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比较

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比较

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比较
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比较

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的比较。

1 .200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这是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字在联合国设立奖项。孔子不仅是大教育家,还是大思想家。他的主要言论收集在

A.《道德经》

B.《论语》

C.《春秋》

1、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

3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 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解。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1.在校园文化节的主题演讲会上,小明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庄子 C墨子D孟子

2、下列中国古典小说的章节标题中,出自《三国演义》的是…………()

A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B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C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D 曹操煮酒论英雄

4.“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能从下面哪部古典小说中读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6、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曹雪芹

4、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5、有一部小说,写了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被誉为我国古典

小说的高峰。你读过这部小说吗?它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10、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相当完美,代表了我国明清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3,下列哪部古典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A.《三国演义》 D.《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4、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

A、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

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

2、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

A编年体通史 B编年体断代史C纪传体通史D纪传体断代史

22.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史记》和《资治通鉴》的比较表。

5.有人曾因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遭受株连九族之罪,这是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C.八股取士D.文字狱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诸子百家墨子的资料简介 墨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之一。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思想家墨子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人,也有说他为鲁阳人或滕国人,他是宋国目夷的后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 墨子的先祖原是殷商的王室,后因故降为了平民,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墨子是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小时候做过牧童,学过木工,也接受了文化教育,曾学习儒学,但对儒家的一些思想不予认同。墨子最后舍弃儒学,而另外创立了“墨学”,提出了“非攻”、“兼爱”、“尚贤”等管线,四处讲学,广收门徒,很快有了大批的追随着,形成了一个团体称“墨家”。 在墨子晚年的时候,墨学已与儒学齐名,并称为“显学”,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之中,有“非儒即墨”之称,儒墨显学可谓是百家之首。墨子死后,墨家分裂为三个学派,分别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后墨子的弟子根据其生平事迹与语录,写成了《墨子》。 墨子政治主张墨子,本名墨翟,生卒年不详,相传是鲁国人,长期在宋国居住,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

天”、“事鬼”的思想主张。 墨子开始时追随儒家理论,后来自立门户,自创墨家学说,在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曾担任宋国的宋大夫,是墨家公派的创始人。 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墨子心怀悲悯之心,积极的针对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得到了许多手工业者和下层人士的支持,在百家争鸣的文化鼎盛时期,有人称“非儒即墨”,由此可见,墨子的思想影响深远。 墨子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政治上,墨子主张“实行仁政”,首先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君主昏庸无能,百姓有权利换掉统治者。他所提出的“兼爱非攻”主要讲的就是仁政的重要意义。农民出身的墨子,对于普通百姓有着深厚的情谊和认识。主张尚贤,认为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主要在用人上,提出让百姓中的人才贤士也参与到国家管理中去。 墨子的“非乐”思想《墨子;非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墨子从穷苦百姓出发,认为上位者不应该天天歌舞升平,而不顾穷苦百姓的生死。 《墨子;非乐》原文共有三篇,而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三十二篇《非乐上》,第三十三篇和第三十四篇则在宋朝前期就已经失传。非乐,顾名思义,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墨子出身农民,之后也多是如普通百姓一样,过着清苦的生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集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36集) 一.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共6集)夫子何人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讲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 出身、为人、治学及处世态度,由此使观众认识孔子是何许人。(百家讲坛2008年第287期)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中,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解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从中评价孔子思想的伟大价值,并分析了培养一个优秀的领导的重要意义等。(百家讲坛2008-10-..君子固穷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向我们讲解先秦时期孔子的君子做官 之道,孔子周游各国宣传自己思想的经过,以及孔子的政治

思想。(百家讲坛2008-10-18 16:23:10)头号教书匠类型: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述孔子,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样一种道德风气推广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参与政治。实际上孔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他不做官了,.. 谁是好学生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在孔门之中,孔子和学生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会给人留下什么感觉。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谁..伤心事与玩笑话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介绍了孔子是最守礼的一个人,他一辈子维护的就是礼,他一举一动都不越礼的雷池一步。甚至在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上,他也遵守礼的约束。但同时孔子又是一个性情中人,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 【导语】以下是大的诸子百家核心思想是什么,欢迎阅读!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 __。主张「有教无类」,对 __和被 __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作品:《道德经》、《庄子》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

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作品:《韩非子》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中国古典文化——先秦诸子百家一览表 令狐采学创作

