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2009年1月第11卷 第1期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 iangs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 on )

 

Jan .2009Vol .11No .1

 

 

 

 

 

 

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王卫平,王 坤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 要]冯桂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先后主讲南

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著名书院20余年,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和教育思想。

他不仅提出改革书院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等主张,而且提出改革科举考试的种种办法,力主全面、深入地向西方学习,从而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对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教育改革思想;经世致用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09)01-0078-06

[收稿日期]2008-11-26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清代吴地书院教育与吴文化发展”

(06JS DLS001)[作者简介]王卫平(1962—),男,江苏溧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王 坤(1983—),男,江苏邳州人,硕士

研究生,从事专门史研究。

冯桂芬(1809年—1874年),字林一,因景仰亭林(顾炎武),故号景亭,自称邓尉山(江苏吴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广西乡试正考官(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左宗棠《中允冯

公景亭家传》

)。咸丰三年(1853年),在苏州兴办团练。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克苏州,逃至上海,参与组织中外会防局,总司江南机器制造局,并且入李鸿章幕府,请李鸿章奏减苏南田赋。同治三年,协助李鸿章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学习

外国语言及自然科学,以“求博通西学之才”[1]

,后返乡讲学著书,先后主讲多所书院20余年,蔚为江南耆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卒于家。他一生著述宏富,著有《显志堂稿》、《梦柰诗存》、《校邠庐抗议》、《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弧失算术细草图解》、《西算新法直解》等,并纂修《两淮盐法志》、《苏州府志》等(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李鸿章

《墓志铭》

)。冯桂芬自幼即禀资颖异,所学甚博,经史掌故之外,于天文、舆地、兵制、刑法、盐铁、河渠、食货诸书,“靡不虑专精务,欲推究其本原,洞澈其微

奥,隐然负拨乱澄清之志”(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吴

云序)。潜心钻研经术,博通古今,但论学不为门户

之争,“说经宗汉儒,亦不废宋”[2]

。力倡经世之学,以实用为本,所谓天下大计,“无日不往来于胸中,其于河漕、兵刑、盐铁诸政,国家条例源流,

洞达而持之介然”(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李鸿章《墓志

铭》)。于文无所不长,诗、古文辞、骈体、制艺,“无

不卓然成一家言,而尤达于经世之学”(冯桂芬《显志

堂稿》卷首,吴大 序)。曾多次上书,主张在东南地区减赋、均赋,改革漕运。冯桂芬性格恬澹,但遇事奋发,不避劳怨,“凡 河、建学、积穀诸举,条议

皆出其手”[1]

。太平军被镇压后,苏州满目疮痍,秩序混乱,冯桂芬作为地方名绅,“一切善后事宜,如建学宫, 河道,萁祠宇,设书院,靡不规划

尽善”(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礼部奏议《崇祀》)。1861年,冯桂芬作《校邠庐抗议》,力倡“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等系统的变法主张,在全面“采西学”的问题上,态度鲜明,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冯桂芬“以唯善是从消解变法中的古今中西矛盾,比较理智地兼顾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他既具有世界眼光,又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批评时弊多切中要害,变法主张多切实可

行。他也是有诸多事功实绩的实行家”[3]

。熊月之先生认为,冯桂芬的思想上接林、魏,下启康、梁,是“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转换时代具有开拓意

义的、影响深远的思想家”[4]14

一、与书院结缘:肄业正谊书院

道光八年(1828年),年正弱冠的冯桂芬进入苏州著名学府———正谊书院读书。正谊书院位于

苏州府学东、沧浪亭北,嘉庆十年(1805年)由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志伊创建(《民国吴县志》,

《书院》),经费充足、师资力量雄厚,历任山长多为著名学者,且多有进士功名。书院藏书丰富,生徒济济。对于刚刚踏上治学道路的冯桂芬来说,正谊书院实在是一个读书治学、切磋学问的好地方。

冯桂芬入正谊书院时,山长为乾嘉时期著名

大儒朱 。朱 (1769年—1850年),字玉存,号

兰坡,安徽泾县人,嘉庆七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

士,授编修,历任山东乡试考官、日讲起居注官、国

史馆总纂、提调,迁右赞善、侍讲等职。先后主讲

钟山、正谊、紫阳书院25年,其中主持正谊书院达10余年之久[5]。作文宗桐城派,著述甚丰,有《文选集释》、《小万卷楼诗集》、《小万卷斋文集》、《说文假借义正》等,并辑有《国朝古文汇钞》、《诂经文钞》、《续钞》等。

朱 执教正谊书院,“立身行己,规行矩步,

道范俨然”(冯桂芬《显志堂稿》卷2,《朱兰坡宫赞师七十寿

序》),对书院生徒有很大的影响力,培育了众多人才。他先后选刻书院生徒“制义佳篇,次第成三集”,选刻正谊书院课艺,并“手订经解诗赋集,体之尤者若干首都为一集”(朱 《正谊书院小课》卷首,欧阳泉序),是为《正谊书院小课》。朱 对冯桂芬非常赏识,所选书院课艺也以冯桂芬的作品最多,如卷二有冯桂芬《子产伍田畴论》,卷四《试帖诗》中有冯桂芬《人淡如菊》、《三月春阴正养花》、《水净楼阴直》等作品(朱 《正谊书院小课》卷首,目录)。

冯桂芬对这位老师的人品、文章也极其钦佩,

曾作《和朱兰坡师重游頖宫元韵》二首:

“早岁论经邸殿中,寻还初服二疏风。

旧游璧沼芹搴缕,佳节琴溪杏试红。朗鉴无

花推眼老,大还有药驻颜童。总持坛坫东南

望,未合江湖署长翁。”

