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艾森曼来到贝尔拉格_从符号学角度看消费社会中的建筑法则

艾森曼来到贝尔拉格_从符号学角度看消费社会中的建筑法则

艾森曼来到贝尔拉格_从符号学角度看消费社会中的建筑法则
艾森曼来到贝尔拉格_从符号学角度看消费社会中的建筑法则

2010年3月,彼得·艾森曼来到位于鹿特丹的贝尔拉格建筑学院,这是他与莱姆·库哈斯5年前的一个约定。

图1 2010年3月彼得·艾森曼在贝尔拉格建筑学院讲座。

彼得·艾森曼,“建筑理论家、教育家”、“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建筑语言符号学的拓荒者”。他的“卡纸板住宅”系列、俄亥俄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辛辛纳提阿诺夫艺术中心等建筑实践用抽象的建筑语言与貌似巧合的邂逅,构成独立于功能、意义之外的纯粹的建筑形式。一边是无数建筑学子对这位architect star的顶礼膜拜,另一边是同行甚至是语言学家对艾森曼图示语言的质疑。风风雨雨半个多世纪,这位建筑大师执着地在建筑领域进行语言学与符号学的研究与实践。从对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进行形式主义解读到抽象建筑语汇所构成的多宗复杂关联的“场域”再到城市和建筑环境的自发组织能力,艾森曼的建筑解说中似乎预示了今天消费社会中建筑的符号化倾向。2005年,彼得·艾森曼和莱姆·库哈斯,两位给当今建筑界带来巨大视觉冲击的architecture star在纽约的一次会议承诺

艾森曼来到贝尔拉格

——从符号学角度看消费社会中的建筑法则

Peter Eisenman in Berlage

——Architectural rules in the mass consumption society from the view of semeiology 国 萃 Guo Cui

Q 建筑师手记

国萃,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

筑与技术研究所,博士生,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访问学生

了三次约会,一次在艾森曼的故乡纽约,一次在库哈斯的故乡鹿特丹,另一次在两个人都没有进行过建筑实践的一个中间点——伦敦。2006年1月,他们的第一次约会选择了英国AA schoole,他们就“建筑与意识”(architecture and ideology)、“自生与演化”(autonomy and engagement)、“内容与形式”(content and form)、“主观意志”(subjectivity)等问题展开讨论。艾森曼此行是第二次约会。与英国之行相比,在贝尔拉格建筑学院的演讲中艾森曼更加锐利的提出了“Architecture is only language”,建筑的符号含义正在逐渐弱化人们对功能和结构的关注,转而致力于建构一种更为广义的建筑美学。

建筑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按照社会发展的进程,建筑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追求使用价值的生产活动;追求交换价值的生产活动;追求符号价值的生产活动。2000多年前,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论述了建筑设计的三原则:坚固、实用、美观。“坚固”问题涉及静力学、构造学和材料学等领域。“实用”是关于建筑物的使用的,以确保建筑物有恰当的功能。“美观”包括了所有的美学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比例问题。法国大革命之前,建筑活动基本上遵循着这三条原则,是一种单纯的造物活动。这种活动受到皇家、君主和教会制度的赞助,服务于他们的意识形态。在三原则指导下,建筑师整理出柱头的不同种类,柱身的不同种类,柱头与柱身相互关系的不同种类,相对于私人建筑物它们如何用于公共建筑物,是什么界定出两层建筑物而非单层建筑物等等。这些事物构成了一种古典建筑的分类方法。法国大革命后,传统的建筑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成为了建筑的赞助人、公众成为占主导性的建筑收受者,经济规则下的建筑活动开始以交换价值为杠杆。在这种转变中,一方面建筑活动所表达的意志形态从单纯的精神和美学扩展到对社会状况的关注,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态在建筑学中的体现;另一方面,新型的社会体制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学校、医院、工厂、集合住宅等以前从来没有在建筑学意义上被考虑过的新类型成为建筑实践内容。与此同时,建筑的赞助人越来越关注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单位时间价值,“实用”和“坚固”相互作用衍生出了所谓的“经济性因素”。在这一转变的初期,学院派希望能够建立一套统辖“美观”标准的规则:即规定监狱建筑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学校建筑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等等。然而,以交换价值为杠杆的建筑活动不可能被束缚在形式比例的“模子”里面,符合功能、结构的新形势必然要冲破“中轴对称”和“拉丁十字”的封锁。柯布的多米诺体系、卢斯的斯坦纳住宅以及密斯的玻璃摩天楼彻底击毁了学院派关于“美观”的清规戒律,建筑美学从二维的立面推敲发展到三维空间的塑造、从视觉上的和谐扩展到心理的愉悦。