诸子百家 令狐采学创作

其他事情通过《孙子兵法》来处理属于“折射”。如果不了解道,即使用《孙子兵法》处理兵事也属于“折射”。 《鬼谷子》、《孙子兵法》可以(也应该)混用。 本站整理的道家、纵横家、兵家的典籍,其中有些原文带颜色的词句,是我第二次看的时候感觉不错标记的,不要在意。注释、译文皆摘自网上,原文也可能会有出入。古书无标点。 道家 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 《列子》(冲虚经) 《黄帝阴符经》 纵横家 王诩《鬼谷子》 刘向《战国策》 兵家 令狐采学创作

孙武《孙子兵法》 吴起《吴子兵法》 孙膑《孙膑兵法》 司马穰苴《司马法》 尉缭《尉缭子》 《三十六计》 医家方技家 《黄帝内经》 名家 邓析《邓子》 公孙龙《公孙龙子》儒家 孔伋《中庸》 曾子《大学》 墨家 令狐采学创作

墨翟《墨子》 法家 韩非《韩非子》 商鞅《商君书》 杂家 吕不韦《吕氏春秋》 引自百科: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至汉武帝 令狐采学创作

春秋诸子百家政治思想学习

春秋诸子百家政治思想学习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中国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

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

先秦诸子百家知识汇总

先秦诸子百家:(百家争鸣)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六、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七、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 八、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 九、农家十、小说家十一、兵家十二、医家 《〈论语〉八则》(《孔子语录》)(七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①。友直,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 《论语?季氏篇》 ①损:损害。②谅:信实。③便辟:阿谀奉承。④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 ⑤便佞:花言巧语。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子路》) 孔子说:“刚正不阿、果敢坚决、朴实无华、谨言慎语,这样就快接近仁了。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战国诸子百家,儒道墨法最为声名显著,虽争鸣对立而实渊源流长。儒家鼻祖孔子,曾适周问礼于道家始祖老子;墨家出于儒家;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乃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且韩非深受道家影响,《解老》《喻老》即是明证。四家虽渊源深厚,然亦经历了争鸣、结合、重组的对立与融合过程。 一、儒墨、道法四家的对立点与相同点。儒道墨法四家,就其对待“人”和“社会”而言,可以分为两类: 1、儒家和墨家,两家虽表现为对立,然墨家出于儒家,故“天志”之与“天命”,“兼爱”之于“仁”,何其相似!儒墨两家,均重视人与人之情感,表现为“以人为本”,关爱社会,只不过儒家是知识分子为统治者着想,希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最终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而墨家则是手工业者为下层劳动人民着想,建立一个“尚同”“尚贤”的小生产者的乐园。 2、道家与法家,法家与道家渊源密切,申不害、慎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深受道家影响。此两派虽然社会观炯然不同,然出发点却很一致:都是从自然主义出发,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目的是恢复“结绳而治”的“小国寡民”的氏族社会,其本质仍然是代表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者;法家则从道家吸取了自然主义,从自然动物性的“恶”来定位人本性,制定了法、术、势三结合的一整套统驭之术,专门为上层统治者作独裁服务。 二、儒道墨法在汉代以后的整合。虽然儒家和墨家,道家与法家各有相同之处,然而,因为各自立足之本位不同,故自汉代始,不断整合。首先是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法道合流”,用道家来包装法家,汉初黄老之术盛行,其本体曰“道生法”,是为“道法家”。然而,因为其各自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特别是汉武帝时,综合国力强盛,故这个联盟很快瓦解,因为统治者驭人则可,一切法“自然”则绝对不能。故此时,董仲舒应运而生,“阳儒阴法”外加阴阳,即以法家为骨骼、以儒家为血肉肌肤、以阴阳家为外衣装饰。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实际上是儒家和法家的有机结合,二者一拍即合,影响中国政治历史两千余年。而自汉代始,道家和墨家也开始相互融合,它们亦和阴阳家,特别是先秦神仙方术相结合,组建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即以墨家的严密组织与纪律,与道家的精神有机结合,而笼罩以神仙方术阴阳五行。 个人观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何以自先秦严重对立而于汉代如此结合?从根本上说,儒家法家都是为统治者着想,道家和墨家均代表没落或下层知识分子,或劳动者的利益,各自所代表直接层利益一致。在先秦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明显带有区域性色彩,当是时,国家尚未统一,全国性的统一阶层亦尚未形成,故百家争鸣、互相攻讦。一俟统一与一统,则全国文化整合,阶级、阶层整合,故诸子百家之儒道墨法重新有机整合,瓦解构建、优势互补,也就不足为怪了。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12级初教一班 姓名:徐林山学号:12371055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简介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 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一、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名士 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作品:《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荀子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象、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公元前571年农历2月15日诞生,诞辰: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现址河南鹿邑太清宫镇。著书《道德经》上下篇五千余言八十一章。修道而长寿,大概活了一百六十余岁,或说二百余岁。与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同时,长孔子20余岁。公元前535年、527年、515年、501年、486年,孔子数次求教天道问老子,言老子“犹龙”。 作品:《道德经》,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

