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谋略第一书】《素书》全文及其译文

【中国谋略第一书】《素书》全文及其译文

【中国谋略第一书】《素书》全文及其译文
【中国谋略第一书】《素书》全文及其译文

白话文校译:暮初

《素书》在民间被视为奇书或天书,相传为秦汉之际的黄石公所作。

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才将此书授予张良,以示慎重。张良正是凭

借此书帮助刘邦平定了江山。《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

《素书》一卷,张良所传”。

据说张良当初非常珍惜此书,并没有把这部书传给后人,甚至将此书

作为陪葬品埋进了自己的坟墓。幸亏在张良死后大约五百年的晋代乱

世中,盗墓人从张良墓中的玉枕中偷得此书,才使《素书》重见天日

并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段逸闻记载于宋朝人张商英为《素书》写的序里。传说张良虽然只用这部书里的一小部分道理就帮助刘邦取得了天下,但是张良到死也没有完全领悟书中的真谛。因此,后世之人,才

能不如张良者如过江之鲫,无法窥探此书真意也在情理之中。然而,

历朝历代并没有对此书引起足够的重视,终使此书湮灭于世。

2012年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素书》中的古句“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又让《素书》重新焕发出光彩。

我认为《素书》之所以伟大,在于直指人心(人性)与道心(道性),通俗地讲就是清晰地解析小到为了确保个人一生的平安,做人应持有

的价值观尺度和行为边界;大到为了确保一个国家的稳定,统治者应

持有的价值观尺度和行为边界。也就是说,《素书》适用于,“明明德”,“亲民”、“止善”,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懂得《素书》的原理也能真正懂得《厚黑学》,才能真正明白历史是

由人所写就的,所有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成王败寇不过是人心与道心

的聚合或裂变而已。也有利于真正理解明代王阳明先生的睿智和洞察力。

暮初于研习《厚黑学》之际,尤感近代诸多《素书》白话文译本,各

有辞不达意之处,无奈于田圃劳作之余,费心费力校译之。诸般苦心,惟阅者察之。故曰,书不在多,惟其可用也。

[原文]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

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

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

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文话文释义]

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不可分离,缺一不可。虽然五位一体,但层次有别,所以分而用之则误,合而用之则吉。

道,是人人都需遵循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万事万物都遵循着道的

约束,道也寓于万事万物之中,因此我们身在其中反而感觉不到道的

存在。也就是说,道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万事万物虽受制于道(自然规

律和自然法则)但又无法清晰追溯其发展的轨迹。好比是我们感觉不

到空气的存在,但空气的的确确在我们的周围甚至身体内存在着。好

比是任何圆形均有圆心存在,但圆心既没有颜色也没有大小,不可见。德,是人对于道的心得,也是万事万物受制于道的表征。德是在人的

身上具体体现道的存在,是道的感化,是道的一种人格化。道如规矩,而德如方圆。得道深则德也深,得道浅则德也浅。所以,德有深浅之分,德有贤愚之别。有所求必有所得,只是得之深浅,视造化之功而定。尽管如此,毕竟鱼有鱼途,虾有虾道。依德而行,人可使自己的

欲求得到满足;符合德的要求,自然界万事万物也因此各得其所。故曰,道者如河流,德者如堤岸,德高者能得上道,德弱者能得下道,

各有所得也。道者如三千弱水,德者如瓠瓢,举水几何,视瓠瓢之器

量而定。故德有上德与下德之分。

仁,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亲近融合之心,如水入海,如雨润土。有仁慈、聪慧、善良的情怀是促成仁的基础条件。

义,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道德准则。义中蕴涵着理,所以人们根据义

中之理奖善惩恶;以义的原则作为建立功业的基础条件。

礼,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法则。人人遵循礼的规范,才能兢兢业业、勤奋努力,才能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

以上五个方面是做人做事的根本,缺一不可。

凡是贤明能干的人物以及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够看清国家盛衰的规律,也懂得存亡的道理;既了解治理乱象的途径,更知晓隐退仕进的

方法。其中的奥妙在于:盛衰有其规律性,成败有其定数,治乱在于

能分清势之正逆,去留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因此,当条件不成熟时,甘心隐伏,静守正道,加强准备,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来临而有所行动,则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看破玄机,顺

势而为则能成就绝世之功。假如生不逢时,只不过无闻于世而已,不

会有大的损害。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智慧就比别人高,名气也比别人大。

[暮初评注]

人于出生之时,智力懵懂未开。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知识积累和社

会历练才逐渐掌握了生存的技能。但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是,每

一个人的生存技能千差万别,假若人与人之间相比较,一生之中所得

到的利益也是多寡不均。从生物学上讲,虽然人的身体结构和基因水

平具有极大的相似性,智力水平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也就是说,差

异性较小。但是,仅仅这样的较小差异性就使人性形成了光怪陆离的

多样性。也就是说,无论哪朝哪代,也无论是古代或是现代,上智下

愚的社会阶层的结构分层永远存在,利益多寡的差异性也是各个时代

的客观存在。

当然,处于“上智”的社会阶层不愿自己的后代沦为“下愚”的境地,不

愿意自己的既得利益烟消云散;而现实中的“下愚”的社会阶层更不愿

让自己的后代世世代代沦为“下愚”。因而,双方都在寻找突破这个瓶

颈难题的解决办法。

但是,由于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也使人怀疑是

否真的存在这样的解决办法。当然,人们是不会甘心的,找不到一条“上路”,那么就找一条“中路”。这条中路就是读书。从古到今,中国

人都信奉一个理论,这就是读书做官,以争取在“仕农工商”的社会序

列中处于高位。到了现代更加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谬论,妄想通过“知识”来弥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并把取得文凭当作是进入社会的

唯一敲门砖。事实上,文凭未必一定能成为晋身社会上层的通行证。

知识的普及虽然有着积极和正面的意义,但是,无论怎么普及也不能

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最多只是达到高位均衡而已。而且,这种

均衡所反映的只是一种互补平衡,并不代表知识结构的相同性。何况,所谓的“知识”还得分“有效知识”还是“无效知识”,因此,连达到上述的均衡也是较为困难的事。虽然通过读书,也就是通过积累知识获得相

