读古今中外经典文章、讲励志成才小故事、传颂格言警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举行升国旗仪式;定时播出红领巾广播站,在楼道悬挂英雄画像,营造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第二,人格品质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开展情景模拟活动,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锻铸意志。第三,心理情感教育: 组织给妈妈的一封信活动,开通免费亲情电话,畅通亲子关系;设立亲情聊天室,增进亲子感情;设立“知心哥哥”信箱,开展咨询辅导,每个月过一次集体生日。感受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暖,共同分享成长的幸福与喜悦。第四,行为养成教育: 参照军队的内务要求,聘请武警战士到我校对学生进行队列、队形、内务整理等方面的训练,要求学生被子、毛巾等各类生活用品干净整洁、整齐划一、摆放有序;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开展寝室、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在学校教学楼、餐厅、厕所、寝室等醒目位置,张贴行为习惯标语。另外,学校还严格抓好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教育,每天进行个人卫生清洁检查,督促学生养成卫生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对留守儿童进行身体健康体检,合理安排膳食营养,落实阳光午餐行动,每天保证两餐肉、一个鸡蛋。落实体育锻炼,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奠基。

5、拓展延伸、爱心无界、让留守儿童沐浴爱的阳光

以人为本,帮扶特困留守儿童。学校成立了贫困留守儿童救助基金会,已筹集资金6000余元,对孙小美、赵善中林、周航、廖新(学前教育学生)等14名特困留守儿童实施帮扶资助。各个班积极开展主题队会,为特困留守儿童献爱心,六年级(2)班一次就为该班特

别困难的孙小美同学筹集生活费五百多元。

学校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吸引社会上的众多爱心人士加入我校的“关爱留守儿童”同爱行动中。重庆市委办公厅会联处、市教委、县委县府、县教委、县关工委领导多次到学校检查指导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县财政局、县安监局、重庆银行以及白羊镇党政领导长期坚持结对帮扶贫困留守儿童。重庆浙商爱心基金会(援建教学楼)、重庆锦天地产集团(援建亲情聊天室)、郭明义爱心团队重庆大学分队(到学校和留守儿童同吃同住同学习,邀请学校留守儿童参加重大研究生院的迎春晚会、参观重大校园体验大学生活)、武警铜梁县中队(邀请贫困留守儿童到中队过年并结对资助)等及时对学校给予了援助。

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制度完善、管理到位、内务整洁、纪律严谨、生活愉悦、学习快乐”的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管理特色。

三、我校在办学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资金的问题。

目前在国际顶新集团的援助下,我校按项目实验学校工作要求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人格品质、心理情感、行为养成、营养健康教育。作为农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仅勉强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创新“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举办家长教育培训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禁锢了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发展。即使顶新集团能长期坚持爱心援助,也仅仅是几十个项目学校,其他不是实验项目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资金问题又如何解决。学校参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验项目以来,教师工作量相对其他学校教师工作量增加,如果没有政策、制度层面的保障,教师参与工作的积极性难以保持。再加上实施绩效工资以来,有学生在校寄宿的学校教师工作量增加、安全责任增大,但他们和没有学生寄宿的学校教师相比,待遇相同。教师参与寄宿学生教育管理的积极性降低,都不愿从事生活管理指导教师工作,个别教师已出现抵触情绪(全县有住校生的中小学都已存在该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从制度、政策层面给予关注、倾斜。

(二)设施设备的问题。

一是功能用房严重不足,二是学生住宿条件差。学生宿舍是以前的教室改建,人员拥挤,学生夜间上厕所极不方便,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三是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欠缺。