诸子百家选修课答案

一、简答题 1、诸子百家的概念。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兵家、纵横家。 2、简述法家及其代表人物。 法家: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李斯等。 3、列举苏秦与张仪主要思想异同。 苏秦是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 张仪是连横。连横,即“事一强以攻众弱”,就是由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 连横是为了抗横秦国,合纵是离间六国,然后各个击破。功利观都是为了各自利益。 二、论述题 1、论述儒家“仁者爱人”与墨家“兼爱”思想。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爱”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即:“亲亲”“仁民”“爱物”。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要先亲近自己的父母亲人,再到对自己周边的人仁爱,最后上升到爱护世间的万事万物的思想高度。孔子倡导“仁”,张扬仁者“爱人”,把个人道德修养的意义提升到仁爱天下的高度。那么具体的如何来施行“仁爱”思想呢?儒家提出了“忠恕之道”把它作为施行“仁爱”的一条根本途径。所谓“忠恕之道”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仁是一种普遍的爱。应该泛爱大众,提倡博爱。 “兼爱”作为墨家的核心思想,提出无差别平等的博爱。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墨子主张的兼爱是“爱无差等”,他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要求人们不分亲疏,无条件平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孔子主张的仁爱是“爱有差等”,他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认认为爱是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人总是爱自己的亲人胜过爱其他的人。这是二者的区别之一。 墨子主张先从爱他人做起,然后他人也回报自己以爱。他说:“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孔子主张先从爱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推己及人。他说:“孝之放,爱天下之民”,就是说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悌”是最真实的感情,因而是“仁”的根本和出发点。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推广到爱天下的民众,即“泛爱众”,以及世间万物。这是二者的区别之二。 2、从道家“处世之道”谈人际交往。 (1)“反者道之动”、“祸兮福所倚”的人生智慧。老子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反者道之动”,即事物总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运动,矛盾总是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 (2)以无名求大名、以无用求大用的生存之道。庄子提出了“无用之用”的全生法。他所说的“无用”是指无用于世、无用于他人;他所说的“大用”是指有大用于己,在他生活的那个战争连绵的时代,这个“大用”就是指保全性命。今天引申开来,所谓“无用”,可理解为深沉含蓄、不事张扬、不着意求用于世,庄子认为这种态度最有利于保全自己,这就是他所说的“大用”。 (3)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老子提出了两种竞争艺术:一是争众人所不争者,即众人都不要的东西,自己却很看重;众人都想要的东西,自己却不去争。二是采取迂回策略,进行曲线之争,即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不争为争。与居卑不争相联系,老子还提出了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他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柔弱胜刚强。”柔弱之所以能战胜刚强,是因为柔弱不等于软弱无力,而是指柔和、柔韧,在柔弱的外表下实际上内含着一种坚韧之力。道家的这套竞争之道告诉我们,竞争自有其“道”,不守其“道”的竞争往往会适得其反;人不可逞强,过于逞强者往往事与愿违。 (4)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立世之道。老子认为,唯有虚怀若谷,才能不断进步,有所成就。因为虚怀若谷决非内心空虚,而是内藏生机、内含力量的体现。谦虚包容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智慧,因为在包容他人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5)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活之道。老子的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活之道告诉我们要把握“适度”二字。人要生活得愉快,对于一些身外之物,就不要过分地追求圆满,而要学会自我满足。满足总是相对的,人可以在满足之中发现不足之处,也可以在不足之中感到满足,这就是一种心理平衡术,是我们必须具备的一种生活艺术。

