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巧用暗示教学法 让课堂“活”起来

巧用暗示教学法 让课堂“活”起来

巧用暗示教学法 让课堂“活”起来
巧用暗示教学法 让课堂“活”起来

巧用暗示教学法让课堂“活”起来

发表时间:2011-8-26 来源:《学英语》(高中教师版)2011年第52期供稿作者:孙小欠[导读] 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使其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江苏灌云县高级中学孙小欠

当今社会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教学成效应当作为首要任务。在众多教学法中,暗示教学法以其明显的优势正在被大幅度推广。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里戈里·洛扎诺夫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其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心理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经过研究证明,大部分的人都容易受到暗示。在某种信息源的暗示和刺激下,人的潜意识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用这种信息支配进行下一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意想不到的结果。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到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试验,先在各班随意选出10多位学生的名单,并宣布他们都是最有前途的学生。随后把这些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这些学生教师。这些都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无意识地提高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期望值。在教师的关怀暗示下,在后来的考试中,这些原来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成绩全部都很优秀。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果单单地传授知识,而不重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不行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他们也在无意识地接受着其他的信息。正因如此,我将暗示教学法贯穿于我的课堂中,并充分利用其显而易见的优势,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变化,因人而易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及时抓住合适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非语言的“说教”。实践证明,以下几种具体的暗示方法能提高教学成效。

一、语言暗示

所谓语言暗示就是教师用委婉、带有言外之意的话语表达出相应的意思,从而达到劝说或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暗示的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如在接手新的班级时,不管这个班级以前是什么样的班风,我总会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找机会表扬这个班级。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比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更渴望得到来自于成人的赞赏。如果你拿他们当成人看,他们就会表现得像个成年人;如果一味地把他们当不懂事的孩子,他们就会表现得像个孩子。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中的大多数看起来都很开朗,但内心却很孤独,特别是那些从外表看起来对什么都不在乎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与其他孩子相比较更加脆弱,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如果用直白的语言对其进行口头说教,

甚至是带着有色眼睛去批评他们,往往会使其产生强烈的抵制情绪,使他们觉得“老师对我有意见,老是找我麻烦”。

相反,如果采用书面语言对其进行批评暗示,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批改这类学生的作业的时候,我往往会写上一些评语对其进行语言暗示:“你其实很优秀啊!再努力一把,你一定能做得更好!”待其有进步的时候写上:“你很有上进心,我就知道你能行!”等其做的相当不错的时候写上:“老师为能有你这样的学生而骄傲!”久而久之,他们真的变的很优秀。也愿意和老师交流沟通了,师生关系也变的很融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长此以往定能形成良性循环。

二、仪表暗示

教师的仪表暗示指的是教师的衣着打扮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衣着较随意且不修边幅的老师,他所教的学生一般都容易犯不够细心的错误,他的形象带给学生的暗示通常是消极的。而衣着较为“洋气”的老师,他的学生往往都对时尚很关注,从而使他们降低了对学习的关注。而衣着朴素简单大方的老师,给学生带来的则是积极向上的暗示。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是否得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要穿特别时尚的衣服,化很浓的妆,也不要穿不整洁的衣服上课。只有注意将内在美和外在美相结合,穿着大方得体的老师,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积极暗示。

三、行为暗示

教师的行为暗示包括两大类:教师的体态暗示和人格暗示。

1教师的体态暗示包括教师的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在课堂上,教师的任意一个眼神或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非常微妙的变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态暗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上课时,当有学生走神时,可以用眼睛盯着他看一会;或者突然中断讲课,停顿一小会;或者讲一些与所讲内容有关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题外话,也可以突然提高授课的音量,突然降低音量,学生一般都能回过神来。再如,有的学生上课看课外书,这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走到他身边,向他投以严肃的一瞥,然后提高授课的音量。这样做既避免了浪费上课时间,同时不用强制手段就达到了提醒学生的目的,还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样我们也可以用体态暗示鼓励学生。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做一个请的手势;当他回答对问题的时候,以赞赏的微笑和眼神对其进行鼓励。当他没有回答对的时候,同样给他一个鼓励的微笑,