应技能的模式,是凭一般人的智力水平能够认同的最佳的一条路,而

且别无他路。至于通过获得社会关系或是通过务农、做工、经商找到

晋身社会的路则是更加摸不着方向了。这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认识中的

趋同性,或称之为羊群效应。

也就是说,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总是一片黑暗,人生的前行道路中原本

就没有什么指路明灯,都是盲听盲从,都是别人举什么灯,我也举什

么灯;别人走什么路,我也走什么路。手中的灯能否照耀自己的前途,确实谁也没有把握。何况,更多的时候,自己的手中并没有灯,是靠

别人的指引并摸索前行的道路。

《素书》是一本天书,简洁地直指人心和道心,犹如一盏人生的明灯。但是,这盏明灯有一个局限性,那就是只能一个人用,不能让大家都用。当只有一个人知道时,才能占据思想的高地,统驭别人。当人人

都知道时,就将这种差异性消除了,也就不存在这种位势了。这也是《素问》在现代社会中作用不大的原因所在。也就是,当秘籍已不成

为秘籍时,一些杀招就不起作用了。

但是,《素书》真是一无是处了?答案也是否定的。其实对于当今社

会还是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只是《素书》的论述方式过于简洁,使

人误以为所谓的“天书”也不过如此。这或许就是古人的高明之处,看

似平凡的书却使上智者得道,中智者得德,下智者得仁义,全凭个人

的慧根和悟性。遍观古代的著作如《道德经》、《易经》者莫不如此。因此,以今人的智力轻视古人智慧,是无知的表现。

《素书》开篇就建立起一个金字塔结构,这就是“道、德、仁、义、礼”,最上端的“道”最不容易捉摸,也不容易理解,因而知道的人也最少。而“礼”知道的人最多,但是层次最低。因此《素书》认为,一个

治国者必须统盘了解这个结构,并通过这个结构层次去治理社会。只

有站在思想的金字塔高端才能洞悉世人的行为举动,才知道什么人可

以为我所用,什么人必须小心提防;什么人可以团结,什么人必须消灭。其次,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力量积蓄的程度,能否真正战胜一

切与已抗衡的势力,从而选择时机,选择敌友,绝不把自己置身于危

险的境地。先求生存,再求发展,步步为营。其三,要以“道、德、仁、义、礼”的要求去规范整体的社会行为,把整体社会分层次地装进这个

金字塔中,统治者剩下的工作就是牢牢看住这个金字塔。当然,这一

点不能让百姓们看透,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素书》隐藏起来。汉

代张良所采取的办法就是随葬。谁曾想,后来被人盗墓,这或许也是

天意。好在《素书》也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粗看之下似乎都是陈词

滥调,因此得以流传至今。要是总是谁一拿到一本奇书就视为珍宝,

而且动不动就将其随葬,估计今天我们连这本书的名称也不知道了。

当一个人凡事能够洞穿事情的来龙去脉和整体结构变化,从而慎始敬终,那么这个人要他不成为“上智”之人也是很难。所以,这也是张良

非常珍惜《素书》的原因之一。想想也是,张良仅凭参悟了这本书的

一部分道理就帮刘邦取得了天下,因此这本书一定还隐藏着我们至今

无法破解的道理。也就是说,当我们了解这本书的字面意思后,可能

无法参透各个基本要素依据某种神秘法则的组合形式。或许,神秘的

力量就在这些组合之中。例如中国古代每位军事家都熟悉《孙子兵法》,因此《孙子兵法》几乎没有秘密可言,但是每个时代总是有一

小部分军事家能够成为常胜将军,这似乎是一个令人奇怪的现象。但是,答案非常简单。之所以能够能成为常胜将军在于有一个整体观、

全局观,尤其是各种要素的组合变化和力量对比的条件,也就是说,

心中有一个整体结构并清楚地知道这个结构中哪些是薄弱环节,哪些

是兵力浪费的环节。按照文学的说法,就是“胸有成竹”。

所以说,当《素书》告诉你需要注重“道、德、仁、义、礼”这五个要素,但是究竟这五个要素是以怎样的空间结构(空间模型)组合在一起,这就是秘密所在了。好比是砖头、瓦片、木料是造房子的材料,

但是在这些材料没有组成房子之前,材料就是材料;但一旦搭建成房

子后,这些砖头、瓦片、木料就不是单纯的材料了,是组成结构的一

部分了。但房子的结构如何设计既与搭建房子所用的材料有关系,但

又没有多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房子的结构意义远远大于单纯的砖头、瓦片、木料分散的意义。

本章之所以命名为《原始章》在于是通篇的立论基础。而立论的底气在于建立一个包含“道、德、仁、义、礼”结构要素的体系。知道了组合形式,可能会找到一条通往神秘之乡的道路。

[原文]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文话文释义]

品德高尚,可以让人心悦诚服;诚实可信,可以统一不同政见;以义当先,可以服众;才识杰出,可以分辨历史上的得失;贤明睿智,可以明析当下的事理,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俊”。

行为举止可以为楷模,聪明智慧可以解疑难,道德诚信可以守契约;廉洁公正可以理财务,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豪”

克尽职守,无所废弛;恪守信义,无所变易;虽遭猜疑,仍能义无反顾;利字当头,仍能不见利忘义。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杰”。[暮初评注]

人生在世,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不明方向和事物的边界。因此,明智的统治者正好利用这个缺陷来统治百姓。当然假如统治者本身也有这个缺陷,那么统治者本身将面临改朝换代的危险。而所谓的方向就是选择,就是有所得,有所舍。所谓统治者就是权、利、位、势的绝对占有者,但是要保持权、利、位、势,必定需要牺牲一部分东西。《素书》把统治者分为几个层次,这就是“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其中,“人之俊”以德、信、义、才、明的面孔昭示世人;“人之豪”以行、智、信、廉的形象为世人楷模;“人之杰”以守职、处义、见嫌、见利中的分寸为世人之标杆。

问题是,不要以为这些统治者表里如一,知行合一,能真正成为“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而是让百姓以为这些统治者应该是这样的人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努力保持“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的形象对于统治阶层而言,实则是一种牺牲,但是这种牺牲背后有着老百姓所看不明白的权、利、位、势的更大利益。是否愿意以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利益,一是看统治者的眼光,二是看统治者的器量,三是看统治者的气数。因此,当张良帮着刘邦“忽悠”取得政权后,张良却明智地选择隐退了。他最了解刘邦的脾性,刘邦无非也是小人一个。但是,历史上的刘邦无愧为“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至少正史中是如此认为的。所以,要蒙骗百姓,“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的形象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为了保持这种形象也要部分牺牲掉自己的一些利益,目的在于攫取更大的利益。平心而论,张良辅佐刘邦是因

