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五课当冲突发生导学案

第五课当冲突发生导学案

第五课当冲突发生导学案
第五课当冲突发生导学案

羊街中学初二政治导学案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错误处理冲突的危害性。

2、认识到生活中的冲突是难免的,错误处理冲突是很有害的。

3、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和危害。

学习重、难点

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能认识到冲突发生的原因和后果。学习方法:分组合作探究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略)

二、自主学习

冲突现场

1、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的冲突,并描述自己在冲突当时的想法和做法。

人与人之间,同学简单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客观存在的。小事情,小矛盾,小冲突如果不及时化解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呢?

下面我们一起就来看看“冲突的后果”。

1、除了书上说的这些后果,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你和间的冲突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造成了哪些后果?.

各学习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总结,教师再进行讲解。

要求:讨论时各组学员严禁站立,

学法指导

2、事物很多情况下都有两面性,冲突也不是全是坏的。同学们看一下48页的阅读角,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冲突有积极的一面?

3、很多时候我们一发生冲突就习惯把原因归咎在对方身上,这种片面的思想往往不能正确化解冲突,现在我们分析一下生活中常见的冲突发生的原因?

随堂练习

1、一天,小敏和一些同学在教室里狂打,一不小心把小浩的桌子碰到了,桌子上面的东西全都滑落到地上,小浩放在桌子上的眼镜也打碎了。小浩看到这种情况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嚷道:“没长眼睛吗?简直就是疯子!给我捡起来,谁打碎的谁赔!”小敏看到小浩盛气凌人的样子也十分生气,回骂道:“就是不捡、不赔,你敢把我怎么样?”

给这个故事续写两个可能的结尾。

2、学会自我保护:在校园里,如果遇到意外险情,你会怎样应付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解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智慧树上开新花”思考并归纳化解冲突的方法有哪些?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把矛头朝向别人的时候,别人也正把矛头对准你;如果你东得保护别人,同时别人也会保护你。

活动一:“各抒己见”思考苏文怎样才能摆脱孤独,获得同学的友谊?

活动二:你认为调解委员会出院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校园不容暴力

1、阅读课文55页“我真的想退学了”。结合自己的学校经历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校园暴力表现在:

校园暴力的危害:

2、如果你是受害者你会怎么办:

3、“小讨论”课文58页。暴力容易发生的时间:

暴力容易发生的地点:

容易遭受暴力的对象:

暴力事件发生后自救方法:

4、“接力赛”课文58页。如果你想“找茬儿”你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伤害到其他人:

5、校园防暴系统设计方案

名称:

参与人员:

目的:

可提供帮助的单位:

具体措施:

同学们阅读课文中《一根钓鱼竿和一篓鱼》

(1)从这个故事你得到哪些启示?

(2)想一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知道哪些不合作的言行和事例?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后果?

(3)说一说:你能说出合作共赢的事例、故事或名言吗?

2、合作闯难关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由美国广告策划人奥斯本在上世纪40年代首先提出。它采用会议的形式,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广开思路,激发灵感,毫无顾忌的发表独立见解,并在短时间从与会者中获得大量的观点。课堂辩论:

合作与竞争是否矛盾?

既然合作在当今是一种普遍现象,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合作呢?请同学阅读合作宝典这一框节后合作找出答案。

随堂练习

1、合作的作用,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②合作能培养同情心和奉献精神

③合作不利于激发创造性④合作能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这句话让我们从中领悟的道理是()

3、A 沙子没有石子硬 B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合作 C混凝土比花岗岩硬 D 凡是合作,都能成功

4、合作中竞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会破坏集体的团结②团体的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③二者和谐交融,会使集体更强大④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简答题

一只蜜蜂无法度过严冬。一群蜜蜂则不同。据说蜂箱中的蜜蜂在过冬的时候,往往要抱成一团,最外面的一层是工蜂,它们拼命地扇动翅膀,像厚厚的衣服一样,阻隔朱外面的寒冷。在这里边的,不仅有蜂王和雄蜂,还有另外的工蜂。饿了,它们依靠夏天采集起来的蜜,来了获得足够的能量。但是它们并不是总在里面呆着,到了一定的时间,它们还需要出来,同外面的工蜂“换岗”。