让学生不会因此而失去信心。课堂也因此变得非常和谐,使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

2.所谓人格暗示是教师用自己的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以及风度气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暗示教育。很多成功的教育家如魏书生、于漪都很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他们都能让学生既“怕”他们又服他们。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教师的人格时刻都在对学生产生影响。人格高尚且严肃的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暗示较强,反之则较弱。如一位品德高尚、学识水平渊博,又很有爱心的教师,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即使他从来不很严厉地管教学生,学生也会言听计从。相反,一个经常对学生进行空洞说教,一些事情连自己都做不好的教师,即使是他对学生很严厉,学生也不会服气。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暗示还和空间距离有关。例如:早读课时,教师在与不在状况是不一样的,教师出现在教室,学生受到的暗示就教强,反之则较弱。上课时,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受到的暗示比坐在后排的学生要强许多。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此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给他们更积极的暗示。

四、环境暗示

教学环境暗示指的是通过营造某种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参与活动。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上课的时候,如果有前排的学生在睡觉,那么他周围的人很容易受到暗示,也变得昏昏欲睡。一个班级的卫生环境如果很差的话,那么这个班级的其他方面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可见环境给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使其人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在教室后面的板报墙上让学生在上面制定出自己在短期内的奋斗目标。或者让学生在每次考试之前,给上次比自己考得好的某个班级写挑战书。这些对学生都是积极的暗示,能从心理上促进他们进步。综上所述,科学的利用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要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暗示教学,还需要广大教师有一颗仁爱的心。这是做好一切教育工作的基础。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教学心得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但要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学习和创造,而且更应该用“活”教材,不断挖掘文本的内涵,拓展文本的外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解放。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课堂教学的乐趣,增强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教师转变角色,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报怨,为什么教师送给学生一团“火”,而学生总是回报一缕“冰”,很难与学生水乳交融。究其原因,我们教师的角色还是没有实现真正的转变。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都晓得“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新的课改理念下,既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过去,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这种传统的师生角色决定着,课堂只是属于教师的一言堂,而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这不仅扼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更是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所以说,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执教理念,彻底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要主动亲近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对话关

系。使学生敬师但不畏师,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积极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乐学。 以情动情,产生兴趣。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感情,学生情感不但不能被激发,反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教学激情关心爱护学生,尤其对学生要倍加体贴,多加鼓励。首先要在教学语言中突出教师的“情”。对学生出现的差错不说:你做错了!而说:“你现在已经很接近了,再想想或和其他同学讨论一下好吗?”以保护学生稚嫩的心灵,多采用鼓励欣赏的语音,如“你想的和老师一样!”“你的问题很有挑战性!”“这个方法老师都没想到,你能说说吗?”等等,只有相信学生,才能使学生更自信,大胆的探索、讨论、实践、交流,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魅力。其次,教师要在日常行为中用“情”。教师要有高于“母爱”的精神,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献上炽热的心,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使学困生消除自卑心理,能“抬起头”走路,从而转“劣”为“优”,变“铁”成“金”。教师付出爱心,还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在心理上开导他们,在学习上辅导他们,在行动上监督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情感上亲近他们,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诚意,从而

