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老的医学彩色挂图——藏医药唐卡

古老的医学彩色挂图——藏医药唐卡

古老的医学彩色挂图——藏医药唐卡
古老的医学彩色挂图——藏医药唐卡

古老的医学彩色挂图——藏医药唐卡

古老的医学彩色挂图愿望树—形象地介绍了藏医对人

体生理功能和变化的理解。

2007年10月,西藏首家藏医药唐卡展览馆在拉萨市北郊的娘热民俗风情园建成开放。

西藏医药唐卡是古代藏医为解说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而绘制的彩色挂图,共80幅,由5000多个小图画组成,是藏医药传承中最生动、形象的医学教具。唐卡的内容完全按照《四部医典》文字叙述的内容,描绘出来,图文并茂的阐释了藏医学理论和实践技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药彩色挂图。

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它的作者是藏医药鼻祖宇妥·云丹贡布。公元708年宇妥·云丹贡布出生在拉萨堆龙德庆县宇妥村的一个藏医世家。曾祖父洛哲希宁是松赞干布的御医。祖父斋杰加噶尔巴和父亲宇妥·琼布多吉均为藏医药大师。宇妥自幼受到了家庭的熏陶。3岁起,就在父亲膝前学习藏文,听讲医理,研习医术,表现出了很高的天赋。青年宇妥在医学上已具有很扎实的基础,出诊开方、为人治病,颇有名望。为了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医学理论和技术,自25岁起,他便离开了生活较优裕的家庭,不顾山高路远,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在尼婆罗、克什米尔、

天竺等邻近国家以及今天的四川康定、青海、五台山、西藏阿里、羌塘、拉萨、日喀则、察隅、山南等地治病访学,接触和学习了许多其他国家和汉地的医学传统,成为藏医药的大师。

宇妥·云丹贡布的一生,除了为无数的人除疾治病,还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不朽的医学著作。在晚年,他将自己毕生的知识和经验编撰成著名的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创立了完整的藏医学体系。此后,他还写下了《实践明灯》、《经验明了》、《珍珠医诊串》、《原药十八种》、《人体内针灸穴位》、《脉诊及其启事》、《解剖学魔镜》、《脉学师承记》、《灸法教本》、《催吐药》、《下泄药》、《四类特殊名望》、《三类特殊深远》、《十八支内秘诀十八支考支》、《聚宝综合》等30多部医学论著。

此后许多年,一代代的藏医学家为了学习、阐释和注疏《四部医典》,绘制了不同版本的藏医药挂图,在藏区各地广为流传。

据专家考证,藏医药唐卡的前身是公元8世纪时医学家绘制的解剖图。《藏医史》记载,在吐蕃赤德祖赞藏王时期(公元705年—754年),赞普邀请了一位叫赞巴西拉哈的医学家进藏。他进来以后,著有《尸体图鉴》和《活体测量》等著作,属解剖图谱方面的内容。

而《四部医典》第85章在讲治疗方法中,也涉及人体

各个部位和各个脏器的具体位置,并用详细的文字介绍如何画线作图,如何确定位置,这都为后来的藏医药唐卡绘制作了开创性的工作。

13世纪以后,西藏出现了不同的藏医药学术流派,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北派—强巴派和南派—苏卡派,这两派都很重视藏医药唐卡的绘制。

17世纪中叶的北派藏医学家伦丁堆孜久美,善于绘画,他绘制的整套藏医药唐卡成为后来第司·桑吉嘉措统一藏医药唐卡的基础。

第司·桑吉嘉措是西藏五世达赖的摄政王,也是当时著名的藏医药学家。在他组织绘制整套曼唐之前,他感到各派绘制的藏医药唐卡很不统一,零碎、杂乱,标识的名称、部位、治疗方法、火灸位置不尽一致,有些甚至差别很大,于是决心对藏医药唐卡进行史无前例的整理、修订、补充和完善。

他召集了丹增罗布等西藏各地著名画师,在借鉴前人藏医药唐卡经验的基础上,细心研读《四部医典》,于1688年绘制成一套完整的藏医药唐卡,共60多幅,内容包括医学原理、人体结构、经络穴位、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等。

第司·桑吉嘉措在完成了60多幅藏医药唐卡后,感觉意犹未尽,又组织原班人马进一步绘制。绘制时参考了吐蕃时期著成的《月王药诊》一书的相关内容,又参阅了南派对艾灸、放血部位、经脉图和药物等内容,最终于1703年完成

了全套藏医药唐卡79幅。

这79幅唐卡,加上1923年西藏著名藏医药大师钦绕罗布绘制的一幅《名医图》,共形成了80幅藏医药唐卡。

这套唐卡图案精美,内容丰富,既有藏医基础知识,如人体解剖结构、胚胎发育、治病原则、外治法和疾病预防等,还有各种临床技术,如火灸、放血穴位图和尿诊等。

但是,很可惜,这套唐卡并没有完整的保留下来,在后来的200多年间,藏医药唐卡丢失和毁坏严重。到了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他很重视藏医藏药,曾先后于1918年、1923年、1933年召集一些著名的藏医专家,对80幅藏医药唐卡作了复制。

藏医药唐卡复制完成后,还曾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当时,十三世达赖喇嘛答应送外蒙古卡嘎活佛一套藏医药唐卡,但是事实上只赠送了其中的78幅,比较重要和需要保密的