(三)师资队伍的问题。

当前我校教师数量基本能保证,但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师资紧缺,如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学科,师资力量薄弱。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形同虚设,教师队伍管理难度较大,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急需提高。(在大学扩招前,农村孩子为了找一个正式的工作,为了转为城市户口,优质生源大多数流向中等师范院校,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师资,铜梁县现在岗的校长只有两、三个毕业于大专院校,其余的都毕业与当时的铜梁师范,包括教委的领导、全县绝大不份骨干教师。我从2000年开始主持学校工作,教育系统近10年来招考的教师有很多没有经过规范的专业培训,管他是学医也好、学农也好,只要考取了教师资格,就可以参加考试,就可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这部分人有的对工作相当陌生却又不爱学、不想学。学校拿他又没有办法。教育系统招考教师是由劳动人事部门在负责,教育部门根本没办法,形成了用人单位没有招人的权力,招考进来的人员素质无法保证。)

由于能力、水平有限,以上观点有不当之处,

敬请钟处长、邓处长批评、纠正。谢谢!

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谈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小学生在幼儿阶段的学习状况,以便与小学教育进行比较。 广大家长都有切身感受,小孩从生下来到三岁左右,尤其在从开始说话到三岁期间,基本能掌握日常口语的交流能力,也就是从一岁左右到三岁的一年多时间,小孩能掌握一门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学的汉语口语。学过、教过外语的人都知道,现在我们的大多数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还不能掌握一门外语口语。大家对这两个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会发觉,为什么小孩在一岁到三岁期间会有如此强的学习能力?可能大家会说小孩在这段时间学习说话的能力强是由于小孩生长在讲汉语的环境中,这是一个因素,其实在这个阶段,小孩不仅学习语言的能力特别强,而且观察能力、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也特别强。这个时候的小孩能观察到一些大人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能听到一些大人不容易听到的声音,并且小孩总能以自己的语言,提出一些让大人感到惊奇的问题,并且表现得很自然、很自信。带过小孩的家长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小孩在两到三岁的时候,是小孩最可爱的时候。这都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里面蕴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小孩在三岁以前,尤其是在不会说话以前,他的观察力是非常敏锐的,他会特别留心任何外部的变化,任何外部的动静都会引起小孩的注意,他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他在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尽管他还不会说,但已经能听明白很多大人说话的含义。大人能感受到,小孩一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大人要教一些基本的语句,教一些比较难发音的字,等到一定程度,很多话大人根本不用教,他自然而然就会了。 这个时期小孩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原因是大人没有给小孩提过多的要求,小孩在一种比较自然的状况下观察外部世界,比较自在地感知外部世界,比较自觉地接受大人传递的信息。从小孩学习的角度,这个阶段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学习方式,从大人对小孩进行教育的角度,这是一种“道法自然”的教学方法。这里的“自然”是指顺其自然的意思。 在自然而然的学习方式下,只要给学习者足够多的观察时间和自我感知时间,他就能感知很多外部对象,只要教育者给以适当的引导,他就能自然而然地领会很多的知识。 在小孩读小学以前,当家长和小孩在一起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小孩提出各种各样的有趣问题,小孩充满了好奇心。当小孩进入了小学以后,这样问题就越来越少,等到小孩小学毕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摘要: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尚未获得阶段性的突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指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综合素质教育机构教育投资 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自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尚未得到阶段性的突破。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共同组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效,农村人才的培养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农村家庭教育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随着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条件有所改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凸显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上的榜样、学习上的蒙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式等都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 之一。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首要途径。教育目的能否实现,每个学生能否受到有 针对性的教育,并得到全面发展,班级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班级 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 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问题策略 一、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方法陈旧单一。即:权威式的管理模式,教师就是权威。这种自上而 下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具 体事件,采用同一个模式,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差异性管理,只是通过出勤率、活动参与情况、学生违纪情况、学生的成绩等来量化班级工作。在这样权威 式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规定的范围、方法来学习、生活,致使学生 的发展存在不均衡性,这显然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忽略学生情感、心理的发展。由于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受片面追求升 学率的影响,导致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内涵的片面认识,只注重对学生的成绩、 纪律、卫生等常规项目的管理,而忽略学生情感、心理的发展。在这种强压式的 管理模式下,学生只能盲目的顺从。但随着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 教师过于严厉的言辞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这种忽视学生情感活 动的管理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都是 不利的,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顺从型”或是“叛逆型”,而具有独立性、创 造性的则较少。 3.小学生集体观念下降影响有效管理的效果。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生 出现集体观念下降的现象也愈发明显。他们相对自由散漫,不愿接受纪律制度的 约束,个性逐渐加强,盲目地攀比,而大多数学生表现为比较浮躁。在这个提倡 和谐共赢的社会,像这样缺乏集体观念,不利于学生将来立足于快速发展的社会。 二、加强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1.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1)任何一名人民教师都要热爱教育事业,用爱去 感染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义务。教师真心地关怀学生,全心全意地爱 护学生,是教师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来自教师 的爱与奉献,才能学会如何去关心别人,如何为他人着想。从而学会正确处理同 学之间的各种关系,为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创造了条件。(2)“教师是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因此,一位拥有丰富学识、幽默语言和崇高人格的教师更能够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成为他们钦佩和效仿的楷模。作为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学识 的深度与广度,努力让课堂成为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用幽默机智的话语改变传 统课堂的沉闷,通过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感染学生,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 和影响,从而使学生喜欢课堂,为班级管理提供了有利环境。(3)班主任要做 到与时俱进。通过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学习新思想、新方法,并且从传统 的领导位置走下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班主任的本职工作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这是新时代赋予班主任的 职责。 2.重视小学生心理、情感教育。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