为这个平台可以借用而已,并刻意把刘邦打造成“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从而号令天下,平息天下动乱,还百姓一个和平的世界。

也就是说,张良并不想成为“人之俊”、“人之豪”、“人之杰”,已超出了这个范畴,早就是一位真正的得道之人。

本章之所以命名为《正道章》,讲解了要成为统治者应该树立怎样的

形象才能服众。或者说,如何正确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原文]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文话文释义]

杜绝不良嗜好,禁止非分欲望,就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错误的行为,减少邪恶的念头,就可以纠正过失;杜绝美酒和美色的侵扰,可

以洁身自好;

回避嫌疑,远离是非,就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学习,善于质疑,就能

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守拙慎言,就能修养身心;

恭敬、节俭、谦逊、朴实,就能守身不辱;深谋远虑,就能不陷于困危;结交仁义正直之人,就能脱离逆境。

虽智慧高远仍能宽厚待人、务实进取,就能让人不离左右。才适其任,能适其用,才能更好地成就事业。

抑制邪恶,排斥谗佞,可以平息动乱;

以古鉴今,就能不受困惑;确立原则,周密计算,才能应付危机;因

势利导,堵疏结合,可以解开社会难题。

全局谋事,顺势而为,不以小处之失为失,不以小处之得为得,才能

避免错误;坚定不移,勇敢果毅,才能建功立业;勤勉不懈,小心谨慎,才能善始善终。

[暮初评注]

古人云,小不忍而乱大谋。这就是说,人的本性其实是不喜欢任何约

束的,但是假如总是随性而为,不能终成大事。也就是说,凡能成大

事者,必定能“动心忍性”,克服一些不良的心态和行为,以建立社会

对于本人的诚信认同。《孟子》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也就是说,当大事未成或大事未稳之时,必须“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旦大事已成或大事已稳,则无可无不可。当然,警钟长鸣也不

是坏事,历代一些统治者原以为稳坐江山,殊不知天不遂人愿,半路

丢失江山的也不在少数。原因在于对于大事究竟是否成,大事究竟是

否稳,缺乏一个正确的认知。而且,一旦本性暴露必定并为之付出代价,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朝野,这种实例俯拾皆是。

所以本章所说的就是如何“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一些要点,依

计而行,就能养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毅力(克制力)。

本章之所以命名为《求人之志章》,在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仅能养成一种毅力,也能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从而吸引天下的有

志之士围绕左右,帮助自已成其大事。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

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

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

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文话文释义]

所谓“志”,就是精神上的特立独行。最大的能力莫过于谋全局,最大

的坚毅莫过于忍辱负重,最杰出的榜样莫过于修德,最大的快乐莫过

于好善,最神奇的事情莫胜于至诚,聪慧源于明辨,吉祥源于知足,

苦难源于多欲,悲伤莫过于意志消沉,病情莫过于捉摸不定,短视莫

过于小利,心魔源于贪欲,孤独源于恃才傲物,内讧源于猜疑,败政

源于自私。

[暮初评注]

上一章是《求人之志》,本章则对于什么是“志”作了更加明确的解释

和细化。“志”在于精神上的特立独行,而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盲目的

一意孤行。要做到特立独行,必须有一个结构性的精神基础。这个结

构包括“博谋”、“忍辱”、“修德”、“好善”、“至诚”、“体物”、“知足”,

并且要避免因“多愿”、“精散”、“无常”、“苟得”、“贪鄙”、“自恃”、

“任疑”、“多私”带来的困局。

本章之所以命名为《本德宗道》,在于本章所围绕的“志”,归根到底

在于就是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方位标识,这个标识就是以“德”与“道”为

导引。一切行为要合乎“德”与“道”的要求。要以德为本,以道为径。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才能找到一条通往最大

利益的坦途。也就是说,惟有“本德宗道”也能一辈子获得心灵的安全感,而安全感比什么都重要。《老子》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正是指原本就有“德”与“道”的方位标识,但世人总是舍近就远,离坦

取险。对于“德”与“道”总是熟视无睹。立身的一个秘密在于权、利、位、势,在其中任占一地,则衣食无忧。千百年来,小人求而不得,

大人不求而得的现象值得思考和借鉴。但是,权、利、位、势的既得

利益者总是会被利益圈所抛弃,客观因素是一个方面,但是这些既得

利益者往往无视于“道”与“德”的坦途,而陷于酒、色、财、气之中是

最主要的主观原因所在。

道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

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

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

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

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

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

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

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文话文释义]

谋划不周密、破绽迭出必遭下属愚弄,有过错而不自知就是愚蠢,纸

醉金迷不知悔改必陷困局,言语招怨必生祸患。政令有违常理将形同

虚设,政令前后矛盾注定导致失败。轻易发怒却无人畏惧必定受到侵犯。当众侮辱人者必招祸殃,杀戮下属必招危险。怠慢应受尊重之人

必招不幸。与人貌合神离必陷孤独。亲近谗佞远离忠良注定灭亡,亲

近女色而疏远贤人必陷昏聩。女子干政必生动乱,私授官职必生乱相。恃强凌弱就是侵犯,名不副实就是徒耗民脂。宽以待已严于律人者无

法处理政务,厚待自己而损害他人者必招众人唾弃。以过失为由,剥

夺他人功劳必失人心;下属各怀异心必成孤家寡人。没有给下属授于

合适的职位必定关系疏远。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必定使人沮丧。多

许愿少兑现必招怨恨。始迎终弃必定恩断义绝。

付出得少却期望得到厚报必定没有善果。一旦富贵就忘记当初的贫贱

必定不会长久。念旧恶而无视他人的新功劳必招凶险。任用奸邪之徒,必招风险。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为他人谋官将陷政事于混乱。抛弃

自己的优势必然削弱力量。向心术不正者商讨决策之道必存风险。

密谋的计策外泄必定失败,豪取寡施者必定衰落。将士贫穷而谋士富裕,国家实力必招衰弱。贿赂官员大行其道,政治必定昏暗。无视别

人的优点长处,却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耿耿于怀必将作风粗暴。对已任

用的下属时常猜疑,或者对信用较好的人又不重用都将招致政治上的

混乱。以德治国,民心团结;以刑治国,民心离散。小功劳不奖赏,

则无人建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必生大的怨恨。奖赏不足而处罚有

过必定引起叛乱;奖赏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必定造成苛政。喜听

谗佞之言,仇视忠谏之言必定灭亡。藏富于民,社会才安定,搜刮民

脂者必定走向残暴。

[暮初评注]

