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练习

题含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是语文考试的必考试题之一,想赢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几点解题技巧: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2.关注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人写作意图的集中体现,它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像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命题者对诗歌鉴赏考查的目的是看看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因此对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必须结合原诗歌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千万不能空泛而谈。如果是选择题则要紧扣原诗词内容进行判断选择,否则难以说明自身是否读懂了原诗。

5.明白选择题选项常见干扰设置

句意理解方面:误解多义字、对象错位、偷换概念等;思想感情分析方面: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任意拔高等;表达技巧方面:张冠李戴、想当然等。我们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并及时总结答题规律。

6.熟悉有关意象与意境的知识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而且这两者又常常是一致的。

7.清楚诗人的用典

古代的诗人喜欢用典,其原因一是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为表达委婉一些;二是以古喻今,更理直气壮一些;三是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

8.记诵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9.掌握诗歌鉴赏题的答题一般程序

(1)认读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3)单项核对。选择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的修辞项的解释,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去掉那些无中生有的,指鹿为马的。这样,又可为鉴赏扫除了一大障碍。(4)辨析真伪。在提供的答案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有时还会出现自相矛盾,如选择项中出现“都”、“全部”的判断词,我们就更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去伪存真。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感情。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两句回忆了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的初衷。

B、“尘暗旧貂裘”暗示自己收复失地的斗志未酬的内心苦闷。

C、“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写出了词人放眼西北,残虏未扫;回首人生,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

D、最后一句中,“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代指闲居之地。

【参考答案】

1.(不能报国杀敌的)悲愤

、分析:读诗词,需了解词人所用典故的含义,该词中,“觅封候”是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出作者自己报效祖国的壮志。

“自许封侯在万里”(《夜游宫》),一个“觅”字显出词人当年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并非是词人当年为了觅取功名、争得官职而奔赴前线。

【强化练习】

又呈吴郎(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园四周插上篱笆。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告吴郎。

1、“戎马”的意思是战乱

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

特点

第一问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③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反而正应该体贴。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过得都不容易。(4分,答出四个要点即可得满分。)第二问:现身说法,措词委婉,入情入理。

3、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系心黎民,忧时伤世。

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和“字”分别指日月;书信

2、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洞庭湖壮阔水势的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2)表达诗人报国无门苦闷之情的诗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下列说法不符合诗歌内容的一项是(C)

A.“日夜浮”三字,写的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

B.“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表现诗人当时孤单贫苦、潦倒无助的生活境遇。

C.诗歌首尾呼应主要反映在“凭轩”与“今上”、“昔”与“关山北”上。

D.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放言五首(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辨.材须待.七年期辨:辨别待:等待

2、用原文语句回答

(1)点明此诗是赠送好友的诗句:赠君一法决狐疑

(2)借用历史典故以说明辨真伪之难,同时也揭示唯有时间可以证明的诗句:周公恐惧流言日,未篡时。

3、下列说法不符合诗歌内容的一项是( B )

A.用“试玉”、“辨材”来比喻,意在形象说明识别真伪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一道理。B.“不用钻龟与祝蓍”这句话旨在强调诗人提出的“方法”是非常完美的。

C.这首说理诗主要借助历史事件来说明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道理。

D.诗人在说理的同时,也巧妙地总结自己和好友倍诬害的情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长精神”的意思是振作精神。

2、文章内容理解

(1)思念故人、抒发感叹和惆怅之情的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表达对友人感激之情的诗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 首联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积愤之情。

B. 颔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

C. 颈联借景表达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D. 尾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与友人白居易共勉。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万籁”的意思是指自然界一切声音

2、文章内容理解

(1)描写破山寺后禅院清幽环境的诗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表现诗人寻求与自然交融的心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起首两句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

B.“山光”两句通过对景物的动静、情态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的作用。

C.诗中的钟磬之音,不止是“晨钟暮鼓”,而被赋予了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

D.最后两句诗写出了佛门圣地与世隔绝,营造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无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残”的意思:凋谢

2、用原文语句回答

(1)表示相思、离别之痛苦的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

(2) 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的诗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3)表达女主人公对爱情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百花残”既写出了暮春百花凋谢的景象,也表现了诗人陷于相思而颓靡的感情。

B.诗人巧妙地运用“丝”与“思”的谐音,抒发了自己对于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C.“春蚕”两句表现了为情献身而无悔的激情,现在已成为献身精神的象征。

D.为了解决相思之苦,诗人渴望“青鸟”给他送信,告诉女主人公他爱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