“正如中世纪社会通过上帝和魔鬼来建立平衡一样,我们的社会是通过消费及对其揭示来建立平衡的”。在消费社会,物质消费转化为一种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美学消费,消费者不是以需求为媒介,而是以符号的新奇性、话题性、意义性为媒介进行消费。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耗和占有,而是指向符号的消费,对符号的追求超过了对物的功能需求。今天的城市已经不再像19 世纪的城市那样是政治、工业的场所, 而是符号、传媒生产的场所;商品不仅具有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还具有符号价值, 即表达风格、名声、奢侈、地位、身份以及权力等特征的商标价值;建筑活动打破了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交换、分配和消费”只有在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游戏规则;建筑的本质已经突破了“居者有其屋”的基本需求,转而追求符号意义。20世纪90年开始的“主义之争”,历史符号的隐喻与夸大,形式上的新、奇、怪,体量规模上的高、大、猛……都是这一转变初期的建筑现象。今天的建筑学处于一个非确定的过渡时期,“实用”、“经济”、“美观”三原则的内涵又一次发生了化学反应。先进技术保障下的“坚固”原则不再以追求永恒为目标。“在以往的文明中能够在一代一代人以后存留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和建筑,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和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今天的坚固原则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整个建筑系统的协同工作,对于建筑整体性的要求模糊了现代建筑对结构、空间、功能、表皮的界定。“实用”从对建筑单体的功能需求扩展成为城市功能的延伸,医疗建筑、教育建筑、观演建筑、居住建筑等以功能为依据划分的建筑类别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Hybrid Building (建筑综合体),例如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法国巴黎的德方斯新城事务区、德国汉堡的易北河音乐厅等等。功能复杂、形体巨大、服务对象多样的特征使得建筑空间的塑造转向了更大尺度的“场所”或者更小尺度的“场景”,相应的“情节性”、“偶发性”成为一种新的“美观”原则。此外,在消费社会中,建筑自身具有广告效应,这要求建筑

形式具有差异性,并能够以此反射建筑业主个人形象的自我建构,拓展业主对世界的认识,使业主在自我呈现中调整与环境的关系。在今天的建筑实践中,“坚固”、“实用”、“美观”已经不是分而治之的三个范畴,而是一种综合的建筑法则。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精湛的工艺技术水平、生活在其中的使用者的幸福指数、充满偶然性与趣味性的建筑情节以及区别于其它建筑的形式特征成为高品质建筑的标志。文丘里的母亲住宅如此,盖里的毕尔巴鄂博物馆亦即如此。建筑的“坚固”、“实用”原则相互融合,化成一种更加广义的“美观”:或是建立在经典美学规则之上的细节把玩;或是在秩序的组织与颠覆过程中的邂逅;甚或是差异性的夸张与抽象。正如艾森曼在贝尔拉格建筑学院中的讲演中提到的,建筑是一门语言,有自己的形式感,这种形式感可以逃脱叙事而存在。

图2 艾森曼的建筑图示语言-加利西亚文化城概念图。

艾森曼设计的加利西亚文化城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消费社会中的建筑法则。加利西亚文化城位于西班牙西北部古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占地70万平方米,是艾森曼在2000年赢得的一个国际竞赛。整个项目由六部分组成:加利西亚历史博物馆、国际艺术中心、剧场、加利西亚图书馆、国家档案馆、文化研究中心。目前加利西亚图书馆、国家档案馆、文化研究中心三部分已经完工,其它三部分仍在建设中,预计于2013年全部完工。艾森曼在设计中将一个70 万平方公里的山坡地形转化成一个巨大体量,与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城市肌理形成鲜明对比。艾森曼认为建筑并非由外而内的生成,而是一个自组织体系。加利西亚文化城项目中,这个体系由三部分构成:中世纪时期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中心的街道平面;规整的现代笛卡尔坐标网格;模仿当地山体形式的水平向延展的几何形态。三者叠加,生成建筑的基本形体。在艾森曼看来加利西亚地区的文化毋宁说一个外乡人,即使是西班牙人、马德里人或者当地人都很难去理解。与其记录虚假的内容,不如构筑单纯的自我,在有序与无序中寻找一种自发的形式。他并没有试图运用建筑语言来讲述加利西亚的历史和文化,而是斩断了建筑的强意向,令其丧失与其它事物之间固定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使建筑成为传统、历史与众多意义中被分离出来的弱意向,从而达到一种不受任何社会意义沾染的创作。艾森曼在设计中采用了形变法和墨卡托

图3 加利西亚文化城建成部分照片。

投影法两种方法来塑造建筑。前者就像把一张糖纸又揉又搓,糖纸揉的皱皱的,外形毫无规则,但表面积不变,在该项目中这种方法被用来复制了已被铲掉的原有的地形。后者就像在蛋糕上横划一刀,再竖划一刀, 这样从平面上看是个"十"字, 但从其他方向看, 就是两条顺着山形的曲线,在该项目中这种方法用来复制加里西亚古城的城市肌理即道路和广场系统。艾森曼以此塑造了一个特征鲜明的建筑符号,如果一个飞行员, 10年前飞过文化城所在的山头, 10年后再飞过同样地点, 看到的地形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泥土换成了金属屋顶。这座建筑表达了艾森曼“form as content”的设计理念,它带给人们的关于消费社会的建筑法则的思考远远超过了它的形式主义外观。

今天的房子越来越像钟表,时间还是一分一秒的计算,指针还是在齿轮的带动下转动,变化的是人们在追求精准记时的前提下不断更新的款式,或是标准、高效的工业技术的精致,或是传统手工制作的怀旧,或是超越了记时功能和机芯转动的个性。当今的社会,建筑的品质已经成为建筑消费的一个基本要求。这种要求并没有离开已有的建筑体系而思索,也没有抛开已有的语言另选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而是在经验世界、思维世界和符号世界的中对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社会文化的一种真实展现。