从蜜蜂过冬的故事你获得哪些启示?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导学案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2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设计:金晓林时间:2014.10.21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学习目标 1.世界观的含义、方法论的含义、哲学的含义 2.理顺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的关系 3.理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熟悉课本,填写知识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和。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的、的世界观加以、 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决定, 体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含义:哲学是关于的学说,是的世界观,是对、和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本质和的规律。 2.是哲学的基础,的进步推动着的发展。 3.为具体科学提供和的指导。 重难点讲析

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 联系:两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和任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或人与世界的关系,揭示的是最一般最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某一具体领域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议(小组互助学习) 易错易混知识点拨(判断正误且简要说明理由)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就是哲学。() 2.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4.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5.哲学观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6.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7.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8.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展与评 课堂检测 1.哲学产生于( ) A.主观想像B.实践活动C.独立思考 D.外部世界 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面对有限资源和无限开发的矛盾,奥运会正在寻找新的价值取向,《奥林匹克宪章》称,奥运会是一种“生活的哲学”。这说明( )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3.下面两幅漫画告诉我们( )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政治思品第二单元 人际通行证第5课 当冲突发生人民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二十

2019年精选初中八年级下册政治思品第二单元人际通行证第5课当冲突发 生人民版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宽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同学、朋友之间既要宽容友善,又要坚持原则 B、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友善 C、家长、老师对我们进行批评教育,就是对我们不宽容 D、真诚地宽容别人能够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北京的打工妹石芳丽骑电动车经过一个路口时,将76岁老人韩健撞倒。石芳丽立即送老人就医,并辞去工作,专心陪护老人。最终,老人不仅放弃了追责和索赔,还让其家人帮助石芳丽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他们的行为启示我们要( ) ①热爱生活,自尊自爱 ②坚持正义,敢于负责 ③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④平等待人,学会分享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正确与同学交往,我们应该做到( ) A、尊重同学与自己的差异 B、只与成绩优异的同学交朋友 C、宽容同学犯的各种错误 D、与同学合作避免竞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4年9月20日下午,河南周口商水县巴村镇董村行政村的5名少年在汾河董村段洗澡,由于近期连续下雨,河水暴涨,其中3名少年不慎溺水死亡。这再次警示我们( ) A、未成年人应远离水源 B、远离危险源,善待自己的生命 C、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有意义的 D、珍爱生命,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小王和一位网友聊了好长时间,很想和网友见上一面,有一天,网友提出和小王见面的要求。作为七年级学生的小王应该( ) A、向老师请假,偷偷地和网友见面 B、为了安全,让网友来找他 C、和父母商量,寻求他们的帮助 D、自作主张,去见网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在现实生活中侵害消费者的事件时常发生,我们在消费时,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 ) ①不迷信广告宣传②相信明星代言的产品③不买三无产品 ④既不买便宜货也不买高档⑤商品购买商品后索要发票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对人际交往中的将心比心、与人为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B、实质是遇事能够为别人着想,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理解别人的痛苦,以温暖的态度和方式分担 别人的不幸

《生活与哲学》教学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纲要求】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实践是认识的最终和归宿。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理是的有条件的。 3.认识过程具有和,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真理,在实践中和发展真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人造或人为世界”的事实说明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惟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3.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物质的降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4.下列诗句中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这表明了 A.对待事物要亲眼去见识 B.对待事物耳闻就行 C.要认识事物的规律 D.实践的重要性 6.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7.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了: 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观的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是绝对的 8.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 价值》教学案 一、08江苏考纲: 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了解价值观的含义 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 理解价值冲突与评价标准 运用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知识结构: 三、考点解读