“文章经术足千秋,家法先秦两汉周。

金石残编虫篆剔,球锽巨制凰楼修。竹孙擢

秀欣贻燕,兰膳调馨合献鸠。彩胜簪来霜鬓

满,不教坡老擅风流。”(冯桂芬《梦柰诗存》)

冯桂芬在治学上受朱 影响较大。朱 治

《说文》,造诣很深,著有《说文假借义正》等,冯桂

芬后来在《说文》方面也取得很高的成就。道光

三十年(1850年),朱 去世后,冯桂芬作诗追忆:

“皋比廿载重沧桑,末座侯芭载酒忙。

老辈风流今有几,江南老耆鲁灵光。”(冯桂芬

《梦柰诗存》,《朱兰坡侍讲师》)

冯桂芬在正谊书院读书时,还曾受到江苏巡抚林则徐的赏识。道光十二年(1832年)六月,作为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到正谊书院考课,首拔冯桂芬,对之欣赏有加,并将冯桂芬招至署中读书。冯桂芬门生吴大 记曰:“道光朝林文忠公抚吴,有政声。公余之暇,与紫阳、正谊两书院肄业士讲求文艺,鉴别人伦。吾师林一冯公以学问、文章受知于文忠最深,有一时无两之誉。”(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吴大 序)八月,冯桂芬中举,拜林氏为师,并助其校书,成为林则徐的得意门生。林则徐以经世务实享誉于当时,以禁烟抗英流芳于后世,他的经世思想对冯桂芬产生了重要影响。冯桂芬后来致力于经世之学,应该说与林则徐关系甚大。

二、书院人生:丰富的书院教育实践

冯桂芬不仅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开创近代教育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长期从事书院教育活动,先后主讲南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等著名书院20余年,是一位著名的书院大师。冯桂芬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教育思想别具一格,培养人才甚众,“造就多知名士,其素无文誉而激励成材者,不可胜数”(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礼部奏议《事实》)。其卓越的教育思想见解,“对洋务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对近代教育的兴起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对几十年后的维新教育也产生过重要影响”[6]。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冯桂芬因母亲谢世回籍守制。3年后应两江总督李星沅之聘,主讲金陵惜阴书院。惜阴书院又名惜阴书舍,前两江总督陶澍于道光十八年创办,挑选本省举人以及钟山、尊经两书院之优异生徒,每月课以“经解、诗古、文辞”。李星沅早先曾在陶澍幕中为僚,任两江总督后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他对冯桂芬说:“此先师陶文毅公所创也,余适继其后。文毅公于子又有文字之知,子其为我助诸生以学,以益广公之遗泽。”(冯桂芬《显志堂稿》卷2,《惜阴书舍戊申课艺序》)冯桂芬与陶澍本属旧交,对其为人颇为钦佩,加之南京、苏州路途不远,便于往来,遂答应李星沅之聘。

冯桂芬主持惜阴书院期间,兢兢业业。惜阴书院学生水平较高,冯桂芬以通经致用之学教导诸生,“愿偕诸生相励勉于通经致用之途,不欲以流俗自画。大之考镜古今得失,匡时济世,坐言起行;小之亦作一经,与雅颂比烈。……若徒以训诂

97

王卫平,等 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词章沾沾自得,其所期于诸生哉?”(冯桂芬《显志堂

稿》卷2,《惜阴书舍戊申课艺序》)反映了冯桂芬批判科举制度、提倡经世之学的态度。

冯桂芬在惜阴书院仅有1年时间,但对惜阴

书院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学生对他怀念有

加,所谓“又若惜阴,讲席斯在。公昔主之,百川

来汇”(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许赓飏《祭文》)。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冯桂

芬避居上海。期间经常生病,杜门不出,唯以读

书、写作为事,“虽家业荡然,警报迭至,府君犹日

手一编不置”(冯芳缉,冯芳植《冯景亭行状》),以故经济

颇为窘迫。咸丰十一年(1861年),应江苏巡抚薛

焕之聘,主讲上海敬业书院[4]14,生活才稍有起色。

清政府收复苏州后,冯桂芬于同治三年

(1864年)秋返回苏州,应李鸿章之聘出任重建后的正谊书院山长。掌院3年期间,“殚力经世之学”,对近代吴地书院的学风产生了重要影响[7]。著名学者俞樾在为《显志堂稿》所作序中写道:“同治中,余寓吴下主讲紫阳,先生亦主正谊讲席,时相过从。……先生于学无所不通,而其意则在务当世有用之学”(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俞樾序)。

现存《正谊书院课选三集》集中反映了冯桂

芬课士的情况。《正谊书院课选三集》主要收录

一些比较优异生徒的文章,如徐凤衔《问江北江

南水利疏导修防何为最重要?》、《问开垦荒田广

招客民耕种有无流弊?》、吴庆咸《江南浙西引地

盐法策》、胡其昌《清丈论》、孙文楷《汉宋儒小学

不同论》、薛福庚《问黄河北流东流东北分流利弊

若何?昔夺淮今夺济孰愈?》、柳商贤《唐代处置

藩镇得失论》、陶然《叶向高论》、朱培源《募重建

养牲局启》、叶昌炽《拟苏子美沧浪亭记》、陆润庠

《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朱以增《正谊书院课选三集》

卷首,目录)。从冯桂芬所出课题类别看,多为赋、诗、论、铭、记、策等;从内容看,除经史外,授课内容涉及时政、军事、天文、舆地、小学、水利、河渠、算学、盐铁等。可以看出,经世致用之学在冯桂芬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贯彻。