谈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第21卷第4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21N o.4 2007年8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Social Sciences)A ug.2007 谈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张 睿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合肥 230009) 摘 要:针对建筑市场中建筑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以及方案设计各有特点的状况,文章采用符号学理论对现 代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建筑师应该从理论、文化、空间组合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继而进 行建筑方案创作。 关键词:能指;所指;建筑符号;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TU202 文献标志码:A:100823634(2007)0420185204 O n A pp licati on of A rch itectu ral Sem i o logy in M odern A rch itectu ral D esign ZHAN G R u i (Schoo l of A rch itecture and A rts,H efei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H efei230009,Ch ina) Abstract:T here are vari ou s arch itectu ral styles exh ib ited on p ro sp erou s arch itectu ral m arket now a2 days,so the un ique character is necessary fo r arch itectu ral p lan design.T h 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 ry of sem i o logy,th is thesis analyses the m ethods of m odern arch itectu ral design and p u t fo rw ards that m odern arch itects shou ld design arch itectu ral p lan s on the basis of a com p rehen sive con siderati on of m any facto rs,such as theo ry,cu ltu re and sp ace arrangem en t. Key words:sign ifiers;sign ified;arch itectu re sym bo l;sem i o logy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房地产行业空前繁荣,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形式和风格的建筑不断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过多的形式和风格虽然丰富了城市面貌,使建筑风格不至于过于呆板,但如果一味地抄袭模仿,势必会造成城市面貌凌乱不一、缺乏统一协调的状况,甚至会给城市居民带来心理上、生活上的种种不适,使建筑失去它应有的艺术性。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它除了具有实用性功能外,还会给人以美的感受。西方建筑师在追求“功能”的同时,也不断地在研究,以使建筑形象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感受。从维特鲁威研究希腊柱式所象征的意义,到圣彼得堡大教堂里穹顶的惊人尺度,都给人以视觉冲击和美的感受。到了近现代,自柯布西耶提倡现代功能主义以来,建筑形式在基于现代抽象艺术基础上,风格和装饰更趋于抽象化,建筑外观的研究也更加抽象化。从文丘里发表的《建筑的矛盾性和复杂性》一文开始,后现代设计开始运用许多其他学科的一些理论,来指导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发展空间。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词语、语法与表达意图的学科。建筑师开始结合语言学和符号学,来研究建筑创作的手法,使得建筑的创作和设计更加理性。 收稿日期:2006208231 作者简介:张 睿(1981-),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生。

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9)0120033202 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8209208 作者简介:王瑞云(19822),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景观专业硕士研究生,江苏无锡 214122 杨茂川(19642),男,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江苏无锡 214122 王瑞云 杨茂川 摘 要:指出由于建筑风格的趋同化造成了“特色危机”,根据索绪尔和皮尔士对符号学的分类,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的现代建筑实例,浅析了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意义,从而形成多样的景观建筑风格。关键词:趋同化现象,建筑符号学,地域性建筑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发展中的“特色危机” “千街一面”“千城一面”在近几年的城市建设中成为频繁出 现的词语,指的是近些年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很多城市为了单纯的追求与国际接轨,大量的模仿西方的风格,丢弃了本地的文化特色,造成全国南北建筑风格趋同的现象。 一位设计师曾这样描绘:从北京坐火车到广州,出了广州车站以为还在北京。在被称为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不得不让我们进行反思。建筑风格的趋同化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审美疲劳,有些建筑一味的抄袭国外的设计,造成城市文化的支离破碎,新和旧之间没有协调感,致使人们对于周围的环境越来越陌生。马斯洛在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人具有归属的需要,人们所在地区的当地历史文化是人们的归属,而这种割断文脉与历史的设计,往往会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一种失落感。建筑是文化的象征,是文化和信仰的传播体,是反映一个时期、地区文化的最典型代表。在今天,众多的人都在呼吁地域性设计,避免趋同化,然而所谓的地域性设计应该怎样被认识。或许我们可以从建筑符号学的角度找到一些答案。 2 关于建筑符号学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它“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变化规律,符号的各种意义,各符号相互之间以及符号与人类多种活动之间的关系[1]。”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他认为符号学是一个双重的统一体———能指和所指。后来的美国符号学家皮尔士将符号分为指示性符号、图像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三类。作为方法论,符号学已经被诸多学科用作分析工具,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学科符号学。这些学科不仅限于人文社会学科,还突破了学科界限进入了自然科学领域。如生物符号学、数学符号学、视觉符号学、语言符号学等,在空间方面,符号学在意大利首次被引进建筑学中,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建筑符号学,它是关于建筑的符号学。 建筑符号学不仅仅可以作为一种分析工具由建筑去推导分析出符号,同时作为一种概念和文化的载体,建筑符号学的研究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 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符号是文化历史的浓缩精华,且具有时空性,在一定时期和地域内产生,是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文化的反映。中国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而且各个地区之间也独具特色。人们没有理由抛弃经文明反复琢磨并形成体系的经典,而一味地去追求不成熟的创新,特别是不经思考的照搬西方的建筑。 文章结合索绪尔和皮尔士对符号学的分类,结合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实例,浅析一下研究建筑符号学对地域性城市街道和绿地。可见,小尺度地块结合密路网有利于提高土地开发效率和加强城市设计的控制力。 4 结语 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规划已经成为公认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手段,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城市形态的演变,如何能够塑造更吸引人的空间,如何能够将设计的意图转移到控制的指标上,许多的问题值得规划者进行思考,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地块尺度对于城市空间形态街坊层面的影响,总之,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规划对于城市空间形态引导和控制方法的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有针对性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 出一套切实可行、有实际成效的控制办法。参考文献:[1] 刘青昊.城市形态的生态机制[J ].城市规划,1995(4):202 22.[2] 梁 江,孙 晖.模式与动因[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7.[3] 武 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M ].南京:江 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 曹 曙,翁一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的 探究[J ].城市规划,2006(12):47248. Influence of the plot scale to the urban form L IU Min 2xia Abstract :Its points out that urban planning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 portant factors.This paper analyzed from three angles how the plot scale influences the boundary of architecture ,how the plot scale influences the layout of architecture and how the plot scales influence the height of the architecture ,expects to explore the feasible control method.K ey w ords :urban form ,plot scale ,planning ,space form ? 33? 第35卷第1期2009年1月 山西建 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5No.1Jan. 2009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尽管建筑形式千差万别,尽管人们的审美观各不相同,但这些建筑美的规律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建筑创作历史发展中的总结,也是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在设计中应遵循这些建筑构图的基本规律,创造出符合美的规律的建筑体形与立面。建筑的形式美原则主要有: (一)统一与变化 (二)均衡和稳定 (三)对比与微差 (四)韵律 (五)比例与尺寸 (一)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即“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的法则。它是一种形式美的根本规律,广泛适用于建筑以及建筑以外的其它艺术,具有广泛的规律性 和概括性。任何建筑,无论它的 内部空间还是外观形象,都存在 着若干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如学 校建筑的教师、办公室、卫生间, 旅馆建筑的客房、餐厅、休息厅 等,由于功能要求不同,形成空 间大小、形状、结构处理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反映到建筑外观形象上,这就是建筑形式变化的一面。同时,这些不同之中又有某些内在的联系,如使用性质不同的房间,在门窗处理、层高开间及装修方面可采取一致的处理方式,这些反映到建筑外观形态上,就是建筑形式统一的一面。因此,建筑中的统一应是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以及使用功