两幅医药唐卡——人体内脏解剖图和人体测量图,没有赠送。

又经历了一百多年岁月的洗礼,十三世达赖时期的藏医药唐卡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它同第司·桑吉嘉措时期绘制的部分藏医药唐卡一道,保存在西藏博物馆和西藏藏医院,成为后人学习、研究藏医药文化和西藏绘画的珍贵历史资料。

在西藏藏医院资料室里,就珍藏着一幅300 多年前第司.桑吉嘉措主持绘制的反映人体胚胎发育的藏医药唐卡,上面

的有些内容,比如像母亲、胎儿、脐带的关系就好比水塘、水渠、庄稼,非常形象,非常切合实际。

其中一幅胚胎学的唐卡,形象地描述了人体受孕、妊娠反应和胎儿发育过程中的“鱼期、龟期、猪期”顺序,与脊椎

动物、鱼纲、爬行纲、哺乳纲和人类的进化顺序一致。这些观点比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还要早1000多年。

藏医胚胎图。

人体解剖结构。

各种藏草药图释。

名医图。

一位印度藏医学专家达师博士在看到这幅绘制精美的

唐卡后感叹道,“12世纪就用图画形式介绍藏医药理论体系

和实践技术,不但在中国医学史上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医药史上亦属罕见。”

如今,岁月流转,时光跨千年,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藏医药唐卡并未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去,相反,它迎着时代的脚步,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在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里,人们依然在古老的藏医药唐

卡汲取学识和智慧。

一位来自青海,在西藏藏医学院读硕士研究生吉本才让,他就对藏医药唐卡情有独钟:“我觉得传统医学应该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唐卡就是这样传统、形象、直观的教具,相当于古代的多媒体教学,学起来轻松愉快。”

此外曼唐除了在藏医药研究机构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外,她作为一种布画艺术,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在环绕大昭寺的八廓街里,一代又一代唐卡画师沿袭千年不变的方式绘制藏医药唐卡,在实现自己艺术梦想的同时,吸引了大量唐卡收藏者和游客。唐卡画师达瓦扎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所在的公司每年销售各类唐卡600 多幅,交易额达到100多

万元。

就在西藏首家藏医药唐卡展览馆开展的同时,又有好消息传来,由今年80多岁的著名藏医药学家强巴赤列主编的350 万字的大型藏医药唐卡画册已经出版。对其中80 幅藏医药唐卡,国内外医学专家评价说,这是世界上产生历史最早的、年代最久的医学教学挂图。直到现在能够传承下来,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唐卡的艺术价值及传承意义 作者:杨惠泽 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10期 摘要:唐卡是藏传文化的瑰宝,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在工艺、构图、材料上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唐卡的画布制作,构图,起源,颜色和图案的意义,以及唐卡的内涵意义。 关键词:唐卡;材料;构图;起源;类别;艺术价值;祭拜意图 一 唐卡,英译Thang-ga,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卷轴画,也称布画,本意为写在布上的文告。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个民族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艺术形式上和所使用的材料上都有很大的讲究。其颜料全部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或植物颜料,以保证唐卡色泽的鲜艳,使其甚至在百年后也有同样的颜色;其画布全部使用织工精密的府绸或者棉布,否则太厚太硬的布料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皺裂。而唐卡的制作过程从绘前仪式到缝裱开光也是十分繁复,短则需要半年时间,长则需要十余年。从题材上讲,唐卡包罗万象,多以宗教类为主题,内容神圣,表现手法也极为尊敬;同时也包含了不少非宗教类的作品。唐卡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的魅力经久不衰,是由于唐卡的宗教内容和美学价值。 二 唐卡艺术既可说它好传承,因为在全国各地都不乏有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唐卡艺术中心;也可说它不好传承,因为它工艺复杂,讲究又颇多,大多学习绘画唐卡的画师都是从小学起,要经过多年的不断练习才学成。那么,唐卡究竟难在哪里?香格里拉唐卡艺术中心的唐卡非遗传承人巴丹老师说:“耐心”。 唐卡不同于其他艺术,创作一幅唐卡要从制作画布开始。在一块大的布料上量好尺寸,裁下来一块画面所需材料的大小,洗净。再把画布边缘折起一厘米左右的宽度,用针线缝好,要牢固整齐。然后拿比画布大的钉好的框架(这个框架多为木头钉成)做外框,把画布再用绳子固定到框架上。把画布放进框内,先把四角拉紧绷在框上,再从上面缝起的边上拉上线经过框边绕“S”型,直到四边全部绷完,这个过程要保持画布平坦紧绷,并富有弹性,否则绘画时画布会越来越松,从而导致画面不精细准确。接下来要把画布用牛皮胶泡好的水在正反两面刷,再在白颜料中加入水和牛皮胶,调制好,再刷在画布正反两面,不宜过厚或过薄。把刷好颜料的画布放在太阳下晒,等晒干后用清水打湿画布,然后用石头或倒扣的杯子、碗等平整的一面进行打磨。磨完一遍及时晒干,再磨另一面,这样反复磨三到四次为止,就完成了画布的制