让深度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真正发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2863157.html, 让深度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真正发生 作者:张素坤 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19年第01期 摘;; 要:让教师深度的“教”促进学生深度的“学”。只有坚守学生立场,坚守整体视角,坚守联系的观点,坚守有机整合与适度拓展,创设真实学境,精心设计追问,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才能让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真正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1-0029-03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存在着碎片化、小步走、简单记忆、重复训练、假自主、假合作、假探究等诸多浅层学习问题。课堂教学要想走向深度学习,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抓住数学核心内容,围绕数学学科本质,聚焦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而这些又是以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前提来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的“教”决定着学生的“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所有关于“教”的思考与设计,都应以对“学”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只有立足于“学”,才能理清楚“教”。教师只有坚守学生立场,坚守整体视角,坚守联系的观点,坚守有机整合与适度拓展,创设真实学境,精心设计追问,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才能让深度学习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发生。 一、坚守学生立场,从学生角度去思考 知识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学会的,如果学生学不进去,教师讲得再好也没有效果。教师备课时,要将自己放在学生的立场上,设想作为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学这部分内容时,又会有哪些困难?我希望教师给我提供什么帮助?我会喜欢怎么学习这些内容?然后再考虑作为教師怎样教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只有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才能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教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动手操作折出几分之一是必做的内容,但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表示出来,就给学生的体验造成了障碍。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请一名学生折出一张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在学生对折展开后,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指指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在哪?怎么看出这是平均分成了两份中的一份呢?教师用直尺画出折痕,用画斜线的方式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为学生做出示范,又快又好地表示出了分数。当接下来学生找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时,再次明确要求,使学生的体验得以顺利进行。 1.折:怎样把它平均分成4份呢?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19-12-13T17:05:48.0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作者:刘正兴[导读] 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从知识的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刘正兴(安徽省含山县第一中学安徽马鞍山 238100)摘要:当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经从知识的获得上升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而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质量)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同时,《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认为: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所以,我们物理教师应抓住机遇,利用中学物理教学在学 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方面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物理课堂教学、物理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04-01 在初中阶段学生刚接触物理,对物理的认识充满好奇、有新鲜感,同时对物理的学习方法、研究内容又感茫然。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阶段早准备、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意识、科学的态度,这对于学生今后形成优秀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益的。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策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极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施过程和方法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科学素养的内涵可以知道,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非在某段时间或某个方面的渗透就能达到目的,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所以只有在整个物理教育过程中,都注意到科学素养教育的渗透,才可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1.物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物理科学素养导向的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要求物理教师具备良好的物理科学素养,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学生探索世界、建构认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事物的剖析、示范;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活动的启发、引导,这当中都融入了教师的理解,教师的精神,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核心要素,物理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研究方法,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信手拈来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不经意的一个“随便”,都可能给学生造成极大冲击。而课堂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关键场所,在这个场所里重视科学素养培育的有机结合、渗透,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科学素养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这种培养。而初中物理教师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教师,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决定学生科学素养的起点高度。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有使命感,要多学习、多钻研、交流,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的教育要“从物到理” 、“识物讲理” 。而物理实验的普遍性和实践性,决定了科学素养渗透的重要性。所以,各种物理实验中都应有计划地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和培养。物理实验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验证性实验,即用实验来验证理论;另一种为探索性实验,即用实验来探究未知的结论。验证性实验可用过程式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去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实验的目的,采取的步骤及其理论依据,观察现象差异,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也能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性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钻研精神。在学生在未知结论时,通过教师引导,学习利用正确的科学方法,采取有效的实验步骤,从实验中探究结论。这一类实验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方法,并从中得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前沿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物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物理教学应当把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掌握新知识,避免用陈旧的课本禁锢学生、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新知识的引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紧迫感和创新思维,以实现物理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国际科学综合实力竞争的需要。而物理教学和科学前沿相结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要关注和追踪前沿物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身知识储备,把自己也当成新时代的学习者,不断提高自己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第二,教师要结合新知识、采用新方法对自己的知识进行重新组织和梳理,以便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开放的教学态度,鼓励学生多创造、多思考、多疑问,同时教学过程也没有必要全部安排在课堂上,可以让教学深入家庭、工厂、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实践科学,只有在不断的生活体验中才能培养出物理学思维,才能避免物理知识的“片段化”,使学生不仅了解物理学的过去、体验物理学的今天,更能预知物理学的未来。 三、进行科学素养教育应注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要全面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矛盾,既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又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既要全面看到每一事物中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要研究矛盾双方各自的特点。问题往往有正、反两个方面,物极必反。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都要注意适时适度、有的放矢,不切实际的空谈和形式是要不得的。所以,我们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1.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亟待教师素养的提高;2.坚持正确引导,学习科学方法;3.防止科学方法教育程式化。科学素养的养成、培育并非易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这不仅需要物理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在渗透科学素养教育过程中,注重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注意方法上的灵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将会显著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为他们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我们总觉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思维呆滞,课堂无欢声笑语。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该如何做呢?从我自身的小小经验出发,我简单总结以下三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我们要构建师生平等的情感氛围。作为教师,我们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师要适时表扬和鼓励。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解答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都知道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我们要做到学生能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提出;学生能解的例题,教师不要解答;学生能表述的,不要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让学生走上讲台 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就是把黑板、讲台、学具、时间交给学生。我们要利用黑板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数学课中老师要经常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板书,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互换,体验成功的乐趣。对于练习课或试卷讲评课,我们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对一些习题的解题思路、方法进行讲解。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我认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阳金玲 【摘要】初中物理课的引入要有吸引力,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实验教学,创设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实施精讲精练并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将教育技术贯穿于学案教学,平时加强师生感情的培养,最终使物理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课堂效率吸引力灵活的教法解题思路与方法教育技术与学案教学师生关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真正把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最大的效益。下面是我历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课堂导入要有吸引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导入运用得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激