1、了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即一事物所具有的。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 ①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关系:两者是与的关系。 ②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事物既包括,也包括。 2、理解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⑴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就在于,即通过自己的活动 。(社会价值) ②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 ,得到了,从而实现了。(自我价值) ⑵人的价值评价 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他的,最根本的是对。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 3、了解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是。 (思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还是社会存在,它与社会存在有什么关系? 4、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一种,是在一定的产生的,并随的变化而变化。 ⑵价值观对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 ①价值观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A、价值观影响着人们。 B、价值观影响着人们。 (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②价值观对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是人生的,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 (思考)当前我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是不是要求我们不讲个人利益? 5、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⑴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①价值判断的含义: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②价值选择的含义:价值选择是指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③二者关系: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坚持真理,,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6、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 ⑴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切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本 科目:经济政治与社会 教师:王军义 班级:2015中医康复保健 2015中职检验1 2015中职检验2 2015中职口腔修复工艺 时间:2016.9——12月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第一讲)商品的交换 周次:2 时间:2016 节次: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师生互动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商品与货币的发展;商品的价格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货币;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通货膨胀;供求关系对价格变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纸币不是货币;解释生活中导致某中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增强学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货币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用途;何时何地购买商品比较经济划算,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商品、货币的含义、产生 (二)商品价格变动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一)货币的神奇力量 1、什么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过程 3、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直接影响价格 2、气候、时间等因素间接影响价格 四、学习思考题: 从你喜欢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动认识商品 五、教师参考资料: (一)邢思等《共话时政社会热点通俗读物》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二)网络新闻时事 六、课后分析小结: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第一课(第二讲)商品的消费 周次: 3 时间:2016 节次: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法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价值规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价值规律的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 2.能力目标: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观、认识正确的消费观念。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健康的消费观念(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如何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春节压岁钱大比拼 (三)价值规律的作用

初中政治九上第一课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 一、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二、(了解)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担负起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的? 1、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站起来) 2、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富起来) 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起来) 三、改革开放的意义(作用)是什么? 1、改革开放的进行,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四.(了解)中国腾飞表现在哪些方面?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 2、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 3、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五、为什么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或全面深化改革?) 1、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唯物论部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和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学案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理知识体系 明高考趋向 考查 内容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近五年的 高频考点,全国卷曾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有过关注。 材料设置 多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贴近生活的实例或自然科学成就、诗词古语等为背景考查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解。 题型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以体现类设问为主。 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1.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几种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 因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从产生过程看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基本构成要素上看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意识依赖于物质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2.把握——物质概念 (1)物质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2)理论意义

1.自然界具有客观物质性,认识、改造自然需要承认自然的客观性、顺应自然规律,认为人征服自然的观点是对自然界客观性的否定。 2.并非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物质现象,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现象都是物质现象。 3.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意味着物质是不可认识的,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说明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考点二运动与规律 1.理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关系理解侧重点错误倾向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 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强调物质离不开 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 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即载体和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强调运动离不开 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 唯心主义 (1)区别 运动静止 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 和过程 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有两种情形: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 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②物体相对于某 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 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特点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错误倾向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 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知识纵贯]认识相对静止 范围表现 唯物论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动 发展观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 矛盾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辩证否定观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3课教案

贵州省经济学校教案首页

简要分析积累还不够详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的掌握和培育、践行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教案纸 教学进程: 1、 导入新课:(10分钟)(含考勤、旧知识提问、新课导入) 2、 进入新课:(45分钟) (1) 快速阅读课本第121-129页,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並在课本上划出。同时,在看书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15分钟) 1、观看PPT上关于中国文化的图片,请同学们谈谈还有哪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各大活动中呈现? 2、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应抱着怎样的态度去看待?对于愚昧、低俗的文化又该采取什么态度? 3、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作为一名中职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30分钟) 通过学生自己回答问题,不会再小组讨论,最后老师补充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找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解析(25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难点在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理解,并且最难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在理解本节课的基础上,在生活中逐渐培养的。 四、巩固练习(7分钟) 本节知识点需要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在记忆的同时,认真回顾课本内容,查漏补缺、辨别易混知识。 5、 课堂小结(3分钟)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有关知识,通过结合图片及典型事例,相信大家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基础上,在生活中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到我国的文化建设中。 6、 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 文化的多样性 A、先进文化与愚昧、低俗文化 B、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 2、 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A、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初三上册政治第五课的知识点复习

初三上册政治第五课的知识点复习 初三上册政治第五课的知识点复习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有哪些?(中华文化的构成) 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⑤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⑥完备而深 刻的道德伦理;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是什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 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5、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意义)(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中华民族的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7、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有其具体体现,如新民主义革命时 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有大庆精神、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改革开放以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 创新精神。 8、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国家: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②、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③、要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青少年:①、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体现在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之中。