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 1.新教师缺乏对教师职业本身的正确定位理念 不可否认,新毕业的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总体上说来是很好的,但这部分大学生是否是师范类学校培养出来的,还有待考究。即使这些新教师是师范类的毕业生,他们是否在教师职业认识上得到系统的培训,是否有优秀事例进行熏陶,这也有待考究。在大学校园里接受的教育毕竟不能和残酷的现实生活相比。很多情况下,实际的教育育人工作并不是像诗歌类文学作品宣传的那样美好,日复一日的重复,多少会让人产生职业倦怠。 2.新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 从现实一点的角度出发,目前农村学生生源素质一般不高,这主要是由于优秀生源一般情况下选择了到市县择校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责任全部留给了学校、教师。新教师由于年轻气盛,教育观念新潮,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候总发现教科书给予的专业理论到现实生活中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急躁、容易产生放弃的各种不良情况。 3.新教师缺乏奉献精神、大局意识 教师职业的社会定位决定了教师必须讲究奉献,这种奉献不仅是在社会,在学校同样也一样。在一个集体中,作为教师必须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新毕业的教师往往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开始歇斯底里的发泄自己的不满,表达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失望,并四处发泄。这一方面表现为新教师本人素质不够高,另一方面表现教

师对社会观的认识并不到位。 4.新教师缺乏对教材的全面理解 目前使用的教材已经经过几轮修正,从新教材中已经很难发现老教材的影子。对于新教材的教学,老教师抱着新书老教法的态度,而新教师却采用了照本宣科的教学,虽然新教师采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但在素质抽测中仍发现不如老教师取得的成绩好,很多学校出现了教学成绩怪现象:本科教不过专科、专科教不过中师。这种现象的出现最大程度的说明了新教师缺乏对教材的全面掌握,仅仅靠先进的教育理念,借助多媒体手段并不能解决教育的基本问题。 5.老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认,老教师对教育的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老教师的教育理念仍然是相对原始,多年来未能得到更新,未能跟素质教育接轨,更无法在课堂中体现素质教育,一味的满堂灌现象仍然存在,教改步伐远远落后。 6.教师老龄化特别严重 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是教师年龄偏大,体力、精力不足,工作创新性不够,主动性不强;二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转正的民办教师,他们教育理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水平难以提高,仍延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使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举步维艰;三是年龄偏大的教师后顾之忧颇多,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最新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精选