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敢于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 1、通过直观材料导入。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片或听一段录音、看一段录像,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问题上。例如:教师在讲《物体的运动快慢》一节时,首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认知人步行速度慢于自行车速度;自行车速度慢于汽车速度;汽车速度慢于飞机速度;而飞机速度慢于火箭速度等等;其次教师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各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定的速度,只是他们的速度有快有慢。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具体是0米/秒,行人速度约米/秒,汽车速度约20米/秒;最后指出速度的含义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给出公式、主单位及其常用单位的换算。 2、应用物理学史的人物导入。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之谜的坎坷曲折经历,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可先向学生介绍牛顿从苹果下落到万有引力的理论,说明万物之间都有力的作用,万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经过牛顿的不断努力终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牛顿三定律,为后人研究力学创造了条件。然后引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他的第一个定律。 3、通过学生已有经验导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素材出发,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如教师讲到《惯性》时,教师问:同学们若不小心踩到地上的香蕉皮或拌到地上的石头会怎么样?让同

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素质教育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以为: 一、真诚面对学生,还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一)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二)倾听、赏识、激励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 (一)“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这不,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的学习和发展。 (二)“创意”引领课堂 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年、月、日”知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

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一、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碰击思维火花。三、生活融于教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 标签:真诚;创意;爱意;生活与数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孩子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认为: 1 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1.1 倾听、赏识、激励: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2 平等、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唯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平台”。 2 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碰击思维火花 2.1 “创意”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学生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让初中物理复习课“活”起来