冯桂芬主持正谊书院3年,培养了众多人才,

较为著名者包括吴大 、叶昌炽、陆润庠、王颂蔚、

管礼耕、柳商贤、潘锡爵、袁宝璜等。吴大 是近

代著名金石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同治七年进士,授

编修,出任陕甘学政,官至广东、湖南巡抚;陆润庠

为同治十年状元,历任工部、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王颂蔚为光绪五年进士,曾于户部为官,补军机章京;叶昌炽为光绪十六年进士,授编修,累至侍讲,督甘肃学政;管礼耕笃守家学,尤长训诂;袁宝璜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官刑部主事,通经、小学,兼及算术[1]。因此其门生曾在祭文中称赞说:“秦风权舆,汉学根柢,惟公创始,乐观厥成。非公斯席,孰发其英?唐弓夏服,各受榜檠。柳(商贤)管(礼耕)袁(宝璜)叶(昌炽),久且益精”(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许赓飏《祭文》)。

李鸿章在为冯桂芬所作《墓志铭》中谈及他“先后主讲金陵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诸书院,为后进讲论学术,评骘文艺”(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李鸿章《墓志铭》)。礼部奏折中也有“引掖后进,出于至诚。先后主讲惜阴、敬业、紫阳、正谊等书院几二十年”之语(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礼部奏议《事实》)。《清儒学案》、《清史稿》中都曾记载冯桂芬“主讲惜阴、敬业、紫阳、正谊诸书院”。据此可知,冯桂芬曾主讲紫阳书院,且主讲紫阳书院事在主讲正谊书院之前。不过,现在《紫阳书院志》中未曾提及冯桂芬主讲紫阳书院的具体时间,倒是冯桂芬代李鸿章所作《改建正谊书院记》中提供了相关线索:“余平吴之次年,建复紫阳书院,课四书文试帖如旧制。其明年将复正谊书院旧制,与紫阳同以肄业人众,故分之。今人数不及半,分之则弥少”。此文既出自冯桂芬手笔,其真实性毋庸置疑。据此,清军收复苏州次年,相继修复紫阳、正谊两所书院,前后相差约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冯桂芬回苏时即被聘为正谊书院山长,此前并未主讲紫阳书院。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刚刚恢复两所书院的一段时期内,紫阳、正谊两书院的学生是合在一起读书肄业,后“以肄业人众,故分之”,才将两所书院分开。由此或可推断,冯桂芬主讲紫阳书院的具体时间是从1864年秋返回苏州后,至1865年紫阳、正谊二书院分设。冯桂芬主讲紫阳书院的情况史籍少见,只有其门生朱培源、孙文楷、徐凤衔、李文楷等人所作《祭文》中提到“主席紫阳,东南俊茂,罗列宫墙”(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朱培源,孙文楷,徐凤衔,李文楷等《祭文》)。

综上所述,冯桂芬在主持书院讲席的20余年间,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经世思想和社会改革思想,注意联系社会现实,扩大授课内容,发扬倡导经世之学,培养了大批有用的人才。

三、开启近代:冯桂芬教育改革思想

冯桂芬所处的时代,正是近代中国社会剧烈

08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

动荡的历史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统治的无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这在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为挽救危机,他们起而反对以程朱理学钳制人们的思想,摒弃汉学那套脱离现实生活的学风,大声疾呼,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要求抵御外来侵略,强烈主张变革中国现实,向西方学习。冯桂芬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冯桂芬年轻时得到林则徐的器重和赏识,又与魏源、姚莹等改革派交往,受到他们爱国、改革思想的熏陶。清王朝的内忧外患,激发了冯桂芬满腔的爱国热情和强烈要求自强雪耻的民族主义精神,从而提出学习西方,全面改革内政、外交的思想主张。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书院教育活动的学术大师,冯桂芬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背景和鲜明的教育思想主张,他不仅有力地抨击了清末腐朽的科举制度,提出改革科举考试的种种办法,而且主张深入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从而开启了我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冯桂芬的教育改革思想,主要表现在他所著《采西学议》、《改科举议》、《重儒官议》、《广取士议》、《制洋器议》、《上海设立同文馆议》等文章中[8]。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书院制度。书院是传授知识、开展学术研究、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清朝后期,书院渐失造就人才、繁荣学术的优良传统。冯桂芬长期从事书院教育活动,对于书院培养人才深有体会。他指出,现在天下只有书院还稍稍有教育人才之意,尤其是各个省城书院,“余所见湖南之岳麓、城南两书院,山长体尊望重,大吏以宾礼礼宾之,诸生百许人,列屋而居,书声彻户外,皋比之坐,问难无虚日,可谓盛矣”[9]86。只可惜,其所习不过举业,不及经史,所治不过文艺,不及道德。冯桂芬从自身的实践出发,强调要培养人才,必须对书院进行全面改革。

1.将书院、学校合二为一。在各郡县明伦堂侧,修建可以容纳一二百人的精庐。在郡县,由郡县长官主持;在省城,则由督抚、学政主持。

2.严格挑选教师和学生。学生要挑选“通学之人而教之”,欢迎已获得举人、贡生资格的生徒前来读书,至于童生则要挑选特别出色的人。教师不是由官府选聘,而是由学生推举本郡及近邻郡县的先生中有“经师、人望者”担任。

3.严格管理。对入院诸生,评定等第,按其住院与否,分内课、外课、官课、师课、大课、小课等。采用宋代三舍法,考核奖惩,随课升降。成绩优异者,贡入太学,“非游学连三季不至者则黜之”。凡十五岁可从书院肄业,愿留者仍听。冯桂芬认为,如能坚持“行之数年,文风不日上,士习不丕变者,未之闻也”[9]87。