浅析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文献综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普遍存在的问 题,农村小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无书可读"。当务之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寻找 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使得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一、前言: 语文作为语言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肩负着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重任。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目标是全方位的阅读能力培养。在现在的农村小学中,阅读已经成为了台面上的摆设,老师不强调阅读,学生阅读也只是草草的看了一遍,看完可能无法做一个总结,一个大概的概括,看的书特别少,在班级所见不过3,4本课外阅读书吧,学校的图书馆也只是个样子,不给学生借书看。学生的作文写的不好,都是抄,简直不忍心去看,还抄的雷同。只有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才可以写出好的文章。 二、阅读能力概念界定: 倪文锦、谢锡金在《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所谓阅读能力可界定为:读者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既是社会所需,也被个人所重视。读者从各类文章中建构意义,透过阅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并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能力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它是以了解文章意义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张鸿苓《中学语文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 年8 月,第1 版,53页);“阅读能力主要是指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林若男、李锦英主编《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汉文阅读能力是指作为读者从汉文读物中提取、加工和御用信息的心智技能。”(曾祥芹主编《阅读教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第 第一版)。总之,阅读能力就是指影响阅读效率,使阅读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换句话说,是指独立地完成阅读全过程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阅读能力的形成原因: 何凤琴老师对于阅读能力的形成原因做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 农村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不浓厚,知识面狭窄,对阅读理解产生障碍(二).学生平时参加的活动少,不善于表达,只愿意当听众,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三).农村小学课堂中还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抑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四).农村家庭藏书量少,学生无书可读 (五).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读书,认为是读闲书,瞎耽误功夫1 ([1]何琴凤. 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之方法谈[J]. 中国农村教育,2015,10:61-62。)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国都在提倡学生大量课外阅读。在美国,每一位总统上任后几乎都大力提倡阅读,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在英国,全国各学校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读写课程。在日本,2001年底,儿童阅读进入国家法律,《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在意大利,早在1995年,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产生的原因 太和县刘协小学宫素芳 关键字:农村,小学教育,教师资源,留守儿童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而农村的小学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迅速的发展着,农村小学教育也取得了不错的提升。但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其中的软肋,制约着教育水平整体的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小学教育。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师素质偏低、小学办学条件差、家庭教育缺陷等等,都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入学儿童减少,学校分布不合理,办学规模萎缩。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年轻夫妇观念的转变,使得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农村小学在校人数日渐萎缩。农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免费的政策的实施。为了给孩子更好的起点,越来越多的农村的年轻夫妇宁愿把孩子送去较远的城镇小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就读。很多流入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学校就读,还不用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生一样平等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家长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城镇私立小学在招生方面,也想方设法争抢生源,提供一系列的优惠和高质量的服务。等等这些让农村小学招生越来越困难,小学生数目也日渐减少,使得学校不得不缩小规模。各镇中心校也就开始让较小规模的小学进行合并或者停办。就说我校周边的小学校自2004年至今共合并停办四所,即使某些原因保留的小学人数极少一班十多个,老师少,不得不采取包班教学。着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效率肯定也会大打折扣。家长更加不信任学校。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年龄偏大。 缺少新血液,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高中从初中调教师,初中从小学调教师,调走的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留在小学教学岗位上的很多是上了年纪、体弱多病的教师。加之没有新的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在校教师普遍学历不高素质偏低,初高中学历老师还大有人在。优秀年轻的教师都在城镇小学或者被调至初高中从事教学。另外,艺体类教师匮乏,小学教育中仅仅存在着德教智教。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去的学习成绩独大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新课程的开设对小学教育软硬件有了进一步的要求。配备基本的师资是必不可少的。

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新、选)