能的统一,变化则是在统一的基础 上,又使建筑形象不至于单调、呆 板。复杂体量的建筑,根据功能的 要求,常包括有部分及附属部分。 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都竟相突出 自己,或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不分主次,就会削弱建筑整体的统 一,使建筑显得平淡、松散,缺乏 表现力。因此,要强调主次分明的 统一。在建筑体形设计中常可运用 轴线处理,以低衬高及体形变化等 手法来突出主体,取得主次分明、完整统一的建筑形象。 (二)均衡和稳定 建筑造型中的均衡是指建筑体形的 左右、前后之间保持平衡的一种美学特 征,它可给人以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 觉。均衡必须强调均衡中心,均衡中心 往往是人们视线停留的地方,因此建筑 物的均衡中心位置必须要进行重点处理。 根据均衡中心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对称 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对称的均衡,以中 轴线为中心,并加以重点强调两侧对称, 易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给人以庄严肃 穆的感觉。不对称均衡将均衡中心偏于 建筑的一侧,利用不同体量、材料、色

《象征.符号与建筑》读书心得

《符号.象征与建筑》读书心得 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标志,例如过马路时的红绿灯标志,公共厕所区分男女生厕所的标志等等,这些标志都在向我们阐述一些东西,例如红灯时我们应该停下,绿灯时我们可以穿过,画有男生头像标志的代表是男厕所,女生则相反,看到这些标志人们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行为,这些就是今天所说的符号。 在阅读本书之前,对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有些许了解,知道有些事物除了代表自己本身之外,还有它一定的象征意义,例如说到小孩代表这国家的希望(可能由于时代的改变,个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家代表温暖等,但所看到的这些都是片面的,阅读本书后才会符号学以及建筑符号学有一定的了解。符号学起源于西方,符号学广义上是研究符号传意的人文科学,当中含盖所有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记号、手语的科学。可是,由于含盖的范围过于广阔,在西方世界的人文科学中并未得到重视,直至结构主义在二十世纪下半期兴起,以《Tel Quel》杂志为号召的哲学家,为了反对让-保罗·萨特的存在主义,则大量引用俄罗斯在共产革命前的一系列有关符号在文化上的再现过程的研究,故此,正式出现当今所指的符号学,要算到一九六零年代。现代符号学另一个强大的源头是世纪初瑞士语言学泰斗索绪尔的教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将符号分成意符和意指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之后,真正确立了符号学的基本理论,影响了后来李维史陀和罗兰·巴特等法国结构主义的学者,被誉为现代符号学之父。 索绪尔在他的名著中《普通语言学教程》首次出版时,曾以假说的口吻预言:“在我们社会中存在着符号和符号学这样一门科学。”时至七十余年后的今天,已经不会有人怀疑“符号学”的存在了。符号在中国的《新华字典》中解释为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来源于文字,一般量的符号只由一个字母构成,但也有由几个字母构成的符号。人与人之间的最重要的环节和手段是交流,人通过交流来发送、接收和创造信息,而这个交流的媒介除了语言之外,最重要的便是符号。符号的本质是它具有指示能力,符号是用于代表另一事物的某物(这是必备条件)。符号学具体可分为3个主要组成部分: (1)句法学:即符号关系学。是研究如何联词成句的问题,涉及符号之间的组合以及符号系统中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指从符号与事物以及符号与译义的关系抽象出来单独讨论符号和符号之间的种种关系,即系统结构的研究。 (2)语义学:符号与所指事物的关系,即符号如何传送意义,诸成分的性质。就语义学,莫里斯指出:“涉及符号以及各种意指方式所进行的表意”,即涉及它们的实际“携带”含义的方式。 (3)语用学:符号与人们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是某些人的符号效应。即语用学研究的是设计者与使用者的关系,它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看作是一个符号系统,去实际影响使用它们的人们。所有的文化现象实际上都是符号系统,或者说,文化可以理解为交流。既然符号学把所有的文化现象当做符号系统来研究,那么建筑学则也是其中之一,这里所说的建筑学是广义的,它泛指工业品设计,城市设计,并且特指建筑设计。在这里主要谈论一下对于建筑符号学的理解。 索绪尔是一个严格的“二分法”学者,二分法就是以成对观念来观察一切事物。他将符号本身划在包含在整体中的两个部分的概念:能指(可用物质形式表现的符号,例如纸上记号的式样,空中的声响,甚至是建筑的形式。)和所指(即能指十几所代表的概念构成或其他思想)。建筑的能指就是形式,空间,表面,体积,这是第一层次的,还有第二层次的所指,指的就是建筑体验方面的东西,包括触觉,听觉,动感觉等等。建筑最开始作为交流的手段,人类最开始的建筑是原始的洞穴,当人类为了防御风雨和寒冷寻找庇护的场所,就找到了洞穴形成了洞穴意识,当离开后第二次寻找庇护的场所是,看到类似洞穴的东西就会有一种意识,马上被洞穴观念所替代。从此洞穴就是遮蔽功能的代表,从而代表家庭,群体,安全,亲切环境等。例如,哥特式窗户和玻璃(一般是光束穿过的大厅空间)包含了分享之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廷福佐彝玫凑体共窝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现代建筑师也称赞这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是美的体形,因为它们可以清晰地辨认。 所谓抽象的一致性,就是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图1[利用几何关系制约性求得统 一]是罗马万神庙的圆形平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方形