第二,尊重教师,提高教师地位。冯桂芬认为,教师对于道德教化、人才培育,关系极大。他说:“师道立则善人多,师儒之盛衰,人才升降之原本也。”[9]86又说:“师得其人,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芳臭气泽之所及,有潜移默化于不自知者。”[9]87虽然郡县莫不有学,学莫不有师,但师生互相认识的为数有限,很多学生与教师形同陌路,为此他感叹说“师道之不尊也久矣”。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冯桂芬认为“无他,位既卑权亦微”。他主张,教师的职责不同于官员,所以对待教师也不应如同对待官员,应给教师以特有的尊敬。他引用前儒陆世仪的话说:“教官不当有品级,亦不得谓之官。教官者,师也,师在天下,则尊于天下,在一国则尊于一国,在一乡则尊于一乡,无常职亦无常品,惟德是视。顾氏炎武曰,师道之亡,始于赴部候选。又曰,教官必聘其乡之贤者以为师,而无隶于仕籍。昔贤论说如彼,今时情事如此。”[9]86他认为,应该特别尊崇教师的地位,“不论官大小,皆与大吏抗礼,示尊师也”[9]87。

第三,变革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由于采用八股取士,完全成了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工具,逐渐失去积极作用。冯桂芬亦由科举出身,更兼具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深刻的认识。他抨击科举制度“其事为孔孟明理载道之事,其术为唐宗英雄入彀之术,其心为始皇焚书坑儒之心”,揭露科举制不过是一种笼络人心、消磨读书人意志、坑害人才的工具而已。他指责科举考试“时文取士,所取非所用”[9]37,最终使“聪明智巧之士,穷老尽气,消磨于时文、试帖、楷书无用之事”[9]50。有鉴于此,冯桂芬主张变革科举制度,从选拔国家和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角度,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1.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冯桂芬主张增加科举考试的难度,他十分赞同顾炎武提出的“科场之法,欲其难不欲其易”,认为只有加大考试难

18

王卫平,等 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度,才能端正学风,使读书人勤奋学习,减少“营求奔竞之人”,实现“盖难则能否可以自知,中材以下有度德量力之心,不能不知难而退,而觊幸之人少矣”的目的[9]37。具体做法是,从乡试到会试均应考经解(以经学为主)、策论(以史学为主)、古学(以文学为主,考散文、骈体文、赋、各体诗各1首)3场,同时严格考试管理,每场各由一主考分校,综其核实,录其优良。考试内容比科举专重八股要全面得多。

2.改革会试的地点。在会试考试地点上,冯桂芬也主张进行改革。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花费颇多,尤其是进京参加会试的举人,由于路途遥远,花费更大,出现“中人之产往往为之中落”的状况。鉴于会试集中在京城,对于穷学生是极大的负担,只会“有害于士,无利于国”[9]40。冯桂芬建议将会试地点同乡试一样,放在各个省城,中式者始令进京参加殿试。

3.广泛荐举人才。冯桂芬分析了历代选拔人才方法的不足,认为“历代用人,大都宰相举百僚,长官举属吏”,“宰相以一人之耳目,收天下之贤才,遗固十八九,滥亦十二三”,不足以真正得到人才。至于魏立“九品官人法”,则“不公不明也”。冯桂芬特别指出八股取士的弊端:“专重时文,用科举之未善也。”冯桂芬主张应扩大人才的选取范围,“今欲于科目之外,推广取士之法”。他肯定了明初科目、吏员、荐举三途并举的做法,其中最推重荐举。与古代荐举不同的是,冯桂芬主张荐举之权应该“用众不用独,用下不用上”,提倡由下而上逐层推荐人才,即由乡里绅士、诸生与正副董推举出“才德出众者、数奇不遇公论称屈者、于岩处隐沦从不应试者、奇才异能别有绝技者”,由州县综核其优,“列入荐牍”,分别赏给举人、贡士等名,量才录用。冯桂芬认为,此种方法可“十得八九矣”[9]41。这其实是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打破科举取士的唯一途径。

4.停罢武举。武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形同虚设,清朝一度中止,虽然顺治十二年复行武殿试,但至清末,武举空疏腐败、营私舞弊者甚众,名不副实。冯桂芬指出,武科一途,不仅“衣冠之族不屑于”,而且当世为大将、立大功者,多行武出身,极少科甲出身,“武科之不得人,视文科尤甚”。因此,他主张:“宜停罢大小一切武试,一归之荐举”[9]42。同时保留生员、举人、进士的科名,不与选阶,只作绿营迁擢之用。其考核以膂力为标准,视其力量之轻重,给与科名。对于中式者,“礼之如文士”,准许其或留京营学习,或回省营学习,或就农工商旧业,或转改文举[9]43。冯桂芬的这一建议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第四,采用西学。魏源在中国近代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但魏源所看到的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停留在学习西方器物的层面。冯桂芬认为中国落后于西方,不止于“技”,而且还有“四不如夷”,即“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9]49。这表明他不仅看到中国在生产技术上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教育、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都不如西方国家。因此,他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9]57,强烈要求学习“西学”,明确主张“法苟不善,虽古先吾斥之;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9]75,表明他在学习“西学”的态度上坚定不移。

1.冯桂芬主张广泛地学习西方。他认为,西学范围甚广,包含“历算之术”、“格物之理”、“制器尚象之法”、“地动新术”、“百龙搜沙之器”、“农具织具”等方面。对于国人而言,“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者”都应该学习[9]56。

2.冯桂芬特别强调算学的重要性。他认为:“一切西学皆从算学出,西人十岁外,无人不学算,今欲采西学,自不可不学算。”[9]56

3.冯桂芬倡议设立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他建议在广东、上海等地创设“翻译公所”,学生应“选近郡十五岁以下颖悟文童,倍其廪饩,住院肄业”,教学上“聘西人课以诸国语言文字,又聘内地名师课以经史等学”[9]56,培养能够融汇中西的人才。待其学成后,在与洋人相交之际,“通其志,达其欲,周知其虚实情伪”,以“收称物平施之效”,从而改变“互市二十年来,彼酋类多能习我语言文字之人,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朝章国政吏治民情,言之历历。而我官员绅士中绝无其人”的现状[9]57。