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老师觉得学生越来越不好管理,不好教了。到底是何原因呢?现将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个概括。 1、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小学生正处在童年时期,有较强的野心,心里总是想着出去玩或看动画片等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做作业时,心里多多少少的都会有其它的杂念,比如说,去和伙伴玩耍、去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总是匆匆忙忙的做完作业,不顾三七二十一的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往往是粗心大意的关键原因所在。 2、对电脑、电视着迷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严重,往往对某一件事而着迷,大多数学生对电脑、电视比较着迷,他们常常上网玩游戏、看电视连续剧等一些事情,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适当的上网是有好处的,但上网不查资料而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网络和电视上不良信息太多,如果小学生看了以后会感到有趣,毕竟小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比较弱,这会严重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3、学习方法不对 许多小学生感到自己已经努力了但就是成绩不理想,这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小学生在小学期间必须要掌握到

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任务比较轻,到了中学、大学以后要想再改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很难了,中学、大学的学习任务比小学的学习任务要多的多,只有在小学打好基础,掌握好自己的学习方法到中学才不会感到学习吃力。 4、学习是被动的 许多小学生学习是被动的,总是让家长或老师管着学,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学习,对自己的学习认识不够,总认为自己的学习是给老师或家长学的。这样往往会是学习成绩下降。而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总是认真的学习,有时间观念,自己给自己规定好时间,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玩,这是很好的。 5、缺少观察 小学生的好奇心是很欠缺的,他虽然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但他们是不注意用心去观察的,总是来嬉戏,来取闹,这样对小学生的写作是很不利的。并不是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不会写作,有些小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写的文章确实是很好的。每个人的观察力是要靠从小培养的。这样习惯了就自然有了观察的眼睛,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俗话说的好,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家长朋友要借助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优势去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力。 6、上课走神 小学生上课走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毕竟他在一天玩耍中总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例如看了某个动画片在脑中念念不忘,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欧阳学文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教育一直是其中的软肋,制约着教育水平整体的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小学教育。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教师素质偏低、教育教学资源欠缺、家庭教育缺陷等等,都严重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师资、留守儿童 我市属粤西经济欠发达地区,现在我市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或者是全国农村小学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个宿影。现就我的理解,浅谈一下我市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

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缺乏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村级小学(村教学点)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相比硬件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 3、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目前我市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

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优化教师队伍管理入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需要层次理论谈我国当下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tangdi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活动中,教师显然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素质、能力、人格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下,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凸显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实施教育体质改革以促进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下努力解决的一个课题。在整个教育体质的大机体中,学校管理制度就像是一个个的细胞,整个机体的进步,必须通过这些细胞的活动表现出来。考虑到教师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校管理体质的改革,应把重心放到教师队伍的优化中来,为此我将结合个体发展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学校管理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保障年轻教师生存所需,是保持教师队伍发展新鲜血液的坚实基础。 生存是个体从事一切活动的根本,而当下生存的概念不仅仅是满足个体的衣食住行,还要考虑到个体在整个家庭中所承担的责任等等。而教师的薪资待遇无疑是教师获取生存资源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决定了地区收入、城乡收入差距颇大,中小城市,尤其是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普遍不理想,这一收入较低而社会生存所需资源相对较高的矛盾,在刚从校园走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也正是这一原因,促使小学阶段男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的局面更加严重。为此合理提高中小城市教师薪资水平,对年轻教师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措施,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的必要前提。 2.为教师消除后顾之忧,是促进教师集中精力办教育的必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其本质依然是作为社会成员存在的人,依然离不开社会中所共有的许多问题。比如住房问题是当下我国一直努力解决但一直起色甚微的一个问题,尤其对于多数教师而言,处于收入一般水平的他们,想要有一套商业住房,以目前的形式恐怕要付出几十年的努力。这样的形式下,许多教师开始考虑在教学活动以外投入更多的经历以获取更多的收入,于是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对于这一类问题,学校努力提高保障水平是关键,更多的福利住房,等是学校内部资源管理应该考虑的问题。 3.协调学校环境,增加教师归属感,集体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人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存在,离不开其他个体以及生存环境的交互作用,人们作为有感情的动物,在集体中寻求爱与被爱,以及群体归属的满足。学校的教育活动也是一项群体性很强的活动,学科之前教学的互补,学科之内的交流借鉴,这些都是一个集体性的活动。每位教师作为其中的个体,只有建立更高的归属感,才会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对团题的进步起到更多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管理中,也应适时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促进教师内部的情感交流,同时注意协调内部矛盾,已达到和谐共进的目的。 4.发展管理民主,让教师参与到教育决策中来,是提高决策科学性,激发教师主动性的有效手段。 个体都希望得到来自外界的尊重,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专业人才,在这一方面有着更强的主观期待,也愿意通过表达自己的某些思考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当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当前农村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当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及我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铜梁县白羊镇浙商爱心小学高荣梁古伟[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在西部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未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教育经费、评价机制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求破解策略,以确保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留守儿童管理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克服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不利条件,发展壮大了中小学教育,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认识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善西部地区农村中小教育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一)校长办学理念难于融入办学实际 学校教育解决的是学校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在此下,每位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校长对办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想追求,是校长办学信念的集中体现,是需要一位校长花很多年甚至要靠一所学校几代校长来共同实现。 然而受当前社会浮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以及落后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使我们的学校校长根本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真如何培养人、思考学校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更没有精力思考学校较为长远的发展规划。这也是现在中小学校长不能成长为“教育家”,而只能成为“教书匠”的原因。于是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差,个性特长受压抑,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更无学农爱农做农的思想意识。

