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1、保证勘察、设计文件的质量,应做到:
(1)勘察、设计施工图纸,应对具有资质单位审批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勘察、设计施工图纸审定、审批后,应由工程监理核签贯彻执行。
2、施工图纸会审
(1)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质量管理、施工管理人员,学习、熟悉、核对施工图纸,消除差错,提出合理建议。
(2)参加设计交底施工图纸会审,形成会审记要,贯彻执行。
3、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与审批
(1)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指导施工的全面性技术文件,保证工程质量的各种技术措施是其中重要内容。应切实可行,符合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项目经理部、公司领导签批,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
4、工程分包管理规定
(1)施工合同约定的可分包工程分项工程,可以直接进行分包;施工合同没有约定的工程分包分项工程,需分包应经建设单位同意,方可分包。
(2)对分包单位资质考核符合规定,报监理核查,签订分包合同。
5、水泥混凝土及沥青混凝土机械及器具的安装与检验。
(1)机械、器具的型号、规格应符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或技术措施的要求。
(2)安装后经试运检验其性能符合规定,报监理核查,方可投入使用。
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验收与报验
1、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应检验质量合格,并形成验收
记录。包工程监理核验。
2、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材料,应进行抽样检验(复检),
并经工程监理见证取样或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取样。
工程设备、器具、配件进场验收
1、工程设备、器具、配件、应进行开箱检查,并形成验收记
录。报工程监理核验。
2、凡《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现场验收时应进
行检测、试验,应有工程监理认证的检测记录或检测,试验报告。
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保证建筑产品质量的关键阶段,必须做到:
1、贯彻执行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加强技术监督个和检查。
(1)严格按《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技术措施》、《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范》(CJJ1-2008)施工。
(2)加强技术监督和检查,进行施工作业前和作业后两查和施工作业过程中监督,保证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的正确贯彻
执行。
2、贯彻技术交底制,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1)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施工图纸设计文件、技术、安全措施,规范要求、质量标准等。
(2)技术交底分两级进行交底
○1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部的工长、技术员、质量检查员、安全员及有关人员进行图纸、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操作要求等方面的技术交底。
○2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工长)向班组进行保证质量措施、安全的技术措施、质量标准和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交底。必要是进行反复多次、样板、示范操作交底。
3、坚持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检查制。
(1)每工种工程、工序施工前,进行材料准备和材质报验情况
检查,不合材料不使用:不合格的设备、器具不安装。(2)施工作业工作的技术条件检查,重点做好基准点、标高,轴线的复查、复测。
(3)各工序按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进行检查。(4)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并形成记录。未经监理(建设代表)检查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经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决,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的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试验。
(7)涉及使用功能的施工检测、试验、必须按设计要求、规范标准规定进行,并形成记录。
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与工程质量验收
1、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与工程质量验收,严格执行“施工质量验
收统一标准”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规定。按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进行质量检验评定与工程质量验收。
2、施工质量检验评定与工程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内容、方法、严格执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施工。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1、所有进场的材料,均要有出厂合格证,或提供化验报告。并按标准检验验收。
2、做好所有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工作,并办理好隐检手续。
3、坚持工序质量交接检查,对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4、每道工序的操作中,必须注意加强操作质量的巡视检查,对违章操作,不符合质量要求及时纠正。