四年级下册第三课当冲突发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3、当冲突发生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大营子乡中心小学崔贺 课题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当冲突发生》 教材分析 《当冲突发生》一课,目的在让学生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从而帮助他们减少可能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改善人际关系。 学生之间朝夕相处,难免发生冲突。四年级又是小学生同伴冲突高发期,如果不能及时总结解决冲突的正确方法不仅仅会让同学关系 处于紧张状态,而且有可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严重伤害。在这一课, 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多种不同的处理冲突的有效方法,并鼓励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自己身边的冲突。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知道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以及产生 这些冲突的原因。 2.过程方法:在活动中体验运用正确的方法,化解校园中冲突 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冲突在校园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学会正确解决冲突,不伤害同学之间友情,也不让自己受委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以及产生这些冲突的原因。 难点:了解既能避免冲突,又不让自己委屈的做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视频、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入 同学们,校园是我们成长的乐园,在这里我们汲取无穷的知识,你也 一定交了不少好朋友。与朋友在一起是那么的开心快乐。不过同学们在相处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冲突。若解决不当,它会影响我们上课时的情绪,导致上课听讲不认真,甚至会引发打架斗殴导致危险的后果,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失去好朋友。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当冲突发生。 二、活动一校园冲突有多少 1、看,这些同学他们之间就发生了冲突。 情景故事 这些情景你是否经历过或似曾相识。 2、回忆一下,校园生活中还会发生哪些冲突呢?老师课前也做了个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导学案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刘先云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2、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3、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4、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三、学习过程 (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 (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哲学的内容源于时代) 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和在精神上的反映。 2、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能是的发现者,也可能是的制造者。 3、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是因为它反映了,把握了,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和。 (二)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时代的反作用) 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和的批判,更新人的,解放人的。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提出社会发展的,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 3、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和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①阶级基础是______________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_____、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______________。 ③理论来源是_________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的辩证法和______________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_______上的伟大变革。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结合两统一)

初三上册政治第5课的复习知识点

初三上册政治第5课的复习知识点 1、中华文化的产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疆域,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绵延传承的原因: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3、中华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 4、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5、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表现:有奉献精神、爱国情操、崇高志趣、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为政风范、广阔胸襟、英雄气慨、社会理想等方面。 7、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

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9、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面前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11、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有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下的集中体现。

第五课 当冲突发生时

第五课当冲突发生时教案 第一课时面对冲突 (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冲突在所难免;②认识到冲突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严重时甚至造成伤害;③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探究、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冲突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严重时甚至造成伤害。 (情感与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处理生活中的矛盾。 教学重点:①认识到冲突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人们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严重时甚至造成伤害;②了解冲突发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冲突发生的原因和的后果。 学情分析:学校生活中,学生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冲突,这是正常的,如果这些冲突处理得好会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如果处理不好会破坏同学之间的感情,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知道冲突发生是难免的。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冲突,缺少化解冲突的方法,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避免和化解冲突的方法,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家庭里,我们偶尔会与父母有一些矛盾。在校园生活的舞台上,同学之间难免会上演一幕又一幕冲突。当这些冲突发生时,我们将如果处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对冲突》。 板书课题:面对冲突 二、冲突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1、阅读“阅读角”及相关资料。 2、探究交流。 ①你和同学间发生过怎样的冲突?请详细描述当时的情形。(课本P47)