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

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 语文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而课外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内容。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的高低。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凡是语文涵养高的学生,多是由于书阅读得多的缘故。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了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做出了相应的具体规定与明确指示。自此,课外阅读不应再只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画蛇添足”,而是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锦上添花”。 而今,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直接影响了课外阅读的落实与深入。不少教师就只以“课本”为本,同时还做大量枯燥、机械的重复性练习,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与压力,也占用了学生宝贵的课外阅读时间。从而,很多学生深受影响,造成他们在思想上不重视课外阅读,行动上也不积极主动。同时,当今这人类生活、文化与精神活动日新月异的社会,电视、手机及其互联网等新媒体也大大分散了学生们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与精力。正是由此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深感枯燥乏味,丧失了对学习的动力,甚至放弃了学习。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势在必行,还学生们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下面,我结合自己相关教学经验,对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做了一些探讨: 一、改变传统观念,端正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各级农村小学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出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对小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辅助作用,更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甚至与中考、高考都息息相关。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大语文”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认识课外阅读不仅仅是指读写作文,也不是与他们的语文成绩无关,甚至还与他们的各科成绩有关。由此一来,可以彻底革除农村语文教学只注重课堂内范文阅读而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病。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欲望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学生的优秀读书心得;还有,后墙黑板报经常刊登一些通俗易懂、有趣、健康、积极向上的名人典故或优秀诗章;或者,比如设立“与书相伴,快乐成长”的展示台,记录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成果。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浸润着文化气息,洋溢着浓浓书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课外阅读的吸引力,感受到那浓郁的阅读氛围。还有,班级阅读自由讨论分享会、开展课外阅读笔记评展、精彩诗篇朗诵会等等都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课外阅读氛围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阅读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原始动力,才能启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地培养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持续性,提高阅读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比如:1,学生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认识。老师可以用自身的语言或者通过引读部分精彩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等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提高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2,每个礼拜可以利用一些时间,组织学生一起阅读、笔记、撰写读后感。同时,还可以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3,为了学生能保持对课外阅读的激情与热度,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为学生的某一做法或者某一课外阅读心得进行激励、表扬或喝彩,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发表时间:2010-08-18T08:32:51.06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6月上旬刊供稿作者:郭泽峰 [导读] 教学反思的有效开展和切实落实有赖于教师自己认真努力,积极思维,长期坚持,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郭泽峰 (内蒙古大杨树第五小学)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但是当前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略作粗浅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学问题原因对策 1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 1.1.1 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最后写怎样运用”,而这种格式的套用对于其教学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1.1.2 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诚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2 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 1.2.1 全面而不深刻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 1.2.2 零散而不系统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内容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乎其微,进而也致使不少教师对这一方法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而这反过来也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了恶性循环。 1.2.3 重教师而轻学生当前教学反思案例所表现出的一种鲜明倾向是: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效果等“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对“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见,而这种做法是很有局限性的。 1.2.4 多叙事而少分析存在于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中的另一问题就是反思文章往往充斥着很大篇幅的教学过程和流程的描述,客观记录描述的比重很大,而透彻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则较为欠缺,对应反思的核心内容往往是简单地一笔代过,这样的反思过于概括、流于表层、较为肤浅,仅仅简单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几方面,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学中改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 2 原因分析与建议 之所以出现上述种种现象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教师自身因素 2.1.1 观念意识方面:对教学反思的认识不足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师自觉地对已有的教学事件进行的审视、梳理、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需要教师的自觉坚持,主动维持,需要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认同,行为实践层面的落实,而不只是口头的宣讲,或者是胡乱应付;它需要教师在思想观念方面予以充分的重视,才不会将教学反思视为额外的负担而敷衍了事,凑合完成;才不会使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层。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否则,反思、实践都只能处于浅层次和低水平的模仿、重复阶段,难于有深入的提高和实质性的飞跃。而现实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已经做了什么”、“效果如何”、“下一步怎么做”等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即使有些分析也多凭个人的感觉进行,个人经验性的感性的认识较多,缺乏相应的理论作依据,这种分析个人的主观认知成分占很大比例,还没有达到真正反思意义的水平。 2.2.2 思维品质方面:教学反思的深广度欠缺教学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尽管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仿佛来无踪去无影的,却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品质。人们一般认为思维具有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四类品质。同样,教学反思也应该具有这四种品质。但目前我们的教学反思,还在很大程度上缺乏深度、广度。 ①反思的广度就是指能够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般的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比如我们多数教师在反思时只关注自己“怎么教”的问题,某个知识点如何讲解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等等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内容,就事论事,关注点狭窄,难以深入下去。往往比较容易忽略对学生、课堂、学校、社会等相关的较为宏观层面的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视界不够广泛和开阔。 ②反思的深度主要指教师能够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键所在。揭露事物的根本原因(包括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并且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和结果的这样一种品质。 教师在总结以往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体会着手,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重新对教学予以了设计和改进,由原来的讲解传授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体会和感受,活跃了课堂,同时也拉近了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距离,增进了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所有这些都与执教者本人的深入思考,仔细琢磨,积极探索是密不可分的。 2.2 外部的客观因素:小学教师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在我国小学的教学任务普遍都很繁重,教师的日程安排很是紧张,这使教师即