同治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采纳了冯桂芬在上海设立同文馆的建议,由冯桂芬拟定章程。根据他“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中,既有经学、史学、小学、八股时艺,也有外文、算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已经属于近代中等技术专业学校[10]。

冯桂芬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反映了近代社会对新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冯桂

28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

芬的教育思想不仅有对旧教育制度的批判和改革,更重要的是,在继承魏源“师夷”思想基础上,鲜明地提出全面“采西学”的主张。冯桂芬关于“四不如夷”、“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等观点构成了他采“西学”的思想体系。尤其是他提出的“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确立了以中国经史文艺为正课,同时配置西方现代格致、天文、算学诸科,既捍卫了传统教育的宗旨和精神,又广泛接纳了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它不仅直接导洋务教育之先路,也被百日维

新时期的学校课程改革奉为圭臬”[11]

。冯桂芬的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韬在为冯桂芬《校邠庐抗议》所作跋中,称赞冯桂芬:“一代大儒,千秋硕学。先生上下数千年,深明世故,洞烛物情,补偏救弊,能痛抉其症结所在,不泥于先法,不胶于成见,准古酌今,舍短取长。知西学之可行,不惜仿效;知中法之已弊,不

惮变更。事事皆折衷至当,绝无虚骄之气”[9]88

,很好地概括了冯桂芬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和态度。俞樾亦称“使先生大用于时,其所设施必将赫然为中兴名臣之冠,其至于此而已哉!然使后之人拜先生之祠而读其书,皆务为有用之学,则先生之

泽固远而大矣”(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俞樾序)。吴云在为《显志堂稿》所作序中写道:“欲求贯穿群经,

网罗百代,明体达用,卓然无愧为通儒者,在国朝毕推亭林顾氏。后二百余年,而有校邠先生焉”

(冯桂芬《显志堂稿》卷首,吴云序)。更将冯桂芬推为清

朝继顾炎武后,与之并驾齐驱的“通儒”。

[参 考 文 献]

[1] 赵尔巽,等.清史稿:第486卷[M ].北京:中华书

局,1977.

[2] 徐世昌.清儒学案:第173卷[M ].台北:明文书局,

1985.

[3] 熊月之.略论冯桂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

[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1):25-30.

[4] 熊月之.冯桂芬评传[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5] 杨静如.紫阳书院志[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6.

[6] 徐启彤.冯桂芬教育思想述论[J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100-105.

[7] 徐启彤.清代吴地书院的演进与学术思潮[J ].苏

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81-87.

[8] 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M ].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2001:17.

[9]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M ].陈正青,标点.上海:上

海书店,2002.

[10] 李时岳,胡 滨.从闭关到开放[M ].北京:人民出

版社,1988:322.

[11] 刘正伟.论冯桂芬的教育思想[J ].杭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41-46.

(责任编辑 顾正彤)

Feng Gui fen ’s Practi ces of Acade my Educati on and

his Thoughts of Educati onal Refor m

W ang W ei p ing,W ang Kun

(College of Soci ol ogy,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123,China )

Abstract:Feng Guifen was an i m portant thinker and educat or in the modern hist ory of China .I n his l ong life of teaching,he had taught in such schools as Xiyin Acade my in Nanjing,J ingye Acade my in Shanghai,Ziyang Acade my in Suzhou,Zhengyi Acade my in Suzhou f or more than 20years .A s a result,he was rich in both p ractice and thoughts .He not only p r oposed t o ref or m the old acade my syste m and raise the teachers ’status,but als o suggested detailed refor m s of the i m perial exa m inati on syste m.He insisted on learning fr om the W estern countries fr om all as pects and thus ushered in China ’s modern educati on,exercising p r of ound in 2fluence on China ’s educati on .

Key words:Feng Guifen;acade my;teaching p ractice;thouguts of educati onal ref or m;p ractical knowl 2edge of managing state affairs

3

8 王卫平,等 冯桂芬书院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改革思想

中学思想政治(品德)

中学思想政治(品德) 教学进度 高中语文 教学进度 高一:期中考试前教学完成教材必修三,指导学生自读完成配套读本一册 高二:期中考试前教学完成选修教材《语言文字运用》。 高三:四月底之前完成二轮复习。 初中语文 教学进度 七年级下期中前:一、二、三单元;期中后:四、五、六单元。 八年级下期中前:一、二、五单元;期中后:三、四、六单元。 教材中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期中前,前五首;期中后,后五首。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以及名著导读和附录部分的文学常识,语文基础训练都要自行调配时间安排完成。 九年级:期中前完成教材后进入中考复习。 高中数学

教学进度 高一: 期中考试前讲完: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必修五第二章解三角形、第一章数列期末考试前讲完: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必修三的全部内容 高二: (理科) 期中考试前讲完: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期末考试前讲完:选修2-3、选修4-5 (文科) 期中考试前讲完:必修二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选修1-2 期末考试前讲完:选修4-5 初中数学 教学进度 高中英语 教学进度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前完成必修3,期末考试前完成必修4(期末考试命题以必修四为主,适当回顾必修3)。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前完成选修7,期末考试前选修8(期末考试命题以后选修8为主,适当回顾选修7)。 高三年级:高考复习、应考训练。 初中英语 教学进度 七年级:期中考试前,授完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1~6单元;期中考试后,授完7~