《本德宗道章第四》中明确了“志”的本义。在接下来的《道义章第五》中继续延续了“志”的话题,只是从“义”的角度来阐述假如不遵守“道义”的行为将会导致何种结果。罗列了种种必将导致败亡的结局,阐明了

本德宗道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的道理。也就是说,从最大利益的角度来说,一切行为都必

须服从于最大利益的要求。对于统治者来说,最大的利益在于让民众

臣服并拥有天下。与可能的结果相违背的思维和行为必须全部去除。

有时候一个君主会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的行为与作为一个君主的行为

之间的定位选择犯迷糊,这正是危机的所在。或者说,作为一个君主

有时必须牺牲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在古代这种概念被

概括为“代天巡狩”,既然代天行权就只能代表天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

利益了。在行为方式上更加接近“神”而不是人。

安礼章第六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

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

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

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

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

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衣不

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人

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国残。

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

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

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

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文话文释义]

怨恨源于不肯赦免小的过失;祸患源于事前未作周密的谋划;幸福源

于积善;灾祸源于积恶。

饥馑源于轻视农业;挨冻源于忽视织造。社会稳定在于得到有用的人才,社会失衡在于失去贤人辅政。富裕在于能招来远客,贫穷在于荒

废农时。

领导者反覆无常,部属必多猜疑。对领导者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

属欺凌傲慢,必定失去亲附。不尊重君侧之臣,关系疏远之臣就轻视

这些君侧之臣。常怀猜疑之心必定不会信任别人;坦诚待人就不会猜

疑别人。邪恶之士从无正直的朋友;奸邪的上司从无公正的部下。

走向灭亡的国家必定缺少贤人辅佐,混乱的政治必定不用能人当政。

成大事者求贤若渴,敬重贤才的人待人丰厚。国家走向称霸,人才必

定集聚归附;国家即灭亡,贤者就会先行逃离。

瘠土不产大物,浅水不容大鱼,秃树不栖大禽,疏林不居大兽。山体

过于陡峭容易崩塌;沼泽之水过满则会漫溢。

弃玉抱石者如同盲人,羊质虎皮者外强中干。拿衣服不提领子势必将

衣服拿倒,走路不看地面一定会跌倒。

梁柱软弱,房屋会倒塌;辅政者无能,国家会倾覆。脚下受寒,心肺

受损;人心怨恨,国之根本动摇。大山将要崩塌,基础必先毁坏;国

家将要衰亡,人心必先涣散。树根干枯,枝条就会腐朽;人民困窘,

国家必将残破。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也会跟着倾覆;与灭亡的国

家做相同的事,也会走向灭亡。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一旦发现苗头就应

立即回避。担忧危险的人,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的人,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自然之道则吉,不符合自然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事都集中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都向

他袭来。这不关神鬼之事,而是符合自然之道而已。

善于谋划的人不会遇到困顿之事;没有为长远谋划的人必定有眼前之忧。

志向相同必然人以类聚,同怀仁慈之心必然共同忧国忧民,奸恶之人

必定结党营私,爱好相同必定渴望结交,审美眼光相当必定相互嫉妒,智慧相当的人必定相聚谋划,权势相当的人必定相互倾轧,利益相同

必定互相猜忌,思想相近必定相互响应,气质相近的人必定相互欣赏,同一类型的人必定相互依靠,行为准则相同的人必定互相亲近,磨难

相同必定使人亲近,觉悟相近必定互相裨益,能力相近必定相互约束,技巧相近必定互相竞争:这是由理数所定,不可与自然之道相违。宽

以待已严于律人者与自然之道相违,而宽以待人严于律已者就顺应了

自然之道。与自然之道相违,将遇阻力;顺应自然之道则畅行无阻。

遇到阻力易生乱象,畅行无阻则顺应天理。按照上述原理,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就有了判断标准了。

[暮初评注]

本章又是一个对于行为规范的注释延续,只不过换了一个层次。是从“礼”的角度来阐发。最终又回归到“道”,从而对于“道、德、仁、义、礼”的作用作了一个全面的小结,揭示了一些人性中特点,从而帮助统

治者更好地把握“人心”和“道心”,把天下的枢纽关节牢牢地握在手心

之中。

不为人知的是,《素书》是另一个侧面阐发了尧、舜、禹心口相传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治国真言(《书经·大禹谟》)(详见《正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

厥中》),告诫统治者必须以天道、地道、人道修身正心和治理天下

大事,敬天畏地,防微杜渐。

由于《素书》相当于一本治国实用手册,背后所隐含的道理不为人知,才使得世人对其轻视。暮初在通读几遍《素书》后才觉得该书确实神

龙见首不见尾,故不敢轻慢,以粗浅的评注方式抛砖引玉。

饮马长城窟行注音版

饮y ìn 马m ǎ 长ch án ɡ 城ch én ɡ 窟k ū 行x ín ɡ 汉h àn 乐yu è 府f ǔ 青q īn ɡ 青q īn ɡ 河h é 畔p àn 草c ǎo ,绵mi án 绵mi án 思s ī 远yu ǎn 道d ào 。 远yu ǎn 道d ào 不b ù 可k ě 思s ī,宿s ù 昔x ī 梦m èn ɡ 见ji àn 之zh ī。 梦m èn ɡ 见ji àn 在z ài 我w ǒ 傍b àn ɡ,忽h ū 觉ju é 在z ài 他t ā 乡xi ān ɡ 。 他t ā 乡xi ān ɡ 各ɡè 异y ì 县xi àn ,辗zh ǎn 转zhu ǎn 不b ù 相xi ān ɡ 见ji àn 。 枯k ū 桑s ān ɡ 知zh ī 天ti ān 风f ēn ɡ,海h ǎi 水shu ǐ 知zh ī 天ti ān 寒h án 。 入r ù 门m én 各ɡè 自z ì 媚m èi ,谁shu í 肯k ěn 相xi ān ɡ 为w éi 言y án 。 客k è 从c ón ɡ 远yu ǎn 方f ān ɡ 来l ái ,遗w èi 我w ǒ 双shu ān ɡ 鲤l ǐ 鱼y ú。 呼h ū 儿ér 烹p ēn ɡ 鲤l ǐ 鱼y ú,中zh ōn ɡ 有y ǒu 尺ch ǐ 素s ù 书sh ū。 长ch án ɡ 跪ɡu ì 读d ú 素s ù 书sh ū,书sh ū 中zh ōn ɡ 竟j ìn ɡ 何h é 如r ú。 上sh àn ɡ 言y án 加ji ā 餐c ān 食sh í ,下xi à 言y án 长ch án ɡ 相xi àn ɡ 忆y ì 。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 有慈惠恻隐之心, 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 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 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 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 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 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 , 而名重於后代.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圣德明君,贤能良相;礼贤爱士,屈己舍人。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信足以一异,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义足以得众,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足鉴古,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明足以照下,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足以为仪表,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智足以决嫌疑,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信可以使守约,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可以使分财,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章第三】