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和策略

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姓名:

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起点与基石,也是决定教育改革 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就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当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工作的 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质量,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科 学分析问题,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环节共同推 进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为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发 展提供一些有利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问题受到 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学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当前,小学教育和小学校园里的教学、管理乱象纷呈,甚至出现诸多家长和学校的矛盾以及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亟需通过不断完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和体制加以 解决,在增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小学教学水平、融洽师生关系、家长与学校的关系等方面作出改进,从而真正提升小学教育管 理水平。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求学的第一阶段,作为启蒙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 今后的发展。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 提升,激发创新意识和开拓性思维。教育乃兴邦之本,在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教 育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就成为教育管理工作 的重中之重。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个人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学生今后的发展。当前社会对学生综合 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成为关键问题。根据现 在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并不完善,目前主 要存在以下五个突出问题:1、数量不足,尤其在一些偏远、贫困农 村地区的村小、教学点,严重不足;2、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特 别是新入职教师,在头半年或一年内,流动性最大;3、老龄化严重。不少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在45-50岁,一些村小和教 学点教师的平均年龄已达50岁,甚至五十三四岁。教师的补充、更 新迫在眉睫。因此乡村教师是当前我国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 短板。虽然有国家每年的“特岗计划”扶持,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农 村学校的需求。严重影响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 (二)教学和管理观念落后 现在许多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极少,由此带 来的一个必然问题,就是知识老化、教育观念更新滞后,教育教学 能力不足;这就导致很多现在当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很难在这 些师资缺乏的地方传播和实施。