平面。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 为命仍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发现,自然界趋向于差异的对立。他认为协调是差异的对立产生的,而不是由类似的东西产生的。例如植物的干和枝,花和叶,动物的躯干和四肢等,都呈现出一种主和从的差异。这就启示人们: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 处理,如图2[主从分明(圆厅别墅)]是设计的圆厅别墅(上为透视图,下为平面图)。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如图3[重点突出(美国亚特兰大桃树中心广场旅馆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主和从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重点或核心,会使人感到平淡、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建筑形式美法则 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

要空间(图4)。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图5)。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直和曲的对比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图6)。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虚和实的对比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图7)。 均衡和稳定 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衡的时候

施工中常用符号及读法

1 施工常用数据 1-1 常用符号和代号 1-1-1 常用字母常用字母见表1-1。 常用字母表1-1 注:读音均系近似读音。

1-1-2 常用符号1-1-2-1 数学符号 数学符号见表1-2。 数学符号表1-2

1-1-2-2 法定计量单位符号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见表1-3)

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表1-3 注:1.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的名称的同义词。 2.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去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名称的简称。下同。 3.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2.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见表1-4) 国际单位制(SI)的辅助单位表1-4 3.国际单位制(SI)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见表1-5) 国际单位制(SI)中的导出单位表1-5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1-6)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表1-6 注:1.平面角单位度、分、秒的符号,在组合单位中应采用(°)、(')、(")的形式。例如,不用°/s 而用(°)/s。 2.升的符号中,小写字母l为备用符号。 3.公顷的国际通用符号为ha。 4.r为“转”的符号。 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见表1-7 ) 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表1-7

注:104称为万,108称为亿,1012称为万亿,这类数词的使用不受词头名称的影响,但不应与词头混淆。 1-1-2-3 文字表量符号 文字表量符号见表1-8。 文字表量符号表1-8

符号学理论

1,什么是符号学?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特别是研究关于语言符号的一般理论的科学,是十九世纪末才兴起的,符号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目前主要研究符号的本质、符号的发展规律,符号与人类各种活动的关系,符号与人类思维的联系。(符号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符号学理论,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认识论、社会生物学、宗教学、神话、文学、音乐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现在,世界各国和符号学家正在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研究动物语言、宗教语言、法律语言、政治语言、广告语言等。) 一些学者对符号学的理解 “我们可以设想有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我们管它叫符号学(semiologie)。它将告诉我们符号是由什么构成的,受什么规律支配。”(索绪尔,1980) 要研究是什么使得文字、图像或声音能变成讯息,就必须研究符号学,而研究符号和符号的运作的学问就是符号学(Fiske,1990,张锦华等译,1995:60)。 符号学(Semiotics)就是研究符号、指示会意和指示会意系统的一门科学。 符号学即关于记号(sign)、记号过程(semiosis)或记号系统的理论研究。(李幼蒸,1999: 45) 2,符号学的历史 符号学(semiotics,semiologie,semiotic)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至欧洲各国,它的源头不外乎胡塞尔的现象学,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 大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 在许多伟大的建筑面前,除了通过视觉的愉悦程度感受建筑外在的美,还应该根据一定的法则在深一层次来欣赏建筑的形式美。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则基本较全面的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一、统一 统一可以给与人一种很强烈的和谐感,建筑构图为了统一,会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形体,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遵从一定的统一性。例如造型统一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运用了很多形式相似的拱顶和中央的大穹顶互相协调,使得建筑达到色彩上,文化意义上的统一。 二、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一种显着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就形式美来说两者都不可少。例如巴西议会大厦,其矗立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市的核心三权广场上,整 幢大厦水平、垂直的体形对比强烈,而用一仰一覆两个半球体调和、对比,丰富建筑轮廓, 构图新颖醒目。在巴西灿烂的阳光下,它就象是一曲恢宏的乐章,自由自在地歌唱着,使人震撼,令人陶醉。 三、均衡 均衡是指在视觉和感觉上给与人稳定感,例如,下大上下的山,对称的人等等,这些都会带给人稳定感。而且通过实践证明,均衡的建筑通常都是安全的,感觉上也是十分舒服的。在古代建筑中这些特点尤为突出。例如埃及的金子塔,仿佛山的造型,又例如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给人的感觉都均衡稳定的。 四、比例尺度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表示,美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各部分间的和谐比例。数学上有着名的“黄金分割”理论,以1比的比例的长方形是最理想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往往在尺度上会让人觉得舒适。如果比例尺度失调则会让建筑变得怪异,比如大空间如报告厅,礼堂等,如果层高过低就会显得压抑,进深大,开间小的房间往往采光就有问题。例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光之教堂是现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神父住宅的独立式扩建。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只有门前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