先秦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中国文化简史”作业 注:本文主要参考整理自丁祯彦、臧宏主编《中国哲学史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2000年5月第10次印刷),间或夹杂有些许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请老师斧正。 本文主要从中国哲学的产生,百家争鸣与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做阐述。其侧重点将放在“百家争鸣”。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 夏朝时,我国已建立起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但除使用国家机器外,还已经懂得怎样通过思想工具来统治其人民。据《尚书·召诰》记载:“有夏服(受)天命。”《论语·泰伯》也中说禹“致孝乎鬼神”。 到了商朝有“帝(上帝)立子生商”(《诗经·商颂》)一说,并且这些享有政治特权(即“刑不上大夫”)的奴隶主贵族还通过“卜筮”知“天命”。如,卜辞载:“王封邑(建都城),帝若(诺)。”(《殷墟书契前编》)。当时,他们把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筑城、打仗、任用官吏等,都看作是上帝的意志和命令,是不可抗拒的。 周将“礼”从仪式中区别出来,发展成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内部,即“礼不下庶人”。西周统治者继承了商奴隶主贵族祭天祀祖、敬事鬼神和政权神授的思想观念,但在此基础上加以系统化、理论化。他们将“上帝”和祖先分开来,突出“上帝”至上神的绝对权威。为此又提出了“德”和“以德配天”的理论。 商灭于周其实是对“帝立子生商”这样一个商为帝子的“直系血亲”关系的摧毁。但是周王朝亦同样需要一个类似的理论作为统治工具被其利用,故而所谓“以德配天”是在其既要摧毁又要利用的矛盾状态下的“自圆其说”。当实践经验与知识即“术”积累到一定阶段,人们从中便开始概括出一些基本的原理,并试着以之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这就从“术”发展到了“道”,标示着哲学思维的开始。(但若要究其真正诞生可追溯到早期的阴阳说和五行说)。 二、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BC770—BC221)时期,我国社会制度大变动。随着私田开垦规模的扩大,奴隶主之间对劳动力的争夺愈发激烈,到春秋末年就出现了“私门富于公室”的局面,于是“公室”打破“公、私田”界限,一律收税。而鲁国“初税亩”的实行则标志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映在这一时期就是“礼崩乐坏”。由是渐生出“礼法之争”,同时又与“古今之争”相联系(后又从中发展出“王霸”“德力”之争),是当时整个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文化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即绕此展开。 春秋战国时期哲学争论的中心是“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而其它如“形神”关系,“言

诸子百家核心思想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刘向(约前 77 —前 6 )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 “叙录” ,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 ,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 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 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 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 〔即策士〕 游说之辞的汇编, 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 合纵连横, 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6 :法家 吕不韦(?-前 235 年) ,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 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他以 “奇货可居” 闻名于世, 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 任秦国相邦十三年, 其门客有三千人。 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 ) ,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吕氏春秋》战国末期卫国著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吕不韦著《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保 存着先秦各家各派的不同学说,还记载了不少古史旧闻、古人遗语、古籍佚文及一些古代科学知识,其中不少内容 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 《吕氏春秋》深得人们的好评。司马迁称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在《报任安书》中, 甚至把它与《周易》 、 《春秋》 、 《国语》 、 《离骚》等相提并论。东汉高诱在给它作注时说它“大出诸子之右” 。客观 地说, 《吕氏春秋》不是一部系统的哲学著作,它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更主要的是资料价值。它的一些寓言故事, 至今仍脍炙人口,富有教育意义。书中还提出了“法天地” 、 “传言必察” 、等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 之道,有着唯物主义因素。同时,书中还保存了很多的旧说传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另外, 书中也有一些天人感应的迷信思想,应该加以分辨。 17 :战国时期著名农学家、思想家 许行 (约公元前 372 年~ 289 年) , 楚国 (都城江陵纪南城, 后迁安徽寿县西南) 人, 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 滕文公元年 ( 公元前 332 年