②同学间的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可能会酿成怎样的后果?(课本P47) ③你也有“不打不相识”的经历吗?说出来和同学交流一下。你觉得“打”出来的友情有什么不同之处?(课本P48) 明确: ①男生之间的就好玩了,没准那个男生干架之后不服气,就放学后拿个弹弓埋伏起来,要么打他仇家,要么打他们家玻璃,于是战火升级在家长身上了………… 我们这代人的武力已经慢慢慢减少了,应该是受老师“要变得绅士一些,淑女一些”的影响,所以闹别扭时据我所观察就都是君子动手不动口,下课了,私下找个地,把所有能用上的脏字全都用到那个人的身上,要么就告状。如果要是骂不过的话也只得在家里自己狠狠骂,生闷气,并想着“以后再也不找他玩了”这种话。 ②A、人际关系紧张,同学之间难以相处。B、造成身心伤害。不良的言行可能伤害彼此的自尊心,伤害感情。C、可能造成人身和财产的损失。D、破坏集体团结,使一些集体活动无法正常开展。E、使双方违反纪律或触犯法律。F、同学之间如果长期存在矛盾冲突,会导致双方情绪恶劣、思维偏激、行为失控,甚至对人格造成不良影响。 ③A、更深刻、更刻骨铭心。 B、更随意、更重情重义。 C、他会比较牢固不会像其他友情一样碰到难处就不站出来他还会让你急记得住。 D、更加的了解对方。 E、清楚对方的优点和缺点。 F、知道对方的心里的真实想法。 3、小结。 同学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冲突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人与人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学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学案(二) 一、课堂练习 1.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多年来,以惊人的速度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加入世贸组织扩展了我国发展的国际空间,极大地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产业升级,扩大了我国就业总量,提升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10多年来,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一方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放缓;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优势正在减退,经济增长的环境资源约束强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日显紧迫。 材料二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联动,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实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描绘的美好愿景。 2.“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地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全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发展,扶贫、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材料一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材料二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研究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把握区域和个体因素的差异,对有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生存条件恶劣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做到措施精准;要改变以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杜绝“扶富不扶贫”“扶强不扶弱”等问题的发生,要将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当地的实际相结合,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扶贫工作中注重解决文化贫困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精准扶贫政策的正确性。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也泛起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不放弃汉字,中国就可能错过信息化机遇;放弃汉字,中华文化势必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面对冲击,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经过不懈努力,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现在,在计算机使用、出版印刷等方面,汉字的输入速度、简洁程度等都显示出明显优势,以信息化为由否定汉字的鼓噪逐渐消退。 材料二技术进步会不会使人的能力下降?早在几千年前,先哲老子就提醒人们:“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曾几何时,技术进步帮助汉字转危为安。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各种即时通信工具使“鸿雁传书”离我们远去;各种便捷的输入法使许多人患上了键盘依赖症,提笔忘字的情形不时发生;层出不穷的网络词语使有的人忘记了许多字词本来的含义……汉字的传承又遇到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虽然没有过去那样直接和猛烈,但其潜在的杀伤力却绝不能等闲视之。 结合材料,说明在看待技术进步对汉字传承的作用问题上如何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这里地质结构复杂,峡谷两岸山体、断层以及岩层的破碎、变质、旁侧牵引现象分布广泛,构成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遗迹景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丰富,除拥有独一无二的峡谷自然景观、“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以外,还拥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如傈僳族的阔时节、同心酒,怒族的桃花节、仙女节,独龙族的文面女,普米族的吾昔节、火塘文化……怒江是亚洲最天然的水道之一,中下游河段天然落差达1 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 132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 000亿度。过去10年来,由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水电开发之间存在争议,怒江大峡谷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2016年初,在云南省“两会”上,原云南省委书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郑重表态,云南将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把生态保护起来,推动怒江大峡谷申报国家公园,使之成为旅游天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阐明停止一切怒江小水电开发的合理性。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名是历史命运的容器,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当城市建设的推土机轰鸣驶过,大量古建筑遭到毁坏,由于对地名文化缺乏认知,地名随意更改和废止现象屡禁不止,致使很多意蕴丰富的地名不断消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称、40多万个建制村名称被废弃。 很多离家远行的游子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离家多年,家乡变化令人欣喜,但地名变了让人惆怅。乡愁无处寄,梦里寻踪迹,地名不仅承载了大量的个体记忆与情感,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众多独特地名其实都是历史留下的“活化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令人痛惜的是,一个个生拼硬造的怪名、洋名抹去了很多富有丰富内涵的老地名。 珍惜那些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才能留住我们的乡愁;精心设计有文化内涵的新地名,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传统文化才能有血脉传承,城市才能有厚度和温度。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分析如何“接续和发展地名文化”。

第十三课 当冲突发生时

第十三课当冲突发生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白同学交往中产生冲突在所难免,要正确对待和解决冲突。 2、通过沟通交流,学会正确处理同伴关系。 3、学会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通过沟通交流,学会正确处理同伴关系。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游戏活跃气氛 热身活动:人老虎枪 1、规则:类似“石头、剪刀、布”,说明手势和规则。 2、过程:(1)一只手和同伴游戏(2)两只手同时比划,要求不同手势,以右手为准。输者当赢者的尾巴,以此类推。 3、采访学生游戏的感受。 (二)冲突案例 1、话题过渡: 刚才同学们玩得多开心啊!不过同学们在相处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小插曲,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冲突。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当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时,你会怎么做?(板书课题)2、冲突现场: (1)今天我被老师批评了,心情本来就不好。可是到了座位