建筑形式美

建筑形式美法则-正文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建筑体形的几何关系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也称赞这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是美的体形,因为它们可以清晰地辨认。 所谓抽象的一致性,就是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图1是罗马万神庙的圆形平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方形平面。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 主和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发现,自然界趋向于差异的对立。他认为协调是差异的对立产生的,而不是由类似的东西产生的。例如植物的干和枝,花和叶,动物的躯干和四肢等,都呈现出一种主和从的差异。这就启示人们: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如图2是A.帕拉第奥设计的圆厅别墅(上为透视图,下为平面图)。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如图3美国亚特兰大桃

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符号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符号学作为一种研究符号的人文科学,符号是人认识世界、传达信息, 有序的开展思维活动,实现人与人沟通的的载体。在建筑领域合理应用符号学不 仅可以拓宽建筑的文化内涵,准确传达文化信息,通过在受众与建筑师之间架起 沟通的桥梁;同时也影响着设计的表现形式,特有的建筑符号影响着建筑的不同 风格和其特有的使用功能,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文化积淀。符号学的应用能更有 效的指导建筑设计,符号学也在建筑设计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建筑设计;符号学;应用分析 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把建筑物比作一首歌的话,那这首歌曲中的各种特色 性音调、风格、节奏等的应用就好比是建筑设计中对符号系统的使用。音调、风格、节奏能够体现歌曲的特色,同样的,不同的符号系统也会反应出相应的建筑 个性、文化内涵。 一、建筑符号学概念 符号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向我们传递出某种特定的信息,并体现特定的意义。“符号体系不仅是形式,也是风格与思想,是建立在价值体系基础上的社会文化表达体系。符号是人类彼此之间的一种约定,在这类约定中,某种物质的结构形态 被约定为代表某种事物。”莫里斯将符号学划分为符构学、符义学、符用学,在建筑学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同。 (一)符构学 符构学,研究建筑符号的结构。建筑符构学是研究建筑符号本身关系和规律 的学科,是符号学理论中最基础的部分,涉及符号与符号之间的组合,即相当于 零散的词语通过组合构成句子的方式。它研究建筑形式中点、线、面、体如何组织。建筑符号的结构分为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两个方面。表面结构,也就是建筑 符号的外在形式,从视觉上给予观察者和使用者最直接的信息;内部结构,则会 受到社会文化、城市历史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够反过来支配建筑形式,表 现较为明显的是宗教建筑。布罗德本特认为建筑中的深层结构是支配建筑生成的 核心,是建筑中最根本的内在因素。谈到建筑符构理论则不得不谈到彼得?埃森 曼在这方面的探索,在《住宅2号》中他用柱子或墙体形成3×3的网格来划分一 个立方体,产生九个分割空间,然后再对立方体进行了对角划分,最后形成一个 复杂的空间。他忽略建筑的功能而只去探讨“有助于解决结构问题的形式原则”, 避开了对建筑内部结构的深层次挖掘,强调建筑是不带意义的建筑符号经过排列 组合的结果。 (二)符义学 符义学,研究建筑符号的类型。它主要研究符号传达出来的意义,在建筑上,主要是探讨建筑的形式、空间与建筑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通俗来说,研 究建筑的开间与进深,与其说反映了建筑面积的大小,不如说这些开间进深传递 出更深层次的含义,即房屋使用者的等级与地位的高低,其中建筑的形式、空间 是“大小”,建筑表达的内容则是“等级”与“地位”。由美国学者路易斯?沙利文提出 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明确的指出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哪里的功能 不能变,形式就不能变。”例如毛主席纪念堂,建筑不仅保证了功能能够合理使用,还具有形式之美(如它的比例)。纪念堂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有着特殊的政 治历史背景,它的建造由各级领导参与方案设计的确定,功能和形式都是服从于 当时的政治背景,有其特殊的意义,比较多地使用了象征性符号,它的对称性及

设计中的符号学

设计中的符号学 1.符号学与设计 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符号系统的学问,最早是本世纪初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sauaaure)、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士(pierce)提出的。前者着重于符号在社会生活的意义,与心理学联系;后者着重于符号的逻辑意义,与逻辑学联系。大约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符号学才作为一门学问得以研究。现在符号学已经成为一项科学研究,其理论成果也已经渗透到其他诸多学科之中。设计与符号学关系密切。设计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的designare,意思就是画记号。现在被普遍采用的英文design,也就是做记号的意思。研究和运用符号学的一些原理来帮助设计人员做记号,不能说不是从事设计人员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符号的起源是劳动。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有了实用和审美两种需求,并且已经开始从事原始的设计活动,以自觉或不自觉的符号行为丰富着生活。从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到歌舞图腾,都是维护社会传统秩序的信息符号。 符号是负载和传递信息的中介,是认识事物的一种简化手段,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和代码系统。当然,符号这一概念的外延相当广泛,设计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使得语意学对设计也有实际的指导作