黄石公《素书》全文拼音注音

黄石公《素书》全文拼音注音

原始章 夫f ū道d ào 、德d é、仁r én 、义y ì、礼l ǐ五w ǔ者z h ě一体y ìt ǐ也y ě 。 道d ào 者z h ě,人r én 之z h ī所s u ǒ蹈d ǎo ,使s h ǐ万物w àn w ù不知b ùz h ī其q í所s u ǒ由y óu 。 德d é者z h ě,人r én 之z h ī所得s u ǒd é,使s h ǐ万物w àn w ù各得其所g èd éq ís u ǒ欲y ù 。 仁r én 者z h ě,人r én 之z h ī所s u ǒ亲q īn , 有y ǒu 慈c í惠h u ì恻隐之心c èy ǐn z h īx īn ,以y ǐ遂s u ì其q í生成sh ēngch éng 。 义y ì者z h ě,人r én 之z h ī所s u ǒ宜y í , 赏sh ǎng 善sh àn 罚f á恶è,以y ǐ立功l ìg ōn g 立l ì事s h ì 。 礼l ǐ者z h ě,人r én 之z h ī所s u ǒ履l ǚ , 夙兴夜寐s ùx īn g y èm èi ,以y ǐ成人ch éngr én 伦l ún 之z h ī序x ù 。 夫f ū欲y ù为人w éi r én 之z h ī本b ěn ,不可b ùk ě无w ú一y ī焉y ān 。 贤人x i án r én 君子j ūn z ǐ , 明m íng 于y ú盛衰sh èngshu āi 之z h ī道d ào ,通t ōng 乎h ū成败ch éngb ài 之z h ī数s h ù , 审sh ěn 乎h ū治z h ì乱lu àn 之z h ī势s h ì,达d á乎h ū去q ù就j i ù之z h ī理l ǐ 。 故g ù潜qi án 居j ū抱b ào 道d ào ,以y ǐ待d ài 其q í时s h í 。

素书原文及译文(完美排版)

《素书原始第一》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素书正道第二》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

素书全文注音版

sùshūquánwén 素书全文 yuánshǐzhānɡdìyī 原始章第一 fūdàodérényìlǐwǔzhěyītǐyě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dàozhěrénzhīsuǒdǎoshǐwànwùbùzhījīsuǒyóudézhěrénzhīsuǒdéshǐ 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 wànwùɡědéjīsuǒyùrénzhěrénzhīsuǒqīnyǒucíhuìcèyǐnzhīxīnyǐsuìjī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 shēnɡchénɡyìzhěrénzhīsuǒyíshǎnɡshànfáěyǐlìɡōnɡlìshìlǐzhěrén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 zhīsuǒlǚsùxìnɡyèmèiyǐchénɡrénlúnzhīxùfūyùwèirénzhīběnbùkěwúyī之所 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yān 焉。 xiánrénjūnzǐmínɡyúchénɡcuīzhīdàotōnɡhūchénɡbàizhīshùshěnhūzhìluàn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 zhīshìdáhūqùjiùzhīlǐɡùqiánjūbàodàoyǐdàijīshírěshízhìérhánɡzé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 nénɡjírénchénzhīwèidéjīérdònɡzénénɡchénɡjuédàizhīɡōnɡrújībùyùméi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 shēnéryǐshìyǐjīdàozúɡāoérmínɡchuíyúhòudài

《素书》全文翻译

《素书》全文翻译 导读: 《素书》原文译文 原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

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

黄石公素书全文拼音注音

黄石公素书全文拼音注 音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原始章 夫f ū道d ào 、德d é、仁r én 、义y ì、礼l ǐ五w ǔ者zh ě一体y ìt ǐ也y ě。 道d ào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所su ǒ蹈d ǎo ,使sh ǐ万物w àn w ù不知b ùz h ī其q í所su ǒ由y óu 。 德d é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所得s u ǒd é,使sh ǐ万物w àn w ù各得其所g èd éq ís u ǒ欲y ù。 仁r én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所su ǒ亲q īn , 有y ǒu 慈c í惠hu ì恻隐之心c èy ǐn z h īx īn ,以y ǐ遂su ì其q í生成sh ēngch éng 。 义y ì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所su ǒ宜y í , 赏sh ǎng 善sh àn 罚f á恶è,以y ǐ立功l ìg ōng 立l ì事sh ì 。 礼l ǐ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所su ǒ履l ǚ , 夙兴夜寐s ùx īn g y èm èi ,以y ǐ成人ch éngr én 伦l ún 之zh ī序x ù 。 夫f ū欲y ù为人w éir én 之zh ī本b ěn ,不可b ùk ě无w ú一y ī焉y ān 。 贤人xi ánr én 君子j ūn z ǐ , 明m íng 于y ú盛衰sh èngshu āi 之zh ī道d ào ,通t ōng 乎h ū成败ch éngb ài 之zh ī数sh ù, 审sh ěn 乎h ū治zh ì乱lu àn 之zh ī势sh ì,达d á乎h ū去q ù就ji ù之zh ī理l ǐ。 故g ù潜qi án 居j ū抱b ào 道d ào ,以y ǐ待d ài 其q í时sh í 。