5、加强成品保护,对现场的成品和半成品,要采取保护覆盖、局部封闭措施。
质量与经济挂勾制度
为确保工程质量,增强施工作业人员质量意识,加大工程质量管理力度,强化企业内部质量管理,采用经济杠杆手段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1、建立质量管理办法及奖罚制度。
2、分项工程质量达优良标准,奖施工组长500元,工程总体评比
达市优工程,奖施工组长1000元。
3、对于各班组长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要给予重罚。
4、对于责任人给予15%罚款,对于班组长要给予30%的罚款。
5、为保证工程的质量进行完好,特制定本规定。
质量月评比、奖罚制度
根据合同质量管理办法,特建立质量月评比奖罚制度
1、每月20号对栋号各班组施工质量进行评比,评比结果要求
上墙公示。
2、评比内容为工程质量、感观两项。
3、评比考核主要依据为“三检”检查表和感观实测评比。
4、评比要求公正,评比过程及实测检查均要求项目部全体质
量管理机构人员、施工队长、班组长参加,评比结果要求
真实。
奖罚规定、月评比班组平均分低于75分的,处罚班组50元,评比最差班组处罚班组100元,连续三次评比最差的班组对班组处罚300元。月评比班组平均分高于90分,奖励班组50元,月评比排名第一名的。奖罚班组100元,连续三次评比均排第一名的,奖班组500元。
质量例会制度
根据公司质量管理制度要求,建立质量例会制度:
1、例会时间要求每周六进行一次,例会地点为现场施工工地会议室,参加人员为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施工队负责人、班组长。
2、质量例会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例会不参加者处罚30元。
3、例会首先要求各班组长对本周内班组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情况及存在问题及为工程质量所采取的措施及下周对质量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和施工质量所要达到的标准。再由施工队负责要回报本周内所施工工作量,总体质量情况进行回报及下周对达到质量标准采取主控方案进行讲述。最后由项目部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对栋号施工质量进行评比,并对下周栋号工程质量提出要求及管理目标。
4、建立奖罚办法,对本周内质量方面控制好的,施工班组进行表彰及经济奖励。对质量控制不好的班组进行通报批评,责令立即整改。
工序交接检查制度
1、工序是建筑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基本环节,也是组织生产过
程中的基本单位,为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各工序必须时刻
想着用户的需求,为他人创造方便条件,企业内部树立起
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
2、工序的交接必须执行市政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和施工验收
规范,每个操作者要掌握自己要运用的工艺技术和操作技
能,材料的性能,采用挂牌制质量追踪体系。
3、工序的交接检查,必须在上道工序班组自检合格基础上由
工长或施工队长组织进行,对分项工程进行检查,质量不
合格或产生隐患下道工序不予接受。
4、工序(分项工程)的检查内容。
(1)工程测量定位,高程测量。
(2)沥青混凝土、沥青品种、标号、砂石质量混凝土配合比,各种原材料材质化验单。
5、上道工序已完成,下道工序班组尚未确定时,工序交接可
由施工责任人、质检员以评定质量等级。
6、交接中,下道工序班长交接内容要求提出问题,应限定时间
整改,因故不能整改时,应从分包合同中支付给下道工序,
作工人包修的工日工资。
7、交接后发现返修问题,视为验收不认真责任自负,如重大质量
隐患,质量员负错检或偏检的失职责任,返工损失由工地负责。
8、班组不组织自检,不具备完整真实的自检记录,评定记录和
工长不组织分项检查及工序交接检查的各分项工程,检查员不准给评定优良。
工程质量“三检”制度
为了确保质量做到充分发挥生产者与管理者主人翁负责感,特制订工程质量“三检制度”。所谓三检就是自检、互检、工序交接检。
第一条:“三检”制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措施。实行“三检”制班组自检、互检、工程处(公司)定期联检。用经济的手段,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认真实施全面管理的目标。
第二条:“三检”制度施实的内容。
工人在操作的过程中,对各个分项工程的项目都要依据国家施工的规范,标准自觉的指导施工,反之通过施工认真加深对规范标准的学习和熟悉。
1、在某一项工程进行到某一阶段,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互
检,就是工序间依据质量标准,对每一个施工工序实行互
相检查。检查后要认真记录,评优批差,总结经验,消除
质量问题的隐患。
2、某一分项工程完成或一栋楼层、一道工序完成时,要认真
进行评比,总结此分项工程的样板。
3、每个分项工程的施工工地,必须备有检验工具,以便随时
检查评比。
第三条“三检制”的奖罚
1、自检、互检、专检、另有检查记录,互检记录,由工地存档,
专检记录,由企业技术部门检查存档。
2、联检结果,要按国家质量标准评分,评比并用联检公报公布做
为普级和奖罚的依据。
3、对接连检查不好的工程达不到质量标准的要求,除对某一项工
程进行返修,对其班组要进行重罚,对各级把关者也要处罚。
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责任制
项目经理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1、在全体职工中深入进行“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发动职工群
众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创优工程”活动。
2、坚持按基建程序和施工程序办事,组织文明施工,贯彻质量目
标和质量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3、组织开展质量自检、互检、交接检,支持专职检查人员工作,
贯彻落实《工程质量检查制度》。
4、定期召开质量会议,分析和处理质量管理状况和问题,针对主
要的质量问题,推广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管理方法,组织公关活动,不断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5、掌握工程质量情况,检查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表扬重视
质量的好人好事,执行质量奖罚制度。
6、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产品)交付使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