藏医药古籍整理_冯岭

7 第11卷 第10期 2009 年 10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10 Oct . ,2009 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 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藏医药古籍是藏医药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发掘、整理藏医药古籍是传承藏医药知识的重要途径。藏医药古籍整理受到藏族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正确指引下,藏医药古籍整理得到了党和政府、藏医药理论和临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了加强古籍保护的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就为藏医药古籍的系统性、专业性保护和整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古代藏医药古籍整理 医乃“生生之具”,关乎人类健康,言其小者,可以治病养生;言其大者,可以利国利民。藏医学在 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藏族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五部遗教?大臣篇》记载,公元前200年左右,聂赤赞普推举为王时,提出六点疑虑,其中之一就是“有毒何以治?”表现了对医药的重视。松赞干布时期称医生为“活命医生”。 对藏医药古籍的整理是发展藏医学的必经途径。公元8世纪末,《四部医典》的问世,是宇妥?元丹贡布吸收了《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等医书的内容,总结了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完成了这部里程碑式的巨著,体现了宇妥对藏医药古籍整理的成就。 《四部医典》著成以后,藏王赤松德赞将其埋入桑耶寺。公元11世纪被发现以后辗转传到宇陀萨玛?元丹贡布手中。新宇陀对《四部医典》进行了精心校勘、考证和注释修订,同时撰著了注释《四部 藏医药古籍整理 冯 岭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科研处,北京 100029) 摘 要:藏医药古籍整理受到历代藏族统治阶级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 正确指引下,藏医药古籍整理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藏医药古籍普查、整理、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藏医药;古籍整理 中图分类号:R2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0- 0007- 02收稿日期:2009-07-15 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07FY220500)作者简介:冯岭(1953-),男,安徽巢湖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民族医学。 Collation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FENG Ling (Science and Research Division of Beijing Tibe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 The collation of the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had alway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Tibetan ruling clas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under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he Party's minority policies and health policies, great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and periodic success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collation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Nationwide general investigation,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now have no time to be delayed. Key words :Tibetan medicin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采用活血化瘀与补益法合用,常用四物汤加黄芪、鳖 甲或用鳖甲煎丸[13] 。由肝硬化引起的黄疸加茵陈蒿20~100g ;凝血酶原显著降低或出血者加仙鹤草30g,白茅根60g,另加云南白药3~6g,每日3次口服;肝性脑病加石菖蒲10g,郁金15g。◆ 参考文献 [ 1 ] 杨国敏.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临床应用与耐药预防[ J ] . 中国医刊,2007,42 ( 11 ):64.[ 2 ] 徐巍,苏乐群,李宏建.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 J ]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 ( 9 ):737.[ 3 ] 张涛,贾继乐.2005年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 疗共识要点[ J ] .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 ( 4 ):240. [ 4 ] 邓志华. 慢性乙肝药物治疗现状[ J ] .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 分册,2004,24 ( 4 ):220.[ 5 ] 邢思邵,刘燕玲.名老中医之路[ M ]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 1989:53-63. [ 6 ] 李文.中草药抑制HBV-DNA 的实验研究[ J ] .中医杂志, 1997,16 ( 5 ):45-47. [ 7 ] 顾伟. 慢性乙肝抗炎护肝治疗的单味中药研究进展[ J ] .四川 中医,2008,26 ( 6 ):39. [ 8 ] 韩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研究进展[ J ] .山东医药, 2008,48 ( 25 ):88. [ 9 ] 蒋忠胜. 苦参素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体 会[ J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49.[ 10 ] 于洪亮,唐立尧,魏斌. 4种常见中药治疗乙肝的研究进展[ J ] . 药学实践杂志,2006,24 ( 1 ):31. [ 11 ] 王雅静.慢性肝炎中医降酶四法应用[ J ] .中医药信息, 1999,16 ( 2 ):28. [ 12 ] 董振华,季元.祝谌予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 J ] . 中国临 床医生,1999,27 ( 6 ):20-21. [ 13 ] 戚忠玺,姜剑军.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近况[ J ] . 山东中 医药大学学报,1998,22 ( 2 ):154-157.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5-11-26T16:07:42.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杨程 [导读] 佳木斯市中医院这也使得中医临床的复杂性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给临床医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杨程 佳木斯市中医院 154000 摘要:循证医学在中医当中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和中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循证医学在中医药临床当中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其中的四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文献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予以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临床试验;评价研究;中医药学文献;数学计算 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实践之后,中医药学实际上在理论方面也有了很明显的发展和转变,这种转变对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医学模式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十分的重视,中医药学一方面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要素,同时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同时它也成为了很多人保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1、循证医学的基本特点 循证医学如果从文字上去理解就是将证据当做是基础的一个医学,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就证据的定义和获得途径以及利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医学,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其特点予以简要的介绍。 首先是循证医学比较关注的是临床医学当中的实践工作和治疗工作,所以医疗护理的对策合理性和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是从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的证据,其就被我们称作是外部证据,一个医生的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实际上主要是来源于专业的教育和医疗的实践活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必须要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获取和利用外部的证据,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对外部的证据予以更好的扩充,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个过程就是医护人员自我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要想保证治疗的效果,必须要将二者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只有从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充足的证据,才能更好的保证治疗的效果。如果没有将个人的临床知识和经验融入其中,就客呢能够会受到外部证据的很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即使是最好的外部证据也可能对某一例患者的病情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循证医学当中主要强调的是科学治疗这一原则。 其次是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基础医学的研究,但是其更加侧重的是临床当中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康复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对预防对策和卫生资源利用等也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循证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使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以上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也就使得研究出的结果更有应用价值,提高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一般情况下在研究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一定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那些不同类型的研究,一定要选择那些相对比较合适的应用性比较强的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研究的合理性。 再次就是临床流行病学比较重视的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而不是只针对某一个部分,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循证医学一般都是从临床试验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证据,这些研究证据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还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将病人的主观感受当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将一些生命体征当成次要的指标,次要指标只有在保证其真的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作用的时候才能具备比较强的相关性,这种医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也使得社会、心理和生物医学的模式能够顺利的建立起来。 2、中医药学临床研究的基本特点 首先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提出假说,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验证是中医药学研究过程中应该采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对于假说的检验和理论的发展和方法的确定等实际上都是医生通过人体进行临床实践而完成的,所以临床实践在中医药学体系构建和研究的过程中都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在这一方面和西医的研究是存在着非常大差别的。直接进行临床研究可以减少人和动物在属性上的诸多不同,但是因为研究的因素控制不好的话就可能出现一些非常大的差异,因为医学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假说是没有办法研究和验证的,因为临床研究本身就存在着非常高的复杂性,所以使用比较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临床的研究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途径。 其次是中医的临床研究当中,主要将疾病的防治和养生保健的方法当做是研究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医当中辩证论治的思想实际上体现的是对人体的生理规律进行总结和研究的水平,它和现代的医学体系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的,论治的前提就是辩证,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再次是中医临床治疗和实践的过程中一直以来都十分的重视人体的体制和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情和六欲,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中医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患者当做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这样也就使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就是个体化的治疗,此外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对人身体健康的基本认识和临床治疗学等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所以它需要对人体的疾病和健康进行全面的衡量和分析,不能将视野仅仅的锁定在患者在病理方面的转变。这也使得中医临床的复杂性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给临床医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最后是中医药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哲学方法,如归纳、演绎、推理判断、概念化等,也有一般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类比法、分类法、调查法、试错法等,也有自身独特方法。其中的许多方法也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雏形或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过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束缚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许多已经萌芽或初步形成的方法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中医药传统科研方法着重于宏观性、整体性和直观性,因而形成了宏观描述较多而精确量化较少、综合推理较多而具体分析较少、直观观察较多而实验研究较少的特点。“三多”是其优势;而“三少”却是劣势,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正确地应用现代科研方法学,合理地继承中医学传统研究方法,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对发挥中医药学的固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结语 在中医药临床学研究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保证其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对我国的中药