上,同桌杨明还不知趣地一个劲喊我外号。要是平时也就算了,可是今天我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大吼一声:“你还有完没完?”他楞了一下,也不甘示弱,于是…… (2)生活委员林珍收的班费不见了,她忽然想起周庆下 课时曾坐过她的座位,便大声问道:“周庆,就你接近过这里,你看到我书包里的钱了吗?”周庆嚷嚷道:“你什么意思?难道怀疑我是贼?”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3)师生总结,冲突带来的影响: 1、人际关系紧张,如影响同学间的友谊。 2、造成身心伤害。 3、影响学习。 4、造成人身财产的损害。 5、严重的受到纪律的处分和法律的制裁。 (4)出示“冲突起因”和“解决方法”两项,小结集中典型处理方式:生闷气、乱发脾气、与人争吵、动手打架。 (三)情景体验 1、过渡: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一些冲突这是在所难免的。瞧,冲突来了! 2、续写故事 1.展开想象,他们以前可能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2.想象以后他们会怎样? 3、总结化解冲突的方法:

生活与哲学》第4课复习学案.doc

遂宁东辰荣兴国际学校高2016届第四期政治复习课堂学案03 (内容:第四课) 撰稿人:赖志荣 审稿人:周显聪 —、考点再现 1. 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 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二、考情分析 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世界的木质这一主线.重点考查物 质概 念、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等知识点。 从试题类型看:题型以体观类、启示类、拾施类为主。选择题 往往以 名人名言、诗词典故、漫画等为载体,立足于信息的解读, 考查对物质、运动、静止、规律的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心示类、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 三、知识点自主梳理 1. 自然界的物质性:P28世界观 方法论 2. 物质的含义特性:P29 3.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P30 4. 世界的物质性:P30 世界观 方法论 5. 运动的含义:P31 6.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P31 四、易混易错点 1、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纠错: 2、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纠错: 3、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纠错: 4、 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纠错: 5、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纠错: 6、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纠错: 7、 解放思想就是要打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纠错: 8、 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纠错: 9、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纠错: 10、 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纠错: 11、 规律有好坏的。 纠错: 12、 思维规律是主观的。纠错: 13、 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纠错: 14、 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纠错: 15、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纠错: 五、跟踪训练 1. 面对人口、资源、坏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列入 党的指导思想。是因为 ( ) ①客观世界具有物质性②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无限性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气候变化是 有规律的 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 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7.运动的特点:P32 &静止的含义、特点:P32 9.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P32 10. 规律的含义:P33 11. 规律的特点:P33世界观 方法论

初一政治第一节课课教学内容

初一政治第一节课课教学内容 一、认识老师,认识同学 师生自我介绍 二、中学思想品德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异同。 1、内容不同。 小学把“五爱”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 初中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心理健康与道德,二是法律常识,三是我国的国情知识。 2、教材各有特点:小学低年级多用童话、故事、儿歌,看图讲故事,或是寓意等形式。 小学中年级阅文型课文为主了。 小学高年级文学内容更多了,结合故事充分地阐述道理,情理结合。 初中更多的知识性,是非观念,以知识阐述为主。 3、要求不同: 小学不作为主科 中学作为主科,列入到大考范围,也是初三毕业升高中考试的主科之一。 4、学习方法不同: 小学只要在课堂上听就可以了。 中学要预习,要识记(背)、要讨论,要写练习和作业。 相同之处:都对自己的思想品行有教育作用,通过学习帮助我们成为符合道德规范,适应社会要求的人。三: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意义: 1、思想品德是一门着重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行为的课程,如 果一人的品行差,修养差,品味低,谁都不喜欢。 2、从初中政治教学内容来说,初一主要学的是心理方面的知识,这在充满竞争的时代,对解除人们的心 理负担,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绝对是有益的。初二学的法律知识,在依法治国的中国,学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很实用的。初三学的国情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人,了解中国国情,为将来投身于祖国建设打好思想基础是很有必要的。 3、万事德为先,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科学家,可能成为恐怖分子,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大军人,可 能是一名战场上的懦夫,不懂法律知识的人,容易成为罪犯。 4、哲学使人思辨,政治使人聪明。(不容易上当受骗,不易违法)。 四,怎么样学好政治? 1、多读多记(识记,笔记) 2、多思考、多讨论 3、认真写(写练习、写作业) 4、学会先记大的知识结构,再记小的具体问题。 5、背答案时,要懂得先记主杆,再记枝叶。 6、做选择题时,排除法不失为一个成功率较高的方法。 7、课前预习,课中认真思考,课后复习,是学好每一课的不二法门。 8、初中的思想品德是一门可以在你日常生活中适用的科目,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掌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