全文注音版素书

素s ù 书sh ū 全qu án 文w én 原yu án 始sh ǐ 章zh ān ɡ 第d ì 一y ī 夫f ū 道d ào 、德d é、仁r én 、义y ì、 礼l ǐ 五w ǔ 者zh ě, 一y ī 体t ǐ 也y ě。 道d ào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蹈d ǎo ,使sh ǐ 万w àn 物w ù 不b ù 知zh ī 其qí 所su ǒ 由y óu ;德d é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得d é,使sh ǐ 万w àn 物w ù 各ɡě 得d é 其qí 所su ǒ 欲y ù;仁r én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亲q īn ,有y ǒu 慈c í 惠hu ì 恻c è 隐y ǐn 之zh ī 心x īn ,以y ǐ 遂su ì 其qí 生sh ēn ɡ 成ch én ɡ;义y ì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宜y í ,赏sh ǎn ɡ 善sh àn 罚f á 恶è,以y ǐ 立l ì 功ɡōn ɡ 立l ì 事sh ì;礼l ǐ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履l ǚ,夙s ù 兴x ìn ɡ 夜y è 寐m èi ,以y ǐ 成ch én ɡ 人r én 伦l ún 之zh ī 序x ù 。 夫f ū 欲y ù 为w èi 人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不b ù 可k ě 无w ú 一y ī 焉y ān 。 贤xi án 人r én 君j ūn 子z ǐ,明m ín ɡ 于y ú 盛shèng 衰shuāi 之zh ī 道d ào ,通t ōn ɡ 乎h ū 成ch én ɡ 败b ài 之zh ī 数sh ù,审sh ěn 乎h ū 治zh ì 乱lu àn 之zh ī 势sh ì,达d á 乎h ū 去q ù 就ji ù 之zh ī 理l ǐ,故ɡù 潜qi án 居j ū 抱b ào 道d ào ,以y ǐ 待d ài 其qí 时sh í 。 若ruò 时sh í 至zh ì 而ér 行xíng ,则z é 能n én ɡ 极j í 人r én 臣ch én 之zh ī 位w èi ;得d é 机j ī 而ér 动d òn ɡ,则z é 能n én ɡ 成ch én ɡ 绝ju é 代d ài 之zh ī 功ɡōn ɡ;如r ú 其qí 不b ù 遇y ù,没mò 身sh ēn 而ér 已y ǐ。是sh ì 以y ǐ 其qí 道d ào 足z ú 高ɡāo ,而ér 名m ín ɡ 垂chu í 于y ú 后h òu 代d ài 。 正zh èn ɡ 道d ào 章zh ān ɡ 第d ì 二èr 德d é 足z ú 以y ǐ 怀hu ái 远yu ǎn ,信x ìn 足z ú 以y ǐ 一y ī 异y ì,义y ì 足z ú 以y ǐ 得d é 众zh òn ɡ,才c ái 足z ú 以y ǐ 鉴ji àn 古ɡǔ,明m ín ɡ 足z ú 以y ǐ 照zh ào 下xi à,此c ǐ 人r én 之zh ī 俊j ùn 也y ě ; 行xíng 足z ú 以y ǐ 为wéi 仪y í 表bi ǎo ,智zh ì 足z ú 以y ǐ 决ju é 嫌xi án 疑y í,信x ìn 可k ě 以y ǐ 使sh ǐ 守sh ǒu 约yu ē,廉li án 可k ě 以y ǐ 使sh ǐ 分f ēn 财c ái ,此c ǐ 人r én 之zh ī 豪h áo 也y ě ; 守sh ǒu 职zh í 而ér 不b ù 废f èi ,处ch ù 义y ì 而ér 不b ù 回hu í,见ji àn 嫌xi án 而ér 不b ù 苟gǒu 免mi ǎn ,见ji àn 利l ì 而ér 不b ù 苟gǒu 得d é ,此c ǐ 人r én 之zh ī 杰ji é 也y ě。

素书原文及解释

素书 原始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 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五轮书》(宫本武藏)),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规划。这是全书的纲要。《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发动。《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础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火散集结、包抄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察看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

必看的中国古典文化排行榜

必看的中国古典文化排行榜 1、《周易》 作者: 明来知德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周易》是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华夏五千年智 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 商家的必修之术。《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本书所选取的明代经学家来知德的《易经集注》, 又名《周易集注》,侧重取《系辞》"错综其数"以论象,以象数阐释义理,以义理印证象数,纵横推演,以象数错综变化,按图索骥,为学《易》者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失去 了一千多年的象数,又回到了"四圣"原处。 2、《六韬》 作者: 陈曦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中国古代著名兵书,宋代钦定为兵学经典“武经七书”之一。内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6卷60篇,是存世先秦兵书中篇幅最长者。全书以太公姜望与周文王、武王答问形式写成,故旧题 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又名姜尚、吕望,是西周著名的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但据考证,该书当成于战国末年,显系后人托名之作。“六韬”,即谓指导战争的 六种韬略。全书前两卷阐述战略问题,后四卷重在阐述战争指导的一些重要原则及战术、 技术问题。内容广博,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战略理论、军队建设、国防建设与国防动员、参谋业务以及保密等问题。体系完整,堪称我国先秦时期兵学发展的集大成之作。 3、《老子》 作者: 饶尚宽 出版社: 中华书局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 性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内容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治国兴邦等方方面面。

尚书全文注音版

目录 尧典 (2) 皋陶谟 (15) 大禹谟 (10) 禹贡 (17) 盘庚上 (24) 盘庚中 (27) 盘庚下 (30) 高宗肜日 (32) 泰誓上 (33) 泰誓中 (35) 泰誓下 (37) 洪范 (39) 金縢 (45) 大诰 (48) 康诰 (52) 酒诰 (57) 召诰 (61) 洛诰 (65) 多士 (69) 无逸 (72) 君奭 (76) 多方 (80) 立政 (84) 顾命 (88) 吕刑 (94)