唐卡艺术调研报告

唐卡艺术调研报告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整理大学期间课程资料,自己的作业及作品。归纳一下自己的所长和偏好。考虑一下自己希望涉及的领域和方向,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立足点。整理好思路,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相关案例、论文。 二、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唐卡艺术 调研途径:在青海吾屯考察以及通过网络与相关书籍搜索。 三、调研理由 之所以选择唐卡作为我的调研方向首先源于我对这门艺术的喜爱,唐卡自身的视觉魅力是吸引我的一大理由,加上它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和独特地文化底蕴,通过对它的研究会对我的设计思维有很大启发。 其次,将传统艺术视觉元素与商业插画相结合探索传统艺术的流行性拓展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唐卡以其独特的色彩及丰富多变的制作形式不在局限在宗教绘画门类中,而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随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追捧者的出现,唐卡与流行的结合,与商业的结合也渐渐有了现实意义。

再者,这门课题同时也是出于商业插画前景与吸引力的考虑,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又能提升作品的品味,体现中国商插设计的原创与特色,需要好好考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四、调研成果 具体内容: 一、唐卡的简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

实施方案唐卡

一、项目管理及实施方案 1.项目管理 公司总经理和员工在金箔、矿物颜料的调运、运输、及后期维护等每个施工环节都具有丰富的经验,为切实加强工程建设质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公司总经理*****为项目总负责,负责项目建设的全局工作,副主任为项目分管负责人,负责工程建设日常管理,聘请专业技术人员2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全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组织结构图

项目管理机构组成表 2.实施方案 第一章项目实施条件及产品的吸引力 1.1项目背景及实施方案 唐卡具有色泽艳丽、愈久弥新的特点,这与其绘画颜料的选择和复杂严谨的调制及绘制工艺有关,它造就了唐卡艺术极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成为藏族文化中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藏族唐卡艺术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枝艳丽的奇葩,富丽多姿而又神秘迷人,其对颜料的调制及色彩的运用都自成特色。一幅精美的唐卡,虽历经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画面依然光彩夺目、灿烂如新。 唐卡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绘制工艺上。唐卡用色非常丰富,配色种类高达160种之多,所有的颜色都源于五种基本色——白、红、绿、蓝、黄,再通过不同比例调制出各种颜色,由此可见画师配色的细腻。他们对颜料的应用、提炼,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制作、调配和使用技术。这些色彩原料,经过画师灵巧的双手,造就了唐卡艺术的生命与辉煌,使其以色泽艳丽鲜亮、愈久弥新而著称于世。 唐卡颜色的这些特点和绘画原料的选择与复杂严谨的制作流程紧密相关。藏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唐卡是藏族人供奉之物,因而绘制材料也十分讲究,所有的颜料皆取自大自然,用它们绘制的作品色泽纯正、品质优异、耐光性强,历经千年而不褪色。 唐卡颜料主要有矿物类、植物类两种:矿物类主要颜色有白土、红土、南碱、朱砂、蓝靛石、硼砂、寒水石、紫铜矿石以及金、银、玳瑁石、猫眼石、胭脂、墨锭等,植物类有野菊花、绿绒蒿、黄花、飞燕草、避阳草、青莲花、松香、藏红花、龙胆、姜黄以及一