用。通常来说,可以把设计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号,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加工与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 2.设计中符号的特性 认知性 设计中,认知性是符号语言的生命。例如,我国的几大银行的标志都采用中国古钱币作为基本型,这正是因为古钱币能够准确地传达金融机构这一信息,具有极强的认知性。如果一项设计作品不能为人认知,让人不知所云,那它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普遍性 现代设计是为大工业生产服务的,设计作品会在大众中广泛传播。设计的符号语言只有具备普遍性,才能为大众所接受。设计人员常常遇到这种情况,自己花了很大功夫做出的东西,却不被客户接受,这时设计者也许会抱怨客户欣赏水平不够,其实有时客户比设计者更了解受众。设计者只有找出让自己、客户、消费者都能理解的设计语言,才能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符号的普遍性这一特性,在许多公共场所的标牌设计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如公共卫生间的男女标识,相信不论男女老幼,文化深浅,都能够清楚分辨。 约束性

建筑符号学与原型思考_对当代中国建筑符号创作的反思_文一峰

建筑符号学与原型思考 —对当代中国建筑符号创作的反思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州,510006) 收稿日期:2011-12-06 建筑符号学一直是自现代主义之后以来的热门话题。对于现代主义确立的抽象美学的反拨,后现代主义那种拼贴式、符号化的图像隐喻式建筑在1960~1970年代成为时尚,但这种招牌式、甚至广告化、以传统的姿态向现代人打招呼的方式很快就被大多数专业学者批评为肤浅的、表面的。尽管有这种来自专业领域的批评,而民众对建筑作为一种符号的表达兴味不减;而且,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是有很长历史实践和美学理论渊源的。慎重看来,问题不在于建筑的符号隐喻性,而在于这种隐喻所采用的方式和其要表达的内容。1 当代建筑符号学的实践 在中国建筑学界对建筑符号学的争议和困惑,更是在上海世博会建筑中达到实践和相关讨论的沸点。“中而新建筑”究竟该如何做始终是困扰中国当代建筑师的问题。在中国最西化的城市—上海,在以“开放、交流”为主旨的2010年世博会上推出的中国馆,却异常鲜明地采取了符号化传统象征的形式与色彩。对这类现象,有来自专业领域这样的反思和批评:无论是中国馆竞赛参选方案的思路,还是普通参观民众对中国馆及其他国家建筑馆用“看起来像什么”的描述方式,以及中文新闻媒体反复采用“某国家馆形态寓意了该国某特征”之类的报道语汇,不得不承认,这一建筑隐喻(metaphor)的观念—即建筑的价值,在于将自身作为一种符号,再现(represent)其他客体(他者)所蕴含的意义,而不是让建筑通过建筑本体逻辑(ontology logic of architecture)、本体语言传达自身的意义与力量—在中国民众内心深处,在中国体制管理者的内心深处,其实一直未变。[1] 批评暴露出了问题的要害,要创造“有中国风格”的建筑,仅仅停留在“样式”或者是中国式都市奇观(spectacle)的层面,最起码在专业人士看来是不够的。对于这一问题,王颖作为在香港的华人建筑学者—圈内人士的“他者” ,有着内外兼顾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在庐山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局限。王颖在《“式样”与“中国风格”的创造》一文中总结道:“‘式样’在近代历史中的变迁与中国人近代对建筑的理解变化直接相关,它既不同于古代的‘式’、‘样’,也不同于当代的‘风格’,更不同于西方的‘style’,而是结合了传统‘式样’外观内涵与近代中国建筑师们从留学的西方带回来的‘风格和民族性’等密切相联的内涵丰富的独特概念。”[2]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作者从古代文献、近代报刊文章以及近现代中国建筑师的专业实践和理论中梳理出一条脉络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无论是借鉴官式建筑的‘民族形式’、借鉴民居的现代形式,还是借鉴后现代主义的中国符号,都可以从中看到‘式样’观念的作用。甚至直到今天,我们从2010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我们看到了口号化压倒学术性、符号化取代物质性、图案化替代结构逻FORUM 论坛 文一峰 ABSTRACT/ Based on archetype theory , thispaper makes analysis and value expatiation on various complex problems , as “chinese character”, “modernity” and “commemorative character”, which are concerned with architectural semiotics in Expo 2010. It points out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he intrinsic will be more urgent than that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or “modernity” for architectural semiotics and form. K E Y W O R D S / N e w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w i t h C h i n e s e Character, architectural semiotics, archetype 摘要/基于原型理论,并结合世博会建筑对建筑符号学所涉及的“中国性”、“现代性”和“纪念性”等各种复杂问题进行了剖析和价值阐释,指出对于建筑的符号和形式,比“中国性”、“现代性”更急迫的事情是表达人的“内在性”。 关键词/中而新建筑 建筑符号学 原型