12单元的内容。 八年级:期中考试前,授完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1~5单元的内容;期中考试后,授完6~10单元的内容。 九年级:期中考试前,授完新目标英语九年级全册的内容。 高中物理 教学进度安排 高一年级:期中学完必修②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期末学完必修②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学有余力的学校,可提前进入选修课的学习,建议学习选修3-5《动量》。 高二年级:高二年级本学期已进入选修课的学习,根据我市教学的实际情况,建议选修课的开设顺序为选修3-5、再选修3-4、最后选修3-3。 初中物理 教学进度 期中:初二学完第八章神奇的压强第一节认识压强;初三结束新课进入复习。 期末:初二学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具体以当月教研活动通知为准) 中学化学 教学进度 初三年级:三月底结束新课。 高一年级:期中学完必修2第一章,期末结束必修2。 高二年级:期中学完选修5第二章,期末结束选修5(各校也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修其他模块)。 高三年级:各校自行安排。

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措施

XX小学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及措施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我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将进入更深层次的实施阶段,我们充满信心。为此,我校把教改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精心组织真抓实干,一切围绕教改,一切服从与服务于教改而开展。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明确的目标,制定相应实施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教改工作:以全力打造高效集体备课既形成高质量导学案为目的,以实效的课堂模式改革为重点,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教学目标去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工作思路与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落实责任制。 1、领导包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间参与其中,适时监督与评价,确保集体备课质量。 2、审核领导要严格把关,确保导学案质量。 (二)、建立课改示范教师机制。为使课改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并且有一个质的飞跃,学校实行课改示范教师机制。学校的教改工作将以此为突破口,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改示范教师尽快成长,使各种课型导学案的编写及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特色,以此带动教改全面实效进行。 (三)、以个案为先导,以集体研讨为主导,全面建设高效集体备课。新学期,我校将以教师个案为先导,在集体备课中,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深钻细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的教学资料,对本章节的内容有全面整体的把握,进而找出各个知识要点及主要问题,明确知识点,整理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形成个案(个案用表由学校统一提供),个案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部分要有明确的内容,并且个案要充分考虑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体现自己创造性的教学设想。具体要求就是:教师要提前一周把下周的教学内容全部形成个案,并在集体备课前由主管领导签字通过后方可使用。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将坚持以集体研讨为主导,每周仍坚持两次集体备课,初次集体研讨定方向;二次集体研讨定细节,并且通过二次备课,最终形成

思政教学改革方案

.. 关于进一步深化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为此党中央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下达文件,学院党委也提出了相应的原则要求。 2010年5月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杭职院党〔2010〕18号),将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充实到二级院(系)。思政课专任教师调整到二级院(系)后,努力熟悉院(系)专业建设,将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岗位职责等内容融入教学过程,进而形成了“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友嘉五个一工程”等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教学新载体,切实提高了实效。同时思政教师全面参与学生党建团建、思想动态研判、社会实践等活动,大大推动了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力度和深度。 同时,思政教学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思政教学改革与政策规定要求不相符合;2)思政课专任教师资源很难进行统筹安排;3)思政教师团队合作力量日趋弱化;4)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比较困难。思政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现结合实际,就

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思政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优质范文. .. 一、”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5号)文件以及省委省政府(粤发[2005]12号)文件精神,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效果,建设全面人才,为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 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从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使“思政课”真正为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和在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的提高与养成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课时安排 1、《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论文 教育改革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分析 前言:近日,深圳大学再度试水改革,以人事制度为突破口。于2010年九月起,破除教授的干部身份,全校推行职员制,聘任制,不签约不聘任,从而打破“铁饭碗”,深圳大学从此“无官”。这一大胆措施引起公众关于高校改革的热烈讨论。高校改革的提出已经有很多年了,自从北京大学改革受挫之后,高校改革大多停滞不前,教授的“铁饭碗”更是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这次深圳大学的改革,身处其中的人们也在怀疑当中,深大校长也向记者明确表示,这场改革的时间很有可能拉长至20年。 教育现状与改革失败原因分析 深大这次人事制度的改革又不经让人想到中国几十年来的教育改革,教育部长已经换了,可是并没有给中国教育带来什么新鲜的足以振奋国人的好消息。中国的教育还是一滩死水。其中无法改变的主要原因如下:1. 从教育的整个流程来看,就是去缺少一个压力的传导机制,没有形成有效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所有高等教育改革都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外部施加压力才是大学改革的动力; 2. 开放力度不够,没有与国际高等教育界交流和接轨的信心,也缺乏将本校、本系、本专业推向国际学术界的具体措施和方法;3. 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人事架构,仍然摆脱不了官本位的办学思想,因此,在许多高校仍然残留着外行领导、管理内行,学历低的管理、领导学历高的怪现象;4.教育的“人才”概念有误,正确的“人才”概念应为有创造能力的人。知识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创造能力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5.没有解决“创造能力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人的创造能力是由智慧产生的,只有思考才能让人产生智慧。而教育不是给孩子知识,而是让孩子思考的问题,学生必须在思考上浪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得到智慧;6. 人治观念强,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之一,在这种文化气候底下,中国的学术界欠缺一个公平、公开的人才提拔机制;7. 其他因素:人才培养的质量、数量都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大;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很大困难;教师队伍的质量、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教育投入不足,政府重视不够等。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基本矛盾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应该看到,当前教育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方向

双捷中学深化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双捷中学深化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及成效 一年来,我校在上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今年我校中考成绩显着:800分以上有18人,700分至800分有38人,600分700分有48人。同时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校园建设。校园建设的总体理念是突出“育人”特点。学校对全部校舍进行改造,并完成升旗旗台建设;对学生的各项运动场所进行了重新布置。 2、教学设备。学校完成了语音室、音乐室、科学实验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美术室、多媒体电教室、德育室、体育室、微机室、图书室、电子备课室等专用教室建设。 二、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效率