唐卡艺术调研报告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整理大学期间课程资料,自己的作业及作品。归纳一下自己的所长和偏好。考虑一下自己希望涉及的领域和方向,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立足点。整理好思路, 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相关案例、论文。 二、调研对象 调研对象:唐卡艺术 调研途径:在青海吾屯考察以及通过网络与相关书籍搜索。 三、调研理由 之所以选择唐卡作为我的调研方向首先源于我对这门艺术的喜爱,唐卡自身的视觉魅力是吸引我的一大理由,加上它与生俱来的神秘感和独特地文化底蕴,通过对它的研究会对我的设计思维有很大启发。 其次,将传统艺术视觉元素与商业插画相结合探索传统艺术的流行性拓展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唐卡以其独特的色彩及丰富多变的制作形式不在局限在宗教绘画门类中,而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随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与追捧者的出现,唐卡与流行的结合,与商业的结合也渐渐有了现实意义。 再者,这门课题同时也是出于商业插画前景与吸引力的考虑,如何做到既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又能提升作品的品味,体现中国商插设计的原创与特色,需要好好考虑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四、调研成果 具体内容: 一、唐卡的简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 1

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二、唐卡的分类 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75厘米,宽50厘米,除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大幅的长1.10米,条宽约3.5米。 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 一、国唐(丝绢唐卡) 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种: (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 (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2)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的各种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组成画面。 (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经手编织而成的唐卡。 (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版,偶然也用铜版或铁版。 二、“止唐”(绘画唐卡) 由于唐卡的画法多种多样,“止唐”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时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 (2)金唐:一种用金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3)朱红唐:一种用朱红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4)黑唐:仅用墨色画背景的唐卡。 (5)版印“止唐”:这种唐卡的制作方法与制作版印“国唐”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国唐”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印在棉布做成的画布上。最大的“止唐”长3 2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一、发展现状 20xx年,我院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卫生局、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从提高认识入手,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检查,积极消除事故隐患。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县局下达的安全责任目标,实现了无事故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药妆产业是目前兴起的新产业,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中国药妆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州现有藏中医疗机构5所,其中州藏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

县中医院、县、县、县藏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正在新建民营性质的县级藏医院1所(贵德县藏医院)。全州40所乡镇卫生院中85%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藏中医药服务,420所村卫生室中%的村卫生室开展藏中医药服务。州、县、乡镇医疗机构共有藏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40名,其中藏医133名,中医7名,高级职称19名,中级职称34名,初级职称87名。村卫生室有藏中医生371名。年全州各级藏医疗机构门诊100021人次,门诊人均费用为元;住院4298人次,发生医药费用为万元,人均住院费用为元。 二、存在的问题 珍爱生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珍爱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全力做到的!下面有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标语口号简单,欢迎阅读! 近年来,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州藏医药事业稳步推进,在治病救人、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民族地区由于农牧民群众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和藏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及康复、保健方面的特殊疗效,藏医药事业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目前我州藏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设备配置

汉藏文化关于唐卡市场的整理

国际市场对唐卡收藏情有独钟,已有较为成熟的唐卡收藏体系,而国内市场对唐卡的关注滞后了几十年,导致大量的精美古代唐卡作品流向海外市场。相比古代唐卡在海外市场的火热,近几年来,当代唐卡在国内的表现也渐有起色,一些精品唐卡频现拍场,有些甚至以超出估价不少的高价成交: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噶玛嗄孜”派画师邓都的《莲花生八变》(九幅)以82.5万元人民币成交;2009年3月《十八罗汉图唐卡》以50万元人民币成交;2012年 3月,由多派唐卡创始人多吉邓珠和西藏一级唐卡画师丁嘎创作的长幅新《五方度母》唐卡以168万元的高价成交,也创下新唐卡售价最高纪录…… 在唐卡收藏方面,为何有人“喜新厌旧”呢?汉藏文化通过有关业内专家获悉,对于一些唐卡收藏和投资者来说,一方面,相比古代唐卡存在年代和真假鉴定方面的难题,当代唐卡的收藏在鉴定方面的问题则较容易解决。另一方面,相比于古代唐卡的价格,当代唐卡作品还处于价格洼地,除了少数大师的精品唐卡作品能拍到上百万元的高价,大多唐卡作品的价格还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第三,国内现存的老唐卡大多以清代为主,在有些藏家看来,与其收藏品相不完整的老唐卡还不如收藏当代大师绘制的精品唐卡,当代大师绘制的精品唐卡还是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近几年来,喜爱和收藏唐卡的人也逐渐增多。为什么这么多人喜好唐卡收藏呢,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国际一部策展人江河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唐卡作为艺术品来鉴赏的话,其本身就非常精美,有辉煌气象和高贵的气质;从工艺上看,唐卡绘制工艺繁复,费时费工,绘制唐卡所用的原料也都是珍贵的矿物质颜料;从文化价值上看,蕴含文化信息量大。对于唐卡画师来说,他们画的每一幅唐卡皆须经得起推敲,在唐卡所讲述内容的描述上必须符合佛经的记载,绘制唐卡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唐卡作品也是需要被认真对待的对象。画面越复杂、细节越多的唐卡作品越难绘制,因为这类唐卡蕴含的文化信息量大,画师绝不能凭空想象,需要经过周密的思考。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精美唐卡成为不少人的爱藏,也是不难理解的事情。 如果您想了解您手中藏品的收藏价值 如果您手中有珍藏的古玩产品想出手 如果您想寻找具有收藏价值的珍藏品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药;流行病学;系统评价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上临床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EBM的核心思想是:在个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应以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为依据,强调的是证据的获取与评价。而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在注重个人临床经验积累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古典医著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这和EBM所强调的从医学研究文献所获取的系统信息指导临床决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近年来EBM逐渐在中医药领域得到应用。 1 概述 1.1 循证医学的定义 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将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与客观的临床医学研究证据以及患者的个人愿望相结合,旨在把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应用于每位具体患者。EBM实践分为5个步骤: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高素质的临床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以及患者的参与是循证医学的基础,其关键是临床证据