让初中物理复习课“活”起来 发表时间:2020-03-31T12:32:15.6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3期作者:于延华 [导读] 使相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并且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复习效果较好。 吉林省延吉市七中物理组133000 摘要:复习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复习能让学生温故知新、查缺补漏、知识更系统化。教师为了使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增大课堂容量,复习课往往是老师讲的过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缺少学生参与的单向灌输式课堂,由于学生缺少学习兴趣,通常很难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那么如何使物理复习课既高效又充满乐趣,下面我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实验多媒体竞赛 一、把实验引入物理复习课堂 把实验引入物理复习课堂中,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实验加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在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同时分析操作现象,开动脑筋思考其中的问题,激活了学生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使相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并且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复习效果较好。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复习课上,在复习“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这个抽象的物理规律时,我就用光源F、凸透镜、硬纸板自制了一个教具,通过改变物距,让学生思考像距如何变化,及像的大小如何变化(像成在教室的墙壁上),并由我实际操作,直观的物理现象使学生对这个规律的理解更加深刻,效果非常好。例如在密度实验的复习中我就采取了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从桌面上准备的器材中任意选取,尽可能多地设计测量土豆密度的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实际测量土豆密度,最后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由学生把四种求密度的方法逐一展示给大家。整节课学生们的兴致很高,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动脑参与到实验当中,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通过实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实验不仅深化、活化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利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突破复习的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辅助物理复习课教学有很大的优越性,首先我们可利用多媒体把物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关注社会热点,捕捉新闻事件中所包含或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它方便快捷、简明易懂,生动形象的画面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弥补物理实验器材的局限性,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复习磁学的知识时,我们利用课件来显示磁场的分布,利用动画来重现一些重要的实验,例如奥斯特实验、电动机、发电机的原理实验,通过动画的直观性很好地加深巩固了学生对这些抽象知识的理解。另外关于刻度尺、停表、天平、电表的读数问题,利用课件也可以反复多次练习,力求让学生做到熟能生巧。在多媒体技术当中实物投影在复习课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复习课上,我们可以把学生做的题直接投影出来,让学生亲自上来讲解,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分析,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同学们对题意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老师直接板书讲解的效果要好很多。 三、把竞赛引入物理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复习课,往往因为形式比较单一,唤不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复习课上引入了竞赛的形式,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1.激活了学生的好胜心、自信心。课堂上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2.激发了后进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形式有效避免了后进生游离在教学之外的现象,为了小组的集体利益,他们也会更加认真地听讲,认真回答问题,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时老师也应及时多鼓励、多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3.增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合作,荣辱与共,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潜能,小组才能获得较高的成绩;4.寓教于乐,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实施如下:复习课上,我会根据复习内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并把这些习题进行编号。每道题根据难易程度不同标出不同的分数。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都有编号,每个小组好中差层次及学生数相当。竞赛有必答题和抢答题两大类型,让每组学生都有选择一道必答题的机会。(必答题一般指定组内较差的学生回答)。然后留出两到三道题作为抢答题,抢答题设置一般难度较大。对于答的不全面的,同组可有一位同学给予适当补充。最后对得分最高组的同学给予奖励。课上,同学们对这一环节都非常感兴趣,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不甘落后,积极思考,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对于一些难题我还鼓励大家用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共同解决。 实践证明只有充满动感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也只有充满挑战的课堂,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竞争的压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我们应尽可能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教领悟物理的真谛,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物理的快乐,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让物理复习课堂“活”起来。参考文献 夏效强让物理课堂教学活起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0)。合视觉习惯,给人以清新和赏心悦目的感觉。

如何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如何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灿烂,精彩纷呈。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合作、

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2.倾听、赏识、激励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要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怦击思维火花 1.“爱意”充满课堂 没有“爱意”的课堂不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许多教过数学课的老师一提起数学课堂,总是感叹:数学课堂沉闷、乏味,缺少生机活力,教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无味,越教越不爱教。笔者从教十多年来,既教过语文,也教过数学,现在仍然奋战在小学数学教学一线,相比起来,自己也有这种深深的感触。鉴于此,在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自己一直在思考、探索、实践“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这样一个想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的命题。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实践的不断丰富,自己对这一命题有了些许感悟,下面就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谈几点认识,与身处教学一线的广大数学教师交流、探讨。 一、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种版本的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从编排体系到教育内容的选择都有很大差异,令一线教师无所适从。笔者所在的学校使用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对于用惯了人教版教材的数学教师而言,对新版本教材的教学就产生了许多困惑:新教材如何教?怎样才能把握要点?教什么才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我认为,教师要乐于接受客观现实,要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对教材原有内容进行拓展和重新设计,因为教材内容的选择和丰富,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 把握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努力做到真正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系统地分析教材,要致力于对教材进行抽象和概括,尽可能地寓繁于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每一节教材都具有鲜活的内容,从学习内容上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教师绝不能拘泥于教材的细枝末节,让学生背记一例一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进入课堂学习的死套路,失去思考的兴趣,致使数学课堂死气沉沉。 2. “跳出”教材,丰富学习内容。与原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在教学例题、练习设置上都少了许多,只呈现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部分资源,要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享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教师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改变过于重视学科而忽视经验的倾向,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

