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失衡与变革

语文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失衡与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f5775872.html,

语文课堂中教学行为的失衡与变革

作者:茹红忠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12期

【摘要】本文简要呈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四种认知失衡现象,并对此进行了反思和

矫正。

【关键词】课堂教学行为失衡变革

新课程在江苏实施三年以来,许多语文教师对传统教学行为的弊端有新的认识,教师的教学行为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但也有一些教师在认识上仍存在着困惑,继而引发了一些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如课堂教学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教学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突出学生主体,忽视教师作用;追求民主、开放,抛弃秩序、规则,等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传统教学行为的弊端,明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矫正教学行为上的偏差,以推进课程改革的良性发展。

一、课堂教学行为的失衡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立和冲突关系,如: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知识接受与能力发展。教师对每一对关系的失衡都会导致教学行为的失衡,反思和矫正这些失衡,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前提。

1.重智力,轻人格。智力的发展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人类进入信息化时

代后,社会对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智力只是完整的人格的一部分。在科技发达

的今天,社会不仅对人的智力提出了挑战,而且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培养智能型人才,忽视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与完善,导致智力与情感的分离和失衡。这不仅有害于学生的健康与发展,而且也会带来诸如人情淡薄、道

德沦丧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重知识,轻建构。课堂教学中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一味追求课堂教学内容的大容量、高密度,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忽视或轻视知识的获得要经过学生主体的建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不恰当的舍弃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或人为地将其神秘化,或把课本知识视为“绝对真理”,好象只要记住文本知识,就可以套用它去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问题。实际上,这种重知识灌输、轻建构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需要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夺了知识与能力的内在联系。同时,这种重知识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