及其医疗质量。其目的是使医生对患者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的[1]。 1.2 循证医学的发展 EBM的概念是1992年首次见于JAMA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首部EBM专著于1994年由加拿大著名的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家David Sackett撰写,题名为《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vidence-Based Medicine》,该书系统地介绍了EBM的意义及其实践和应用过程。 EBM的组织机构于1992年在英国成立,取名为Cochrane中心。随后EBM的组织机构速度发展,截至1999年3月,全球有13个国家共计14个中心,拥有5 000多名协作者,进行着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发展,EBM更是凭借其优秀的系统评价证据和高效率、高透明度的组织机构及出色的管理制度赢得人们的肯定。EBM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临床流行病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深度融合,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对医疗卫生问题、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及资源配置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3 循证医学的应用

弘扬藏医药文化促进藏医药发展(端智)

弘扬藏医药文化 促进藏医药发展 青海省藏医院 端智 藏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是藏民族贡献给世界的伟大文化遗产之一。多年来,青海省藏医院始终坚持将保护、传承和弘扬藏医药文化作为最高宗旨和神圣使命,长期不懈、持之以恒,在藏医药文化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现就这些年藏医院在藏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与各位医药界同仁做一交流,敬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 在藏医药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长期致力于藏医药古籍的抢救性挖掘。藏医药典籍浩瀚,古籍文献数目不下3千部(函)。由于历史久远、分布散乱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保护意识淡薄,大量珍贵藏医药古籍文献损毁严重,甚至已经或濒临失传。为了挽救和保护藏医药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青海省藏医院历时30余年,投入100多人次,先后从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省区及蒙古、印度、俄罗斯、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抢救挖掘藏医药古籍文献3000余部,为藏医药传承与发展挽回部分损失。 在藏医药文献编纂出版领域取得丰硕成果。青海省藏医院先后启动实施《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100卷4000万字)、《藏医药大典》(60卷6000万字)、《四部医典挂图大详解》(18卷600万字)编纂出版工程。《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对自公元前800年到建国以

来的藏医药经典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成为广大藏医药工作者理论学习和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书。《藏医药大典》囊括了藏医药学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所有的内容,系统完整的介绍了藏医药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总结了藏医药学几千年来的发展成果,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藏医药文献编纂项目。《四部医典挂图大详解》首次采用藏、汉、英、日四种文字对《四部医典系列唐卡》进行编译注解,使《四部医典系列唐卡》这一藏医学奠基之作焕发异彩,走向世界。 着力拓展藏医药文化阵地。2005年,斥资1.2亿元建成世界上唯一一座以藏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内设彩绘大观、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藏族民俗、藏文书法、千尊药师佛殿和古籍藏书阁十大展馆,馆藏文物达20000余件(张),其中国家级文物11件。馆藏《中国藏族艺术彩绘大观》长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四部医典》长2米,宽1.2米,重1.5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四部医典》。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国家民族医药示范基地,为弘扬藏医药文化发挥了重大作用。 另外,藏医院还积极投身于藏医药标准制定、藏医学教材编写、藏医药学术交流和藏医药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先后规范推广脉诊、尿诊等诊断方法和药浴、火灸、放血、金针等传统特色诊疗技术40多项,主持编写《藏医疾病诊断疗效标准》、《藏医病案规范》、《藏医护理规范》等全国藏医药临床标准规范,抢救整理一批名老藏医专家学

唐卡艺术特征及美学研究

唐卡艺术特征及美学研究 摘要唐卡是我国藏民族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形式,其题材主要表现的是佛教文化,涉及藏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生活生活诸多领域。自松赞干布时期(约公元7世纪中期)佛教传入开始,佛教文化对藏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藏民族的艺术创作活动绝大部分是围绕宗教展开的,并且民族特有艺术形式在国际国内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唐卡正是这一艺术形式当之无愧的代表,无论从历史发展的维向和发展历程来看,唐卡自始至终都呈现着雪域高原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本文通过对唐卡的艺术特征和中国美学理论提出一些作者的观点、看法,希望对其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美学相关研究。 关键词唐卡;艺术特征;美学研究 1 唐卡的艺术特征 1.1 强烈的民族特色 唐卡艺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融合了鲜明的藏民族特色,形成了独特的高原艺术风格。多画于布匹、皮革、丝绢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画卷上、下两端常配横轴细绳便于悬挂,且在下轴两端装饰精美轴头。入寺庙礼佛用唐卡常由高僧大德加持后方可供奉。 1.2 鲜明的宗教主题 藏民族的唐卡艺术,带有鲜明的符号语言——宗教。自古以来,唐卡的绘制内容被严密的规定着,及时是对宗教、艺术毫不了解的欣赏着,依然可以从唐卡描绘的佛、菩萨、罗汉、天龙、鬼神护法等人物形象和七珍、八宝、五妙供等器物形象感受到鲜明的宗教主题。 1.3 显著的构图造型 唐卡的构图具有显著的构图造型特色,即以画面的中心为主要表现内容如主尊神像、教派领袖、高德大僧、历史人物、英雄圣贤、佛国圣地等为中心内容,在中心人物周围有天龙、供养佛、护法、弟子、随从等。比如:坛城唐卡。 1.4 分明的设色技巧 唐卡的设色,与西洋油画或中国国画设色有着分明的区别。首先是在颜料的选择上与国画、油画的原材料即一致又不一致,一致的地方在于唐卡的颜色基础由白、石黄、大红、藏青(蓝)和石绿。不一致的地方在于为了保持千百年不褪色,唐卡几乎全部是采用纯天然的矿石和植物来制作颜料,矿物颜料如:黄金、白银、珍珠、珊瑚、绿松石、蓝铜矿石、孔雀石、黄铁矿石、雄黄、朱砂等等,制颜植物有:胭脂、华青、许康草、黄连花、藏红花等等。一副唐卡的制作,一