学校的一切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校管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制度只能管人的行为,并不能管人的思想。因此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重点,从而使每个人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实现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1、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我们深刻理解教师工作的艰苦性,我们充分尊重教师工作的创造性,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给教师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其次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平民”意识。我们不再充当“指挥家”的角色,而是把自己摆在一般教师的位置上,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分享教师的喜怒哀乐,对教师我们更多的是使用建设性的语言,我们提倡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换位”思考。第三,学校管理者还要树立“长者”意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教师在工作中的一般性失误,我们应当有一颗宽容的心,要相信老师们决不是故意做错,或许是经验不足,或许是其它原因,我们相信他们下次一定能做好,当然我们的宽容决不是无原则的纵容。 2、以人为本,用人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的个人喜好、性格、经验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首先要了解教师,明白每一位教师的长处。其次对教师的常规要求要因人而异,除了一般性的要求以外,我们对老、中、青教师诸如教学设计、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随着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却在某些方面跟不上节奏了。当前中学生在社会主义转型期面临着各色文化的冲击,我们更应该找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探讨,找到解决方法。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有以下的一些见解。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全球化的出现让社会出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使得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有着不稳定性。市场经济的深入使得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消极现象。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滋生在学生中并不少见,这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相对滞后性。这就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其理论内容难以解释日趋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与实际脱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空洞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往往忽视个性差异,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对于中学生说来,一些政治术语和德育要求过于高深和抽象,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更别说内化为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动机了;为检查和考试,他们甚至养成了说空话、假话的习惯。对于教育者来说,由于自身认识不够和思想上并不认同,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中学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实际上却将其置于首而不要的境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们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取得思想政治课的高分,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这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 三、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性差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应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也包括被教育者。但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由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与说教,偏重认知、注重说理、忽视践行;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大降低。由于自身心智尚不成熟,以及易受家庭、同龄人、大众传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形势与政策》课程介绍 开课单位: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 18学时. 学分: 1学分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本门课程是由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每年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印发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任务: 形势与政策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在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教学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进行教育。 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投身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去,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 《我知我家》教案 沙河市蝉房中学 刘聚书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 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情感目标:理解家的含义;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不会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2、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情景预设 板书课题:我知我家 引言:(学生阅读教材P3页第一段后,教师引入本课教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吗?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我们首先来阅读P4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图一: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 图二:没房子——————有家了:加中有亲人、亲情 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 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活动一: (1)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2)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 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王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客观环境。出现许多新的特点。高校师生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面对新形势.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党建工作的自身要求。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变化 对一定杜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社会现状的冷静分析和准确把握是深刻理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全面推进和积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当前。从国际范围来讲。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从国内来看,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服务于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引导和推动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教育也应作出响应调整。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赋予了新的光荣使命。为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综合效益,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宏观体制调整向内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变。从规模扩大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之路。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江泽民同志在200l年6月召开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从正确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高等学校对此尤其应当认真研究,深人思考。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广大师生接受的信息既十分丰富又相当杂乱。每天都有新情况发生,到处都有新问题出现,形形色色的观念潮起潮落。各种各样的文化云起云飞。思想矛盾和社会矛盾互为因果。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交互影响。进步与落后同在。开放与守旧并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也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认清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这些新变化.这既是对我们认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领导能力的考验。

北语19秋《形势与政策》在线作业3

北语19 秋《形势与政策》在线作业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 )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C 2.提高中国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 ) A.减少进口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扩大出口 D.提高农产品关税 答案:B 3.改革是一场接力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认识到(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 改革要在不断解决矛盾中推动社会发展③改革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动力④改革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

的信心和决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4.2016 年1 月,习主席出访中东三国前夕,中国发表( )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 A.第一份 B.第二份 C.第三份 D.第四份 答案:A 5.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 ) A.现代动力体系 B.现代产业体系 C.现代产业新体系 D.现代经济体制 答案:D

6.2013 年11 月2 日,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21 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外方代表,阐述了 中国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经济形势和对外政策。强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将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对全面深化

改革进行总体部署。下面关于我国“改革”, 理解正确的是) ①( 调整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 关系②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调整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 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这说明( ) ①中国共 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法律赋予的②经济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③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④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之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8.构建农村( ) 融合发展体系 A.一二产业 B.二三产业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作者: 姜宇/辛涛/刘霞/林崇德 作者简介: 姜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政治工作系讲师;辛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 内容提要: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实施、教师培训、考试评价等方面。其中,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要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是根本,要改善教材编写结构和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理解核心素养是关键,要建立通用教师能力 一、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将核心素养纳入并深化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去,尤其是融入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 (一)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首先要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根据国际课程改革的经验,现代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即描述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落实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二是内容标准,即规定学生在具体学科领域应知道和掌握的知识技能等;三是教学建议,也称“机会标准”,即为保障受教育者的学习质量提供的教育经验和资源,包括课堂讲授内容的结构、组织安排、重点处理及传授方式,还有学校公平性、教育资源的分配、学习环境的创设等;四是质量标准,即描述经历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学生在知识技能、继续接受教育、适应未来社会等方面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1] 在课程标准中贯彻核心素养的要求,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一定是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每一门学科需要根据本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结合本学科的内容与特点,提出该学科实现本学段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同时要体现本学科特色。第二,内容标准和机会标准是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保证。各学科需要结合本学科、本学段的学生核心素养要求来安排学科知识,并且要根据素养培养目标和学科内容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第三,质量标准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业上的具体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通过将核心素养与质量标准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了内容标准后还可以用来指导教育评价,监测学生核心素养达到的程度,并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养建立的,而非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建立。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素养不是仅靠某一个学科就能够培养的,而是需要借助多学科、多种知识和多种能力的共同作用。核心素养推动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从人的跨学科能力出发,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科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影响教育改革的因素以及措施[精选.]