尚书 yáo 尧diǎn 典 xī昔zài 在 dì 帝 yáo 尧, cōnɡ 聪 mínɡ 明 wén 文 sī 思, ɡuānɡ 光 z hái 宅 t iān 天 x ià 下。 j iānɡ 将 xùn 逊 yú 于 wèi 位,rànɡ 让 yú 于 yú 虞 s hùn 舜, z uò 作《 yáo 尧 d iǎn 典》。 y uē 曰 r uò 若 jī 稽 ɡǔ 古 dì 帝 yáo 尧, y uē 曰 fànɡ 放 xūn 勋, qīn 钦 mínɡ 明 wén 文 sī思ān 安 ān 安, yǔn 允 ɡōnɡ 恭 kè 克 rànɡ 让, ɡuānɡ 光 bèi 被 sì 四 b iǎo 表, ɡé 格 yú 于 s hànɡ上x ià 下。 kè 克 mínɡ 明 jùn 俊 dé 德, yǐ 以 qīn 亲 j iǔ 九 zú 族。 j iǔ 九 zú 族 jì 既 mù 睦,p ián 平 z hānɡ 章 bǎi 百 xìnɡ 姓。 bǎi 百 xìnɡ 姓 z hāo 昭 mínɡ 明, x ié 协 hé 和 wàn 万 bānɡ 邦。 lí黎mín 民 yú 于 b iàn 变 s hí 时 yōnɡ 雍。 nǎi 乃 mìnɡ 命 xī 羲 hé 和, qīn 钦 r uò 若 hào 昊 t iān 天, lì 历 x iànɡ 象 rì 日 y uè 月 xīnɡ星c hén 辰, jìnɡ 敬 s hòu 授 mín 民 s hí 时。 fēn 分 mìnɡ 命 xī 羲 z hònɡ 仲, z hái 宅 yú 嵎 yí 夷, y uē曰yánɡ 旸 ɡǔ 谷。 yín 寅 bīn 宾 c hū 出 rì 日, p ián 平 z hì 秩 dōnɡ 东 z uò 作。 rì 日 z hōnɡ 中, xīnɡ星n iǎo 鸟, yǐ 以 yīn 殷 z hònɡ 仲 c hūn 春。 j ué 厥 mín 民 xī 析, n iǎo 鸟 s hòu 兽 zī 孳 wěi 尾。 s hēn 申mìnɡ 命 xī 羲 s hū 叔, z hái 宅 nán 南 j iāo 交。 p ián 平 z hì 秩 nán 南 é 讹, jìnɡ 敬 z hì 致。 rì日yǒnɡ 永 xīnɡ 星 h uǒ 火, yǐ 以 z hènɡ 正 z hònɡ 仲 x ià 夏。 j ué 厥 mín 民 yīn 因, n iǎo 鸟 s hòu 兽 xī希ɡé 革。 fēn 分 mìnɡ 命 hé 和 z hònɡ 仲, z hái 宅 xī 西, y uē 曰 mèi 昧 ɡǔ 谷。 yín 寅 j iàn 饯nà 纳 rì 日, p ián 平 z hì 秩 xī 西 c hénɡ 成。 x iāo 宵 z hōnɡ 中 xīnɡ 星 xū 虚, yǐ 以 yīn 殷

饮马长城窟行注音版

1 饮y ìn 马m ǎ 长ch án ɡ 城ch én ɡ 窟k ū 行x ín ɡ 汉h àn 乐yu è 府f ǔ 青q īn ɡ 青q īn ɡ 河h é 畔p àn 草c ǎo ,绵mi án 绵mi án 思s ī 远yu ǎn 道d ào 。 远yu ǎn 道d ào 不b ù 可k ě 思s ī,宿s ù 昔x ī 梦m èn ɡ 见ji àn 之zh ī。 梦m èn ɡ 见ji àn 在z ài 我w ǒ 傍b àn ɡ,忽h ū 觉ju é 在z ài 他t ā 乡xi ān ɡ 。 他t ā 乡xi ān ɡ 各ɡè 异y ì 县xi àn ,辗zh ǎn 转zhu ǎn 不b ù 相xi ān ɡ 见ji àn 。 枯k ū 桑s ān ɡ 知zh ī 天ti ān 风f ēn ɡ,海h ǎi 水shu ǐ 知zh ī 天ti ān 寒h án 。 入r ù 门m én 各ɡè 自z ì 媚m èi ,谁shu í 肯k ěn 相xi ān ɡ 为w éi 言y án 。 客k è 从c ón ɡ 远yu ǎn 方f ān ɡ 来l ái ,遗w èi 我w ǒ 双shu ān ɡ 鲤l ǐ 鱼y ú。 呼h ū 儿ér 烹p ēn ɡ 鲤l ǐ 鱼y ú,中zh ōn ɡ 有y ǒu 尺ch ǐ 素s ù 书sh ū。 长zh ǎn ɡ 跪ɡu ì 读d ú 素s ù 书sh ū,书sh ū 中zh ōn ɡ 竟j ìn ɡ 何h é 如r ú。 上sh àn ɡ 言y án 加ji ā 餐c ān 食sh í ,下xi à 言y án 长zh ǎn ɡ 相xi àn ɡ 忆y ì 。

中华智慧经典 《经世奇谋》简介

中华智慧经典《经世奇谋》简介 《经世奇谋》简介 《经世奇谋》是明代学者俞琳编著的一部汉民族智谋类经典,书中选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和故事。《经世奇谋》与冯梦龙《智囊全集》齐名,因所搜集的故事皆为奇策异谋,因而被误解为旁门左道而久遭禁锢。其实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治世谋略,在借鉴古人防患未然、相机行事、随机应变、化险为夷、解除忧患等等的生命智慧中获得人生道理和处事经验,使世人变得智慧清醒,活得豁达明白。书中也选择了大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故事,尤其阐述为人处世的谋略和经验,在当前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当然,本书中也有一些负面的东西,需鉴别吸收。 1、本书概况

《经世奇谋》是明代学者俞琳编著的一部智谋类经典,书中选取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和故事,按不同的情景和应用场合分为备患、纾祸、知几、敏悟、防诈等十九类,重在表现古人在应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活具体矛盾时,灵活运用智谋策略以解决问题的历程和启示。本书强调对历史资源的活学活用,叙事简明扼要,每类前的总评切中要害,是“读史使人明智”这一箴言最好的实践范例。 《经世奇谋》收集先秦至明朝的故事传闻613则,分为“备患”、“纾祸”、“知几”、“敏误”、“应猝”、“拯危”、“讽谏”、“击奸”、“御下”、“能言”、“忠谋”、“贤使”、“能吏”、“制胜”、“用间”、“饵敌”、“智女”、“防诈”、“补遗”等十九类,每类前有编者俞琳撰写的小序,语意看似简单平实,实则提纲挈领,富含警示。故事取材于正史、稗官野史、笔记小说和传闻,编写时也大多采用节录并略加修改,以便阅读。全书以“备患类”为首,表明作者对未雨绸缪以防患未然在社会及人生的重要意义。其他如“纾祸类”、“应猝类”、“拯危类”、“用间类”、“饵敌类”等故事,侧重讲智慧的运用,“防诈类”主要是以反面例子教育读者,警惕卑鄙的小人,不要听信谗言。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特立“智女类”,选取我国古代杰出女性的随机应变、谋算精确的感人故事,作