唐卡基本知识

“在绘制上,唐卡有严格固定的程式,藏传佛教的寺庙中通常都有专攻此艺的喇嘛。据说,一幅质量上乘的唐卡,从起草、绘画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多数唐卡以棉麻布为底,将其绷制于木框,涂刷胶灰浆,打磨平滑后用精纯的天然矿物质颜料,以工笔重彩技法作画,线条选用价格昂贵的泥金勾勒,再经彩缎装裱,两端承轴,开光颂经如此,一幅既可挂、又可卷轴成束携于身边的唐卡才算制成。最为难得的是,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以此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数百上千年,画面仍金碧辉煌,灿烂如新。唐卡通常约长1米,最大者数十米。若按绘制内容,则大致可分显教类唐卡、密教类唐卡、印度唐卡、女神类唐卡等4种。显教类唐卡主绘佛祖释迦牟尼、弥勒佛、十八罗汉等显宗佛像,在西藏诸寺庙皆可看到;密教类唐卡主绘形象怪异、凶猛无比的密宗佛像,其中不少为双身像;印度唐卡多表现佛像袒上身,身躯扭曲,腰细臀肥,画像以安祥和善为特色;藏传佛教多女神形象,故女神类唐卡专绘度母、吉祥天母、尊胜佛母等女神像。 如按绘制材质区别,唐卡则分布绘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和堆绣唐卡等数类。布绘唐卡在土布或麻布上绘画,因布料质地较粗,故用沥粉与动物胶做底,用卵石打磨光滑后,再以填色、勾勒、描金等方法绘成。这种制作唐卡的传统方法沿用至今。西藏寺院大多数唐卡属于布绘唐卡类;刺绣唐卡制作精细,为西藏重要佛寺所藏;缂丝唐卡是一种以丝织成的高级手工艺品,其花纹与刺绣大致相同,缂丝唐卡制作难度大,存世量少,多为我国江南丝绸之乡制作,是唐卡中的精品,艺术价值极高;堆绣唐卡是最具艺术风格的唐卡,用数百甚至数千块大小不等的绸缎堆绣出来,是一种将汉地艺术与西藏内容融为一体的艺术样式。

藏医药文化简介

藏文化、藏医药文化培训手册 一藏医药基本理论 藏医药学迄今有近4000多年历史,其医学风格独特、理论完整、实践丰富,强调整体观念与平衡协调,具有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他不仅是藏族文化的精华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传统医学宝库中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从三个主要的方面来讲授藏医药的基本理论。第一是藏医药的发展历史;第二是藏医药的理论的三大学说,它构成了藏医药学的理论基础;第三个方面讲一下藏医药学独特的树喻图,树喻图是藏医药学的医学挂图,又被称为曼唐,它形象而生动地讲述了藏医药学的理论与疾病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发展历史 萌芽 藏医药学萌芽时期是指从远古到公元6世纪的这一段时期,这一时期是原始藏药和医疗经验积累阶段。 约公元前1900年以苯教为主的象雄文化已臻于成熟。藏医学界公认的第一位藏族医家的杰普赤西用象雄文总结苯教医师经验著成《苯医四续之根本医典》、《解毒疗法》等藏医学的奠基医典。 继后,木杂扎海、色妥介普等苯医学家在《苯医四续之根本医典》的基础上编著成另外三部苯医著作,统称为《苯医四续》,这是现行《四部医典》的母本。奠基 藏医药学奠基时期是指公元6世纪到9世纪中叶这一段时间。 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名医,藏医药得到空前发展,众多博大精深的医学典籍流传至今。这一时期藏医药学上最重要的发展是公元8世纪末《四部医典》的问世。《四部医典》作者是藏王赤松德赞时期九大名医中最著名的宇妥?元丹贡布。宇妥?元丹贡布在总结苯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和中医学、阿拉伯医学以及印度医学,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著成举世闻名的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四部医典》集古代藏医学之大成,内容丰富广泛,从人体卫生保健、胚胎发育、分娩、生理、解剖、医学理论到临床实践、从病因病理到诊断治疗、从药物到方剂、治疗原则、疾病分类等都有详细叙述,是藏医药的奠基之作。后经