影响改革教育的因素 教育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他不仅关系到个人,也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因此至关重要。要是改革成功,我们就要知道影响改革的因素到底有哪些,以及针对它的对策。(1)教师的观念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教育的看法以及对教育改革的意愿,对改革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教育改革也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也会对此比较关注。一般来讲,教学中会出现很多问题,然而解决这些问题依靠的不是一线的教师,而是教育专家和课程专家。在实际的操作中,专家们并不能够真正理解一线教学的问题,而教师们只能按照专家的要求和建议去实施教学,这种脱节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误解。因此,教师中流行的观念值得考虑。如果教师不去贯彻教育改革,那么任何改革只能是空谈。 人是整个社会变革的核心。同样,教师与学生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当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改革和自我职业发展中,我们不仅仅需要技能合格的教师,更需要全心全意投入到教学中的教师。学校、教育机构应该给教师们提供更多进修和发展的机会,为教师和教学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2)社会与家庭的看法 当前的父母以及社会都相当关心孩子的教育,他们对教育都有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他们对教育改革是否支持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高公众的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学校应当定期举行座谈会,邀请家长和社会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交流,互通信息,将教育的成果分享给全社会,沟通多了,误解才会减少,理解便会增加。 (3)学生的意见 归根到底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改革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学生的需求是教育的出发点之一。在学校中,学生往往处在最底层,没有任何的话语权。行政部门和教师并没有把学生考虑在教育改革中。然而,归根结底,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直接受益人,没有学生的参与,任何改革都是空谈。同时学生也比较缺乏这种关注教育的意识,他们总是父母和老师让他们怎么干,他们就怎么干,没有自己的看法,这是非常不好的。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对保护自身权益的教育,也可以在学校中开展讲座说明最近教育的最新动态与改革。 (4)文化影响 由于课程与文化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一方面,课程主要来自文化,另一方面,课程就是文化,课程又反作用于(促进和阻碍)文化,所以课程(或课程改革)与文化间的影响是双向互动式的。课程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文化改造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文化的创新与传播。文化对课程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必须处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并受一定文化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比较而言,课程改革对文化环境具有的依赖性大于它对文化的反作用,这是因为,“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了课程的文化品性,并为课程设定了基本的逻辑规则与范畴来源,抛开文化,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课程改革还应适应民族文化。 对新教师的采访:新教师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用的是2011版的新课标,所以对新课标的改革没有特别大的感触,但是会更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对中年教师的采访:我觉得变化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内容增加了一些。有些过去教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其对策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中学生的思想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等问题滞后形势的发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 种种问题。本文就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意义、存在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回首过去的20世纪,在党的领导下,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曾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成才,走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前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今,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下世纪我国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到下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中华民族将实现伟大复兴。但是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奋力拼搏,共同努力。现在的青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这一代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下世纪我国国民总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下世纪的中国能否牢牢发展的主动权,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能否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承载着庄严的使用,为使新时期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不负重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发展,当前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我们同世界各国间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将更加广泛、深入。这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成果,集中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大量进入我国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宣传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四个多样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诱发了社会上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社会上还出现了黄赌毒、腐败、非法宗教活动、封建学信活动等社会丑恶现象。这些,都直接、间接地影响、干扰着青少年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再一方面,当今时代,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新载体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互联网是开放的,网上信息诚杂多样,即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这些错误的不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复杂的环境和新的形势面前,我们只有努力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大力探索新路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年轻一代健康茁壮成长。 二、当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1.教育观念陈旧 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观念陈旧,一些家长、老师存在偏面的成才观、价值观,没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用学习成绩以偏盖全,忽视甚至抵制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阻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是很多人的思想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被看成是一种说教,在很多地方,政治思想教育也往往仅仅留于形式,照本宣科。所以,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人就立刻把它和“枯燥”二字联系起来,这使得在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难度。是现在的学生思想非常活跃、独立意识很强,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对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很容易接受,但对于事物的好坏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5844634.html,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 作者:郑春林 来源:《高教学刊》2018年第13期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宣传阵地,担负着为国 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负有重要责任。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供需错位”、“供给”质量过低的问题,在经历教育领域从“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理解偏差,过分强调迎合学生需求,未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尤其是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仍有待提高。文章运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思维,在考虑高校学生的需求基础上,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形式、供给环境四个方面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高效供给提出建议,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有引领作用的思想精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措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3-0170-0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ropaganda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socialist ideology in our count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in the country and promoting the policies of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t takes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ideologic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the problems of "mismatch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low quality of suppl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In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eacher-oriented" to "student-orient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misunderstandings that overemphasized catering to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fail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in the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discourse righ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This paper applies the thinking of "supply-side reform" in the economic field,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the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s the precise suppl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main body of supply, the content of supply, the form of supply, and the environment of supp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efficient supply. So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high-quality, leading ideas, and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pply-side reform; recommendations for measures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 ——如何理解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 ——如何理解核心素养 李镗

具体内容 核心素养的内容 01 核心素养的背景 02 核心素养落实的途径03

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 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是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 核心素养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它有别于一个人潜在的能力。

六大核心素养三个方面: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社会参与 六大素养:人文底蕴学会学习责任担当 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每个素养有三个要点——18个要点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 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 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 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 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 的迫切需要。

文化基础科学精神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人文情怀重点是: 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 ,尊重、维护人的尊 严和价值;能关切人 的生存、发展和幸福 等。 审美情趣重点是: 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 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 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具有发现、感知、欣 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 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 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 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 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 展和升华美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