素书全文

素书全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遵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闇,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啬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吕氏春秋》 作者:(战国)吕不韦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由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纂,其目的是为了集粹各家精华,成一家之言,最终为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寻找理论根据。《吕氏春秋》的内容主要以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为主,同时又汇集了墨、法、兵等学派的学说,成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的主要思想武器。 2、《三十六计》 作者: 李翰文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三十六计》是一部兵书,包括胜战、攻战、混战、败战等计策,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思想,不仅适用于行兵打仗,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书史论结合,充分发挥战争事件对计谋的诠释,让读者能够在故事中理解计谋。 3、《素书》 作者:(西汉)黄石公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素书》为汉代黄石公著,全书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

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洞察入微。全书虽只有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蕴涵着极大的智慧。内容包括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和为人处世的小智慧,被誉为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 4、《资治通鉴》 作者: 司马光 出版社: 岳麓书社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资治通鉴》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这部巨著中,作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5、《新编千家诗》 作者: 袁行霈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千家诗》继承了流行本通俗易懂、便于记诵的优点,诗、书、画三者的完美结合,“新编”删除了以往千家诗中个别反映士大夫的哀愁和为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篇目。选诗的范围仍然以唐宋近体诗为主,还包括了汉代的五七言古诗到近代的作品。 中国古典小说 1.《红楼梦》 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之作,一部最伟大的文学奇书,由此创立的红学研究为史上罕见。 2.《西游记》

亡羊补牢拼音版

《亡羊补牢》拼音版 从c ón ɡ前qi án 有y ǒu 个ɡè人r én ,养y ǎn ɡ了le 几j ǐ只zh ǐ羊y án ɡ.一y ì天ti ān 早z ǎo 上sh àn ɡ,他t ā去q ù放f àn ɡ羊y án ɡ,发f ā现xi àn 少sh ǎo 了le 一y ì只zh ǐ.原yu án 来l ái 羊y án ɡ圈ju àn 破p ò了le 个ɡè窟k ū窿l ón ɡ,夜y è里l ǐ狼l án ɡ从c ón ɡ窟k ū窿l ón ɡ钻zu ān 进j ìn 去q ù,把b ǎ那n à只zh ǐ羊y án ɡ叼di āo 走z ǒu 了le . 街ji ē坊f ān ɡ劝qu àn 他t ā说shu ō:"赶ɡǎn 快ku ài 把b ǎ羊y án ɡ圈ju àn 修xi ū一y ì修xi ū,堵d ǔ上sh àn ɡ那n à个ɡe 窟k ū窿l ón ɡ吧b ɑ." 他t ā说shu ō:"羊y án ɡ已y ǐ经j īn ɡ丢di ū了le ,还h ái 修xi ū羊y án ɡ圈ju àn 干ɡàn 什sh én 么me 呢ne ?" 第d ì二èr 天ti ān 早z ǎo 上sh àn ɡ,他 t ā去q ù放f àn ɡ羊y án ɡ,发f ā现xi àn 羊y án ɡ又y òu 少sh ǎo 了le 一y ì只zh ǐ.原yu án 来l ái 狼l án ɡ又y òu 从c ón ɡ 窟k ū窿l ón ɡ钻zu ān 进j ìn 去q ù,把b ǎ羊y án ɡ叼di āo 走z ǒu 了le . 他t ā很h ěn 后h òu 悔hu ǐ,不b ù该ɡāi 不b ù接ji ē受sh òu 街ji ē坊f ān ɡ的de 劝qu àn 告ɡào , 心x īn 想xi ǎn ɡ,现xi àn 在z ài 修xi ū还h ái 不b ù晚w ǎn .他t ā 赶ɡǎn 快ku ài 堵d ǔ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素书全文注音版A3

素sù书shū全quán文wén 《原始章》 夫fū道dào、德dé、仁rén、义yì、礼lǐ五wǔ者zhě,一yì体tǐ也yě。道dào者zhě,人rén 之z hī所suǒ蹈dǎo,使s hǐ万wàn物wù不bù知z hī其qí所suǒ由yóu。德dé者zhě,人rén之z hī所suǒ得dé,使s hǐ万wàn 物wù各gè得dé其qí所suǒ欲yù。仁rén者zhě,人rén之z hī所suǒ亲qīn,有yǒu慈cí慧h uì恻cè隐yǐn之z hī心xīn,以yǐ遂s uì其qí生shēng成chéng。义yì者zhě,人rén之z hī所suǒ宜yí,赏shǎng善shàn罚fá恶è,以yǐ立lì功gōng 立lì事s hì。礼lǐ者zhě,人rén之z hī所suǒ履lǚ,夙sù兴xīng夜yè寐mèi,以yǐ成chéng人rén伦lún之z hī序xù。夫fū欲yù为wéi人rén之z hī本běn,不bù可kě无wú一yī焉yān。贤xián人rén君jūn子zǐ,明míng于yú盛shèng衰shuāi之z hī道dào,通tōng乎hū成chéng败bài之z hī数shù,审shěn乎hū治z hì乱luàn之z hī势s hì,达dá乎hū去qù就j iù之z hī理lǐ。若ruò时s hí至z hì而ér行háng,则zé能néng极jí人rén臣chén之z hī位wèi;得dé机jī而ér动dòng,则zé能néng成chéng 绝j ué代dài之z hī功gōng。如rú其qí不bú遇yù,没méi身shēn而ér已yǐ。是s hì以yǐ其qí道dào足zú高gāo,而ér 名míng重zhòng于yú后hòu代dài。 《正道章》 德dé足zú以yǐ怀huái远yuǎn,信xìn足zú以yǐ一yī异yì,义yì足zú以yǐ得dé众zhòng,才cái足zú以yǐ鉴jiàn古gǔ,明míng足zú以yǐ照zhào下x ià,此cǐ人rén之z hī俊jùn也yě;行háng足zú以yǐ为wéi仪yí表biǎo,智z hì足zú以yǐ决j ué嫌xián疑yí,信xìn可kě以yǐ使s hǐ守shǒu约yuē,廉lián可kě以yǐ使s hǐ分fēn财cái,此cǐ人rén

字字珠玑《素书》原文及译文

字字珠玑《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相传为秦末黄石公作,民间视为奇书、天书。它虽提出"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但仍以道家的"本德宗道"为主,辅以儒家的仁、义、礼,是一部审视历史、增广智慧的道家著作。《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传说黄石公三试张良,而后把此书授予张良。张良凭借此书,助刘邦定江山。 [温馨提示:译文部分仅供参考]

01 《素书原始第一》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