唐卡历史

精妙的唐卡 所有关注藏民族文化的人,都无一例外地熟知唐卡这一名字,虽然,人们早已遗忘了唐卡这一名称的由来和其真实的含义,但对它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在藏区,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就必定有唐卡的供养。 - 唐卡是一种以宗教内容为主的卷轴画,它既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又是佛教、苯教信徒修行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信徒来讲,修缮和供养唐卡是一种积功德的行为,修行者把唐卡画中的圣像作为修行中观想和膜拜的对象,悬挂于家庭佛堂和寺院、庙宇的墙壁或柱梁上,其魅力完全不受尺寸大小的限制,也不受表现形式的影响,它是匠人的劳动成果,也是艺术家的心灵表达,更是宗教信徒们的修行依托和日记。 - 在每一幅唐卡有限的画面中,每一条纤细的、变化丰富的线条,就好像是画家的心电图;每一个艳丽而典雅的色块,就好像是画家浓缩了的心灵世界。一个有才华的唐卡画家在近似单调的画面中,一束野花、几块岩石、几只动物就能把整个画面活跃起来,从尼泊尔风格的到新勉唐派风格的唐卡画最明显的变化正是画面空间的不断丰富。在神灵形象的塑造方面,以一种必备的宗教修养和高超的绘画技法来表现画家各自内心感受到的慈眉善目或狰狞凶猛的神灵形象,结合画家的审美情趣绘制出理想的世外桃源和质朴可爱

的现实生活场景,以及可牵动宗教信徒心灵的神灵尊容,以一种宗教的美感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 一个传统的唐卡画家会把绘制唐卡的任务当作是一次严肃的个人修行,自始至终遵守严格的宗教戒律,每一个环节举行特定的宗教仪式和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严格来讲,绘制唐卡之前画家需进行念诵所画佛像的持咒经,期间要断绝肉类食品、避免房事,画室内经常烧香,保持环境的卫生和个人的卫生。特别是绘制宗教用途的唐卡时更要严格遵守这些仪轨,这在表面看上去是对画家创作活动的一种约束,其实不然,事实证明唐卡画家的才华并不会被这些近似于枷锁的仪轨要求锁住。例如历史上出现的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一世达赖根敦珠巴、十世噶玛巴曲英多杰等都是在宗教上修炼有成,在艺术上又有成就的高僧大德。 - 我爱看唐卡画,更爱看那些被烟火熏黑了的唐卡,一种饱经沧桑的面貌,它叙述着祖先的历史和表达着对宗教无限的崇敬,它使父辈们虔诚的身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每一处的色块和线条体现了作为忠实信徒的画家们一丝不苟的劳作精神,它那斑驳的面纱记录了渴望与现实的冲突,看着这些时隐时现的造像内容,给人一种好奇与挑战,隐含着丝丝神秘。 -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发展研究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发展研究 摘要:循证医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临床治疗方法,尤其循证医 学与中医药的结合改变了很多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同时,循证医学使得现阶段 的中医治疗更加严谨和有效,因而循证医学对现代中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循证医学;中医药;发展 前言 目前,循证医学作为一种临床边缘科学,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学科。但是,循 证医学对现代医学的指导具有重大的意义,循证医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医生制定计划,因而循 证医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同时,中医药在我们医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中医 药事业也是我国发展比较成熟的医学。因此,循证医学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一、循证医学的基本特征 1.1 循证医学的本质 循证医学的本质是指将对患者检查后的结果作为诊断患者病因、治疗和预后护理等方面 的依据。循证医学旨在通过提前检测患者的基本病情来指导进一步的治疗。目前,循证医学 的诊断质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第一,循证医学按照患者的病情分析治疗方法。第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医学研究。第三,征求循证医学专家的意见。因此,只有认识 到循证医学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实现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的结合。 1.2实践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 目前,循证医学进行实践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循证医学诊断 出来的问题,需要及时做出临床解答。在实践循证医学时,首先应该保证进行循证医学实践 的医生具备较高的临床经验,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诊断。第二,通过循证医学诊 断后进一步寻找临床依据。第三,严格按照循证医学规定评价循证医学的可靠性等级,进而 将其作为循证医学诊断的依据。第四,将循证医学诊断的依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当然,应 用循证医学诊断的依据于临床实践中必须要经过患者的同意。目前,在循证医学被广泛应用 于中医药临床治疗过程时,为了保证循证医学诊断的结果不出现错误,进而能够完善循证医 学诊断的依据,从而提高循证医学诊断的效果。 1.3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 当前,在实践循证医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其目的性。第一,认识到循证医学的重要性;第二,提高循证医学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第三,提高应用循证医学实践的临床效果;第四,加强循证医学的预后护理,保证循证医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循证医学这种新兴的 学科而言,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其诊断的可靠性,在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药临 床治疗时,最为重要的是保证二者诊断标准的统一性。 二、循证医学与中医学的相似点 循证医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临床学科,然而中医学的起源很早,因而循证医学 与中医学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因此,很多医学研究者在将循证医学和中医学进 行对比时,研究发现两者的思维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的。由于中医学在我国的发展经 历了数千年,因而中医学在我国是一门非常成熟的学科。因此,现阶段将循证医学与中医药 结合起来,循证医学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应用循证医学完善和发展中医药 3.1中医药研究专业人员培训及组织机构建设 在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培养出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进而使得 这些中医药人才掌握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法。由于中医药人才才是实现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中医 药临床治疗的关键。因此,实现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的结合,培养中医药专业化人才显得非常 重要。 3.2 中医药治疗效果判定指标的标准化 由于中医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因而中医药的治疗效果都有相应的古书提供客

相关文档