诸子百家儒家

诸子百家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农家, 小说家,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要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 思想 第一课诸子百家总论 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派别;鸣:发表意见。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一、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孟子成为代表人物。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的弟子。他在40岁以前,主要活动是教书。42岁那年,带著车子数十乘、侍从弟子数百人游说齐、魏等国。晚年回家著书立说,今存《孟子》7篇就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体现。孟子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他说:「仁政必自经界始」,就是说实行「仁政」首先要恢复周代奴隶社会的井田制。他认为古代比当代好,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 著《荀子》一书,他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他对孟子等的陈旧学说有过激烈的批判。 二、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要求有一个社会秩序安定的政治局面。墨子提出「兼爱」的理论,对卑贱的人也要给予平等的地位。这种抹煞阶级界限的抽像的人类之爱,在阶级社会里,只能是幻想。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说学,虽然主流是进步的,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但存在软弱改良的一面。如他把政治革新的希望寄托在「圣君」身上;提出「明鬼」学说,相信鬼神,鼓吹鬼神的作用,反映出他的思想局限性。 三、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在《老子》一书中,提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柔弱胜刚强」这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是非常可贵的。由于老子站在没落奴隶主的立场上,反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有为」措施,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鸡犬之声相闻,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集定稿版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 c t v百家讲坛全六 部共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cctv百家讲坛全六部共36集) 一.百家讲坛《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共6集)夫子何人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由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讲述了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出身、为人、治学及处世态度,由此使观众认识孔子是何许人。(百家讲坛 2008年第287期)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中,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解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学而优则仕,从中评价孔子思想的伟大价值,并分析了培养一个优秀的领导的重要意义等。(百家讲坛 2008-10-..君子固穷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向我们讲解先秦时期孔子的君子做官之道,孔子周游各国宣传自己思想的经过,以及孔子的政治思想。(百家讲坛 2008-10-18 16:23:10)头号教书匠类型: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本期节目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讲述孔子,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孔子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样一种道德风气推广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参与政治。实际上孔子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他不做官了,.. 谁是好学生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介绍: 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孔子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在孔门之中,孔子和学生除了师生关系之外,还会给人留下什么感觉。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为您讲述系列节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一部——实话孔子之谁..伤心事与玩笑话类型: 历史/史说天下|名家大师|名人|人文|2008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诸子百家 通过对诸子百家一个学期的学习, 让我深刻体会到了 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华夏文明五千 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种思想争辉夺目,各流派智慧的奇葩大放异彩。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各种流派的思想交相辉映, 共同营造出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 站在管理的角度, 我们亦可以 欣赏到传统思想所绽放的灼灼光华。 诸子百家在中国思想史上流传千古, 众多的思想大家胸怀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出了不同的治国方略,在几千年之前便站到了管理思想与领导艺术的高峰。诸子百家之中, 对华夏文明影响最为深 刻的莫过于儒、道、法三大家。此外,墨家,释家、兵家等亦有着重 要的地位与作用。从管理思 想的角度出发,我将对儒家、 道家、法家和墨家的核心思想进行 简要的探讨。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人性化的管理 (一)儒家管理思想核心 儒家思想亦称孔孟之道,以圣人孔子和有亚圣之称的孟子为代表。以"仁义"为核心思想, 主张"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儒家的"仁义"思想是中国 管理史上人性管理的发源地, 儒家在中国管理史上首创了人性化管理。 儒家的人性化管理思 想可以简要概括为通过“礼治” 、“德治”和 “人治”构建和谐社会。 在管理方式上,儒家主张"以和为贵",通过“礼”与“德”两种手段,实现人性化管理。 儒家“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的“五伦”道德规范和 “仁、 义、礼、智、信”的“五常” 之道数千年来一直被奉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儒家以“亲亲” 、“尊尊”为立法原则,在各正其位的基础上主张“礼治” ,提倡“德治”,重 视“人治”,在社会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华夏历史上长期被国家统治者奉为正统。 《论语》说: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之用,和为贵。治国以礼,而礼之功 用和礼之运用,是以和为贵” 。由此也可见,儒家治国和管理思想的核心在于“以和为贵” , 其管理思想的出发点与归宿,都在一个“和”字。这也恰恰印证了我们当今疾呼人性化管理 的初衷所在——在天时地利之外求得人和。 (二)儒家人性化管理思想体系 儒家以治国为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人性化管理思想体系。 1、“仁”是管理思想的核心 “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指爱人,他集中反映了孔子本人的 哲学观点。从“有教无 类”到“德治”,从“亲亲” 推及到博爱, 莫不体现了孔子博施济众的仁爱思想。 儒家以“仁” 为管理思想的核心,站在较高的管理层次上突出了管理对人的关爱,强调了人本理念。 2、“五伦”是管理规范 儒家将五伦思想作为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依据天尊地卑、 阳主阴从的理念明确了上下级之间、 之间、朋友之间、与外人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处理彼此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 从而形成相对较为完整的处理不同主体之间关系的管理规范, 亦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伦理。 从 此处也可以看出,西方管理学重视制度, 强调硬性化的管理, 而儒家比较重视伦理,善于运 用软约束。 3、“五常”是行为准则 儒家提出“五常” 之道作为君子的行为标准。从儒家的观点出发, 管理过程中人的行 为应当符合“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谨守“忠恕”之理。在开展管理工作 构建 同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