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

农村学校发展面临的困 虽然农村教育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教育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一、办学经费不足,教师收入太低。 教育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办学是政府行为,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普遍很少。农村学校都是经济拮据,发展举步维艰,屈指可数的办公经费缴完水电费后就所剩无几了,校园内小一点的改善都不敢奢求,略大一点的工程连梦都不敢做。但是学校面临的压力却越来越大,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督导评估的迎检等;教室不够,要添几间;旧房成了危房,要拆了重建;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实验室、田径场、围墙、大门、学生宿舍,这些设施都是现时学校不可或缺的,可每一项对我们来说都是难以实施的项目。从希望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投资要有硬措施、硬规定,要有计划,并保证落实到位。 二、应试教育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发展。 由于高考指挥棒不变,上面的评价机制不变,家长对学校以升学率多少论成败的标准也不变,于是各学校苦心孤诣抓分数,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早晚辅导,节假日补课,书山题海,死记硬背;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体力不支。其结果是富了书商,发了眼镜店,穷

了家长,苦了孩子,垮了老师。素质教育成了一纸空文,新课程改革成了台上口号,这样的教育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有教师称现在是教育最黑暗的时期。 谈到农村学校的乱收费,不要把原因都归结于学校,探究原因,一是政府投资太少,学校无法维持;二是学校被迫搞升学率,搞补课,收取补课费辅费。最近召开的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就有代表提到目前的教育是“一黑二斜三苦四丑”,一黑:“择校费”的黑洞,这突出表现在城市重点学校上,导致富校更富;二斜:教育经费向城市、东部倾斜,优质教育向强校倾斜;三苦:苦了家长、苦了弱校、苦了农村;四丑:特权、霸道、垄断、腐败,富优贫劣、城足乡缺。人大代表的话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三、农村中学一穷二累,导致教师纷纷往城里走。 教育的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初中与高中的差别也越来越大。城里学校通常满编,一个教师通常担任一门主课的教学,而农村中学近几年就鲜有教师进来了,一个教师一般要担任两门以上主课的教学,工作强度大,一身粉笔,两袖清风,难免三心二意。再加之城里中学普遍扩招,教师相对匮乏,于是那些教学效果突出的、有点门路的教师,千方百计挤往城里,农村中学变成了优秀教师的培养基地与跳板。以我校为例,近三年来借调到城里的优秀教师多达20 多名,教师呈断层现象,导致青黄不接。另一方面,由于经费短缺,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知识难以更新。而且在片面强调

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作者:————————————————————————————————日期: 2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王丽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 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的客观需要, 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能力,越来越 受到师生和家长的重视。而课内外阅读的有机衔接和整合 ——课内外阅读一体化,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本文就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做了初步的探讨, 提出了粗浅的看法。旨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得 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一、新课标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解构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经历了新理念的洗礼。在尝试了各种新的语文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之后,我们渐渐发现,仅仅依靠现行教材,过于局限,因此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多处对阅读要求的详细描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

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现状 然而,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内外活动却成为困扰众多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头痛问题。 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12册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是很有限的。的确,现行的语文教育仿佛有被曲解化的倾向,许多教师对课内阅读知识十分重视。在农村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这种倾向更加突出。教师对课文的把握与教学,都从生字、新词、重点句段分析、中心思想、语法、语感等诸多方面对学生们进行课本上阅读知识的“传授”。这固然没错,毕竟我们的教育要以科学、合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然而结果常常是——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讲了多少遍,而等遇到一篇课外的阅读篇目,学生们要么曲解中心,要么肢解其意,遇到稍微灵活一些的题目时学生们仍旧是大面积的失分,令人不胜烦恼。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弱。这在当前的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中的“语文通病”。 三、什么是课内外阅读一体化 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