建筑符号学及其批判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4)1520017202 建筑符号学及其批判 收稿日期:2004204211 作者简介:孙 亮(19782),男,2002级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在读硕士,湖北武汉 430074 孙 亮 摘 要:介绍了建筑符号学的理论,从建筑符号学的抽象性、建筑符号学中新符号的产生、建筑符号的失真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建筑符号学这一理论的价值进行了肯定。关键词:一般符号学,建筑符号学,建筑史中图分类号:TU201.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今天的建筑学领域内,符号一词已不再被人们所陌生。由于众多的符号学者、建筑理论家和建筑师的不懈探索,使“建筑符 号学”这个理论界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承认和接受。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令建筑符号学备受关注。由此,语言、语汇、语义、词汇等一系列语言学专用的名词也被用在了建筑书刊中,这无疑给建筑界增添了不少新的活力和生机。 因此,很有必要仔细学习这一理论,并且应有所批判地应用这一理论。 1 建筑符号学的基本理论 符号学很早就在意大利首次被引进建筑学中。而建筑符号 学(Archisemiotics )在20世纪40年代萌芽,60年代兴起,70年代成长,并流行于美国,它是关于建筑的符号学。 建筑是文化的象征,是文化和信仰的传播体,这与卡西尔的符号哲学相吻合。建筑是一种语言,语言又是一个系统,那么建筑语言也是一个系统,这也正是索绪尔所讲的符号体系。因此,建筑是一个具有自身内在规律或内在秩序的符号系统。 建筑代码的种类有以下三种: 1)技术代码:即建筑形式下的梁、楼板系统、柱、板、钢筋混凝土构件、照明、配件等等,在这个层次中没有任何交流的“内容”。2)句法代码:是建筑构件系统的排列组合方式,也可以用于与空间类型分类相联系的类型代码。 3)语义学代码:它们包含建筑的含意单元,或是建立在单独的建筑符号载体(甚至一些建筑组合体)与其外延和内涵的含意之间的关系上(英,Broadbent,G ?原著,乐民成译,1991)。 建筑符号反映的不仅是建筑语言中的某个词素,它是结构与形式的内在关系在特定关联领域中的反映。建筑语言与建筑理想本身一起在历史中成形、限定并转换,每种建筑语言都有其特定的符号体系。 2 对于建筑符号学的批判 2.1 建筑符号学到底是塑造抽象还是描写抽象 美国符号学家皮尔士列举出10种基本的有关记号区别的三分系统,按照这个分类系统,理论上可以有59049种记号。可见一般符号学概念之多、分类之复杂。而当哲学家和建筑理论家将一般符号学引入建筑学领域时,他们首先决定是塑造抽象还是描写抽象。部分人如翁贝尔托?艾柯,当他试图用符号学解释符号并运用符号时,就造成了符号学理论更加繁琐晦涩、艰深难懂。 艾柯坚定地指出,在能指、所指和被意指的对象之间没有必 然的联系。他坚持被意指的对象应当是一整类事物,而不是一特定的实例。这纯粹混淆了语言学中两个非常普遍的术语:内涵和外延。艾柯在这一点上相当固执。他宣称:“外延与内涵之间的区别并非(像许多作者所强调的那样)是‘单纯的’与‘模糊的’……表意……之间的区别……构成内涵本身的东西乃是使其得以建立的内涵代码……。”因此,尽管人们不需要像艾柯的文学副刊、报纸的评论者那样去反驳他的理论,……然而人们也不可能接受艾柯对那些独特有用概念的反驳,不能接受他将本来可以相当简明的东西加以复杂化的企图。 2.2 建筑信码(code )的制约作用 建筑物的大多数显然不传递什么意思(也不是为了交流才设计的),它是为了满足功能。没有人会怀疑,屋顶最初就是用来遮风避雨的,玻璃杯是盛水便于人喝水用的。 的确,这是如此显而易见又不容怀疑的事实,以致坚持把本来很容易的,说成是具有功能可能性,当作交流传递的作用,似乎反常了。 符号学若企图在这个领域中实现它的目标,为文化现象提供几把钥匙,它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能否有可能解释功能与交流有关。 从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功能有可能使人们更好更准确地理解并给它下定义,从而发现其他种类型的功能性,这些功能性也是根本性的,然而是简单化的功能主义解释所不能领悟的。这也就是说建筑物的某些功能———非简单化的功能主义,是与符号交流有关的。而刺激使交流信码化,交流的过程使建筑的信码一一对应于功能。而建筑信码一方面对建筑学提供了方法,同时也限制了建筑设计的思维,为此将牺牲许多人们所从未见过的新的建筑类型。 在新的艺术创作方法中,“事物职能”的丧失也涉及了单个事物的唯一性。这些情况证实了与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有关的知觉现象与符号现象的概念外延。 在1920年~1930年间,无论是格罗皮乌斯为包豪斯的教师建造的住宅,或是勒?柯布西埃为巴黎资产阶级设计的住宅,都仅仅只是大型住宅建筑的理想细胞。包豪斯教师宿舍楼曾设想为理想的居住区,勒?柯布西埃设计的住宅曾设想为某种综合式的住宅大楼,所有这一系列探索都导致马赛公寓(1947~1952)的出现。它确切地说明了信码制约创作,与艺术结构有关的新的方式制约了结构的各个活动过程。 建筑和城市是传感信息的载体,人们主要考察其根源,而不是接收信息的人。但是接收信息的方式、解码的过程、解码过程中的“失误”都是建立信息传达与社会行为之间的派生关系的决 ? 71? 第30卷第15期2004年8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0No.15Aug. 200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