数学课堂活起来

数学课堂活起来 旦马乡教育辅导站土塔小学杨正福 新课程理念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更为关注的是: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包括他们生活中的数学,他们感受兴趣的数学和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的数学。这一理念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 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活例题、习题 课程标准对数学内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同时也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材中一些例题、习题,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大胆用活例题、习题,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位置》后,做练习中第4题,教师可以把教室模拟成电影院,把学生椅子进行整理,并给每张椅子写上座位号。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写有座位号的卡片,放手让学生排队进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来。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掌握“找座位的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但很快投入到学习中,而且兴趣高涨,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我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兴趣,并列出算式。然后引导学生计算“15-9”,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小组交流讨论,得出多种不同的方法:“15减5等于10,10减4等于6”,“10减9等于1,1加5得6”,“6加9得15,所以15减9得6”┅┅教师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思维也得到了拓展,使学生对计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如:学习《找规律》一课,教师先出示二组图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这二组图都是两种不同颜色的图案反复出现),之后出示一个苹果、一个桃子(其他的用纸盖着)。这时老师让学生猜:下一个会是什么水果?此时学生的思维开始动起来,活起来,而且兴趣盎然,经过猜测,出现不同的答案。学生在猜测的情境中,兴趣被引发,思维被激活,探索意识被提高,既培养了能力,又体验了创新,感受了乐趣。 三、活师生关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为此教师必需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活中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建立新型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能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进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的体验,以便更好地学习。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培养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我从教育报上认真的学习了《新课程理念》,我突然感觉到是应该把同学们眼中枯燥乏味的数学课“换换面”了,结果我认为我的实验还是比较成功的,尤其使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这增强了我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这种教学方法。以下是我结合《新课程理念》对“数学课堂要活起来”的几点看法。 新课程理念就像一阵新鲜的海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像一名年轻的开拓者,不时地带给我们神采和活力。我们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变教师讲述为学生操作 目前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讲风太盛,教师唯恐讲不够;二是华而不实,没有突出以操作为始头的思维活动。操作是思维的起点,认知的来源,也是认识事物的开端。课堂中鼓励人人动手,人人操作,通过自己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的活动去发现规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有很大善处。学生通过直观操作,不仅提高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必须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知识,使学生手、口、眼、脑进行立体化互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使学生敢于尝试,善于尝试。 二、变个人学习为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1、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种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2、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

浅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浅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应当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学得如何,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教师教得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注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是不断探究和寻找提高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教师追求教学质量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就是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课堂45分钟。教学时一定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我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及其探究来激发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来合理的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途径,使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极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例如,我在讲授《光的折射》时,请两名学生上台演示了渔民叉鱼的情境。我预先在一张纸板上粘贴上一条纸剪的小鱼,把一枚大头针绑在小木棍上当鱼叉,然后让一名学生将小鱼浸没于装有水的水桶中(模拟鱼在水中活动的情境),让另一名学生来叉鱼,然后叫他举起来让全班同学看,结果发现鱼叉叉在鱼的上方,再叉第二次,还是没有叉在鱼的正中位置,全班同学都感到好奇,然后我换上另一名同学来叉鱼,情况依然如此。此时全班同学对此兴趣大增,纷纷要求上台叉鱼。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叉在鱼的哪个方向,进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本节的问题,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探究,教学效果相当好。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难学”是不少学生的“共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围绕师生确定的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因而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应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

些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步履维艰、分数仍然是命根子的今天,已很少有人在乎学生的理想了,而在乎的是学生的分数,是在哪个重点学校读书,这是不科学的。引导学生树雄心立壮志,感受时代的呼唤,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自己的愿望、追求、目标,充满向上的积极性,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驱力,这是一个人能成才的关键。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再次要培养学生积极自信。自信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注意培养并保护它。第四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矛盾来激发;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都有成功的机会,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因为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物理教学的几个特点

物理教学的几个特点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我认为一节成功的物理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 一、新 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思路,努力把课讲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1、理念新--即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所谓理念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观念是改革的先导,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新课程的的人才观:自觉地围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着眼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 新课程的教学观: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的学生观: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 新课程的的评价观:自觉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不断改进教学的作用。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物理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新课程的课程资源观:教师应跳出封闭的教材和教室,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利用和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社会。 2、思路新--即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愿学、越爱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